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业意识

2024-08-18

培养创业意识(精选十篇)

培养创业意识 篇1

创业教育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的概念是在1989年11月底12月初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来的。在这次会议报告中阐述的“21世纪的教育哲学”中提出了“学习的第三本护照”, 创业能力护照的问题, 要求把创业能力教育护照提高到当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护照所享有的同等地位。

1 发挥第一课堂作用, 渗透创业理念

第一课堂仍然是学生直接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渗透创业理念,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 更新教学内容。创业和创业意识不是直白地多强调几遍, 或讲讲来历, 讲讲典型, 就可以达到目的的。要将创业理念渗透到教学中, 最基本的就是需要更新教学内容, 使原有内容更富时代性和创新性。并紧紧与实际、与市场相联系, 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为我所用、学就要创新。树立市场意识, 才能激励学生从专业切入, 开展特色创业。第二, 改革教学手段, 方式, 方法。教学内容更新了, 必须有与之匹配的教学方式、方法向学生传授。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早已为时代所唾弃, 简单的双语教学, 提问式教学也已经无法满足要求, 我们应该倡导一种自由、轻松的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时代教学的绿洲上尽情吸吮甘霖。第三, 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在提高学生创业知识的同时, 催化创业意识的形成, 尽管有成有败, 但无论如何使他们迈出了第一步, 他们还将带动许多同学迈出第一步。他们的头脑中再也不会认为创业是洪水猛兽, 而会认为创业的感觉像空气一样亲切和清新。

2 营造创业实践氛围, 锻炼创业能力

实践出真知, 要使一代大学生在观念上变革, 就必须以实践作为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孕育的载体, 使更多的学生强化竞争意识, 进而萌发创业意识, 通过实践环节激发创业意识的做法多种多样的, 最基本的就是以引导学生自主参加为前提。

创业竞赛。竞赛是培养大学生竞争意识的良好途径, 但要同锻炼学生特长素质的竞赛, 如歌唱比赛、舞蹈比赛等区别开, 创业类竞赛应以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创业能力为特征, 如创业计划书大赛、程序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 通过参加大赛, 学生不仅掌握了更多的技能, 而且竞赛内容也将在他们的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创业基地。既可以是特别设定的园区, 也可以是依托专业实习基地而设立。其运作的基本形式是通过学生建立实体化的创业公司或创业团队, 开展创业活动, 不仅可以使参与的学生一展身手, 也可以使其他学生感受创业氛围, 耳濡目染, 从而也产生创业激情。此外, 充分发挥原有学生社团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有效途径。社团基本上是基于爱好特长而自发组成的团体, 学校在宏观的调控下, 允许学生社团市场化, 给他们更大的空间, 让学生在兴趣特长与专业之间找到恰当的结合点, 感受创业。而且社团在大学生中是比较有影响力的, 是带动更多学生形成创业意识的好办法。

3 加强学生生涯指导, 使创业步步为营

许多大学生在从高中生的角色转变过程中感到无所适从, 既没有方向, 也没有计划, 很容易使大学四年虚度。因此, 必须加强指导,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目标。科学规划学业、灵活决策就业, 接受主动学习、目标学习、技能学习的新学习概念, 进行自我觉醒、目标设定、生涯策略、生涯评估, 使学习生涯有适合自己的计划, 有意识地设计自己的未来, 这个未来可能是成功的就业者, 也可能是个成功的创业者。

4 深化心理素质教育, 培养创业品质

目前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创业教育中, 如果能够很好地与心理教育融合, 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心理测试、心理辅导,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自我, 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 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培养合作意识, 将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产生深刻的推动作用。可以通过创造能力、创业能力、合作能力测试, 创业心理训练营等活动形式吸引广大学生参加。

5 推广创新思维训练, 培养个性意识

有时思维方式决定解决问题的成败。通过思维训练教会学生转变思维角度, 大胆创新和突破, 从而在人格上形成个性化人格、独立意识。创新思维训练较容易寓教于乐, 往往许多新奇的案例使学生乐不思蜀, 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开动脑筋。

6 强化创业动机的影响力

创业动机可以包括获得金钱, 实现自我价值, 超过榜样的快感, 这是正常的创业行动的先导。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 也不能摒弃一方, 而应通过科学的教育和引导, 使学生形成理性的创业意识。第一, 要强化榜样或偶像的作用, 使学生与企业家亲密接触, 邀请企业家或业界人士来校讲座讨论, 使学生在与他们的沟通中, 不仅学习创业经验, 而且形成追赶榜样的意识。黑龙江大学的企业家论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创业讲堂都是较好的形式。第二, 要正确引导学生处理获得金钱与实现自我价值的关系, 创业固然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现时金钱利益的实现更是不可非议的体现, 是市场规律决定的, 我们应引导学生将二者正确平衡。因此, 应该通过实体运作, 企业家现身说法等方式, 使追求金钱公开化、透明化, 而不会被斥之为拜金主义, 使学生在宽松的心理氛围中体验创业。

参考文献

[1]应若葵.高等学校加强创业教育探讨[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2]桂南岭.论高校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J].株洲工学院学报.

[3]杨志清.论大学生创业文化素质的培养[J].河南科技, 2005.

如何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篇2

(一)健全创业心理的培养体系,优化职业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创业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恰当的教育、引导使学生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及耐挫能力等,充分发挥心理援助机构的重要作用。另外,创业心理培训教师及专业职业指导教师的队伍相对匮乏,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没能在需要学习有关创业心理健康知识的时候获得较好的指导,也没能在他们心理上承受巨大创业、就业压力及矛盾冲突时得到有效的慰籍和疏导,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职业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

(二)加强创业理念的科学指导,注重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培养的协调发展

1.发挥优势,努力培养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创业意识

国际上普遍得到认同的一种观念是:高校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不仅有利于创业和就业,还会形成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因此,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体系,是进一步加强创业理念科学指导的重要前提。如将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等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将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明确创业教育内涵与实质的基础上,不断建立科学实际的创业理念 。

2.优化创业环境,大力拓展大学生创业渠道

创业教育工作要始终坚持务实、创新,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竞赛为导向、以普及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全面提高学生主动创新、自主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以围绕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为着力点,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带领他们到企业中学习实践,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创业技能,形成以科技服务推动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以地方资源推进学校科研、教学工作的良性互动[6]。

