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

2024-06-20

高校财务管理(精选十篇)

高校财务管理 篇1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新模式,财务管理一体化

近年来,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社会生产生活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高校作为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的基地, 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 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中高校的运行管理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是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内部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 为了满足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 高校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一体化管理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水平, 进而实现自身的健康、有序发展, 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E时代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 信息技术发展对高校财务管理的挑战

当前以互联网技术为主导的各项信息技术发展迅速, 由其衍生的各项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作为信息化社会中的核心技术力量, 信息技术将会极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我国高等院校普遍认识到了这一形势, 在内部管理中引入信息技术。但是很多高校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对不高, 难以有效运用新兴技术, 加之高校缺乏针对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 使得信息技术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受到了较大限制。同时很多高校对于财务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很多人认为应用信息技术处理财务工作只是在哗众取宠, 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没有多大意义。另外, 很多高校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 应用的仅是一些简单的信息技术, 对于学校管理并没有形成多大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高等院校管理运行改革的不断深入, 校园内部的财务管理活动变得愈发的冗繁、复杂, 还依靠传统的人工处理或是仅浅显的利用信息技术很难得到解决, 进而造成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1]。

(二) 经济环境对高校理财的挑战

民办高校进行自主办学, 其本质是社会法人, 具有一定的盈利性质。办学模式的突破使高校获得了更多的选择权利, 进而深深地影响着学校的各项工作。这种情况下高校需要对财务运行机制、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体制等内容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进而有效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特别是近年来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 我国经济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外来冲击, 这种情况下我国教育需要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否则将会面临淘汰的风险[2]。

二、高校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缺陷

第一, 会计核算层的缺陷。当前许多高校的财务会计流程还存在一定问题, 事后保障、事后算账仍是很多高校主要的会计工作, 财务部门和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信息共享远未实现。第二, 财务控制层的缺陷。当前高校虽然引入了信息技术进行预算编制、财务分析、资金管理等工作, 但是并没有使这些工作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这主要是因为财务部门对实际业务信息核实不到位, 进而引发了财务失控现象。第三, 财务决策支持层的缺陷。当前我国高校的财务报告体系主要为国家统计活动服务, 真实的高校办学竞争力和效果很难反映出来[3]。

三、实现高校财务管理一体化的策略

(一) 构建一体化管理的IT技术构架

B/S技术构架具有进行点对点的远程通信, 保存数据等功能, 是构建一体化管理IT技术构架的不二选择。建立一体化管理技术构架能够有效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进步:第一, 通过将业务数据存储到校园数据库中实现了“口径一致, 数出一门”。第二, 能够实现信息的跨部门精确提取, 有效的延伸了管理价值。第三, 利用科学的权责划分明晰了管理的层次。第四, 能够动态、实时的监督和查询正在开展的各项任务。第五, 为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4]。高校财务工作在一体化管理技术框架的支持下, 不但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和有效性, 还能够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对其他管理活动的积极影响, 进而在高校的管理活动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二) 财务一体化的主要管理步骤

高校实现财务一体化包括三个步骤, 首先, 实现财务管理一体化发展。高校中校园一卡通的运用以数字化校园为基础, 它有效地整合了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并提升了校园信息的标准化水平, 这有效地解决了高校业务和财务的一体化管理问题, 其产生的信息成为高校管理活动和决策活动的重要依据。其次, 构建全面控制体系和预算管理。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应当以预算管理为核心构建网络财务系统, 并在完善预算管理和控制体系的过程中贯彻集中管理细想。最后, 动态控制资金。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 通过资金的有效控制实预防财务风险[5]。

(三) 建立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应当建立能够自身发展要求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构成单位就是绩效指标, 其最早应用于西方, 西方高校通过运用简洁、系统的绩效评价指标有效的推动了自身的发展和管理。不仅高校能够从指标测量中获得益处, 政府部门还可利用这些测量数据进行相应决策, 并提升教育工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拓展高校绩效指标评价的范围, 应当在财务指标中融入高校持续发展的理念。当前我国高校财务评估体系中的指标多为定性指标和非财务指标。高校只有综合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 才能够使高校的整体情况更加真实的反映出来[6]。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需要选择科学的评价指标, 还应当构建合理的评价主体, 使其根据科学制定的评价规范真实的展现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成效。

四、结语

相对于公立高校, 民办高校在运营管理上面对着更大的资金压力, 这就要求民办高校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 财务管理一体化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需求, 高校应当顺应这一形势, 积极改革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郭然, 肖敬, 高雁.校、院二级管理体制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 (14) :216-217.

[2]蒋珊.浅析“一卡通”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教育财会研究, 2015, (03) :55-58.

高校财务管理对策 篇2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高度的敏感性,一旦财务风险因素萌生,就能够在财务指标值上迅速得到反映;二是较强的预测性,它们是财务风险萌生时的先兆指标。而非已陷入严重危机状态的结果指标。能预示财务风险可能或将要发生。

确立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准确地反映财务数据与经营管理活动的内在联系。客观地反映财务及经营活动中潜在的风险。不科学的指标体系会导致预测结果的错误及调整措施的不当,甚至给未来经营造成严重损失。二是系统性原则。从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人手。建立一套能够全面检测酒店财务运行及经营活动状况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三是实用性原则。指标必须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必须能在实践中真正起到预警作用。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易于理解、易于取值、易于计算、易于预警。四是重要性原则。注重成本效益,根据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有侧重地选择、确定能够揭示酒店财务运行规律和如实反映重大潜在风险的指标。五是预测性原则。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过程中。要注意该指标体系应有依赖历史财务信息分析预测未来的特性,能够及时预测到引发财务风险发生的潜在因素的变化,及早提出预警。六是动态性原则。所建立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要具有可以不断更新的特性。其设计不仅能满足静态截面的分析。而且能用于财务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

浅谈高校财务管理 篇3

关键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2-121-02

一、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增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高等学校面临着改革发展机遇,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知识经济的到来,给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顺应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体制、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已成为必然。

二、 管理体制的探讨

1.围绕中心工作,明确“财务”地位。随着全国性的机构改革,减员增效成了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首要的改革目标。紧密围绕学校的战略目标,保证学校财力的全局安排,实行校级财务统一收支,由财务处进行集中核算成了高校财务改革的必然要求。会计核算集中在财务处的重要性有五点:一是精简机构、节省人员;二是加快普及会计电算化,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全校“一盘棋”,能够统一管理,统一开支标准和范围;四是有利于财会人员实行岗位轮换,提高业务素质;五是有利于加强财务监督,维护财经纪律。

2.改革管理体制,实行人员委派制。随着高校的立体性开放,高校与社会的交往也日益频繁,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逐渐向高校内部渗透。在高校实行会计委派制,能够发挥整顿会计秩序,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作用。笔者认为,实行高校会计人员委派制,首先是由财政部门的会计管理机构作为委派机关;其次是落实受派人员;再次是建立定期换岗制度和考核制度,奖优罚差;最后是解决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如工资、奖金) ,建议归属委派机关管理。推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后,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地位,确立会计人员的权威性,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由于其人事关系、工资、福利等待遇和原单位脱钩,解决了后顾之忧,会计人员就能理直气壮地抵制各种不合理开支,大胆地按照财经纪律办事,进一步强化财务监督,完善财务管理体制。

