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及处理

2024-08-18

地下水污染及处理(精选十篇)

地下水污染及处理 篇1

一、关于研究区域的基本情况介绍

本次研究的区域为永定河基扇的中上部,西南方向上以永定河为边界,西北方向以西山和平原的交界处为边界,东北和东部以南的边界大致处于单一或是多层含水层的交界处,区域面积约为364.4km2,溶质运移的典型区域在垃圾填埋较为集中的北坞村、西冉村北部以及北原三厂等结合地段面积为49.8km2。此处区域中共有8 处垃圾填埋场涉及的地段有杨庄东、老山北、福田寺东等,北京市水源三场在其下游位置。

区域中的地形主要位于平原西北,西部靠山,北京西部山地为太行山脉,俗称为西山,山脉的走向主要为东北或是北东向,主要贯穿了北京市房山区以及门头沟区的西北部。山前分布有几座残山,地面由西向东逐渐降低。

二、生活垃圾浸出液特征

1. 垃圾主要成分

该处垃圾处理厂主要接纳了北京市的生活垃圾和商业垃圾。居民区生活垃圾在其中的量是最大的,来自果品批发和菜市场的垃圾可以被叫做商业垃圾,经调查研究发现垃圾中含水量较大,易燃物质大量存在,在近段时间的现场调查中发现,垃圾场中的垃圾的主要成分是居民的生活垃圾,最多的是瓜果蔬菜的废弃叶片和塑料袋,并且包含了一定的废气砖石和街道中对树叶等的清扫垃圾。

根据北京地区环保总局对生活垃圾的统计资料中得知,人均日产垃圾量为0.56 ㎏,其中81% 是植物,6% 是废纸,5% 是塑料,3% 是玻璃制品,2% 属于五金类,1% 为木头,其余1% 为瓦块、胶类废弃物。从以上数据可知,垃圾中的80% 以上均为可腐变有机物质。

2. 垃圾浸出液的主要特性

关于垃圾场中填埋物和垃圾浸出液中的组织成分浓度测试结果见下表1,同我国的相关数据对比,可知垃圾浸出液的酸碱性主要为酸性,且其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和国内浸出液平均值十分接近,出现偏高的是无机盐类污染。

三、地下水质受垃圾填埋场的影响

1. 垃圾场地区

大气降水以及地表水在流动过程中对地下水的垂直补给渗入需要经过的过渡带被称为包气带岩性。地表污染在经过包气带后渗入地下随后进入地下水层,污染地下水。包气带抵抗污染的能力主要由自身的厚度、岩层结构以及渗透性能来决定。包气带越厚,其中岩性颗粒越小,防护能力就越强。相关资料显示,在粘性土层三米以上的厚度下,地下水污染的程度基本会保持在一个恒定状态。也就是说粘性土层可以很好的防治污染物质进入含水层中。

根据钻孔资料显示,垃圾场一带的包层带厚度为12 米,岩性累积厚度砂在5 米左右,亚砂土在4.5 米左右,亚黏土厚度为2.3 米,黏土厚度为0.9 米。截止到目前为止砂层已经被疏干。

在第四系层厚度大于200 米时,该系层的地下水可以被分为浅层水和深层水两种,浅层水的含水层主要岩性为中细砂和卵砾石,厚度在40~70 米之间,含水能力高,单位涌水量在3~5L(s·m)。水位深度为10~15 米,地下水流动为东北向西南方向。

2. 地下水水质

垃圾场周围有3 口水井,分别为检测井、养鸡吃水井和农用井,井水取样方式为现场取样,对取样水进行保存后进行化验检测,下表2 是具体的分析结果:

根据上表可知,监测井和养鸡吃水井的总硬度均比较高,并且已经远远超过了饮用水的标准,养鸡吃水井和农用井中NO3-含量比较高,并且也已经超过了饮用的水标准,说明这两口井的地下水有机污染比较严重。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可知,农用井离垃圾场比较远,因此水质会相对好一些,前者的井距离垃圾场近,有机污染状况严重,水污染和垃圾填埋场的浸出液之间联系密切,同时还与上游的地下水污染和补给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在钻孔水质分析中得知,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盐类污染物随着与垃圾填埋距离逐渐变远,污染物浓度逐渐出现下降。垃圾场在建立后,对地下水的污染存在污染规律,污染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大气降水对垃圾产生的淋滤作用,随后污水随渗透液渗入地下水。

四、结论及处理措施

此处垃圾填埋场导致地下水的污染,地下水环境质量在时间的推移下会进一步恶化。其主要的污染因子是COD、NO3-、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等。

采取一定的措施,遏制垃圾填埋污染物对地下水资源的污染,采取一定手段降低渗滤液的回喷量、将垃圾腐熟的速度放缓,设置蒸发的速度至最佳状态;此外还可以对垃圾实施厌氧、好氧等生物处理;强化监督管理力度和垃圾回收和处理工作,对地下水不同位置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关注地下水污染的动态变化。

参考文献

[1]郑佳.北京西郊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污染的预测与控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2]王力敏.北方垃圾填埋场渗漏对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3]张志强,田西昭,单强,王小刚.唐山市某垃圾填埋场对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影响[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06:79-82.

地下水污染及处理 篇2

污染地下水原位处理PRB技术研究进展

系统介绍了一种新型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PRB(可渗透反应墙)技术.阐述了PRB的`类型、活性材料的选取、反应机理、PRB的构建、应用实例以及存在问题等.并展望了其今后还需深入研究的方向.认为其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环境污染修复技术.这将为在我国开展该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打下基础.

