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管见

2024-07-13

小学阅读教学管见(精选十篇)

小学阅读教学管见 篇1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 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自觉、专心的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静下心阅读文章;其次,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 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

1.阅 读 教 学 首先 要 引 导学生理解 课 文的 内 容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内容和形式,语言也不例外。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是紧密结合的,是无法割裂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有了两层意义:一是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二是理解语言文字的形式。

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是阅读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单纯地对内容的理解,学生从中受到的教育其实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理解过程中,学生不但接触到作者所描绘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还体会到作者的深刻思想和美好丰富的感情,这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长他们的见识等都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理解过程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将得到发展。

2.在 理 解 内 容 的 基 础 上 要 重在 引 导学生理解文 章 和语 言的表现形式。

在阅读教学中,理解内容仅仅是理解语言的一个方面,理解语言还有另一个方面,而且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即对语言表现形式的理解。学生的阅读在经历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的过程之后,还应该从语言文字的运用角度,对课文作进一步的阅读理解。

四、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 仅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通过阅读教学, 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五、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小学作文教学管见 篇2

摘要:现在的学生惧怕、厌倦作文是他们的共性,因此,培养学生由惧怕作文到喜爱作文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有以下三点:1 广读新《大纲》要求我们必须指导学生读好三部教材。文字教材;学好语文文本材料,课外阅读总量小学阶段不少于一百五十万字,内容广泛。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与课外是相辅相成的。声像材料:健康向上的电视、电影、录音带、录像带、光碟都是很好的阅读教材。社会生活材料:“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语文实践,引导学生“读”好社会生活这部“大书”。

关键词:小学作文 作文教学

怎样读?一要加强诵读。诵读是一种语言整体感悟,言文之妙,情感之真全都可通过诵读求得。语文课堂应书声琅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悟出课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感悟文章表达思想的脉络和文章的表达形式,为写作文做好铺垫。二要达到速读。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都要求学生具有快速获得知识的能力,而速读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捷径。三要做好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先生的读书经验对学生的话文课外阅泼尤为重要。要求学生每天读书或摘抄三五个优美词语,或摘抄一两段佳句,或撰写心得体会,然后定期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向大家推荐自己阅读过的好文章,这样学生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广,信息越来越多,作文的材料积累也就越来越丰富。多看

所谓多看,就是要求学(转载自论文库,请保留此标记。)生多观察,处处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怎样观察呢?一是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捕捉典型材料。学生的视线往往局限于一个小圈子,学校、家里、同学、老师、上学、放学,天天都一个样,觉得没什么可写的。这里老师要选择最佳的观察对象,安排合理的观察顺序,理出清晰的观察思路,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训练学生把平常的小事写出新意来,并从中掌握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习惯,以达到处处留心、事事关心,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构建典型材料。二是运用多种感官,丰富写作素材。观察不仅是看,还要动用耳、口、鼻、手、脑等感官去多方面地感官或判断,获得真实、全面、深刻的印象。三是填写观察日记,养成观察习惯。观察不应只是一次作文前的例行公事。作为语文教师,除了指导观察的顺序,教给观察方法外,还应指导学生填写观察记录。学会观察。留心生活,就会在生活这本“大书”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和材料。(本文转载自,M,论文库。)勤写

小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管见 篇3

【关键词】国学经典;阅读管见;策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平时学生的阅读教学中,在平时学生的语文学习中,人们比较重视学生国学经典阅读策略的实施,业已开始获取阶段性的成果。窃以为,任何学生都存有诸多的不同,这就是生情。任何班级也存有诸多不同,这就是班情。任何人对学生所运用的阅读国学经典之策略也当有许许多多的不同,现拙于笔端的是自己对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某些思考,若有不当恳请不吝赐教。

