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制度

2024-07-15

检察制度(精选十篇)

检察制度 篇1

一、台湾、大陆检察组织比较

台湾的刑事诉讼理论认为各国制定《刑事程序法》来作为实现国家刑罚权的保障。学者称《刑法》以规范实现国家刑罚权为目的, 而《刑事诉讼法》则以发现真实、保障人权、寻求司法程序正义为依归。在《刑事程序法》中, 普遍采行诉讼主义, 本着不告不理原则, 如果未经公诉人提起刑事追诉, 法官即不能加以裁判、实现司法正义。

但是和大陆不同, 台湾地区在其“宪法”上并未就检察机关设有规定, 仅在法院组织法第五章中设“检察机关”的专章, 并于第58条至第66条规定有关检察署之配置、组织, 检察官之职权、人事、职等及检察总长、检察长之指挥介入、移转等司法行政监督等事项, 另就检察官之任用、训练、进修、保障及给与等具体内容, 则制定《司法人员人事条例》。大陆地区则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章第七节第129条至第135条, 规定人民检察院之性质、任务、组织系统、人事任免、行使职权之程序及与人民法院、公安机关之关系等事项。另又制定《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及《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 就检察机关之组织、人事、功能、行使职权之原则、领导体制等事项, 作明确之规定。相比于大陆的规定, 台湾的立法显得比较单薄。

二、台湾检察官身份定位研究

大陆地区刑事诉讼法学界, 有关检察官的身份定位问题一直是一个难点问题, 事实上这个也是整个世界范围内检察权研究的难点。在台湾, 检察官身份定位的学说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行政官说”, 将检察机关附属于行政权系统, 检察官被认为是行政官。第二种是“双法官说”, 认为检察官就是法官, 两者的不同仅仅是职权的不同而已, 法院的法官被称为“审判法官”, 检察官被称为是“侦查法官”。第三种为“等同法官说”, 主张检察官虽然不是法官, 但是具有法官的属性。

1995年, 大法官会议出台了释字第三九二号解释, 将检察官的羁押权回归到法院。该解释明文表示:“宪法”第八条第一项所规定的“司法机关”, 自非仅指同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司法机关而言, 而是包括检察机关在内的广义的司法机关。这个解释只不过是承认了检察官具有司法属性而已, 并没有给检察官以明确定位。而仅仅这样模糊的解释也没有得到民间的一致认可。台湾民间的司改会提出的《法官法》草案中, 刻意的将检察官排除在外, 甚至解释到:“我们认为检察官并非法官, 检察机关属司法行政机关, 基本上为行政之一环, 是“宪法”上对于法官身份及职务保障的规定, 应不适用于检察官。

三、台湾大陆检警一体化研究

实行检警一体模式的一般特征就是检察主导侦查, 警察是侦查的辅助机关 (但并未也不可能脱离侦查职能之外) , 警察的侦查服从、服务于检察官的侦查、审查与要求。将审前阶段的诉追权集中的由一方主导, 相比于大陆地区的警检分离模式, 警察和检察官有着紧密的关系则增加了追诉的准确性、有效性和效率性。但检警一体的缺点存在于司法实践中, 由于检察官往往不亲自侦查, 因此其处分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 而招致警察机关的抱怨, 从而不利于刑事诉讼程序的良好发展, 影响警察侦查的积极性, 从而成为构造论上一个缺陷。据资料介绍, 台湾检察机关是法律上的侦查机关, 而警方是侦查辅助机关。然而, 法律与实际严重脱节, 在实际运作中, 大部分案件是由警方单独侦查完成, 而检察官只能参与其中少数案件的侦查。

由于台湾的先例在前, 大陆地区并不应当急于进行“检警一体化”的尝试。应当对台湾地区暴露出的检警一体化的缺点进行分析, 避免自己改革中走弯路。也许两者的结合是最好的模式。

摘要:台湾和祖国大陆并不属于同一法系, 但是台湾的检察权理论对我国现在迫切需要进行的检察改革并非不可借鉴, 台湾的检察理论在大陆法系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的情况加以了改进, 不同的法律模式是可以相互学习和融合的。

关键词:检察权,比较,改革

参考文献

[1]《中国宪法》, 许崇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第315~318页.

[2]林山田:《论检察机关与检察官》, 《全国律师》1998年6月号, 第101~103页.

中外检察制度比较 篇2

中外检察制度之比较

法学0903班王同学

检察制度是指国家检察机关的性质、任务、组织体系、组织和活动原则以及工作制度的总称。就其本质而言,它是诉讼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体现了制衡和监督思想在国家法律制度中的应用。但由于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存在诸多差异,世界各国检察制度又各具特色。中国作为检察制度逐步成长的重要实体,比较中外检察制度,在世界法制发展大潮中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是其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性质不同。

在英美法系国家,检察机关被定性为公诉机关,或是被冠以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之名,却只有公诉机关之实。具体表现在职权范围上相对狭窄,即代表国家作为刑事诉讼原告参与实施诉讼行为。例如英国检察机关并无权领导刑事侦查活动,而美国检察机关虽有权领导刑事侦查活动,但在法庭上无权监督法院的审判活动,不能对法院判决提出异议,不能有效监督判决执行,实质是附属于司法或行政系统。

另外,俄罗斯检察制度有其独特性。国家检察机关依照俄罗斯联邦现行宪法和司法体系法的规定,俄罗斯联邦检察机关既不是立法权力机关、执行权力机关,又不是司法权力机关。它独立于三权体系之外,是一种特殊的国家机关,在俄罗斯联邦被称为是一种护法机关。其目的在于,保障法律至高无上,保障法制的统一和巩固,保障对人和公民权利与自由的保护以及保障由法律保护的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

相比而言,中国检察制度则更大程度上代表了大陆法系国家检察制度的特点。《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通过行使检察权,维护国家的统一,维护无产阶级专政,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科研秩序和人民群众生活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但我个人认为,我国的检察机关并非行使完整的法律监督权。我们更多的看到检察院行使司法监督权,而较少看到对立法、执法机关的监督,这也是我们说,从广义上我国检察机关是司法机关的一个表现。因此我认为把检察机关定性为公诉和司法监察机关更为合适。

二、机构设置不同。

这里主要讲的是机构设置的独立性问题。检察机关的设置方式有两种,审检合一式和审检分立式。审检合一式指检察机关没有独立的组织系统,而是设立在各级法院内部,也称审检合署。在该种方式下,检察机关所行使的法律监督权是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非与司法权力平等的一项权力。如法国没有独立的检察机关,检察机关附属于各级法院内,配合各级法院行使司法权力,同时实行检察一体化原则,建立隶属关系的体制,保障了司法的集中统一性。而在审检分立式下,检察机关设置于法院之外,其独立性较强。英国、美国均采用此种设置方式。

我国检察机关的设置采用审检分立式,法院和检察院处于同等地位,共同行使司法权力,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三、职权不同。

在各国政治体系中,检察机关始终处于检察制度的中心地位,而检察机关的职权则是检察制度的重中之重。由于各国统治阶级需求不同,加之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检察机关行使职权的种类以及同一职权的行使范围和程度也就有所区别。

1.侦查权。

山东经济学院法学0903班王维照2009100123

侦查权是指国家侦查机关以及侦查人员为实现侦查目的,依法定程序,运用特定侦查手段开展侦查活动的权力。就外国而言,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检察机关有权对所有的刑事案件行使侦查权,即对一般刑事案件移交执行机关(多为警察机关)侦查和对重大刑事案件自行侦查。代表国家是日本。而英美等国的检察机关只对少数重大刑事案件行使侦查权。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检察院对于一般刑事案件移交公安机关侦查,对于重大刑事案件或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犯罪自行侦查。该种制度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检察机关的工作压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引发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的职权纠纷。如果作好工作程序上的衔接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2.公诉权。

公诉权是指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侦查终结后移送起诉的案件,有权进行审查,并依法作出提起公诉、不起诉决定的权力。在法国等一些大陆法系国家,检察机关在公诉过程中始终起到主要作用,而被害人自诉则起到辅助作用。在英美法系国家,检察机关只对于重大刑事案件提起公诉。

在我国,检察机关经过审查侦查终结的案件,根据法律规定决定提起公诉或是自诉。近代以来国外刑事诉讼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控、辩、审平衡模式。在这一平衡模式中,审判机关能行使的只是判断权,而检察机关作为控诉机关也并不比律师具有更大的或更多的法律上的特权。这应该对我们完善审判制度是有借鉴意义的。

3.参与民事诉讼。

日本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享有的职权范围是最广泛的,根据日本检察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私人民事诉讼程序法等法律的规定,检察官作为公益代表人,从事其他法令规定的属于其他权限的事务。在行政诉讼方面,譬如在英国,凡是涉及公共权利和利益的诉讼,并要颁布训令或宣言加以保护的,必须有检察长参加。英国检察长在行政诉讼中可能是原告,也可能是被告。检察机关在行诉讼中享有提起诉讼、参与诉讼、在法庭上发表评论、提出意见、向上级法院或主管法院提出控诉、上诉或复审请求等的权力。

我国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参与能力有限,只能在存在错误的民事判决有误时,按照审判程度提起抗诉。

完善检察制度是推进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立足国情,博采众长,发展特色,才能把我国建设成真正的法制强国!

