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的市场定位

2024-05-11

期刊的市场定位(精选十篇)

期刊的市场定位 篇1

一、市场定位的目标

(一) 深入了解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现今忙碌的社会生活中, 人们在不断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 也更加需要精神生活上撒满阳光。阅读可以使人们正确地认识善恶美丑, 在快速的现代生活节奏中, 人们总是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和烦恼, 而阅读可以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荒漠。

(二) 正确看待读者需求的变化

尊重并适应期刊市场的需求变化, 不仅仅关系到大众期刊的战略选择, 也关系到大众期刊的生存基础。阅读者自主意识的加强, 必然会形成个性化阅读的需求, 随着今天的技术进步和网络普及, 也正孕育和支撑着这种需求市场的未来。读者的阅读兴趣不可能千篇一律, 即便是杂志多年的忠实读者, 对杂志中的作品也是各有所爱。值得指出的是, 大众期刊大部分创刊于20世纪80年代, 当时数量不是很多。那个时期的文化界比较活跃, 大众期刊对于通俗的、娱乐性的、商业性的大众文化现象的传播, 使得人们在阅读中得到了娱乐和休息, 当初他们没有更多的选择, 那是因为在传统出版模式下, 是不可能针对这种阅读差异而改变期刊内容。而今, 读者被全新的阅读体验所吸引, 对于无法提供个性化阅读服务的传统期刊, 他们的阅读就发生了变化和转移。目前, 多数大众期刊发行量下跌就是这种阅读转移积累的结果。吉林省多个知名的品牌期刊, 发行量也在这种大环境下不断下滑。未来的市场变化需要我们更加理性的、客观地把它分析好、细化好。以《意林》杂志为例, 它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励志杂志之一。《意林》发行范围覆盖十多个国家的品牌文摘类期刊, 被称为“中国励志类第一刊”, 甚至成为许多学校指定的课外读物。近年来, 《意林》大力延伸品牌产业链, 陆续推出了《人物画报》《富》周刊、《写真地理》等侧重不同阅读人群的中高端期刊, 另有意林传媒集团网站的运行和推广, 现已初步形成了“四刊一网”及“意林”励志类图书共同组成的产业集群。这种品牌个性的延伸与品牌经营的衍生, 确实有效合理地解决了现在阅读市场需求变化的问题。但社会在不断的变化、进步, 我们的读者需求也在相应的变化, 如果现在的办刊理念仅仅是满足于解决现有市场需求, 局限于当下, 那刊物本身就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一句话, 与时俱进才是硬道理。

二、大众期刊的市场定位方法

(一) 通过调查进行市场定位

期刊在发行市场运作过程前, 就必须做前期市场情况调研工作。众所周知, 期刊作为文化产品, 内容是立身之本;读者是市场定位锁定的目标;风格是期刊自身具备的被读者感知、接受的魅力。三者相互关联, 共同对市场定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准确全面分析当下期刊市场, 根据读者的需求来开辟自己刊物的前进方向。以读者为中心, 研究分析读者心理, 形成独特的有鲜明个性的刊物内涵, 成为读者关注点。

(二) 在期刊的定位过程中不断强化品牌文化内涵

期刊市场定位除了要考虑读者等外在因素, 还应从期刊的文化属性出发, 给期刊定位研究赋予更为深刻的内涵, 很多品牌期刊都是如此为期刊定位的。

文化是期刊内涵与品质的体现, 是期刊具有持久吸引力的根源, 期刊没有文化就没有品位, 文化含量越高品位也越高, 品牌效应也会逐步提升, 就越能持久地吸引读者注意力。

三、大众期刊市场定位的误区

1.期刊本身没有独立的办刊方向, 自身的个性与特点没有突显出来, 读者自然没有办法去识别。

2.期刊没有独立办刊理念和思想, 不能有效对接读者需求, 这样很难建立起稳固的读者群体。

3.杂志没有准确定位, 生命力无从谈起, 所展现出的仅仅只是一种偏向于雷同的大众化, 缺少杂志本身生命和形象的支持, 品牌嫁接只能停留在产品单性卖点上。

4.杂志运营过程中, 广告经营确实很重要, 但过分注重广告降低了杂志品质就得不偿失了。

期刊市场定位的实质在于找到一块适宜自己的空间, 期刊作为独立的传播媒体, 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今天我国期刊业体制转变的大背景下, 一个期刊要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办刊人需顺应潮流, 发挥优势, 做好期刊的市场定位。准确的市场定位, 不仅体现办刊人的主体意识和市场判断力, 也有助于期刊以鲜明的个性、独特的出版形象迅速进入市场, 抢占先机, 赢得读者的关注。一个刊物的办刊宗旨是通过内容来体现的, 刊物的生命又存在于读者之中, 可以说, 刊物的内容定位与读者定位是互为一体的。

人们精神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出版物的丰富多彩, 而精神需求又总是与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办刊人以敏锐的职业嗅觉及时捕捉, 准确判断社会需求信息, 作出正确的市场定位。在当今信息化时代, 读者对一般化的综合类期刊兴趣低落, 而对有特色的专门性期刊的兴趣有增无减。期刊的内容日渐由综合型向专业型转变, 期刊的读者定位也是既明确又非一成不变的。

期刊作为文化产品, 内容是立身之本;读者是市场定位锁定的目标;风格是期刊自身具备的被读者感知、接受的魅力。三者相互关联, 共同对市场定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期刊业长期在非市场化的环境里运作, 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则需要及时对读者实际需求状况的了解和把握。现今很多投资者和期刊单位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对现有市场的调研与分析, 仅是凭对市场的热点和市场的感觉给期刊定位。对于市场定位调研而言, 可分为基础要素调研和可变性要素调研。时至今日, 在期刊市场定位中必须考虑读者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比较容易通过调查获取的。如果这些定位因素都无法掌握准确, 更何谈比较难以把握的心理条件了。因而在进行期刊市场定位时, 由于认识的不到位, 实际操作上也难免陷入误区。没有准确的市场调研分析, 就不能准确地把握读者的需求, 那也只是痴人说梦了。

四、结语

准确的市场定位是大众期刊在这起伏变化的市场中的立足之本, 刊社应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 作出科学合理的市场定位。

参考文献

[1]周国清, 龚军辉.期刊品牌个性的塑造[J].河南大学学报, 2008, 48 (3) .

[2]敖裕兰.论期刊的市场定位[J].中国出版, 2002.11.

学术理论期刊编辑角色定位论文 篇2

学术理论期刊(本文专指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编辑是编辑出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办好期刊的重要人才资源,还是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力量。学术理论期刊编辑的工作职责要求其能力素养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同时也要求建立相应的培养模式,促使年轻编辑尽快成长为合格的文化把关人。一、学术理论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工作角色是由任务决定的,有什么样的工作任务,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工作角色。而且,任务一旦确定,就必须有相应的人员来完成,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角色定位也就明确了。探讨学术理论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要从其特殊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入手。

1.学术理论期刊编辑的特殊任务

学术理论期刊编辑同图书编辑有很多共同的工作任务,比如选题的策划、审稿等。但是由于工作的量化、细化、精准化和工作难度的不同,学术理论期刊编辑与图书编辑相比,有很多工作的特殊性。选题策划任务量大而且存在非计划性和即时性。学术理论期刊编辑部大多只有五六名编辑人员,他们每人一年大概要独立策划数十个重点文章选题。尽管有的选题年初也有计划,但也要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学术理论的进展即时性地策划很多选题。学术理论期刊编辑把关任务繁重。学术论文稿件基本上是作者个人的学术观点,体现作者个人的研究成果。这种没有经过充分讨论和思想碰撞的成果可能具有前沿性、争议性,甚至片面性,这就给学术理论期刊编辑审稿带来的困难相应多一些。2.学术理论期刊编辑的任务角色学术理论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专家型编辑。学术理论期刊编辑应在编辑业务上有专长,精于稿件的整理加工,能够成为编辑业务的指导者、实施者。学术理论期刊编辑要对编辑业务精准娴熟,处理稿件得当到位,起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作用。学术型编辑。学术理论期刊编辑应在学科领域有所建树,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话语权,能够成为学术研究的引领者、推动者。学术理论期刊编辑要有宽广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学术专长,能够与学术专家开展对话和讨论,在学术圈子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研究型编辑。学术理论期刊编辑应成为学术研究和业务研究的能手和学者。编辑往往被誉为“为他人做嫁衣”,但学术理论期刊编辑也要“为自己做嫁衣”。也就是说,学术理论期刊编辑,不能满足于对稿件进行修修改改、挖挖补补,而要自己动手开展研究,进行写作。学术理论期刊编辑不仅要在相关学术领域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专长,而且对编辑业务也要有深入的见解和领悟。从本质上说,学术理论期刊编辑从事的是弘扬学术、记录文明、传播文化的特殊工作,担负的是宣扬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果的重要职责。从这个角度来看,学术理论期刊编辑是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守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弘扬者。

二、学术理论期刊编辑应具备的业务能力

职责和角色要求学术理论期刊编辑必须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学术理论期刊编辑的业务能力是一个综合能力系统,择其要者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策划组稿能力。策划组稿能力是学术理论期刊编辑一项基本的和必备的素质。从工作环节来看,它包括策划能力和组稿能力。策划能力是指编辑根据期刊研究方向拟定约稿选题的本领。选题策划是一项创造性思维活动。学术论文的`选题策划,绝不是仅仅把选题告诉作者即可,而要提出写作意图、写作主要结构和写作创新点,这就要求编辑对这一选题的研究情况有所了解和把握。此外,同一选题可能有不同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这也需要学术理论期刊编辑同作者交待清楚。

