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实践

2024-09-02

生理学实践(精选十篇)

生理学实践 篇1

1 内容与方法

1.1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构建三层次实验教学模式

美国医学教育杂志公布的医学教育目标指出:医学教育总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便有效率和有效果地为医疗保健服务[2]。当前我国高校正在推行素质教育, 需要师生互动而实现教育改革和目标的转变[3]。医学教育不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 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临床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据此, 我室按照分层次、模块化、渐次递进的要求, 将实验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

实验教学的第一职能与目标就是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和验证理论知识。具体地说, 实验教学是一种模拟环境下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 理论教学中较为抽象的要领是在学生的实验室中得到检验和印证的。因此, 基础性实验实际是一些验证性实验, 其目标是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和验证理论知识[4,5,6,7]。

综合性实验是根据实验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手段的共同特点, 将相互有联系的实验重新整合成几项综合性实验。综合性的实验综合了现代医学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实验方法[4,5,6,7]。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精心选择综合性、先进性、应用性强的实验, 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设计性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 鼓励学生从科研项目、教学改革中寻求研究课题, 独立完成或协助教师从立题、查阅资料开始到设计试验、动手操作, 以及结果总结分析和成文回报的全过程[4,5,6,7]。

我们在2005级临床医学本科班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尝试, 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时数比例达到83%, 并且安排了8学时的实验设计课程。设计性实验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给学生列出实验室的设备、器械、药品等清单, 学生查资料写出实验设计书, 并将设计内容相近的组成实验大组;第二阶段, 准备和实验阶段, 学生按自己的设计做实验;第三阶段, 写出实验结论和总结。

1.2 改变教学方法

督促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在长时间的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实验原理听教师讲, 实验过程照本做, 最后得出阳性结果, 实验课不提前预习, 实验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机会性, 对许多问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改变这种现状, 我们要求学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 实验课过程中学生自己讲述实验的目的、方法以及自己对此次实验的想法, 通过教师提问、考核等方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改变以往教师先讲后做的老模式,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锻炼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实验过程, 相对弱化阳性结果。传统实验教学注重实验结束后要得出经典的阳性结果, 轻视实验的具体过程。实验结束后学生脑海中只留下阳性结果的印象, 对实验过程基本上没有印记。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我们提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自己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 并且可以付诸于实践, 有利于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

实验过程中教师多指导, 少参与。病理生理学实验既有操作难度较大的动物手术, 又有计算机软件操作, 还有多个项目的检测与观察, 在较短的时间顺利完成实验并得出阳性结果对学生有一定的困难, 教师在带习实验的过程中对学生及时、耐心指导至关重要, 但是要尽量少参与学生的实验, 更不能代替学生完成各项操作, 得出阳性结果。教师只需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对实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与学生交流, 启发学生思维, 使学生在实验中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

认真批阅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学生实验后对自己实验结果的总结。因此, 教师对实验报告的批阅应格外注意其中的不足, 从中找出问题, 在下次实验课时与同学一起讨论, 分析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 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而且使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改进实验课考核办法。实验课考核办法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是提高学生对实验课重视程度的有效手段。在2005级临床医学本科的实验教学中, 我们对实验考核进行了改革, 对考核项目及其分值进行了调整。实验考核总分为40分, 其中平时表现、验证性实验以及综合性实验的实验报告共占15分, 设计性实验设计方案和设计答辩共占5分, 设计性实验论文占5分, 实验技能考核在设计性实验中进行, 占10分, 病例讨论占5分。

1.3 重视病例讨论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学生在学习时有一个知识的迁移和转变的过程, 其重要的环节就是病例讨论。我们针对病理生理学如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心力衰竭、呼吸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章节进行重点讨论, 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 教改效果

实验课结束后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对实施对象 (2005级临床本科学生, 共270人) 进行了问卷调查, 并通过学生座谈会等形式评估教学改革成效。大多数学生认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非常好, 通过查阅文献, 班组讨论, 最后动手实践, 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收获很大。表1是教评小组组织的2005级临床本科班学生对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意见的问卷调查结果。表2是任课教师组织的2005级临床本科学生对设计性实验意见的问卷调查结果。问卷包括主观和客观问题两部分, 客观部分要求每个问题只选一项, 多选或不选者无效, 不作统计。共发放调查问卷270份, 实际收回254份, 其中有效问卷237份。

主观问卷部分学生谈了自己对实验设计课的看法, 同学们写下了如下话语:“自己去查资料, 可以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在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过程中, 可以获得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自己动手去做自己的实验, 思路更清晰”。“对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懂得了科研的艰难”。“开阔了视野, 提高了积极性, 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了实验设计的方法及步骤, 增强了动手、动脑的能力”。“调动了积极性, 从被动变为主动, 有新鲜感”。“认识到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验技能还不足, 使我们考虑问题更全面”。“了解了实验设计的写作方法, 锻练了动手能力, 增强了科研兴趣, 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 增强了我们的团队精神”。

3 讨论

病理生理学是医学基础课程教学的重点之一。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及自学能力, 使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疾病的发生机制, 为以后的临床学科学习乃至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抓好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是病理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从表1、表2的结果来看, 我们所开展的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是好的, 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肯定,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开设实验设计课程有必要并且感到满意和有较大收获。表明实验设计课的开设对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大课理论的理解等是有很大的帮助, 也说明其与教学目的是相适应的。但有96.2%的学生认为实验设计有困难, 主要困难是查资料和实验室条件不能满足实验要求, 表明实验室条件急需改善, 并为学生提供查资料的适宜环境。因此, 在合理设置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应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条件, 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提高学生对实验设计课的兴趣, 并从中锻炼科研思维能力, 以达到病理生理实验教学的目的。

总之, 实现传统实验教学向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模式转变, 使学生得到较高层次的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动手操作的基本技能训练;逻辑及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 所学的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使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 通过实验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科研兴趣, 给学生提供了分工协作又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但是, 设计性实验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学时设置过少、各项考核的评分标准尚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在实验设备更新、提高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力度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丁伯平, 陈国祥.在医学机能实验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素质教育[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4, 12, (14) :1722-1723.

[2]孙宝志, 金魁和.高等医学教育现代考试方法——实施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认知能力评价项目的成果[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9-10.

[3]李丹, 叶秀峰, 李昱.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6, 8 (5) :556-558.

[4]孙莉.试述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及其在科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12 (7) :42-45.

[5]周波, 田源, 聂喻梅, 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设计性物理实验[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 (7) :98-101.

[6]童悦.建构主义模式下的普通物理实验教学[J].淮南师专学报, 2000, 2 (4) :87-89.

