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2024-08-01

城市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精选十篇)

城市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篇1

2009年8月26日, 全国18个城市老年大学第10次工作研讨会在长春召开, 专家指出我国正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 老年人口由年均增加311万人发展到年均增加800万人。

有关数据显示, 2008年甘肃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到199万人, 占全省总人口的7.58%, 老年人口迅速增长, 这就为西部老年体育工作提出新课题。近年来, 甘肃老年体育工作本着“促进城市, 拓展农村, 重在基层, 面向全体”的指导方针, 全面有效推进老年体育工作。无论是活动次数还是参赛人数都逐年增长。近年来, 老年体育工作重点为力争到2010年全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老年人达到50%。笔者采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问卷及实地调查等方法, 分析研究甘肃省主要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发展状况。

1 甘肃省人口年龄结构

截止2010年, 甘肃省15~64岁人口为1 882.56万人, 比2000年增加143.87万人, 增长率为7.64%, 占总人口的73.61%, 比2000年上升5.61%, 呈逐年上升趋势;65岁及以上人口为210.57万人, 比2000年增加82.73万人, 增长率为39.29%, 占总人口的8.23%, 比2000年上升3.23%, 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随着全省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不断改善, 人均寿命在不断提高, 老年人口逐渐增多, 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渐加快 (见表1)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结构转变的重要标志, 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由于人口转变模式不同, 不仅老龄化速度有快慢之分, 而且老龄化程度也有较大区别。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 进一步加重了家庭赡养和社会经济负担, 对养老保障提出了新挑战。

注:数据来源: (1) 2000—2009年《甘肃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 (2) http//www.//luqyu.cn/zhuanti.asp?zid=469,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市级数据公报

全省14个市、州,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平凉市最高, 为8.84%;其次为兰州市、陇南市、庆阳市和定西市, 分别为8.77%、8.71%、8.68和8.65%;最低的甘南州只有5.06% (见表2) 。

注:数据来源于http://www.luqyu.cn/zhuanti.asp?zid=469,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高级数据公报

全省各市、州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 (1) 推行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生育水平降低, 少儿人口比重下降, 引发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2) 近年来,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也在提高, 人口预期寿命普遍延长, 使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3) 大量青壮年人口外出, 对部分市、州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也较大。

2 甘肃老年体育现状

甘肃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热情较高。市区内的广场和公园都是老年人锻炼的主要场所。在兰州市区内的广场, 老年人自发组织的锻炼队伍, 形式多、时间久、活动丰富。据统计, 老年人已占晨练和晚练人群的70%以上。

近年来, 甘肃省体育局为组织老年体育活动先进者颁发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2002年9月, 第12届亚洲老将田径及第5届全国老将田径锦标赛上, 甘肃省参赛的32名老年人取得亚洲锦标赛3枚金牌, 2枚银牌, 5枚铜牌;取得全国锦标赛4枚金牌, 11枚银牌和6枚铜牌。同时, 老年群体工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老年体协组织的老年人网球赛、健身球比赛、太极拳等活动, 更是调动了老年人锻炼热情。笔者在老年人健身时间、内容、场地、消费特点等方面展开调查, 以了解甘肃老年体育现状。

2.1 老年体育活动的时间、时段和频度

据调查, 老年人每次活动一般在30~60分钟左右, 个别可长达2~3小时;每次活动30分钟以上的老年人最多, 达89%。此外, 老年人活动坚持性较好, 72%的老年人能每天活动, 常年坚持。坚持2~4年的占75%, 5年及以上的占41.20%, 10年及以上的占27%。虽然老年人有充裕的时间可随时参加体育活动, 但调查显示:早晨、下午、晚上是城市老年人开展健身活动的主要时段, 其中, 早晨最多, 晚上次之。如兰州、天水、定西3地, 晨练的老年人占78%, 晚上锻炼的占14%, 下午锻炼的占8%。每周活动1~3次的老年人占26%, 每周活动4~5次的老年人占72%。这与我国城市老年人以短间隔型人数最多的统计数据基本相符。

2.2 老年体育活动的项目、内容与形式

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项目、内容与形式带有明显的年龄与地域特征, 同时受职业、兴趣、习惯、运动能力、体质、性别、气候、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老年人多选择一些活动量相对较小的项目, 如散步、快步走、打太极拳、打麻将等。一般老年人选择的活动项目主要有散步、跑步类, 武术类, 体操、舞蹈类, 乒乓球等轻型球类, 门球、保龄球类, 棋类。其中前3类是城市老年人较为青睐的活动项目。如兰州、定西、天水3地的调查显示:城市老年人选择散步、跑步者占54%, 选择武术气功者占26%, 选择球类者占11%, 选择交际舞者占6%。总的来看, 单独锻炼、全家人锻炼、自发组织、社区组织这4种形式是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形式。在全省举办的老年体育赛事上, 2007年仅兰州市内举办的全市大型赛事就有18次, 参赛10 000多人次;天水市全年共举办7次大型赛事, 参赛达6 000多人次, 而且以城市老年人经常锻炼的项目为主。

2.3 老年体育活动的健身场所

目前, 城市社区老年人活动的场所主要有公园、家庭院落、公共活动场所、学校场馆、单位体育场馆、收费场馆等。一般老年人选择活动场地遵从就近原则, 如高校退休知识分子和学校附近小区老年人多选择学校体育场地;社区居民多选择小区物业提供的活动场地或邻近公园、空地等, 农村居民多选择自家庭院或村委会提供的锻炼场地或活动中心等, 选择收费场所的老年人较少。调查表明:这个群体中34%选择公共体育场所, 33%选择家庭院落, 12%选择学校场所, 11%选择公园, 6%随地进行, 1%选择收费场馆, 2%选择其他。与发达城市活动人群多在场 (馆) 内活动相比, 存在一定差距。

2.4 老年体育活动的消费特点

调查显示, 我国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偏低、消费内容单一[1]。甘肃省中型城市老年人有71%从未有过体育消费。调查表明:无论从宏观社会条件还是从自身的微观社会条件来看, “花钱买健康”都以经济为基础。此外, 在家庭体育用品方面, 甘肃省老年人拥有家庭体育用品的占79%, 没有家庭体育用品的占22%;在拥有家庭体育用品的老年人中, 85%是自己购买体育用品。但这些体育用品以体育服装和运动鞋为主, 表明老年人体育消费还停留在最基本的体育物质产品消费上。