比如,某期刊针对当前社会上存在“共产主义虚无缥缈”论,拟策划一组“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稿件。学术理论期刊编辑绝不能把选题告诉作者就以为万事大吉,而要讲清楚从哪个角度来写。一种角度可能是要回答好人们的思想困惑问题,如共产党人为什么要坚定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共产主义是不是虚无缥缈的,坚定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什么关系,等等;这一选题也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如共产主义理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所起到的强大精神力量来构思;此外,该选题还可以从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的角度,如怎样把握好共产主义信仰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共产主义信仰与人类历史进程及规律、共产主义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关系等角度来写。搞好选题策划还要求学术理论期刊编辑具备策划的敏锐性,善于捕捉重点选题。比如,中央要召开相关会议,学术理论期刊编辑要有意识地收集相关材料,提前把选题告诉作者,以便中央会议召开后能够及时刊登相关研究文章。

有了好的选题,还要求编辑具有相当强的组稿能力。学术理论期刊编辑只有对相关学科领域专家比较熟悉,而且掌握他们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专长,才能及时顺利组织到稿件,并使稿件符合约稿意图。编辑把关能力。它包括编辑能力和把关能力,编辑能力是编辑的基本功,把关能力则是对编辑在政治关、学术质量关方面的更高要求。编辑能力,要求编辑能从编辑业务角度对论文选题的意义、学术质量以及文章结构、语句表达、标点用法等方面判断稿件的写作水准。这就要求编辑具备相当强的鉴别能力,对于稿件基本可用,但不符合写作规范,编辑应能够通过编辑加工使之达到发表要求;对于尚未达到发表水准,但文章有一定新意需要做较大修改的稿件,编辑应精准指导作者怎样修改。把关能力是在编辑能力基础上的更高要求。理论导向是判断稿件能否采用的根本标准,导向不正确即使文章说理再充分也不可采用。这就要求学术理论期刊编辑具有很强的理论把关意识和把关能力,一旦发现理论导向问题,坚决予以“一票否决”。

如果编辑不能鉴别学术文章的理论导向和理论观点是否准确,即使他的文字功底再强,也是不称职的学术理论期刊编辑。学术研究能力。学术理论期刊编辑除了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还需要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开展学术研究的过程,是一个收集材料、调研分析,追寻问题、思考明辨的过程。学术研究对于提升编辑业务能力有直接的帮助:收集材料、调研分析有利于编辑掌握理论研究进展情况和研究动态;追寻问题、思考明辨有利于编辑在编辑把关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症结。学术理论期刊编辑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学术素养,有CHINA PUBLISHING JOURNAL1月上第01期64利于提升在学术上的发言权,有利于提升编辑的威信和自信。编辑衍生能力。

学术理论期刊编辑不应只会看稿子,他们应该具有学术自由的特性,展现多彩多样的才能。学术理论期刊编辑因为要经常与作者约稿、交流稿件修改情况,应该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还因为经常参加学术交流,开展对话,有时甚至受邀做学术报告或者介绍理论研究热点、谈论文写作的要求等,这都需要学术理论期刊编辑具有良好的宣讲能力。由于学术理论期刊编辑部人手少,编辑往往既要做文字编辑,还要做美术编辑,甚至做期刊宣传员。他们要善于向读者宣传期刊工作,使读者对期刊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要善于宣传期刊的良好品牌形象,使读者对期刊产生尊重敬畏的心理;要善于宣传期刊的投稿要求,使读者明了投稿方向。数字出版是学术理论期刊出版不可逆转的方向。

因此编辑在熟知怎样为期刊选择更为适宜的内容呈现形态的同时,还应该掌握数字出版业务的运营模式,从而在数字出版中担任重要角色,编辑不仅是挖掘作者资源和数字资源的组织者,而且是数字期刊产品的研发者。学术理论期刊编辑业务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体。其中策划组稿能力是关键,编辑把关能力是核心,学术研究能力是根本,编辑衍生能力是新生能力。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可以胜任学术理论期刊编辑工作,做一个称职的学术理论期刊编辑。

三、学术理论期刊编辑能力养成的途径

学术理论期刊编辑业务能力的养成非一日之功,要靠长期积累,不断锤炼,逐渐养成。树立“高标准,严要求”理念。学术理论期刊编辑从事的工作责任重大,必须树立“高标准,严要求”的理念,要认识到自身是党的思想理论宣传工作者、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只有从“高标准”的角度塑造自己,从“严要求”锻炼自己,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钻研业务,注重能力的提高。加强学习与思考。加强学习与思考是提高编辑业务能力的重要前提。学习是不断积累知识、夯实学术基础的活动。

只有不断学习,沉淀深厚的学术素养,才能全面透彻审视学术理论文稿。同样,学习应该与思考结合起来。《中庸》将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治学进路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思”与“辨”就是思考的两个关键环节。思考,有利于进一步反思和反省,洞察“是什么”“怎么办”,搞清楚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学术理论期刊编辑应该学习与期刊研究领域有关的学科理论知识,深入学习学科理论知识,把握学术前沿,引领学术研究方向。加强学术交流和研讨。学术交流和研讨的过程,既是了解学术研究动态和进展,也是自身汲取学术养分、夯实学术理论基础的活动。学术交流和研讨,是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产生思想火花的重要途径。

只有经常加强学术研讨交流,才能在学术研讨中生成思想智慧,提升业务能力。加强学术研究与写作。学术理论期刊编辑应具备良好的文字功底,能编会写。写作研究的过程,也是对文章进行构思反思、修改完善的过程。这对提高编辑加工能力至关重要。加强学术研究,应该紧密贴近期刊学术领域和研究方向,增强学术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要善于对编辑业务工作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加深对编辑业务规律的认识。加强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每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群体而“独善其身”。

浅谈期刊的市场定位 篇3

期刊作为文化产品,内容是立身之本;读者是市场定位锁定的目标;风格是期刊自身具备的被读者感知、接受的魅力。三者相互关联,共同对市场定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内容与读者定位

一个刊物的办刊宗旨是通过内容来体现的,刊物的生命又存在于读者之中,可以说,刊物的内容定位与读者定位是互为一体的。

人们精神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出版物的丰富多彩,而精神需求又總是与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办刊人以敏锐的职业嗅觉及时捕捉、准确判断社会需求信息,做出正确的市场定位。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读者对一般化的综合类期刊兴趣低落,而对有特色的专门性期刊的兴趣有增无减。期刊的内容也日渐由综合型向专业型转变。不少曾经辉煌的大型综合类期刊慢慢走向没落,分工越来越细的专业型期刊异军突起。近两年,新办的如理财、证券、时装、家居等类期刊,几乎都热衷于针对某一特定读者群、某一特定专业。这类期刊虽然市场空间有限,但生存机会相对较多。可见,期刊的内容定位要时刻对读者需求的变化保持高度的敏感,及时调整定位策略,满足读者的新需求。

如今,我国的期刊市场已形成基本完整的结构。在进行内容定位时,办刊人必须清醒认识现实,既要从读者的需求出发,更要从自己的专业优势出发,理性地、大量地、艰苦地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去寻找比较开阔的发展空间,这样才能扬长避短,从而减少自身的生存压力。在做出正确的抉择后,更要不断巩固、发展自己的已有优势,这是刊物长盛不衰的前提之一。若不顾自身条件,一味赶浪头、抢热点,在同一层面上与同类刊物展开恶性厮拼,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同样,期刊的读者定位也是既明确又非一成不变的。明确的读者定位能使刊物拥有相对稳定的读者群,动态地调整有利于刊物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期刊市场的变化。如果对读者定位认识不到位,在实际操作上很容易陷入误区。办刊人若想对实际读者和目标读者做出非常准确的估计,必须考虑读者的自然、社会、心理等条件。

法国知名女性期刊《她》就有很好的读者定位:从自然条件来讲,《她》是给年轻或成熟女性阅读的期刊;从社会条件来讲,《她》适应大多数职业女性、经济水平和文化程度较高的这一层次读者的阅读习惯;从心理条件来讲,《她》满足女性读者追求时尚、体验流行的需求。《她》成功地找准了读者自然、社会、心理条件的最佳结合点,从而做到了浑然一体。

二.风格定位

风格是期刊成熟的标志。期刊要想有力地吸引自己所设定的目标读者,必须在内容和形态等方面体现自己独有的特色。这需要办刊人根据期刊市场的需求和读者的口味,经过长时间的创造性实践、强化和积淀,进而在内容和形态上形成稳定、鲜明的独特性。

成功的期刊在内容上都有他人无法替代的风格特征。特别是同类期刊,更要在内容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不断突出特点,让特点上升为风格,并坚定不移地执行自己的编辑方针,不为期刊市场一时的变化所左右,同时密切关注社会生活的发展,力求开拓创新。

在众多期刊中要想独树一帜,期刊的形象设计诸如封面装帧、版式设计等,必须有自己的不同凡响之处。开本的变化、高水平印刷技术的采用以及纸张质量的提高等,都能增强刊物鲜明的特色,给读者带来审美情趣。日本高级妇女刊物《家庭画报》,长31厘米,宽25厘米,篇幅超过400面,以“够大、够厚、够美”为形态特色,相比其他家居期刊显得别具一格,可以当作摆饰放置家里供人欣赏。

对期刊内容和形态风格执著的追求和高水准的保持,则是期刊品牌形成的过程。品牌形象是期刊的标志和代号,具有“识别器”的作用,读者在选购时能够一目了然。在期刊界,成功的有《国家地理》、美国的《时代》周刊,都是通过多年不懈的办刊风格树立了成功的品牌形象。

品牌期刊为凸现自身的特色,在与内容风格相得益彰的前提下,大多都对形态风格有着精心的设计。选用恰如其分的标志色;选用富有表现力的标志字符;选择与期刊总体风格相符的标志图案。而且品牌形象是期刊拥有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办刊人可利用期刊的品牌形象实行期刊推广和战略延伸。还以中国期刊第一品牌——《读者》为例,它以学名为中华蜂的小蜜蜂作刊徽,象征着杂志从各种报刊中采集稿件,准确地表达了《读者》的形象与社会功能。刊名组合CI的红、黑、灰、白四种基本色调是它的标志色。

