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实验与化学教学

2024-09-04

演示实验与化学教学(精选十篇)

演示实验与化学教学 篇1

在职业学校化学教学中, 实验教学大多不被重视, 实验设计与研究存在很多问题, 表现为:教师的设计意识不强, 教师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设计或改进实验, 特别在一些非化学专业中, 教师考虑用实验的方法来阐述和分析问题的不多, 由于缺乏实验的支撑, 学生学习兴致不高, 效率低下;部分实验设计的水平不够高, 设计理念落后, 没有规划性, 表现在实验设计的科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太多, 很多教师不善于利用科学理论和原理对实验设计进行指导, 在确定实验内容上存在依赖性和主观性, 设计中的方法简单粗糙, 有的寻找实验方案盲目又不具体;化学实验设计的设计理论不适合教学要求, 实验教学目的不明确, 实验设计的内容和要表达的思想不是从职业学校的各专业特点来考虑, 适用性不明确。要让实验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就必须在实验设计过程中明确设计思路, 了解各实验要素的作用, 并考虑其内容的合理性、适应性与针对性。

了解演示实验设计各要素及其目的要求

化学演示实验方案的设计, 是在实验演示操作前对要演示的内容按目的和要求综合运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和一定的操作技能, 对实验的药品、仪器、装置、顺序、方法、条件控制、安全措施等进行的科学完整的规划。化学实验设计没有固有的步骤和方案, 设计前必须全面分析了解实验的基本要素, 即要了解演示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药品、实验设计、仪器装置、实验操作及操作规程、实验结果的处理。这些要素互相关联, 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 都会影响实验演示的效果, 其中, 实验目的是核心, 是设计前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实验原理是实现实验目的的理论根据, 决定药品与仪器装置的选择;实验程序的设计以实验原理为基础, 是能否完成实验的关键;仪器装置与药品是实验的物质基础, 仪器药品的选择是由实验原理和实验程序决定的;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是实验得以顺利、安全进行的保证, 它由实验程序和实验用品来确定;实验结果的处理是对实验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所进行的检验, 在解释实验现象、处理所测得的数据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设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设计的基本要求是:科学、简洁、现象明显, 便于学生观察与分析。

考虑和分析演示实验各环节的合理性

化学实验的设计包括对教材上原有的实验进行改进, 使之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完善, 或是自己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实验来佐证一个知识点, 不管哪一种情况, 都应该遵守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分析各环节的合理性, 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实验原理的合理性

实验设计要根据所学的知识机构及化学原理来分析和构思, 演示实验的原理必须正确且在学生掌握的知识范围内, 简单来说, 设计的实验应该指向明确, 设计原理准确, 如果设计的原理错误或者有瑕疵, 就是一个失败的实验, 因为它没有科学性来作保证, 演示这样的实验会对学生造成理解上的负面影响, 例如, 小教大专化学教材, 在验证金属铜与稀硝酸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中, 教材介绍的方法是:把铜片放进试管稀硝酸中, 再用透明的塑料袋套紧试管口进行实验观察。这个设计操作简单, 但存在设计缺陷, 演示这个实验要说明两个问题:一是铜与硝酸发生了反应, 这个可以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得知;二是要说明反应产生了无色的一氧化氮。在这个装置中, 因为试管和塑料袋存在空气, 把产生的一氧化氮氧化成棕色的二氧化氮了, 观察到试管中的气体是棕色而不是无色, 让学生产生了误解。

实验时间安排的合理性

即理论讲授的时间与实验演示需要的时间安排要有合理性。有时设计一个实验是为了验证一个基本原理或是说明一个问题, 这就必须把时间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如果一个实验在操作上占用的时间过多, 师生分析和讨论的时间就不够, 教学达不到理想效果, 因而在实验设计时应该充分评估并合理分配课堂实验时间。

安全措施的合理性

这是一个实验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要尽量防止带有危险性的操作、避免与有毒有腐蚀性的物质接触, 若无法避免则应采取安全措施。如戴防护镜, 在排气设备好的环境中操作;有毒物质必须处理, 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用品选择的合理性

设计的实验方案要切实可行, 所选用的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在学校现有的条件下能得到满足, 有些实验的设计原理可能尽乎完美, 但实验成本太高, 或者是对仪器有特殊要求, 学校现有条件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因此, 实验设计应尽可能简单易行, 应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 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且效果明显。

注意实验内容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一个实验设计的好与坏是相对的, 实验在教学中的适用性主要是指设计的实验要适合学生观察与思考, 设计的内容符合专业需求。对不同的教学群体, 设计的目的手段和方法应有所不同, 实验设计的适用性与针对性应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产生的现象要适合学生的观察演示实验与个人分析与研究实验对可见度要求不同。在演示实验中, 教师的操作过程及产生的实验现象要让全体学生都能观察清楚, 而大多数实验在演示的过程中很难做到这一点, 特别是在试管中反应的演示实验, 其可见性都不太理想。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前先有预知, 找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提高实验可见度的方法有很多, 可以根据具体演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如可考虑把演示放在学生中心位置;观察透明溶液颜色时, 选择能让较强光线透过的位置 (如窗台边, 灯光下) ;选择合适的仪器与材料, 或者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演示。

