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喜剧电影

2024-07-01

贺岁喜剧电影(精选十篇)

贺岁喜剧电影 篇1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文将由冯小刚导演的7部贺岁喜剧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十余年来冯氏贺岁片主题的流变。这7部贺岁片分别为:1997年底上映的《甲方乙方》、1998年底上映的《不见不散》、1999年底上映的《没完没了》、2001年底上映的《大腕》、2003年底上映的《手机》、2004年底上映的《天下无贼》和2008年底上映的《非诚勿扰》。1997—2008年的十二年期间, 除这7部影片以外, 冯小刚还导演了《一声叹息》 (2000年9月上映) 、《夜宴》 (2006年9月上映) 和《集结号》 (2007年底上映) 。由于《一声叹息》和《夜宴》并没有在贺岁档次上映也并非喜剧, 故不做为本次研究对象。《集结号》虽为冯小刚精心打造的贺岁大戏, 但算不上是喜剧, 所以也不做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叙事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 对冯小刚的7部贺岁喜剧进行解读, 从中发现其主题的变化。

1. 叙事分析

叙事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提炼和理解活动视觉影像内容中内在意义、故事情节和思想意识, 主要是根植于文学和电影理论, 以对活动视觉影像内容的定性分析为基础。[1]通过对应冯小刚贺岁喜剧的情节、角色、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分析和解读, 以探讨7部电影主题之变化。

2. 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是一种客观、系统、能对明确的传播内容进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 其目的是定义和说明文本具体特征的范围, 并通过这些对信息、图像和这类文本的代表本身及其更广阔的社会意义发表一些看法。[2]因此, 内容分析被认为是一种定量研究方法。但是, 也有学者认为, 内容分析在根本上是一种符号分析的方法, 因为它被用来研究由符号表达的材料 (媒介文本) , 可以用来加强本质上更加“定性”的研究。[3]其实, 单独使用内容分析法难以完成独立的研究, 内容分析的目的是为研究者提供数据和证据以验证相关理论或假设。因此, 内容分析的工具性更加强烈。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对影片的广告画面、投入产出等进行分析, 并结合叙事分析探讨电影主题的变化。

二、研究发现

通过对7部影片文本的阅读和分析, 本文拟从影片的情节及语言、演员及角色、投入产出及广告等三个方面阐释冯小刚贺岁喜剧电影的变化。

《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做为冯小刚早期的贺岁片, 在影片的叙事上有着很多共同的特点和技巧, 虽然3部影片讲述着不同的故事, 艺术风格也不尽相同。从2001年《大腕》开始, 到后来的《手机》、《天下无贼》、《非诚勿扰》等影片, 同样给观众带来不少笑声, 但是和前面3部影片相比, 已经出现了不少变化。

(一) 情节及语言变化

《甲方乙方》中的七个梦想就像是七个小品的串联, 《不见不散》中刘元 (葛优饰) 和李清 (徐帆饰) 在异国他乡的爱情纠葛, 《没完没了》中韩冬 (葛优饰) 与阮大伟 (傅彪饰) 的讨债风波, 情节都比较简单, 甚至有些单薄。但是, 与故事情节相伴的人物语言却以其狂欢式的表现极大地丰富了简单、单薄的剧情, 语言与剧情相得益彰、相互融合。冯小刚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幽默、滑稽的语言来表现世相百态, 再加上剧中人物到位的表演和具体的故事情节和场景, 让观众自然地发出会心的微笑。剧中不起眼的小人物, 却也给观众带来了人性的温情, 让人在欢笑的同时感动、温暖。《甲方乙方》中, 姚远 (葛优饰) 等人最后决定将其“好梦一日游”公司办成慈善机构, 《没完没了》中的韩冬为了治疗植物人的姐姐而“视财如命”, 让观众在笑中感受到人性的触动, 是一种喜中有悲的喜剧, 是一种带有苦味的“含泪的笑”。[4]

但是, 到了《大腕》, 以前冯小刚式的情节和语言都开始出现了变化。从《大腕》到《手机》、《天下无贼》、《非诚勿扰》, 情节开始复杂化, 而且冯小刚以前一贯的狂欢式的语言开始减弱, 成为逗笑的噱头。《大腕》更像是一个长达90多分钟的大型小品, 和冯小刚以往作品似乎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 这个大型小品不再如以前那般单纯。在这个小品中, 尤优 (葛优饰) 、王小柱 (英达饰) 是小品的表演者, 而泰勒 (唐纳德·萨瑟兰饰演) 等人则是小品的观赏者, 任凭小品发展而冷眼旁观、不动声色。剧中尤优的语言成为逗笑的重点之一, 但是却比前几部电影中的语言少了许多生活性, 更像是噱头。到了《手机》、《天下无贼》其情节更加立体化、复杂化, 也更加宏大, 不再像是《甲方乙方》等剧中的都市闹剧, 而是更加电影化、情节化。其中的语言也成为为情节发展服务的配角, 与此前相比, 语言与情节融合的主体地位大大降低。在《非诚勿扰》中似乎看到了《甲方乙方》的影子。《甲方乙方》的七个梦想, 似乎是秦奋 (葛优饰) 的八个相亲。但这八个相亲却都是为着秦奋与梁笑笑 (舒淇饰) 的感情发展而进行的, 而且每个相亲之间的转换和过渡都有比较清晰的表现, 它们不再像是《甲方乙方》般的小品串联, 更像是秦奋个人的生活实录。同时, 语言的幽默与狂欢大不如从前。与前3部影片相比, 后4部影片里, 主人公的温情依然存在, 但是已经比“含泪的笑”高明了许多。导演在使情节更加复杂的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许多思考, 观众含着泪笑的同时, 又多了很多思考。比如, 《大腕》中对广告肆虐的思考, 《手机》对现代社会工具理性的思考, 《天下无贼》中对正义和人性的思考, 《非诚勿扰》中对爱情的思考。

(二) 演员及角色变化

葛优是冯小刚贺岁喜剧中的核心人物, 在这7部影片中葛优都担任这非常重要的角色, 除《天下无贼》以外, 其余6部影片都由葛优担任男主角。因此, 葛优也成为冯氏贺岁喜剧逗笑的法宝。但是, 除了葛优外, 不断有新的明星加盟冯小刚贺岁喜剧, 而且日益大牌化 (如表1) 。

随着时间的发展, 两岸三地甚至好莱坞大牌不断加盟冯小刚的贺岁喜剧片, 而且, 即使是友情演出、客串等也日益明星化。特别是《天下无贼》和《非诚勿扰》, 李冰冰、林家栋、方中信、徐若瑄等众多两岸三地明星出现在剧中。

在演员日益多元, 日益明星化、大牌化的同时, 剧中的主角的身份地位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中的主角都是一群平凡的小人物, 具有很多王朔式的痞性, 却又不乏温情。他们为了生活而忙碌奔波, 有着普通人的困惑、烦恼和梦想, 他们就像是我们的邻居或者朋友, 是城市中的普通一员, 有着很强的可触性, 从他们身上观众可以看到自己的某些影子, 看他们的生活就像是看有自己参与的都市生活一般。但是, 到了《大腕》, 这种小人物的身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大腕》中的尤优, 同样也是一个小人物 (电影厂下岗职工) , 但是这个小人物却让观众缺乏以前那样的可触感。这个小人物是能够和国际知名导演亲密接触的小人物, 是经授权为国际知名导演操办葬礼的小人物。而此后冯小刚贺岁喜剧作品中的主角就更加地非小人物化了。《手机》中的严守一 (葛优饰) 是电视台的知名主持人, 开宝马、住洋楼。《天下无贼》中的王薄 (刘德华饰) 则是有着高超技艺的“大贼”。《非诚勿扰》中的秦奋在影片中没有职业, 但却是有着两百万英镑身家、开着斯巴鲁SUV的“海归”。这些人物不再是生活在社会基层的可触可感的小角色, 他们开始向“上层”移动, 他们越来越有钱, 越来越有知识, 越来越“小资”。这些人物少了很多王朔式的痞性, 王朔式的调侃、讽刺与玩世不恭开始逐渐淡化。

剧中角色身份地位变化, 随之而来的则是导演拍摄视角的变化。以前是在述说小人物的都市闹剧, 导演用平视的角度讲故事, 就仿佛是我们看到的日常生活。但是, 随着剧中人物的“上层化”, 导演的视角也开始上移, 有了某种程度的俯视, 导演开始以知识分子的、小资的视角来表述社会、讲述故事, 这也导致了上文已述的影片情节和语言的变化。其中, 《大腕》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和分水岭。《大腕》中的主角既具有前期冯小刚影片中的小人物形象, 强烈的痞性, 而且这种痞性、这种调侃也在剧中达到了某种高度。同时, 主角的身份也在悄然变化, 他开始走向“上层化”, 人物的可触感和亲近感开始逐渐淡化。

(三) 投入产出及广告变化

1997年的《甲方乙方》, 冯小刚用400多万的投入换来了3000万元的票房收入, 到了2008年的《非诚勿扰》, 投入了6000万, 票房收入则到达了3.4亿元。随着投入和票房的不断攀升, 影片中赞助商和植入性广告也在不断增加。“赞助商”一词正式出现在冯小刚贺岁喜剧影片片尾是在《大腕》之中。但是, 从《不见不散》和《没完没了》开始, 冯小刚电影里面就已经出现了植入性广告, 例如李清 (徐帆饰) 把宝马汽车叫“别摸我”, 小云 (吴倩莲饰) 手中的长城卡和韩冬车尾中国银行的车身广告。如果说《不见不散》和《没完没了》中植入性广告只出现了一两次还算是“欲说还羞”的话, 那么从《大腕》开始, 冯小刚影片中植入性广告的数量有了“突飞猛进”般的增长, 在《手机》、《天下无贼》、《非诚勿扰》中, 植入性广告更是随处可见。而且, 《手机》本身就是为摩托罗拉手机和中国移动公司做的一个巨型广告。广告赞助商也由《大腕》和《手机》中的各5家, 发展到《天下无贼》和《非诚勿扰》中的各11家。 (详见表2)

同时, 冯小刚贺岁喜剧电影的投资方也在发生着变化。随着中国大陆电影市场的不断开放和竞争加剧, 外资开始进入。《大腕》是冯小刚第一部“引进外资”的影片, 其之后的贺岁喜剧的投资方都有外资。 (详见表3)

三、研究结论

通过分析, 冯小刚贺岁喜剧电影的情节及语言、演员及角色、投入产出及广告等方面都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正是这些变化, 说明冯小刚已经不再仅仅满足停留在原有的《甲方乙方》的地方原地踏步, 他在追求更高的目标。通过这些变化, 我们发现, 冯小刚贺岁喜剧电影呈现出日益正剧化和大投资、大制作的倾向。

(一) 正剧化

从《大腕》开始, 冯小刚的贺岁喜剧更加情节化, 影片的故事情节更加完善、立体和丰满。此前的影片, 情节相对比较单薄, 而且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碎片化。影片的主要看点, 并不是其情节, 而是其人物调侃的、幽默的语言。《大腕》较前期冯氏影片中的语言特色进一步深化, 同时故事也更加情节化。从《大腕》开始, 影片故事的一步步发展和演进, 成为吸引观众最重要的因素。影片以故事情节的演变、人物情感的变化以及故事所传达的温情打动着观众, 人物语言的喜剧元素退居到其次, 仅仅成为影片的逗笑点。所以, 《手机》、《天下无贼》、《非诚勿扰》已经可以成为是情节化的正剧。

如果说《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这几部冯小刚早期作品还停留在都市喜剧甚至有点都市闹剧的地步的话, 那么从《大腕》开始, 冯小刚在自己的贺岁喜剧中投入了更多的思想。早期的3部影片, 从小人物的视角描绘小人物的都市生活, 用具有市民特色的、王朔式的语言让观众在观影中得到愉悦, 开怀大笑。到了《大腕》, 情况开始转变。虽然《大腕》中小人物的痞性较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 语言的狂欢也到了新的高度, 但导演对于消费社会下的种种现象特别是广告泛滥的想象的讥讽与嘲弄却是显而易见的。当剧中主角身份、地位上层化的同时, 导演开始在贺岁喜剧中毫不吝啬地加入自己对社会的思考。《手机》表达了导演对于现代社会技术理性、工具理性的批判, 手机无限拉近了人们物理意义上的距离, 却使得人们原有的私人空间和人际关系异化。《天下无贼》书写的是贼弃恶从善的故事, 寄托了导演对人性善良、人心纯美的反思。《非诚勿扰》前半部分与《甲方乙方》的叙述方式很相似,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导演对早期喜剧形式的一种回归和敬意。但是, 影片的后半段似乎已经离“喜剧”渐行渐远了。《非诚勿扰》以爱情为主线, 也书写了导演对爱情、对第三者、对友情、对世情的观点。

因此, 《大腕》在某种程度达到了冯小刚喜剧的高峰, 以此为转折, 冯小刚开始在自己的贺岁喜剧中投射自己对社会的哲理反思, 使自己的影片在思想上达到更高的高度。所以, 以前传统的冯小刚式的喜剧语言开始为故事情节服务, 甚至只是故事的逗笑点。从这个意义上讲, 冯小刚的贺岁喜剧正在逐渐地脱离原先都市喜剧、都市闹剧的套路, 朝向情节剧、正剧的方向发展。

