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英语教学

2024-06-29

中医专业英语教学(精选十篇)

中医专业英语教学 篇1

一、中医护理问卷调查和访谈

(一) 问卷调查。对所带护理专业在校生进行了有关中医护理课程的初步调查, 以发放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进行。在学期初, 问卷调查的设计主要包括8个方面, 分别是你的性别;你的年龄;你是否听说过中医护理;你从哪儿获取中医的信息;你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你希望在课堂中学到什么样的知识;你相信中医护理技术吗;你希望学到哪些中医知识。通过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 教师可以初步获得学生对于中医护理的初步认识以及对于学习本门课的基本要求, 教师能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以便获得最佳课堂效果。在学期末, 在学习完中医护理的教学内容, 对护理专业在校生进行了中医护理教学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 以发放问卷调查表、座谈的形式进行。在学期末, 有关中医护理教学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 设计主要包括8个方面, 分别是学习兴趣是否提高;是否愿意主动学习;是否提高了与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是否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是否提高了动手能力;是否在生活中用到学到的知识;你本学期最喜欢的中医护理内容是什么;你希望在中医护理课堂中学到哪些知识。通过电话联系、访谈了解实习学生、毕业生在进行临床中医护理特色技术操作中面临的困惑。在教学中适当增加相应的教学内容及学时, 以便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访谈内容主要包括8个方面, 分别是你在哪家医院实习;你在哪家医院工作;你在工作中感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吗;你所在的医院是否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开展了哪些中医护理技术;在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中, 哪些容易操作, 患者乐于配合;在临床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时, 你遇到哪些困惑;你认为进入实习、工作前, 学生应具备什么素质;在校期间学习的中医护理知识, 在你进入实习、工作后有用的是哪些内容;你对中医护理这门课有什么建议。

(二) 对中医护理教师的访谈。收集教师对于中医护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建议, 以及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记录, 作为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访谈内容主要包括7个方面, 分别是您所带的专业和班级有哪些;您所带的学生有什么特点;参与中医护理教学的学生在学期末有哪些变化;在课堂上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在学期末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吗;您认为学生应具备哪些专业素质;您对中医护理这门课有什么建议。

(三) 对临床专家的访谈。收集对于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建议, 作为确定中医护理教学内容的参考。访谈内容主要包括8个方面, 分别是您在临床带教的课程是什么;您所在的科室是哪个;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使用广泛吗;您所在的医院主要开展了哪些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中患者最容易接受的中医护理技术有哪些;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 您觉得学生操作规范吗;您觉得学生在进入实习时, 应具备哪些中医护理的知识和技能;针对我国的护理现状, 您认为学生应加强哪些方面的能力培养;您对学生在校学习的中医护理这门课有什么建议。

二、提高中医护理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中医护理课程的讲授, 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临床中常用的中医护理技术, 而且应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让学生了解中医护理, 喜欢中医护理、使用中医护理技术, 为医疗卫生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一) 拓展中医护理教学内容。增加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简单实用的中医护理技术等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增加四季养生、穴位保健知识、推拿法治疗失眠等专题讲座, 学生兴趣提高, 课堂上注意力集中, 课下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 为家人朋友减轻不适症状, 学以致用, 带给学生积极的体验, 形成良性循环。在教学中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二十四节气养生知识,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养生原则与方法, 十大保健穴位的保健方法等知识融入到中医护理藏象、经络与腧穴等相关章节中, 不仅拓展了学生的中医知识, 而且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医经典之一《黄帝内经》内涵丰富、言辞优美、韵味十足, 适合学生诵读。在教学中选取与中医护理知识点相对应的篇章, 比如《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论》等著名篇章加以讲解, 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同时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在教学中,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 将养生保健、针灸腧穴、中药歌诀等适合诵读的内容, 按类别汇编成小册子, 形成校本教材, 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中医知识的魅力。

(二) 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让中医护理的课堂“动”起来。教师课前准备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于一体的高质量、艺术性强、观赏性强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乐于接受, 提高学习兴趣, 提高对于中医护理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中医护理知识点多, 学生如果只是单纯记忆和背诵, 往往学习效果较差。教师通过讲授法, 总结中医护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利用图表法、归纳法、歌诀等, 让知识点更加清晰、简单, 学生在记忆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参与式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 让学生参与教学, 培养其主动学习、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 注重师生间的沟通。在课堂中, 通过语言、目光、动作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课下, 通过qq、微博、作业、电话联系等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多渠道, 畅通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是中医护理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师生间的沟通, 教师把对于学生的关爱、期望、等传递给学生, 这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比如有一个学生在作业中这样描述:最近天气越来越冷, 妈妈在下雪天, 手会出现冻疮, 我按照老师讲的当归生姜羊肉汤的做法, 熬了一大锅汤。告诉妈妈, 这个汤预防和治疗冻疮效果非常好, 妈妈特别高兴, 喝了很多汤, 说很好喝呢。教师在作业中这样写到:你做的很好, 我们马上要讲艾灸法的操作, 艾灸对于冻疮效果也非常好, 好好学, 学完给妈妈试着用用。之后观察到这个学生, 上课时注意力很集中。

在中医护理的教学中通过改进教学方法, 拓展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学习成绩突出, 提高了教学质量, 明显提升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针对中医护理教学中面临的困惑, 进行了一系列问卷调查。通过分析研究调查结果, 不断改进中医护理教学方法, 拓展中医护理的教学内容,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范新六, 赵唯贤.中医护理学教学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8, 4:398~400

[2]张秋霞.中职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19:91~92

中医院校英语专业建构路径研讨论文 篇2

中医院校开办有中医药特色的英语专业也是中医药走向国际化和中国文化外交的必然要求。中医药能不能真正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取决于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培养出既热爱中医药又精通外语尤其是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些人才在身体力行的基础上,既用中医药知识为人类谋得更多的健康好处,又通过语言优势做好传播工作,中医药才能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欣赏并逐渐融入人们的健康意识当中。另外,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价值,文化外交在中国整体外交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作为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药势必随着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外国留学生的来华学习,成为重要的文化传播的媒介。中医院校的英语专业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高专护理专业中医教学的困境和对策 篇3

【关键词】高专护理;中医教学;困境;对策

中医是其它现代医学无法替代的一门学科,它有独立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临床技能操作。虽然世界各国早已掀起了学习中医的热潮,但在以西医为主的高专院校里,中医教学还是而临诸多困境,可谓举步维艰。

一、高专护理专业中医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有教材无大纲,课时少内容多

当前中医的学习和其它很多课程一样,完全是一种应试学习,即为了完成规定的学分。现有《中医护理》教材,其内容包括了中医护理的哲学基础、中医护理基础理论、中医护理程、药物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饮食和心理疗法、内妇外儿五官等各科护理,可谓而而俱到,好比中医护理专业的浓缩版。据了解,目前各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中医课时不等,多至50学时左右,少至30多学时,我校目前是36学时,由于课时少,制定的大纲只能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列出选讲部分的要求。不容置疑,这样选择的内容,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而性。

(二)方法老效果差,重理论轻实践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各种实用型、技术型高素质卫生人才需求的增加,高专教育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中医教学课时少内容多,其模式仍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复习旧课,讲授新课,突出重点,讲透难点,一讲到底”为主,虽偶尔运用其它教学方法,无奈时间紧,杯水车薪,效果欠佳。中医是一门理论抽象、实践性强的应用性课程,无论是原来使用《中医学》还是现在使用《中医护理》教材,其理论与实验课的比例都远达不到要求,按规定实践教学课时一般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40%左右。但目前的中医教学计划规定是理论30学时,实验6学时,实践只占总课时17%左右,导致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下降。

(三)继承多创新少,缺经费进展慢

近年来对中医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步,但由于科研经费的严重短缺,不少课题和占典经方还是让外国学者捷足先登了,中医学的发展可谓墙内开花,墙外香”。《中国则经新闻》7月30日报道,耶鲁大学一教授用中国一张1800年前的中药处方,启用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的药剂,与其他化学药物合用,治疗肠癌的效果非常好,且副作用少。出现这种局而的原因,一是经费少,二是缺乏创新,在研究方法上滞后和现代科学技术方而引入不足等。所有这些都制约着中医的发展,严重影响了该课程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的地位,故而高专护理专业将中医列为选修课也就不足为奇。

二、对高专护理专业未来中医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一)统一教材,统一大纲,统一计划

