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信息化与阳光财政

2024-06-23

财政信息化与阳光财政(精选九篇)

财政信息化与阳光财政 篇1

一、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1]财政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利用信息工具对财政档案信息进行归档、分类、编目、排序, 便于档案查询和开发利用;二是利用信息系统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 实现数字化办公。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基层财政档案信息的载体形式、管理方式、查阅方式等方面都受到巨大冲击。如何对数字化电子化档案信息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更加有效的开发和更为合理的使用, 已经成为基层财政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二、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人员素质亟须提高

基层财政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大多数都不是档案管理专业出身, 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有得过且过的消极思想, 缺乏自觉学习档案工作知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大多数单位档案人员身兼多职, 疲于应付日常事务, 无暇从事档案工作。[2]同时, 基层财政档案人员平时接受专业培训少, 同外界交流也少, 只埋头于传统的日常档案管理, 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管理手段呆板, 缺乏创新, 许多档案人员的思想水平和管理手段停滞在传统经验上, 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发展, 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建设。

(二) 基础设施条件普遍落后

档案资源管理系统功能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技术设备的应用。[3]当前, 基层财政部门普遍存在基础设施简陋问题, 大多缺乏配套设备, 电脑多数为已经淘汰的老旧机型, 性能不高, 刻录机、扫描仪等更是无从谈起。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因为:一是主观原因, 基层财政机关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财政档案信息化工作往往被忽视。二是客观原因, 档案信息设备本身投入开支大, 这不仅包括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刻录机、缩微设备、打印、复印等相关设备的购置投入, 还包括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 生命周期短等特点而引起的其后续升级、维修、更换费用等持续性开支, 这对基层财政部门来说负担较重。当前基层财政档案管理设备普遍落后的现状是造成大多数地区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乏力、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三) 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不健全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是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4]目前, 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一套规范统一的标准, 不能满足档案信息化快速、规范的发展。当前, 各级财政部门信息化建设正如火如荼, 省级财政部门大都开发了几套专用财务软件, 比如:办公自动化系统、债务系统、资金管理、县级版等等, 但是软件的通用性方面仍存在不足, 设计和实践中没有与档案管理系统进行衔接。同时, 档案信息规范化统一的分类编码标准不完善、不统一等等, 这些都制约着信息交流的范围和程度, 直接影响着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三、对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 强化业务培训, 提高人员素质

基层财政部门对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要重视起来, 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基层财政档案人员业务培训和业务交流, 将传统档案工作知识与网络信息知识结合起来, 努力培养出即懂档案管理又懂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为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同时, 基层财政档案人员要加强自我学习, 自主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运用技能, 熟练使用各种现代化信息工具, 不断提高自身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为更快更好地开发档案信息打下牢固的技术基础。

(二)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做好日常设备维护

基层财政部门要在提高对档案信息化重视程度的基础上, 整合资金, 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投入, 结合自身实际, 确保必要设备, 如计算机、数码相机、刻录机、扫描仪、缩微设备、复印、打印机等的配备, 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打下硬件基础。同时, 积极与本单位信息部门做好沟通协调, 做好基础实施的日常检查和维护, 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

(三) 健全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

一是要完善现行财政信息化系统与档案信息系统的对接。应该从软件设计阶段就考虑到这一问题, 只有实现现行的各种财政信息化系统与档案信息系统对接才能实现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快速发展。同时, 建立健全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而且,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标准体系的构建仅仅是开始, 标准的宣传贯彻等后续工作做好做足才能体现标准体系的价值。[5]基层财政部门要在标准体系逐步健全的基础上, 结合本单位实际, 将标准落实到工作各个环节以便规范各个环节, 从而实现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发展。

四、结语

当今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基层财政部门档案人员掌握先进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势在必行。作为一名基层财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 应本着负责任的态度, 做好档案信息化工作, 更好地服务财政工作。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遍应用, 尤其是财政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 如何做好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受到各级财政部门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就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1]陶碧云.论档案信息化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档案学通讯, 2002.

[2]李志英.基层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黑河学刊, 2013.

[3]赵雪飞.档案信息化建设对档案工作的影响.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4]李奕恒.信息化时代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探讨.现代商贸工业, 2010.

财政信息化与阳光财政 篇2

一、以经常教育促廉洁财政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经常性开展廉政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廉政宣传阵地建设、反腐倡廉教育基地走访调研、读书思廉自勉、集中上廉政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片、诫勉谈话等形式,传播健康向上、积极进去、清正廉洁、有益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制度规范,让廉洁理念深入财政国资系统党员干部的工作、生活各个领域。

二、以细化管理促高效财政

重新整合优化工作流程。根据改革发展进程,对财政国资业务进行拉网式排查梳理,细化岗位人员职责,制定岗位规范,形成各岗位之间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协调配合、无缝衔接,“事有人做,责有人负”的职责网络体系。严格落实厉行节约规定,进一步完善厉行节约各项长效管理机制,严格控制人员经费增长,严格公车购置及运行,严格公务接待管理,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使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社会事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积极推进科技防腐建设。实施区镇国库远程支付,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扩大国库远程支付试点范围,实现各区镇全面覆盖,加快财政资金支付速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网上审批的监控点,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制约。完善责任追究体系、硬化责任考核、严肃责任追究,对违法违纪案件“零容忍”。创新财政服务方式。在认真践行“五办”作风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强化服务理念,认真执行“五个不让”。创新服务方式,改“坐等审批”为“上门服务”,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努力做到“单位有需要、财政有服务”。深入开展“服务发展提升年活动”。将2013年确定为财政国资系统“服务发展提升年”,全面提升财政国资干部为政府决策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基层单位服务、为办事群众服务的能力,以财政事业的进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三、以透明公开促阳光财政

加强财政信息公开。改进和完善财政门户网站建设,及时公布行政审批结果、政府采购信息及年度预算决算报告等,及时答复服务对象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咨询,为公众查询政务信息提供便捷通道。推进“网上政府采购”。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完善系统操作平台和政府采购监管机制,全面推进“网上政府采购”工作,让政府采购行为暴露在阳光的监督下。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等效能制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相关规定意见。完善与预算单位和服务单位定期交流沟通会商机制。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认真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主动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报财政工作情况,切实加强和改进财政工作。

陶颖2013.2.28

财政信息化与阳光财政 篇3

一、明确预算信息公开主体

预算信息公开主体包括预算信息公开的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明确预算信息公开的主体, 即是确定预算信息谁有义务公开以及在公开过程中谁享有权利。

(一) 权利主体

根据2008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规定, 除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有关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由此可知, 我国公民申请公开政府预算信息的法律条件是“需要知道”而不是“有权知道”。这与我国建立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原意不符, 我国应当确立“有权知道”原则, 即在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 公民有权依法知悉财政预算信息。在这一点上, 美国政府信息公开历程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 美国1946年《行政程序法》对公民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条件就是“需要知道”, 申请人应当履行相应的举证责任。此项规定一出台就遭到了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广泛批评。因此, 1966年的《信息自由法》以“有权知道”原则代替了原有的“需要知道”举证责任规则, 除了《信息自由法》明确规定的9种例外情形政府得以豁免公开外, 其他政府信息必须依法公开。 (1) 除此之外, 日本1999年《行政机关拥有信息公开法》中也确立了公民“有权知道”的原则, 该法第3条规定任何人都可以向行政机关首长请求公开政府信息, 并且不问理由与目的。 (2)

