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

2024-08-05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精选十篇)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 篇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6 例, 男39 例, 女27 例;年龄70~92 岁, 平均78.6 岁。合并其他疾病共45 例, 占68.2%;其中合并糖尿病19 例 (血糖12.3~22.1 mmol/L) , 高血压病15 例, 冠心病6 例, 脑血管病3 例, 肺部疾病2 例。Garden分型[1], Ⅱ型5 例, Ⅲ型34 例, Ⅳ型27 例。

1.2 术前准备

入院后对患者暂行皮牵引制动。请相关内科会诊, 积极治疗合并症, 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 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加强营养支持治疗。2 例伴有肺部疾病的患者术前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进行各项术前检查, 一旦术前准备完毕, 应尽快手术。所有患者术前1 d使用抗生素。根据X线片测定股骨头的大小, 术前准备不同型号人工股骨头3个以上, 柄应略细于股骨上段髓腔的内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在4~10 d内完成手术治疗。

1.3 治疗方法

66 例病人均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采用全身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患者侧卧位, 取髋关节后外侧切口[2], 中点位于大转子上方, 远端向股骨干延伸, 近端止于髂后上棘外下5 cm处, 长约10~12 cm。暴露出股骨颈后, 内旋下肢, 显露骨折端并取出股骨头, 清除圆韧带, 清洗髋臼, 纱布填塞。按常规人工股骨头置换在小转子上方1 cm处用摆锯修平股骨颈残端, 扩大、清洗髓腔。根据病人的预期寿命选择生物型或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假体。按照生物型或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假体安装方法安装适宜型号的双极人工股骨柄假体, 测量股骨头大小, 安装适宜型号的双极人工股骨头。牵引复位, 试行各方向活动, 确认关节稳定后, 放置引流管, 逐层缝合关闭切口。手术时间45~75 min, 平均55 min;出血量100~250 mL, 平均150 mL;输血0~400 mL, 平均200 mL。假体类型:66 例均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假体, 其中45 例为骨水泥型, 21 例为生物型假体。

1.4 术后处理

术后将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 膝下垫软枕, 行皮牵引或“丁”字鞋固定, 并行患肢按摩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7~10 d, 并与内科医生一起制定对合并症的治疗方案, 24~48 h后拔除引流。术后第1天起患肢进行静态股四头肌锻炼, 第3天开始患肢主动功能锻炼, 术后2周切口拆线。骨水泥型的术后1周左右可扶拐下地行走, 生物型的在术后4~6周扶拐下地行走, 3个月内不盘腿。定期复查, 并跟踪随访。

2 结 果

本组66 例, 有58 例获9~62个月随访, 并取得完整资料, 患者随访时的评估内容包括远期并发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情况。随访期间2 例髋臼磨损, 1 例假体松动下沉, 1 例股骨上段骨折 (行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 功能恢复满意) , 1 例双极股骨头内衬脱位 (行翻修手术, 功能恢复满意) , 无假体断裂及髋关节中心性脱位的发生。功能评定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3], 优90~100分, 良80~89分, 可70~79分, 差70分以下。评定结果:优21 例 (36.2%) , 良30 例 (51.7%) , 可6 例 (10.4%) , 差1 例 (1.7%) 。

3 讨 论

3.1 手术适应证

随着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股骨颈骨折中高龄患者的比重愈来愈大。采用内固定治疗老年人有明显移位的股骨颈骨折, 其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较高[4,5], 有的文献报道发生率达到20%~40%[6]。常导致严重的髋关节功能障碍, 甚至髋关节功能丧失。由于卧床时间长, 更易发生坠积性肺炎、褥疮等并发症, 甚至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 危及生命。全髋关节置换和人工股骨头置换两者都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尤其对高龄和活动量不大者, 不必要强求全髋关节置换[7]。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 手术时间短, 安全可靠, 术后卧床时间短,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组66 例老年患者全部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 得到随访的58 例患者的优良率达到87.9%, 疗效满意。

3.2 手术时机

高龄人群合并内科疾病的患者多, 多器官系统功能减退, 生理功能老化, 储备能力和代偿功能低下, 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减退。在争取尽早手术的同时, 手术前的准备及手术耐受性的评估尤为重要。对并发症的控制参考李佛保等[8]标准选择手术, a) 心功能:心肌梗塞病情稳定超过3个月;心功能衰竭病情稳定超过6个月;无严重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小于6次/min;可步行上3楼。b) 肺功能:屏气时间大于30 s;吹蜡烛距离大于50 cm;无咳痰、哮喘、气促;动脉血气PO2>60 mmHg, PCO2<60 mmHg, FVT1<70%。c) 高血压:血压小于160/90 mmHg, 脑缺血、脑梗塞病情稳定超过6个月。d) 肾功能:尿量大于1 mL, BUN<80 mmol/L, Cr在正常范围。e) 肝功能:转氨酶不超过正常值的1倍。f) 糖尿病:空腹血糖小于8.0 mmol/L。本组66 例病例均在心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等相关科室的协助下, 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全部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3.3 假体选择

