教学改革实践

2024-09-02

教学改革实践(精选十篇)

教学改革实践 篇1

关键词:外贸函电,教学改革,实践

《外贸函电》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核心课程, 它的任务是教授学生国际经贸英语函电写作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通过函电的形式运用英语解决国际贸易问题的能力。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都与函电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函电影响着国际贸易业务能否顺利进行。但是,从毕业生反馈信息可以得出,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较高,而相比之下实践能力往往低很多,学生不能运用课程本应赋予他们的能力立即开展业务,延长了其职业徘徊期和过渡期。因此,《外贸函电》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不能达到这门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等B2B网站成交量的日益刷新,互联网科技给国际贸易带来了划时代的改变,在大多数外贸企业都融入了互联网大潮之时,我们为社会输送外贸人才新鲜血液的大专院校还在墨守成规地传授传统函电知识,不注意知识更新,使得课堂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更加雪上加霜。

针对以上情况,从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角度出发,改革现有的《外贸函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是十分必要的。

一、《外贸函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 教学内容局限

现行《外贸函电》的教学内容仅限讲授对外贸易各环节涉及的专业术语、惯用句型、表达方式和写作格式, 应该说这是该课程教学内容的主体,而不是全部。作为一门应用语言课程,它是服务于外贸实践的。而在实践中,业务员即使写出一封看似符合写作标准的信函却鲜有收到客户的回复,原因就是缺乏亮点和有吸引力的内容。因此,《外贸函电》的授课内容绝不应局限于这些基础知识,而应该纳入营销方法和沟通技巧,才能真正发挥函电作为沟通工具的作用。

( 二) 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的课堂教学基本上表现为: 教师精讲并翻译1 - 2篇样函,解释其中的表达方式、句型结构和专业术语,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练习。这样的一种讲授式的、“翻译型”的教学方法更多着重于英语语言教学,而忽视了其“应用型”特征和其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应起的作用。部分教师授课过程中会引入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模拟教学法,但由于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外贸企业工作经验,或缺少足够的素材,这两种教学法基本上也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使得《外贸函电》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 三) 实践教学缺乏

实践教学是大多数学校教授《外贸函电》课程的软肋。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占去了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课时,这对于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是不合适的,失去了实际适用性,这门课也就失去了其价值。

当前学者们对实践教学的研究不少,但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本文结合笔者在校实施的为期4个月的函电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训经验,提出一些具可操作性的建议,以期能够弥补目前该课程教学中的一些不足。

二、《外贸函电》教学改革内容

函电作为一门应用性课程,要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关键是要有一套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此次教学改革,聚焦于校企合作下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力求在总结本课程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和作用,打造“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平台的双模块”函电课程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有效服务企业和社会。

( 一) 课程内容“双模块”化

基于本课程特有实践性特征及其对多种专业能力的要求,宜将教学内容做模块化创新,即将教学内容划分为 “基础知识模块”和“创新实践模块”,强调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内化课程基础知识,促进知识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的沟通,以利于形成外贸人才所需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1. 基础知识模块

该模块涵盖了现有函电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体系,包括建立业务关系( Establishing Business Relations) 、询盘( Inquiry) 、报盘及还盘( Offers and Counteroffers) 、订单及接受( Orders and Acceptance) 、确认书与合同( Confirma- tion and Contracts ) 、付款方式( Termsof Payment ) 、包装( Packing) 、装运( Shipment) 、保险( Insurance) 、申诉与索赔( Complaints and Claims) 等。

该模块服务于函电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牢固掌握外贸函电术语、习惯表达及函电阅读和撰写的基本技巧,在对专业知识充分掌握和反复演练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种专业的表达思维和表达范式,通过对各种表达方式融会贯通来应对千变万化的现实交易情境,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共生。该模块是学习创新实践模块和进行企业实践的前提。

教师可以课堂讲授、反复练习和讨论具体案例等方法,进行该模块的教学。该模块的核心内容是对专业基础理论与方法的扎实学习,使这些基础知识成为学生创新实践及日后工作实务所需的、可随时提取的资源,成为学生将来学业深造、职业发展的根基。

2. 创新实践模块

本模块主要涵盖的内容是,通过将学生既有的营销知识、商务谈判知识等与本课程基础知识模块有机融合, 使学生的营销沟通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得到训练,通过企业实践得到提升。

该模块服务于学生根据不同营销目标和营销策略撰写业务信件所需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目标是通过情境模拟和企业实训,使学生能够根据营销目标,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复杂的背景知识,以及收信人个人的年龄、爱好、习惯、知识和职业背景等因素,最终写出具有亮点的商务信函。

该模块的教学安排在每一单元基础模块之后进行, 教师主要采用项目导向的情境模拟教学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企业实践、实习。情境模拟方法可以通过校内模拟教学实训实施,将信函放在大的外贸业务程序框架内来讲授,要求学生根据仿真情境搜集相关业务知识材料, 以问题讨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系统地学好外贸信函的写作,为学生在企业实训做好准备。在企业的实践和实习主要是,教师与公司业务员共同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特定任务。

( 二) 校企深度合作平台

1. 总体设计

学生在课堂和学校直接参与企业的客户开发活动、 客户跟进活动,直至去企业顶岗实习。

在该环节,按照学生的爱好、兴趣、能力和成绩等标准将其分成小组,每组6 ~ 8人,由公司业务员担任组长, 依托某公司开展出口业务。具体方式为,各组以公司名义注册一个邮箱,以公司业务员的身份自己主动去开发市场、发展客户,他们要针对自己客户的特点,为其量身定做电子邮件,一旦得到国外客户的询盘,需要借助企业进行报价,等达到有效订单形成的条件,学生可以和对接企业相关业务人员一起跟进,在业务人员的指引下开展工作,如果业务成交,学生将按照约定比例分享业绩提成。

2. 具体保障制度

为了保证实训效率,并结合公司内部的业务管理制度,在小组内部和各小组之间形成了每日工作提报制度和三方沟通机制。

( 1) 每日工作提报制度

每日工作提报制度是每组每日任务定量,具体到人, 每天工作结束时各自以表格形式在所建QQ群中申报工作完成情况,以此起到督促、总结的作用。表格中包括每日考核指标、业务提报内容摘要、计划数、完成数、完成率和其他工作安排等项目。业务员组长和指导教师从任务完成质量和数量予以点评,对学生每天的工作进行监督。

每日工作提报制度帮助学生形成了当日事当日毕的工作习惯,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每日提报均为公开,所以各组之间自发形成竞争态势,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从实践需要出发,主动搜索相关信息,形成了学习的内在动力。

( 2) 三方沟通制度

三方沟通机制是指学生、指导教师和业务员组长通过QQ、电子邮件、研讨会等方式就共同或个别问题进行交流,解决问题、沟通经验。

通过建立共同的QQ群,大家就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包括扩展客户开发途径、提高信函质量,优化沟通方式等问题。实训过程中,QQ群沟通是一种常态的方式,因大部分成员包括指导教师和业务员组长都随时在线,所以缩短了问题解决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QQ群交流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成员可随时随地查看聊天记录,利于学生追溯问题讨论过程,方便事后的学习和总结。实训中,共召开校企研讨会两次,企业业务人员就学生一段时间内操作外贸平台中出现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推荐B2B网站,提供开发信模板,讲授外贸工作经验与心得等,提高了学生的外贸专业知识和基本职业素养。

工作推进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自主开发意识、客户开发能力得到初步锻炼,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提前做好了准备。在今后的教学中,企业将进一步走进课堂,不再模拟,而是进行国际贸易业务实操,并通过该合作平台落实教学内容、检验和评估教学效果,并为课堂教学提供修正的视角。

三、《外贸函电》教学实践初步成果

( 一) 学生的收获

由于时间有限、产品成交周期较长,学生在本次实践活动中的主要工作是开发客户和撰写函电。

1. 客户开发方面的收获

外贸业务始于获取买方客户信息,因此学生需从客户开发着手,这与外贸职业的规划相吻合,有利于学生在工作之初就能迅速实现角色切换。

实训中,学生学会了利用B2B网站、社交平台和搜索引擎等途径开发客户。基本熟悉产品后,他们开始在公司业务员的引导下,利用社交平台主动出击,制作开通为客户量身打造的Twitter、建立Facebook群组等,使公司和产品维持较高的点击量和浏览量,使得获得订单的机会增加。除此之外,各组对产品市场进行了细分,尝试用目标国本国的搜索引擎域名下搜索,并根据行业搜索热词等钻研SEO的相关知识,优化公司官网,激发客户购买意愿。

