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改革实践探索

2024-08-27

高效课堂改革实践探索(精选十篇)

高效课堂改革实践探索 篇1

一、初中数学构建高效课堂改革实践的必要性

所谓的高效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根据一定的教学规律, 在尽可能少的时间、人力等条件下, 使得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 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掌握, 以此在特定的教学目标之下, 满足学生和社会的教育需求。而通过定义, 其典型的特点则表现在通过课堂其所取得的效率比较高, 同时获取的效果也比较好, 产生的效益也比较大。同时针对现阶段初中学生对学习存在的普遍心理, 如急躁心理、畏惧心理和依赖心理等, 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前人教版提出的以素质教学为主题, 以学生个人发展为根本的思想。而随着现阶段对素质教育和学生减负的要求, 构建高效课堂改革则显得尤其必要, 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探索。

二、构建和谐氛围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前提

如何在短暂的课堂实践内提高教学的效率, 首先氛围是关键, 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而和谐氛围的构建, 则需要教师转变观念, 将传统的师尊生卑的观念抛弃, 通过与学生建立朋友的关系, 从而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其次, 在教学中, 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也是消除师生之间距离的有效手段。

三、创设问题情境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必要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对知识的求知, 是从对问题的大胆怀疑开始的。通过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当中, 有意识和目的地对不同的问题创设不同的情境, 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将生活和数学理论相互联系起来, 更能够置身到问题的思考当中, 形成更为强烈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在课堂中带着趣味性的态度进行学习, 则使得学习事半功倍。如在数学中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章节中, 对问题进行如下的创设:

你们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大概有多远? (该问题回答答案多样。)

结合课本中的图, 查看从梅园中学到的周恩来图书馆的实际距离为多少? (学生则通过比例尺对图进行测量, 从而引出了本文教学的重点。)

针对上述的问题, 很多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有过一定的接触, 并初步涉及到了比例, 但是却没有充分地对其使用价值进行学习, 因此, 本章节就通过不同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中的交流合作探究是手段

如何让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趣味无穷成为考验每位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表现。因此, 在课堂中开展合作探究成为教师教学转变的重要方式。而所谓的合作探究是在班级中, 采用分组或者是同桌相互帮助的方式, 完成对教学任务的目标和监督。教师作为组织者, 参与到讨论交流当中, 并通过不断地巡视, 及时对学生在讨论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处理。而在这个过程当中, 学生则作为对学习过程的再创造, 其过程则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收集与整理, 从而得出相关结论的过程, 从而学会一些探索的方法。这种方式也成为研究性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当中, 不断地发现问题、总结问题, 并亲自动手操作, 加深自身的印象, 使得整个学习活动变得具有创造性、主动性和生动性, 并有利于对学生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

五、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目的

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而该目标也是人教版初中数学进行编制的根本目的。通过采用不同的方式, 创设和谐氛围和情境, 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使得学生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并在改革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而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如在对《有理数加法》教学中, 对有理数加法的规则学生有如下看法:

学生1认为, 加数为同号的时候, 其符号不变, 其和的绝对值则为两个加数的值;而针对其中的加数为异号的情况下, 和的绝对值则为两个数的绝对值的差, 其结果的符号与第一个的符号相同。

而学生2认为, 学生1大部分是正确的, 但是最后不正确, 如 (+2) + (-3) =-1的时候, 其最终的结果则与第一个数字的符号不符合, 因此将最后一句改为和的符号为其中较大的数的符号。

而学生3则认为, 该同学的表述不正确, 如同样 (+2) + (-3) =-1的时候, 其中的 +2则比 -3大, 因此, 则将其最后改为其和的符号为绝对值大的数的符号。同时, 教师对此进行了总结。

因此,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改革中, 充分意识到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并采用各种不同教学方式, 才能实现对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郭武祥.关于人教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改革的尝试[J].新课程学习 (上) .2014.01:111

[2]张永峰.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2:26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篇2

当前的数学高效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构、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注入式多、启发式少,学生参与不够深入、教学过程比较封闭。面对这种教学现状,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说过“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抓课程改革,就是抓素质教育,抓素质教育必须抓课程改革”。从课堂改革到课程建构,再回归课堂。他们先将国家教材校本化,把教材整合成“授课模板”,组建的教学单元,随即又按照“各取所长,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了教师模块授课调配,教材知识资源的重构、教师教学资源的重组,扮靓了课堂的精彩,课改的精品——高效课堂。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的形式,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高效课堂模式正在进行探索,下面就是我的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

一、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改理念指明“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把课堂交还给真正的主人——学生。先从改变学习状态入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提高学习效益开始——让效果好起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既要求身动,更要求心动和神动。课堂上让学生大声说、相互讲,走到黑板前写。课堂45分钟,先预习,再交流,最后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使预习——展示——交流,贯彻课堂。

二、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念,关注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要变,新课标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变“学会”为“会学”从而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这样一种勤于思考的学习好习惯。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成为“四者”:促进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1.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应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2.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终身的学者,与学生一起“同学”。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和知识面的狭窄,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持续发展,才能适应社会进步及教育改革的要求,这也是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3.一节高效课堂,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课、高效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出高效课,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只能上出低效课来”,所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4.从职业特点上讲,教师还要改变生命现状,做一个幸福的职业者。

