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片质量问题

2024-06-13

饮片质量问题(精选九篇)

饮片质量问题 篇1

关键词:中药房,饮片质量问题,对策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中医同样富有悠久的历史, 作为我国的国粹, 它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而且相当信赖的学科, 中药饮片的发展历史悠久, 饮片的挑选、煅制、炮制等过程是很重要的, 根据调研研究结果表明, 中药饮片在各个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 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会大大降低中药的疗效, 不利于中药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不利于中医中药的管理。因此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来解决出现的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抽取2007年所在中药房65份不合格的饮片质量记录, 主要的中药有金银花、银翘、当归、熟地、大黄、川贝母、茯苓、黄芪等。

1.2 方法

对65份质量不合格的饮片记录进行统计和整理, 总结归纳出饮片所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 制备解决方案解决相应的问题。

2 结果

根据记录统计整理结果显示, 选择的这些饮片样本中存在以下问题:饮片质量不过关, 出现伪劣产品, 而且出现饮品真假好坏混杂的情况;饮品贮藏不当, 出现受潮发霉、生虫等情况;炮制不恰当, 炮制、煅制方法不正确等。

饮片的不合理情况见表1。

3 讨论

炮制的不当, 从表1中分析出关于饮片的炮制不恰当的问题所占的比重很大, 26.15%。对于这方面要密切关注, 认真解决, 这是重要的环节, 进行药品的炮制时, 首先要确定其来源准确, 而且应该除去非药用的部分和杂质, 并按规范进行加工炮制。

贮存的不当, 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分析出贮存的不当所引发的饮片质量问题所占的比重也是很大。对于这方面, 一定要加强药房的环境管理, 注意药房的清洁和通风, 易于风化的, 特别保存, 及时的根据情况来调节药房内的温度湿度。

假冒伪劣产片, 非药物成分杂质, 对于这方面的问题, 也不容小视, 它在这选取的样本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同时也是中药市场所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有的中药的价格较高, 有的不易保存, 因此市场上便出现了大量的伪劣产品充当真品。导致中药饮片达不到治疗效果。对此应该加强中药市场监管, 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问题。

采取相应对策, 加强监管, 加强中药市场饮片的监管, 实行严谨规范的监控管理, 相关的部门要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 严格考察饮片的品种来源, 加大对假冒伪劣药品, 真伪好坏药品掺杂的打击力度, 营造一个健康的中药市场环境。

加强中药房饮片的贮存和保管, 在中药房中, 要保持中药房的卫生、清洁、整齐, 根据气候变化注意调节室内温度、湿度[1], 使温度湿度适宜, 及时通风, 避免药材变质受潮。不同的中药有不同的贮藏方法, 对于易扩散的如薄荷, 要注意避光, 对于易风化的药品, 要注意密封贮存。用量较大的药品, 可提前制备, 但要冷藏保存, 随取随用;用量较少的药品或是较为贵重的药品, 不用提前制备, 可以随捣随用。

加强中药品的验收工作, 在收取中药饮片的过程中, 要仔细认真验收, 如果发现有存在饮片质量问题, 饮片质量不合格的情况, 及时退回, 纠察原因并解决, 对于提供质量不合格药品的单位要实行严格监察, 总结在临床治疗中所反映的各种问题, 并进行汇报讨论, 从而群策群力来进行对药品提供单位的综合评估, 进一步制定解决方案, 调整供应的单位。解决来源问题。使用正规的来源和渠道。

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素质, 从事中药饮片管理的人员, 应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相关专业的能力, 本着负责任的态度, 去认真对待饮片中出现的问题, 不断积累经验, 及时记录分析问题的所在, 制定出解决方案并总结规律。药房调配与复核是对饮片质量进行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2]。进行药房的调配和复核需要从业人员有更高的专业鉴定能力, 因此不仅从业人员应该有自己的经验, 同时也更应该加强职业能力, 和专业能力, 及时参加相关培训, 了解新进展。建立饮片真伪优劣品标本室, 并对标本附简要鉴别要点, 可以方便从业人员掌握饮片真伪优劣鉴别基本知识[3], 从而使工作更加有效, 业务水平更加提高, 从而更好地保证药房饮品的质量。

综上所述, 中药房饮片质量问题看似一个不大的问题, 然而处理解决好这个问题却意义非凡, 在我们临床当中, 中药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在疾病的恢复中也发挥其治本的疗效。如何让中药饮片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在疾病恢复过程中, 充分发挥其治本的疗效, 就应当采取合理有效地对策去解决饮片的质量问题, 从而使中药饮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发挥更好地作用。

参考文献

[1]潘旭, 许保海.门诊中药房发现的饮片质量问题及相应对策[J].中医药导报, 2011, 67 (57) :85-90.

[2]全雪靖, 岳卫刚.中药库房的饮片质量问题与相应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80 (66) :12-20.

昭通市抽验中药饮片存在的质量问题 篇2

【摘 要】:中药饮片在历次抽验中,不合格率均在50%,本文就饮片不合格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当前饮片的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部门的管理与法律法规建设提出相应建议,为饮片质量的提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中药饮片;质量;抽验

【中图分类号】R92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3(上)-0035-02

Pieces from the city of Zhaotong testing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Herbal Pieces of the existence of quality problems

Abstract:Herbal Pieces testing in the city over the years, the failure rate of around 50 percent, in this paper on the reasons for failure Pieces analyzed, sliced on the current production, management, use and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s of management and the building of correspond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ieces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Key words:Herbal Pieces, quality