与单极人工股骨头相比, 双极人工股骨头具有双动特性, 关节活动由内外关节共同承担, 更能减少骨性髋臼的磨损, 大大延长了股骨头假体的使用寿命。若是患者年龄较大、活动量小、生存期相对较短, 最佳使用期常可满足患者的需要。对全身状况较差、有较严重合并症、估计难以耐受较大手术者, 应积极考虑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9]。对术中是否采用骨水泥固定除参考骨密度测量和X线片外, 还要依据患髋局部骨质疏松程度来决定。我们倾向于采用骨水泥型的双极股骨头假体, 一方面因为超高龄患者多伴有较严重的骨质疏松, 另一方面骨水泥型假体术后能早期下床活动。笔者认为年龄较大、骨质疏松严重、髓腔宽大的患者, 采用骨水泥固定假体有很大的必要性, 而对于年轻或骨质条件好的患者, 以采用非骨水泥生物学固定为宜[10]。本组66 例均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假体, 其中45 例为骨水泥型, 21 例为生物型。对于生物型与骨水泥型假体的比较分析没有进行。

3.4 并发症防治

随着人工关节手术的广泛开展和术后随访时间的延长, 术后并发症也日渐增多。许多并发症在术前就应该预见到, 并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脱位、人工股骨头穿出、股骨骨折或劈裂等;晚期并发症主要为假体的移位和下沉、异位骨化和假体松动, 预防的关键是术中选择合适型号的假体, 仔细正规操作, 术后正确指导患者康复和治疗骨质疏松[8]。我们强调患者术后做到不跷二郎腿, 不坐矮凳子, 不做剧烈活动。本组58 例随访病人在随访期间出现2 例髋臼磨损, 1 例假体松动下沉, 1 例股骨上段骨折 (行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 功能恢复满意) , 1 例双极股骨头内衬脱位 (行翻修手术, 功能恢复满意) , 无假体断裂及髋关节中心性脱位的发生。对于出现的并发症我们采取了积极的治疗措施, 取得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手术简单、时间短、创伤小、费用低等优点, 能减少对髋臼的磨损, 早期功能锻炼, 促进老年人身体机能恢复, 比较适合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农村患者以及预计生存期较短的高龄患者。因此,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现阶段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最适当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危杰, 谢明.股骨颈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891-908.

[2]苗华, 周建生.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364-368.

[3]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150.

[4]李佛保.股骨颈骨折治疗的困难与对策[J].中华创伤杂志, 2000, 16 (2) :136-137.

[5]郑裕庆, 戴戎, 候魁, 等.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2, 7 (1) :14-17.

[6]刘付明, 周良安, 姜志强.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4, 12 (10) :735-738.

[7]杨维权, 刘大雄, 孙荣华.三种假体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观测[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 15 (3) :163.

[8]李佛保, 盛璞义, 韩士英, 等.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 1999, 19 (3) :152-154.

[9]徐显春, 杨天府, 方跃, 等.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J].华西医学, 2007, 22 (3) :590-591.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护理 篇2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最主要用于老年患者及青壮年骨折患者,老年患者骨质疏松,行动迟缓,反应减慢,稍有不慎或轻微扭转传导至股骨颈,即可发生骨折,手术是愈后效果较好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病人能较早下床活动,并发症少,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我院近年来对5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

本院自2009年-2011年收治女性患者30人,男性26人,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60岁。住院19天到51天,平均35天。经过悉心护理,均康复出院。

2护理

2.1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认真听取病人的主诉及意见要求,尽量满足其各方需要。病人急于想通过手术治疗来减轻痛苦,恢复肢体功能,但对手术的安全性有所疑虑,我們需要通过心理护理与病人交谈,耐心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讲解手术原理手术方式,使病人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焦虑情绪,积极配合医生的手术及治疗。

2.2术前准备。

2.2.1完成术前各项常规检查,(药敏试验,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排除手术及麻醉禁忌症。术前12小时进食,4小时进水,术前1小时使用抗生素。术前半小时嘱病人解大便,注射术前针

2.2.2手术野准备。术前对手术部位进行备皮,彻底的消毒,无菌包扎。目的是预防伤口处及周围皮肤细菌残留,预防术后感染。

2.2.3术前功能锻炼。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及床上大小便。同时嘱病人多饮水,多吃水果防止便秘。做好基础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健肢屈伸运动,定期按摩骶尾部,防止褥疮的发生。有皮牵引的病人尽早做股四头肌收缩练习。

2.3术后护理。

2.3.1做好基础护理。手术回病房,去枕平卧6小时,髋关节保持外展位25°,患肢中立位,避免屈曲内收,同时穿丁字鞋。注意伤口渗血,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防止深静脉栓塞。密切观察血循,肢端感觉及温度,每30分钟巡视一次,如遇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做好相应准备。保持各管道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24小时如引流量少于50毫升,通知医师,根据医嘱拔除引流管。防止褥疮的发生,给予床下垫气垫床。耐心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早期活动。鼓励病人做床上深呼吸运动,给与患者高钙,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纤维,多饮水,忌辛辣,预防便秘,促进伤口愈合。

2.3.2做好功能锻炼。手术后一周左右,各情况基本稳定,可以行早期功能锻炼。嘱患者做足趾伸展活动以及股四头肌及足背的屈伸活动。预防肌肉收缩以及关节的强直。第二周去除皮牵引,练习床上屈髋屈膝活动。第三周可以下床轻度活动,因人而异因地而异,根据个人体能由轻到重制定活动计划,适当活动。

2.2.4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继续加强患肢的功能锻炼。根据医嘱按时服药。注意安全防止跌倒及损伤,6到8周左右弃拐自主行走。给予高钙,多维生素,多纤维,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定期门诊随访。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 篇3