作 者:崔亚伟 刘云根 CUI Ya-wei LIU Yun-gen 作者单位:西南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刊 名:地下水英文刊名:UNDERGROUND WATER年,卷(期):31(6)分类号:X523关键词:地下水 污染修复 PRB 可渗透反应墙

地下水污染及处理 篇3

【摘 要】过对跌水曝气-陶粒吸附组合工艺的实验研究,探讨了利用除铁锰微生物处理轻度污染的地下水的可行性.研究發现,单独使用常规工艺依靠空气接触氧化和陶粒吸附对锰的去除效果有限,在滤速为2.5m/h和1m/h条件下,去除率分别约为14%,8%;利用生物固锰作用,进行微生物固定化,在运行稳定后,跌水曝气-陶粒吸附组合工艺可以在较高滤速下完成对锰的有效去除,使得出水总锰浓度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

【关键词】常规工艺;微生物;地下水

0.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环境问题表现的日益突出,尤其是地下水污染问题,近年来,不同地区地下水体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锰超标和氨氮超标,在北方地区,锰超标成为处理微污染地下水的一项重大课题,生物固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常规处理工艺中,本文以跌水曝气-陶粒工艺[1]为代表,阐述生物固锰在常规工艺处理地下水源水中产生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试验装置和方法

1.1试验装置

跌水曝气-陶粒工艺:如图1.1所示,原水从一号井中抽出,通过加压经两管分别进入跌水水箱和反冲洗水箱,经跌水曝气水箱进行一级曝气,通过布水管进入生物滤池再进行二次跌水曝气后,流入生物接触过滤罐,滤后水从底部流出。水箱跌水高度1.5m,接触过滤罐为不锈钢材质,高3.2m,内径800mm,滤层高度1.5m,滤料采用改性火山岩陶粒,粒径3.2~5.0mm。承托层采用鹅卵石,粒径10~20mm,高度为0.2m。

1.2材料

1.2.1微生物材料

菌种取自稳定运行的除铁锰氨氮陶粒曝气生物滤池,经分离提纯鉴定为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sp.)、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是3株异养-好氧具有一定除铁锰能力的微生物。

1.2.2地下水源水水质

原水水质特点为低铁高锰水质,重点处理对象为锰,冬季总锰含量范围为6.46~8.38mg/l,夏季总锰含量范围为4.76~8.42mg/l。

1.3方法

1.3.1试验初期接触氧化-物理吸附试验

试验启动前对滤罐进行了长时间、高强度的反冲洗,冲刷掉原有少量滤膜,排除生物作用干扰,试验初期在冬季进行,运行时间80天,前40天滤速为2.5m/h,后40天滤速为1m/h,试验过程选取反冲洗周期7d,反冲洗强度8L/(m2·s),定期检测总锰浓度并计算去除率,如图2.1。

1.3.2运行稳定期接触氧化-生物固锰试验

运行稳定期总100天,运行稳定期在夏季进行,分两个阶段:前45天进行菌种固定化试验,平均五天1次,每次50L,共9次,期间EBCT=180min,后55天调整滤速2m/h,反冲洗周期7d,反冲洗强度8L/(m2·s),定期检测总锰浓度并计算去除率,如图2.2。

2.结果与分析

2.1图 不同滤速下总锰去除效果

由图2.1可见,滤速变化对总锰去除率变化影响显著。随着滤速的不断下降,仅依靠跌水曝气过程的自然氧化并不能完成对总锰的有效去除,滤罐对锰的去除率虽然有起伏,但能明显看出上升趋势。随着滤速的降低,出水总锰浓度不断降低,在滤速为2.5m/h时,从第9天到第40天,出水总锰浓度处于0.5~1mg/l,总锰去除率保持在86~90%,在第40天起,调整滤速为1m/h时,出水总锰浓度有所下降,在45天后能够保持处于0.3~0.5mg/l,总锰去除率保持在90~96%,表明仅依赖空气的自然接触氧化,当滤速降低到一定程度,并不能对总锰完成有效去除。

2.2图 稳定期总锰随时间变化曲线

由图2.2可见,在试验固定化时期,滤罐对锰的去除率虽然有起伏,但能明显看出其上升趋势。此去除率快速上升阶段一直持续到第25天左右,出水水质稳定,总锰浓度达到了0.1mg/L以下,去除率达到99.05%。这是固定化后期,滤料表面形成成熟的生物膜,菌种之间已经相互适应,活性较高,能很快度过适应期,进入快速增长期,从而迅速提高总锰去除率。随后滤罐进入了一个较稳定的时期,从第45天起,调整滤速2m/h,随后一段时间内,总锰去除效果有所波动,但出水锰浓度仍能控制在0.1mg/L以下。表明,生物滤膜成熟以后,依靠生物固锰作用,能够完成对锰的有效去除,并且相比运行前期相同滤速下的总锰去除率,生物固锰极大的提高了跌水曝气-陶粒吸附工艺的净水效率和经济效益。

3.结语

(1)常规跌水曝气-陶粒吸附工艺通过空气的自然接触氧化和物理吸附,当滤速降低到一定程度,不能完成总锰完成有效去除,只能控制出水总锰浓度在0.5mg/l上下波动。

(2)生物滤膜成熟以后,依靠生物固锰作用,能够完成对锰的有效去除,并且在滤速提高至2m/h时使得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科]

【参考文献】

地下水污染及处理 篇4

1研究区概况

苏里格气田第六天然气处理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巴彦柴达木东南 (图1) , 距乌审旗直线距离27km, 距巴彦柴达木直线距离3km, 距海流图河支流2km, 距陕蒙界2km。

研究区位于海流图河中游地区, 毛乌素沙地腹地。地表多为风积砂覆盖, 地形起伏很小, 微地貌以滩地为主, 滩地间夹有沙丘, 沙丘高度2~4m。海流图河是区内唯一的河流, 自西北向东南流经研究区南部, 多年平均径流量0.82亿m3/a, 多年平均降水量346mm。