演示方式方法要适合专业特点不同专业对化学知识的要求各不相同, 实验设计应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突出专业特点。例如, 学前教育专业要求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化学常识, 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因而, 化学实验设计选择的材料应尽可能来自于生活中常见物品, 演示方法上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 如学习酸与盐的反应时, 就可以设计成一个“鸡蛋游泳”的游戏实验, 将“清水” (盐酸) 倒入大玻璃杯中, 然后在里面放一个鸡蛋, 由于盐酸与碳酸钙产生大量的气泡, 使鸡蛋上浮到液面, 产生的气体减少了, 浮力降低就又下沉了, 如此反复。学生对该实验现象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演示, 学生不但能够通过实验现象了解所学的知识点, 而且能够学会一些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对他们日后从事的工作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而模具设计专业要求学生能用化学知识解决在实际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设计实验时, 可选择学生加工的零件, 可设计不同材质的钢铁在相同环境中的腐蚀情况比较实验;同一材质的钢铁在不同的环境 (水、酸、碱、油等) 中的腐蚀情况比较;同一材质的零件与不同金属 (活泼性不同铜、锌、铝等) 接触在一起的腐蚀情况比较等实验, 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实验结果, 分析金属腐蚀的原因,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应具有针对性适合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 产生的现象能直观地说明和分析我们设定的问题, 忌把实验设计得花里胡哨, 让学生看得云里雾里, 例如, 在氨气的喷泉实验中, 一位教师在圆底烧瓶的喷嘴处引出了两根导线, 再在外面连接一个红色的灯泡, 产生喷泉的同时, 灯泡也发亮了, 结果是很多学生只看到灯泡发亮, 而没有注意喷泉的形成, 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没有达到预定的实验目标。这个实验的观察点在于:滴管中挤出少量的水, 形成喷泉;烧杯中溶液的颜色与喷泉的颜色变化, 而这个发光装置在本实验中是多余的。同时, 在实验演示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意指导学生观察, 提示学生观察什么, 怎样观察。有时我们为了让学生观察其中的一个现象, 可以采用遮蔽物 (如书、纸片等) 挡住其他次要现象, 以便学生集中注意力。

如何设计一个完美的实验, 让实验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是每个化学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教师除了要了解本学科的特点外, 还应该了解职业学校的各个专业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具体情况, 并进行综合分析。同时,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教研中应该多总结、多学习, 因为一个好的实验设计是建立在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验经验基础上的。

摘要:实验是研究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和基本方法, 实验准备前, 必须对整个实验原理和教学目标做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找出最有效的实验方法, 实验设计要考虑其合理性和适用性, 使其能更好地体现教学需要。

关键词:中职,化学,演示实验设计,合理性

参考文献

[1]熊言林.化学实验设计的思路和策略[J].中学化学教与学, 2005, (3) :40-41.

[2]王换成.自然科学基础知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292.

[3]卢琦.科学.化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103.

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反思 篇2

白世林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全体学生观察到物质变化的全过程,理性上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出疑问,获得结论。演示实验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体现实验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让学生信服,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也为引出课题、问题,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创造条件。因此,演示实验要真正起到演示作用,不能演而不示,使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变成讲实验现象。下面我来谈谈我平时演示实验教学的体会。

平时我对书本上的有些演示实验直接演示,比如说现象比较明显的,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的。如:物质的颜色、状态等等。而有些实验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传统的方法一般采用放大实验仪器,抬高实验装置,增加实验药品的用量巡回展示实验结果,然而实验仪器的放置位置是有限的,巡回展示实验结果又浪费时间,且有些现象是在实验中瞬间产生的而无法观察到,以至影响教学效果。这些采用投影技术,可克服上述缺陷,大大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通过投影技术进行扩大,使验证性实验的验证更具科学性,用实物投影仪对氢氧化钠固体表面潮解现象进行放大,激励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上述实验在教师讲课时感到很流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感到很轻松。

演示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危险性,在课堂上无法实施演示,借助于录相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实验室制一氧化碳的性质。就利用多媒体演示。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中,起到实验设计教学,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演示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多媒体“实验室”中让学生在实验室中畅游,发挥自各自的才能,去探索确良化学世界的实验。例如:物质的鉴别,通过多媒体“实验室”提供学生所需试剂,由学生设计各种方法进行实验并加以判断。计算机对各种方法所产生的各种现象都会模拟,并正确判断加以正确提示,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应用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上,我们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文字、于一体能展示微观世界,微缩的客观世界,模拟化学反应,打破了学生认识中的时空限制,用各种感官来感知信息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更符合现代学生的思维学习习惯,在通过交互功能和模拟技术,对一些危险性、危害性的实验,放心的让学生大胆操作,为学生的探索和创造提供条件。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篇3

一、保证演示实验清晰明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一些化学反应明显,有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或燃烧等,能给学生带来较强视觉冲击的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中化学反应产生的化学现象应当清晰明确,让全班学生都能够看得清楚。比如教师可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或者教师提前录制好实验过程,通过多媒体播放课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看清楚,保证演示实验的清晰明确,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学习“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这一反应规律时,选择HCl与NaOH的反应不合适,因为这样的酸碱反应前后颜色并没有改变,没有说服力。如果采用cu(OH)2固体中加入HCl溶液,就能够取得很好的视觉效果。因为在反应中,学生除了能够观察到反应物cu(OH)2固体的溶解,还能够看到HCl溶液从无色变为蓝色的CuCl2溶液,化学现象较为鲜明,能够明确地说明酸与碱反应的规律,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另外,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还可采取一些能够突出观察对象的措施,如在演示CO2通过紫色的石蕊试液实验时,就可使用白色的纸进行背衬,进行空白实验对比,使实验的现象更加清晰。

