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创业

2024-08-17

高职学生创业(精选十篇)

高职学生创业 篇1

一、创业孵化园学生创业项目现实情况调查

借助创新创业的浪潮,某学院创业孵化园于2015年9月正式落成,孵化园处于学生公寓小区内,截至目前共发展了3期,12个学生创业项目正式入驻(见表),创业落地项目面积共约600平方。学校创业孵化园中的学生项目主要享受的优惠政策是减免2年的店铺租金,以及水电费用的部分优惠,还能得到学校引入的创业孵化公司的指导。在度过两年左右的项目启动和资源积累期后,学生项目需要考虑规模扩大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一)创业项目特点分析

对创业新手而言,创业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与其所选择的创业项目有关。不论是采取自主挑选项目进行创业,还是选择连锁加盟、产品代理的项目创业,都需要创业者深入了解项目相关市场,理性认识分析自身条件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注意发现及规避市场中的虚假或带有欺骗性质的创业项目。

1. 创业项目与学生日常生活需求联系紧密

通过对该创业孵化园已经落地项目的分析,大学生创业项目涉及社区便民服务的诸多方面,例如休闲餐饮业、美容美发业、快递服务业等。创业学生将学生公寓区域当作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区,将公寓内的学生确定为主要目标群体,项目选择以学生群体的现实生活需求为依据。例如习幕教育的主要业务范围是承办各类职业资格证和技能培训,培训范围和学院的“两证毕业”紧密相关,满足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实际需求。

2. 创业合作形式比较单一

创业合伙人在大学生创业启动前期为绝大多数创业团队的形式,选择依托家庭和企业创业的很少。在创业孵化园项目中,创业原始合作人数相对较少,一般为3-5人,基本都属于独立创业模式,选择加盟连锁模式的项目只有3个。合伙创业的优势体现在项目启动前期可以筹措足够资金,面对创业过程中的困境,合伙人可以集思广益,分担风险,降低因创业经验不足而带来的决策失误,增加创业成功率。但与企业联系不多也会给学生的创业带来不便,学生对市场需求评估不足,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不高。

3. 创业项目来源与学校创业教育成果转化服务关联度弱

学生创业项目的来源大致可分为实验与研究成果、创业计划大赛、从市场机会中发现创业项目三类。“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如今已成为很多学校展示创业教育成果的舞台,“锻炼自己的才干,增加阅历”是参赛学生的主要诉求。“拿投资人的钱,干自己想干的事情”造成的后果就是投资人对大学生创业的怀疑和不支持,直接导致学生的创业构想更多只能停留在几张纸上,没有继续发芽的机会。

学生选择有技术壁垒的项目,大多需要依靠教师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或是公司项目的落地,这其中教师的科研项目有些是空中楼阁,不适合大学生创业,有些项目虽然适合学生创业使用,但由于学校对教师参与学生创业项目在利益分成方面的诸多限制而导致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学生在选择创业项目时,较少得到学校创业教育机构的帮助,只能从身边熟悉的行业或是家人建议、网络调查等方面,发现市场热点,寻找有发展空间的创业项目。

(二)创业者基本情况与创业项目的关系分析

缺乏启动资金、缺乏合适的创业项目、缺乏社会网络关系是在创业启动阶段大学生面对的主要困境。这些因素同大学生创业者的基本情况结合,影响着学生的创业项目选择。

1. 学生的创业动机与创业情怀

大学生的创业动机主要包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自由支配时间和生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挣钱、不想给他人打工等方面。[1]作为大学创业者的主力,90后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更注重个人情感诉求,选择创业项目偏向自己熟悉的领域,对陌生以及需要深层挖掘的项目缺乏理解,而便民服务类项目的性质能满足学生的创业选择。

2. 学生对创业风险的估计及失败的承受能力

有关调查数据表明,选择创业的学生获得家庭资助的比例并不高,大部分家庭能为学生创业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但不能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提供帮助,而孵化园中的项目证明了学生创业依靠企业和家庭的比例较低,学生获得创业启动资金并不容易,更缺乏对项目进程中的资金持续投入。[2]大多数学生对创业失败的承受范围局限在自己还年轻,创业失败不可怕,可是不能因为创业失败让自己失去太多。因此对创业风险的评估比较保守,不愿意承担高风险,而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一直是众多科技型创业项目的特点,与之相对的是便民服务类项目,回报稳定,风险较小且投入较少,获得了学生青睐。

二、大学生创业项目便民服务化现象的原因

(一)孵化园的物理空间区域限制

学校建立的创业孵化园处于学生公寓内,由公寓的一楼架空层改建而成。由于学生公寓的特殊性,实际上为孵化园提供了一个相对封闭,类似居民生活小区的社区形态,这客观上对学生创业项目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限制,在交通和与外界交流等方面有天然缺陷。另一方面,学生的诸多日常生活需求可以为便民服务型的创业项目提供稳定的客源和收入,对保障项目的存活有实际意义。在趋利避害的行动指导下,选择有较高创业成功率的便民服务型项目是大学生创业者基于现实的一种选择。