3 甘肃省老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整体来看, 我省老年体育活动尚处于初级阶段, 很多方面还不完善,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 室外活动场地不足, 室内活动项目单一

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集中于广场与公园等地方, 人员流动较大, 设备不齐全, 室外活动场地缺乏, 致使老年人在不安全场地进行活动。不仅健身效果不佳, 还会对老年人安全造成危害。室内活动场地近年来逐步增多, 但多以棋牌、麻将为主, 健身锻炼形式单一[2]。甘肃省社区老年体育发展在全国处于中下水平, 虽然近年来老年人体育活动场所有所增加和改善, 但同发达城市社区老年体育设施建设相比较存在明显不足。老年体育工作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老年体育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3], 目前各级各类部门对老年体育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 投入力度不够。因此, 做好老年体育工作必须从两个关键点入手:改善体育硬件设施和提高体育认识。

3.2 有关部门宣传力度不够, 老年人缺乏体育活动知识

本地媒体很少有老年体育报道, 老年人锻炼场所中很少见到健康知识的宣传, 很多老年人缺乏有关专家的指导, 活动方法不科学, 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或选择健身项目不适合, 甚至活动时经常会出现意外情况。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定和老龄工作方针、政策, 甘肃省切实加深对老年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对老年体育工作给予了重视, 但由于组织管理不到位, 老年体育宣传力度不够。因此, 必须将老年体育工作政策及时宣传到位, 并加强针对老年体育锻炼知识的宣传与介绍。

3.3 老年人活动坚持率不高, 自身锻炼意识不强

老年人由于受家庭、疾病、气候等的困扰, 参加体育锻炼的长期性很难保证[4]。虽然调查发现有一定比率的老年人能坚持体育活动, 但坚持锻炼比率不高, 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在身染疾病后才想起体育锻炼;许多亚健康老年人没有体育锻炼习惯, 严重缺乏体育活动健身意识。有学者提出:老年体育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对老年体协的发展[5]。大多数县 (市、区) 直属单位和行业系统建立了老年体协组织, 不少地方已向社区和农村延伸。全省各老年体协组织新增47%, 老年健身辅导站新增35%。广大老年人走出家庭, 为增强身心健康, 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目前, 全省经常参加科学健身体育活动的老年人达140多万, 占老年人总数的37.65%。许多老年人以充沛的精力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余热, 取得利国利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解决甘肃省城市社区老年体育活动存在问题的建议

(1) 必须树立以人为本, 和谐进步的老年体育工作指导思想, 老年体育工作者要为老年人健康服务, 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努力。全面贯彻“促进城市, 发展农村, 重在基层, 面向全体”老年体育工作方针。工作重点在基层, 城市抓社区, 农村抓乡、镇、村, 面向全体老年人开展各项健身体育活动。各级老年体协要在同级体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 在继续抓好城市离退休干部健身体育活动的同时, 抓好城市和小城镇退休职工、老年人以及农民的健身体育活动, 努力扩大老年体育人口数量, 提高老年体育人口占老年总人数的比例。要重点加快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村老年体协组织网络建设。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城市社区建设中把老年体育工作纳入社区服务范围统筹安排, 在组建社区时适时建立符合社区特点的老年体协组织。农村乡镇已建立老年体协组织的, 要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尚未建立的, 要加快组建步伐;乡镇撤并的, 要及时调整或组建老年体协组织机构。行政村老年体协组织要在乡镇老年体协组织指导、辐射和带动下培养典型, 以点带面, 积极推进, 加快发展, 在实践中探索和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老年人健身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扎实工作后, 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健康锻炼工作能看得见, 发生实实在在的变化[6]。

(2) 2001-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我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人次, 年均增长达到3.28%, 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 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20年, 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 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 其中80岁及以上人口将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2.37%[7]。做好该阶段老年体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3) 要不断改善开展老年健身体育活动的条件。老年人开展健身体育活动经费尚未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的, 按要求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并随着经济发展要有所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厂矿企业也要按上述要求, 适当支出开展老年健身体育活动的经费。要把老年体育场地设施纳入当地体育设施建设中。在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改造中, 应按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的标准和要求, 修建适合老年人体育健身的场地和设施, 将老年健身体育场地建设纳入规划。文化、体育、民政等部门在社区建设中, 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做到资源共享, 因地制宜, 兴办适用、方便的活动场所, 努力实现李岚清副总理提出的要求, 即“争取一两年内基本解决老年人活动场所不足的问题”。

(4) 在老年体育工作中, 应加强主导作用, 加强公益性行政服务。加强对老年体协的领导, 关心和帮助其搞好自身建设。老年体协组织是党和政府关心老年人健康长寿的桥梁和纽带, 要在体育部门指导下,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努力把老年体育活动场所建设成弘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文化、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主阵地。

摘要:对甘肃省城市社区老年体育现状进行调查, 发现存在如下问题:室外活动场地不足, 室内活动形式单一, 体育观念与老年健身知识缺乏, 自身锻炼意识不强。提出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和谐进步的老年体育工作指导思想, 为2001—2020年甘肃省快速老龄化阶段打好基础, 不断改善开展老年健身活动的条件, 加强老年体育工作的主导作用, 加强公益性行政服务。

关键词:甘肃省,城市社区,老年体育

参考文献

[1]钟天朗.小康社会居民体育健身消费需求特点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5 (6) :39~42.

[2]董新光.全民健身大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3]裴立新.当前农村体育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理性思考[J].体育与科学, 2003 (5) :5~9.

[4]康顺岐, 柳若松, 李立健, 等.西北革命老区农村体育组织管理现状调查[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1) :35~37.

[5]陈仁伟.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体育活动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4) :56~58.

[6]康帆, 钟全宏.甘肃农村全民健身体系现状和构建对策[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 :115~117.