二、通过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验现象是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性材料,这仅仅是认知的初级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对感性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与归纳,促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提升。

在学习《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时,教师可让学生动手做几个探究性演示实验:①剪断镁带;②加热水,产生水蒸气;③镁带燃烧;④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在做前两个实验后,教师可让学生观察思考两个实验的共同点,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与讨论这两个实验的特点。两个实验的共同点是:实验前后仅是物质的状态产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由此得出物理变化的概念。而后两个实验的共同点是有了新物质的生成,由此得出化学变化的概念。最后再引导学生对比两种实验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的生成。此外,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先不要急于给出结论,而应通过演示实验模拟发现知识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与分析实验提供的信息,从而发现化学知识,最终总结出结论。在演示实验中,学生需要观察的方面较多,例如化学物质的颜色与溶解性,以及化学实验中仪器的规范操作,实验中产生的颜色变化、气体或光和热等。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与收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制订观察与分析计划:①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的颜色以及状态是怎样的?②反应条件是什么?③实验的仪器与装置;④操作步骤;⑤反应物的质与量的变化。待演示实验完成后,教师就可让学生回答问题,并相互补充,结合教材对演示实验的描述,自己得出实验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逐步让学生掌握观察、推理与分析实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调整部分演示实验,完善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初中生对于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但是缺乏相应的化学基础知识,而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能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不过,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可能会与教学实际不完全相符,此时教师就可以针对教材中的实验适当调整,完善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

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教材中给出的实验是碳酸钠与稀盐酸、镁条燃烧两个实验。在教学时,教师可在两个实验的基础上添加一些便于观察的实验:AgN03+NaCl·NaOH+CuS04;无色酚酞+NaOH。当学生看到白色沉淀、蓝色沉淀与红色溶液出现,天平仍然维持平衡状态。如此学生就能够体会到质量守恒定律的真实性,真正地理解与掌握了质量守恒定律。而在学习《常见的酸与碱》时,使用稀盐酸与稀硫酸给铁钉除锈的实验,结果表明盐酸与铁钉的反应较快,效果明显。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还可加做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说明酸能够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与水。由此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加课堂容量。

综上所述,演示实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使化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高效。教师应积极探索,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功能,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演示实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篇4

一一、依据实验原理确保演示成功

实验的目的是向学生展示某种化学现象, 让学生亲眼目睹或感受化学现象产生的效果。化学实验的成败, 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实验不成功, 既浪费时间, 又失去实验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学生就会感到失望, 教学任务也无法完成。因此, 实验员必须协助教师保证实验成功。要想实验获得最好的效果, 首先就要抓住实验原理这个关键因素, 因为它是设计、改进实验的依据和实验成功的关键。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演示“Ca CO3与稀HCl反应”时,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这是演示实验成功的关键。又如, 做白磷自燃实验时, 遇到低温天气做起来很困难, 为了保证演示实验成功, 实验员在实验前除了认真准备好实验器材外, 还要抓住环境条件这个关键因素, 周密考虑环境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并做好改善环境条件的准备工作。

二二、利用自制简易器材做好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要求简易方便, 演示使用的仪器尽量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自制简易器材做好实验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 由演示现象得到的推理易于被学生接受。如用饮料瓶演示“粉尘爆炸实验”, 将饮料瓶剪去上半部分倒扣在盛装面粉的眼药水瓶和燃着的酒精棉球上, 用洗耳球吹气使面粉扬起, 引发爆炸, 观察到饮料瓶被掀起并听响声。又如演示“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时, 取两只50毫升的注射器, 把两注射器相连并密闭, 在一只注射器中放入过量白磷。用凹面镜聚焦引燃白磷, 通过活塞移动的体积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两个实验简易方便, 直观形象, 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三、以多媒体手段增强演示实验的可视度

演示实验除应注意其直观性外, 还要有一定的可视度。演示现象要明晰、易见, 才能充分说明问题。为了使演示实验便于全班每个学生观察, 笔者在课堂上利用投影仪、白屏、实物投影等电教设备增加演示实验的可视度, 效果颇佳。例如演示“水分解的微观变化过程”, 把水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的过程通过动画展示出来投到银幕上, 现象明显, 大大提高了演示实验的可视度。又如演示“微粒间存在空隙实验”时, 笔者在准备实验时, 事先把水染成红色, 然后再将水和酒精混合。实验效果非常明显。许多实验可以借助“班班通”的实物展台让学生清晰直观的感知实验现象。

四四、改进演示实验提高教学效果

实验工作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根据具体情况可对部分演示实验进行必要的改进, 对环境有污染且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加以改进, 尽量做到无污染、无浪费, 使演示效果更佳。如蜡烛燃烧后对产生的“白烟”成分的验证, 点燃蜡烛, 用酒精灯的灯帽盖灭蜡烛火焰, 迅速点燃白烟, 实验效果明显且容易操作, 而用嘴吹灭蜡烛实验很难成功。再有“用H2O2制氧气并验证氧气性质的实验”将Mn O2装入小药瓶中然后用注射器向小药瓶内注入H2O2用注射器将反应生成的O2抽出, 在注射器的针头上插上一只烟头并推动活塞烟头复燃。以上几个改进实验, 生动直观, 现象明显, 说理性强, 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 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并驱动他们积极思考, 探究其中的奥妙。在燃烧条件的教学中, 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 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 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 也开始燃烧, 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 我请学生思考三个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 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 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 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 又记得牢。