一、小学生阅读国学经典需思考学生的知行统一

应当这样去说,小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已经就不是什么一年两年的事儿啦,可以说是从幼儿园即已经开始涉猎比较简单的内容,像图画版的又带有拼音的,孩子们一进幼儿园就已经跟随老师去朗读起来,《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国学经典小学生也已经是耳熟能详的。但小学生是否就是那样完全意义上的感悟,抑或就是比较理想意义上的熏陶感染?可以说还不是那样的完全。作为教师,让学生去阅读国学经典,不应当以小学生的多能背得滚瓜烂熟即为满足。我们还需要从学生人格意义上的精神成长之哲学角度多多进行思考。譬如,在相关小学已经开始思考和实践着小学生的哲学之课程,那么,我们就可以去利用相关国学经典去寻觅学生哲学意义上的精神支柱,给学生以启迪。国学经典之内容中,有着许许多多关于幸福成分的资源因素,当学生去阅读诸多国学经典时,学生则可以去感悟出国学经典中的许多幸福来。如从幼儿园就开始去朗朗上口进行朗读的《弟子规》,内容上是对儿童言语行动所提出的要求,教以应该怎样待人处世。其核心思想是孝弟仁爱。在小学阶段,虽然学生对《弟子规》是那样的感觉其浅显易懂,但是否就是那样的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孝弟仁爱?还是没有的,这就需要我们能够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实现着知和行的统一。

二、小学生阅读国学经典需思考学生的读悟统一

在平时学生的国学经典的阅读中,我们似乎在做着一个比较过于倾向性的工作,一般都是在让学生比较自由地读着,总以学生能够去背熟多少方面的国学经典之内容即为满足,不少学生虽然读在嘴上,而且可以说是那样的烂熟于心。任其教师怎样去抽查,点到哪个学生也就能够背熟哪段给大家听,看似令人比较心悦诚服。但学生能够基本感悟那国学经典了吗?应当可以说是近乎没有。从一定角度讲,现在要求小学生能够完全感悟国学经典是不应该的,但所有的都是小学生的囫囵吞枣也应当是完全意义上的不值得。窃以为,小学生的国学经典的阅读当应思考学生的读悟统一,我们所理解的小学生之国学经典的阅读,不要完全去求量,而要去求一定的质,最好当是量质的完美结合,既要求得相当的量,又要求得比较完美的质。因为小学生已经开始具备比较具有感悟经典之潜质的发挥,他们一旦开始感悟经典之经典含义,那将会显得越发不可收拾地去感悟所阅读到的经典,也许不仅仅就是去弘扬经典,且也完全有可能在欣赏鉴别经典的基础上去批判经典。譬如笔者在让学生阅读那《七步诗》时,应当说,我们是不可能去想到学生会对《七步诗》有任何意义上的反感的,因为那诗可以说是相当的言恳意切。但有学生开始产生这样的怀疑,一个皇帝要其为臣之兄怎样不就怎样,何苦让其言诗呢?什么借口都是可以去找的。应当说,小学生能够感悟到这样的地步着实很不简单。我们不求学生去批判国学经典,但真实意义上的自主阅读基础上的感悟还应当是极为需要的。

三、小学生阅读国学经典需思考学生的悟成统一

何谓悟成统一?这里的“悟成”也许人们认为这是生造的一个词语,请允许笔者在这里做个生造匠,但是可以做如此解释,“悟成”就是感悟成功的略写。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生阅读国学经典需思考学生的悟成统一就是力图让学生也能够去感悟成功,力求让一个个学生有感悟就有其成功。让小学生能够感悟成功,作为教师不能去作壁上观,需多为学生的感悟成功进行一定的思考,尤其能够促成学生的感悟成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学生只要有着或者就是有了自己阅读感悟的心得,恐怕都不应当就让我们去予以轻易否定的,小孩子定有小孩子的思想,小孩子的思想也完全具有其自身的或者就是公认的道理,只不过是这些道理还没有让我们去发现罢了。还以让学生去感悟《七步诗》为例,说实在的,在网上曾看过郭沫若先生的《反七步诗》,当时不以为奇,也没有去细看,反认为那是文人之舞文弄墨罢了。当学生存有如此感悟时,笔者特地进行了百度,还真百度出结果《反七步诗》是这样写的“煮豆燃豆萁,豆熟箕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再将其进行仔细辨考,又继续进行百度,则发现郭老对此所进行的考辨更具实在意义。但也比较理想地发现,学生也有和郭老“英雄所见略同”之意味儿。当将相关内容呈现给学生去欣赏时,无论是学生中的发现者还是未发现者都是那样的洋洋喜气,因为学生中有获取成功的,因为学生也在期望着今后自己多出现感悟的成功。

小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应当是永远都思考不尽的。作为教师既需要思考大语文环境建设下学生之国学经典的阅读,又需要思考小学哲学课堂教学乃至相关哲学课程的建设前提下学生之国学经典的阅读。当我们的学生能够置身于国学经典的愉悦阅读感悟之氛围中时,作为我们的教师有谁不亦乐乎?

参考文献

[1]常莉.论国学经典教育——引经典入课堂[J].考试周刊,2013(22).