(二) 大投资、大制作

由于早期电影的成功, 使得冯小刚具有极大的票房号召力。而冯氏喜剧的强大票房号召力则让其喜剧电影的投资越来越大, 从《甲方乙方》的400万到《非诚勿扰》的6000万, 票房收入也从3000万涨到了3.4亿。从2001年开始, 外资开始进入投资冯小刚电影, 为其注入了新的资本。

大投资的同时带来了电影的大制作。从《大腕》和《手机》开始, 一线明星不断加盟冯小刚的贺岁喜剧, 最新的电影特技、出神入化的打斗场面、优美的电影画面也成为冯小刚电影的一大看点。将以前冯小刚电影的观众多限于长江以北进而发展到红遍南方、享誉全国。[9]

同时, 大投资、大制作的电影中出现的大量植入性广告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观众的观影,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损伤到了电影本身。《手机》本身就是一个巨型广告, 其中, 仅摩托罗拉手机的广告就在影片中就出现了25次,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 《大腕》一面在讥讽现代社会无孔不入的广告现象, 同时赞助商的广告又不时地出现在影片之中, 让人们觉得“真”、“假”难辨, 不知道影片中到底哪个品牌是广告, 哪个品牌是讽刺。

四、原因分析

冯小刚早期的贺岁电影深受观众喜爱, 戴锦华将其原因归为三点:中国大众文化的兴起、王朔现象和九十年代中国电影市场的变化。[10]但是, 到了新世纪, 冯小刚的贺岁喜剧也开始出现了自己的变化。这些变化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 外部压力和冯小刚对电影的追求。虽然, 早期的《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等电影取得了极高的票房, 也得到了观众的极大认可, 但是并没有得到政府和专家的认可。因为, 早期的冯小刚既没有拍摄主旋律影片, 也没有拍摄艺术片。虽然有着极高的票房, 仍然难以取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因此, 冯小刚开始尝试着转变自己贺岁喜剧, 使之悄然向情节剧、正剧方向发展, 以迎合社会各界对他的评价。同时, 冯小刚并不是一个俗气的导演, 不希望自己拍摄的影片始终都只是一个套路、一种类型。所以, 冯小刚自身在寻求转变。在早期成功之后, 冯小刚开始将自己对于社会的哲理反思融入到自己的电影创作之中, 希望自己的电影在艺术上、思想深度上都有所突破。

其次, 电影市场的要求。冯小刚巨大的票房号召力, 必定会吸引日益多元的电影制作商和广告商。同时, 电影制作商和广告商也会对电影的制作提出自己的要求, 以保证电影的票房和投资回收。《天下无贼》、《非诚勿扰》在影片公映之前就已经通过广告回收了一半的投资。虽然, 广告的入侵会对影片原有的主题、思想和情节造成损伤, 但其是降低成本、减少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

最后, 观众的期待。如果一个导演始终只拍摄一个套路的影片, 必定不会长期得到观众的青睐。冯小刚深知这一点。为了避免观众出现对自己影片的“审美疲劳”, 冯小刚不断突破, 以拍出更新、更有吸引力的影片, 《一声叹息》、《夜宴》、《集结号》等也是其在这方面的不断尝试。

参考文献

[1]安德斯.汉森, 等.大众传播研究方法[M].崔保国, 金兼斌, 童菲, 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4:185-186.

[2]安德斯.汉森, 等.大众传播研究方法[M].崔保国, 金兼斌, 童菲, 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4:111-112.

[3]Jane Stokes.媒介与文化研究方法[M].黄红宇, 曾妮, 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61-62.

[4]吴景明.冯小刚贺岁电影十年求索 (1997—2007) [J].当代文坛, 2008 (5) :121-124.

[5]各影片主演以影片片头字幕为准.

[6]投入及票房数据来源:胡嵘.透视中国电影贺岁十年[J].电影艺术, 2008 (2) :56-60.陈衍鸿.植入式广告: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从冯小刚电影看中国电影产业新趋势[J].安徽文学, 2008 (6) :339.朱琳.孰轻孰重?——试谈《非诚勿扰》中的“爱情”和“喜剧”[J].电影评介, 2009, (10) :33-34.以及百度搜索.

[7]赞助商数量以影片片尾公布的赞助商名单为准.

[8]植入广告次数即影片赞助商的产品在影片中出现的次数, 以能够清晰看到产品标志 (或具有标志性的外部特征, 例如宝马汽车前脸的双肾式栅栏) 或听到产品名称、广告语为准。如果一个镜头/画面中出现不同产品标志, 次数叠加;如果在画面看到产品标志的同时出声音, 次数叠加。

[9]王一川.中国大陆类型片的本土特征——以冯小刚贺岁片为个案[J].文艺研究, 2006, (7) :81-87.

贺岁喜剧电影 篇2

孙同妈妈也是这样,她的戏份并不多,但却是整个电影里最让我难过的人物。我看到了我妈的影子,看到了许多人的妈妈的影子。

首先,我对单亲家庭没有任何偏见,我自己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以我自身的经历,单亲家庭的妈妈会更容易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就是孩子的占比成为了百分之百,孩子很容易成为母亲的全部精神寄托,连本来属于配偶的那部分也被孩子占据。

我从小听我妈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要争气。你是我全部的希望。

说实话,我知道她很爱我,但是她越爱我,我越想逃离。

我丝毫都不怀疑她一切都是为了我,可有时我希望她能够多替自己着想一点,我希望她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伴侣,希望她只把我当作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这样毫无自我的付出,会让我有种窒息感,即便是以爱的名义。

孙同的妈妈卖了老家的房子,儿子问:你住哪儿?她说我住哪儿都行,实在不行回你姥爷哪里凑合一下。只为了儿子不用再寄人篱下,只为了儿子能成为有房的北京人。这是多少中国妈妈的真实写照。我想哭,想为孙同妈妈哭,更想为孙同哭。

她对孩子的付出和爱是毋庸置疑的,但她不知道,这给了孩子多少压力。他不敢跟朋友翻脸,不敢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因为他背负了沉重的内疚,这让他不敢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我妈都为了我付出所有了,我如果做自己,就是对不起我妈。是我的任性害了我妈。

孙同是个怎样的孩子。电影里关于背景提了两点:复读了三年,你找我爸干啥。

我自己也复读过一年,如果说高三的压力是很大的,那复读就是高三压力的平方,而他过了三年这样的日子,其中的隐忍和压抑可想而知。复读三年,说明他并不是天生的学霸体质。起码同样的成绩,他需要付出的比别人多。复读的日子里,比孙同更煎熬的是他的母亲,我甚至能想象中第一次落榜她受到的打击,和三次后终于考进北京的扬眉吐气。

一个资质平平的孩子,因为承载了母亲过高的期望,可能从小就已经学会了妥协。

你找我爸干啥,这是关于郑同父亲的唯一一处提及。但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甚至不愿意向自己的亲生父亲求助。可这样一个高自尊的孩子,却愿意和郑多多维系着不平等的友谊关系。

真正平等的友谊是什么,是我留意到你嘴巴太干,递给你一瓶没开封过的水,而不是一瓶自己喝剩下的水。我甚至怀疑多多对友谊有什么误解,如果是同样家庭背景的朋友,他会这样吗?也许他和孙同之间有真诚的友谊,但因为两个并不对等的关系,所以并不纯粹。他享受着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享受着控制别人的快感。这样的人,在任何一种亲密关系中都会强势,不管是要求自己的女朋友不去健身房只因为男教练,还是越界朋友的个人感情选择。他的确给孙同提供了帮助,但这帮助却是有条件的,和孙同妈妈一样,都是“你得听我的”。真正的友谊里,不应该有以帮助为条件的要挟。

这样的关系是不是似曾相识,孙同妈妈在他儿子不顺从自己想法时,不是同样以装病威胁?

孙同从小和妈妈相处的模式也是这样,所以他对同样的模式的道德绑架,也不敢说不。更何况还有自身利益相关,尤其是搭上了母亲卖了房子的两个人的利益。如果他得罪了多多,等于就是置母亲的付出于不顾,他可以不顾自己,但不敢不顾母亲。

多多不是坏人,他甚至比很多官二代都要善良些。名叫多多,从出生就拥有的比别人多,对外界的要求也比别人多。他只是在优越的条件中没有学会尊重他人,因为他从小见多了像孙同的上级那样对他点头哈腰的人,所以他习惯了忽略别人的感受。他有个威严的父亲,应该也习惯了一直听他的。滥情和油嘴滑舌,也许是他表达叛逆的方式。

扪心自问,如果我的孩子有这样的朋友,我从小给他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敢不敢让他有足够的底气对这样的关系说不?

我不敢说,但我可以提醒自己,不要像孙同妈妈一样,到了孩子成年后,还是对一切插手。

她要给孙同的领导送礼,这事儿我妈也干过。非要我带点土特产给同事搞好关系。感觉又回到了我读书时代,她非要去给老师送礼以换来更多的照顾。不管你是读书还是工作,不管你是十三还是三十,你在她的眼里永远无法生活自理,永远都需要她出来帮你打点。

她讨好孙同,给他送礼,讨好孙同的领导,在婚礼上与他们拉近关系。这些妈妈们可能无法想象,做孩子的看到妈妈去讨好别人,心理是最难受的。而且会觉得,我妈这样低声下气都是为了我,这种感觉,有压抑,有屈辱。

莫默和孙同的搭配非常契合,我理解的是他俩身上有相似之处,那就是纯粹。尽管她和他成长的环境不同,但孕育出来的特质都是相似。莫默是良好的条件允许她不妥协,她有海归学历,有优越的背景,能让她代价较小的说不;而孙同,从小隐忍过来,一路妥协下来,仍然保有善良纯粹的本心,能让他在看到多多最初骗她时而着急,能让他明知道高璐是别人的新娘也要保护她不受伤害,能让他在婚礼上宁愿跟多多决裂也要说出真话。

且不说中产的莫默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会与“小地方”来的孙同真正有机会相爱,起码和她在一起,孙同可以回归到听从自己想法的初心,和莫默一起与这个这样的世界对抗。导演安排这样一个莫默,是对孙同们的安慰,也是对孙同们的唤醒。否则,他可能会娶一个和母亲类似的人,前半辈子被母亲抱怨不争气,后半辈子被妻子抱怨不给力。

电影中的孙同觉醒了,他有勇气挣脱了来自亲情和友情的束缚,而现实中的孙同们呢,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希望现在的母亲们的教育,会让懦弱的孙同们越来越少。我们不能说确是的父亲与母亲的强势毫无关系,但至少在我们做母亲的道路上,要常常自省。不管是养儿子还是女儿也一样,如果是女儿,真的被渣男暂时蒙蔽了双眼,也要有勇气像高璐一样及时止损,有勇气在婚礼上说不。可惜现在太多对女儿的教育,都是“单纯”式的教育。从小好好读书,不早恋不能多交男朋友。根本不允许她有多次恋爱的经历,也不具备鉴别渣男的经验,却要求她白头到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傻白甜出现的越多,越说明这个社会对女孩的教育出了问题。

为人母亲,真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贺岁电影“三国杀” 篇3

即使遭遇好莱坞大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华谊兄弟对《一九四二》创造新的票房奇迹也是信心满满,但半路杀出的《泰囧》却使得中国贺岁档之王冯小刚第一次遭遇了电影大业的滑铁卢。

一部当初并不被看好的《泰囧》何以愈战愈勇,战胜所有的贺岁片,刷新中国电影票房的纪录。

是产品好,还是营销做得好?《泰囧》的成功让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电影营销的秘笈,必须能够做到“梅花二度开”:电影营销的第一步是“眼球”之争,把观众“忽悠”进电影院;大部分电影营销止步于此;票房奇迹的诞生要靠电影营销的第二步,“口碑”传播,“看了都说好”,必须迎合主流消费人群的口味,营造消费热点,形成社会化传播—就算电影艺术评价很高,但首次观影者如果是吝于赞美的“沉默的大多数”,票房仍会“折戟沉沙”。

1995年,成龙的电影《红番区》首次以“贺岁片”的名义进入内地。三年之后,冯小刚凭借一部《甲方乙方》拉开了内地贺岁片的大幕。从此,每年从11月开始的近90天的贺岁档成了各路豪强的必争之地。而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疯狂增长,特别是在2010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百亿大关,破天荒地达到102亿元后,贺岁档之战更是愈演愈烈。20多部中外大片在短短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拼杀得天昏地暗,今年更是硝烟弥漫、刺刀见红。

《一九四二》死于水军?