参考文献:

段念《论我国检察制度的完善》

王少俊《检察制度之比较分析》

郑向文《俄罗斯联邦检察制度管窥》

梁景明《检察制度的多元发展刍议》

老挝检察制度简介 篇3

[关键词]老挝;检察制度;检察权

一、老挝国家检察机关的宪法在位

(一)老挝《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宪政体制

1.老挝《宪法》的基本内容

前言

数千年来,老挝各民族人民世代生息繁衍在老挝可爱的土地上。早在6个世纪以前的法昂时代,老挝的祖先就在这里建立了繁荣统一的国家——澜沧王国。

18世纪以后,老挝经常受到外部势力的侵略,老挝人民发扬英勇战斗的光荣传统,为捍卫国家的独立和统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60多年来,在前印度支那共产党和现在的老挝人民革命党的正确领导下,老挝各民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和充满牺牲的斗争,终于打碎了殖民主义和封建制度压迫统治的枷锁,取得了彻底的解放,并于1975年12月2日建立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从而揭开了老挝国家独立、人民自由的历史新篇章。

老挝建国以来,全国人民积极贯彻执行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两大战略任务,并取得了初步的、令人鼓舞的成就。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生活要求老挝拥有一部宪法。这部宪法是老挝人民民主制度的宪法,它确认了老挝人民在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在新时期国家机构的组织制度。在老挝历史上,第一次在国家的根本大法中规定了人民的主人翁权利。

这部宪法是广泛集中全国人民意见的成果,它体现了全国人民的长远愿望和决心把老挝建设成为和平、独立、统一、民主和繁荣的新国家的坚强的整体意志。

第一章:政治制度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国会

第五章:国家主席

第六章:国务院

第七章:地方政府

第八章:司法机关

第九章:语言、文字、国徽、国旗、国歌、首都

第十章:最后条文

2.老挝的宪政制度[1]

(1)国家元首

国家主席是老挝的国家元首,有国民议会任命,但要从老挝人民革命党提供的候选人中挑选。国家主席任期5年。1991年《宪法》第52-55条详细规定了国家元首的权力和职责。国家主席颁布了1991年宪法,以及后来由国民议会批准的所有法律。经过国民议会批准后,国家主席任命总理和内阁部长。总理提出的任免或更换省长的建议,必须得到国家主席的批准。国家主席是老挝国家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负责批准对高级军官的任命。国家主席也同样有权授予勋章和荣誉头衔;批转赦免;任命或召回国家使节以及废除与他国签订的协议。从1996年开始,老挝设立了国家副主席来协助国家主席工作,并在国家主席出缺时行使国家主席的职权。

(2)立法

根据老挝1991年《宪法》第39-52条的规定,一院制的国民议会(原最高人民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并且权力得到扩大。老挝国民议会是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立法机关,有权决定国家的基本问题。同时议会还有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活动的职权。国民议会是老挝各族人民的最高代表机关,是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在权力体系上国民会议设主席和副主席。国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是最高人民议会的常设机关,是国民会议闭会期间的权力机构,由常务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一定数量的委员组成。根据《宪法》规定,国民会议主席和副主席同时担任常务委员会的主席和副主席。国民议会通常每年开会两次,通过选举产生,任期5年。

(3)行政

老挝国家的最高行政机构是政府内阁,内阁成员经国家主席提名,由国民议会正式选举产生。总理的任期为5年。总理拥有最大的行政权力,绝大多数重要的行政决策,也包括相对次要的决策,都必须首先递交总理批准。《宪法》第58条到60条详细规定了总理的权力和职责,主要包括政府管理工作;指导各部、各省市工作;任命副部长和下至区一级的官员。

(4)司法

1996年起,老挝的法律体系主要建立在34部法律基础之上,当然此外还有大批的法令和执行规则。所有34部法律都是在1988年以后颁布的。当时老挝领导层认识到,外国资本的进入需要构建一个法律体系来承认和保护财产权。司法权由司法机关来行使。老挝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法院是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行使检察权。

(二)老挝《宪法》中关于检察机关的规定

第40条:国会的职权如下:

根据国会常务委员会的提议,选举和罢免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总检察长;

第45条:有权提出法律草案的个人和机关如下:

国家主席;

国会常务委员会;

国务院;

最高人民法院;

人民总检察长;

中央级群众组织。

第50条:国会议员有权向国务院及其成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总检察长提出质询,被质询的机关和个人必须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在国会作出答复。

第72条: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设人民总检察院、省人民检察院、市人民检察院、县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的职权是:

正确、统一监督中央各部门、各社会团体、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执行法律的情况;行使公诉权。

第73条:人民总检察长领导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总检察院的工作。

副总检察长由国会常务委员会任命和罢免。

省、市人民检察长和副检察长,县人民检察长和副检察长及军事检察长由人民总检察长任命和罢免。

第74条:在执行检察任务时,人民检察机关只遵照法律行事,只执行总检察长的命令。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司法机关,具有法律监督职能。其主要职责是:

对各部、部委、政府直属机关、老挝建国阵线、群众组织、社会组织、地方政权机关、企业、居民是否遵守并正确执行法律进行检察监督,上述的检察监督称为一般的检察监督;

对审讯机关的执法情况进行检察监督;

依法在法院进行诉讼和对法院判决的执行情况进行检察监督;

在法院作出剥夺自由权的判决以及其他强制措施的过程中,对羁押场所、改造中心、改造营进行检查监督;

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以遏制犯罪发生,并消除产生犯罪行为的各种因素和条件;

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力和职责。

二、老挝检察机关的组织结构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人民检察机关法》于1989年11月23日第二届最高人民议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于1990年1月9日颁布实施,至今已有16年时间。这期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人民检察机关法》也得到了不断补充和修改,最近一次修改是在2003年10月21日,由第四届国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此后,特别是200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对人民检察机关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进行了补充和调整,进一步调整了检察官的职称,并采取在国内或到国外进行短期培训的方法,提高检察官的整体素质。

(一)组织体系

在1991年之前,老挝的检察机关归司法部管理,1991年国会立法之后,把高检划归国会管理。

老挝的检察院体制由下述检察机关组成:最高检察院、省(市)检察院、县(区)检察院及军事检察院。据2005年有关数据,老挝共有16个省检察院、2个市检察院、2个特区检察院。此外,还有126个区检察院。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共有17个省、139个县,目前,每个省都设有省、市两级检察机关,但只有135个县设有县级检察机关。近年来,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非常重视检察机关的建设,系统选派干部充实到检察机关,检察机关的组织机构得到不断健全和完善。尤其是2003年在首都万象设立了中部上诉级人民检察院,在占巴塞省设立了南部上诉级人民检察院,并于2006年设立北部上诉级人民检察院。

组织体系如下:

最高检察院由总检察长、副总检察长、侦查员和其他行政管理事务职员组成。

省(市)检察院由检察官、助理检察官和公务员调查官组成。

区检察院由检察官和助理检察官组成。也可以配有公务员调查官。

军事检察院由最高军事检察院、军区军事检察院、团级军事检察院、省/市/特区军事检察院、营级军事检察院组成。

(二)检察官制度

1.检察官的规模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共有检察干警640人,其中,女性130人;获得法学硕士学位的4人;获得法学学士学位的118人,女性19人;大专学历146人,女性24人;其他3人。此外,其他专业的干警43人,女性7人。最高人民检察院共有检察干警61人,女性22人;万象市检察院共有检察干警30人,女性11人。

2.检察官的任命

总检察长由国民大会根据国民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提议予以任命或解职。副总检察长由国民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总检察长的提名予以任命或解职。

省、市、区和军事检察官由总检察长进行任命或解职。这些检察官对总检察长负责并报告工作。最高军事检察院总检察长由国民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最高检察院总检察长的提名予以任命或解职。

根据最高军事检察院总检察长的提名,由最高检察院的总检察长任命或解除最高军事检察院副总检察长的职务。

三、老挝检察机关的职权

检察院的职能主要是负责法律监督,同时代表政府对刑事案件提起公诉,同时,老挝检察院还对职务犯罪案件享有部分侦查权。另外,老挝的职务犯罪案件也可以通过群众举报来信来访,有的是直接到法院告发,有的是先告诉组织,再由组织向检察院提出申请。老挝还设有审计署,审计署在进行审计时发现有问题时,他们可以作为举报人,直接向法院提出诉讼申请。

(一)审查起诉和公诉

对犯罪和全体违反法律的行为提起公诉;与其他国家机构和公共组织合作,确保对所有刑事案件的调查和审理能够完全、彻底和公正地进行,并采取措施预防犯罪;确保触犯法律者根据法律的规定得到处罚,避免无辜的人受到处罚;根据法律的规定,对在其管辖范围之内的任何案件的部分或全部进行调查和审问。

(二)法律监督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司法机关,具有法律监督职能。其主要职责是:

1.一般检察监督

对各部、部委、政府直属机关、老挝建国阵线、群众组织、社会组织、地方政权机关、企业、居民是否遵守并正确执行法律进行检察监督,上述的检察监督称为一般的检察监督;

2.对侦查审问机关的执法情况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进行检察监督;

3.依法在法院进行诉讼审理和对法院判决的执行情况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进行检察监督;

4.在法院作出剥夺自由权的判决以及其他强制措施的过程中,对羁押场所、改造中心、改造营进行检查监督;监督和检查行使拘留、关押和剥夺个人自由的机构执行法律的情况以及其他法院执行措施;

5.依法提出给予罪犯赦免刑事处分;

6.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以遏制犯罪发生,并消除产生犯罪行为的各种因素和条件;

7.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力和职责。

军事检察院是老挝军队的一个组织。军事检察院的职责是检查和监督老挝军队法律的执行,教育军官和其他士兵遵守法律和军队的规定以及其他社会传统。军队检察院具有广泛的监督和检查职责,具体包括:监督和检查调查审问机构遵守法律;监督和检查法院审理案件遵守法律和执行军事法院判决的情况;监督和检查行使拘留、关押和剥夺个人自由的机构执行法律的情况以及其他军事法院的执行措施。

四、老挝的反贪机构[2]

1975年后老挝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当时的法律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直到1986年,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让外国投资者以及与老挝开展各项合作的国家对老挝的法律和司法体系有信心,需要建立一个现代法律体系。于是,老挝采取了一系列计划来发展法律制度。目前老挝政府正积极促进国家的发展。与此同时,政府需要改革,并通过新的法律来处理各种犯罪行为。政府已经制定了40个多项法律,如宪法、刑事诉讼法、刑法、检察官法、法院法、反贪法、外商投资法等,来处理不断涌现的各种犯罪行为。在老挝,当地局势稳定,但仍然会有不少案件发生,如盗窃、诈骗、贪污、违反国家税务条例等。

(一)反贪的法律依据

刑法中关于腐败的某些条款,第98条到第101条,第141到第146条。

其他类型的法律法规

监管国家机构的建立和职权行使的法案(2001年5月30日颁布),第1条,国家组织的监督机构是一个独立的部门。在总理办公室的领导之下。

总理府颁布的《反腐败法案》(1999年4月2日),共20个条款。6-12条确立反腐败的途径和责任的框架。13-18条确立反腐败的程序和措施。

第13条,解决腐败问题的途径和方式。第1款,在收到请求、申诉、上诉或发现任何腐败行为,反贪官员或反贪委员会应当与有关组织合作,依靠群众进行调查,收集证据。在审讯中彻底调查 ,以客观的方式,避免主观判断,作出主观结论,打击个人关注和个人报复。第2款,在高级官员的腐败案件中,应当向较高级别的机关提交调查报告,经过审议并授权后,按照法律对这些人采取相关措施。第3款,证据搜集完成后,如果发现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腐败行为,下一步就遵循法律程序进行。

第14条,监管机构的权力和职责。对嫌疑人进行调查、审讯,并向其他有关人员收集事实证据。请求保存与腐败行为相关的文件资料。建议暂停年假,防止脱逃,要求腐败涉嫌人员暂时离开工作。与其他有关监管机构合作,建议该机构有权力扣押、没收涉嫌腐败的资产。

第16条,反贪的措施。在老挝,贪污的后果有纪律方面的、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等。

(二)反贪机构

公共检察官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反贪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负责监督和控制国家机关、工商企业、其他群众团体、社会大众任何腐败行为,以加强国家法治,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公平的合法权利和企业、社会组织、团体的正当利益。

在《老挝检察官法》中明确规定了检察机关反贪的各项职权:公共检察官负责监督政府机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公众的行为,保证法律统一、严格地执行。监督侦查机关、审判机关、监狱、拘留所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以及依法享有的其他职权。

检察机关参加了监督委员会,以监督腐败行为,并向法院提交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澳]约翰·芬斯顿.东南亚政府与政治.张锡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24-129.