生理学教学中案例式教学的实践应用 篇2

摘要:在基础医学学科中,生理学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和医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生理学课程内容空泛,太抽象,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将内容与生活中的案例结合起来,提高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理学;案例式教学;教学质量;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120-01

引言

案例式教学法也叫做“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它最早起源于二十一世纪初期,哈佛学院提倡这样教学法,现在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这种教学法指的是将课文内容联系生活案列,以此启发、开导学生的互动过程。这种教学法对于贯彻素质教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的生理学教育法和如今的生理学教育法

在传统的生理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简单的讲解知识,目的是单纯的让学生知道。这种枯燥的方法让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上课期间经常打瞌睡,课堂气氛死沉。这种现象很容易造成学生厌学,更别谈什么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了。

虽然现在的生理学课程中也引用了很多临床病例到教学中,但这种方式并不是非常适合在初次接触生理学课程的学生们,他们还是更适合平常生活中的例子。他们能够接受这种比较接地气的方法[1]。

二、案例的选择和编写

教师还要自己编写一些实用案例。案例的编写要以教材内容为中心,围绕着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展开。让案例紧扣知识内容,主要案例不可突兀,要循序渐进,深入浅出。

(1)案例的难度分寸要把握好。案例的难度不宜过大,最好是通俗易懂的,让学生能直观的理解其意思。生理课程是基础课,关系着以后建立在其基础上的课程的学习情况,所以案例不但要让学生理解,还要让学生能记住。

(2)生理学授课初期尽量选一些简单易懂的案例,在中期,学生掌握了一定基础理论,这个时候就可以举一些学术性较强的案例让学生研究。比如学习细胞这章节知识内容的时候,选择一些细胞疾病产生、发展过程的病案。这种具体分析、及时改善教学方式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案例式教学法在生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将内容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起来[2]。比如:

讲到“刺激和反应”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平时打过针吗?疼吗?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打针会疼,而有的人不感觉疼。

讲“内环境和稳定”内容时问:风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有的动物数量越来越多,而有的却又面临灭绝的地步?为什么太阳会每天东升西落?为什么气候有春夏秋冬之分,而人的体温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学生做出分析之后,老师再讲授内环境和稳态的基本概念。

讲到“单纯扩散”的时候,问:水沸腾后产生的水汽会为什么会消失?抽烟人口中吐出的烟去哪了?那些烟囱排出的黑烟呢?等学生发表完看法后再讲解本章节内容。

讲到“主动转运”时,问学生:见过田地里或者道路旁边的有抽水泵抽水吗?然后再讲解主动转运的内容。

讲“细胞生物电现象”的内容时,问:秋天或冬天,晚上睡觉前拖衣服的时候有没有看到有光在衣服上闪?并且还伴随着“噼里啪啦”的声音?

讲到“血液循环”的时候,问学生:为什么做剧烈运动的时候心跳会加速,但是过一会又恢复正常呢?

讲“消化与吸收”的内容时,先向学生科普一下小知识:早饭后3―5分钟是刷牙的科学时间。因为这个时候口腔里的细菌才开始分析食物的残渣,它产生的酸性物质会让牙齿受到损害;喝茶的科学时间是饭后一小时,茶叶中含有鞣酸,如果和食物中的铁元素伴在一起会形成不易吸收消化的铁盐,时间长了会引发贫血;中老年人在晚睡前最好喝一杯牛奶,不但有助于睡眠,同时还能保护骨骼。普及完之后再问学生:为什么人开心的时候吃就比较多,难过的时候不想吃饭呢?

将“泌尿”的时候,问学生:如果西瓜或其他含水量比较大的水果吃多了会多上厕所?为什么天气变凉的时候尿尿次数也会增多?

讲到“生殖”内容的时候,问学生:如今患不孕不育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经过治疗以后,很多人能生双胞胎,甚至三胞胎也有可能,这是为什么?女生到一定年纪的时候会来月经,虽然很痛苦也很麻烦,但是月经要是不来的话行不行?为什么?

四、引入案例式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凡事都有两面性,运用案例式教学法的时候有些问题还是要避免的[3]:

首先,提问的方式要合理。提问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热烈的讨论。有些问题的提出旨在为学生提个醒,为下面的内容做好铺垫;有的问题是需要学生积极回答配合的;还有的问题是需要全班人员一起参与讨论,研究结果的。

另外,在这种教学方式中,老师本人也是一个重要的活动因素。老师的讲课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关系着课程的教学质量。老师的讲课方式要幽默风趣,要有自己的讲课风格,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听讲,提升教学质量。

再者,在引入案例的时候,老师要多多和学生进行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学习不但有激情,还更深刻。

结语

生活中和生理学相关的例子数不胜数,以上这些知识列举出一小部分供大家了解。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对提高生理学教学水平有着很大的帮助,不过还要人们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作者单位:1.河北大学临床医学院;2.河北大学基础医学院)

项目名称:河北大学第八批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具体名称: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探索。

参考文献:

生理学实验考核方法的实践和体会 篇3

关键词 考核方法 生理学实验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生理学是医学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同时生理学又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生理学考核分为理论和实验考核两部分,其中实验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是20分,其中实验报告占50%,实验设计占25%,实验技能考核占25%,即分别是10分、5分和5分。现就这几年的生理学实验考核方法实践的效果进行总结。

1 实验考核内容

1.1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学生完成实验后对实验进行整理后的书面汇报。我们从学生进行的十几个实验内容中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实验撰写实验报告。撰写的实验内容及分值详见表1。

实验报告内容包括七部分,即题目、目的、材料、步骤、结果、讨论和结论。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实验动物要注明,其它简写或不写;(2)方法:简写;(3)结果:要求真实、可信,并用图形、表格或文字描述。如能用图形或表格表述清楚,就用图形或表格,必要时用文字简要地补充。用图形表示时,要求有图名、标注等。用表格表示时,要求使用三线表;(4)讨论:运用自己所学的相关生理学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讨论的内容要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性强;(5)结论:用一两句话对整个实验进行高度的概括。

教师批改实验报告的标准:首先,书写格式是否完整、正确,其次看实验结果是否合理,再次看讨论是否有理有据和结论是否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一份实验报告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结果、讨论和结论这三部分,尤其是结果和讨论。撰写质量高的实验报告不仅书写格式和内容完整,而且结果真实、合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有理有据、前后联系、一气呵成,得出的结论不仅简单明了,而且能抓住关键点。

1.2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

实验设计是在实验课中穿插3次进行的,课堂上的总学时为12学时。第一次是实验设计讲座, 在开实验课后的第五周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讲授。实验设计讲座主要介绍“医学科研设计和学生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内容包括:(1)科学研究的意义;(2)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选题、文献的查阅和设计实验方案;(3)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4)论文撰写。讲座后,教师给出十几个难度适中,与生理学密切相关的题目,由学生选择一个题目进行设计。4~6个学生自由组合成一组,每组中的成员要分工协作并根据所学生理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以及查阅的文献资料在两周时间内写出初步设计方案。在初步的设计过程中,学生之间或学生与带教教师互相探讨。第二次是实验设计讨论,由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讨论初步设计方案。课堂上每组选出一个代表阐述本组的实验设计思路,然后由其他组及本组的学生进行评议,找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最后由带教教师对每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讲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最终每个小组重新写出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实验设计方案包括:(1)实验题目;(2)立题依据;(3)实验对象;(4)实验材料;(5)实验方法;(6)实验步骤;(7)观察项目;(8)预期结果。学生完成后,再由带教教师从立题依据、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评阅,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每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最后写出设计比较合理、可行性较好、逻辑性较强的实施方案,然后由实验教师与学生一起做好实施前的准备工作。第三次是实验设计实施。根据实验实施方案由每组学生成员亲自完成整个实验,带教教师仅做辅导工作。根据做出的实验结果撰写出一份附有实验设计方案的最终实验报告,由带教教师根据课堂讨论情况和最终实验报告给出分数。

1.3 实验技能考核

实验技能考核是在本学期实验课结束后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考核内容包括两部分:(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主要考查学生标本是否制作完整、规范以及标本是否具有活性;(2)哺乳类动物的手术操作,主要从家兔的捉拿、麻醉与固定、神经与血管的分离、气管插管等方面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考核是以班级为单位,每两位学生自由组合为一组,考核的内容抽签决定,考试时间是15分钟。实施时每班安排在两个实验室进行,每个实验室由三位教师监考,考核内容均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每项实验操作的关键步骤是否准确、实验结果是否正确、是否能正确辨认结果及是否在15分钟内完成等项目打分。