三、高效课堂重在操作

真正的高效课堂重在具体操作,他们把学习状态解读成“课堂生存状态”,狂欢其实是一种精神存在的状态,而不在于形式本身——动或者静,一旦课堂执迷于动,那么这样的动和静一样都显得可怕。课堂即生态、课堂即情感、学习即自然生长和自由选择,以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评价为例,他们推进“快乐不达标”一票否决制,用“直观判断”来厘清快乐的内涵——一察表情、二看动作、三听声音,与此相对应的是基于自主课堂构建的三个参照——自主指数、合作指数和探究指数的评判。高效课堂教育围绕自主性、主动性、生长性来建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超市的隐语是丰富性、自主性、选择性;狂欢的隐语是生命的状态——教育者有责任和义务让每个学生享受学习成长的快乐。

四、高效课堂强调“三段一体” 完整的课堂是指将“课中45分钟”向前后延伸,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构成一个整体概念。课前教师“三备”:编制导学案——备学习目标、备学情、备学法指导 课中教师“抓两头、促中间”——一头抓前端预习、一头抓后端反馈,促进中间的“开放搞活”。课后学生“自查、修复”——整理纠错本、整理学案,发挥课代表、小组长、对子三种作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讲究“先学模后教,以学定教”,要课前延伸,进行预习;要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要课后提升,拓展延伸。学生通过自己的说与做,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互动交流去建构起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形成一定的能力,获得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亲历学习的过程学生才能有深刻的体验和认识,才是真正着眼与学生终生发展的有效策略。优质高效课堂模式是对教师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的挑战。没有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深入挖掘、透彻理解,没有对学情的深入洞察,没有对自己知识结构的组合,仅仅凭借备课中的预设,生硬的“照读”备课,无视课堂鲜活的生成和课堂的多变性,就难以实现“以学定教”,不能达到“三讲三不讲”“精讲点拨”的要求。用高效课堂模式去规范教师的课堂流程和教学行为,改善传统课堂教学的现状,通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来“解救”我们水深火热中的孩子们,从而不断提升教育整体的办学质量和服务质量。

五、落实“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出现问题和自己存在的困惑。

1、导学案的适度性与适量性。难度往往过难,量往往过大,加之学生之间的知识层次及理解能力的不同,就不好把握操作的尺度。

2、巩固检测与反馈。当堂检测落实时间不足,形式单一,知识面狭窄。

3、小组口头汇总,交流展示发现对于疑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明显把握不足。特别是像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及函数等章节,在理解和应用中有一定的困难。在应用高效教学模式时学生的反馈意见比较大,要求老师细讲、精讲以致形成了老模式满堂灌。

4、学生多分组讨论受制约。

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 篇3

关键词:高效 课堂 探索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学习,强化程序化的训练,虽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习中学生精力大量流失,课堂效率的低下。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开展了“三段自主”教学模式的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的体会是:

一、教學模式是导向

三段自主教学模式,即三段六过程课堂教学模式。三段:课前学生预习主动发现问题,课中师生互动解决问题,课后反思升华拓展问题。六过程:预习板书、站立交流、展示质疑、归纳小结、当堂检测、课后反思。它的教学理念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立足点,以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耳、动情为突破口,体现共学、合学、乐学的学习理念,打造高效的自主教学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1、预习(以导学案为基础,提前下发)。

2、展示:

(1)板书展示:课前,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将导学案上的内容均衡的分配给各学习小组,由各学习小组政治学科小组长针对分配的任务带领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形成小组的展示成果,然后在各小组的黑板上展示。目的是通过小组展示其预习成果,调查反馈学生预习的效果。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展示的自豪感。在这一阶段,既有板书展示,也要有口头展示;既有学生的对抗检查,也有老师对学生的检查。

(2)、站立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对各组所展示内容进行评头论足,纠错改正,求同存异,为质疑对抗做好准备。

(3)、展示质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解释疑难,讲评问题,尝试讲道理,讲解题思路。老师也可深入小组,和同学探讨、解决疑点、难点,了解学情。注意:凡是学生能相互解答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老师坚决不讲;想方设法调动尖子生、优等生的积极性,形成“顶端优势”的效应。其间,展示,质疑,对抗尽情发挥。学生在这个阶段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求代表主展小组的学生在展示结束的的时候必须说三句话,那就是“请同学们看到这里来”,“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请老师点评”。

(4)、教师点评:老师从前面两步中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评点。主要包括:重点讲解,知识的适当延伸,知识的前引后连、举一反三,总结规律。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5)、归纳小结:经过学生探究、展示、质疑、对抗和教师的点评后,再由学生归纳概括该课的知识结构。(6)、当堂检测:采用低起点、变题型、抓重点、小题量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就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进行检测。3、课后反思:反思哪些问题已解决?哪些问题未解决?如何解决?反思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学生通过预习和展示后还有哪些疑问在导学案上写下来,上缴导学案后,教师根据学情在下次课上点拨。