[2] http://www.cairn.info/load_pdf.php?ID_ARTICLE=RIDP_741_

0499,2008年12月28日访问.

中国检察制度中的检察权性质探究 篇4

一、检察权的内容

在英美法系国家, 检察官一般叫做“attorney”或“prosecutor”, 直译为“律师”或是“控诉人”, 其词源本意为代理或代理权。这样的称谓很好的揭示了检察官作为政府专职律师的本质, 也使得检察权的行政权属性十分清晰明了。而我国的检察权, 从其内部权力的配置来看, 是一种包括了公诉权、诉讼监督权、侦查权等内容的复合型权力, 直接导致了检察权性质的模糊不清。

我国检察权的内部架构由诉讼权能和监督权能两方面组成:

诉讼权能的内容包括公诉权和自侦权, 其中居核心地位的是公诉权。公诉权是检察机关据以代表人民对刑事犯罪案件提起控诉的权力, 以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秩序。自侦权则是作为检察机关在对贪污、渎职类犯罪提起公诉时必要附加职能, 也是诉讼权能之一:

按照刑事案件的办案流程, 检察机关具体所承担的监督权能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 在案件侦查阶段对侦查活动进行监督, 包括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和检察机关自侦活动的监督; (二) 在审判阶段对审判活动进行监督, 包括对审判活动是否依法进行以及审判结果适用法律是否正确进行监督, 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提起抗诉; (三) 在执行阶段对执行刑罚活动进行监督, 包括对死刑执行的监督, 还包括对监狱、看守所等羁押场所的监督。

二、检察权的特征

检察权复合型的权利构成使得其在不同状态下, 既具有行政性的特征, 又具有司法性的特征。

(一) 行政性

笔者认为检察权确实具有行政权的一些特征, 主要体现在检察机关的组织体制和行动原则上, 具体体现于三项制度。第一项是上命下从的领导关系。我国各级检察机关在纵向上呈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与行政机关相似, 上级检察机关有权对下级检察机关的工作进行指导、开展监督, 下级检察机关对上级检察机关负有服从的义务。并且, 上级检察机关可以亲自处理下级检察机关正在承办的案件, 或者将案件交由其所领导的另一检察机关承办。第二项是首长负责制。检察长作为检察机关的首长, 如同行政机关的行政首长一样, 对其所在检察机关实行统一领导。第三项制度是检察官代换制。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 检察官在参与诉讼的途中, 如果确有原因无法继续支持公诉, 需要替换的, 可以由另一检察官替换, 案件的起诉、审理在诉讼效果上不受任何影响。

虽然检察权在以上三方面体现出了浓厚的行政性, 但若仅因此就将其定性为行政权, 不免有点一叶障目。因为检察官与法官一样, 还有“法律”这位上司。除了像行政机关一样, 主要按照行政首长的指示行事外, 检察官在很大程度上拥有独立判断、独立适用法律的权力。反过来说, 如果把检察机关定位为行政机关, 等于让检察官唯检察长马首是瞻, 这无疑是对法治原则的严重损害。

(二) 司法性

在具体发挥职能的过程中, 我国检察制度又处处展现着司法性。首先, 如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一样, 我国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 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的干涉。其次, 检察机关对犯罪活动提起公诉, 或者是对贪污、渎职案件进行自侦, 不仅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确保法律的正确适用, 而且在过程中已经在适用法律、作出决定。最后, 检察机关作出的很多决定具有一定的裁断性、终局性, 不起诉决定甚至与法院的无罪判决具有相似的效力, 检察机关行为的司法性效果不容抹煞。

但我国检察制度中的检察权又缺乏司法权应具有的被动、中立的属性。依据我国相关法律, 检察权中的侦查权、提起公诉权、诉讼监督权都需要检察机关主动行使。而一旦检察机关主动行使了诉讼职能, 在诉讼过程中, 检察机关就不可能具有中立性。也正是因为检察权不具有中立的属性, 公正审判所需的等腰三角形结构才不致被破坏。

三、检察权的本质属性——法律监督性

检察权所秉承的司法性、行政性都不容抹煞, 但仅用司法性或行政性来定义, 又有以偏概全之嫌。要对其性质进行最贴切的定性, 笔者认为可以将其定性为法律监督权。

笔者曾在前文中将检察权的内容分为诉讼权能和监督权能两个部分, 行文至此, 却又用法律监督权来概括检察权的本质, 似乎有以偏概全之嫌。因此需要说明, 对于法律监督权的概念, 笔者采用陈光中教授的广义立论:“以宪法定位的检察权来说, 法律监督权应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是广义上的, 也就是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权, 按照宪法规定检查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公诉权、审查逮捕权等这些权力总体来说都是法律监督权……另外一个角度是狭义上的法律监督权, 即诉讼监督 (包括批捕权、抗诉权等) 以及很小范围内的行政管理的监督, 如对看守所的监督。”[1]实际上, 当检察官在行使公诉、侦查等职能时, 也是在扮演柏拉图所说的“法律维护者”的角色, 履行的是监督社会法律规则是否被良好遵守的职责。

然而之所以将检察权定性为法律监督权, 并不是因为采取“法律监督”的广义解释能够将检察权内容周延的包含进去。而是因为“法律监督才是检察权的本质特点, 司法属性和行政属性都是检察权的兼有特征和局部特征。”[2]我国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本质属性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一) 宪政依据

其实我国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权定位一直以来都是得到宪法认可的。现行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权的宪法地位是随着人民革命政权的建和和发展而逐步确立的, 最早可以追溯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政权的的确立。[3]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年, 立法者就通过《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对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者地位予以明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组织最高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检察署, 以为国家的最高审判机关及检察机关。”其中,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政府机关、公务人员和全国国民之严格遵守法律, 负最高的检察责任。”另外, 我国现行宪法第一百二九条也明确规定了检察机关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可见, 尽管六十余年来关于检察制度的具体规定已有不少作了修改, 但检察权的法律监督属性却一直受到宪法的忠诚维护。

(二) 制度渊源

现代意义上的检察制度虽然最早起源于13世纪的法国, 但是在我国历史上沿袭了两千多年的御史制度, 为我国检察制度提供了生根发芽的本土资源。[4]御史官员通过弹劾、谏议、巡察、参审和议政等形式履行监察百官和行政机构日常公务活动。民国时期, 受西方分权制衡思想影响较深的孙中山先生, 将我国古代的御史制度加以改造, 创设出了检察权这一概念, 其内容主要包括纠察犯罪行为和检举贪官污吏。可见在我国, 法律监督权在国家权力构成中一直都是有其一席之地的。御史制度曾是维护封建法制的重要制度, 而我国检察权的职能配置也是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必不可少的;御史权力直接来源于皇权, 而检察权由人大授权, 对行政权、审判权进行监督。我国的检察制度是带着法律监督的“先天烙印”的。

(三) 前苏联检察制度的借鉴

新中国成立以后, 党和国家的第一代领导人从贯彻列宁的法律监督思想和一般监督理论出发, 照搬前苏联的某些经验和做法, 赋予了检察机关极高的法律地位和广泛的监督权限。[5]而当时前苏联的检察制度正是根据列宁的法律监督思想创立的, 这是一种不同于三权分立的宪政制度, 检察权设立的主要目的在于监督法律包括行政权、司法权在内的任何力量僭越。根据前苏联的检察制度, 检察机关在行使法律监督职能时, 不仅享有一般监督权, 还享有司法监督权。这种广泛的监督权理论对新中国检察制度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

(四) 权源分析

我国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由人民代表大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在这种权力分配的一元化格局下, 职权被虚化的 (人民) 代议机关的意志必定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护法机关来保证执行, 以保障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工与制衡, 同时防止行政权和司法权对最高权力潜在的侵犯乃至僭越的可能。我国检察制度从其权源上看就与西方“三权分立”架构中的检察权有着本质的不同。检察机关接受人大授权, 担任二级权力阶层中监督者的角色。对检察机关的体系设定, “在我国的政体结构中, 从一开始就将检察职能与其他职能相分离, 建立了以法律监督为专门职能的机关——人民检察署 (院) 。”[5]从其设置与审判权、行政权平行这一点来看, 也可推导出这三者之间没有种属关系。而从列宁的法治理论出发, 检察权更接近于一种护法权, 其本质就是法律监督权。

很多人认为, 把检察权定性为法律监督权, 仅仅指出了检察权概念的外延, 并不能对进一步的研究起到作用。但笔者认为, 强行把检察权塞入到西方国家政治体制中的三权分立中的一权中去, 是削足适履, 只会适得其反。事实上, 随着时代的进步, 不少法学家都已承认洛克的三权划分是不周延的, 许多权力是没有办法被归入其中的某一权。“把三权分立理论当作了一个隐含的先验的前提, 也就是说在论述检察权这样一种国家权力该如何配置、具有何种性质时, 就预先把国家权力配置设定为三权分立了。在这样一种前提下, 事实上任何一种国家权力存在的合理性, 均是无法在其内部证明的。”[6]尽管现在还没有人能提出比洛克更有说服力的权力划分方式, 但也只有在我们正确而充分的认识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的其他权力后, 才有可能提出更完美的划分方式。