[2]刘浩辉.倡导国学经典教育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4).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英语快速阅读教学管见 篇4

关键词:英语,教学,快速阅读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快速阅读英语的水平,这是每一个英语老师和学生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因为,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所处的生活环境完全是汉语语言环境,基本没有日常英语交流的条件,加之汉语同英语之间差异性太大,无论是字形、语音、语言结构、语言习惯还是语言背景都完全不同,阅读起来都非常困难。所以,过去大多数学生对英语都有畏惧感和厌学感。因此,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往往事与愿违。实际上,无论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学生来说,除了勤奋刻苦学习之外,如果注意研究英语的规律性和特殊性,掌握英语快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要提高快速阅读水平也是不难的。

1. 养成计时阅读习惯

在长期以往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影响学生进步的最大问题就是阅读速度。我经常看见有些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速度慢,词汇量低,思维不活跃,看书时从头至尾一字不漏地慢慢看下来,结果考试时间到了题目还未做完。有的学生学英语多年,长进却不大,他们总是喜欢边看文章边查字典,这其实就是一个坏毛病,阻碍了进步。由此可见,阅读速度是学生英语学习中最大的问题,要特别引起注意。教师在平时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一定要有时间限制。尤其是在全国性的四级和六级英语考试中,不仅有时间限制,而且题目也不容易,速度太慢就做不完题目。反之也不能太快,盲目求快会导致学生不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其结果也是没用的。因此,学生既要快,又要好,那就要养成计时阅读的习惯,即单词量一般要求每分钟120—150个词,文章篇幅15分钟约1000个单词。按照这样的速度和阅读量进行强化训练,坚持下去必有收获和长进。通过这样的努力,就能够打牢扎实的基础,应付各种高难度的考试。

2. 扩大词汇量

学生阅读速度的快慢与学生本人掌握的词汇量的多少有大的关系。我给一些学生做过检测,发现掌握生词越多的学生,在阅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就越少。相反掌握词汇量少或词汇量不足的学生在快速阅读中,理解力低,准确性也低。因此,有人认为,看一个学生的英语水平的高低,就要看他掌握的词汇和词组有多少,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这在阅读中就能明显看出来。现在我们来进行一组检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基础的好坏和词汇掌握的多少是得分的重要条件。我分别找了5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实验。文章标题:“Plastics———Man’s Most Useful Material”,词数:980个词。文章难易程度:相当于大学英语四级中等水平。见下表:

通过这个表格,我们更加能看清,如果一个学生受到词汇量的限制,那么他的阅读成绩会很差,英语水平也就不高。在一般情况下,学生要想过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的考试,分别要掌握4000和6000个词汇。同时,学生还要花大力气去熟记容易搞混的词语,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抽查和默写学生应掌握的词汇和词组,督促他们学习。例如:

熟记一些含有否定意义的副词by no means, still less, barely, hardly, scarcely, rarely, on no account, seldom, little, in no way, in/under no circumstances, at no time, never before, no where。

3. 掌握关键词

在阅读中除了平时注意练习速度、掌握词汇量以外,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注意。如在阅读中注意主题句(topic sentence),因为它是贯穿本段的中心。看清了主题句就是抓住了文章中的关键词和核心词。主题句有时在句子最前面,有时在句末,这是一个规律。除了常规认识,我们所接触到的还有很多无规律的文章,多半要靠自己去判断和思考,要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快速理解文章中作者的意图。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的快速阅读方面,要强调“准”、“严”、“细”、“查”。做题时要专心致志,排除任何干扰和影响自己的不利因素,提高准确性。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严谨的态度、严格的学风和严格的工作作风;要细致,有疑难时,去查证,多翻词典,千万不能望文生义,以免害人害己,闹出笑话;要擅长学习,总结经验,多看权威人士的大作,来督促自己的学习。如果知道自己的不足,就要多下工夫,勤奋学习,来弥补自己,尽快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4. 熟悉语法规则

在阅读中,如果学生能掌握和熟悉各种语法规则,就能对文章作出快速反应,理解意思,加快阅读速度。如果不能掌握和运用语法规则,那就会对文章理解不透彻,以致造成阅读中的理解错误,也提高不了速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注意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告诫学生,引起注意。下面是我收集到的一些学生看不懂的句子:

1) These two areas are similar in that they both have a high rainfall during this season.

这两个地方很相似因为在这个季节里都有很高的降雨量。

2)———I hear that his father is very rich.

