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证

2024-06-10

研究论证(精选十篇)

研究论证 篇1

关键词:气候,可行性,论证

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不仅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而且为人类提供各种资源, 如太阳能、水资源、风能、热量资源;相应地, 地球上人类的生产、生活又影响气候资源的变化。气候与重大工程的建设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由此提出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气候可行性论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赋予气象部门的职责, 同时也是一项对技术要求很高的系统工程, 即从气候学角度出发, 根据一项重大工程项目对气象要素的敏感度, 在项目实施前对工程所在地的气候状况进行分析, 评估气候灾害的影响概率, 对风险水平是否可以接受进行评价, 对减少气象灾害风险提出建议。

根据各种重大建设项目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提出将“基本情况调查、气候背景分析、气候灾害的影响评估、气候极值的推算、污染气象条件分析、预防或者减轻气象灾害的具体对策和措施”等作为重大建设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具体内容, 并以“气候要素的平均状态、气候要素的稳定性、气候要素的极端状况、污染气象条件分析、超短资料序列的订正延长”等数理统计方法作为气候论证技术方法[1]。为了深入了解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内容和技术要求, 提高气候可行性论证的质量, 该文对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定义、法律依据、必要性、具体内容、技术方法等进行简单的分析, 以期促进开展更多的气候可行性论证项目研究, 从而积累更丰富的经验, 完善和提高项目实施水平。

1 气候可行性论证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城市规划、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该项规定旨在规范气候可行性论证活动, 强调加强对气候可行性论证的管理, 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 避免或者减轻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受气象灾害、气候变化的影响, 或者可能对局地气候产生的影响[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制定《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 (中国气象局第18号令) , 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因此, 气候可行性论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赋予气象部门的职责。气象部门要顺利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 首先要让社会各行各业以及各级政府部门了解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的重要性。

2 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必要性

气候对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有关键作用, 因其主要在野外作业, 综合性强, 环境条件也较复杂。重大工程建成运行后, 也可能遭受各种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袭击, 造成严重后果。加强对重大工程立项的气候论证, 保障工程的建设与运营安全, 减少气象灾害对重大工程的影响, 才能进一步提高项目工程应对各种气象灾害的能力。许多重大工程的建设运行过程对天气、气候的敏感性表现为多个方面, 如大气环境、天气、气候直接影响建筑原材料的质和量, 施工、运输过程以及劳动力价值和附加价值[2,3]。基于实际劳动条件的适宜性和人的舒适性, 城市、工厂、办公室和居室的设计方案、建筑材料和经常性的运行维持, 必须考虑天气、气候条件及其变化规律, 充分利用气象环境资源进行控制和调节, 以充分发挥大气环境作为室内环境主要调节器的作用。

3 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具体内容

气候可行性论证包括对气候资源的论证和气候影响的论证。气候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 只要受到保护和合理开发, 就能永续利用, 包括太阳能、降水、热量、风能, 空气中的氧、氢以及负离子等资源。气候资源论证主要依据人类所采取的开发利用资源的方式来进行论证, 是当前国内外已经开展的气候论证工作的主要内容[1]。针对不同的生产方式, 气候资源会体现不同的价值。气候影响论证分为宏观气候论证和微观气候论证以及气象灾害可能出现的概率的推算。对气候影响的宏观气候论证主要反映在对气候—生态—社会系统的生产潜力的分析上, 对气候影响的微观论证则指气候对人类个别活动项目的具体论证。

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环境与天气、气候紧密相关, 如选址、设计、建设、运营等阶段。因此, 在项目选址时, 既要考虑项目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如当地的气象条件是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稀释, 是否会造成污染源地的污染等, 又要了解当地的气候背景、气候灾害对项目的影响;在项目设计阶段, 需要了解当地的相关气象要素, 如暴雨、大风、高温、低温等, 特别是重大的气象灾害[4]。由此确定建设项目的气象参数、规划设计、合理地预算成本, 规避气象灾害风险, 避免发生安全隐患。在综合考虑各种建设项目与气候条件关系的基础上, 将重大建设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内容归纳为6个方面。一是开展基本情况调查。调查项目周围的地形地貌特征, 收集项目所在地及其最近气象台站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等数据资料, 调查项目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情况以及对气候资料的需求情况。二是气候背景分析。可采用最近5~10年的区域气象资料, 分析各月、季、年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如气温、降水、湿度、风向风速、日照、蒸发、暴雨日数、雷暴日数、雨日、大风日数等。三是气候灾害的影响评估。一般运用项目区域内的气象站建站至当年项目被论证的资料, 分析暴雨、高温酷暑、低温寒害、大风、台风、雷暴、冰雹等气象灾害出现频率、出现的集中期、历史极值及其造成的灾害[1]。四是气候极值的推算。可运用项目区域内的气象站建站至当年项目被论证的资料, 采用P-E分布或极值E型的概率分布函数推算多年一遇的极值, 如30年一遇值、50年一遇值等。五是污染气象条件分析。可运用项目区域内最近5~10年的资料, 分析当地月、季、年污染系数、大气稳定度、混合层厚度、联合频率等特征。六是结合项目的特点, 提出预防或者减轻气象灾害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4 气候可行性论证的技术方法

通过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地的污染气象条件, 以及气候要素的平均状态、稳定性和极端状况, 在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中, 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 可有效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对局域气候产生的影响, 或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受气象灾害、气候变化的影响[5]。对于短期气候考察所获得的超短气候序列, 还要进行订正延长[1]。工程项目的气候论证技术方法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分析项目所在区域的气候要素的平均状态。具体指通过计算各气候要素 (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降水量、主导风向、各风向频率、各风向平均风速、相对湿度、蒸发量、日照时数、气压、云量、能见度等) 和气候灾害 (洪涝、干旱、大风、热带气旋、雷暴、冰雹、雾、霜冻等) 的平均值, 进而对平均值进行分析。二是分析气候要素的稳定性。计算项目所在区域的气象要素的变率, 包括绝对变率和相对变率。三是分析气候要素的极端状况。可以采用皮尔森-E型分布、极值E型分布进行极值推算, 如30年一遇最大风速、10年一遇最低气温等。四是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地的污染气象条件[6,7]。可以通过气候背景分析、大气稳定度出现频率、混合层厚度、风向、风速、风向风速玫瑰图、污染系数玫瑰图、稳定度联合频率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五是对于超短气候资料序列进行订正延长。可以采用时联法、比值线性内插法、差值线性内插法、全概率法等进行超短资料序列的订正延长。

参考文献

[1]苏志, 李秀存, 周绍毅.重大建设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方法研究[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9, 30 (1) :37-39.

[2]苏志, 黄梅丽.气候论证的内容和技术方法探讨[J].广西气象, 2005, 26 (3) :17-19.

[3]黄嘉佑.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0.

[4]高绍凤, 陈万隆, 朱超群, 等.应用气候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1.

[5]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3.

[6]李强, 周绍毅.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浅析[J].广西气象, 2005, 26 (2) :30-31.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篇2

报 告

项目名称: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产

业转移及园区建设

——以郴州市罗围村和资兴经济开发区为例

负 责 人: 姚 晶

系部专业: 法 学 系

所在年级: 2011级

指导老师: 杨 娟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产业转移及园区建设

——以郴州市罗围村和资兴经济开发区为例

系别专业班级 法学系2011级社会工作1班 姓名 姚晶 学号 201114380102

一、前期基础

1.学习基础

我的大学本科专业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专业是法学学科门类下社会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大部分课程都与社会学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都是在新时代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实现共同富裕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必要途径。

站在社会学的视角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进行探讨分析,利用学习时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进行调查及问题分析,我们已经学习的并且可以利用的课程有《社会学概论新修》《社会统计学》《社区管理学》《公共关系学》《公共管理学》《公关礼仪》《社会政策概论》《SPSS统计分析》《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等,这些课程都有可以在调查分析中运用的知识。

2.理论基础

以城市化理论、功能主义理论、社会变迁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社会学理论及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阶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业经济学等经济学理论为理论支持,主要运用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进行问题探讨及对策分析,致力于从郴州市罗围村的新农村建设与资兴经济开发区的产业转移及园区建设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一些可利用的对策,为郴州市乃至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3.实践基础

郴州市委市政府以及资兴市委市政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转移以及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做到了认真规划、全面协调、以人为本、城乡同步发展以及

