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

2024-08-26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精选十篇)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 篇1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是目前国内高校主要用于培养国际汉语师资的本科专业,这一专业旨在培养国际化应用型汉语师资。为了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实习情况,我们做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实习问卷调查”(以下简称“问卷调查”)。以期在掌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实习情况基础上,探索出既适应目前本科教学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有效实习对策。

二、问卷基本信息与调查方式说明

问卷调查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初始网址链接、对外汉语专业网站平台定向发放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含已毕业),基本保证答卷对象为有效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回收247份答卷。其中手机提交比例为91.09%,链接提交比例为8.91%。答卷涉及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共54所高校。答卷男女生比例为男生13.77%,女生86.23%。问卷调查主要包括:是否有实习经验;认识CSL学习者人数、国别、方式、是否具有教学经验以及实习愿景等内容。

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实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1、认识CSL学习者数量调查与分析

本科阶段认识CSL学习者的数量多少直接关系实习经验的多少和质量,因此问卷设计有问题:您在本科学习阶段认识留学生的数量是多少?直观数据请看表1:

从表1可以清晰看到,认识1—5名CSL学习者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48.18%,排在第二位的是在学期间一名CSL学习者也不认识,占总人数的24.7%。从总体来看,该专业学生认识CSL学习者数量偏少。

2、认识CSL学习者国别调查与分析

在认识CSL学习者国别问题上因为考虑到过多国别选择不利于答卷者回答,因此在答案设计上仅有亚洲、欧美和非洲以及不认识留学生选项。在前三个选项后设计填空问卷,被调查者可自行填写认识CSL学习者国别。

从表2中可以看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认识来自亚洲的CSL学习者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66%,随后依次是欧美(含俄罗斯、拉美)占总人数的31.7%,非洲占26.32%。本次调查所涉及的CSL学习者国别共61个,上述三组选项各占1/3。按国别统计,选择认识人数在10人(含)以上的国家,如图1。

从图1可以看出,本科生认识最多的是韩国CSL学习者,共有84名本科生认识韩国CSL学习者,其次是日本(24)、俄罗斯(22)、美国(20)。图1前五名与教育部发布的2014年全国来华CSL学习者数据统计1中按国别的前五名(韩国、美国、泰国、俄罗斯、日本)一致,只在顺序上略有区别。

3、认识CSL学习者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问卷设计问题“您是通过何种方式认识留学生的”,该专业本科生选择比例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通过学校活动认识CSL学习者这一方式排在首位。排在第二位———第五位的是分别是“我去听老师给CSL学习者上课,认识了CSL学习者”,占总人数的26.32%;找“个人辅导”占总人数的23.48%;“不认识CSL学习者”占22.27%;“他/她是朋友的朋友”占19.84%。以其他方式认识CSL学习者的占12.96%,其他方式包括舍友、社交网络、实习(境内外)。

4、是否有实习经验调查与分析

问卷有两个问题直接涉及该专业本科生是否具有实习经验。对“是否具有留学生管理经验”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13.77%的学生具有CSL学习者管理经验,而86.23%的学生不具有CSL学习者管理经验。可见绝大多数该专业本科生不具有相关管理经验。

四、结论与对策

从总体来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学生认识CSL学习者数量偏少且多是通过学校活动认识的,这些CSL学习者多来自亚洲的,尤其是韩国。本科生学生具有CSL学习者管理经验和课堂教学经验比例很少,但是该专业本科生学以致用的愿望却相当高。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应该多从学生实际情况考虑问题,安排满足学生管理和教学实习愿望的多种且行之有效的实践课程和活动。

摘要:文章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对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共54所高校的247名汉语国际教育(含对外汉语)本科生就认识CSL学习者人数、国别、方式以及教学实习愿景、管理实习愿景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CSL学习者,实习,调查

参考文献

民族开放教育汉语言专业(本科). 篇2

本大纲规定了新疆电大民族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专业学生 对《高级汉语程》(1)课程的教学时间、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本大纲是《高级汉语》(1)课堂教学、教学评估和考试的重要依据。

一、教学对象:

本教材的教学对象是新疆电大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本教材分四为册,第一册为预备级,供相当于至少掌握了1033个、甲级语法129项及其所和涉及的全部汉字800个,并对汉语语音、汉字、语法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在听说读写方面也有较好水平的和汉语水平考试0—3级的学习者学习。

二、教学目的:

通过一学期的《汉语强化培训教程》(1)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语言知识,具有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初步的言语交际能力,能满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交场合的交际需要。学习结束时,学习者达到HSK3级或3级以上水平,具有较熟练进行交际和较好地阅读能力并能独立的完成课后练习、为今后地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三、教学内容

«汉语强化培训教程»共有二十课。本教材选文多为文质兼美的精品。教学内容既反映了新疆民族地区的工作、生活、学习和社会发展同时有扩大视野,广泛涉猎现代科技、国内外的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使学生不仅学到汉语知识和汉语能力。同时还可以获得百科知识,陶冶情操,并适合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特点。课后大量的练习,围绕着语音、词组、句型和课文学习安排的。从操练开始,最后落实到实际交际,每一课都安排了一个交际话题,供学生使用。这些内容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和考试重点。

四、教学时间:

《汉语强化培训教程》(1)共20课,8学分,课内学时140学时。每课6——8学时完成。

五、教学要求:

(一)总体要求

通过教学和学习,要求学生汉语水平达到3级,要求如下:

1、掌握“汉语水平考试词汇大纲”中规定的甲乙丙级常用汉字2205个,学习汉字笔画、笔顺、书写规则,掌握常见字的基本组成要素,达到书写工整、熟练、美观。

2、掌握甲乙丙级常用词汇5253个常用词语(包括词组、惯用语等),能正确读出并掌握其基本义项和用法,会使用常用的字典和词典。

3、掌握“汉语水平考试语法大纲”中规定的甲乙丙级语法点项652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指导语言实践。

4、熟练掌握汉语语音、声调,朗读和说话的语音语调要基本正确,掌握好普通话。

5、具有熟练运用汉语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具体要求

1、听的能力: 能听懂常用的课堂用语,能听懂教师就课文内容、一般日常生活学习情况提出的各种问题(甲乙丙级范围内),词语解释、语法分析、课文语言讲解及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能准确辨别言语中每个音节所代表的含义,并能抓住语言各部分的要点。语速每分钟180-----220字。在一般的社交场合合同、洽谈业务、求职)能听懂对方的谈话,并能获取主要信息。

2、说的能力: 说的能力可基本满足一般性日常生活、社会交际、学习和一定范围内的工作需要。

能就课文内容同教师进行问答(包括解释生词、造句、提出问题、归纳段落大意、复述课文等等),能进行有关学习、生活、工作的一般性谈话(较为具体的叙述一件事情、介绍一个人物、对某一事物提出看法和建议、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建议等等),能完成课后的交际练习,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语音语句较为连贯,词语、句式较为丰富,基本能表达思想,无重大语法错误。