五五、改进演示实验的创新途径

虽然教材已列出大量实验, 但仍有的章、节还没有演示实验或数量还不够。有没有演示实验, 教学的效果大不相同, 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 适时加入演示实验很有必要。在讲述氢氧化纳化学性质时, 我补充了氢氧化钠与CO2、SO2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 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2.大试管中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 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 既使学生认识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 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又如, 在§2~1分子这一节教学中, 补充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 (溶散) 的实验, 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

(作者单位:沈阳市辽中县茨榆坨初中)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5

烈山区前岭学校

2014年3月

赵清丽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前岭学校

赵清丽

【内容摘要】化学家西博格说:“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可见学好化学的作用巨大。化学学科教学的魅力所在就是化学实验,可以说:魅力化学,实验当先。加强演示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乐在其中、乐而好学;加强演示实验教学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化学实验对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及实施具有重要作用,演示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也具有独特作用。因此,化学教学的关键一环是有效开展好演示实验教学。

【关键词】魅力

演示实验

基础

初探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教学中,直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而直观教学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进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谈一谈我在平时的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和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往往渴望从化学实验现象中发现和感知神奇。我就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设置和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在给学生上

学,学好化学”几个红色的字。学生顿时大呼:“太神奇了!”接下来我趁热打铁顺利把这节课上完了。学生在外因的刺激下产生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有了更强的探究欲望;又如,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将一张白纸折叠成小纸盒,注满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水沸腾了但纸却没有被燃烧起来,学生马上就会产生“为什么纸燃烧不起来?”的疑问。这些有趣的实验现象,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想要揭示其中奥秘的兴趣。趣味实验是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有意识地将趣味实验引入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这种兴趣逐渐内化为比较持久的学习动机。增强其探究欲。

二、改进演示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课本为依托,适当地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其目的就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更容易观察,更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让学生自主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对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综合,解释实验结论。如在讲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稍大时,我增设个一个实验:取两瓶氧气分别正放和倒放在铁架台上,用两根带火星的木条同时实验,学生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都复燃,不同的是正放的那瓶氧气可以实验多次,而倒放的那瓶只能实验三五次。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设计改进实验,并事先对学生可能想到的问题做充分的准备,从容应对,合理解释,启迪智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准确而有效地进行课堂演示实验,既能为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起示范作用,又能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是根据课程标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和教材重点而设置的,因此教师应力求做到准备周密,演示有效。实验前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操作步骤,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完成后还要要求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教师在演示实验中,要做到操作规范、现象明显、表述精准,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思维。例如,在做“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时,我就逐步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蜡烛点燃前的颜色、状态、硬度和密度等物理性质;点燃蜡烛观察到什么现象?火焰有何特点?哪层火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物质?刚熄灭蜡烛后产生的白烟为什么能轻易点燃?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适时、合理地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有利于学生形-

成正确的实验思维,养成严谨细致、勤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四、让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我认为最佳的教学途径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完之后,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应尽量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在师生互动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台上的学生会做的很认真,台下的学生对实验的观察的注意力也更集中,使得整个课堂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整个演示实验就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时,由于学生已具备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础,在引导学生分析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后,我就放手让部分学生上台进行实验操作,教师仔细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并进行必要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比教师独自在讲台上演示,学生只观看要好的多。又如《溶液》一章,概念多,条件繁杂,对概念的理解和对有关溶液计算方法的掌握一直是教学中难以突破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我采用了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进行突破。我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规律,对易混淆的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概念全面理解。让学生通过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解决了有关溶液计算难的问题。由于是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所以理解掌握得比较深刻,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不仅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

同时,在实验教学中,把好度、把好关,适时引导,给予鼓励,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鼓励学生质疑

例如,讲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时,我增设了一个设疑实验,在容器中放一个空气球,然后问学生:“如果向容器中通入二氧化碳,空气球会有什么变化?”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求知心里加赠。当看到随着二氧化碳的通入,气球逐渐上升,学生便发出会心的微笑。

(二)、及时帮助学生改错

学生动手实验时,小组长和教师必须及时纠正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例如,学生利用高锰酸钾做制取氧气的实验加热前,小组长检查试管口是否塞棉花,高锰酸钾是否平铺在试管底部,试管口的朝向,酒精灯是否使用外焰加热等。再如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时,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教师就应及时引导,找出操作上的失误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效果良好。学生动手实验,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练习就会熟能生巧。

(三)、演示操作要有尺度

现在的化学教材,对于实验类型标注的不是很明确,那么什么样的实验适合作为演示实验呢?我认为首先是实验的基本操作教师有必要演示。比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课题的教学,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对于基本操作,教师必须做出标准规范的演示,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规范性,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其次是有一定难度的实验教师要先演示。比如《制取氧气》,整个过程相对复杂,教师一定要先演示,然后才能开展学生实验,如果直接让学生实验,效果会不尽如人意。

