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024-08-11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精选十篇)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1

一、信任学生, 自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意向动力的一部分, 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出发, 学生喜欢学习什么, 怎样学习, 可以由学生自主决定, 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己的心理需要, 成为儿童学习的内驱力。因此, 教师在引导过程中, 应该尊重和信任学生, 允许学生提出各种学习目标或学习方法, 包括与教师相反甚至错误的见解。教师要尽力避免简单的指责和训斥, 避免有损学生尊严的讽刺和挖苦。只有这样, 学生在确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中, 才能在同学们面前, 在教师面前, 无拘无束, 坦露心声, 并逐步养成自尊、自信的品质。这种品质就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内部动力的源泉。在教学《王冕学画》一课时, 学生在自读过程中就提出了很多有趣的学习目标, 如想知道王冕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为什么不跟着老师学画画;古时候的人是用什么样的笔来画画的, 又用什么来涂颜色的;王冕是怎样刻苦学画的等等。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各自的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境, 调动学习动力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在小学时期, 那些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形象生动的、带有实际操作的内容易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实物演示、表演体会、语言描绘及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提供以文字、图像、动画、影像和声音的情景, 建立友好的交互作用的学习环境,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唤起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心境。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境, 我经常在上课前让学习听一段轻柔抒情的音乐或唱一首歌, 让学生轻松、平和的学习心境进入课堂。

又如在《黄山奇石》一课的教学中, 我把整个教学设计分为试学——导学——运用三个过程,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学时先通过多媒体整体感知黄山风光, 使学生兴趣盎然, 然后理出课文重点段的结构特点, 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方法, 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相互学习、交流, 共同提高。通过读读 (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在读中自悟) 、想想 (展开想象, 黄山的奇石还有哪些模样) 、谈谈 (看录像, 自由谈感受) 、画画 (用简笔画体现黄山的奇石) 、演演 (当导游, 把所学知识外化为自己的语言) 等活动, 使学生领会作者瑰丽的文笔, 感受黄山的风光美, 同时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发展。这样, 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获取新知识, 从而获得探索知识的方法。

三、提供平台, 鼓励自我展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特别需要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 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素材、时间和空间, 为他们自我表现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 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在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的情感波澜中, 积极地参与, 主动地发展。

如在教学口语交际《爱吃的水果》一课中, 课前让每位学生都准备了一种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 教学时从实物入手, 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 让他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 全方位感受各种水果的特点, 然后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爱吃的水果, 可以从样子、颜色和味道等方面入手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通过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班级交流等方式让全班每位同学都有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积极为同学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不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更使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从而自发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四、拓展延伸, 促进自主发展

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生活多广阔, 语文教育的天地就应有多么广阔, 因此, 语文教学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开掘各种语文教育的环境, 扩大学生学习的天地, 让学生在语文的广阔天地中获得知识, 培养创新能力。如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 我让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 并通过看课外书、上网查询等方法搜集相关资料;学习古诗时, 鼓励学生自己背诵课文以外的优秀古诗, 并利用活动课时间进行古诗朗诵比赛;为了拓展学生自主学习天地, 我们班级办了手抄报, 并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 如讲故事比赛, 诗歌朗诵比赛等。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2

学习能力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力,就是天赋的能力,天赋的能力的发展可以引导启发,才会进入学习能力的阶段。多听,多静听,就能培养听的学习能力,多看,多画画,就是在培养观察的学习能力与空间、组织、手的运作的灵巧能力。写的能力,读的心得交流就是在培养阅读的习惯,这些的综合就是学习能力之一,主动学习是学习能力之一,主动的发现与吸收,就是完整的学习能力。先有学习方法听说读写的稳固,才能进入学习能力的殿堂!