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实务知识、函电知识、营销知识、 沟通知识的从零碎到整合,认知从平面到立体,态度从不知所措到逐渐认同,再到高度认可、主动开发,付出的努力让学生收获良多。

2. 函电撰写方面的收获

这部分的核心任务是撰写具有吸引力的函电,这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环,各组学生以业务员组长的名义和公司的注册邮箱撰写客户开发信及后续的发盘、还盘等信件。在了解产品和目标客户后,学生撰写相关信函,交由业务员组长审阅,学生修改、经组长确认才可发出。与此同时,原信及修改意见会发布到QQ群中共享,其他组同学和指导教师共同讨论,以此取长补短, 互相吸取经验和教训。教师将业务员组长的修改建议和大家讨论的结果整理后作为一手资料,作为日后教学的素材。

在此过程中,字生的心得是只有牢固掌握基础模块的知识才能够具备基本的能力和信心写出初步的信函, 开始基本上是一边查阅书和笔记,一边写的情况。后来有所改观,但即使是写出一封看似准确无误的信函,也很难收到目标客户的回复或很难说服对方,这就刺激学生自发考虑营销技能和沟通、谈判技能的融人和修正,比如要进行市场细分,根据当地的工作时问调整信函发出时问,确保客户打开邮箱看到的第一封信就是我们发出的信函,提高关注度; 还要根据当地的文化、对方公司的沟通习惯调整表达方式,在信函中注意强调对方的利益; 为了使产品表现更直观,在发送要约函时,可把产品的图片直接插入电邮中方便客户阅读等等。

通过课堂“双模块”教学和实训同时进行的方式,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知识结构的缺陷,从而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增加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双模块”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企业实训平台互相促进、平行运作,已经使一部分学生受益。

实训期间,通过开发客户、撰写信函,公司已收到有价值的客户回复,并持续跟进。

( 二) 教师的收获

教师在外贸函电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参加外贸实训,基本解决了《外贸函电》教学长期被诟病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使教师一方面接触到了一线的外贸业务,实现了知识的衔接与更新,另一方面,积累了来自于企业的真实沟通素材,可以实现案例的积累,使课堂上的情境式教学更加生动和立体。

通过与企业一线业务员沟通,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外贸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和引导,实现大学教育与职业诉求的契合。另外,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实操状态、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较真实地掌握课堂教学效果,以探查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并有所侧重地寻找并修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以实训成果反哺教学,形成良性循环,提高教学效能。

教学改革实践 篇2

摘要: 医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护理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教研室结合临床实践,组织研究近年的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参照该大纲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保障教学内容结合临床实践,适应护士资格考试的要求。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尽量做到医学护理临床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加强人文教育,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在临床见习带教过程中,教师言传身教,强化“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实施人性化优质护理。

关键词:护理学;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教师;护患沟通

我院是攀枝花学院的附属医院,在培养医学护理生的教学课程中要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践,理论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了解疾病及护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院护理教研室正在对理论及实践教学课程进行改革探索。

1结合临床实践,修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目前医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现实医学科学的发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除以护理教材为基础,还应获取各种疾病的最新进展及临床指南的最新信息,以适应医学护理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集中护理各专业骨干教师研究近年的护理资格考试大纲,参照该大纲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保障教学内容结合临床实践,适应护士资格考试的要求,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尽量做到医学护理临床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

2教学模式的改革

2.1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现状 目前,医学院校的护理教育多采用以“教师为主、课堂教学为主、教材为主”的教学模式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方式大多采取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灌输知识为主要手段。这种教学模式把学生错误地放在教学从属地位而非主体地位,违背了教育的指导作用和导向作用,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新能力,学生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能力很少在教学中得到开发和提高。

2.2探索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与以问题为基础(PBL)的学习教学法相结合方式的教育模式。这两种学习法,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国外在数10年前就已开始开展PBL教学。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目的在于减少死记硬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PBL教学运用给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双方都带来新的挑战。因此,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与PBL教学法相结合将逐渐成为我院护理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

根据PBL教学模式,教学原理设计的一种“以病例为引导教学”的教学法,通过把真实、典型的住院病案与患者的一些影像资料搬到课堂上,帮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并通过病例的引导、讨论分析,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教师据此病例提出问题:①患者主诉是什么?②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是什么?让学生分析和回答提出初步的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从而引出本章重点教学内容,再按教学大纲要求系统传授内容。在理论教学中坚持“重点突出,难点讲透”的原则,将发病机制等难点用清晰的图片和动画演示展示给学生,即生动形象,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方便记忆。当学生对该病有初步了解后,再进一步提出问题:③为明确诊断还应做哪些检查?与哪些疾病鉴别?学生展开讨论并回答问题后,教师再展示患者相关的检查资料如视野检查、眼部B超、OTC检查等,继续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出这类病例的临床特征、确诊的方法。

3培养高素质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3.1注重教师选拔培养 采用分段教学方式,每个教师所选课目章节结合自己所在科室及专业所长,这样也便于结合临床案例,力求教学相长。我院理论课的讲授主要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辅以重点培养的青年教师。对青年教师不但要做到认真备课,组织预讲;还要以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指导老师,通过讲座、集体备课和现场点评来培训青年教师,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3.2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除了选择先进性、科学性的教学内容,还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平时的临床工作中注意收集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资料制作成图片再结合理论知识讲解,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关键的是制作优质的课件,课件文本叙述过多,不能突出重点和难点;动画杂乱,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照“屏”宣科、课件播放太快,均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我院护理教研室将每年进行一次PPT制作培训,以提高整体的课件制作水平。

4加强人文教育,提高护患沟通能力

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是新形势下护士的必备素质,在临床见习带教过程中,教师言传身教,强化“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实施人性化优质护理,以实际行动感染、带动学生。要求护士衣冠整洁,举止得体;对患者应使用礼貌性语言和安慰性语言,注重语言沟通技巧;要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在临床实践中帮助学生提高护患沟通的能力,使学生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总之,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对于传统的临床护理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但要强调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更要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既有“知识”、又有“能力”,更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高职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实践 篇3

关键词:高职;管理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2-0035-04

实践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教学活动,这一活动是培养学生掌握技术技能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巩固加深对知识理解和把握的有效途径。高职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它不像理工类专业课程实践的动手因素那么显著。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有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案例教学只停留于举例说明和简单的对答,情境模拟任务驱动性和目的性不强;实践教学的考核形式无法满足对技能的考核;实践教学内容模糊不清,理论教学过于呆板;实践基地的建设和使用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实践教学学时的安排过于随意;等等。而与此相对的是,实践教学对于实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非常重要,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都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因此,为破解高职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质量不高的难题,下文将从课程定位、课程资源优化配置、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考核方式改革四个方面,基于高职教学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来探索一条可借鉴的改革途径。

一、课程的定位

(一)基于就业岗位技能要求的课程定位

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不是按学科要求进行安排,而是按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职业技能要求来确定,要求学生在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术,并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高职管理类专业,以行政管理专业为例,学生的核心就业岗位有五类,分别为基层公共部门、生产企业后勤、企事业单位策划、公关、行政。这些岗位对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管理控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要求比较高。人际沟通能力,对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来说,是重中之重,管理的本质就是沟通,沟上下之意,通左右之情,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四项基本活动,都是在沟通中完成的。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在职业能力的迁移中,人际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也是题中之义。对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课程来作为支撑,比如课程体系中有《演讲与口才》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有《组织行为学》《办公室事务实训》培养管理控制能力,有《会议组织管理》《公共关系实务》作为组织策划能力培养的课程,而《人际交流与沟通实务》就是针对沟通协调能的培养的主要课程。

基于以上的课程定位,《人际交流与沟通实务》课程在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是专业必修课,也是技能实践课。在教学实施中,不同的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将会产生不同的教学体系结构,也必将发挥不一样的教学功能。我们将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划分为三比七,实践学时占大部分,目的是为了培养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来说明教学目标,认知学派则强调用内部心理过程来描述。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教学目标应该着重说明学习者行为或能力上的变化,显然就是要求目标要具有可测量性和可观察性。笔者认为教学目标是一个整体系统,在本课程中,教学目标体现为“知识目标”“职业技能目标”和“职业素质养成目标“的统一。

知识目标,是让学生熟识沟通过程要素,熟悉各种沟通情景中的应对措施要点及注意事项,掌握书面沟通、语言沟通等沟通技巧的要点。职业技能目标,是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工作场合,根据不同身份的沟通对象,采用适当有效的沟通方案;在工作中正确运用谈判、书面沟通技巧。职业素质养成目标,是让学生形成乐于沟通的意识、善于沟通的能力,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互动,使人际交流沟通素养成为职业技能发挥的催化剂。