中药饮片是由中药材经加工炮制而制成的符合中医理论和中医处方直接治疗疾病的药品。中医中药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知识产权的文化遗产之一,由于加入WTO,国际医药市场对中医中药已经有相当的认知,如何做大做强中医中药这个产业,使之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是中医中药人的理想,也是各级药品监管人员职责。但是,由于中药饮片质量和中药饮片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完善,致使每年对中药饮片抽验不合格率居高不下(下表为我所5年来对中药饮片的抽验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5年来我市监督抽验平均不合格率均在50%以上,虽然监督抽验不代表全市中药饮片的总体质量,但中药饮片的不合格率与其他药品抽验不合格存在较大差距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提高饮片质量和目前我国在中药饮片管理、生产、流通、使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监管问题谈点看法和建议。

1 主要存在问题

1.1 中药饮片的来源 中药饮片的来源为中药材,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产药材质量不一,使得中药材质量得不到保证。我国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已经开始推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但通过规范种植的药材品种太少,大量的药材还是靠小规模种植与采收,使中药饮片来源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1.2 中药饮片生产市场混乱 首先是中药材产地加工和中药饮片加工的概念混淆,产地加工是把中药材以去除非药用部分、清洗、干燥、粗分等级以使用于储存、运输和销售为目的的药材加工,而中药饮片生产加工则必须严格按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要求进行。其次是中药材生产缺少质量管理规范:①是中药材的产地加工质量管理规范;②是中药饮片加工生产的质量管理规范。没有中药材的产地加工质量管理规范和中药饮片加工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的生产即使按照GMP标准验收,但由于各地中药饮片在药材的采收、处理、生产、加工、使用等方面存在差异,生产加工方法不一致,质量标准不统一,也不能确保饮片质量。

1.3 中药炮制技术人员大量减少 由于中药材炮制是一种传统的技术,各种药材的炮制工艺如切、炒、炙、煅等炮制技术需要不断积累,需要老炮制人员不断的言传身教,但由于现在的中药学人员对其炮制的理解停留在书本知识,缺乏实际经验,而炮制成本效益减少和大量饮片炮制企业破产倒闭等,致使炮制人员大量流失减少,饮片炮制被零散的作坊代替,也使饮片质量得不到保障。

1.4 法规和标准的不健全 首先我国法律法规中与中药饮片相关的法律主要是《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第十条规定″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部门制订的炮制规范炮制″,而根据《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制定了一批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但《药品管理法》仅有对生产企业的要求,缺乏对流通领域和使用单位的要求。其次是全国缺少统一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现行主要标准为《中国药典》和各省市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对各省市制订的炮制规定由于地域性或其他方法的不同,出现大量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饮片现象。

1.5 经营和使用单位购进、贮存等不规范。

1.5.1 购进渠道不规范 在大多数饮片经营企业中,购进中药饮片时不能全部按照GSP要求,对供货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核,往往只需供应方从一家供货企业提供《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者《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复印件,但从购进发票、清单上看,所购进的中药饮片却来自不同的供货单位。同时来路不明或″人情药″情况较为普遍,部分药店和医疗机构从个体商贩手中购进饮片或自行加工炮制中药饮片。许多药店和医疗机构往往从有饮片“合格证”的单位购进一批饮片(数量少、品种多),用其″合格证″附入不合格的饮片中,不合格的中药饮片包括已装斗但没有″合格证″的或自行加工炮制的,以应付药监检查。

1.5.2 二是中药饮片包装不符合规定 购进的中药饮片大都采用普通塑料袋包装。中药饮片来源于中药材,而中药材的“等级”差别、“地产”货与非“地产”货的差别与质量好坏有很大关系,其临床疗效差异更是显而易见,但在包装中除品名、重量标识外,对产地和等级却基本没有涉及。

1.5.3 是存储条件普遍简陋,管理措施不到位 往往十几个品种用塑料袋包装封口或不封口,放在一个纸箱或麻袋、蛇皮袋内放在仓库中,仓库无防尘、防虫、防潮、防鼠设施,无通风设备和温湿度监测、调节的设备,尤其零售药店往往与生活区混合存放。

1.5.4 检查养护措施不到位 许多药店和医疗机构虽然建设了相应的中药饮片管理制度,但执行情况不佳,无购进、验收和检查养护记录情况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有的中药饮片霉点清晰可见,有的因虫蛀而不能再供药用。中药饮片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不具备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不能熟练掌握中药饮片的保管养护方法和有关专业知识。

1.6 流通监督不力 首先是改革开放时,国家为搞活流通,开放了部分中药材专业市场,允许经营中药材,但不允许经营药品和中药饮片。由于相应的管理没有跟上,使得所有药材市场不仅非法经营中药饮片和中西成药,甚至有部分成为了造假基地。时至今日,中药饮片经营管理的混乱仍还不能完全有效控制,一顶帽子大家戴、非法企业合法化等现象亦还存在。其次,没有生产中药饮片资质的经营单位也在对饮片进行生产、加工和分装等,这也造成了饮片的混乱。

2 措施与建议

2.1 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 现行的中药饮片加工和经营管理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我国现行的中药法规在总体上已初具规模,但与中药材产业现代化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加快建立健全中药饮片相关法律、标准的制订。在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没有统一前,应在《药品管理法》中增加中药饮片流通和使用的规定,使之与对生产企业的要求相匹配。明确单位经营项目;明确过程管理和地域性经营规定;明确产地加工和中药饮片生产加工的区别,结合GAP的推行,并对产地加工加以规范,从生产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对中药饮片加工企业的资质设限(可参照GMP要求进行验收),从而使饮片质量在生产过程中得到保证。

2.2 加强监督管理工作 首先应加强监督管理部门自身的学习。药品监督部门应制订长期、系统、有目标、分步骤的专业人员培训计划,形成稳定的中药监督专业技术队伍。要在掌握中药性能、功效、主治、鉴别和临床应用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现有的法律法规,精通有关中药材的标准和要求。其次是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严格进行监督管理工作,把现有的法律法规落到实处,使之发挥应有的效能遏制现阶段中药饮片质量问题。三是加强中药材、中药饮片供应企业的资质审查,规范购药渠道,坚决打击无证经营中药饮片的行为。同时,加强对中药饮片生产、经营(批发)企业的抽验力度,防止有质量问题的中药饮片进入市场。对违法生产、经营者加大打击力度,对无证生产、加工饮片的坚决予以取缔,只有加大打击力度,才能起到震慑作用。