(二) 义务主体

目前, 各国都规定预算信息公开义务主体为政府, 但对于政府的界定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各国依据其不同的法律传统采取不同的标准, 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以功能为标准, 即并不是所有的政府部门都是预算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 只有执行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关才承担着公开预算信息的义务。另一种是以经费为标准, 即所有由国家财政支持的机构都应当负有公开预算信息的义务。与“功能标准”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相比, “经费标准”更符合我国的国情。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制度的重要功能是监督政府是否合理有效的使用纳税人所缴纳的税银, 因此凡是由公共财政资金供养的机构都应当负有公开预算信息的义务, 像党务部门、人大机关、政协、法院、检察院、由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 都应当在预算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之列。 (3) 另一方面, 我们还应注意到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系框架的建立与财政职能的转变, 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并非一成不变, 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有些基于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需要而进入财政活动领域的, 应当将其纳入预算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 有些基于使命的完成与现实的需要而退出财政活动领域的, 应当将其排除在预算信息公开的范围之外。但是有些虽不行使国家管理职能却承担着一部分公共管理的职能的, 如果有取得来源于公共的财政资金, 也应当作为预算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

二、健全运算信息公开内容

要想切实保障公民预算信息知情权, 强化对政府财政行为的监督, 预算信息公开的内容是关键。当前, 面对我国预算信息公开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应当从内容的全面性和详细程度, 内容的可理解性与可比性四个方面着手。

(一) 广泛全面

关于预算公开的内容, 从财政运行的过程来看, 主要包括:一是在预算编制阶段, 财政部门编制的预算草案以及编制草案所依据的背景材料、数据以及各种解释等信息;二是在预算审查阶段, 人大在审查和批准预算草案和执行情况报告、调整和否决预算草案时产生的信息;三是在预算的执行阶段, 各具体的预算单位在使用财政资金时产生的信息;四是在决算阶段形成的决算报告、审计报告、综合财务报告等信息。

(二) 科学详细

就预算内容的详细程度来看, 美国的财政支出经济分类相当于我国的“目级”科目, 支出经济分类涵盖政府所有支出, 并区分经常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经常性支出包括工资福利、办公费、印刷费、差旅费、培训费、维修费、设备购置费、合同服务、债务利息支出等。 (4) 而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 除涉及国防的财政支出信息外, 在中央政府层面, 我国中央预算支出已细化到“项级”科目, (5) 在地方政府层面, 以重庆市2014年财政决算的报告为例, 全市财政支出也基本细化到“项级”科目, (6) 二者都未能达到“目级”科目, 因此, 我国未来财政预算信息应当进一步细化至“目”。

(三) 按需分类

财政预算涉及财政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 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另一方面, 现代预算管理已经发展到相当专业化与技术化的程度, 如果想要预算信息通俗易懂, 必然会牺牲掉很多深层次的有用信息。正确对策是对于不同层次的人群, 提供繁简不一的预算信息。在面对普通公众时, 应当在丰富预算信息的表现形式 (如插图、表格、文字说明、视频解说等形式) 的同时, 重点提供公众关心的关乎公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支出方面的信息, 如教育、医疗、住房等财政支出信息。而使用预算信息的人大代表方面, 则应当加强培育人大代表的预算专业知识的同时, 增强预算审查专门机构的专业力量, 提高对预算信息的专业化理解能力与处理能力。

(四) 具有可比性

公布出来的预算信息应当具有科学规范政府行为的标准和政府预算开支的标准, 从而使公布的预算信息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公众据此能够更好的衡量政府的绩效与行为。如英国对部门预算就采取了严格科学的控制标准, 主要采用了三种指标来界定下一年度的开支, 分别是支出上限标准、效率标准和减少标准。具体到我国, 在编制预算时, 应当加强财政预算信息化建设, 建立完备的预算编制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 科学合理的确定预算编制的各项指标, 例如支出上限指标、效率指标、减少指标等等, 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使政府财政预算的编制有了一个明确的范围和限制, 从而使预算的编制更加科学有效率, 也便于公众对获取的预算信息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进行评价与监督。

三、改进预算信息公开方式

预算公开方式的合理性直接关涉到预算公开的效果。纵观世界各国在财政预算信息公开上, 大都采取了主动公开与被动公开相结合的方式。例如美国、法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我国目前也是兼采了这两种公开方式来推进预算信息公开, 这里主要探讨主动公开方式的改进与完善。

就主动公开的方式来看, 目前看来大多是通过互联网来操作的。互联网作为新兴的信息处理与信息传播的途径, 具有辐射性广、时效性强等优点, 已经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公开预算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也是世界各国公众获取政府财政预算信息最为便捷甚至是最为主要的方式。在政府网站中是否单独设置预算板块、预算信息查找的难易程度也应成为评价预算透明度的一个指标。美国的中央部门网站上, 一般在主页上就设置有一个独立的预算模块, 极大方便了公众查找相关信息。 (7) 而在我国的中央部门网站及地方政府网站中, 大多没有专门的预算模块, 一般都以信息公开及政务公开等其他子模块形式存在, 有的预算信息还列示于其他模块中, (8) 甚至有的部门信息公开模块下并未设置关于预算信息的子模块, 而是将所有公开的信息放在一起公布, (9) 这都使预算信息查找起来极不方便。为此, 我国应当吸取国外先进经验, 在政府网站主页设置统一的预算信息公开专栏, 并且在各个部门各自公开预算信息的同时, 由财政部门统一集成各个部门的预算, 形成政府总体的预算文件以便公众查询, 避免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碎片化”的现象。

另一方面, 由于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具有网络技术限制的局限性, 因此, 应当创新形式, 采取多种手段公布预算信息, 以便公众能够获取与知悉。除去《条例》中规定的可以通过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以及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来公布信息之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手机功能的强大与普及, 还可以借助采取官方微信平台、官方微博、官方网站等网络媒介来发布预算信息, 使预算信息的公开方式既多样又便捷, 从而提高公众对预算的关注度, 使其参与到对政府预算监督的进程中来。

摘要:2015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以下简称新《预算法》) 以法律的高度对财政预算信息公开予以确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制度应从主体、内容、方式等方面完善。具体而言:信息公开权利主体应坚持“有权知道”原则, 义务主体应坚持“经费标准”并随实践而变动;内容应广泛全面、科学详细、按需分类并具有可比性;创新公开形式、采取多种手段公布预算信息, 并在政府网站主页设置统一的预算信息公开专栏。

关键词:财政预算,信息公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注释

1 李健人.政府预算信息:产权界分的法律意义[J].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1) :145-146.