现今当务之急是根据新版教材,尽快组织制定统一配套实用的教学大纲和计划。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纲领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数、主要授课内容、考试考查、理论与实践比例等,有了大纲,可克服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制定中医大纲时,在不影响高护专业教学计划总时数的前提卜,可通过对一些学生能够自学的课程进行调整而适当增加其学时,使目前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趋合理化和科学化。

(二)改变教法,加强实践,注重实用

在教学中为克服课时少,内容多的困难,应充分运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录像、VCD,多媒体课件等,以浓缩、直观、形象、省时的方式来丰富教学形式。同时教师在现有教材、大纲和计划未得到满意修订之前,应多花时间和精力来认真钻研教材及相关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精心确定所讲内容,改变早已驾轻就熟的課堂教学模式。事实证明,只有改变目前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注重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训,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走出校门就能适应目前医院整体护理模式和社区医疗服务等形式的优秀高级护理人才。

(三)更新观念,崇尚创新,促进发展

护理工作是直接维系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专业,在临床上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约90%是护士执行或配合完成的,由此可见护理工作之重要。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工作已由医院扩大到社区,由单纯的疾病护理扩展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全而护理,扩大到健康的人群。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目前的护理教育应尽快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树立现代护理教育理念,以人的健康为目标,充分重视在国际社会中有一定影响的、疗效显著的中医各种保健疗法,改善目前的中医教学条件,将中医护理中临床运用较多的针灸、推拿、饮食和心理护理等行之有效的疗法,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应注意介绍中医学科前沿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动态,如中医强调的整体观、大人合一论等反映着生物全息特性,即整体与部分及部分与部分之间在生物学特性上全息相关,整体或局部发生病变,可在全息相关的对应部位有反应,对该部位进行观察和调节,可以诊断和治疗所发生的疾病,……这些理论无疑对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巧,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古法新用,只有这样才能重新确立中医课程在高护理专业中的目标定位,才能改变目前中医教学所而临的困境。

参考文献:

[1]谢观.中国医药大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4: 63

中医专业英语教学 篇4

关键词:非中医专业,中医学基础,教学方法

一、中职学生特点及中医学学习现状

近几年,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宏观政策下,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也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职学生整体素质普遍偏低,存在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目标不明确、没有进取心、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问题。在十多年的《中医学基础》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中职学生对中医知之甚少,再加上文言文阅读能力较低,使得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古文为载体的中医理论对大部分学生无异于“天书”,认为内容抽象深奥、枯燥无味,所以对该门课程产生了畏惧心理,提不起学习兴趣。

二、《中医学基础》课程的特点

《中医学基础》是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涵盖了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针灸等多门学科。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中医学基础》是非常难教、难学的课程之一,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理解困难。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科学有较大的差异,中医理论基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所以对于一直以接受现代教育为主的中职学生来说,要理解几千年以前的学术思想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2)内容抽象、复杂,难于掌握。书中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一些无形的东西,学生无法想象和理解,而这些又是中医理论的基础,贯穿整个教材。(3)容易混淆。学生在学习中医藏象学说和西医解剖学时,很容易把两者的概念混淆,要么用西医的概念生搬硬套进中医的内容,要么就把中医的概念混入到西医中去,结果越学越糊涂。(4)文字难懂。由于中医历史悠久,教材中引入了一些《黄帝内经》和其他一些古典医籍中的原文,枯涩难懂,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再加上课时安排相对较少,短时间内要学习、理解、掌握如此高深的知识,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三、教学探索与实践

1. 运用愉快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由于机体需要而产生的稳定的内驱力,是构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入门和获得成功之间的“牵引力”与“黏合剂”。所以让学生了解中医、热爱中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对于非中医专业学生来说,《中医学基础》不是一门重点课程,学生思想上往往不够重视,所以要让学生了解中医作为祖国的传统医学,有其特有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诊疗效果,其康复、经络等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临床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所以学习这门课程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用中医理论指导我们的临床实践,提高服务能力和科学水平,也是为了掌握养生的方法,提高自己及家人的生活质量。学习是自身的需求,是兴趣使然。愉快教学法就是使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对所学的知识能够高效地接受,并产生较强的记忆力。寓教于乐,并把课堂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从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把学习真正当成一件乐事。

2. 明确教学目的,注重实用性。

非中医专业《中医学基础》的教学目标不是为了培养通晓医理的中医专家,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疾病的中医临床诊断思维能力,以及对知识融合贯通和运用的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中医知识对专业技能进行补充,能够运用所学的中医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此,《中医学基础》的教学不应以钻研理论,应对考试为目标,更应注重其知识的实用性。中医注重医患双方的互动性和方法的实用性、有效性,注重发挥整体功能的综合调节和协助人体自然康复的作用,强调因人施用、辩证施用,在诊疗、康复、养生等方面有很强的实用性。所以理论教学上应该以启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为目标,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其学习知识的可持续性,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可以通过自身实践来提高。不一定要求学生背会多少知识,关键在于掌握一种学习方法、一种学习态度,讲解不在多,而在精。

3. 简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中医学基础》的课时一般在40学时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把书中所包含的所有章节都详细、深入地讲解,是绝无可能的。我们反对“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上面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在下面听得枯燥无味、昏昏欲睡。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好这40学时呢?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精心的分析、梳理和归纳。对非中医专业学生来说,我们只要求他们掌握中医的基础学说理论,了解中医的思维方式,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增强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足够了。所以我们要简化教学内容,基本概念要讲解清楚,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循序渐进。所谓重点,就是指教材中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是系统学习的基础,是掌握中医精髓、通往中医学宝库的钥匙。所谓难点,就是指中医理论中比较抽象复杂的、学生容易感到困惑、难以理解的内容。对重点内容,要浓墨重彩,详细讲解;对于难点,宜深入浅出,结合通俗易懂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比如:在阴阳学说中应侧重讲解阴阳的属性及阴阳的相互关系;在五行学说中应侧重讲解五行的属性和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逻辑基础,以脏腑学说为核心,围绕着辩证论治这根主线展开教学。

4.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收获最佳授课效果。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选择对某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如果授课教师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式组织教学,肯定会使学生感到刻板单调、索然无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可根据每个章节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以新颖、直观的感觉。笔者在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收获了满意的效果。(1)引经据典法。中医是祖国几千年文明长河中的瑰宝,长久以来形成了其独特而经典的理论体系,而这些理论只有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才会发扬光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引用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典故,帮助其理解、参悟中医理论的精髓。比如在讲解情志与五脏关系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当外来刺激过于强烈,超过人自身的调节能力,便可伤及五脏,导致疾病发生”的含义,可引用“为伊消得人憔悴”来说明“思为脾之志、思伤脾”;用范进中举的故事来说明“喜为心之志、喜伤心;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性格来说明“忧为肺之志,忧伤肺”。在讲“望诊”的时候,引用扁鹊望蔡桓公的故事来说明望色的意义,形象生动,学生印象深刻。(2)触类旁通法。“天人合一”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内容包含万象,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主张人要主动的适应自然环境,从而提高健康水平,减少疾病的发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入手,触类旁通的理解深奥的中医理论。比如在介绍六淫致病的特点时,让大家思考和讨论“为什么洗澡后吹风、上完体育课后或者季节变换的时候容易感冒”、“为什么南方人容易患风湿病”、“为什么冬天容易生冻疮”等,进而找出疾病发生的主要机制,掌握六淫致病的主要特点。(3)简单记忆法。中医学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单纯的机械性记忆,往往是事倍功半,效果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教授学生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这对提高学习效率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比如在讲授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时,教学生记住“木火土金水”,相邻之间是相生的关系,相隔之间是相克的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讲麻黄汤的组成:甘草、麻黄、桂枝、杏仁时,把它记忆为“干妈贵姓”,既有趣,又容易记忆,学生很乐于接受。(4)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它具有文本、声音、动画及活动视频图像等丰富的教学形式,可以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感官刺激,这样比较容易把中医学抽象、复杂的内容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尤其是在经络、舌诊、望色等章节,使用PPT多媒体教学,可以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学生普遍反映形象生动、兴趣高、印象深,效果好,弥补了课时不足的缺陷。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职卫校非中医专业《中医基础学》的教学,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简化教材,突出重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实用性,力求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后,我将进一步致力于中医教学改革的研究,以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李豫鲁.从中医学的现状和困境论中医学的生存和发展[EB/OL].2010-11-17.http://wenku.baidu.com/view/17d46c4769eae009581becdc.html

[2]黄岩松, 潘国庆, 罗清平.《中医学基础》课程难点与教学改革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 (教学研究) , 2011, (1) .