(二)经济环境下行压力与服务业的行业性质

有调查研究证明,在经济活跃时期,社会机遇较多,创业者的创业冲动更加强烈,对创业成功的估计更乐观,反之在社会经济不景气的状态下,创业者对创业项目的选择会更加谨慎。[3]目前国内经济形势不乐观,依然有明显的下行压力,而零售业、服务业的市场需求比较稳定、管理模式简单、资金投入灵活,这对创业初始资源本就不算丰富的大学生创业者而言有很大吸引力。为保证项目的成功,进入行业壁垒低、初始资金要求宽松、技术门槛低的便民服务行业,是很多大学生创业者都会予以考虑的方向。

(三)大学生初始创业资源匮乏——初始投入资金较少、资金周转期短的项目受青睐

对创业新手而言,寻找合适项目很重要。选择技术壁垒较高或者消费群体小众的项目,需要在创业启动阶段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大学生初创者在经济方面未完全独立,没有相应的资产抵押品可从银行获得债务融资,创业资金以家人、同学和朋友的借款为主,资金来源渠道非常有限,而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也是大学生创业者的天生劣势。学生的知识储备相似且社会阅历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在初始创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从众行为——选择以便民服务行业为切入点,采取抱团取暖的生存理念,将学生公寓经营成小型生活社区,努力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丰富便民服务项目的种类。

(四)社会认知的惯性思维

孵化园中的项目选择依靠家庭或是企业作为创业启动助力的并不多,更多的大学生选择独立自创。大学生创业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如资金不足、经验匮乏、社交圈狭窄、创业知识欠缺与市场环境及政策扶持具体措施等都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国民对创业的理解以及各学校宣传的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观点无不透露出社会对创业行动的态度:创业很好,但是应该要先保证自己能生存。在“不熟不做”的传统思维方式的圈囿下,大学生创业者容易从自己过去的从业经验、技能、特长和兴趣爱好出发,凭着感觉选择项目,而缺乏有效的项目评估手段。

(五)学校创业扶持政策与学生知识储备结合的结果

学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在审核进园项目时会有一定的限制,优先选择和学生专业相关的项目,其次审核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最后是项目具有前瞻性,能填补市场空白,未来发展前景看好的项目。学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为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而采取的策略,是现在很多高校在扶持学生创业过程中运用的策略。本文涉及的某院校创业孵化园主要专业以食品、药品、化妆品为主,创业学生的知识储备,对市场行情的了解,对社会资源的引入等主要集中在以上领域,而这些领域与便民服务行业高度重叠,通过产品代理等形式可以比较容易获得相关领域的资源,间接形成了前期学生创业项目集中在便民服务的行业领域。

三、学生创业项目未来发展方向

(一)走组合创新之路,依靠学校平台转化形成成熟的技术

创新与创业是一种伴生关系,学生可考虑以管理制度、产品内容、营销服务方面的创新带动创业项目的发展。在项目的扩大中,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形成一定的技术壁垒,对保证企业的壮大存活和获得更高利润有明显帮助。高校中大量沉睡的教师科研项目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在学校顶层设计的协调下,对教师科技成果进行评估、筛选和整理,挑选出一批适合学生创业的科研项目,明确在科技成果转移、实验室开放、科研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细则,允许教师以技术入股或是资金入股,提高教师参与学生创业项目的积极性,形成完善的专利、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引导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二)创业项目众筹模式的合理利用

创业始于机会,大学生创业者在社会经验、人脉关系方面的弱势,尤其是资金不足直接影响学生对机会的抓取。近年时兴的众筹创业模式用团购+预购的形式,由发起人通过互联网等平台向跟投人募集项目资金,让小企业或个人对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众筹具有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的特征,点名时间是上线最早的众筹平台,苏宁众筹、京东众筹等许多众筹创业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大学生创业项目落实、抓住发展时机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某创业孵化园中创业项目“发学院”就是利用众筹的模式实现落地。该项目的发起人是三位在校生,他们发现学校周边发型馆的不足,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其他高校已经有针对学生需求而创立发型馆的成功案例,敏锐发现这个市场先机,于是向学校学生发起众筹,顺利筹集到项目启动资金。

(三)顺应国家的产业导向,选择有政府扶持的行业实现机会型创业

2010年GEM的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创业企业的主要驱动力正由生存型为主导向机会型为主导转变。机会型创业是基于机会的市场驱动行为,是在可控资源匮乏前提下的机会追求过程,机会型创业不仅能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也可解决他人的就业问题。

我国目前还处在工业化程度逐步加深的阶段,国家大力扶持发展高科技产业,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帮助。相对于盈利可观但有政策限制的创业项目,大学生会更愿意选择政策扶持的项目。未来大学生的创业项目选择应逐渐向机会型创业靠近,创业项目应有一定市场前景和技术含量,符合国家的产业导向。当下受到风险投资基金和“孵化器”青睐的项目领域主要有网络技术、软件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机电一体化、节能领域、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等。如果大学生的创业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导向,聚集在国家支持的领域中,既能获得政策支持,还有可能获得风投关注,大学生创业项目成功的机会将会大大提高。