研究区含水层主要包括第四系萨拉乌素组含水层与白垩系含水层。两个含水层上下叠置, 其间无有效隔水层, 构成了一个统一含水层。第四系与白垩系含水层富水性好, 厚度大, 是区内重要供水层位。包气带岩性主要为渗透性较强的风积砂与萨拉乌素组, 地下水位埋藏浅 (1~3m) , 包气带防污性能弱, 含水层易受污染。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开采、蒸发及向海流图河溢出为主要排泄方式, 总体上由东北向西南径流[4,5]。

2地下水数值模型的建立

模拟软件选择使用美国Briham YoungUniversity开发的GMS (Groundwater Model System) , 利用MODFLOW模块来建立水流数值模型, 在此基础上, 利用MT3D模块建立溶质数值模型。

研究区模型东北部以1 216m水位等值线为界, 西南部以1 200m水位等值线为边界, 东南、西北部以地下水流线为边界。模型边界性质见图2。东北部、西南部边界为定水头边界, 东南部、西北部为隔水边界。模拟区面积8.28km2。

综合考虑模拟区面积、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 网格剖分为:东西方向上, 共剖分为107列, 南北方向上, 分别剖分为110行。单元格规格32.8×40.9m, 整个研究区计剖分为6 313个单元格。在边界条件、汇源项概化、模型离散基础上, 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 并以此为平台, 建立溶质数值模型。

3地下水污染预测

第六天然气处理厂在非正常工况下, 可能对地下水产生污染的设施和装置有脱油脱水装置、甲醇回收装置、污水处理装置、污水回注管线和污水回注井等。这里假定生产污水处理装置中的污水污泥池在事故状态下发生泄漏, 采用数值法来对其可能造成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

污水污泥池中污染组分有COD、SS、石油类等, 这里选择石油类为预测评价因子。生产污水总量864.65m3/d, 考虑到出现渗漏时, 渗漏量有不确定性, 因此这里虚拟10%、30%两种不同的渗漏量级, 并概化为连续恒定排放的点源。《苏里格气田第六天然气处理厂工程初步设计》中, 生产污水处理工艺要求的进水水质含油控制指标为≤500mg/L, 因此将500mg/L作为污染因子预测的源强。

基于确定的评价因子和源强, 在研究区水流模型基础上, 采用MT3D对污水污泥池的泄漏对地下水的污染进行预测和分析。预测分短期 (60d) 和长期 (730d) 两种时段。

3.1发生少量泄漏对地下水污染预测评价

设定工业污水在污水污泥池发生10%的渗漏 (渗漏量86.47m3/d) , 短期 (60d) 及长期730d形成的污染晕预测结果见表1、图3、图4。

由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工业污水在污水污泥池发生10%的渗漏, 无论长期 (730d4) 还是短期 (60d) , 均会在地下水中形成污染晕。短期形成的污染晕范围不是很大, 顺地下水径流方向扩展距离不超过150m, 长期污染晕的扩展范围相对较大, 但不超过300m。

3.2发生大量泄漏对地下水污染预测评价

设定工业污水在污水污泥池发生30%的渗漏 (渗漏量259.40m3/d) , 短期 (60d) 及长期730d形成的污染晕预测结果见图5、图6及表2。

很明显, 工业污水在污水污泥池发生大量 (30%) 泄漏时, 短期形成的污染晕范围不超过150m, 长期不超过350m。与少量渗漏形成的污染晕相比, 形成的污染晕不但面积较少量泄漏时要大, 且污染晕内污染物浓度相对也较高。

由此可见, 污水污泥池中工业污水一旦在非正常工况下发生泄漏, 将会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而且泄漏时间越长, 污染面积越大;泄漏量越大, 污染面积也越大。

4地下水污染修复能力

4.1地下水污染自修复能力

假定污水污泥池中工业污水在大量泄漏60d后不再泄漏, 污染源终止, 这样以前面预测的工业污水大量渗漏60d形成的污染晕 (图5) 为初始浓度场, 以研究区水流数值模型为平台, 采用MT3D对污染晕的迁移、扩散及演化进行预测, 预测结果见图7。

由预测结果可见, 污水污泥池发生大量工业污水渗漏, 60d形成的污染晕, 在污染源终止后, 如果仅靠含水层自修复能力, 就是历时20年, 也难以完全消除;污染晕演化过程中, 中心区污染物深度虽有很大程度降低, 但污染晕面积在不断扩大;依靠地下水系统自身修复能力, 使地下水环境恢复到污染前状态, 将是一个极其慢长的过程。由此说明:在污水污泥池发生大量工业污水渗漏后, 必须人为干预, 才有可能使地下水环境得到改善和恢复。

4.2地下水污染人工修复能力

人工修复受污含水层的效果与具体修复方案有关, 通过不同布井与抽水方案比较, 最终确定在污染晕下游布置3口应急抽水井, 每口抽水量为500m3/d, 是较为适宜的人工修复方案 (图8) 。依该方案对受污含水层进行修复预测, 修复效果预测结果见图9。

由图9可以看出:采用施工3口应急抽水井, 每口抽水量500m3/d的污染晕修复方案, 需连续抽水550d, 可以使地下水环境中的石油类浓度恢复到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限值要求 (石油类限值0.3mg/L) , 这在地质技术和经济技术上都是可行的。

5结语

在非正常工况下, 污水污泥池中的工业污水发生泄漏时, 会造成有限范围内地下水的污染, 而且这种污染依靠含水层自修复能力很难恢复到污染前环境, 但通过人工修复, 基本可以恢复到污染前的地下水环境状态。

参考文献

[1]王玉梅, 党俊芳.油气田地区的地下水污染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0, 11 (3) :271-273.

[2]姬园, 黄健.苏里格气田回注水污染防治措施[J].油气田环境保护, 2012, 22 (5) :41-44.

[3]岳勇, 邓皓.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运移模拟研究[J].油气田环境保护, 2009, 19 (4) :17-21.