五、重视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家庭小实验是对课堂演示实验的补充和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身边的化学,从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教材中为学生准备了许多家庭小实验,教师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帮助或指导学生完成。这样,不仅让学生验证了所学的知识,还能让学生从中学到许多新知识。例如,“自制简易净水器”、“调查空气质量”、“调查食品的酸碱性”等实验,需要的时间较长,无法在课堂上完成。而学生通过做家庭实验亲自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并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长期如此,学生便养成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造能力。

六、充分发掘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演示实验中的作用。

演示实验可见范围较小,为弥补其不足,演示完毕后,教师的做法通常是在教室巡回让学生观察,但是学生看到的没有过程,仅是结果,同时也浪费了课堂时间。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投影,大大增加了实验的可见度、直观性,提高了实验效果。如在做浓硫酸的吸水性实验时,在投影仪上放一只培养皿,内盛浓硫酸,在一块玻璃片的两面各滴一滴水,盖在培养皿上观察,几分钟后,会看到玻璃片下面的水滴慢慢减小,最后全部消失,而上面一滴水仍在。有时由于学校实验条件所限,有些实验无法完成或者实验现象不明显。如: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由于实验需要的温度高,尾气不易处理,此实验在课堂上通常无法成功演示。对此我利用一些现成的实验视频资料,让学生能看到真切的实验过程和现象。又如工业生产化肥、制碱、炼铁等,通过视频,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整个生产过程。

总之,化学演示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化学实验的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教学符合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动力的需要。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中,化学教师应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充分展现演示实验教学的优越性,真正发挥出演示实验的功效和优势,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简谈 篇6

关键词: 化学课堂 演示实验 学生主体

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同时,通过直观的化学实验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等,因此,化学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上的每一次演示实验活动,努力做好每一次演示实验教学,这样才能为化学教学活动整体的高效性提供必要保障。

一、课堂上要做尽量多的实验

教师和学生对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往往在态度上存在一定的分歧,在学生看来,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越多越好,演示实验活动比起教师用嘴巴讲的理论知识要有意思得多,也更容易理解,然而对于教师而言,课堂上实施演示实验活动不但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为了在课堂上做好实验,教师要在课前做很多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实验药品、器材,设计实验活动,进行实验预演示,等等。不仅如此,由于实验活动相对比较耗费时间,在课堂上开展实验活动会对教学进度产生一定的压力。以上几点原因导致有些教师很不愿意在课堂上实施演示实验。然而,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如果课堂上缺少了实验活动环节,就会让化学教学活动大大折扣,再加上化学学科一些内容带有较强的抽象性,不通过演示实验活动从旁进行辅助,学生很难弄清楚其中内涵。因此,在不影响教学进度、实验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教师一定要尽量在课堂上多做一些实验。对于课本上规定的实验,必须做到95%以上,而一些教材上没有规定的实验,教师也要秉着能动手就动手的原则尽量多开展实验活动。当然,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把一些能够在课前做好的工作提前做好,节约课堂上的每一分钟时间,提高整体教学效率。

二、重视演示实验的可观性

观察是演示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演示实验教学效果,首先就要保证实验过程拥有较强的可观性。为了保证可观性,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保证实验药品的有效和实验仪器的正常;第二,对于一些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的实验,可以想办法进行实验改进,如改变实验方案、用一些反应现象更明显的药品进行替代等;第三,对于一些现象不明显,又没有其他替代方案的实验活动,教师就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例如,在切割金属钠的时候,由于金属钠非常容易被氧化,在空气中很快就会失去银白色的光泽,这样不利于学生观察,因此笔者将钠块放在滤纸上,带着小刀和镊子,从每个学生的座位前走了一圈,让每个学生都能近距离地清楚观察到钠由银白色逐渐变暗的过程,从而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钠作为一种活泼的金属性质;第四,对于一些操作较复杂,且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活动,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工具,如摄像头、投影仪等对实验现象进行放大处理,这样一来,观察效果就会大大增强。

三、尽量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

虽然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大多数实验活动都是由教师操作完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完全不能参与到实验演示中。如果学生能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则更容易激发他们对实验的兴趣。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要尽量增加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即使只让学生充当“小助手”的角色,也能够有效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例如,笔者在进行“过氧化钠的性质”的实验时,就采取了与学生合作的方式开展演示实验:首先,用脱脂棉将一些氧化钠的粉末包裹起来,然后用镊子夹住,这时,笔者请了一个学生来到讲台,让他对着脱脂棉吹一口气,结果,学生一口气吹下来,棉花竟然燃烧了起来。看到这个现象,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学生的兴趣瞬间被点燃。在以上这个实验中,学生仅仅是吹了一口气而已,但无论如何,这个实验有了学生的参与,这样一来,学生会有一种自己进行实验操作的带入感受,从而可以更好地起到激励作用。

四、大胆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

在开展演示实验活动的时候,教师不一定非要按照教材上的方案进行实验活动,毕竟有时候,实际的实验条件往往不适合采用教材中的方案,或者经过改进,可以使得一些实验活动效果更简洁明显。因此,大胆对演示实验进行革新也是强化演示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进行“氯水能够使得红色的布条褪色”这个演示实验时,为了进一步证明次氯酸才具有漂白作用,笔者对实验进行了这样的微调:在红布条中通入氯气,布条不褪色,证明氯气没有漂白性,再把布条浸入稀盐酸中,依然不褪色,证明稀盐酸不具备漂白性,再将布条浸入氯水中,结果布条褪色,从而得出氯气和水共同作用才具有漂白性[1]。但由于前面两个步骤的实验已经证明了氯气和稀盐酸不具有漂白性,这样HClO具有漂白性的结论就轻松得出了。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不但能优化实验教学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适当以多媒体工具进行实验辅助