3、读的能力: 读的能力就是对书面语言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认读一是要看清字型,读准字音,明了字义。二是要理解句子,理解句子主要是根据组成句子的词语、词语的顺序,词与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语气语调等来领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三是要勤查字典,不认识的字、读不准的字不能乱猜。逐步提高阅读汉语书籍的能力和阅读课文和一般性生活、社交、工作范围内的来往信件、工作报告、文件等等,理解准确率为80%以上。

4、写的能力:

能够听写由学过的词汇及语法任意组合的语句、语段,速度不低于15字%分,汉字准确率为90%以上;能根据听课内容,作简要的笔记(记录例句、语法要点、简单的段意等),能完成课后的笔头作业(交际练习和看图写话),能运用所学词语写一些简单的记叙文、简单的应用文;如书信、请假条、借条、个人情况介绍、、工作总结、发言提纲等等),能够在两小时内写出不少于600字的命题作文,语句较连贯,层次较清楚,基本能表达思想,无重大语法错误。

六、教材整体结构

本教材为适应不同等级学生学习和参加汉语水平考试或民族汉考的需要,教材分级编写。它以学习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全面训练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我国通用语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为宗旨。在教学中以课文为中心,把语言知识、审美情趣与语言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汉语强化培训教程》分为四册,第一册为预备级,共20课,其结构如下:

1、学习提示:对本课文的中心思想给予了一定的提示,以引导学生按照字---词---句---课文的顺序一步步理解掌握全篇课文。

2、查字典,看拼音,掌握下列汉字的读音和字义: 要求;掌握汉字理论知识、通晓汉字的特点(如:语音上代表音节,意义上表示语速,形体上成方块型等),汉字的音义关系、掌握生字的声调、语调和运用范围。

3、分析词语结构,掌握词义和用法。要求;掌握汉语的构词特点和语素与语素之间的语义关系和构成结构,如;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动补结构、主谓结构、联合结构等基础语法知识,为掌握汉语语法规律打下基础。

4、联系已学过的词语学习下列词语: 要求;正确理解词义,根据词义并能正确运用所学的新词。通过大量的练习对词义和用法应有拓展。对有些常用词,教师可以把课文中来不及讲解或遗漏的地方加以补充,使学生对某些词语的用法和词义有比较全面的理解。

5、正课文:这是教材的主干部分,也是教材的精讲精读部分: 要求;课文是教材的中心,是生词、生字、语法、词语例解、练习的集中体现。学习课文,首先要把好基础关,通读课文、语句要通顺、流利。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并能分析课文和理解文

建议;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就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着眼于课文的整体,着重理清课文结构,从宏观上居高临下驾御课文,领会课文大意。可设置以下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如;

1、这篇课文的大意是………;

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

3、我觉得课文主要讲了………;

4、作者的观点是………;

5、课文最精彩的地方是………。

6、练习: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扩展所学知识、提高理解运用汉语的一种训练能力的手段。作业和练习的过程正是对知识运用的过程,学生通过练习将消化、巩固、复习、课文中所学的知识。每一课的练习和作业,都是与当堂所学的内容密切相关,对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将直接关系到该节课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组织好课堂,创造更多地机会让学生参与课堂练习,切忌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因为学生是本课和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所在,老师必须认真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每位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努力完成。不应对付、蒙混、敷衍了事。学生通过练习和运用还可以检查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利于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扩展。

7、阅读理解:主要重视了课文内容和学过的字与和句型的运用,是扩大学生知识面的语言素材。通过接触大量的文字,以扩大词汇量,提高汉语自学的能力。这部分以自学为主,老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并提出要求,督促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和自学效果。

8、思考与练习:根据阅读理解课文回答问题、选择正确答案等。

八、教学原则

1、汉语是一种交际工具,交际功能是语言的基本特征,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这些交际工具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要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听说读写训练。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教和学的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课文语境为主、学生操练为主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和把握好每一个问题的难易度,选择好启发的角度,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卡壳时,要耐心诱导,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语言教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无意注意的心理状态中进入教学训练之中。从而有效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2)语言能力和和语言交际能力的获得;语言是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此在课堂上应该提高学习者在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中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最好的学习课堂应该是学生能够理解听到的话语,而且可以直接、积极地参与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中来。合作学习的课堂能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参与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机会,从而能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因此课堂教学时间,应尽量给学生提供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把学生引导真正的言语交际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实际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和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3)处理好听说读写思想技能的之间的关系: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听和说是交际中最基本的语言技能,应注重对学生的听说训练,提高他们的开口率,逐步加强读写训练,提高读写能力有利于促进听说水平,从而使听说和读写互相促进、全面提高。

4、适时归纳总结。学过一段时间以后,教师或学生本人应有计划地进行一次归纳总结。这样,一方面可以做重点复习,另一方面可以将课文中来不及讲解或遗漏的地方加以补充,使学生对某些内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九、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要求

1、一定要保证课时,开放教育汉语本科必须保证每课讲授6--8学时。

2、在教学中严格控制使用母语,不能过多泛滥。尽量直接用汉语面授。要求学生直接理解、直接学习、直接运用。争取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都要用汉语交流,最好不使用母语。

3、要处理好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保证综合教学,和谐发展,同时也要有所侧重,结合课文和课后练习突出培养学生的汉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4、本教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短期强化汉语的教材。它要培养学生读、听说、写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这四种能力,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上具有一定的水平,即能给学生指导,也能给学生示范。能规范、连贯、简明、得体是成为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所为规范,就是有较高的聆听、说话、朗读的能力,能将一口较流利的普通话,能敏感的辨析出学生在语音、语法、词汇、连贯表达等方面的错误。简明,则是在教学中能抓住难点,突出重点,用最精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含义。所为连贯,则是教者的思维清晰,在教学中能有序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为得体,就是能用亲切、自然的语言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正确处理教材,要吃透教材,制定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设计等等,使课堂教学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5、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不能局限于课内,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十、教学方式

开放教育汉语言专业,采取集中面授辅导、小组讨论、录像、录音、CAI课件、IP课件、网上答疑、直播课堂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普通大专各专业强化汉语阶段主要以面授教学为主,通过录像、录音、CAI课件、IP课件,配合口语、听力进行教学。新疆电大尽一切努力为学员提供教学服务,使学员满意,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争取提高教学质量。

十一、测试方法 考试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由辅导老师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辅导课上的表现、记分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定。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由新疆电大统一命题,统一评卷,卷面采取百分制,占总成绩的80%。(期末考试范围包含4次平时作业的40%、4次模拟试题的60%内容)。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 篇3