2 石龙潭.日本的信息公开制度:回顾、现状与展望[J].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 (第六卷) , 2012:66-67.

3 甘功仁.预算公开的目标及其实现路径”[J].法学杂志, 2012 (12) :59-60.

4 肖鹏.美国政府预算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4:28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官方网站[EB/OL].http://yss.mof.gov.cn/2014czys/201507/t20150709_1269844.html, 2015-9-1.

6 重庆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EB/OL].http://cqcz.cq.gov.cn/upfiles/201508/20150807144451741.pdf, 2015-9-1.

7 美国财政部官方网站[EB/OL].http://www.treasury.gov/about/budget-performance/Pages/default.aspx, 2015-9-23.

8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网站[EB/OL].http://zfxxgk.ndrc.gov.cn/Public ItemF rame.aspx, 2015-9-23.

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惠及民生百姓 篇4

今年以来,***财政局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新一轮对口援疆历史机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聚财,科学理财、文明高效、勤政自律、协作奋进”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全县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收入形势好于预期。同时,克服财政增支项目多、压力大等不利因素影响,科学调度资金,全县财政支出进度加快、重点突出、保障有力,实现了时间、任务半年“双过半”。

上半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901万元,完成预算的51.02%,比上年同期增收6397万元,增长60.9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521万元,完成预算的59.87%,增收4428万元,增长72.67%;基金收入完成6380万元,完成预算的41.02%,增收1969万元,增长44.64%。

完成地方财政支出75405万元,完成预算的95.20%,比上年同期增支44865万元,增长146.9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73143万元,完成预算的114.91%,增支43888万元,增长150.02%;基金支出完成2262万元,完成预算的14.54%,增支977万元,增长76.03%。

——一般公共服务方面支出10629万元。主要用于各机关事业单位运行支出。

——安全稳定方面支出4617万元。主要用于维稳经费,公检法司部门基础设施建设、办案经费和购置装备费用,乡村两级阵地建设,社区办公设施建设支出等。

——教科文方面支出20064万元。主要用于学前幼儿园建设,中小学公用经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广播电视农村无线数字覆盖等。

——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方面支出16966万元。主要用于就业培训,新农保财政补助,新农合补助,基本公共卫生补助,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等。

——农林水事务方面支出5341万元,主要用于农业建设规划,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沼气建设,重点防护林工程,庭院经济建设,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资金等。

—— 城市经济建设和住房保障方面支出15526万元,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富民安居工程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

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000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计完成140000万元。

(一)积极培植财源,努力做大财政“蛋糕” 上半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521万元,完成全年收入预算的59.87%,比上年同期增收4428万元,增长72.67%,开创了半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历史先河。积极培植财源,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推进产业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企业生产力、竞争力和财源贡献力。突出县 域经济、园区经济、企业发展“三个重点”,努力形成多极支撑、多点带动的经济和财源发展格局。投入5600万元,加大“一园三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实施财政贴息、担保、补助、奖励等措施,支持在县金融机构加大对本地的贷款投放,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向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倾斜。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并整合捆绑使用,真正把上级政策变成全县的项目和投资,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强化收入征管措施,开展重点税源调查,加大收入稽查力度,深入挖掘增收潜力,做大财政“蛋糕”。

(二)不断优化支出结构,让公共财政普惠民生 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财政投入向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体、住房和服务“三农”倾斜,向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基层群众倾斜,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上半年用于民生支出占总支出的78.08%。

1、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优先保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提高教育支出的比重,上半年投入教育资金19388万元,占总支出的26.15%。一是加大中小学资金投入,保障“两免一补”经费及时拨付,逐年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二是积极筹措资金,保障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民汉合校普通高中建设、农村“双语”寄宿制学校建设、中等职业学校等一批建设项目按期动工。三是着力提高幼儿“双语”教育投入力度,基本实现幼儿“双语”教学全覆盖。四是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做好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资金保障,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生均补助标准。

2、加快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解决困难群体就业,投入659万元,建立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的长效机制。投入6995万元,做好五大社会保险保障工作,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制度;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工作为契机,加快“保基本、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投入4791万元,稳步推进城乡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提高城乡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加快城乡救助体系建设,做好困难群众看病就医、受灾救助等工作,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投入1500万元,实施社会福利园区建设工程,推进全县福利事业发展。

3、健全卫生和文化服务体系

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入资金7584万元,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和文化服务体系。一是落实政府卫生投入政策,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二是积极贯彻国家、自治区的优惠政策,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由每年144元提高至224元,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 全覆盖;加大免疫规划、预防和控制疾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各族群众健康指数。三是加快乡镇医院和基层卫生室建设,改善基层群众就医环境;建立健全现代网络远程诊疗体系,解决医疗技术落后、看病难、找专家难、正确用药难的问题。四是加快发展文体事业。着力推进基层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和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的投入,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高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4、加大服务“三农”投入力度

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发放方法,通过“一卡通”发放各种涉农补贴990万元,优化相关服务,强化专项检查,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到位。灵活运用财政政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农业生产优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盐碱地改良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水利发展。积极稳妥地开展农业保险工作,建立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投入900万元,积极落实农村公益性事业“一事一议”奖补政策;投入1223万元,为农民办理“一揽子”保险;利用1645万元国债资金,做好牙甫泉、艾尔木东、阿拉力等4个乡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入5276 万元,开工建设农村富民安居房6000户;加大投入力度,完成牙甫泉镇、罕南力克镇1631户天然气入户工程;各项惠民措施的实施,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统筹兼顾,着力保障社会稳定支出

保稳定,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保障。在着力支持经济增长,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投入5368万元,积极支持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加大对公检法司的支持力度,及时解决公、检、法、司等部门基础设施建设、办案业务费、交通隐患整治和购置装备等经费。二是加大对基层政权建设和维稳资金的投入力度。积极支持县、乡维稳体系建设和巩固基层政权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三是保障以建立治安监控系统为重点的平安建设工程。四是支持统战、民宗事业,及时足额拨付爱国宗教人士生活补贴,使统战、宗教人士感受党和政府的关爱,为基层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四)调整体制机制,深化改革促规范

财政信息化与阳光财政 篇5

扶贫工作是我国的一项国策,始于20世纪80年代. 财政扶贫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每年国家财政为农村扶贫开发投入了巨额资金。我国管理扶贫工作主要由中央、 省、地、县各级财政、发改委、 扶贫办、民委、统计局等政府部门进行管理, 他们为扶贫资金的规划、执行、汇总、跟踪及分析, 为扶贫资金能够确实落实到项目, 落实到户, 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为了更好地为以上部门服务, 和对财政资金和项目进行管理, 开发了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信息系统。