我们都知道学习能力会陪伴我们一生,但是什么样的环境让我们被训练成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呢?阅读习惯是学习能力的一部分;什么状态称得上具有学习能力呢?主动的自学的能力,就是学习能力。能自觉的发现问题,并从资源(人、书、资料、动手操作...)找寻解答,自我实践完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完整的学习能力。最典型的成功的教育方法就是德国式的教育方法;我在德国工作期间,深深的感受到,德国教育注重教学习能力的魅力所在,学校里的考核是开放性的题目,对学生的要求成果是对问题的步骤,对资源的运用的广度(高中前的学校对学生的考核与评鉴方式)。对中国人合适吗?中国人一定会想,学生会找人帮忙作报告,报告的雷同性有如何评判呢?等等!在德国人的学习意识里能力是逐渐筑成的,一次的报告,可以找人代写,或雷同,多次的报告还能不断的找人代写吗,还能多次的雷同吗?而且有分团体的报告与个人的报告,还得报告的上台演示等等,还能不真才实料的现形吗?这就是学习能力的养成的方法,也就是教智的方法。课堂上的诘问就在分类人才了,而自学的时间不够时,如何能充分的问答呢?教育是用正态分布的方式给每个人找到合适的位置,这才是教育,而且才会让家庭重视家庭的教育与家庭文化的熏陶,文化才会提升。而不是用死知识分高下,看似都受教育了,都学知识了。但却没有养成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3

关键词:初中政治 自主 提问

一、学生自主提问方式的解读

所谓自主提问,就是学生在阅读学习内容时,根据有关信息的提示,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和政治课知识,对所读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政治课新课程标准下,政治课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提问,是根据现代阅读心理学的理论,将自主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要求而运用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李政道教授也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因此,自主提问,就是一种学问、学问,要会学,更要会问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让学生把学习知识当成一种“自我需要”,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过程。由于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是没有活力的教学。自主提问,问题让学生自己在生成问题的过程中,去观察、思考、总结,去充分探索、交流、创造性地学习,这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广阔、自由、安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心理获得解放,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的思考

初中政治课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践行为的训练结合得十分密切。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倡导教学民主,开展自主提问,就能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就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真正使“教学在师生互动与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初中政治课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职业优势,主动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学习共同体”,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敢想、敢说、敢做。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或老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政治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问的能力,应该从注重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发展上,培养他们对现代社会经济、政治现象的思考分析,培养他们适应现代社会的生存高度进行提问在的指导。首先,要明确学生提问的目的。教师的提问不是目的,而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的所采取一种手段,学生的提问,是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主动思考的结果,“参与、思考、提高”是学生自主提问的学习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提问,要善于把握时机,善于掠捕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实质。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政治课课堂教学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多因素组成的完整而复杂的过程,立足学生自主提问的“学情”,将教学目标问题化,引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热情,是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操作起点。目前“自主——合作——创新”三维复合的新教学模式,将教师的角色定位在“导”师,不是“教”师上,以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学生的自学提问式学习定义为“学、思、疑、问”四个互相联系的学习要素,让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正是现代政治课教学提倡的科学学习方式。因此,政治课教学中的学生自主提问,一般有三种提问:一是生生合作互研后提问,即教师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互相研讨后提问;二是小组合作互研式提问,合作小组以4人为一组,如前后排邻座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后提问;三是整班集体互研后提问,学生可以针对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各自发表见解,教师集中解决难点问题与重点问题。具体方式可以辩论、“实话实说”法、讨论等等。有经验的教师义为,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自主提问如果做到“趣问”、“巧问”、“曲问”、“活问”,则更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趣问”是学生力求提出新颖别致、喜闻乐见的问题;“巧问”是学生找到适当的提问切入点进行提问;“活问”是学生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等影响下,广泛搜集,精心挑选学习问题。

三、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实践

培养和增强学生自主提问的学习能力,关键在于教师要改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教学入手。

(一)教师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创新提问。课堂教学创设合理、生动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开展紧张而有活泼的认知活动,鼓励学生学习过程事进行创新提问,就能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如:在教学“维护祖国统一”这一内容时,让学生观看香港、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历史的瞬间庄严的场面,令每一位学生都亲身体验祖国的日益强大,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联系现实生活组织教学内容,拓展学习领域。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课程资源,密切联系现实生活,积极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就能让学生增进提问的思路,在基础性学习的过程中拓宽和延伸自主提問的问题。如教师组织学生利用互联网广泛收集资料,开展“新闻发布会”“法制快讯”“辩论会”“环境小报”等专题活动,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政治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能加强学生实际应用政治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