2 体会

生理学实验课的各种手术操作是临床医学操作的一个基础,掌握好生理学实验基本技能和方法是医学生以后临床工作的必备条件。与传统的实验考核方法比较,通过从实验报告、实验设计和实验技能考核这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验报告的书写使得学生通过实验的亲自操作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了验证,既磨练了学生的文字功底,又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为今后科研论文的撰写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实验设计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通过对实验考核方式的实践,发现从多个层次和不同侧面考核学生,并且考核内容始终贯穿于实验教学全过程当中,不仅能较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成绩,而且更全面地反映教学效果,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也是高等教育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需要。①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操作中的偶然性和教师评判的随机性、主观性等,但是,实验报告、实验设计、实验技能的考核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②也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一种体现。

注释

① 李兵等.健康评估多元化技能考核与评价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

高校植物生理学开放实验实践 篇4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开放实验,综合素质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学科[1], 是普通高等院校中一门重要的、实验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2]。我校植物生理学实验课为27~36学时, 如何在有限的实验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更多知识, 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教学效果, 是我们实验教师一直探讨的研究性课题。近年来, 我们结合学校自身实际, 坚持以人为本, 重视植物生理学开放实验的可行性建设, 通过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课余开放教学实验室, 进一步高效利用实验教学资源, 提升植物生理学开放实验的建设水平。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开放实验, 对教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既弥补了课堂实验教学的某些不足, 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增强了开放实验的功效, 在开放实验可行性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1 开放实验项目的选择

在开放实验项目选择上, 主要由教师提出实验题目供学生选择, 并为这些实验提供1~2本指导书供学生参考。实验项目分两大类:第一类根据当前植物生理学的研究热点, 主要提供植物激素或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及某些生理特性影响的实验, 如赤霉素诱导矮生芸豆茎伸长的效应, 黄瓜花芽性别分化的诱导, 番茄早结果和催红等;第二类是与植物生理学理论课内容密切相关而目前实验学时数无法安排的实验项目, 如单盐毒害及离子拮抗作用, 植物的无土栽培和缺素症状[3], 菊花花期诱导等。选择的这些实验项目需要时间较长, 学生必须长期观察记录, 而最终的实验结果又非常明显,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4], 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 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学生通过实验植物的无土栽培和缺素症状, 增长了对植物生理学课程中矿质营养一章内容的感性认识[5]。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兴趣很浓, 积极主动地通过图书馆、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有的学生还通过查阅文献, 自己选择实验题目, 写出可行性实验方案交实验教师审阅批改, 如果现有的实验条件可以满足, 则允许学生实施。也有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及自己思考, 对现有的实验项目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例如在做单盐毒害及离子拮抗作用实验时, 有的实验小组补充设置了3种不同浓度的KCl和Na Cl混合溶液观察其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影响的实验内容, 与参考书上的每种溶液设置一种浓度相比显然实验内容更完整, 设计更合理。

2 开放实验时间及进程的安排

在开放实验运行过程中, 由实验教师提供小麦、玉米、番茄、黄瓜、芸豆等种子作为实验材料, 每个教学班由3~5名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植物生理学开放实验。由于采取自愿报名的形式, 参加的学生对植物生理学有浓厚的兴趣, 这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及自主意识强, 他们自由组成兴趣小组, 自主选择实验题目, 并在实验过程中独立完成试剂或营养溶液的配制、种子萌发和幼苗培养等过程。为了开放实验的顺利实施, 我们将实验教学楼之间的两个温室作为实践教学基地, 学生在基地内种植、培养实验材料和做相关处理, 而植物生理学实验室也在实验课空余时间内开放, 因此开放实验的时间就有两种形式: (1) 学生在实验室进行试剂或营养溶液的配制等, 具体时间由实验室管理教师和学生共同商定; (2) 学生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验材料的培养、处理、观察记录等,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由于这些实验都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 与正常上课时间不冲突, 使得以前受实验课学时限制, 不能有更多时间安排学生进行的实验项目有了开设的机会, 这既能加强学生对植物生理学课程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 又能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开放实验指导教师工作量的核算

虽然开放实验的全过程是由学生独立完成, 但实验教师的指导和巡视还是必要的。学生自主选择好兴趣小组的实验题目交实验教师审阅批准后开始实施, 在实验初始时, 试剂配制及实验材料的培养都需要教师指导。例如在配制赤霉素溶液时指导教师要告诉学生应先用少量乙醇溶解赤霉素再加水定容;在配制Hoagland培养液时有些试剂需加热溶解等。实践教学基地内实验材料的分布和种植也是指导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另外, 植物生理学实验要使用许多仪器设备, 能否保持仪器设备的最佳状态和正确使用, 直接影响实验的精度[6], 这就要求实验技术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维护。因此开放实验增加了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为鼓励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开放实验, 保障开放实验的顺利运行, 我们对指导开放实验教师工作量的核算实行增加1~2个教学班工作量的方式进行, 对实验技术人员实行增加业务补助的方式。由于大多数教师承担着教学与科研的双重任务, 有的教师在开放实验中还与自己的科研课题结合起来, 并在实验过程中教授学生从事科研的基本方法和原则。而实验技术人员长期参与实验, 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操作技能, 能够及时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对他们实行额外的核算和补助提高了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对开放实验的参与率, 保障了开放实验教学的深度。

4 效果

开放实验的整个过程、实验结果等要求学生如实记录, 最终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上交存档。在正常实验教学即将结束时开放实验也接近尾声, 我们轮流组织教学班的学生参观开放实验结果, 并由实验小组的学生向全班介绍整个实验过程, 解释实验现象和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7]。通过开放实验, 既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又增强了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开放实验使学生与教师经常相互接触和进行交流,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为后续的学习深造和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不少学生反映, 植物生理学开放实验为他们申报学校SRT项目和研究生入学备考提供了极大帮助, 开放实验得到了学生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 每年参与开放实验的学生数都在不断增加。

5 结束语

教学实验室开放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是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8]。实践证明, 在实验教学环节中, 采取开放实验室的方式, 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整合实验教学资源, 丰富实验内容, 加强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植物生理学开放实验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 开放实验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如开放实验会带来实验设备损坏, 增加实验开销等;如何进一步建立多层次的开放实验项目;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开放实验室等。因此, 为了构建成效最大的植物生理学开放实验体系, 我们需要坚持不懈地探索实践, 不断丰富开放实验的内涵, 创新开放实验室运行管理形式, 建立多维开放的实验环境和实验教学模式[10]。

参考文献

[1]樊明琴.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 2009, 15 (1) :169-178.

[2]邢永秀, 叶燕萍, 周歧伟.在《植物生理实验技术》课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8, 27:115-117.

[3]赵世杰, 史国安, 董新纯.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4]房江育.验证性实验中的探究性教学研究—以植物生理生化实验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19 (10) :265-266.

[5]江月玲.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的改革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J].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6, 42 (2) :299-300.

[6]李新宇.植物生理实验目标细化教学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6, 8 (4) :57-59, 84.

[7]彭涛, 杨兴洪, 高辉远.改革植物生理实验教学, 加强素质教育[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1, 20 (1) :35-36.

[8]张粤, 倪伟.适应开放式教学需要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9) :139-140.

[9]邓攀, 王涛, 钟穗东.对学生开放实验教学的探索[J].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0 (3) :147-148.