期刊的成功非一朝一夕之功,这需要办刊人在正确办刊宗旨和明确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按照既定的方向不懈努力,刊物才会不断发展壮大,进而获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作者单位:乌兰察布市文联)

教育期刊市场定位的因素 篇4

一、类别定位

类别定位就是想办什么类别的杂志。不同类别的期刊有不同的办刊理念和宗旨。在没有确定类别定位前, 要有个明确的规划和了解。宏观来讲, 教育期刊已经定位为教育类, 在市场定位中就不用重新定位了。微观来讲, 要对教育期刊市场重新细分定位和调整。例如, 教育学术类期刊, 就要针对教育理论工作者做针对性的分析, 要熟悉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的内容, 根据他们的工作内容确定办刊方向;教学辅导类期刊, 就要围绕教材的内容设置栏目, 根据教学进度的不同, 在不同期数刊登不同教学进度的文章, 配合教学辅导。本文中的类别定位, 主要从微观层面进行分析。

二、内容定位

内容定位就是想办成什么样的杂志给读者看。客观地从读者的需求出发, 不带有办刊人的主观色彩, 寻求读者共同的阅读兴趣, 为大众化的读者口味提供合适的内容需求。要对读者对象的需求做市场调查。例如, 读者想看到哪些内容为主的杂志, 喜欢哪一类别的文章等。了解读者的需求后, 就可以有选择地迎合读者的需求, 正确合理地设置栏目, 然后选择受读者欢迎的教育类文章。教育期刊的内容定位应该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一) 需求

人的精神需求丰富多彩, 办刊人要充分考虑读者的兴趣和需求。对于读者喜欢的内容, 办刊人不仅要做好, 而且要做到极致。教育期刊要根据教育群体的工作内容及特征, 选取稿件和设置栏目。例如, 《教书育人》 (校长参考版) 依据稿件来源和读者问卷调查, 根据办刊宗旨, 设置了治校方略栏目, 主要围绕校长在办学过程中的独特办学思想选取文章;教师管理栏目, 主要围绕校长管理和激励教师工作的方式方法选取文章。这些栏目的设置及文章的选择, 体现了校长这个读者群的工作内容需求。

(二) 优势

优势指的是办刊人的资源优势。办任何一种期刊, 都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资源优势有哪些, 这些资源优势对办好期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期刊的主管主办部门大多数都是教育部门、高等院校或者与教育有关的部门。这些主管主办部门拥有得天独厚的教育信息优势, 这些信息优势都可以转变为办刊优势。在这些办刊优势的指导下, 办好教育期刊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例如, 教书育人杂志社旗下拥有三种杂志, 分别为《教书育人》 (教师新概念版) 、《教书育人》 (校长参考版) 、 《教书育人》 (高教论坛版) 。这是一种教育优势资源的延伸, 这三本杂志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 差异

我国教育期刊种类繁多, 办教育期刊要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首先, 要考虑的是同类教育期刊的办刊特点和情况, 主要分析同类期刊的优势和不足。我们要看到别人的不足之处, 并且在办刊时重点挖掘、改进, 使之成为自己期刊的特色。对于别人的优势之处, 我们要在学习继承的基础上有所超越, 这样才能使自己所办期刊有市场竞争力。

在发行方式的选择上, 要有所不同。主要看目标群体集中分布的区域。面向教育群体的期刊, 就想办法进入学校宣传和发行, 而不是像市场消费类杂志那样走地摊售卖, 或者大面积地去宣传的方式。办给谁看的杂志, 就要有针对性地对谁宣传发行。当类别定位分析完之后, 办刊宗旨清晰了, 就会办出有专业水准的杂志。

三、读者定位

读者定位, 就是寻找有共同阅读兴趣的读者, 并明确期刊的实际阅读对象。教育期刊的读者群体是高素质的教育群体, 他们对期刊内容的要求比较高, 需要编辑对内容进行精确的定位。可以围绕教育群体的具体实际工作内容、职业特点和心理特征来定位期刊的内容。

(一) 工作内容

教育期刊要根据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开设栏目和选取文章。例如, 《教书育人》 (校长参考版) 在创刊之初, 就围绕校长的工作内容及与学校管理有关的内容创办栏目, 如治校方略、 教师管理、教学管理等。选取文章要紧紧围绕校长的工作内容。

(二) 职业特点

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显著特点是繁忙而辛苦。在做读者定位时, 办刊者要考虑他们为什么繁忙而辛苦, 为繁忙和辛苦寻找积极的对策。要围绕这个特点去解决读者的困惑, 然后再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

(三) 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包括情感、习惯、追求、趣味等因素。教师群体的心理特征不同于普通人, 他们每天面对不同年龄的学生, 心理压力很大。为此, 能够为他们的心理解压的杂志, 他们才会喜欢。

四、风格定位

风格定位就是指期刊独特的个性魅力。风格定位包括三方面:语言文字风格、杂志版式设计风格和期刊内容的风格。

内文设计方面, 整篇文章的分栏要统一, 或者是三栏, 或者是两栏, 不能一会儿排成三栏, 一会儿排成两栏。行间距的编排要考虑到老年读者的感受, 不能太密, 引起阅读疲劳。一级标题、二级标题的字体选择, 要遵从从重到轻的过程, 如一级标题用黑体, 二级标题用楷体。但绝不能反过来用。图文比例要适当。虽然图片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 但要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选择图片。所选择的图片要与文章内容遥相呼应, 图片要配合文章内容, 帮助读者深化理解。

封面版式设计方面, 标志色、标识字符和标志图案要有丰富的视觉表现力, 并且与教育期刊的总体风格相符。颜色种类不能太多, 不要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 要体现出简约大气的风格。这样才能与内页的教育文章形成统一的整体。

期刊内容也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不为市场变化所动摇, 只为教育行业政策的发展不断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领最大的发行份额, 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迎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摘要:教育期刊在办刊过程中, 要遵循市场运作规律, 分析市场定位的因素, 才能不断调整办刊方向, 坚定不移地执行编辑方针, 在市场竞争中占领最大的发行份额。

关键词:教育期刊,市场定位,因素

参考文献

[1]王艳丽.办刊的四个重要定位[J].青年记者, 2013 (6) :57-58.

[2]冯云.关于教育理论刊物定位问题的探讨[J].教育评论, 1999 (1) :4-5.

我国动漫期刊市场调查报告 篇5

我国动漫期刊市场调查报告

最近几年来,极具民族特色的动漫期刊逐步走上复兴之路,正在加速向前发展,并形成了集群效应,成为带动中国漫画和动画产业崛起的先锋。日益强盛的动漫期刊阵营正在成为中国出版业乃至文化产业的一支不可忽视的新锐力量。动漫期刊是动漫产业的基础环节,是动漫作品的试金石和风向标,是动漫产业的试验地和先行者,在产业链中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动漫期刊实现了漫画内容的集聚和传播,并由此成为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平台。可以说,中国原创动漫(尤其是漫画)能否强盛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漫期刊在市场中的作为。

整体市场规模

最近几年来,我国动漫期刊整体市场规模有所扩大。据娱乐产业研究机构艺恩咨询发布的《中国动漫产业投资研究报告》,20中国动漫出版物市场规模为1.7亿元,预计将增至8.5亿元。北京开元策略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年市场化报刊零售发行调查报告显示,在以发行为主要收入的杂志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青岛、沈阳、武汉、成都等全国10大城市杂志零售市场单期发行量前30强中,共有9种动漫杂志,这9种期刊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大城市的销售指数占所有市场化杂志整体销售指数的5.6%,比20增加了1个百分点(如图)。不仅动漫期刊整体市场规模明显放大,知名动漫期刊发行量也在大幅递增。我国一些市场表现不错的动漫期刊每期实际发行量约为30万~40万册,与日本第一漫画杂志平均每期印刷量288万册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动漫杂志的市场价值指数取决于杂志的期发量、刊期密度和定价,期发量越高、刊期越密集、定价越高,杂志的市场价值就越大。《幽默大师》、《漫画世界》、《知音漫客》、《小公主》、《漫画派对》、《米老鼠》、《漫友》、《乌龙院》和《吉美漫画》等9种动漫杂志,在4地合计杂志零售市场中依次排列,以《幽默大师》单期销售指数最高;月度销售指数前5强依次为《漫画世界》、《知音漫客》、《幽默大师》、《米老鼠》和《漫友》,月度市场价值指数前3强依次为《漫画世界》、《米老鼠》和《知音漫客》。对比往年数据,《漫友》和《幽默大师》的市场价值名次有所下降,而《知音漫客》则上升较快。综合来看,近年来在动漫产业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动漫杂志消费市场持续上扬,不仅整体销量突飞猛进,而且在整体市场化报刊的大盘中所占比例也在不断加重。

市场调查显示出的发展特点

为全面了解我国动漫期刊市场的真实情况,笔者在20底对全国动漫期刊批发零售市场进行了调查,较为全面地掌握中国动漫期刊发展情况。目前,我国动漫期刊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

动漫期刊阵营日益强大,品种数量明显增多。自1993年国内首本新漫画杂志《画书大王》创刊算起,作为我国漫画作品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的动漫期刊已有历史。十几年里,先后出现了近百种动漫期刊,多数以停刊、休刊或转型收场,仅有少量期刊在总结前人失败的经验教训中顺应了市场和读者需求,渐渐探索出一条可行的经营之路。在优秀动漫期刊品牌的带动下,动漫期刊数量激增,发行量一路走高,当然其中也不乏跟风之作。市场调查显示,各地涌现出来的各类动漫期刊有影响的达到50余种之多,其中不少是以图书形态出现。

业外机构纷纷涉足,动漫期刊数量激增。2010年,动漫期刊阵营再添新军,以“有妖气”网站(u17.com)为稿件征选平台的《Hi!漫画》创刊,由人民邮电出版社主办的少年杂志《尚漫》试刊发行,由学友园教育集团与优扬传媒集团联合出品的《优趣动漫周刊》突破校网渠道在全国上市,《最漫画》脱离《最小说》开始独立发售。动漫期刊的火爆与近年来政府陆续出台大量扶持政策有很大关系,此举直接刺激了动漫期刊出版热潮。