———So what?He wouldn’t accept any help from his father, even if it were offered.

———我听说他父亲非常有钱。

———那又怎样?即使他的父亲提出帮助他, 他根本不接受他父亲的任何帮助。

3) ———Go for a picnic this week, OK?

———I couldn’t agree more.I love getting close to nature.

———周末去野餐怎么样?

———我非常赞成。我喜欢接近大自然。

4) We didn’t do anything else on the farm but helped farmers pick apples.

我们在农场帮助农夫摘苹果。

5. 学会掠读和查读

学生必须要学会浏览书本、报刊、杂志及小说。浏览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掠读。即要学会快速浏览全文,尽快理解和掌握作者意图,这就需要采取掠读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时,学生不需要每个单词都看,有的人习惯一字不漏地看完全文,才感到踏实,其实不然,我们在做阅读时,应该养成一目十行的习惯,也就是掠读(skimming),充分利用余光扫射,尽快找到难点和突破点,掌握关键词,做到胸中有数,为后面的准确回答问题做好准备。一篇文章里有它的中心思想,那么文章中每一段也有它的意义,只要知道每段的内容、大概思想就行。阅读速度可达到每分钟3000到4000个单词,因此,我们要学会抓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快速浏览。另一种方法叫查读或者说是寻读(scanning),当在快速浏览中,发现了所需要的信息问题时,阅读速度就要调慢一些,进行查读,找出正确的信息,辨别真假,准确无误。因此,它也叫做检索性阅读。通常查读是在掠读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作者提出的问题,有目的地去寻找答案。

一般情况下阅读理解题可以有两种方法来做,一是要通读完全文后,才能做题。因为这牵涉到全局性的问题,这种文章有难度。另一种学生可先看问题,做到胸中有数,然后扫视文章,很快就能找到验证点。这是因为作者在文章中所提的问题属于局部性的内容,属于明题,因此,学生不需要通读全文,就能作出准确的判断。这种文章较容易。但很多时候,阅读文章并不是按照我们想象的那样有规律的、容易判断,而是非常复杂,无规律可寻,要靠考生仔细审题。

6. 熟记一些小技巧

(1) 通过上下文推测生词之意。在阅读中, 也许会碰到不认识的词, 千万别慌, 也不要急着查辞典, 而是要通过上下文去推测, 根据所认识的字去推断, 这是提高阅读速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2) 利用近义词和反义词来猜测生词。 (3) 要有扫视句子的能力, 如:Charles Dickens was born/on Friday, February7, 1812/at No.1 Mile End Terrace, /Landport, Portsmouth.../His father, John Dickens/was a clerk/in the Navy Pay Office./In 1817/John moved his family/to Chatham/and worked in the naval dockyard./It was here, /at Chatham/in the Medway Valley, /that Charles experienced his happiest childhood memories./In 1822/John was transformed to the London office/and moved his family there./Because John spent money like water, /he was thrown into prison/for debt/in 1824./

7. 注意英语的修辞

在阅读中,还必须要注意各种修辞。通过文章中的并列、转折、让步、否定、赞成、设问、因果、对照、破折号、长句、短句来作出正确的判断。

英语快速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不仅要给学生理论知识,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去实践,反复实践。因此,教师可制定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计划、阅读内容,并加以实施,一定会成功。

参考文献

[1]王长喜主编.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王长喜英语预测试卷.学苑出版社, 2006.

[2]汪士彬编.英语快速阅读.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1.

小学阅读教学管见 篇5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小学语文第九册中一篇介绍事理的说明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整篇课文作者依循述事明理的顺序来写,条理清楚、说服力强。在教学中,我始终扎实训练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一、坚持以读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小学生的阅读过程大致可分为感知、理解、积累、迁移几个阶段。顺应这一阅读规律,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⑴指导初读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⑵指导精读,要求学生边读边想,从而进入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之中,领悟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认识到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把石块滴穿的道理。⑶指导口述,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要点(“奇观”引出感受,举例证明感受,得到深刻启示)来复述,加深对课文题旨的感悟。⑷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读为主线,强化对学生的训练,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不仅对文章的要义、脉络、文采心领神会,而且能从整体上接受课文的潜移默化。(5)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让每一位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就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对于那些不甚举手的“后进生”,教师应以鼓励的眼光看着他们,当他们举起手时,对他们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解答问题时,充分考虑他们的发展状况,巧妙地渗透学法指导,让他们在读懂课文的同时领悟适合自己的学法,循序渐进地发展。