重点发展产业等具有建设性的工作,有很多可以被其他省市、地区借鉴的地方,是做得很成功的,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些许问题也是事实,所以,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剖析建设过程以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及对策。

在2006年11月5日,时任郴州市副市长的陈海平同志在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做了题为《认清形势,把握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讲话,讲话提出各区县各部门应该认真总结分析当时的新农村建设经验,要求更进一步地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进程,重点抓好冬季新农村建设。

根据郴州市委市政府2007年3月15日出台的文件《中共郴州市委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对接珠三角推动郴州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可以得知,“为更好地实施“十一五”规划、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协作、主动接受粤港澳辐射和带动以及抢抓机遇、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加快对接珠三角是郴州市委市政府做出的重大而又正确的决定,决定要求推进产业对接,包括工业对接、农业对接、旅游对接、商贸流通对接、金融对接、产业园区对接以及环境保护对接等等。”决定还提出了一套加快推进对接珠三角的保障机制,对各方面都做了十分完整的诠释,是郴州市产业转移和园区建设的重要指导文件。

二、项目立论依据

1.研究目的和意义

(1)了解郴州市罗围村的新农村建设成就和资兴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园区建设、产业转移,以点带面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郴州市罗围村和资兴经济开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产业园区建设的现状,可以从中探讨出建设经验以及可借鉴之处,以及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出解决或改善措施,以更进一步地推进建设进程,甚至可以宣传到各地,以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业转移及园区建设。

(2)分析探讨问题,提出解决、改善措施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包括政策、定》 引自《中共郴州市委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对接珠三角推动郴州又好又快发展的决

环境、人员等等的因素,为影响到建设进程,甚至会产生阻碍作用。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用地随之会逐渐减少,农民失地现象会越来越突出,在此过程中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可能会存在着紧张甚至冲突的情况,所以,通过更深入地调查发现和探讨分析,为此提出一些可利用的建议、对策,以促进环境的改善、关系的协调、建设进程的推进等等。(3)探讨分析郴州市城乡同步发展的模式及其经验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近年来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进步,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开启了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郴州要实现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从城乡失衡向城乡共荣转变,必须在统筹城乡规划、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郴州城乡共荣发展可以做到“六共”,即发展规划共编、发展资源共用、发展大计共谋、发展大业共创、发展成果共享、发展目的共荣。”郴州市近年来城乡发展十分迅速,在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又兼顾到了新农村的建设,通过此次调查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到郴州城乡同步发展的政策及经验。

(4)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产业转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是兴国的途径。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郴州城乡发展的借鉴之处,撰写成报告,发表在相关刊物上,可以将此推广,更进一步地促进郴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各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业转移、园区建设进行过研究,也有很多被各界认可的结论,大多是从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思考、绿色发展、乡村旅游、工业园区旅游、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问  邝丽敏.城乡共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载于《郴州日报》,2012-03-24

题等等角度来对其进行过或多或少的研究,但针对某一个特定的地区的城乡同步发展的问题探讨还比较少,也不是很深入,对郴州市某个区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欧美等发达工业化国家在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开始重视乡村建设,村镇建设经历了较长时间,在村镇建设方面的规划理论及实践经验比较成熟。”“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研究轨迹可以总结为‘三观’之变:从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朴素城乡整体观发展到后来的城乡分割发展观,随后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注重城乡联系的城乡融合发展观。综现国外统筹城乡理论多年来的研究,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注重发展中国家城乡差异与区域之间的比较,注重空间分析与社会因素相结合。国外相关研究也存在定量研究过少,理论假定过窄的不足。”

三、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郴州市委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对接珠三角推动郴州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Z] [2]邝丽敏.城乡共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R].载于《郴州日报》,2012-03-24 [3]仪慧琳,马婧婧.国外村镇建设经验对中国的启示[J].载于《党政干部学刊》,2012-1-15 [4]柳思维,晏国祥,唐红涛.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研究述评[J].载于《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28(6)[5]张晓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借鉴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思潮[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5(12).[6]廖义军.湖南省乡村旅游市场发展模式分析[J].载于《前沿》,2006.(7)[7]陈莹花,龙井仁,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环境要求[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7.(6)[8]陈莹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流动农民工的道德素质问题探讨.载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4)

四、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仪慧琳,马婧婧.国外村镇建设经验对中国的启示.载于《党政干部学刊》,2012-1-15

 柳思维,晏国祥,唐红涛.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研究述评.载于《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28(6)

1.研究内容

郴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最近几年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本课题旨在通过更深一步地调查研究探析郴州市城乡发展的可借鉴之处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策分析为郴州市更好地城乡发展提出一些可供利用的建议及措施。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探析建设经验

近几年,在郴州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以及在郴州市城市规划局的具体操作下,郴州市城乡发展非常快,成效十分明显,有很多可以被借鉴的地方。(2)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城乡发展难免存在问题,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各大中小城市都是如此,郴州市城乡发展过程中就存在着一些迫需解决的问题,诸如环境保护问题、统筹问题、政民关系问题等等。(3)对策分析

通过认真负责任地对郴州市罗围村和资兴经济开发区的城乡发展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找出问题之后,我们经过仔细地分析探讨,得出结论,以及对此给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对策等等,希望能够更进一步地推进郴州市又好又快的城乡协调发展。

五、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

以调查法为主,同时结合观察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等方法。

2.技术路线

通过查阅郴州市罗围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资兴经济开发区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的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城乡协调发展政策在郴州农村地区的实施情况;结合当前全国上下城乡发展的具体实情,在总结前人工作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目前该地区城乡发展的现状;借鉴相关的研究经验,对城乡发展过程中中可能存在的不足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郴州农村地区的城乡发展水平得到

提高,也为我国其他地区,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产业转移、产业园区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贡献。

3.可行性分析

湘南学院就位于郴州市苏仙区白露塘镇,距离调查地区十分近,这是个非常优越的条件,对调查研究十分有利。

我是农村出生的人,对农村有着十分深刻的了解,并且我会讲一点郴州话,所以,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和调查对象进行交流,获取更多更真实的信息。

郴州市政府以及调查地的村(居)委会也十分支持研究人员特别是学生对当地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后要反馈给他们信息,以更好地促进城乡发展。

六、本项目的创新之处

本作品重点分析当前我国郴州地区城乡发展的现状,在总结前人工作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调查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同时,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功之道,指出目前郴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业转移、园区建设上的不足,并提出具体设想方案,改善目前的情况,本作品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独特性:国内目前还没有哪位学者专门针对郴州地区的城乡发展进行过深入地研究,所以,本作品具有较强的独特性。

实用性:郴州市罗围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资兴经济开发区产业转移、园区建设近几年开展得很好,有很多可借鉴之处,对于国内其他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提高了城乡发展的水平,更好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可操作性:本作品从郴州市罗围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资兴经济开发区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的具体实情出发,提出具体的有利于该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设想方案,为郴州地区的城乡发展提供精神支持,为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七、项目研究的预期成果

研究论证 篇3

关键词:广义论证 说理活动 苗族理辞

一、引论

说理活动在民间一直存在,它是通过言语的交流使交际双方认同、接受或拒绝某个观点的过程。尤其是在无形式语言(主要指文字)的少数民族中,说理活动是判断是非、进行族群教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如滇东北苗族至今仍流行的六色六巴制度,由六色、六巴负责处理族类和寨内寨外的一切事务。六色六巴为了达到调解目的,通过说理的形式进行交流,统一认识,最终达到和解。旧时黔东南苗族的“议榔”、“理老”、“鼓社”制就是说理活动,“议榔”、“理老”、“鼓主”、“寨主”等头面人物为他人排解纠纷、断案,向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叙说和判断是非曲直。苗族的说理活动流传时间长,产生的作用大。在近代时期,甚至有“苗众一切自相争讼之事,俱照苗例,不必绳以官法”的规定。

在苗族村寨,人们发生纠纷,一般均由寨老或族中年长者来加以调解,一般称调解人为“理老”,意即讲理的老人。理辞是理老调解纠纷时所讲的话。在运用时以朗诵为主,它的内容和作用体现了苗族内部的“乡规民约”, 要大家共同遵守和共同行动。苗族理辞与苗族的生活关系密切,苗族说理活动是言语交流的过程,应属于语言研究的范畴,但是对苗族理辞的研究很少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研究。