3.求真务实,全面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担负着破旧立新,解决好新、旧创业理念冲突与融合的重要使命。为此,高等学校必须帮助创业者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鼓励他们放弃错误的思维定势、树立理性的创业精神,强化符合市场经济规则和法律规范的契约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激情,引领学生在艰苦的实践中获得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一、大学生创业创新品质

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是指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和作风所展示出的思想、品性、认识等方面的实质。创新创业品质是一种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综合素质。在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与实践出新的、具有科学精神的创新成果。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品质其核心要素表现在: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创业能力三个方面。

1、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产品、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创新精神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

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要以所学科学文化知识为前提指导,建立创新创业价值观,开发出更多具有开拓性。前瞻性、独立性的新思路新见解新模式。

所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以着重培养大学生的怀疑意识、批判精神、发散思维等创新思路,使我们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道路上可以如鱼得水、另辟蹊径。

2、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指创业者对现有条件的不满足,并由此产生的最新的要求、愿望和意识,是创业实践活动赖以展开的最初诱因和最初动力。

创业意识是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他要求大学生有敢于开拓、勤于思考、勇于承担的精神。同时要求大学生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把握创新时代的新机会、迎接就业局势的新挑战,以创业意识对待工作,并以创业作风和创业品质要求自己,形成创业行为模式。

3、创造能力(creativity)

创造能力一般表现为发散性思维,而聚合性思维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总之,创造能力是在丰富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它不仅包含敏锐的观察力、精确的记忆力、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设想,而且与一个人的个性心理品质、情感、意志特征等有密切关系。创造能力是在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上实现的综合能力。

大学生更善于运用侧向思维方法和求异性思维方法,应更具有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和预见性,应把主观意识和客观实际相结合,更加有的放矢的有所发现、发明和创造。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途径

1、注重个性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业意识在大学教育中必须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分开展个性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行为的教育指导。 探索最大化挖掘学生个性培养的教学方法,充分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2、提升教师素质,优化师资结构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我们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一批具有创业激情、创新头脑的高素质创业培养人才在高校中不可或缺。鼓励高校教师走到高新技术企业中去,学习和提升自我修养,培养和激发创新潜能。更要在政策上鼓励具有创业精神的老师,真正加入到创业大军中去,培养一批创业者兼学者的优秀教师队伍。

优化师资结构,可以学习世界其他各国的优秀经验。将社会优秀创业人才聘请到学校,成为兼职教师。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相辅相成,可以弥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缺口,更可以大大提升全职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优化师资力量。

三、学校助力创业,校内市场成学生创业孵化器

客观来讲,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创造性、多变性、无法预见性、风险性等特点。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重点难点集中在:创新意识虽高,实际创新比例却偏低。学生创业的科技转化率低等问题。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指导和帮扶。

利用大学科技园,作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区是国家创新产业的重要构成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大学科技园可以向学生提供完善的创新创业指导,帮助学生快速走出懵懂与迷茫,分析创业形式、强化创新观念,为学生的创新创业之路提供必要保障。

大学科技园孵化基地是大学生创业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在经历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项目的自主研发与推广之后,大学生走在这条充满荆棘的创业之路上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麻烦和困扰。企业孵化是所有科技园的基本功能,但是大学生创业园的企业孵化服务就必须更加具化和深入。大学生创业企业往往需要跟多的关注和扶持。这是一条创新创业的必经之路。学校的培养不仅仅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之路上,学校要秉承教学相长,理论紧密联系时间的原则,深入探索,积极跟踪指导。帮扶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走向社会。

在新的社会形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关系到大学生就业这个重中之重的社会问题。广大大学毕业生是否可以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能否承担起振兴民族伟大使命,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全面切实有效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更多的大学生把自主创新、张扬个性、创业挑战作为新的人生目标。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和社会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更多的扶持和帮助,让大学生创新创业之路走的更稳、更好。积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社会对高等骄阳也提出的新要求,是时代赋予高校的新使命。

职校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篇3

一、创业意识的培养

创业意识的形成要经过一个漫长而十分艰辛的创业实践过程。当在校学生开始产生了自立人生的创业需要时,将碰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怎样创业的问题,这就是创业的目的以及实现创业的方法和手段问题。在这里,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1.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始终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人的需要,应包含自我需要、他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即人的需要有利己和利他两个方面。利己和利他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同学们在确立自己创业的目的时,一定要注意到利己和利他的统一。

2.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创业是人生追求的目的,但如何实现所要达到的目的,每个人的方法和手段不尽相同。一些学生或刚踏上就业之路的青年自视高明,期望值过高,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而一旦发现自己的需要无法实现时,就悲观失望,消极颓废。需要和理想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实现,而不能靠上帝的恩赐。

二、创业能力的培养

1.打好能力基础

创业能力是知识、技能经过概括和类化后的产物。知识、技能本身并不是能力,却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创业能力鲜明的社会性特点,决定了创业能力只能在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中形成。有了知识并不一定就有创业能力,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完成的。任何一个天才都不可能具备一切能力,而只能具备某些领域内必备的能力。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都有专业方向,因而在发展、培养创业能力的过程中,应尽量从本专业的特点出发,努力培养符合专业发展方向的、适应未来创业需要的能力结构,把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学好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以专业发展方向作为选定未来创业目标、培养创业能力的方向。

2.培养关键能力

所谓关键能力,主要是指除了专业能力以外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包括个人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等。

专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和与其相应的知识;方法能力是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决策、判断与评价的能力,在工作中学习和再学习的能力,以及科学方法的应用等方面的能力;社会能力是指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能与同事和上下级协调合作的能力,集体工作的能力,在艰苦环境中的坚毅性和忍受力,以及环境意识、能源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的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与专业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对个人增强创业生涯中的竞争力,取得创业成功却尤为关键。

市场如战场,要赢得市场,就要有足够的竞争能力,敢于与强手竞争。要具备“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决心和毅力。要在竞争中取胜,还要学会在竞争中合作。

3.投身创业实践

培养创业意识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才能进行创业实践,开发出创业能力。

参加活动课程职业学校的活动课程多种多样,积极参加活动课程,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广泛接触社会,亲自实践,加快自己的社会化过程。

参与创业实践

利用假期进行尝试性、见习性的实践活动。可以和家人、亲戚、朋友、同学合伙,也可以独立投入一点资本进行经营(买卖)活动。

利用实习期间进行创业实践训练。实习期间,不仅要训练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而且更要有意识地观察体验经营管理方面的技能以及营销方面的技巧。不仅要积极主动地练好专业技能,而且要投身于经理助理、车间副主任及购销员等兼职实践。