(三)开展问题探究,激活学生思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以问题情景为知识呈现方式,以问题探究为教学互动方式,以问题评价为教师指导方式,就能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领悟知识、学会方法、发展能力。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这一内容时,教师可把自己在个体商店里买的商品摆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诉说法律事实,然后要求仔细认真阅读教材,学生提出相应的法律问题,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四中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李岚清也说过:“是使学生学会求知……”“怎样学习”和“学会求知”实际上指的都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所谓的学习方法简单地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掌握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书本知识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因此作为教师, 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老师必须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

一、指导预习

预习分为总预习、单元预习等。学期初我们要指导学生预习教材的编排意图, 让他们总体浏览本教材中每一单元的语言材料和语法知识, 使他们对整本教材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这一学期要学什么, 重点在哪里, 做到心中有数。

单元预习。就是在教每一单元之前要安排学生预习本单元的词汇、语法、语言材料。了解本单元交际项目中的有关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

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上课。上课是老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环节。上课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我认为上课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对这一科目的兴趣, 所以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那些对外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把学习外语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的人, 才能使自己的整个认识活动活跃起来。实践证明, 学生对所学内容越感兴趣, 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高。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获取更佳的教学效果。

明确学习英语的社会意义和了解英语在社会改革发展中的广泛用途, 是形成学生认识兴趣的重要条件。针对学生初次接触英语时总是充满好奇、兴奋和向往这一特点, 我在上初一英语导言课之前做了认真准备, 搜集大量的能说明英语的广泛用途和学习英语的重要社会意义的例证, 在导言课上进行演示和讲解, 让学生感知英语的广泛用途和学习英语的社会意义, 告诉他们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英语就是世界普通话, 因为世界上说英语的国家太多了, 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它。

要把学生当做课堂中的主角,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的教学目的不只是想让学生学会课本知识, 更主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 从而使他们乐学、想学,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把课堂交给学生, 让他们在课堂活动中找到乐趣, 学会所要学的知识, 再把他们自己的发现展示出来。在整个活动中老师只当一个指挥者, 让整个课堂秩序动而不乱。例如我教新课标七年级英语下第六单元时, 在预习课上我布置他们以小组为单位, 找出以前学过的所有表示天气的英语单词。任务已下达, 所有的学生马上行动起来, 把自己记得的, 或字典上查找到的都写了下来。在展示成果的时候每个小组都写了很多, 还能读出来, 还知道那些词的汉语意思。我马上鼓励他们, 说他们真棒, 老师都不一定能找到那么多。那一刻孩子脸上的笑是那么自豪、自信。有了兴趣和自信, 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这对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以及今后的终生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复习

俗话说“趁热打铁才能成钢”, 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出一份难度适中的试题对学生进行检测。考试的效果要既能够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让学生感到自信。要想出这样的一份试题, 任课教师一定要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这样的测试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才有成就感。及时对他们的付出给与回报, 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 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 根据他们那活跃、好动的特点因势利导, 使其自主学习, 学会所要学的知识。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又在学习中体验快乐, 这对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摘要:英语教学要立足于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变学会为会学。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老师必须给予正确的指导。本文根据笔者实际教学经验, 从指导学生预习、复习等方面, 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阐述。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 篇5

习惯的过程及方法

济南市千佛山小学

李楠

(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从小抓起。

所谓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孩子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学习精神。

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21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孩子们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以孩子为本位,在孩子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我们首先应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其次应该渗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所必备的各种能力;最后教师要优化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自我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习惯,要从小开始,比如,买回菠萝,先给没见过的孩子玩一阵,让他们自己摸索一下菠萝的特点,有尖尖的刺、可以滚来滚去……再和他一起玩,及时夸奖他在玩的过程中发现的菠萝的特点,孩子心理会很高兴有成功胜利的想法,长期坚持孩子们就会逐渐养成独立思索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孩子玩积木,做游戏,虽然是玩,但在玩的过程中有着很多新体验,丰富着孩子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因此,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家长最好不要打扰,要让孩子玩的专心,玩的尽兴,以便孩子在游戏和玩耍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切记越俎代庖,帮忙,那会使孩子养成依赖心理一定要要让孩子们自己去实践体会掌握,才能有效的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其次,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习惯。倾听是思维的基础,也是孩子参与课堂学习的前提条件。因此应该让孩子学会倾听,懂得在听故事,听别人讲话时要尊重他人,安静的把话听完,这是一种倾听礼貌,同时也是丰富视野的基础。家长应该对孩子专心的倾听多鼓励,多表扬。当孩子认真倾听,用心思考,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就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亲亲他们的小脸,摸摸他们的小手,以激发孩子倾听的兴趣。