二、指导在读中感悟,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课文篇幅较长,要避免逐句逐段朗读的刻板程序,突出重点、抓住联系,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思想。就本课来看,对课文的朗读品味可以从以下三个句子入手。一是“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几个关键词语的朗读品味,使学生悟出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二是“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首先,让学生在前后联系中体会到,这句话用词准确,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前面列举的三个所要表达的意思,并明白“顽石”和“滴穿”指什么,什么是“滴水穿石”的精神。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把课文中写这些名人如何“滴穿”“顽石”的有关语句抑扬顿挫地读出来,读出对名人的赞叹之情。三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引导学生联系第四自然段的有关语句理解“目标专一”与“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和“半途而废” 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在读中强调具有正确意义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这两个词语。

在读中“悟”,并不排斥必要的提问与讲解。学生悟不出来的,或领会不深的,教师就要启发,就要讲解,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知识越多,经验越多,认识能力就越强,也就越聪明,从面受到教育和启迪。

三、理解与运用并重,促进学生获得知识迁移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理解课文内容,却忽略了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我在阅读教学中十分注重抓熟读口述课文的训练,其用意就在于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课文熟了,其中的句式、谋篇等就能在脑中形成各种写作的“范例”。此外,我还注意训练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例子,再举例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予以迁移,使学生充分领悟课文的道理,并获得知识迁移。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训练,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学生通过长期的自读、自悟,一定能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最终使学生愿学语文、会学语文、爱学语文,进而达到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责任编辑 付淑霞)

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之管见 篇6

“新课标”在“实施与建议部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 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 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 探寻适合白已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 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的质量。”从“帮助”和“提高”的课标出发, 教师传统习惯的“析理分析”、“满堂灌输”、“接受适应”实在是该停止了, 取而代之的应是“主体实践, 合作学习, 互助互动, 团队精神”。“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 你就得亲口尝一尝”就是阅读教学的实践性。“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 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 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课堂阅读教学, 每一个学生都应主动行动起来, 与文本交流对话, 在交流对话中, 思考领悟、感受鉴赏、积累整合、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学生个体应该完成的实践体验过程, 任何一个老师, 任何一个演说家的讲演水平, 无论有多高, 都是不能代替的。教师的“帮助”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 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教师的“提高”, 应该是教学艺术水平的提高, 个人情操水平的提高, 协调沟通水平的提高, 倾听包容水平的提高, 从而释放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 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 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一定要善于组织学生, 激励学生, 成为阅读实践的主宰。孔子说:“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从学习方法上, 给学生指出了实践发展的方向。语文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 不断反思, 深刻领悟, 让学生主体主动阅读体验的好处, 教学相长, 做好学生阅读实践的组织者和带头人。

从信息论角度看, 学生的阅读过程, 是了解信息, 贮存信息, 处理信息的过程, 语文阅读, 无论是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 都离不开每个学生自身的实践, 只有学生自己参与阅读实践, 在审美方面才能获得知、情、意的全面发展。

社会在进步, 文化科技在发展, 语文教师在课改中应与时俱进, 注重学生课堂阅读的实践性。同时, 教师还要注意阅读教学的时效性。

时效性表现在, 在单位时间内, 完成规定的阅读任务, 收到较高评价水平的效果。具体内容是:

一、善于组织学生在单位时间内, 完成规定的阅读任务。收到事半功倍的评价效果。教师在组织学生的阅渎实践中, 激发、诱导学生主动积极展开阅读鉴赏活动, 不断充实精神生活, 完善自我人格, 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 富有个性, 善于分析判断、概括总结, 善于观察运用、表达交流。为达到这个目的, 教师必须熟悉学情, 面向全体学生, 当好阅读实践的向导。

二、善于正确处理精读、略读、浏览、泛读的关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激发作用, 重点的精读指导, 应折射出思考的光芒。方法技巧上, 让学生易学易懂。

三、作好科学评价。评价的原则是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 方式灵活多样, 调动一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管见 篇7

一、 现阶段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绘本阅读的质量过低

幼儿在受教育阶段, 其教材内容至关重要, 但是现阶段幼儿绘本教材质量过低, 从根本上影响到幼儿绘本阅读的整体质量。很多商贩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 往往会忽略绘本教材的内容, 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出现这种现象:很多绘本包装精美, 但是内容却如出一辙, 没有创新性, 甚至其中的部分内容幼儿已经学习过并且观看过, 这种情况使得幼儿绘本的阅读质量受到影响。