18年酝酿、愈2亿元人民币的投资、由冯小刚执导,张国立、陈道明等大腕主演的《一九四二》志在必得要成为今年贺岁档的最大赢家。从其极为高调的宣传推广可以看出,冯小刚和华谊兄弟从未想过这次会失手。

但怎么看都不会输的《一九四二》却“败得很难看”。上映一个月有余,票房仅3.7亿元,这离收回成本的6亿元票房目标差得太远了。

有分析说《一九四二》死于水军。如同网购前买家会下意识地去浏览产品的交易记录与用户评价。很多人在观影前同样会在影评网站搜索评论,依据评论的好坏、评分的高低决定自己是否去看这部电影。

《一九四二》上映当天,网络上就出现了大量的低评。以豆瓣网为例,《一九四二》有多达60%的“一星”,而且很多评论更是电影首映尚未结束时便出现。于是,有人怀疑《一九四二》遭到了水军的恶意攻击。

随着网络上涌现的海量差评,《一九四二》的舆情也越来越差。即使冯小刚在个人微博上转发了大量名家好评,也依然无济于事。《一九四二》的宣发推广可谓不遗余力:白岩松等名人推荐、导演在上映前频频亮相《锵锵三人行》等名牌栏目推销……但辛辛苦苦为影片积累的“正能量”,都被网络上的“差评”给抵消了。

《一九四二》果真是死于水军吗?笔者看来,也未可知。《华盛顿邮报》只给《一九四二》打了60分,认为这是个可怕的故事。《Variety China》的评分为50分,认为《一九四二》缺少价值观的灵魂。《好莱坞报道》也同样给了50分的低分,认为《一九四二》“没有多少令人有共鸣的情感元素”,在叙事和层次结构上拖沓和混乱。3.7亿元的票房,证明了有大量的人群仍然因为是冯小刚的“铁杆粉丝”才观看了此片,但显然,观众失望了,并没有“看了都说好”,第二次观影热潮仍旧没有出现。

而和《一九四二》同样探讨“人性”主题,画面美轮美奂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却口碑超好,它严重阻击了《一九四二》的观众。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斜刺里杀出的《泰囧》再一次分流了《一九四二》的观影人群。两面夹攻下,《一九四二》落荒而败。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饥饿营销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2012年11月底中国大陆上映的唯一一部好莱坞大片。该片于2012年11月22日上映,截至12月27日,票房达5.71亿元。《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中国的票房超过了其在美国的票房,其辉煌的成绩首先得益于其成功的饥饿营销。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上映前不到一周才宣布推出IMAX版本。上映之初,发行方更是多次告知:IMAX版在内地影院仅上映7天。由于仅仅只有一周的放映时间,再加上消费者对3D观影效果的期待,形成了很强的“饥饿营销”效应。虽然票价较高,北京地区的IMAX版本平均票价为125元,有些影院甚至卖到高达150元(一般3D版票价仅为80元左右),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IMAX仍然再现了《阿凡达》一票难求的盛况。

出品方二十世纪福斯的数据显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首周1.06亿元的票房中,IMAX版票房占据大概20%,而一般影片的这一比例基本不会超过10%。

除了卓有成效的饥饿营销外,《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本身的制作精良同样是关键。不论是叙事结构、还是电影中对人性思考的深度,《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都让观众眼前一亮。耗时四年,将原本被认为不可能的同名畅销小说搬上银幕,由好莱坞一流团队打造的视觉奇观给观影人群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和心灵震撼。几乎零差评的极佳口碑也让更多的人跃跃欲试。

刘嘉玲、舒淇、王力宏等名人的极力捧场也为该片赚足了眼球。该片在全国 15大城市的排片比例,从上映初的25%迅速提升为31%。

高水准的电影、卓有成效的饥饿营销让无数观影人群选择了用脚投票。首周末中国内地票房高达1.06亿元。成为了继《敢死队2》之后内地市场首周末成绩最高的电影。

如果仅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九四二》还有足够的实力与之一较短长,但《泰囧》的出现又使得竞争局面迅速改观。

nlc202309011421

《泰囧》的杀手锏

作为一部制作成本仅为3000万元的“小成本”电影,《泰囧》让我们见识了“花小钱办大事”的终极奥义。从2012年12月12日上映至今,该片票房已达14亿元,远超各路大片。就制作水准而言,《泰囧》难以和《一九四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肩,演员阵容也很一般。

中国电影观众的主流人群是哪些人?他们进电影院的动力何在?只有正确解决了这两个市场关键问题,国产电影才能票房大卖。有数据显示,中国电影市场的观影人群平均年龄不超过24岁:看电影是“80后”、“90后”恋爱人群的主要消遣方式。他们需要轻松、娱乐、跟得上时代节拍的电影。他们喜欢喜剧、恶搞,不喜欢沉重、虐心。差异化的竞争让《泰囧》有别于其他影片,“一切以搞笑为中心”的风格也成为此次贺岁档的首部喜剧片,紧扣年轻人的观影口味,顺利度过“末日”,全面狂欢之际,《泰囧》既应景又合时。

《泰囧》无疑是一部把脉精准之作:把住了这个时代之脉。

《泰囧》的市场营销也做得滴水不漏。

《泰囧》上映之前,已凭借片花《囧游记》在目标人群中形成期待,微博、论坛上关于该片的信息已吵翻了天。电影的命名也延续了徐铮的前作,合理地利用了《人在囧途》中已积累的良好口碑。原定于2012年12月21日上映的《泰囧》将首映期提前至12月12日。这一“退避三舍”的策略可谓巧妙,既抓住了《一九四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两周后上座率逐步下降的院线真空期,以差异化的“喜剧片”满足市场需求;又避开了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成龙的《十二生肖》、周润发的《大上海》的夹攻。最终杀出一条血路,成为2012贺岁档的“夺宝奇兵”。

在上映10天后,《泰囧》迎来了它自己的节日:2012年12月22日。这一天,中国电影创下了观影人数的历史纪录。此前一天的2012年12月21日,是被国人爆炒的所谓玛雅历“世界末日”,“末日”只是带来了人心惶惶,并没有带来多少实质性消费。但第二天,人们发现太阳照常升起后,岁末庆生的“狂欢”不期而至,年轻人纷纷涌进电影院。就像2011年11月11日的“光棍节”成就了《失恋33天》一样;“末日狂欢节”也把《泰囧》送上了成功的巅峰。

冯小刚早期贺岁电影叙事的喜剧风格 篇4

游戏化很多体现在对经典影视剧的戏仿上, “戏仿 (camp, burlesque, parody) 也被称为‘戏拟’” (1) , 是作品表述方式游戏性的最重要的表现之一。作为互文重要的一支, 戏仿较多地出现在电影当中。在《甲方乙方》中, 我们看到的英达扮演巴顿将军的表演是对《巴顿将军》的戏仿, 刘蓓为圆傅彪的受苦梦而装扮的地主婆就是电影《白毛女》中地主婆的翻版。又如《没完没了》里有和动画片《猫和老鼠》的互文:猫把老鼠的食物抢走了———阮大伟把韩冬的血汗钱给扣住了, 老鼠为了生存奋起反抗“绑架”了猫的女朋友———韩冬为了要回血汗钱“绑架”了阮大伟的女朋友, 玩起了“猫捉老鼠、老鼠智斗”的游戏。冯导通过在影片中建立虚拟场景, 辅以幽默风趣、意味深长的台词, 通过虚拟与真实、卑微与崇高的对比来达到喜剧效果, 充满了小市民的游戏情趣。

游戏化首先表现在故事上, 冯小刚最初的四部贺岁影片是说着戏语的主人公在游戏化的故事中游戏。游戏性是商业电影常用的手法, 类似的手法较多地出现在以周星驰为代表的香港喜剧电影和以金·凯瑞为代表的好莱坞商业电影中。游戏性体现在故事情节、语言和叙事结构三方面———成人游戏、戏语、叙事结构 (小品式的片段结构使观众对结局期待淡漠, 转而将注意力集中在故事和情节上。冯小刚擅于将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对立用游戏的方式避免其向冲突和矛盾的方向转化———《甲方乙方》是角色置换游戏, 《不见不散》是男女爱情游戏, 《没完没了》是智力追逐游戏。人生本就具有游戏的本能, 在游戏中, 能体验博弈的刺激, 还能得到赢得游戏的快感。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 游戏摆脱了实用功利的目的而“从一切的强制中解放出来, 具有自由、单纯和娱乐的特性”。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对康德的游戏说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席勒把人的本质界定为自由, 认为这样自由来自于人的理性和感性的和谐的统一, 人由此而挣脱感性或理性的片面性压迫而呈现为审美的游戏。“人只为了美才游戏, 当他游戏的时候, 他才是完全的人” (2) 。冯小刚电影中的这种游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成为“完全的人”的心理要求。

《甲方乙方》以游戏的态度让剧中人过了一把美梦成真的瘾, 格式是“游戏+圆梦”, 梦包括书摊老板想当一天巴顿将军的将军梦, 嘴巴不严的四川厨子想体验一下“打死我也不说的”英雄气概的英雄梦, 大款不想吃荤的“吃苦梦”, 大男子主义的人想做的“受苦梦”, 明星想回归普通人生活的“普通人梦”, 这些圆梦的过程就是游戏的过程。《甲方乙方》没有脱离冯氏电影一贯的人情味风格, 还有一个较为离奇的故事, 先将故事中的各个主人公都置于游戏的背景下, 而后随着事件的推进, 游戏的外衣渐渐被剥离开来, 慢慢显露出其真情真味的一面。

《不见不散》继续圆梦, 这次的梦要简单得多, 在一个大梦想———在美国立足这样一个背景的陪衬下圆一个爱情梦想。电影以极具中国特色的成语为名, 故事却搭建在异域背景的美国, 一个爱情故事展开了。游戏的姿态看似淡化, 实则不然, 它以另一种形式———戏剧化的情节出现, 片中的游戏手法就是不可预料, 时刻将观众置身于现时的情境中, 但同时又让人充满期待。在游戏化剧情的设置上, 编剧在不断地设障, 突破一个障碍就向主题近一步, 刘元与李清的每次见面都会碰上麻烦事, 不是车祸就是抢劫, 要么就是被当地警察拘审, 观众悬着的心都还没落下, 状况又出现了, 哪怕是到了飞机上还要有戏剧性的事情发生:飞机突然出状况了, 在这危急时刻, 都一直戴着面具的两人终于把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然而反转的情况似乎无处不在, 飞机故障又很快被排除了, 而戴惯了面具的两人的心也被真心的喜悦所填满, 再也无心遮掩而如愿以偿地相拥在一起。

《没完没了》的文本依然可见游戏和圆梦的影子, 但逐渐回归更真实的生活, 这回是老实巴交的出租车汽车司机韩冬向拖欠自己一年9.8万元包车费旅行社老板阮大伟再三索讨血汗钱的“还钱梦”。韩冬在再三索讨无果的情况下开动脑筋, 想出一系列鬼点子, 开始了这个讨债“游戏”, 想出了很多不应该是老实人想出的狠招:你把钱看得很重, 我就让你花冤枉钱, 莫明其妙的高级宴席送上门来, 酒足饭饱之后再全套按摩洗脚, 花了大伟好几万块, 心痛之极的大伟非要报复韩冬不可。尽管看完《没完没了》之后发现它讲的是一个颇为感人的亲情故事, 其实片子还是没有脱离“游戏”二字, 看过大半部影片之后, 人们还是感觉像在做游戏, 做一个老鼠捉猫、老鼠戏猫的游戏, 而人们都是抱着同情的态度来预见欠债还钱这件事情的发展。急于用钱的韩冬不断地向雇主阮大伟索要9.8万元的车费无果, 终于“孤注一掷”“绑架”了阮大伟的女朋友, 老实人做起了假, 而且还是绝对大胆的举动, 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观影心理, 正像兔子急了还咬人, 老实人也有着急上火的时候。在现实生活中, 讨债不是逼不得已是不会绑架别人女朋友的, 更何况是老实巴交的韩冬, 这种对常理的悖反的编剧思路产生了很强的游戏效果, 编剧想象性地将讨债的故事讲得像做游戏一般有趣, 而这个故事发展到最后才让观众看到却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主题, 那就是对亲情的赞美。冯小刚做到了一松一紧、一起一伏、边笑边思, 他在做着一个个饱含着人情味的游戏。

《大腕》则以极为外露的游戏姿态, 用近乎刻薄的影像语言辛辣地讽刺了商业投机这一现象, 采用的是近似于恶作剧和玩世不恭的游戏心态, 玩笑开得不能再大, 竟然开到了死人的身上, 不仅在死人身上做广告, 而且是疯狂地做, 要求做广告的人的各式丑态被一一呈现, 大家都在玩, 看谁玩得大, 看谁玩得最成功。冯小刚向来不会只呈现闹剧给观众, 他有他的思考, 他要让人们在玩得最尽兴的时候来个反转, 戏剧化的情节因此而生了, 泰勒突然康复了, 这无疑像一盆冷水浇到了做发财梦已经几乎滚烫的脑袋上, 原本在预定游戏规则下乐不可支的人们终于在规则发生不可回复的逆转后再也玩不下去了, 但这却给电影外的观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刺激。

《手机》中主持“有一说一”这个真话节目的严守一说尽假话, 游离于三个女人之间, 耍尽把戏, 以一种游戏的心态对待男女间的感情, 但这个游戏让他栽了, 这也是几部影片里做游戏做得最沉重的一部。