在肖尔兹(Scholz)的逻辑类型和维特根斯坦(Wittgentein)的家族类似等理论的基础上,鞠实儿认为:“在给定的文化中,主体依据语境采用规则进行的语言博弈,旨在从前提出发促使参与者拒绝或接受某个结论。其中主体隶属于文化群体和相应的社会,语言包括自然语言、肢体语言、图像语言和其他符号。”[1]

二、说理活动的社会文化性

说理活动是社会文化活动。“一般认为:文化是指一群人共享的价值、信仰和对世界的认识,它反映在该人群的行为中,该人群也以此解释经验和发起行为;文化是人的存在中那些习得的、认知的和象征的方面。”[1]可以说文化是一个系统(顾久)。由于人群的不同,所以文化由多个系统所构成。在苗族这个独具特性的文化系统中,“说理”这种人类最普遍的社会交往活动尤为显得重要。苗族理辞《启佳》[2]认为“喜欢佳才来说佳,喜欢理才来说理。”“佳”就是“理”,是指万事万物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矛盾关系的法则、规则、原则、原理、规律。充分说明在苗族文化人群中,理辞是该人群认知世界、社会交往和生活的重要工具。而且该人群认为“继承佳像嫁接梨树,继承佳像嫁接柿树。学习佳要学得完整,学习理要学到根本。”只有“掌握佳理才能说话,掌握理辞方能断案”。

由于战争、战乱,他们的生活环境恶劣,但对本族群的文化高度认同,对于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来说,为了传承本民族古代文明,通过理老、寨老朗诵口耳相传的苗族理辞是传承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如通过追述“格蚩爷老站在高山上,呼风唤雨起狂涛;格蚩爷老念咒语,咒得格炎敖孜劳的兵马成群倒。”[3]通过格蚩爷老英勇事迹的讲述,增强对民族光荣历史的了解,树立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等等。

说理活动是苗族传授知识的重要方式。苗族理辞是古代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知识的载体。如“十二个月为一年,三十天位一个月,一天有十二时辰,一夜有十二时刻。六个月是冬天,六个月是夏天,就得汉族的汉历,就得苗族的苗历。” [2]这是传授天文历法知识。

苗族的“议榔”、“理老”、“鼓社”制度是通过会议方式,“榔头”、“理老”或“寨老”主持,群体参与,共同对伦理道德、生活生产、社会治安、婚姻缔结、财产纠纷、刑事刑法,以及案件的审理、调解、评判、裁定,等等方面展开说理活动,使参与者通过说理活动的辩护或反驳某一意见或观点,提高参与者对该立场或观点的接受程度,逐渐形成共识,达成一致意见,达到和解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说理活动是语言博弈的过程

苗族的说理活动是由理老进行讲理,但辩论双方也可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如大方六寨苗族收集到的一段离婚婚姻理辞:

我和你家开亲,

是要烧九代祖先的锅不穿底。

我和你家结戚,

是踩不断的铁板桥。

我家的草房不拿给你家试火。

我家的瓦房不拿给你家试石。[4]

这段理辞是由理老代表男方家长列举一些离婚事实质问对方。面对这样的事实,对方的家长一般不会轻易认输,也要列举事实为自己的女儿进行辩解:

我的女儿听到木叶响,

她随木叶去;

听到口哨声,

她随口哨去,

我错了我晓得,

你错了你明白。[4]

“我错了我晓得”一句承认了女儿跟随他人离走的错误,但“你错了你明白”一句则强调了对方儿子对离婚事件应付的责任。

又如女子嫌弃男子,男子请理老给女方讲理:

……

水流不跟沟,

说话不跟理。

你稳不住步,

你站不住脚。[4]

当然代表女方的理老也不会罢休,也要找理由反驳对方的质问。

根据格莱斯(Grice)的意义理论,博弈者对语言博弈中某表达式意义的理解取决于他们所处的语境; [5]在苗族说理活动使用的理辞中,辩论双方基于本文化人群的共同语境,使用了“木叶”、“口哨”、“花场”等意象进行表达,这与本民族的文化分不开。而博弈双方随之做出的博弈步骤恰恰依赖于他们对意义表达式的理解。如对“木叶”符号的理解,苗族称“木牢”。吹奏木叶,苗语称“司木牢”。这“司”(吹)是专门支配作为乐器的木叶而独立存在的动词,与吹(搓)芦笙(梗)的“搓”并存,而与吹风的吹(杈)区别。苗族吹木叶行为历史比较久远。吹木叶,即以木叶作为发音体的乐器,进行吹奏。木叶多为单人吹奏,有时也多人齐奏。有一首传统木叶词道:“没有木叶声,姑娘哪能听得见;没有木叶响,后生怎么会到来。木叶声声诉情怀,姑娘哟,你在何方?木叶声阵阵诉衷情,姑娘哟,你要来不来?……。”显然,木叶多用于情场中,是男女青年示爱、传爱的工具。

四、说理活动与逻辑思维

说理活动是言语交际的过程,与逻辑思维关系密切。通过说理的形式,参与者作出有效的推理。在苗族族群间发生纠纷,理老在断案时借助“神明”的方法加以裁判,包含了具有不同于西方的逻辑推理。如理辞《鸡与野猫》:

来断鸡案子,

来断野猫案。

……

把话传给头人,

把话传给理老:

你听有一只鸡,

它刨我公生骨,

它刨我公干骨,

毁我椅子形坟山,

毁我护坟的山神,

上面毁坏雷公帽,

下面弄坏龙蹄子,

因为它我们吃不饱,

因为它我们穿不好。

我苦就是因为它,

我穷就是因为它。

……

来砌灶烧油锅,

来架锅烧开水。

我烧水它浸手,

我煮斧它捞斧。

……

我烧锅它脱皮,

我捞斧它烫伤,

它修我的坟墓,

它砌我的坟山,

这段理辞中反映了苗族不同于现代形式逻辑的推理。从形式论证出发,对于命题,人们关心的是真值;对于推理,人们关心的是有效性。一个论证是有效的 ,当且仅当它的前提为真时结论不可能为假。简言之,就是在一个有效的推理中,结论必然是从前提得出的,因而可以这样来检验推理的有效性。如果能发现一种情况,使前提真而结论假,这个推理就是无效的 ,否则就是有效的。而苗族的逻辑思维却与现代逻辑的观点却不同。

在《鸡与野猫》的案子中,苗族认为:因为鸡“它刨我公生骨,它刨我公干骨,毁我椅子形坟山,毁我护坟的山神,上面毁坏雷公帽,下面弄坏龙蹄子”,所以“我们吃不饱,我们穿不好”,“我苦就是因为它,我穷就是因为它。”在这个命题中,如果从现代逻辑出发,前提和结论都是真的,但是它的推理却不是有效的。由命题“p→q”推出“q→p”这种推理不是有效的。但是苗族却得出不同的结论,认为这个推理却是有效的。

又如:由于坟地之事,双方以“烧油锅,捞斧头”的“神明”方式来进行裁判。其推理过程为:如果坟地是你家的,那么你伸手到滚烫油锅里捞出斧头,油水就不好烧伤你的手。如果坟地不是你家的,那么你伸手到滚烫油锅里捞出斧头,油水就会烧伤你的手。从现代逻辑的角度看,这是一个无效的推理,但苗族看来,这却是有效的。

因此,具有不同信念、宗教、习俗、制度和法规的文化群体,就可能享有不同的逻辑思维与规则系統。如果我们采用现代逻辑思维对它进行描述,只是用一个与其不同的文本去翻译成能够处理的译本而已,在对其理解的过程中失去了它的文化特征。

综上所述,民间说理活动与民族生活关系密切,作为言语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语言研究不应脱离一定文化而进行。自从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语言学就朝着“语言系统的研究”和“语言使用的研究” 两个大的方向发展。在“语言使用的研究”方面,民间说理活动是活生生的材料,语言研究不能弃之不顾。

参考文献:

[1]鞠实儿:论逻辑的文化相对性——从民族志和历史学的观点看[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10(1).

[2]吴德坤 吴德杰:苗族理辞[M].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年.

[3]英·张绍乔 张继乔:中国西部苗族口碑文化资料集成[Z].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

[4]毕节地区民族宗教事务局等.六寨苗族口碑文化[M]。贵州民族出版社,2004年.