四、检察机关的现实定位

将检察权定性为法律监督权, 只是解决了理论认识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检察机关在现实中定位模糊、属性不明的问题, 则上述讨论的意义将大打折扣。笔者认为, 在抛弃洛克的“三权分立”理论之后, 立足于我国的实情, 应该将检察权这种法律监督权包含到广义的司法权中去, 而在实践中, 将检察机关定位为司法机关、检察官定位为司法官则更为适宜。试想, 如果将检察机关隶属于行政系统, 在我国社会这种一体化的体制下, 基本上不存在检察活动相对独立性的可能。[7]将检察机关定位为司法机关, 似乎将导致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地位平等、控辩双方地位悬殊, 导致审判结果的极大不公, 但同为司法机关, 其在审判中的地位也可以有高低之分。只要不影响到审判机关的终局裁决者地位, 控辩双方平等及权利保护等问题可以通过其他制度予以调整。

关于我国检察权的定性问题, 笔者认为台湾学者林钰雄曾作的一句总结十分贴切:“余非上命下从之行政官, 亦非独立自主之法官, 余乃出于两者之间, 实现客观法意旨并追求真实与正义的司法官署!”[8]

摘要:在现行的中国检察制度之下, 检察机关兼具司法性与行政性的特征, 但其司法性与行政性却又不彻底, 导致关于检察权的性质之争一直未有定论。抛开洛克的“三权分立”学说, 从我国检察制度的宪政依据、制度渊源、他国借鉴以及权源分析上来看, 法律监督权是我国检察权的本质属性。而在实践中, 将检察机关定位为司法机关则更有利于发挥检察职能、推进法治建设。

关键词:检察权,性质,法律监督

参考文献

[1]邢永杰, 刘卉.检查学基本范畴的六大问题[J], 检察日报, 2009.

[2]谢鹏程.论检察权的性质[J].法学, 2000 (2) :16.

[3]韩索华, 吴锋.法律监督——检察权性质的应然性探讨[J].法学, 2010 (12) :104.

[4]曹志瑜.从我国检察权的性质看司法权的核心主旨:一种基于历史溯源与文本考据的思考[J].科学·经济·社会, 2011 (2) :150.

[5]王桂五.人民检察制度概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82.4.

[6]曹呈宏.分权制衡中的检察权定位——以本土资源为中心[J].人民检察, 2002 (11) :32.

[7]龙宗旨.论检察权的性质与检察机关的改革[J].理论法学, 1999 (10) :6.

检察长接待制度 篇5

为正确履行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责,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保障检察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接待工作的有序进行,根据高检院《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司法实践,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本制度所称检察长包括本院正、副检察长以及其他党组成员。

第二条 凡本院检察长应当定期接待单位和公民来访。按照时间安排,控申部门提前一天通知值班检察长,值班检察长在接待日因故不能到岗的,应提前通知控申部门予以调整。第三条 检察长接待日定为每月两次,与每月一次的人民监督员接待日同步进行。

第四条 下列来访由检察长负责接待:

1、举报属于本院管辖的大要案线索的;

2、反映本院管辖的久拖不决的复杂疑难案件;

3、反映本院检察干警违纪违法问题的;

4、集体访和告急访;

5、首次并有特殊情况的来访者。

第五条 对下列来访可由检察长或值班检察长委派分管的业务部门负责人接待:

1、举报非大要案线索的;

2、反映的问题不属于本院管辖的;

3、来访人员就同一事项重复来访的;

4、提出刑事或民事案件申诉和要求刑事赔偿的;

5、来访人系本院正在办理中的案件当事人的;

6、对本院业务部门正在办理中的案件催要结果的;

7、法律咨询及寻求法律帮助的;

8、来访者有非正常行为的。

第六条 检察长接待实行预约制度(另见制度)。第七条 检察长接待日可要求控申部门和其他相关业务门负责人陪同接待。

第八条 检察长在接待日接待结束后,应在《检察长接待日记录》和来访笔录上签名。

第九条 检察长在接待日接待所批办的案件相关的业务部门应优先办理,在一个月内作出处理并答复来访人员,复杂、疑难案件可延长至三个月办结。对检察长批办的案件或事项,由控申部门负责转办、催办、督办工作。

第十条 接待来访人员,应作检察制服,佩戴检徽,在举报中心接待室接待。

第十一条 控申部门在检察长接待日应派员协助检察长接待,并制作来访笔录。第十二条 控申部门应根据上级院的统一安排,在每年1月5日前将《检察长接待日时间安排表》 发放到各值班检察长手中,并送交一份向上级院备案。

第十三条 来访者在检察长接待日以外的时间要求检察长接待的,由院办公室负责安排检察长接待。

制度文化提升检察活力 篇6

近年来,河南省三门峡市检察院曾三次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文明单位”,是全国检察机关唯一获此荣的市分院;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团中央授予“五四红旗团支部”,两度蝉联“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2012年度,该院在强化精神文化、生活文化、行为文化的同时,把制度文化建设作为推进检察事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围绕“业务管理规范化、队伍建设专业化、职能权责明晰化、资源配置合理化、检务保障现代化”的五化工作目标,大力推行以案件质效为核心的业务管理机制、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队伍管理机制、以资源合理配置为核心的检务保障机制。这“三项机制”建设,形成了该院靠制度管权、管人、管案、管事的良好作风。

业务管理机制提升案件质效

3月12日,三门峡市检察院案管办干警崔伟娅接过公安机关提请逮捕的王某涉嫌贷款诈骗案,仅用30分钟就顺利完成了案件的系统内录入及分配。这是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省、市、县三级联网正式运行后,该院在系统内受理的第一起案件,也是该院业务管理机制的一个缩影。

该院案管办主任屈新说:“案件信息输入系统后,不仅各部门可以信息共享,领导也可对执法办案情况一目了然,办案过程全程透明,便于及时发现业务隐患,找出短板,及早堵塞漏洞,从机制上发挥了案管工作‘管理、监督、服务、参谋’的职能作用。”早在2012年底,该院就按照上级要求在全市两级院建立了专门的案件管理机构,实行对案件统一受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督、案后评查、综合考评。

该院还注重从内外两方面入手,通过建立健全执法办案机制,进一步规范执法办案行为,提高案件质效。对内,该院出台了审查逮捕案件社会危险性评估参考标准,实行百分制评估打分,使逮捕必要性的审查把握更加细致、规范、明确;对在押人员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并视情况及时提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建议;制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机制,加强了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建立了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侦、捕、诉、技、警、举、监一体化机制和案件主办人证据负责制,增强了办案人员的证据意识和程序意识。对外,该院与市中级法院会签了《关于职务犯罪案件指定管辖的若干规定》,与公安机关会签了《关于适用逮捕措施有关问题的意见》,进一步统一了执法思想、规范了执法行为。

“机制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之举。好制度只有落实到位才能变为执行力和创新力,才能凝聚人心、释放工作最大潜力。”该院检察长邱恺说。

队伍管理机制激活干警潜力

三门峡市检察院还建立了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队伍管理机制,选拔任用干部是其中一项。该院实行百分制评价体系,内容包括闭卷笔试、工作年资、任职年资、考核等次、学历、荣誉奖励、演讲面试及民主推荐等7项计分。因为评价体系完备完善,程序公开公平公正,因此,该院形成了胜者光荣坦然轻装上岗、败者口服心服挖潜再战的良性竞争环境。

绩效考核是三门峡市检察院推出的“三项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该院根据机关各部门的主要职责和工作任务,按照工作实绩、干警评价、公共管理、宣传、信息、调研、部门职责等内容,以千分制计分的形式,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打分。考核分三个层次,一是市院对处室考核,二是处长对干警考核,三是市院对基层院班子考核。考核程序是先由受考核单位、部门或干警个人按照考核内容自己申报成绩,考核组逐项核实相关数据资料,综合绩效考评名次予以公示。考核结果作为对部门和干警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同时,对考评位列末位的部门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

实行绩效考核后,极大地激发了干警的工作积极性。3月25日,该院组织干警观看配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廉政警示教育片后,不同部门的6名干警都在第一时间写出宣传稿件争着发表。这是因为绩效考核里,每个部门和干警都有宣传目标,完成的多少与年度的表彰奖励、个人进步直接挂钩,把检察宣传工作“虚”活也做“实”了。

“当干警将制度养成习惯的时候,干警之间会变得互相尊重,工作氛围会变得活跃,团队士气会变得高涨,违规违章就会减少,管理就会规范,效率就能提升。”该院政治部主任任高卿说。

检务保障机制合理配置资源

日前,三门峡市检察院宣教处小闫在打印一份材料时,被友邻单位一个朋友发现是用废纸出的,小闫笑了笑解释说:“废物利用嘛!”

该院检务保障机制为保障资源合理配置、好钢用刀刃上,把办公经费分为两块:一块是院公用经费,一块是处室包干经费,严格控制“三公”开支。一张发票的报销,要经报账人、处室内勤、副处长、处长、主管业务检察长、主管财务检察长六人连签。处室经费以代金券形式发放,一季度一发,用完为止。该机制运行两年多以来,节俭已经成为全院干警的良好习惯,干警们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开始,认真做好节约型检察机关建设。

驾驶员小吴在每天对车辆例行检查时,发现刹车片磨薄了,他遂按规定先向修车鉴定小组提出修车申请。这是2012年该院实行车辆集中管理后的一项新规定。三门峡市院的后勤服务中心有两个车队,鉴定小组由一个组长两个车队长组成,鉴定小组形成一致意见后,由司机填写修车审批单,组长签字后送机关后勤服务中心负责人、主管领导审批后方能送去维修。据该院服务中心主任袁振宝介绍,实行修车先鉴定后,他们的修车费用比原来降低近三分之一。

由于该院在检察保障机制的框架下推行了一系列后勤管理制度,内部财务管理更加严格,公务车辆管理使用更加规范,公务接待费用大幅下降,可以把有限的经费用在推进侦查信息化和装备现代化建设,执法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制度之始,如蛛丝,脆弱易断;习惯之后,如纲索,牢不可摧。”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该院干警逐步摒弃了旧习惯,在新机制的激励和规范下,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创先争优的劲头越攒越足,各项检察工作取得长足进展。2013年,该院先后有48个集体和46名干警受到各级表彰,被河南省检察院表彰为检察业务工作先进集体,省检察院和三门峡市领导20余次对该院工作作出批示给予高度肯定。

