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意愿与动机

2024-08-17

入党意愿与动机(精选七篇)

入党意愿与动机 篇1

一、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课题立足以调查贵州大学学生入党动机与意愿出发,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方式开展调研。涵盖文理类学院 (经济学院50名大三学生) 、理工类学院 (电工学院50名大四学生) 、“3+1”模式下的通识教育学院 (阳明学院:经济类50名新生) 、三本学院 (明德学院50名新生) 学生为调查对象。从性别来看, 男生110人, 占57%, 女生83人, 占43%;从专业类别看, 工科92人, 占47.7%, 文科101人, 占52.3%;从政治面貌来看, 群众16人, 占8.3%, 共青团员158人, 占61.9%, 党员 (含预备) 19人, 占9.8%。共随机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93份。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辅助数据处理。由于调查方式集中、及时, 得出的数据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在较大程度上能反映贵州大学生入党动机和意愿。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第一, 被调查对象的入党意愿比较强烈, 相当一部分树立了入党的意愿。在193份有效问卷中, 明确表示“想入但不强烈”的有52人, 占26.9%、“想入”的有60人, 占31.1%、“非常想入”的有33人, 占17.1%, 一共占总量的75.1%。其中入党动机较强及极强的学生占了48.2%, 有入党动机但动力不足的学生也占有相当比重。调查结果表明, 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持有入党动机, 但不容乐观的是, 入党动机强烈及十分强烈的学生所占比重未达总量的50%, 而仅仅有入党意愿, 但动力不足的学生占了相当比例, 这给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 大部分学生表示入党困难。有99人认为“入党比较难”, 占51.3%, 37人认为“非常难”, 占19.2%, 两项一共占70.5%。近年来, 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大了党员发展的考核力度, 从发展党员数量控制到发展党员质量要求较之于五年前都有所不同, 加大了学生党员准入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发展数量严格控制, 严格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要求。 (2) 加大群众意见考察范围和深度。在广大学生群众中, 展开了范围更广的调查。其次, 对考察对象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方面的跟踪调查和详细摸查, 严把生源质量。 (3) 加大对党课的教育力度。一方面加强党校、分党校的各项规范管理, 另一方面对课时、课程内容既覆盖党课核心内容, 又添加了富有时代特征的党的新理论。如:贵州大学2015年的党校课程中新增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大等重要会议精神和省委重要会议精神的学习”, 并将该项内容的实施写进学校对学院年终考核的指标体系中。 (4) 增加发展对象的学习环节。如:贵州大学从2015年举办了两期“发展对象培训班”, 该培训班对拟发展的准预备党员进行了专项培训。有自学阶段+集中培训阶段。自学阶段由各学院党总支书记、学生老党员组织发展对象共同重温党的理论知识, 该阶段不低于10个学时。集中培训阶段由学校党委成员对全校发展对象进行集中授课。总之, 入党难度加大已经深入学生心里。

第三, 入党原因方面, 大部分学生入党动机淳朴、端正,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入党功利化、从众化、外趋化。被调查对象中, 有82人认为想入党的原因是“有共产主义信仰”, 占37.3%, 有64人认为想入党“有利于以后工作”, 占29.1%, 有43人认为入党“是一种荣誉”, 占19.5%, 有27人认为想入党是“父辈期望和要求”, 占12.3%, 有4人认为想入党是“随大流”, 仅占1.8%。调查结果显示, 有入党动机的学生中, 有着朴素的共产主义信念的学生单项同比占主流, 但是比重并不理想。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功利化比重较大, 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主要原因是近几年来国家公务员、基层选调、国有企事业单位在选聘学生时常常把学生政治面貌作为资格申报的必要条件之一, 而以上行业正是大部分学生的意向就业单位, 换句话说, 就业的导向促进了学生入党的动机, 在组织建设方面, 动机的功利性将给保持党的纯洁性带来潜在危害。在党员发展中, 如何将就业动机与信仰动机分离, 将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第四, 对党校的功能及增加党校修养方面, 学生反映党课有待进一步提升。首先, 121名学生反映党课“能提高思想觉悟”、“能提高理论修养”, 占61.2%;77名学生觉得党课“空洞无趣”、“形式主义”, 占38.8%。结果表明, 尽管大部分学生对党课的认同感较高, 但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党课不能引起个人学习兴趣, 不能满足其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的期望, 党课的教学形式、方法、载体等还有待改革和创新。

第五, 对党的理论知识获取及增加党性修养途径方面, 学生认为媒体与课堂教育是主要阵地。首先, 对党的理论知识获取方面, 128名学生认为学习党的主流意识形态途径是“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 占38.0%, 110名学生认为是“党课、团课学校教育”, 占32.6%, 99名学生认为是“与教师同学交流”及其他, 占29.4%。其次, 增加党性修养的途径, 学生主要集中在“讲座”、“书籍、材料”、“先进人物”、“实践活动”上, 分别占20.6%、27.1%、23.9%、28.4%。调查结果表明, 各大媒体及学校课堂是学生获取党的理论的主要渠道, 这要求党组织一方面要严把媒体的宣传科学性、正规性,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学校课堂教育的功能;同时, 师生、生生交流也是党的理论知识得以传播的有效途径。特别是高校的教师应当树立先进育人理念, 积极给学生传播正能量知识。

第六, 在大学生党员发展比例方面, 较大比例学生认为发展力度不够。20名学生认为“过低”、60名学生认为“较低”、73名学生认为“适中”、31名学生认为“较高”、9名学生认为“太高”, 分别占10.4%、31.1%、37.8%、16.1%、4.7%。调查结果表明, 大部分学生认为党员的发展比例较低, 不能满足学生的入党诉求。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应在党员数量上严格控制, 从质量上把关, 不能仅从数量上追求增长, 认为目前的发展比例合适。

第七, 学生无入党动机的原因方面。14.2%的学生认为“党员贪污腐败现象严重”, 35.4%的学生认为“自我觉得未达到党员标准”, 14.2%的学生认为“受到约束多, 感觉失去自由”, 11.7%的学生认为“没有时间参加”, 10.4%的学生认为“入党于个人成才无用”, 8.3%的学生想“加入民主党派”, 5.8%的学生认为“党的宗旨不符合个人信仰”。结果表明:无入党动机的学生对于党的清廉程度比较关注, 同时该部分学生决策偏向简单。学生政治意识还不成熟, 缺乏正确的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影响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因素

1.生源家庭因素。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身上有着不同的政治教育背景。总的来说, 近年来学生家长一味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艺术能力, 十分缺乏在政治意识方面的教育。到了入党年龄, 学生家长更多的是给予学生入党便于就业这样功利化的引导。即便是党员家庭, 也缺乏对孩子党的理论知识、党的历史深刻系统的教育, 流于一般的口号性教育。家庭因素是学生入党动机的形成和根源方面。

2.学校教育因素。近年来, 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 我国小学阶段对学生做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育现状所淡化。特别是中学阶段, 学生、家长与学校几乎都集中指向学生的升学问题。学生被框定于固定的应试课程中, 而中学政治、历史的理论性教育也远远不够, 学校缺乏深层次的引导和教育, 学生对党的理论和历史学习仅限于应试指南下, 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校教育因素是影响学生入党动机的重要因素。