3.加强财务预算,提高资金使用效果。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项基本工作,搞好学校的预算管理,是学校教学、科研和其他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经济基础。学校预算管理要确立“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处理好“吃饭”和“发展”的关系。收入预算要稳健,支出预算要统筹兼顾、保障重点、勤俭节约。在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建议实行“节约留用,超支扣下年指标,资金集中,统一核算”的经费管理体制,使学校安排的资金有宏观调控能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4.加强基础工作,提高经费使用效益。首先,要严把审核报销关。审核起着保证会计质量、有效监督日常经济活动、维护财经纪律的积极作用,是节约开支的重要关口。因此,凡报销或预支,财会人员一定要忠于职守,依法办事。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要予以退回并要求补充。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搞好部门经费包干。要设置经费控制台账,及时记录各部门使用收支发生数。财务处要及时通报信息,增加理财透明度,建立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制度。超支的部门要停止用款,对年终有结余,要结转下年,并公开表扬奖励。实践证明,实行部门包干,是实施学校预算的有效保证,是加强学校资金管理的好办法。最后,坚持“一支笔”审批开支制度。在学校财务紧张的情况下,为了控制学校财务计划,必须规定限额,明确审批权限。各部门领导要恪尽职守、严格把关。学校要建立严密的审批责任制,凡超过计划限额,须经分管财务的学校领导提交校长办公会议解决,在有来源的前提下集体审批。

5.强化收费管理,保证预算收入实现。随着高等教育招生收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学生学杂费收入已成为高校教育事业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要强化学生收费管理,采取必要措施,及时、准确、足额地把应收的各类学杂费收上来,保证学校预算收入的实现,确保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笔者认为,加强收费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1) 建立全校一体化收费体系,实行“一卡通”管理方式。学生收费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但又不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它需要其他有关部门的积极协助与配合。因此,建议高校成立收费管理委员会,形成学校的一体化收费管理体系,实行“校园一卡通”的管理方式。各职能部门要明确分工,密切配合,促进学生收费计划的顺利完成。(2) 积极与地方银行协调,加大对贫困生的借贷力度。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贫困学生的助学工作,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资助贫困生的政策和措施。高校要积极与银行联系,协议解决贫困生助学贷款问题,帮助贫困学生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改变高校学生拖欠学杂费的现状,缓解高校资助经费不足的矛盾,帮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鞭策学生勤奋学习、努力上进,推动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3)加强对学生收费工作的管理。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收费工作,督促有关职能部门严格执行高校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及学籍管理制度,采取一些刚性措施,强化收费管理。如无正当理由不交费的学生不予以注册,不准上课;在实施学分制的院校,不交费的不承认其当期已修学分;要督促学生足额缴纳应交费用,加快资金的回笼。

三、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

1.建立合适的“统一领导,集中或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组织高校财务活动,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的根本制度,必须科学合理。高校可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体制。

规模小的高校,可实行集中管理。所谓集中管理,就是统一财务收支计划,统一财务管理制度,统一预决算,统一资源配置,将高校的财权及物权,集中到校长领导下的财务部门,不设置二级核算单位;规模大的高校,可实行分级管理。所谓分级管理,就是适当下放财权,学校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各二级单位财务活动,并对其进行财务监督。各二级单位在业务上必须接受学校财务的领导,定期向学校财务机构反映其财务活动并报送财务报表。学校的一切财经政策、重要的财经纪律、规章制度等重大问题,必须由学校统一决策,避免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2.建立以校长为首的经济责任制,强化财务工作的领导体制。高等学校的校长作为高校的法人代表,代表高校依法行使职权,对高校的财务工作依法负有经济责任。所以高校校长必须充分认识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执行国家的财政法规,健全本单位的财经纪律,对本单位的财务工作负责,保证高校按经济规律办事,促进高校健康发展

3.控制投资规模与费用支出水平,合理确定资金使用结构与方向。(1)为适应高校扩招的需要,各高校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入,在资金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投入在教学与科研上的经费就会被挤占。正确认识和把握高校的规模、教学质量、办学效益之间的关系,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确定投资规模、学科建设与发展、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之间资金投资方向与使用结构的前提。建立科学的人才机制,增加人员经费比例,提高教职工生活待遇是确保教学质量、加快学科建设的前提。因此,适当地控制基建规模与支出,保证高校有限的资金得到合理的运用。(2)严格控制各项经费支出,建立预算控制制度。控制费用支出水平,关键是加强财务计划管理与预算管理,把预算与资金筹集使用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资金预算的编制、审定及执行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把执行预算的责任落实到人。在提倡民主管理、群众参与的同时,必须坚持经费计划审批权与费用支出管理的“一支笔”审批制度,杜绝经费管理多头审批,以避免造成超计划、超预算的现象发生。对于各项经费支出,各部门负责人首先要严格审核,严格控制预算总额。

4. 更新理财观念,加强经费管理。若想利用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更新理财观念,突出效益,把量力而行、勤俭节约的理财原则,体现在各项决策、计划、方案和财务指标中,落实在行动上,树立正确的效益观念、服务观念和勤俭观念。

四、结束语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大发展的新形势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只有以“投资效益最大化”作为开展财务管理活动的立足点、出发点。作者只是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提出一点粗浅的认识,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抉择者们提供一点参考。

参考文献:

1.章晨.关于高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会计思考[J].教育会计研究,2001

2.王宏堂.论高校预算管理应遵循的原则[J].甘肃高师学报,2000

3. 张凤梅.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性选择[ 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

4. 张俊霞,褚颖.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性选择[ J].安徽农业科学,2006

5. 郭凌霄,王晓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 J] .财会研究,2006

6. 马自俊.财务管理目标的重新审视[ 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

7. 曹建晋.如何确定财务管理目标[ J] .经济师,2006

8. 张国红.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探讨[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3

高校财务管理 篇4

一、e时代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高校财务管理带来的挑战

近年来,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衍生产业也随之壮大起来, 互联网作为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 越来越多的行业、组织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实践中。高等院校作为先进科学技术的先行者与带头人普遍认识到了在学校运行管理中实施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逐渐引进各种现代化操作系统参与日常管理。但值得注意的是, 我国很多高校的管理理念仍相对落后, 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 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高, 相对于市场化较高的企业来讲缺乏业务素质高的财务管理人员, 加之在岗培训制度不健全, 使得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受到了限制。同时, 高校很多财务工作者已经习惯传统办公方式, 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缺乏认知, 不主动学习新软件、新理念, 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认知仍停留在表面, 财务管理活动效率低下。

(二) 经济环境对高校理财的挑战

高校虽然接受国家财政支持, 有部分政策拨款, 但其科研、教学等基本运行很大程度上仍需靠自身财政能力维持, 尤其是自主办学、有一定盈利目的的民办高校其更需要依靠自身良好的财务管理支撑。这一根本上的经济问题决定了新时期高校必须做好理财工作, 对财务运行机制、财务管理模式以及财务管理体制进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使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帮助高校应对各种资金支出, 提高财务自由度。

二、高校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缺陷

第一, 会计核算层缺陷。事后保障、事后算账仍是很多高校会计工作的主要流程, 财务管理部门同学校其他部门尚未建立有效的沟通, 全校范围内的信息共享仍未实现;第二, 财务控制层缺陷。目前, 我国大部分高校虽然在预算编制、财务分析、资金管理等财务管理环节引入了信息技术, 但实际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并未得到明显提升, 究其原因在于财务部门对业务信息的核实不到位, 财务失控现象较为普遍;第三, 财务决策支撑层缺陷。高校财务报告体系仍是国家统计活动的附属, 真正辅助高校发展, 反映高校财务各方面情况的财务报告体系尚未形成。