老挝检察制度简介 篇7

(一) 老挝《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宪政体制

1. 老挝《宪法》的基本内容前言

数千年来, 老挝各民族人民世代生息繁衍在老挝可爱的土地上。早在6个世纪以前的法昂时代, 老挝的祖先就在这里建立了繁荣统一的国家——澜沧王国。

18世纪以后, 老挝经常受到外部势力的侵略, 老挝人民发扬英勇战斗的光荣传统, 为捍卫国家的独立和统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60多年来, 在前印度支那共产党和现在的老挝人民革命党的正确领导下, 老挝各民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和充满牺牲的斗争, 终于打碎了殖民主义和封建制度压迫统治的枷锁, 取得了彻底的解放, 并于1975年12月2日建立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从而揭开了老挝国家独立、人民自由的历史新篇章。

老挝建国以来, 全国人民积极贯彻执行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两大战略任务, 并取得了初步的、令人鼓舞的成就。

在新的历史时期, 社会生活要求老挝拥有一部宪法。这部宪法是老挝人民民主制度的宪法, 它确认了老挝人民在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 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以及在新时期国家机构的组织制度。在老挝历史上, 第一次在国家的根本大法中规定了人民的主人翁权利。

这部宪法是广泛集中全国人民意见的成果, 它体现了全国人民的长远愿望和决心把老挝建设成为和平、独立、统一、民主和繁荣的新国家的坚强的整体意志。

第一章:政治制度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国会

第五章:国家主席

第六章:国务院

第七章:地方政府

第八章:司法机关

第九章:语言、文字、国徽、国旗、国歌、首都

第十章:最后条文

2. 老挝的宪政制度[1] (1) 国家元首

国家主席是老挝的国家元首, 有国民议会任命, 但要从老挝人民革命党提供的候选人中挑选。国家主席任期5年。1991年《宪法》第52-55条详细规定了国家元首的权力和职责。国家主席颁布了1991年宪法, 以及后来由国民议会批准的所有法律。经过国民议会批准后, 国家主席任命总理和内阁部长。总理提出的任免或更换省长的建议, 必须得到国家主席的批准。国家主席是老挝国家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 负责批准对高级军官的任命。国家主席也同样有权授予勋章和荣誉头衔;批转赦免;任命或召回国家使节以及废除与他国签订的协议。从1996年开始, 老挝设立了国家副主席来协助国家主席工作, 并在国家主席出缺时行使国家主席的职权。

(2) 立法

根据老挝1991年《宪法》第39-52条的规定, 一院制的国民议会 (原最高人民议会) 是最高权力机构, 并且权力得到扩大。老挝国民议会是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立法机关, 有权决定国家的基本问题。同时议会还有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活动的职权。国民议会是老挝各族人民的最高代表机关, 是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在权力体系上国民会议设主席和副主席。国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是最高人民议会的常设机关, 是国民会议闭会期间的权力机构, 由常务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一定数量的委员组成。根据《宪法》规定, 国民会议主席和副主席同时担任常务委员会的主席和副主席。国民议会通常每年开会两次, 通过选举产生, 任期5年。

(3) 行政

老挝国家的最高行政机构是政府内阁, 内阁成员经国家主席提名, 由国民议会正式选举产生。总理的任期为5年。总理拥有最大的行政权力, 绝大多数重要的行政决策, 也包括相对次要的决策, 都必须首先递交总理批准。《宪法》第58条到60条详细规定了总理的权力和职责, 主要包括政府管理工作;指导各部、各省市工作;任命副部长和下至区一级的官员。

(4) 司法

1996年起, 老挝的法律体系主要建立在34部法律基础之上, 当然此外还有大批的法令和执行规则。所有34部法律都是在1988年以后颁布的。当时老挝领导层认识到, 外国资本的进入需要构建一个法律体系来承认和保护财产权。司法权由司法机关来行使。老挝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法院是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 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行使检察权。

(二) 老挝《宪法》中关于检察机关的规定

第40条:国会的职权如下:

根据国会常务委员会的提议, 选举和罢免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总检察长;

第45条:有权提出法律草案的个人和机关如下:

国家主席;国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

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总检察长;中央级群众组织。

第50条:国会议员有权向国务院及其成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总检察长提出质询, 被质询的机关和个人必须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在国会作出答复。

第72条: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设人民总检察院、省人民检察院、市人民检察院、县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的职权是:

正确、统一监督中央各部门、各社会团体、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执行法律的情况;行使公诉权。

第73条:人民总检察长领导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总检察院的工作。

副总检察长由国会常务委员会任命和罢免。

省、市人民检察长和副检察长, 县人民检察长和副检察长及军事检察长由人民总检察长任命和罢免。

第74条:在执行检察任务时, 人民检察机关只遵照法律行事, 只执行总检察长的命令。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司法机关, 具有法律监督职能。其主要职责是:

对各部、部委、政府直属机关、老挝建国阵线、群众组织、社会组织、地方政权机关、企业、居民是否遵守并正确执行法律进行检察监督, 上述的检察监督称为一般的检察监督;

对审讯机关的执法情况进行检察监督;

依法在法院进行诉讼和对法院判决的执行情况进行检察监督;

在法院作出剥夺自由权的判决以及其他强制措施的过程中, 对羁押场所、改造中心、改造营进行检查监督;

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以遏制犯罪发生, 并消除产生犯罪行为的各种因素和条件;

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力和职责。

二、老挝检察机关的组织结构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人民检察机关法》于1989年11月23日第二届最高人民议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于1990年1月9日颁布实施, 至今已有16年时间。这期间,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人民检察机关法》也得到了不断补充和修改, 最近一次修改是在2003年10月21日, 由第四届国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此后, 特别是200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对人民检察机关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进行了补充和调整, 进一步调整了检察官的职称, 并采取在国内或到国外进行短期培训的方法, 提高检察官的整体素质。

(一) 组织体系

在1991年之前, 老挝的检察机关归司法部管理, 1991年国会立法之后, 把高检划归国会管理。

老挝的检察院体制由下述检察机关组成:最高检察院、省 (市) 检察院、县 (区) 检察院及军事检察院。据2005年有关数据, 老挝共有16个省检察院、2个市检察院、2个特区检察院。此外, 还有126个区检察院。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共有17个省、139个县, 目前, 每个省都设有省、市两级检察机关, 但只有135个县设有县级检察机关。近年来,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非常重视检察机关的建设, 系统选派干部充实到检察机关, 检察机关的组织机构得到不断健全和完善。尤其是2003年在首都万象设立了中部上诉级人民检察院, 在占巴塞省设立了南部上诉级人民检察院, 并于2006年设立北部上诉级人民检察院。

组织体系如下:

最高检察院由总检察长、副总检察长、侦查员和其他行政管理事务职员组成。

省 (市) 检察院由检察官、助理检察官和公务员调查官组成。

区检察院由检察官和助理检察官组成。也可以配有公务员调查官。

军事检察院由最高军事检察院、军区军事检察院、团级军事检察院、省/市/特区军事检察院、营级军事检察院组成。

(二) 检察官制度

1. 检察官的规模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共有检察干警640人, 其中, 女性130人;获得法学硕士学位的4人;获得法学学士学位的118人, 女性19人;大专学历146人, 女性24人;其他3人。此外, 其他专业的干警43人, 女性7人。最高人民检察院共有检察干警61人, 女性22人;万象市检察院共有检察干警30人, 女性11人。

2. 检察官的任命

总检察长由国民大会根据国民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提议予以任命或解职。副总检察长由国民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总检察长的提名予以任命或解职。

省、市、区和军事检察官由总检察长进行任命或解职。这些检察官对总检察长负责并报告工作。最高军事检察院总检察长由国民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最高检察院总检察长的提名予以任命或解职。

根据最高军事检察院总检察长的提名, 由最高检察院的总检察长任命或解除最高军事检察院副总检察长的职务。

三、老挝检察机关的职权

检察院的职能主要是负责法律监督, 同时代表政府对刑事案件提起公诉, 同时, 老挝检察院还对职务犯罪案件享有部分侦查权。另外, 老挝的职务犯罪案件也可以通过群众举报来信来访, 有的是直接到法院告发, 有的是先告诉组织, 再由组织向检察院提出申请。老挝还设有审计署, 审计署在进行审计时发现有问题时, 他们可以作为举报人, 直接向法院提出诉讼申请。

(一) 审查起诉和公诉

对犯罪和全体违反法律的行为提起公诉;与其他国家机构和公共组织合作, 确保对所有刑事案件的调查和审理能够完全、彻底和公正地进行, 并采取措施预防犯罪;确保触犯法律者根据法律的规定得到处罚, 避免无辜的人受到处罚;根据法律的规定, 对在其管辖范围之内的任何案件的部分或全部进行调查和审问。

(二) 法律监督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司法机关, 具有法律监督职能。其主要职责是:

1. 一般检察监督

对各部、部委、政府直属机关、老挝建国阵线、群众组织、社会组织、地方政权机关、企业、居民是否遵守并正确执行法律进行检察监督, 上述的检察监督称为一般的检察监督;

2. 对侦查审问机关的执法情况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进行检察监督;

3. 依法在法院进行诉讼审理和对法院判决的执行情况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进行检察监督;

4. 在法院作出剥夺自由权的判决以及其他强制措施的过程中, 对羁押场所、改造中心、改造营进行检查监督;

监督和检查行使拘留、关押和剥夺个人自由的机构执行法律的情况以及其他法院执行措施;

5. 依法提出给予罪犯赦免刑事处分;

6. 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以遏制犯罪发生, 并消除产生犯罪行为的各种因素和条件;

7. 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力和职责。

军事检察院是老挝军队的一个组织。军事检察院的职责是检查和监督老挝军队法律的执行, 教育军官和其他士兵遵守法律和军队的规定以及其他社会传统。军队检察院具有广泛的监督和检查职责, 具体包括:监督和检查调查审问机构遵守法律;监督和检查法院审理案件遵守法律和执行军事法院判决的情况;监督和检查行使拘留、关押和剥夺个人自由的机构执行法律的情况以及其他军事法院的执行措施。

四、老挝的反贪机构[2]

1975年后老挝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当时的法律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直到1986年,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是为了让外国投资者以及与老挝开展各项合作的国家对老挝的法律和司法体系有信心, 需要建立一个现代法律体系。于是, 老挝采取了一系列计划来发展法律制度。目前老挝政府正积极促进国家的发展。与此同时, 政府需要改革, 并通过新的法律来处理各种犯罪行为。政府已经制定了40个多项法律, 如宪法、刑事诉讼法、刑法、检察官法、法院法、反贪法、外商投资法等, 来处理不断涌现的各种犯罪行为。在老挝, 当地局势稳定, 但仍然会有不少案件发生, 如盗窃、诈骗、贪污、违反国家税务条例等。