在本项目中, 主要完成了政策法规模块的分析、设计及实现, 主要以UML为工具对政策法规模块的分析、设计及实现进行介绍。

2 UML

2.1 技术概述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 (OOA&D) 方法的发展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出现了一个高潮, UML是这个高潮的产物。它不仅统一了Booch、Rumbaugh和Jacobson的表示方法, 而且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发展, 并最终统一为大众所接受的标准建模语言 。如图1表明了一 些常用的OMT (Object-oriented Modeling Technology)。UML就是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由Grady Booch、Ivar Jacobson、Jim Rumbauth在Rational公司的组织 下, 统一了各种方法之间不同的标准带来的混乱局面, 在1997年11月17日正式由对象管理组织批准UML1.1成为世界标准建模语言, 称之为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是一种定义良好、易于表达 、功能强大且普遍适用的建模语言。它溶入了软件工程领域的新思想、 新方法和新技术。它的作用域不限于支持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 还支持从需求分析开始的软件开发的全过程。

(1) UML融合了Booch、OMT和OOSE方法中的基本概念, 而且这些基本概念与其他面向对象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大多相同, 因而, UML必然成为这些方法以及其他方法的使用者乐于采用的一种简单一致的建模语言;(2) UML不仅仅是上述方法的简单汇合, 而是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 集众家之长, 几经修改而完成的, UML扩展了现有方法的应用范围;(3) UML是标准的建模语言, 而不是标准的开发过程。尽管UML的应用必然以系统的开发过程为背景, 但由于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应用领域, 需要采取不同的开发过程。作为一种建模语言, UML的定义包括UML语义和UML表示法两个部分。

2.1.1 UML 语义

UML语义描述基于UML的精确元模型定义, 即将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要做的事情。元模型为UML的所有元素在语法和语义上提供了简单、一致、通用的定义性说明, 提供的一种标记方法, 使开发者能在语义上取得一致, 消除了因人而异的最佳表达方法所造成的影响, 此外UML还支持对元模型的扩展定义。例如对一个操作者, 可以表示为一个圆, 也可以表示为一个小人。UML提供了一个标准: 用一个小人来代表所有和系统发生关系但并不是系统的一部分的事物, 即actor (操作者)。UML中常用的基本元模型有:

2.1.2 UML 表示法

定义UML符号的表示法目的是为开发者或开发工具使用这些图形符号和文本语法为系统建模提供了标准。这些图形符号和文字所表达的是应用级的模型, 在语义上它是UML元模型的实例。标准建模语言UML的重要内容可以由下列5类图 (共9种建模图) 来定义:

(1) 用例图 (Use Case diagrams)

用例图从用户角度描述系统功能, 并指出各功能的操作者, 紧紧地和计划说明书联系在一起, 计划说明书是当用户与系统交互时形成的。用例模型的用途是列出系统中的用例和参与者, 并显示出哪个参与者参与了哪个用例的执行。

(2) 静态图 (Static diagram)。包括类图 (Class diagrams) 、对象图 (Object diagrams) 和包图。

类图描述系统中类的静态结构。不仅定义系统中的类, 表示类之间的联系如关联、依赖、聚合等, 也包括类的内部结构 (类的属性和操作)。类图描述的是一种静态关系, 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是有效的。如图3所示, 一个类图静态展示它的类及类之间关系, 给出了一个系统的概述。类的记号是长方形, 分为3部分: 类名、属性、操作。

如图4所示, 对象和它的类符号之间最显著区别在于名称栏。

类之间联系用联结直线。类图之间的关系有:

1) 关联 (association): 两个类实例之间的关系。为了执行它的工作, 一个类的实例必须知道其他类, 这就有一个关联。在图4中, 关联是一条联系两个类的联线。表1表示了关联的多重性。

2) 聚合 (aggregation) 和组合 (composition) 关系: 表现类 (对象) 的部分和整体的合成特性。用端点带有实心菱形的线 段表示组合关系, 表示部分只能属于一个整体, 并且通常认为部分与整体同生同灭。对于关系比较松散的聚合关系用端点带有空心菱形的线段来表示。

3) 泛化 (generalization): 描述类 (对象) 继承特性。

对象图是类图的实例, 几乎使用与类图完全相同的标识。不同点在于对象图显示类的多个对象实例, 而不是实际的类。一个对象图是类图的一个实例。由于对象存在生命周期, 因此对象图只能在系统某一时间段存在。它们有效地解释了复杂关系, 尤其是递归关系的每小块。对象图中的每个长方形对应一个实例, UML图中实例名下有下划线, 类或实例名可以从对象图中略去但是图的意义要仍旧清楚。

包由包或类组成, 表示包与包之间的关系。包图用于描述系统的分层结构。为了简化类图, 可以把类分组到包。一个包是UML元素逻辑上关联的集合。包是象顶部带有标签的长方形, 包名在顶部或在长方形里, 星罗棋布的箭头相互依存。一个包依赖于另一个, 如果一个包改变了, 迫使相关的也变。

(3) 行为图 (Behavior diagram)。描述系统的动态模型和组成对象间的交互关系。

1) 状态图 (State diagrams)。描述类的对象所有可能的状态以及事件发生时状态的转移条件。通常状态图是对类图的 补充, 在实用上仅为那些有多个状态、其行为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发生改变的类画状态图。对象有行为和状态, 对象状态取决于它当前活动或条件。状态图显示了对象可能状态和导致状态变化的转变。 如图5所示, 其中状态变量是指对象处在该状态下需要访问或更新的与该状态下可能采取的动作和可能发生的状态转移紧密相关的变量。

2) 活动图 (Activity diagrams)。描述满足用例要求所要进行的活动以及活动间的约束关系, 有利于识别并行活动。活动图本质上是一个想象中的流程图。活动图和状态图是相互 关联的。状态图着重于一个对象经历一个过程 (或在过程上的对象), 活动图焦点在包含在单个过程的活动流程。活动图显示了这些活动如何相互依赖。单个转变来自每个活动, 并与下个活动联系。一个变化可分为两三个相互独立的变化。

(4) 交互图 (Interactive diagram)。描述对象间的交互关系。

顺序图显示对象之间的动态合作关系, 它强调对象之间消息发送的顺序, 同时显示对象之间的交互; 合作图描述对象间的协作关系, 合作图跟顺序图相似, 显示对象间的动态合作关系。除显示信息交换外, 合作图还显示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强调时间和顺序, 则使用顺序图; 如果强调上下级关系, 则选择合作图。这两种图合称为交互图。

1) 顺序图 (Sequence diagrams) 。顺序图是相互作用图 , 详述了操作如何执行――传送什么消息、如何传送。顺序图根据时间组织。 时间进程在页面上进行。对象涉及的操作从左到右根据当他们参与消息顺序列出。如图6所示, 每条垂直的虚线是生命线, 代表对象所在时间。每个箭头是一个消息调用, 箭头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生命线消息的激活条, 激活条代表消息的执行期。

2) 合作图 (Collaboration diagrams) 。合作也是相互作用图。 他们作为顺序图传送同样的信息, 但重点在对象职能符号上而不是消息传送时间。如图7所示, 对象矩形标注类或对象名 (或两者都有), 每条消息在合作图中有序号。顶层是1, 同层消息 (发同样调用) 有同样的小数数字前缀 , 后缀是1,2, 根据何时出现以此类推。