我国法律论证的研究进路及局限 篇4

自20世纪70年代, 一种新的理论方向悄然兴起—法律论证理论。西方法学界的一批中青年法学家致力于对法律论证理论的研究, 最终将“法律论证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说确立。荷兰法学家伊芙琳·T·菲特丽丝将不同的法律论证总结为三个进路:逻辑进路、修辞学进路和对话进路。而在国内, 对法律论证理论的研究中, 法学家多数以形式逻辑方法作为法律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角度。传统的形式逻辑方法解决了法律论证的形式合法性问题, 是法律论证理论研究的基本进路, 对于法律论证理论研究也具有重要作用。特别在国内的司法实践环境中, 传统的形式逻辑方法确实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内的司法实践适用中, 形式逻辑方法是法律论证的主要方法, 在司法裁判过程中, 形式逻辑依旧是法官说理的重要方式。而且作为以成文法为法律渊源的大陆法系国家, 法官必须严格按照成文法规定来判案, 必须强调法律的权威性。不同于以判例法为法源的英美法系国家, 法官权威大于法律权威。所以形式逻辑方法确实为法官提供了审判的基本思维方式。但从西方法学家关于法律论证理论的研究中可以发现, 传统形式逻辑方法是重要但却不是唯一的研究维度。逻辑学进路中也发展出对话逻辑等不仅仅局限于形式逻辑的方法, 而且更有对话 (辩论) 的进路为法律论证提供新的研究角度。而在国内, 大部分的逻辑学家的研究角度一直局限在形式逻辑之中, 国内学者移植的理论和方法也局限在西方学者的形式逻辑研究成果中, 却忽视了其他的研究角度。

二、国内法律论证理论研究的局限

在国内, 最先开始研究法律论证的学者大多属于逻辑学研究者, 例如逻辑学家吴家麟认为:“论证指的是逻辑上的证明和反驳, 用逻辑方法以理性方式进行证明, 通常称为论证”。又如台湾学者王泽鉴认为:“法律论证乃是一种基于逻辑形式而为的评价”。这些学者将法律论证的有效形式表述成一个逻辑上的前提形式, 只要有效的形式前提正确, 那么结果的论证就必然正确。他们将法律论证看做一个对某命题正当性的一种证明形式。所以学者的对于法律论证的研究进路多局限于形式逻辑方法中。形式逻辑的方法对法律论证研究固然重要, 但是它的适用范围却是有限的, 此种方法适用于简单案件, 对于一些疑难案件的复杂论证就难以继续被适用。形式逻辑论证只是法律论证的一部分, 适用的局限性就被凸显出来。首先, 形式逻辑强调的是形式上的有效性, 即前提正确、运用有效的形式进行推论, 得出的结论就必然是正确的。但形式逻辑只能保证形式上的有效性和结论的合法性, 却无法保证实质内容的正当, 不考虑大前提正确与否, 只保证从前提到结论这一过程的正确性。其次, 形式逻辑方法需要理想化的法律环境作为支撑。理想化的法律环境能够提供一个公理化的法律体系, 然而实在法本身的缺陷:法律语言的模糊性、法律规范之间可能的冲突、缺乏适用于当下案件的有效规范、特定案件中以“法”裁判可能背离规范愿意等, 使得这样一种完备的体系难以存在。故而, 保障形式逻辑论证得以完全适用的前提条件难以实现。所以笔者认为, 形式逻辑论证仍然是法律论证研究的基础, 强调并保证形式有效性和结论的合法性。但针对疑难案件, 需要复杂说理的论证, 这样的方法显得苍白无力。针对大前提的正当性, 形式逻辑论证不置可否。然而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 人们又过度僵化地使用形式逻辑法律论证, 有时甚至会造成法律决定的合法性与正当性的冲突。正由于形似逻辑论证方法自身的局限性, 又受西方学者对话 (辩论) 进路研究方法的启示以及法律商谈相关理论的指引, 应该寻求一种法律论证理论去弥补形式逻辑论证方法的缺陷。法律论证理论是一个综合性、多样性、整体性的论证理论, 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形式逻辑方法去研究法律论证, 从西方学者的法律论证研究中, 寻找与中国理论研究或司法实践者相契合的法律论证理论研究进路, 找到以理性商谈的方式实施论证过程的法律论证与中国司法实践的契合之处, 填充单一式形式逻辑论证的法律论证研究方法。

摘要:受西方学者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阿列克西的“法律商谈理论”的启示, 发现中国的法律论证理论多局限于形式逻辑的研究进路中, 而司法实践中的论证模式也是单一的三段式论证方法, 形式逻辑的法律论证方法自身具有局限性, 导致在解决疑难案件时, 这样的论证方式无法满足论证需要, 本文试图引起法律论证学者共鸣, 在新的视角下探索法律论证的研究进路。

关键词:形式逻辑,对话进路,局限性

参考文献

[1]吴家麟.法律逻辑学.北京:群众出版社, 1983年版.

[2]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第210页.

研究性学习选题论证报告 篇5

北航附中研究性学习选题论证报告

一、课题名称:

二、小组成员

组长:其他成员:

三、课题研究目的四、课题研究意义(着重介绍本课题的创新点)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五、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如查阅文献,应标明文献出处;如询问专家,应介绍专家情况)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如科技论文、发明实物、调查报告等)

七、课题研究需要的环境、设备条件论证(是否具备):

八、课题研究需要的人员条件论证(数量与素养)(是否具备):

九、课题研究准备采用的途径与方法:

十、估计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对策:

研究论证 篇6

摘要:G. A.柯亨认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劳动价值论存在两种表述方式,其通俗表述是“劳动且只有劳动创造价值”,而其严格表述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柯亨论证说依据严格表述,通俗表述是错误的;而依据价值的约定定义,严格表述也是错误的。所以,柯亨认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剥削论证是不成功的,他提出了以“只有工人生产了拥有价值的产品”为基础的清晰论证来代替劳动价值论的剥削论证。柯亨的这个新论证也存在问题,所以后来柯亨的剥削批判是以“自我所有”为论说对象的。

关键词:G. A.柯亨;劳动价值论;剥削;清晰论证

中图分类号:B56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6)01-0101-05

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已故英国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社会与政治理论教授G. A. 柯亨(G.A.Cohen)自称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①[1]导言9,165,虽然历经多年的思想磨砺和冲击,但依然对马克思主义痴心不改[2]。对于国内的学者而言,柯亨的学术贡献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1978年发表《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目前国内有两种翻译版本,分别是岳长龄翻译的《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和段忠桥翻译的《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此举扭转了英语世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负面印象[3],而柯亨自己也因此成为了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开创者之一;二是转向政治哲学后持续而有效地对自由主义正义观(主要是右翼的诺齐克和左翼的罗尔斯)进行了批判,为社会主义的可欲性和可能性进行论证。柯亨曾以自传的方式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从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辩护(此辩护之旅长达15年)转向道德和政治哲学。他在许多文章中非常明确地指出,今天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认识到,如果要说服人们并使他们相信,值得追求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因为这些理想具有道德上的正当性,为社会主义的正当性进行政治哲学辩护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规范性的问题凸显之后应该从事的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面对当代西方自由至上主义者(如诺齐克)和平等自由主义者(如罗尔斯)对资本主义正当性的证明,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柯亨坚信资本主义是非正义的。无疑,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剩余价值论是批判资本主义最有力的武器之一。作为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自然会首先面对这一武器。柯亨像马克思一样坚信工人受到了资本家的剥削,但不同的是,柯亨认为马克思的剥削概念并非一个价值无涉的概念,它包含了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这样一种价值观,不仅如此,柯亨还认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传统剥削论证存在诸多的问题。在《劳动价值论与剥削概念》本文原题为“The Labor Theory of Value and the Concept of Exploitation”,载于Philosophy & Public Affairs , 1979, Vol. 8, No. 4, pp. 338-360。本文的中译版收录在吕增奎编译的《马克思与诺齐克之间——G.A.柯亨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一文中,柯亨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细致地解析了劳动价值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被称为“清晰论证”(plain argument)的剥削论证。本文就以这篇文章为基础,阐述柯亨是如何论证劳动价值论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了怎样的一个新的剥削论证,最后简要提出笔者的反驳和点评。一、柯亨对劳动价值论存在的问题的论证过程柯亨认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剥削论证是这样的:

(1)劳动且只有劳动创造了价值。

(2)工人获得的是其劳动力的价值。

(3)劳动产品的价值大于劳动力的价值。

∴(4)工人获得的价值少于他创造的价值。

(5)资本家获得了剩下的价值。

∴(6)工人受到了资本家的剥削[4]28-29。

其中,(1)来自劳动价值论,而(2)、(3)、(5)来自剩余价值论,而剩余价值论是劳动价值论的推论,所以全部的论证基础是劳动价值论。柯亨认为劳动价值论是错误的。

首先,柯亨把劳动价值论的表述作了严格学说和通俗学说之分,并指出通俗学说无法从严格学说推出。柯亨认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劳动价值论既被表述为类似于(1)劳动且只有劳动创造了价值,又被表述为: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

(1)被柯亨称为劳动价值论的通俗学说(popular doctrine),(7)被称为严格学说(strict doctrine)[4]32 。所以,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劳动价值论就以两种版本出现:严格学说和通俗学说。柯亨用极端的反例论证了劳动价值论严格学说即使是正确的,也不能得出劳动创造价值。柯亨认为,依据劳动价值论的严格学说,一件商品在一定时间T内拥有一定的价值,这个价值是由生产此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这里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T这段时间内的,也只有在这段时间内,商品的价值才可以得到解释。柯亨认为即使劳动价值论的严格学说是正确的,它也不能推出劳动创造价值。柯亨举了一个反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a)假设有一个使用价值a。a是在过去生产出来的,当时诸如a这样的物品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产生;但是,现在诸如a这样的物品的产生不再需要那种劳动。因此,根据劳动价值论,尽管劳动物化在某物中,a仍然是没有价值的。(b)反之,假设现在有一种待售的商品b,并且 b也不是由劳动制造出来的,但现在生产像 b这样的东西需要大量的劳动(在 b或许是大量的瓶装新鲜空气之后,制造新鲜空气才成为必要的)。因此,即使没有劳动物化在其中,b仍然拥有价值[4]31。柯亨根据反例得出结论,劳动价值论严格学说并不支持劳动创造价值这一通俗学说。

柯亨说马克思有时混淆了这两种表述,但并不总是混淆使用。然而马克思没有注意到这两种表述的差别意味着什么,柯亨举了一个低效率劳动的例子来表明两种表述是相互冲突的:与一只在高效率条件下因而在更短时间内生产的灯泡相比,一只在低效率条件下生产的灯泡拥有更多的价值吗?对于此问题,从严格学说中确实得不出肯定的回答,但是为什么从通俗学说中也得不出肯定的回答呢?如果劳动通过凝结在产品中创造了价值,因而如果花费了更多的劳动,难道产品中不应该凝结了更多的劳动,从而具有更多的价值吗[4]28-29?

其次,柯亨论证了借助混合表述来拯救通俗学说的企图不会取得成功。柯亨说,马克思主义者知道通俗学说与严格学说之间存在冲突,但他们仍然不愿意抛弃通俗学说,毕竟这两个学说之所以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之中,任何一个学说之所以都是不够的,是因为它们各自都有要加以实现的思想或政治功能(或者这两种)[4]34。

面对低效率劳动这样的难题,许多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一种混合的解释,旨在修正通俗学说,从而使之符合严格学说。他们说:

(8)当且仅当工人的劳动是社会必要的劳动,他才创造价值。

柯亨认为(8)肯定不符合严格学说,因为(8)引用了错误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量,即在商品制造出来时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产品在出售时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要忠于严格学说,一种混合的表述不应该是(8),而应该是这样的:

(9)当且仅当工人在产品出售时所完成的劳动量会成为社会必要劳动的量,他才创造了价值。

但是,柯亨马上指出严格学说并不蕴含混合表述(9),严格学说的确可以推出类似于(10)这样的陈述:

(10)如果所花费的劳动时间量在产品出售时会成为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量,价值就是由所花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4]34-35。

但是(10)并不支持(9),因为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只能是其出售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量,只有当过去生产商品的劳动量等于出售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量时,商品的价值才由所花费的劳动量决定,所以决定商品价值的依然是出售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量,因此混合表述依然无法抵挡前面的反例。一些人之所以认为(10)支持(9),是因为他们没有弄清类似如下例子中的数量关系。如果量值m对于量值m有一种因果依赖关系,比如m=k m,并假定m等于m,那么不论量值m是多少,量值m都可以从量值m中推导出来,于是就有可能产生如下的错觉:量值m可以解释量值m。其实,解释m的只能是m,而不是m。柯亨认为恰恰是这种错觉俘获了所有以为(9)与严格学说相一致的人[4]35。

柯亨还指出混合表述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是超常效率的劳动,或者是使用比现在更先进的生产资料的劳动。在这两种情况中,都会使所需劳动时间少于现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这样的两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因为所耗费的劳动量将是社会必要的劳动量,而声称这些本没有耗费的劳动创造了价值,也就是说,当效率低下时,就有机会伪称,一些耗费的劳动没有创造价值,而当效率特别高时就不能同样伪称,那些并没有花费的劳动确实创造了价值。所以,柯亨说借助混合表述不能拯救通俗学说。

最后,柯亨认为劳动价值论即严格学说也是错误的。柯亨指出严格学说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否定了价值的约定定义,他在文章的第一节就阐述了一个价值定义,并指出这个价值定义所表述的内容就是劳动理论的内容。柯亨说,交换价值是一种相对的量,潜藏在一个商品的交换价值背后的是它的价值,一种绝对的量 ,如果商品a和商品b的价值比是n,那么a就拥有n单位b的交换价值:I[4]25。柯亨认为,劳动价值论按照价值的定义并不是正确的。劳动价值论的核心主张是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更明确地说,一件商品的交换价值始终与标准生产条件下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量成正比。柯亨认为一个明显反对价值论的论证是,价值量受到了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的物的影响,这样一个不同的物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模式,它通过反映出自身的谈判能力的分配,能够影响价值。因为这个原因,生产资料(存在某种程度的垄断)的产物很可能要求的均衡价格比本来的更高,因而根据我们给出的价值定义很可能拥有更高的价值[4]37。

根据价值定义,我们可以得出(11)价值决定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在均衡中,价格等于价值,由(7)和(11),我们能提出(12),即:

(1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均衡价格。

但是(12)的反例很多。比如说前面提到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模式所提出的反例,而且《资本论》第2卷和第3卷的许多地方专门论证了这一事实。既然(12)是错误的,那么(7)和(11)至少有一个是错误的,如果我们遵从价值的约定定义,那么(11)是正确的,所以可以认定(7)是错误的,也就是说,依据价值定义,劳动价值论是错误的。柯亨认为只有抛弃价值的约定定义,才能保留一个失去实质内容的劳动价值论,只要我们遵从价值的约定定义,那么劳动价值论就是错误的。从劳动价值论(7)的表述形式来看,它是一种实质性理论,而面对(12)的反例,马克思主义者只好抛弃价值的约定定义,也就是抛弃了(11),而把劳动价值论(7)当作定义性的真理,即把价值定义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果是这样的话,劳动价值论就变成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失去其实质内容。由于有通俗的形式即劳动价值论通俗学说(1)来解释劳动价值论严格学说(7),从而确定了(7)没有指认的问题:谁创造了价值?因而只要劳动价值论能解释成劳动创造了价值,从而为抽空了的劳动价值论提供了一种内容[4]38。而我们又知道劳动价值论的通俗学说无法由严格学说推出,它们是相互冲突的。

二、柯亨提出的“清晰论证”

柯亨与马克思一样都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剥削制度,都认为工人受到了资本家的剥削,但柯亨并不认为马克思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剥削论证是成功的,他认为该论证的基础——劳动价值论是存在问题的,鉴于此,柯亨提出了被他自己称为“清晰论证”的学说。

首先,柯亨认为劳动创造了价值这一命题对工人受到剥削这个命题来说既非必要也非合理。因为即使我们假设其他某种东西创造了价值,比如说一件商品的价值全部是由对它的需求的范围和强度决定,这就否定了劳动创造价值,但是只要我们能证明劳动创造了拥有价值的东西和资本家占有了其中的一部分价值,那么我们仍然可以提出剥削批判。另一方面,劳动创造了价值也不是批判剥削的合理理由。因为如果说劳动创造了价值是工人提出获得那些价值的合理理由,那么如果需求创造了价值就能据此认为需求者提出获得那些价值是合理的吗?更进一步能认为需求者也受到了剥削吗?因此,工人由于创造了其他人所获得的价值而受到剥削的论断是荒谬的[4]43。