(一) 反贪的法律依据

刑法中关于腐败的某些条款, 第98条到第101条, 第141到第146条。

其他类型的法律法规

监管国家机构的建立和职权行使的法案 (2001年5月30日颁布) , 第1条, 国家组织的监督机构是一个独立的部门。在总理办公室的领导之下。

总理府颁布的《反腐败法案》 (1999年4月2日) , 共20个条款。6-12条确立反腐败的途径和责任的框架。13-18条确立反腐败的程序和措施。

第13条, 解决腐败问题的途径和方式。第1款, 在收到请求、申诉、上诉或发现任何腐败行为, 反贪官员或反贪委员会应当与有关组织合作, 依靠群众进行调查, 收集证据。在审讯中彻底调查, 以客观的方式, 避免主观判断, 作出主观结论, 打击个人关注和个人报复。第2款, 在高级官员的腐败案件中, 应当向较高级别的机关提交调查报告, 经过审议并授权后, 按照法律对这些人采取相关措施。第3款, 证据搜集完成后, 如果发现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腐败行为, 下一步就遵循法律程序进行。

第14条, 监管机构的权力和职责。对嫌疑人进行调查、审讯, 并向其他有关人员收集事实证据。请求保存与腐败行为相关的文件资料。建议暂停年假, 防止脱逃, 要求腐败涉嫌人员暂时离开工作。与其他有关监管机构合作, 建议该机构有权力扣押、没收涉嫌腐败的资产。

第16条, 反贪的措施。在老挝, 贪污的后果有纪律方面的、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等。

(二) 反贪机构

公共检察官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反贪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负责监督和控制国家机关、工商企业、其他群众团体、社会大众任何腐败行为, 以加强国家法治, 维护社会秩序, 保护公民的公平的合法权利和企业、社会组织、团体的正当利益。

在《老挝检察官法》中明确规定了检察机关反贪的各项职权:公共检察官负责监督政府机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公众的行为, 保证法律统一、严格地执行。监督侦查机关、审判机关、监狱、拘留所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以及依法享有的其他职权。

检察机关参加了监督委员会, 以监督腐败行为, 并向法院提交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摘要:老挝宪法对其检察机关作出了明确的定位。老挝宪法和检察机关法对老挝检察机关的设置和相应职权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老挝设置了专门的反贪机构。

关键词:老挝,检察制度,检察权

参考文献

[1][澳]约翰.芬斯顿.东南亚政府与政治.张锡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124-129.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制度解读 篇8

(一)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内涵及发条梳理

1. 检察建议内涵

检察建议可以分为一般检察建议以及再审检察建议, 本质上二者都属于检察机关行使公权力的范畴, 但是在内涵上还是略有不同: 一般检察建议更多的是在强调纠正违法、预防犯罪和综合治理等检察工作。相较于一般检察建议的行使方式及功能更为多元化, 再审检察建议的功能更为单一, 其目的只有提起再审, 与抗诉基本一致。故可以将再审检察建议理解为一种民事再审监督权。

2. 法条梳理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208 条第二款及第三款对再审检察建议的适用做出了明确规定, 之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13 年颁布的《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 ( 试行) 》, 对再审检查建议的提出以及条件作出了进一步的规范和明确。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新修订后民事诉讼司法解释中对再审检察建议的适用情形、条件、主体以及期限都做了较为细致的规定。

( 二)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现实可行性

再审检察建议可以提高办案效率, 节约司法成本, 从而减轻申诉人诉累, 落实便民原则。再审检察建议只需向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 更为高效便民; 再审检察建议更能发挥其协商性法律监督的优势, 体现出对审判权的尊重, 有利于在检察工作中建立良好的检法沟通机制; 再审检察建议能改善检察机关办案结构, 适当缓解民行检察工作中的“倒三角”难题。修改后的民诉法规定向同级法院发出检察建议, 实现了“同级建议, 同级审理”, 缓解了上级检察院民行检察部门的办案压力, 从而优化了检察机关的资源配置。

二、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实证分析———数据反应现实效果

根据对2010 年之后最高检工作报告关于抗诉及再审检察建议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司法实践中再审检察建议适用的情况:

首先, 数据显示再审检察建议的总数处在不断变动中, 这与施行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有很大的关系, 可以说明的是再审检察建议已经发展为一种较为稳定可行的检察监督方式。其次, 再审检察建议是抗诉的重要补充方式。再审检察建议数据总数虽然不及抗诉数量之多, 但再审检察建议已经在检察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 与抗诉共同构成检察监督实践格局。最后, 再审检察建议的法院采纳率在12 年民事诉讼法修订后从不断提高到有所下降。 (1) 2014 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对民事行政再审检察建议的采纳率为70% 。虽相较于之前的75. 2% , 采纳率略有下降, 但并不能因此来质疑再审检察建议存在的意义。

三、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完善发展———从问题提对策

(一)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面临的现实难题

1. 再审检察建议在实施中存在各种认识分歧。值得注意的是, 再审检察建议工作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和阻力, 再审检察建议的作用不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反而受到了抑制 (2) , 由于其强制力不够, 法律监督力度较为薄弱。因此对法院启动再审很难像抗诉一样受到法院的同等重视。

2.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在法检两者之间运行不畅。民事再审检察建议, 最终采纳与否很多时候就取决于法院的态度, 但是, 按照修改后《民事诉讼法》第209 条的规定, 实质上是要求原审法院通过启动内部纠错程序否定上级法院已经提出明确意见的案件, 这种上下级关系的错位导致人民法院抵触民事再审检察建议。从检察机关角度来看, 在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效力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前提下, 检察院更倾向于选择更具刚性的抗诉。

3. 再审检察建议的落实过多依赖检法关系的协调。作为与抗诉并列的检察监督方式, 不赋予再审检察建议必要的强制性是存在缺陷的, 导致再审检察建议的落实过多依赖检法关系的协调。在新修订的司法解释中规定再审检察建议需要由检委会讨论决定, 但是如果检法两家衔接机制没有建立, 在实践中还是很难有效发挥立法本意确立之作用。

( 二)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改进对策

从纳入立法以来, 这项制度就不断遭到诟病, 很多学者都在质疑再审检察建议存在的意义。新出台的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进一步肯定了再审检察建议制度的作用和存在的必要性。因此, 当下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如何完善再审检察建议制度使其发挥作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推进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程序的立法完善

在此次新修订的司法解释在健全再审检察建议运作的流程上规定仍有欠缺, 在司法实践中, 为了缓解检法之间因监督而产生的对立, 人民检察院可以在拟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前, 可以先与人民法院审判监督部门沟通情况, 达成共识后, 再制作《民事再审检察建议书》。人民检察院提出的再审检察建议, 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受理后, 应及时报请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再审; 并且需要在3 个月内做出是否再审的裁定。检察机关在整个过程中也应该做好检察建议办理情况的跟踪记录, 对已经发出的检察建议进行跟踪回访。对同级法院在合理期限内拒不回复的, 检察机关可直接提请上级检察院抗诉。

2. 正确处理再审检察建议与抗诉的关系

虽然新民诉法对民事再审检察建议与抗诉作出了并列选择的规定, 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还是应当适当的加以区别对待。在司法实践中, 对符合监督条件的, 首先考虑的是以再审检察建议方式进行同级监督。在实践中应当区分不同情形, 合理运用提请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两种监督方式, 做到相互补充, 相互协调。此外, 民事诉讼法虽然原则上确定了监督在程序阶段可以从裁判生效时段扩展为对诉讼整个程序的监督, 但作为监督实施策略也要从具体条件、检察监督的基本职能、目的、实施风险方面考虑, 监督应当有重点, 而非全面介入。 (3)

3. 进一步规范再审检察建议的格式及流程

检察机关受理申诉时要坚持“法院纠错在先, 检察监督在后”原则。对检察机关受理的申诉, 能通过口头建议的可以通过口头建议解决, 能通过纠违检察建议解决的, 就没有必要启动再审程序。民行检察部门拟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的, 要严格检察建议制作程序, 应经立案、阅卷、调查、集体讨论、主管检察长或检察长决定等一整套严密的程序后形成。要将案件作为准抗诉案件办理, 严把案件审查标准, 议题标准要达到经检委会讨论的程序性要求, 严格落实落实检委会集体讨论制。同时, 检察建议也要注重释法说理。

四、结语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 作为修正后的《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项新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以及此次司法解释重点修改的制度, 尽管在司法实践中因为相关立法的不足致使其在适用过程中并未达到该制度设立初的目的, 由此也需要检察机关不断的实践, 积极地探索, 与此同时, 也需要法院与检察院联合来制定相关司法解释, 清理当下法律条文中相冲突的条款。只有将再审检察建议与抗诉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做到民行检察监督的软硬兼施, 齐头并进, 发挥出其应有的制度作用。

摘要: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在审判监督程序中增设了再审检察建议的规定, 打破了先前以抗诉作为检查监督唯一方式的局面。但在司法实践中再审检察建议的作用和影响却日渐式微, 其数量和质量也处在一个双双下降的局面。在此背景下,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民事再审检察建议作为行使检察权的一种方式, 其内涵是什么?适用边际在哪里?如何界别抗诉与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以及如何有效扭转其当前的不利局势等问题?故本文拟从以下视角来解读民事诉讼再审检察建议制度的相关问题, 以期促进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发挥其设立作用。

关键词:民事诉讼,检察建议,完善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晓, 任文松.民事检察建议的问题分析与完善路径[J].河南社会科学, 2015, 23 (1) .