[3]潘卫英.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愉快教学方式的探讨[J].教育研究, 2006, 3 (19) .

中医外科学皮肤性病专业教学大纲 篇5

概说 【目的要求】

1.了解皮肤的结构、功能、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2.了解皮肤病的各种致病因素,熟悉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3.掌握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形态特征及辨证规律。4.掌握皮肤病的常用内治法及常用方剂。5.熟悉外用药剂型,掌握外用药的使用原则。.【教学内容】

1.简单介绍皮肤的结构、功能以及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

2.皮肤病的主要病因有风、湿、热(火)、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情志、饮食、禀赋,各种病因所致皮肤病的特点。3.自觉症状痛痒、疼痛、灼热、麻木的辨证。

4.他觉症状即皮肤损害的形态及中医辨证。原发性皮损包括:斑疹、丘疹、风团、疱疹、脓疱;继发性皮损包括: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癣样变、色素沉着。5.内治法在皮肤病的应用、适应证和常用方剂。

6.溶液、粉剂、洗剂、酊剂、油剂、软膏等常用外用药的制剂方法、作用、用法、适应证。根据不同皮损选择外用药的剂型,使用注意事项。

7.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为常见皮肤病皮损的特点和外治方法

第一节热疮(附:生殖器疱疹)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定义和病因,掌握临床特点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认识及特点。

2.病因病机:风热壅阻肺胃,反复发作致阴虚内热。

3.重点讲解诱因、好发部位、皮损特点、自觉症状、病程预后。4.注意本病应与蛇串疮、黄水疮相鉴别。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肺胃热盛证,治宜疏风清热,方用辛夷清肺饮合竹叶石膏汤加减;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阴虚内热证,治宜养阴清热,方用增液汤加味。外治:疱破糜烂用清热解毒、燥湿收敛中药溶液湿敷。

第二节蛇串疮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定义和病因病机,掌握临床特点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其他中医名称、现代医学认识及特点。2.病因病机:情志内伤,肝郁化火,或脾经湿热,感受毒邪。

3.重点讲解前驱症状、好发部位、发于身体一侧、皮损特点、带状分布、自觉疼痛、病程预后。

4.鉴别诊断:与热疮的鉴别要点。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肝经郁热证,治宜清肝火、泻热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脾虚湿蕴证,治宜健脾利湿、解毒止痛,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气滞血瘀证,治宜理气活血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外治水疱未破用三黄洗剂、玉露膏;疱破糜烂用中药湿敷。

6.预防调护以自学为主。

第三节疣(附:尖锐湿疣)

【目的要求】

了解疣的定义及各种疣的中西医病名,掌握各种疣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了解疣的防护。【教学内容】

1.概述疣的定义、特点、分类及相应的西医病名。

2.病因病机:外伤摩擦或肝热血燥,筋气不荣,加之风热毒邪侵袭,搏结于肌肤,血凝滞而成。

3.重点讲解疣目、扁瘊、鼠乳、跖疣、丝状疣的形态特征、好发部位及年龄、自觉症状。4.注意跖疣与鸡眼、胼胝相鉴别。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法:风热血燥证、湿热血瘀证的辨证及方药。各种外法,有推疣法、敷药法、熏洗法、挤疣法、结扎法、冷冻法、针灸疗法等。

第四节 黄水疮

【目的要求】

了解本病的定义、病因和预防,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认识、特点、流行情况。2.病因病机:暑湿交蒸,湿毒熏蒸肌肤。

3.重点讲解好发年龄、部位、皮损特点、自觉症状、全身症状及并发症。4.注意本病应与水痘、热疮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暑湿热蕴证,治宜清暑化湿解毒,方用清暑汤加味;脾虚湿滞证,治宜健脾除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外用中药湿敷、三黄洗剂、青黛散等。

第五节癣

【目的要求】

熟悉癣的定义、各种癣的中西医病名、病因及传播途径,掌握各种癣的诊断和治疗,了解预防措施。【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命名、特点。

2.病因病机:感染浅部真菌,风、湿、热邪侵淫肌肤。

3.重点讲解白秃疮、肥疮、鹅掌风、脚湿气、圆癣、紫白癫风的发病部位、皮损特征、自觉症状、病程预后。

4.注意白秃疮与白屑风、白庀;肥疮与头部湿疮;鹅掌风、脚湿气与手部湿疮、掌跖角化病;紫白癫风与白驳风、风热疮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风湿毒聚证、湿热下注证的辨证论治,癣的各种外治疗法,有拔发疗法、浸泡、熏洗疗法,癣药水、药膏的选择应用等。6.注意预防与调护。

第六节虫咬皮炎

【目的要求】

了解本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防护。【教学内容】 l.介绍其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虫毒侵入肌肤。

3.重点讲解好发季节和部位、皮损特点、各种虫咬皮炎的临床表现、自觉症状及全身症状。4.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热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痒。方用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轻症以外治为主,用1%薄荷三黄洗剂,松毛虫皮炎用橡皮膏粘去毒毛刺。

第七节疥疮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病因、传播途径,掌握临床特点和治疗了解预防措施。【教学内容】

1.介绍其定义、特点、疥虫特性。

2.病因病机:直接感染疥虫,湿热虫毒郁于肌肤。

3.重点讲解接触史、好发部位、皮损特点、隧道、奇痒夜间加重。4.注意本病应与皮肤癌痒症、寻常痒疹、丘疹性荨麻疹相鉴别。5.强调外治方法。以外治为主,硫黄制剂有特效,讲解具体用药方法。6.重视预防调护。

第八节 日晒伤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病因、临床特点,了解预防措施。【教学内容】

1.介绍其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腠理不密,阳光暴晒,毒热蕴肤或热毒入里。3.重点讲解好发部位、皮损特点。

4.注意本病应与接触性皮炎、盘状红斑狼疮相鉴别。5.治疗内外治结合,以清热祛暑为基本原则。6.重视预防调护。

第九节湿疮(附:婴儿湿疹)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定义、分类、不同部位的不同名称、病因病机,掌握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特点、分类、不同部位的中西医病名。

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风、湿、热郁于肌肤,及急性、亚急性、慢性期病机。3.重点讲解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疮的发病、皮损特点、自觉症状、病程预后。特殊部位湿疮的临床表现。

4.急性者与接触性皮炎相鉴别,慢性者与牛皮癖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湿热蕴肤证,宜清热利湿止痒,方用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湿热浸淫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止痒,方用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脾虚湿蕴证,治宜健脾利湿止痒,方用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润肤、祛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减。外治:急性者,滋水多时,用中药煎汤湿敷,滋水少时用青黛散麻油调搽;亚急性者用洗剂、霜剂;慢性者用青黛膏、黄连膏等,或加热烘,或用中药外洗、烟熏法。6.预防调护以自学为主。附:婴儿湿疮。【目的要求】

了解本病的临床特点、辨证论治、小儿用药特点。【教学内容】

1.介绍其定义、特点、中西医病名。

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脾运不健,内有胎火湿热,外受风邪,蕴阻肌肤而成。3.重点讲解发病年龄、好发部位、湿性、干性皮损特点、全身症状、预后。

4.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胎火湿热证、脾虚湿蕴证的辨证论治及外治法,小儿用药特点。5.注意预防调护。【教学方法,】

自学,诊断通过皮损幻灯片讲解。

第十节接触性皮炎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概念和病因,掌握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教学内容】

1.广义与狭义接触性皮炎的概念、中医病名及特点。

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接触致敏物质,湿热毒邪侵入皮肤与气血相搏。3.强调接触史、潜伏期,重点讲解皮损特点、自觉症状、预后。4.注意本病应与急性湿疮、颜面丹毒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风热蕴肤证,治宜疏风清热止痒,方用消风散;湿热蕴毒证,治宜清热祛湿、凉血解毒,方用化斑解毒汤合龙胆泻肝汤;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合消风散。外治:红斑、丘疹为主,用三黄洗剂;肿胀糜烂、渗液为主,用中药水煎湿敷;糜烂结痂者用青黛散麻油调敷。6.预防调护以自学为主。

第十一节药毒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概念、病因,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教学内容】