二、精编导学案是关键

高效课堂模式下没有了教案和教学目标,替而代之的是学案和学习目标。显而易见,导学案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导学案的编写工作非常精细,要经过备课组充分讨论后才能定稿,发到学生手中的导学案必须真正发挥导学的作用,因此,导学案必须以教材和生活为载体,以学生的实际为依据,以问题为主线,把教材当成“有字书”,解读,钻研并超越教材;把生活当成“无字书”,要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关注重大的时政热点和生活中鲜活的素材。难易要适度,重点和难点要突出,学生通过导学案要能够完成学习目标。导学案的编写有固定统一的格式,一般是如下格式: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学习过程,归纳小结,当堂检测,学习反思。在学习过程这一栏目中,有基础梳理,核心整合,合作探究等,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作适当调整。在备课中教师比以前的工作更加繁重,要求更加提高了。

我们备课组在开学之初便确立了教学目标,制定了教学计划并分配了编写导学案的任务,毎份导学案都是由老师们先编完之后,我们备课组再经过讨论,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进行修改,最后再定稿并打印出来。我们的每份导学案都有学生专用和教师专用两份。老师们的确很辛苦,虽然辛苦却并无怨言,因为我们都看到了课堂解放、学生解放的希望,看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那份积极和热情,也看到了课堂上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快乐。课堂活了起来,学生动了起来。再也看不到学生打瞌睡的现象,也看不到学生做小动作甚至看小说的现象了。

三、学情调查是灵魂。

我们通过抽查导学案的预习情况,学生的板书、站立交流以及导学案的上交共四次的学情调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预习一般完成60%-70%的内容,展示课上再完成20%-30%的内容,课后再进行巩固落实并上交导学案,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参与进去,和学生一起讨论并作出正确的引导,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设计各种追问的问题,还要想到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准备。学生能够自己掌握并解决的问题,教师就没有必要去讲解,学生有疑问的知识教师要精讲点拨,学生不能够解决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参阅资料让学生自主解决,绝对不能够帮学生包揽下来。

四、评价机制是保证

高效课堂改革实践探索 篇4

新课程实施以来,“高效课堂”“有效教学”在我国方兴未艾。“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教学策略和过程; 它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有效的教学实施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有效教学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条件,而高效的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最佳载体。

高效课堂是教师的追求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高效课堂是教师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思维过程,在教学活动中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课堂教学的追求。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突出表现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课堂上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讨论交流,学生既要有足够的实践活动,又要有大量的知识积累,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获得最大程度的收获。

传统教学模式重在教师如何教,忽视了学生如何学。杜威“反传统”教学模式,使人们认识到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主体。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四步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主题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为依据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以导学案为载体,教师引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师生合作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先生的主要任务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的教学主张。实施“四步教学法”有利于全面提高林区高中教学质量; 有利于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有利于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有利于促进林区学校发展。

森工系统中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教师实施新课程教学理念滞后,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 二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三是学困生和厌学生多。“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学校———东京城林业三中,生源整体知识水平不高且差距很大,中考录取分数相差300多分。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们不懈地努力工作,但终因学困生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质量提高缓慢。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阻碍着学校的发展。为创设学生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乐学、会学,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基础教研部在东京城林业三中开展了“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即引导学习、自主合作、展示提升、反思巩固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力图构建、推广一种符合森工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促进森工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东京城林业三中教师在“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应用、修订和完善,在教育理论、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实验学校原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长的沃土;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实现终身学习; 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以研促教,加快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二、“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

1. 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的转变

首先,东京城林业三中坚持每周的业务学习制度,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科研成果,交流教学经验,开展教师课堂教学互评活动,将校本培训赋予鲜活的内容。其次,鼓励支持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及教师培训活动,并要求教师培训后进行学习体会交流讲座或依据活动特点做一节公开课,让每位走出去的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有触动,体会课程改革给教学带来的益处,促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转变。最后,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将“四步教学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重点推广项目,让每个教师都成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激励教师不断创新。

2.“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步骤

( 1) 指导学习,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做好教案及导学案设计。实验学校制定了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制度,提出备课坚持“五定”,即: 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备课内容、定主备课人原则。每位教师首先独立完成备课及导学案,集体备课时主备课教师主持备课活动,其他成员分工合作讨论制定出统一学案,同时鼓励教师依据本班的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修订,以达到分层次教学、分层次训练的目的。备课活动另一项任务是对上周教学进行反思,对教案进行修订完善,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实验学校建立了学案审查组,负责监督审查集体备课及学案的进行情况,提前课堂教学一周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学案,坚决返回整改,以提高学案的实效性。教师集体备课基本形成了“一课三磨”的形式,即个人备课、集体备课、课后备课。目前大部分学科的教师都能较好地完成符合学科特点、具有良好引导效果的导学案,为课题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 2) 制定课堂教学规则,优化课堂结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活动是为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学案,完成学案规定的各项任务、填写互动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其主要任务是观察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完成学案的情况,关注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现学生的相异思维和典型思维及自学中学生生成哪些问题,为展示课的点拨做好充足的准备。

展示学习课堂是教师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确定各小组的展示内容,并组织好学生的展示。小组展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教师不仅要注意观察,耐心、认真倾听学生交流,更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展示中生成的问题及具有建设性的讨论问题等,组织好学生间的质疑对抗。倡导教师善于利用学生的奇思妙想,让有“创见”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到思维见解,通过“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巩固、提升的目的。教师对展示中的亮点及突出问题要做到科学的指导、恰当评价和激励,使得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最大发展。学生的课堂行为应是展示、质疑对抗、辩驳、讨论、总结、归纳、感悟、反思等。展示重在方法和过程,而不是结果,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反思学习课堂是让学生自我总结上一阶段学习收获和存在的问题。例如通过学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哪些问题不易理解、难于记忆; 在学习中遇到哪些问题,还有哪些疑惑没有解决等。教师点拨并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辅以适当的巩固练习,记录典型问题。“四步教学法”用刚性的施教标准来确定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3) 加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对教师的考核注重以下几方面: 学案的教学目标、学法指导、知识链接、高考链接、问题情景设计、达标检测、学习反思环节是否明确; 教学设计是否务实高效; 教学反思和案例分析是否真实; 业务培训是否有收获; 学生评教满意率是否提高; 高考目标是否实现等,使教师课改的规范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