二、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

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的顺利实施需要有相应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课程资源的拓展和改革是教学模式改革的组成部分。目前,该课程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改革建设,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专兼结合教师团队

建成一支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一些技能互补而又相互协作、沟通的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要途径,以系列课程和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的教学团队。团队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均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及研究生学历,“双师型”比例达到百分之百,全部的专任教师均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实践课程团队还向相关行业借来“能工巧匠”,聘请行业专家,包括企业资深经理人、公共部门负责人、社会组织负责人等到学校担任兼职、兼课教师和客座教授。主要任务有三种,一种是开办讲座论坛,一种是指导学生的校外实践实训环节,还有一种是指导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实施过程。这一团队为实践教学的改革注入了活力和强心针,在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高职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实践

(二)整合校外实训实践资源

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在专业社会实践教学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本课程实践教学所使用的校外实训场地主要是街道办和社区居委,学生将学到的沟通技能应用在街道办等实训基地的实践工作中,当前合作开展的实践项目有社区宣传沟通、入户调查、人口普查、经济普查访谈等,选派学生到街道和社区进行实习,折算成相应的学分。以真实的工作环境代替仿真的工作环境,以真实的工作项目代替虚拟的工作项目,实现工与学在课程层次的结合,实践证明这一点在管理类专业的实践课程中也是可以实现的。

另外,在校内的实训实践场地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校内实训室,实训室已布置为办公室及会议厅的仿真工作环境,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仿真实践相结合,在校内实训室完成情境模拟、谈判沟通、危机处理、角色扮演等实训项目。另一类是学校各个行政职能部门办公室,如综合办公室、人事处、设备处、教务处、财务处等处室,向管理类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学生的课余时间就可以在校内参与真实的管理沟通工作,一定的工作时间折算成相应的实践学时。

(三)教材资源的调整

课程相关教材高职高专类的有若干种,但是这些教材大多基于公共课的需要,涉及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沟通技能过少,理论内容所占比例过多,实践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无法达到就业岗位对行政管理毕业生的技能要求,无法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因此,目前我们探索使用的是讲义+教材+资料的模式。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内容的取舍,形成了每个内容模块的讲义,每个讲义都有延伸阅读资料及相关背景资料,辅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和技能要求。同时,编制了每个实训项目的实施和指导方案,方案内容包括实训项目的教学目的、项目任务、实施手段、实施步骤、任务分析、考核标准。方案在实训项目实施之前通过纸质版和电子版向学生发放。

(四)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

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是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以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适应实践教学的需求。我们按照沟通技能的类别和应用范围,以及贴合管理专业学生的工作能力要求,使得教学内容满足现场实际工作过程的需求,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原则上将深奥的管理沟通理论省略,联系实际工作环境,把课程内容界定为“人际冲突与障碍的化解”“沟通主体分析与策略选择”“沟通对象分析与策略选择”“谈判沟通”“危机沟通”“面谈沟通”六大单元模块。每一单元模块的基本教学思路为:任务情境——任务分析——任务实施——考核标准。任务情境是通过具体的背景材料导出实训任务,接着是对本次实训任务的内容分析和手段工具的运用分析,通过分析后分解完成任务的步骤,指导学生分步分阶段进行任务的实施,最后是考核标准,在学生完成任务后,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任务成果进行评价,最后是教师的评价。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实践

改革教学方法,首先从教育思想上做好三个观念的转变: 变单一的知识传授为全方位的文化素质教育,变只注重共性发展为也注重个性发展,变适应当前社会需要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策划者,课程设计者,学习过程中的教练、指导者、导师和顾问。教师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中,重点是施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改变学生偏重记忆、理解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索的新的学习方式,创造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氛围。因此,我们一直秉持的教学理念是:理论,以够用为原则;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实训,以创新为动力。具体运用到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主题研习、感知体验、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现场教学等,以下主要阐述几个主要方法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一)换位的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知识力、评价力和挖掘思维潜力方面都具有较强的效果。案例分析是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部。传统的案例教学具体实施是教师运用案例对某一个知识点和难点进行说明,或者是一个案例中糅合诸多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分辨分析以巩固知识。在本课程的具体实施中,我们加入了换位的元素,让学生从“学”的领域扩展到对“教”的参与,同时让教师从“教”的领域扩展到对“学”的参与。每次课的前五到十分钟由学生来讲述生活学习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一个人际沟通失败或成功的案例,并由学生分析当时成败的原因,考虑是否有更优方案,其他学生也可以为其提供方法选择,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通过分享式的换位式的案例教学法,一来让学生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二来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不同的人和事,学会选择恰当有效的沟通方式。同时,通过师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与体验,交流彼此的经验和观念,实现主导与主体关系的平衡,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体验式教学

体验,是经历、经验的意思,即从亲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及领悟。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创造一个仿真的或真实的环境,使学生通过真实的经历,领悟和发现真理,通过实践体验的环节来达到掌握知识、学以致用。这种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通过设计体验环节,让学生通过参与体验,从而学习和领悟所需的知识的过程。

以某次课为例,当涉及“沟通客体的某些行为会产生沟通过程出现信息失真”这一个要点时,我们放弃了用讲授法来讲解信息传递的理论,而是采用了体验式教学。具体过程是,教师对第一位学生说一句话,第一位学生把这句话传给第二位学生,第三位学生不能偷听这句话,以此方法传到最后一位学生,告诉全体学生他听到了什么。体验结束并不等于教学结束,如果体验结果无误,让学生总结成功传递这句话的经验,如果结果与教师给定的话有出入,那么让学生来分析在这个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信息失真,如何去改进。通过体验,让学生去亲身体会信息传递过程的若干环节,清楚地把握提高信息保真度的技能要点。

(三)情境模拟三部曲

情境模拟是一种仿真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是围绕某种职业或实际生活情境中的问题展开的,学生知识的理解与迁移,也直接存在于实际情境。通过情境模拟教学法,学生不仅可以验证知识,重演知识产生的过程,而且可以更多地获取与人的职业或专业活动有关的知识,特别是在验证、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者自身还能通过直接参与职业实践活动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它的实施过程是在假设的情境中进行,要求设计出逼真的场景,其中有人物,有情节,有矛盾冲突,有疑难问题等,学生要根据情境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模拟的情境中去,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要求,提出观点或拿出方案。

在本课程的情境模拟教学当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步骤,即前任务、任务环和后任务(如图1所示)。

图1情境模拟三部曲示意图

步骤一是前任务,首先教师给定一个具体情境,情境设置不能过于简单,否则就起不到锻炼学生的作用,失去锻炼学生的意义,但是也不能过于复杂,要有一定的难度,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情境中有若干类型的人际冲突,有不同职位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也包含不同的特定工作场景和任务背景。

步骤二是任务环,这是实施任务型教学的核心部分。在任务的驱动下,各个小组的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和各种沟通技能分析情境背景,根据场景中不同职位不同性格的人、不同的沟通目标,运用恰当有效的沟通对象策略,设计沟通方案,同时选取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通过演绎的方式向大家呈现。在这一步骤中,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不打断学生的演练,不影响学生的思路,在每组演练完毕后暂不做评论,以免影响后面的演练。在演练的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小组学生作相应的观察记录。

步骤三是后任务。各演练小组对本组的沟通方案进行介绍、分析及总结。其他各小组成员对演练汇报小组进行提问和评价。教师对情境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各演练小组的方案和演练过程及结果进行总评,找出学生方案的闪光点和创新之处,同时,也要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加以分析,查找根源,给学生以启发。另外,教师还需进行补充知识讲授。

四、建立“三结合”考核方案

采用一张考试卷包罗整个教学内容,这样既不能真正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不易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如何。而实践教学的考核注重的应该是技能考核而不是知识本身的考核,本课程通过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课堂考核与课外实践情况相结合这“三个相结合”,着力构建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如图2所示),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形成对学生职业能力、技能与知识要求的有利反馈。具体来说,总评成绩构成有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出勤情况占5%;第二部分是课堂参与,占10%;第三部分是实训任务,占35%;第四部分为小组实践,占20%;最后是期末考试占30%。其中除了期末考试,其他四个部分采用分阶段分模块的考核方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将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规定实践内完成,按照各专项能力的考核要求,采用报告、演绎、操作、策划等多样考核评价方式,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给定最后成绩。

当前,办学主体或职业教育研究领域都对现行高职管理类专业教育模式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环节,比如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教学内容学科味道过重、课堂氛围僵化呆板等。用人单位对管理类专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的实际管理能力有许多不满,反映毕业生无法适应岗位的工作要求。高职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符合社会和产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因此,必须从实践教学的资源、内容、手段、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重新的定位和调整,切入点是构成专业人才技能培养的基本——课程,从一个个的专业课程入手,对内强化实践教学的内涵建设,对外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拓宽实践教学的方法渠道,夯实实践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肖淑梅,张友宏.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141-142.