再次,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孩子成才的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只有孩子感兴趣了,就会愿意学,会主动去学,也会学的更快。作为家长,不要经常给孩子一些强制性的智力作业任务,不要让学习成为孩子的负担。应该告诉孩子学习是为了丰富视野,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或者说,学习也是为了更好的玩。家长应该发展孩子多方面的兴趣,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去探索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万物的变化,开阔眼界,丰富感性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好习惯是孩子成功的保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二)课堂学习中自主学习,教师要引导孩子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21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必然。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增强学生自主意识

1.转变观念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很重要。互联网技术、远程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打破了教育的封闭状态,突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由于教育环境的变化,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源泉。在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应让位于学生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协助者,而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指导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则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宰,进而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2教师也要教育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根据现代教育学的观点,课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是“教师与课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本——交互作用的结果”。教学和课程是开放性、互动性、交互性、对话性的,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传递知识,而且还具有探索知识、创造知识的意义。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不能满足于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可能是什么,这样才能去创造一个可能的世界。在学习中,学生要主动选择和探究,要增强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3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不能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必须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也就是说学生要学到扎实的知识,首先要有主动参与的意识。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而学生的参与意识绝不是与生俱来的,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的培养。儿童刚入学,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教师一定要及时鼓励、表扬做得好的孩子(课堂教学孩子多大家都有表现欲),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二、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所必备的各种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因此,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要注意逐渐培养其自主学习的素质,在教学中逐渐渗透各种能力的培养。在这些能力中,自学能力是关键的,它关系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成败。除此之外,还应该注重其他能力的培养。

1.要培养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调整自己学习的理念与指导思想,激发“我要学”的学习动机,做自主学习的主人。要指导学生主动确定学习目的,制订具体的能够达成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并对已取得的成绩进行自我奖励等。

2.要培养自我识别能力。如指导学生通过章节测验、学业考试了解自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个性特点,了解自己的学习差异和学习风格,找到最适合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

3.要培养自我选择能力。教育学生要善于选择学习工具,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自主决定学习内容,灵活选择学习材料,如要学会在网上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4.要培养自我组织规划能力。计划性是自主学习的保证,因此,学生科学、合理地自我组织、制订学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5.要培养自我培养能力。教育学生要主动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不仅要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对知识的思维和运用能力。要加强自律能力的培养,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情感进行控制和调节,以保证计划的实施。

6.要培养自我监控能力,即培养学生控制整个自我学习过程:识别—规划—管理—评价—修改的能力。在学习中要尝试自我识别、自我组织、自主选择学习策略,要学会自我评价,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的进度和方法,积极探索构建适合自己特点、最佳的自主学习模式的能力。

7.要培养协作学习能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主动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协作,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所学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互动。

三、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若能优化课堂教学,将有助于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

2.鼓励学生自我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已经养成了很强的依赖性,遇到问题,总要等着别人来解决,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以各种方式鼓励学生自我探究,帮助他们逐渐树立起自信心。如:“老师知道你是个不怕困难的好孩子,这点小问题一定难不倒你,对吗?”、“你能行!”、“你真棒!”„„老师亲切的话语、和蔼的笑容、赞许的眼神,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更能增强他们自我获知的信心。

3.指导学生自学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遇到问题时,经常是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询问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自学方法越来越多,有的学生喜欢在教材中查找信息;有的学生能从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还有的学生更愿意通过上机进行尝试性的操作后,自己归纳总结新的知识„„学生们由最初的听老师或同学讲解后只会直接照着做,变为听他人的讲解后敢于质疑问难,发表个人的一些观点。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放手,给学生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放下拐杖,学会独立学习。在我们开始的摸索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学生时间得到了保障,晚自习、周六、周日都还给了学生,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了,但实际看来,有一大批学生,也包括一些好生都有些茫然,拿着课本,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如何使学生能够进行快速有效的自学,这是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训练的重点。这需要老师引领,特别在刚开始的阶段。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各种自学方法加以指导。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让他们独立阅读教材、查阅帮助系统有一定的困难,影响了他们的自学速度,这时教师就应该教给他们一些小窍门。教材中有些任务的操作步骤多达七、八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先找出重点步骤,对它们进行分析,再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实践。教材中有些例题配有图示,教师就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示,找出对应的步骤,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操作要领。