接着,柯亨认为批判剥削的真正基础是:

(13)只有工人生产了拥有价值的产品。

柯亨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剥削论证之所以存在问题,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者把不是明显真理的劳动价值论当作了明显真理。柯亨的论证表明,如果劳动创造了价值,那么过去的劳动也创造了价值,进而过去的劳动决定了产品的价值,但是,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由当前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即使劳动价值论是正确的,过去的劳动并不创造价值。所以,柯亨认为以劳动价值论作为批判剥削的基础是不成功的。虽然劳动不创造价值,但是劳动的确创造了某种东西,它们创造了产品,即它们创造了拥有价值的东西,柯亨认为这一措辞上的细微差别包含着巨大的观念差别,要对剥削进行批判,并不在于资本家得到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价值,而在于资本家得到了工人生产的产品的一部分价值。无论工人是否创造了价值,他们都生产了拥有价值的产品[4]40。

只有工人生产了拥有价值的东西吗?资本家没有参与生产吗?这是柯亨面对的关键问题。柯亨对此问题的回答非常谨慎,他说他并不是说拥有价值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生产的,也就是说,不是任何拥有价值的东西都是被生产出来的,但只要是被生产出来的拥有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是工人生产的,在最大可能的意义上,只有劳动者才生产出拥有价值的东西,并且资本家在这种意义上并不是劳动者。柯亨认为资本所有者的行为虽然有助于产品的生产,但这并不必然意味着他参与了该物品的生产。资本所有者就好比下例中刀的所有者,工人甲没有刀,而资本家乙拥有一把刀,工人甲没有刀不能进行切割,现在资本家乙把刀借给工人甲完成了切割。在例子中,生产者只能是工人甲,而不是资本家乙,柯亨把资本家乙的活动称为生产性活动(productive activities),而把工人甲的活动称为进行生产的活动(producing activities)[4]41-42。

既然(13)只有工人生产了拥有价值的产品是一个明显的事实,那么我们就获得了以此为基础的论证(清晰论证):

(13)只有工人生产了拥有价值的产品。

(14)资本家获得了产品的一部分价值。

∴(15)工人获得的价值少于他所生产产品的价值,并且

(16)资本家获得了工人所生产产品的一部分价值。

∴(6)工人受到了资本家的剥削[4]42。

最后,柯亨认为无产阶级受到的剥削在范式上类似于农奴所受到的剥削。马克思主义者宣称要揭示雇佣工人受到的剥削就必然需要劳动价值论这样的复杂论证,并借助于在此基础之上的剩余价值论。柯亨不同意此看法,他认为虽然在资本主义制度中,无产阶级受到的剥削较为隐秘,但是,正是通过论证无产阶级的处境在事实上或许与农奴类似,马克思才试图表明无产阶级也受到了剥削,所以柯亨说,如果马克思主义有某种剥削范式的话,那么它就是封建农奴所受到的剥削[4]44-45。

三、对柯亨清晰论证的反驳与评论

柯亨在细致论证劳动价值论存在的问题之后下的结论是劳动价值论是错误的,即使正确也与剥削批判无关,给人的感觉是柯亨将提出一个非常高深、严密的模式来充当对资本主义是一种剥削制度的论证,但是让人惊讶的是柯亨却提出了一个十分简单易懂(所以他称之为 Plain Argument)的论证。当然这个论证也是很有说服力的,而且似乎避开了劳动价值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但是笔者认为柯亨的清晰论证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让我们来看一下清晰论证,它虽然解决了谁是生产者的问题(经过谨慎说明,柯亨把资本家排除在生产者的范围之外,确认了只有工人生产了拥有价值的产品),但是仅仅确认只有工人生产了拥有价值的产品并获得该产品的一部分价值,而资本家获得了工人生产产品的一部分价值,就可以认为工人受到了剥削吗?笔者认为要使以上的结论成立,必须补充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工人生产产品的价值应全部归工人,而资本家不能获得任何工人生产产品的一点价值,否则就是剥削。也就是说,产品生产者能对由其生产的产品的价值提出完全的且排他的所有权吗?这似乎与一些更复杂的问题有关,比如剥削的含义,比如分配正义问题。

从文章的结尾来看,柯亨应该是意识到自己的清晰论证存在像笔者所提出的那样的问题,所以他说:“由此不能得出结论,(13)是一个可靠的正当性证明,并且得到适当阐述的清晰论证是一个充分的论证。”[4]46柯亨说希望能在其他的著作中对清晰论证作出评价。柯亨的这一点说明正好解释了他自己为什么在后来的有关论述剥削的论文中不再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对象,而转换成了诺齐克的“自我所有”(self-ownership)。后来柯亨意识到正是自由至上主义者代表人物诺齐克的“自我所有”概念才是马克思主义者批判剥削的最大敌人,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剥削论证似乎依赖于“自我所有”概念,而诺齐克恰恰是用“自我所有”来反驳工人受到资本家的剥削[1]167。

柯亨虽然明确提出劳动价值论是错误的,但其目的并不是要否定资本主义是一种剥削制度,而是要改进这一种论证,使其能经受住当代西方学者更具技术性的考验,同时柯亨批判劳动价值论所使用的方法所带来的清晰性和明确性的确值得我们国内学者借鉴吸收。对于国内学者而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似乎是不可动摇的,所以可能无法接受柯亨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但是笔者要问的是到底是劳动价值论这种论证资本主义是剥削制度的这一具体理论不能动摇,还是不能动摇资本主义是一种剥削制度这一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立场?笔者认为,绝对不能动摇的是后者。正是基于此,我们也可以认为,像柯亨这样的左翼学者,虽然他们在有些问题上放弃了对马克思观点的敬畏,但是其立场仍然与马克思一致,他提出了当代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可以被称为“国外马克思主义者”。

参考文献:

[1]柯享G A. 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M].李朝晖,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2]COHEN G A. Marxism after the Co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J]. The Journal of Ethics,1999(3):99-104.

[3]MILLERR W. 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 Forces of Change: A Review of Gerald A. Cohen, Karl Maxs Theory of History: A Defense[J]. The Philosophical Review,1981(1):91.

[4]吕增奎.马克思与诺齐克之间——G. A. 柯享文选[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太子参食用开发的初步论证研究 篇7

1 太子参的应用历史考证

溯本求源,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代表中国古代文明之一的传统医学,其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其中以药食同源为理论基础,以饮食养生为理念,既体现深厚底蕴的传统医学文化,又形成独特的中国饮食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的两重性。可见药食同源既是我国中医药的奇葩,又是我国最具特色和魅力的饮食文化遗产,渗透着传统医学丰厚的健身强体理念。考证太子参的应用历史,首先从药食同源入手。据文献报道,太子参的应用由来久远,相传春秋时代,郑国有位王子,在孩童时期体质娇弱却天资聪颖,国君有意传位于他,又恐他过早夭亡,贻误国事,于是遍求补益之药,并悬以重赏。有位老者声称不为悬赏,实为国家大计献药而来,王子服此药后,果见形体丰健,不染疾病。国王大喜,晋封其为太子,“太子参”的美名由此而传[4]。也有古籍考证如《本草从新》、《纲目拾遗》、《饮片新参》等书记载,太子参原指五加科植物人参之小者,现在商品则普遍用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又有人报道太子参之名始见于清代[5]。以上对太子参的使用时间虽叙述不一,但由来久远毋庸置疑。且太子参的栽培有过百年历史也有据可查[6]。从以上文献中分析,在春秋时代的郑国,太子参就不仅仅作为中药用于治病,而在其太子孩童时期体质娇弱时就作为保健养生得以“形体丰健,不染疾病”应用的例证。