[2]何克抗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8.

[3]叶澜,吴亚萍.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J].教育研究,2003(8): 18-20.

[4]张玉梅,张庆武.高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探讨[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49.

[5]杨汉洲.构建“能力本位”的高职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8(17):55-57.

[6]崔秋香.高职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高教研究,2007(2)中旬刊:33.

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4

1“三个模块、三个结合”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打破“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创新为中心”的“三个模块、三个结合”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多学科相互渗透和结合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努力培养基础宽厚、思维活跃、有创新意识、整体素质优良的学生。引进现代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增加实验教学的直观性, 加深学生对实验方法和内容的理解。

1.1“三个模块、三个结合”的内涵

“三个模块”即课程实验教学、校内外实践教学、研究创新性实验三个模块。

第一模块重点改革完善理论课程实验体系。在保证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的同时, 对原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验的内容整体重组, 更新教学内容, 紧跟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 尽可能将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之中。为此, 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现有条件, 开设能代表该学科先进水平的实验项目, 使学生能了解当今的科技动态, 受到的技能训练能具有先进性;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 使实验教学的设备、手段、环境等均具有先进性。此外要充分挖掘老仪器、老设备的功能, 变“废”为“宝”, 以实现内容的衔接、更新和实验技术的提高。

第二模块重点改革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将原来分散的实验课程按照认知规律重组, 建立融合课程实习 (岗前实训) 和毕业实习 (生产实习) 的实践教学体系, 充分体现了专业实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融合课程实习改革的重点是突出它的先进性和综合性, 将一些先进技术引入实验课中, 如动物传染病实验中增加了猪瘟的直接免疫荧光抗体诊断方法, 同时减少验证性实验, 增加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重组几个大的综合性实验单元, 如动物医学实验包括基础兽医学实验、预防兽医学实验和临床兽医学实验。

第三模块重点建立创新性研究型实验教学体系。通过学生参与教师教研科研项目、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大学生“奥鸿杯”竞赛和实验室开放等形式, 建立创新性研究型实验教学体系。通过创新性研究型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将最新科研成果和教学改革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中, 使他们在科研活动中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并培养其实验设计能力、组织实验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体现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 第三模块体现个性化和创新培养的特色。

“三个结合”, 即教学内容上体现学生基本要求培养与个性化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学形式上体现实验室内课程实验教学与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条件上体现先进的实验设备硬件与高水平的专兼职实验教学队伍相结合。

1.2“三个模块、三个结合”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实施方案

积极组织专业教师结合实验室设备条件、教师科研水平, 对实验项目、实验手段方法进行研讨, 逐步完善“三个模块、三个结合”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组织教师统一修订了实验教学大纲, 每门实验课都由主讲理论课的教师总体负责该实验课程的建设。注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合理衔接, 使实验课与理论课内容融汇贯通, 避免课程间内容上脱节或重复的现象, 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体系完整、科学, 基本技能熟练、扎实,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依据培养方案重新构建了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体系, 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三个方向。

按照实验教学内容, 将现有实验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实验和实验课程二大类。理论课程实验即与理论传授同属一门课程的实验课程, 如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等课程的实验;实验课程即单独设课、单独计算学分的课程, 如动物医学综合实训等实验课程。每门实验课程, 完成既定的生产技能, 并有利于构建动物医学整体实践技能体系, 并且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多, 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将教师的在研项目与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有效对接, 加大创新力度,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在研、科研项目,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奥鸿杯”等竞赛, 让学生较早地了解科研、接触科研, 培养他们对科研的兴趣和参与科研的能力,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辽宁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获奖8项、“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奖6项, 其中辽宁医学院黄涛教授指导的“畜牧工程技术开发公司”在2008年6月份辽宁省教育厅组织的第五届“挑战杯”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苏玉虹教授指导的“辽宁省种猪氟烷基因多态性研究”在2009年10月份辽宁省教育厅组织的第九届“挑战杯”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实验教学中心实行开放式运行管理。开放前组织教师根据实验教学条件, 跟踪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 结合企业生产需要, 拟定具有补充性和扩展性的实验室开放项目, 然后组织学生自主选择项目, 最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实验项目。2009年至2011年共开放20个实验项目, 参与学生267人,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培养创新能力突出、实践能力强、适应面广、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加强与行业企事业单位联系, 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到行业生产一线去, 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组织毕业生到行业企事业单位实习, 指派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定期驻场指导。一方面增强了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专业的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为保证上述改革方案的顺利进行, 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组建三个教学实验小组。第一小组负责实验室建设和课程实验教学, 第二小组负责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 第三小组负责落实研究创新性实验。

2 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创建了以实验室教学主导、科研创新平台引导、临床 (生产) 实践基地相结合的“产学研”实验教学模式, 搭建了多学科、多层次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

2008年, 在畜牧兽医学院院长、畜牧兽医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苏玉虹教授的带领下, 成功申报《畜产品质量与安全工程》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主要进行肉品品质及遗传质量控制研究、饲料与畜产品质量调控及食品安全控制、动物产品卫生监控技术和肉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四个研究方向的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开放实验平台。

积极引导、组织教师依托实验室实验条件积极申报国家自然基金, 科技厅、教育厅等教研、科研项目。近5年来, 教研方面, 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课题5项、中国高校学会课题2项、辽宁省教育厅教改项目9项、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9项、“十一五”期间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5项;科研方面, 主持及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共40余项、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这些教研、科研项目、专利的获取, 极大地促进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为实验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除加强校内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建设外, 还积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 以实习基地为平台, 以生产实践为手段, 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目的, 构筑了多地域、多层次、多类型和多项目的校外科研实践平台。“十五”和“十一五”期间, 先后与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沈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口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鞍山市千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葫芦岛市饲料办、营口市饲料办等多家单位签定了“校市合作”、“校县合作”等不同形式的校地合作协议, 先后与辽宁金实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凯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沈阳市春华动物药品集团公司、希望集团锦州市强大饲料有限公司、济南赛恩动物药品有限公司、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兴城分公司、辽宁省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本溪市种鸡场、大连市种鸡场、营口绿洲生态养猪场等28家农牧企业或公司签订了学生实习协议和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 构建了产学研合作新模式。辽宁学院畜牧兽医学院向各地方和企业提供了“科技顾问”、“义务咨询专家”, 建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 既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教学实践基地, 每年安排学生毕业实习, 又可承担企业的科研委托项目, 实现产学研的合作与共赢。

教学改革实践 篇5

摘 要: 随着新型教学法不断拓展,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改革越来越重要。文章从课堂气氛、主动学习过程、培养方法、学生意识等方面分别讲述。分五个方面重点阐述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然后提出探索和希望,最后总结关键。

关键词: 课堂气氛 自主探索 主动参与 培养方法

引言

工程教育指以传授先进科学技术和工程知识为己任,以先进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培养直接面向社会生产实际的工程技术人才的教育形式。所指“实践能力”是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通过实践环节实现向各种能力转化,是各方面能力的展示和运用。实践能力是实现一个人价值的能力。目前存在不正常现象: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实用或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毕业生不能直接或较快进入社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较差。教育部原周济部长指出:“我国教学质量在世界上是先进的,但有严重不足,最为突出的就是实践能力较差。”同时他强调:“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指出:“实践是学生了解理论和知识的重要条件,是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源泉,是将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力、智慧、精神、品格的必要途径。”所以实践教育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教育中必须不断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类社会的人才观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是对教师的一个挑战,我们应从根本上转变传统实践教学方法,努力优化课堂实践教学,培养新一代人才。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

一位教育家曾指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在他们班倡导一种合作、民主、社会一体的作风,有益于创新能力发挥。”教师的才干不仅表现为拥有渊博的学识,而且表现为尊重学识的主体地位,善于为学识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实践教学氛围。这是师生互动、改变学习方式的前提。

1.教师必须明确意识到工程教育理念下教师地位、作用的变化。

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发展负责,从尊重学识个性出发,把学生看做能动的人、可合作的对象,在平等合作中,学生的潜力得到开发,实现发展目标。