[4]陈家军, 王红旗.大庆油田开发中石油类污染物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模拟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 2001, 12 (1) :113-116.

我国地下水污染及环境监管现状 篇5

我国地下水污染及环境监管现状

1地下水环境保护现状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2年全国198个地市级行政区4929个地下水监测点中,水质呈较差级、极差缓的监测点分别为1999个(占40.5%个)、826个(占16.8%),主要超标指标为铁、锰、氟化物、“三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 氨氨)、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等,个别监测点存在重(类)金属超标现象。据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4778个地下水环境质 量监测点中,水质呈较差级、极差级的监测点比例分别为43.91%、15.7%,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硬度、铁、锰、溶解性总周体、“三氨”、硫酸盐、氟化 物、氯化物等。与2012年相比,2013年有连续监测数据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总数为4196个,分布在185个城市,水质综合变化以稳定为主。其中,水 质变好的监测点比例为15.4%,稳定的监测点比例为66.6%,变差的监测点比例为18.0%。地下水水质的恶化使得本来就相对短缺的地下水资源可利用 量越来越少,随着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加快,部分地区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地下水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工作力度。在过去近10年间我国实施了大批不同精度的地下水环境调查与评价项 目,基本摸清了近55万km2范围内的地下水水质状况,掌握了地下水污染的分布范围和污染特征(郭高轩等,2014年)。自2015年起,国土资源部组织 开展了我国首轮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计划到2015年完成主要区域的地下水污染调查工作,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为加大地下水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工作力 度,2011年10月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与水利部发布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提出要建立地下水污染风险防范体系,建 立预警预报标准库,构建地下水污染预报、应急信息发布和综合信息社会化服务系

环保水处理工程就找“武汉格林环保”

统;到2015年要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 系,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到2020年全面监控典型地下水污染源,重点地区地下水水质明显改善。2013年2—3月,环境保 护部针对华北平原重点区域(地下水水质异常区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区域),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及河南开展了工业企业废水排放去向和污染物达标排放 情况排查。2013年4月,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和住建部联合发布《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华北平原地 下水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网,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

2地下水环境监管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国家不断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但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现有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及修复技术等难以满足地下水环境保护的需求,当前我国地下水污染形势严峻。

2.1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发 达国家一般具有专门的地下水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法律法规,如美国《清洁水法》 《超级基金法》和《棕色地块法》,欧盟《地下水指令》,《英国水资源法》和《地下水管理条例》,荷兰《水管理基本法》和《地下水法》,日本《水质污染防治 法》等。我国日前缺少专项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相关的水环境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其中提出了地下水环境 保护的一般原则,但一般把重点放在地下水量方面,也未明确指出地下水环境保护的具体内容和划分地下水环境保护的责任(罗兰,2008)。如《中华人民共和 国水法》第二十五条、第三十六条规定“控制和降低地下水的水位”“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兴建地下工程设施 或者进行地下勘探、采矿等活动,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但对于如何采取措施保护地下水环境、防止地下水污染,如何对以已受污染的地下水进行 修复,并未给出具体的规定,使得相关条款实施难度较大。为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刊应急机制,2006年我国发布了《国

环保水处理工程就找“武汉格林环保”

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了环境事 件分级、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响应机制,应急保障和后期处置等。针对突发地下水污染事件,目前我国尚未颁布专项的应急预案。

2.2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1999 年,国土资源部与财政部组织实施了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已完成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角洲、淮河流域平原区、下辽河平原等重点地区的地下水污染调查评 价。国上资源部于2015年开展了我国首轮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2011年,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联合开展了《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 评估》工作,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2010年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立项,该项目将建成含有20445个监测站点的全国地下水监测网,初步实现对全国地下水动 态的有效控制。以上工作完成后可为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总体上,长期以来我国水环境保护的重点是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的监管能力建设相对 薄弱,相关工作明显滞后。

目前我国在地下水环境监管中尚缺乏完善的有关地下水污染场地调查评估标准、治理修复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现行的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发布于1993年,该标准规定的污染物项目数量较少,尤其缺少关键性有机污染物指标,难以满足区域及特定场地地下水污染调查的需求;部 分指标限值不合理,需根据我国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进行相应调整。此外,《地下水质量标准》中推荐采用内梅罗指数法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该方法突出了极大值对 水质的影响。

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治理资金需求巨大,为此,发达国家一般采取基于风险的管理模式,优先处置高风险的污染场地,根据土地利 用规划情况(住宅、商业、工业、农业或娱乐设施用地等)开展风险评估,基于风险管理的模式制定不同管理对策,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目前我国污染场地 的风险管理中则更多地关注表层土壤和包气带,以往的污染场地监管中也很少考虑地下水污染风险管理,相对于大气、地表水和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不易察觉,易 被忽视。

环保水处理工程就找“武汉格林环保”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因地下水污染而引发的相关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关地下水污染风险管理的工作亟待加强。

2.3地下水修复技术支撑能力不强,治理资金缺乏有效保障 目前湖北武汉市有多家企业选择了将污水处理交第三方运行管理的模式,帮助企业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达标运行、经济运行是格林公司的愿望和目的,武汉格林环保设施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也将继续为您关注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污水处理外包、污水处理运营的行业动态。

地下水污染及处理 篇6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环境;影响;难点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P64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03-1

水是生命之源,我国虽然水资源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却很少,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而且,我国水污染较为严重。我国已有将近四分之一的河流、河段因为污染而不能灌溉农田,已同旱灾、洪灾一起并称为水的三大灾害。地下水污染不但会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给工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