3.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新思潮因素。改革开放30多年来, 随着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日益增多与频繁, 特别是国内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各式各样针对本国社会现实而产生的社会思潮纷纷传入我国, 如个人主义思潮、拜金主义思潮、享乐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等, 这些社会思潮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国青年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和发展进程,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一些人的生活方式与人生道路的选择。当青年人发表一些新思潮观点或者一些学者发表的一些奇谈怪论及其他生活中的具体疑惑时, 我们回答不了或者回答不好, 让他们失望, 进而影响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①其次, 当代网络的迅速发展, QQ、微信、微博等载体让学生不断加深了对网络的依赖, 网络文化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入党动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新思潮因素是影响学生入党动机的根本因素。

4.学生的自身因素。调查中有的学生表现为政治取向的入党动机, 有的表现出非政治取向的入党动机, 有的则表现为没有入党意愿, 等等多元化的入党动机。自身的主要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来看是个人政治思想不成熟的表现。首先, 随大流的盲目心理、“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的攀比心理。学生自身的因素是入党动机的决定因素。

三、建议与对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 要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见》出台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高等教育的战略思考, 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必将成为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纲领。高校需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入党意识, 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及党课、团课教育。

1.发挥好党、团课教育功能。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 加强学生思想情况调研。首先, 制订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党、团员教育与管理方案。从团课到入党积极分子, 从入党积极分子到党校, 从党校到发展对象, 从发展对象培训到预备党员, 从预备导员到党员转正教育, 再到正式党员再教育, 环环相扣, 层层递进。其次, 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 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对象、预备党员及正式党员的全面考核和监管。搭建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对象及党员的教育、考核、监督、奖惩机制, 使党员发展工作有制可依。

2.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和标准。调查显示, 群众学生对党员在集体中的影响力较小, 甚至出现一些与党员的身份不符的行为, 造成不良影响。高校应该尽快完善学生党支部建设, 严把质量关, 从程序和标准上严格要求。从党员发展的党员干部到被考察的积极分子, 都应主动树立公平、公正作风。不仅在党员干部中要坚持民主推进、民主测评, 在学生基层党组织也应加强该项工作, 真正做到党员监督与被监督。

3.加强模范教育。高校应该加强“树典型、扬先进”的评选和宣传工作, 把学生专业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设计实践活动主题, 在实践中加强党员党性修养, 增强群众学生对党的正确认识。

4.开展党员第二课堂及主题实践活动教育。高校的第二课堂在党员教育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特殊事件或重大纪念日, 开展多种形式、多种主题的党员活动, 将党性教育融入活动中, 不仅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采取党员自己组织、自己执行、“老带新” (老党员带新党员) 、自己总结、自己升华, 更深刻将党性教育内化于党员心中。

5.构建新型党员教育平台和模式。高校的党员教育应抓住当下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网络平台开展党员教育, 因势利导, 充分发挥网络渠道的优势。比如, 鼓励师生创建“党员之家”APP终端, 一方面传播党的理论知识、党和国家的时事政治、党的历史文化, 增进党员与党员的交流与互助。其次, 还可以建立支部微博、微信、飞信、论坛以更大层面的覆盖党员的生活和学习范围。

6.探索师生党员党建科研新道路。据调查, 高校党建科研的对象往往仅限于教师党员, 建议高校应鼓励在校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党建科研与实践中。一方面, 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所学专业创建党建科研的新路子, 更好的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另一方面, 教师的党建科研中也应引进学生党员的新鲜力量, 不仅思路更宽, 还能培养学生党员的党建科研能力。

综上所述, 大学生在校时间具有流动性, 大学生入党动机存在多元化。高校所应对的教育引导存在周期性和延续性的重重困难, 特别是在社会各种思潮交织的现实情况下, 高校党建工作任重而道远。这需要从内容到形式的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才能达到帮助学生端正入党动机和意愿的理想效果。

摘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变化, 社会各种思潮的相互冲击, 高校学生入党意愿与动机出现了多元化趋势。本文以贵州大学学生为例进行了实证调查, 得出相关数据, 分析了大学生入党意愿与动机的趋势和问题, 力求得出解决的办法和创新的模式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端正大学生入党意愿与动机。

关键词:大学生,入党意愿与动机,调查分析,研究对策

参考文献

[1]吴文浩, 林敏, 陆亚.泰州地区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 2014, (10) .

[2]陈双敏, 吴翠, 陈蔚.在校大学生入党意愿与动机的现状研究——基于对武汉部分高校在校生的问卷调查[J].江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4) .

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与分析 篇2

关键词 大学生 入党动机 调查分析

入党动机,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基本出发点和目的,它作为一种内在的思想支配着一个人在要求入党过程中思想和行为的发展方向。入党动机是大学生争取入党的原动力,关系到学生党员质量和党组织的纯洁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因此,在新形势下认真分析大学生入党动机多样化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不断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期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分析

调查显示,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大学生出现多种偏差性的动机。要求入党的学生很多,但入党动机却是多元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纯洁端正型

这部分学生坚定地信仰共产主义,社会责任感强,坚信党的领导,认同社会主义,对共产主义前途充满信心,对马克思主义有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品德端正,自我要求严格,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时时愿意承担先锋模范作用。他们把申请入党当做追求、思索、学习和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入党动机,十分可贵。

2.追求上进型

这类学生的入党动机,或者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并早日成才,或者是为了使自己活得充实而寻找一种精神寄托,或者是为使自己成为有用之人而创造良好的环境,或者是抱着扑素的感恩戴德思想。他们中的大多数在校园的学习和生活中表现良好。

3.个人功利型

这类学生的入党动机,主要是抱着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他们认为,入了党可以增加一份政治资本,比别人多一份政治优势,多一道政治光环。毕业就业时比别人能较快较好地找到理想的工作。这部分大学生希望把入党作为追求名利的政治阶梯和将来就业的筹码,在他们身上体现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尽快完成在程序上入党,主动找老师谈心,有的甚至拉拢同学,拉关系送礼。

4.从众投机型

部分学生看到周围很多同学都写了申请,唯恐自己“落后”,跟不上“潮流”,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递交入党申请。这类学生对待申请入党的问题往往缺乏认真严肃的态度,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往往都不太热衷于公益活动和集体生活。

5.虚荣被动型

这部分学生自己对入党并没有太多的考虑,入党要求并不迫切,或者本人并无明确意愿,但是父母或者亲戚朋友有些是党员或干部,经常鼓励或催促他们入党,在思想没有做好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被动”提交入党申请。这部分学生在问卷调查中也占到比较大的比例,尤其在低年级学生中比较明显。

二、关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历来是社会上思想最活跃的群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敏锐。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利益的多元化决定思想文化的多元化,这种多元思想文化交织磨砺的局面使大学的思想阵地越来越不同于过去,起来越呈现商品化、社会化的状况。大学作为社会思想文化的前沿阵地,社会上的各种思想都要在大学生身上反映出来。换句话说,大学生在入党动机上的种种思想都有着直接的社会原因,也表现了教育的成效和同学、家庭的深刻影响。

1.自我认知因素

自我认知,对党充分信仰类型的学生入党动机端正、政治觉悟高,从小就对加入中国共产党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有着比较扎实政治思想理论基础,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坚信国家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并将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终生追求的目标并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团结同学,经常与老师党员进行交流沟通,希望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2.学校教育因素