其次, 这种游戏化叙事在结构上, 尤其是《甲方乙方》、《大腕》中表现出小品式结构。综观春节联欢晚会最受欢迎的节目样式, 以小品居于首位。冯小刚贺岁片是生活小品的电影载体再现, 中国观众长久以来形成这种观看心理和观看习惯被冯小刚很巧妙地抓了个正着。以《甲方乙方》为例, 作为冯小刚首部贺岁片, 《甲方乙方》第一次以贺岁片的形式将冯小刚电影中容易被观众识别出的特点凸显出来。在叙事结构上, 采用段落式的组合方式, 几个圆梦段落相对独立, 互不相干, 为书商圆“将军梦”, 为胖厨师圆“打死我也不说”的英雄梦, 为妻子百依百顺的张富贵圆“受气梦”, 为一个腻烦了每天山珍海味、大鱼大肉的大款圆“吃苦梦”, 为失恋小伙子圆“爱情梦”, 为影星唐丽君圆“普通人梦”, 在“好梦一日游”公司的业务之外, 姚远和周北雁在去医院做婚前检查时帮助一个妻子得重病的中年人圆二人的“团圆梦”。《甲方乙方》虽然是以圆梦贯穿整部影片, 但各个圆梦段落之间几乎没有交叉, 圆梦的过程是按部就班、各司其职的过程, 各个梦想持有者你方唱罢我登场, 只有“爱情梦”和“团圆梦”加入了姚远与周北雁的爱情故事, 姚远因为北雁和“爱情梦”的主人公男青年待在一起而吃醋;也是因为帮人圆梦, 在帮人圆“团圆梦”时, 姚远和北雁互相认可对方, 最终以中国式婚礼的仪式化场景收篇。另一部小品式喜剧《大腕》更是将这种小品式结构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在筹办泰勒的葬礼时, 一个个广告商蜂拥而至, 把泰勒从头到脚给包裹了一个严严实实, 是片中的一个高潮。接下来, 泰勒突然醒来了, 给所有准备葬礼的人一个致命的打击, 王小柱疯了, 广告商开始追债, 在疯人院里又上演了一出出彻头彻尾的讽刺小品。

冯小刚贺岁片的游戏化充满了喜剧性, 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喜剧, 他是以喜和戏载道的喜剧。冯氏贺岁片的脉络走向基本是呈从游戏化的文本到人文关怀的趋势, 始终一个“情”字当头, 《甲方乙方》中的爱情、同情、人情与奉献, 《不见不散》中的异国背景爱情, 《没完没了》中动摇的爱情和真挚的姐弟情, 《大腕》中的尤优的爱情, 《手机》中的婚外情, 《天下无贼》中的贼公贼婆的爱情和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情。

冯小刚早期贺岁片中将温情、浪漫、美好祝愿寄予戏谑的外壳, 看似玩笑的背后隐藏的是一种迂回含蓄而又机智的表达方式, 取笑对方引逗旁观者的笑, 以满足自己和旁观者的一些平常为社会文明压抑和禁止的欲望。作为以剧情和语言为主要载体的喜剧, 冯小刚将影片语言的喜剧性, 发挥到了一个令人信服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2]王志敏.现代电影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第1版.

[3]范志忠.影视剧创作理论与实践.作家出版社, 2004.

贺岁喜剧电影 篇5

半个喜剧电影评价

12月20日,由周申、刘露编剧兼导演,任素汐、吴昱翰、刘迅、汤敏、赵海燕主演的爱情喜剧电影《半个喜剧》正式全国公映。从首映看片开始好评持续扩散,越来越多自来水观众为影片发声助力。不同于以往喜剧电影中“作梗”的创作方式,该片把真实人物放进错位情境中碰撞出无数笑点,获赞“笑到飙泪”。开画首日,电影《半个喜剧》豆瓣拿下7.5同档期最高分,票务平台开分均9分以上,高品质口碑获认可,被不少观众称为“2019年最好看的爱情喜剧电影”。该片也曝光了一支六城首映的活动视频,记录观众一路对影片的支持和力挺,除了收获快乐外还有不少观众在活动现场甜蜜表白,赢得主创祝福。被很多网友调侃道“脱单神片”、“成了柠檬精!看完也想拥有甜甜的恋爱”。

12月20日,由开心麻花出品的2019贺岁档唯一爱情喜剧《半个喜剧》正式全国公映。截至目前,影片总票房超2100万,豆瓣评分7.5为同档期影片最高,票务平台开分均9分以上。许多影迷热情表示:“2019豆瓣最高分国产爱情喜剧片!《半个喜剧》让我爆笑之后也一定要爆红!”影片以“独立女青年”、“异乡人”、“多金本地渣男”等多个都市年轻人因一个谎言纠结而生的情感纠葛与价值抉择,在生活化的故事背景和演绎下通过人物的错位、误解、慌乱碰撞无数笑点。

半个喜剧电影心得

上映当日,《半个喜剧》高品质口碑被观众持续推高,“前半段公寓内快节奏的故事进展和反转太妙、太有冲击力”、“奇葩‘快板相亲’笑到飙泪”、“莫默暴走吓坏电梯搬运工我笑到打鸣”等生动赞誉不绝于耳。作家、编剧柏邦妮亦生动描述观影经历:“全程连绵不断的笑声、掌声,应该是今年我在电影院里感受到的最强、最频繁的回应,在这种场景里浸润过,人都会滋养一大截。”

同时,影片在笑谑中的真情真意亦走入众人心间。有影迷直呼:“让功名利禄和虚情假意都见鬼去,把爱情昭告天下,孙同,好样的!”片中由实力女演员任素汐饰演的莫默更是荣升为许多女性观众“最想成为的人”,一位观众引用片中台词:“我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但我要像莫默那样撞一撞!”同为开心麻花团队的演员沈腾更是在北京场首映现身力挺支持:“看得我又哭又笑,没能参与这么好的作品,感到我还得努力。”谦逊的表态亦展现“笑匠”对《半个喜剧》的由衷认可。豆瓣红人“凹凸”评价道:“贺岁档最佳,虽是闹剧开场,却没有一味地停留在闹腾,处处充盈着真实。嬉笑怒骂过后依旧动人,源自对生活的洞察和创作的真诚。”

《半个喜剧》通过六城“笑检” 观众“花式点赞”嗨暖严冬

近日,影片还曝光一支“《半个喜剧》六城笑检归来,开心麻花电影爆笑贺岁”视频,记录了此前电影“坦诚相爱”六城首映中的观众百态。视频以数场观影过程中此起彼伏笑声与掌声开篇,观众或哄堂大笑、或会心一笑、或拊掌爆笑,更有观众笑到打嗝之余不忘伸出大拇指为情节点赞,热烈嗨炸的气氛扑面而来。现场观众不吝赞誉:“贺岁档看了很多部,这部是我最满意的一部。”

主创现身的映后环节更是亮点频出,有观众对片中角色多多“意见很大”,四川方言麻辣开火“你在搞撒子嘛?”逗乐全场;主演赵海燕沈阳映后见“亲人”,喜获观众“你可长点心吧”热情问候;更有主创入乡随俗,用重庆方言再现“渣男回头”经典台词“我晓得错咯,你原谅我嘛”,获当地观众“地道认证”,欢乐不断。“我们希望这部电影观众看完后有一个开心的心情,跨过2019,喜迎2020”,导演周申的创作希冀在观众身上得到最直观的印证。

半个喜剧电影体会

12月18日,由周申、刘露编剧兼导演,任素汐、吴昱翰、刘迅、汤敏、赵海燕主演的电影《半个喜剧》在北京举办了“整个开心”首映礼。编剧兼导演周申、刘露,主演任素汐、吴昱翰、刘迅、汤敏、赵海燕、裴魁山、梁瀛悉数亮相,坦率交流影片“嬉笑怒骂,全是真实”的幕后点滴,见证观众“开怀大笑”的观影收获。活动现场,观众数次响起掌声与笑声,该片也被封为“解压神器”。而面对片中感情观的讨论,导演周申、刘露也表示:“希望大家不要把这个圆满的结局看作是种理想主义,而是把它看作是现实主义下的一种可能的出路。”更有不少观众表示片中的“北漂”“户口”“租房”等贴近生活的话题,也真实刻画了当代“社畜”们的生活,主演吴昱翰还因其饰演的孙同在现场获封“社畜代言人”。

作为开心麻花首战贺岁档的电影,亦是高分喜剧《驴得水》原班人马打造的爱情喜剧,电影《半个喜剧》已于12月12日—17日举办了“坦诚相爱”六城特别放映,并从14日持续开启全国超前点映。首映现场,导演冯小刚、开心麻花艺人沈腾、闫非、彭大魔、黄才伦、导演俞白眉、演员梁静、包贝尔、奇葩说辩手肖骁等集体亮相活动现场,为影片助阵打Call。在观影现场,大众眼中一向以嬉笑形象示人的沈腾,甚至还因电影哭红了双眼。《半个喜剧》在贺岁档中独树一帜的爱情喜剧类型以“全程笑点”、“高能又温馨”、“充满真实生活色彩”的口碑收获了观众真实的好评声音,票务平台开分就拿下9分以上的佳绩。任素汐更是动情落泪:“我们一直相信观众的力量,相信好电影不会被埋没。”摄影师、作家马良表示:“《半个喜剧》带劲、喜欢,故事跌宕起伏。好电影就是人间故事,喜怒哀乐都是真的。”据悉,开心麻花电影《半个喜剧》将于12月20日全国上映,目前全国预售火热开启中。

半个喜剧电影感悟

12月18日,爱情喜剧电影《半个喜剧》在北京举办了“整个开心”首映礼。导演周申、刘露携主演任素汐、吴昱翰、刘迅、汤敏、赵海燕、裴魁山、梁瀛全阵容亮相,与观众分享影片“嬉笑怒骂,全是真实”的创作历程。谈及被网友热议的多多这个角色的结局,导演周申直接回应:“高璐不会原谅他的,这个人物也得到了相应的惩罚。”而多多的饰演者刘迅则替角色的“渣男”行径真诚“致歉”观众,引来观众欢呼。而面对片中几组年轻人的情感关系,一些网友也围绕角色的特性展开讨论,“莫默的刚”、“孙同的怂”、“多多的渣”、“长了心眼的妈”等也成为热议重点。导演刘露表示:“莫默之所以被很多观众喜欢,是因为她做到了很多人不能做到的坚持底线。这也让这个角色充满了魅力。”更有不少观众表示片中的“北漂”、“户口”、“催婚”、“凤凰男”、“妈宝男”等贴近生活的话题,也真实刻画了当代“社畜”们的生活,主演吴昱翰还因其饰演的孙同在现场获封“社畜代言人”称号。同为“北漂”的主演任素汐,更因其闺蜜母亲现身现场为电影送祝福而哽咽落泪,走心回忆自己北漂时光,引现场观众们动容。

贺岁档期 电影迎新年 篇6

喜剧盛宴坚守阵地

如今贺岁档期上映的影片已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中的贺岁片,而是成了各类型电影的狂欢节。但是中国人过节讲究团圆喜庆、大吉大利,所以风格喜庆祥和、亲情爱情喜乐融融、大团圆结局的贺岁片始终是贺岁档期的主流文化。自从1997年《甲方乙方》成功开创了国内贺岁片先河,1998年的《不见不散》和1999年的《没完没了》中冯小刚凭借对社会现象和百姓生活极为细腻的捕捉和睿智风趣的萃取,给国内影迷养成了过年要看贺岁片的习惯。随后的很多年中,冯小刚在电影类型上进行了各种尝试,大多影片都获得了成功,不仅在票房上领跑中国,带领中国影市走出低迷,在艺术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认可。但在国内影迷心里始终还是期待冯小刚和葛优这对黄金搭档在喜剧贺岁片中的合作。在《夜宴》华丽的悲剧与《集结号》凝重的历史感过后,2008年,冯小刚再度携手葛优,高调回归贺岁喜剧,为大家献上一部充满诚意的《非诚勿扰》。葛大爷充满浓郁京味儿地将一个会无情自嘲和无尽吹捧别人的市井小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真诚地将小心眼儿摆在面儿上让你看得清清楚楚,这其中有让人忍俊不禁的幽默,又有掩饰不住的心酸。长相抱歉的葛大爷和美女舒淇都能上演情意绵绵的对手戏,这本身就让吃不着葡萄谎称牙根儿酸的普通男性扬眉吐气。只要有“诚意”,“人在此,心在别处”的姑娘也会在死缠烂打的攻势下登上“贼船”。这真是应了冯小刚创作《非诚勿扰》剧本的初衷,“在2009年贺岁的时候带给观众一个励志、深情的喜剧故事”。在经历了2008年的大喜大悲后,有多少人会被冯导的“诚意”打动?票房就是最好的答案。

葛优今年特别勤快,我们还看到了他参演的另一部影片《桃花运》。这是一出众多当红俊男靓女齐齐登场的都市爱情麻辣喜剧。讲述了五个身份、年龄、观念各异的都市女人,她们当中有一心想吊金龟婿的“拜金女”;有想把贞操保留到世界末日的“剩女”;也有寻找真爱不顾一切世俗偏见的富家女;有绝望而又充满欲望的主妇;还有对人生看淡后却又突遇“爱情”的中年妇女……桃花运以不同的方式降临在她们头上,相同的是,它们的发生都突如其来却又挥之不去。导演马俪文似乎有意软化处理电影的结局,这些不期而遇的爱情到底是桃花运还是桃花劫,相信每个观影者都有着自己的观点。