2.3 建立中药人才保护机制 国家应建立对中医中药人才的保护机制,提高中药专业人员地位,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责任心得到加强,大力量培养中医中药后备人才,使之学有所用,保证中药饮片行业后继有人。

2.4 加强从业人员管理 在从业人员中加强作业人员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教育,确定饮片行业的职业道德观、制订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形成诚信、和谐的生产、经营中药饮片的行业氛围。

2.5 加强科技扶持开发,逐步减少“小作坊”式的饮片加工模式,扶持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进行饮片生产,提高饮片行业的整体水平,逐步实现中医药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只有建立健全中药饮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人才培养,规范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中药饮片质量,才能保障人民用药安全,从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饮片质量问题 篇3

关键词: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问题,分析

中药材品种的正确与否和品质好坏是保障中药事业能否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由于中药材的特殊性,从野生或种植到应用于患者需要经过品种的确认、适时的采收、科学的加工炮制、流通环节的严格养护、配剂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影响到中药的质量,影响到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因此,为探讨提高中药材及饮片质量的方法,笔者对当前中药材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1 常见的质量问题

本所2007年药品监督抽验的平均不合格率为39.6%,各类药品的不合格品率为:化学药42.6%,抗生素20.5%,生化药61.5%,中成药23.1%,中药材90.1%,可见中药材的不合格率最高,其涉及的品种范围比较广泛,较为多见的中药材的质量问题如下。

1.1 以假充真

主要品种有游蛇科渔游蛇、赤链蛇等冒充乌梢蛇,东贝、平贝冒充川贝母,木兰科植物的树皮冒充厚朴,广防已冒充防已,水半夏炮制后冒充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广升麻冒充升麻,槲寄生冒充桑寄生,石纯冒充昆布,有瓜石斛冒充石斛,土大黄冒充大黄,其他植物种子冒充菟丝子等。

1.2 以次充好

主要品种有国产沉香,大多数的沉香为不含或少含树脂的白木香心材,浸出物检查均达不到标准要求。

1.3 掺假掺杂

蒲黄、海金沙中掺入细沙以至灰分超过标准,山茱萸的杂质(果核、果梗)超过标准规定,细辛含有大量的非药用部位细辛的叶子。柴胡含有较多的茎和叶,僵蚕灰分超过标准规定。

2 主要原因

2.1 经营者自身素质不高所致

2.1.1 法制观念不强,有的经营者受个人利益的驱动,不顾患者的用药安全,利用一些外形相似药材冒充那些价格较高的、市场紧缺的药材出售,达到其多赚钱的目的。如人参冒充进口西洋参、亚香棒虫草冒充冬虫夏草出售、独活饮片冒充当归饮片出售等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2.1.2 缺乏中药鉴别和中药的养护的能力,由于自然界物种非常丰富,对于一些外形相似、基原相近的植物没有一定的中药鉴别能力是很难识别的。同时,药材养护不当,造成药材的虫蛀、霉变等,均可影响药材质量。

2.2 质量标准不完善所致

一些地方标准由于种种原因或历史条件的限制,收载的品种与现行的国家标准同名异物,造成药材市场上品种的混乱。主要表现在:①在地方标准的所在地,同一名称的药材有不同的来源。如广西的流通领域的王不留行,就有地方标准收载的桑科植物薜荔的隐头花序及花托和中国药典收载的石竹科麦蓝菜的种子这两个品种;②局部地区习惯用药无序扩散。地方标准收载的品种在标准所在地以外的领域流通,由于某些经营者钻地区习惯用药的空子,常可见到地方标准收载的品种在标准所在地以外的领域流通。广西中药材标准收载的山药、四川省药材标准收载的大菟丝子在全国的许多药材市场都有销售。

2.3 不执行现行质量标准用药名称所致

随着质量标准的提高,中国药典从1995年版开始,将一些不同来源的同名药材,分别以另一名称、另立标准收载,如麦冬药材分列为麦冬与山麦冬两种药材收载。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将新修订的质量标准宣传普及到所有中药材的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加上受长期用药习惯的影响,相关部门很难按新的药品标准修正用药名称,造成中药材市场上的用药名称极为不规范,这也是造成中药材不合格率高的原因之一。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分列出来的品种如山麦冬、山银花、粉葛、关黄柏、广金钱草槲寄生等这些品种多数以原名称麦冬、金银花、葛根、黄柏、金钱草、桑寄生在市场流通。

此外,一些地区考虑到当地资源的利用和某些用药习惯,有的质量标准收载了一些名称相似或外形类似、基原相近的品种允许入药,如部颁标准收载的广升麻、水半夏,广西中药材标准收载的有瓜石斛,四川省中药材标准收载的大菟丝子等等,在日常的监督检验中,这些品种多数以药典名称升麻、半夏、石斛、菟丝子在市场流通。本来这些品种是可以在标准所在地市场合法流通的,只是由于名称的不规范导致作为不符合规定的药材处理,对国家来说,是一种资源浪费,对经营者来说,经济上受到一定的损失。

3 建议

3.1 各级药品监督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中药材质量安全问题,齐抓共管,上下合力,整顿中药材市场,加强监督抽验,加大对伪劣药材的查处力度,确保中药的质量安全。

3.2 药品监督技术部门应逐步完善中药材及其饮片的质量标准体系,中药材质量标准要加强品种的整理工作,澄清混乱品种明确正品,力求达到一名一物,一物一名;饮片标准中对一些由于炮制加工、存储不当容易引起质量问题的品种应增加如含量测定、浸出物、杂质、总灰分等检查项目对饮片质量进行控制。