( 4) 强化学校管理,设立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负责制,经常深入课堂。学校所有班级的课堂全程开放。课改检查组全程跟踪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督促。实验学校建立了严格的听评课制度,教务处定期进行学生问卷反馈教学效果,对课堂教学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

( 5) 实验学校用《教学质量检测实施办法》来促进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进行教学班的质量对比分析,并进行奖励。开展“一人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教研组研讨课和名优教师的示范课等教研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

3.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注重师生素质的提高

实验学校加强了体育、美术、音乐及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在提倡高效课堂的同时,注重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为特长生搭建了发展平台,让他们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老教师也有了推动课改的热情,年轻教师在课改实践中快速成长。实验学校教师在上级组织的教研活动中,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验学校学生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讲文明、有礼貌,学习主动积极,互帮互学蔚然成风; 学生学习有目标,努力有方向。

三、“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困惑及改进对策

( 1) 实验初期教师在集体备课制定教学案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怎样选择导学案内容? 提出什么问题? 如何设计探究活动? 这些都是教师制定导学案不可能回避的问题,而且有的时候很难建立一个完善、与教学内容相匹配、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导学案,费时耗力,教师产生倦怠,一度动摇了课改的信念。学校领导一方面坚持课改不动摇,另一方面课改领导小组广泛开展同学科不同学年级、不同学科同学年备课组之间交流,博采众长,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具有学科特点的导学案基本成型。

( 2) 导学案使用过程中不断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1) 初期教师将导学案内容设计的过细,强调总结知识,弱化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2) 初期是将导学案上课前一天发下去,要求学生课前完成。一方面由于实验学校学生自学能力不强,完成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实验学校学生学习差异大,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能独立完成。3) 各学科开展导学案教学无疑使学生预习时间延长,客观上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首先优化导学案,导学案以提出问题为主,注重学生研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在导学案中体现分层次教学思想,课上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其次,将一阶段的导学案提前下发,给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建立学习小组,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激发学生求异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学习的能力。

( 3) 展示学习活动中也曾出现学生发言不踊跃,只是几名好学生进行,不能很好地调动薄弱生的学习积极性等问题。首先教师主动融入小组学习中,更多地关注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关注他们的兴趣喜好,经常走近他们,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学习信心,化被动为主动。其次还要注重小组建设,教师观察不同小组暴露出的问题,结合具体原因进行小组调整让优弱趋向合理。学习小组建立组长轮流制,以激发问题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表现机会,达成组内均衡发展。

教师要着重培养小组的团体意识、合作精神、责任感和荣誉感,让小组每个成员都能自觉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要注意不能什么问题都用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师生点拨、生生点拨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时时有新鲜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真正地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 4) 教师在课改实践中一度走进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 二是发现学生出现问题,教师就忙于讲解的“灌输式”。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强化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树立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的观念。一方面要求教师明确下达各小组展示的学习内容,要求小组分工明确,人人都有任务,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使展示有序进行。教师还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倾听,是否有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提出具有建设性的问题,使学生在质疑对抗中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升华。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奇思妙想,让有“创见”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到思维。当学生们因为某个问题发生争论时,教师切记不能急于表态,而是给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而且可以让学生学会在争论、评价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树立自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四、“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成果

( 1) “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把实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从繁重的工作和学习中解脱出来,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并促使教师向专业化发展和成长。让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培养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 2) 随着“四步教学法”有效实施,东京城林业三中的教学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高考进线率显著提高; 学生能积极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 艺术、体育、传媒、学前教育等特长生录取率也显著提高。

( 3) 教师的课改意识、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老教师也有了推动课改的热情,年轻教师在课改实践中快速成长。近两年实验学校教师在黑龙江森工总局教育局主办、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承办的各学科教师岗位培训和教研活动中,在学术研讨、经验交流和综合考核中均获得优异成绩。

( 4) 东京城林业三中作为森工系统教育教学研究先进单位,代表森工系统在全省课改交流研讨中受到好评。其科研成果在森工系统行政干部岗位培训、森工系统高中校长联谊会上进行交流,敞开课堂迎接各界人士参观指导课堂教学。

( 5) 东京城林业三中教师,在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及东北三省各学科教研活动中也初露头角,相继有20多人获得录像课、说课、技能等教学比赛一、二等奖,有30余人获得教学研究成果一、二等奖。

( 6) 健全了“一课三磨”的常态备课制度,完成符合学生特点的学科导学案编写工作,“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成熟。