今年的贺岁片中还有一些名号、来头不大却充满特色的平民化娱乐电影。由导演阿甘改编自著名作家贾平凹小说的同名喜剧电影《高兴》就融入了许多歌舞元素,用导演自己的话说是“将现代歌舞狠狠‘山寨’了一把”。影片大胆地将百老汇舞台搬到了桑拿房,上演了一段山寨版百老汇桑拿舞进行曲,新颖独特的风格无疑是今年贺岁影片中的一支独特力量。《家有喜事》是港产喜剧的金字招牌,如今每每在电视里播放,其中笑料仍能引得观众放声大笑,所以现在有了《家有喜事2009》也不足为奇。导演谷德昭是92及97版《家有喜事》的编剧,这次授命担任09版《家有喜事》的导演也是实至名归。这一版中除了黄百鸣等港产笑星外,更特地加入了内地的优秀喜剧演员同场竞技。不知道这部老瓶装新酒的作品还能不能给观众带来新的惊喜。跟《家有喜事2009》情况相似的还有一部《疯狂的赛车》,听名字就不难想到它就是2006年风光无限的《疯狂的石头》的姊妹篇。姐姐“石头”的票房狂收,给妹妹“赛车”的出现打下了很好的群众基础,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们相信导演宁浩和有着“内地周星驰”之称的青岛籍演员黄渤的搞笑功力,就是要看这功力足不足以让观众在如此大片云集的贺岁片市场情有独钟于他们的影片了。

鸿篇巨制凶猛来袭

从2003年的《英雄》开始,贺岁档不再独属于贺岁片,越来越多的大片盯住了这个档期,这里成了电影巨头较量的战场。大投资,大制作的电影也的确有为自己宣传造势的底气。未映先红的《梅兰芳》无疑是2008年岁末的大来头,陈凯歌自《无极》败北之后,又回到了他擅长的文艺领域,很多人说这会是他的翻身之作,也是2008年为数不多的大投资电影之一。从开拍之初就各种噱头造足,话题不断,可谓吊足了观众胃口。黎明扮演的梅兰芳和章子怡扮演的孟小冬是最让影迷期待的,他们的表演能不能服众也是电影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另外,147分钟的片长对于一部电影应该算是不短,但是要讲述一代大师梅兰芳先生的生平,难免会显得泛泛,所以影片也只讲述了先生前半生的故事,结局在1945年戛然而止,亦让人意犹未尽。《梅兰芳》到底有没有超越《霸王别姬》的深度和意境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每个观影者心里都会有一杆秤。但陈凯歌对于京剧这一国粹的弘扬,也许是值得我们去电影院花钱叫个好的。

年度大戏《赤壁(上)》在2008年暑期档赚了个盆满钵满,《赤壁(下)》(《赤壁:决战天下》)更让制片方充满信心地将下部投放到了贺岁档。三国的故事无疑会吸引无数男性观众,而周瑜与小乔,孙尚香与孙叔财之间的爱情故事又被吴宇森处理得细腻婉约,恰到好处,相信也会受到女性观众的欢迎。正如吴宇森所言,《赤壁》还只是对人物关系的铺陈,电影的重磅场面将悉数在下部展开,从“决战天下”的片名就可窥见电影的气势。上集中让人惊艳的林志玲版小乔,在下集中会有更多、更重要的戏份演出,成为了下集的主线人物。她只身前往曹营,之后恢弘的战争场面逐渐展开,人们所熟悉的草船借箭、孔明借东风、天灯传军情以及火烧连环船等精彩片段也在千呼万唤后到来。相信孔明和周瑜之间的巧妙斗智以及众人物之间的谋略对战也是下集中的华彩篇章。“疆场之上男儿热血杀敌,回首处小乔巧笑倩兮”可以说是《赤壁(下)》的最好写照。正如我们常说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到底吴宇森与你于“三国”是否英雄所见略同呢?

浪漫爱情、

火爆动作伺机而动

爱情故事是电影永恒描绘的主题,新年来临之际又怎么能少了爱情电影营造的浪漫氛围。徐克的《女人不坏》就是一个关于爱情、女性,浪漫又时尚的冒险故事。《刀马旦》让观众领教了徐克拍摄女人群戏的老辣,这一次徐克再度拾起女性题材,并且大走时尚路线,吸引了不少女性观众。徐克更是剑走偏锋,将《女人不坏》这一故事夸张处理,无论是周迅的神经兮兮,还是张雨绮的惹火魅力、桂纶镁的夸张不羁,都是一种颠覆性的表演。这三个女主角似乎代表了很多的含义,如果你是想猜测女人的心事的男性观众,相信看过本片也会有所收获。《爱情左右》作为续集电影,走的仍是前辈《爱情呼叫转移》的路线,只是原来一男十二女的搭配换成了现在的一女十二男,不管是“转移”还是“左右”,故事里的爱情始终在游移,但在轻松的氛围里,众多当红男偶像的轮番登场亮相还是给影片注入了不小的活力。《游龙戏凤》是典型的港产爱情电影,爱看浪漫片的影迷应该不会错过。这是导演刘伟强在继《无间道》之后投资最大的一部作品,加之刘德华与舒淇的个人魅力,相信影片的票房表现和影迷口碑都会令人满意。

说过了爱情电影,我们再来看看对贺岁档期虎视眈眈的动作片。讲述李小龙恩师的同名影片《叶问》是导演叶伟信与功夫明星甄子丹组合的又一部力作,这次还特邀洪金宝“武力”支持,没有人会怀疑这部影片打戏部分的水准。甄子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充满自信地反复强调,完全不用质疑武戏会不会好看,大家要关注的是这部电影的内涵,这是一部“中国人的电影”。 甄子丹为了扮演叶问这个人物,不但苦练之前没有研习过的咏春拳,在银幕上动作凌厉潇洒,将咏春短打寸劲的威力一展无余,并且一改过去脸谱化的表演套路,为人物减肥、探访叶问故居,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可谓更加内敛成熟。正是有了这些努力,才有了甄子丹的自信和观众的认可。值得关注的电影还有《硬汉》,制片方将它比作中国版的《阿甘正传》,在宣传初期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刘烨所扮演的脑损伤的退伍兵老三执着于做一个好人,偏执而疯狂。导演丁晟用大胆的手法铺设剧情,赋予了影片独特的魅力。另外,典型香港警匪片《证人》、吴京自导自演的影片《狼牙》、还有郑秀文复出作品《大搜查》也都埋伏在贺岁档期希望杀出一片天地。

海外军团旁敲侧击

国产电影呈现出一派“很牛很强大”的景象,在这种情况下进口片反而显得不卑不亢,有种看淡得失,泰然自若的劲儿。《马达加斯加2:逃离非洲》在未做大面积宣传的情况下登陆青岛各大院线,作为一部续集影片有着特定的观影人群,特别是动画电影,孩子们的执着往往会战胜大人的选择。还是狮子、斑马、长颈鹿和河马加上四只疯狂企鹅的奇怪组合,仍是发生在非洲大陆的故事,原班人马的再度联手给火药味十足的岁末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一丝清新的空气。还有较早上映的《烈焰奇侠:黄金军团》、《关键下一秒》在北美均获得很高的票房,但放在国内的贺岁档就明显感到水土不服,早早地退出了市场竞争。后期的《声梦奇缘》和《十个约定》都是温情路线的电影,可以在辞旧迎新的空闲中细细品味。纵观贺岁档期的这些海外势力,并未激起千层浪,而只是如沥沥细雨淹没在了国产电影势在必得的贺岁狂潮中。

今年贺岁档期的电影如此丰富,对于我们普通观众无疑是大大的好事,只是苦了一些没有看准时机“下注”的电影公司。如何让自己的影片在正确的时间出现成了最重要的问题,这场争夺之战已经不只是影片质量的比拼,而是成了排片者的智力游戏,大投资“暗斗心机”,小成本“察言观色”,这当然也是国内电影市场走向理性发展和良性循环的体现。电影市场如此热闹的“忙年”,我们也不妨响应贺岁大潮,说一声:新年好!

The year-end film market is always lively. Every film company introduces their new films in the New Year film season. This year's film market is not affected by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contrary, the market is more prosperous than last year. Whether blockbusters or low-budget films, so many films appear in the period from the end of November to the beginning of January and make the movie fans glad to pay for them. Maybe the people want to forget the crisis in the real world by entering the unique world of movies.

Today's films shown in the New Year film season are no longer the traditional New Year Films. They have become a carnival of various films. Chinese people place great emphasis on reunion, festive feeling, and good fortune during the festivals. So the films with a happy ending are always the mainstream culture during the New Year season. From 2003, more and more films have appeared during this period. Besides comedy films and blockbusters, romantic films and action movies have gradually been shown during this period. In addition, domestic films are more popular than foreign films.

从“囧”系列电影看喜剧电影的融合 篇7

《电影艺术词典》上对于喜剧的定义是“以产生笑的效果为特征的故事片”。《辞海》中对喜剧类型的定义则是“一般以讽刺或嘲笑丑恶落后现象, 从而肯定美好, 进步的现实或理想为重要内容”。康德试图揭示笑的本质:“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转化为虚无的感情。”鲁迅认为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喜剧的核心在于“寓庄于谐”, 喜剧看似十分轻松, 但是真正有价值的喜剧片绝不仅仅只是“笑”, 真正有价值的影片是在反思中实现对现实的自我超越, 也就是说, 喜剧除了观赏效果上的“笑”也要笑着反思, 笑着超越。

二、中国喜剧电影近20年来的四个高潮时期

中国的喜剧在近20年的发展, 是突飞猛进的, 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喜剧电影, 笔者把它们主要分成了四个高潮:港式“无厘头”喜剧, 冯氏“冷幽默”喜剧, 宁氏“疯狂”喜剧, 还有徐氏“囧”喜剧。

1. 港式“无厘头”喜剧

港式“无厘头”喜剧是以周星驰为代表人物的香港喜剧电影, 无厘头的意思就是做事情说话没有道理缘由和中心, 不连贯不统一, 神经兮兮。港式“无厘头”电影的最大特点是以“恶搞”为中心。首先是对于经典的恶搞, 周星驰电影中有大量的对于经典文本, 经典电影桥段的拼贴和戏仿, 让观众在忍俊不禁当中会产生一种瓦解崇高, 瓦解经典的快感。然后是“恶搞”式的表演, 周星驰电影的一个表演特点就是夸张, 动作, 表情, 甚至是服装, 妆容, 都体现出了他“恶搞式”的风格。

2. 冯氏“冷幽默”喜剧

说到中国的贺岁喜剧片, 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冯小刚, 他的一系列与葛优合作的喜剧片, 例如《不见不散》《大腕》《没完没了》《甲方乙方》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票房成绩, 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甚至超过了同时期引进的很多好莱坞大片, 其实冯小刚的这一系列影片的策略十分简单, 就是“本土化”也就是俗话说的“接地气”。京味儿十足的对白, 调侃而带有黑色幽默的台词风格, 在《天下无贼》中, 毛贼的抢劫用语令人忍俊不禁“IC IP IQ, 通通告诉我密码”“报告, 我的IQ你用不了”这种委婉但是又戏谑的表达方式在观众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台词中的情感魅力。

3. 宁氏“疯狂”喜剧

2006年, 青年导演宁浩的一部《疯狂的石头》让他一举成名, 红遍全国, 随即, 又逐步推出了“疯狂”系列的电影, 着实在中国喜剧电影界掀起了一阵“宁氏疯狂”的风暴。其实总结一下“宁氏”喜剧的特点主要有:第一, 为每个人物设置口头禅, 运用语言来使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突出。比如麦克的那句经典的“我顶你个肺”和道哥的“素质”更是一度成为年轻人的口头禅。而宁浩这一点不得不说是延续了冯氏喜剧的喜剧特点。第二:混搭, 糅杂。首先是语言的糅杂, 运用方言的特殊语音来制造笑点, 《疯狂的石头》中, 大量的运用了各地的方言, 而其主要是四川话, 然后混搭着唐山腔, 和港台腔, 制造出了又一轮的笑点。然后是风格的混搭, 既有土到掉渣, 也有高大上, “土洋”的碰撞, 和带有狂欢式的风格, 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

4.“囧”式喜剧

《人在囧途》是由王宝强、徐峥等主演的一部喜剧电影。影片将春运作为整个故事的背景, 影片讲述了玩具集团老板李成功 (徐峥饰) 回长沙过年, 在骗子情人的逼迫下准备过年后跟老婆离婚。在机场遇到了前往长沙讨债的“资深”挤奶工牛耿 (王宝强饰) 后, 霉运不断。影片上映后, 在众多国外大片的夹击下仍然获得了十分可喜的票房成绩。这之后出现的《泰囧》更是超越前者, 创造了中国喜剧电影的票房奇迹。