进行真正的创业实践。在毕业前后,可以单独或与同学轮流租赁或承包一个小店铺,或加工、修理,或销售、服务等,在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

培养职校生创业意识应以培养职校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进取心、事业心以及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培养职校生的创业能力是培养他们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能力,尤其要注重培养职校生勇于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力求使更多的职校生变成小企业乃至大企业的创造者。

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 篇4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

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创业前准备的现状, 研究调查各大高校、政府、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与教育的重视和关注程度, 我们通过问卷形式为主, 网上QQ谈话与网上搜寻材料为辅开展调查活动。

从调查问卷中抽出几份题目进行分析, 例如:您关注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调查中, 经常关注、很清楚的大学生占10%;偶尔关注、比较清楚的大学生占30%;不太愿意主动去了解、知道一点的大学生占45%;一点也不知道的大学生占15%。体现出现在的大学生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虽然占比较大的比例, 但经常关注的所占比例较小, 说明大学生关注国家政策是有待加强的。又如: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调查中, 考虑过的大学生占97.5%, 完全没想过的大学生占2.5%, 正在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占0%, 已经尝试过创业的大学生占0%。从这里体现了创业的问题对大学生不是什么与他们毫不相干的事情, 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思考过创业的问题。再如:您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调查中, 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大学生占47.5%, 没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大学生的占52.5%。其中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次数一般在1~2次。从这体现出大学生参加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比例相对较小, 大学生对此的关注度还不够, 还有待加强改进。

二、大学生创业几点建议

1.树立全新的人才观, 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成功的创业者需具备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要有创业观念、有才、有胆、有识, 同时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克服创业过程中的困难, 这些高要求决定了当代大学生想走上创业之路, 就必须按照创业者素质的培养规律, 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 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 锤炼自己的胆子, 同时培养自己的创业人格、创业者思维和创业意识与技能。

2.思想和精神上锤炼自己。要树立自信、自强、自主、自立意识。自信就是对自己充满信心, 相信自己有能力, 有条件去开创自己未来的事业。自信赋予人主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 自强就是在自信的基础上, 敢说敢当, 敢做敢为, 自主就是具有独立的人格, 具有独立性思维能力, 有远见、有敢为人先的胆略, 自立就是凭自己的头脑和双手, 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 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业的基础。

3.广泛获取创业经验。如今不少大学都开设了创业指导课, 教授创业管理、创业心理等内容, 帮助大学生打好创业知识的基础。大学图书馆也提供创业指导方面的书籍, 大学生可通过阅读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其次创业是目前媒体报道的热门领域, 无论是传统媒体, 如报刊、新书、广播电视、还是网络媒体, 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创业知识和信息。此外各地创业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机构的网站, 也蕴藏着丰富的创业知识。

4.注重自身能力的综合培养。创业能力的综合性很强, 其中要有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造能力、经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公关能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把握机遇的能力、谈判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大学生要主动树立“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生存”的意识, 提高创业能力, 从而使自己在创业时“走得出”“站得住”“干得好”。

5.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实践环节能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积累创业经验, 培养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 如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大赛等。其次, 大学生还可通过参与社团组织活动、创业见习、职业见习、兼职打工、求职体验、市场和社会调查等活动来接触社会, 了解市场, 并磨练自己的心志,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三, 商业活动无处不在, 大学生平时可多与有创业经验的亲朋好友交流, 甚至还可通过Email和电话拜访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 或向一些专业机构咨询。这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往往比看书本的收获更多。

三、结语

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篇5

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肩负着创新知识、传播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责任,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业人才的摇篮.我们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创新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并探讨在现有的SPT人才培养体系下,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作 者:应殷 陈瑜 作者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浙江,绍兴,31刊 名:经济研究导刊英文刊名:ECONOMIC RESEARCH GUIDE年,卷(期):2009“”(15)分类号:G644.5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 创业能力 大学生

大学生微商创业与创业意识培养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互联网+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依旧严峻而复杂,高达749万的毕业生,再次造就“世上最难就业年”。在这样的就业条件下,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两会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又一次成为两会热词关键词,这无疑表明了政府对于支持创业、激发民族创业创新的决心。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2015年是微商元年。随着“微商热”的越演越烈,大学生作为社会接受能力最强的群体,也纷纷跳入了微商创业的大潮之中。因此,引导大学生利用好互联网创业。“适应并抓住创新创业这个经济形态和机遇,为自身就业创业做好准备,用创新带动就业,用创业实现就业,是每个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也是这个时代的要求”[1]。

一、大学生微商创业利弊研究

通过一年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就大学生这个群体而言,大学生微商创业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1.大学生思维处于活跃阶段,对新事物保持着好奇并且愿意主动接受学习新事物。2.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学校教育让大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考能力增强,因而大学生能够独立和快速的接受新事物,有能力迅速加入到微商中去。3.相较一般就职人员来说,大学生有一定的课余时间。就微信这个平台而言,大学生微商创业也有明显优势:1.大学生在使用微信的人群中占有率大,这就使得大学生从事微商创业信息比一般社会人员传播更快,范围更广。2.大学生从事微商创业比一般社会人士更有信用度,更多的顾客会选择大学生微商而不是社会微商。

不过,微商创业也有明显劣势,一是微商出现的时间短,大部分顾客仍持观望态度,不太购买商品。二是微商缺乏相应的规范和监管导致所售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鱼目混珠。

二、大学生创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微商创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两点:1.大学生思想不够成熟,缺乏理性思维,存在盲目跟风和眼高手低的现象。有的高校大学生对微商这个机制完全不了解,只是看见同学赚了钱就跟着跳进了“朋友圈”。还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是大学生,脏活、重活完全不愿意做,就只想着赚大钱。2.缺乏对学生系统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意识培养。一般院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明显不重视甚至缺失,使得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往往是最后的选择,大学生更倾向于就业而不是创业。

在解决大学生创业中的问题上,我们认为主要要从高校创业教育着手。前面我们提到的大学生创业缺乏理性思维、创业系统教育与创业意识的培养的问题,都是由于普通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缺乏造成的。所以,普及创业系统教育与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是解决大学生创业问题最主要的方法。

三、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情况

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分为两个阶段的。第一阶段是从1997年到2004年4月,各高校自主探索阶段。如1998年清华大学发起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举办全国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同时教育部也作出决定允许大学生、研究生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二阶段是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从2004年开始到目前为止,2015年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教育部2016年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工作要点是:推动高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纳入学分管理的创新创业课程,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推动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推动各地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建设一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四、普通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解决途径