关键词:英语专业 本科生 汉语国际教育 就业方向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2009年之前,英语专业就业率排名一直居各专业前10位。但从2010年开始,英语专业却连续登上高校毕业生失业率排行榜。不少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从英语专业内部的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实践环节的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另一方面,与英语专业有着巨大亲缘性的汉语国际教育迅猛发展,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缺口极大。因此,本文试图将目前存在巨大供需缺口、与英语专业有着巨大亲缘性的汉语国际教育引入英语专业的就业视角,挖掘出能够有效地提升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汉语国际教育能力的可行性途径。

作者通过对沈阳大学在读的两届(2015级、2016级)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问卷的促进程度在0-10之间),收集他们在课堂学习与教学实践方面的相关数据,试图洞悉英语背景学生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的优势和劣势。首先,在课程方面,研究对象的本科课程设置与汉语国际教育从业能力培养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融合。根据国家汉办制定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文化与交际、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师综合素质五个方面的能力。调查问卷显示,研究对象在本科阶段所学习的与“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相关的课程中对汉语国际教育从业帮助较大的是口语(7.2)、语法(6.3)和翻译(5.8)。“文化与交际”类课程中的中国文化(8.3)、中西文化对比(7.5)和英美社会文化课程(6.4)促进度较高。“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类课程中帮助较大的是二外(7.1)。教学方法类课程数据差异较大,曾学习教学法等相关课程的学生反映其促进作用极大,部分学生则完全没有接受过类似的课程学习。最后,实习环节(6.4)和计算机基础课程(5.9)对于研究生阶段教师综合素质促进作用较高。

另外,在学生自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习优劣势选项(本部分为单选,按百分比统计数据)中,他们表示英语专业背景带来的优势最集中体现在跨文化交际能力(38.7%)、英语语言能力(26.8%)和西方文化知识(19.6%)三个方面,劣势则突出体现为缺乏汉语本体知识(44.2%)、缺乏实际教学经验(26.7%)和缺乏中国文化知识(18.9%)三个方面。从这部分的研究数据可以看出,英语专业的学习背景为学生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相关工作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语言条件和交际能力,但汉语本体知识的薄弱也使得其教学实践困难重重。

为了能够提前帮助学生在今年的汉语国际教育工作中减少劣势提升优势,在本科阶段适当增加相关课程、讲座或者教学实践活动尤为必要。首先,加大汉语本体知识学习力度。学生们的汉语言本体知识系统薄弱,配合已开设的《现代汉语》课程,开展一系列相关讲座,强化专业基础知识。其次,增加教学实践环节的侧重。在大四的实习阶段,鼓励有意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参加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实践,同时邀请回国归来的志愿者以兼职教师的身份给学生开设专题讲座。

英语专业学生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际意义。一方面能够很好地解决目前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压力大、前景不乐观等实际问题,一方面能够有效地环节汉语国际教育的人才缺口,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为广大普通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找到一条可行的新途径。

本文为沈阳大学“大创”项目《基于汉语国际教育跨学科视角的英语专业学生从业规划》(201611035000077)和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项目《基于汉语国际教育视角的中国文化之异质语境传播研究》的成果。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 篇4

以笔者任教的晋中学院来说, 我们给2011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100余名学生发放的调查问卷显示, 对《现代汉语》这门课“很有兴趣”的学生仅仅占15%, “有一定兴趣但不知道怎么学”的占50%。调查结果显示了对《现代汉语》课程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 针对晋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拟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上进行初步的改革和探索, 希望能改变该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 也希望能对新建本科院校的相关课程建设有一些启示。

一、晋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目标不明确, 课时安排不合理

在任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明确的教学目标。晋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自2007年成立之初, 只是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等方面体现出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略有不同, 对于《现代汉语》这样一门在两个相关专业同时开设的主干课程, 在教学目标、教学时数甚至于教学内容上都没有任何分别。而由于师资有限, 我们讲授《现代汉语》课程的老师既要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讲, 又要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讲, 这就导致这样一种结果:一样的老师、一样的教材、一样的内容、一样的课时, 但我们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 即学生所学专业不同, 他们对知识的需求也不同。从人才培养目标上讲,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培养“从事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 而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能在学校、机关、新闻出版部门、科研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的人才”, 所以, 《现代汉语》在不同专业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时数的安排上, 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和现代汉语专业是相同的, 都是每周3课时, 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 这是不够的。教师经常是匆匆地讲完课本上的基本知识, 根本没有时间去延伸和拓展这些语言理论。

(二) 教学内容与专业实际存在脱离现象

在我们组织的调查问卷中, 有这样一道多选题:

你认为现代汉语课应该教哪些内容比较好?A.以教材为体系的教学内容;B.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C.组织与语言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D.了解语言学界最新动态。

有15%的学生选择了A, 60%的学生选择了B, 40%的学生选择了C, 15%的学生选择了D。从学生们的选择上可以看出, 该专业的学生普遍重视语言知识的实用性, 小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满足于教材知识的讲解, 小部分考研的学生希望能了解学术前沿的动态, 绝大部分学生都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跳出课本, 选例注重现实性, 讲解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三) 教学方法古板单调, 缺乏创新性

《现代汉语》作为一门传统课程, 学生对这门课的印象就是“枯燥乏味, 内容死板”, 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方法单一化, 即以老师为主体, 先讲些枯燥的语言理论, 再举几个“循规蹈矩”的例子。而如今, 用这样单一的教法去教这门传统课程, 在“汉语国际教育”这个新兴专业面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因为以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是“用好汉语”, 而现在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不但要用好汉语还要会教汉语”, 学生在具备更深厚的汉语知识的同时, 还要具备解决汉语运用中所出现问题的能力。这时, 单一化的教学方式根本满足不了教学需求, 必须进行改革。

二、《现代汉语》课程改革中应采取的对策和方法

(一) 重新确定教学目标, 修订教学时数

为了使学生胜任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工作, 我们应当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的教学目标明确为:系统掌握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及文化语用的基本规则;正确使用现代汉语普通话, 并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汉语的言语现象;掌握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重点、难点, 能发现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及文化语用上的错误, 并能够运用所学汉语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指正。

由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对现代汉语理论知识要求更高更细, 建议由现在的每周3课时增至4课时, 这样教师也能在课堂上增加一些设计练习和课堂教学模拟环节, 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 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结合新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现实需求,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内容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重新整合, 即在语音、文字、词汇、语法部分进行适当调整, 并根据教学需要, 增加文化语用部分。具体如下:

语音部分:语音部分除了要学好普通话的声韵调, 还要强调汉语语音和其他语言的差异。语言学习者的母语与汉语的差异, 往往就是学习的难点。例如: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 学习声母就是难点;以阿拉伯语为母语的学生, 韵母是难点;对我国维吾尔族学习者来说, 复韵母是难点。对于大多数学习者来说, 汉语的清浊辅音、声调、语流音变现象、儿化现象等都是教学重点。这些外国人语音学习阶段的重点和难点, 应该在语音教学部分予以强调。学生不仅要准确地说出每个音素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还要用舌位图等方法来说明如何发这些音。

文字部分:文字部分的学习仅仅要学生掌握教材上有关汉字的笔画、笔顺、构造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知道, 与世界上大多数民族使用的拼音文字不同,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组成汉字的笔画数目众多, 之间又有细微的差别, 认知汉字的过程是音、形、义的结合, 对于习惯拼音文字的使用者来说, 必然会感到汉字难认、难记、难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 要想教会他们深层次地认知汉字, 必须把握汉字的构成规律, 了解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熟悉传统的字源学“六书”理论, 能运用“六书”理论对一些汉字进行音、形、义的解释。

词汇部分:在讲授词汇部分时, 教师要在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运用词汇的基础上, 注重对学生进行词汇解释能力的训练。要让学生学会引导留学生对现代汉语词汇分类别进行学习:对于基本词汇, 重点要了解其理性意义, 有多个义项的还要注重分项理解;对于一般词汇, 除了要介绍理性意义, 有的还需要介绍来源 (如“模特”) , 有的要介绍感情色彩 (如“老头子”) , 有的要介绍文化色彩 (如“走狗”) , 有的要说明形象色彩 (如“美人蕉”) 等。对于汉语词汇中独有的一些文化词 (如“红娘”) 、一些很难使用的虚词 (如“并”与“并且”) 、一些难以辨析的同义词和反义词、一些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新词新义 (如“给力”) 则需要通过使用实物或图片、运用对比或类比法进行练习。

语法部分:目前国内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一般都很注重语法部分的教学, 而且学界的共识是要重点突出外国学习者易出现偏误的语法现象。这一点当然很重要, 外国学习者容易出错的把字句、被字句、兼语句、连动句等都是教学的重点。课堂上就要训练学生针对具体的语法偏误现象进行分析并纠错。但是, 除了这些传统的教学内容,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语法教学还要格外注重语言对比教学, 如在讲授词类时, 可以从汉语和英语的对比入手, 让学生认识到两种语言的个性不同, 认识到汉英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截然不同的关系, 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以后的语法教学问题。

文化语用部分:目前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大都没有语用章节, 但是很多语言交际是离不开语用知识的, 如中国人的见面问候语、告别方式、道歉、请求之类, 这些文化语用规则必须渗透进教学中。

(三) 教学方法多样化, 提倡创新性和实践性

在单一化的教学方式根本满足不了教学需求的现实下, 我们认为, 应该从以下两方面改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的教学方式。

1. 方法多样化, 提倡创新性。

在现代汉语课堂上, 不能仅仅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 而要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我们可以使用比较法, 拿学生熟悉的英语和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进行比较, 还可以把方言和共同语进行比较, 把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进行对比, 让学生对语言理论有全面的理解。例证法是《现代汉语》教学常见的方法, 但传统的例证教学法往往是举一些“循规蹈矩”的例子来验证语法规律, 至多再举一些不“合乎规矩”的例子来分析其不合乎常理的原因。这些都是在围绕着语法规律说事。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课上, 我们更应该围绕着语言学习者说事, 即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角度出发, 采用“案例教学法”, 大量搜集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集中出错的案例, “对症下药”, 分析其容易用错的原因, 培养学生的思考精神, 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以致用, 提高实践性。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课必须提高实践性, 决不能局限于教师的“讲”, 还要留部分时间让学生去“讲”。教学中要安排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 开展一些语言规范化知识竞赛、“找错误”趣味游戏、地方方言调查、演讲比赛等活动, 拓宽学生对汉语知识的认知, 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另外, 我们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 要让学生积极参与, 充分利用学院留学生的资源, 建立起留学生与我院学生的联系,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从留学生身上搜集“活生生”的有偏误的例子, 并把这些例子进行分类, 让同学们自己去分析他们为什么会错, 应该怎样纠正, 用什么方法去纠正。

通过以上的改进, 我们有理由相信, 《现代汉语》一定会改变自己“枯燥乏味”的形象, 变得更具体、更鲜活生动, 学生也会改变自己的听课状态, 变成课堂的主人, 提升自己学好汉语的能力, 具备教好汉语的专业素质。

摘要:《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传统课程, 如今又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 传统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这个新兴专业的需求。针对新建本科院校晋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三方面进行初步的改革和探索, 改变该专业学生学习汉语以及学习如何教汉语的现状。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孙春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语言文字应用, 2006, (4) .

[2]郑庆君.全球化视野下的汉语母语教学[J].湖南社会科学, 2011, (6) .

[3]钱道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教学改革探索[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 (5) .

[4]张强.关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10, (4) .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导论论文 篇5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国家影响力显著提高,国防实力增强,经济、科技、文化水平大大提高,引起了的全球“汉语热”,使汉语老师在国际上的需求大增。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展现在了世界人民的面前。孔子学院的开办与其这些年的不断发展是中华文化逐步走向世界的最有力的证据。

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孔子学院为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教学渠道。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首尔成立,截至2013年9月,全球已建立435所孔子学院和644个孔子课堂,共计1079所,分布在117个国家(地区),成为汉语教学推广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全球品牌和平台。那么,又谁来传播中国文化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作为一个培养汉语教育专业人才的新兴专业应时而生。

二、专业认识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一门复合型学科,主要培养对外文化交流的高级人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人才以及能在涉外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1.专业背景

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所整合设立的专业,自2013年起,原“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和“中国学”合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专业介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既具有系统、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跨文化交际理论,同时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及较宽厚的相关学科知识,能用双语进行交流、教学,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应用性、职业型专门人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可以报考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研究生,经继续深造可在大学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经国家汉办的考试和选拔,可以志愿者和汉语教师的身份去国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工作,也可以在国内汉语培训机构、汉语学校及国际中、小学从事教学或教学管理工作,也可以在其他部门从事文员工作。

在我校(厦门理工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要开设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文化概论、英语精读、听力、日语、韩语、跨文化交际、英汉语比较与翻译、英汉语修辞比较、中西文化比较、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等课程。

二、专业感受 1.专业环境分析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与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同步而行的就是全世界的汉语热。据教育部一项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汉语教学在世界各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世界各国中学习汉语的总人数已超过2000万人。汉语教学正越来越多地走进国外的大、中、小学课堂。目前,美国、新西兰、日本、泰国、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已将汉语成绩列入大学升学科目。由于学习汉语的人数日益增多,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汉语教师严重不足的局面。所以,学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有着很好的就业前景。