(5) 实现图 ( Implementation diagram )。

构件图 (Component diagram) 描述代码部件的物理结构及各部件之间的依赖关系。一个部件可能是一个资源代码部件、 一个二进制部件或一个可执行部件, 它包含逻辑类或实现类的有关信息。部件图有助于分析和理解部件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 配置图 (Deployment diagrams) 定义系统中软硬件的物理体系结构, 显示实际的计算机和设备 (用节点表示) 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 也可显示连接的类型及部件之间的依赖性。在节点内部, 放置可执行部件和对象以显示节点跟可执行软件单元的对应关系。构件是一个代码模块。构件 图是类图物理的模拟。布局图显示软、硬件物理布局, 物理硬件由结点组成。每个构件属于一个结点, 是左上方突出的矩形。

3 模块分析、设计与实现

3.1 需求分析

3.1.1 功能介绍

为部委相关领导和扶贫业务人员提供扶贫政策法规的收录查询功能, 可以按法规的类别、颁布时间以及发布单位进行查询, 收录的法规有扶贫资金管理法规、扶贫项目管理法规、以工贷赈扶贫项目管理、 少数民族扶贫项目管理以及其他扶贫相关法规。

(1) 政策法规

主要用来浏览省级各个部门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它包括政策法规的标题、内容、 发布时间和发布文号。还可通过超链接进入相关的主题。

(2) 政策法规的查询

可以实现对政策法规所有记录的查询, 包括政策法规的ID、标题、发布时间 、发布单位、内容等信息 。可以按照书名中的关键字和ID两种方式进行查询。

(3) 政策法规维护

主要用来录入、修改和删除指定年度内, 各个部门的各项政策法规。它包括政策法规的标题、内容、 发布时间和发布文号。每页共有15条记录并且按照发布时间的先后排序。

3.1.2 获取用例和角色

3.1.2.1 系统政策法规模块的用例图

政策法规的用例包括: 浏览政策法规、查询政策法规、维护政策法规等。

系统政策法规模块的用例图如图8所示。

说明: 财政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人员可以登录本系统进行政策法规的浏览、查询、维护。

3.1.2.2 描述用例

需要了解的是, 使用UML进行系统建模, 并非只是意味着画UML图形, 对UML图的文档说明是同样重要的。学习UML, 不仅仅要学习UML图形 , 相应的文档描述方法也同样要学习, 也同样重要。

在描述用例时, 可以用文字来描述, 也可以用其他图形来描述, 例如, 顺序图或者活动图等等。下面给出了一个描述用例的完整的结构。

(1) 名称: 名称无疑应该表明用户的意图或用例的用途, 如: 借书。

(2) 标识符 [可选 ]: 唯一标识符 , 在项目的其他元素 (如类模型) 中可用它来引用这个用例。

(3) 说明: 概述用例的几句话。

(4) 参与者 [可选]: 与此用例相关的参与者列表。尽管这则信息包含在用例本身中, 但在没有用例图时, 它有助于增加对该用例的理解。

(5) 状态 [可选]: 指示用例的状态, 通常为以下几种之一: 进行中、等待审查、通过审查或未通过审查。

(6) 频率 : 参与者访问此用例的频率。这是一个自由式问题, 如用户每次录访问一次或每月一次。

(7) 前置条件 : 一个条件列表 , 如果其中包含条件 , 则这些条件必须在访问用例之前得到满足。

(8) 后置条件 : 一个条件列表 , 如果其中包含条件 , 则这些条件将在用例成功完成以后得到满足。

(9) 被扩展的用例 [可选]: 此用例所扩展的用例 (如果存在)。扩展关联是一种广义关系, 其中扩展用例接续基用例的行为。这是通过扩展用例向基用例的操作序列中插入附加的操作序列来实现的。 这总是使用带有<>的用例关联来建模的。

(10) 被包含的用例 [可选]: 此用例所包含用例的列表。包含关联是一种广义关系, 它表明对处于另一个用例之中的用例所描述的行为的包含关系。这总是使用带有<> 的用例关联来建模的。也称为使用或具有 (has-a) 关系。

(11) 假设 [可选]: 对编写此用例时所创建的域的任何重要假设。应该在一定的时候检验这些假设, 或者将它们变为决策的一部分, 或者将它们添加到操作的基本流程或可选流程中。

(12) 基本操作流程: 参与者在用例中所遵循的主逻辑路径。因为它描述了当各项工作都正常进行时用例的工作方式, 所以通常称其为适当路径 (happy path) 或主路径 (main path)。

(13) 可选操作流程: 用例中很少使用的逻辑路径, 那些在变更工作方式、出现异常或发生错误的情况下所遵循的路径。

(14) 修改历史记录 [可选]: 关于用例的修改时间、修改原因和修改人的详细信息。

(15) 问题 [可选]: 如果存在 , 则为与此用例的开发相关的问题或操作项目的列表。

(16) 决策。关键决策的列表 , 这些决策通常由SME作出, 并属于用例的内容。将这些决策记录下来对于维护团体记忆库 (group memory) 是相当重要的。

下面对系统的政策法规模块Use Case作简要的说明:

(1) UC1: 浏览政策法规

1) 用例描述: 完成财政部及相关单位的领导对政策法规的浏览。

该用例实现对财政部及相关单位人员是否允许浏览政策法规进行判断, 浏览的政策法规包括: 扶贫资金管理法规、扶贫项目管理法规、以工贷赈扶贫项目管理、少数民族扶贫 项目管理以及其他扶贫相关法规。

2) 参与者: 财政部人员

3) 前置条件: 财政部人员必须登录到本系统 , 符合条件执行该操作。

4) 后置条件: 财政部人员浏览成功

5) 基本路径 : 财政部人员浏览政策法规时该用例启动。如选择扶贫资金管理法规, 执行S-1: 浏览扶贫资金管理法规; 如选择扶贫项目管理法规, 执行S-2: 浏览扶贫项目管理法规; 如选择以工贷赈扶贫项目管理, 执行S-3: 浏览以工贷赈扶贫项目管理; 如选择少数民族扶贫项目管理, 执行S-4: 浏览少数民族扶贫项目管理; 如选择其他扶贫相关法规, 执行S-5: 浏览其他扶贫相关法规。

S-1提供全部的扶贫资金管理法规的;

S-2提供全部的扶贫项目管理法规的;

S-3提供全部的以工贷赈扶贫项目管理;

S-4提供全部的少数民族扶贫项目管理;

S-5提供全部的其他扶贫相关法规。

6) 扩展点

财政部人员浏览的条件不满足时, 提示失败。

(2) UC2: 查询政策法规

1) 用例描述: 实现对所有政策法规记录的查询 , 包括该法规的内容、发布时间、发布单位、 类别等。财政部人员必须登录到本系统, 符合条件执行该操作。

可以按照法规中的关键字和类别两种方式进行查询。

2) 参与者: 财政部人员。

3) 基本路径:

财政部人员输入查询条件。

财政部人员执行查询操作。

财政部人员选择显示单条或多条记录。

4) 补充说明: 当有多个满足条件的记录时, 要提供浏览各个记录的措施。

(3) UC3: 维护政策法规

1) 用例描述: 实现向政策法规的数据表格中添加和删除记录, 或者对已存的记录进行修改。财政部人员必须登录到本系统, 符合条件执行该操作。

2) 参与者: 财政部人员。

3) 基本路径:

财政部人员输入查询条件。

财政部人员执行查询操作。

财政部人员输入修改后的信息。

财政部人员确认修改操作。

4) 补充说明: 当有多个满足条件的记录时 , 要提供浏览各个记录的措施。

用例是从用户角度出发描述外界与系统的交互, 所以这个过程应该是与用户不断交流的过程, 直到用户对得出的用例满意为止。

(4) 政策法规查询、收录 (用例) 如图9所示。

3.2 模块的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

3.2.1 静态模型

(1) 本系统有以下的用户接口类:

FrmMaintzcfg: 为财政部人员提供政策法规信息维护管理的操作功能, 包括: 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等。

FrmSearchzcfg: 为财政部人员提供政策法规信息查询的操作功能, 可以用各种查询条件进行组合查询。

本模块最终把浏览政策法规和查询政策法规合并在一起。最终实现的功能为: 维护政策法规和浏览政策法规两部分。

1) 浏览政策法规类图如图10所示。

说明 : 本模块分4个主要的 类 : FG_MAIN_Action、FG_Business、FG_Agent、FG_Bean。这4个类分别放到系统的Action、Business、Agent、Bean4个主要的包内封装。系统采 用界面 (GUI) 和业务 (business) 的分离, 界面 (GUI) 和业务 (business) 的分离是开发可维护、易扩展、 长寿命的应用系统的关键。当表示层的界面类FrmSearchzcfg提交查询浏览政策法规信息的语句时, Action包内的FG_MAIN_Action类处理页面提交的浏览查询的条件, 并调用业务层的Business包内的业务逻辑FG_Business类的为表示层提供公共的数据服务, 处理表示层与数据库间的数据流。再通过DAO层Agent包内操作处理数据。Bean和数据库相连接, 内存有数据库表结构。Bean调用数据库里数据 , 最后通过Bean把数据反馈给类FG_MAIN_Action提交给页面。

2) 维护政策法规类图如图11所示。

说明: 当表示层的界面类提交查询删除、添加、修改的政策法规的语句时, Action包内的FG_GL_Action类处理页面提交的维护的条件, 并调用Business包内的FG_Business类为表示层提供公共的数据服务, 再通过Agent包的类FG-Agent的操作处理数据。Bean内存放着数据库的表结构。它和后台数据库相连接, 最后通过Bean把数据反馈给类FG_GL_Action提交给页面。

3.2.2 动态模型

(1) 政策法规查询活动图和顺序图

如图12, 图13所示。

(2) 政策法规维护的顺序图和活动图

如图14~图17所示。

3.3 基于 UML 的数据库

3.3.1 政策法规模块数据表

无论开发什么样的管理信息系统 (MIS) 或企业资源规划 (ERP) 系统 , 在系统需求调查中 , 大家都要从用户那里收集许多表单 (如: 扶贫规划基本情况表、计划项目基本信息表、项目验收情况表、资金安排表、 资金分配表、资金拨付表、报帐提款单、XX查询表、XX统计表、XX月报、XX季报、XX年报等 ), 这些表单是和用户交流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 因为它们是用户所要获得的数据来源和数据的基础。无论这些表单其表现格式如何, 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 将它们划分成两大类:(A) 基础数据表单; (B) 派生数据表单。

A类: 基础数据表单 (称它为“A类”表) 用于建立数据库。

B类: 派生数据表单 (称它为“B类”表) 用于生成B类表程序。

当开发一个系统时, 通常要做下面两件事:

第一件就是建立数据库: 所谓建立数据库就是使用A类表单, 通过三范式分析, 将它们“变换”成符合“三范式” 的二维表 (也称Table) 集合, 并将这些二维表通过外键 (For- eign Key) 进行相互连接。也就是说所谓数据库 (Database), 就是一个二维表的集合加上这些表相互之间“关系”(即: “E-R”关系图)。

第二件就是事务处理功能设计: 所谓事务处理功能设计, 主要的是使用B类表单 , 进行生成B类表单的 事务处理 (Transaction) 功能设计。

下面将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信息系统中的政策法规模块基础数据表 (A类表) 进行规范化改造, 将它们变换成符合“三范式”规范的数据库表 (也称Table) 集合。

政策法规原始表单格式如表2所示。

相关的数据库表 (Table) 群及其连接如表3所示。

3.3.2 Java 实现政策法规表结构

4 结语

武功财政信息化覆盖财政业务广 篇6

近年来, 陕西省武功县财政局财政业务信息化、系统化不断发展, 财政业务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在上级财政的大力支持和县财政局领导高度重视下, 财政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 财政业务管理系统化水平提高。目前, 信息化已经覆盖了国库支付系统、部门预算管理系统、非税收入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乡财乡用县监管系统、一事一议管理系统、工资统发系统、财政项目申报管理系统、粮食综合补贴系统、民生保障系统、债务管理系统等, 业务处理便捷化、高效化基本实现, 财政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网络和业务安全上, 该局不断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不让没有部署网络杀毒软件的电脑接入财政专网, 做到专机专用。同时, 在信息化服务上, 县财政局及时协同解决预算单位在电脑操作及业务系统使用方面遇到的问题, 切实为单位服务得到了单位财务人员的好评。

财政信息化与阳光财政 篇7

一、取消农业税, 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退出了历史舞台

“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中央的部署, 2000年我省首先在汉阴、合阳、子洲三个县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 探索积累经验。2002年作为全国16个扩大改革试点的省份之一, 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以“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项调整、一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003年, 选择了部分县、部分品目进行取消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试点, 为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奠定了基础。2004年, 在全省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 农业税税率总体上降低了1个百分点, 有条件的市、县视地方财力情况多降或全部免征农业税。2005年, 在全省范围内免征农业税, 实现了全省农民农业税收零负担。与此同时, 中省相继出台了包括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小麦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多项惠农强农政策。2006年1月1日起, 国家废止农业税条例, 标志着具有2600多年历史的农业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至此, 农村税费改革圆满完成阶段性历史任务, 转入农村综合改革新阶段。