1.阐述药毒的定义、范畴及特点。

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药毒内侵。药毒为热毒,或夹风,或与湿相合致病。

3.重点讲解药毒的基本特点荨麻疹样型、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固定红斑型、多形红斑样型、湿疹皮炎样型、剥脱性皮炎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七种类型药毒的临床表现,包括皮损形态、部位分布、自觉症状、全身症状、预后。4.注意分别与荨麻疹、猩红热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湿毒蕴肤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止痒,方用萆薢渗湿汤加减;热毒入营证,方用清营汤加减;火毒炽盛证,治宜凉血泻火解毒,方用清瘟败毒饮;气阴两虚证,治宜益气养阴清热,方用增液汤合益胃汤。外治:皮损以红斑、丘廖、水疱为主用三黄洗剂;糜烂、流滋水用中药湿敷;湿敷间期用油调剂;结痂用膏剂或甘草油;脱屑用霜剂、软膏保护皮肤。

第十二节 瘾疹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定义、病因病机,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教学内容】 1.讲解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病因:禀赋不耐,人体对某些食物、花粉、气味、肠道寄生虫分泌毒素、寒冷等因素过敏。病机:风热、风寒袭表,肠胃湿热郁于肌肤,或气血不足、卫外不固所致。3.重点讲解风团发生在身体的部位、自觉症状、伴随症状。4.注意本病应与丘疹性荨麻疹样型药毒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风寒束表证,治宜疏风散寒止痒,方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风热犯表证,治宜疏风清热止痒,方用消风散;胃肠湿热证,治宜疏风解表、通腑泄热,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祛风、润燥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加减。6.重视预防调护。

第十三节猫眼疮

【目的要求】

了解猫眼疮的病因病机,掌握猫眼疮的诊断与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认识及特点。

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寒湿或风湿热邪蕴阻肌肤。感染、药物食物过敏为诱因。3.重点讲解好发部位、特征性皮损、轻症与重症的临床表现、自觉症状、全身症状、病程及预后。

4.注意与冻疮、疱疹样皮炎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风寒阻络证,治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风热蕴肤证,治宜疏风清热、凉血解毒,方用消风散加减:湿热蕴结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止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火毒炽盛证,治宜清热凉血、解毒利湿,方用清瘟败毒饮合导赤散加减。外治法可选择应用中药熏洗、三黄洗剂或锡类散外吹患处。

第十四节葡萄疫

【目的要求】

了解葡萄疫的病因病机,掌握葡萄疫的诊断与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认识及特点。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邪伤脉络所致。

3.重点讲解好发部位、特征性皮损、单纯型、关节型、肾型、腹型的临床表现、全身症状及预后。

4.注意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维生素C缺乏病相鉴别。

5.强调内治。早期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为主,后期以补脾益肾为基本原则。热毒发斑证治宜清热凉血,化瘀消斑,方用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加减;湿热伤络证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消斑,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脾气亏虚证治宜健脾益气,养血止血,方用归脾汤加减;脾肾两虚证治宜滋阴降火,温脾肾阳,方用大补阴丸或金匮肾气丸加减。

第十五节瓜藤缠

【目的要求】

了解瓜藤缠的病因病机。熟悉诊断与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概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湿热下注或寒湿蕴结,经络阻隔,气血瘀滞。3.重点讲解好发部位、皮损特点、自觉症状、全身症状、病程预后。

4.强调辨证论治。湿热瘀阻证,治宜清热利湿、祛瘀通络,方用萆薢渗湿汤合桃红四物汤;寒湿入络证,治宜散寒祛湿、化瘀通络,方用阳和汤加减。

第十六节风瘙痒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病因病机,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概述:定义、中西医病名介绍、特点。

2.病因病机:介绍各种诱发因素,病机为血热受风,湿热蕴肤,血虚肝旺,生风生燥。3.诊断:阵发性瘙痒,无原发皮损,搔抓引起多种继发皮损。

4.辨证论治:风热血热证,治宜疏风清热、凉血止痒,方用消风散合四物汤加减;湿热内蕴证,治宜清热利湿止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血虚肝旺证,治宜养血平肝、法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加减。外用药的选择应用。

第十七节牛皮癣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定义和病因,掌握临床特点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中西医病名概念及特点.2.病因病机:诱因:局部摩擦、精神因素;病机为风湿热邪郁阻肌肤,或血虚肝旺,生风化燥。

3.重点讲解好发部位、皮损特点、局限型及泛发型、阵发性剧痒。4.注意本病应与慢性湿疮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肝郁化火证,治宜清肝泻火,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风湿蕴肤证,治宜祛风利湿、清热止痒,方用消风散加减;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润燥、熄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加减。外治可用洗剂或软膏加热烘疗法。6.预防调护以自学为主。

第十八节白疕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定义和病因病机,掌握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目前中医药治疗进展。【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中西医病名及特点。

2.病因病机:素体内热,感受外邪,入里化热,或情志失调,五志化火,导致血热毒盛,生风化燥;病久瘀阻脉络,耗伤阴血。3.重点讲解白疕的皮损特点,四型:寻常型、关节型、脓疱型、红皮病型,三期:进行期、静止期、消退期。

4.注意本病应与慢性湿疮、风热疮、面游风等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血热内蕴证,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消斑,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滋阴、润肤熄风,方用当归饮子加减;气血瘀滞证,治宜活血化瘀、解毒通络,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湿毒蕴阻证,治宜清利湿热,解毒通络,方用萆薢渗湿汤加减;火毒炽盛证,治宜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方用清瘟败毒饮加减。外治用黄连膏黑豆馆油软膏等。

6.介绍研究进展:临床、实验研究近况。7.预防调护以自学为主。【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诊断与鉴别诊断结合皮损幻灯片讲解。

第十九节风热疮

【目的要求】

了解本病病因病机,熟悉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的认识、特点。2.病因病机:血热受风,伤阴化燥。

3.重点讲解好发部位、母斑与子斑特点、自觉症状、病程预后。4.注意本病应与紫白癫风、圆癖、白庀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法:风热蕴肤证,治宜疏风清热止痒,方用消风散加减风热血燥证,治宜清热祛风、养血润燥,方用凉血消风散加减。外治用三黄洗剂、霜剂等

第二十节紫癜风

【目的要求】

了解本病病因病机,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概述其定义及特点。2.病因病机:总由内因、外因致病邪气相合,气血凝滞,蕴阻皮肤、黏膜而成。3.重点讲解皮损特点(Wickham纹)、发生部位(黏膜损害常见),临床分型。

4.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初期以疏风除湿,清热止痒为主;后期以养血滋阴,活血化瘀为主。

第二十一节白驳风

【目的要求】

了解本病病因病机,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概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或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或外伤、疾病导致瘀血内阻,肤失濡养。

3.重点讲解皮损特点、发生部位。

4.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肝郁气滞证,治宜疏肝理气、活血祛风,方用逍遥散加减;肝肾不足证,治宜滋补肝肾、养血怯风,方用六昧地黄丸加减;气血瘀滞证,治宜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外用补骨脂酊。5.预防调护以自学为主。

第二十二节黄褐斑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病因病机,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概述其定义、西医疾病范围及特点。2.病因病机:肝气郁结、脾虚湿困、肝肾不足。3.重点讲解皮损特点、部位分布。

4.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肝郁气滞证,治宜疏肝理气、活血消斑,方用逍遥散加减;肝肾不足证,治宜补益肝肾、滋阴降火,方用六昧地黄丸加减。脾虚湿蕴证,治宜健脾益气、祛湿消斑,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气滞血瘀证,则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外用玉容散。

第二十三节粉刺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病因,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教学内容】

1.概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肺经蕴热,或饮食不节,胃肠湿热上蒸,或冲任失调,气血瘀滞,严重者痰热互结

3.重点讲解好发年龄、好发部位、皮损特点、类型。4.注意本病应与酒齄鼻、职业性痤疮等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肺经风热证,治宜疏风清肺,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肠胃湿热证,治宜清热除湿解毒,方用菌陈蒿汤加减;痰湿瘀滞证,治宜除湿化痰、活血散结,方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外治用颠倒散洗剂或痤疮洗剂等外搽。6.预防调护以自学为主。

第二十四节面游风

【目的要求】

掌握面游风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介绍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风热血燥、肌肤失养,或过食肥甘、辛辣酒类,脾胃运化失司,生湿生热,蕴阻肌肤而成。

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1)干性者:基底微红的斑片,上有弥漫而均匀粉状脱屑,头皮处可堆积很厚,梳发或搔抓时易脱屑,毛发干松,易落。(2)湿性者:红斑,糜烂、流滋、结痂,油腻性脱屑,常有臭气,多发于眉,引及鼻唇沟、耳前后、颈后、背部、腋窝等处。