虽然学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很好,但是现实因素也不可忽视。在国外,汉语教师很多并不来自于中国,海外竞争力强大,对教师就业素质要求较高,也成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就业的一个门槛。所以,学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并不代表拥有好的就业前景,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更要求有更高的综合素质。

2.我对专业的感受

我认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可以使本专业的学生拥有一个较为广阔的精神视野。在专业的学习中,本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到外国文化,了解西方思想,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与此同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会更深的接触中国文化,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所在,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思想不易有局限性。学习汉语国际教育让我觉得不会像只学习英语的纯英语专业那样枯燥无味。在体会西方电影的新鲜刺激之后我还可以走近中国古典文化,为内心找一份宁静。中外文化的交汇学习,有益于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学习工作计划 学习计划:

1.英语方面:在完成学校课程的情况下我想要在大一下学期考取英语四级证书,大二上半学期期完成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冲刺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不仅要提高笔试听力能力,也要在大二上半学期结束,能拥有一口较为流利标准的英文。

2.汉语方面:争取考取普通话一级乙等证书。提升自身汉文化能力,如练习毛笔字,学习古乐器等。

3.其他方面:考取教育学证书与心理学证书。考取教师资格证。大二时如条件允许,修财管类第二专业。

四、结语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 篇6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古代汉语》课程 实践教学

近年来,由于经济政治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国际影响迅速扩大,国外了解、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需求随之增加,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学习汉语,孔子学院建设和汉语国际推广有力推动了世界范围“汉语热”的持续升温,由此促进了国内对外汉语专业(2013年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

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从1983年试办,1985年正式设立,至今已走过三十个年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超过400多所。该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系统掌握语言学和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有扎实的汉语基础和较高的英语水平,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和中外文化交流有较全面的了解,具备良好的文史素养和英汉双语教学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机构胜任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工作和在外事、外贸、新闻出版等企事业单位胜任汉英双语工作及其他相关职业要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背景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未来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培养向外国学生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使者的使命,但现在国内该专业课程建设几乎都是“中文加外语加教学法”这种简单的模式。古代汉语属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但该专业古代汉语的课程目标等同于纯中文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即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更进一步只是培养学生将来教学中学语文文言文的能力。国内不少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和研究的有识之士都认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不等同于纯中文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古代汉语课程应该有该专业自身的实践性、师范性和促进对外交流的实用性特点。

尽管纯中文专业的古代汉语课程建设,国内已做了不少尝试和探索,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相继推出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武汉大学也从甲金篆文鉴识、繁简字转换、学音韵听方音证古音、读古书看古注、脱离古人句读为古书加标点、学训诂为古书加今注、文言教学、古典诗词吟诵、对联创作与展出等方面展开《古代汉语》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但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未来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特点的古代汉语课程建设,特别是实践课程建设及具体的实践方法,目前国内鲜有人探索。

基于以上思考和语言教学理论、实践教学理论,我们在《古代汉语》课程实践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探索,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帮助学生提高未来汉语国际教育工作中需要的实际教学能力等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根据古代汉语课程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点,同时根据我校教学实际,我们把具体实施方式分为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两个部分。

(一)课堂实践。课堂实践包括课堂教学实践和科研实践。

1.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实践指按照教材《古代漢語》(1-4冊,王力主編)中的文选顺序和学生学号顺序,训练学生课下独立准备教案、讲稿及多媒体课件,课上进行实际教学,教师补充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教态等方面予以综合讲评,以此既帮助学生实现古代汉语课程文选的学习目标,又有效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概括教材、语言表达及以后实习和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讲授文选(中高级汉语水平的班级)和中国文化的能力。

2.科研实践。古代汉语课程的科研训练指根据古代汉语教学大纲要求和本专业特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古代汉语课程知识解决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科研实践,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初步尝试,激发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兴趣。选题可以是教师在古代汉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提供给学生的,也可以是学生在古代汉语听课或阅读过程中及汉语国际教育见习、实习过程中因为对某一个方面某一个点感兴趣而自己拟定的。

(二)课外实践。课外实践包括校内课外实践和校外课外实践。

1.校内课外实践。校内课外实践主要指结合课内古代汉语通论的学习内容和文选进行校内实践。古代汉语课上系统讲授文字音韵训诂知识,同时精讲部分文选;学生课下结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以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6冊,上、中、下三编各分两冊)为依托,每周深入读懂一篇(主要为先秦部分)古诗文,以此培养古代汉语知识素养及阅读古书的能力。同时在此基础上,建议学生每周熟读5篇、背诵5篇古诗文(篇目由学生任选,但要求每周不一样),这样一个学年下来,40多个周次,学生脑海里可积累400多篇古诗文,古代汉语语感迅速提高。

2.校外课外实践。校外课外实践主要指利用桂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利用桂林名胜古迹和文化景点中繁体字甚多的特点,指导学生结合古代汉语课程所学的汉字造字原理和繁简字知识,以桂林市各主要景点为考察对象,对繁体字在景点或碑刻中的使用情况和中外游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以后的工作对象是外国留学生,留学生来中国不但学汉语,更希望了解中国文化,希望多进行一些文化考察,旅游景点是他们了解考察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对繁体字的认知情况做深入调查分析,既调查已开发的主要景点,又特别注意调查有文化意蕴但未得到重视和开发的景点,并在此基础上做一些繁转简的工作,在全面、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或编写《桂林旅游景点碑帖用字繁简对照手册》,或建立大学生创新网站(刊录各个景点的繁简对照,或每个学生最新的调查报告),或从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交流一些识繁写简的知识。

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效

我们进行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对该课程教学产生了较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实习实践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论文选题思路拓展等方面。古代汉语是中华文化之根,有了很好的古代汉语基础,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传播中国文化的的兴趣更浓厚,实习中向外国学生解释中国汉字的理据和字源等更深入浅出;古代汉语课堂教学实践,学生轮流讲课,搜集资料、分析概括教材、语言表达等初步教学能力在还未见习和实习之时已初步具备;另外,古代汉语课程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初步尝试,鼓励学生参与校外课外实践,大大激发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兴趣,拓展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思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力,主編.古代漢語(1-4冊).中華書局,1999,5校訂重排本.

[2]周秉钧.古汉语纲要.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1(第1版).