1.改革高等教育课程,真正落实创业教育。

许多高校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综和素质的提高,设置了演讲与口才、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选修课,但成效不大。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未来规划的不确定,对选修课的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偏重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教育评价也大多由考试成绩为准绳。所以,要真正落实创业教育,就要做到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改变片面追求毕业率、就业签约率、考研率的标准;应重视学生在创业方面的实际需求,持续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积极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创业资源、创业培训和引导,积极为创业者寻求提供实践岗位。

2.提高创业教育水平,加强创业教材建设。

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要加强创业师资团队的建设,可以从社会中引进一些创业成功人士,指导学生创业实践;切实有效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跟踪孵化服务,派遣专业指导老师或工作人员,实地指导、对口孵化;对创业教育教师进行培训,造就一批带头人和引路人。现在高校创业教材比较缺乏,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着教材的编写内容重点不明确、也不清楚到底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等问题。所以要加强教材建设。

3.注重创业心理教育,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心态不稳定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很多大学生对微商创业并没有过多的了解,只是在网上看见很多做微商的人一夜暴富的新闻就决定创业,以至于后面遇到学习和创业的冲突都难以克服而选者放弃。单打独斗的创业者已经很难看见,更多的是团队合作。马云最开始创建阿里巴巴的时候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团队可以让个人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也能让风险降低,利于之后公司扩大。

4.积极创造条件,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

从社会大环境看,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氛围已经比较浓厚,但有些政策的落实缺乏保障,如创业资金的发放、办公场地的提供、营业执照的办理等方面仍然是环节繁琐。在这次两会中,全国政协委员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原院长何友就提出:“探索建立创业失败大学生保底机制,并营造良好创业氛围,提高大学生创业热情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设有序的中介服务体系,较为方便有效地为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资源和创业平台。二是完善孵化基地统一管理制度。三是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政府应联合各行各业,整合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资源,建设统一的大学生创业资源库,便于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优质的资源和全方位的服务。”[2]

据不完全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2%—3%,远低于美国的20%。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出师不利。只有出台相关保底机制,减少大学生创业者的后顾之忧,大学生群体才能充分参与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去。要建立创业保险,即建立由国家机制保证、行业政策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的大学生创业保险制度,增强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化解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融资难、经营不稳定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程煜 李鹏.大学生就业创业与互联网+[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07/2

[2].蔡晓彤 刘畅.全国政协委员何友:探索为创业失败大学生保底[N]齐鲁网北京2016/03/09

培养创业意识 篇7

到本世纪初, 我国高等教育已正式步入大众化阶段, 伴随而至的是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大众化, 大学生就业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就业是民生之本,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工作要求, 以创业促就业, 可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1]16号) 强调, 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创业扶持政策, 改善创业环境, 积极引导大学生创业。在国家政策推动下,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体系, 如创业培训、税收减免等。【2】有的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 有的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团队, 湖北多所高校还相继建立了大学生创业俱乐部。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 极大的促进了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自主创业, 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大学生创业成功人士。然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要更清醒地看到, 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一是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创业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缺乏应有的支持和投入。有的高校领导认为, 大学生要专心学习, 创业要有积累, 创业是毕业后的事情;二是有实践经验的创业指导教师匮乏, 这是现阶段存在的十分突出的问题。目前高校参与创业教育和指导的教师, 大多自己没有任何创业经历, 难以指导学生创业。而从校外聘请的企业家和创业成功人士时间、精力又很难保证;三是创业扶持经费严重不足。没有投入, 就难有产出, 没有经费支持, 大学生创业工作就会步履维艰。四是高校内部创业工作还没有形成比较健全的工作体系, 创业工作人手缺乏, 工作投入不足。

当前, 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的客观需要, 是就业新形势下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必然选择。然而, 一个大学生是否会创业、创业的方式等都要受其创业意识 (enterprise consciousness) 的影响, 它是创业者实施自主创业的先决条件。【3】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首先是帮助他们培养和树立创业意识。

基于上述背景和原因, 本研究以湖北省高校为例, 进行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问卷调查, 旨在全面了解当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探索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以更好的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问卷内容主要涵盖创业意识涉及的五个方面, 即创业认可度、创业意愿、创业心理准备、主客观条件评价、创业实践。共发出调查问卷15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351份, 有效回收率为90.1%。

二、调查结果综述

(一) 创业认可度

创业认可度在这里是指大学生对实施自主创业的认可与否, 以及强弱程度, 它是创业者开展自主创业的心理前提。调查显示, 随着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的高度重视, 以及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 整体而言, 大学生对当前实施自主创业是比较认可。在所涉及的问题中, 有超过六成的学生对大学生创业持积极赞成态度。但同时有33%的大学生在对自主创业的理解上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他们对自主创业并非出于主观意愿, 而是认为当前大学生实施自主创业是迫于就业压力的无奈之举。

上述结果充分暴露了两个方面问题, 一是政府、高校在鼓励大学生实施自主创业方面的宣传不够, 以至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理解甚至根本不认可自主创业。其实不光是很多大学生不认可自主创业, 一些创业成功人士对大学生创业都持否定态度。例如, 大学生创业杰出代表、年轻的网易公司创始人丁磊, 他在与大学生进行交流时, 表示“不赞成大学生创业”。【4】虽然我们不能对丁磊的观点作出评判, 但至少这些来自创业“过来人”的消极观念和思想会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造成负面影响;二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下的功夫还不够, 亟待进一步加强。

(二) 创业意愿

创业意愿在本研究中指的是大学生的创业设想和打算, 也可以说是创业愿望。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比较低迷。有29%的大学生表示即使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也不愿意自主创业。有46%的学生表示如果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打算自主创业。抱有这种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带有一定盲目性, 因为实际上创业是高层次的就业, 大学生对自身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如果连个人的就业问题都解决不好, 就更谈不上去协助和领导一个团队创新创业。相对而言, 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理性创业, 希望毕业后先就业, 待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再尝试自主创业, 持这种意愿的大学生占71%。