1 地下水污染途径

在城市中,由于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被填埋在城市附近,随着日晒雨淋及地表径流的冲洗,许多有害物质慢慢渗入到地下,使得地下蓄水层被污染。长期以来,城市中的生活污水没有经过任何有效地处理而被直接排放,并且渗入到地下,成为地下水污染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在郊区和农村地区,由于工业废水没有经过处理,而直接灌溉到农田,使得地下水被污染。而且,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动物粪便的不合理处置,化肥、农药、地膜等农用物资的过量使用,在降雨和灌溉的过程中,污染物随着地表径流渗入到附近水域,导致水体污染。

2 地下水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污染后的地下水,会使得农村大量饮用水达不到安全指标。目前,我国约有3亿人的饮用水不安全,其中1.9亿属于水质问题。地下水被污染后,易引发各种疾病,如肿瘤、神经系统和皮肤方面的怪病。而且由于城镇居民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垃圾和污水,其中包含大量的洗涤剂、微生物、氮磷等,使得饮用水浑浊而不能饮用。并且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含氮有机物转变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使得饮用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超标,饮用起来不仅苦涩,而且长期饮用被污染的地下水易引发消化道疾病,出现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婴儿易引发高铁血红蛋白症,此病会导致婴儿窒息而亡。如果地下水被重金属污染,如汞、铅、镉、酚等,会导致水俣病、骨痛病等疾病;有些污染物还会致癌、致畸、致突变。

3 地下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地下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地下水被污染后,会使得pH值变高。如果长期用此水灌溉农田,会使土壤结构改变,易板结,从而无法耕作。而且,如果灌溉水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过高,就会使农作物的抗病力减弱,质量、等级也会随之降低。并且,农作物的质量、安全问题也会影响农产品出口。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药物残留,重金属含量等不符合外方要求,出口的农副产品多次遭遇拒绝、退货、赔偿或终止合同等事件。近几年,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的农副产品的质量、卫生、安全等要求越来越严格,技术壁垒也越来越高,带来的经济损失则无法估量。

4 地下水污染对工业生产的危害

由于地下污水和地表物质发生某种化学反应,使得水的硬度变大。在东北,工业生产用水中地下水的比例较大,如果地下水被污染,将会给工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作为工业生产的冷却水,如果硬度较高,会使热交换器结水垢,不仅会阻碍水流流动,还会使热交换效率减低,导热性降低,影响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甚至被迫停产。而且机器表面结一毫米的水垢,燃料消耗就要增加4%左右。水垢还会腐蚀机器,使得机器被损坏,不仅浪费钢材,还会影响生产效益。另外,高硬度地下水还会对化工、医疗、发电等诸多行业造成危害。由于水的硬度过高,使用之前必须要经过软化处理,从而使成本大大的增加了。

5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对策

地下水是人类非常珍贵的资源。但我国地下水污染严重,至今也没有得到有效地处理。一是有些污染在短期内很难发觉;二是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治理措施。针对上述地下水带来的危害,要采取多种手段防止恶化。

5.1 要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良生产工艺,加强工业废水的过滤,把地下水的污染降到最低程度。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要求工业废水按国家要求排放,并且根据污染情况,依法给予相应处罚。

5.2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排污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污水经处理合格后才可用于农业生产用水,可以用来灌溉农田和作为工业用水使用。从而应该防止对地下蓄水层的污染,污水处理是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5.3 提倡节约用水

如今,工农业用水占地下水的使用比例较大,如何提高水的使用效率将是今后探讨的重大课题。要提倡“一水多用”,用浅层地下水来浇灌农田和作为工业生产使用;将大气降水引流到地下蓄水层。

5.4 加强地下水的水质监管工作

严防污水渗入到地下,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认真做好地下水的检测和评估,从而保证地下水不再受到污染。

综上所述,地下水污染给生态环境和我们的生活都会带来很严重的危害。保护地下水,防治水污染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必须从保护环境出发,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提前做好这方面的预防工作,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使地下水环境得到根本的改善。

作者简介:蔡艳君,女,中专,松原市宁江区新城乡农业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网络出版时间:2013-12-17 16:37:00

城市地下水污染及预防 篇7

中国水资源总量的1/3是地下水, 中国地质调查局专家在国际地下水论坛的发言中提到, 全国90%的地下水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其中60%污染严重。据新华网报道, 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连续监测数据显示, 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 33%的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 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城市地下水污染处理应以预防为主。为此, 必须进行必要的监测, 一旦发现地下水遭受污染, 就应及时采取措施, 防微杜渐。尽量减少污染物进入地下含水层的机会和数量, 如污水聚积地段防渗, 选择具有最优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地点排放废物等。

地下水污染及处理 篇8

关键词:工业污染,地下水污染,控制,修复

所谓污染场地, 主要是指因堆积、储存、处理、或迁移而承载了大量的有害物质, 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或具有潜在风险的空间区域。而该空间区域中有害物质的载体主要还包括场地土壤、场地地下水、场地地表水、场地残余废弃污染物如生产设备和建筑物等威胁的风险场所。苏格兰、美国、德国和其他地区的研究报告表明, 滴滴涕 (DDT) 、多氯联苯 (PCBs) 和其它持久性污染物 (POPs) 可能导致生育能力下降, 甚至引发肺癌及生殖系统, 严重地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由于我国对环境污染意识薄弱, 导致各种有害物质引发的场地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依然在我国各地区肆意泛滥。据统计在2001~2009年间, 全国共有9.8万家企业关停或搬迁, 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遗留、遗弃场地。由于原企业设备陈旧、工业“三废”排放以及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等原因, 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和地下水, 导致土壤污染严重。这类土地规模非常庞大, 治理起来也非常困难, 被称之为历史遗留场地问题。