资料与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9月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 随机分成传统内固定术组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各40例, 骨折类型Garden进行分类:Ⅲ型41例, Ⅳ型39例, 其中传统内固定术组骨折类型GardenⅢ型21例, Ⅳ型19例, 男19例, 女21例, 年龄62~77岁, 平均66.9岁;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骨折类型GardenⅢ型19例, Ⅳ型21例, 男21例, 女19例, 年龄63~76岁, 平均66.7岁。两组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1]。

方法:传统内固定术组采取内固定术治疗,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置换。

结果

两组术中失血、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在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方面明显高于传统内固定术组, 但是住院时间和下床时间明显低于传统内固定术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经过治疗和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判定[2], 传统内固定术组优15例 (37.5%) , 良7例 (17.5%) , 差18例 (45.0%) , 优良率65.0%。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优23例 (57.5%) , 良12例 (30.0%) , 差5例 (12.5%) , 优良率87.5%,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明显优于传统内固定术组, 见表2。

讨论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 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已受到广泛的重视。以往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式为传统的内固定, 其具有以下缺点:患者卧床时间长, 容易并发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 可以导致原有的基础疾患的加重, 容易造成骨骼肌肉的萎缩, 导致关节僵硬, 对治疗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3]。双极人工股骨头具有双动的特点, 具有更好的外展和旋转功能, 灵活性更好;与单极相比, 双极是由内外关节共同承担起关节活动, 小范围关节活动时以内关节运动为主, 大范围时以外关节运动为主, 这样可以使得髋臼软骨的磨损减少[4]。由于老年患者的活动量相对较少,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较少发生股骨头中心性突出移位和髋臼磨损[5]。术后, 患者无需长时间卧床, 可早期下床活动, 此优点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更加有利于手术成功及术后康复[6]。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在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方面明显高于传统内固定术组, 但是住院时间和下床时间明显低于传统内固定术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由此可见,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住院时间短、下床时间早, 临床疗效好,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永奎, 周林军, 许冰, 等.全髋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四川医学, 2008, 29 (3) :285-287.

[2] 杨轩, 白朝晖, 曾光, 等.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 2010, 13 (4) :465.

[3] Parmar V, Kumar S, Aster A, et al.Review of methods to quantifylag screw placement in hip fracture fixation[J].ActaOrthop Belg, 2005, 71 (3) :260.

[4] 杨士信, 宋德为, 方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7, 21 (8) :68.

[5] 夏炳树.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28例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6) :78.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4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19-01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的严重创伤性疾病之一,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现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由于老年人伤前常合并有其他系统的疾病,而且术后并发症多,因此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对患者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自2005年06月~2010年12月我院伤骨科共收治60岁以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50例,由于加强了术前术后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结合临床,浅谈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50例,男12例,女38例,年龄60~85岁,平均72+_4.5岁,股骨头粉碎性骨折35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例;伴有高血压心脏病8例,呼吸系统疾病4例,糖尿病3例。X线表明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2 护理体会

2.1术前护理

2.1.1一般护理:急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患肢有明显的外旋和屈曲畸形者,立即行3~9kg皮牵引,先制动止痛,保持患肢外展15-20°的中立位矫正畸形,年老体弱者先要照顾全身情况,如注射抗生素、输液、必要时输血等。如果伴有心肺疾病者,應严格观察血压、呼吸、心率、体温的变化,对有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等病史者,应积极分别给予内科护理,以防术中或术后发生意外。

2.1.2心理护理:此类骨折多为老年人,一般为突发性外伤所致,因为疼痛与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预想不到的打击,患者往往思想压力大,对手术会产生不同的恐惧,对此我们应该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在做每项工作时要认真、耐心,向患者解释手术情况、手术方法的可靠性及同种手术成功的病例,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解除思想顾虑,自觉配合治疗。

2.1.3术前宣教: 术前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并教会患者在术后如何正确使用便器。术前指导患者股四头肌训练的方法,踝关节跖背伸运动,每天坚持锻炼,每小时做10-20次左右,以防止股四头肌萎缩,并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术前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助步器,一般股骨头置换术后我们选择腋杖,首先用双腋拐杖保持立体平衡,然后再开步,腋拐杖与健肢交替行走,患肢可部分负重,并告知患者,用单拐杖时,拐杖应握于健侧,仍使患肢部分负重,一般也需使用6周,最后可弃拐杖负重行走。

2.1.4术前准备 :术前1日备皮、备血,术前晚进流质,术晨禁饮食。术日晨,测血压、呼吸、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有变化者及时汇报医生,术前半小时注射术前针,准备病历、X线片等资料随患者进入手术室。

2 .2 术后护理

2.2.1严密观察血压、呼吸、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每半小时测一次,平稳后改为每小时1次,持续观察24小时,常规给予氧气吸入2~6小时。了解术中情况,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2.2.2 预防假体松动、脱位 术后保持患肢于外展15°~30°中立位,穿丁字鞋固定,防止患肢外旋、内收,在患者两股间放一枕头,或皮肤牵引保持外展中立位,皮牵引的重量物应离地面20~40cm,牵引绳应与肢体长轴在一条直线上,不能随意改变或去掉重量。禁止侧卧、内收、外旋活动,以防人工股骨头脱出。