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上通过多种方式、形式和媒体开展的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教育,对年青一代是产生了很好的效果的。无数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产生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大多数家庭的良好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是起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问卷中多数学生的入党动机端正或比较端正也应该说是各方面进行长期正面教育的积极成果。

3.社会环境因素

大学生入党动机状况,也是社会现实在学生思想中的一种折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形成的“实用主义”,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一部分学生把入党作为增强择业竞争优势的一种手段,良好的环境是形塑一个人成长成材和促成正确入党动机的强大背景,社会转型是当前我国的最大发展背景,新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4.家庭影响因素

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受到传统的观念影响,家长大都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在生活中以子女为中心,在家庭教育价值取向上出现偏差,忽视了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能够加入党组织的终究是少数的品学皆优的学生。因此“共产党员”这一称号在虚荣心强的学生心理则变成了荣誉的象征。少数大学生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追求入党,他们大多数希望通过入党来炫耀自己,从来都没有认识到入党是一种责任,而不是一种骄傲。此外,有些学生本人对党不感兴趣,但父母却很重视,在父母的规劝和逼迫下,不得不向党组织上交入党申请。被动的递交只能导致入党动机不端正,这类学生一般缺乏自主精神和内在积极性,在入党问题尚缺乏主动性。

5.就业择业因素

目前,全国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除了具备各种能力和成绩外,许多用人单位也十分看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素质,党员无形中成为某些用人单位衡量毕业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条件。这些就业现状使不少学生把获取一张党票作为自己在校期间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努力方向,以便于毕业时增加择业竞争的砝码。

三、引导学生端正入党动机的对策思考

1.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使大学生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不只是自我价值,还要最终体现于社会价值;一个真正自爱、自尊、自重的人,必须是对他们人和社会尽到自己的责任,做出自己的贡献,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重的人,要向大学生明确:共产党人所推崇的人生价值观,是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人生的崇高理想,精神支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目的,把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作为人生的态度,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要求,集中更体现了时代精神,他是最科学、最先进的人生观,对人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共产党人不仅仅是自爱、自尊、自重的人,更是对社会有更大贡献的人,能自爱各个方面起到表率作用的人,加入党的组织,是大学生在实现人生基本价值目标的过程后,追求更高价值目标的重要选择。

2.正视问题,增强入党教育的严肃性

对少数大学生在入党动机上过分功利,尤其对一些入党前积极,入党后消极,不能一如既往保持先进性,同学对其反映较大的新党员,我们必须警示他们。对他们的思想问题不能熟视无睹,对极个别比较典型的新党员,要通过适当的形式和方式重点帮助,以教育大家端正入党动机。在帮助大学生们端正入党动机时,要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功利观。我们不是一概地否认和反对功利,我们否认和反对的,是为了个人的功利,忘记或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功利。我们需要和提倡的,是在争取党、国家和人民功利的前提下把个人的发展同党、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把个人功利融入到党、国家和人民的功利之中去,在实现党、国家和人民的功利中,实现个人的发展和功利。要不断地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正确的功利观教育,使他们在功利问题上树立正确的观点。

3.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党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

把握好党员发展关,必须要有一批政治思想过硬、理论素质扎实、党性修养高的党务工作者。新时期下,党务工作者不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还需要结合时政、深刻理解中国化的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党务工作者还需要具备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在党员发展中运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法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端正入党动机是党员发展和培养的重要内容,是不断学习,逐渐提高思想觉悟和规范言行的复杂过程。新形势下,我们需要紧随时代的步伐,把端正入党动机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提高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把大量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来。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

共产党员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突出是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因此,在发展党员时,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时,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赋予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更多的社会责任,在实践中提高党性修养。如我们可以鼓励同学参加校园文化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帮扶弱势群体,争做西部计划志愿者等。

5.做好已发展党员后续教育工作。

要重视学生入党后的继续教育,继续加强学生党员的理论修养和党性锻炼,弥补过去学习和认识上的不足。树立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刻苦学习,自觉奉献精神,使学生党员的誓词由精神变为行动,能真正在学生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大学生入党动机中存在着强烈的现实主义的倾向,大学生入党动机状况正是社会现实在大学生思想中的一种折射。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人为本,坚持“高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原则,贴进实际、贴进生活、贴进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与感染力,从而对学生深入地进行党性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才能科学地构建与时俱进的高校党建体系,锤炼和端正学生的入党动机,从而有效地发挥新时期学生党员群体的先进性。

入党意愿与动机 篇3

关键词:入党意愿,入党动机

2014年5月4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 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 在大学期间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 进行正确的三观教育, 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积极引导优秀的大学生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 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这对高校大学生整体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近年来, 我国民办高校蓬勃发展, 民办高校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 2014年全国民办高校在校生人数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1%。然而从入学层次上来说, 民办高校在校生整体水平参差不齐, 他们的入党意愿与公办高校在校生相比也不尽相同。郭秀兰等认为, 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总体上呈现多元化价值取向, 一部分确实是怀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对中国共产党深切的热爱之情, 而也有大部分学生则是怀有功利之心, 希望通过入党来为自己添光增彩, 谋取私利 (郭秀兰等, 2011) 。因此, 为实事求是的了解目前大学生入党动机现状, 我们以宁夏理工学院为例, 采取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共发放问卷205份,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深度访谈10人, 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相应的结论。

1 概念界定

入党意愿, 即入党的愿望, 以及为了进入党组织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

入党动机, 即推动申请入党的同志为达到入党目的而进行的不懈努力的心理动因, 或者说他从内心为什么要入党 (江本武, 2010) 。

2 研究方法及调查对象的选取

2.1 研究方法的选取

不同的研究方法有不同的针对性, 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入党意愿与动机的现状也是如此。一般而言, 定量研究适于把握问题的总体状况和客观数据;而定性研究则适于深刻影响民办高校学生入党意愿、影响因素的关键因素, 以及大学生们对此的主观感受。

为从点和面的角度较为全面地掌握民办高校大学生入党意愿与动机的现状, 本研究采取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2.2 研究对象

以宁夏理工学院在校学生为主体, 分年级、分专业进行抽样调查。目前, 宁夏理工学院在校生8116人, 其中大一2529人, 大二2089人, 大三2031人, 大四1467人。在这期间里, 我们走访了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理学院、建筑与环境学院、外国语学院、高职学院。

2.3 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调研小组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研, 期间共发放问卷205份, 回收205份, 有效问卷200份, 问卷有效率为97.6%, 其中深度访谈10人。

3 调查结果和统计分析

3.1 受访者基本信息

2016年4月, 我们对宁夏理工学院15级、14级、13级、12级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 共发放问卷205份, 收回有效问卷200份, 有效收回率97.6%, 其中男生125人, 占问卷调查总人数的62.5%, 女生75人, 占问卷调查总人数的37.5%;深入访谈对象10人, 其中男生6人, 女生4人, 涉及全校8个学院。所在年级从大一到大四, 分别为大一40人、大二52人、大三84人、大四24人, 占比分别为20%、26%、42%、12%。所涉及的学院机械工程学院56人, 占总数的28%;电气信息学院37人, 占总数的18.5%;经济管理学院32人, 占总数的16%;文理学院23人, 占总数的11.5%;建筑与环境学院26人, 占总数的13%;外国语学院16人, 占总数的8%;高职学院10人, 占总数的5%。