专业运营机构代理期刊,提升期刊专业化水平。动漫期刊是文化娱乐产品,属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刊物类别,其发行渠道以全国报摊零售发行为主。长期以来,期刊基本上都是由杂志社、编辑部进行编辑出版,但这种大多以事业单位身份出现的杂志社市场化意识较低,专业化能力较差,难以将动漫期刊提升到应有的水平。在此背景下,杂志社要么提升专业水平,要么借助于专业机构进行运营,不然就要面临停刊关门的局面。实际上,在现有的动漫大刊强刊的背后都有专业运营机构的.身影,如漫友文化传播机构、童趣出版公司、知音动漫公司、学友园教育传媒集团、天闻动漫传媒公司、吉美文化传媒公司等。

动漫期刊出版日趋集团化,推动漫画市场加速细化。由于动漫期刊市场尚未完全大众化,读者群体较为狭窄,在不能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的现实情况下,出版机构不约而同地打起了范围经济的主意,这直接推动了动漫期刊市场的进一步细分,以契合“窄众”的子刊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作为动漫期刊策划出版的龙头企业,漫友文化推出了《漫友》、《漫画世界》、《可爱100》和《漫画BAR》等多种期刊,截止到2010年底,每月出版期刊13本。童趣出版公司出版的期刊有《童趣》(芭比、小公主、卡酷全卡通)、《米老鼠》、《小熊维尼》,每月出版7本,此外还推出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米奇妙妙屋》、《终极米迷》等多本杂志书。此外,学友园教育传媒集团策划出版《花园宝宝》、《漫画少年》和《动漫周刊》等多种定期出版物,吉美文化传媒推出《猫和老鼠》、《兔巴哥》、《飞天小女警》等刊物。

动漫期刊题材丰富,类型多样,但仍以青少年为主。随着动漫期刊整体市场的不断壮大和进一步细分,期刊形态、题材、内容来源和定位群体日益丰富多样。按照定位群体年龄来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幼儿(3~7岁)、儿童(5~9岁)、少年(9~12岁)、青少年(12~18岁)和准成年人(16~24岁)等几个主要板块,《花园宝宝》、《儿童漫画》、《漫画世界》、《漫友》和《新蕾》可以说是以上类别的代表刊物。按照内容来源来看,主要分为资讯志、原创动漫期刊和引进版权内容期刊三类。资讯志以刊载国外(主要是日本)动漫业界动态、新作资讯、作品评介为主,兼有海外漫画连载,较有影响的刊物包括《动感新势力》、《动漫前线》、《最动漫》、《看动漫》等;原创动漫期刊队伍最为庞大,日式漫画语言期刊日渐式微,中式漫画期刊占据主导地位,整体数量与发行量一路走高,《漫画世界》和《知音漫客》月均发行量都超过了200万册;引进版权内容期刊在市场上也较受欢迎,主要刊物有《米老鼠》、《小熊维尼》、《芭比》、《小公主》、《花园宝宝》、《龙漫》、《猫和老鼠》和《兔巴哥》等。从题材来看,内容极为丰富,但总体而言都和学生一族、校园生活密切相关。此外,除了各种题材的原创漫画期刊之外,还出现了动画派生漫画期刊和网游派生漫画期刊,尽管市场表现参差不齐,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探索意义值得肯定。

动画派生期刊有增无减,市场表现参差不齐。近年来,随着国产动画的蓬勃发展,与动画结合的期刊不断涌现。除了早期的《漫动作•哇O》、《动画大王》之外,《卡酷全卡通》、《虹猫蓝兔》和《喜羊羊与灰太狼》等新生力量相继登场。《漫动作•哇O》自209月改刊重新上市后,变身为一本针对4~12岁读者的动画杂志,栏目内容有热门动画片、卡通剧、流行玩具等介绍,集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杂志内容不仅有《戴拿奥特曼》、《金甲战士》等热门特摄动画,还集合了《急电小信使》、《天眼神牛》、《快乐精灵》、《猪猪侠》等原创动画。《动画大王》则主打《铠甲勇士》、《爆龙战队》、《电击小子》、《百兽战队》、《超星神》、《变形金刚》、《蓝龙》等动画故事。《卡酷全卡通》创刊于年10月,以刊载卡酷动画卫视播映的《卡酷天使历险记》、《羊羊运动会》、《虫虫王国》、《战龙四驱》等动画片为主。自2009年,以国产明星动漫形象为主角的动画刊物《虹猫蓝兔》和《喜羊羊与灰太狼》先后问世,演绎了“先动画后杂志再图书”的出版模式,这两年的市场表现还算不错。

网游派生漫画期刊风生水起,方兴未艾。一直以来,网游和期刊除了资讯报道之外互不相关,但如今网游也开始尝试平面化,用派生的漫画故事和期刊进行有机结合。《动漫炫》杂志2008年创刊时是单纯的漫画期刊,后来发展为漫画+网游的模式,发行量也从最初的2万册增长到现在的5万册,并成功地推出了《YY》、《奥比岛》、《赛尔号》等一系列图书。2009年创刊的《奇想EX》是一本科普少儿漫画连载杂志,连载内容包括《摩尔庄园——热带雨林之旅》、《乌龙万事通》、《奇想世界大冒险》、《电击小子》等。作为《奇想EX》的策划和制作方,冬日漫画社不但为人气网络儿童社区《摩尔庄园》制作了改编漫画《摩尔庄园——热带雨林之旅》。这些期刊和网游之间高度互动,既以漫画故事演绎和推广了网游,又以附赠的礼品卡吸引了许多网游用户购买期刊,很好地实现了漫画期刊和网游的双赢。

动漫资讯杂志鱼龙混杂,日益被边缘化。动漫资讯杂志作为特定阶段的产物,曾在市场上表现抢眼,但时至今日已经难成气候。制约动漫资讯杂志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版权因素,其次,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使动漫资源分享变得越来越容易,这对动漫资讯杂志的影响格外明显。除了一些老牌资讯杂志,如《动感新势力》、《动漫前线》、《最动漫》、《看动漫》等刊物还能在全国有较大影响之外,其他新生刊物大都很难立足,基本上都是昙花一现。现今的动漫资讯杂志几乎都是使用音像号定期出版,以光盘附加手册的形态出现。由于资讯杂志和音像出版关联很大,除了定期出版资讯杂志之外,还不定期推出增刊特刊以及影像专辑。以超影动漫工作室为例,定期出版的刊物有《动漫迷城》、《动漫志》、《动画快典》、《萌城ACG》、《漫龙志》等,并推出了《漫龙风暴》、《动漫音乐嘉年华》、《萌珍画集》、《综合画集》等多种增刊,以及经典剧场、长篇连载、金装剧集等多种盒装音像出版物。此外,漫动天地文化传媒公司以其强大制作班底,推出了《看动漫》、《萌动漫》、《菠萝志》、《囧动漫》、《听动漫》等刊物,并策划推出了《CLANNAD珍藏宝典》、《鲁鲁修完结典藏》、《火影忍者 绘之卷》、《贞本义行二十周年典藏画集》、《柯南案件侦破大全》和《C75萌少女画集》等增刊。动漫资讯杂志呈现出以多个子刊、姊妹刊、增刊等形态共同出击的发展趋势。

向图书出版延伸

纵观动漫期刊市场,目前的读者群体仍以青少年为主。这些期刊按照内容和读者年龄、性别的差异,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儿童漫画期刊,像《米老鼠》、《小熊维尼》、《小公主》等,读者以7~14岁儿童为主,相对而言,内容的性别差异性不强;另一类为幽默漫画期刊,包括《幽默大师》、《漫画派对》、《漫画世界》等,内容老少皆宜,通俗易懂,突出幽默搞笑的特点,在读者的年龄和性别定位上较为偏向少年;第三类为青春漫画期刊,包括《漫友》、《新蕾》等,刊物风格偏日式,追求唯美华丽,读者以少女和年轻女性为主。

动漫类期刊是文化娱乐产品,是属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刊物类别。目前,动漫类期刊整体广告业务偏少,同时也无其他增值收入,赢利模式主要依赖于刊物发行收入。动漫期刊立足“读图时代”,彩色化程度较高,内容信息量很大,彰显出较高的性价比。目前的主流原创漫画期刊多为大16开本,定价在5元以内,且较多使用了“四拼一”的排版模式。这种模式的期刊主打大众消费市场,拓宽了漫画受众范围,是非常契合中国市场的期刊出版形式。“四拼一”式的实惠策略,使动漫类期刊成为大众阅读品。

动漫期刊的异军突起,不但带动了中国漫画市场的形成和快速发展,也促进了中国原创漫画图书出版的欣欣向荣,市场表现不俗。在漫画期刊作为漫画行业先锋的同时,中国漫画业已经形成了以期刊带动图书的运作模式。通过期刊连载,发掘有市场价值的潜在图书出版资源,为推出单行本图书做有针对性的第一手市场调研,并自然而顺利地将期刊消费群转化为图书产品的消费群。同时利用期刊对图书产品做后续的市场与品牌维护和服务,以及对发行渠道等资源优势进行整合,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发行数量,延伸品牌价值。以此模式,《漫画世界》成功策划出品了《乌龙院》、《爆笑校园》、《泡面超人》、《兔子帮》、《无赖熊猫》等大量幽默漫画图书;《知音漫客》策划出品了《偷星九月天》、《暗夜协奏曲》、《神精榜》等单行本;《飒漫画》策划出品了《嘻哈小天才》、《嘻哈奇侠传》、《呛辣校园俏女生》、《撞上天敌二次方》等;《漫画派对》策划出品了《阿衰on line》、《戏游记》、《豌豆笑传》、《莫林的眼镜》等卡通故事丛书。实践证明,漫画作品经由在期刊上连载后,再推出单行本图书,更容易被市场接受,甚至成为畅销系列作品。此外,《乌龙院》、《兔子帮》已经开始被制作成动画,预计年内即可推出。动漫期刊以漫画创意、形象和故事内容为核心,横跨期刊、图书、网络和手机等多种媒体传播,另外在改编动画、开发衍生产品方面做了非常积极的产业化探索。