饮片质量问题 篇4

【关键词】 炮制中药;临床疗效;质量改变

中药炮制方法;有炒法、煅淬法、蒸煮法、研末法、泡制法等。中药炮制目的;是使药物清洁便于煎制,易于煎出有效成分,去除异味,去除烈性,去除刺激性,降低毒性,增强疗效,易于储存和保管。中药炮制依据;根据中医药理论,医生处方要求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依据中药本身性质不同针对病情治疗需要可随机选用,灵活掌握。

炮制后其性味、归经、疗效、毒副作用都发生了改变,或增加疗效,或降其毒性,或矫味,或制其偏性。例如:吴茱萸汁制其黄连寒而不泄,善清气分湿热,散肝胆火,而用黄连水制吴茱萸,则热而不燥,善温中止痛,降逆止呕。又如胆汁制其黄连可增强黄连苦寒之性,更直清肝胆之实热。用黄连加水煎煮再加入水飞的炉甘石细粉拌均。吸尽烘干,能增强炉甘石退翳,解毒止泪,敛疮之功效。因黄连性寒,炉甘石平而偏凉,两者相制协同增效。又如醋味酸入肝经,有散瘀止血,理气行水,解毒矫味之功效。用醋制元胡能增强活血行气,止痛的效果。现已知元胡镇痛、镇静。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类的元胡甲素已素等。由于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故生用元胡止痛作用较弱,经过醋制后,且生产生物碱的醋酸盐,提高了溶解度。比生品水煎液提高了一倍多。又如:滑石粉与鸡内金同炒可增强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症,增强健脾化石的作用可见中药炮制后的功效变化是比较复杂的。滑石粉与白芨同炒增强疗效。药物的性味功效作用趋势归经毒副作用通过不同辅料的炮制,都使药物本身内在发生了不同变化,有增溶、有分解转化成新的物质。从而便引起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及功能主治发生了改变,也就适应了复杂临床用药需要,降低和消除毒副作用,充分发挥用药疗效。例如:淫羊藿是补肝肾壮阳药还具有强筋骨祛风湿作用。生用祛风湿,制后补肝肾。炮制法一般用羊脂油炙,炮制法沿用至今。淫羊藿的生用与炮制功效迥异至今未引起医药同行的足够重视。一些基层医疗单位药房只有生品没有制品,无论是何功效一律生品。这便使淫羊藿的应用疗效受到影响。香附炮制后主要是提高疗效。以及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部位和趋向。如破血生用,调血炒用,行血酒炒,止血醋炒,上部酒炒,中部醋炒,下部盐水炒。生半夏对咽喉胃肠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引起呕吐等不良反应。故生姜炮制生半夏降低毒副性。

1 中药去伪存真

中药有上千种:药物名称用药习惯不同,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伪劣假药药品不断出现。如:茯苓块用淀粉充填,地瓜干冒充天麻,元胡炮制参假等等。非入药部位没有制去,参合在药里使治疗量相对减少,影响药物的治疗。上述所说现象甚多这就要求采购验收库保调剂员一定把握药品质量关。

2 中药煎煮及注意事项

中药煎煮是传统而普遍的制剂方法。古人曰:“药虽精,但煎煮火候不合理则药亦无功效。”这说明凡药都要根据药物性质而采取规定的炮制法。中药煎煮水浸泡药面2-3cm,冷水浸泡半小时左右,先武火煮沸时改为文火,煎煮时间为35分钟左右,矿物质药物先煎1小时左右,个子货一定碎粒。质轻芳香药在煎煮10-15分钟即可。细小籽粒如车前子包煎,贵重药阿胶洋化冲服。大黄、钩藤一般后下煎15分钟即可。

3 中药服法

中药服法:中药汤剂一般用温水服,寒症用热药冷服,发散风寒宜热服,有刺激药物宜饭后服,呕吐或药物中毒少量多次服,危重患者多次服,驱虫药空腹服。

4 中药服药时间

要根据药性病性研定用药,一般要饭后服,滋补药饭前服,中医是用中药治疗疾病最长用的一种手段。有效给药必须通过正确给药时间和给药途径,才能更好发挥疗效为达到合理给药,安全给药,有效给药,我们必须严格掌握中药给药时间的护理心里因素,生理因素,病理因素用药时间生理节律的观察。药有各个偏性,对阴阳偏盛偏衰的纠正,达到阴阳平衡使患者疾病最好最快的得到治疗。掌握给药时的护理是治疗和恢复的重要环节。如驱虫药空腹服,泻下药空腹服,对刺激性药饭后服,健胃消食药宜饭后服,安眠药宜睡前半小时服。服药时一定要在饭前或饭后间隔半小时服药为宜,以免影响疗效。

5 中药服药次数

中药一般服2-3次,病重者可间隔4小时服药一次,不分白昼,不停的保持药物在体内的利用度,病轻者可服两次,泻下药要适度,一般日一次给药,泻过易脱水。发汗药也要适度,太过耗正气出现虚脱症。

6 结 语

中药炮制的注意事项,中药饮片不存,药用部分需要精选,去泥土杂质腐败部分.药物的皮根茎须混均以次充好,以劣充优,以假充真。使药物质量受到影响。辅料不一致,没有统一标准,以糖充蜜,以工业盐充食盐,以矿物酒精充白酒。盐制药宜少用高血压患者,糖制药宜少用糖尿病患者,辅料好坏存放时间都会直接影响炮制质量。炒焦炒炭火候过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应炒炭存性即可。对变质的中药进行炮制有虫蛀的,有发霉的,假劣药炮制遮盖其药物原有的本色。有的药用硫磺熏,来防虫蛀,硫磺有毒对人体有害。