三、e时代实现高校财务管理一体化的策略

(一) 构建一体化管理的IT技术架构

构建一体化管理的IT技术架构是实现高校财务管理一体化的基础, B/S技术能够实现点对点远程通信、数据存储等功能, 基本实现了主要财务管理环节的覆盖。具体来讲, 构建一体化的IT技术架构能够实现以下目标:一是, 利用校园数据库存储财务数据, 实现财务数据“数出一门, 口径统一”;二是, 加强财务部门同学校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 实现数据跨部门精确提取, 衍伸财务管理价值;三是, 建立权责清晰的财务管理层次, 职能落实到个人;四是, 分配财务系统权限, 方便动态、适时监督及查询;五是, 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财务数据, 为管理决策者提供依据。总的来讲, 在一体化技术框架支持下,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及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同其他管理活动的配合与促进作用更加显现。

(二) 财务一体化的主要管理步骤

要想实现高校财务管理一体化需要经历三个步骤:一是, 整合校园管理信息系统, 完善数字化学校建设, 提升信息的标准化水平, 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财务管理一体化的设施环境、系统环境问题;二是, 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体系和全面控制体系, 财务管理人员要从学校发展实际出发, 根据学校发展目标构建以网络财务系统为核心的预算管理系统, 贯彻集中管理的思想, 完善财务控制体系。三是, 做好动态资金控制, 高校要对资金的流向、使用情况、收益反馈进行集中管理, 降低资金使用风险, 提高使用效率。

(三) 建立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要从自身发展要求出发, 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这不仅能够帮助学校及时了解自身财务指标情况, 还能通过系统、简洁的指标变动及时发展管理及日常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帮助政府主管部门了解高校发展状况, 从而提高教育工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高校一方面要拓展财务绩效指标评价的范围, 在指标中融入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另一方面将评价体系中的指标分为定性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两类, 综合两种指标反映高校财务管理的整体情况。

四、结语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 高校在运营方面面临的压力也日益突出, 做好财务管理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高校要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 利用互联网技术、云技术等先进手段开展财务管理一体化建设,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为高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摘要:信息时代下, 各行业各领域都引入了现代化的办公方式, 高校财务管理领域也不例外。本文对信息时代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 研究了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缺陷, 进而探索实现高校财务管理一体化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信思时代,财务管理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郭然, 肖敬, 高雁.校、院二级管理体制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 (14) :216-217.

高校财务管理探析 篇5

1.1分散核算独立模式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所涉及的业务也越来也繁杂,致使一些实力较强的高校在后勤财务管理上,通常采取相互独立、分散核算的管理模式,自行设置财务机构与配置财务管理人员,以实现对校内不同部门财务的有效管理。然而,这种财务管理模式虽然能为高校提供更细致的服务,但不利于后勤集团对其管辖范围内各中心财务的综合管理与监控,难以实现资源的集中调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1.2集中与分散核算相结合模式

在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上,也有部分采用分散与集中有机结合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将财务管理内容划分为两大部分,由中心内部在所属集团财务部监督下,完成一部分的核算任务,另外一部分则直接由集团内部完成核算。这种后勤财务管理模式对会计基础工作存在一定要求,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备极高的专业水平,能高效开展各项会计工作,还要求财务人员能有效把控各中心经营流程。因而,会计基础工作水平不高的后勤集团,无法在核算上有效使用这一模式。

1.3统一核算、授权审批模式

在高校内,统一核算、授权审批的后勤财务管理模式也应用较多。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是将资金核算、财务管理、人员配置等中心各实体有效整合,采取集中管理的行为。并且,随着其模式应用的.不断成熟,已逐渐成为后勤财务管理社会化改革初始阶段的有效管理模式,获得高校的广泛认可。

2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2.1缺乏统一、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现阶段,在国内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上,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统一、管理内容片面的问题。一方面,相关教育主管部门所颁发的统一各大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未能真正落实到高校的后勤财务管理中去。并且,在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上,还未制定具备较强法律效应的规章制度,致使高校后勤财务处理上缺乏相关依据,管理的随意性较大。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后勤财务管理制度,造成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与标准的千差万别,不同高校之间的后勤财务信息难以进行科学的对比,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后勤财务的管理难度,在缺乏可靠依据的情况下,无法有效开展对后勤财务的实时监管。另一方面,高校自身所制定的后勤财务管理统一规范没有得到具体贯彻,各个后勤单位在财务管理上,仍旧各行其是,不规范操作及违法乱纪现象发生较为频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的财产损失。

2.2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现状复杂多变

高校后勤单位较多,财务管理的范围也非常广,既包含对保障性业务,如通信、水电、校园卫生、校园绿化业务等的管理,也包含对盈利性业务,如摊点、餐饮、商铺、工程等管理。其中,由于服务性质及内容的不同,致使其业务活动及财务收支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相应采取的财务管理策略也会有所区别。一部分服务仍旧依赖于学校教育经费拨款来维持其正常运行,另一部分服务则能否自负盈亏,需要进行独立核算。在此情况下,许多高校为了协调与相关部门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关系,满足后勤财务管理需求,采取分区域管理模式,并根据不同业务特征,设置不同的后勤财务管理部门,配置一定数额财务管理人员,这些部门及人员仅负责所在区域的财务管理事项,相互之间的交流较少,使得高校的后勤财务管理处于分散状态,难以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2.3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当前,许多高校在后勤财务管理方面,未能认识到其重要性。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没有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财务管理操作程序不规范。并且,在后勤财务管理人员的配置上,没有根据高校后勤具体情况作出调整,致使其配置人员难以充分满足高校的后勤财务管理需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无法真正实现校企分离、产权划归明确,最终使得高校的后勤财务社会化改革流于形式。

3建立与完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的对策

3.1创新财务管理制度

新形势下,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助于突破传统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包办局面,促进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发展。在高校后勤财务管理过程中,秉持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服务高校教育事业的原则,不断规范财务管理流程;结合高校管理需求,制定科学的财务核算、分配制度,以此来确保各项财务工作的有效落实,并保障财务信息的全面、准确。由于高校后勤管理目标存在双重性质,致使其必须在履行社会职责的基础上,进行服务成本及经济效益核算。因此,在进行财务管理之前,后勤必须加强与高校会计部门沟通,确保后勤财务管理模式能有效衔接高校的会计制度及相关工作。

3.2加强成本核算,推进高校服务的社会化

在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中,资金与成本是极为关键的两个部分,为财务管理的重点。后勤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必须确保财务管理服务的高质高量。在当前后勤社会化发展趋势下,后勤集团中通常涵盖了多个经济实体,因而在其经营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多样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务核算的难度,核算内容与核算对象变得复杂化。为此,在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上,可采用统一核算、授权审批的模式,通过集中管理与统一调度,让后勤集团的资金优势得到最大发挥,以此来节省使用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并实现财务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此外,在大份额实物资产管理上,为节约成本,并避免出现资产流失状况,后勤集团应加强对设备采购、生产资料等各方面的管理,掌握其实时动态,保证其财务运行的健康、有效。