(三) 创业心理准备

马云在谈及大学生创业时曾表示:创业会历经各种各样的困难, 比尔·盖茨、杨致远有名气, 模仿他们的人, 不成功的太多, 所以要做好心理准备。在创业之前, 要有足够的抗击打能力, 承受失败、各种挫折和委屈的能力。【5】而据调查, 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准备普遍不足。有近30%的学生大学期间从未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过认真规划。有43%大学生在校期间经常思考自主创业方面的问题, 但在校期间有机会接受创业教育的仅39%, 对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和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则少之又少, 只有21%。这再次反映出了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缺失和不足。事实上, 目前虽然有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 但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割裂现象较为普遍, 创业教育思想没有融于学科专业教学之中。教学模式局限于知识传授型, 注重实际创业技巧的讲述和培训, 忽视了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6】

(四) 对创业主客观条件的评价

实施自主创业须具备很多条件, 也受多方面因素制约, 既有主观方面的, 如个人的开拓精神、创新能力、风险承受能力等, 也有客观方面的, 如资金、专业等。对这个问题的调查, 本研究课题组设置的问题较多, 一共12个。主观方面, 被调查者普遍看重个人能力、社会关系、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 所涉及的问题认同率均在70%以上;有56.6%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最大的障碍是对风险的控制和承受能力不足;客观方面, 有70%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方向 (或项目) 非常重要, 而对当前创业的外部环境评价普遍不高, 认为当前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只占42%, 近73%的大学生认为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利于自主创业, 有63.4%的大学生认为创业的最大障碍是资金问题。另外, 有25%的学生家长不赞成学生自主创业。

以上调查结果反映出了政府、高校和大学生本人等三方面都存在的问题:一是大学生创业的制度问题, 政府要采取更得力措施, 进一步完善制度, 不断优化外部环境,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利条件;二是高校课程设置的问题, 需要改进和完善课程设置, 创造更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环境;再者, 自主创业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 对创业者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很高, 作为实施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本人, 要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积极加强自身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 创业实践

现实生活中, 很多创业成功人士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 他们在校期间大多是“不安分”的活跃分子, 从事过这样或那样的创业尝试或实践活动, 虽然很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创业, 但正是这种创业“热身运动”, 为他们后来创业成功奠定了良好基础。在被调查的学生中, 有近63.5%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从事过推销之类的社会兼职工作, 有38%的大学生有过家教 (教育培训) 工作经历, 另有31%的大学生有过从事自主经营 (或合伙经营) 的经历。从事自主经营 (或合伙经营) 的经济活动是实施自主创业的萌芽和开始, 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尝试, 只可惜有这类经历的学生比例并不高。

三、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对策和建议

创业意识是创业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当前, 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需要政府、高校和大学生个人三方面共同努力。【7】

(一) 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勿容置疑, 大学生自主创业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 万事开头难, 很多政策和措施实施起来, 难免会遇到各种阻碍和困难, 虽然国家在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离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 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1. 创造有利条件, 优化创业环境

一要提供政策保障,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 实施鼓励与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更优惠政策, 为大学生搭建良好的创业平台, 在场地、项目、技术、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特殊的优惠, 确保大学生创业的顺利进行。【8】二要加强创业指导, 为其提供必要的企业经营管理、企业融资、投资风险等方面指导。

2. 完善融资体系, 畅通融资渠道, 为大学生创业铺平道路

大学生要创业, 资金是大问题。政府可以联合银行、高校和企业设置大学生创业基金, 对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资金帮扶。要继续实行大学生创业申请贷款的相关政策, 在此基础上, 研究制定更优惠的措施, 尽量降低贷款准入门槛, 简化审批程序。

3.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教育活动

要不断尝试和探索, 调动一切有利因素, 在高校开展创业培训课程教育和创业资格认证, 如目前组织较为成熟的创业培训项目SYB、KAB和SIYB等。同时, 积极探索和开发适合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其他培训项目, 可以考虑把多种培训项目有机融合, 并努力避免照本宣科、从理论到理论, 纸上谈兵终归是要不得的。政府还应充分利用和挖掘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 调整现行的由人社部门组织创业培训及认证的做法, 将其中的部分职能转入高校, 由高校来承担大学生的创业培训认证工作。这将不仅可以缓解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 也可有力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4. 强化服务意识,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

大学生创业者还是一个弱者, 新手上路, 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迫切需要扶上马, 送一程。政府要大开方便之门, 尽量简化各类行政审批程序, 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

5. 加强市场监管和调控, 不断规范大学生创业市场

一要监管好创业主体, 让大学生创业者遵纪守法, 合法经营, 科学管理, 不至于“误入歧途”而致劳民伤财;二要监管好创业客体, 要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政策和市场的监管, 确保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不走样, 不打折扣, 建立起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市场环境, 让大学生创业者大有可为。

(二) 高校的责任和义务

1. 浓郁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氛围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至关重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应充分挖掘创业典型素材, 利用校园网、广播台、校报、校园论坛等多种途径, 广泛开展创业宣传和教育, 积极营造崇尚创新、勇于创业的校园氛围。通过举办创业大讲堂、创业成功校友报告会、创业论坛、校园创业设计大赛等形式多样的创业主题活动, 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 提升他们的创业意识。

2. 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前不久, 教育部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 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虽然社会大学生创业的意义有所认识, 学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也有所了解, 但学校的创业教育还没有相应跟上, 多数高校没有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更多的是缺少系统化的创业教育体系。高校要把创业教育课程列入课程计划, 真正进学分, 进课堂, 进学生头脑。课程内容应涵概创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知识、企业创立及运营所需知识、有关的政策、法规、工商、税收、保险知识等。还应在创业教育中融入受挫教育内容, 通过开展大学生受挫教育, 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和风险意识, 培养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战胜困难的优良品质。

3. 以市场为导向, 积极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改革, 重视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理念和内容

我们倡导进行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首要的不是搞创业理论知识的满堂灌, 而是要通过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有机交融, 提升和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提高创业能力, 并落实到学生的情感体验、观察与反思、操作与实践等具体活动中。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多开设实践和动手操作方面的课程。要在专业教学中积极渗透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 尽量摒弃本本式的教育模式, 代之以主动参与式教育模式, 力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的思想和内容, 润物细无声,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和提升创业意识。

诚然, 要做到这一点, 高校专业教师、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应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观念, 主动加强学习,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理论研究, 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创造条件参与创业实践和尝试, 做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避免照本宣科、空洞无物的说教。