城市初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查 篇2

(二)当前城市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虽很多学生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作为现代社会是人际关系极为复杂,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经济社会。从而使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转为另外另外两个特点: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想结合,增加更多的实用术。虽然初中生已经步入青春期,趋于成熟,但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学识的不足,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所以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从当今严峻的就业来看,不仅中专生就是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这一现象导致学生产生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当前城市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城市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大部分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经济的影响

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许多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从而使他们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学科课程。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改革,使更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但有更多的人责处于失业状态,从而淡化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3.科技创新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使一个科技竞争,人才竞争的时代。从而使很大一部分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使生存的前提。从而在学习中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忽视了学科性较强的学科课程。

4.家庭的影响

当前城市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的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只顾享受。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在当今社会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使从科技、经济、文化和教育政治等来衡量的。“科协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各国发展的主题。而作为21世纪年轻一代,责要要求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懂科学、懂技术的社会主义公民。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果一个人不具备上述能力,那将无法立足于现代社会。面对科技发达,经济突

飞猛进的今天,从而又使许多初中生导致了学习的懒惰、精神空虚、道德滑坡等。面对此问题我们应如何解决?

1.加强道德规范的制定,宣传和教化工作,用以促进道德规范内化为人的道德良心。落实在人们的道德行为上。让学生学会求真、学会至善、学会爱美。从而使学生皆知、皆信、皆行。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社会道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2.作为教师要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解放。为今后学生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当代发展先进文化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心理。改造落后的文化努力防止和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对学习的侵蚀,逐步缩小和剔除他们借以滋生的土壤,从而消除学生学习的消极心理。

3.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扩招的合理性、科学性。现代社会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解。

4.开设心理辅导班: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

5.开摄入职业教育:用以在毕业之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城市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升学压力,社会竞争的加剧,都会对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吉林市船营区四所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及其人格特征进行相关研究, 其目的在于了解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状况,为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二、对象和方法

在吉林市船营区四所小学中随机抽取教师共229名,其中,男教师33人,占14.8%;女教师196人,占85.2%;班主任113人,占49.1%;科任教师74人,占50.9%。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分别在四所小学对随机抽出的教师进行集体施测。

三、调查结果

(一)将229名教师的SCL-90测查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本研究组除躯体化因子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01),其余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城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国内普通人群高。

(二)在男女教师SCL-90各因子得分的比较中,除在人际敏感、偏执、精神病性三个因子上女教师得分比男教师低外,其余各因子的得分,女教师均比男教师高。男女教师在心理压力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三)不同学历的教师的比较中,中师学历的教师各因子的得分均比大学、大专学历的教师低;大专学历的教师除了在敌意、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这四个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大学学历的教师外,其余各因子的得分都比大学学历的教师高。不同学历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

(四)通过毕业班与非毕业班科任教师对比,毕业班教师在强迫、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四因子得分上明显高于非毕业班教师。毕业班科任教师心理压力大于非毕业班教师。

(五)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与从未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比较,多数因子的得分班主任均比非班主任高,在抑郁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心理压力大于未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

(六)老、中、青三代教师相比,在躯体化、强迫、恐怖和其他因子(P<0.05)上表现出显著差异,说明在躯体化、强迫、恐怖和其他因子方面的症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教师的心理压力水平有随增龄而减弱的趋势。

四、影响小学教师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及分析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教师这一职业也改变了过去的单一性而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这种角色的转换必然给教师带来压力。学校的氛围,学校管理,教师的评价,教育管理中的检查,工作负荷等如果处理不当,都会使得教师心理负担沉重。教师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发展能力的要求与自身原有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教师重要的压力源。

五、对策与建议

枣庄市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枣庄市8所中学和1所综合性大学,每所学校按不同年级抽取2个班为调查对象,共发出问卷4 100份,收回有效问卷3 934份,有效率为95.95%,男、女比例为1∶1.01。其中初中生1 345名(男生654名,女生691名),平均年龄(14.79±1.19)岁;高中生1 988名(男生1 032名,女生956名),平均年龄(17.80±1.18)岁;大学生601名(男生270名,女生331名),平均年龄(21.17±1.23)岁。

1.2 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参照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说明进行[2]。调查人员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人员统一培训后担任调查员,调查时班主任教师回避,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无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教师不参与阅卷。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录入采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调查资料,采用SPSS 11.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饮食相关行为

见表1。

注:P1值为不同性别学生比较,P2值为不同学习阶段学生比较。

调查前7 d内学生不良饮食行为如经常喝碳酸饮料、吃甜食、油炸食品、偏食的报告率较高,其中偏食率高达30%以上;而每天吃早餐、喝牛奶的报告率偏低。各学习阶段学生饮食相关行为除吃早餐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 生活习惯相关行为

在过去7 d没有参加锻炼的学生达到10%以上,随年级增高呈逐渐增多趋势;而每天上网超过1 h的学生高达30%以上,同样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多,各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86,124.10,P值均<0.01);20%以上的学生有节食减肥行为,各学习阶段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P1值为不同性别学生比较,P2值为不同学习阶段学生比较。

2.3 非故意伤害相关行为

在过去30 d内骑车违规以初中生和大学生发生率较高,男生高于女生,步行违规和过去1 a内到非安全场所游泳也以初中生发生率较高,各学习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见表3。

注:P1值为不同性别学生比较,P2值为不同学习阶段学生比较。

2.4 故意伤害相关行为分析

在过去30 d内有5%以上学生受人欺侮,初中生高于其他年级。在过去1 a内有48.92%大学生感到安全没有保障。有32.86%的初中生和21.88%的高中生在过去1 a内至少与他人发生过1次动手打架,初中生男生高于女生,高中生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1,4.17, P<0.01或P<0.05)。各学习阶段学生感到孤独和学习压力重的均超过10%。有10%以上的学生在过去1 a内曾经严重受伤(指由于外伤而需要医生或护士治疗,或不能上学或影响日常活动1 d以上)。在所调查的故意伤害相关行为项目中,除自杀未遂、离家出走、严重受伤外,各学习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注:P1值为不同性别学生比较,P2值为不同学习阶段学生比较。