3.3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高校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对后勤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决定了后勤服务的巨大市场潜力。而随着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后勤市场的开放,不可避免会引发各个后勤集团之间的激烈竞争。在此情况下,后勤集团必须强化服务意识,认识到后勤服务质量对集团发展的重要性,在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中,既要重视经济效益,也不能忽视社会效益。而高校可结合自身管理服务需求,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与指标体系,将后勤实体经营能力、服务水平、社会责任履行程度等纳入指标体系内,以确保所选后勤实体能有效胜任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

3.4完善财务监控体系

对于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上存在的监管不严问题,应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完善的监控制度,并加大制定的执行力度。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让高校领导认识到后勤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进而获得校领导的认可与工作上的支持。同时,建立责任会计体系,认真落实对财务报表、项目资金、后勤负责人等各方面的审计工作,掌握后勤运行的实时状况,及时察觉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确保后勤服务的高质量。

3.5提高财务人员整体水平

高校财务管理发展趋势研究 篇6

【关键词】高校 财务管理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C-0115-02

自20世纪末开始,我国政府加快了改革高等教育的步伐,高校办学的自主权得到进一步的扩大,我国高校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招生人数及办学规模迅速扩张,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呈多样化,高校财务管理效率要求随之提高。研究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对于提高高校办学的效率和效果,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确保高校长期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更加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信息技术已经引起了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财务管理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高校必须主动地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以适应现代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现今高校财务工作中,已经开始运用了较多的信息化技术,如校园一卡通作为一种非现金流动方式已经被广泛采用,校园内的交易步骤更为简化;手工记账方式也早已被会计电算化取代,财务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网上支付结算方式,也使得缴纳学费、支付各类款项等工作更为方便、快捷;财务管理信息发布与查询网络平台的使用,让师生们可以便捷地查询到所关注的报销流程、学生收费情况等财务信息。

网络安全问题和数据保全问题是采用信息技术时不可回避的两大问题,部分关键财务信息具有很强的保密性,是不能够被泄漏和丢失的。高校可通过自主开发或者外购等方式,使用防火墙、杀毒软件等网络防护系统和加密技术,确保高校重要财务信息的安全。高校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可以通过聘请一些电算化的专业人士,针对外购的财务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财务信息的准确性。采用更多的信息技术,如电子文档处理系统,远程抄表系统等,在不断推进校园信息化的同时,也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运用精细化管理思想,进一步实现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大多数高校落后的财务管理水平严重制约了改革的进行和高校的发展。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一种更加规范、更加科学的管理方式,财务精细化管理通过对高校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的细化和分解,能够充分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实现高校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

为了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首先是要树立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理念,不仅仅让高校管理层和财务工作人员意识到精细化工作的重要性,更要让整个学校及下属各系、部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培养出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这样才能真正地落实精细化管理。其次,精细化管理需要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加以规范,因此,需要对现有的财务制度、办事流程、岗位职责进行补充修订,让财务工作人员以及来办理相关事项的非财务人员能够做到有理可依。最后,现代信息技术为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行性,多种财务软件及办公软件的应用,使财务人员从繁琐的收集原始财务数据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能够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通过精细化作业流程收集而来的财务数据,更真实可靠,对于高校管理层制定本校中长期发展规划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三、不断健全高校财务监督机制,加强对财务活动的监督力度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业务更加复杂,多样化的资金来源和使用方式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高校经费不仅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校办企业的经营性业务收入和捐赠收入等也成为高校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资金不仅在传统的基本设施建设、相关设备的采购、科研及教学等多方面进行使用,也有相当金额的资金投入到创办校属企业、进行各种投资等经济活动中。为了保证巨额资金的筹集和使用能够有序地进行,防范舞弊行为的发生,降低高校财务风险,需要加强对高校财务活动的内外部监督力度。

从内部监管的角度来看,不同于企业会计,高校会计不需要核算成本,进行成本核算工作,这就使得高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不能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直接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状况,从高校的决策层开始,就要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重视内部监督工作。同时,高校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通过不断总结实际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及时对相关制度进行补充调整,以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我国高校中,内部审计部门主要是以辅助机构的形式存在,大多数高校甚至没有设立单独的审计部门。高校应当给予内部审计部门应有的权力和独立性,以保证其职能得到正常的发挥,并重视其提供的审计结果。

外部监督主要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现阶段,只有主管政府部门能够对高校财务管理实行监督,社会监督根本无法发挥作用。但是,作为仅有的外部监督方式,政府监督也存在着立法滞后、监管部门之间不协调、监管效率低下、监督力度不足等诸多问题。为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借鉴发达国家高校相关经验,我国高校应当引入会计师事务所、专业的评估机构等中介组织定期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监督。

四、进一步公开高校财务信息,逐步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透明化

新实施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明确规定了高校应当建立健全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依法公开财务信息。财务信息披露是财务监督的一项重要手段,高校财务信息常态性地进行披露,有利于每项财务活动的每一步骤都透明化,实现对财务活动的过程的监督作用。

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实施之前,就已经有《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作为高校财务信息披露的指导性文件,但是由于高校财务信息的高敏感性,高校并不是十分主动地公开财务信息。在进行财务信息披露时,高校往往只会考虑上级部门的需求,极少考虑到其他财务信息需求者的需要,所披露的财务信息不够全面。财务信息披露机制包含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和财务信息公开体制,关于这两方面,目前都没有一项文件做出具体的相关规定,财务信息披露机制的缺乏,使得高校财务信息披露工作不能有效地开展,影响了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效率。

为了改变高校财务信息公开主动性较差的现状,一方面,高校自身应该深刻认识到财务信息公开化的重要性,更加主动地公开财务信息;另一方面,相关的政府部门也应该尽快颁布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对信息公开的督促力度,以形成高校主动公开财务信息的氛围。在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财务报表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增加了财务报表附注来披露重要的表外信息。但是现金流量表仍旧没有纳入高校财务报表体系中,作为会计报表使用者全面分析报表提供者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的重要工具,现金流量表在将来很有可能也会加入到高校财务报表体系中。高校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实施细则以及建立高校财务信息披露长效机制等方式来建立财务信息披露机制。

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财务队伍专业水平

任何工作,都是由相关人员开展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也同样如此。高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精细化、透明化的发展趋势,需要财务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而内外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更是对高校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科学技术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需要财务人员去学习相应的软件操作流程,熟练使用相关软硬件设施。而精细化、透明化、内部控制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是高校决策层以及财务人员了解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观念。这些都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地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除了坚持提高高校原有的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之外,还可以招聘具有相关财务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直接补充到财务工作队伍中来,以提高整个工作队伍的能力。

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 的颁布和实施,对于高校财务管理产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影响。在当前高校财会工作处于新旧制度交替时期的前提条件下,通过研究高校财务管理发展趋势,探索和发现新制度实施存在的普遍性、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不但能够提高高校运用新财务制度的能力,也有利于实现高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永勤.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5)

[2]念家建.浅谈信息化技术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4)

[3]田芝萍.基于学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4(2)

[4]马福云.高校财务信息披露研究[J].经济师,2014(1)