2.刻意追求绘本阅读的数量

在受到现代思想的影响下, 很多家长与教师错误地认为幼儿阅读读物越多, 对幼儿的成长越有帮助, 这种理念不仅会导致家长、教师加强对幼儿读物的教育, 并且还形成了一种过于盲目以及粗浅的阅读方式。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 该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幼儿绘本阅读对幼儿所带来的引导作用, 并且不利于幼儿的成长以及发展。此外, 很多教师与家长一味追求幼儿阅读绘本的数量, 导致幼儿在短时间内学习的绘本教材数量较多, 幼儿难以消化, 实则难以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3.幼儿绘本的阅读停留在浅层次

在幼儿绘本的阅读中, 很多教师善于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 对深层次的内容进行挖掘, 再利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加强对幼儿的熏陶以及教育, 促使幼儿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但是从现实角度分析, 部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会对这一问题有所忽略, 并且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不够, 无法让幼儿学习到真正的东西, 不利于幼儿的成长。

二、原因

笔者认为, 在幼儿绘本阅读中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 主要的原因是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与家长仍然存在“拔苗助长”的心理态度, 甚至部分教师将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教育的手段, 导致幼儿绘本教育的意义呈现出一种功利化, 从而无法将绘本的阅读意义进行展现, 无法对幼儿的发展进行引导。此外, 很多教师与家长并没有深入了解幼儿绘本教育的主要意义, 导致幼儿绘本教育的整体意义失去原有的韵味。因此, 真正将幼儿绘本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进行划分, 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幼儿绘本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三、对策

1.尊重幼儿的好奇心

众所周知, 幼儿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很强, 在日常生活中会问各种奇怪的问题, 比如:为什么小白兔有两只长长的耳朵?为什么天空中有白云?等等。绘本教育作为当前幼儿能力教育的一种展现, 无论在审美意识还是在教育中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幼儿教育的发展中, 要保证满足幼儿的需要, 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尊重幼儿的成长, 顺应幼儿发展的规律, 实现幼儿的健康发展。

2. 提高幼儿绘本阅读的数量以及质量

在提高幼儿绘本阅读数量上, 要保证做到数量的合理性, 避免出现“填鸭式”教育模式, 保证幼儿能够获得足够的阅读量, 让幼儿在阅读上的高效性得到提升。教师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幼儿绘本材料作为教育内容, 从根本上发挥出教材的意义与内涵, 让幼儿能够更好地学习与进步。

3.加强对幼儿的阅读引导

在幼儿绘本阅读教育中, 教师作为领路者与指引者需要对幼儿进行引导,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避免浪费阅读的时间, 而且还能提高上课的效率。其中, 在对幼儿进行阅读引导的时候, 需要提高幼儿阅读绘本的能力。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鼓励幼儿进行阅读,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在不断充实幼儿阅读生活的同时, 能够让幼儿受到良好的教育以及阅读熏陶, 保证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 绘本阅读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影响了绘本教学的效果, 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比较多, 只有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跳出来, 才能充分解决这一问题, 才能促使幼儿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中小学古诗教学管见 篇8

一、认识古诗,掌握其特性

教学古诗,不能为教古诗而教古诗,教古诗重要的是传授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即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古诗的基本特征,是学习古诗的必要条件。

1. 认识古诗的“美”。

古诗是美的,这种美是综合的,它调动人的各个感官去体验、分析、品味。古诗的美体现在各个方面:其一是音乐美,古诗美就是通过特定的节奏,让人在“顿、挫”中体验到旋律美,并通过时高时低的“抑、扬”,让人随着古诗跌宕起伏。古诗大多是押韵的,韵脚在一首古诗中不断地有规律地出现,使古诗产生一种和谐流畅之美。其二是排列美。古诗不但讲内涵,而且讲形式。我国古诗讲究整齐一律对称平衡,使人达到视觉与听觉上的一致。古诗运用对比和对偶手法,甚至有时运用文字排列图案的方法,使读者在对称的形式中体现平衡美。其三,古诗的美是和谐的,它集中表现为各部分的统一、协调、均衡。同时,它告别强调声调的和谐。沈约说:“一简之内,音韵尽味,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2. 掌握一些古诗的写作技法。