2.5 物质滥用相关行为

约30%以上的学生曾经尝试过吸烟和饮酒,在过去30 d至少有1 d吸烟以高中生为多,至少有1 d饮酒随年级增长而增多,在1 a内有8%以上学生出现过醉酒(饮酒后出现头晕、头疼、嗜睡等症状)。有5%左右学生曾使用过镇静催眠类药物。在所调查的滥用物质相关行为项目中,各学习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见表5。

2.6 性相关行为

有10%以上高中生与异性有密切接触,有3%以上的高中生和大学生有过性行为。见表6。

注:P1值为不同性别学生比较,P2值为不同学习阶段学生比较。

注:P1值为不同性别学生比较,P2值为不同学习阶段学生比较。

3 讨论

及时发现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并予以纠正,是防止伤害发生、保护青少年健康的重要措施。本次调查研究显示,枣庄市城市青少年存在多种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在不同学习阶段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的发生趋势不同[3]。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良的饮食行为如经常喝碳酸饮料、吃甜食和油炸食品、偏食的报告率较高,良好的饮食行为如每天吃早餐、喝牛奶的报告率偏低,学生普遍存在偏食。各学习阶段有约20%以上有减肥行为,有10%的学生在7 d内没参加任何锻炼,而每天上网超过1 h的学生高达30%以上,大学生则高达50%以上。因此,学校和家庭应积极指导学生合理膳食,加强健康营养教育,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

调查发现,初中生骑车违规、步行违规、到没有安全防范措施的非游泳区游泳和与他人打架的发生率较高,与有关报道[3,4,5,6]基本一致。30%的中学生感到学习压力重,这与目前在校学生学习紧张有关。有近50%的大学生在学校感到没有安全保障,可能与大学生独立在外,远离家庭生活有关。在调查的所有学生中,曾严重受伤的达9.26%~14.07%,有10.25%~12.31%的中学生曾有过自杀意念。提示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正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出现偏激行为。因此,学校和家庭应积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减轻学生负担和各方面的压力,强化素质教育,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7]。

枣庄市青少年对吸烟和饮酒的危险认识还不够。研究显示,有30%以上的学生曾尝试吸烟和饮酒,9%以上的学生目前吸烟和饮酒,1 a内出现醉酒的情况达7%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高。此现象应引起社会和家庭的高度重视。

加强青少年性知识教育刻不容缓。调查表明,虽然枣庄市初中生青春期知识教育率达70%以上,但高中生接受过艾滋病预防教育知识的尚不足6%,因此,学校应加强性健康教育,预防学生过早发生性行为,防止性病、艾滋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枣庄市青少年健康危险相关行为状况不容乐观。因此,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积极开展学生健康教育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和减少危害健康行为的发生,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摘要:目的了解枣庄市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为学校健康教育及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枣庄市8所中学、1所大学共3934名学生进行健康危险行为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主要为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缺乏体育锻炼、故意和非故意伤害、自杀、吸烟、饮酒、接触毒品和无保护性行为。大部分危险行为发生率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学习阶段学生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青少年学生存在多种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应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入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减少危害健康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饮食习惯,创伤和损伤,物质相关性障碍,性行为,青少年,城市

参考文献

[1]解学魁,宇广华,范会弟,等.辽宁省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 330-1 331.

[2]季成叶,主编.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2005.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317-341.

[3]李芳健,王家骥,麦锦城,等.广州市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7,23(2):166-168.

[4]孙莉,颜玲,张成云,等.四川省城市中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2):1 086-1 088.

[5]俞晓红,于颖慧,陆惠琴.张家港市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发生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 107-1 108.

[6]张玉超,李文梅,李君,等.南阳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62-63.

城市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篇5

目的 掌握聊城市县级以上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健康状况.方法 按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项目进行检查.结果 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的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眼晶状体损伤、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血液检查中各项指标的异常率呈逐年上升趁势.结论 随着介入放射医学的广泛开展应加强其防护管理.

作 者:杜桂英 DU Gui-ying  作者单位:聊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聊城,252000 刊 名:中国职业医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OCCUPATIONAL MEDICINE 年,卷(期):2006 33(6) 分类号:X591 关键词:医用X射线   工作人员   职业健康检查   调查  

★ 职业健康检查工作计划

★ 健康检查制度

★ 职业体检必须有介绍信吗

★ 幼儿园健康检查制度

★ 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求职介绍信

★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实施方案

★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整改报告

★ 职业测试题

★ 职业发展计划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 篇6

本文采用问卷形式对高职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试图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现状,寻求有效的健康教育路径,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提供一定的心理学依据。

为了保证研究的真实性,必须考虑样本的代表性。本次调查对象涉及某院校普通高职学生、五年一贯制学生、三·二分段学生,共发出问卷276份,回收问卷270份,回收率97.8%。其中10份问卷因数据严重缺损或明显不合调查要求而剔除,故有效问卷260份。采用SPSS10.0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处理。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学生压力和健康状况

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压力感偏高,只有5.8%的学生感觉压力轻微。这符合学生实际,因为进入大学后,一方面少了沉重的升学压力,另一方面仍然要面对学习、考试,包括各种等级证书甚至“专升本”考试,加之人际关系、经济消费、爱情与就业等也会让学生产生压力感。调查还显示,高职学生的自我感觉良好,普遍较为乐观,只有7.7%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健康。

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调查显示,96.1%的高职学生能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只有极个别学生认为不太重要,没有学生认为不重要。48.6%的学生表示重视或较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但也有18.4%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不太重视或没在意。同时,49.4%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学生不太关注甚至漠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学生对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62.4%的学生认为心理问题主要是由自身的性格缺陷或缺乏心理保健的方法、技巧造成的。但也有37.6%的学生把导致自己心理问题的原因归为外界的社会环境。前者有利于他们改进、完善自身性格,寻找有效途径消除烦恼,另一方面又可能让他们把责任、失败全揽在自己身上,加重自身的心理负担;后者则容易让他们消极对待自己的心理问题。