4. 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大学生创业基地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载体和实践平台, 主要任务是整合各方优势资源, 开展创业指导和培训, 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训, 提供创业项目孵化的软硬件支持,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撑和服务, 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9】高校应注重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合作, 充分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 建立大学生校级创业基地, 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要把学校科技园、软件园、产业园、产学研基地以及重点实验室、实训中心等现有条件利用好, 同时加大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合作, 充分利用政府高新区孵化基地、企业产品研发、生产、营销平台, 联合建立大学生创业实习实训基地和孵化平台, 积极支持和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

5. 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一支结构合理、专业化的创业教师队伍是有效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保证, 而当前高校则普遍缺少专业化的创业教师, 成为现阶段制约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瓶颈。高校要解决这一矛盾, 当务之急是要立足于学校培养, 把有潜力的青年教师送出去学习培养, 特别是要送到企业去挂职锻炼, 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 努力打造一批“双师型”创新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同时, 要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业教育教师队伍。【10】

(三) 大学生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1. 注重自身综合素质培养

创业是高层次的就业, 创业能力的综合性很强, 涉及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公关能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风险控制和承受能力等。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就业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 主动树立创新创业意识, 重视和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 主动学习创业知识, 增强创业意识, 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2. 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实践环节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积累创业经验、培养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在校期间拥有很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应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 将创业理论知识与创业实践相结合。要充分利用就业见习、社会兼职、暑期社会实践、市场调查等机会, 提早了解社会, 了解市场, 丰富个人创业实践体验。要主动向创业“过来人”学习取经, 多与有创业经验的校友、同学交流, 甚至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拜访自己喜欢的商界人士, 或向有关专业机构咨询。还应积极开展创业尝试和实践, 可以单独或与同学合伙租赁小店铺, 或从事加工、修理、销售、服务等。通过实践, 不仅能为自己将来开展创业活动积累经验, 也能增强个人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 培养个人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结语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 在大学毕业生大众化就业背景下, 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是顺应我国就业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12】, 这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指明了方向, 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当前,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 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需要政府、高校以及大学生个人把握好机机遇, 切实担当和履行好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十八大报告) [EB/OL]. (2012-11-18) [2013-9-29].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html.

[2]倪赤丹, 苏敏.高校学生创业意识的实证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2 (2) :164.

[3]李志, 李雪峰等.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问卷的初步编制[J].心理学探新, 2010 (1) :85.

[4]李清.丁磊“不赞成大学生创业”有深意[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 (09) :9.

[5]杭州网.马云:我不鼓励大学生创业除非有足够的抗击打能力[EB/OL]. (2008-12-02) [2013-9-28].http://www.hangzhou.com.cn/20081124/ca1612655.htm.

[6]于广河.关于培养、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09 (4) :152.

[7]吴忠宁, 汪保安.全国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和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9 (17) :96.

[8]程宇昌, 温乐平.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育学术月刊, 2009 (12) :80.

[9][10]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 (2010-05-04) [2013-05-27].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672/201105/xxgk_120174.html.

[11]卢洪刚, 余颖.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及实施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高教版) , 2010 (10) :48.

培养创业意识 篇8

一、城市学院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

1、统一认识, 做好学院创业教育整体规划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想完成学院创业教育的任务, 消除学生中创业理想与实际效果的反差, 就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 将创业教育融入课堂, 把创业氛围营造与创业意识培养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使创业教育成为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切入点。

学院自2007年以来, 至今已经在学校层面举办了四次较大规模的创业教育研讨会, 学院的领导, 各职能部门, 相关分院的领导从不同的角度都对城市学院如何开展创业教育, 如何构建学院的创业教育体系进行了探讨, 与此同时专门走访了全国开展创业教育卓有成效的多所高校, 初步确定了城市学院的创业教育整体规划, 即在立足于现有教育教学体系的基础上, 通过采取“创改结合、点面结合、专业有别、分头探索、积累经验、逐步推动”的方法, 构建具有城市学院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城市学院的创业教育可分为课程建设、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创业研究、创业实践、创业活动、创业基金 (奖学金) 等方面。如图一所示:

2、理顺创业教育管理体制, 合力共同推进

有了明确的创业教育指导思想后, 还必须实施有力的创业教育组织领导。只有这样, 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才能落到实处。否则, 创业教育就仍然是一句空话。

在学校层面开展创业教育的部门一般都是教务部门、就业办、团委、商学院等部门和分院, 为了统一协调, 资源合理利用, 学校成立了由学院领导挂帅, 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的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 下设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 明确由教务部门统一牵头, 教务部门和商学院主要负责创业教育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就业办和团委负责学生各类创业实践和创业活动的开展, 商学院负责创业园学生创业团队的业务指导, 并共同参与创业教育研究, 进一步理顺了创业教育的管理体制, 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和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在组织领导本学院创业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组织、指导、督促、协调作用。同时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 合理共同推进创业教育在城市学院的开展。今后还要进一步开展认真的检查督促与考核评估, 制定明确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通过一年一次的考核评估努力形成有利于开展创业教育的学院管理机制, 逐步形成积极推进创业教育的新风。

3、做好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为创业教育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学院成立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 明确工作职责后, 即引进了创业教育“KAB”师资培训项目, 对经过精心选拔的31位骨干教师进行了KAB师资培训, 所有老师都通过了考核。同时利用杭州市劳动局资源, 利用暑期派出四位教师参加了SIYB创业师资培训。学院还将有计划地继续派出老师继续深造和学习, 通过交流和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执教水平。目前城市学院已经开设SIYB课程班2个, KAB课程班6个, 全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2008年6月, 利用学院和中科生产力促进中心共同成立的中科企业家学院资源, 我们还聘请了盛地板、天外天集团、海亮集团、人民电器、蓝狮子等14家民营企业的董事长聘为创业导师, 并和学生创业团队进行了对接, 作为学院创业教育师资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

4、因对象不同实施形式各异的创业实践活动, 做到有的放矢

开展创业活动, 营造创业氛围是学校除课程教育外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创业活动分为两类, 一类针对低年级的同学, 适合于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理念的确立, 学校针对低年级同学目前除了课程教学外, 有一年一度的“创业文化节”;“电子商务创业竞赛”;“城市学院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创意金点子评选活动”;“大学生发展论坛”;“企业家论坛”;“城市学院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类活动。特别是学院将创业计划竞赛办成学院科技创新、营造学院良好创业氛围的一个学院最重大的活动。今年的创业计划大赛参赛团队达到100个, 同样经过“金点子海选”“网上投票”“创业特训营”“复赛”“决赛”等环节, 最终大赛决赛通过设置项目介绍、评委面试、商业案例分析、现场问答等多个环节, 全方位地考察了参赛选手的创业综合素质, 挑选出最好的创业项目进入创新创业基地进行孵化。使创业计划大赛成为一个系统的, 具有较大普及面的, 注重学生创业意识培养而又有实战环节的学生创业体验平台。