古诗是讲究炼字的。有些诗,一字可以使整首诗生色。诗人贾岛的“推、敲”之辨,王安石“到、过、满”之争,都是作诗炼字的名传。古人说:作诗在于炼字,片言可以明百意,由此可见一斑。对于句子,古人也是有讲究的。如辛弃疾“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就把“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倒过来写了。古人在句子中,大量运用对偶手法,有些体裁如律诗,还规定了颔:颈联必须对偶。

3. 认识诗歌的意境。

古诗是充满想象和联想的。可以说,没有想象不成诗。读诗要充分调动想象联想作品字里行间描绘的“境”“象”。古诗的意境有两个特征:其一情景交融,其二是虚实相生。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教学古诗只有在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才能有进一步的学习,学生学习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二、熟读古诗,体验其韵味

学习古诗,关键在“诵”,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因此,在教学古诗特别是教小学生时,教师不宜作过多分析,而应重视让学生读,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如齐读、朗诵、背诵,并进行一些比赛,或让学生结对子,互相诵读;或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之美,是非朗读不能体会的。“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些名句不朗读是不足以品味古诗之美的。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等等。

1. 教会学生如何背诵古诗。

古诗讲究节奏,抓住这一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划分诗歌节奏,再在划分节奏的基础上,一段一段进行背诵,背完两段再从头至尾背一遍。有的古诗较长,教师可同样可采取这样的方法:背完第三段,再从头至尾背一遍。如此类推,一首或短或长古诗,用不了多少工夫,学生就会背诵。

2. 运用想象,形成意境。

古诗的美,在很大程度上是意境美。有些古诗的意境,学生较容易体会的。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从高处飞流直下的境象,瀑布的绝高,在学生心中很容易就产生了。又如“满面尘灰烟衣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翁的又黑又苦又老的形象凸现而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类诗句,就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简单理解,联系前后事物,在头脑中给它们连线,形成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也是如此。

3. 囫囵吞枣,不强求理解。

读古诗,有些是不能强求学生理解的,片面注重学生理解古诗反而会降低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让学生理解,恐怕有一定难度,但在背诵的基础上,随着知识、阅历的增加,他们自然就会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让学生理解诗人既快乐又略含惆怅的感情,那是很难的。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也有它一定的道理。

三、走近诗人,品味其精髓

诗言志。诗人不可能单纯刻画事物,诗里一定蕴含着某种情感理念,诗人表达着喜忧褒贬等各种情绪情感。这些情感有的是明显的,一眼便知。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有的是潜藏的,不易感知的。如“轻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需归”。“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学生要真正学好古诗,不走近诗人,难以实现。

1. 掌握诗人的写诗背景。

有些古诗是诗人在特定的情况写就的,这特定的情况下就有特定的感情,如果单就诗人某个特征简单判断,有时未免失之偏颇。如白居易写现实生活,多是描写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如“地不知寒人要暧,少夺地衣作人衣”,“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可有时却显得心情十分开朗,如“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要了解诗人的人格。

“悲愤出诗人”,“忧郁出诗人”,历史上著名大诗人,几乎都是“冷对千夫指”的角色,追求自己的人生,不肯弯腰侍俸权贵。李白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不肯摧眉折腰侍权贵,“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做官而从事农耕生活,成了著名山水田园诗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事实上,只有对诗人品格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其诗歌才能最准确、最有韵味,最受其感染。

教学古诗,教师要不断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而只有在不断获得好的方法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学好古诗,也只有学生学好了,教师教古诗才越教越有味。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之管见 篇9

一、感知概念, 形成表象

1.提出问题

下周学校举行知识问答比赛。 下面是我们班三个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的答题情况, 请你好好思考一下, 你认为派谁去参赛获胜的把握更大呢? 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组织讨论

学生将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

A:选李俊林参赛, 他答对的次数最多。

B:选张皖渝参赛, 他答错的次数最少。

……

你们觉得哪种选择方案更合理?用表示什么?

你能一眼就看出谁大谁小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独立完成分数的大小比较, 展示交流。

现在你能一眼看出派谁去参赛获胜的把握更大吗?为什么呢?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 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用“17÷20=17/20可以表示什么?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经过交流和思考, 学生自然明白不能只看答对的个数, 要用答对个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来表示答题情况更合理。接着用“你能一眼看出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再一次引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体会通分很有必要, 把三个分数都变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来比较大小。就这样让学生经历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 体会在实际生活中, 用一般的分数形式来表示有时很不方便, 于是就选择了分数中的一部分分母为100的分数, 从而体会百分数产生的背景和必要性。

二、在现实背景中感悟概念, 理解概念

1.在交流中, 感悟百分数的意义

在学生体会了百分数的必要性, 明白了读写法之后, 出示了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数。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每个情境中百分数的意义。 在交流的过程中, 我是这样处理的。

例:中心校的学生中, 约有52%是男生。52%表示什么意思?