高校财务管理探析 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问题,建议

1 高校财务管理的特点和目标

1.1 高校财务管理的特点

(1) 非盈利的财务管理理念。

高校作为非盈利的事业机构其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事业目标而非经济目标, 具体而言高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其一切的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目标进行的。因此高校并不是完全自负盈亏, 更不是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但高校要更好的实现其事业目标就不可以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不然高校将不能完成其教育工作, 因此高校也必须重视其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等财务问题, 以便确保其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2) 财务管理性质的多重性。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属于政府办学, 其主要的教育经费来自政府拨款。但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高校的独立法人地位的确立。高校的财务活动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如收入多元化, 经济活动多样化等。高校的财务管理既要保证高校办学成本的最小化也要追求科研活动的科研成果。

(3) 高校筹资渠道多样化。

高校筹资渠道包含了财政拨款、学校收费、社会捐助、科研收益、银行贷款等。

1.2 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

高校财务管理主要是通过资金的筹集、使用来更好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为学校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和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2 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财务管理意识落后、效益观念淡薄

高校作为非盈利机构其主要的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 使大多数高校的领导存在“等、要、靠”的思想, 没有很好的认识到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

2.2 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其实只是局限于简单的账务处理问题, 而没有对高校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预测、监督和分析等, 这一状况也使高校的财务人员也只是具备了简单的账务处理能力, 而不能科学合理的对学校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预算、事中监督和事后的分析能力, 大大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的管理效果。

2.3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会计监督不力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高校财产物资安全完整的基础,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办法经过多年的发展, 但仍不是很完善, 具体表现在:

(1) 内部控制制度内容不全。

有些高校对于许多的建设和投资项目的监督、论证和决策等方面并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来进行有效的监控, 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发生失误, 为高校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2) 内部控制范围不够广泛。

有些高校对财政性资金的内部控制较为严格, 强调对财政性资金的内部控制, 而忽视了对预算外资金的内部控制;有些高校来将二级单位财务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 或控制不严、监督不力, 致使出现非法集资、高息揽存、发放贷款等违规资金运作现象。

(3) 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有些高校虽建有内部控制制度, 但没有在实践中严格执行。

2.4 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资产价值反映不实

例如固定资产的管理, 目前大多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不严, 在实物管理过程存在下列问题;在资产购买时没有很好的考虑固定资产购买的必要性和使用效益甚至导致了重复购买现象, 在固定资产验收上不负责任不能很好的对固定资产的各个性能和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验收, 对固定资产的保管不力不对固定资产进行必要的日常维护, 使用时不爱惜甚至违规操作。另一方面, 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上, 因资产盘亏、报废、毁损、房屋拆除等正常因素造成的固定资产价值减少未能及时办理减值手续, 造成账面价值大于实物价值。另一方面, 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造成基建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 未及时办理财务竣工决算手续, 也未按暂估价及时入账, 确认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周期过长, 固定资产入账、销账不及时, 入账价值不准确, 形成大量账外资产, 使固定资产有实无账、账实不符, 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的账实不符与无序。

2.5 预算管理不完善, 预算执行不严格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高校各项费用的收支都应按部门预算来执行, 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高校对于教育事业经费预算重视不够, 往往因为预算编制时间过短或是预算编制过程透明度不够等原因造成了预算不准确或覆盖面不够广泛, 不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学校财务收支状况和高校的工作重点及发展方向。

3 解决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些建议

3.1 树立高校财务管理意识, 强化高校财务管理

高校应不仅仅局限于财政拨款这一主要的资金来源, 还应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来更好的筹集高校资金和合理的使用高校资金, 以最大限度的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 以保障高校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财经工作, 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 确立财务管理在学校日常工作中的必要地位, 改变财务工作是“二线工作”的观念。加强领导班子的财经法纪和财务规章制度的学习, 加深领导成员对财经责任的意识, 在班子成员中形成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的观念, 做到认识到位、管理到位和执行到位。

3.2 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应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 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理财能力, 更好的将财务管理的预测、决策、监督、分析等职能运用到学校的财务管理中去。当然, 高校也可以通过对财务人员的清理整顿和招聘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来快速的提高高校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良好的考核方法与人才评价体系, 完善业务考核和任免提拔制度。定期对会计人员的德、能、勤、绩进行考核, 通过考核, 选拔优秀人员担任会计工作重要职务, 对连续考核为优秀的人员予以必要的奖励, 积极引进竞争上岗机制, 对确实不符合会计任职资格的人员予以转岗或下岗。

3.3 设计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财务管理主体为维护其资产的完整性, 确保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以及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计划、调整和评价而制定的制度、组织、方法和手续的总称。首先,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会计核算工作、财务管理工作相一致。其次, 进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 要有分门别类的甄别关口, 属于某一类型的数据, 按照历史经验和今后的趋势规定赋值范围和相关范围。再次, 还要考虑内部控制措施执行的耗费负担, 当某项内部控制措施执行总耗费超过或相等于取得的级差收益, 就得修改或舍去此措施。有效的外部监督至少要包括完善的财务制度、有效的监管体系、严厉的执行机构。高校的财务制度有内外之分, 外在财务制度是有效实施内部财务控制的基础, 内部财务制度无法取代外在财务约束。鉴于高校的特殊性, 建立与政府、社会之间互动的监督机制对高校财务管理来说非常重要。高校要建立有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和监督的机制, 从而使高校的自律与政府、社会的监督形成良性的互动, 从而为高校的发展与公信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3.4 强化高校资产管理

高校应对学校资产进行有效管理, 采购前进行有效的可行性论证, 采购使要多询价多比较, 收到资产后要进行严格的验收, 验收合格后及时做账务处理, 使用时要按规定操作且不可违规操作, 注意日常的维修保养, 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并对盘点结果及时做账务处理保证帐实相符。

3.5 构建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新体制

高校财务管理新体制的重点是处理好财务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集权是保证学校整体朝着既定目标健康发展的需要, 分权是通过实行分级管理来调动院系等基层组织参与学校发展建设的积极性。在“统一领导、资金集中、分级管理、内部核算”的新财务管理体制下, 学校保留统一制定学校财务方针政策和财务规章制度、制定经费分配政策的权力, 通过适度分权、授权, 将人事、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权力下放给学院, 同时, 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 也将部分财权下放给学院分级管理。学校财务管理适度分权, 实行分级管理, 必须靠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利用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主线, 加强对全校财务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 引导各学院按照学校发展目标来安排使用好经费。并对各学院全面预算的制定、执行控制和业绩考核进行组织协调和全过程的控制。

参考文献

[1]乌海馨.浅议高校财务管理[J].内蒙古统计, 2005, (2) .

[2]杨子辉.论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 2005, (4) .