困扰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调查显示,学生的心理困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学习困难,有40.4%的学生反映学习对他们的心理困扰最大,这与职业学院学生基础差有很大的关系,其次是人际关系(23.8%)。加强学生学习、人际关系的辅导是当前迫切需要辅导的内容。同时家庭因素(包括家庭问题、经济拮据二者占21.1%)也是导致相当多的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恋爱问题和其他问题,如就业、学业前途也同样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困扰。

学生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调查显示,学生最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是个别辅导,占26.9%,其次是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占23.1%,再次是同伴的帮助,占21.2%,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课堂渗透,占12.7%,寻找亲友帮助的占11.7%。

学生喜欢的交流对象

调查显示,学生最喜欢的交流对象是朋友,占54.9%,说明朋友,特别是知心朋友,是学生排解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健康的最主要支柱。其次是同学、专业人士和亲友。最不喜欢的交流对象是班主任、辅导员和科任老师,仅占2.4%,这是值得教育界特别关注的问题,因为班主任本来应该是为学生排忧解难的,然而学生有心理烦恼却根本不想找老师。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访谈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老师的威严形象让学生畏惧,二是老师习惯性的说教和批评让学生厌烦,三是老师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四是部分老师的心理学素养低,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

学生自我排解心理压力的方式和主动性

调查显示,学生自我排解压力的最主要方式是转移注意力或顺其自然,让时间自然调整。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采用发泄、压抑的方式,如喝酒、睡觉、大哭大闹的方式来排解。在接受教育的主动性上,69%学生能主动接受教育,但也有31%学生被动等待别人的帮助。

提高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充实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以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和主要原因为依据,凸显针对性和个性化。调查显示,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偏执和焦虑等,引起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影响、情感问题等。因而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侧重学习辅导、交往辅导、人格教育、情感调控、认识自我以及社会、家庭和他人的辅导。通过辅导,让每个学生都来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发挥主动性,并积极寻找途径减轻心理压力。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骨干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人,他们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这项工作对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要求较高。特别是高校心理咨询者,来访者具有较高的自身素质,无形中对咨询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不高,一方面会影响心理咨询效果,另一方面也影响心理咨询在大学生中的威信。因此,高职院校应尽快将当前的以兼职教师为主转变为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职结合的教育模式。严格规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努力实现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实践化和研究化。一方面成立由心理学领域专业人员组成的教师心理辅导队伍,举办讲座,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从事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等。另一方面,将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德育课教师、学生工作干部、班主任、辅导员、学生等组织起来加以培训,使学生的问题得以及时的发现、解决。

完善健康教育的途径

调查发现,学生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依次是个别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同伴帮助、课堂渗透和亲友帮助等,因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应该是立体式多层次的。

建立心理辅导机构,加强学生的个别辅导。建立心理辅导机构是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如开设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热线电话、咨询信箱、咨询网站等,让富有经验的心理辅导人员对高职学生发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和矫正。同时学校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训练学生自我疏导技能。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年级、性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类型,开设不同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聘请心理专家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如“认识自我”“心与心相通”“建立和保持良好人际关系”“如何面对嫉妒“如何面对竞争”“如何面对爱情”“怎样适应社会”等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团体辅导和专门疏导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城市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现居住在南京市的流动青少年。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研究区域, 该院目前为江苏省综合实力最强的三级甲等医院, 日门诊量10 000万多人次。在门诊部根据病人的初诊资料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方法, 共调查流动青少年100人, 年龄15~19岁, 男性50人, 女性50人, 并从中有目的地选择40名流动青少年, 男性20人, 女性20人, 进行个人深入访谈。

1.2.2 研究方法:

对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流动青少年目前的经济和生活状态, 对未来的心理期望, 获取健康信息或服务的方式和场所, 对门诊服务的要求以及他们认为接受信息和服务的最佳途径。问卷调查之后进行个人深入访谈, 进一步了解流动青少年的健康状况, 寻觅健康服务的经历、对不同方式和途径的评价和接受度以及他们在健康寻求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和影响因素。

1.2.3 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均通过专家访谈法确定, 调查和访谈过程保证环境的私密, 并均由具有定性研究经验的调查员全程参与完成。

1.2.4 统计分析:

对调查问卷采用Epidata数据库进行平行双录入,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及卡方检验分析;对访谈内容使用定性分析软件Atlas.ti进行编码, 归类总结。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00位流动青少年在南京市的居住时间为5个月~8年, 平均 (3.3±3.5) 年。

2.2 流动青少年生活现状

调查显示, 73.00%的流动青少年尚为农业户口, 流动的主要原因是:谋生挣钱 (32.60%) , 跟随打工父母迁居南京市 (45.80%) , 他们居住的环境总体较差, 普遍缺乏安全感。60.30%的流动青少年有亚健康症状, 最担心的问题是失业, 生活没有保障, 容易产生焦虑、自卑心理, 普遍缺乏归属感, 社会融合感不强。

2.3 影响流动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因素

调查中, 大部分受访者表示需要心理咨询服务, 失去或无法充分享有受教育机会是流动青少年产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的直接原因与客观原因[2]。此外, 由于家庭经济压力、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原因, 流动青少年多与家庭父母缺乏有效地沟通与交流, 缺少家庭关怀, 孤独感强烈;他们普遍社会实践和劳动能力薄弱, 给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很大障碍, 这同样也是导致流动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 (%)

2.4 对门诊服务内容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 流动青少年以心理咨询、生长发育咨询和青春期疾病检查治疗方面的服务需求最高, 与性有关的服务需求随着年龄增长有逐步增高的趋势, 见表1。

将流动青少年的健康问题以及健康寻求行为的影响因素分为个人现状、人际作用、社区利用和社会影响4个主题进行描述, 结果见表2。

3 讨论

大型综合医院应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重要职能。调查中发现, 流动青少年更倾向于选择在大型综合医院设立的青春期门诊。大型综合医院因其人才密集、技术优良, 对象明确、针对性强、效率高以及教育对象相对集中等优势与特点, 在健康教育中愈发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针对流动青少年的健康教育过程中, 医院可考虑增设专门为青少年服务的部门, 从疾病预防及一般卫生知识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入手, 注重教育前的评估, 包括健康状况、心理状态、行为方式和学历水平等, 以便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3]。社区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 是承担流动青少年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载体, 医院应加强对社区中心的辐射和联系, 成为社区健康信息的发布中心和健康促进活动的支持系统, 为共同提高流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做出努力[4]。