中药饮片质量亟待提高 篇5

有关专家指出, 中药饮片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一是伪品、混淆品屡见不鲜。如木薯片冒充天花粉片、棉花根冒充黄芪、白参造假西洋参等;二是掺杂使假。如虫草的主体和尾巴分别由面粉和黄花菜制成, 海马内灌水泥, 全蝎中掺盐、山茱萸掺果核等;三是毛货上柜时有发生。如夏枯草、冬桑草等;四是以生代熟。即生货不经炮制就上柜配方, 该炮不炮、该制不制;五是药材产地粗加工和炮制缺乏规范、统一的工艺参数及质量控制指标, 一地一法、各地各法现象十分普遍;六是中药饮片切制不规范、碎屑粉末过多;七是虫蛀过期, 腐败变质饮片充斥药房;八是质量低劣、杂质过多、以次充好盛行等。

中医临床中使用这些质量低劣的中药饮片, 致使临床疗效无法保证, 也为患者的生命安全留下极大的隐患。所谓“开了真方、卖得假药”, 中医大夫绞尽脑汁对病人进行辨证论治, 到头来却被伪劣中药给害了, 起不到应有的疗效。有中医专家不无担忧地指出:“饮片垮, 中医垮!”

中药饮片质量存在的问题反映出中药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的欠缺。传统中医药在理论体系、方法技术与现代医药学存在差异, 用现代医药管理模式管理中药, 偏离传统中医药规律与特点, 故突出中医药的传统性, 完善中药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建立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统一标准。

提高中药质量必须从生产源头抓起, 要加强中药材生产基地的培育, 出台政策加强对道地药材生产基地的规划、培育和扶持, 大力推进中药材生产基地GAP认证步伐。药监部门要对现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进行质量监管, 对那些条件较好、设备先进的企业, 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技术上的帮扶, 全面实施GMP认证。

二是加快实施中药饮片批准文号管理。

依法实施中药饮片批准文号管理制度, 规范中药饮片流通、不断提高中药饮片质量。国家应尽快出台中药饮片实施批准文号管理品种目录和审批管理办法, 贯彻“成熟一个、批准一个”的原则, 便于批准文号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三是逐步完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体系。

国家可将条件成熟的地方中药饮片品种标准上升为国家药品标准, 最大限度地扩大国家药品标准收载中药饮片的范围。同时, 要尊重地方用药习惯和传统炮制经验, 各省级药监部门应尽早修订完善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四是加大中药流通秩序的监管力度。

应严格规范全国大型中药材市场的监管, 使之培育成为道地药材采购、销售的集散地, 积极引导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在取得许可证的基础上分别实施GMP、GSP认证;加大中药材、中药饮片市场流通秩序监管力度, 重点检查中药饮片的进货渠道、验收记录和储存保管等情况。实施“收购许可”制度, 建立有效的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监管链。

五是加强中药人才的培养和业务培训。

门诊中药饮片质量分析 篇6

1存在的问题

1.1 以伪充真

由于中药价格因素影响, 特别是一些紧缺或贵重中药往往存在以伪充真现象。如以生晒参充西洋参;红参充高丽参;小果微花藤或瘤枝微花藤的根充防己;黄花白及充白及;柴桂充肉桂;海南假砂、红壳砂、山姜等充砂仁;有柄树舌充灵芝;印度棱背龟、缅甸陆龟、黄喉水龟等龟科动物的甲壳充龟版;羊胎盘充紫河车;象骨丝充象牙丝;石灰土染料充青黛等。

1.2 真伪混杂

中药饮片的掺伪现象严重, 是目前影响饮片质量的主要因素, 如西洋参中掺入生晒参;大黄掺入华北大黄;天花粉掺入苦花粉;白芍掺入滑石粉, 以增重和色泽好;肉苁蓉掺锁阳;广防己掺白眼藤或木防己;松贝掺薏苡仁;白茅根掺荻、大油芒根;通草掺小道草或棠棣花髓;白花蛇舌草掺水线草;马鞭草掺土荆芥;莶草掺防风草;细辛掺杜蘅;肉苁蓉掺蛇菰;番红花掺甘油、染料, 或掺糖掺砂;金银花掺糖掺砂;乌梅掺山杏;乳香、血竭掺松香;没药掺泥砂等杂质;五灵脂掺鼠兔科动物粪便;九香虫掺小皱蝽;全蝎、土鳖虫喂虫类饲料、白矾、水泥以增重;蛇类中药夹其他蛇类、蛇肉、包鳝、包铁、掺矾或剥去蛇皮以使其失去鉴别特征, 以假乱真;冬虫夏草掺卤水以增重等。

1.3 产地对饮片质量的影响

药理研究表明, 药材传统产地的地理气候、水土中特有的微量元素决定着药材的特质。自古以来经典收载的大都是质量好、疗效高的道地药材, 它的用量都是医家们长期临床经验的结晶。然而各种道地药材的产量毕竟有限, 难以满足临床需要, 于是出现了地方性药材及引种产品。由于地域的差异, 这些药材所含的有效成分显然低于“道地药材”的含量[2]。市售的大都是这类药材, 所以临床用量只有大于经典用量, 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一些药材被异地移植、引种后, 质量明显下降。如黄芪从内蒙移植到湖北后, 失去了微量元素硒, 以致不能用于临床。如四川的黄莲、附子, 云南的三七, 宁夏的枸杞, 广西的蛤蚧等这些道地药材与一些引种中药有效成分存在差异等。

1.4 采收季节不同对饮片质量的影响

各种药材都有一定的采收季节和方法, 适时不采或过时采收, 则均可降低药效[3]。如:金银花采收应在含苞待放时采摘花蕾, 这时采收药效最高, 而市售的金银花, 大都是开放后采收的, 这时的药效必然会降低;薄荷在生长初期, 挥发油中几乎不含薄荷脑, 但至开花末期薄荷脑含量则急剧增加;槐米是植物槐树的花蕾, 含有多量芦丁, 如已开花、结果, 则芦丁含量急剧下降。又如中药天麻, 因采收期不同, 商品有“冬麻”、“春麻”之分, 冬麻质坚体重, 质佳;春麻质轻中空, 质次。因此适时采收可以提高中药的质量。