心理学实践评估报告 篇5

实验题目:

儿童认知测评与比内测验的研究 实验者:

*** *** 实验目的:

第一,通过三山实验来验证儿童前运算思维的基本特

点是自我中心,检验儿童是否能采用别人的观点。第二,通过一系列守恒(数目守恒、物质守恒、长度守

恒等)来验证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只能集中于问题的一个维度,注意的是事物表面的、明显的特征,具有中心化的特点。是否可以对物质状态改变保持不变的认识。

第三,检验儿童是否能通过比内测验所定的测验量表

来具体计算儿童智商的高、低。

实验器材:

三山模型、细高和粗矮透明杯各一个、硬币十个、橡皮泥若干个、中国比内测验量表、两根完全相同的木棒、幼儿园儿童若干名。

实验引言:

三山实验及守恒实验是皮亚杰思维的研究,他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其中2-7岁为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儿童的语言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思维发展具有片面性和我向思维。即集中于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倾向。其守恒实验就证明这一个特点,这个实验的过程如下:实验者当着儿童的面把两杯同样多的液体中的一杯倒进一个细而长的杯子中,要求儿童说出这时哪一个杯子中的液体多一些。儿童不能意识到液体是守恒的,因此多倾向于回答高杯子中的液体多一些。儿童只注意到高杯子中的液体比较高,却没注意到高杯子比较细,皮亚杰把这一思维称为“我向思维” 或“自我中心”。即儿童认为别人的思考和运作方式应该与自己的思考完全一致,这时儿童还没有意识到别人可以有与自己完全 不同的思考方式。“三山实验”,这个实验用以测验儿童的“自我中心”的思维特征。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座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皮亚杰以此来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中国比内测验量表是对2~18岁的测验者,该量表是我国心理学家陆志韦对比奈-西蒙智力量表进行了修订而成,叫中国比内一西蒙智力测验。

试验方法:

第一,首先将三山模型摆放好,再让被试儿童从

不同方位观察这座模型,然后让儿童看四张从四个方位所摄的三山的照片,让儿童指出布偶娃娃所看到的沙丘情景与哪张照片一样。

第二,首先一定量有颜色的水倒入一个细高的杯

子,再在儿童面前将这个杯子中得水倒入一个矮粗的杯子之后问受试者水是多了还是少了。

然后用十个硬币摆成两行,每行五个,让儿童看好后,在移动一个硬币到另一组后问被试硬币的数目是否守恒。

其次将两个同样大小的橡皮泥中的一个压扁后问被试橡皮泥的大小。

最后将同样长短的两根木棒放在受试者面前,移动其中一根后,在问被试木棒是否一样长。

第三,首先主试让被试者或替被试者填明记录纸

上的简历,并签上自己的姓名。然后先根据实验结果与分析:

被试者的年龄从测验指导书的附表中查到开始的试题,如2~5岁儿童从第一题开始作答,6~7岁儿童从第7题开始作答,等等,然后按指导书的实施方法进行测验。其次对照记录纸,逐题熟读指导语,要求能在指导被试做每个试题时,自然而准确地说出。最后被试者连续有5个题不通过时,停止测验,并对他说:“好了,就到这儿吧,谢谢你”。根据要求计算其得分情况。

经过此次对李嘉晨小朋友的测验可得前运算思维儿童的基本特点是自我中心,其不具有能采用别人的观点能力。前运算思维儿童不具有保持对物质状态不变的认知。经过中国比内实验量表可得该小朋友的智商为107,根据我们几组测验组所得的数据分析,大多数儿童的智力集中于105左右。

由于实践地点环境的影响,造成儿童注意力的分散,从而对测试的顺利进行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在实验道具方面也有一定的不足,这也对测验造成误差。但尽管此次测验中有诸多因素对儿童造成干扰,可足以让我们了解了这一年

龄生活及智力。

实验结语:

此次实验研究激发了我们对心理学的极大兴趣及对心理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对儿童的发展也有许多认识。

生理学实践 篇6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运动生理学;教学手段

运动生理学是一门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影响的科学[1]。是师范院校体育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其内容繁多、概念抽象、理论性强,与运动实践密切联系。随着运动生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何提高运动生理学的教学质量是任课教师不断为其奋斗的任务之一。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以计算机为主要载体的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无论在发展学生智能、激发学习思维、增加学习兴趣,还是在组织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都显示出它的优势。但是,在多媒体教学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表现在学生对其接受的态度并非预想的那么积极,对教学效果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等。因此,如何正确运用和客观评价这种教学手段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就多年来的教学体验,对运动生理学教学实践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做如下三点探索性的思考:

1.多媒体技术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的优点

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直观教学效果

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许多抽象的和难以理解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还可以模拟许多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宏观和微观上的结构与变化,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为教师提供了形象有效的表达方式。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气体交换过程等动态变化和较为抽象的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就能清楚地观察到细胞内、外离子交流电位的动态变化及气体在肺泡和血管内以及组织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人体功能变化建立直观的印象。再如,长期从事体育训练的人出现安静时心动徐缓, 左心室肥厚,运动时摄氧量增加,速度、力量和耐力素质提高等特征。学生普遍感到抽象繁琐,如果做成多媒体视频动画循序渐进地进行显示,生动形象地一步步带着学生去剖析,启发学生思考,仅用几分钟时间学生就获得了豁然开朗的快乐,这样进行教学省时、省力又轻松愉悦。

1.2 减轻教师劳动强度,提高教学效率

运动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它的知识来源于对生命现象的客观观察和实验,因此在理论课教学中,授课内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术,往往需要展示大量的资料。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挂图、录像带、幻灯片、胶片投影等,这些方法虽然包含了一定的信息量,在教学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教学准备时间长,工作量大,不易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用多媒体教学很容易制作教学所需的各种图表,用动画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动态分析的场景,化繁为简,而且字迹清楚、图象清晰、重点突出,把原本抽象、复杂、枯燥的数据和内容转化为形象的、可视的、有趣的、可听的、动感的内容,提高了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并且省去教师冗长的说理过程,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3 拓展课堂时空,增加教学信息量

相对于传统模式教学以语言文字形态为主来说,运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有着明显的提高传递教学信息速度和效率的优势。在运动生理教学中,一些细微结构,如人体细胞、组织内部器官等不易看到,而应用多媒体则能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电影、录像及自制的投影片、幻灯片,能将原来细微的东西放大许多倍;如果采用X光摄影,则能够清晰地看到人体内部的骨骼运动、消化管的蠕动、血液的流动等情况;再如,要想组织学生在教学进度规定的时间内观察骨骼的生长、胃肠的消化等过程,是相当困难的,而利用电教媒体如电影、录像,通过逐格摄影拍摄下来再播放,仅用30秒钟就可以看到3个小时的胃对食物消化的全过程,节省了时间、提高了传递知识的效率,从而拓展了课堂时空,增加了教学信息量。

2.多媒体技术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的缺点和不足

2.1 教学节奏快,不便于作课堂笔记及师生互动

采用多媒体教学大量节省了课堂板书时间,上课教师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增加课堂信息量。结果学生经常在听课过程中觉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讲解,影响了听课的效果,同时笔记也经常会记不完整,很容易遗忘课堂所讲内容,也不利于课后复习。此外,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容易根据提前准备好的演示课件来组织自己的语言和思路,且被局限于在电脑前控制鼠标,往往容易忽略与学生的信息交流,不容易把握学生的接受程度。交流减少无疑割断了老师和学生在思想和感情上的纽带,老师的情绪也就很难感染和影响学生,学生可能被纷乱的投影屏幕影响,也不再仔细听老师的讲解,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

2.2 多媒体课件重形式轻内容,教师个性化教学难以发挥

目前有相当部分的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只是把要讲的教材内容全部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没有把课件中动画、图像、视频等形式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系统的教学内容往往被分解成以每一屏幕为单位的独立单元,单元内容之间的联系弱化,知识点支离破碎,使学生对每节课的知识结构、重点缺乏系统认识,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也比传统教学方法浅。并且,多媒体课件很大程度上是教学资源共享,但当许多老师课堂上采用相似的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时,难免会失去某些个人的教学风格。教师应具备个性化教学风格,这样才能更加吸引学生,这在教育界中已形成共识。多媒体教学往往注重教学的形式,而忽略了基本的人的因素,这不仅助长了教师中的互相复制,懒于思考和创新,显然还不利于对学生人格和学风的培养。