期刊的市场定位 篇6

[关键词]科技期刊;二维码;服务定位

[作者单位]林安红,《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下,传统纸媒在二维码的运用实践中,借助二维码“阅读引擎”的功效,为读者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全形态阅读体验,也为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应用提供了新的启迪。但鉴于科技期刊的特殊性以及二维码应用存在的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尤其是二维码支付功能,笔者分析认为科技期刊在积极尝试应用二维码的同时,应理性分析二维码的各项功能,以服务为主,着重开发并完善科技期刊二维码的服务功能,以有效促进传统纸媒与二维码的融合,促使科技期刊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科技期刊二维码应用现状

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和互联网便捷性的提高,为二维码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线上线下的实时互动以及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活泼的延伸内容显著延长了用户的阅读时段,创新了用户的阅读体验,亦大大节省了传统纸媒的版面,提高了传统纸媒的点击率与关注度。于是,二维码作为一种连接报纸、手机和互联网的新兴数字媒体,日益受到传统纸媒的青睐。如《人民日报》《长江日报》等积极应用二维码打造“立体报纸”,用户扫描报纸上的二维码,即可快速并轻松浏览和阅读报纸的延伸内容。这既有效地扩展了报纸容量,也有效提升了用户的读报乐趣,从而推动纸媒传播形态的创新,有效促进其品牌的强化和延伸。但整体而言,二维码在期刊中的应用率不高,尤其是在科技期刊中应用得更少,且很多科技期刊的二维码应用主要是拘于形式,用户扫一扫主要是了解期刊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链接到期刊网站,对二维码的应用功能开发亟待加强。

二、二维码支付功能弊端与科技期刊特殊性分析

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支付服务创新日趋加快,二维码支付作为一种新的支付模式应运而生。从实践来看,尽管已经有部分纸媒开始积极探索并尝试二维码支付业务,但不同媒体之间的实践效果差别较大。笔者认为应审慎看待二维码的支付功能,尤其是对科技期刊而言,除二维码支付本身存在不足之外,科技期刊的特殊性亦决定了当前短期内使用二维码支付功能是不成熟的。

1.二维码支付功能的弊端

笔者对二维码支付功能存在的弊端进行归纳,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付费功能隐患多。随着二维码支付业务的发展,为方便用户快速进入手机网页,不少商家直接将宣传网址压缩到二维码中。因为二维码作为一项编码技术极易遭到破译,一些不法分子恶意利用这一弊端将带有病毒程序的网址链接或恶意网址的下载链接置入二维码,仅2014年3月,微博网警就查获病毒582个,拦截二维码恶意网址14万个。用户一旦扫描并操作该类二维码,手机就会中毒并被乱扣话费或耗费大量流量等。这很大程度上损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且恶意二维码隐蔽性较高,常伪装为正当软件并渗透到各种应用中,导致杀毒软件也未能全部察觉。同时,二维码由于使用的便捷性和新鲜感容易激发用户的使用积极性,并令人疏于防备。

第二,信息安全隐患。目前,我国缺乏统一的二维码应用管理体系,在二维码制作和发布等方面没有统一规定,极易导致不法分子在二维码中恶意置入并肆意发布与传播网络病毒等负面信息,严重威胁我国的信息安全。根据《2013年上半年网秦全球手机安全报告》,二维码传播占2013年上半年手机传播途径的9%,逐渐成为恶意软件新的传播途径。同时,由于二维码编码简单,容量大,时常被用来存储大量信息,其中包含着用户身份证等重要信息,于是,用户在通过二维码获得更多信息的同时,也存在因为二维码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尤其是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兴起,不法分子通过侵入藏有支付信息的二维码以恶意盗取用户的账户和密码等个人信息,从而窃取用户的财产;且不法分子还可以进一步利用恶意二维码渗透到用户的手机以窃取用户的个人隐私,同时在后台下载安装软件,这对用户的手机威胁性很大。

第三,手机支付技术不够健全。目前,手机支付系统主要涉及消费者、商家及无线通信运营商等三方主体,在这一完整的手机支付过程中,三方之间是一种“不接触式”的结算方式,存在较大的安全漏洞。因为在具体实践中,二维码购物的链接主要是网页,需要借助手机浏览器打开,而手机安全软件由于用户的主观疏忽以及手机浏览器不支持安装安全插件等原因导致手机安全性存在一定不足,这些漏洞容易导致黑客对消费者、商家及无线通讯运营商进行多重欺骗。同时,为保证付款安全,整个操作流程较为烦琐,用户易被卡在付款环节,影响手机支付这一新生支付模式的长远发展。

第四,监管不完善。我国二维码支付存在监管不完善的情况,具体体现为:(1)标准不统一,管理不明确。我国二维码应用日趋广泛,但关于二维码的发布权、企业发布二维码的相关资质等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和管理,导致相应的编码、扫码软件安全性和规范性不足,容易产生漏洞,存在较大隐患。(2)监管工具不完备,监管难度大。二维码包含的文本、字符等信息用肉眼无法识别,工商部门需借助相应的扫描硬件设备才能鉴别,但基层工商部门由于经费有限或其他原因,专业的监测设备不足,要做到监管到位存在一定难度。(3)责任主体不明确,调查取证困难多。对比传统广告,二维码广告相关法律责任主体界定不明确,如二维码广告经营者不仅包括二维码的制作者,也包含二维码连接入互联网后的网络广告制作者;广告发布者不仅包括现实媒体,也包括网络虚拟媒体,还有作为连接二维码和互联网媒体的媒介,即二维码扫描器软件的经营单位。且二维码制作使用相对简单,可随时删除制作和发放记录,一旦相关主体否认违法事实,如何充分有效地搜集证据成为一个难点。

nlc202309041157

2.科技期刊的特殊性

二维码支付功能存在的诸多弊端,以及科技期刊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科技期刊在短期内不适合采用二维码支付功能。

第一,科技期刊发行规模有限。我国手机二维码支付的使用范围还很小,而杂志的二维码购物能否形成规模,关键要看杂志的发行量。可见,纸媒二维码支付实践困境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部分纸媒的发行量有限且正呈现日趋下降的趋势,尤其是科技期刊作为一种小众化的学术期刊,发行量较小,无法形成有力的发行规模效应。

第二,科技期刊受众群体相对固定。当前,不同类型媒体关于二维码购物应用实践的效果差别较大,其中,时尚类杂志应用效果最好,老年类杂志应用效果最差。因为纸媒读者的年龄已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年轻群体越来越少看报纸和期刊,其较为经常接触并擅长使用二维码,老年群体则根本不懂或者较少了解二维码的操作及支付功能。而科技期刊的受众群体相对固定且有限,尽管年轻用户所占比例日渐提高,但40岁—60岁等年龄段的群体仍然占较大比重,这显然影响了科技期刊二维码支付功能的使用和推广。

三、服务定位:科技期刊二维码应用的理性思考

科技期刊作为数字化出版活动的主体之一,应理性对待二维码支付功能,积极思索二维码在期刊应用中的功能定位。笔者认为,科技期刊的二维码应用应以服务定位为主,围绕科技期刊的三个主要群体,即读者群、作者群和编辑群,结合实践操作,逐步强化二维码服务功能的开发或延伸,以扬长避短,更好地利用媒介融合的优势,带动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1.科技期刊官方宣传服务

随着各类媒体传递信息总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全媒体浪潮的冲击,如何以最合理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更大容量的信息和最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二维码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以时间轴和内容轴构建出信息传播的双翼效应,信息涵载量较大,是普通条码信息容量的几十倍。借助二维码的使用,一方面,有助于科技期刊把更多元化的内容转换成二维码,传播更大信息量以有效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如科技期刊可将相关的期刊信息和编辑人员信息等制成二维码,在其官方网站上展开宣传服务。并且科技期刊二维码除涵盖传统纸质期刊包含的版权页、目次、投稿指南、文章规范格式及刊物获奖情况等基本信息外,还可以有效融合科技期刊的办刊历程,期刊主管主办机构的研究特长,期刊栏目变动情况,期刊定期的稿件需求侧重点以及期刊编委、审稿专家、编辑人员等的研究特长、联系方式等。另一方面,有利于用户以最便捷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并保存相应的期刊信息,且结合科技期刊网址链接有利于引导用户主动关注并快速进入科技期刊的网站,进一步激发用户的阅读关注和阅读欲望,借此显著增加科技期刊文章的被引频率,进一步扩大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阅读体验提升及互动服务

传统纸质科技期刊只能提供平面的视觉感受,每篇文章的图片大小和数量等囿于篇幅的关系往往有所限制,对科学研究的实验过程及研究结果表现力不足。而二维码可以存储图片或视频的URL,通过二维码的扫描读取,可以演示相关实验视频,展示作者丰富多彩的研究内容,进一步提升其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有效防止学术不端,亦能够有效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通过将科技期刊文章摘要或全文等生成二维码,并结合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表现手段来传播多样化的信息,其传播效果显然优于一般的纸媒文本信息,并可有效搭载用户深阅读和浅阅读之间的桥梁,激活用户的潜在阅读欲望,显著提升其阅读体验。此外,通过二维码可涵盖作者的个人信息,如将联系方式、研究方向和研究动态等制成二维码列于文章的相应位置,便于读者阅读时进行二维码扫描,借此实现并增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