经过这五年的探索与实践, 陕西省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农民负担大大减轻, 实现了“户户减负、村村受益”。与改革前的2001年相比, 农村税费改革后全省农民每年减轻负担31.92亿元, 人均减负115元。与此同时, 通过发放各类涉农惠农补贴, 使全省农民每年得到国家直接补助近54亿元, 人均受益200元。如果再考虑治理“农村三乱”等因素, 农民实际减负效果更加明显, 得到的实惠更多。二是规范了农村税费制度, 实现了农村由传统税制向现代税制的过渡。农村税费改革从开始实行的“治乱减负”到形成比较规范的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及其附加, 再到逐步减免以至最终取消农业税, 终结了由传统农业社会遗留下来的赋税制度, 消除了在现代社会中不应由农民承担的不合理赋税的制度性缺陷, 结束了“以农养政”的历史, 实现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和运行机制的根本变革, 为在全社会逐步形成公正、公平的现代税收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推动了农村上层建筑的调整, 改善了农村干群关系。农村税费改革不仅把乡村干部从过去繁重的催粮收款任务中解脱出来, 规范了干部的行政行为, 而且从制度上促进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减少了基层干部与群众的磨擦和矛盾, 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农村税费改革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继土地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的又一历史性变革, 是顺民心、得民意的德政工程, 在我省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二、全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促进了农村上层建筑领域的深刻变革

随着农业税的取消, 2006年起, 我省选择安康全市和岐山、洛川2个县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 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配套改革被推向前沿, 2007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开, 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其目的在于促进农村上层建筑的变革, 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 消除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各项体制性障碍。

一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 全面推开乡镇机构改革。我省明确把乡镇政府职能界定为促进经济发展、强化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基层民主等;加大撤乡并镇力度, 陕南山区按25%的比例撤并, 平原地区按30%撤并, 改革后全省共有镇1 224个, 街道办事处194个, 不再保留乡;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 统筹设置乡镇党政机构, 严格规范人员编制;整合乡镇事业机构, 积极创新农村公益服务的有效形式;在岐山县蔡家坡镇和南郑县大河坎镇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探索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路子, 达到了整合机构、压缩编制、精简人员, 提高效能的目的, 初步建立起与农村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乡镇政府架构, 促进了县城经济的发展。

二是建立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加快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确立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将教师工资上收到县, 由县级财政负责统一发放。2005年在全省实施“两免一补”, 2006年起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 加快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省432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免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政策, 53.9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获得生活费补助。2011年将城乡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统一为年生均小学500元、初中700元、特殊教育学校800元, 惠及425.36万名义务教育学生。

三是稳步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04年以来, 调整和完善了省以下财政体制, 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 实施了“两保两挂”和“三奖三管六保障”激励政策, 促进财力更多的向县乡倾斜, 增强了县乡财政实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由2007年的15个县扩大到现在的27个县。2006年以“预算共编、账户统设、资金统调、集中支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为主要内容的“乡财乡用县监管”试点, 在全省所有县区全面推开, 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 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乡镇财政的资金监管职能、会计核算职能、公共服务职能以及资产与债权债务管理等职能。2011年省政府出台了深化重点示范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对省政府确定的30个重点示范镇和南郑县大河坎镇进一步下放了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权限、财政管理权限及财力, 完善财政激励措施, 增强重点示范镇当家理财、管理公共事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 从2007年起在全省全面推行了“村财村用乡代管”, 将村级集体财务纳入乡镇统一代管, 进一步规范了村级集体财务管理。

四是以“两政一教”债务为突破口, 清理化解乡村公益性债务工作效果明显。2006年, 我们选择农民群众和乡村干部最关心、利益最直接、矛盾最集中的农村义务教育、乡镇政权建设、基层政法机构 (简称“两政一教”) 债务进行清理核查, 中、省财政共安排20多亿元化债奖补专项资金, 通过“奖、补、罚”等措施促进乡村债务化解工作。目前, 全省30.65亿元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已全部化解完毕, 并通过国家的验收, 其他乡村公益性债务化解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初步探索出化解乡村债务的途径和经验。

五是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 基层组织运转难的问题得到初步缓解。利用农村税费改革的有利时机, 加大撤村并组力度, 精简干部职数, 全省行政村个数由3.1万个减少到2.8万个, 精简率6.4%。省财政从2005年到2009年连续4次提高村级运转补助经费标准, 由村均1万元提高到2.5万元。对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人均报酬按所在县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发放, 对其他村干部报酬按照两个正职的80%发放;对领取省上认定的财政补贴的村干部全部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对60周岁以上的在职和正常离职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发放任职补贴, 建立健全了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制度。全省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履行职责能力明显增强。

六是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试点进展顺利,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初步形成。2009年我省先在30个县进行试点, 2010年在全省所有涉农区县推开。三年来, 全省共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9万个, 项目总投资119亿元, 其中:农民筹资筹劳70亿元, 财政奖补资金39亿元, 村集体经济投入、社会捐助、整合资金10亿元;涉及1.5万个行政村, 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55%;参与筹资筹劳群众1 650万人, 受益群众达1 800多万人, 占全省农村人口数的65%, 农村的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初步建立了“财政奖补引导、群众筹资筹劳、社会赞助捐赠”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

三、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为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财政信息化与阳光财政 篇8

一、财政透明度的具体含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国际社会担心任何国家宏观经济的不稳定都会瞬间造成对世界经济不良影响并阻碍其发展。为此,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合组织都制定了财政透明度的最佳准则, 作为指导各国财政透明度实践和发展的指南。财政透明度起初在欧盟国家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并加以执行。一些经济转型国家, 如东欧各国, 在其转型过程中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贫乏问题, 公众和一些非政府组织将解决此问题的希望都寄托于政府预算改革, 迫使政府着手增加财政透明度和民主参与度。

二、我国财政透明度现状及改进对策

自从改革开放到现在, 伴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 我国的财政体制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型。与《财政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相比之下, 我国财政的对外透明度还是相对比较低, 我国的财政的透明度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不完善方面:

第一:我国政府依据法律行使权力的意识相对模糊, 依法对财政管理的脚步依然跟不上法制法规建设的脚步。“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不良习惯现今还大量残存, 这些不良现象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进步的后患。

第二:在政府预算外的开支活动透明度低于预算内财政活透明度。利用公款消费, 贪污受贿的风气仍然大量存在, 规模巨大的预算外的支出, 影响了政府的收支平衡。个别政府“小金库”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其法律依据仍然有空白, 监督力和重视程度也逐步下降, 透明度呈现出由高到低、逐次递减的趋势。

第三:个别政府的对财政透明度的规章制度依然是一纸空文, 这对一些官员的不良作风会有助涨作用。在规章制度的发布方面, 突出的问题主要显示在规则过于简单造成对某些财政方面问题避而不谈。

第四:财政透明度问题的真实性明显落后于其可能性。目前来看, 固步自封的财政管理传统模式仍然渗透在政府管理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国家和政治的决策往往不对外公开而在在幕后操纵。对大众而言, 政治决策和政府财政管理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所以, 面对这些财政管理的疏忽之处, 务必要有切合实际的改良措施。在2009年的全国“两会”上, 国家对政府财政透明度问题的关注程度, 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给我们财政学界提出了新的任务:既要研究民生财政, 也要研究民主财政。