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但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不再满堂灌的课堂,必定有很多师生互动,如果教师解答不了学生的问题,师生可以相互讨论。在课堂上,教师放手了,但不能放任学生,一定要引导他们在自学中学到知识。

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慢慢培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历练。如科学课堂上,没有了教师讲实验的影子,都是学生用实验桌上的物品,自己试验,自己得出结论;讨论课上,学生各抒己见,全身心投入到“争鸣”中;自习课上,教师或在答疑室,或在办公室,学生随时可以就自己的疑问找老师答疑。

欲速则不达,只要老师不断追求,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给学生成长的舞台,学生一

定会成长得更好。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6

一、引导学生树立主动参与意识

科学研究表明:一种行为、能力的养成并非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有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而且应该是在一个有意识的状态下,反复训练而逐步形成的。因此,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是培养学生参与能力的重要前提。要使学生树立自主参与的意识,教师首先要在教学活动中给自己定好位。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认识,在教学活动中多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

儿童刚入学时,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应该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教师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近。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和感染,从而主动地学习。主要做法:①设疑布难,激发学生好奇心理;②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创设情境,使学生容易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

三、提供动手操作机会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学习“10的组成”时,教师可为学生准备10根小棒,要求学生先数一数有几个小棒,再把小棒分成两部分摆一摆。看看有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发现10的组成的不同摆法。

四、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按儿童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1、与旧知紧密相连的新知,教师基本不讲。要在强化旧知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完成认知冲突,顺利掌握新知。教师主要在旧知与新知之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然后提问:a,在学习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可不可以也运用平移转化、等积变形的方法呢?b,你打算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你认为可以吗?c,动手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d,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便可得出结论,并明白“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的道理。接下来再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就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这样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由扶到放,该放则放的原则。

2、全新的知识,教师也要寻找出新知的“最近发展区”来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和讲解。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最近发展区”就是平均分的知识。教师可先复习:每份分得同样多便是平均分。然后出手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提问:怎么分?每人分到多少?你能用整数表示出来吗?让学生充分讨论后。这样的新授课就不仅仅是老师在“教”了,学生的自主性也同时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练习、复习课,老师要注意不能上成练习题课。如“除数是整数的数除法复习”时,可以让学生思考:a,你学到了什么?请举例说明。b,还有什么不懂?c,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4、建构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铺垫:复习旧知,引向新知;设疑:形成认识冲突,刺激求知欲望;内化:通过自学,讨论及教师适当的引导,完成认知冲突,掌握新知;练习:对掌握的新知进行巩固练习,并不断提高、拓展。

五、渗透学习方法指导

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处于学习主体位置。

1、教师在课堂上示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解题和演算的过程中,教师要自觉认真审题,按步分析,最后要认真检查验算,为学生做好榜样。

2、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使学生逐步领悟和掌握学习方法。如从低年级起就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7

1. 真正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权利。

谁都知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理念作出的一种战略长远规划, 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确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然而,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习惯性影响, 加上许多教师急功近利的短视心态等因素, 人们在遵从新课程理念这一“教育宪法”方面实际上是“说多做少、知易行难”。不能不说这是教育理念层面的一种遗憾!如何才能真正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呢?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几点见微知著:一是要根据实际“有抓有放、以放促抓”。教师能不讲的坚决不讲, 能少讲的尽量少讲, 通过有效地引导、点拨和启发, 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意识行为。二是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足够时间和平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既要分配半数以上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读思说写, 又要开辟一定的课外阵地让他们根据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去合作探究。三是教师要以宽容以待的魄力和胸怀, 给予学生坚持自己、怀疑一切的民主权利, 努力创设真正的和谐教学环境。