从整体来看, 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相当, 年级分布合理, 学校所有二级学院都有所涉及, 因此能够保证抽样的科学性。

另外, 接受本次调查问卷的200名学生中, 中共党员 (含预备党员) 16人, 占总数的8%;入党积极分子37人, 占总数的18.28%;团员118人, 占总数的59%;群众29人, 占总数的14.72%。

3.2 宁夏理工学院在校生入党意愿与动机现状

3.2.1 在校学生入党意愿较强, 但也有部分学生无入党打算

本次调查中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中共党员共52人, 其余同学为团员和群众148人。这部分同学中已经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和准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共计68人, 占团员、群众总数的45.9%, 暂无入党打算的占团员、群众总数的37.1%, 从没入党打算的占团员、群众总数的14.2%, 说不清的占团员、群众总数的2.7%。对于不打算入党的同学来说, 有23.2%的同学认为自我感觉还未达到入党条件, 21.6%的同学认为入党程序复杂, 想加入民主党派的仅有4.5%。

另外, 当问及周围同学对于入党的态度时, 有69%的同学认为大部分同学都想入党, 仅有4.5%的同学认为周围的同学不想入党, 根据大学生群体自身, 以及他们对周围同学入党态度的看法, 能够看出目前大学生入党的积极性较高。

3.2.2 大学生普遍信仰坚定, 但也有部分同学入党带有功利性

在调研中, 当问及申请入党的原因时, 42.2%的同学认为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追求, 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类大学生把申请入党看作是一件神圣的事情;20.24%的同学是因对政治感兴趣入党;但也有部分学生入党带有一定的功利性, 有20.84%的同学认为入党对就业有帮助, 有11.74%的同学认为入党能让个人获得更多荣誉, 还有3.86%的同学入党带有跟随性质, 受周围同学影响, 随大流;4.1%的同学是因为家人要求, 受家人影响, 个人在主观上认为无所谓。另外, 为了了解学生对周围申请入党和党员的看法, 44.5%的同学认为这些同学之所以入党是为了追求共产主义信念, 对党的热爱, 21%的同学认为是为了追求高尚人格, 仅有22.5%的同学认为入党带有功利性质, 是基于现实的考虑。

3.2.3 大部分学生认为入党门槛高, 对入党程序等了解不多

本次调查, 当问及同学们认为入党是否容易时, 有54.06%的同学表示入党难, 更有18.14%的同学觉得入党非常困难, 要求非常高。另外, 为了解在校大学生对于入党程序、入党条件、《党章》内容等方面的熟悉程度, 有49%的同学仅了解一些, 13%的同学表示不了解, 有32%的同学表示了解, 仅有6%的同学对党的历史以及入党条件和程序表示熟知。这也对我校下一步在宣传党的理论知识以及入党的程序和条件等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 让学生们都能真正的了解党的相关理论知识, 用思想武装头脑。

3.2.4 大学生学习和了解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

学校在校大学生学习和了解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学校思政课、党课、团课、形势政策课等课程教育, 其次是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来了解和掌握党的方针政策。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 学校思政课的教学工作确实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 另一方面, 也说明科技改变生活, 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大学生运用新技术的能力较强, 网络媒体、微信公众号等也成为宣传党的理论知识的重要平台。

这也给我们提供了解决部分在校大学生对入党程序、条件以及相关知识了解不足的建议, 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学校思政课、党课、团课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挥微信平台、手机报、QQ等网络媒介, 找出大学生喜爱的、适合他们的传播途径, 以便更好的传播党的理论知识。

3.2.5 大学生党员绝大部分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但也有少部分党员过于注重己利

为掌握现阶段大学生党员为同学服务的情况, 充分了解学生党员在班级事务中是否都能事事赶在前头, 为同学知晓, 为同学所肯定, 我们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 当问及“您是否是到班上哪些同学是党员”, 85.1%的同学表示知晓, 当问及“您认为现在的学生党员为同学服务的情况”, 56.3%的同学认为目前班级的党员同志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热心为同学服务, 仅有6.5%的同学认为这部分人以个人利益为中心, 当然,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 也有少数同故而对班级党员情况不了解, 不感兴趣, 呈现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 大学生对加入共产党有很崇高的敬意, 也认为要成为党员必须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无私奉献的精神、优秀的学生成绩、较强的综合能力等,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目前学校党员入口关把控较好, 党组织吸纳优秀人才的引力较强, 在校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强烈, 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

高校大学生入党意愿、动机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 新形势下, 思想政治教育、党性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必须要不断创新, 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大学生思想和行动的实际状况, 才能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才能有效的发挥新时期学生党员群体的先进性和队伍的纯洁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 (10) .

[2]谢春涛.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J].形势与政策专题讲稿, 2016.

[3]江本武等.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偏差级解决途径[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0, (2) .

[4]徐双敏等.在校大学生入党意愿与动机的现状研究——基于对武汉部分高校在校生的问卷调查[J].江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4) .

谈谈你的入党动机与目的 篇4

通过一周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学习,在培训班的老辅导下,系统的学习了党的性质、纲领、组织原则;党员的条件、入党动机和手续6个方面的理论学习,在对入党有了进一步认识,如何端正入党动机与目的,力争早日入党。下面谈谈自己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首先,何为入党动机。先说说什么是动机。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念头。简单的说入党动机就是为什么加入党组织。用概念说,入党动机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是推动人们争取入党的精神力量。人的行动是受一定思想支配的,要求入党的人,总有一定的原因和预期的目的,要求入党的人的愿望是一样的,即加入党组织,但入党的原因和预期目的是不同的。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的入党动机,也是不尽相同的。一般来说入党动机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错误的入党动机。另一方面是正确的入党动机。

错误的入党动机有很多种情况,通过学习,要求我们查找自身入党动机是否端正,入党动机中是否存在不端正成分。

1、虚荣心。有的同志认为当党员光荣,入党个人和家庭都光彩,在亲戚朋友面前也好看;

2、从众心理。有的是看到周围一些同志提出了申请,随大流,而要求入党,这样的人认为:你申请,我也申请,并没有认真考虑为什么入党和入党后做些什么。

3、有的认为现在政策好,自己富起来了,为报答党的恩情要求入党;

4、有的认为党票是一种政治资本,通过入党政治上找个靠山。

以上入党动机是极端错误的。上述几种错误的动机很典型、说的也很准确、贴近人的思想。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训班的老师指出:参加学习的同志绝大部分是先进分子,是工作、思想、学习中的先锋,但是里面个别同志入党动机可能有错误成分,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克服错误的动机,端正心态,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正确的入党动机是,入党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因为它与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和党员条件是一致的。其他入党动机则是与此相违背的,是不正确的,甚至是极端错误的。有些人可能会说,这些话向官话、象口号,不切合实际。我认为入党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并不空,是我们平时努力工作、学习、思想进步的一种理论升华。退一步讲,我们每天努力工作都是在为人民服务;只有端正入党动机,才符合党章规定的入党条件;入党以后才能发挥一个党员应有的作用,从而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战斗力。反之,如果让那些动机不纯的人特别是企图利用党员称号来捞取好处的人进入党内,就难以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甚至给党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党组织把端正入党动机作为对申请入党的同志的最基本要求,把考察要求入党同志入党动机和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作为保证新党员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措施。发展新党员,只能把那些入党动机端正,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表现出色,确实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吸收近来;那些动机不纯的决不能吸收入党。