4.注意本病应与慢性湿疮、白疕、白秃疮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风热血燥证,治宜怯风清热、养血润燥,方用消风散合当归饮子加减;肠胃湿热证,治宜健脾除湿、清热止痒,方用参苓白术散合茵陈茜汤加减。外治用白屑风酊、痤疮洗剂等。

第二十五节酒齄鼻 【目的要求】

了解本病的病因病机,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概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饮食不节、嗜酒、毛囊虫寄生为诱因,肺胃积热熏蒸,血瘀凝结而致。3.重点讲解好发年龄及部位、皮损分布,三种类型。4.注意本病应与粉刺、面游风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肺胃热盛证,治宜清泄肺胃积热,方用批把清肺饮;热毒蕴肤证,治宜凉血清热解毒,方用凉血四物汤合黄连解毒汤;气滞血瘀证,治宜活血化瘀散结,方用通窍活血汤。外治用颠倒散或一扫光。

第二十六节油风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概念和病因病机,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概述其定义(包括西医病名斑秃、全秃、普秃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血虚受风,或情志失调、外伤瘀血导致气滞血瘀,或肝肾不足,发失所养。3.重点讲解脱发特点、病程及预后。

4.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血热风燥证,治宜养血熄风、养阴护发,方用四物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气滞血瘀证,治宜通窍活血,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肝肾不足证,治宜滋补肝肾,方用七宝美髯丹加减;气血两虚证,治宜益气补血,方用八珍汤加减。并可配合外用药或针刺等疗法。

第二十七节红蝴蝶疮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及实验室检查,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和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认识、分型及特点。

2.病因病机:常见诱因:日晒、某些药物、感染、妊娠分娩、外伤、精神创伤。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损、虚火内生,加之各种诱因致热毒炽盛,燔灼营血,可引起急性发作;中期热邪伤阴或气阴两伤;后期阴损及阳,脏腑功能减退。

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①盘状红蝴蝶疮:好发部位、皮损特点。②系统性红蝴蝶疮:皮肤表现、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介绍诊断标准。4.注意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相鉴别。

5.强调辨证论治方法。热毒炽盛证,治宜清热凉血、解毒化斑,方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阴虚火旺证,治宜滋阴降火,方用六味地黄丸合大补阴丸、清骨散加减;脾肾阳虚证,治宜温肾助阳、健脾利水,方用附桂八味丸合真武汤加减;脾虚肝旺证,治宜健脾清肝,用四君子汤合丹栀逍遥散加减;气滞血瘀证,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用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6.讲解预防调护的意义。

第二十八节淋病(附:非淋菌性尿道炎)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概念、流行情况和传染途径,掌握诊断与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介绍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不洁性交或污染器具感染,湿毒下注,精败肉腐,病久正虚邪恋。3.重点讲解接触史、潜伏期,男性以尿道炎为主,可引起前列腺炎、附辜炎。女性常见宫颈炎、尿道炎、前庭大腺炎。实验室检查,病程预后。4.注意与非淋菌性尿道炎等鉴别。

5.治疗方面应按卫生部诊疗方案实施,也可配合辨证进行施治。6.介绍预防调护的意义。附:非淋菌性尿道炎。

重点介绍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论治。

第二十九节梅毒

【目的要求】

了解梅毒的传染途径、预后。掌握梅毒的诊断与治疗。【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特点及中医治疗史。

2.病因病机:精化染毒、气化染毒、胎中染毒,外发肌肤,内攻五脏。

3.重点讲解接触史、潜伏期,先天梅毒与后天梅毒、早期梅毒与晚期梅毒、隐性梅毒的概念,一期、二期、三期梅毒、胎传梅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4.治疗方面应按卫生部诊疗方案实施,中医药可作为辅助治疗。5.强调预防调护。

第三十节艾滋病

【目的要求】

了解本病的传播方式,掌握诊断及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概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邪毒侵袭,正气不足。“疫疠”与“虚劳”并存。

3.重点讲解传播途径、潜伏期和三个阶段的临床特点,讲解实验室检查方法。4.介绍西医治疗进展和中医辨证论治方法。5.强调预防调护。

第三十一节癌疮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概念及实验室检查,了解治疗的研究进展。【教学内容】

中医专业英语教学 篇6

摘要:综合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在贯彻新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十年来的今天已成为,一个热点议题。本文以全国九所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建设现状为依据,探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前所实施的策略及所面临的问题,以期这一剖析能为全国中医药院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十余年来,《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在全国各类综合院校的英语专业办学过程中,已经得到不同程度的贯彻与实施。各校英语专业办学的成果既是目前回顾与研讨的依据,也是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向纵深方向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本文以全国9所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建设现状为依据,探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前所实施的策略及所面临的问题,以期这一剖析能为全国综合院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一、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的现状

全国23所中医药院校中,13所学校开办了英语专业,比例约占57%。根据对其中9所院校(北京、成都、广州、湖南、长春、陕西、湖北、南京、浙江)所做的调查,其办学模式有如下特点:

1创建时间、规模、专业方向各具特色

在9所院校中,创建英语专业点最早的在2001年,大部分建于2003—2004年间。学制为5年的2所,学制4年的7所。目前各校在校生从160~460人不等。9所院校所设置的复合专业方向,归纳起来有6个:中医药对外交流、翻译、医学、医药、中医药、中医药贸易。

2课程设置以英语为主,中、西医学等课程为复合专业课程

英语课程作为专业主体课程涵盖了大纲规定的全部基础课和大部分的专业课,各校平均学时数为1 409学时。英语专业选修课总计28项,学时均为162学时。虽然9所院校的专业方向不尽相同,医学课是各校基本必设的课程。内容涉及现代医学基础概论、中医学基础概论、中药学、方剂学、药理学、中医诊断、生理、病理学等,但学时数差异较大,平均达319学时。

3开设跨医学与英语两大学科的医学英语课程

医学英语课程是为英语和医学所搭建的一个交汇平台,使学生以英语为工具从事医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其内容涉及医学英语词汇、中医术语英译、医学英语翻译、医学文献阅读、医学应用文写作、西方医疗保健体系等。这类课程也因校而异,平均学时数达166学时。

总的说来,三类专业课程的总学时数达2 056学时,其中英语课程学时数所占比例最高,为76.4%,医学课程为15.5%,医学英语课程8.1%。

二、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格局

1确立英语加专业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小。因此,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大纲颁布10年后的今天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问题英语界的同仁们在反思,在探讨如何将这一办学理念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中医院校的英语专业基本采取的是英语加专业方向的模式。这一类型的英语专业大都成长在综合性大学或专业院校,由于缺乏历史的积淀、经验的积累,没有传统的专业英语院校那么强大的语言环境,办学初期确实面临不少的困难,学生、家长及社会也都采取观望的态度。然而,通过数年精心办学的实践,依靠各自学校所拥有的其他专业背景,英语加专业方向的复合型培养模式正在健康地发展。这样的英语专业有其科学性、前瞻性及合理性的生存与发展的特点。

2形成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板块布局

教学大纲将英语专业课程分为三类,即,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并且明示各类课程的所指范围。在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方面,中医院校的英语专业都按规定开设了综合英语、口语、听力、泛读、写作、翻译等课程。在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方面,中医院校开设了诸如英语语言学概论、英美文学、英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课程。就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方面,各校依托校园背景制定了专业方向,从而使中医药类的课程首次进入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这些举措对于英语加专业方向的办学模式是新的尝试。

3铺设较为宽泛的人才就业渠道

英语基础知识水平判定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四、八级考试成绩。“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证明是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各校应按照有关规定继续认真实施”;“四级和八级考试着重检查学生的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这两项考试的成绩是评价学生英语知识水平的重要依据。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平均通过率达80%左右。这一成绩与全国近4年(2005-2008年)的四级平均通过率57.51%相比,高出22.49%。8所学校的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平均通过率为70%左右。这一成绩与全国近两年(2007—2008)的八级平均通过率46.29%相比,高出23.71%。

从所调查的有毕业生的8所院校看,英语专业学生平均一次就业率达88.75%。他们分别进入医药(医药外事)、外企、学校、政府机构、企业、情报翻译机构等部门。另外,考研的学生既有报考语言文学专业的,也有进入医史文献、循证医学、伤寒学、针灸学及中医学等学科的(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两届20名读研的学生中,17名,在攻读与医药卫生相关的专业)。英语加专业方向的特点无疑为学生拓展了职业发展的空间。