[3]朱東潤,主編.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6冊,上、中、下三編各分兩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06(2002年6月).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 篇7

以美国学校中文教学情况为例, 大量的汉语学习者都处于基础阶段, 汉语教学的范围从大学迅速向中小学甚至幼儿园拓展。因此, 出国担任汉语教师是目前本专业学生从事汉语教学工作最重要的方面。据此, 新形势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也应在目标课程设置上作出相应调整, 增加课程的实用性、增加培养学生从事语言文化交流和传播知识与技能的课程等。

一、本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足

1.重理论, 轻实践。本专业成立五年来, 在课程设置上做过一些努力和尝试。早期课程设置分三大类:语言类、文学文化类和教学法类课程, 偏重理论学习, 而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课比重很小, 只有32 学时。并且没有文化推广传播类实践课程。

2. 外语+ 汉语+ 教学理论的简单叠加。经过20 多年的专业建设和发展, 专家学者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体两翼”模式达成共识, 即语言类是“一体”, 对外汉语教学法类、中外文化类课程为“两翼”。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只是英语类课程、汉语类课程和教学理论课程的简单叠加, 水油分离的状态。本年度的师生专业座谈会上, 学生代表的发言也印证了这一事实, 学生在学习中收获不大或根本没有收获。

二、课程改革的设想

结合本校特色, 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设置在外语学院, 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和利用外语学院所具有的教学环境优势:多语种教学、国家级大学英语精品课资源和师资团队、全国大学英语改革示范点。

1.增加理论类课程中实践教学的讲解, 减少理论分析。如跨文化交际学可以是跨文化交际理论与跨文化交际成功和失败的案例相结合的讲授, 在有限的时间内教授给学生更多实际授课技能的培训。

2.文化类课程双语授课。《国际汉语教师标准》 (2012) 要求教学能力与文化推广能力并重。文化推广主要是在国外进行,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国外学生中文水平普遍处在初级阶段。因此, 文化类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将来进行文化交流、传播和推广工作。

3.实践类课程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 比如对外汉语教学法。通过国外中文课堂示范来学习、提高实际授课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 篇8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

选题,即确定研究主题,是撰写学位论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好的选题是确保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2011~2014年间鞍山师范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124篇本科毕业论文,总结现阶段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提高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选题情况统计

我们以届别为单位,对124篇论文(2011届27篇,2012届3篇,2013届31篇,2014届35篇)的选题方向进行分析。把选题初步分为四个模块:1.对外汉语基础研究,包括以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语义、语用为范畴的基础性研究;2.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包括对学习者习得与认知的研究,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学顺序、教材编写等研究;3.文化研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外文化比较研究;4.除上述三模块外,其他选题均归为这一模块。选题为前三个模块的论文完全符合本专业方向,选题为第四模块的论文主要集中于语言应用研究。

从统计数据来看,对外汉语基础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文化交流模块的论文共计100篇,比例为81%。选题为其他论文共计24篇,比例为19%。选题为对外汉语基础研究方向的论文篇数逐年增多, 选题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向的论文篇数逐年减少,选题为文化研究方向的论文篇数每年变化不大从整体来看,四届论文的选题角度正向多元化发展。

关于对外汉语基础研究的选题分布不均衡: 语用研究最多,共计16篇,占该模块的45%;其次是语法和词汇研究,分别为9篇和8篇,占该模块的25%和22%;再次是语义和汉字研究分别为2篇和1篇,占该模块的5%和3%;语音研究四届为0篇占该模块的0%。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角度的选题主要集中于对学习者习得和认知的研究,共计35篇,占该模块的71%;其次是对语言要素教学的研究,共计12篇,占该模块的25%;再次是对教学法的研究,共计2篇,占该模块的4%。关于学习者习得和认知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向:偏误分析和习得过程研究。有3篇为偏误分析,占该选题角度的97%。值得注意的是,2011届毕业论文中有15篇的选题为偏误分析, 占当年论文选题的56%。

关于文化研究角度的选题总体数量不多, 选题角度主要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和中外文化比较研究。每届毕业论文均有该模块选题,且篇数变化不大。

模块四的选题呈多元化发展, 且数量逐年增多。前两届(2011届和2012届 ) 学生仅就家乡方言进行调查研究 , 后两届(2013届和2014届 ) 学生论文选题角度得以拓展 , 开始关注网络流行语研究、商业用语研究,以及影视歌曲作品的语言研究

从上述统计结果来看,毕业论文选题较为丰富,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这是值得肯定的一点。但有个别论文的选题偏离专业要求,不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下面,我们就选题范围和选题质量进一步剖析, 寻找症结所在, 以提升毕业论文质量。

二、选题情况分析

1.选题范围分析

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本专业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以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为基础的汉语言类课程, 以及以基础英语为核心的英语类课程;二是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在内的教学方面的课程;三是包括跨文化交际学、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化与礼仪在内的文化类课程。毕业论文是对四年专业学习的综合性答卷,自然应该体现出专业性。从这一角度分析,选题范围应包括基础研究、教学研究和文化研究。

2.选题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4届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成绩分析,我们认为论文选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生选题能力不强,所选题目缺乏前沿性。题目过于陈旧,虽然可参考借鉴的成果丰富,但很难找到创新之处,论文几乎变为前人研究成果的综述。第二,选题范围掌控不佳。有的选题过大,论文框架大且空;有的选题过窄,可论述内容有限,以致文章论述啰唆,达不到综合训练的目的。有的选题偏离专业方向,完全根据个人喜好跨专业选题,无法体现专业性。

3.优化选题的途径探索

做好选题工作是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的基石,因此,应加强对选题工作的管理。

首先,学生和指导老师要提高对选题工作的认识。不能为了应付差事,随便报送一个题目了事,会给后期论文写作带来麻烦。选题过程中,指导老师充分发挥学业引导作用,可以根据学生专业兴趣,提供若干选题和参考资料,使之自主选题,避免学生盲目选题。

其次,明确选题范畴。有的学生完全根据自己喜好确立论文题目,完全偏离专业方向,显然不符合学业论文要求,因此,老师要严格把关,做好引导工作。并不是说本专业论文只能选择前三个模块的题目,语言应用方面的题目可以选择,我们完全可以专业视角分析社会语言,拓展论文选题范围。

最后,强化选题论证工作。选题审批工作应实行层级制:第一层级为学生向指导老师报送题目, 同时应提交研究综述和论文思路,以利于老师了解学生对题目的熟识度;第二层级为指导老师向教研室报送题目,专业教师集体讨论题目,既可避免题目重复,又可多层级审查;第三层级为专业负责人向文学院报送,最终完成本年度专业论文题目申报工作。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 篇9

随着我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发展, 全世界学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 对汉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任务之一是为对外汉语教学培养师资力量, 其人才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汉语国际推广。教学实践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核心, 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不仅是高校深化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而且是为更好地推广汉语, 传播中国文化铺好基石。