二、对于我们这些要求入党的同志来说,端正入党动机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正确的动机,是正确行动的精神力量。只有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有持久不衰的动力,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

入党意愿与动机 篇5

地方依恋是对重游意愿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地方依恋指在某一地方的人们因为种种因素对该地产生的特殊情感,这种特殊情感会促使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保持紧密联系进而提升游客的重游意愿[2]。进一步研究表明地方依恋对重游意愿的提升往往是通过满意度这一中介变量而产生的,因为消费者满意度与感知价值一起,在影响消费者购后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高水平下的满意度会使消费者产生积极的购后行为[4]。但有研究认为游客由于受到了寻求变化和某些个人特质的影响,游客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5]。Bello和Etzel等学者认为原因在于已经游览过的旅游目的地无法满足游客内在的求新求异的需求[6]。因此一些等学者开始研究求新求异动机与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发现求新求异动机越强烈的旅游者,其重游意愿反而越弱或者是不显著[7]。由此本文提出研究问题: 如果满意度在地方依恋和重游意愿之间存在中介作用,那么求新求异动机是否对地方依恋、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

为此,本文将构建地方依恋、满意度和重游意愿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 ( 见图1) 。该模型包括两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一是探讨求新求异动机是否在满意度和重游意愿之间起调节作用; 二是分析求新求异动机对地方依恋、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关系的影响。

一、理论与假设

( 一) 求新求异动机对满意度与重游意愿的调节作用

求新求异是游客重要的旅游动机,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很好地解释游客的旅游决策行为。求新求异动机是指游客倾向选择那些自己没有游览过或者与自己居住环境差异较大的地方去旅游,从而满足自身寻求新奇的心理需求[8]。这种寻求新奇的心理是游客与生俱来的个性特征[9]。求新求异动机可能会改变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的线性关系。Assaker认为求新求异动机越强烈的游客,其近期重游意愿越弱[7]。Bigné 发现求新求异动机强烈的旅游者,即使满意度水平很高,其近期和长期重游意愿也不会很高[10]。因此,我们推测求新求异动机在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同等满意度水平下高求新求异动机者比低求新求异动机者的重游意愿更低一些,因为高求新求异动机者更愿意去尝试新东西[11]。综上,提出以下假设:

H1求新求异动机对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即动机越强烈,满意度对重游意愿的影响越弱,反之则越强烈。

( 二) 求新求异动机对地方依恋、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关系的作用

地方依恋分为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地方认同是个体对地方认知性和情感性的依恋,而地方依赖只是个体对地方功能性和物理环境上的依恋[12]。无论地方依赖还是地方认同,其对重游意愿的正向影响往往是通过使游客产生较高的满意度形成的[13,14],当游客对旅游目的地产生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后,会倾向产生正向的价值感知,进而对旅游地的各项服务及设施产生较高的满意度,在多次获得较高的满意度之后,游客就会产生一定的忠诚度,表现出较高的重游意愿。

根据骆泽顺 ( 2014) 提出的内隐 - 外显地方依恋模型,游客对旅游地的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都是从外显依恋开始形成和发展的,这种外显依恋在特定外部诱因时会表现十分不稳定,不能准确预测旅游者的重游意愿及行为[15]。而一些游客旅行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体验不同寻常的自然风光或者人文环境,通过欣赏旅游目的地迥异的风光来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由于旅游活动本身是与日常相分离的,受时间和空间条件限制较大,存在较高的机会成本,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之前往往会慎重考虑。对于求新求异动机强烈的游客,即使对旅游地存在功能性依赖或情感性依恋,一旦游览过旅游地后,该地的神秘性就会减弱,旅游吸引力也将逐渐减弱,追求其它新奇旅游地的心理逐渐增强,此时重游该地的意愿也会显著减弱。而对于求新求异动机较弱的游客,地方依恋通过满意度对重游意愿的正向影响是存在的,游客的地方依恋感越强烈,满意度越高,重游该地的意愿也更加强烈。因此提出研究假设:

H2a求新求异动机调节地方依赖、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

H2b求新求异动机调节地方认同、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

上述假设成立的前提是,地方依恋通过满意度对重游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进行先行验证:

H3a满意度在地方依赖与重游意愿之间起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H3b满意度在地方认同与重游意愿之间起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二、研究方法

( 一) 问卷设计与测量工具

问卷的第一部分是变量测量。变量测量方面主要借鉴国内外学者已开发的量表。地方依恋的量表主要来自于Williams的研究,该量表经过Williams本人及多位学者的不断完善和验证,其信度和效度都表现得非常好[16]。游客满意度的量表则借鉴于1980年Oliver的研究[17]。游客重游意愿的测量量表则主要来源于Oppermann的研究[1]。求新求异动机的测量量表则借鉴毛小岗,宋金平2011年的研究[18]。本研究在借鉴以上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此次研究实际情况对量表进行了语句转换和调整,以符合研究的实际情况。问卷的最后部分是旅游者的基本信息统计,包括客源地、性别、年龄、职业、月收入、受教育程度、旅游次数和旅游方式等。

( 二) 研究区域与研究程序

威海是一个典型的旅游城市。威海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整齐干净的城市风貌。近年来威海市旅游业不断发展,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增强。2013年威海市共接待旅游总人数2 996. 7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38. 8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 3% 。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在威海市区内主要旅游景点进行问卷收集。正式调查选择在国际海水浴场、刘公岛、威海公园、环翠楼公园、海上公园等主要市区景点进行。调查对象为来威海旅游的外地游客。调研成员于2014年8月20日至27日以及10月1日至10月6日在以上调研地点发放调查问卷,总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问卷781份,有效率为78. 1% 。样本的人口统计结果表明,样本的人口统计特征与来威旅客特征基本一致,此次抽样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三、分析结果

( 一) 测量模型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首先用spss18. 0软件将全部数据随机分成两半,一半做探索性因子分析,另一半做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地方依恋的总体信度 α 值为0. 918,地方依赖 ( 用PD表示) 和地方认同 ( 用PI表示) 的信度 α 值分别为0. 889 - 0. 848; 满意度 ( 用OS表示) 的信度 α 值为0. 900; 重游意愿( 用WR表示) 的信度 α 值为0. 835; 求新求异动机 ( 用NM表示) 的信度 α 值为0. 803。研究表明构成各维度测量项目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 ( 见表1) 。