生:把全校学生平均分成100份, 男生占其中的52份。

师引导:这位同学是从分数的意义来理解的, 看来百分数和分数在这点是相同的, 都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生:男生人数占52%。

师追问:男生人数占谁的52%呢?

生:假如全校学生共有100 人, 有52 人是男生。

师追问:那是不是可以说中心校的男生就只有52人?

生:当然不是, 每100人中, 有男生52人。

师追问:哦? 谁还可以说得更具体一点?

生:如果全校学生有200 人, 有男生2×52=104 人。 如果有500人, 有男生 ( 5×52) 人。

想一想, 用怎样的一句话说可以简单地说出男生人数和全校人数之间的关系?

像这样, 引导学生对每一个百分数的意义进行充分的交流, 学生才能进行科学的抽象, 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本质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在比较中, 理解百分数的内涵

学生通过交流, 基本上可以说出每个百分数的意义, 但此时并不等于学生已经牢固掌握、理解了概念, 还需要及时引导学生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分类, 揭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找出本质区别。

一道看似简单的题目, 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学生在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中, 会思考:“ 这些分数的分母都是100, 哪些是百分数? ”在思考、辨别的过程中, 自然而然会想“ 具有哪些特点的分数才是百分数? ”在交流中慢慢体会: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相比的关系, 也可以表示具体数量。 虽然这些分数分母都是100, 但它们并不都是百分数。 只有当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时候,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百分数, 凸显了“ 百分数表示两个数相比的关系。 ”这一内涵。

小学体育课教学管见 篇10

一、科学性原则

体育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是指教学目标要符合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体育教学目标的科学体系有五个方面:首先,要体现体育学科的特点;其次,要全面,即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身体素质和健康素质诸多领域的目标;第三,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突出重点和难点;第四,要具体、可操作;第五,难度适中,所设计的目标应该是大多数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的。

二、灵活性原则

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尽管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但由于不同学生体育基础和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生活环境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身体素质不同,他们的知识机构、兴趣爱好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体现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通过互助、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体现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通过不断地交流,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参与活动,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热情,增强自信心。因而目标又必须有一定的灵活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将教材按难度设立不同等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根据实际水平达到相应的等级。

三、整体性原则

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指的是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在编制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把握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课程目标,从整体出发,充分反映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课程目标的总体要求,并注意处理好一般和具体的关系。

四、可测评性原则

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用比较科学、准确的逻辑语言来描述的,这种描述一般比较抽象,比较难确定评价标准。这就要求在实际操作中,所制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不能用笼统、模糊的语言来描述,必须有一定的量化指标,并可以通过一定的内容和方式比较客观地进行评价和检测。

五、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原则

“长期目标应同短期目标相结合。所设定的目标不应该直接指向终极目标,相反,长期目标应该分解成短期的子目标,当子目标一一被实现后,就自然加大了实现长期目标的可能性”美国的心理学家研究的成果表明,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具有其合理性,因为短期目标能够给学生以期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长期目标给学生以遥远感,长期使用长期目标会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激励性原则

学生能否在讲堂上发挥主体效用,踊跃参与探究性进修,除了教师的引导,更离不开教师的实时点评和激励。事实上,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自尊心的掩护、自信心的激励,只有遵循既注重結果,又注重历程的基来源根基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用的评价和激励手段,才能保证次目标和终极目标的实现。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纲要》中三维目标的提出,是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吸取了当代知识观的最新成果,对知识和知识教育所作的全新的认识、科学的界定和全面的落实。三维目标是当代知识观在教育中的体现,是知识的本质和价值在课程知识观中的实现。

将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落实,是体育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而课堂是落实三维目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体育课堂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以培养学生地运动实践能力。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课堂要有开放意识,只有开放的课堂才是有活力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课堂中,教师必须采取民主、宽容、理解的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师不应该是课堂的管理者,而只是一个组织者,也不应该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和学生一样只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参与者。体育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能力,让学生充分的运动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各种形式活动,使学生在在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运动的乐趣。

上一篇:帕瑞昔布钠镇痛下一篇:无速度反馈的矢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