通过“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实践,学生学会了“读一读”: 学生通过阅读学案、阅读教材,查找资料,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讲一讲”: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具有充分的话语权,学生由初始扭捏不愿意发言到能够流畅地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养成了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想一想”: 通过展示提升与反思巩固,学生学会联想与反思,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使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摘要:“四步教学法”是指将一个学段分成指导学习、自主学习、展示学习、反思学习四个步骤进行教学。其核心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先学后导、以导促学、以学促教。实施“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高效课堂改革实践探索 篇5

120差303--20

摘要:在教育改革速度加快的今天,各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都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如何在课堂中保持高效率教学,是我们不断研究的内容。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最大化的提高。本文将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入手,主要从备课、教学目标、教学情境、课堂评价、课堂习惯的养成这五个方面来探索如何在打造高校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和在运用的相关教学策略。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有效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做为一门学科进入教育课程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它以实操性突出,动手能力强、吸引学生兴趣等特征,受到广大学生的喜欢。但是这种喜爱之中,很多的学生都是玩游戏、看动画、网络聊天等因素来吸引学生的。从这些因素来影响来说,就直接改变了信息技术做为一门重要的实用工具的这一认识。同时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说:教学目标不清楚、课堂交流不顺畅、动手操作部分较少等等。在小学信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生掌握相关技能,通过教师组织和引领,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在短时间内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所以我们的信息技术老师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对课堂当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思考,并总结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

下面笔者联系自身信息课堂的教学实践和相关教学策略,就如何打造高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备课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教学与其他的科目相比,教学环境复杂、学生之间区别较大、教师可使用的资源比较丰富等一系列特点。所以,如何有效的调节各种教学因素,做好备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那么如何做好充分的备课?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每个学生的基础、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都不是一样的。一个班级中学生的个人素质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在同一个教学课堂之中,同一个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基础好的学生就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便偷着玩游戏、看视频、网络聊天等等,做一些与正常教学无关的事情。如果让这种风气继续蔓延下去的话,就会使好的学生不求上进,进而耽误的学业。另一方面,基 1

础差的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很难消化吸收,这样严重影响了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现象在我们的教学过程当中比较常见,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统分的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

2、充分运用的课堂教学素材

教学素材是我们教学过程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信息技术非常重视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素材的选择一定要精益求精,一方面注意将不同的学科的素材结合使用。如在文字编辑中可以适当的插入一些语文、英语的知识等;另一方面素材要丰富,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制作海报时,可以提供丰富的背景图片,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制作出漂亮的作品,让学生们感到收获的喜悦,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明确,让学生在成功中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任何学科的教学当中,教学目标是重点。信息技术教育也不列外。教学目标对教学策略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一个教师能够充分的理解教学目标,那么在他的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就有很好的方向和指导。所以明确的教学目标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对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设计。我们的信息技术一共有三个目标那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这三个任务之间又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知识与技能”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论依据;“过程与方法”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重要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其它两个目标相互调节,使他们共同发展。所以只有全面的把握信息教育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才能对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设计。

另外我们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如果在一堂课后,学生没有获得任何知识和得到发展,那么这一节课就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必须可以实现的。如果目标定得太高,学生不能理解所学到的知识,那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如果目标定的太低就会导致学习内容重复低级,那么就无法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必须统分把握好三个目标的关系,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提升。

三、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每到要上信息课程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就比较高,信息课几乎是他们每周盼望的课程,但在信息课程中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游戏、网络聊天等等,对真正的信息课程内容并不是非常在意。那么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在我们的学习过程当中,当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的时候,这时候学生才会感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充分的了解

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实际生活当中去理解和运用信息技术。同时教师要关系学生的兴趣,根据教学任务与学生兴趣的有机结合,将相关内容通过信息技术展现出来。如学校正在举办运动会,那么可以安排学生在学习电子排版的过程中以运动为主题。

四、正确的课堂评价,激励着学生去学习

一种有效的课堂评价,不但是对一节课程效果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好的课堂评价,可以很好的与学生进行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创造一种高效率的课堂环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课堂评价有两种,一种是课堂教学当中的评价。另一种是,作业作品的评价。教师在信息教学当中,使用鼓励、积极向上的语言进行评价的时候,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高兴、喜悦的心情,这种体验可以让学生往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上前进。比如 “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你真聪明!等等评语。另一种就是,作业、作品评价。在对待学生完成的作业和作品的时候,应该运用一种客观、全面的评价。这样既能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作品的不足,也能够调动不同基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们认识自我、建立学习的信心,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作品设计独到,成为典范”、“有明显进步,但没有完成所有任务”、“处于提高阶段,但水平仍然较低”等等。

五、培养有效的课堂习惯,让学生在主动中学习

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来说非常的重要。所以在信息教育课堂当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操作习惯,这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率。

1、制定课堂纪律。让学生了解信息课堂中的规则。如按照正确的顺序进入电脑教师、在教师安排好的指定位置入座、开启电脑应该注意的事项等等。有的老师将注意事项做为桌面背景,这样学校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信息课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学会倾听。也就是在课堂当中,应该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因为只有通过专心的听讲,才能有效的获取课堂知识。

3、培养学生课堂交流的习惯。在课堂当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可以了解学生的多种想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六、总结:

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效率,需要老师和学生一起努力。教师在课堂当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身的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主动、开心的学习,从而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政治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篇6

关键词:导学案 教学模式 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69-01

在传统课堂上,政治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是一门十分枯燥无味的学科,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摄取只是被动的接受,对政治学习缺乏兴趣,作为备课组长我也曾经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方面做过研究,虽然有所起色,但是收效甚微。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繁琐的教学理论,花样翻新的教法,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充斥着我们的课堂,许多教师时常在思考:“为什么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辛苦,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我的一个侄子刚刚初中毕业,却怎么也不想读书了,他告诉我他这九年的读书生涯就像坐牢一样,我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何以说出如此的话来,里面又包含着对我们国家教育的何等期望和仇怨呢?