1 我国工业污染场地的现状

工业污染场地在与其他类型的土壤污染相比, 其危害力在污染物的浓度更高、污染土层更深、空间扩散更大、甚至导致地下水污染存在着相同的破坏和影响力。直到2000年, 我国城市工业污染问题才逐渐浮出水面, 针对于北京、上海、南京等各大城市展开调查, 发现工业污染场地主要是覆盖在地表0cm~22cm的土壤内, 就会对地表产生相当的危害力。而在美国关于治理土壤污染和水污染调查中, 在这些化学物品中, 若含有重金属的浓度高达1199mg.kg-1、1166mg.kg-1时, 将会严重影响土壤地表下的水资源, 在多个发达国家, 针对污染场地的修复处理中, 而同时进行修复的土壤和地下水控制、处理的污染场地, 达总数的35%, 由此可见, 土壤和地下水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污染载体, 同时具有土壤和地下污染的场地占污染场地的比重是相当大的。根据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2014年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 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从土地利用类型看, 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0%、10.4%。从污染类型看, 以无机重金属为主, 有机污染次之, 无机和有机的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 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从污染物超标情况看, 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如此巨量的场地污染, 在未来面临处理场地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的修复与控制中, 将会带来更大的挑战。

2 工业污染场地的修复以及地下水污染的控制

2.1 我国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技术

工业污染场地再开发利用与可持续管理是关系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大民生问题, 国家必须加大场地污染的监管和修复工作力度, 以控制污染场地的环境风险, 保障人们生活周围环境安全。污染场地的治理与修复需要国家积极鼓励的政策, 行之有效的技术, 以及灵活、多元的资金机制。在技术政策上, 应加强制度和规范建设。建立有所区别的、场地针对性的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制度或工程控制、修复和自然衰减等方法选择体系, 建立场地调查、危害识别与档案清单, 风险评估与技术方案优化, 场地污染控制与修复, 修复工程评估验收, 以及可能性的二次污染防治等全过程的管理和技术体系。工业污染场地土壤和含水层的快速修复与资源再利用技术, 特别是针对化工、石化、冶金、电子、制造、农药、等重点行业和重点矿业的工业污染场地, 研究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效、实用、低成本的工业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技术及装备。

在2012年之前, 国内陆续开展了工业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工作, 修复技术以水泥窑共处置和异位填埋换土等为主, 且非常少涉及地下水的修复。2012年以后, 国内的修复企业和科研院所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情况下结合中国污染场地的实际, 在修复领域不断开拓新的技术应用领域, 如杭州大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在规模化修复工程中采用气相抽提技术和原位注射氧化技术, 并且独立运行国内第一套移动式热脱附系统用于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处置。截止目前, 物理修复技术 (如气相抽提、水洗) 、化学修复技术 (如化学氧化) 、生物修复技术 (如微生物、特异富集性植物修复) 等都有实际的修复案例, 而且在地下水修复方面也有一些大规模的修复项目竣工, 为以后国内大规模开展污染场地及地下水修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针对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以及修复措施

在解决我国地下水污染的措施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工业园区内循环使用, 减少排水量;我国本来就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 不论是在工业或者农业上, 我国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耗水量相当高的, 这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更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2) 加强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效率;为提高工业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加强对工业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的监管, 我国各大高新企业在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效率上更是捷足先登。例如宇星科技发展 (深圳) 有限公司研制生产出一套集数据监测、控制、传输及监督管理于一体的污水处理厂远程监控系统, 该系统适用于所有日处理能力大于2×104t的工业污水处理厂, 监控污水处理厂的进出口水量、水质、污泥产生量与处置情况、主要设备运行状况等数据, 并能随机调阅核查期内上述运行指标数据及趋势曲线, 作为核算主要污染物减排量的重要依据。 (3) 严格控制污染源的排放;近几年来, 我国工业污染源控制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据统计, 2008年, 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71.7×108t, 工业废水排放量241.7×108t, 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2.3%, 比上年减少两个百分点。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2.4%, 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3.8%, 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因此, 在治理和控制污水源方面有着明显的成效, 因此, 控制污水源的排放志在必行, 也是目前取得控制和修复地下水污染的最好成效之一。 (4) 开发新水源;我们在治理地下水污染的同时, 更应该注重开发新的水资源, 修建水库、开采地下水、净化海水等等以解决各地区日益紧张的用水压力。同时, 在开发新水源的同时, 更应该以保护环境的大前提下进行开发和利用。

3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工业污染场地和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与修复工作将会有很大的实际需求和现实意义。在研究的基础上, 对不同类型的工业污染和地下水污染场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非常重要。由于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 仍然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技术, 结合本国自身条件, 研究新一代的技术和发展方向, 使我国在治理地下水污染和控制工业污染场地方面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1]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

[2]赵勇胜.地下水污染场地污染的控制与修复[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S1:116-123.

[3]车均, 张蕾.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的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 03:136.

浅议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及治理 篇9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污染途径,治理方法

1 地下水资源综述

地下水是地球上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的水资源, 对于人类生产、生活均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产生的固体、气体及液体废弃物越来越多, 由于处置失当, 从不同途径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 且由于污染造成的水资源短缺也越来越严重。凡是人类活动影响下, 地下水水质变化朝着水质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 统称为“地下水污染”。

2 地下水污染的途径

2.1 我国地下水资源污染概况[1]。

2000年至2002年, 国土资源部以盆地和平原为单位, 完成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 重新计算了地下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9235亿立方米, 其中地下淡水资源为8837亿立方米, 全国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量多年平均为3527亿立方米。我国400多个城市开采利用地下水, 而北方城市用水以地下水为主, 其中华北和西北城市利用地下水的比例分别高达70%和60%以上。据统计, 我国大、中城市浅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遭受污染, 其中约一半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较严重, 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水质呈下降趋势, 部分城市浅层地下水已不能直接饮用, 由此造成的缺水城市和地区曰益增多。污染严重区主要分布在大城市的中心地带、城镇周围区、排污河道两侧、地表污染水体分布区及引污水灌溉农田地区。