高校财务管理探讨 篇8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对策

1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内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 我国高等院校已由过去单一的教学、科研单位渐渐转变为教学、科研、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服务和生产经营各项活动并举的法人单位。高等学校作为准公共组织, 具有准公共性和非营利性, 一旦出现财务风险, 严重的社会影响迫使政府不得不帮助高校走出财务困难, 从而决定它不会成为最终的风险承担者, 但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和解决高校财务风险问题, 将会弱化高校财务管理职能, 还使国家承受财务压力。由此可见,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也是高校工作的核心之一, 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从思想上对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给予足够重视, 并努力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全面优化。从另一方面讲, 我国高校经费来源由过去的国家财政拨款转变为以地方财政拨款为主,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格局。这样一来, 财务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也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切实加强高校财务管理, 通过规范和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2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特点

(1) 涉及面广。

我国有高校上万所, 分布在全国各地, 有国家教委直属的、有各部 (委) 主管的, 有各省或有关部门领导的, 隶属关系不同, 生源也来自全国各地。从费用开支来看, 有教职工工资、补助工资、生活福利、业务费、公务费、设备购置费、退休人员费和其它相关费用, 财务活动要涉及的范围广范。

(2) 经济效益服务社会效益, 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高校的业务活动主要不是为了赢利, 而是先要把社会效益最大化放在第一位。在国家拨款有限的情况下, 地方政府和受教育者一般会成为教育经费的来源的主要承担者, 所以, 学校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 也要根据社会经济对教育需求的状况, 兼顾一些经济效益。

(3) 有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

目前我国高校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和依法收取的各项行政性收费, 这些都不需要纳税, 所以一般也不进行会计核算。从筹集资金看, 稳定的教育需要高校办学资金提供重要支持, 财政部门会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高校办学效率给予一定的财政拨款和政策支持。

(4) 支出与效益不对称。

教育支出与其经济效益肯定会存在着不对称性, 因为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 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国家的荣辱兴衰, 不可能像其它产品那样通过市场决定价格。在我国, 收取受教育者的学费收入只能补偿教育支出的一部分, 大部分教育支出还要靠国家财政拨款, 由此造成教育支出与收益的不对称性。

3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优化对策

(1) 高校经费方面。

高等教育是一个投入大、产出缓慢、产出主要体现为社会效益的行业。在我国, 高等学院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预算投资和国营与集体企、事业单位的预算投资, 而学院财务管理工作的任务是按照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和勤俭办学的方针, 逐步建立、充实、改善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生活条件, 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各高校由于经费相对较少, 制度也较为简单, 加上很多人不关心财务方面状况, 部门缺乏竞争力, 出现问题不易被察觉。财务管理对资金运动的预测、调节、控制职能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可选择性, 高校教学经费来源应从过去的单一渠道转化为多渠道、多方位的筹资, 如积极进行引资、集资、贷款和实行联合办学等多种筹资方式。

(2) 坚决杜绝小金库和腐败现象。

2011年1月, 广东省纪委等4个部门对外通报称, 在过去一年的小金库专项整治中, 共发现300个小金库, 其中教育系统的“小金库”占相当大的比率。很多学校把回扣等收入作为小金库, 作为员工的奖酬金和津贴, 或者用于一些无法由财务报销的开支, 剩余的则放入自己口袋。针对这种腐败现象, 除了要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增强法制意识、不断提高干部素质、完善财务管理和收入分配体制、加大校内收费清理力度、规范票据管理外, 最关键的是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明确办学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权责关系, 这既是约束行政权力的根本途径, 也是让大学办学回归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的不二选择。

(3) 加强财务预算, 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高校财务管理活动中, 财务预算是对将来财务活动的内容和指标进行规划, 对财务管理有着较强的控制作用。但在实际中, 财务预算存在管理方式较为落后、预算执行不到位等情况, 影响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此, 高校财务部门应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编制预算, 统一综合预算和部门预算, 细化预算编制单位;预算支出要坚持统筹兼顾、勤俭节约的原则;预算的执行要根据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 采取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

(4) 努力提高财务监督效果。

首先, 高校财务部门要严肃认真地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强化财务制度约束力和扩大会计监督效果;其次, 要大力提升内部监督体系中审计监督的地位和刚性, 将学校所有经济活动纳入审计范围, 重点加强经济责任审计, 积极探索开展内控制度审计和绩效评价审计, 以进一步改善内部审计监督, 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效果;最后, 深化财务公开, 这是提高民主监督效果的主要途径之一, 高校财务部门应真正树立起以财务信息的广泛公开为正常、以财务信息的有限公开为例外的观念, 除不宜完全公开的财务信息外, 都可以而且应当分层面、多形式、全过程、按程序公开。

参考文献

[1]李欣.高校财务管理内涵研究[J].青年文学家, 2010, (22) .

高校财务管理 篇9

一、某高校财务管理概况

该高校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 其新校区于2008 年正式投入使用, 该项目占地872 余亩, 计划投资11.73 亿元, 目前, 新校区三期工程仍在建设中。在此大环境下, 该校的教育经费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财务工作的压力和困难更大。因此, 如何有效地解决学校因扩大规模、快速发展而产生的庞大的资金需求与有限的教育经费之间的矛盾, 是当前财务工作的重心。

该校目前实行的是“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财经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 校长作为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是学校财经工作的总负责人。财务处是全校的财务管理中心, 全校执行统一的经济政策和分配政策, 在学校统一领导下, 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和使用学校的各项经费, 实现资金的统收统支。

二、某高校财务组织结构分析及优化

(一) 财务组织结构的现状

1. 高校财务组织结构的含义

组织结构设计, 就是把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需完成的工作不断划分为若干不同性质的业务工作, 然后再把这样的工作组织成若干部门, 并确定各部门的职责与职权。也就是说组织结构设计就是对组织内的层次、部门和职权进行合理的划分。

高校财务管理的组织形式, 应是在校长领导下, 设置财务会计机构, 通常称财务处或计划财务处, 合并执行财务与会计职能。随着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高校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日显突出, 为健全财务管理体制, 有必要合理地设置财务管理机构, 保证财务管理的实施。

2. 某高校财务组织结构现状

该校的最高财经管理机构是校党委会, 财务处作为学校一级财务管理机构, 负责学校内部的一切经济活动, 财务处下设核算科、资金科、综合科、管理科、校办产业财务中心。而后勤、基建等基层财务核算机构作为二级财务核算部门分别由不同的领导负责人分管。各部门自成体系、各自为政, 形成学校财务管理不合理分割, 学校一级财务管理机构很难对各基层财务机构的经济业务实施统一管理和领导, 内部财务控制制度难以发挥作用。该高校组织结构如图1 所示。

(二) 财务组织结构的优化

随着高等学校改革的逐步深化, 高校财务管理内涵日益丰富, 财务关系日趋复杂, 经济活动更为频繁。教学、科研、生产、后勤等各项资金的筹集、运用、分配、经营工作, 单单依靠财务部门一个职能机构进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该校应建立学校财经管理委员会, 由校长任主任, 总会计师任副主任, 并由财务、监审、人事、教务、科研、后勤、基建和校办产业等各部门的负责人及聘请有关经济专家任委员, 学校重大经济决策, 如财经方针政策、基建项目投资、购置大型设备、教职工的福利及酬金的发放等, 由该委员会集体决定。

在财务机构设置上, 财务处既是学校财务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 又是学校财务工作的职能管理部门。主要工作是在总会计师或分管校长领导下, 具体落实学校财经管理委员会有关决议、规定, 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方针政策,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和会计工作程序, 负责全校财务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对全校财会人员进行统一管理, 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和核算体系, 保证各项财经活动和财务收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此外, 实行会计委派制, 各二级核算单位的财务人员和会计人员由财务处任命和考核, 实行一元化管理, 以保证学校的财经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 为学校提供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 堵塞会计管理的漏洞, 使学校财务的“统一领导”真正落到实处。财务机构具体设置如下:

1. 财务管理科。在财务处领导下, 负责编制学校综合预算和各项财务收支计划, 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和各项管理规定, 对全校的财会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 对各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考核, 并提出建议。

2. 会计核算科。具体实施全校财务收支核算工作, 根据会计制度要求, 负责全校各类资金收支的会计核算工作, 为学校和上级以及校内有关部门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和资料。