3.现刊和过刊目录导览服务

目前,如何在亿万文献中精准搜索用户所需的相关信息已成为科技期刊必须考虑的一大难题。通过创建“二维码科技期刊导览”将科技期刊现刊和过刊的目录信息和相关资讯通过语音、图片和文字等形式集成到二维码导览上,并链接到科技期刊官方网站,有利于用户随时随地扫描读取,快速精准搜索所需的相关信息,省却纸质版翻阅以及数字化出版数据库中逐条浏览的时间等。同时,二维码的现刊和过刊目录导览服务还可以将相应的信息内容根据学科等进行分类整理,如农业科技类期刊,可根据作物、动物、园艺和林业等学科进行区分归类,有利于用户根据学科研究所需浏览相应的目录导览,满足其目的导向、问题驱动的搜索需求,有效缩短搜索时间,并进一步提高搜索精确度,保障信息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4.稿件投稿流程定位服务

科技期刊社可将作者的投稿信息制成二维码并链接到科技期刊网站的投稿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扫描了解稿件的处理流程和实时动态,这样有利于作者随时随地了解并掌握稿件的处理情况,显著提升作者投稿的便捷性。同时,稿件投稿流程定位服务也有利于责任编辑及时反馈稿件的相应处理情况,有效增强期刊回应的及时性,且借此省却了责任编辑发送邮件、打电话等常规事务,有效减轻了责任编辑的工作负担,还可缩小科技期刊社的经费开支,不失为一项多赢之举。

5.实时推送个性定制服务

科技期刊借助二维码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开展实时推送个性定制服务可给用户提供便捷快速的访问通道和科技期刊个性化内容的便捷订阅,并将最新信息实时推送到用户手机。如根据用户的研究学科及方向,将相关信息定期生成一个URL的二维码,便于用户快速了解相关信息,减少网站浏览或手机烦琐的地址输入问题。且通过二维码及时同步更新学科与行业发展动态与研究成果,有利于用户“零时间”获取学科情报,提高学术资源获取的针对性。

综上所述,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及其编辑必须审慎对待二维码的应用,紧紧围绕“服务”二字,增强二维码应用的服务定位和功能,挖掘其服务内容,提供优质服务,从而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服务于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1]徐丽芳,蒋雪瑶. 美国杂志中二维码的应用[J]. 出版参考,2012(36):37.

[2]尤歆飞.“藏毒”二维码,“涮”你没商量[N]. 文汇报,2013-03-31.

[3]佚名. 二维码暗藏专利风险威胁信息安全[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3-12/10/c_125831719.htm,2013-12-10.

[4]佚名.2013年上半年网秦全球手机安全报告[EB/OL]. http://b2b.toocle.com/detail--6114416.html,2013-07-15.

[5]张岑. 新兴二维码营销市场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监管建议 [EB/OL]. http://www.ybxww.com/content/2013-10/24/201310241554131529199.htm,2013-10-24.

[6]孙振雷. 二维码:纸媒发展的新机遇[J]. 编辑之友,2014(6):52-54.

[7]佚名. 扫码背后的思考,浅析二维码的利与弊[EB/OL].

http://digi.tech.qq.com/a/20120809/000705.htm, 2012-08-09.

[8]张宜军,谢文亮. 二维码在期刊出版发行中的应用[J]. 出版发行研究,2014(3):73-76.

[9]杨郁霞. 科技期刊二维码的应用情况分析[J]. 编辑学报,2013,25(4):374-376.

[10]黄定光,王金川. 手机二维码在科技期刊数字化中的应用探索[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2):338-340.

论现代期刊美术编辑的定位与发展 篇7

一、现代期刊对美术编辑的新定位

期刊美术编辑的主要工作是装帧设计, 美术编辑的任务就是利用美术的特点来补充文字所不能表达的东西, 就需要根据文稿的内容和文字所蕴含的图意来进行版面的划分、栏图和尾花的位置、插图的大小、题目的装饰处理等等。从表面上看, 期刊装帧工作主要是为文字编辑的内容服务, 以为美术编辑只是整个版面的一个从属部分, 然而, 现代期刊艺术经过几十年的探索, 已从锦上添花式的、以装饰为目的设计阶段, 发展成为对期刊中蕴含的文字、图像、色彩、材质等信息进行再设计、再创造的编排设计阶段, 所以, 美术编辑是出版单位期刊整体形象的把关者和设计师。同时, 期刊作为平面纸介视觉媒体, 视觉美感为读者的第一认知需求。期刊装帧设计是一项视觉平面的命题创作工作。好的书装设计, 它是内容的补充而不是内容的复述, 尽可能地表达出那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 从而给读者提供更广泛的想象空间。所以, 我们承认期刊设计是从属于期刊内容的, 但这种从属性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而是通过设计者对书籍内容的一种特殊理解, 将书籍内容转化为一种视觉形象用以吸引读者, 从而提高期刊竞争力。

综上所述, 在现代期刊出版工作中, 美术编辑的工作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环节, 其具有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总结使得美术编辑工作是整个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 美术编辑工作者也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提升角色表现的影响力;有明确的归属感和热情的事业心、有较强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 在为广大读者进行创造作品的时候要符合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并履行社会分工赋予的神圣职责, 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不断完成艺术人生的自我超越。

二、现代期刊美术编辑的发展

所谓“现代期刊”, 应该是把现代化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方法、先进的技术应用于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中, 体现现代艺术特色的期刊。这就要求美术编辑要进行相关的专业学习, 同时了解现代各行业的发展动向, 然后站在出版者的角度对未来的期刊形式提出自己的设想和构图。在体现现代期刊现代艺术气息的同时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

1. 提高艺术修养, 加强美术编辑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在美术编辑工作中, 创新已成为现代刊物开拓市场的利器。创新能使刊物显得更加具有特色, 吸引读者的眼球, 从而在竞争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美术编辑必须全面提高艺术修养, 以创意的眼球来了解书刊市场的动态和新潮, 并不断地推陈出新, 使美术编辑永远富有时代气息。一是具有较强的美术理论和扎实的绘画基本功, 吸收国内外期刊发展趋势和优秀装帧艺术作品的精华之处, 提高美术编辑审美意识的高度, 在作品中不但能体现时代特点, 还能渗入自身的风格元素进去, 使作品真正具有独特的风格与生命力。二是深入了解整个期刊装帧设计思想的进程以及现当代的发展趋势, 从设计美学的高度来认识书装设计的价值, 让美术编辑创新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 并大胆地运用于创作实践, 从视觉语言上丰富和升华期刊的内涵。

2. 吸收现代技术, 提高美术编辑的设计能力

科技进步带来了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同时也为期刊设计者的创作园地带来了又一个春天。这就要求美术编辑必须彻底改变以往传统印刷设计的思维方式, 吸收现代技术, 美术编辑要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 并掌握各种软件的功能及其在期刊设计中的运用规律, 使电脑技术在期刊装帧设计的运用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的艺术作品。一是学习网络技术, 设计期刊网页。通过网络版期刊的设计, 从根本上区别于传统的平面设计, 通过网页, 人们能简便、及时地了解到期刊的内容, 随时掌握期刊信息。由于网页能使期刊的设计内容更加宽广, 方式更多, 于是内容更加富有现代气息和时代感染力。因此, 网络编辑要经常性地对社会进行动态的深入调查, 掌握实时消息, 研究读者的迫切需求和所关注的焦点话题, 紧扣办刊宗旨来拟定网页主题, 使网页设计做到有的放矢, 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增强网络版生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设计能力。二是学习数码技术, 揭示期刊内涵。摄影已成为期刊美术编辑的主要工具。在采访现场, 通过拍摄角度的精心选择, 方能捕捉更准确、更生动的能揭示新闻内涵的瞬间, 拍出富有思想内涵、蕴含审美视觉的优秀图片。因此, 美术编辑可通过借助CAD, 使期刊内容表达的信息脱离枯燥的文字变成直观而生动的图像, 为读者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这样, 通过网络图形、图像软件技术的运用, 从而促进美术编辑的设计能力得以充分提高。

3. 坚持市场导向, 培养美术编辑的敏锐洞察力

期刊内容选题定位的准确能直接决定期刊的出版价值, 影响这个出版社的生命力, 而选题的好坏是根据市场信息来判断的, 这就要求美术编辑要对市场信息有较好的了解, 而且具有一定的把握能力和对文化方向的判断力, 更重要的是具有敏感的市场判断力和选择能力, 最终能使编辑的内容选题定位准确, 符合读者所想。因此, 美术编辑应勇于跳出已有的圈子, 提高市场意识和策划能力, 深入市场分析, 发现市场的潜在需求。在期刊媒介上体现出市场需求的指引作用, 将选题资源挖深、挖透, 从而进一步拓宽发行渠道, 挖掘更多的读者群, 确保期刊定时、定点、定向投放市场。■

期刊内容定位的时空延展性探讨 篇8

期刊内容定位涉及多个方面, 其中读者市场定位、本刊特质与员工竞争力是期刊内容定位时三个重要的考量方面。而读者市场定位又是期刊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能否存活的根本。除一些有宣传任务的媒体之外, 在确定期刊内容定位的时候, 期刊特质与员工竞争力的把握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为读者市场定位服务。

期刊内容定位要跟进读者的需求变化, 因而期刊内容在时间上是有其延展性的, 需要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不断地进行调整。

期刊内容定位, 以读者市场定位为核心, 又不受读者定位为报道内容的藩篱所限制, 因而在空间上是有延展性的, 需要持续地对读者进行调查, 确定读者喜欢阅读的内容, 明确新的阅读习惯和当下喜欢的报道风格, 以及新环境下买刊习惯, 根据这些对内容定位进行调整。

一本期刊对其内容定位的时空延展性把握与调整, 是一本刊物走向繁荣或最终在市场上消亡的动因。

《电影双周刊》于1979年创刊, 第一期以艺人郑裕玲为封面, 是一本以报道香港本地电影为主要内容定位的杂志, 曾一度深受欢迎。2007年1月, 随着香港本地影坛渐走下坡以及网上资讯发达所影响, 《电影双周刊》宣布暂时停刊, 最后一期为2007年1月发行的第724期。