2.3 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忽视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然而,有的青年教师依仗其电脑知识的优势,不再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致使课堂应变能力差,一旦电脑异常,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且过分依赖预先制作好的课件,不能随教学环境进行思维,教学枯燥乏味;如果课前不注重教学内容的演练,还会导致课堂上出现较多的教学错误或口误。还有些教师视多媒体手段为万能,完全摒弃了直观的形态教学模具,反而使教学陷入被动状态;教学语言贫乏,有的教师授课只是照“本”(屏幕)宣科,于是乎,教室成了电影院,教师当起了电影放映员,教学过程自然变成了放电影的过程,完全没有艺术可言,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正确认识和对待运动生理学多媒体教学

3.1 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改变旧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以及教材的内容,合理的设计课件呈现的内容,组织好多媒体课件中的知识流程,合理安排界面,体现出知识点的概括性、明确性、逻辑性、连续性和层次性。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要随时注意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对所讲知识的反应和接受情况,注意把握讲课节奏,在重点、难点的关键处要稍有停顿,避免画面滚动过快或跳跃播放,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并能跟得上教学内容展示的速度。学生则应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课前预习,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紧随教师的思路,努力听懂所有内容,笔记只记要点,课后及时温习,整理笔记,以达到对所学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记忆。

3.2 优化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能否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好主导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学过程,选择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寓于其中,提高教学效率。

3.3 教师要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内容的传播、教学艺术的应用和教书育人的体现等方面。青年教师若习惯于依赖多媒体教学,不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对其成长不利。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要圆满完成教学任务,除制作合格的多媒体课件外,语言艺术的表达、板书的合理使用、各种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和个人综合素质缺一不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其优势,把握使用的“度”,同时应刻苦训练教学基本功,使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结语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个双边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有效的教学手段是为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才能,启发创造力和发展科学的思维方式服务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出现无疑带给我们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而且具备许多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实践告诉我們,纯粹强调手段的先进性而忽视教学的规律,远离学生的需求也是不对的。我们的教学不是产品演示会,也不是学术会议上的演讲,而是与学生思想、感情和智慧的交流,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和对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取多媒体教学手段之长,补传统教学方法之短,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魏铁英.对运动生理学教学方法的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2007,9(2):67-68.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0JGA061)。

作者简介:黄翔(1965-),男,广西桂平人,玉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运动生理学教学。

生理学实践 篇7

一、《人体生理学》双语教学的组织

我院于2008年开始, 从同年级的临床医学本科生中选拔出具备足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35名学生组成双语班, 实施双语教学。大一实施了《系统解剖学》和《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双语教学, 让同学们熟悉了人体的形态结构, 及大量的医学专业英语词汇, 大二才开始实施《人体生理学》双语教学。我们《人体生理学》学科建设课题组具备完整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以及配套的实验设备。如何将双语教学与生理学教学有机结合, 并深入到生理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以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与世界接轨的新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仍有较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教材的选择。

经过模拟教学, 在双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材非常重要。[2]双语教学的教材不仅要体现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意图, 而且要体现双语的教学特点。以前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的《生理学》, 较难达到改革的目的, 现在经教研室再次商讨研究, 我们订购了Guyton AC和Hall JE主编的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作为教材, 该教材内容简明, 文字流畅, 生僻词语较少;插图精美、丰富, 非常适合非英语国家的学生阅读。原版教材, 让师生们接触到纯正的外语, 有利于师生们运用外语思维。

2. 教学内容的组织。

(1) 不同教材中的内容协调, 基于教学大纲, 我们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生理学》中文教材与Guyton AC和Hall JE主编的原版英文教材内容结合起来, 突出重点和难点, 既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 又让师生们接触到纯正的外语, 有利于师生们运用外语思维。此外, 由于我校属于二本招生高校, 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弱, 我们让学生课后阅读张建福教授主编的《人体生理学》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 这本教材每采用一新专业名词, 会在中文后加注英文, 以后再出现时, 基本上使用英文。这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英文专业名词的记忆, 提高英语水平, 提高阅读英文专业文献资料的能力。为更好地配合双语教学, 学院图书馆亦购入一定数量的其他版本的英文生理学教材或生理学专著作为师生们的参考书, 为双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图书资源。 (2) 前沿知识的讲解, 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生理学教材基本知识的理解, 老师在备课时准备了大量的生理学前言知识和边缘知识的英文读物, 在学生课后读过之后进行讲解, 比如“生物钟”的奥秘, 从电压钳到膜片钳, “克隆”, 胰岛素的发现等知识, 这种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前沿知识的讲解, 让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提高了素质。在此基础上, 我们紧密结合生理学基础知识介绍有关临床知识, 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3) 实验教学的协调, 生理学是一门医学基础学科, 同时也是实验性很强的科学, 生理学知识大部分要通过实验获得的, 因此, 生理学实验教学的任务尤为重要。我们将双语教学渗透到实验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掌握的不仅是几个专业英语名词, 而是利用这些名词进行学习和交流。在实验课堂上, 教师板书用英语书写, 学生应用英文版教材, 并鼓励学生应用英语书写实验报告使学生对学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名词进行有机的结合;对实验难点, 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将相关实验步骤用中文或者英文做成多媒体课件, 并插入相关录像,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 教师适当讲授, 结合看录像讲解有关的理论知识及操作规则, 以学生动手为主鼓励学生改进实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实验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3. 课堂教学的组织。

(1) 课前准备工作, 双语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地位, 教师良好的备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也是解决课时少, 任务重这一问题的关键。第一, 集体备课, 统一计划。我们教研室在每一次双语教学授课前进行集体备课, 统一教学要求, 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第二, 查阅资料, 充分准备专业英语。教师查阅大量的外文资料, 对授课的内容做好专业英语的充分准备。根据专业内容准备相关的专业词汇, 便于理解本章内容的基本专业词汇, 重点标注, 配以典型的专业描述语句, 以备在课堂上反复口述, 并发给学生去预习。第三, 精心制作课件, 中英文对照。教师精心制作双语教学专用多媒体课件, 使课件清晰, 用词精确简练, 有中英文对照, 有原版的生理动画或图片, 有章后的英文小结, 使教学内容、结构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并发给学生去预习, 引导学生主动求知。第四, 精心准备, 反复演练。教师在听过外教对留学生的讲课的基础上先在教研室预讲, 大家针对课件及讲课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之后进行第二次预讲.如此反复直到满意后才可以给学生讲课。学生是双语教学的主体, 学生的课前准备是双语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首先, 学生应认清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形势, 认清自身发展的方向, 认清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从而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树立必胜的信心, 这还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和鼓励。其次, 学生应课前做好充分预习, 如课前查阅字典熟悉专业英语单词的发音, 了解授课大概内容, 并熟读。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有助于听得懂, 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再次, 对教师布置的综合试题认真对待, 充分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查阅资料, 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独立思考, 了解当前的研究热点, 为下堂课回答问题做好准备。 (2) 课堂教学的实施, 双语教学正处于探索阶段, 好的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3]我们教研室从实用性出发, 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 采用保持式双语教学模式:教材采用中文、英文两种专业教材, 课堂板书或课件采用英文, 授课采用英语渗透、中英文交替有机搭配地讲解, 专业词汇和典型句型采用全英语表达, 即英语渗透、中英文交替和全英语教学有机搭配的方法。因为我们认为生理学双语教学应以传授生理学专业知识为主, 在此基础上再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我们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以英文为主, 适当增加中英文对照。而且概念性的内容严格中英文对照, 其它讲解则根据学生的英文水平配以适当的中文注解, 专业英语词汇在屏幕上有英文显示, 特别难的词汇有中文对照。多媒体课件不仅容量大且图文并茂、画面生动, 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弥补教师的某些不足, 且有助学生学会在语境中揣摩, 领悟教学内容, 同时提高了英语的听、说等多方面的应用能力,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学习气氛。

4.