3. 资金结算中心。该中心在财务处领导下负责全校资金的收支及结算管理工作, 将全校的各类资金进行统一调配,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接受主管银行的业务指导,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负责财务处核算科的出纳工作, 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中心。

4. 校办产业财务部门。校办产业财务部门是指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实体, 根据工作需要而设置财务机构。该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实施企业财务管理, 按行业财务会计制度组织好会计核算, 接受财务处的监督和检查, 对高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管理监督。

5. 二级核算财务部门。二级财务机构是指在学校财务收支预算范围内, 部门经费收支实行经费包干或承包, 根据需要必须进行二级核算而设置的财务机构。该机构必须遵守和执行学校统一制定的财务规章制度, 并接受财务处的监督和检查, 按照财务处的统一要求, 组织落实好会计核算。

优化后的财务组织结构如图2 所示:

三、某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现状及优化

(一) 财务预算管理现状

在预算管理方面, 该校实行的是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该方法固化了资金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格局, 制约了经济结构和事业发展布局的调整, 导致核定的支出指标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致使出现预算执行中报告不断、各业务部门忙于追加指标的现象, 而财务处则只能按照领导批准的追加指标, 直接拨付资金, 根本无能力跟踪监督。这样一来, 就造成了学校一方面财力高度紧张, 另一方面却存在资金严重浪费的状况。

(二) 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目前高校财务预算体系按预算内容可分为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 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废, 共同构成预算整体。

1. 收入预算编制

高等学校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它收入等非财政补助收入。

其中财政补助收入应根据财政部门核定的定额和补助标准编列。高校应核实定员和有关基本数字, 按照财政部门确定的补助定额标准进行测算编制, 实行定项补助的单位, 要按照财政部门确定的补助项目, 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财力可能, 逐项进行计算编制。

非财政补助收入的各项指标要根据有关规定的各项收入分类要求编列。其中上级补助收入要根据上级部门的补助金额和补助标准编列。事业收入根据具体的收入项目、收费标准, 逐项详细计算。凡明确有收费标准的项目, 要按上年执行情况, 结合本年度有关业务量和收费标准计算;没有收费标准的项目, 则要根据上年执行情况, 结合本年度有关因素编列。经营收入应按本年度业务量和收费标准, 同时参照上年收入填列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按规定应上缴额填列。其他收入如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参照上年收入情况测算编列。

2. 支出预算编制

高等学校支出预算由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组成, 其中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具体项目可分为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两大部分。编制预算时, 人员支出应根据单位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人员编制内的实有人数和国家规定的工资、津贴逐人计算编制;公用支出有支出定额的, 应按定额计算编列, 没有支出定额的, 要根据实际情况测算编列。同时, 经营支出要与经营收入相配比, 两者要对应编制, 以便正确反映经营支出结果。上缴上级支出, 按照规定的上缴计算编列。

(三) 预算管理的优化

预算管理是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各项财务活动的依据。

1. 要树立财务“大收大支”概念

编制年度综合财务预算时, 应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根据年度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与财力可能, 以及年度收支增减因素, 把整个财务收支活动都纳入年度收支计划, 进行资金的全面运筹和控制。加强财务的收支计划性、统一性和完整性, 实现校财务全部资金的统一管理和综合平衡。要坚持以收定支, 收支平衡, 不搞赤字预算。收入预算要积极稳妥, 支出预算要统筹兼顾, 符合实际, 保证重点。

2. 强化经费包干使用, 设置部门经费指标控制账

从学校的现状看, 教学、科研、后勤构成学校内部的经济活动的整体, 但在财务管理上又各有特点。只有区分不同情况, 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 才能做到“管而不死, 活而不乱”。这就要求既要考虑学校事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 保证重点项目的完成, 又要少花钱, 多办事, 勤俭节约, 保证人员经费和教学科研经费的正常运转。要强化经费包干使用, 落实综合财务预算。根据“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新的预算管理原则, 实行总量限额、静态控制、动态管理。

设置部门经费指标控制账可以在正常进行会计核算业务的同时, 记录各部门的收入支出情况, 以全面掌握各部门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 年度费用指标不得突破。对年初没有预算的项目不得安排支出, 临时性非开支不可的专项, 要在解决资金来源的情况下, 经财经管理委员会统一研究和审批。在使资金做到优化配置的情况下, 大力挖掘资金的潜力,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 加强内部审计, 强化监督约束手段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高等学校的经济工作日趋复杂, 社会上不正当的经济活动行为也会渗透到学校内部, 因此, 必须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 加强财务、审计监督, 建立离任审计制度, 追究违法违纪者责任。重大决策集体讨论, 以确保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薇,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2008 (05) .

[2]周继军, 论组织结构设计与财务管理, 湖北社会科学, 2006 (11) .

[3]许华芝, 浅议加强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制度, 教育财会研究, 2008 (06) .

[4]杜小英, 黄蕾, 对高校财务预算的建议, 事业财会, 2008 (05) .

高校工会财务管理初探 篇10

(一) 工会财务机构不健全, 财务人员缺乏, 专职干部财务素质普遍不高

虽然《中华人民共与国工会法》明确规定:工会应当根据经费独立原则, 建立预算、决算与经费审查监督制度, 但目前, 我国高校工会财务机构还不是很健全。以某市为例, 全市共有高校73所, 工会配备专职财务人员的很少, 只有三分之一的高校工会有独立账号。绝大部分工会是校财务处代账, 少数工会聘请的是兼职会计。工会仅安排一名专职干部兼出纳。财务代账会计、兼职会计虽是专业财务人员, 但由于其均是代账行为, 不会对工会的财务管理有系统的、长远的思考, 也不会在工会经费使用绩效上下功夫。同时, 财务代账与兼职会计均不利于工会经费是否及时、足额拨交工作的核实。此外, 随着高校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高校工会主席、专职工会干部变动频繁, 新上任的主管工会财务的主席、专职工会干部基本缺乏工会财务知识, 对工会工作的开展也有一个摸索的过程。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工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 预算编制不科学, 预算执行随意性大

目前, 高校工会的预算编制大多以上年报表为基数, 再加上一定的增长因素来编制下一年预算。这种方法既不科学, 也不切合实际。其结果造成单位预算只增不减, 每年的各项经费开支越来越大。不利于发挥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且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性大, 存在随意调整预算, 甚至不执行预算的现象。

二、强化高校工会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 财务机构健全、领导重视是关键, 加强财务制度建设是提高高校工会财务管理水平的根本保证

要提高高校工会财务管理水平, 首先财务机构必须健全, 主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要大力提倡高校工会设置财务部, 配备专职财务人员。上级工会在制定对基层工会进行“建家”等工会工作考核、评优等文件时, 应考虑对未配备专职工会财务人员的基层工会实行一票否决制的政策。用政策促使基层工会财务机构健全。同时, 上级工会应通过相应的考核机制强化高校工会的财务制度建设。督促高校工会领导带头学习《工会法》、《工会预算管理办法》、《基层工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并通过学习、实践, 结合本部门的实际, 制定本单位的《xx学校工会预算管理办法》、《xx学校工会财务管理办法》、《xx学校工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xx学校工会会费、工会经费收缴管理办法》、《xx学校工会送温暖基金管理办法》等财务管理制度, 实行以制度管人, 按制度办事。系统的财务管理体系的形成可极大地提高高校工会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 明确工会财务工作任务高校工会财务工作任务就是聚财与理财。