注: 1表示在 0. 01 的显著性水平上成立。2采用李克特量表,以“完全不同意 - 完全同意”分别对应 1 - 5 分。

本研究通过计算各潜变量的测量项目与总体之间的相关系数来反映量表的内容效度,相关系数越大说明量表的内容效度越好。检验结果表明,各测量项目与总体的相关系数在0. 699 - 0. 875之间,说明量表的内容效度较好。收敛效度选取以下三个标准: 标准化因子负荷值、组成信度值 ( CR)及平均方差提取值 ( AVE) 。标准化因子负荷值适配标准是在0. 05的显著性水平上大于0. 5,组成信度值的适配标准是大于0. 7。平均方差提取值的适配标准是大于0. 5。结果如表1,量表的标准化因子负荷值位于0. 697 - 0. 930之间; 组成信度值位于0. 821- 0. 911之间; 平均方差提取值位于0. 669 - 0. 861之间。这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区别效度的检验可以通过比较各变量完全标准化相关系数的平方与各变量自身的AVE值来检验,当前者小于后者,则表明各变量间存在较好的区别效度。经过计算各变量的AVE值均大于各变量标准化相关系数的平方,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别效度。

( 二) 求新求异动机对满意度与重游意愿的调节作用

注:*表示 p < 0. 05,**表示 p < 0. 01,n = 781。

表2给出了求新求异动机对满意度与重游意愿关系调节作用的回归分析结果。由于满意度、求新求异动机与它们的乘积项高度相关,为减少回归过程中变量的多重共线性,将满意度和求新求异动机进行中心化处理———两个变量的每个数据都减去均值,再用中心化后的满意度和求新求异动机变量构造乘积项[19]。结果显示,中心化后的满意度和求新求异动机变量乘积项系数为0. 301,显著性水平p值小于0. 05,这说明求新求异动机对满意度和重游意愿之间的调节作用是显著的,研究假设H1得到了验证和支持。

为更形象地揭示求新求异动机在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所起的调节作用,本研究进一步计算求新求异动机的均值,并在均值左右各一个标准差的区域外构建两个群组,在两组中分别计算满意度与重游意愿的回归方程。结果如图2,低求新求异动机游 客群体的 回归系数 为0. 919 ( p <0. 01) ,高求新求异动机游客群体的回归系数为0. 675 ( p < 0. 01) 。由此可知,同等满意度水平下高求新求异动机游客的重游意愿显著低于低求新求异动机游客的重游意愿,求新求异动机在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 三) 求新求异动机对地方依恋、满意度与重游意愿关系的作用

1. 满意度在地方依恋与重游意愿的中介作用

首先,构建地方依赖、地方认同与重游意愿的直接作用模型M1a、M2a,随后构建地方依赖、地方认同与重游意愿的部分中介作用模型M1b、M2b和完全中介作用模型M1c、M2c ( 见表3) 。从模型的拟合指标来看,部分中介作用模型相对于直接作用模型和完全中介作用模型,X2/ df、RMSEA的值更小,各项拟合指标表现最好1。因此从模型的拟合指标来看,倾向于接受部分中介作用模型。

其次,比较地方依赖、地方认同与重游意愿之间关系的变化。在不考虑满意度的中介作用下,地方依赖与重游意愿路径系数为0. 70、地方认同与重游意愿路径系数为0. 76。如果考虑到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地方依赖与重游意愿的路径系数减小为0. 22,地方认同与重游意愿的路径系数减小为 β= 0. 48,并均在0. 01的显著性水平成立。由此可知,当引入满意度变量时,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对重游意愿的影响显著降低但并未完全消失。所以我们最终接受部分中介作用模型: 满意度在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和重游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假设H3a、H3b得到证实。

注: PD 表示地方依赖; PI 表示地方认同; WR 表示重游意愿; OS 表示总体满意度; - 表示作用方向。

2. 求新求异动机对地方依恋、满意度与重游意愿关系的调节作用

为检验不同求新求异动机水平上地方依恋、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关系的变化,本研究采用Bootstrap方法并借鉴Preacher的条件间接效应检验步骤[20]。结果如表4所示,在求新求异动机的不同水平上 ( 低于均值一个标准差、均值和高于均值一个标准差) ,满意度在地方依赖、地方认同与重游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都是显著的,并且随着求新求异水平的升高,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在不断减弱。这说明求新求异动机显著调节地方依赖、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同时显著调节地方认同、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假设H2a与假设H2b得到了验证。

注:*表示 p < 0. 05,**表示 p < 0. 01。

四、结论与建议

( 一) 研究结论

本研究旨在探讨求新求异动机对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分析其对地方依恋、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关系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 调节作用的回归结果显示,求新求异动机在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起显著的调节作用。这说明在游客个人特征尤其是求新求异心理的作用下,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10]。旅游活动本身是与日常相分离的,同时受时间和空间条件限制较大,存在较高的机会成本[21]。这使得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之前不得不慎重考虑。对于求新求异动机强烈的游客,游客旅行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体验不同寻常的自然风光或者人文环境,通过欣赏旅游目的地迥异的风光来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这类游客一旦游览过某一旅游地后,该地的神秘性就会减弱,旅游吸引力也将逐渐减弱,重游该地的意愿通常不会很高。而对于求新求异动机较弱的游客,较高的满意度意味着较高的正面评价和价值感知,也意味着较高的重游意愿。

2. 条件间接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求新求异动机在地方依恋、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在游客个人特征尤其是求新求异心理的作用下,地方依恋、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关系也在发生变化。对于求新求异动机强烈的游客,较高的满意度并不会带来同等程度的重游意愿,地方依恋通过满意度对重游意愿的影响也在减弱,此时满意度在地方依恋与重游意愿的中介效应也较低; 对于求新求异动机较弱的游客,由于同等程度的满意度带来相对较高的重游意愿,地方依恋通过满意度对重游意愿的影响得到加强,此时满意度在地方依恋与重游意愿的中介效应相对较高。

( 二) 讨论: 满意度的价值何在

本研究表明,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实际上,游客的重游决策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满意度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但并非决定性因素。感知价值、服务质量、旅游地形象、空间距离、熟悉度、游客个人社会心理特征等都会对游客的重游决策过程产生影响。而由于游客求新求异等心理的影响,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22]。较高的满意度并不一定会带来较高的重游意愿,甚至一些游客对旅游地并不满意,但是为了认知和体验旅游地的多种属性和服务,这些游客仍然会做出重游该地的决定[23]。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在观光类景区体现的更加明显,大多数观光类景区的游客重游率很低,原因可能在于:( 1) 观光类景区对于特定游客并不具备重复消费的特征,一旦游览过就失去了旅游吸引力和新奇性;( 2) 旅游景点的同质化,替代性旅游目的地不断涌现;( 3) 进行一次旅行本身需要较大的时间和金钱投入,旅游者的重游决策更加慎重。因此对于某些旅游景区和旅游管理者来说,满意度似乎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而实际上,较高的满意度虽然并不一定意味着较高的重游意愿,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重要意义和作用:

1. 形成口碑效应。游客对旅游地的口头宣传和推广将会给旅游目的地带来较大宣传效果和经济效益。这种口碑宣传能向潜在旅游者提供旅游地的各类信息,降低游客的风险感知,提高游客对旅游地的期望值,促使潜在旅游者做出旅游决策。同时,旅游口碑对于旅游地和旅游企业来说具有成本低,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等显著优势。而满意度是形成口碑效应的关键因素,只有游客对整个旅游过程感到满意,才会向自己的亲戚朋友宣传或者称赞该旅游目的地。相反的,如果游客本身对整个旅游过程感到非常不满,不仅会降低本人重游该地的兴趣和意愿,也会通过口头传播的方式影响身边的亲朋好友,这会对旅游地的形象和市场宣传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2. 实现搭便车营销。对于存在求新求异心理的游客来说,较高的满意度虽然不会带来实际的重游行为,但是当这类游客在某一旅游景点获得较高的满意体验之后,也会乐于体验该区域其它类型的旅游景点。而当游客在该景点的旅游体验并不令人满意时,不仅会降低重游该地的兴趣,也会对本区域内的其他旅游景点产生负面印象,减少停留该区域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看,满意度对于整个区域旅游业的持续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 形成游客忠诚的必要条件。对于求新求异心理较弱的游客,满意度对重游意愿的正向影响仍显著成立。对于这类游客,一旦形成了较高的满意度,就会带来真实的重游意愿及其重游行为,给旅游地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对于求新求异心理较强的游客,无论满意度高低如何,其对某一旅游景点的重游可能性很小。但是重游意愿并非游客忠诚的唯一表现形式,游客对旅游目的地认知忠诚、情感忠诚体现了忠诚度的另一层内涵———态度忠诚。对旅游地态度忠诚的游客,将会积极地宣传旅游地、称赞旅游地,同时积极维护旅游地的利益和形象,这将会给旅游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利益和作用。而满意度是游客形成态度忠诚的必要条件。

( 三) 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论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目的地对客源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但众多旅游地旅游产品高度同质化,产品结构单一,质量不稳定,缺乏竞争力,导致游客满意度不高、重游率较低。如何提升游客的忠诚度,对于各旅游景区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本文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建议:

1. 完善景区设施和服务管理,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本研究表明,满意度是重游意愿重要的前因变量,同时在地方依恋与重游意愿之间起着显著中介作用。较高的满意度不仅有助于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也有利于提升游客的重游意愿。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 《2014年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我国主要旅游目的地和景区在公共环境质量、服务水平、服务人员职业素养、商业接待体系等方面问题较多,游客抱怨的现象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游客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旅游目的地和景区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制约游客满意度提高的关键因素,优化旅游环境,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区应该高度重视游客的满意度,做好监控工作,分析影响游客满意与不满意的因素,发挥有利于游客满意的因素,清除或改善导致不满的因素,针对不满意游客及时采取补救措施[24]。

2. 科学设计产品结构,不断进行创新。在游客求新求异心理作用下,同质化的旅游产品不能对游客形成较好的吸引力,其重游率也往往较低。而目前我国部分景区和景点旅游产品同质化、服务项目单一、产品无法迎合游客消费心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旅游目的地和景区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要结合本地资源特色和游客实际需求科学设计产品结构,不断开发和设计新项目。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区应不断创新产品类型,创造个性鲜明并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并通过设计丰富的旅游活动项目,开发复合型多功能旅游景区,切实满足游客求新求异心理的需求,提高游客满意度和重游率,延长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从而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

3. 进行市场细分,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本研究表明求新求异动机不仅调节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调节满意度在地方依恋和重游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这对于旅游目的地开展市场营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游客的求新求异心理存在明显差异,同样满意度和地方依恋水平下具有较低求新求异心理的游客重游率更高,旅游目的地应该将营销重点放在较低求新求异心理的游客上,加强对这类游客的持续跟踪研究,制定相应的市场开发策略,提高游客的重游率。这也提示我们,旅游目的地应该做好本地区游客的市场研究和市场细分,根据游客个性特征进行市场细分,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制定不同的营销组合策略,从而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25]。

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与思考 篇6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调查主要通过对要求入党的大学生发放问卷, 从党的知识了解程度、入党愿望程度、入党动机等各方面进行调查, 从而分析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入党的真正目的, 对当前大学生党员存在的不正确的入党动机原因进行分析, 据此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与引导, 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高校的党建工作。以调查问卷的形式,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将所得的调查数据及结果以SPSS13.0的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针对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从大二至大四的要求入党的学生 (大一学生刚进校还没有打申请入党) , 共发放问卷210份, 回收有效问卷190份, 回收率为90.48%, 调查对象的构成情况如下:

二、调查结果

(1) 对党的知识的了解情况:10%的同学非常了解, 70%一般了解, 14.7%了解, 5.3%不了解;后面的两个问题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验证, 回答正确的人数都达到90%以上, 证明本次调查的大学生的绝大多数对党的知识比较了解, 少数不太了解。

(2) 是否知道入党的条件:63.7%的同学知道, 32.1%知道一些;4.2%不知道。

(3) 是否关注党的信息:41.6%的同学时常关注, 55.8%偶尔关注, 2.6%从不关注。

(4) 是否考虑过入党:80.5%的同学考虑过, 15.3%考虑得不多, 4.2%没考虑过;且13.7%初中开始考虑入党, 46.3%高中开始考虑入党, 40.0%大学开始考虑入党;交入党申请书的时间91.6%是大一;5.8%是大二, 1.1%是大三。

(5) 关于入党的动机:由于是多选题, 有多个动机, 其中包括16票选择“因为大家都申请, 自己不申请就太落后了”;28票选择“入党能在评奖评优时特殊加分, 而且会影响学生鉴定上的德育评定”;55票选择“是因为入党是一种荣誉, 这可以让自己在政治上镀金, 可以增光添彩”;57票选择“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找工作”;154票选择“是因为直觉上觉得入党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是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坚实一步”;42票选择“为了不辜负长辈的希望, 为了给家人争光”。在“你认为周围同学有明确的入党动机吗”这个问题上, 46.8%的同学认为别的同学有, 27.9%的同学认为没有, 25.3%的同学回答不清楚。

在“你对周围同学写入党申请书的看法 (多选) ”这个问题上, 选择“追求共产主义信念”有84票;70票选择“追求高尚人格”;124票选择“现实利益的考虑”;106票选择“给自己学习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83票选择“其他”。

(6) 关于入党的态度、可能性:14.2%的同学无所谓是否入党, 84.2%的同学积极要求入党, 1.6%的同学不积极;68.9%的同学入党完全有可能性;50%的同学认为自己应该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入党。

三、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 我们发现了大学生的入党动机的多元取向,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理想型

调查表明, 不少同学认为“入党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是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坚实一步”。这些同学把入党当成崇高的理想, 渴望能够入党, 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类同学的入党动机比较纯朴, 但是可能缺乏现实的意义, 缺乏可操作性, 很难把理想和实际行动结合起来, 对于这部分同学应该多加引导, 引导他们把理想与“为人民服务”相结合。

2、实用型

调查发现, 一部分同学入党动机中存在“实用主义”的倾向, 为以后找到好工作而入党。造成这种动机的原因是:自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 就业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特别是近几年公务员热招, 大学生村官计划、入伍计划、志愿服务计划成为大学生们就业竞争的重点, 而这些都明确显示大学生党员优先。因此, 不少大学生为了能够在就业竞争中取胜, 有个好前途, 想方设法弄张“党票”。有着这种“实用型”入党动机的大学生表面上积极要求进步, 掩饰自己真实的入党动机, 以争取入党, 但是一旦达到目的, 就会坚持个人利益第一, 失去积极性, 失去组织纪律, 表现出极端的个人主义倾向。