分析《电影双周刊》停刊原因, 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这本刊物没能及时跟进读者市场的变化进而改变自己的报道内容, 进入21世纪, 电影市场已经不再是香港市场在亚洲一枝独秀的局面, 受限于原有报道内容的《电影双周刊》也只能停刊, 如果《电影双周刊》能在香港电影市场走向没落的本世纪初, 加大对韩国、日本、美国, 乃至中国大陆电影产品的报道力度, 《电影双周刊》走向停刊的可能并不大。

与《电影双周刊》没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看电影》杂志的兴起, 该杂志在北京、上海、香港、洛杉矶、柏林、巴黎、首尔都设有工作站, 常能采访到电影界重量级的人物和重要的电影事件, 原本是旬刊, 2013年改为《看电影周刊》。

局限于香港电影本身为报道内容的《电影双周刊》走向停刊, 有世界电影市场视角的《看电影》杂志却增加了出版频率, 生动地证明了:局限于固定内容定位在市场上必然走向衰退;而根据读者喜好, 找好自己的市场定位, 即便在网络兴起的时代, 期刊一样可以兴起。

期刊内容定位, 不受读者定位为报道内容的限制, 比如《看电影》杂志, 以喜欢看电影的人为读者定位, 但并不以这些喜欢看电影的人本身为重要报道内容, 而以这些人真正关心的电影产品、电影明星、电影市场作为核心报道内容。以其专业的报道, 独家的前瞻性、总结性的判断和观点作为其生存根本, 不突出报道那些喜欢看电影的读者人群本身, 因为这些内容, 都是读者本身就知道的事情。而信息的一个重要内涵便是内容是受众应知、欲知而未知的。如果一个期刊的主要文稿题目, 是读者一看便知的内容, 那么这本刊物在信息社会也就没有了其存在的价值。

期刊内容定位的时空延展性, 是由社会发展变化决定的, 媒介技术、读者的喜好口味、阅读习惯、付费习惯都在不断地变化。这些都需要期刊内容随之跟进。当读者已经习惯于电子阅读之后、养成了小文章阅读的习惯时, 长篇幅的报道、冗长的报道, 有必要分割成多个报道模块, 顺应读者电子阅读养成的习惯。在信息社会, 更要增加判断性内容、有价值内容在整体内容中的含量, 提高整个期刊满足读者信息需求的能力。

期刊内容的时空延展性在电子期刊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在网络上, 读者已经养成了免费阅读的习惯, 这对想靠内容本身出效益的电子期刊构成了挑战。一些电子期刊推出了免费阅读的部分, 但在读者的阅读兴趣已经被吸引之后, 在关键的信息章节设置付费阅读, 一本期刊这样读下来, 读者付费金额甚至比买一本电子刊还要多。读者之所以能接受这种付费, 是因为事先给了他免费阅读的内容, 而在被内容吸引之后, 又觉得值得付费。这种读者付费习惯, 要求电子期刊的内容进行分割化排序, 多标题设置, 以便在关键的标题处设置收费。

期刊内容定位的时空延展性, 是对办刊者市场敏感的挑战, 而这也恰恰是办刊人经由办刊从而认知读者、认知社会、了解社会的乐趣所在。

摘要:期刊内容定位以期刊读者定位为核心, 但随着社会环境的时空变化而变化, 具有延展性。对期刊内容定位延展性的掌握情况, 决定着期刊的生存前景。

浅谈期刊杂志版式设计与定位 篇9

一、形式设计整体性

期刊杂志的版式设计是期刊整体策划的重要任务, 这与期刊的文化定位和读者定位有着重要关系, 需要与文章思想高度统一。不同内容的期刊表现形式也是不一样的。如《意林》、《红岩》等期刊的版式设计少有“浓重艳抹”, 显出平实质朴的文化内涵, 与期刊的内容相得益彰, 版式的设计更注重出版物内在个性的外在表现。而《VOGUE》、《摄影之友》、《人与自然》等无论从期刊设计的封面、导读、内文都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更注重形式的美。

正如期刊版式设计的几个新理念中提到:期刊设计总的原则是处理好版面各元素之间繁简、大小、疏密、曲直等关系, 在有限与无限、有序与无序、整齐与错落、热闹与宁静之间营造出不同期刊装帧设计的“气韵之美”, 合理地运用版面的语言技巧, 用具体的形象来完成意象的表达。如在设计中根据不同栏目的文章, 标题文字可变换色彩、字体、字号或垫色块、加细线等。正文文字在编排上应该在统一中求变化, 可单栏, 双栏、三栏或四栏安排。图片可跨栏、跨页处理等等。

在期刊版面上的诸多视觉元素, 如经过独特设计的正文字体, 期刊的主色调、各辅色的具体色彩、所选用图片的质量以及所用纸张的克数等, 这些细节都构成了期刊的整体形象, 它们已不再是单纯的视觉符号, 通过搭配、组合传递的是信息资讯的表情, 期刊性质及内容的个性和代码。

二、形式设计表述性

作为期刊杂志的美术编辑, 一定要懂得利用版面传情达意。期刊版式设计的一般原则, 如对比、平衡、统一、节奏等等都是可以为之所利用的。

如《人与自然》这一类期刊的阅读, 从某种角度可以说是一种审美活动。那我们要如何来展现读者。除了版面设计的有序性、平衡性、装饰性、和谐性、趣味性来体现自己独特的魅力外, 图形和色彩也是关键要素。往往图形在版式设计中占有很大比重, 并以文字辅助其表现。并且图形本身要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以便于使得作品能够迅速有效地吸引读者, 使其对设计产生兴趣。通过版式、形式感、色彩造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力, 运用尽可能少的视觉语言来表达更多的内涵, 使得阅读者根据设计所布置的局面来引起更多的思考, 以达到对内在含义有切身体会的共鸣。

而类似于《意林》、《红岩》这一类的期刊, 他们一直以内容为主, 图形、照片的位置、大小、都是为了烘托主题, 使文字内容更容易阅读和理解。在有限的版面里与读者沟通就要求传达的信息一定要准确, 这就强调版式设计需要单纯简洁的意识。版面里的信息高度精练、传达直接, 才能使读者一看就轻松理解, 准确接收到版面里的信息。阿恩海姆在他的《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提到“简化性”原则, 指出人的大脑领域中存在向最简单结构发展的趋势, 如何使设计吸引人, 就是使它看上去尽可能的简单。

三、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只是外衣和装饰, 内容才是根本。因此, 期刊杂志的版式设计不能不顾自身的定位和需要, 一味追求形式大于内容的表现方式, 不切实际地给刊物更换靓衣, 不惜血本地把追求视觉噱头来吸引和取悦读者, 造成形式与杂志的定位和内容脱节, 读者的新鲜感过去之后, 必然会厌倦而弃之。

期刊的市场定位 篇10

关键词: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新媒体,学术社群

0 引言

微信正在改变人们的沟通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时下最受关注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而微信公众平台推出的信息占据了用户阅读信息的大多数,其依托多媒体图文,具有信息多元化的特点,同时由于用户普及度高,推广成本低廉且收益巨大,吸引着众多企业和个人开发者加入到微信开发阵营[1]。许多传统媒体为了抓住这一机遇,增加用户黏度,也费尽心思打造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学术期刊作为传播学术信息的重要载体,面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革,更应该顺应读者阅读方式的转变,通过运营微信公众平台加强期刊品牌建设,扩大学术论文影响力,同时通过其新的服务方式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3,4,5]。如何更好地发挥学术期刊新媒体在学术创新传播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是学术期刊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建设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 研究现状

由于微信是国内新起的互联网产品,国外基本暂无相关研究,而国内在期刊和微信公众平台结合上的研究也较少。

梅阳探讨了传统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与经营问题,认为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科技期刊建立微信公众平台不仅能加强期刊品牌建设,还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他结合《施工技术》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经验,介绍了建立微信公众账号的优势,以及微信内容策划与实施技巧,提出了适合微信推广的渠道。谢文亮等[6,7]以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浅阅读与深阅读为题展开研究,提出期刊要善于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架设起浅阅读和深阅读的信息推送平台,以达到促进读者阅读的效果,提高期刊影响力的目的。袁泽轶[8]对微传播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路径展开研究,认为以微信等新兴平台为传播媒介,移动终端为传播载体的“微传播”为科技期刊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科技期刊应以行业为纽带,整合资源优势,以微传播的开放性和精准性建立平台经济,实现转型发展。马勇[9]就学术期刊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选择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我国90余个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调查,认为现有期刊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且大多数与用户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要实现微信公众平台的有效利用,应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各种功能,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余朝晖[10]基于微信传播功能,通过案例分析了微信、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及其在学术期刊中的传播现状和问题,并对其期刊品牌营销、服务内容推送、学术大众推广等可行性和发展战略方面提出了建议。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微信公众平台在扩展学术期刊传播与业务发展上将起到重要作用。但就已有研究来看,在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和运营上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研究的问题如对期刊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服务功能的开发,微信公众平台的维护、推广、策划等运营策略方面,还需要更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2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定位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传统学术期刊转型发展的一枚“利器”,能够更好地为期刊服务,推动期刊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加强期刊品牌建设[11]。如何进行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合理定位,是学术期刊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新课题。目前,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定位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提供信息查询和下载服务。免费提供期刊全文在线查阅及下载服务。通过信息查询服务,订阅用户直接通过登录手机客户端,即可迅速了解文章最新发布、稿件动态、期刊咨询等相关内容,同时当期论文可通过超链接转至目标论文,即可下载所选论文[12]。

(2)通过互动加强交流。通过微信的互动功能,加强学术期刊与读者、作者群体之间的互动交流,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明确的发展定位,以及受众群体的需求是微信平台持续积累用户的关键。针对不同的群体,应采用不同的传播策略。对于作者,平台建设重点应放在用稿机制和学术规范的透明、学术研究的方法以及稿件处理信息的公开上;而对于读者,则主要是推送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观点或其它相关学术、科研信息。这就对微信信息发布提出了要求:由泛众传播转变为聚众传播。学术期刊面向的是读者、作者及审稿人等各类群体,应主动推送最新网刊内容、优先数字出版、期刊资讯、学术会议、学术讨论等内容,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将编务工作优化,并将工作主要环节融入到平台体系建设中[12]。