素质教育强烈呼唤高效课堂的生成,高效课堂上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高效课堂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教师,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生即创造,教室即成长;传统课堂是教师抱着学生走,高效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教学是什么?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自主、合作、探究。

基于这份理念,我们学校在新的高一实行了高效课堂,我们高一政治备课组自然也不例外,看完了学校发给我们的高效课堂的具体操作办法,我们心里依然有许多疑惑,在操作的过程中毕竟是头一次,每个教师心里却并没有底,我们充分发挥了集体备课的功能,通过集体讨论,老师们各抒己见,经过权衡统一意见之后我们政治备课组便着手实施了。

首先,编写导学案。我们确立了教学目标,制定了教学计划并分配了编写导学案的任务,毎份导学案编完之后我们备课组要经过讨论,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进行修改后再定稿并打印出来,每份导学案都包含了政治组的每位老师的心血,我们的每份导学案都有学生专用和教师专用两份,老师们的确很辛苦,虽然辛苦却并无怨言,因为我们都看到了课堂解放、学生解放的希望,看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那份积极和热情,也看到了课堂上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快乐,课堂活了起来,学生动了起来,再也看不到学生打瞌睡的现象,也看不到学生做小动作甚至看小说的现象了,当然这些离不开我们的评价的约束。

其次,确立课堂模式。我们把学生的学习分成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课中分六步进行。即(1)学情调查,通过抽查导学案的预习情况,学生的板书和站立交流进行三次学情的调查。(2)重申学习目标,学生朗读或者由老师重申或者由学生展示,方式可以灵活。(3)学生展示,学生在这个阶段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我要求学生在展示的时候必须说的有三句话,那就是请同学们看到这里来,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请老师点拨。(4)教师精讲点拨,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不必要步步都讲,是要站在学生之内在关键时刻点关键问题。(5)当堂检测,检测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6)课堂小结,教师必须进行小结,否则学生只能捧着散乱的珍珠离开。小结过后我一般要求学生必须课后巩固,而且要落实基础梳理部分。

再次,建立评价机制。学生有天生的好奇心理,如果这份新鲜过后学生是否依然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呢?为了能够保持长久地学习氛围必须有配套的评价方案,不同学科也有有不同的评价方案,结合我们学科特点,我们决定了如下方案:(1)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从课堂板书、站立交流、展示质量和对抗质疑等方面及时给予课堂过程性评价。由课代表统计分数。(2)评价小组与评价个人相结合,教师评价到学习小组,由组长与教师共同评价小组成员。(3)量化赋分,各学习小组内的政治学科组长负责收缴学案,如果一个成员扣分,那么整个组负连带责任同时扣分,这样以来,每个学科组长必须督促各成员认真完成学案,对同学们的板书、交流、质疑对抗和展示都有赋分,对于板书有疑问的我就打上问号,板书既清晰又完整而且还正确的就打上感叹号,对正确但没有特色的就打上句号,分别赋予1分、3分和2分。对于站立交流基本上都是给予1分记载,对于展示的精彩和难易程度分为2分和1分。有的时候根据学生的情况还给予鼓励分数等。

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存在着许多的疑惑,比如怎样去落实学生的知识?如何去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如何去克服旧教材和新教材衔接中的矛盾?如何处理好内容与时间上的矛盾?等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高一政治备课组将在如何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上做好研究,真正做到解放学生,相信学生和发展学生。

参考文献

[1]曾辉玉.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3).

[2]丁为照.高中思想政治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2).

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篇7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掌握各种数学技能, 更好地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 还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学习兴趣, 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 关注并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成为每个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下面以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为例, 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有效性探究。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寓教于乐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促进师生双方思想交流, 分享彼此的情感、思维方式与思维理念, 真正把师生互动的环节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掌握与分布情况, 做到有的放矢, 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寻求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高效课堂不仅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探寻问题。为此教师要积极创造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出概念、归纳出定理, 突出学生如何探究知识, 如何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突出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训练与培养, 突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获得过程。例如, 笔者在《三角形的全等的复习课》中给出如下问题:两个三角形具有相同的面积, 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但在举出反例时却表现出不同的认知水平, 借此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直观理解, 激发其求知欲。

三、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从学生实际出发, 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悬念, 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情境中所包含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应是富有趣味性与挑战性的, 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如教学《概率》这一节时, 我设计了如下问题:同时投掷两个质地相同且均匀的骰子会出现几种情况?出现的点数相加所得的和有多少种情况且哪个数出现的机会最多?学生讨论热烈, 却莫衷一是。我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的解决涉及概率问题。只要我们能够学会求出相应事件的概率就一定可以准确说出每种情况的可能性大小。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坐标来分析问题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里, 教师适时巧妙地设置悬念,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

四、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是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集中于教学过程中的现代教育手段。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变无声为有声, 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 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 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 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 并从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 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