与其他学科的实验相比,化学实验往往对实验条件的要求更高,在高中阶段,有部分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危险性,或者一些实验反应时间过长或者过短,这样一来,就导致很多实验无法在化学课堂上正常开展,迫使教师只能采取讲实验的方式,这自然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当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应当怎么办呢?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找多媒体工具帮忙了,例如,氯水的见光分解,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等,类似这些实验一旦引入了多媒体工具,以模拟演示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就能轻松突破实验条件的限制,很好地完成实验任务。

搞好演示实验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教师都要秉持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依据,努力对演示实验进行不断优化与创新,更好地发挥演示实验教学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敏.浅析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有效性研究[J].才智,2012(10).

[2]李素霞.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构建及其优化[D].西北民族大学,2011.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的作用与地位 篇7

关键词:化学教学,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的教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探究型,一种是验证型。探究型教学的模式是按:“问题一实验一原理一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而验证型的教学模式是按“问题一结论一原理一实验”的程序进行教学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观念上把“教学是传授科学上已知的真理”这一点绝对化。实际上,已知和未知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相对性。对教师而言是已知的,但对学生却是未知的,因此,演示实验的教学以探究型实验教学为主,验证型实验为辅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往往不集中,所以用演示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在演示实验中,直观鲜明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课堂,使得课堂效果非常好,当堂内容当堂解决,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扩展,我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师生互动,其乐融融。

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往往大众化,实验现象不够精彩不足以引发整个课堂的头脑风暴。所以,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多做一些让学生眼前一亮的演示实验,相当于“临时炸弹”炸起一片讨论声。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做的一些演示实验。

案例1:讲有关燃烧的三个条件时,有一个实验值得让学生去思考。我在一个大烧杯里点燃三支长度不同的蜡烛,然后请学生思考“容器里的蜡烛是否同时熄灭?若不是,那么哪支最先熄灭,哪支最后熄灭?为什么?”学生顿时精气十足进行热烈的讨论,受前面所学知识的影响,同学们会考虑蜡烛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往往回答说短的最先熄灭。但事实却是长的蜡烛最先熄灭,短的蜡烛最后熄灭。现象与学生原有的想法背道而驰,这样使得他们的求知欲更强。通过进一步分析讨论,得出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小于空气的,逸到上方,所以长的蜡烛先熄灭。学生弄清楚现象的原因后如释重负,更加愿意参与课堂,这时候解释高楼着火时人为什么不能直立走出而要匍匐前进的原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见鲜明的实验事实与学生原有的经验形成的观念发生矛盾,学生会产生认知失调,于是心理上就出现不平衡的感受,形成心理紧张和压力。由于个体总是有使自己的知识、信念、态度与当前的问题保持一致性和一贯性的强烈欲望。因此在认知不平衡的情况下,就必然产生认知动机,并采取认知行为,使之趋之协调。

案例2:以前我在引入“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两个概念时,只是从扩散过程和水合过程去分析,学生也只能从理论上去理解,但是“光说不练”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于是做如下演示实验:在一块小木板上放两只烧杯,其中一只底部用蜡烛固定,另一只底部滴少许水。并在两只烧杯里加些水,然后在被蜡固定的烧杯里加浓硫酸,在另一只烧杯里加入硝酸铵。过一会儿,固定在木板上的烧杯便因浓硫酸溶于水放热而松动,而另一只烧杯则因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而固定。看到这么鲜明的现象,学生会心领神会,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更能直观地理解,很快接纳了这两个概念。

演示实验的现象鲜明清晰,便于学生直观观察。为此我喜欢选择那些在反应中有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沉淀生成、物质溶解、发光、发热、燃烧等给学生较强的感官刺激、现象鲜明的实验作为演示实验。

案例3:初中在介绍“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这一反应规律时,很多教师喜欢选用H2SO4和NaOH的反应,因为反应物H2SO4、NaOH和生成物NaCl、H2O均是比较简单典型。但反应前后溶液物颜色变化,很难有说服力。而用向Cu(OH)2固体或是Fe(OH)3固体中加入H2SO4溶液,效果就很好。因为在反应过程中,既可观察到反应物(:Cu(OH)2固体或是Fe(OH)3固体中的溶解,又可观察到H2SO4溶液由无色变为美丽的蓝色CuSO4溶液或是黄色的Fe2 (SO4)3溶液,现象非常鲜明,十分有利说明酸和碱反应的规律,且给人以视觉的美感,学生也就切身感觉到了酸碱中和反应的进行。有些实验,只要教师精心设计,不生搬硬套,就变得饶有趣味,富有艺术性和美感。

事实证明,加强演示实验教学不但能够很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参与课堂教学,而且也能有效的提示化学反应规律。通过学生的参与或观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会从感观认知到理性思考,实现了化学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学生也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陈明玉刍议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艺术.数理化学习:初中教师版,2011(6).

[2]吴建芬.谈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教育创新学刊,2011(8).