1. 教学实践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

教学实践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基于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实践锻炼形成的, 它是教师关于教学活动的直觉认识, 是其教学行为与当时当地的课堂教学情境相契合的知识和能力、素质和理念的综合体现。教学实践能力包括教学基础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发展能力。教学基础能力由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能力组成;备课能力、上课能力和课后辅导与教学检查评价能力组成了教学操作能力;教学发展能力是由教学创新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组成的, 是指教学实践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是时代发展对高素质教师提出的要求。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虽不是师范专业, 但主要的任务是为对外汉语教学培养师资, 其人才培养具备师范教育的性质, 很多学生毕业后要走向教学岗位, 是汉语教师的储备力量。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 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注重汉英 (或另一种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 双语教学, 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 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有全面了解, 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是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重要特征, 教师只有具备了高水平的教学实践能力, 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才有可能达到专业化的水平。

目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 很多非本专业出身, 没有经过专业训练, 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语教学质量。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只有提高了教学实践能力才能提升其专业水平, 体现出其专业优势,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凸显专业性, 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因此, 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是专业发展的需要, 是提高对外汉语师资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也是促进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举措。

2.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 我们采用问卷对河北某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 共发放问卷70份, 收回有效问卷67份。问卷采用五度量表, 从对教学大纲的熟悉程度、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使用, 教学反思等方面细化了教学实践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分别选择很不符合、不太符合、不确定、基本符合及很符合, 并加以计分。

从问卷调查总体而言, 84%的学生认为自己能较好地应用所学教育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师专业技能, 认为不能较好应用和完全不能应用的分别占14%和2%。而对于教师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60%的学生认为自己较多掌握, 40%认为自己较少掌握, 完全掌握和没有掌握的都是0%。这说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具备了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 能把所学的教学理论和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调查的数据表明,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教学设计时能考虑到教学对象、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等都方面, 具备一定的教学操控能力和课堂实际教学能力。大部分在教学设计时能根据需要设计多种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 表达形式科学。总体来看, 学生对任教学科的教学大纲了解的程度还不够, 且对三维教学目标也不能较好地阐述, 具体数据见表一。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79%的学生能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进行分析考虑, 5%的学生没有考虑教学对象, 还有16%的学生选择不确定。进行设计时大部分学生能考虑到教材、学习者的特征、教学媒体, 具备一定的教学操作能力。而对于在教学设计中遇到的最大困难, 70.1%的人选择了缺乏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相关经验, 其次是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匮乏, 占43.2%。具体见表二。结果表明应增加相应的实践环节, 让学生有机会积累教学设计的相关经验。

就如何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实际课堂教学技能, 参加教育实习获得了100%同学的认可;而就提高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能力的途径, 依次是学科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系统学习;观摩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 钻研和学习网络上的优质课案例视频。综合表二的数据,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增加教育实习环节, 观摩分析优秀的教学示范案例, 让学生有机会积累教学设计的相关经验。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 95.3%的人认为自我评价, 自我调节方面的知识对教学过程很重要;83.7%的学生认为同伴对教学实践能力评价的结果对教学设计非常重要。而在五度量表中, 65%的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反思和修改, 27.9%的学生不确定, 7.1%的学生没有反思和修改。因而在教学技能训练环节中要加强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提高学生教学反思的能力。

结合调查和教学的实际情况,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 但学生进行教学实践较少, 对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还不是很明确, 教学设计能力, 课堂的实际操控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教学反思和自我调节能力还需在实践中得到促进和提高。

3. 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策略

3.1 优化课程设置, 加强教育实习。

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优化课程设置, 对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有直接的影响。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因而要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教育类课程进行优化。通过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 后续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法研究、微格教学等课程连成一个系统, 逐步由教学理论过渡到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及实践上, 按照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做, 突出教学课程之间的关联性,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并在每门课程上突出重点的实践训练内容。

加强教育实习能有效地把教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让学生真正进入课堂, 提高教学技能和课堂应变能力。调查显示, 30.2%的学生认为提高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增加实践机会, 但现阶段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环节相当薄弱, 虽然大都安排了教育实习课程, 但很多都没付诸实施, 学生可以不参加任何实践活动也可以获得实践学分;即使组织实践课程, 也是时间短, 内容少, 不能深入到课堂, 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 重视实践环节, 适当延长教学实践时间是必要的, 需进一步加强教师对学生教学实践的指导与考核, 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 进入课堂进行试教, 组织讨论和评议, 通过参与教学实践让教学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

3.2 提高微格训练的有效性。

微格教学是培训教师基本教学技能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国内师范院校已经广泛使用。微格教学将复杂的教学行为细分并逐项进行分析研究和训练, 受训者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教学, 并通过从记录中观察教学技能的应用、教学内容的表达及交流方法的优劣, 获得自己教学行为的直接反馈, 加强他们对教材、课堂教学的处理能力。调查结果表明74.4%的学生认为进行微格教学并由学生互评能提高实际课堂教学技能。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当中, 微格教学的学时太少, 每个学生真正进行微格训练的机会可能只有一到两次, 教学评价和反馈及重教的环节都只是流于形式, 训练效率低下, 不能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技能的目的。为了提高微格训练的有效性, 应建立适合本专业的微格训练模式, 分组分类对学生进行训练, 加强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及重新试教的环节。如导生制的微格训练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选拔出优秀的学生作为导生, 主要负责小组的活动和微格训练的组织, 能解决课时少、场地受限的问题, 为教学反馈及重教争取了更多时间, 是切实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模式。

3.3 建立完善的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库。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 大部分学生认为观摩学习优秀的课堂案例视频及实践案例能有效地提高实际课堂教学技能。汉语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的保障。但目前能利用的网络多媒体汉语资源非常有限, 有针对性的更少, 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教学理论没有合适和直观的案例说明, 尤其缺乏学生能自学和钻研的网络优质案例视频。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点, 结合教学实际, 建立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库, 供学生学习和参考。教学资源库可包含文字材料、多媒体资源等一些显性的语言教学资源, 也应涉及知识与能力资源、方法与策略资源等隐性资源。资源库的建为学生课堂教学实践的提高提供了大量素材, 也有利于学生课下继续学习和提高。教师可根据教学实践, 结合已有教学资源, 鼓励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适合特定教学对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和教学实践能力。

结语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深入, 社会对于国际汉语教师的全面素质尤其是教学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 培养出高素质的国际汉语教师, 进一步推广汉语和中国的文化, 必须重视国际汉语教师的素质, 提高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优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加强教学实习环节, 增强微格训练的有效性等是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优秀人才的良好方式, 必将对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摘要:教学实践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核心能力,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作者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 讨论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现状, 并提出通过优化课程设置, 加强教育实习, 提高微格训练的有效性, 完善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库等途径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策略

参考文献

[1]申继亮, 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0 (1) .

[2]刘宗南.微格教学概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1.