完善检察举报制度的思考 篇9

一、检察举报制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举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其实质就在于公民和国家司法机关对发现和惩治犯罪进行相互的联系和沟通, 体现了惩治犯罪的社会共同责任。举报制度的建立, 为公民监督国家工作人员开辟了法律通道, 也为我国公民同职务犯罪作斗争提供了有力武器和重要手段, 是国家专门法律监督与公民的民主监督的有机结合。其意义和作用还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举报工作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检察机关打击贪污贿赂犯罪的第一道门槛

举报工作是查处职务犯罪行为, 消除腐败现象的第一道工序, 处于龙头地位, 是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与公众的社会监督、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有效形式。可以说, 举报工作在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方面功不可没。通过举报, 增强了检察机关发现职务犯罪行为的能力, 极大地推动了惩治职务犯罪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因此, 健全有效的检察举报制度对于惩治腐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二) 举报是检察机关的主要案件来源, 也是检察机关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渠道

举报制度是检察机关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它为检察机关惩治职务犯罪工作开辟了充足的案源, 成为了检察机关发现和掌握职务犯罪线索的主渠道。事实表明, 检察机关立案查处相当数量的职务犯罪案件, 其线索来源于广大公众的举报。检察机关通过查处公民举报的职务犯罪, 保护了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正常工作活动, 从而维护了经济建设发展和社会秩序。

(三) 完善的举报制度是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职能,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公平正义,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赖于国家机关强大的法律支撑和社会公众对国家工作人员民主监督权利的有效实现。只有完善的举报制度, 才能促使检察机关依法、及时、有效地调查举报线索, 惩治贪污、贿赂、渎职等违法犯罪行为, 促进反腐倡廉, 维护社会稳定, 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检察举报制度的现状和缺陷

1996年, 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实施了《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 标志着我国检察举报制度进入了规范、深入的新阶段, 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威力。随着各地检察机关举报中心的建立, 检察举报已成为我国廉政建设的一道重要防线, 成为腐败分子难以逾越的屏障。

近年来, 检察机关不断完善举报制度, 就广州市检察机关来说, 对举报线索实行了规范化信息软件系统管理, 增强了举报线索管理的统一性、规范性和保密性。为了鼓励、便利公民和组织举报, 不断拓宽举报渠道, 接受以来访、信件、专线电话、信息网络等各种形式提交的举报, 并开展灵活多样的举报宣传活动, 把宣传中央反腐败的战略部署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结合起来, 把专门机关反腐败斗争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 引导、教育群众, 给群众以启迪、信心和力量, 激发了群众的举报热情, 为惩治职务犯罪、推动反腐倡廉、降低法律监督成本发挥了巨大作用, 也为进一步完善举报制度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素材。

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 目前检察举报制度还有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 主要表现在:

一是举报机构设置不够合理, 且缺乏统一性。目前我国各级检察机关举报中心虽然对外统一独立挂牌, 但对内大都是与控申部门 (或反贪局综合部门) 合署办公 (即一套人马、两个牌子) 。由于业务部门工作量较大, 举报工作很多时候只能是坐等。如果举报中心设在控申部门内, 实践中往往会因为线索在分流到侦查部门后的查处、信息反馈、答复举报人等环节上, 由于不同部门之间的某些原因而受到牵制, 影响了举报中心对线索分流后的情况掌握以及有效管理。

二是举报线索管理不够严谨, 监督乏力。目前举报线索的分流无非几种:一是本院自侦部门;二是其他检察院或司法机关;三是有关纪检部门。但无论分流到哪个部门, 都缺乏有效的跟踪和监督 (尤其是后两者) , 信息反馈制度不健全, 落实不到位。调查举报案件线索的随意性较大, 许多线索查处时间较长, 甚至没有音讯。

三是举报工作的宣传力度缺乏深度和广度。从温州市人民检察院近两年来开展举报宣传周活动的效果看, 群众的举报意识有所增强, 热情也空前提高。群众一方面对腐败现象非常义愤, 对检察机关惩治腐败的期望值很高, 但另一方面又对举报知识存在很大的法律盲点, 认知度不够, 所反映的内容大都不属于检察机关的受案范围, 举报线索的可查价值并不高。由此可见, 举报宣传的道路还任重道远。

四是举报工作缺少人员和经费投入, 人员数量、配套硬件设施以及现代化科技的运用与举报工作的发展不相适应。目前基层院举报工作人员绝大部分是合署办公, 身兼数职, 所在部门的人员配备也相对较少。由于受条件限制, 大多数举报中心都没有专门的举报接访室。部分基层院举报技术设施简陋, 甚至没有开通网上举报业务。举报工作的效果往往集中体现在举报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责任心上, 主观成分过大。

五是对举报人保护机制不完善。近年来, 举报人遭恶性打击报复事件屡屡发生,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举报人自身保护意识不强, 也不排除个别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泄密的可能性, 也有举报信被转到有关单位纪检部门查处, 造成举报人身份暴露。虽然我国刑法对打击报复行为有明确的惩罚条款, 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制订了《关于保护公民举报权利的规定》, 但毕竟这些条款和规定过于原则性, 实践中并没有发挥出保护举报人所应有的效能。

三、对完善检察举报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 加强举报中心机构建设

举报中心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处理举报工作的一个专门业务机构, 应当统一独立设置, 而不是合署于其他部门, 其规格应等同于本院其他业务机构 (从实践中看, 举报中心设在反贪局内更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举报中心的职能不仅仅是对举报线索的受理、登记、呈批和分流, 而是包括与举报工作相关的一系列管理工作, 如举报查处工作的对外答复、举报信息反馈、举报宣传、举报线索查处后文书材料的装订、归档以及举报制度建设与督办落实。完善举报中心机构建设, 不仅有利于检察举报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更有助于提高检察机关在群众中的威望和社会公信力。

(二) 完善举报线索管理机制

一是坚持举报线索由举报中心统一管理的制度, 进一步落实举报线索审查协调制度;二是严格执行署名举报限期必查制度, 期限内未及查处的, 由举报中心责成有关部门作出合理解释, 并督促办理;三是建立举报线索评估制度, 对有可查价值的线索进行二次分流;四是对分流出去的举报线索严格实行催办、督办制度, 对没有按时反馈结果的部门, 举报中心有权发出催办、督办通知单。五是开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确保举报信息进入高度保密的检察举报系统, 任何人无权修改。六是建议成立由主管检察长领导下的反贪、渎检、举报中心负责人组成的“举报线索管理领导小组”, 专门负责举报线索的评估、协调、督查催办工作, 使举报线索的管理有组织保障, 做到件件有登记、分流有去向、查处有结果, 以防止有案不查、打击不力的情况发生, 从而形成一整套从举报、受理、分流到查处、反馈的科学、快捷、保密、有效的管理机制, 使举报工作走上正规化、法制化轨道。

(三) 加大举报宣传工作力度

要让举报宣传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多样化, 从内容上既要宣传举报知识, 又要大力宣传检察机关的职能范围, 从形式上可以采取举报知识有奖问答等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励群众参与。要广泛利用电视、报纸、公益广告、互联网等宣传媒体, 在全社会营造“举报光荣”的立体氛围。通过宣传, 增强群众的监督、参与意识, 提高举报质量。只有把调动人民群众的举报热情和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上升到与反腐败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时, 腐败分子才没有立足之地。

(四) 加强举报队伍的自身建设

举报工作的好坏, 不仅关系到检察机关反腐败斗争的成败, 也直接影响到检察机关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更直接危及到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举报工作的特殊性, 要求举报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检察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因此, 加强举报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是提高举报队伍战斗力的根本保证。

(五) 完善举报人保护机制

切实加大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和打击报复陷害举报人行为的力度, 要建立一整套严格的保密制度, 应明文禁止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人单位及其上一级主管单位, 违者严肃处理。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 实行举报必查制度,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以消除群众后顾之忧。同时, 对利用举报诬告陷害他人的, 也应给予严肃查处。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步伐的加快, 完善举报制度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特别是众多专家、学者以及关心中国法治建设的公众, 都为健全和完善举报制度踊跃进献良策, 例如, 推行密码举报、对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立法、设立举报人奖励基金等等, 这些都不失为非常好的建议。作为置身于反腐败前沿的检察机关, 理应为早日付诸实施这些良策而积极实践探索、积累经验, 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悲剧不再上演。

柬埔寨检察制度简介 篇10

柬埔寨的司法制度在20世纪后20多年间已经得到了改造。20世纪80年代, 柬埔寨有了调解和权威裁判机构, 在所有地方一级, 21个省中每个省都有一个法庭, 金边有一个军事法庭和一个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建立于1989年之后。它的作用包括复审下级法庭的判决, 接受公民对公共行政的不满所提交的诉状。

1993年以后, 政府原则上承诺按照自由民主原则建立独立的司法系统。宪法第128条规定, 司法机构应是一个独立的权力机构, 要确保和公正地支持和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为了保证司法独立, 宪法包括了一些条款, 如第130条, 该条称司法权不能授予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

为了进一步保证宪法不被践踏, 柬埔寨也创建了其他与司法有关的公共机构, 即1998年3月成立了“宪法委员会”、“地方行政长官最高委员会”, 以及检察官一职。宪法委员会的职责是捍卫宪法, 也有权审核国王颁布的法律是否合宪, 而且有权对议会成员的选举的有争议的案件进行检查和作出判决。宪法委员会由9名成员组成, 任期为9年, 每3年改选三分之一, 其中3名由国王任命, 另有3名由国王议会任命, 其余3名由地方行政长官最高委员会任命。所有成员必须从有法律、行政、外交或经济专业的高等教育学位, 而且有相当的工作经验的人中选出。

有9名成员的地方行政长官最高委员会在司法体系中起到关键作用。在国王 (根据宪法第132条, 他是司法独立的担保人) 主持下, 该委员会“将向国王提出建议, 由国王对所有法官和检察官进行任命” (宪法第134条) 。该委员会也有权对任何失职的法官、检察官采取惩戒措施。他是唯一有这一权力的机构。采用无记名投票作出决定, 作为主席的国王不参加投票, 除非出现僵局。[1]

柬埔寨现行宪法是1993年宪法[2]。

该宪法的基本结构:第一章主权第二章国王第三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第四章国家政策第五章经济第六章教育、文化、社会事务第七章议会第八章王国政府第九章司法机关第十章宪法委员会第十一章行政部门第十二章国会第十三章影响、修订、修改宪法第十四章过渡性条文。柬埔寨宪法中关于检察机关的规定主要集中在下述几条规定之中:

第109条司法权是一项独立的权力。司法机构应保证和维护公正, 保护公民的权利与自由。司法机构应涵盖所有的诉讼包括行政诉讼。司法机构由高等法院和各级法院组成。

第110条法院判决必须以高棉人民的名义作出, 符合现行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

第111条司法权不得将权力让渡给立法和行政机关。

第112条只有检察官有权提起刑事起诉。

第113条国王要保证司法机构独立行使权力, 最高司法委员会协助国王行使这项职权。

第114条法官的职务不得被解除, 只有最高司法委员会有权对违法或渎职的法官作出处分或罢免的决定。

第115条最高司法委员会将依法组建, 该法对其的组成和职权作出法律规定。最高司法委员会直接对国王负责, 国王指定他的代表担任最高司法委员会主席。根据最高司法委员会的建议, 国王任免法官、检察官。司法委员会审理法官或检察官 (有关纪律) 的案件时, 必须在最高法院院长或设在最高法院工作的总检察长的主持下进行。