2.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

学生刚刚步入成年,正处长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还没有成熟,出现一些毛病和错误在所难免。实践教学中,要经常运用鼓励评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及时而积极的评价,激励学生进步。

3.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追求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和谐。

充满爱的教育是伟大的教育,教师只有在情感上获得学生认同,教育才能发挥育人作用。所以教师在工作中要坦诚相待,让教育充满人情味;对学生的说教要言而有度、言而有情;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与每一个学生交朋友。

二、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自主探索是以学生自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学生在老师创设最佳认知活动的条件下,积极自主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身情感体验实现知识是在创造的实践教学活动。应当说,自主探索是现实课堂实践教学的和谐要素之一,因为主动探索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掌握一些科学方法,从而增强学生自主意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实践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实践教学成功的关键。

情境创设手段多样,故事讲述、实物模型、电脑动画、演示实验、表演操作等都能创设生动形象、有趣的实践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注意力专注于情境中,主动开展各种活动,为学生学习提供条件。

2.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权威的讲授者变为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构建者。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些活动空间,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课堂实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学习方法进行大胆猜想、迁移、推测,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3.创设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和机会。

合作学习让人参与实践教学,让人投入探索,表现自我、积极主动,使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创新,形成良好个性。因此,设计实践教学计划和组织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经常给学生组织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知识点,学会倾听并发表意见。而且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保持的强度,使他们的思维相互启发和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4.注重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

学习知识的真正意义就在于运用它解决实践问题,体现出知识应有的价值。教师要根据实践教学目标,针对实践教学重点,设计出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联系;不仅要解决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开放性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探索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成功”与“愉快”,让每一位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产生亲切感,驱使他们向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迈进,形成稳定持续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问题坡度都能“跳一跳,够得着”,进而增强学好知识的信心。

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让“成功”走近每一位学生。实践教学中,笔者坚持“宜浅不宜深,宜精不宜泛,宜慢不宜快”的原则,精讲多练重点和难点,尽可能做到每节课的疑难点当堂解决,又根据学科本身特点,对学生分层次要求。课堂上让优秀生自己探索发现,以满足他们希冀深入挖掘知识的心理需求,但必须确保大多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重点对后进生进行辅导。练习分层设计,左右分层要求。后进生只要求做基本题,绝大多实践学生能在完成基本题的前提下完成一定综合题,一小部分智力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较难的题。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和简化意识

评述实践教学思想,提炼实践教学方法,提供学习的有效武器是工程教育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意识,培养学生实践学习兴趣的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实践教学思想,掌握实践教学方法;自然将问题表达清楚,除去次要的干扰因素,突出概念核心,着重发掘概念的深层含义,从语言上体现实践教学的特点,精简恰当、准确有据、逻辑性强。对项目、案例进行适当加工,化繁为简,对课本中较复杂的问题进行提炼,使其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逐渐渗透方法意识与简化意识,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找到学习实践教学方向,克服对实践教学的恐惧感,找到成功感,进而对实践教学产生浓厚兴趣。

实践教学是在人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一门应用很广泛的学科,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同时又是那样生动具体,富有解决现实问题的魅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践教学问题,深切感受实践教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结语

实践教学课堂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我们必须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改变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在自主探索中、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直到豁然开朗。使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确立新的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方案的前瞻性与系统性,建立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建立合适的实践教学机制。

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包括实践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地制订,实践教学环境建设,项目实践教学开展等。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做一体教育研究,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建立,如实践考核方法改革与实践能力评价体系改进等。

参考文献:

教学改革实践 篇6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项目教学;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TM1-4;TN0-4;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20-0000-01

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培养的毕业生除了具有基本的通用能力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过硬的专业技术和掌握最新技术的人才。这些都需要通过实训教学环节的培养,实训教学环节是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部分。通过开设电工电子实践课程,为电子类学生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实践平台,同时也形成了本课程独特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形成

传统《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传感技术》等基础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是分阶段的教学,对于这几门课程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后续课程时对前续课程的知识点几乎全部忘记,同时在各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几乎不对夸课程的知识点予以讲授,使学生对课程间知识点的相互关联性较差,学习效率较低,导致学生处理综合性问题或是工程性问题很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项目为依托,对项目所涉及到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电工电子实践》课程。

二、教学内容

《电工电子实践》课程是《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传感技术》等基础课程有机结合的桥梁。教学内容上共编排了五个实训项目分别是:小功率直流稳压电源制作、电铃延时器的制作、声光控延时开关的制作、八路抢答器的制作、触摸数显装置的制作。这五个实训项目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实训内容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并且前后实训项目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最后一个实训项目是一个综合性项目,是对前面的几个项目的知识点进行概括同时又有一定的延伸和扩展,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創造性思维。

三、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依托,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为手段;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引导辅助的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具体教学实施步骤如下:

(1)下达任务:针对项目要求及其具体的参数指标进行分析,得出若干个结论性问题。同时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将问题分配到各组,并规定任务的完成时间。

(2)资料检索:学生明确任务后,在任务的引领下对相关问题进行资料检索,并进行自我学习,为课堂教学做好知识的积累准备。

(3)项目实施:首先,为了检查学生课前对相关问题资料检索和学习情况,每组学生派出一个代表阐述本组任务的解决方法,并接受其它组同学的提问。同时老师要对学生讲授的内容进行点评,对所讲到的知识点有误的或是不全要进行补充。其次,老师对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综述,并阐述该项目的整体解决方法,同时将分配给学生回答的问题穿插到项目整体解决方案中进行讲解,达到知识点传授的目的。最后,学生根据项目整体方案和电路图,对项目电路进行装配。

(4)检查控制:检查各组装配的电路功能调试状况,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故障问题进行逐一解决,直到达到电路的各项功能要求。

四、考核方式

对于本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评价不全面,不适用于该课程的评价。对于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由两大部分组成,分别是实践成绩和平时成绩,其中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五十,平时成绩也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五十。实践成绩是由五个实训项目的成绩构成,每个项目都有各自的具体评分细则,为了方便计分,均采用百分制计分。在得到五个实训项目的成绩后,按比例进行计算,得到百分制的实践成绩。由于是分组进行教学,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对,所以对同组成员的实践成绩是相同的,这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平时成绩由:出勤情况、上讲台阐述问题答案、解答随机性问题、帮助其它组回答问题、完成作业情况组成。出勤情况、完成作业情况各占平时成绩的百分之三十,解答随机性问题、帮助其它组回答问题各占平时成绩的百分之二十。这四项评分重在体现同组成员间的个体差异,激励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各组上讲台阐述问题答案的代表,所得到的成绩为同组成员的共同成绩。确定上讲台阐述问题人员的方法,同组内采用轮流制度,使同组内的学生共同成长。

五、开发网络学习平台

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占主导地位,教师起引导作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交流,但是课堂时间有限,需要利用大量的课外时间。当前我们已处于一个网络时代,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开发一个针对该门课程的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在该平台下,可以实现师生间的实时在线交流,解决多方面的学习问题,同时将该门课程的各类优秀教学资源进行共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以优异的成绩完成该门课程的学业。

六、结束语

电工电子实践课程是电子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旨在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通过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教学组织,使学生回归教学主体,教师起引导学习的作用。通过开发网络学习平台,使师生可以进行实时的在线交流,同时将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行共享,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考核方式,采用基于过程的各式各样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为使该课题得到更好的研究,课题组将该课题向上级部门进行了立项申请,同时得到了批复。当前该课程在我院电子类各专业已经开课,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组织,教学效果较好,并且该课程也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参考文献:

[1]李文.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2010.

[2]宋绍楼.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配,2011.