2.2.3切口护理和严密观察肢端血运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负压引流是否通畅,每日更换引流袋,注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如血性引流液持续增多,应报告医生。若24小时引流停止,可根据医嘱拔去引流管。观察皮温、颜色、感觉、肢体有无肿胀,及时发现是否有血栓形成迹象。

2.2.4患者的搬动 搬动患者时,将髋关节及整个患肢平托起,同时指导患者利用床上牵引架的拉手抬起臀部,这种方式可减轻抬高臀部时的疼痛,方便作背部皮肤的护理和使用坐便器、整理床铺,通过这些活动,还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加肺活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但应特别注意的是,患肢内收及强力屈髋都能造成髋脱位。因此,如何情况下均应保护患者,由两人平托病人较安全。

2.2.5 保持床铺整洁、平整、干燥,每小时翻身叩背1次,并用爽身粉按摩受压处皮肤,每天用双手托起患者的臀部,预防肺部并发症及褥疮发生。

2.2.6 保持好健侧注射部位 因为手术后患侧注射部位被敷料包扎,注射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拔针后要用干棉球压迫止血,严防毛细血管出血,形成硬结或感染,若有疼痛或硬结应适当热敷,促进药物吸收。

2.2.7功能锻炼 早期下床康复锻炼,能使踝、膝、髋关节的肌力及活动度协调性尽快恢复,这样有利于下肢的静脉回流,从而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可能,防止肌肉和关节的粘连,减少纤维组织的限制,从而缓解了关节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活动度[1]。所以术后3天病情稳定后,指导和帮助患者被动活动,如腿部肌肉按摩,踝关节背屈,上身及臀部做引体向上运动,术后5天患者作锻炼股四头肌运动,方法是指导做患肢足跟下蹬运动,患肢用皮牵引保持外展中立位,踝关节用矫正鞋保持关节功能位,谨防假体滑脱和足下垂。术后2周拆线去掉皮牵引,指导在床上坐起来,做轻度屈膝、屈髋活动。3周可扶拐下地,由不负重活动到逐渐负重活动,有些患者对术后锻炼常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要告诉患者锻炼与休息相结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功能锻炼[2]。

3 讨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运用人工股骨头假体替换已经无法愈合的股骨颈骨折或不能正常使用的病损股骨头,以便解决髋关节的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碍的手术。老年患者常伴有心、脑、血管等其他疾病,手术的风险性大、并发症多,护理难度大。通过本组50例老年患者均痊愈出院的护理体会,笔者认为:加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前、术后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促进其愈合,对患者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陈香,张耿红.早期下床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中国医学创新杂志,2011,8(15):101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8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 男52例, 女34例, 年龄58~82岁, 平均年龄 (63.55±4.16) 岁, 受伤原因:交通事故11例, 自行走路跌倒65例, 跌落10例, 受伤部位:左侧53例, 女33例, Gardon骨折分型:Ⅲ型46例, Ⅳ型40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43例,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观察组:根据患者自身体质及骨折视情况对切口入路进行选择 (外侧或后外侧) , 与股骨保留0.16~1.2 cm距离, 前倾角度位置在15°, 成功扩髓后将假体柄置入。观察组均采用珍珠面人工股骨头, 严密进行生物学固定, 手术结束后1 d常规放置负压引流;患者术后保持轻度外展位及中立位, 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手术结束后14 d, 在患者身体允许情况下下床, 可扶墙或拄拐杖在室内行走;部分患者术后可适当给予皮肤牵引或骨牵引, 并采用CPM系统进行康复治疗, 术后给予患者低分子量肝素, 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参考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具体情况进行观察及记录, 参考Harris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康复情况进行判定:关节活动5分, 畸形4分, 功能缺损47分, 疼痛44分, 共100分。治疗后评分90~100分为优, 治疗后80~90分为良, 治疗后评分70~79分为可, 治疗后分数<70分为差[2]。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 ,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 (37.55±3.08) min、 (426.35±1.63) m L, 参考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 (63.85±4.26) min、 (588.22±3.18) m L, 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 明显大于参考组72.1%, 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2.3 观察组术后出现2例压疮, 并发症发生率为4.7%, 参考组术后出现

8例肺部感染、9例压疮, 3例骨折不愈合, 并发症发生率为46.5%, 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老年患者多伴随心脑肾等多种基础性疾病, 全身多脏器功能明显下降, 同时机体应激代偿能力明显下降, 因此手术耐受性较差, 术中风险性较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高龄患者股骨颈生物力学、解剖及局部血供特点均比较独特, 因此术后患者通常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3]。传统治疗中多采用内固定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同时术后患者可出现褥疮、肺部感染、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而术后一旦牵引拆除不当即可导致骨折移位等现象的出现。为提高手术安全性, 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近年来临床使用较为普遍的治疗方法, 可有效解决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再手术概率明显下降;同时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旋转及外传功能均较佳, 灵活性较好, 可较大程度减少髋臼软骨受到的磨损;手术创伤较小, 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床, 有助于术后患者康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参考组 (P<0.05) , 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参考组 (P<0.05) , 由此可知, 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效果显著, 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促进患者康复, 可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8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与参考组 (全髋关节置换术) ,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 (P<0.05) , 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参考组 (P<0.0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 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1%, 数据比较与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 (P<0.05) 。结论 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 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严胜军, 卢水生, 黄夏雨, 等.全髋关节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2) :277-278.