第116条法官、检察官的组织机构和职权功能, 将由法律另行规定。

二、柬埔寨的检察机关的组织结构[3]

柬埔寨没有独立的检察制度, 也没有独立的检察院。其检察制度和法院的审判制度结合在一起, 各级法院设检察官, 行使检察职能。柬埔寨的法院制度经历了多次变化, 从1979年到1985年, 只有一个层级的法院, 即省 (直辖市) 法院, 对其地域内的案件进行管辖, 其判决通常是终审判决, 具有法律拘束力。现在, 柬埔寨的法院分成三个层次:省 (直辖市) 法院 (管理一审案件) 、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同时设有军事法院, 对与军队有关的犯罪进行管辖。1993年2月8日通过和《法院组织法》, 对法院的组成及运转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 同时也对检察机构的构成及运转进行了规定。原则上, 检察官的地位与法官的地位相当。

(一) 法院及其附设检察官的类型

柬埔寨的法院系统由下述法院构成:省 (直辖市) 法院、军事法院、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

省、直辖市法院和军事法院是下级法院。省、直辖市法院对其地域范围内的案件进行管辖, 军事法院设在首都金边, 对全国范围内与军事相关的法律案件进行管辖。

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是高级法院, 设在首都金边。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对全国范围内的案件进行管辖。

各级法院应根据有效的法律和法规审理案件。在审理民事案件时, 如果与案件有关的法律规定不是很明确, 或者没有进行规范, 有关法院可以根据习惯、传统、良知和公平的原则进行审理。

每个下级法院必须设有相应的检察官, 每个高级法院设有相应的总检察长。

在刑事案件中, 检察官负责提起刑事诉讼, 对犯罪行为进行指控并提出相应的刑罚, 检察官应时时想到自己是“原告”。在民事和其他案件中, 检察官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建议。但在与公共秩序有关的案件中, 检察官相当于案件的原告。

(二) 省、直辖市法院

省、直辖市法院有权审理在其地域内的所有刑事、民事、商事、行政诉讼和劳动争议案件。省、直辖市法院在审理案件的时候, 由1名法官、1名检察官或副检察官及1名法院的工作人员组成法庭。

双方当事人都出庭的法庭判决, 可以自判决之日起2个月之内提起上诉。缺席判决的, 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提出异议;如果提出异议的期限已满, 可以自期满之日起2个月内提出上诉。

上诉需向原判决的法庭提出。

(三) 军事法院

军事法院有权对与军事有关的犯罪进行审判, 对军事法院的判决可以提出上诉。

军事犯罪是军队成员所犯下的罪行, 或与军队的纪律有关, 或影响到武装力量的财产。

如果军队成员涉及普通的刑事犯罪, 该罪行由省、直辖市法院管辖。

军事法院的程序与省、直辖市法院的程序一样。

(四) 上诉法院

上诉法院对与省、直辖市法院和军事法院判决有关的上诉法院案件进行管辖。

上诉法院由3名成员组成:1名法官、1名检察官、1名法院的工作人员。上诉法庭的组成人员不能是同一案件原审法庭的组成人员。

上诉法院的缺席判决自判决之日起2个月内可以提出上诉;上诉法院的判决也可在15日内提出异议。如果提出异议的时间届满, 可自期满2个月之内提出上诉。

(五)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有权对与上诉法院判决有关的上诉案件进行管辖。但上诉法院只对适用法律是否错误进行审理, 而不考虑案件的事实。

(六) 人员的任命与组成

柬埔寨司法委员会由国王主持, 由国王、最高法院院长、总检察长、上诉法院院长和检察长、金边法院院长和检察长以及两位法官等九人组成, 负责法官和检察官的任免。

省、直辖市法院由首席大法官 (院长) 、副首席大法官 (副院长) 和法官组成, 应司法部长请求, 由相关法律加以任命、调动、提升或降级。

省、直辖市法院的首席大法官 (院长) 以及检察长的地位与省、直辖市人民委员会的副主席相当, 副主席大法官 (副院长) 以及副检察长的地位与省、直辖市人民委员会的常委相当, 法官的地位与省、直辖市政府办公室主任相当。

上诉法院由首席大法官 (院长) 、副首席大法官 (副院长) 和法官组成, 应司法部长请求由相关法律进行任命、调动、提升或降级。

上诉法院首席大法官 (院长) 和总检察长、副总检察长和检察官组成, 应司法部长的请求, 由相关法律进行任命、调动、提升或降级。

上诉法院首席大法官 (院长) 和总检察长的地位与政府部长相当, 副首席大法官 (副院长) 和副检察长的地位与政府副部长相当, 法官和检察官的地位与省、直辖市法院的首席大法官 (院长) 相当。

最高法院由首席大法官 (院长) 、副首席大法官 (副院长) 和法官组成, 最高法院的总检察长办公室由总检察长、副总检察长和检察官组成。

最高法院的副首席大法官 (副院长) 、法官、副总检察长、检察官应司法部长的请求, 分别征得首席大法官和总检察长的同意后, 由有关法律进行任命、调动、提升或降级。

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 (院长) 和总检察长由议会在3名候选法官中投票产生进行任命、调动、提升或降级。

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 (院长) 和总检察长的地位与内阁副总理相当, 副首席大法官 (副院长) 和副总检察长的地位与政府部长相当, 法官和检察官的地位与上诉法院的法官、检察官相当。

柬埔寨各级法院的工作人员由司法部长进行任命、调动、提升或降级, 其地位与政府有关部门相当。

目前, 柬埔寨拥有200多名法官和检察官, 大多数是在柬埔寨受的法律教育。

三、柬埔寨检察机关的职权

(一) 在刑事诉讼中职权[4]

1993年柬埔寨制定了《刑事诉讼法》, 其中对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有关职权作出了规定。

1. 领导侦查

警察负责调查犯罪, 收集证据, 将犯罪嫌疑人交由法院进行审判。警察的所有活动在检察官的直接领导下进行, 并接受上诉法院总检察长的监督。除了按法律规定需要受害人控诉的案件外, 警察有权直接调查所有的刑事犯罪。

2. 审查起诉

在每一个省、直辖市法院, 都有专门的法官负责调查刑事案件。调查案件的法官不能参与相关案件的审判。调查案件的法官只有在接到检察官的初步指控以后, 才能够开始调查有关犯罪行为。如果调查案件的法官直接收到指控, 则要将有关指控及其文件移送给相关检察机关进行调查。

在调查的过程中, 如果产生了新的应受惩罚的行为, 调查案件的法官应获得检察官新的初步指控以后, 才能够对该行为进行调查。如果新的行为只是加剧了原有的指控, 则无须获得检察官新的指控。

如果负责调查的法官认为调查已经非常充分, 案件材料应在24小时内供被告律师查阅。然后负责调查的法官签发“透露令”, 将案卷材料移送检察官。收到案卷3天后, 检察官应制作书面指控, 然后提交给负责调查的法官。

如果负责调查的法官发现所调查的行为不构成重罪、轻罪或轻微违法, 或对被告的指控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 负责调查的法官有权驳回诉讼。驳回决定必须立即送达检察官, 以便其在24小时内向上诉法院提出反对意见。如果检察官持反对意见的话, 被拘留的被告须继续暂时被拘留。如果没有反对意见的话, 负责调查的法官应颁布释放令。

3. 参与审判

每一省、直辖市均设有一个法院对其范围内的案件进行管辖。作为刑事法庭, 省、直辖市有权对所有的刑事案件进行管辖, 刑事法庭由法官、助理检察官和法庭书记员组成。

在同一个刑事法庭中, 检察官不能同时是法官, 负责调查的法官不能同时又是审判的法官。

如果刑事法庭发现指控的罪名不合适, 可以根据起诉书中所认定的事实改变罪名。如果罪名的改变是从轻罪转为重罪, 刑事法庭应将案件退回检察机关, 根据有关程序确定新的指控。如果指控的事实不十分清楚, 刑事法庭可以自己进行补偿调查或将案件退回。

4. 提起上诉

在所有的案件中, 检察官对负责调查案件的法官的决定不服, 均有权提起上诉。

5. 对被害人的救济

任何犯罪行为可以引起两个诉讼, 刑事公诉和附带民事诉讼。提起刑事公诉书检察机关的责任, 刑事公诉不能通过协议解决。附带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获得与其所受的损害相适应的赔偿。受害者为了获得赔偿, 可以与刑事公诉同时提起诉讼。如果受害人确信其所遭受的伤害已经构成犯罪行为而有关检察机关没有采取行动或采取行动以后没有下文, 受害人可将该案诉至上诉法院。

(二) 对律师业的管理[5]

根据1995年柬埔寨《律师法》, 律师是向社会独立地、自治地提供法律服务的一种职业。所有的执业律师都必须在律师协会注册为会员, 律师协会为受训律师提供长达14个月的培训课程。培训结束后, 受训律师必须参加考试。考试合格以后, 受训律师到一个律师事务所成为实习律师, 实习的期限为1年。实习期结束以后, 实习律师可以向律师协会注册, 获得律师协会注册会员证书, 然后方可执业。

在收到律师的执业申请后, 律师管理委员会开会审查申请人的资格。简单多数票就可决定拒绝还是接受申请。律师协会的会长将有关材料提交给上诉法院的总检察长, 征求他的意见。如果满足了所有有关律师执业的要求, 总检察长即表示同意。上诉法院的3名法官组成一个小组, 加上律师协会会长的出席, 在特定的日期为申请律师主持宣誓仪式。如果要求还没有达到, 总检察长就将材料退回律师协会重新考虑。如果律师管理委员会认可总检察长的意见, 就要求有关申请人补充总检察长发现缺乏的材料。如果律师管理委员会反对总检察长的观点, 可要求有关申请人, 听取他的意见。最后, 如果申请人对其申请被拒绝的决定不服的, 可以向上诉法院提起上诉。

参考文献

[1][澳]约翰.芬斯顿主编, 张锡镇译:东南亚政府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9-46.

[2]‘Constitution of Cambodia’http://www.constitution.org/cons/cambodia.htm.2009.5.8访问。

[3]申华林.东盟国家法律概论.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348-351.

[4]申华林.东盟国家法律概论.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351-353.

上一篇:资信调查下一篇:今日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