实验教学的组织, 一方面引导学生复习巩固书本上讲授的生理现象的同时, 引导学生进入我教研室建设的精品课程网站观看相关章节的全英文的实验录像,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强化专业英语;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理基本实验技能;再一方面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激发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综合素质。

5. 课后交流, 重视双语课后师生的交流, 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节。

尤其是我们在双语教学初步阶段, 及时了解学生的听课效果和各种不同的意见, 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 以确保双语教学效果理想。我们采用多种途径来保证师生交流的畅通。其一, 通过开座谈会及调查问卷等方法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其二, 我们建立双语教学QQ群, 同学们可以利用手机上QQ群畅谈自己课后的感受, 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其三, 我们建立学校《人体生理学》精品课程网站, 其内容有多媒体课件、习题、课程录像、试卷等, 方便同学们课后复习及自测自评, 还有课程互动及在线测试部分, 让师生沟通方便快捷。其四, 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在教室、食堂、宿舍等处, 尽可能地用外语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堂外, 时时、事事、处处都能看到英语, 听到英语, 使用英语, 逐步让英语成为校内师生间、学生间交际的一种语言,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6. 考核体系改革。

目前, 有部分教育学者认为, [4]针对双语教学的现状, 应建立系统性的评价体系, 而且要大范围地实施双语教学。因此, 我们考核学生学习成绩, 不是一纸试卷定成绩, 而是运用我们的评价体系, 综合、全面地评价学生,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核。第一, 期末考试成绩, 期末考试卷中有50%以上的英文试题要用英文回答;第二, 课堂考勤及课堂英文表达;第三, 课后作业成绩, 尤其是需查阅英文文献的综合试题;第四, 专业英语知识竞赛成绩;第五, 应用天空教室的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考核。

二、双语教学的效果

通过在我校2008、2009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试点, 我们对接受该课程双语教学的70名学生进行反馈调查, 结果表明, 大部分同学认为双语教学对提高专业英语、普通英语水平和运用英语学习、研究的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50%的同学认为对专业课成绩提高有作用, 50%的同学认为对专业课成绩提高作用不明显 (表1) , 甚至认为跟普通班相比, 因要同时要掌握专业英语和专业知识, 课时显得相对不足。说明在该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 专业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 运用英语思维学习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这将是很好的研究课题。

总之, 我们在《人体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双语教学的方法, 而且在实践中得到两届学生的充分肯定, 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以及专业英语, 普通英语、口语水平、运用英语学习、研究的能力均有很大的提高, 老师们也掌握了大量的专业词汇, 查阅了大量的英文文献等, 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敏.生理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探讨册[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6, 8 (3) :256-260.

[2]孙中华.高校双语教学教师外语水平调查分析与能力培养应对策略[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 26 (5) :134-135.

[3]杨玉涛.从学生能力培养谈医学实验教学改革[J].教学研究, 2000, 23 (4) :329-330.

[4]张静, 赵静, 张进明, 等.试论高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教探索, 2007, (6) :15-17.

生理学实践 篇8

1 考试方法改革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教学目标的要求, 结合实际, 采用不同形式的考核方法。

1.1 无人监考考试

2007年6月开始在临床医学、麻醉、检验等7个本科专业病理生理学期末考试中采用无人监考考试的方式进行, 至今已5年, 有79 %~92 %的学生报名参加,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施方法:参加者自愿写申请, 填写个人和班级承诺书;对顺利通过考试者, 颁发诚信考生荣誉证书;对违纪考生, 一经核实, 严格按学校规定处理。为配合此次工作, 安排了心理学知识讲座, 召开诚信考试动员会, 党员和学生干部佩带胸卡;考前学生进行宣誓。无人监考因没有监考老师的来回走动, 考生心理放松, 能正常发挥水平, 在一个公平的环境里, 交出一份诚信答卷;强化了诚信教育, 并落到实处。目前, 我国正在努力培养全民族的诚信意识, 建立健全信用机制。高校应抓住学生可塑性极强的特征, 在学生中大力弘扬诚信的良好品德,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本研究已发表相关论文2篇:其中一篇获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论文。

1.2 开卷考试

对于专科学生、部分本科生, 病理生理学是考查课和选修课, 采用开卷考试。开卷考试多结合临床实际出题,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讨论, 在答题过程中可参考教材、笔记等。卫生院专科班学生年龄偏大, 通常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 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有一定的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3年的每学期末均采取2 h开卷考试, 试题以综合分析为主、知识型 (即纯理论) 题为辅;考试时允许学生携带参考书籍和有关资料, 独立完成考试。

1.3 计算机与人对话考试

主要针对本科医学课时少的专业的班级。2010年6月在预防医学本科班结课考试中使用了抽题面试 (口试) 的方法。一人一机、一师考一生, 学生在电脑上看题并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标准答案给出分数。暨人、机对答方式相结合、客观题和综合题相结合。题型主要为客观试题, 如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电脑面试答题是学生在考试的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 并有充足的时间思考, 避免了学生的作弊行为, 锻炼了学生心理应激适应能力和快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1.4 平时成绩与阶段考试相结合

主要在无实验课的医学相关专业本科班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分三部分考核:平时成绩、期中考核、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侧重于后几章的课程内容。平时成绩占10 %, 期中考核40 %, 期末考试占50 %。

1.2 考试内容改革

1.2.1 加大实验设计的分值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几年来在临床医学学生中开展实验设计课, 内容为缺氧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以往在实验分数中只作为附加分或基本实验过程, 所占分数比例很小 (5分) , 在近两届学生中将实验设计分数增加到10分,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验设计的质量也有所提高。

1.2.2 撰写小论文

在理论学习达到2/3以上时, 由教师命题, 确定书写格式及要求;给学生2~3周时间查资料、做准备。在课程将结束时上交论文, 教师批阅并进行总结, 计入总成绩中。题目包括脑死亡的最新研究进展、体液因子与休克的关系、应激与抑郁症等。

1.2.3 临床病案分析

病理生理学与临床关系密切, 将结合临床典型病例教学贯穿于授课中, 使枯燥的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深受学生欢迎。病案分析具体方法是允许学生在2 h内对试卷所示的典型、略有深度的病案进行分析, 允许看教材及参考资料。这种方法对考生所掌握的知识不仅可以进行分解式的考核, 亦可以从总体上进行综合性考核。如:孕妇妊娠7个月, 因外伤出现宫内死胎, 3 d后进行手术。术中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手术切口出血不止、血压下降。诊断:亚急性型DIC。分析问题:DIC的发生原因、诱因和机制。

1.2.4 写综述或学习报告

研究生及本科生部分专业采用书写学习报告的方法考试。综述及学习报告的题目可由学生根据研究方向、医学热点、经典案例确定, 也可由教师确定多个题目, 学生选题。学生利用一定时间查阅资料, 在结课后2周内完成综述或报告。对有发表意义的报告, 经过教师修改后推荐发表。医学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 即与人打交道, 在课程的教学中, 很容易做到将人体的基本结构、功能和代谢活动与临床的实际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密切跟踪人类基因组计划、转基因食品、克隆人、糖尿病、抑郁症、高血压等医学热点问题, 以课堂讨论形式写学习报告或综述, 并以一定比例纳入学生学期总成绩中。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资料存档问题

如平时作业、学习报告等资料的存放, 面试资料的保存等受空间条件限制。

2.2 教学进程和课程安排对考试的影响

不同专业考试课与考查课同班上课;部分专业基础课与病理生理学课程同步上课或在病理生理学课程之后开设, 影响考试方法的选择。

2.3 条件限制及缺乏相应的支持

考试时间的安排不合理、学校配套设备的支持不够、经费少、监考人员不足等均制约改革的进行。

2.4 改革理念急需更新

管理层面及教师改革理念急需要更新, 多数人投入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投入科学研究相比, 相差甚远。如何调动积极性, 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3 对未来考试改革的思考