3、从众型

调查发现, 部分大学生由于学校在德育方面的要求, 出于“因为大家都申请, 自己不申请就太落后了”的从众心理而申请入党, 他们也期望对祖国对人民能做出一些贡献, 但因认识上未形成正确的入党动机, 缺乏“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精神, 往往坚持一段时间的积极表现后就出现了懈怠的情况, 觉得入党太苦、太累、太难、要求太高, 逐渐失去了入党的热情。

4、虚荣型

调查发现, 一些大学生出于个人面子的荣耀及父母、朋友的期望等, 而提出入党申请。他们认为“入党能在评奖评优时特殊加分, 入党是一种荣誉, 这可以让自己在政治上镀金, 可以给家人增光。”处于个体心理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的大学生, 对党缺乏正确的认识, 完全是为了附和家长的意见。他们认为入了党个人和家庭都光彩, 在亲戚朋友面前也好看, 为了满足自我虚荣而迫切入党。他们对党的了解、对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不够强烈, 入党信念不坚定, 容易产生个人情绪。这部分学生需要通过谈话与教育来端正入党动机。

四、对策研究

1、各基层学生党支部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信念教育, 强化入党前的理论学习

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 对大学生们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教育。学生党支部要组织写了入党申请的学生上“团校”, 选拔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上“党校”, 在各个班级成立“党章学习小组”。通过多重的学习, 强化大学生们入党前的理论基础,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 端正入党动机, 克服虚荣心理和实用主义心理;使他们做到在思想上首先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逐步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学明确党的性质、纲领和任务, 懂得党的基本知识, 愿意为实现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而奋斗。

2、建立党支部与团组织的一贯联系制度, 重点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基础

团组织是党组织的后备军和有力助手, 要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团结、组织、引导和服务青年学生的作用, 着眼于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可靠的接班人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 切实履行教育、管理、发展学生党员的职责。坚持团支部“推优”, 让团组织在培养优秀团员的基础上, 努力把团支部建设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成为团结带领广大学生刻苦学习、努力实践、勇于创新、立志成才的坚强战斗堡垒, 成为向党组织不断输送新鲜血液的后备力量。

3、严格入党程序和标准, 做到“既重表现, 又重动机”

程序是制度, 标准是规范。严格党员的程序和标准是保证党员质量的关键。在发展党员时, 一定要把握好“入口”, 杜绝“人情户”, “关系户”, 严格发展程序, 把好质量关, 把不正确的、投机的入党心态消灭在萌芽状态, 形成良好的公平竞争的氛围。学生党支部的整个发展党员的工作要公平、公正、公开, 在具体工作中要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要坚持团组织推荐、民主测评、公示等一系列党员发展的基本制度, 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把入党动机端正, 真正符合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在发展党员的力度上, 要既有数量、又有质量;既要做到“成熟一个, 发展一个”, 又要做到“既重表现, 又重动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逐步形成“一年级有党员, 二年级有党小组, 高年级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格局, 做到科学发展。

4、加强就业教育, 解决就业难题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 不少大学生把“入党”当作是高质量就业的“砝码”, 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学生为了找到好工作, 想方设法“入党”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 学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教育, 开就业讲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建立适当的就业期望值;开设就业指导的课程, 帮助大学生们掌握就业方法和技巧, 使他们能够充分推销自己, 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想方设法和企业联系, 建立学校和企业相互联系的就业基地, 实习基地, 帮助绝大多数学生就业。这样才能杜绝学生把“入党”当作是成功就业的“救命稻草”的心理, 改变大学生们的不良入党动机。

当前, 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高校要坚决贯彻党的十四届七中全会精神, 从入党动机开始抓, 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质量, 才能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参考文献

[1]齐卫平.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问题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 2007, (08) .

[2]认汉植.关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分析与思考[J].希望月报, 2007, (06) .

[3]寇荷超.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07, (06) .

[4]刘建军, 曾有艺.试论大学生入党动机若干问题的综合矫正[J].高校党建.

[5]张敬东.关于当代大学生人党动机的几点认识[J].德育天地, 1999, (04) .

[6]张伟.关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报告及应对策略[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 (04) .

[7]李明金.大学生不正确入党动机的探析及对策[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12) .

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分析与思考 篇7

一、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类型

(一) 理想信仰型

这一类型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高, 理论基础较扎实, 对党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感情, 他们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并将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他们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 认真学习, 努力工作, 各方面都能经得起考验。

(二) 功利实用型

这部分大学生对党的性质和宗旨没有正确的认识, 他们要求入党主要出于个人利益考虑, 具有明显的实用化、功利化倾向。他们认为在大学时代入党有利于找到更好的工作, 将来会得到领导的重用。在入党前能严格要求自己;入党后, 因利己思想严重, 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 往往会舍弃集体利益, 顾全个人利益, 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 盲目从众型

这些学生对党缺乏明确的认识和深层次的理解, 对入党的兴趣也不大。但是他们看到很多同学都要求入党, 唯恐落后, 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他们的入党愿望被动, 在行动上则不积极不努力, 也不会以党员要求约束自己。

二、影响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原因

(一) 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给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使一些大学生在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上受到影响。

(二) 就业求职因素

近年来,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除了能力与成绩, 还十分看重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学生党员也就越来越受到青睐。用人单位这种人才观对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激励了更多优秀大学生努力争取入党, 另一方面也使部分大学生把入党视为增加择业竞争的砝码, 使其入党动机价值取向变得实用和功利。

(三) 教育管理因素

在培养考察大学生入党过程中存在“重表现, 轻动机”和“重入口, 轻管理”的倾向。对于要求入党的学生, 学生党建工作者更注重他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很少深入考察他的思想状况和入党动机。这样使少部分入党动机并不十分端正的学生虽然组织上履行了入党的手续, 但思想上距离党员的标准还有较大差距。

三、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措施

(一) 加强理论教育, 武装大学生头脑

通过“两课”、业余党校等渠道, 对他们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 进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 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的教育, 使他们提高理论和党性修养,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坚决抵制拜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侵蚀。要注意的是, 对他们的理论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要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 利用先进典型事迹来教育感染学生;要把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把集中培训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二) 坚持党员标准, 严格履行入党程序

在党员发展过程中, 要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一定要严格坚持党员标准, 全面考察了解, 发现入党动机不端正的及时纠正, 不改正则坚决不发展。端正入党动机, 还必须坚持严格的入党程序来保证。发展党员要避免随意性和突击性, 严把各个环节的“入口关”。只有这样, 才能使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才能消除投机性、功利性等不良入党动机滋生的土壤。

(三) 认真做好大学生入党后的继续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些学生入党前表现好, 入党后表现甚至不如普通同学, 损害了党在同学们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组织上入了党并不意味着思想上就真正入了党, 入党动机就已经完全纯正。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还有待巩固和提高, 要注意做好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通过再教育、再考察, 使他们努力做到在思想上入党, 从而真正发挥出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摘要:当前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出现不良倾向, 直接影响到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战斗力。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类型其成因, 并提出措施与办法, 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关键词:大学生,入党动机,分析与思考

参考文献

[1]刘志伟.论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及正确引导[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 第6期.

[2]曹小莉.关于端正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思考[J].党建研究, 2007年, 第6期.

[3]叶筱卉.探询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J].科教文汇, 2008.06 (中旬刊) .

[4]邓思.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今日湖北理论版, 2007年, 第4期.

上一篇:智能化工程的施工下一篇:试卷分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