1.5 中药饮片切制不规范

饮片未严格按规定切片、切段、切丝、切块等。如垂盆草切段过长, 葛根切成了长块等。切片厚度超标, 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 影响治疗效果。

1.6 中药材炮制不规范

炮制的目的在于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有利于药物贮藏及保持药效, 矫正味道以及便于服用, 提高疗效等。中药饮片直接用于处方, 是否进行了加工炮制, 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4]。因加工方法不同, 饮片的理化性质、性味、归经也会发生一定改变, 功能也大不一样。非法加工炮制饮片成本低, 辅料使用不规范, 加工炮制过程中常出现偷工减料, 该炮制的不炮制等状况。同一味中药经不同的辅料加工炮制后作用各异, 如白术生品可健脾燥湿, 利水消肿, 麸炒则能缓和燥性, 增强健脾作用, 土炒可以促脾止泻为胜, 多用于脾虚泄泻。如果使用不规范的辅料炮制中药, 必然会影响到药效。又如:净选不严格, 致使饮片中非药用部分比例过高, 如酸枣仁含壳量较大, 山芋肉含核过多, 饮片切制未严格按规定切片 (极薄片, 薄片、厚片、斜片、直片) , 切段 (咀、节) , 切丝 (细丝, 宽丝) , 切块等, 切制方法不同, 药效自然也不同, 如板蓝根薄片的浸出物还原糖含量明显高于斜片、厚片等。加工的“度”把握不好, 如清炒法中的炒黄、炒焦、炒炭, 均有不同的火候要求, 同一种药材通过不同炒法功效各异, 还有加工天麻时未按规定用蒸法而用煮法, 还有加工炮制天麻时用硫磺熏蒸, 造成有效成分含量下降。

1.7 中药仓储条件不达标

中药饮片在调配前有一段储存期, 由于饮片炮制品种繁多, 且炮制方法不一, 内含成分各异, 部分品种还加入了各种辅料炮制, 这些都给储存保管带来一定的困难。在炎热的夏季, 当饮片库房温度在35℃以上时, 含脂肪多的中药饮片会受热而使油脂分解;树脂类的中药饮片会发软变形;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超70%时, 中药饮片会出现霉变现象。基层医院多数条件有限, 在中药饮片的仓储设施建设方面, 投入资金和人力不足, 也是导致中药饮片储存过程中性质发生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2对策

建立中药材采购入库验收、出库验发、在库养护的管理制度。加强中药材技术人员的技术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 提高对中药材真伪鉴别的能力, 以应对出现的新问题。选择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单位购药, 严把中药材的入库关, 做好入库验收登记, 对包装情形、质量情况、验收结论等做好记录, 验收人签字以示负责。

关键词:中药饮片,质量,分析

参考文献

[1]袁星海, 姚新民, 王豫平, 等.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白癜风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 2005, 16 (14) :1092.

[2]常廷民, 韩宇, 张超贤.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 2004, 15 (9) :559.

[3]陈宇萍, 刘新记, 刘克锋.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 2004, 15 (5) :294.

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体会 篇7

1 影响中药饮片质量有五大因素

1.1 药材品种

药材品种是用药最重要的问题, 它关系到药材的真假优劣。一药多源、形态相似、真假易混、质量有别、药效不同一直是制约中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大黄属植物, 全世界就有60多个品种, 而入药典的只有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三个品种, 但在实际用药中同属的藏边大黄、河道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等都不是正品大黄, 虽然也含有蒽醌衍生物成分, 但不含双蒽酮甙番泻甙类, 故泻下作用很差。药典规定紫草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 (软紫草) 、紫草 (硬紫草) 、内蒙紫草的根, 实际上三者的成分或含量是不同的。紫草主含乙酰紫草素, 其余与新疆紫草类同;从紫草奈醌色素含量看, 新疆紫草含6.3%, 内蒙紫草含2.7%, 硬紫草含1.79%;三者的抑菌效果也不同, 新疆紫草最强, 内蒙紫草次之, 硬紫草最差。防己就有十余种, 有粉防己、木防己、广防己等, 主要属于防己科及马兜铃科植物, 各种商品防已含有的生物碱等成分有较大差异, 功效亦有别, 故药典将粉防己、广防已分别收载入药。以上均说明药材品质不同, 直接影响着饮片的质量及疗效。

1.2 生态环境

中药材的生长和分布有一定的自然环境, 这些自然环境对其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道地药材"质优原因如此。如吉林人参、宁夏枸杞、甘肃当归、内蒙黄芪、浙江玄参、河南地黄、云南三七、四川黄连、贵州天麻、广东砂仁等道地药材, 因其环境适宜, 固所含的有效成分较高。就天麻而言, 生长在林下阴湿、腐植质较厚、密环菌丰富之处, 喜凉爽湿润, 以疏松、肥沃、微酸性砂质或腐植质土为佳, 生长于海拔在1000~2000米处, 同生植物主要有青杠、野樱桃、桦树、盐肤木、苔藓等, 这些植物为天麻密环菌共生创造荫凉、湿润的良好环境。气温在15~250C, 湿度在75~80%以上, 土壤含水量保持在40%左右, 年降水量在1000me以上者尤宜其生长。贵州就因有这种自然环境优势, 固产出的天麻质优, 其天麻素含量为1.12, 天麻甙元为0.059, 比陕西、吉林、云南所产高许多。