三、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1专业特征、人才特点和市场定位问题

“21世纪的外语人才应该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大纲中所强调的五个特征是我们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指导原则。中医院校英语人才的培养应以英语为主导,夯实语言基本功,同时具备一定的医学、中医学的相关知识。虽然各校英语专业的方向不尽相同,但植根于中医药院校土壤中的带有各种专业方向的英语专业必须背靠这座大山,去考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英语专业的学生所学的那些医学课程当然不可能使其具备一名专业医师的水平。但是,社会需要一批在医学领域开展宣传、交流、信息情报等方面的人才。考虑到中医药院校的特点,英语专业最好以医学、医药方向为宜。这样,人才特点和市场定位就可根据专业方向与所在校的优势一并给予考虑和解决。

2以校为本优化课程体系彰显个性与特色问题

“由于各院校的发展不平衡,因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内容和进程也必须因地、因校、因专业而异。应该鼓励各校闯出各自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道路,力求办出特色”。中医药院校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依据大纲的精神,在厚语言基础的前提下,搞好医学特色课程体

系的建设。立足于各校的条件与资源,设计合理的医学课程培养方案,是学校教学指导机构、医学院系相关部门和英语系三方共同探讨、研究并要达成共识的问题。从理想状态讲,对英语专业学生所讲授的医学课程应为基础理论与实践中最精华、最凝练的部分,所使用的教学语言也最好为双语。如能逐步达到此水准,个性与特色的彰显才能落到实处。

3夯实专业基础强化选修课功能的问题

注重基本功训练,强化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夯实专业基础的根本。选修课程正是为基础所添加的翅膀。宽口径、强能力和高素质的培养模式需要学生涉猎广博的知识,五光十色的就业市场等待着身怀绝技的合格人才。而目前的选修课还存在因人设事的现象,对所设课程、讲授内容与人才培养的总目标的有机联系缺乏论证。另外选修课的门类不仅应有涉及语言专业的,也要有涉及有助于辅修其他专业的课程。在具有良好医学背景和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中可以利用整合的资源,为学子们提供广阔的选修平台,使其智慧与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与培养。

4荟萃师资开展全方位的国际化办学问题

中医院校英语师资多是科班出身的英语教师,由于所办专业带有医学方向,因此急需既懂英文又懂医学的人才。为此,一方面可利用学校资源,使外语好的医学专业教师加入到英语专业的教学工作中,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开展外专聘用的引智工作,搞国际化的对外联合办学项目,这样既可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又可拓展学术研究视野,利于英语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

四、对课程体系建设的构想

在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诸多元素中,课程体系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就中医药院校的特点而言,可以作以下构想:

1从以单纯语言形式为主的必修课向以英语为核心加专业和专业英语的一体化课程转变

中医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如果固守并强调单纯语言形式的教学势必导致传统的外语经院式培养模式,而这是新型英语专业在条件、师资及其他资源方面无法与老牌外语院校抗衡的。所以在坚持以英语为核心的前提下开设某些医学专业课,再辅以医学英语课,可使学生在上学期间就以英语为工具从事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并为其进入社会就业市场奠定专业基础并明确求职趋向。

2从单纯基础课程为主向以翻译、写作、医学词汇和医学文献阅读等应用型课程转变

综合英语(即精读)历来是英语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所处地位和所占用的学时都居各门课程之首,其教授的具体内容为“语言体系知识,话语知识和常用语知识”。此类知识学生必须掌握,而且在中学英语的基础上要有一个根本的提高。但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并能掌握“语言尝试能力”与“语言思维能力”是需要从一些输出型课程中锻炼、体验和提高的。所以诸如翻译(英译汉、汉译英、口译、中医术语翻译、医学文献翻译等)、写作(四种文体的写作、书信、简历、论文撰写及医学英语应用文写作等)、医学词汇和医学文献阅读等课程进入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势必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到关键作用。

3从强调语言类专业知识课向强调医学、中医药等专业方向课程转变

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的定位就要求课程的设置不能仅停留在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和英美概况这类专业知识课程的层面上。其专业方向所需的课程,如:中医学基础概论、现代医学基础概论等必然要进入主干课程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哪些该保留,哪些该放弃,哪些可以放入公共选修课,是必须慎重对待和研究的问题。英语与医学,这看似相关性不大的两个专业,在其各自运作的过程中人为的使之相互作用并融合,从而产生出一个新的专业模式,以便使英语这一工具直接服务于某一特定的领域,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未来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未来就业奠定知识与能力的基础,创造自我发展的空间。为达到此目的,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打破常规,走自己的路,谋求新的发展。

4从注重语言能力向注重研究能力转变

“能力主要是指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校多年来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而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又是长期困扰外语专业的难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实际上提供了学生拓展研究能力的空间。学生可以凭借良好的英语功底在其专业方向的领域里搞一些边缘性的科学研究,诸如中医术语的翻译研究、中医院各科室的名称英译研究、循证医学研究等。这样才能使所谓的“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加强创新实践教学”不致流于形式,才可以有的放矢。事实上某些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已经在研究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已经公开发表。

“21世纪对外语教育的挑战是巨大的,但新世纪为外语教育提供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我国外语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这里不仅需要改革的热情和勇气,也需要有冷静的头脑和科学的精神”。中医药院校的英语专业要根据社会的需求与自身所在校的资源优势,实事求是,因校制宜地确立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复合专业,创出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以热情、勇气、清醒的头脑和科学的态度去迎接挑战,去获取和享受机遇。

参考文献:

[1][2][3][4][6][7]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33,21,17,38,18,41

[5]黄源深,虞苏美,综合英语教程,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5:前言

中医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讨 篇7

1 教学内容与专业的紧密结合

中医学是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医学,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医学共同承担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护生产力的任务[1]。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存在很大不同,中医强调气、形、神的统一,而不侧重有机整体中各组成部分的物质结构形态及功能,因此根据中医专业特点选择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十分重要。有机化学的内容可分为基础知识和医用化学两大部分,我们一方面合理安排课时进行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另一方面侧重于医用化学中的中医相关的知识点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从中药中分离活性成分是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而大部分的活性成分包括皂苷类、内酯类、三萜类、黄酮类等。我们列出相应的化学结构,并指出其结构特征与活性关系,这些生动的举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 改革教学方法

2.1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有机化学知识点中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化学性质。这些内容广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往往感到枯燥乏味。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强调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加强师生互动,减少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苯环取代反应定位规律是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较难掌握的内容。我们在讲授完相应的知识点之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此部分内容的总结,活跃了课堂气氛。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仅体现在课堂上,在课下也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互动。课间与学生的交流、课后练习的归纳总结等都是有效的互动方式,通过这些互动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

2.2 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实施授课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教学过程设计得好,会给人以教学思路清晰,节奏感强,学生爱听,课堂效果往往会较好。针对有机化学的特点和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设计“复习-讲授-总结”的课堂教学过程,复习上节课内容和讲授新知识点由教师完成,而总结的内容由学生完成。通过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使得难点能讲透,学生易掌握。

2.3 采用适当的双语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英语已成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的一项基本技能。我国大部分高校都进行了双语教学改革,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中医专业特点,我们进行了“保持型”的中英双语教学的尝试。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对中医专业的有机化学而言,只能采用适当的双语教学,不能过多的引入英文原版教材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以汉语讲解为主,穿插英语专业术语和部分英语讲义,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考能力。

3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要讲求实效

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到理论课程的教学中,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理论课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

把声、图、像、文等诸多手段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有效时间的利用率,增大了教学传播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2]。目前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存在一定误区,部分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大量使用动画、影像等内容,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但这种课件在课堂上容易分散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结合我们在中医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的体会,现代教学的手段的运用一定要讲求实效,做到该用的地方一定用,不该用的地方绝对不用。比如,在讲授烯烃与卤素的加成反应机理时,制作溴正离子首先进攻乙烯分子形成溴鎓离子,然后溴负离子从反面进攻,得到反式加成产物的动画课件,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其反应机理。而讲授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时,不易多使用动画,只需列出相应的性质,简明扼要,易于学生记忆。

4 结 语

总之,着眼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增强中医专业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 改革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才能活跃课题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有机化学是中医专业学生培养体系中的基础课程之一,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以及课程自身的特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近年的教学实践作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有机化学,中医,教改

参考文献

[1]张莹.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864-865.