严格监督、审查政府对财政透明度的立法过程并且加快制定并发布《政府信息公开法》, 明确政府推行公共信息的巨大职责,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公开财政信息、财政管理的涉及方面, 为财政信息透明度提供严格的法律保障和监督力度。

三、我国财政信息公开分析

我国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财政供给群体, 一直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但是, 长期以来, 财政与编制的政务信息却都是“暗箱操作”。为改变这种局面, 个别省市政府已经决定将政府财政信息公开化的放到网上, 也就是把财政的“家底”亮给了人民。但是, 在我国政府官员之间对于财政信息公开的意识是十分薄弱的甚至是避而不谈, 这些都归因于某些社会风气的影响并且受我国传统的官员思想影响, 大多数政府官员认为不公开财政信息是自己的某种权力, 并且认为国家无权干涉其公共财政信息。此外, 有些官员因受社会不良习惯的影响, 还担心如果公布财政信息容易会使自己身陷麻烦甚至自此丧失全力, 从而影响个人利益。这一点自从2009年国务院就要求从6月下旬开始98个中央部门务必公开本部门的财政预算和某些特殊经费、行政经费的支出的情况, 可是不容乐观的是规定期限已过, 甚至到7月中旬, 仅仅只有不到十个部门依据要求公开了自己部门的财政相关信息, 大多数部门的财政信息姗姗来迟。综上所述, 我国财政信息公开透明度与已经起步比较晚, 为稳扎稳打的进行积极的新型财政管理政策, 推荐新型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显露出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但是, 我们也必须要认识到, 提高国家财政透明度和财政信息公开化不仅是财政信息的管理问题, 也是一个触及到行政管理模式和社会风气的重大的不容忽视的大问题。故此, 推进我国财政信息的公开透明度绝对不能急于求成, 需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 并且要经过各级政府不间断的长时间不懈努力, 提高政府服务水准, 从而实现我国透明型服务政府建设。

摘要: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年代开始, 在全世界金融海啸和全球化金融迅速发展的前提下, 国家和个省市级政府提高财政的透明度和财政信息的公开率, 免除所谓的“暗箱操作”, 已经成为一股迅猛的国际新趋势、新潮流。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早已经公开政府财政收入, 部分发展中国家, 为了适应这种国际趋势, 也着手将国家政府财政管理的注意力迅速的转向国家财政透明度方面。但是,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财政透明度还是相对较低。财政透明是改善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的提升离不开政府的规范的法治法规的建立。

关键词:透明度,公共财政,财政信息,财政管理

参考文献

[1]王雍君.全球视野中的财政透明度:中国的差距与努力的方向.国际经济评论, 2003;4

[2]王满仓, 刘辉.关于提高我国财政透明度的探讨.社会科学辑刊, 2005;1

[3]王光坤.国际通行财政透明度做法对我国财政改革的启示.财政研究, 2006;4

以信息化建设来加速财政工作 篇9

“金财工程”即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简称GFMIS, 是以覆盖各级财政管理部门和资金使用部门的大型信息网络为支撑, 以细化的部门预算为基础, 以所有财政收支全部进入国库单一帐户 (即财政直管) 为基本模式, 以预算指标、用款计划、采购定单以及财政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和实现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跟踪分析为预算执行主要控制机制, 以出纳环节高度集中并实现现金有效调度为特征, 体现公共财政改革要求的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二、我市财政信息化建设现状

1、网络基础建设迈上新台阶。

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联网, 开通了省市县财政系统内部IP电话网, 建成了省市县视频会议系统, 全市财政系统实现了信息互联共享。

2、财政主要业务应用系统基本建成。

到目前为止, 已经建成了包括金财工程九大核心工程在内的一系列财政业务应用系统, 基本涵盖了当前财政收支管理的所有领域, 县级财政业务基本实现信息化。

3、财政网络安全得到确保。

财政收支攸关国计民生, 保障财政收支信息的安全稳定是财政信息化工作的重点。配置了防火墙、漏洞扫描、V P N网关等设备和趋势防毒产品, 构建完整的财政网络防病毒体系以巩固财政专网的安全性能, 保证财政业务系统的安全运行和财政改革的顺利开展。

三、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市经济实力相对较弱, 财政信息化专业队伍力量不强, 网络维护技术力量不足, 经费投入缺乏。

2、在财政网络建设和业务应用方面, 对金财工程的理解不够全面。

我市信息技术在财政领域的应用范围不够广泛。提高对金财工程建设的整体意识, 普及和应用金财工程是财政信息化工作的重心。

四、如何加快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指品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撑品牌管理的手段和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信息化已成为品牌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大到城市、农村, 小到企业、工厂, 各行各业各个生产部门都在加快自己的信息化进程, 加快信息化进程对今后我们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我市已初步形成了财政改革和信息化建设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但也要注意其发展缓慢的现状。要加快信息化的建设就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观念。

首先, 要转变事不关己的观念, 其次, 要转变信息工作没压力的观念, 再次, 要转变有时间的观念。这三种观念都是不对的, 都直接制约了基层财政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要把加快基层财政信息化建设当作一项政治工作, 一项历史使命, 一项财政中心任务, 全面动员, 按期保质保量完成。这是使财政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的最基本的步骤。

2、领导重视。

在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上, 领导重视是前提, 是先决条件, 要做到“四亲自”。“一把手”亲自挂帅, 局长要亲自任“金财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 指派1名精干的副职专抓信息化建设工作, 并帮助其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一把手”亲自参与制定规划。这样, 才能保证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突出重点、一体化推进, 实现管理一体化、业务一体化、技术一体化。“一把手”亲自参与协调专业人员调配、工作场所整合、建设资金筹拨、重大设施购置等重要事项的落实, 这样, 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一路绿灯”、畅通无阻。这是解决财政信息化最关键的、最直接的外部原因。

3、讲究方法。

一是统筹规划。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有关方针、政策和财政改革与事业发展要求, 编制信息化建设规划。二是先易后难、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三是加强协调配合。四是依法实施, 不走弯路, 才能保证财政信息化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

4、加强学习, 培养人才。

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人, 选拔和引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进一步充实我市财政信息化人才队伍, 制定信息技术教育培训规划, 有步骤地培养专业人员, 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

5、要强化监督, 把加快基层财政信息化建设当作一个重大支出项目来管理。

采用“外部监督检查与内部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督。在外部监督检查上, 上级财政部门要对下级部门实施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以督促下级部门按全国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快信息化建设。在内部监督检查上, 各地财政部门要采用“日常监督检查、定期监督检查与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等监督检查方式, 对本级各部门、单位实施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从而, 确保财政信息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行。

五、结论

财政信息化建设工作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政策性强, 技术要求高, 社会效用大, 各级财政部门和有关方面应当着眼全局, 加强协调配合, 使会计信息化建设与全社会的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 协同推进。我们要抓好信息化建设, 因为信息化建设既是财政改革的重要基础, 又是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做好其工作, 以信息化建设支撑推进和深化财政改革, 使财政工作在信息化建设的层面上高效、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塑造人下一篇:趋向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