(3)拓展期刊学术传播方式。微信平台可提供文字、图片、动画等多媒体立体传播方式,利用其多媒体属性拓展传统学术期刊的单一信息传播方式。内容是信息传播的核心,传播内容应具有一定价值和传播性,且能够满足作者及读者的订阅需求。此外,作为内容的载体,传播呈现形式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体验和感官。简单、人性化和符合视觉的界面,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形象的体验效果[13,14]。学术期刊具有科学、严谨、单一的风格,然而在传播过程中内容的标题及呈现形式却可以是活泼的。因此,应利用微信平台系统,完善文字素材内容和管理措施,定期将最新期刊目录和资讯推送给用户,同时推出不同专题系列活动、重点热点选题等,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吸引和稳固读者、作者用户群体。

3 《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平台案例

《科技进步与对策》作为一本具有30余年历史的科技管理类核心期刊,在保证纸质期刊质量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在网络和新媒体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其微信平台运营经验具有一定代表性,对其它学术期刊的微信平台运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3.1 用户需求

《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平台的受众群体与《科技进步与对策》纸质版的受众群体基本重合,其主体为高校、科研院所从事科技管理研究的科研人员,以及政府科研单位的科技管理人员。微信平台的受众订阅均出自理性需求,具有较强功利性,能否满足自身科学研究需要是其选择微信号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与一般性的娱乐性阅读和消遣性阅读不同,与传统纸质的订阅心理也存在某些区别[15]。这些需求可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

(1)获取学术信息。科技情报收集能力是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及时掌握学术信息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开展研究工作的必要前提,他们会以各种手段去获取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信息。与传统的科技报刊和科技网站相比,微信平台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更高效率。在此情况下,微信平台必然成为科研工作者了解学术信息的重要途径。

(2)查询稿件状态。除了获得学术信息之外,科研工作者希望通过微信公众号查阅刊物的用稿需求、选题策划、审稿查稿信息等,因为这种方式与以往的电话联系和邮件联系相比显得更为快捷有效,也更符合当前科研工作者沟通交流的习惯。相关调查结果也表明,绝大多数订阅者希望通过微信平台获取相应的咨询和服务。因此,订阅微信公众号也是科研工作者了解学术成果发表进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3)参与学术交流。在纸质媒体传播时代,科技期刊与科技工作者的关系非常简单,要么是期刊与读者的关系,要么是期刊与作者的关系。而在互联网时代,互动交流已经成为一切传播的共同特征,作为一种新兴社交媒体的微信更是如此[13]。《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的用户希望通过微信平台获取期刊提供的学术信息,而且还想通过期刊微信群、用户QQ群平台获取更多的学术信息,扩大学术交流的范围和深度,为自身的科研工作获取更多的学术信息和资源,在这些便捷的学术讨论中得到提升,甚至与其他科研工作者建立合作关系,这是纸质传播时代难以实现的。

3.2 功能定位

根据《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需求分析,结合期刊转型发展的实际需要,平台基调为学术社群平台,专注于科技管理领域学术研究、项目申请、合作交流,在主推本刊优秀论文基础上,发掘并宣传优秀作者,合作共同成长。《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平台作出如下定位:

(1)综合服务平台。在传统传播语境下,《科技进步与对策》是一个单纯的阅读、采集知识的平台。而与此相比,《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平台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阅读平台,而是一个综合服务平台。因为除了为受众提供文章查阅服务之外,它还必须给读者提供期刊在线查询、论文模板、用户交流等相关服务,否则很难拥有稳定的用户群体。

(2)辅助传播平台。无论与原版纸质期刊相比还是与期刊数据库相比,《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优势都非常明显,但它难以满足用户的一切需求。一方面它不符合深度阅读需求模式,故而不能取代原版纸质期刊;另一方面它所承载的信息量有限,故而也不能与专门的期刊数据库媲美。因此,它应该做的就是把传统纸质在新媒体语境下实现不了的服务功能尽可能实现,它不是传统纸质版的替代品,而是《科技进步与对策》的新媒体传播平台。

(3)学术研究共同体。《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平台不仅是一个信息发布平台,而且还是一个交流服务平台。既然用户有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参与学术交流的需要,那么微信公众号完全可以通过创建微信群、QQ群来建构一个以刊物作者群和读者群为中心的学术共同体。这种基于自媒体传播的交流讨论空间实际上可以提高《科技进步与对策》用户的忠诚度,在满足其理性需求的同时使其产生情感依赖,这对于期刊而言也非常有价值。

3.3 功能架构

《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平台自2014年2月运行至今,基本实现了期刊内容的主动推送和动态信息发布功能,旨在增强读者、作者群体和期刊编辑部的互动交流功能,以便于更优化地体现新媒体的运行机制。以下结构与功能现已基本实现。

3.3.1 结构设计

现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运用分模块化设计思想,独立性和整体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公众平台结构设计。微信公众平台的总体功能结构由3个系统组成:用户导航系统、互动交流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平台结构如图1 所示。

3.3.2 功能设计

每个模块的结构设计作为功能的载体,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应用。3 个系统模块的功能设计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完整呈现了微信公众号的整体功能设计。用户导航系统主要是期刊在线模块,包括最新目录、全文和过刊的目录及全文,满足读者、作者查阅和下载全文的需要。同时,稿件状态查询和文章搜索功能主要用来满足精准订阅的需求。互动交流系统主要是用户社区模块,通过用户QQ群、微信群两种互动机制,实现读者、作者群体和公众号平台管理人员的全方位互动,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信息发布系统主要用来满足期刊信息推送需求,以动态版块推送内容为主,包含最新期刊资讯、学术会议、学术讨论等内容,并每周定期推出专题系列,比如论文模板深入解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解读及选题策划讨论等,旨为广大作者和读者提供帮助和指导,增强作者、读者和编辑们的互动交流。

3.4 运营实践

《科技进步与对策》用户群,通过每周二晚定期举办在线学术交流会和研讨会,探讨用户群体关心的热门话题,极大地集聚了人气。每周公布活动海报,设计入群规则,要求入群的用户发一定金额的红包,让人人都有参与感。这种游戏化的入群仪式,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大家在交流获取知识的同时,还有红包作为激励手段,实现了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这种模式也体现了互联网共享共赢的理念,吸引了大批学者的参与。

同时,用户群作为公众平台,能够及时答复用户提问,及时满足用户需求,提高了作者和读者对刊物的使用粘性。再也不是仅仅靠论文作为连接桥梁,而是切实地走进学者的科研生活,考虑他们自身的需求,并提供对他们有用的信息,他们的问题也能得到及时反馈,起到了很好的沟通桥梁作用。《科技进步与对策》新媒体运营也将坚定不移地朝着学术社群方向发展。

4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发展趋势

目前,C端互联网产业基本成熟,互联网经济将进入新常态。微信公众账号已超千万,微信生态圈已经形成,并呈燎原之势。随着互联网C端的红利不再,微信公众平台也需要调动社会闲置资源,降低边际成本,提供性价比更高、更加个性化的消费体验[16]。未来,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虚拟经济。虚拟经济运营指将全球经济信息资源瞬间进行搜集、筛选、评估与科学匹配,让信息流、资源流、资金流、人才流完美融合,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平台解决方案。目前,以商务、应用为主的虚实结合的移动互联网,使以信息、娱乐型为主的传统PC互联网虚拟经济遭遇了巨大冲击。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从O2O到P2O,新的业务形态不断出现,移动互联网虚拟经济落地获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进展。而作为互联网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等运营主体将由信息化向互联网化转型,实现组织平台化变革,通过云应用满足用户非标准化需求,并连接私有云和公有云。

(2)社群经济。用户行为的移动化让微信等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具发展潜力的社群产品,这些移动互联网社群平台彻底改变了人们在彼此联系、交谈、获取并分享信息的方式,使社群商业业务成为主流。“移动+社群”成为移动互联网中眼球密度最高的经济体。未来,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将通过连接关系的高效重构、随时随地的信息传递以及业务能力的高效复制引领学术社群经济。学术期刊微信社交关系的信息流将进一步在微信公众平台中流动,使期刊能够利用用户的社群资源,获取“互联网+”带来的红利。

(3)共享经济。共享经济的实质是平台调度,精准匹配供给和需求,降低信息不对称,提升社会效率。共享经济快速发展所反映出的大趋势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去中心化过程,各个行业的长尾效应更加明显。互联网的双向评价体系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实时定位服务能够迅速找到身边的产品或服务,整合起来的大量独立个体能够发挥比单一大企业更高的匹配效率,而且共享经济利用闲置的社会资源,边际成本低。在传统学术期刊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中,产制流程再造非常重要。郭晶认为,应对传统媒体流程进行重新剖析、拆分、再造、融合,以“产制共享”的方式为研发和传播优质、原创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产制共享”方式能够将传统学术期刊的系统化、专题化、图片化与新媒体内容的碎片化、应急化、趣味化、多媒体化相结合,使传统学术期刊内容在呈现形态上更加立体,主要包括创作者共享、审核者共享、传播渠道共享、营销方式共享、设计研发共享、产品内容共享等。

5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发展建议

目前,学术期刊对微信的使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对微信平台重视不够,微信推送内容多为当期目录或热点文章,推送形式和内容过于单一。随着微信公众平台影响力的逐步扩大,学术期刊利用微信等新媒体提升学术信息的传播效率,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创新运营模式,实现融合发展将彰显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一是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实现学术科技信息向定向人群的精准推送,提升期刊影响力;二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各种功能,加强期刊与受众之间的联系,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提高公众服务水平,增加读者黏性;三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作者群与读者社交价值的释放,整合读者群与作者群的学术资源,发展行业智库,为学术研究与解决方案的众筹提供平台。

上一篇:临床药师药学查房下一篇: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