作为高年级同学, 即有意识、有能力、有资金的同学, 在城市学院创业园中也可以一显身手, 找到“实验创业”的机会。创业园采用全真模拟社会环境下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学院专门划出校区繁华地段的19间商铺作为创业园地, 同时在有限的资源中一期拨出近5万元创业基地专项运作经费用于日常运作。创业园是一个完全模拟社会创业与管理全过程的全新尝试。其中, 基地创业管理服务中心是模拟政府机构职能的一个管理服务机构, 由模拟工商、税务、审计、投资管理、质量监督、财务等政府功能的办公室 (实验室) 组成, 每一个办公室 (实验室) 都由一位学院相关专业指导老师给予业务指导搭建的学生团队来实现起基本功能, 让学生全程参与, 同时将学生所学相关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既提供给学生创业的平台, 同时又让学生实践管理职责, 从而最大程度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受益, 打造最具锻炼价值的创业园地。

二、对开展创业教育的再认识

1、创业意识的培养和理念的确立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

高校要有效实施创业教育, 正确理解“创业”和“创业教育”的内涵是其基本前提。对创业的理解应是:创业是一种精神, 是一种意识, 是一种素质;创业不是个人行为, 是合作和表率;创业不单指部分人的创立企业, 而是指人类对所有事业的创新和创造。而创业教育是创新就业教育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我们应将创业教育界定为企业家精神的教育, 并且指出, “我们提倡的创业教育, 不仅仅是为着培养创业人才, 更是希望学生学会如何主动地获取新知、创造新知, 并通过有效地配置自身的各种资源, 将知识转化成现实的个人和社会价值, 最终实现知识的最大效用”。创业教育的开展必须基于对其准确定位。城市学院的创业教育应定位于一种素质教育形式, 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和修养为核心的教育, 是以创业意识的培养和理念的确立为主要目标的, 是高校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另一方面看, 高校目前的创业教育只能局限于对在校学生的培养, 而作为一个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任务还是通过课堂获取知识, 课堂授课是其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 这就决定了学生无法用大量的时间直接参与创业实践活动中去, 而创业活动的艰辛需要学生大量的时间投入, 这样的矛盾决定学生在校期间更多的是接受创业氛围的熏陶, 创业意识的培养, 创业理念的确立。创业实践活动只能是在模拟状况下以“教学实验”的方式进行体验最为恰当。

2、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遵照高等教育规律分阶段有重点的开展

正因为学生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其在学校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习, 那么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必然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来开展, 目前在中国的本科院校中大都实行四年制, 从大一到大三为基础课及专业理论课目学习, 大四基本以实习和进行毕业论文 (设计) 为主, 所以我们应该制定一个符合大学生课程学习规律的创业教育模式, 即大一到大三以培养创业意识, 确立创业理念的“纸上谈兵”为主, 而在大四阶段则可以对前三年中凸显而出的具有较强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并且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部分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平台, 在模拟或者半模拟的状况下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为他们创造了包括场地、资金等各种条件应该成为学校主要支持方式。

3、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来为学校所用是目前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探析 篇9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只有具备创新创业意识,才能有效地进行实践活动。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形下,部分高校为了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将创新创业教育局限于创业实务层面,热衷于各种创业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创立公司。作为还未真正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都不是很清晰,不能盲目的创业。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从基础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发掘出创业潜力。创新创业意识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与专业知识学习相辅相成,学生在创新创业意识的指导下,能更好地吸收专业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创新创业实践。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才能培养具有科研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路径探索

1、加强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建立并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大一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通识课程,进行创新创业普遍性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针对大二年级及以上的学生,开设创业实务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选修课程,进行创业知识教育和科学思维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针对高年级有创业愿望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创业教育,由创新创业导师进行指导,以创业项目为抓手,注重创业实践。在教学方法上广泛运用启发式、案例式、参与式及三明治教学法,鼓励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和团队研究,提倡在研究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重视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拓展第二课堂教育。

在理论课堂教育之外,注重第二课堂平台建设,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第二课堂建设要注重专业性与特色相结合、参与性与竞争性相结合、趣味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导向性与独立性相结合。成立创业俱乐部、创业实践协会等学生社团,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和条件,开展创新创业比赛,如“创青春”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与科技学术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唤起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和自信心。

3、注重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很多大学生对如何进行创业训练和实践没有明确的想法和目标,在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和疑惑,需要专业的创新创业导师进行指导。然而,不少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既具有较高创业理论知识水平和科研水平,又有成功的创业实践经历的导师。因此,当前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建立一支以创业专职教师为主体、成功创业人士和企业管理人员为创业导师的优秀师资队伍。同时,还要做到与时俱进,加强对专职老师培训力度,提高创业教育师资的理论水平,并给予一定的创业实践机会,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感知。具有成功创业经历的导师通过定期讲座、参加创业论坛、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等方式参与学校的创业教学。

4、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搭建创业模拟平台。

搭建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办公场所、设备等资源条件;建立由创新实验班、创业实践班、创业模拟实验室和创客空间组成的综合创业模拟平台。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创业训练项目、科技学术竞赛等各种活动,由创新创业导师提供指导,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拓宽资金渠道,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与企业合作对接,争取对创业孵化基地的资金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争取设立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项目。

总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大学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高校的高度重视,还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构建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于清海,于世新.材料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4).

[2]张显悦,郗婷婷.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

[3]尹喜.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J].临沂大学学报,2015(2).

[4]王秀敏,梁丽等.以产学研活动为载体培养创新创业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

[5]贾学芳.依托电子商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J].中外企业家,2013(24).