重点加强对流动青少年的心理咨询及生殖健康服务。调查显示, 受访者普遍自我感觉压力大, 易焦虑、自卑、自弃、情绪波动大及易怒, 在对门诊服务内容的需求中, 对心理咨询的需求居于首位。提示我们今后在流动青少年的健康教育过程中, 应不断重视心理咨询服务, 指导他们学会控制情绪, 提高自信心, 积极融入社会, 这样不仅有助于促进青少年心理的良好发育, 也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并全面发展。研究结果还显示, 流动青少年对生殖健康保健及性病预防检查需求相对较高,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这一需求明显上升。流动青少年因性知识的缺乏, 得不到避孕药具等原因, 性行为通常是不安全的, 因此, 重视青少年避孕及妊娠方面的性与生殖健康服务, 降低危险因素, 提高流动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水平也是健康教育方面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同时, 为适应青少年因年龄差异带来的需求变化等情况, 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不同需求, 因人而异地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

参考文献

[1]袁俊平, 谷桂菊.医学伦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89.

[2]杨丽.社区流动青少年心理行为健康服务模式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9, 23 (8) :2076-2078.

[3]郭惠兰, 岳蓓, 杨晓剑.医院健康教育实施与管理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 2011, 27 (10) :787-792.

城市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篇8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杭州市拱墅区, 随机抽取小河、湖墅2个街道作为现场, 对两街道所有60岁以上失能老人, 共计95名老人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性53人, 占55.79%;女性42人, 占44.21%。年龄结构, 60~69岁老人31人, 占32.63%;70~79岁老人36人, 占37.89%;80岁及以上老人28人, 占29.48%。文化程度:文盲32人, 占33.68%;小学43 人, 占45.26%;初中及以上20人, 占21.06%。排除意识不清、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不能与问卷人员沟通的老人, 以及不愿意配合完成问卷的老人。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制定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问卷, 对老人的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口腔健康态度及行为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 (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 , 口腔健康知识 (“是否知道爱牙日”、“最好的口腔健康方法是什么”、“烟酒有害口腔健康吗”和“横刷法刷牙好不好”) 的知晓率, 口腔健康态度 (“希望定期作口腔检查”、“希望定期获得口腔健康知识”、“有牙病及时就医”) , 口腔健康行为情况 (“每天刷牙”、“3个月更换牙刷”、“饭后刷牙”、“竖刷率”) 。

1.2.2 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问卷, 对两街道所有60岁以上失能老人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由4名口腔专业医生实施, 调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 技术一致性检验结果>95%。

1.2.3 统计方法

利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 调查数据经校对并经逻辑查错证实无误后, 由专门人员负责将数据录入数据库, 根据数据特征, 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 检验水准为P=0.05。

2 结果

2.1 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失能老人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是否知道爱牙日”知晓者12人 (12.63%) , “最好的口腔健康方法”知晓者43人 (45.26%) , “烟酒有害口腔健康”知晓者49人 (51.58%) , “横刷法刷牙好不好”知晓者10人 (10.53%) 。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失能老人对“是否知道爱牙日”和“横刷法刷牙好不好”的知晓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同年龄段的失能老人对“最好的口腔健康方法是什么”的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烟酒有害口腔健康吗”的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同性别的失能老人对“最好的口腔健康方法是什么”的知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烟酒有害口腔健康吗”的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同文化程度的失能老人对“最好的口腔健康方法是什么”、“烟酒有害口腔健康吗”的知晓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口腔健康态度

失能老人口腔健康态度:“希望定期作口腔检查”的失能老人53名 (55.79%) , “希望定期获得口腔健康知识” 的失能老人48名 (50.53%) , “有牙病及时就医”的失能老人16名 (16.84%) 。不同性别的失能老人对上述3个问题的态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同年龄段的失能老人对“希望定期作口腔检查”、“有牙病及时就医”的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希望定期获得口腔健康知识” 的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同文化程度的失能老人对“希望定期获得口腔健康知识”、“有牙病及时就医”的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希望定期作口腔检查”的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2.3 口腔健康行为

失能老人口腔健康行为:“每天刷牙”的失能老人72名 (75.79%) , “3个月更换牙刷”的失能老人25名 (26.32%) , “饭后刷牙”的失能老人65名 (68.42%) , “竖刷率”的失能老人11名 (11.58%) 。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的失能老人上述4个方面的行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同性别的失能老人上述4个方面的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

3 讨论

研究表明, 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能使人们逐步掌握口腔健康知识, 确立积极主动的口腔保健态度, 进而形成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 提高口腔健康水平和防病能力[5,6]。国外的研究表明通过对老人的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 开展适宜的口腔健康教育, 老年人群龋病和牙周病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老年人口腔卫生习惯、口腔服务利用情况明显改善[7,8]。

本调查显示, 失能老人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偏低, 仅有12.63%的失能老人知道爱牙日, 10.53%的失能老人知晓横刷法的危害。与国内其他研究[9,10,11]比较, 横刷法危害的知晓率偏低, 推测可能是失能老人与社区老人相比, 接受口腔健康教育的机会更少之故。, 失能老人对口腔健康也缺乏积极的态度, 有牙病会及时就医的老人比例仅为16.84%。消极的口腔健康态度也导致了口腔健康行为的缺乏, 虽然老人刷牙率和饭后刷牙率为75.79%和68.42%, 但是3个月更换牙刷和竖刷的失能老人仅占26.32%和11.58%。缺乏积极的口腔保健态度导致口腔健康水平的下降, 进一步影响了失能老人的口腔健康生活质量。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多集中于讨论文化程度对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本次调查中, 对失能老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都进行了比较, 其中不同文化程度的养老机构老人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结论相同;调查发现, 不同年龄段的失能老人, 其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具有一定差异, 不同年龄段老人的部分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 以及口腔健康态度和口腔健康行为, 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性别的失能老人, 其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却无明显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 城市失能老人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仍处于不良状态, 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9,10]比较, 城市失能老人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水平更低。失能老人作为老年人群中最为特殊的群体之一, 更应引起口腔健康工作者的重点关注, 深入开展口腔健康教育, 提高其口腔健康意识, 建立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 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提高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了解城市失能老人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 (KAP) 现状, 为开展失能老人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杭州市两个街道的全部95名失能老人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失能老人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 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段的失能老人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口腔健康态度和行为有显著差别 (P<0.05) 。结论:城市失能老人口腔健康意识较为欠缺, 口腔健康行为不良, 应加强对城市失能老人的口腔健康教育, 提高其口腔健康意识。

关键词:失能老人,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

参考文献

[1]汤军克, 李惠英, 尤佳恺, 等.提高养老机构在住老人生命质量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 (1) :33-35.