1.3 采收

中药材的采收季节、时间、方法对药物质量有密切关系。中药材在不同的生长阶段, 其成分不同。历代医家为保证其质量, 总结出一系列采收原则: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至春初采收, 茎木类多在秋、冬两季采收, 皮类多在春末夏初采收, 叶类多在花开前或果实未熟前采收, 花类多含苞待放或初开时采收, 果实多在成熟或近成熟时采收, 全草多在茎叶茂盛时采收等。如甘草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甘草酸, 生长3~4年的含量比1年的几乎高出一倍;草麻黄中的生物碱, 8~9月含量最高, 春天含量最低;茵陈蒿以幼苗时采收为佳, 如俗语说:"正月茵陈, 二月蒿, 三月茵陈当柴烧";天麻冬季采收者为"冬麻"、春季采收者为"春麻", "冬麻"的质佳、"春麻"的质次;鹿茸须在五月中旬至七月下旬锯取, 过时骨化为角;金银花一天内以早晨9时采摘最好;山茱萸经霜变红时采收;川楝子经霜变黄时采收等。说明采期对中药质量的重要性。

1.4 加工炮制

中药材采收后, 绝大多数要经产地加工, 以达到商品规格, 保证药物质量。唐代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夫药采取, 不知时节, 不以干燥, 虽有药名, 终无药实??", 说明药材采收后加工的重要性。加工方法主要有:净制、切片、蒸、煮、烫、发汗、干燥等。如厚朴经"发汗"后, 油性大, 气香, 味浓, 用于燥湿消痰、下气除满效佳, 不经发汗者差。部分中药需炮制后入药, 其炮制方法或程度不同, 成分或成分含量亦有异, 严重影响药物的质量。明朝陈家谟于《本草蒙荃》中说:"凡药制造, 贵在适中, 不及则功效难求, 太过则气味反失"。如蒲黄炭一药, 很难炒炭存性, 因干燥的花粉, 其质轻、易飞扬、易燃, 固其炮制火候难控制, 火力小则炮制效力低, 火力稍过则易全部炭化, 甚则灰化, 枉为一药, 实无其效。又如乌头的炮制大致可分为水浸、干热和湿热三种, 其目的是促进双酯型生物碱水解和分解, 从而降低其毒性, 三类方法中以湿热方法"去毒"效果最好, 而市售的一些制川草乌, 因炮制不当, 口尝有较强的麻舌感, 对用药安全构成相当的威胁【1】。目前规范、统一的加工炮制标准难以实现, 加工炮制多凭经验而定, 主观性随意性强, 加之各地炮制方法不同, 炮制出来的饮片质量不一, 这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1.5 贮藏

中药品质优劣, 除与以上因素有密切关系外, 贮藏保管对其品质亦有直接的影响。如果贮藏不当, 药材就会产生不同程度变质现象, 降低质量和疗效。常见的变质现象有:生霉、虫蛀、变色、走油、酸败、气味散失、风化、潮解溶化等。如受虫卵污染的药材, 在贮藏保管条件为16~35℃、相对湿度在6O%以上、药材中含水量在l1以上时最易生虫, 被虫蛀【2】;含芳香成分的薄荷、花椒、藿香等久藏或光照太过则成分散失, 变得无味;棉马贯众不宜久藏, 否则有效成分易分解而降低疗效;樟脑、冰片应密封以防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质量。这些均说明贮藏对保证药材质量的重要性。

2 加强饮片质量管理的建议

鉴于以上情况, 保证中药饮片质量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结合国家对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政策.提出以下建议。

2.1 中药材栽培种植和养殖

应实施GAP从源头上保证药材质量但我国GAP刚刚开始, 短期内不可能呈现满意的效果, 只有长期努力, 才能从根本上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

2.2 饮片生产加工

实施GMP管理, 以有效控制生产质量。应建立符合GMP条件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加强区域设置, 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 严格管理.提高饮片的技术含量。淘汰规模小, 工业化程度低, 生产条件简陋的作坊式企业, 是保证饮片质量的关键。

2.3 减少流通环节

实施GSP管理饮片采购应尽量减少流通环节, 直接从符合GMP条件的生产企业进货, 同时流通企业实施GSP管理, 净化经营市场, 规范经营行为, 对饮片在流通领域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

2.4 建立全国统一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

为饮片质量评价提供依据。饮片的质量评价具有科学、合理、客观的量化指标, 为饮片的生产、经营、使用、监督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3】。

2.5 改进饮片包装, 提高品牌意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4年已经明确规定中药饮片必须有固定包装, 建议把包装与注册商标等结合起来, 引用新型的符合药用包装要求的包装材料。且饮片包装的标签和说明书应符合规定。饮片包装的规格, 装量应尽可能适合使用的需求。

2.6 尽快实施中药饮片批准文号管理

在企业实施GMP认证, 中药饮片制定饮片质量标准, 规范炮制工艺的基础上, 逐步实施中药饮片批准文号管理.将是保证中药饮片质量的重大举措。

2.7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

建议一要加大执法力度, 扩大饮片抽检的覆盖面, 对掺假造假者给予严厉打击;二要根据饮片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制定新的政策和法规, 切实使中药饮片在生产、流通, 使用等各个环节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4】。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因素以及保证质量的方法。方法对本院常用中药饮片进行分析, 总结其特性。结果由于标准的不统一, 产地和加工的不同, 使同一种饮片质量会产生较大的差异。结论要从立法、标准的制定、生产和加工各个环节入手, 才能确保饮片的质量。

关键词:中草药,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炮制加工

参考文献

[1]沈忠明.中药饮片的质量现状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1, 8 (6) :205.

[2]刘贯章.浅谈现阶段中药饮片质量[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7, 28 (3) :28.

[3]钱建明.对中药饮片质量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7 (6) :388.