2.2 地下水污染的途径。

在天然状态下, 地下水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地下水污染与人类活动、地质环境因素息息相关。含水层的吸附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有助于降低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 使这种自净平衡遭到破坏, 改变了地下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 使地下水污染物的浓度超过规定的指标。根据地下水污染的成因, 地下水污染可以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和自然污染。2.2.1工业污染[2,3]。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产生大量的含有各种化学物质的垃圾, 堆放在地面和埋藏地下的工业废物中的各种有害物质经地表径流及雨水的冲刷作用随水的运动进入含水层中;各类工厂排放未经处理的含有毒物质的污水直接渗入地下, 或者污染地表水后又通过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而污染地下水体;由于石油及其化工产品如汽油、柴油及其他含苯环的碳水化合物等造成的地下水污染。矿坑排水或矿山废渣的淋滤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 有时是盐水或酸性水, 这些水也是地下水的污染源。有些地区再勘探和采矿过程中引起含水层之间的沟通, 使不同质的水发生混合, 也能造成地下水水质的改变。工业污染中对地下水威胁最大的是汞、镉、铅、铬等重金属及难分解的有机物, 有时还可能有放射性物质。2.2.2农业污染。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 现代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 有机氮肥、磷肥、钾肥的使用量已增加了近十倍。这些农药大约只有10%左右被作物吸收, 一部分汽化进入大气中, 其余全部进入土壤及地表附属物, 这部分未被吸收的农药会随地表径流渗入地下蓄水层造成污染。而化肥大约只有40%左右被作物吸收利用, 其余的都溶于雨水及灌溉水, 最终慢慢渗入地下蓄水层中, 势必造成大面积的地下水污染[2,3]。近几年通过对地下水监测化验发现硝酸盐含量都有上升的趋势, 有的地区直接引用工厂和城市污水灌溉, 对地下水的污染也十分严重, 研究区域地下水保护问题时, 由农业造成的污染应当给予特别的注意。2.2.3生活污染。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 人类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被直接填埋于城市周围, 在风吹日晒及地表径流的冲洗作用下, 其溶出物会慢慢渗入地下, 污染地下蓄水层。生活污水下渗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城市的生活污水经过简单处理或者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或回灌地下水, 这些水与地下水混合后, 随着地下水的运动而污染含水层。生活方面的污染物质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氮、合成洗涤剂和电子产品中的重金属元素等。2.2.4自然污染。沿海地区大量的抽取淡水可能造成海水的入侵, 海水直接侵入或越流侵入, 使水质变劣。自然界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种对人类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 正常情况下它们以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存在于大自然中, 对人类不构成威肋, 有此元素还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微量元素, 但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改变了这此元素稳定存在的条件, 这此元素及其化合物就会超量的释放出来污染地下水[3]。例如:金属元素砷及其化合物有剧毒, 它在自然界中是以微量元素存在的,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地下水中砷含量提高了, 原因就是地下水中的污染物与砷矿发生反应而使砷溶于水中。

3 地下水污染的危害。

地下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通过生物的富集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不断扩大, 造成的危害也就越来越大, 当人类使用这些生物时, 这些重金属元素可以在人体的肝、肾、脾以及脑组织、骨组织等重要部位富集。长期饮用含超标汞的地下水可引起肝炎、肾炎、运动失调等疾病。饮用被镉污染的水往往引起人的慢性中毒, 损害人的肝、肾和骨髓等。摄人超量的砷会引起慢性中毒, 在人体的潜伏期可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 导致癌变等疾病[4]。生活垃圾、化肥农药等含有的有机物进入地下水循环后, 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后形成大量的二氧化碳, 这些二氧化碳溶解进入地下水后打破原来地下水中碳酸的平衡, 引起地下水混浊, 硬度升高, COD、氮含量高, 细菌超标等。海水入侵直接导致人畜饮水困难, 土地灌溉导致大量的土壤盐碱化, 是肝病、肠胃病发病率明显高于非污染区的重要原因。

4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地下水系统大多数是

封闭体系, 在它运动和交替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外界的环境的干扰, 我们正应当利用这一点来对地下水水质进行控制, 使它不致达到危害人类的程度。4.1进一步完善地下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加大执法力度。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治理的力度, 各级部门高度重视起来, 严格执法, 不姑息, 不懈怠, 对污染地下水资源的企业或个人严惩不贷。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 引导企业不断完善管理漏洞, 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4.2地下水埋藏于地表以下, 流速很小, 污染物质在地下水中的扩散速度比较慢, 可能在长时间内不被察觉, 根据这一特点, 采取“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方针, 从控制源头开始, 加大预防工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积极倡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采用“谁污染, 谁治理”的原则, 引导企业对工业三废进行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对重污染企业进行限期整改, 对整改后仍不达标排放的必须关停。4.3加大资金投入, 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经验的基础上, 采取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措施;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 开展相应的科研工作, 培养后备人才。加强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和污染防治技术攻关, 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控并预断它的发展趋势, 以便提前采用相应的对策。开展地下水动态监测与分析研究工作, 使用先进的技术成果。如GIS技术的应用。通过Map GIS对原始地图预处理, 针对各种格式数据, 完成对地下水资源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合成, 通过对与地下水污染相关的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 选择合适的安全评价模型指标进行评价。4.4对生活生产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合理回收再利用, 对不可回收垃圾运用先进技术进行处理, 开发垃圾渗滤液的防渗技术, 减少因垃圾掩埋造成的地下水污染。海边城市合理开采使用地下水, 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采煤过程中做好水资源影响评价工作。

5 结论

地下水是生态循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人类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地下水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污染防治需要每个人的关心和参与, 保护地下水不受污染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姜建军.水科技.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建设科技, 2007, 21.

[2]孙讷正.地下水污染[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1-3.

[3]王玉秋, 钱茜.浅谈地下水污染来源危害及防止对策[J].山东环境, 2000 (增刊) :204-205.