[2]刘岚, 陈功, 郑晓瑛.我国社会化养老机构未来发展策略[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 28 (4) :412-414.

[3]陈巧云.老年口腔健康调查[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6, 19 (3) :356.

[4]张秀兰, 李晓晖.老年人口腔疾病的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6, 28 (1) :53-54.

[5]邓耀羚, 严玉洁, 曹莉莉, 等.上海市闵行区1650名城镇居民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 2003, 23 (2) :107-108.

[6]罗伟民, 王秀荣, 龚蕾, 等.350名老年牙病患者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6, 19 (2) :158-159.

[7]Paul E P.Changing Dentate State of Adults, Use of DentalHealth Service, and Achievement of National Dental HealthGoals in Denmark by the Year 2000[J].J public healthdent, 2004, 64 (3) :127-135.

[8]Ogawa H, Yoshihara A, Hirotomi T, t al.Risk factors forperiodontal disease progression among elderly people[J].JClin Periodontal, 2002, 29:592-597.

[9]刘艺敏, 朱炎, 严浩军, 等.上海市中老年居民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J].同济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4, 25 (5) :428-430.

[10]韩晓兰, 颜雨春, 陶小珍, 等.对290例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的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 2003, 23 (1) :26-27.

城市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篇9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研究选取了某城市港口国有大型远洋运输集团公司员工为调查对象,其均为中国国籍的海员。 该公司拥有超过130艘远洋运输船舶,日常运营中停靠超过全球1 000个港口。每艘船配备海员20~30人。

1.2问卷设计为得到比较合理的调查量表,课题组参考了相关专家的研究编制了以海员职业为调查对象的量表,并通过德尔菲法咨询相关专家,组成了此次研究的第1份量表。在选择50名海员完成了预调查之后,根据调查对象对各个条目的反馈,剔除含义过于相近或重复的条目、表达不符合中国人习惯的条目以及语义超过多数海员理解能力的条目,得到了含有10个安全健康教育条目的第2份量表用于进一步调查使用。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一般情况人口学资料、安全事故经历;2安全健康教育水平、安全培训经历,急救技术相关基本知识和安全健康教育水平。

1.3调查方法课题组在该港口安排调查人员,在该公司每艘停靠此港口的远洋运输船舶靠岸后,召集下船的海员参与调查。调查员使用统一的导语回答调查对象的每个疑问,调查对象自行完成问卷。问卷收集时间为2012年12月—2013年3月。

1.4统计学分析利用Epi Data 3.0完成数据录入和校对,使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总况共分发调查问卷400份,回收率为100%, 其中有效问卷为382份,有效率为95.5%。调查对象均为男性,主要在远洋集装船以及远洋散货船两种船型上工作。调查对象年龄为19~60岁,平均年龄 (37.90±11.60)岁;其中20岁以下6人(1.60%),21~30岁134人(35.00%),31~40岁81人(21.30%),41~50岁98人(25.60%),51~60岁63人(16.5%)。从事海员职业的时间1~42 a,其中工作10 a以下的175人(45.81%), 11~20 a75人(19.63%),21~30 a83人(21.73%),30a以上的49人(12.83%)。文化程度为大专及大专以下学历者288名(75.39%),大专以上者94名(24.61%)。

2.2调查对象安全事故经历调查对象在海员工作中经历过安全事故的有145人,占总数的37.96%。在经历过安全事故的人中,有24人曾因为事故而受到伤害, 占事故经历者的16.56%,占全部调查对象的6.28%。

2.3安全培训经历调查对象中有378人接受过安全培训,占总数的99%,接受过安全培训的平均时间为(45.55±77.08)d,其中376人认为培训真正起到作用, 占接受过安全培训者的99.47%。

2.4安全健康教育意识调查对象中有380人认为应该对每名海员均进行安全相关技术培训和教育,占总数的99.48%。将安全相关技术的培训和教育分为急救技术、安全卫生知识教育以及其他需要加强培训或教育。在急救技术方面有7项培训内容,分别为止血、包扎、固定、搬运、解除窒息、溺水急救和低温复温技术,其选择止血和包扎技术的人分别居第1和第2位,分别占被调查对象的93.46%和90.58%;其他选项情况见图1。 在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方面有4项培训内容,分别为食品饮食安全、饮水安全、中暑防治和冻伤防治,见图2。在其他方面有3项内容,分别有逃生技术、脱险技术和遭遇海盗袭击的应对措施,其选择接受培训的分别为339、 323和321人,分别占被调查对象的88.74%,84.55%和84.03%。

2.5急救技术相关基本知识急救技术相关基本知识考查共设置7项内容,均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其中3~6项只需回答“是”或“否”。结果382人均参加了考查,回答正确率最高的是第5项(97.4%)和第6项 (95.0%),具体项目内容以及回答正确率见表1。

3讨论

如果在获得有效救治之前能够采取一些正确的处置措施,便可减轻患者的痛苦,防止病情恶化,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有利的条件,给伤病员带来生的希望[5]。