聚财可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 利用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工会法规的力度。高校工会应充分发挥高校的特色, 充分利用报纸、展板、网络等宣传工具加大宣传工会法规的力度, 让广大会员明白缴纳会费是会员应尽的义务。明白工会收缴工会经费的意义、工会经费的管理体制、工会经费的使用原则等。自觉交纳会费、自觉拨交工会经费。 (2) 注重与行政的沟通、协调, 定期核实拨交经费的准确性。高校工会领导、财务人员要准确把握“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构成范围, 准确把握工会经费的计提方法。定期核实行政拨交的经费是否及时准确。具体做法是高校工会财务人员会同工会组织部长根据工资表按月或按季核实所在部门会员交纳的会费人数、金额;所在部门是否按2%全部工资总额足额提交了工会经费等。定期公布核查结果, 并提请工会主管领导将其作为年度考核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依据。 (3) 实行考核奖励机制。由于会员人数众多, 高校工会会员会费大多委托部门工会组织委员代收, 或委托行政财务在发工资时代扣, 这样大大减少了工会财务人员、组织部长的工作量, 使其有更多的精力投放到核实缴纳是否足额、及时上。为充分调动代收、代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高校工会可实行会费、拨交经费考核奖励制度。对于代扣、代收及时、足额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4) 加大检查力度。首先, 高校工会经审人员应加大对会费、工会经费是否及时、足额的审计力度, 以帮助高校工会督促行政及时、足额拨交经费。其次, 有条件的高校工会, 还应积极利用工会现有的资产资源, 用好盘活工会资产。如在不影响教职工活动的前提下将教工俱乐部有条件的对外开放。在不影响工会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下, 拿出一部分工会的结余经费, 成立职工合作社等实体, 这样既方便了职工, 给职工带来了实惠, 工会也可获得一定的创收收入。另外, 根据《基层工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规定, 基层工会的有些基本建设如俱乐部、疗休养费用等应有行政列支。高校工会财务工作者应深刻领会工会财务管理文件, 切实把握好工会各项收入的来源渠道。力争做到该收的收上来, 该向主管部门申请专项补助的及时申请专项补助。

合理安排有限的工会经费是理财的重要环节。结合高校特点, 理财可采取以下方式: (1) 实行会费全额或部分返还制度。学校以教师为主体, 教师由于其职业特点, 一般不实行坐班制, 因此, 高校工会可实行会费全额或部分返还制度, 放手让部门工会根据自己学院的特点、教职工的需求开展工会活动, 同时在年底建家考核中设置部门工会会员活动费最佳使用奖、部门行政最佳经费支持奖等奖项。这样既可充分调动部门工会的工作积极性, 也有利于鼓励学院对部门工会的经费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部门工会经费的不足。 (2) 实施项目化管理, 推动学习型、研究型工会的建设。为充分利用高校研究力量强的资源优势, 高校工会每年可拿出一笔资金作为专项经费, 面向全体会员, 以申报工会研究课题的方式, 实施工会经费的部分项目化管理, 这样一方面可吸引全校教职工关心、关注工会工作, 扩大了工会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项目研究可指导、促进工会工作, 提升工会工作水平。推动学习型、研究型工会的建设。

(三) 强化工会经费预算管理

工会经费预算是经一定程序核定的工会经费年度收支计划, 是工会为履行各项社会职能, 有计划地筹集、管理与分配工会资金的工具。高校工会财务人员编制年度工会经费预算时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 根据工会年度工作计划, 结合自身财力, 对支出预算的编制实行项目化管理, 科学编制预算。首先, 高校工会财务人员应积极保持与行政上从事劳资、财务上发放工资的具体经办人员密切联系, 随时掌握本单位的职工人数、工资总额, 并在此基础上, 编制工会经费的年度收入预算。其次, 根据经主席办公会审核后的年度工作计划, 结合年度收入预算, 编制年度支出预算, 其支出预算的编制立足于突出工会工作重点、工会工作特色。具体步骤为: (1) 以各工作部为项目单位, 先由各部编制支出预算, 经分管主席签署意见后连同其工作计划上交财务部。财务部参考其当年的实际支出情况, 结合其工作计划进行初审后, 报分管财务的主席审查。 (2) 分管财务的主席审查后, 上报主席办公会讨论, 通过后由分管财务的主席签署意见再返还财务部。财务部根据批准的预算, 用项目管理的方式, 向各部下达预算指标。同时财务人员将各部的预算按会计科目进行细化, 编制年度经费预算、建立下一年度的新账。并利用财务管理软件, 将各部的预算生成项目预算, 由财务软件直接进行支出项目预算的管理, 既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也避免了超预算的发生。

第二, 严肃财务预算的执行与调控。高校工会财务要严肃工会经费预算的执行与调控, 要充分利用财务管理软件中的预算管理模块, 以保证本部门经费预算的高效运转。具体包括: (1) 领导重视。高校工会分管财务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工会经费预算的执行情况、执行进度。要积极支持财务人员严格预算的执行, 未纳入年度预算的支出, 原则上不得列支。 (2) 机动费的运用。高校工会财务人员要经常将年初经费预算, 与实际支出情况相比较, 以保证年度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但由于高校工会工作受校行政与上级工会双重领导, 实际工作中将有许多未列入本年度工作计划与预算的不可控事项发生, 而这些事项又是高校工会工作所必须的。对于这部分事项的支出, 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可单独设置“机动费”用于解决未纳入年度预算, 而又确属工作需要的如突发性事件、年度工作计划的重大调整、以及主管部门、上级工会部署的临时性事宜的事项支出。此外对于机动费也应制定专门的制度, 对高校工会分管财务的领导设置一定的金额权限, 在权限之内, 由分管财务的领导直接给工会财务下预算调整指标单, 超过权限则需经过主席办公会集体讨论, 再由分管财务的领导向工会财务下预算调整指标单。其调整指标从机动费列支。但需注意的是:高校工会财务人员在编制年度经费预算表时, 应先将机动费指标数根据经验暂估入“职工活动费”、“工会业务费”科目中。 (3) 充分发挥经费审查委员会的检查、监督职能。高校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人员应由从事财务、审计工作或懂得财务的、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经审人员应从高校工会的年度预算编制开始介入, 并认真审查其合理、合法性, 把经审监督贯穿于工会经费预算管理的全过程, 定期审计, 对违反预算管理程序追加的预算、无预算、超预算支出要严肃查处, 并在会员大会上通报。

(四) 加速工会财务电算化进程, 注重高校工会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要充分利用高校办公自动化条件较好的优势, 积极推行高校工会财务管理的电算化进程。随着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高校工会财务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会计知识、会计制度,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上级工会、高校工会领导要创造条件, 积极支持工会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同时, 高校工会财务人员要注重自己的职业道德建设, 严格遵纪守法, 保证财务信息的客观真实。

参考文献

[1]张保华:《工会财务工作业务知识系列讲座》, 《中国工会财会》2005年第4期。

[2]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会财务会计制度》,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李茂林:《工会财务工作业务知识系列讲座》, 《中国工会财会》2005年第9期。

[4]李素珍:《加强基层工会财务工作》, 《中国工会财会》2008年第1期。

上一篇:高中英语教学优化下一篇:传统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