中医专业英语教学 篇8

一、完善全英文教学管理体系

全英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全新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到教育理念、语言环境、教学方法及学生观念等各个方面, 其起步必然会碰到很多的困难和阻力, 故建立一套与全英文教学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管理体制是全英文教学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也是全英文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指路明灯”。这就需要学校、教研室两方面全力配合、通力协作, 在思想上重视,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才能开展针对对外中医专业的全英文教学课程。具体措施上, 学校要足够重视, 要给与足够的教学课时, 要制定相应的学分政策, 给学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同时给与一定的经费政策倾斜。教研室则要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 在教材选择、备课环节、课件制作及课堂授课及考试改革等方面制定好完整的管理体系。

二、课前认真备课, 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1. 课前认真备课。

不管是传统的中文教学还是全英文教学, 备课都是组织好整个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认真、全面地备课对于保证全英文教学质量更为重要。首先, 教研室每周二下午固定半天时间用于全英文教学的集体备课, 明确每一章节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问题。备课时要求教师认真撰写出详细的英文教案, 比如, 要写出每一课堂所讲授的内容哪些是要掌握的, 哪些是熟悉, 哪些是了解的内容等。为了保证教学质量, 要求每位主讲老师都在备课前进行大量准备工作, 包括广泛阅读和研究所用教材、通读大量相关的英文资料, 扩大和熟悉相关专业的专业词汇等, 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展现自如, 给学生更好的印象。

2. 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方面,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本来就是一门比较枯燥难懂的学科, 中文教学学生都一时难于理解, 更不用说全英文教学给学生带来的难度, 所以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尤其重要。首先, 在课件上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我们的课件以英文形式出现, 配以相应的图片、视频, 教师在上课前所制作的课件要事先请教外籍教师修改, 以求达到相对准确的表达, 尽量制作出适合该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课件;课堂上教师授课均用英文讲课,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的能力, 建立一种开放的应用英语的教学模式。其次, 学生都喜欢生动、灵活、有趣的课堂氛围, 所以课堂的教学氛围也很重要, 对知识的吸收起到直接的作用。我们的课堂采用提问式、讨论式以及结合临床案例式等教学方法, 同时让学生走向讲台, 尽最大可能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尽可能训练学生运用英语来表达相关的专业知识, 改变填鸭式教育;教师围绕课程内容, 设计课堂讨论题目, 采用分组课堂练习的形式, 也就是小组教学, 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问题, 讨论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 引导学生正确思考, 确保小组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教学内容上, 要有选择的教, 课堂上主要教重点和难点, 其他大纲要求熟悉和了解的内容可让学生课外自己学习, 这样课堂就有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对所讲的知识进行消化。课堂尽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 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 培养他们用英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队伍的培养

高素质的全英文师资队伍是顺利实施医学全英文教学的基本保证。目前国内各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医学全英文教师非常匮乏, 而引进外籍教师又不太现实。因此, 加强专业教师英语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共识。与传统的教学相比, 承担全英文教学的教师需要承受比较大的压力, 主要是因为涉及到英语水平问题, 这其中包括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两方面。如组织学专业英语词汇的发音、课堂上要准确的用英语表达以及全英文课件的制作等等。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采取如下措施:教师在教学前所制作的课件请教外籍教师修改, 尽量能达到专业表达;关于英语词汇的发音问题, 则建议学校出面, 定期组织外语学院的教师进行专门的发音指导, 包括常用的词汇和常用的英文表达;此外, 教研室还要严格规范教学的整个过程, 制定岗前试讲制, 比如对初次用全英文授课的老师, 要求要课前进行试讲, 试讲结束后教研室全体教师对其进行评定, 肯定其优点, 指出不足之处并大家一起讨论如何更好的改进。还要采取随堂听课检查, 及时指出教师在授课中存在的不足, 并提出合理建议, 以便不断提高和进步。

四、教材建设

目前各高校尚无统一的全英文教材, 西医院校和中医院校所用的英文教材也是不尽相同, 毕竟专业不一, 各学校得因材施教。我们所使用的教材资料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一版) , 同时配套由高英茂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组织学与胚胎学》英文版教材作为教辅, 配于必要的复习资料, 并提供给学生相关参考书籍以及参考网站, 这样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预习和复习。总结前几年的双语教学经验, 上述两本书感觉在内容上既具科学性, 又有实用性, 比较适合我校队外中医专业学生进行全英文教学。

五、学生方面

对外中医专业可以说是我校的特色专业, 该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中医专业的学生存在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一般本科医学生学制都是无年, 但是该专业的学生学制为六年, 学生的入学成绩尤其是英语成绩都比较高, 入学后的第一年还不接受传统的中医专业学生要学的课程, 而是专门接受高强度的英语训练, 这其中主要包括听、说、读、写以及翻译等方面, 此外, 他们还要接受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的中英文教学的训练。所以, 通过在大学一年级专门的一年英语学习, 这些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具备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这样就克服了由于不同层次的本科院校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造成的双语教学方面的困难。也就是说, 他们具备接受全英文教学的能力, 这也就是为何我们选择该专业学生进行全英文教学的探索对象, 因为他们为全英文教学提供了基本的英语保障, 对该专业学生进行全英文教学是可行的。此外, 我们也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 包括要求他们课前进行预习, 课堂要积极参与到全英文教学的氛围中, 课后要及时复习。考核方面, 建立公平的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方式, 考试采取闭卷考试, 考核成绩包括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课成绩, 这样, 理论课闭卷考试既给学生一定的压力, 但是加上实验课平时成绩又可让学生学习起来相对轻松。

六、结语

在对外中医专业组织学教学过程中, 实施全英文教学势在必行。为顺利实施全英文教学工作, 学校、教师与学生都应该高度重视, 学校给予政策倾斜, 教师选择适合的教材, 不断探索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 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教学方法上, 要指导学生尽快运用全英思维去学习新知识, 提高学生全英自学的能力。总之, 在现阶段国内高校, 不论什么专业, 全英文教学尚属初步发展阶段, 本文也只是初步探讨了中医院校组织学全英文教学的特点与方法, 望能为各中医院校实施全英文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国际化, 教育改革是必然趋势, 而全英文教学更是适应教学改革、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全新教学模式。对中医院校而言, 要使中医更好地在国际上发展, 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及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是必然趋势。我们选择对外中医专业学生作为全英文教学实践的对象, 以探索一种培养国际化中医药人才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全英文教学,对外中医专业,中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1]倪江涛, 易永芬.留学生病理学全英文教学实践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 2014, (19) .

[2]王俊艳, 李金茹, 梁玉, 等.留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全英文教学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 2011, 13 (1) .

[3]冯先玲, 邝咏衡, 刘志刚, 等.小组教学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全英文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J].重庆医学, 2013, 42 (17) .

[4]赵飞兰, 李中华, 范蓉, 等.中医院校对外中医专业《组织学》全英文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4) .

中医专业英语教学 篇9

1 教材内容滞后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载体, 文献类型的划分多种多样, 不同学科都有各自专业的文献, 因此, 文献检索的内容也有所不同。目前, 中医院校文检课采用的教材, 多为《中医药文献检索》, 内容侧重于中医基础与临床文献信息, 知识覆盖范围较小。以《中医药文献检索》第五版教材为例, 对检索工具如《中文科技资料目录》 (医药卫生类)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资源系统等介绍得比较详细, 而对一些关于药学方面的检索工具, 如中国药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数据库, 虽有涉及, 但检索步骤不够具体。在科研中经常使用到的循证医学、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 教材中则没有收录, 需要教师授课时进行补充。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以光盘和Internet网络为载体的数据库成为今后文献检索的主要对象, 但现在所使用的一些教材, 其中关于计算机检索的内容还不到10%, 而现今较少使用的手工检索内容却占用了大量篇幅。另外, 一些数据库版本未能及时更新, 甚至严重滞后, 比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资源系统, 有的教材还在介绍几年前的旧版本, 导致现有数据库检索界面与教材有较大出入。

有些教材文字不够精炼, 某些概念与国家标准不统一, 错误较多。如《中医药文献检索》 (五版) 教材出现文献包含情报、主题词特点与主题语言特点混淆等错误。这都给文检课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2 教学安排不合理

在多数院校文检课都以选修课或限选课方式设置, 一般只有30多学时, 有的专业甚至只有18学时。在如此少的教学时数内, 除讲授基本理论及中、外文手工检索工具、光盘检索、网络检索等内容外, 还要进行上机实习, 课时明显不够, 因此教师只能选择性地讲授课程内容。