2. 努力创设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机会。

在现代社会里, 合作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大合作就有大成就, 小合作就有小成就, 不合作很难有什么成就。学校教育也是如此:校内外之间必须讲求互相促进, 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师生之间同样需要教学相长;尤其是学生之间更加需要自主合作的环境和机会, 只有这样, 才能把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活动不断向纵深推进。一是要相信学生具有成功合作的能力。“过去语文教材是学生的全部世界, 如今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教材。”学习途径的多元化发展应当成为教师相信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理由。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敢于和善于把合作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 让他们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如在教学《春》时, 可以引导学生从“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早地勤”“春暖人意”等内容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 自创一段文字, 或者分类收集诗句, 编辑一期以“春天在身边”为主题的班报或墙报, 让他们充分体会成功合作的情感意义。二是给予学生自由合作的空间。如教学《社戏》一课时, 让学生结合生活环境和本地民俗风情来交流乡土文化对自身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可用口头讨论, 可朗读书面材料, 可用展示成果的方式, 有条件的也可用电化手段演示。形式自选、不拘一格。三是提供学生快乐合作的环境。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搜处信息、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等各种环节上, 进行多种形式的自由、融洽、快乐合作探究, 为丰富其学习思维活动创设条件。

3. 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素养。

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育观念的最本质区别, 就在于重新确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 并提倡开展以认知、能力和情感为综合一体的“三维目标教学”活动, 在真正意义上把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树立为促进其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核心因素与根本目标。这应成为学校及其教师制定教育规划和从事教育行为的发展理念与指导方向。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和施教者, 我们一方面要把自己从教师角色逐步打造成“导师”角色, 把教学行为逐步转化为“导学”行为;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树立迎难而上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并指导他们从根本上寻求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一般性的做法就是教师要善于运用问题杠杆, 在激活学习状态的同时, 牵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之中, 本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 适时适量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点拨, 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成功信念。值得强调的一点是, 对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必须注重“两个面向”, 即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学生评价和学习评价机制, 面向全体学生而非部分学生;尊重教育公平原则, 面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目标而非绝对一致 (同步和同向) 的发展性目标。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8

一、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1.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的过程,而是在自身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完成的。所以创设情景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选取素材,以便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地同化新知识。因此,在开展素质教育时,在历史教学渗透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中,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课堂上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趣味性、开放性、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情景。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接受新知,能主动探索未知,敢想、敢问、敢做,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这样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充分表现出来,进而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一旦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经过探索有所发现,则巨大的成就感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学钻研精神。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学习文法指导,引导学生精读教材。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但却不加以指导,仅作为一种教学程序要求,所以效果并不好。我认为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同时,教师加强“学法指导”特别重要。教师只有通过授予学生治学之道、求知之法,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去钻研、去思考、去实践,使学生开动脑筋充分认识已知、可知和待知的内容,主动获取知识,才能使学生逐步改变消极接受和被动学习的状态,才能使学生逐步达到以自主学习为主,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在这一全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但是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初,由于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更多的是先需要教师的扶和引,为此,在精读教材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 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对深层问题的认识。

在学生精读教材的基础上,对于教材的重点或是难点内容,需要一定的、有层次性的问题来加以巩固和深化,所以教师应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问题的提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真正贯彻教学民主

在实施学科素质的培养中,我们十分注重学生个性、创造性、创意思维的发展,而个性、创意思维和创造才能必须在自由氛围、自由空间中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时才能获得充分表现和发展,所以要创造自由的教学环境,提倡充分的教学民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还学生自由想象、自由探索的空间。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张扬个性,逐渐培育出探索未知的情感、意志、信念、动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与日常学习中,选择和确定与历史相关的研究专题。而后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充分地“学”,给予学生充分的观察、操作、猜想等自学探究的机会与体验过程,学生即使有时出现错误的判断也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样能使学生加快形成一种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在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欢迎他们有独特的想法,积极引导他们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首先,教师既要展示教学激情又要态度和蔼,教学激情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态度和蔼显示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关注和尊重。其次,善于沟通和区别对待,真正实现教学民主。教师必须和学生随时沟通,并注重区别对待学习风格、个性和学习速率各异的学生。再次,创造活跃气氛,“主导”和“主体”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致的,具有双向互控的性质。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只有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真正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积极挖掘学生的自学潜能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而中学阶段是学生由依赖学习转向独立学习,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一直注重挖掘学生的自学潜力,激发其自学积极性,并通过质疑来了解和深化学生自学的效果。针对学生自学中的各个过程,教师的导向应是不同的。