[2]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2009, 3 (3) :380-383.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 篇6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术,高龄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外科疾病, 其病因和随年龄增长而加剧的骨质退化以及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1]。本研究对47例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2月-2011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47例股骨颈骨折高龄患者, 其中男21例, 女26例, 年龄80~98岁, 平均 (88.2±6.3) 岁。22例骨折于左侧, 25例于右侧, 骨折原因为摔伤或车祸伤, 伤后到就诊时间为2 h~2 d, 平均 (15.4±3.2) h。骨折Garden分型:Ⅲ型25例, Ⅳ型22例。合并糖尿病13例, 高血压11例, 冠心病4例, 脑血管病2例, 肺部疾病1例。内科合并症经积极处理, 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尽快安排手术。

1.2 手术方法

47例患者中, 37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10例采用全麻。所有患者均行骨水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健侧卧位取改良外侧切口, 大粗隆为中心向后上方7~9 cm取切口, 向大粗隆远端延伸4~6 cm, 切口总长10~15 cm。切开阔筋膜张肌腱膜并钝性分离筋膜, 暴露短外旋肌群并于近止点处将其结扎缝合、止点切断。在股骨颈纵轴方向呈T字型切开关节囊, 暴露股骨头, 用电锯在距股骨上方1~1.5 cm切断股骨颈, 内收外旋患肢并取出股骨头, 根据头径大小选择合适假体备用。修整颈矩、扩大髓腔并冲洗后, 植入骨水泥并安放假体后复位, 放置引流管后缝合关节囊及短外旋肌群, 关闭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抗感染7~10 d, 低分子肝素7~10 d, 负压引流1~2 d。术后用“丁字鞋”固定, 将患肢外展。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 7~10 d可持拐下床活动。对所有患者行12~60个月的随访, 平均 (37.2±7.4) 个月。

1.4 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X射线结果及随访中髋关节Harris评分。

2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 手术时间53~95 min, 平均76.8 min。术中出血175~500 ml, 平均275.5 ml。住院时间为8~43 d, 平均17.9 d, 术后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大部分患者功能恢复满意, 47例患者中, 按Harris评分对47例患者行髋关节功能评估:优19例, 平均96.2分;良24例, 平均85.4分;中4例, 平均74.7分, 优良率达91.5%。X射线结果提示随访期间假体无松动或下沉。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 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高龄患者因本身合并多种慢性疾病, 采用非手术治疗可因为长期卧床引起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甚至导致死亡[2]。近年临床上多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有效降低了致残率及病死率, 故对无绝对手术禁忌证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 应采用积极手术治疗[3]。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最行之有效的方法[4], 健康状况好、生活可自理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首选全髋关节置换术, 而本身健康条件差、对治疗期望不高者应行股骨头置换术[5]。同时因受麻醉、手术技术和住院费用等诸多因素影响, 故对合并慢性内科疾病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 宜选用人工股骨头置换这一种手术时间短、创伤相对小的手术方式[6]。本研究中, 47例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 手术时间短, 术中出血少, 术后随访疗效满意, Harris评分优良率达91.5%。

对高龄患者, 术前完善常规检查, 注意控制血糖及血压, 以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是防止术后感染的重要措施。高龄患者术后早期病情较复杂多变, 故须加强监护, 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 以免加重心脏负荷。注意及时翻身, 防止褥疮, 尽早下床活动。

综上所述,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手术用时短, 术中出血少, 安全性高, 疗效佳, 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方法,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俊国.人工髋关节置换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36例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 12 (26) :5146-5148.

[2]杜新利, 刘克松, 黄忠杰, 等.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 2008, 14 (11) :690-691.

[3]李锋生, 陈瑞光, 刘向荣, 等.透视图像导航下微创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J].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 (15) :2490-2492.

[4]姚进, 赵允, 仲从丽, 等.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52例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性杂志, 2012, 32 (3) :637-638.

[5]Tsukada S, Wakui M.Minimally invasive intermuscular approach does not improve outcomes in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for femoral neck fracture[J].J Orthop Sci, 2010, 15 (6) :753-757.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 篇7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股骨粗隆间骨折中高龄患者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高龄患者身体机能较弱,常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和严重骨质疏松,治疗难度大。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较为满意,但对于不稳定型骨折(EvansⅢ、Ⅵ型),却常常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1]。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以较快地重建关节功能,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有利于早期康复治疗,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自2003年4月至2013年1月,我院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70岁以上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男28例,女34例;年龄70~92岁,平均75.6岁。合并其他疾病共54例,占87%;其中合并糖尿病24例(血糖12.3~22.1 mmol/L),高血压病51例,冠心病37例,脑血管病28例,肺部疾病37例。Evans分类为Ⅲ型43例Ⅵ型19例

1.2 术前准备

入院后对患者暂行皮牵引制动。请相关内科会诊,积极治疗合并症,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加强营养支持治疗。2例伴有肺部疾病的患者术前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进行各项术前检查,一旦术前准备完毕,应尽快手术。所有患者术前1d使用抗生素。根据X线片测定股骨头的大小,术前准备不同型号长柄人工股骨柄及球头3个以上,柄应略细于股骨上段髓腔的内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在2~10 d内完成手术治疗。