浅谈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篇10

近日有公益人士通过网络爆料称, 在山东潍坊, 工业企业将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到地下逃避监管。随后《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及多家媒体对此事发表评论, 全国各地掀起严查地下水污染事件的风暴。对此, 潍坊环保局公布实施违规排放有奖举报办法, 山东省环保厅也回应表示未发现企业通过高压水井向地下排污。无论最终调查结果如何, 地下水污染已经成为继PM2.5之后又一个舆论高度关注的环保焦点。伴随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中国的环境污染已经超过环境耐受极限, 问题凸显将导致政策发力。

2 目前中国地下水污染现状

地下水占中国水资源总量的1/3, 也是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2011年, 全国共200个城市开展了地下水质监测, 其中“较差”、“极差”水质监测点比例为55%;与2010年相比, 15.2%的监测点水质变差。全国90%的地下水遭受不同程度污染, 60%污染严重。地下水污染与地表水污染有明显的不同:一是地下水的污染源不易确定;二是在排除地下水污染源之后, 进入其含水层的污染物仍将长期产生不良影响。

3 地下水污染修复难度大

我国地下水开采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 由于地下水占到水资源总量的1/3, 全国近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 因此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但地下水正在面临污染加剧, 我国大约有90%的地下水正在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污染。

进入地下水的污染物有人为因素, 也有自然过程。我们常说的地下水污染是人为因素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现象。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工业废水向地下直接排放, 受污染的地表水侵入到地下含水层中, 人畜粪便或因过量使用农药而受污染的水渗入地下等。

地下水污染与地表水污染有明显的不同:由于污染物进入含水层, 以及在含水层中运动都比较缓慢, 污染往往是逐渐发生的, 若不进行专门监测, 很难及时发觉。发现地下水污染后, 确定污染源也不像地表水那么容易。更重要的是地下水污染不易消除。排除污染源之后, 地表水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净化;而地下水即便排除了污染源, 已经进入含水层的污染物仍将长期产生不良影响。

4 造成地下水污染主要的因素

根据分析, 管网建设滞后、污水直接排放、固体废弃物渗滤液、开采活动、土壤污染物淋溶、地表水污染等因素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4.1 管网建设滞后:城市快速扩张, 管网维护保养不及时, 污水外渗进入地下水体。

4.2 污水直接排放:部分工业企业通过渗井、渗坑和裂隙排放、倾倒工业废水, 造成地下水污染。

4.3 固废渗滤液: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尚存较大缺口, 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形成巨大威胁;监管不严, 2008年新的渗滤液标准尚未全面实行, 国内大量垃圾填埋场需改造;全国超过2亿吨工业废弃物待处置, 渗漏污染地下水。

4.4 开采活动:石油化工行业勘探、开采及生产等活动显著影响地下水水质。

4.5 土壤污染物淋溶:国内土壤污染问题相当严重, 其中一些污染物易于淋溶, 对相关区域地下水环境安全构成威胁。

4.6 地表水污染:在地表水污染较严重地区, 因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连通, 地下水污染十分严重。

5 国外地下水管理方法及经验

5.1 澳大利亚———统一管理

澳大利亚已建立水权和用水许可证, 有效控制地下水总量。通过立法, 建立水权制度。政府将地下水资源以许可形式分配给批发商和农户, 由批发商以买卖形式将水供应给用户, 同时, 政府允许不同用户之间相互有偿转让用水额度, 从而使地下水资源的管理既有宏观计划, 又有市场调节。

5.2 韩国———地下水法

韩国在1965年-2000年分别编制了一系列的水资源总体开发计划。最主要的是1994年, 韩国颁布了《地下水法》, 该法对地下水的调查评价和利用规划、地下水开发利用许可审批等做出了详细规定。

5.3 荷兰———地下水税

荷兰的水税包括自来水税和地下水税两种。地下水税是典型的资源税。荷兰对地下水的使用占到全部水资源的70%。荷兰税法明确规定征收此税是为了限制使用地下水, 保护有限自然资源, 所有使用地下水的主体都需要缴纳地下水税。如果在取水中或取水后回渗和回排的, 可以从地下水税中获得抵扣。

6 我国治理地下水污染措施

6.1 完善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系统。

面对地下水污染的严峻形势, 以及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应进一步完善地下水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做到有法可依, 执法必严。对重要地下水源应划分保护区并制定管理办法, 健全水资源管理机构,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6.2 加强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

我国地下水监测网络十分滞后, 导致出现问题, 不能及时发现, 更是不能满足地下水合理开发, 与保护的需要。我国应加大对地下水监测技术设施的投入, 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监测系统, 整合各地区监测数据, 建立地下水监测公共平台, 做到统一标准, 统一管理。

6.3 推进清洁生产是根本之法。

清洁生产在不同的国家或是不同的情形下有不同的叫法, 例如“废物减量化”、“无废工艺”、“污染预防”等。但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 即对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采取预防污染策略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我国正在一些行业逐步推进清洁生产, 特别是用水量大、出水水质差的行业。例如, 轻工 (造纸) 行业是严重污染水体的产业之一, 我国已在全行业推行一系列的清洁生产标准。

7 结束语

地下水循环系统是全球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保护地下水的不受污染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要做到预防为主, 治理为辅, 加强监测力度,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保护好我们共同的资源。

摘要:地下水占中国水资源总量的1/3, 也是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但地下水正在面临污染加剧, 我国大约有90%的地下水正在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污染。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污染因素,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尹国勋, 李振山,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中国科学出版社[1]尹国勋, 李振山,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中国科学出版社

[2]罗兰,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2]罗兰,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3]刘兆昌, 地下水系统的污染与控制, 中国科学出版社[3]刘兆昌, 地下水系统的污染与控制, 中国科学出版社

上一篇:不动产登记如何操作下一篇:试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