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及培养 篇10

1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选择安徽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采取的是问卷调查法, 问卷设计分为三大模块, 分别是调查在校大学生创业意识整体状况, 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创业帮助需求。此次调查随机发放问卷500份, 有效回收480份, 有效回收率为96%。

2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2.1 创业意识状况调查分析

在“是否有过创业想法”的问题中, 85.7%的调查对象都表示有创业的想法, 其中男生的比例为91.1%, 女生为80.4%。在对创业兴趣程度的调查中, 17.3%的调查对象表示很有兴趣, 44.7%的调查对象表示比较感兴趣, 不太感兴趣和完全不感兴趣的比例较少, 可见当代大学生创业倾向和创业兴趣是普遍存在的, 具有发展为创业意识的潜在条件。在“将来是否会放弃稳定工作进行创业”的问题中, 只有34.2%的调查对象表示会坚持走创业之路, 而在“毕业时如果就业压力很大, 是否会选择自主创业”的问题中却有超过六成的的调查对象表示会自主创业。正如某专业调查所示, 六成大学生有创业意愿, 而行动者却仅为其中的1%。那么是何原因让大家放弃自己的想法, 连一次尝试都不去做呢?归根结底, 是创业观的问题。这说明在大多数大学生心里, 自主创业只不过是前进道路中“无路可走”时的退路, 是面对就业竞争压力下的“替补”, 而非首选的“主力”。或许是受传统就业理念的影响, “找一份好工作”依然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 而自主创业仅仅是一种无奈之举。如何转变全社会的思维定式, 解放旧观念的束缚, 增进大学生对于自主创业的新认识, 是需要我们深思的又一个新问题。

对于一项事物的倾向程度, 还可以通过其对事物本身或者附属事物的关注和了解程度来反应。通过对大学生对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的关注度调查, 来推测大学生创业倾向程度。调查发现, 数值最高的是“不太愿意主动去了解, 只知道一点”, 占七成左右, 甚至有52人表示一点也不了解有关的政策法规。而且了解创业信息的渠道主要是依靠网络, 通过学校、政府和媒体宣传而了解创业相关信息的很少。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得出这样的结论:高校大学生虽然有创业想法, 但创业主动性不高, 创业观不正确, 更倾向于传统的就业之路。

2.2 创业影响因素调查

创业想法能否转化为创业行动, 要受到内外在因素的影响, 通过调查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 可以了解大学生创业率低的原因, 从而为促进大学生创业提供依据。在“自主创业最大的动力是什么”的问题中选择“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只有68人, 多数人选择“想当老板, 相对自由”, 还有一部分选择“实现自身价值”和“赚更多的钱”。可见促使大学生创业的因素更多是内在需求, 创业是为了追求自由、财富等现实的目的。然后, 在问及最阻碍创业的三个因素是什么时, “能力、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关系”、“缺乏创业资金”被选择的次数最多, 随后是“政策法规不健全”。 调查显示, 从思想观念上, 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过于狭窄, 眼光短浅制约了其创业行为, 而自身能力不足、资金缺乏、创业环境不完善是阻碍创业的重要因素。

2.3 帮助需求调查

在这部分的调查中, 设置的是无条件多选题,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殷切希望政府和学校能在创业方面, 提供各项完善的扶持和帮助措施, 这也是对于全社会的一种呼吁。在学校方面, 希望学校安排专门老师指导和跟踪服务, 以及将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 扩大创业教育。在政府方面, 希望政府能为此提供更多的创业基金和更多的政策优惠支持。

3 创业意识培养途径探讨

通过以上对于大学生创业认知的抽样调查分析, 问卷中关于“创业倾向程度”的调查结论已经无可争辩地向我们阐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当代大学生有潜意识的创业想法, 对自主创业也有着局限于理想状态的兴趣, 但是面对创业行为本身又缺少了实际的倾向度。归纳地讲, 当前任务的重点, 不是如何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而是如何培养这种隐性的创业意识, 使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是指通过创业教育, 以专业的理论教导、合理的兴趣引导、实际的行动指导, 促使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兴趣转为行动, 提升创业热情的同时, 增强创业实践中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认知度。我认为,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首先要依靠政府和高校的努力, 还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 引导大学生创业。

3.1 高校完善创业教育, 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引导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缺失是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的重要原因, 高校应完善创业教育, 首先应该培育大学生创业能力, 并以此带动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创业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创业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力修养和人格品德, 需要一个长期的孕育和灌输。创业素质的另一内涵是对于创业风险、管理、运营、竞争等经营操作层面的认识。这就需要高校在创业指导课程中, 构造起技术知识框架, 传授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使学生了解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的涵义和要领, 浅学创业中所要涉及运用到的市场营销手段、规避风险措施、财务的管理方法、经济法规的重点, 以及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和办理的步骤、手续。

另外,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局限于单纯的理论讲解, 而要在形式上创新, 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办学技术, 或开办讲座、组织实地参观等灵活丰富的方式, 来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度。比如, 学校可以邀请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来校和大学生谈谈创业的经历和感受;异或组织带领同学们实地参观企业, 参观考察创业企业的经营模式和各项成就, 让学生亲身感受创业所带来的价值与回报, 从而潜移默化地使他们对创业产生关注热情和主动向往。

3.2 政府加强宣传, 营造良好的创业社会氛围

调查所反应的积极一面是国家的积极提倡和政策的大力扶持, 如在经济手段上设立创业基金, 发放创业贷款等;在行政手段上给予相关的行政指导、行政监督等;法律手段方面, 如简化企业注册登记的程序、对以知识成果出资的限制的修改、保护知识产权等。但很多大学生对这些支持政策关注的并不多, 主要原因政府没有对这些政策进行广泛的宣传, 所以应利用各类媒体发布乐观向上的创业讯息, 宣传国家对创业的重点扶持和优惠政策, 减少人们对于风险的畏惧, 在全社会弘扬创业精神。

3.3 打破传统, 树立正确就业观

要打破传统观念束缚, 开拓创业的精神领域。传统就业观以高工资、较稳定的单位为优等工作岗位, 如公务员, 并且认为个人创业是找不到好工作而采取的退路, 是工作无能的表现。这些落后的观念大多来自于老一代人, 并直接捆绑了新生代年轻人的创造力与青春活力。因此, 要培养正确的就业观, 解开禁锢于人们脑中的枷锁。这就需要广大媒体的积极宣传和引导, 使公众明白创业也是一种前景光明的就业, 同上班工作一样既有回报也有压力, 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之一。这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自主创业领域的关心和重视度, 扫清人们对于创业的偏面看法, 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乐观良好的公众氛围, 最终激发大学生创业积极性。

摘要: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大学生创业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而创业意识支配着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和行为, 并规定着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方向、力度。创业意识培养对促进大学生创业意义重大。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培养

参考文献

[1]刘青广.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 2009, (2) .

[2]国秀琴, 曾成.试论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J].企业家天地, 2009, (2) .

上一篇:橡胶沥青生产与施工下一篇: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