[3]闫孝姮.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常见问题分析[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

[作者简介]魏艳平(1982-),男,江西南昌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信号与信息处理。

《观赏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7

《观赏植物学》实践教学现状

(一) 《观赏植物学》实践教学的理念

《观赏植物学》是森林游憩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力图使学生了解观赏植物在旅游园林中的重要作用, 掌握其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特性, 了解常见园林树木和花卉, 并能正确应用于旅游景区中, 为日后工作中迅速适应岗位需要, 成为合格的森林资源游憩开发专门人才打好基础。其中, 正确灵活地把观赏植物应用于旅游园林中是本门课程的精髓, 亦是重要的实践环节, 本环节的实践教学紧紧围绕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和现代景区的实际需求, 以重点讲授和训练观赏植物的实际应用技术和方法为理念, 积极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胜任旅游景区建设与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 《观赏植物学》实践教学的方法

各高校办学条件、办学风格和使用的教材不同, 造成了《观赏植物学》实践内容不甚相同。但总的来说, 在专业实践环节建设中, 有加强实验室建设的, 有加强实习基地开发的, 有加强与旅游单位、园林单位、园林苗木公司等合作开展广泛实习的, 有加强实际案例应用解析的, 有加强参与项目研发的, 还有加强学生自主实践的。虽然实践内容千差万别, 但总的实践教学目标是一致的, 即各高校凭借自身的学科优势和办学条件, 最大限度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 《观赏植物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教材缺乏, 实验实习不成系统至今为止, 全国范围内虽然出版了几个版本的《观赏植物学》教材, 但与其同步的《观赏植物学》实践教材未见正式出版。目前的实践教学材料, 一般是由各高校的代课教师根据理论教学内容及实验实习条件自己编写, 所编写的实验实习指导书虽然能暂时满足实验实习需要, 但从长期来看, 自编材料由于缺乏系统的实验实习知识结构, 达不到专业水平, 致使学生实验实习知识片段化, 难以形成系统有序的知识结构, 严重影响了整个实践教学的效果。

教师及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 学生越来越多, 而师资却无明显的增加, 师生比例下降。特别是在野外实习中, 教师在讲解观赏植物的形态特征及观赏价值时, 由于学生过多, 难以全部接触各类观赏植物, 影响了对观赏植物细节的观察, 再加上离教师较远的学生听不清讲解, 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外, 许多地方高校办学经费紧张, 实验实习经费不足, 导致现代化的实践教学设备添置及实验实习基地建设落后, 往往实验实习内容跟不上理论教学新知识步伐, 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成效。

观赏植物种类繁多, 难记易忘我国地域辽阔, 气候类型多样, 地形条件复杂, 孕育着丰富的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据统计, 现有高等植物30000多种, 其中著名的观赏植物达3000多种。如何识记这3000多种观赏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及应用形式, 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一般情况下, 学生很难记住这么多的观赏植物名字, 即使名字记住了, 对于相近的观赏植物, 也会经常混淆。加之,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及园艺育种水平的提高, 观赏植物新种类、新品种层出不穷, 观赏植物的数量不断增加, 更使学生无法承载这么大的信息量。

观赏植物生命律动, 季节局限实践教学观赏植物是活的有机体, 它们会随着季节、日照、环境、时间长短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的物候季相变化。物候季相不同, 观赏植物的观赏效果亦不同。而在实践教学中, 实习教学一般情况下为一周, 无论这一周实习放在什么时节, 实习总会错过其他季节的观赏植物的观赏效果。这一点也说明了《观赏植物学》具备动态性、实践性和技能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提示我们常规的实践教学设计必须围绕这些特点进行改革。

学生缺少实战机会目前的实践教学, 一般都是从某一地方出发, 教师逐一讲解每种观赏植物的特征、习性、观赏特性和应用, 学生则不停地记, 有些学生则根本没有动笔。在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下, 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 死记硬背, 没有发挥自己想象力思考如何应用这些观赏植物, 更没有主动地设计观赏植物的合理配置。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下, 只会教出眼高手低的学生。

实践教学改革实践

(一) 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补充课程新知识关注与《观赏植物学》相关的科研新成果、新技术, 及时将其纳入教学内容, 然后设计相应的实验或实习内容, 如增加观赏植物新种类、新品种的识别与应用、无土栽培技术等, 使教学和实践紧跟行业发展的趋势。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在森林游憩专业课程设计上, 有些学校同时开设《观赏植物学》、《植物学》、《花卉学》、《园林树木学》等相关课程, 而这些课程存在一定的交叉内容, 所以在实践教学内容组织上切忌重复实践, 以免浪费时间。有些学校为了丰富其他专业知识, 仅开设了《观赏植物学》, 那么在实践教学内容组织上, 应补充相关课程的实践内容, 以充实《观赏植物学》的实践内容。

合理安排实践内容顺序观赏植物是活的有机体, 它们具有不同的物候周期, 在不同物候周期, 其观赏效果各异。所以在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时, 要灵活地根据观赏植物的物候周期变化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如观花植物蔷薇科、十字花科植物多在春天开花, 实践则可安排在春天;彩叶观赏植物槭树科、大戟科植物多在秋天出现彩叶, 实践安排在秋天最合适。

(二) 实践教学途径改革

知识归纳, 分类实习根据理论教学内容, 合理归纳实践教学内容, 分模块进行实习。如按观赏植物的观赏部位可进行观花、观叶、观果、观茎干、观芽五类实习;按观赏植物的园林用途可进行行道树类、孤散植类、垂直绿化类、绿篱类、造型类及树桩盆景类、草坪地被类、花坛花境类7类实习;按观赏植物的综合分类可进行针叶型树类、棕榈型树类、竹类、阔叶型树类、藤蔓类、草本花卉类6类实习。这样分模块实习,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借助网络平台, 交流学习传统课堂教学和野外实践是《观赏植物学》教学中的重要手段, 而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网络学习平台日益成为《观赏植物学》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网络可以创建观赏植物学习兴趣QQ群, 方便不同个体、不同地域及不同院校人员对观赏植物的交流学习, 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面, 还可以结交更多同行专家。借助网络还可以访问有关观赏植物网站, 如PPBC中国植物图像库、CVH植物图像库、中国自然标本馆、景观天下论坛等网站。这些网站中存储有大量的彩色植物图片, 对于没有见过实物或不认识的观赏植物, 可以通过植物名称查询或地名查询, 以提高观赏植物的识别及应用能力。

实施案例教学, 提高实训能力案例教学法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1870年创造的。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 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 使教师的讲授变得形象简单, 学生记忆更加方便。在培养学生关于观赏植物配置和应用能力方面最适宜案例教学。首先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利用多媒体列举一个植物配置实例与学生交流, 讨论其方案的优劣, 然后在进行野外观赏植物识别时, 布置植物配置作业, 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及实地考察, 利用绘图软件设计合理的植物配置效果图, 最后全班展示设计图, 相互交流, 提出问题并共通寻找解决问题方案。这样, 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观赏植物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视校内实习,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园内的观赏植物或苗圃就在我们身边, 习以为常, 学生实习时总提不起精神。其实, 校内实习是观赏植物学实践的基础, 只有夯实基础, 才能学有所成。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可以弥补校内教学资源的不足, 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学科的实际应用形式。

聘实践部门人员参与实践教学实践部门人员, 包括植物园、花木苗圃、园林公司等的相关实践人员, 应聘请他们参与实践教学。授课内容围绕观赏植物学相关知识, 并结合外聘人员的实践知识进行讲解。这样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并能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

(三) 实践考核体系改革

传统的实践考核体系一般包括实习报告和出勤两项内容, 实习报告多相互抄袭, 很难评价每个学生真实实践能力。要想更有效、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完善实践考核体系是关键。经过近几年实践教学总结及参考其他教学单位的考核指标, 笔者将《观赏植物学》的实践成绩分为5个指标去考核:a.以组 (5人一组) 为单位考核调查观赏植物资源的能力 (10分) ;b.识别和鉴定观赏植物的能力 (10分) ;c.观赏植物配置设计图 (10分) ;d.撰写实习报告 (60分) ;e学习态度、实习纪律 (10分) 。

(四) 实践教学改革效果

实践教学改革经过在2009级、2010级森林游憩专业实行, 学生普遍反映较好, 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 (1) 进行知识归纳, 分类实习, 学生易学易记, 知识系统化。 (2) 进行网络平台交流学习, 森林游憩专业2009级、2010级各班已建立各自的观赏植物学习交流QQ群。 (3) 实施案例实践教学, 克服了学生眼高手低的缺点, 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重视校内实践教学, 培养了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5) 聘请植物园和苗圃实践技术人员参与实践教学, 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郑文俊.观赏植物学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J].中国林业教育, 2009, (5) .

[2]柴蓓.观赏植物学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 2010, 16 (11) .

[3]李景侠, 康永祥.观赏植物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4]李先源.观赏植物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5]童丽丽.观赏植物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6]柏玉平.园林观赏植物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05, (1) .