在中医院校, 上文检课的学生需具备一定的中医药基础知识, 如检索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这一课题, 就需对中风的病因、病机、诊断以及补阳还五汤的配伍、主治、功能等方面有一定了解。如果不具备这些基础知识, 学生很难查准、查全这方面内容。因此, 文检课不宜对刚入学没有任何医学基础的新生讲授, 但是有时学校还是为他们安排了文检课。另外, 在讲授外文数据库时, 很多学生尚未学习过医学英语课程 (多在高年级开设) , 未掌握一些常用的医学英语单词, 很难理解外文数据库中复杂的内容。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文检课教学的顺利进行, 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3 教学设施落后

文检课是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受各种因素限制, 多数中医院校没有专用的实习室, 且教学设施不足、陈旧, 导致经常出现如下情况:学生多, 手工实习工具少, 不能人手一册;实习场所计算机机位少, 不能一人一机;一些网络数据库的使用受上线人数限制;由于资金有限, 学校没有购买某些重要的数据库, 如EMBASE、SCI等外文数据库。这些都给文检课教学带来诸多不便, 影响了教学效果。

4 教学实践与目标脱节

文检课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主要目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4个方面。在实际教学中, 存在片面强调文检课的工具性, 而忽略对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培养的现象。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产权法教育, 教导其养成良好的学风, 在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时, 遵守学术道德和规范, 不剽窃他人成果。

另外, 学校对于学生信息资源综合利用能力的培养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目前文检课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 辅以一定学时的上机实习。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 实习以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练习为目的。但上机实习时, 不少教师只是让学生掌握检索工具的使用, 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文献检索为科研服务。学生在初步掌握检索工具后, 不懂得如何写综述和科技论文, 更不能运用检索知识进行科研课题的查新和文献计量学研究。因此, 通过文检课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没有得到实现。

为使中医院校的学生真正掌握文检知识, 提高信息素养, 文检课改革势在必行。

目前, 多数中医院校都设有中医、中药、针灸、护理等专业, 各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方向有所不同。文检课缺乏针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 我们采用自制问卷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调查, 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要求和期望, 以此作为文检课教学改革的先期准备。

中医专业英语教学 篇10

1 中医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师资短缺

由于历史等原因, 1999年[1]起我国中医药院校才设置本科护理专业, 且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能进入职业院校从事中医护理教学工作的较少。且目前大部分中医护理教师毕业于中医学院医疗专业, 他们具有扎实的中医学理论基础, 但知识结构单一, 临床经验欠缺, 尤其是缺乏护理知识, 对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整体认识不足, 教学内容往往是医疗专业的压缩或翻版。有的中医护理教师来自临床, 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临床护理带教经验, 但中医基础理论较薄弱, 缺乏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特点的认识, 从事教学工作有诸多缺陷。

另外, 与西医护理相比, 中医护理教师参加各种短期培训、学术交流的机会较少, 加之教学任务较重, 外出进修、学习受到

此外, 基础护理学教师还要注意其他一些影响课堂教学的美学因素, 如教室和实验室的墙壁布置、桌椅的摆设、教具的选择及教学的组织方式等, 都应力求创设美的教学氛围。

综上所述, 教师的职业形象美、教学艺术美、语言美和创设的课堂环境美等都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加强自身的美学素质对护生学习兴趣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且能使护生审美、爱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对培养护生的职业素质有极大的帮助。教师在努力提高专业知识的前提下, 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美学修养, 不断挖掘基础护理学中美的部分, 并通过美的方式使之融入教学中, 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限制, 导致其知识结构得不到及时更新。

1.2 学生年龄较小, 认知能力较差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招收的是应届初中毕业生, 他们年龄大多在16~18岁。该年龄段的大部分学生基本具有推理演绎及预测能力, 但还不能使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及科学的方法判断和解决问题。由于高校扩大招生带来的普高热, 致使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录取分数偏低, 生源质量较差, 学生专业思想极不稳定。中医护理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其理论与西医有较大不同, 中医学从最原始的形象思维到以抽象思维为主导, 重视辨证思维和演绎逻辑, 学生在学习时难免感到内容抽象、枯燥乏味, 理解、记忆困难。因此, 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普遍感到吃力, 产生畏难情绪, 很难达到教学目标。

1.3 教学内容不统一, 课时少而内容多

自从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开设以来, 各校尚无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 中医护理的课程标准一直是由教师自己制定, 同时由于教材也有多种版本, 有中专层次的《中医基本常识及针灸知识》, 有本科层次的《中医护理学》 (人卫版) , 还有五年制高职规划教材《中医护理学》 (2004年人卫版) 以及高职高专教材《中医护理学》 (2008年江苏科技版) , 其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这种局面导致教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现有的各种版本《中医护理学》教材, 其内容虽略有不同, 但基本上都包括了中医护理的哲学基础、中医护理基础理论、中医护理基本方法、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各科常见病护理等内容, 可谓面面俱到, 好比中医护理专业的浓缩版。而各高职护理专业的中医护理课时不等, 多至60学时左右, 少至30多学时, 由于课时少, 只能根

参考文献:

[1]泮显芳, 卢爱金, 周忠玲.护理人员的美学素质要求及培养[J].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 (8) :40~41.

[2]董鸣鸣.试论教师美学素质对生物学教学的影响[J].生物学教学,

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

药理学开放实验的研究与探讨

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

马建慧1, 郑兴征2, 陈虹1

(1.石河子大学药学院, 新疆石河子832002;2.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新疆石河子832002)

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

摘要:为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在药理学实验中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在原有实验基础上开放药理学实验室。从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性, 开展开放性实验的方法、教学效果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药理学;实验教学;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424.31文献标识码:B

药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作为连接基础与临床的实验性学科, 药理学最理想的学习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证以及不良反

据课程标准选讲部分内容, 以致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1.4 教学方法单一, 重理论轻实践

由于中医护理课时少而内容多, 基本以课堂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 缺乏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学习时难免感到内容抽象、枯燥乏味, 理解、记忆困难。

中医护理是一门理论抽象、实践性强的应用性课程, 实践教学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课堂实践和临床实践2部分, 但由于师资短缺、经费不足及重视程度不够等诸多因素, 实践教学课时远达不到教学计划总课时的40%[2]。由于实践课时太少, 课堂实践常常是一节课同时讲授2~3项中医护理技能, 而且在分组带教操作时, 通常20~30名学生为一组, 导致许多学生无法掌握教师示范的中医护理技能操作, 且学生没有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有些基本技能操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讲授, 学生对其操作过程缺乏感性认识, 导致学生对中医护理技能操作印象不深、掌握不牢固。

2 对策

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 安排中医护理教师多听西医护理课并参加临床实践, 有条件的话可安排他们外出进修或参加学术交流, 从而优化知识结构, 提高其对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整体认识;其次, 鼓励中医护理教师参加学历教育, 并引进中医专业护理人才, 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 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2.2 优化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内容时, 充分体现以人的健康需求为导向, 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从培养护生具备一定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出发, 使其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文章编号:1671-1246 (2009) 07-0097-02

应。长期以来, 药理学实验教学主要是开展验证性实验, 目的是验证理论, 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掌握实验基本方法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对于调

中医护理强调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 协调平衡、对立统一是整体护理、辨证施护的基本理念, 而根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整体护理和因人、因证、因病施护的辨证护理是中医护理的基本内涵。所以, 要求护生具有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护理等方面的综合知识, 从而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因此, 应紧紧围绕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的理念, 注重选择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常用操作技术及常见病证的中医护理内容, 并在教学中将尊重、关爱病人的意识与各种操作有机结合, 使护生能够在护理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

2.3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中医护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都很强的应用性学科, 理论抽象深奥, 因此要求教师根据护生的认知特点, 因材施教。在授课过程中, 言简意赅, 把古老的知识现代化、把抽象的学术具体化、把深奥的理论通俗化、把枯燥的书本语言口语化, 便于学生接受、理解和掌握。培养护生实际操作能力, 使其掌握规范的动作要领和操作流程。为提高中医护理教学效果, 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牢记“学无定法, 教无定规”。如倡导开展研究性学习、有效学习等,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并采用讲授、复习、辅导、病案讨论、演示、实验、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式, 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中医护理

参考文献

[1]聂宏.中医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3, (5) :40~41.

上一篇:任务型政治教学下一篇:后现代主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