1.3 手术方法

手术均采用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患者侧卧位,患侧向上[2]。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进入,显露骨折端及关节囊,小粗隆上1cm截断股骨颈。临时移除小的碎骨片以利于扩髓,应用标准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技术扩髓,扩髋完成后复位大小粗隆骨块,标准第三代骨水泥技术操作,插入人工股骨头;在插入股骨假体过程中,将先前取出的后内侧碎骨块贴附在股骨柄领的下方内侧面,逐渐打入股骨柄,直至到粗隆间骨折线骨性结合。在骨水泥完全凝固前,根据情况采用钢丝或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大的股骨矩及大小粗隆骨块。仔细修复软组织,关闭切口并放置负压引流。

1.4 术后处理

术后将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膝下垫软枕,行皮牵引或防旋鞋固定,并行患肢按摩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抗生素应用原则,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与内科医生一起制定对合并症的治疗方案,根据引流量适时拔除引流。术后第1天起患肢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功能练习,第3天开始患肢主动功能锻炼,术后2周切口拆线。术后1周左右可扶拐下地行走。定期复查,并跟踪随访。

2 结果

本组62例,有58例获9~62个月随访,并取得完整资料,患者随访时的评估内容包括远期并发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情况。随访期间2例髋臼磨损,1例假体松动下沉,1例股骨上段骨折(行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功能恢复满意),1例双极股骨头内衬脱位(行翻修手术,功能恢复满意),无假体断裂及髋关节中心性脱位的发生。功能评定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3],优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以下。评定结果:优21例(36.2%),良30例(51.7%),可6例(10.4%),差1例(1.7°%)。

3 讨论

笔者认为,而对于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合并小粗隆骨折、逆粗隆间骨折的患者,行DHS发生失败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患者行二次手术治疗的机会越来越少,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获得更好的早期活动功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及内固定失败的风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基本不涉及骨愈合,故不须长期制动,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快,是该术式最吸引骨科医生和患者的地点。其优点有3点:a)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b)可早期下地行走有利于护理及康复;c)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明显提高生存期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苗华,周建生.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64-368.

[2]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50.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4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中21例为男性,23例为女性,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为(67.2±6.4)岁,骨折Garden分型:24例为Ⅲ型,20例为Ⅳ型;观察组中21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年龄63~81岁,平均年龄为(67.5±6.7)岁,骨折Garden分型:25例为Ⅲ型,18例为Ⅳ型。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折类型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常规检查心肺肾功能、血常规、凝血指标、血液生化以及尿常规等各项指标,术前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对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慢性呼吸系统感染以及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控制基础病情后,再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主要接受传统内固定术治疗,手术时,患者平卧于牵引床,在X线机直视下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闭合复位后,按照常规方法,经皮穿入3根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观察组则运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手术时,选择直接外侧入路手术切口,保留股骨距1~1.5 cm,运用髓腔锉对髓腔进行扩髓处理,并充分清洗髓腔,将远端塞放置在髓腔内,调和骨水泥后,运用骨水泥枪将骨水泥注入髓腔内,放置好双极人工股骨头假体后维持加压,直到骨水泥充分固化。

安装合适的球头,成功复位后,对患髋各向活动进行仔细检查,确定无脱位倾向后,按照常规方法放置引流管,对切口进行缝合,结束手术。术后运用抗生素进行常规预防感染治疗,术后2~3 d,指导患者在病床上进行髋关节和膝关节小幅度被动或者主动伸屈运动,7 d后,逐渐增加运动强度,21 d后,指导患者在拐杖的支撑下练习行走,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控制好运动强度,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各项指标,同时观察两组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包括尿路感染、肺炎、骨折不愈合以及褥疮等。

1.4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两组样本均数比较,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下地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由于老年人股骨颈局部血供、生物力学以及解剖学特点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骨折后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概率较高,临床治疗难度大,所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改善患者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3]。相比较传统内固定术而言,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以及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并且还能降低褥疮、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4]。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双极人工股骨头具备旋转和外展功能,灵活性较好,相比较单极股骨头而言,双极人工股骨头由外关节和内关节共同承担关节活动,其中内关节负责关节小范围活动,而外关节则负责关节大幅度活动,内外关节交替作用,能够避免磨损髋臼软骨,降低骨不愈合的发生率[5]。同时,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下地时间早,患者不用长时间卧床,能够早期进行被动或者主动运动,一方面可以降低褥疮发生率,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54%,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下地和住院时间均较短,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临床上运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不仅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还能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宣懂.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1):23-24.

[2]蒋武平,郭鹏飞,黄达新.老年股骨颈骨折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2):1763-1764.

[3]李学阳.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4):8-10.

[4]曹卫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应用[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29-33.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 篇9