首先,自学质疑,提出问题。学生应充分利用网络、图书、报刊等资料,对教材内容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自学,发现并记录问题,且能利用已有知识对新知识进行积极探索。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体现为能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指导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等。

其次,相互交流,合作释疑。由于学生有许多疑问,故此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指出重点,解答难点,体现师生合作。此外,还应引导学生讨论、争论问题、相互交流看法、发表不同见解、共同提高,体现学生之间的合作。课堂内气氛融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引导启发学生学会“学习”、“发现”的作用。

最后,学习报告,集体总结。在整个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新思想、新感受,并在教师指导下要写出完整的学习报告,包括知识总结、专题分析、争论热点、方法归纳、解决问题等。然后,以分组或集体答辩的方式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深化交流。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为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将科学内容和思想内容有机结合,渗透哲学指导,努力使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领会、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9

一、营造愉悦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有激起学生对认知对象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动机, 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参与, 学生才能表现出积极的学习行为, 其思维最活跃、注意力最集中, 这样的认知活动才能成功, 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要改变以往枯燥而单一的教学方法, 要努力为学生打造愉悦而轻松的教学氛围。

1. 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在以往的教学中, 学生处于被管理的被动地位, 师生之间关系的不对等, 直接造成了教学的紧张与对立, 学生消极情绪滋生, 无法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与动力, 学生只是在机械而被动地接收信息, 没有经过思考与内化的知识只能处于肤浅层次, 更不要说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尊重学生, 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当学生意识到自身被尊重与被认可, 意识到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 自然有效缓解学生的消极对抗情绪, 使学生对认知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放下身份, 从高高在上的讲台走下来, 俯下身来, 成为与学生平等中的首席, 不是强制学生, 而是带领学生一起来参与教学, 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积极互动。这样的教学更加轻松自由, 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究欲。

2. 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单纯的智力活动无疑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激情与动力。成功的教学不仅包含着知识的互动, 还是师生之间进行有效情感沟通与互动的过程。可以说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 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为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自身积极的情感与情绪来教育与感染学生, 这既是一种教学手段, 又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学中教师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爱抚的动作、一个赞赏的眼神, 都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 换来学生对教师的积极情感, 自然也会将这种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学科的学习上来。这样更加利于营造愉悦而宽松的教学氛围, 从而使学生带着愉悦而轻松的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教师要学会运用提问艺术, 以富有探索性与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从而使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

1. 问题要有梯度性。

学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在学习中表现为不同的认知水平与层次, 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 提出统一的问题, 势必会造成优生“吃不饱”, 而差生“消化不了”的尴尬局面, 课堂只能成为部分学生的专属, 而将大部分学生排除在教学之外。为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层次性, 提出富有梯度性的问题, 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才能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促进各层次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

2. 问题要具开放性。

封闭性的问题只能束缚学生的思想, 限定学生的思维, 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更加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此教师要设计富有开放性的问题, 即没有标准的答案,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从传统的以教材教参为标准的固定思维与模式中解脱出来, 让学生发挥个性、展现特长, 让学生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来展开富有个性化的学习,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与技能, 掌握学习的方法,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问题要有启发性。

正所谓“不愤不悱, 不启不发”。提问并不是无目的, 而在于激趣、启思、导行, 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问题本身的探索性与启发性。要问在关键处、问得恰到好处, 要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让学生的思维更有深度, 让学生的探究更有效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能只是想当然, 而是要切实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出发点, 这样所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更具启发性与探索性, 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引导质疑问难, 提高学生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只是对知识的运用, 是一种手段, 而提出问题则是对知识的再创造, 这是一种方法。增强学生问题意识, 培养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这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为此在教学中, 教师不能只是满足于学生解决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 发表不同见解。

1. 鼓励学生质疑。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与精神。不要让学生迷信书本、迷信教师, 以这些来限定学生的思想与思维, 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要引导学生勇敢地挑战教师、挑战教材, 勇于质疑, 敢于提问, 能够产生更多独特见解与感受。当学生无疑时,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激活学生的思维, 以让学生于无疑处生疑, 有疑处却要无疑。

2. 引导学生发言。

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心有困惑, 但是没有发表的时间与空间, 而将学生的问题意识湮没。学生心有困惑没有发表出来, 没有经过交流与讨论, 同样也是失败的。为此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质疑, 还要引导学生发言。让学生将思维的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 教师要抓住重要的契机, 来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这样的教学才能处于不断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之中, 才能让学生既学到知识, 同时又学会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10