教学改革实践 篇8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工程制图》课程既有理论又重实践,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实践环节不可或缺。如何能够既保证有效的实践环节,又不会占用太多课时,两者兼顾呢?为此,笔者做了一些尝试,期望与同行交流。

根据图纸制作模型

在土建制图课程中,当学习完画图、读图后,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任务:提供几套房屋建筑施工图,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按照图纸制作房屋模型,而且这几套图纸都有相应的实物,如我校的收发室、实验室等,可以实地考察。到课程结束前完成,并安排一次课堂答辩。

学生对依照图纸制作模型并不陌生,学生也有兴趣,这也是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的初衷。这次手工制作特点是所用到的图纸是学生正在学习绘制和阅读的图纸,而且没有现成的材料,没有制作步骤,一切需要靠自己。

在制作过程中,每一个结构都要参看图纸,图纸中的线型、符号、尺寸等的重要性这时就突现了出来,不仅使学生学会读图,更让他们明白了一张简洁、清晰、表达正确的图纸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意义,从而在以后的画图过程中就会重视每一条图线、每一个符号,这不仅使学生重视该课程的学习,而且培养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等工程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素质。此外,由于是四五名学生一起分组制作,制作过程需要分工、协调、配合,对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也是一次锻炼和培养。房屋的某些构造在制作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们开动脑筋,钻研思索,最后攻下难关,这不仅对他们的意志是一次考验,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图1所示是其中一组学生制作的我校实验七号楼的模型。

学生的感悟:“我们可能不是做得最好的一组,但在我看来,我们却是最棒的一组。”“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团队协作。”“这次活动让我们加深了对于专业和课程的理解,用上了平常学到的知识。”“只要我们有目标有梦想,成功就离我们不远。”

看到学生制作的精美模型,看着他们从内心发出的感悟,作为教师也觉得有成就感。教学实践环节不仅仅使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训练和加强,更是提升新型人才所需要的综合素质所必需的。

尽管制作模型给单一的课堂教学增添了色彩,且学生收益颇丰,但还是占用他们大量的课余时间,有些材料、工具还需要一定的资金花费。所以,目前这种活动只在个别班级进行试点,如果能形成一套成熟的运行模式,则可在各个班级推广。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设计竞赛

目前,全国及各院校都会定期举办各类竞赛,如全国大学生先进制图技术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为配合全国大赛,一般各院校首先在校内举行一次选拔赛,比较好的学生再参加北京市赛和全国赛的选拔。2010年,我校的机09-3班汽车专业有9名学生在学习之余参加了北京市的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分别获得了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并且在随后的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有一组学生获得了二等奖。

他们设计的是高处逃生的安全装置等几个项目,在设计过程中,除考虑这个装置的优异功能外,还要考虑图形如何表达,在现有加工条件下怎样获得零件,如何既能保证功能,又能使成本低廉,这是一个设计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所以,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参加这样的竞赛,一般都是学有余力的学生,或者在这方面有特长或有兴趣的学生。对他们而言,是带着问题学习,学到的东西自然扎实,并能够深刻理解。

当然,这是一个高端的实践活动,虽说不能普及到每名学生,但参加这项活动却有着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除了让优秀者脱颖而出,这些学生对周围同学的正面影响,对改善学习风气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校机2009级共4个班,机09-3班上学期的考试及格率是最高的,考试平均分也是最高的,这当然与参加竞赛的这几名学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另外,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活动对制图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汇集前沿的技术和最新的设计理念,这些都会给教学活动一个方向性的引导。

学生在课外参加设计类竞赛活动,不仅不影响课堂教学,还给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元素。由于实际操作中需要理论指导,因而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形成了优良的学习风气。

尝试工程制图教学从实践开始

从众多实例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是学习的最佳途径。因此,针对实践性较强的工程制图课程来说,可以尝试从完成某一实际工作出发,学习工程制图各部分内容。

以机械制图为例,可以从一个学生较常见的,而且包含的零件种类比较全面的部件开始,如一个简单的一级减速器。减速器中有普通零件、标准件(螺纹紧固件、键、销、轴承)、齿轮,零件类型比较全面,有箱体类、轴类、盘盖类零件等。

在讲课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减速器的模型,说明其工作原理;再拆下每个零件,介绍各零件的作用,分析其构型。然后,交代这一学期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作业与授课内容相配合,几次大作业可以是减速器中的螺栓连接;测绘零件可以选择主轴、箱盖或端盖等,根据专业或课时的不同,选择时应有所区别;画装配图自然就是减速器了,为避免学生在测绘时抄袭后面组画装配图中的零件图,组画装配图的减速器可与测绘用的减速器在型号或构型上有所区别。

这是教师授课的一种策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方向比较明确。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工程理念,这对工科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实践出真知,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工程制图课程来说,实践环节更是不可或缺。在授课时间与授课内容有矛盾时,实践环节也不能缺少,只是需要我们变通一下思路,改变一下方式,目标同样能够实现,甚至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朱建国.论工程图学教育中几个突出的问题[A].图学教育研究[C].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袁世先.机械制图[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解剖学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篇9

解剖学是一门重要医学基础课, 是临床医学的基础, 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意义。当今社会科学迅猛发展, 临床医学也日新月异, 解剖教学显得越发重要。传统的讲授性教学模式, 已经不能满足高职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解剖学是实践科学, 因此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占有尤为重要的地位。优化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精神及其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殊意义。几年来, 我们在探索解剖实验课教学最佳模式上, 取得明显效果。现将教学措施及体会报道如下。

1 加强实验室建设, 创建良好学习环境

实验室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方面的作用是其他教学环境不可替代的。因此解剖实验教学非常重要。做好实验教学工作,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1 扩建了4个解剖实验室、1个解剖标本陈列室和1个解剖标本制作室。

各实验室配备了白钢材质的实验台、标本柜和边台。并自行制作、购买教学和陈列用标本1100余瓶、散骨40套、骨架3具、模型260件、挂图4套。

目前, 我单位与市法院联合利用实验室, 开展标本制作、病理解剖等工作。此工作还可解决部分尸源。同时也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标本制作工作, 提高学生制作标本能力。

我单位现在正着手筹建用于解剖教学的大型数码互动实验室。

随着我校实验室扩建工作的完成, 可以保证实验资源的充分利用, 充分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1.2 改善标本保存液, 改用防腐效果好、刺激气味小、对人身心健康损害较小的防腐液保存标本。

同时完善实验室的排风和照明设施。

实验环境和教学条件的改善, 极大提高了学生上实验课的兴趣和热情。

2 开拓教学思路, 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解剖学服务于临床教学, 着重培养实用型人才。严格遵守解剖学的完整理论体系,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技能, 在解剖过程中主要研究各器官位置、结构及功能。研究整体全局的形态比例、配布规律、必然形式;各器官共性与个性的相对条件。教学中要突出直观描述的特点, 还要提高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密切结合, 为今后医学生临床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3 重视实验教学、理论密切联系实践

解剖学的教学目的在于观察和认清解剖结构。理论讲授过多, 势必枯燥乏味, 影响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不佳。重视实践教学, 提高实验教学的课时,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学生自学可懂的内容, 均可略讲。理论课与实验课之比由2∶1变为5∶3。从教学计划上保证了实验课的学时数, 并落实教学计划, 突出实践环节。如运动系统教学, 理论可只利用2学时讲概述内容, 其他都安排实验教学, 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 形象性。实验安排尸体解剖操作, 并做到每20名学生用1具尸体, 分为4个小组, 每小组5人。除采用示教标本外, 通过学生的独立解剖操作。使在理论课上抽象难懂的内容, 在实验课上直观可见, 变得直观易懂、易操作。使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实践, 由学习的客体转变为操作的主体, 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其潜在创新能力。

4 通过观察标本和尸体解剖操作, 调动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认真观察标本和进行尸体解剖操作, 是学习解剖学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作为实践科学, 不管教学手段如何改进, 不管教学设备如何更新, 观察标本和解剖操作永远是不可替代的最佳解剖教学方法。国内外众多医学院校的解剖教学模式尽管各有不同, 但对解剖实验课必须观察标本和解剖操作的认识却高度一致。在解剖实验教学中, 首先要遵循认识规律, 先易后难, 由简入繁。做到认真观察各种标本, 解剖操作做到先解剖四肢、再头颈部、最后胸腹部;同时, 切忌解剖操作中把自己当作技工, 而不深入思考, 操作中要遵循“剖、查、认、定”的科学程序, 即操作时规范剖割, 认真查找, 仔细辨认, 确定组织、器官相关性。特别指出的是在整个实验教学中要强调亲自动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且小组间要合理分工、密切配合、互相交流。要求学生操作时要有科学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解剖操作, 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下, 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 掌握实践技能,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5 改进教学手段, 加强课外辅导时间