2 太子参与人参、党参的区别

太子参、人参和党参虽然都是常用的补益类中药,但它们的植物分类不同、化学成分不同、功效不同。按植物分类,人参为五加科(Acanthopanax)植物,党参为桔梗科(Platycodon)植物,而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它们的化学成分也不同,人参的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党参的成分有十八烯酸、蒲公英萜醇,蒲公英萜醇乙酸乙酯,木栓酮、葡萄糖甙等。太子参的主要成分则为糖类、氨基酸类、脂肪酸类、微量元素等化学成分,太子参的化学成分符合食品应当有的营养成分要求。从功效上分析,人参大补元气,有补脾养肺,生津安神,复脉固脱之功效。党参则着重为补中益气,健脾益肺。而太子参具有益气健脾、补气生精的功效[7]。其特点是补而不燥,在中医中药的应用上能收到益气而不升提、生津且不助湿、扶正又不恋邪、补虚且不峻猛的效果[8]。可见太子参的药效功能极为独特,既补益又缓和,这可能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其功效特点来食用以作补益养生的重要方式的缘由所在。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太子参、党参、人参虽都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但太子参的营养成分及使用功效都基本能达到食品所具有的基本营养要求。

3 太子参的食用现况

3.1 太子参作为功能性食品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以太子参为配方的保健食品在市场上很多,其最具代表性的是健胃消食片,对儿童食欲不振特别有效,如好味口牌健胃消食片。还有复方太子参颗粒、太子参口服液等几十种。另外在食品工业上利用其功能特点作为食品补充剂等。还有将太子参碾成粉末添加到食品中,开发出太子参的系列产品,如枣汁即食太子参、姜汁太子参酥、杂锦太子参酥脆等[2]。

3.2 太子参作为普通食品食用

3.2.1 人群食用情况

为了收集人群中太子参的食用情况填补其在人群食用情况调查资料的空白,笔者在全国太子参的主产地柘荣县应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即PPS抽样法)开展了太子参食用现况调查。在抽查的9个乡镇30个村90户379人中,太子参食用的认知度为100%,这与相关学术杂志上报道的太子参为药食两用的认知观点相一致[9]。食用频率为每周一次以上,食用者为全人群,没有特殊食用对象,食用方式以混合为主如药膳,偶有泡茶、煲汤单独饮用,调查结果,没有因食用太子参而不适者。可见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食用太子参者相当普遍。

3.2.2 全国各地以太子参为原料以作健康食谱

很多刊物、网上介绍太子参养生食谱不胜枚举。这里略举一二,如杨徐杭介绍,太子参既可用于治病,也可用于补养。既可单用水煎连续服用,也可同鸭肉、鹅肉、山药共炖,食肉饮汤;还可与粳米煮粥常服。夏季天热,可用太子参、乌梅各15g,加适量白糖,水煎代茶饮,既可生津解渴,又老少皆宜[10]。天天美食网介绍有太子参田鸡粥、太子山楂粥等十几种之多[11]。台州第一生活休闲网介绍太子参煮鹌鹑、太子参粥等[12]。还有自汗用猪排骨1000g,太子参50g炖汤食疗[13]。女性性欲低下用归参炖雪鸡作药膳[14]。美容用百合银耳太子汤食疗[15]。产后虚冷用太子参烧羊肉[16]。春季养肝用太子参大枣陈皮茶作食疗[17]。心绞痛用太子参奶生津止渴,滋补气血食疗[18]。小儿发育不良用太子参、杞子、山药炖鹌鹑;妇女产后缺乳用孩儿参猪蹄汤;老年糖尿病、胃炎、便秘用太子参、沙参、老鸭组成的双参煲鸭作保养食疗等[4]。以上可见太子参作为药膳食用已相当普遍,并非仅限于局部区域。

4 结语

太子参是常见的补益中药,但与人参、党参在生物归属、功效和主要成分方面都不同。太子参的功效既补益又趋缓和,且化学成分符合食品的营养要求。太子参在社会人群中作为药膳等方式食用极为普遍,并在其应用历史上作为中药使用的同时,就已作为保健养生使用的例证。因此,经过上述对太子参应用历史、与人参、党参的比较区别、主要成分分析及人群食用等基础层面的初步论证,对其作为食用开发是可行的。但对其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的评估论证。

摘要:目的 探讨太子参食用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对太子参应用历史,与党参、人参的区别,社会人群中的食用状况及其主要成分分析,探讨其食用的可行性。结果 ①从药食同源上溯本求源,太子参自古就有作为健体养身应用的例证。②太子参与人参、党参虽同为常见的补益中药,但它们的生物归属不同,功效特点不同,太子参的功效补益且温和。③太子参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糖类、氨基酸类、脂肪酸类、微量元素等,符合食品应当有的营养要求。④社会人群太子参食用的认知度较高,作为养生食用普遍,并非限于局部区域。结论 太子参作为食用开发是可行的,但应实行安全性评估。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研究应用 篇8

(一) 提出论证的时间和方法不同, 从而导致论证内容的深度不同

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程序, 在我国主要是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中规定的, 这项办法中明确规, 建设项目在实施前要进行水资源的综合论证, 这个办法只是说明了论证的时间和程序, 但是没有说明论证的范围和内容及深度。所以, 出现很多建设单位在可研阶段进行论证, 还有的在仅有项目可研批复的情况下论证。这样水资源论证就变成整个建设项目的第一个实施程序了, 在项目综合方案不完整的情况下, 连项目建设在什么地方都不确定的情况下, 用水地点不明, 环境评估都没开始, 就开始进行水资源综合论证, 将水资源综合论证作为建设项目立项的第一个程序。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展论证工作是很盲目和很不负责任的的, 在资料缺乏, 论证盲目的情况下, 是不可能实现预期效果的。

(二) 论证河段范围没有规定及用水定额和用水平衡

由于在办法中没有规定论证范围, 所以论证的水资源范围从方圆几公里甚至到上百公里, 最后出现水资源的论证效果基本是无效的。这样也就无法对该段区域的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综合分析, 而仅仅局限在该项目是否有水可用, 这样做只能解决项目暂时的建设问题, 无法解决项目长期的水资源安全使用问题和公共用水安全问题。另外全国各省的水定额度不统一, 取定额标准也不一直, 这样就造成论证部门对用水项目用水定额审核不科学。认为只要满足用水要求就行了, 核定水量就高不就低, 使出现批准用水数量过多。很多单位都是因季节不同用水量变化很大, 但是在论证中都是取最大数量应用, 出现批准的水量往往大于真正的用水量。

(三) 对节水和水资源保护措施不具体, 结论不留余地

在我国的南方水资源是相对丰富的, 在向长江这样的河流干流取水用水是可以满足用水要求的, 目前我们看大部分的报告对于节约用水的方法和手段和内容分析的是不透彻的。大家普遍认为在一些单位的排放的污水和温排水都是经过内部处理后达标的, 这样就造成水资源的环保手段是笼统范范的, 而没有正真的内容, 不能有效结合单位所处的地区的排污总体目标进行总体控制。而实际上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污染的严重程度已经造成地表水基本不能用于民用, 我们知道一个地区的水资源环境污染是有限度的, 就目前情况应该尽快开始地区的排污总体目标总体控制措施来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另外就项目论证工作来看论证内容深度不够, 论据不充分, 论证内容无法量化是很严重的问题, 如“没有影响”“基本没有影响”“影响很小”等说法不能很确切的说明影响的程度到底有多大。同时, 还有很大一部分的项目报告根本没有实质性质的建议, 无论是从项目本身或是项目的有效实施还是水资源的利用上看, 作用都是没有的, 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为了项目能够立项而进行论证。

(四) 对用水部门的认识程度的不统一

社会上有一种看法, 大都认为只有自来水和一些工矿或公共服务单位是用水单位, 而把农、林、牧、航道运输等单位的用水或相关用水单位忽略掉。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报告仅仅是把发改委和土地部门批复的红头文件当作报告的论证依据, 而无法征询附近相关用水单位对建设相目的意见。就是征询了意见, 大都是断章取义的引用有利于建设项目的意见形成报告内容。

二、关于水资源论证研究的建议

(一) 确定三层次评价区间或范围

应该根据论证内容的要求制定统一的评价范围, 建议设定三个层次评价区间或范围, 即水文评价区间、水资源开发利用状态评价区间和建设项目与其他用户相互影响区间, 分别作为水文评价、取水评价和排水评价范围。三个层次评价区间为:首先水文评价区间。在评价河段的上游, 从具有较长系列水文资料 (建议最少二十五年以上) 的水文站到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区间。其次水资源开发利用状态评价区间。分析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区域用水累积影响。如果项目所在流域或区域已经有水量统一分配或调度方案, 则应该按统一分水方案进行取水评价。如果尚没有建立流域或区域水量统一分配方案, 建议以建设项目为中心, 上下游各取一个水资源三级分区或上下游各一百公里左右范围作为用水参考评价区间。最后建设项目与其他用户相互影响区。建议以建设项目水功能二级区为中心, 上下游各取一个二级区或上下游取十公里范围作为水环境和退水影响评价区间。