(辽宁省阜新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阜新123002)【摘要】近几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股骨颈骨折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股骨颈骨折发生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很高,而高龄患者的股骨颈骨折更不易愈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需要,尤其是适应于高龄伴有内科疾病病人的首选方法之一。因此如何使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护理中的重要问题。【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31-01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早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这五年时间里,抽取32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患者年龄在65至93岁之间,平均年龄68岁;其中包括12例男性患者和20例女性患者。1.2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抽样中的32例患者进行治疗,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具体的护理措施和相应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2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通过我们对其进行的体位护理、心理护理、引流护理、并发症的观察,术后功能锻炼等护理,所有患者在手术后期的恢复情况均比较理想,均在预计的时间内康复出院。3 护理 3.1体位 患肢用薄枕垫高,并保持外展30度中立位,每2小时给予足跟、膝部、小腿按摩1次,每次10-20分钟。在放置便盆时应保护患侧的髋关节。一旦发生脱位,立即制动,告知医生处理。  3.2心理护理:此类患者多为年老体弱,病程较长,对治疗失去信心,同时对人工关节易产生怀疑态度,因此,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对于本病治疗的新进展,加强与患者主动交流,生活上注重关心体贴,尊重病人,减少患者孤独感,积极配合治疗。 3.3引流的护理 使引流保持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折转成角,以免对引流产生影响。注意引流管负压引流袋的位置不能够比患者的插管口平面高,搬动患者时,应先将引流管夹住,在引流液超过负压引流袋的一半的时候,应对其进行倾倒。注意各种引流管与伤口或粘膜接触部位保持洁净,以防出现感染现象。

3.4并发症的观察 肺栓塞是人工股骨头置换后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烦躁不安、颈胸部皮肤和粘膜瘀斑及出血,水肿等情况。一旦发生,应立即告知医生迅速处理。同时也要注意预防压疮、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感染 等并发症。 3.5术后功能锻炼指导:(1)被动训练:因患者高龄体弱,术后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动作轻柔缓慢,根据病人耐受情况而定。髋关节屈曲<90°,禁止内收内旋。术后第一天开始行患肢股四头肌、臀大肌的等长舒缩练习,患肢踝关节背屈旋转活动。双下肢保持外展位,避免患肢内收内旋。术后第二天练习坐位,保持髋关节屈曲<90°,足背放置500g左右的沙包练习小腿肌力。术后第三天平卧练习直腿抬高;收缩大腿股四头肌,把下肢抬高几公分高维持数秒,重复多次锻炼。(2)机械训练:患肢做CPM锻炼,开始20°~30°,每日一次,每次30~60min,第二周增加次数加大功能锻炼,但不能超过90°。(3)行走训练:因患者高龄体弱,行走训练应有护理人员陪同。术后第四天练习站立患肢不负重的情况下逐步适应后练习行走,可运用助行器或扶双拐使身体保持平衡避免摔倒。掌握上楼时先迈健肢,下楼时先迈患肢这个原则。4.出院指导 知告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异常情况及有时复诊。出院后尽可能少步行,多采用交通工具以延缓人工关髋节的摩损,避免患髋下蹲,尽量不单独活动,避免一切关节受压活动,如肥胖者减。出院后不宜坐矮凳,应用坐便,使用蹲便器避免使髋关节过度屈曲,不应<90°,防止身体前倾。坐位时避免交叉双腿、盘腿坐位或者单髋负重。指导病人正确更衣,如穿裤时先患侧后健侧,穿袜时伸髋屈膝进行,最好穿防滑鞋以免跌倒。出院后三个月内禁止性生活。5.体会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特点:①合并癥、并发症多。②老年骨质条件比较差。③老年骨折通常伴有骨质缺损,且自身植骨骨量不足,异体骨愈合稍差。④骨折移位明显。⑤老年骨折愈合时间长,极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通过人工髂关置换术治疗既解决了长期卧床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又不存在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问题,且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好。从本组资料显示,我们对高龄患者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这表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股骨颈骨折能迅速恢复患肢功能到损伤前水平,减少卧床时间,避免了髋内翻畸形、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及长期卧床致肺、泌尿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我科通过对3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加强术后础护理外,更注重病人围手术期的康复指导,通过细致的,渐进性,遵循个性化,并用临床专业知识,护理经验和病人需求相结合,使病人掌握围手术期的疾病相关知识及护理措施,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手术病人均末发生护理并发症,同时缩短疗程,提高病人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参考文献[1]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1990,636 [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849-850.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10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94例患者。病例纳入标准: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失去后内侧皮质支持的三部分及多部分股骨粗隆间骨折或反向成角骨折) , 年龄超过70岁, 无麻醉禁忌, 受伤前需借助或不借助辅助工具能够独立行走。排除标准:可疑病理性骨折, 显著老年痴呆, 髋部骨折处合并存在骨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者。该研究经金坛市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大部分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肺部疾病等内科疾病明显不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随机分为两组, 即THA组和BA组,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注:骨折分型采用Evans/Jensen分类方法

1.2 方法

所有手术由同一团队完成, 均取后外侧入路, 均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输血量。术后1~3 d根据患者情况, 开始坐起或借助工具下床站立进行早期活动, 术后3~5 d开始借助工具下床走动。功能恢复良好后嘱其出院。记录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手术后随访为术后6周、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各1次, 然后每年随访1次, 共随访5年。在术后随访过程中运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运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 股骨干下沉, 髋臼假体移位, 髋臼假体侵蚀及异位骨化等情况运用前后侧位X线片评估, 并记录观察各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二分变量如翻修率及髋臼脱位率等运用字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资料比较

THA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长于B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THA组术中平均失血量、平均输血量均多于BA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THA组住院花费明显高于B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随访末期, 两组Harris评分、VAS评分、并发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THA组发生了5例髋关节脱位, 而BA组并没有发生髋关节脱位,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5例脱位中2例进行了髋关节翻修, 另外3例进行手法复位, 随访过程中并未复发。在随访的过程中, THA组4例患者进行了翻修, BA组3例患者进行了翻修;THA组8例患者死亡, BA组9例患者死亡, 两组间翻修率及死亡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随访后期X线摄片发现所有股骨大转子骨折均已愈合 (图1、图2) 。两组中均有2例存在用于环扎的钢丝发生断裂。BA组存在2例愈合过程中出现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由于腹股沟疼痛进行了THA。BA组1例患者出现骨折部分松弛而进行了翻修, THA组2例患者骨折部分松弛而进行了翻修。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异位骨化。