关于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新探 篇8

与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教学的可变性更大,要想保证演示实验教学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课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教师要明确演示实验的内容和目标,并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 其次,教师要对实验药品、实验仪器、实验装置等进行细致的检查和科学的规划; 再次,教师要结合实际设计一份详尽的实验教学计划; 最后,要认真指导学生做好实验预习工作. 只有做好以上一系列科学详尽的准备工作以后,才能为接下来演示实验教学的高效开展打好基础[1].

二、积极设计开展一些趣味性演示实验

我们知道,相较于普通高中,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素质和学习态度等方面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弱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普遍不够,尤其是像化学这样的学科. 与枯燥的化学理论知识相比,相对直观的化学实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倘若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的时候能够再多注意设计一些趣味性实验,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酸与盐的反应”时,笔者就给学生设计一个颇有趣味的“会游泳的鸡蛋”实验: 将盐酸倒入玻璃杯中,再把鸡蛋放入盐酸中,由于盐酸与鸡蛋壳表面的碳酸钙发生反应会产生大量的气泡,这样就能让鸡蛋始终浮在液体表面,仿佛鸡蛋在游泳一般. 一段时间以后,反应产生的气体逐渐减少了,而鸡蛋也开始慢慢地沉了下去.实验结束以后,所有的学生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显然这个实验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面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有趣的现象,学生自然地开始了思考和讨论,有的学生还提出问题: 气泡是怎么产生的? 为什么鸡蛋不会沉下去? 这种趣味化的演示实验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这对于学生学好化学知识是非常有用的[2].

三、把化学知识同专业课结合起来

相较于文化课,大多数中职生会更加喜欢自己的专业课,因此,在开展化学演示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化学知识与学生的专业课结合起来. 例如,在讲到“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知识时,如果教师面对的是模具设计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在实验过程中选择一些学生加工的零件作为实验材料,把不同材质的钢铁放在相同环境下比较腐蚀的情况,再把同一材质的钢零件放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腐蚀情况的比较. 实验方案本身非常简单,但由于该实验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结合了起来,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学生不但可以轻松的总结出金属腐蚀的原因,同时还能把实验所获得的知识用于自己的专业学习中,了解到防止腐蚀的一些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举多得的学习经历.

四、积极利用电教工具辅助演示实验

随着教育条件的不断改善,各类电教工具在课堂教学中也日益出现. 在化学课堂上,电教工具越来越普及化. 而在演示实验环节,电教工具也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其中. 在演示实验中,可以通过FLASH动画制作一些典型的实验动画,或者利用电教工具的某些功能,如,拍摄、放大、加速、放缓等功能来辅助传统的演示实验. 一旦运用恰当,电教工具就可以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表现出十分突出的优势: 第一,保证实验的成功率. 我们知道,但凡做实验,就会存在失败的可能性,即使再简单的实验或者在课前经过再充分的准备,实验过程中都可能会出现各种状况而导致实验的失败. 而如果我们采用电教手段,则可以把失败的可能性降至零,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工具,可以将整个实验过程完美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实验成功率达到百分之百,这对于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大有裨益; 第二,优化实验效果.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在一些传统的实验工具下,用肉眼往往较难观察到一些细微的或者变化速度较快的化学反应现象和过程,从而降低了实验观察的效果. 而在电教手段下,这一切问题都可以得到轻松的解决. 对于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工具对实验活动进行放大处理,而当遇到一些反应速度过快,需要反复观察才能发现规律的化学实验,则可以利用电教工具的拍摄功能对关键的实验现象进行暂停或者回放处理,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清楚的观察到化学实验中的每一个步骤和现象,有效提升了演示实验的可观性; 第三,推进绿色实验课堂的实现. 与其他学科相比,化学实验的污染问题往往更加突出,化学实验产生的污染往往存在危害大、处理难等特点,在课堂上,一些严重威胁学生健康的实验,如,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实验等,我们就可以放弃传统的实验手段,改用电教手段进行演示实验,这样既可以保障实验的顺利开展,又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实验污染,构建绿色的化学课堂,在保证学生健康的同时还能有效节约实验成本[3].

用演示实验手段开展化学教学工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认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规律等知识,这样可以有效弥补大多数中职生在抽象思维能力方面的不足. 在直观感性的情境启发下,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中职生学好化学的一个有效手段. 因此,作为一名中职化学教师,我们一定要重视生物教学中演示实验的开展,通过多种手段不断优化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的质量.

摘要:演示实验是中职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搞好演示实验教学对化学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都具有直接的影响.笔者结合中职化学教学的特点,就如何有效开展化学演示实验提了几点建议.