总之, 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过程要从师生互动入手, 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和终身学习兴趣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把数学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从中真正体会数学的乐趣和价值, 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只有不断探寻、遵循其规律, 持之以恒, 才能使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的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吴东华.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探究[j].素质教育论坛.2010. (2)

[2]魏冲瑞.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情境创设艺术.焦点.课堂感悟

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 篇8

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是当前高中数学新课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 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有一个突出的共性问题, 那就是:教师教得累, 学生学得也苦。虽然教师和学生都很努力, 但是整体效率低下。专家认为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部分环节出现了问题, 高中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没能得到和谐发展与提高。为此, 笔者就此开展了积极的探索, 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实效。下面就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问题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1. 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新课改理念认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 应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构建出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这样能消除学生的心理隔阂, 促进高中生在一种祥和的气氛中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其次, 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摒弃传统模式中教师是权威、主宰者的教学思想, 那种模式下, 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一言堂。结果学生被动地学习, 课堂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 就要转变教学思想, 采取一定的策略与方法, 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来实现师生良性互动。同时要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为高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建议数学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进程中, 尽量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 鼓励他们主动参与, 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打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让高中生在这样的轻松环境下, 激活思维,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或质疑他人的观点与方法, 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

2. 教学方法要灵活有效

教学实践证明, 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对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至关重要。有效的教法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 选取符合教学规律的教法, 教致力于导, 服务于学, 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形成学习习惯。进而实现课堂的高效。但在实际教学中, 有些数学教师对数学新课改精神领悟不够, 依然在穿新鞋走老路, 一直在延续喋喋不休的一言堂, 甚至有的教师把“满堂灌”又变成了“满堂问”, 在教学方法上缺少创新, 学生无法实现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因此, 数学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 必须灵活多样。多种教学方法要相互优化组合, 既要结合高中生的身心特征, 又要符合“当课”的知识结构特点。例如在讲《等比数列求和》时, 可以讲发明国际象棋的故事或像课本上做“货款”数学游戏来引入课题;总之, 在选用教学方法时, 一要灵活、二要高效。

3. 强化互助合作,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当代高中生的合作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因为社会的发展, 很多事情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目标才能如愿以偿。课堂的高效, 往往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共同的努力, 才能得以实现。一堂成功的数学课, 必定是教师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 围绕学生发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自己融入课堂, 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堂”。在日常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 来激发学生探究求知创新的欲望,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采用观察、操作、猜想、实验、模拟、反思等各种学习方法和途径, 可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题海战术, 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 多让学生独立思考, 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敢于发表独特见解, 让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学生之间在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性, 因此, 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 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策略, 认真吸取意见, 达到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共同进步的目的, 从而增进沟通, 提高学习效率。

4. 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突破了依靠板书和教师说教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 数学教师能将教学中要内容及重难点展示到屏幕上, 直观、具体, 信息容量大。特别是在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教学中优势明显。为此, 新课改背景下, 高中数学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成为必备的教学能力之一。再例如笔者在讲授多面体这一章节的时候, 便是通过PPT的形式将多面体等直接投影在黑板上, 既减轻了教师板书的工作量, 且展示的多面体图形准确、直观。与以往的板书相比, 节约了画图时间。众所周知, 教师每次转身书写板书, 再回过头来给学生继续讲授时, 都会给学生提供分神、开小差的机会, 专家研究认为高中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15分钟左右。为此, 为打造课堂的高效, 就要利用用好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抓住这宝贵的15分钟, 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5. 做好评价工作

评价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现行的教学评价一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对教师客观公正地的评价能够促进数学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 进而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二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目的是为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高、激励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但真的注意的是, 对中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考试卷成绩的分数上, 在恰当评价中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 学生的思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都应在评价范围之列。其次, 加强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 教师既要关注中学生对数学双基的理解和掌握, 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的学习效率, 更要关注他们的探究意识与合作精神及养成习惯。最后, 对学生进行评价, 一定要特别要采用鼓励性语言, 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严昕.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 2006, 6.

[2]李飞.浅谈如何构建高中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J].现代阅读, 2012, 3.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篇9

所谓的高效课堂是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新课标下,高效课堂目标的实现,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必要的改革,通过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现课堂气氛的活跃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

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而言,主要有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因素。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作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很少与教师互动,使得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其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足,不能有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此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也无法有效提升,从而无法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二、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实现方式

第一,教师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学习的起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等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比如,在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的学习中,教师通过一些化学现象的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其与物理现象的区别,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该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等,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而在其中“走进化学实验室”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化学实验器材的用法,引导学生来参观化学实验室,通过一些小的化学实验的操作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第二,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应用。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需要学生发挥其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探究思维等,在教学中使学生的上述能力得到综合的调动和应用的最佳方式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应用。例如,在《自然界的水》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水的颜色等物理特征,然后从化学的角度出发来分析水的结构、水的净化、分子和原子的相关概念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综合应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有利于教学的情境,使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并通过试验的创新应用等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第三,教师应注重实验教学的应用。实验性是初中化学教学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之一,教学实验的应用能够使一些较为抽象和复杂的化学原理变得更为直观。在教学中,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更好地观察化学现象的同时也使其能够更好地探究现象产生的原因,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比如,在氧气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氧气产生实验操作来使学生观察氧气产生的原因,并且引导学生思考在氧气制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在燃烧实验中,可以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操作,使学生更好地观察和思考实验现象和结果,从而使学生更好理解化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四,教师应注重化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初中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且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也使课堂教学氛围更为活跃,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初中化学作为学生化学学习的起点,其教学中承担着启蒙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等任务。为了保证化学高效课堂的实现,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积极的探索。将激发学生兴趣作为基本出发点,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将化学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通过化学实验的应用等来锻炼学生的探究学习和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实现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教学情境的应用,增加与学生间的互动,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保证教学高效性的实现。