注:74岁老年男性严重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A, 术前;B, 术后6个月, 骨折愈合;C, 术后3年, 假体仍然稳定, 并具有较高的Harris评分

注:76岁老年女性严重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A, 术前;B, 术后6个月, 骨折愈合;C, 术后3年, 假体仍然稳定, 无髋臼突出

3 讨论

THA与半髋关节置换术被用于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尽早恢复患者患肢功能锻炼, 避免内固定可能存在的髋螺钉移位[8,9], 而且它们被发现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内固定术的优点。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 既往研究报道行THA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 发现这两种技术能够使得患者术后即刻开始进行负重锻炼, 更有利于进行护理, 促进早期恢复, 这些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的内固定术[6,7]。Sidhu等[4]也证实THA对于精神正常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半髋关节置换与TH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能够促使更快的恢复, 降低手术失败率, 避免其他内固定术相关的并发症, 让患者术后能够立即进行负重锻炼, 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 同时可以避免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本研究发现BA较THA存在较多优点, 如手术操作简单, 手术时间短, 术后假体脱位发生率低。但是BA可能会因髋臼侵蚀导致腹股沟及大腿部疼痛, 而影响长期生存, 二次手术风险高。到底BA与THA哪个更适合于股骨粗隆间骨折, 主要考虑4个因素:手术损伤, 手术治疗效果, 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如假体脱位及髋臼侵蚀等, 手术花费。

本研究中, BA组与THA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翻修率、死亡率及主要并发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THA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A组 (P<0.01) , 另外THA组的手术失血量及输血量明显高于BA组 (P<0.01) 。而且THA组手术费用显著高于BA组 (P<0.01) 。当然增加的输血量及手术时间也会增加住院费用。在经济上较不发达的国家, 如中国, 手术费用是治疗方式选择的决定因素之一。

Haentjens等[10]综合分析既往的研究, 总结了股骨粗隆间骨折假体治疗的疗效及其并发症。他们得出结论, 存在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以从假体置换术治疗中获益。假体置换术能够减少手术相关严重骨科并发症及减轻手术相关疼痛。THA后最值得关注的是是否会发生假体脱位, 一旦发生将会增加肺部并发症及延长卧床时间。而有研究报道股骨粗隆间骨折行THA后的假体脱位发生率为44.5%[9]。尽管增加假体股骨头的大小能够增加假体稳定性, 但并不能减少脱位发生率。直径为28 mm的标准金属杯及聚乙烯杯是自1960年来应用最为广泛的, 花费也最小。在本研究中, BA组没有发生假体脱位, 而THA组存在5例假体脱位, 2例患者在手法复位失败后运用股骨干及髋臼假体进行MAL定位后进行了翻修术, 另外3例患者在全麻下进行手法复位, 获得成功, 并进行了2个月的固定保护, 没有复发。THA除过进行手法复位需要进行固定外, 一般不采取固定, 因为固定会导致髋关节制动, 老年人难以耐受, 而且会带来一笔不小的花费。

BA最值得关注的并发症是因髋臼侵蚀带来的髋臼突出及腹股沟疼痛。髋臼表面软骨的损伤与侵蚀与腹股沟疼痛高度相关。在本研究中, 尽管BA组VAS评分稍高, 但与TH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存在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人常常存在并存的其他合并症及其本身有限的生存期, 所以真正需要放置假体的需求不高。本研究也发现, 进行假体置换的老年患者, 术后5年内就有18.7% (9/48) 的患者在发生严重髋臼突出之前已经死亡。BA组中仅存在2例患者发生了髋臼侵蚀, 因运用NSAID药物不能缓解腹股沟疼痛, 进行了THA。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存在一些局限性。纳入的样本量较小, 随访时间也较短, 需要更深入的前瞻性大样本随机临床研究, 增加随访时间, 观察比较THA与BA的疗效。

随访过程中, 两组住院时间、主要并发症、翻修率、死亡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THA与BA都是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 考虑到THA手术失血量多, 手术时间长, 假体脱位发生率高, 手术花费高, BA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吴景冬.PFNA内固定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5) :36-37.

[2]Marsh J L, Slongo T F, Agel J, et al.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classification compendium-2007:Orthopaedic Trauma Association classification, database and outcomes committee[J].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 2007, 21 (10 Suppl) :1-133.

[3]关自德, 马善军.32例动力加压髋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26) :158-159.

[4]Sidhu A S, Singh A P, Singh A P, et al.Total hip replacement as primary treatment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J].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 2010, 34 (6) :789-792.

[5]阳荣, 颜钦文, 刘渊, 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00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6) :9-10.

[6]马斌, 杜勇, 张光春.PFNA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31) :38-40.

[7]Shen J, Wang D L, Chen G X, et al.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compar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for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J].Journal of Orthopaedic Science Official Journal, 2012, 17 (6) :722-729.

[8]林彩龙.四种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19) :36-37.

[9]唐鑫.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40例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 (3) :28-29.

上一篇:科技改革与创新下一篇:提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