大学有责任让考试变成一件有趣味的事, 考试的形式必须多样化, 使学生在学习期间, 既学到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也培养了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身心方面健康成长。学生考试作弊不能简单地责怪学生, 相反,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思考, 如何进行考试改革, 如何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 否则全面的教学改革就难以进行。在今后的工作中, 应从以下工作入手, 推动考试改革的进程。

3.1 开卷考试

多进行开卷笔试, 主要为综合题, 其中包括简答题和论述题, 让学生自由发挥, 挖掘其潜能。开卷试题选择经典病例将是未来的主要工作。

3.2 口试

中国几千年的考试注重的是笔试, 但西方人很重视口试。口试侧重记忆性的知识, 难以作弊, 可考察学生思维、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目前主要在医学小专业中使用。进一步的研究需要解决面试考试中抽题的公平性、如何扩大面试学生的范围等问题。

3.3 无人监考考试

开展无人监考考试已有5年的经验, 坚持进行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进一步研究使其更易操作, 更加科学化、易推广。

3.4 考察课取消百分制

医学教育课程量大, 选修课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每学时缩减至45 min, 内容不减, 易出现满堂灌。考试的题型多变, 使学生陷入疲于应付考试的情况。知识性的灌输已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如考察课取消百分制, 改为合格与不合格, 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投入到主要课程的学习, 走进图书馆、网络中心, 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

3.5 将各种方式的测试按一定比例纳入到课程的总成绩中

将实验报告成绩、实验技能操作、日常作业、课堂提问、病例分析、撰写论文等按一定比例纳入到课程的总成绩中, 也可将学期的考试分为期中和期末两部分,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6 尝试各种方式的考试改革

考试方式可实行A4考试、读书报告、实习训练、调查研究、课堂评价等[2], 让学生自由选择考试方式等。

总之,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 高校中仍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 重记忆、轻创新, 重理论、轻操作”的不合理的考试模式[3]。高等医学院校考试改革任重道远, 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敢于超越常规, 突破原有的模式去组织教学和考试。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大胆合理的取舍, 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 改变考试方法, 使考试成为学生必经的乐于接受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程琴, 谢大蓉, 刘克林.高校考试改革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 (7) :682-683.

[2]韩丽莎, 潘桂兰, 杨占君, 等.基础医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1 (2) :243-244.

生理学实践 篇9

1 在实践性教学方面, 多种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 使教学内容直观、易懂

1.1 尽可能使用录像带、VCD等影像资料

影像资料的内容主要是基本理论、实习内容、一些常规的操作等, 具有直观、标准、典型的特点。如甲状腺素, 利用VCD资料, 向学生展示了甲状腺素的来源、生理作用、代谢异常会出现的临床现象、处理方法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 弥补了这一部分内容复杂、理论性强、难以理解的缺点, 同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2 以生动有趣的临床事例开阔学生的视野, 活跃课堂气氛

在作者多年的教学中, 特别是近几年学生素质普遍下降, 发现学生对纯理论的东西少有兴趣, 在这种纯理论的课堂上, 学生趴在桌上睡觉已见惯不惊。所以, 作为一个基础学科的教师, 教学中临床事例的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笔者在讲自主神经对内脏功能调节时, 就引用了支气管炎患者早上痰多的原因;在讲胃液的成分和作用时, 就引用了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治疗关键是抑制胃酸的分泌及抗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在讲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时, 引用了滥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如满月脸、水牛背、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引用临床资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 开发学习智力,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临床资料的介绍, 为学生提供了感性材料, 缩短了基础理论与临床的距离, 了解了临床医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为临床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 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综合处理能力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 编制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 将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变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 能创造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参与,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改变了过去由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口述, 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的弊端。例如在讲授“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这一节时, 笔者首先讲述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胰岛素与糖尿病的关系。关于糖尿病, 以往教师只能口授其主要症状, 具体发展变化还要靠学生自己去设想, 这段内容教师无论怎样用语言说教, 学生都难以想象糖尿病的发病、表现及治疗情况, 所以很难达到准确的教学目的。而现在笔者采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一段录像片, 通过录像片直观感性认识的注释、认证后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 从而加深了学生理解知识的深度, 学生茅塞顿开, 课后纷纷反映:这样的课上得好, 看得懂, 印象深, 记得牢。

1.4 以患者导入新课

在讲授血压及正常与异常数值时, 常先把一个高血压患者请进教室, 当场给他测血压。然后, 部分学生主动提问:血压是什么?血压正常值是多少?高血压的标准是多少?我家里的高血压患者怎样治疗?……然后再讲解血压相关知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针对青年学生好奇心强, 对真人真事感兴趣的特点, 选择有代表性的患者进行示教。通过实际病例导入新课, 以高血压为引子讲解血压的正常值及相关知识, 给学生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要点。

1.5 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生理学知识, 笔者常在课堂上适时提出启发式的关键问题, 引导学生对问题实质的关注。例如, 在讲授“应急反应”和“应激反应”时, 两种反应都是在紧急状态下发生的, 两者之间有何区别?学生经分析发现, 应急反应是有利于机体随时调节各种功能, 以适应环境的急骤变化;应激反应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增加, 以增加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二者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 共同发挥作用, 让人体能渡过难关。这样的关键问题一经提出, 便激发起学生寻找答案的兴趣。经过层层深入的分析,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透彻、思路更清晰, 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从而掌握了更多的知识。

2 重视实训过程, 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2.1 制定实训目标

成熟、规范的操作标准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该操作的基本程序, 同时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以部颁教学大纲为依据, 结合本校实际, 按专业、学制要求的不同分配学时, 制定达标层次, 拟定技能操作要求和考核评分标准。

2.2 制定具体的实训措施

以“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作”为例, 我们的措施一般先是电教, 第二步是教师示范, 第三步是学生模仿训练, 第四步是学生分组进行强化训练, 最后进行操作考核, 检测学生对本操作掌握的程度。

2.3 总结、评价实训实果

教师示范后巡回观察学生操作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堂教学结束前请上台操作演示, 学生教师共同进行评价矫正。

3 合理设计考核办法, 严格操作考核制度

为了检查学生对操作技能掌握程度和较全面反映医学生的基本知识水平。近年来, 实行了生理学科的操作考核。考核内容以本科中应会的实训内容为主, 考核前列出本科实训常用的若干实验项, 统一实验方法, 制定评分标准, 考核时由学生抽签择题。具体实施如下:

3.1 确定考核项目

本着“突出重点、注重效果、与时俱进、学用结合、系统、全面”的原则,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校实际确定考核项目。

3.2 选择考核方式

把需要时间较长、操作比较复杂的项目, 可让学生进行关键地方的操作, 其余部分以提问的方式进行, 提问考核可以结合临床针对不同的患者对学生进行提问。简单易学, 容易掌握的技能操作原则上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考核。对教学重点、适用性强的操作则在操作训练后2~3周安排统一时间进行考核。通过考核, 多数学生能把所定考核项目熟练地掌握, 达到了学以致用目的。

3.3 设计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包括态度、知识、技能目标。态度目标包括学习态度、操作态度、服务态度、与同学教师的协作态度。知识与技能是相互作用的, 知识对技能训练有指导作用, 因此考核应适当包括知识目标。

3.4 制定考核标准

以动脉血压测定为例进行说明, 见表1。

3.5 效果

见表2~4。

χ2=157.2, P<0.005。

χ2=15.6, P<0.005。

χ2=11.34, P<0.005。

通过对强化训练前学生技能操作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学生技能操作成绩90分以上为优秀, 60~89分为合格, 59分以下为不合格。从表2可以看出,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后学生技能考试成绩有明显提高。