摘要:在新课改推动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更多地强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本文从高效课堂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出发来谈论高效课堂实现的方式。

创建英语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篇10

一、注重基础教学, 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所谓兴趣是一种探求某种事物的倾向, 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学习不缺少乐趣, 而是缺少发现。要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教课固然重要, 但学习的大量时间是在课下, 所以说如果学生自己能够发现并体会到学习兴趣, 学英语就是一件快乐的事了。因此, 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意识, 激起他们学习英语的最大兴趣。

二、充分利用课堂, 激发学习英语的潜能

(一) 带着爱心、激情与微笑走进课堂

如果一位教师只拥有一瓶水, 倒水技术好, 倒得准确无误, 可以让另一个同样大小的瓶子注满水;如果倒水技术不好, 倒得不准, 即使有一大桶的水也不一定能倒满一个小瓶子。可见教师“倒水技术”的好坏, 决定了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平常的教学中, 我特别注意师生情感的交流, 通过尝试多种办法, 不断加深师生的情感, 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目的。在课堂设计中, 有意识地创造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 把与英语有关的科技应用、生活常识等引入英语课堂, 让课堂充满鲜活的时代生活气息。

(二) 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 以生为本”, 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我们的课堂活动就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课堂是教师的舞台, 但最可怕的课堂是教师唱独角戏。在我们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 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努力营造英语教学氛围。

(三) 创建学生个性表现、体验成功的课堂

一个人的欲望是支撑一个人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的动力。当一个人的表现欲望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 就会想出其他满足欲望的方法。如一些调皮学生会在课堂上搞些恶作剧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作为教师, 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人, 应多发现学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 坚持正面鼓励的手段, 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 让学生从学习的进步中, 从同学的掌声中, 从我们教师的欣赏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从而产生自信心与快乐感。教师应在课堂上少生气, 多鼓励少批评, 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

(四)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学生学习欲望的激发, 是途径众多, 方法多样的。比如, 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表现机会, 灵活运用激励手段。有了学习欲望, 也需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学生的听课既是课堂教学最常态的形式, 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最基本、最重要、最快捷的途径。我要求学生做到三点。

1. 学会做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有两种, 一种是记在笔记本上的, 另一种是边听边记在练习材料上课下再整理的。要求教师要耐心指导, 让学生慢慢学会记英语笔记。

2. 学会提问题:

指导学生在什么时间可以提什么问题。

3. 学会记重点:

告诉学生学习过程固然重要, 但要慢慢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重点知识。

三、营造英语情境和氛围, 掌握学习技巧

布鲁姆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多设置日常生活情境,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并感受到学习过程中渗透着浓浓的英语氛围。例如, 利用录音机、多媒体在课前或课后的1-3分钟时间来播放英文歌曲或英语短片, 将英语通过音乐和动作表现出来, 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英语学科特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多听英语听力材料, 尝试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 鼓励学生尽可能地用英语记日记。知识在于积累, 天长日久, 通过以上一系列学习技巧训练, 让学生逐渐掌握英语学习方法, 充分感受到学英语的快乐。

四、探索教学新模式, 实践科学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认为新课程改革后的英语教学应大胆创新, 勇于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

(一) 合作学习法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4人学习小组 (由前后桌4位学生组成) 。在课堂上根据所授课程的内容以及本节课的任务, 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任务中去, 充分体现不同性格、能力学生的特点。除了课堂上合作学习之外, 还包括学生课下练习的互批、书面表达、范文背诵的互查、课前预习材料的搜集等等。

(二) 定位学习法

定位学习法是把课堂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阶段, 二是学生当堂检查测试阶段。学生在完成教师的指定任务后, 当堂就可得到检测与评价。如英语单词的背诵与默写、课文原文的挖词填空、简单句式的翻译等。由于目标小而近, 这种定位法成为树立学生信心, 尤其是后进生信心, 提高教学效率的好办法。

(三) 竞争教学法

所谓“竞争教学法”, 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引入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在教学过程中, 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开展学习竞争。例如, 比比看谁能最快且最流利地背诵下来一段精彩语句;让学习小组之间互比互评, 看看哪一组在记单词比赛中所得总分数最高。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与合作, 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热情获得最大程度的调动, 可以变被动听讲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的全过程, 可以改变知识的单向传播,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强化竞争与合作意识。

五、丰富英语实践活动, 提高学习能力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学科。通过实践活动, 逐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第一, 教师要针对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 组织学生开展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课堂活动。比如,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一些猜词游戏, 像现在好多娱乐节目中一样, 也让学生有参与电视节目的感觉。还可以举办各种表演比赛, 如两人对话, 学习小组进行会话, 把课本改编为小品或英文短剧等等。

第二, 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到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去实践, 让学生共同思考、共同研究, 激发他们学英语的热情, 促进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上一篇:小垄密植下一篇:档案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