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是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不再是课程教学的工具, 而是课程的主动学习者、发展者, 是课程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教师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方式或手段, 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起来, 激活起来。同时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 而是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知识, 在课堂上, 千篇一律的死板讲授已不再为学生们所接受, 代之而行的是主持和开展种种认知性学习活动, 师生共同参与探讨丰富多彩的知识世界。

通过自主学习,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创造出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合作探究的环节有利于不同的思维方式产生碰撞, 从而产生独特的观点和方法, 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因此,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呢?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转变

21世纪的现代教育应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自主发展、终身发展服务, 以先进的教学观念为指导, 以培养学生成为能实现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的教学实践活动。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多是五个固定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教师怎样讲, 学生就怎样听, 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 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虽然重视了知识的传递, 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这种模式使教师教学缺乏生机, 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教育观念的转变, 是最根本的转变, 教师观念转变了, 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才能转变。在教学中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 坚持学生主体学习, 自觉参与的教学观, 坚持教师主导教学,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观。这样才能使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 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才能把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 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 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越好, 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自主发展的成效才越显著。

二、要尊重学生, 从情感入手, 让学生找到自信, 能够积极悦纳自我

自尊是自我体验中最重要的内容, 它来源于对自我的接纳和悦纳,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会收获更多的自信。“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自尊和自信来源于我们对自我优点的认同和肯定, 对于中学生来说, 养成接纳自我的好习惯非常重要。了解自己, 知道自己的目标, 懂得悦纳自己, 才更懂得积极发展自己。

三、要吸引学生, 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方式要灵活

把话语权还给学生, 只是理念变化的第一步。直接的变化就是课堂活起来了, 学生动起来了。除了话语权, 学校还要让学生深度参与, 在课堂上说、评、议、演、写, 进而提出了让学生感受学习之乐趣、成长之幸福、生命之意义的要求, 使学生知能并进、身心健康、勇敢有为, 更加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自由人格、理想追求及终身发展。

四、积极的评价──让学生感到“我的地盘我负责”

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就应处理好学生的评价问题。高中学生日趋成熟, 希望自己能给周围同学好印象, 然而他们还不能应付情绪的波折, 易产生挫折感, 因此, 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以肯定与鼓励为主。评价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手段, 而不是目的。另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应用延迟评价。对问题情景,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暂时不做评论, 为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对结果的过早评价会掐断学生的思维脉络, 引发学生的心理不适和烦躁, 更重要的是丧失了发展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时机, 最终挫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要教学生去认识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和真实的自己。培养学生理性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世界, 看待自己的意识, 引导学生对自己做出理性判断, 引导学生为自己设定合理的奋斗目标, 收获了成功的喜悦。这是最重要的。

五、让学生学会主动地积极发展自我

自主发展,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选择。选择其实是一种生活的能力。不会选择, 而甘心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他人和社会, 其实是一种人性的退化。可是, 在现实生活中, 不懂得选择的人却不在少数, 让学生懂得去选择也应该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自主发展, 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发展”所必须的学习能力。我们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鼓励学生的每一个创见, 因为思维火花闪光的瞬间, 就有创新的光芒。

自主发展, 更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只有有强烈责任感的人, 才不会在困境中退缩、放弃, 并因此得到完善的发展;缺少责任意识, 再懂得选择、再会创新的人都不算有健全人格的人, 也很难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会学习是未来最具价值的能力。正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亲其师, 信其道, 只有老师深深的感染了学生, 激发起他们内心的动力, 学生才能主动的去学习和探究。总之, 课堂上必须依靠教师的组织和指导,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能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去探求, 自然的研究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 学习起来精神愉快, 才不知疲倦。

摘要:教学过程虽说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过程, 但学生的“学”更重要。学生是学习认识过程的主体, 学生真正掌握预设教学内容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若只注重教师教法的改进, 而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教师教法的改进, 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育观,自信,主动权,评价,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永昌.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1.

[2]国春花, 赵克俭.培养自我意识促进自主发展[J].辽宁教育研究, 2005.

上一篇:医院干部下一篇:高校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