三、“囧”式喜剧与其它三种喜剧的融合

1.“囧”式喜剧和港式“无厘头”

港式“无厘头”的幽默就是把看似没有逻辑性的情节用夸张的表情, 夸张的动作来表现笑点, 周星驰的电影中的人物动作, 要么是现代人的言行方式演绎古代人, 要么就是古代人的强调表现现代人的迂腐, 情节发展更是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 自由任意。笑点基本是凭空而来, 而且, 基本与平民生活毫无关联。

“囧”式的幽默则把港式的无厘头进行了合理化, 更多是一种“戏谑”而非“恶搞”这种“戏谑”在《泰囧》中王宝宝给高博用做葱油饼的方式按摩的时候, 也是引起哄堂大笑, 让人不得不记住。这种贴近生活的笑点, 让观众观影过后, 现实生活中间遇到相似场景的时候, 也会想起电影情节, 顿时忍俊不禁。

2.“囧”式喜剧和冯氏“冷幽默”

上文提到, “囧”系列喜剧电影吸收了相当多同类型电影的喜剧特色, 首当其冲的就是冯氏“冷幽默“的台词艺术的吸收。

同样是让人拍手叫绝的幽默台词, 冯氏幽默比“囧“式幽默更多了古典的味道, 是“冷嘲热讽”后者讽刺更为直接, 更具有现代感, 如果说冯氏幽默是平民知识分子的幽默, 那“囧”系列则比其更“接地气”更具平民趣味化, 台词搞笑而且具有相当浓厚的生活气息, 一时间成为脍炙人口的时尚流行语。

“囧”系列在台词艺术上相比于冯氏幽默可能缺乏“妙语连珠”感, 但是他直接, 巧妙, 生活的幽默方式却也十分被大众接受, 不能不说, “囧”系列在冯氏幽默养分的吸取上, 做的十分不错。

3.“囧”式喜剧和宁氏“疯狂”

“囧”式在这一点上, 却有着另一种味道的“疯狂”。首先是差距极大的一对搭档, 一个“高富帅”徐峥, 一个“矮矬穷”王宝强,

宁氏的“疯狂”里总是有着大人物不愿意真诚的去面对小人物的社会, 自视清高到最后, 铩羽而归。“囧”式有着相反的结局, 大人物不真诚的面对小人物的社会, 到最后, 被小人物的真诚感动, 放弃自己的清高, 这也就是宁氏与囧式所传递不同的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关系。

四、结语

“囧”系列影片不仅是在其喜剧电影的类型中吸取养分, 也从其它类型电影当中得到启发, 从而使影片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票房收益。金丹元说“喜剧的核心在于“寓庄于谐”, 喜剧看似十分轻松, 但是真正有价值的喜剧片绝不仅仅只是“笑”, 真正有价值的影片是在反思中实现对现实的自我超越, 也就是说, 喜剧除了观赏效果上的“笑”也要笑着反思, 笑着超越。”“囧”系列电影做到了这一点, 他不应该仅仅只被当成一部喜剧电影来欣赏, 它背后所展现的人文思考和魅力, 是需要慢慢咀嚼的。

参考文献

[1]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增补版.

[3]金丹元.电影美学导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4]李一敏.《人在囧途》喜剧效果背后的人文思考[J].电影评价, 2012 (7) .

[5]韩明.从“冯氏幽默”到“宁氏疯狂”——窥探二十年来中国喜剧电影新变化[J].文艺生活, 2013 (1) .

[6]魏征, 万君之, 朱俞仿, 姬容昱.中国喜剧电影的八个印记[J].movie, 2011 (2) .

[7]余秀才, 李泉泉.《人在囧途》幽默的讽刺与温情的反思——兼论该影片对湖北影视业发展的启示[J].媒体时代, 2013 (1) .

天王盖地虎之2015电影贺岁 篇8

如今的贺岁片,不止是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也包括了元旦、圣诞节期间上映的影片。纵观从2014年底到2015年初上映的电影来看,本次贺岁档的电影,无论是从投资水准,还是拍摄质量来看,都不乏大手笔精心制作和良心影片。

2014年上映的《一步之遥》和《智取威虎山》,是国内贺岁档影片中两部争议最大的电影。姜文带着一心要盖过《让子弹飞》的决心,重金打造了一个“东方百老汇”的文艺梦,虽然这部影片争议颇多,业内影评人士的看法也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姜文为我们重现了一个完美的旧上海。霓虹灯影初上时,叮当作响的电轨车,带来了一个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大上海,南京路,老弄堂,开叉旗袍裹着上海小姐一扭一扭的小蛮腰……如今要看到这些,恐怕只有到上海松江的车墩影视城,偶尔撞上剧组拍戏才能遇见。

相对于铺天盖地做宣传的《一步之遥》,徐克的首部抗战片《智取威虎山》就低调多了。直到影片闷不吭声地上映之后,一片拍好与叫座中才发现,徐克不仅鬼才未老,还让观众们又重新认识了一番东北林海雪原的美景,又吸引了一大批滑雪爱好者前往雪乡朝圣。

近几年来,国内电影发展蓬勃,拍摄影片的制作水准也越来越精良,为了在电影中呈现出一个高清优美的画面,很多电影都会有意无意在将故事背景挪在风景优美的景区,利用航拍或者高清摄影,来衬托电影故事中的磅礴气势和温馨浪漫。如近期将要上映的《爸爸的假期》(韩国)、《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布拉格)、电影版《奔跑吧!兄弟》(海南三亚)等。

这些电影所选之地,都是近年来的旅游热门景点,韩国综艺节目在不断地涌进国内之后,国内直线通往韩国的班机,也逐渐增多,往年只能从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搭乘航班到韩国旅游,如今在南京、无锡、郑州、合肥、长沙等多个二三线城市,都有直达航班到达韩国,且自助游、自由行的游客居多。换而言之,如今到韩国旅行,可以像周末度假一样,打个“飞的”,三五天购物休闲,便可轻松归来。

同样是热门的欧洲游,在电影里更少不了,就连好莱坞的电影大亨们都深谙此道,即便电影是美国制造,但大片精彩的高潮画面,一定还是会选择欧洲、澳洲、迪拜等热门旅游地。一来可以拉高电影的格调,二来顺便找土豪们拉点赞助,促进当地的旅游发展。《霍比特人》拍到第三部终于要完结了,新西兰的中土世界却早已名扬四海。2015年初上映的《博物馆奇妙夜3》,也完美地诠释了这种营销手段,导演煞费苦心地把博物馆从纽约搬到了英国伦敦,影片间隙的空档,还不忘给几个高清的俯拍城市镜头,展示一下高空下的英伦风情和活气神现的大英博物馆,让坐在电影院里的“眼睛们”心底发痒,开始盘算着年后要不要去一趟。

大场面,高清风景,隽美画面,滤镜过后的城市,总是美得令人窒息,美得撩人心扉。如果你还来不及制定旅行计划,还未决定去往何处度假,不妨先到电影院,挑几个贺岁大片,看一看,乐一乐,“偶遇”到心中的天堂,再整装出发。

《智取威虎山》:回到雪的故乡

作为2014年最后一部良心之作,《智取威虎山》可谓是收紧年关的一匹大黑马,它不仅是徐克正名反击之作,也成功地促使了“雪乡”成为2014年最后一个月的旅游搜索关键词第一名。

从香港转移到内地之后,《七剑》和《狄仁杰》几部“微3D”影片的出世,逐渐拖垮了“鬼才”的名号,翻拍、炒冷饭、国内伪3D……这些元素削弱了徐克擅长的“讲故事”和绚丽画面的电影手法。大师也难免拍烂片,尤其是近几年来,国产影片的3D滥用,让观众一看到“3D”就望而却步。所以,3D《智取威虎山》从发布消息开始,就并不太受关注。

没想到,影片上映之后,竟然出奇地叫好。虽然是重拍的红色经典,但徐克却并不落入俗套,六分打造故事情节完整,巧妙地加入了武打和特效等现代元素,以他惯用的港片节奏,毫不脱节地讲述了一个酣畅淋漓的故事。

杨子荣的黑话,座山雕的神秘,配角的插科打诨,这三分巧劲,捧出了整部电影的逗梗,推着电影在不知不觉中总走向高潮。

剩下的一分,就是东北的雪了。

南方人对雪,都有莫名的喜爱之情,越南出生香港长大的徐克也不例外。早在青年时期,徐克在美国看京剧版《智取威虎山》的时候,就已经萌生了要拍《林海雪原》的念头。90年代,正值巅峰时期,徐克巧遇谢贤提出了拍《智取威虎山》的想法,最后却因为种种原因失之交臂。时隔二十年之后,徐克终于圆梦,为了拍出最真实的雪原,甘愿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跑到东北真正的林海雪原里去拍摄。每一个镜头,都是在真正的雪景中拍摄,雪海、“蘑菇云”、傻狍子、挂满红灯笼的木屋,还有崎岖的林海雪路,都让人牢牢记住了这些东北特有的景色。尤其是203带着小分队滑雪的那场戏,让多少人开始向往着去雪乡滑雪。

东北雪乡,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境内的大海林林业局辖区内的双峰林场,地处黑龙江省海林市长汀镇秃顶子山西南侧。每年深秋开始,雪乡就风雪涌山,由于受日本海暖湿气流和贝加尔湖冷空气影响,冬季降雪期长达7个月,积雪厚度可达2米左右,是全国降雪量最大的地区。一到冬天,积雪从房檐悬挂到地面形成了独特的“雪帘”,树上也结满了树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让人如同步入了童话般的冰雪世界,素有“中国雪乡”的美誉。

如影片中展示的,去往雪乡的这段山路崎岖,雪深林密,要前往雪乡,必须要请当地人作向导,从林海穿越到雪乡。行走在银装素裹的山路中时,经常会遇到身着鲜艳的户外装备的队伍,红绿交缠,点缀雪白皑皑的山间,显得格外惹眼,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与苍黑的山林相互衬托,幻化出一幅美丽的北国林海雪原图画。

203小分队就是穿越雪谷到达雪乡,村庄里的木屋、木桩上,到处都是白白胖胖的“雪蘑菇”,这里也曾是《十三省》、《闯关东》等多部影片的拍摄地。雪乡不大,只有百余户人家,分散在方圆一公里左右。村民的木屋,像熟睡的婴儿一样,静静地躺在大山的怀抱里。由于开发早于雪谷,因此这里的商业气息较雪谷浓烈,有很多的农家旅店,附属设施很完备,还有几处游乐场。游乐场有滑雪圈、滑雪板,还可以乘坐雪地摩托观光。隆冬季节,每年都有很多人来雪乡度假,在雪中纵情嬉戏,打雪仗、坐雪橇、堆雪人,在雪堆里打滚玩闹,感受东北的年味。

在《智取威虎山》电影中,徐克也充分地运用了东北的大红灯笼,把座山雕的老窝打造成一个神秘而严实的堡垒,“百鸡宴”那一场戏中,黑夜中的灯笼,如白昼般点亮了整个山寨,气势磅礴地展示东北彪悍的民风。而真正的雪乡中,灯笼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道美景。傍晚时分,雪乡中的店铺屋檐.都挂着一排整齐的灯笼,红灯笼一点亮,雪乡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世界。暖暖的红色点缀在雪景之中,美仑美奂,把大自然之美升华到了极致,家家户户门前的红色宫灯,给千姿百态的皑皑白雪蒙上一层粉红色的柔纱,像一簇簇绽放着的红色玫瑰。

来雪乡旅行,住在当地的农家乐或者客栈里,在雪景中温一壶热酒,回忆着英雄们往昔的事迹,看这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令人更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和美好。

《智取威虎山》

导演:徐克

主演:张涵予/梁家辉/林更新/余男/佟丽娅

上映日期:2014-12-24(中国大陆)剧情简介:

1947年冬,东北民主联军203小分队在少剑波的带领下,进入匪患猖獗的林海雪原保护百姓安全,侦查员杨子荣与卫生员白茹火线驰援。为彻底瓦解土匪势力,杨子荣执意请求乔装潜入匪窝“威虎山”。历经了重重考验的杨子荣因献宝有功,被匪首座山雕封为“威虎山老九”。杨子荣一面与八大金刚周旋,一面涉险为山下战友传出情报,计划在座山雕寿辰“百鸡宴”上,和203小分队的战友们里应外合剿灭土匪……

《博物馆奇妙夜3》

导演:肖恩·利维

主演:本·斯蒂勒/罗宾·威廉姆斯/欧文·威尔逊/史蒂夫·库根上映日期:2015-01-04(中国大陆)

剧情简介:

担任博物馆守卫的拉里(本·斯蒂勒Ben Stiller饰),这次要带着他的博物馆老古董伙伴们改走国际化路线。为了抢救让博物馆古物活过来的“复活黄金碑”,他与他的馆藏好友们必须踏出美国,前往大英博物馆求助法老王阿卡曼拉的父亲以解开这个谜团,并抢在黄金碑的神秘力量消逝前完成任务,但这趟冒险旅途却也意外地唤醒了更多古物。

《博物馆奇妙夜3》:从纽约穿越到伦敦

2015年开年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周杰伦在英国大婚。童话般的城堡婚礼,不仅结束了少女们对周杰伦的暗恋,打开了女人对婚礼的想象空间。同时,还让国人对英国有了一番新的认识。