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9

1 课堂演示实验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衡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怎样, 不能只看教学讲得怎样, 还要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如何, 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怎样, 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师不但要讲好课, 而且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化学中, 我根据本学科特点, 选用于演示实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讲给络合物这节课的时候, 如果我直接讲络离子、络合物这两个抽象深奥的概念, 学生不仅感到深奥难懂, 更会觉得化学枯燥无味, 为此, 我演示了一个实验, 取兰色硫酸铜溶液2毫升, 加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 让学生观察此时溶液的情况, 经观察得知产生兰色絮状沉淀, 我一边再加入氨水, 一边让学生继续观察溶液的变化, 此时, 絮状沉淀溶解为降兰色溶液, 学生面对实验产生的现象十分新奇, 想急切得知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 并积极思考, 这时他们的注意力最集中, 抓住这个有效时机, 我讲解兰色是铜离子的颜色, 兰色絮状沉淀是氢氧化铜, 降兰色是一种叫做铜氨络离子的颜色, 从而引出络离子、络合物的概念, 这样讲解不仅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这样就收到了与直接讲解概念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2 课堂演示实验有助于教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 演示实验是一种最直接、最富于启发性的方法。例如, 我在讲解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这一内容时, 我结合教学内容做这样一个演示实验, 将三氯化铁溶液和硫氢化钾溶液混合, 让学生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 会使学生分析问题, 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从而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3 课堂演示实验有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在化学课的教学中, 某些理论知识难于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理论知识, 我常采用举实例、打比方、做实验等教学方法, 做到深入浅出, 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 在以上几种方法中, 演示实验比其它方法更形象、更具体、更直接并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 从而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4 课堂演示实验能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人的认识都要经过两个阶段:一是感性认识, 一是理性认识。人对事物的认识都要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即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的统一, 演示实验则是使学生获得这种感性认识的直接方法, 如在讲解卤素活动性时, 我作这样一个实验:

(1) 取溴化钠、碘化钾溶液少许, 分别加入氯水观察溶液变为浅黄色。

(2) 取淀粉液少许加几滴溴水溶液则变为兰色, 从以上两种实验中, 学生经过观察分析, 从中得知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是由于氯从溴式碘的化合物中将溴和碘置换出来。这是感性认识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 再讲解卤素的活动性, 就飞跃到理性认识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掌握这一理论知识。

演示实验与化学教学 篇10

1.明确演示实验的目的

首先教师在钻研教材和大纲时, 应该明确哪些演示实验是使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的。如“电解质”概念的形成,需要观察“物质导电性实验”现象。哪些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 , 如氢气、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溶液的配制等。其次在演示实验中要求学生明确每个实验的目的。教师尤其要引导学生观察什么和如何观察,避免学生误把演示实验看成魔术表演。再次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上升到理性认识, 实现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如在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首先提示学生重点观察试管内黑色氧化铜有什么变化和试管口有什么物质产生,并让学生观察氧化铜的状态、颜色及试管口是否干燥。在演示过程中引导学生留意通入氢气的安全操作规则, 看清楚发生的现象,还要提出思考的问题,演示完毕后再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到的现象然后进行综合、概括并得出结论,使学生认识到氢气具有还原性。

2.规范演示实验的操作

教师的实验操作要规范化。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熟练而正规地操作可起到示范作用, 不但可使正确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形象化,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而且会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规范化操作和科学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在演示实验中教师的态度要沉着,物品整洁,排列有序,设计合理。对演示操作过程要准确无误、规范合理,即使是试剂瓶盖的放置、试管的夹持、药品的投放等细小动作等都应成为学生操作的榜样, 决不能马虎草率。在演示过程中用手拿块状药品, 用嘴吹灭燃烧的酒精灯, 用鼻子直接凑到试剂瓶口闻气味这些不规范的操作都是不允许的,任何操作都必须一丝不苟,要和课本要求相符,为了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在操作时还要适时给予必要提示和说明。

3.增强演示实验的直观性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为了增强实验的直观性,在可能条件下,尽量使用大型仪器做实验,如让学生观察产生的沉淀或沉淀的颜色时, 用大型试管并衬托恰当颜色的纸屏, 并且教师可以拿着试管走到学生中间让大家依次观看;对现象不太明显的实验,如中和滴定时,在锥形瓶下衬上白纸,做丁达尔现象实验时,把盛液溶胶、浊液的试管分别置于内层涂黑的暗盒里观察光源通过时的现象,以增强显色效果。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演示实验时,学生一定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旦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实验失败,就会淡化学生学习兴趣,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如果出现上述情况时,教师应迅速查找原因,实事求是地向学生说明失败原因,不能模糊了事,并及时给学生补做实验。

4.注意演示实验的安全性

演示实验必须确保安全, 不允许任何有可能伤害师生的事故发生,否则,除有损师生的健康外,还会使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畏惧心理,从而降低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因此选择或设计演示实验时,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例如,演示爆鸣气时,常选用在肥皂泡或纸盒内充满氢、氧混合气体进行实验,因为这比用玻璃瓶或铁盒做容器进行实验安全得多。又如做氯气的制备实验,要避免有毒气体在教室中弥散,应设计尾气的处理。再如做铝热剂的实验,为了避免反应过于猛烈发生烧伤事故,设计时要控制药品用量。

5.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化学演示实验

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和分析化学实验,丰富实验的感知材料,促进实验技能的形成,强化实验效果并能解决化学教学中带有普遍性的一些难题。传统演示法对那些试管中反应的细微变化,如少量气体或沉淀的产生、微弱的颜色变化或体积变化,在教室中座位离讲台稍远的学生都不易观察清楚,如果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将这类演示实验放大,就可以提高细微现象的可见度,使全班学生都能很清楚地观察到。如电解水和电解食盐水的实验,观察电极上产生的小气泡;用多媒体演示电化腐蚀实验, 观察锌条上细小气泡的产生到加剧,同时粗铜丝气泡的产生到消失变化的过程,等等。以上这些例子说明各式各样细微的化学实验现象,均可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此外有些实验中涉及的试剂有毒、易燃、易爆,实际做起来危险性较大, 对于这样的实验则可以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不但能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 而且可以节省药品和时间。总之,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演示实验的内容,使课堂更富生机。

上一篇: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体会下一篇:社会力量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