3.1海员群体安全健康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远洋运输业是全世界公认的高危行业。英国国家贸易委员会的一项研究显示,1894年船员的死亡率是11.3%,这是铁路工人的9倍,是工厂和商店员工的147倍。 1986—1993年,丹麦船员的致死性伤害和溺死率比在岸上工作的男性工人的平均比率高11.5倍[2]。所以, 远洋运输业的海员不仅应该有着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有着较好的安全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关技能[3,4],这不仅会影响着海员的个人安危,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到整个船舶的安危。因此,必须把海员安全健康教育培训摆在重要的位置,长期地、不断地对海员进行教育,使海员能够掌握相关的安全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及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有条不紊地采取措施,确保船舶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3.2海员群体安全健康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应答的382人中虽然有378人接受过安全培训,但其接受过安全培训的平均时间最长的有540 d,最短时间的仅为1 d ,并且培训时间超过30 d的仅为70人,仅占到接受过培训人数的18.52%。因此,应该加强海员群体安全健康教育培训的时间以及丰富其培训内容。

3.3海员群体安全健康教育培训的内容及形式从所调查的反馈来看,将需要进行培训的内容分为急救技术、安全卫生知识教育以及其他需要培训的安全教育方面3个方面,根据调查情况可以看到海员最关注的是与其密切相关的急救知识以及相关安全卫生知识教育,如基本的止血、包扎、固定急救措施,食品饮食安全、饮水安全以及中暑防治以及逃生、脱险技术和应对海盗的相关措施,这其中不仅包括相应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实际的操作以及应用。另外,还有部分海员补充了安全意识、自救技术、海员心理、基本安全保护等需要进行培训的方面,文献[5-6]说明了海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等[5,6]。

培训形式建议采用理论知识讲解及实际操作演练两个环节,理论知识的讲授可以帮助海员建立安全健康教育相关技术的基础以及一套完整的海员安全健康教育技术的理论体系,而实际操作演练可以帮助海员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开展模拟伤员急救以及模拟海盗袭击等活动提高海员的安全技术的动手水平。

另外,要加强平时对海员安全健康教育知识水平、 技术的考核,切实做到真正加强海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其安全健康教育知识水平以及巩固其安全技术,保障个人安全、船舶安全,为我国远洋运输业的平稳、良好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高素质的人才[7]。

城市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抽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运城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 共132例, 研究对象入选标准: (1) 在运城市及周边县区常年居住者。 (2) 年龄在18岁或以上。 (3) 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 诊断标准, 确诊为2型糖尿病者。 (4) 排除有精神病史、神经系统疾病等认知沟通障碍者。全部采用面对面、一对一的问卷调查形式对132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人员对患者详细介绍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并得到患者理解后签署调查知情同意书, 充分配合本次调查。由调查员详细描述问题, 在患者充分理解后回答, 由调查员执笔填写调查问卷。调查人员均为取得资质的临床营养师, 并在调查前进行统一培训。

2 研究工具

采用一对一的问答形式对132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由人口学情况和营养宣教情况两部分组成, 人口学情况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 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情况、糖尿病病程、有无并发症等。营养宣教情况包括是否接受过营养宣教、饮食指导、营养宣教途径、营养认知状况和日常饮食行为等。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 其中男65例 (49.2%) , 女67例 (50.8%) , 年龄最大76岁, 最小42岁, 平均年龄 (52.7±15.7) 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上35例, 占26.5%, 初中以下97例, 占73.5%;平均患病时间 (6.5±2.9) 年;无并发症58例, 占43.9%, 有并发症74例, 占56.1%。

3.2 糖尿病患者宣教现状

3.2.1 132例糖尿病患者中是否接受营养健康教育情况见表1。

3.2.2 132例糖尿病患者接受营养健康教育的途径 见表2。

3.2.3 132例糖尿病患者营养健康教育情况见 表3。

4 讨论

从表1可以看出, 132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大多数患者都接受过营养健康教育, 只有17.4%的患者从未接受过健康教育。在表2中可以看出, 接受过健康教育的患者所获得营养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为临床医护人员和营养师以及电视、广告、讲座, 分别占20.5%和21.2%, 从其他途径如书刊、报纸, 亲朋好友以及手机微信等渠道, 也可以获得一些营养健康知识, 分别为9.1%, 12.1%和15.9%, 比例也相当大。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 以及社会对糖尿病患者的关注度日益提高, 各种健康类专家讲座、娱乐活动、报刊杂志、手机微信、微博等多种渠道不断宣传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健康知识, 这种多媒体资源已经成为糖尿病营养教育的主力军。相比较而言, 我们临床医护人员和临床营养医师对糖尿病患者所做的营养健康教育略显不足

从表3可以看出, 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应该保持合理体重、应该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应该限制含糖食物和饮料的摄入、应该适当运动和应该日常自我检测血糖的知晓率较高, 分别为65.2%, 73.5%, 86.4%, 59.8%和61.4%, 但对具体的针对个人的日常饮食中的细节的知晓率都较低, 如是否知道自己的标准体重、是否知道糖尿病患者应少食多餐、知晓食物交换份法、知晓血糖生成指数GI、知晓血糖负荷GL、知道粗粮和细粮混和食用可降低血糖、知道吃水果要扣除相应的主食量、是否知道糖尿病患者应戒烟、限酒的知晓率普遍较低, 分别为24.2%, 40.2%, 14.4%, 26.5%, 3.8%, 31.8%, 15.9%, 46.2%, 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经常参加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和看过相关书籍资料的比例也都较低, 分别为11.4%和28.8%。

由此可见, 运城市糖尿病患者对营养健康知识认知度并不高, 多媒体的营养宣教方式, 包括电视节目、报刊书籍、手机微信、微博以及家属、朋友的宣教对糖尿病患者真正了解营养健康知识的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了解一部分大的原则和方针, 而对于日常生活中, 如何使用食物交换份法来控制热量和主食的摄入, 如何选择低GI食物, 如何控制血糖负荷的具体方法的知晓度都不高。这些专业的营养健康知识还需要我们临床营养师和临床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 系统、个体化地对患者进行营养健康宣教和食谱定制, 督促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控制血糖, 延缓并发症的进展,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73-74.

[2]陈明道, 李荣英.糖尿病饮食治疗的若干不同观点[J].中华内科杂志, 2005, 44 (10) :791.

[3]姜春花, 蔡美琴, 刘秀玲, 等.血糖指数结合血糖负荷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营养学报, 2009, 31 (4) :334-337.

上一篇:民族品牌建设下一篇: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