其实,就在刚刚上映不久的电影《博物馆奇妙夜3》中,就狠狠地把英国伦敦和大英博物馆介绍了一番。作为系列电影的收官之战,如果剧情不如前面精彩,通常会被冠上“狗尾续貂”之名,然而《博物馆奇妙夜3》却因为喜剧巨星罗宾·威廉姆斯的离世,意外得到了观众的宽容。

这部影片最大亮点,在于走进了全世界最富盛名的大英博物馆,无论是庞大厚重的恐龙化石、奇异的青铜九头龙,还是小巧精致的神鸟迦楼罗,在导演走马行空的想象力下,通过镜头和特效的演绎,让这座满载历史文物的圣殿变得栩栩如生。本片不仅囊括了大本钟、伦敦眼等地标建筑,还请来《唐顿庄园》大表哥丹·史蒂文斯,当昔日的绅士大表哥穿上铠甲,扮演逗逼骑士,虽然有点坏坏的,不过还真的是英伦范儿十足。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感受英国博物馆这座百年名馆的魅力,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图书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是去英国旅行必去的景点之一。

说大英博物馆值得一看,并不是因为这是个著名旅游景点,而是这座历史建筑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了,本身就是一个老古董。它始建于1753年,1759年对外开放,现有建筑为19世纪中叶所建。博物馆正门的两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罗马式圆柱,支撑起三角顶门楣,三角形中刻着一幅巨大的浮雕。整个建筑气魄雄伟,蔚为壮观,共有100多个陈列室,藏有展品400多万件。

电影的主线讲诉了拉里带着“复活牌”和伙伴们来到大英博物馆寻找埃及王子的父母,以解开博物馆复活之谜。其实,电影里的很多复活藏品,在大英博物馆都是真实存在的。现实中,大英博物馆的第4、61、62、63、64和65号都是古埃及文物的展厅。尽管获得博物馆许可入内取景,剧组也不能全数拍下,但还是将两件镇馆之宝还原在银幕上:在尼罗河法老王说完秘密后,拉里拿着黄金碑和罗斯福总统并肩站立之处,左边一角黑色物体就是著名的罗塞塔石碑,镜头右边则是一脸肃穆的拉美西斯二世头像雕像。除了埃及本土,这里陈列的木乃伊数量在全球也是知名。

“复活团”的成员们在途中经过东方艺术文物馆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卖萌的“金翅大鹏”和凶狠难斗胆“九头蛇相柳”令人大开眼界。而很多中国观众不知道的是,在大英博物馆里,仅来自中国的收藏品展览,就占据了好几个大厅,中国文物被大英博物馆视作最重要的收藏之一,总数多达23000余件,珍品如山。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例如敦煌壁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等等。那些在我国已经看不见的奇珍异宝,都被收藏在这座百年的老博物馆中。

影片中虽然只有一两个镜头拍到了伦敦塔和大本钟,不过还是让我们看到充满活力的伦敦城市。游览伦敦,可以分为留学派和时尚派。

伦敦到处都是教堂和名校,喜欢文学和历史的留学派,可以在这座城市里慢慢寻找她的故事。名校可以感受世界级精英学子的风范,而教堂则可以挖掘英国的发展史,站在教堂中就能感受到那种祥和安静的氛围,有着浓浓的法兰西情调,非常的优美,教堂内的每一个角落都让人觉得很美,有些教堂还埋葬了许多的英国作家,因此这里也成了众多作者学者朝圣、寻找灵感的不二之地。

时尚派到伦敦,可以尽量先去多买些流行的漂亮衣裳,因为到了伦敦才发现,只要带上墨镜,凹好造型,随便站在伦敦的任何一个角落里,被单反“咔咔”捕捉到,都是一组精彩的时尚大片,尤其是在伦敦塔下、大本钟等城市地标前。

论国产喜剧电影的美学特质 篇9

喜剧电影, 顾名思义, 就是可以使观众“笑”的电影。在中国电影出版社《电影艺术词典》中, 对喜剧电影的定义是这样的:“喜剧电影是以产生笑的效果为特征的故事片。” 喜剧电影是娱乐性很强的电影类型, 一直以其轻松、幽默的表现方式感染着观众。对现代生活压力过大的观众来说, 观看喜剧电影是一种释放压力的娱乐活动, 观众可以在观看电影过程中, 暂时脱离现实, 忘记烦恼和压力, 跟随着影片中人物的脚步欢快的前进, 得到心理上的欢乐和放松。由于社会压力的不断增长, 喜剧电影也越来越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近年来, 我国喜剧电影的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近年来, 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 以及后现代主义的传播, 喜剧电影也带有了大众文化和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传统的喜剧电影以其幽默性吸引观众, 而现在的喜剧电影, 大多通过反讽、调侃、游戏等方式进行表现。特别是从2006 年, 宁浩导演执导的《疯狂的石头》播出以后, 我国国产喜剧电影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无论是宁浩的“疯狂”系列;还是冯小刚的“贺岁喜剧片”系列;还是徐峥的“囧途”系列, 都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电影, 虽然, 这类电影也受到了批判, 但是, 喜剧电影作为商业电影的一种, 它是成功了的, 不仅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而且, 获得了惊人的票房。

二、国产喜剧电影的美学观

随着大众文化, 以及后现代主义传入我国, 我国喜剧电影也有了新的美学概念, 下面, 我将从主题内容、人物设计、叙事结构三个方面进行我国近代喜剧电影的美学分析。

1、主题内容

喜剧电影作为一种电影类型, 主要以其幽默的特性得到观众的喜爱。喜剧电影一般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巧合、误会来吸引观众, 通过故事中人物的遭遇引观众大笑。喜剧电影一贯遵循娱乐第一的原则。

近年来, 国产喜剧片都在里面加入了“黑色幽默”, 通过反讽的方式将影片的娱乐性表现出来。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2006 年, 宁浩导演指导的电影《疯狂的石头》。影片中, 导演总共设计了三条线索, 第一条是保安队长包世宏领导一群保安保护宝石, 第二条线索是以道哥为首的三个小偷偷宝石, 第三条线索是冯董派去的国际大盗盗宝石。这三条线索相互交叉, 里面不仅有正义方, 而且有两派反方, 这三方在一系列的巧合、误会中相互穿插。特别是, 国际大盗不知道自己的老板到底长什么样而将其误杀, 黑皮因自己的同伴而被困下水道等, 这都是因为误会、巧合而造成的。特别是影片最后, 包世宏阴差阳错的得到了真的宝石, 影片中, 只有包世宏对宝石没有邪念, 但是, 最后, 他却得到了真的宝石, 通过这种反讽的表现手法, 使影片的娱乐性更加强烈。

冯小刚导演擅长用“游戏”的手法进行电影创作, 如电影《非诚勿扰》, 冯小刚用相亲游戏来表现整部电影, 使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就像是进入了一场游戏一样, 更能使观众接受。无论是宁浩的“黑色幽默”, 还是冯小刚的“游戏式”电影, 都能是观众快速的进入影片当中。

国产喜剧电影不像好莱坞大片有宏大的故事, 国产喜剧电影都是讲述小事情, 将故事放缩小, 通过对小事件的“游戏”化、“戏仿”化, 表现出电影的幽默。并通过反讽的创作手法, 使观众对影片的主题内容印象的深刻。

2、人物设计

国产喜剧电影中, 导演大多都把主角设定在“小人物”当中。与好莱坞大片不同, 没有大人物, 没有个人英雄主义, 都是通过一些“小人物”表现影片的故事, “小人物”的可爱、可恨、可怜、可悲都一一的呈现在大荧幕上。

艺术来源于生活, 所以从生活中提取艺术, 才能更被观众认同。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来国产喜剧片受到观众喜爱的原因之一。如《疯狂的石头》中, 主人公就是一个保安队队长包世宏, 保安队队长, 基本上属于社会的最底层, 导演对这个社会最底层的保安队队长的刻画确实忠厚、善良、本分, 与有钱的冯董呈鲜明的对比, 导演把“小人物”塑造成高大的形象。徐峥导演的《人在囧途之泰囧》, 同样是一部公路片, 主要讲述的是徐朗与王宝在阴差阳错的一起去泰国的故事。影片中, 导演将王宝塑造成一个卖葱油饼的小商贩, 而徐朗、高博都塑造成了事业有成的商人。在去泰国的路上, 虽然王宝引发出了一系列搞笑的事情, 表面上看, 王宝是无知, 甚至都可以说是笨, 但是他很善良。也是因为看到他身上的善良, 徐良才开始反省人生, 最后事业、家庭才能双丰收。王宝就是我们身边的人, 导演设计这个人物不仅没有给观众距离感, 反而给观众亲切感。再如, 《非诚勿扰》中葛优饰演的海归秦奋;《心花路放》中黄渤饰演邓超饰演的二手音响店老板耿浩;《分手大师》中服务业的梅元贵等, 他们都是小人物, 他们没有大事业, 没有大梦想, 但是, 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无处不在的“小人物”。因此, 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光芒。

国产喜剧电影中, 人物的设计是一大突破, 这些“小人物”, 他们的身上没有任何光环, 甚至有一堆缺点, 这样使得观众在观看影片的时候更能感同身受, 影片中的人物就是生活在他们身边, 使观众更有贴切感。

3、叙事结构

近年来, 我国国产喜剧电影在叙事结构上也有改变。电影的叙事结构应该是具有缜密的逻辑性, 围绕一个中心。但是, 在近年来, 电影的叙事结构打破常规, 不再是讲究缜密逻辑性, 特别是国产喜剧电影, 叙事上具有零散性。许多导演在电影创作的时候, 用零碎的拼贴来完成整部电影的叙事。

零碎的拼贴方式是从后现代主义文化发展而来的。特别是现代导演, 都与时俱进, 一般都会对少将零碎拼贴运用到影片中。《疯狂的石头》中, 导演宁浩将影片分为三条线索, 将三零碎的的线索相互穿插在一起, 相互影响, 相互干涉, 也正是因为有这三条零碎的线索, 才使得影片的情节环环相扣, 使影片变得更加精彩。如筷子兄弟导演的《老男孩》, 这部影片的零碎程度更加明显, 这部影片不仅表现在叙事手法上零碎, 画面的剪接也相对零碎, 使影片具有很好的节奏感。

用零碎的拼贴式手法完成一部影片, 是近年国产电影运用的常见的手法。这种叙事方法虽然与以往的电影叙事结构不同, 但是, 这种叙事方法可以使影片包含更多的信息。并且,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观众能适应影片这种零碎的拼贴, 这样影片会节奏感更好, 更加适合喜剧电影的创作。

三、结语

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 从传统的单一幽默性喜剧电影, 到现代具有反讽、调侃、游戏式的喜剧电影, 无论是在内容表现上, 还是在人物设计上, 还是叙事结构上, 都有了质的变化。但是, 现在的国产喜剧还是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 如影片故事的统一性、完整性等, 这还是需要我国喜剧导演更加的努力。总体来讲, 我国国产喜剧电影虽然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但是, 还是要注意观众需求, 依据观众的需求创作出更好的喜剧电影。

摘要:喜剧电影一直用其轻松、幽默的方式感染着观众。但是, 随着大众文化以及后现代主义语境传入到中国以后, 我国戏剧电影从传统的幽默叙事, 转变成了用反讽、调侃、游戏的方式进行变现。其美学特性也有新的变现, 文章从主题内容、人物设计、叙事手法三个方面对近年来, 国产喜剧片的酶学特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喜剧电影,明星制度,喜剧美学

参考文献

[1]《电影艺术词典》[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6年

[2]罗显勇, 《论当下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的美学特质及缺憾》, 北京:《当代电影》, 2011年第9期

论中国当代喜剧电影的精神特质 篇10

中国电影出版社《电影艺术辞典》中对喜剧电影是这样定义的:“喜剧电影是以产生笑的效果为特征的故事片。”【1】就观众而言, 观看喜剧电影就是为了能够大笑一场, 暂且忘记现实的烦恼, 通过会心一笑或是哈哈大笑, 在虚幻的影像世界中获得视觉和心理上的愉悦与满足。那么, 喜剧电影具有怎样的精神特质呢?它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呢?当然, 产生笑的效果是喜剧电影的目的, 也是能够吸引观众的最关键因素, 但最本质的还在于喜剧电影具有一种超越性质。它能够超越等级、权威等等各种禁忌, 通过讽刺的表现手法来蔑视和嘲弄这些禁忌, “它的任务和天然的走向就是去处理我们社会和个人内心的许多恐惧。”【2】

因而, 喜剧电影多是反权威的, 它常常直面人性中猥琐、阴暗甚至残酷的那一面, 以此来讽刺现实社会的黑暗。在喜剧电影中, 我们通常能够看到的是普通百姓、下层小人物面对现实的严酷、权威的强大而无力反抗却坚持着以自身特有的“安慰法则”来继续反抗着, 为追寻自己的小小梦想而继续奋斗着, 他们以这种法则来维系着自己对美好的向往, 超越着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而观众也通过这种视觉上的感官刺激感受着与喜剧电影中的