采用适时、适宜的考试, 督促学生努力学习, 引导学生学习方向。增加操作考核, 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能力的锻炼。严格落实实践操作考核, 笔试和操作考核比例为7∶3。操作考核评分情况: (1) 为平时实验课的随时提问及小考分数; (2) 为每学期末通过各种标本的实际认知考核。促使学生重视观察标本和尸体解剖操作, 强化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弊除死读书、背死书的学习方法, 强化了能力的培养。由于解剖操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技巧, 因此解剖操作时必须安排老师辅导, 做到有目的操作, 调动学生思考,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因为学时有限, 解剖操作未能完成, 我们在业余时间 (中午、下午、晚上) 都开放实验室, 安排老师辅导。此工作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学明白的内容, 在开放实验室和陈列室时间进行深入学习和提高。同时还通过学生报名, 安排学有余力的学生制作标本和模型, 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此举受到学生的好评。

6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一些通过解剖操作难以看到的组织、器官结构, 采用多媒体形象教学, 集光、图、声、色于一体, 演示讲解, 解决教学难点。如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内部结构 (传统教学主要是看挂图) 、传导通路的实验 (原来用模型) , 在标本上看不见也摸不到, 抽象难以理解。这些都可以采取碟片辅助教学, 也可以教师制作模型, 并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模型制作, 加强学生直观印象, 效果较佳。

7 建议

7.1 改善解剖实验教学环境

良好环境会使人心情愉快, 反之会使人烦躁、懊恼, 影响学习效果。解剖实验室条件一般较差, 甲醛气味难闻, 还是致癌物。因此改变实验室条件刻不容缓。室内一定要通风良好, 光线充足, 努力创造一个轻松的舒适的解剖实验环境, 有条件的单位可采用其他无味的试剂作为防腐剂 (但成本较高) 。

7.2 增加解剖教学时数

解剖教学时数目前为90学时 (实验约40学时) , 学时相对较少。神经系无充足学时做深入讲解;再是解剖实验实施尸体解剖操作, 成本较高, 学时偏少, 难以做到充分利用尸体, 造成教学资源浪费;另外, 学生普遍愿意多进行尸体解剖操作, 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因为学生离开校门, 便很难找到这样学习机会。

7.3 积极解决尸体来源

教学改革实践 篇10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建筑工程专业,改革方案,实施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 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论文) 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各种实践教学环节, 这些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一、改革方案与实践情况

1. 重新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达到“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重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如图1所示。

该实践教学体系总体设计为“一体、两翼、三层次”的模式。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两翼:课内实践教学体系和课外实践教学体系。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本专业基本能力层, 训练学生基本技能;第二层为技术人员专业层, 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及课程设计, 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 提高其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能力;第三层为系统综合创新层, 通过课外科技活动、科技竞赛、职业技能培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多个实践教学环节, 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

2. 建设多样化的专业实践教学软硬件平台。

加强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改革极其重要的一环, 在已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 进一步大力开展建筑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建设, 搭建多样化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1) 建设建筑工程实践教学中心, 提供创新能力培养条件。建筑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包括建筑工程实验中心和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综合设计与创新能力, 建筑工程实验中心下设建筑材料实验室, 土工实验室, 材料力学实验室, 测量实验室, 建筑CAD培训中心, 给排水系统安装, 材料检测中心, 钢筋工、砌筑工、木工、架子工实训车间, 建筑施工综合实训场等。自实验室建设以来, 学院以实践教学改革立项的方式, 投资二百多万元用于开发实验项目、扩充和更新实验仪器和教学设备, 使实验教学环境和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在硬件上确保了与课程相配套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完成。

校内建成的土建类实验实训基地, 是建设部建筑行业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是国家财政奖励支持衡阳市综合实训基地中建筑工程类专业实训基地。基地模拟了生产实际过程,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主要完成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建筑工程训练。为了更好地实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应重视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 通过与企业进行产学研项目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联合进行毕业设计、在企业完成生产实习、“准就业”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 加强学生生产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2) 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增大学生创新学习机会。实践教学中心实行院、系两级管理, 各实验室、实习基地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打破了原按课程设立的独立实验室的条条框框, 实现人力资源和教学资源充分共享;实行开放管理的运行机制, 实现了面向全系学生在时间、地点和项目上全开放, 学生可通过申请或网络预约进入实验室、实习基地完成实验、实习, 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营造了不同层次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教学软环境, 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实验室自开放以来, 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 参与实验、课外制作和各类竞赛活动二百余人次;实验室、实习基地采用网络化管理, 在校园网上建设精品课程和实践教学网站, 学生可在网上递交实验报告、下载实验作业, 教师可在网上批阅实验报告、布置作业;同时将设备的使用方法、实验项目、课程设计项目和实习内容都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挂在校园网上, 方便学生进行下载。

(3) 建设实践教学队伍,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支具有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是保障培养应用性人才目标的关键因素。我们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传、帮、带”的方式, 调动青年实验技术人员为学校改革与发展作贡献的积极性与创新性, 采取鼓励攻读学位、组织参与教改项目等培养机制, 不断提高教师质量, 改善师资结构, 稳定教师队伍。并聘请了多名校外实习兼职教师, 建立了一支能指导学生课外活动的“导师制”教师队伍。目前实践教学人员整体素质较高, 队伍稳定, 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 勇于开拓, 具有创新精神。

3. 构建多层次、多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设计能力, 就必须推进教学内容调整、整合, 构建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形成多层次、具有弹性结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线, 将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按照认知过程分为工程认识阶段 (专业基础层) 、基本训练阶段 (技术员基本训练层) 、综合训练阶段和创新阶段 (系统综合和创新训练层) 四个递进式阶段 (三个层次) 。同时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实验类、实习类、课程设计类、实训类、毕业设计类和科技创新活动等六个横向结构和人文社科系列实践、自然科学系列实践、学科基础必修系列实践、学科基础选修系列实践、专业必修系列实践、专业方向系列实践六个纵向系列。上述六个横向结构和六个纵向系列, 相互交叉与融合, 形成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4. 实施多元化的课外实践教学运行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特定教学环境下为教育者和学习者所共同选择的、具有一定典型意义或标准价值的教学形式。建筑工程专业课外实践教学运行模式是教学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多年的实践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断探索和改革, 构建了多元化的课外实践教学运行模式。

(1) 实施多类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 实施“学长制”协助完成各项实验教学, “学长制”是选拔一批素质高、理论基础好、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年级学生, 在实验教师带领下协助指导实验教学和实验设备制作、维护, 通过“学长制”的助教活动, 实验室开放运行效果良好。

(2) 大力开展二课活动, 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成立创新设计与制作协会, 大力开展二课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小发明活动和教师的科研课题, 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另外, 要加强多层次职业能力的培训, 坚持产学研合作促教学。

二、改革实施效果与主要成果

1. 形成了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计划。

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下, 制定了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并在本专业2007级以后的学生中实施。

2. 建立了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基地。

为学生的创新教育和创新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并开发出一系列设计性、综合型作品。

3. 学生创新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

学生广泛开展课外活动, 提升了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学生还在衡阳市科技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测量竞赛中多次获奖。其中2008年我校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大赛, 获得高职高专组一等奖。2010年, 我院组织建工系学生参加全国高等院校斯维尔杯“BIM”建筑建模大赛, 取得本科、专科队中的第一名, 荣获冠军奖;学院获得了本次大赛组织二等奖。

(4) 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初显成效。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和精品专业建设, 建筑工程专业被湖南省确定为精品专业, 建筑工程、建筑装饰课被定为精品课程。

(5) 教师的教研及科研水平大大提高。近三年来, 本专业教师先后主持了省级教改课题六项, 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一项, 发表教改论文一百五十余篇, 发表科研论文二百余篇。

三、改革的创新点

1. 构建并实施了“一体、两翼、三层次”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在该体系下, 制定了完善的实践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设计了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的“三性” (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 实验项目, 提高学生创新设计与综合应用能力。

2. 以优秀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 创建了多元化实践教学运行模式。

开展分层次、分阶段的设计竞赛活动, 实施“学长制”助教, 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

3. 以实验室开放和网络化管理为依托, 突出加强学生个性化培养。

实验室实现时间、地点、项目和设备全开放运行及网络化管理, 学生在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 实验过程由“被动验证”转变为“主动设计研究”, 使学生找到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

4. 开展产学研和校企合作方式推行“准就业”顶岗实习。

通过建立校外产学实习基地和“准就业”实习基地, 实行“准就业”顶岗实习, 加强了学生工程职业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蒋铮.把创新体现在实训基地建设上[N].中国教育报, 2006-03-07.

上一篇:中国的铜鼓与类型下一篇:律师的社会认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