市售薏苡仁饮片质量评价研究 篇8

1仪器与试药

1.1仪器

Waters 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Alltech-ELSD 2000ES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电子分析天平BP121S(万分之一)、BP211D(十万分之一)(德国Sartouris股份有限公司);ZF1-I多功能紫外分析仪(上海嘉鹏科技有限公司);KQ-3200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UPT-Ⅱ-10T型超纯水机(四川优普超纯科技有限公司)。

1.2试药

甘油三油酸酯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1692-201203);薏苡仁对照药材(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21254-201203);薏苡仁油对照提取物(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1750-201102);薄层色谱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乙腈、二氯甲烷为色谱纯;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醋酸为分析纯。薏苡仁饮片于各大药房购买,经鉴定均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var.mayuen.(Roman.)Stapf的干燥成熟种仁。见表1。

2方法与结果

2.1性状鉴别

10批薏苡仁饮片均呈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8mm,宽3~6mm。表面光滑,呈乳白色、微黄色或黄色,偶见焦斑。一端钝圆,另端较宽而微凹,有1淡棕色点状种脐;背面圆凸,腹面有1条较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白粉性。部分具焦香气,味微甜。

2.2薄层鉴别

取薏苡仁饮片粉末1g,加石油醚(60~90℃)1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石油醚(60~90℃)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薏苡仁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醋酸(10∶3∶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结果显示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见图1。

2.3 HPLC鉴别

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薏苡仁项下规定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在供试品色谱中,呈现与对照品色谱峰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并呈现与对照提取物色谱峰保留时间一致的7个主要色谱峰。见图2-图4。

2.4薏苡仁饮片检查及含量测定结果

薏苡仁饮片杂质检查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2301项进行,水分含量测定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832项第二法进行,总灰分含量测定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2302进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测定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无水乙醇作溶剂,甘油三油酸酯的含量测定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薏苡仁项下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结果见表2。

3讨论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知,收集的10批薏苡仁饮片的质量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相关规定,表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薏苡仁饮片品质较为优良。

在样品收集过程中发现,目前市场销售的薏苡仁饮片多为净制品,麸炒品和清炒品较少,还偶见硫熏品。

从表2中可以看出,编号6~10的薏苡仁饮片水分含量比编号1~5样品高,从收集样品外观来看,编号6~10样品为净制品,编号1~5样品为炒制品,应该是饮片在麸炒或清炒过程中水分挥发所致。

摘要:目的:考察目前市场销售薏苡仁饮片的质量状况。方法:在市场上购买10个不同生产厂家的薏苡仁饮片,参照《中国药典》2015版对其质量进行分析。结果:从收集的10批薏苡仁饮片的质量分析看,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相关规定。结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薏苡仁饮片品质较为优良。

关键词:薏苡仁饮片,市售薏苡仁,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浅析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及改进措施 篇9

1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因素

1.1 药材基原

一些药物, 其基原往往有数种甚至数十种。药材基原品种不同, 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很大, 少则数倍, 多则几十倍, 如不同产地、不同商品来源的莲子心, 甲基莲心碱的含量差异较大, 低的无法测定, 高的可达0.88%[1], 如此大的差异, 其临床疗效差异显而易见。

1.2 采收时节

“三月茵陈四月蒿, 五月六月当柴烧”, 同一植物仅采收时间不同, 对质量影响即如此之大, 时至今日, 由于管理不善, 不少药材未到收获期或最佳收获期即采收入药, 如杜仲一般定植10年才开始采收, 但市面上生长2~3年的杜仲, 就应付配方了, 以此入药, 其质量可见一般。现代研究表明, 东北甘草之甘草酸含量, 生长1年者为5.49%, 生长4年者为10.52%, 二者相差约1倍 [2]。

1.3 饮片生产与管理

从1996年国家开始扶持一批中药生产企业, 通过拟定相应的规范化生产, 加强了对中药饮片生产的规范化管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3.1 质量标准

许多炮制方法缺乏统一的工艺规范, 对炮制品的定量和定性检测仅占药材炮制鉴别地2.7%, 没有对炮制用的辅料的质量要求。对饮片内在质量标准及卫生学检查等方面没有明确规定, 饮片生产加工仍凭传统经验, 由于缺乏内在质量控制标准和检测要求, 饮片质量难以保证。

1.3.2 人员素质

从事中药加工炮制的专业人员少, 许多只是经过短期培训的药工, 业务素质低, 其操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对质量的把握仅凭经验和直观感觉。

1.3.3 生产管理

目前全国发证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500 多家中, 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小, 设备简陋, 技术落后, 且配套程度低, 即无严格的检验制度, 又无必要的环境卫生保障, 管理手段滞后。这种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状态, 缺乏现 代的科学管理, 必然制约饮片质量的提高。

1.4 仓储条件

目前, 从我国国情来看, 特别是基层, 仓储条件差, 湿度、温度常达不到药品的贮存要求, 直接导致饮片质量下降。此外, 贮存时间长短也决定着饮片质量, 如金银花中氯原酸的含量随着存放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 [3]。

1.5 掺杂现象

药材掺杂一般是指饮片加工过程中处理不当而带入非药用部位或部分杂质。但现在, 某些不法分子为追求高额的经济利益, 故意掺入杂质或异物, 特别是一些较贵重的药材, 如海金沙掺入黄土或泥沙, 全蝎中加入过量的食盐等, 使饮片质量下降。

2改进措施

2.1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强化药品质量意识, 制定确实有效可行的管理措施, 加大执法力度, 提高中药饮片质量。

2.2 中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更新、技术的发展, 因此必须做好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通过定期参加各类学习班、培训班, 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2.3 加快中药炮制规范化及饮片质量标准化的步伐, 提高中药炮制学科的学术水平。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和检验制度, 保证中药饮片质量。

2.4 通过行政部门的检查验收及调控机制和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 优胜劣汰, 逐步使饮片生产集中化, 上规模, 上档次。改变当前饮片生产过于分散, 企业规模小, 无法实现生产设备现代化及管理科学化的状况。

2.5 加强流通环节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寿国香, 刘冰, 郝连淑.离子对RP-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莲子心中甲基莲心碱的含量.中草药, 2002, 33 (6) :517-518.

[2]岳凤先, 汪芳.中药中毒报道的思考.中国中药杂志, 1998, 23 (1) :114-117.

上一篇:服务隔离下一篇:“项目—任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