景, 但我们不能忽视基督教在乔治成长过程中的促进作用。乔治从小所受到的基督教的教育使得他能够避免成为像雷格里那样的人, 并有觉悟站起来立志推翻奴隶制度。从这个角度而言, 基督教对以乔治为代表的奴隶主的影响是促进了他们的觉醒, 也就是向资产阶级的转型和向废奴阵营的靠拢。此时的基督教, 又扮演着推动奴隶制瓦解的角色, 与上文分析的维护作用再次形成一种对立。再一次验证了基督教在整个奴隶制发展中的双重性角色。

四、结语

通过对人物形象和基督教对其影响的分析, 可以看出基督教在整个美国黑人奴隶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 不管是从奴隶的角度还是从奴隶主的角度都是双重的, 矛盾的。这种双重角色的产生有的是因为对基督教教义的理解差异, 有的是因为个人的宗教生活经历差异。虽然基督教对奴隶制的影响是双重的, 但综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的发展潮流, 这种双重性, 最终还是倒向了进步的一面, 促进了奴隶制度的瓦解。

主人公相似甚至相同的精神, 从而在艺术活动中超越了自己面对现实时的无力、微小和绝望, 实现了某种替代性满足。

因而, 在现代社会日益发展, 人们的生活压力愈来愈大的情况下, 喜剧电影正是以这种超越精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发泄压力、忘却现实烦恼的契机。90年代以来, 随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与时俱进的改变着。在这一良好的社会土壤中, 中国的喜剧电影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精神特质, 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喜剧观。

二、中国当代喜剧电影的精神特质

(一) 讽刺现实——对传统的继承

克拉考尔说, 电影的本质是喜剧性的。从电影诞生之初, 它就与喜剧性密不可分。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短片《水浇园丁》中就有了喜剧性的情境, 成为后来喜剧电影的萌芽。在中国也不例外。中国最早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和《庄子试妻》中就有了喜剧性情境。因此, 90年代以来喜剧电影的新发展是离不开中国早期喜剧电影奠定的良好基础的。

应该说, 讽刺的精神一直是中国喜剧电影的传统。在早期中国电影形式还不太成熟的情形下, 多是以喜剧的内容、夸张的动作为特征的滑稽短片。这些滑稽短片从本民族民间娱乐文化中吸取灵感, 以民间笑话、民间传说为素材, 达到纯粹的娱乐搞笑目的。当然, 这些滑稽短片在逗乐搞笑的基础上也传达出了一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主题和道德寓意, 主人公形象也多是小市民阶层, 这些都是符合当时小市民阶层的观赏趣味的。虽然为了一味地迎合小市民阶层的观赏趣味, 大多数滑稽短片都是为搞笑而搞笑, 并没有健康向上的情趣, 但是, 它却开创了中国喜剧电影一个良好的传统, 即通过表现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命运来讽刺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和社会现实的种种弊端, 在讽刺中达到劝善惩恶的目的。

3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也是在此期, 中国电影开创了现实主义传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内, 中国喜剧电影的创作也与当时的社会现实联系得更为紧密了。这些喜剧电影往往通过加入一些悲剧性的因素更为深刻地批判现实, 从而使这些影片具有一种“悲喜精神”。如沈西苓创作的《十字街头》既有“一板之隔”这样的喜剧性情境, 也有这些年轻人对自己前途的迷茫和担心的悲观心态, 将严肃的社会历史思考与轻喜剧的艺术

参考文献

[1]姜楠.美国废奴文学的代表作——试析《汤姆叔叔的小屋》的文学价值[J].2003, (02) .

[2] (美) 斯陀夫人著, 王惠君译《汤姆叔叔的小屋[M].伊犁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3]弗莱.诺思罗普弗莱文论选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4]王艳文.《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人物原型解析》[J].燕山大学学报, 2006, (02)

[5]杨雪飞.《论<汤姆叔叔的小屋>人物话语中的圣经感召力》[M].《读与写杂志》, 2008, (07)

[6]卓新平.《圣经鉴赏》[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7]张艳蕊.《天堂消息》的圣经——基督教原型[J].外国文学研究

付科峰, 文学硕士, 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英美文学。

风格得到了和谐统一。在这类影片中, 往往化悲苦为幽默, 将悲苦的现实困境用喜剧性的手段表现出来, 在喜剧性的轻松氛围中又融入了悲剧因子, 具有一种悲喜交织的现实主义精神。

40年代后期, 中国的喜剧电影有了较大发展, 这主要表现在喜剧题材样式的新开拓上。此期, 既有如《乌鸦与麻雀》这样的政治讽刺喜剧, 又有如《假凤虚凰》、《太太万岁》这样的社会风俗喜剧。这些影片或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时弊进行讽刺和抨击, 或是以喜剧的风格反映当时的日常生活, 表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理想, 间接地讽刺和揭露社会上的恶风恶俗。正是这些影片, 使中国喜剧电影迎来了它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更是将中国喜剧电影讽刺现实的传统发扬光大。

应该说, 正是在中国早期喜剧电影讽刺现实的传统精神影响下, 中国的喜剧电影发展至今都没有离开这个传统。无论是冯氏幽默, 还是疯狂的石头∕赛车引发的观影狂潮, 它们都将普通小市民、下层小人物在现实困境中的挣扎以及面对现实的无力感却又略显荒诞感的乐观同时表现了出来, 以这种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发挥了喜剧电影的讽刺功能, 也是在这样的传统精神的基础上使观众通过影片以会心一笑得到了对现实的宣泄。

(二) 后现代主义精神

1. 对传统审美规范的颠覆

中国当代喜剧电影带给我们的一个新突破就是在一些作品中实现了对传统审美规范的颠覆, 从而实现了对现实的怀疑与讽刺。

在中国当代喜剧电影发展过程中, 张建亚喜剧电影的创新风格是不容忽视的, 尽管他只导演了《三毛从军记》和《王先生之欲火焚身》这两部。在他的喜剧电影中, 他经常把喜剧时空放置在民国、旧社会, 却用现代人的观念去解构文本, 巧妙地运用反讽、戏仿的手法达到以古讽今的目的。尤其是在《三毛从军记》这部影片中, 张建亚将漫画、纪录片和滑稽表演相结合, 完全打破了表现战争的传统叙事手法。同时, 整个故事显得荒诞无奇, 三毛的经历处处充满着意外与巧合, 颇富戏剧性。但是, 影片中又插入了纪录片, 这样, 就大大缩小了真实与虚构之间的距离, 也就增强了真实和虚构之间的不确定性。这种拼贴式的文本叙述和真实与虚构之间的不确定感是典型的后现代电影创作风格。也正是这种表达方式巧妙地反讽了战争的残酷性, 颠覆了传统战争片的叙事手法, 给中国的喜剧电影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

同样的, 最被大家熟知的冯氏喜剧电影抛弃了以往电影中对社会精英人士的表现, 一反传统, 开创了“市民喜剧”的道路, 也使其在中国喜剧电影创作始终处于领先者的地位。90年代的冯氏喜剧电影深受王朔作品的影响, 但他并没有像王朔那样直接对知识精英进行刻意地贬损, 而是通过展现小人物对现实、对命运的机智抗争来反映现实社会中的普通人的处事方式和生活态度, 使得普通小人物占据了主流话语权, 实现了对精英的埋葬, 颠覆了精英们的主导地位。

2. 追梦精神和造梦功能

从《甲方乙方》到《非诚勿扰》, 每年的贺岁档, 我们都跟随着冯小刚实现着我们的梦。冯小刚之于中国喜剧电影, 他不仅仅引发了中国的贺岁片潮流, 更是在这种全民贺岁的热闹氛围中带着其“市民喜剧”, 以普通小市民的“乌托邦”精神牢牢地抓住了中国观众的口味。在他的影片中, 京味化的语言加上小人物的梦想和现实的矛盾构成了其表现喜剧性的主要手段。无论是《甲方乙方》中“好梦一日游”公司用各种方法来实现普通人的梦想, 还是《大腕》中的尤优一展才华策划者一场颇富戏剧性的“喜剧葬礼”, 可以说, 冯小刚在主流话语中为自己作品中的小人物赢得了一席之地, 把底层的、民间的思潮变化带进了公共的交流场所, 使其影片成为了这个时代充满着理想和欲望的普通市民的代言人, 而市民阶层本身就是电影市场消费的主体。于是, 普通的市民观众在这种有效释放压力和宣泄情绪的观影活动中间接地实现了自己的追梦过程, 而这些影片也就完成了它的造梦功能。

3. 游戏式狂欢

其实前文所述的张建亚的《三毛从军记》以及冯氏喜剧都可以说是通过游戏式的情节戏谑化地表达了现实的种种, 但在这里我要特别指出的是宁浩的疯狂系列, 因为在这两部影片中不仅仅是游戏化的反讽, 更是运用了黑色幽默式的表达技巧将这种游戏化狂欢发展到了更高的文化层面, 带给观众的思考也愈加深刻。

黑色幽默式喜剧电影的典型特征就是以荒唐的犯罪故事为题材, 通过荒诞的故事情节来达到使观众发笑的目的。在《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中, 影片的主人公都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它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不是肮脏的街道就是黑暗的下水道。这两部影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通过一系列的巧合将表面上看似毫无关系的几组人物贯穿起来, 最终观众们就会发现正是这些颇具游戏化的巧合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然而, 在这游戏化的背后, 这些小人物承受着各自的悲喜与哀乐。无论是《疯狂的石头》中最后道哥巧合地死于车祸还是《疯狂的赛车》中那两个想改邪归正的小偷追着警察交易毒品的喜剧性情节, 观众们在笑过之后肯定也会感到一丝悲哀与惋惜。因为在这疯狂的游戏化与黑色幽默的背后展现的是小人物在现实困境面前的无力感、绝望感。因此, 这两部低成本的影片以其获得的票房实力为中国的喜剧电影创作提供了好的借鉴范本。

三、反思

中国喜剧电影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 从现实到浪漫的精神蜕变, 而当今的中国喜剧电影无论是在表现技巧还是在喜剧元素的运用方面都呈现出新的变化, 为中国喜剧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我认为不论是传统的还是当今的喜剧电影都脱离不开中国本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特质, 那就是尽可能的展现现实、关怀现实, 人文关怀逐渐成为了当今喜剧电影获得大众青睐的一个有力因素。但是, 中国喜剧电影能否成功应对如今电影市场国际化的潮流呢?如今, 在《疯狂的石头》影响下, 越来越多的中国喜剧电影开始运用各地方言来增强喜剧效果。当然, 这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是适用的。但是, 当它走向国际, 在外国人看来也许就摸不着头脑了, 因为这些方言是无法翻译的, 而没有了方言, 喜剧效果就大大减弱了。这就要看创作者如何将这种带有民族地域特色的东西变得大众化、国际化了。也许, 过于注重语言而忽略动作, 对于喜剧电影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这就要向好莱坞学习了, 众所周知, 好莱坞喜剧电影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似乎是没有障碍的, 因为他们比较侧重于形体表演,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

此外, 当今的中国喜剧电影依然是不太成熟的,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其亚类型比较单一化。我们知道的也就是冯小刚式的“平民喜剧”, 或是宁浩式的“黑色喜剧”。在这些影片里, 我们甚至只能看到社会阴暗的一面, 中国人的积极向上、中国大都市的繁华我们是看不到的。不像韩国喜剧或好莱坞喜剧电影, 我们能从中看到他们所在城市的魅力以及那里的人们的时尚与健康。09年, 《非常完美》的出现让我们耳目一新, 它实现了中国时尚浪漫爱情喜剧零的突破。也许剧情比较俗套, 甚至有模仿好莱坞叙事模式的嫌疑, 但是漫画式的夸张表演、时尚元素的大胆运用都证明在外人看来保守、含蓄的中国人也是不缺乏浪漫的爱情的, 这也无疑给中国喜剧电影的创作者带来了好的范例。

当然, 要发展中国的喜剧电影, 最关键的在于导演、编剧人才的储备。如前文所述的张建亚导演也就《三毛从军记》和《王先生之欲火焚身》这两部喜剧电影, 说起中国的喜剧电影导演也就冯小刚、宁浩。但是好莱坞不但有专拍喜剧电影的公司, 还有如金·凯瑞这样的国际喜剧明星, 他们对喜剧电影的发展也是很重视, 当然这都归功于它们拥有比较宽松的电影制度。所以, 要想使中国的喜剧电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人才的储备是不可或缺的, 中国的电影体制也应在符合国策, 符合大众需要的前提下与时俱进, 不能一味地走老路了。

摘要:在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历程中, 喜剧电影以其轻松、幽默的氛围娱乐着人们的观影情绪, 在不同时期也有其不同的发展特点。90年代以来, 中国喜剧电影应该说迎来了新的发展, 呈现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精神特质。文章旨在通过分析中国当代喜剧电影的精神特质, 发掘中国喜剧电影的独特魅力, 探索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喜剧电影,精神特质,超越,讽刺,后现代主义

参考文献

[1]《电影艺术辞典》,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6年, 第161页.

上一篇:我国经济运行下一篇:创业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