[3]杨春燕.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J].文教资料, 2011 (12) .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 篇10

一、古代汉语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课作为高校中文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与现代汉语、古代文学都有一些联系, 但其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与之有很大差别。同属于语言学科,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语法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 可以说古代汉语语法体系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西方语法学的成就, 但是从语音、词汇的角度看, 学习古代汉语的难度更大, 难不在于“迥异”, 而在于“微别”。与古代文学一样, 古代汉语要借助很多古代文献材料做研究, 但古代汉语研究的侧重点在于语言文字, 而不是艺术手法, 古代汉语接触的是文献的原始材料, 而非后人的研究成果。对于古代汉语的研究, 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宝贵的见解。但是在现代, 如何在教学中让古代汉语这门古老的学科焕发出它的新时代魅力, 尤其是在应用型高校中体现学科的应用性, 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

二、教学内容的调整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非常有应用性和针对性的一个专业, 开设的所有课程都是为学生从事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服务。因此, 专业的古代汉语课应该围绕这一中心制定教学大纲, 有选择性地讲授突出重点, 在学习中做到讲练结合。现在各大高校普遍通用的古代汉语教材是王力的《古代汉语》, 这部教材经多位专家编纂而成, 采众家所长, 是一部语言学经典著作。但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 这部教材特色不够鲜明, 理论性强实践性较弱, 比如整册书没有附加练习题, 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的方式检测自己的学习程度, 不清楚古代汉语考试的题型, 对考试没有信心等。针对这些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应有所调整。

首先, 从第一节绪论课开始, 就摒弃传统的讲授方式, 没有用大量时间介绍古代汉语课的性质、任务等, 而是用一些例子, 从语音、文字、语法、词汇等角度, 让学生对古代汉语有大体的认知。

其次, 调整通论顺序。《古代汉语》教材第一章通论讲述的是词汇。在第一章文选中已经出现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的概念。这些问题在初高中阶段统一用“通假字”冠名, 学生针对这一现象提出疑问:什么是“古今字”、“异体字”?它们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在文选中讲耗费时间长又不易懂, 所以把第二章文字部分排到前面来讲, 并且把很多常用字用PPT的方式展示各个时期的书写形式, 让学生猜测这个字是什么。同时, 在授课过程中把留学生学习汉字的偏误问题介绍给学生, 让他们在未来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更有的放矢。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传统的古代汉语教学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 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 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没有学生参与和互动的环节。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在于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系统的把握, 但是如果学生预习不到位, 课堂上接收的信息量过大, 就无法真正理解教学内容。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 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很容易疲劳, 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 我在讲授新课之前会用一点时间让学生做一些“热身训练”, 从而真正做到“讲练结合”。

1. 课上练习, 调动情绪。

比如句读练习是古代汉语考试中的经典题型, 任何等级的古代汉语考试都会选用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汉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样的练习能增强学生的阅读语感, 也可以考查学生对词汇的掌握情况。选取一些古代的经典小故事, 如师旷论学、老马识途、塞翁失马等, 这样的语篇很有趣味性, 学生对故事内容有大体的了解, 但是对词的含义不完全确定, 因此在这样的练习中, 他们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 适当使用英语互译。

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基本功都很扎实, 恰当地使用英语辅助古代汉语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讲同义词“视”和“见”的区别时, 举英语例子, 英语里强调看的动作会用“look”, 强调看的结果“看见”会用“see”, 视就等同于“look”, 见等同于“see”, 因此有成语“视而不见”。学生对此都很感兴趣, 纷纷举例佐证,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3. 运用文化因素辅助教学。

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 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就是文化教学。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 有时最大的障碍不是语言的差异, 而是文化的隔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身为中国人, 也未必能参透其中奥秘。在古代汉语教学中辅以文化教学, 会让课程更生动, 也更能突出专业特色。比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简单的一句“郑武公娶于申, 曰武姜”, 在讲解时由谥号扩展开来, 又介绍了庙号、年号等指称帝王的称号, 讲解了古代女子称谓的来源, 从而让学生知道在翻译这一句子时, 要译成“后来被称作武姜的”才能体现谥号这一用法。因此, 古代汉语课不能孤立地讲语言知识, 还要还原在时代背景中, 结合文化现象把课讲活讲透。

4. 设置实践环节。

课前演讲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我选择了成语作为课前演讲的对象。让学生讲成语, 不仅能纠正他们对一些成语的误解, 而且能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由于成语有难有易, 为了避免学生逃避困难, 我筛选了几十个成语, 让学生在此范围内按自己的爱好选择。这些成语大多结构特殊, 容易误用。为了避免学生在讲课时偏离主题或无话可说, 我给学生提供了大致的思考方向:成语出处、典故、相关的小故事;意思相同、相近、相反的成语;结构划分;字词解释;错误用例、为何出错。给出大致思考方向之后, 学生意识到, 看起来很简单的成语其实也有这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 于是自觉地找资料, 查字形, 推求字的本义, 做大量工作, 完成度非常高。配合PPT讲授的时候, 大多数学生都讲得很精彩, 有激情, 听的学生也有很大的收获, 通过这样的环节, 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授课效果更好。

5. 运用讨论法。

要想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就要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积极思考, 得出答案。在学习通论词汇这一章节时, 对词汇的分类问题, 学生一时之间不能很好地掌握。在课堂上以小组讨论的方式, 将这一类习题布置成作业, 学生在组内各抒己见, 提出自己的论据证明观点, 在交流中自然地巩固转义复音词、加缀复音词等词类的概念, 明确它们的区别。这样的方式比教师直接抛出答案更有意义, 也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本体的认识。

6. 结合现代传媒资料。

讲授《鲁仲连义不帝秦》这一篇章中复音词“玉貌”时, 以往都只是简单地陈述玉在古代的象征意义。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的《君子贵玉》这一短片, 全方位地描述了中国的玉文化。从中截取其中打碎玉剑璏象征人物品德缺失的一段给学生观看, 以一个反例展现玉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及玉和君子品德之间的关系, 能够使学生对男子使用“玉貌”一词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古代汉语这一历史悠久的课程, 与实践相联系也非一日之功。由于没有专属的配套教材, 教学内容虽然注重实践性, 但是考试题目却无法加大应用比重。由于课时的限制, 很难将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有机结合, 二者并重。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 教学创新是多方面的, 为更完善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能性。只有不断地尝试, 使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更贴合, 才能使教学改革落在实处, 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 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薄守生, 赖慧玲.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7) .

[2]孙泽平.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4) .

[3]余霞.多媒体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高等教育研究, 2005 (4) .

[4]钟秉林.大学人才培养要研究新问题, 应对新挑战[J].中国大学教学, 2013 (7) .

上一篇:护理风险下一篇:乳腺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