(二) 对建设项目的设计报告要建立综合评价标准

用论证法来证明数列极限的研究 篇9

首先, 针对学生高中所接触的极限的通俗定义来切入。即当n无限增大时, xn趋向于A。这种通俗的定义方法只能定性而不能定量来描述数列的极限过程, 如何把这两句话转化为ε-N精确定义是关键, 也就是说如何刻画“无限增大”和“无限趋向”这两种定性语言。首先看“xn趋向于A”这句话, 也就是说xn和A很接近, 那么我们任意的给定一个很小的正数ε, 都有|xn-A|比我们给定的ε还要小, 这里用到了ε的任意性;再看“当n无限增大时”这句话, 并不是n从第一项或者第二项就满足|xn-A|<ε的, 也就是说不是一开始就能保证数列{xn}逼近A, 而是找到一项N, 从第N项之后的那些xn满足|xn-A|<ε, 所以这里的N是存在性, 只要能说明N存在即可。注意到N的选取是受到ε的制约的, ε越小, 则N越大, 从而把极限的通俗定义转化为定量的精确定义。

下面将数列极限的定义叙述出来:当n>N时, 有|xn-A|<ε。由上面定义可以看出证明极限存在的步骤: (1) 从|xn-A|<ε中反解出n成立的条件; (2) 取出N。所以如何寻找N是证明的一个重点。在多数证明极限存在的题中, |xnA|<ε并不是直接可以解出来的, 将|xn-A|<ε适当放大到合适的g (n) , 通过g (n) <ε寻找N, 这样放缩后解题更为简单。下面用例子来说明如何放缩成最为合适的g (n) 。

在上述证明过程中, 不等式放大的地方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其次, 在极限定义式中, ε是任意的, 可以任意大也可以任意小, 但是, 定义中我们主要强调的ε是的任意小性。因此通常限定0<ε<1, 但不能限定ε>1。

总之, 对于数列极限, 特别是用ε-N定义来证明时, 在证明过程中用到缩放时, 要层层剖析, 由浅入深, 注意放缩的技巧, 把握ε-N定义证明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罗守山.高等数学[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08.

[2]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数学 (第六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 (第三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研究论证 篇10

关键词:论证,招标

随着我国大学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高校对教学科研用仪器设备的投入也迅猛增加, 成为高校财政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仪器设备购置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 论证阶段; (2) 招标采购阶段; (3) 验收阶段。各高校虽然对这三个阶段都十分重视, 有专门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规范的招标程序和监督机构, 但各学校在仪器设备购置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重复购置、使用率低等。这些问题影响了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 浪费了教学经费, 必须引起各学校的重视。

一、高校仪器设备论证、招标与验收存在的问题

1. 仪器设备申报论证中的主要问题

首先, 申购仪器设备不是从教学科研的需要和学校实际情况出发, 而是盲目求多, 求精, 以自我为中心, 向学校尽可能多的要设备, 要先进设备。其次,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学科发展, 各专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不同学院、专业间仪器设备的共享程度在不断提高, 而对仪器设备共享不了解、不理解、不支持的态度, 造成一些设备大量重复购置。最后, 各单位提供的申请报告夸大所申购仪器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效率, 并随便报送管理人, 造成有的仪器设备购置后长期闲置, 无人管理。

2. 招标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首先, 在编写标书中对设备的技术规格和参数设定不完整, 重要的配置、关键的参数没有说明, 或提出一些过高的、没有实际意义的技术规格, 导致投标人给出一些指标过高、成本过高的投标方案。其次采用最低评标价法, 即以最低报价的投标人作为中标人。但是过低的价格使得产品的可靠性和服务质量的可靠性下降。最后, 没有足够的措施保证中标单位按合同供货。

3. 验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认为验收不过是个过场, 是可有可无的工作, 在思想上漠视验收工作。请购单位在验收中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随意签字验收。没有严格的验收程序和必要的验收监督, 使一些设备在无法正常运转的情况下, 学校就已经将货款全部付清, 给学校造成很大的损失和被动, 使整个购置工作前功尽弃。

二、高校仪器设备论证、招标与验收工作研究

1. 作好设备论证工作的原则、方法和措施

根据学校发展方向和实际情况, 论证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⑴选择仪器要坚持合适的性价比, 既要考虑先进性, 又要考虑其价格;⑵以教学或科研需要为主要出发点, 解决仪器设备购置的盲目性;⑶促进设备的共享, 避免各单位重复购置利用率不高的仪器。

要坚持上述几个原则, 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⑴实行分级负责制。第一级责任人为仪器设备的申请人, 一般是各单位的分管领导;第二级为仪器设备论证主管作为第二级责任人;第三级为学校分管校长。⑵提供条件, 使有关人员了解仪器设备技术情况、市场行情和仪器设备的基本状况。组织人员参加有关的高教仪器设备定货会, 订阅有关刊物, 尽可能的了解目前市场上的最新动态。对于现有设备的基本情况, 我们应该将3万元以上的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技术参数、所属单位、使用情况等加以汇总, 在学校网站上于以公布, 各单位可以查询, 便于共享。⑶要求各单位在仪器设备申请报告内容中应包括购置的必要性、使用率、发展前景、共享等各个方面。要具体说明该设备的技术参数、估计价格、人员配置、配套设施、今后的维护预算等。对须采用招标形式购买的仪器要求提供三个以上品牌, 便于比较选择。

2. 仪器设备招标的方法措施⑴合理编制招标文件

要组织专家对技术规格制定出科学、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要详细、明确地列出每种产品的主要和关键技术规格要求, 主要和关键指标不允许发生偏离;非关键性指标的详细程度视实际需要而定, 且允许有一定的偏离。

⑵评标中采用综合评标法

在评标时应综合考虑性价比、品牌、售后服务等方面, 不能只追求低价格。招标的目的就是通过竞争使最终用户得到性价比最优的产品, 使投标人无暴利可图。招标的过程要防止一味的压价, 认为只要价格低就好, 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定要让投标人有利可图, 这样投标人才会有动力提供好的产品, 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才能有保障。另外, 采用综合评标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招标采购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使招标活动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⑶实行保证金制度

为了确保中标供应商能按时、按质、按量供货, 要求前来投标的客户根据投标金额的大小, 按比例提供保证金。未中标单位招标结束后保证金退还, 中标单位的保证金在交货并验收合格后退还, 如招标单位不能按合同供货, 并影响到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 则其保证金予以没收。保证金制度的实施, 增强了招标的严肃性, 督促供应商中标后, 如期完成合同。

3. 仪器设备验收的方法措施

论证是仪器采购的前提, 招标是仪器采购的过程, 验收作为仪器采购的最后一个环节,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验收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为了做好这项工作,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措施:

⑴建立完善的验收机构。对于大型设备, 学校应建立设备验收小组, 可由分管院领导、纪委、财务、设备等部门人员组成, 负责组织仪器设备的验收、检查、监督工作。而对于一些低值、通用设备可由各单位自己成立验收小组, 由分管领导或实验室主任、实验技术人员、实验管理人员组成。

⑵严格检查仪器设备外观、性能指标、运行状况、测试结果。设备到货后首先检查仪器的包装外观是否有破损现象。安装调试过程中, 组织有关专业人员、技术人员 (大型仪器应聘请校外专家参与) 对仪器设备的功能配置和技术性能等进行检查, 对各项指标逐一检查。对达不到要求的做好记录, 尽快联系中标单位调试更换, 直到达标为止, 否则不通过验收。

⑶完善仪器设备验收记录。根据到货时间、销售单位、名称、技术参数、参加验收单位等情况建立仪器设备档案。

随着高校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 仪器设备投入的不断增加, 作为仪器设备购置的主要环节, 将面临着许多问题, 我们一定要加强设备论证、招标、验收工作的研究和探索, 充分利用有限的办学经费, 为高校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龙跃.仪器设备招标采购的博弈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3

[2]张庆林.高校重点建设项目仪器设备采购工作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3, 6

[3]田杰芳.设备采购招标的评标方法[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5.

上一篇: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策略下一篇: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