生理学实践 篇10

为弥补传统生理学实验教学的不足, 加强资源整合, 避免相关实验项目重复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更好地发挥实验课在生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本研究打破传统医学高等专科院校生理学实验教学框架, 改变原有实验课设置, 对生理学实验进行整合, 编写新的实验教程,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能力和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择我校2012级普通大专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级 (1班与2班各120名学生) , 两班以往各科成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自由分组, 每组4~6人。两班理论课采取大班授课, 教师配备无差异, 在入学第二学期上生理学理论课的同时开设生理学实验课。

1.2 方法

1.2.1 整合传统实验, 制订新实验授课计划

课题组成员在参考其他院校实验授课计划的基础上,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 对原有实验中方法相近、相似, 生理活动相互联系的实验进行整合。如将蟾蜍神经干动作电位记录与腓肠肌收缩曲线实验整合为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腓肠肌肌电、腓肠肌收缩曲线的同步记录实验[2];家兔动脉血压调节与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整合为家兔动脉血压调节与呼吸运动调节同步记录实验[3];人体生理学实验合并为运动前后血压、心率、潮气量、呼吸频率发生的变化实验[4]。整个新实验授课计划分为三大部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人体实验。其中基础实验包括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家兔综合手术操作实验、家兔去大脑僵直实验、影响血液凝固因素实验等;综合实验为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肌电、腓肠肌收缩的同步记录实验与家兔动脉血压调节、呼吸运动调节同步记录实验;人体实验为运动前后血压、心率、潮气量、呼吸频率发生的变化实验。新授课计划拟定实验项目8个, 除综合实验与人体实验安排3学时外, 其余皆为2学时。

1.2.2 具体实施

于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将2012级普通大专临床医学1班设为实验班, 2012级普通大专临床医学2班设为对照班, 分别实施不同授课计划:实验班参照新实验授课计划, 对照班参照传统实验授课计划。在实验课中, 将每班分成4个小班, 每小班30人, 再将小班分为6组, 每组5人。实验班与对照班安排相同实验教师授课, 采取相同的教学方法, 具体步骤:多媒体教学—教师示教—学生模仿—分组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课堂总结。

1.2.3 数据分析

教师于本学期结束后, 从实验动物总消耗量、实验总学时、实验课考试成绩、实验课时间利用率方面比较新实验授课计划与传统授课计划。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并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动物总消耗量

实验班采用新实验授课计划, 共使用家兔5次, 蟾蜍2次, 按照每组一只家兔, 每人一只蟾蜍计算, 总动物消耗量:家兔共138只, 蟾蜍276只 (包括教师示教与学生实验失败后再次使用的) ;对照班采用传统实验授课计划, 共使用家兔6次, 蟾蜍4次, 总动物消耗量:家兔171只, 蟾蜍512只 (包括教师示教与学生实验失败后再次使用的) 。

2.2 实验总学时

实验班总学时19学时, 对照班总学时30学时。

2.3 实验课时间利用

每次实验课从教师讲解、学生操作至学生分析, 实验班平均花费76.5分钟, 时间利用率为85.0%;对照班平均花费54.8分钟, 时间利用率为60.9%。

2.4 实验课考试成绩

实验考试总分100分, 包括技能操作考试70分, 实验笔试30分。实验笔试由教研室统一命题, 内容包括实验基本原理、实验动物、信号采集系统的使用、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结果分析等。技能操作考试于本学期结束后, 采取随机分组、随机选择实验项目、所有教师参评的形式, 综合评定学生的实验态度、动手能力、操作程序的掌握程度和操作质量, 以及实验过程中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报告书写等。其中实验表现及技能占55% (实验态度5%、实验技能20%、规范操作20%、团队合作10%) , 实验结果及分析占45% (实验结果20%、实验报告10%、合理分析15%) 。于本学期末统计两班实验课成绩, 实验班实验笔试成绩、技能操作考试成绩都明显高于对照班 (P<0.05) , 实验总成绩两班也有明显差异 (P<0.05) , 具体见表1。

其中, 实验笔试成绩两班差别主要体现在实验结果分析, 尤其是综合分析能力 (P<0.05) 方面, 实验基本原理、实验动物、信号采集系统的使用、实验注意事项两班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技能操作考试成绩两班在实验态度、规范操作、团队合作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但在实验技能、实验结果及分析上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 (P<0.05) , 具体见表2。

3 讨论

实验是生理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生理学实验不仅能验证理论知识, 还能达到培养、训练、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目的[5],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现有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理学实验表现出许多弊端, 本研究通过整合生理学实验, 编写新的实验教学大纲, 表现出如下优势。

3.1 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 节约大量实验动物

通过比较两班实验动物消耗量发现, 整合后的实验授课计划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 能够明显节约实验动物, 降低实验成本。

3.2 节约实验学时, 提高实验课时间利用率

目前医学普通大专学制一般为3年, 其中包括1年的实习时间, 因此, 大部分学校压缩了医学基础学科学时, 对部分课程也进行整合, 以保障学生临床实习时间[6]。相应地, 生理学教学学时也被压缩, 有些学校为保证理论课学时用实验录像代替实验, 更有甚者完全不开设实验课, 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7]。通过整合实验内容, 实施新实验授课计划, 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 明显减少实验学时, 提高实验课时间利用率, 避免了以往实验课中时间的浪费。

3.3 训练和提高学生实验技能与综合分析能力

实施新的实验授课计划能够提高学生实验课考试成绩, 主要表现在动手能力与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传统实验课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内容简单, 且实验中知识点单一, 不符合当今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也不能满足医学发展的要求。整合相关实验项目后, 我们将原有实验项目分为3个部分:基础实验以训练基本实验技能为主, 让学生掌握生理学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学会主要生理学指标和技术的记录、操作方法[8];综合实验为相关生理学实验项目的整合, 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尤其是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人体生理学实验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与人体机能有关的知识, 由动物实验过渡到人体实验, 经历更多的与人体密切相关的实践训练, 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 整合后的新实验授课计划既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又有利于降低实验成本, 实现生理学实验教学目的, 适合高职高专实际情况。

4 存在问题与展望

4.1 提高实验教师综合素质

在整合后的新实验授课计划中, 有些综合性实验在实验操作与结果分析上有一定难度, 因此, 对实验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实验教师必须进行多次预实验, 熟练掌握操作方法, 合理评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实验中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进行合理分析。

4.2 改善实验条件

实验室需要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与手术示教室, 更新换代实验仪器, 补充相关设备。

尽管我们对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一些具体教学环节和过程还有待改进, 需在今后的生理学实验教学中不断完善。

摘要:通过整合医学高等专科院校生理学实验课内容, 建立新的实验教学框架, 达到提高学生能力和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

关键词:医学高等专科院校,生理学,实验整合

参考文献

[1]姚泰.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李永格, 李义芬, 雷呈.同步记录神经干动作电位、骨骼肌电和机械活动的方法[J].青岛医药卫生, 2010, 42 (3) :225-226.

[3]李永格.一种在家兔体内简易模拟心电监护的实验方法[J].华夏医学, 2014, 27 (3) :61-62.

[4]李育娴, 张介平, 谢冬萍, 等.人体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探索和体会[J].医学研究杂志, 2012, 41 (4) :188-189.

[5]朱峥嵘.高职院校医学生理学实验教学管理探讨[J].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8, 27 (1) :97-98.

[6]杨壮来.论高职高专涉外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体系构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10 (1) :102-104.

[7]王建红, 刘海云.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2) :126-127.

上一篇:断层摄影X线计算机下一篇:大型沼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