(四)打破“独家经营”的固有思维,寻求联合经营优势

对于创业学生和创业新手而言,其对创业最重要的三个困境选择排序有差异。创业新手认为缺乏良好的创业团队排第一位,其次是缺少合适的创业项目,再是缺乏启动资金;创业学生则认为缺乏启动资金是最困难的,接着是缺少合适的创业项目,缺乏社会网络关系。[4]

启动资金是创业的关键因素,学生创业者由于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再加上创业前期的个体理想化和情怀的执拗,易产生惯性思维:创业项目在孵化园中应该是唯一的,具有排他性的。这样的思维方式对学生创业项目选择标准形成干扰,排他性优于共生性。便民服务类的学生创业项目本身在技术含量、利润空间方面存在不足,如果放弃联合共生的合作关系,对学生项目的后期发展极为不利。

选择联合经营的方式可以包括:第一,经营同类产品的店铺共享进货渠道和市场商机,分摊经营成本,同时可以协商产品的差异化经营,避免同行业的低端价格竞争;第二,经营相似产品的店铺,围绕学生便民生态圈,将项目进行整体设计,分块经营,打造一个足不出校园即可满足生活需求和品质的商圈;第三,经营产品差异较大的店铺可以互利共生,互相间的商业活动可以借助对方的优势资源开展。例如,mixcoffee咖啡吧现在已经是创业园中学生创业者定期聚会的场所,学生创业者可以文化沙龙的形式交流心得,也可吸收对创业有想法的学生参与。同时,mixcoffee咖啡吧的经营者加入种子裂变创业平台,分期邀请社会创业指导者来店举行小型讲座,成功塑造了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张铁墨,钱芳.宁波市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40-41.

[2][4]李明莉.大学生创业困境的探索性研究——专长发展视角[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42-45,23-26.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创业思考 篇2

高校扩招在解决了“入学难”之后,使毕业生人数骤增,就业形势的严峻引发了“就业难”.为扩大就业渠道,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创业”一词屡被提及.学校作为就业前的跳板,应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学生利用创业开辟自己的就业天地.

作 者:张静  作者单位: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营销系,河南,郑州,450044 刊 名:科技致富向导 英文刊名:KEJI ZHIFU XIANGDAO 年,卷(期): “”(6) 分类号:G71 关键词:高职高专   创业   教育对策  

高职院校学生网上创业初探 篇3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就业 创业 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当前,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了一个社会性难题。在庞大的就业大军中,高职生占了很大比重,且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根据著名调查机构艾瑞咨询(i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淘宝网开店创业实现就业的人群当中,18~22岁年龄段的在校大学生创业者达20%左右。大学生通过网络创业实现就业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趋势,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因在校期间淘宝店生意稳定,最终选择了毕业之后直接经营淘宝店的职业。60%的“网上销售”创业者年龄在23~32岁之间,其中主要為毕业生。可见,大学生的网络交易行为会影响其对网络的认知,拥有网络交易经历的学生对网络创业具有更积极的态度。

1高职学生创业具有职业技能优势

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的学科应用性强,高职学生创业具有较明显的职业技能优势。

(1)高职开设的专业其职业指向明确,注重技能性。如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高职是以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强调操作技能的训练。在课程设置上,一方面,重视专业技能课程的开设,在教学中强调实用性、技能性,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注重实践课程的开设及实习基地的建立,保持与市场、企业的联系。因此,学生毕业后,大多学有一技之长。这就使高职学生具备了创业的基本技能。

(2)高职院校一般市场意识较强,开设的专业多为市场热门专业,迎合了市场需求。如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的,社会上对这类人才需求庞大,其各行各业均可以接纳这类毕业生。如果学生自己创业,这个专业是有市场空间的。

(3)高职开设的专业中,有许多专业的市场创业门坎不高,适合小规模的自主创业。如物流管理的学生,从最初的快递行业,几台电动摩托车就可以创业,其开办一个小企业的投资成本不太高;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只要有技能,再租一个门面就可以创业,创业门坎也不高。创业成本对于缺乏启动资金的毕业生是一道坎,而能以较低成本启动创业,是高职学生创业的重要的可行性条件。

2高职学生创业的软肋在素质

高职学生整体素质普遍不高,这是其创业的软肋。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基本素质不高。学习基础差、自制能力差,是高职学生最明显的群体特征之一。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的主动性不够,这与当今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当今世界正在努力构建一个完善的终身学习体系以适应科技飞速发展的要求,现在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它要求每个成员,都要以不间断的学习和努力去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一个人如果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想要成就创业大业是很难的。其二,创业素质低下。创业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事业,是一种高水平的就业,对人的素质要求很高。事实上,大多数学生仅局限于本专业知识中,缺乏财务、税法和市场经济等相关知识和经验,缺乏成熟的企业模式和管理经验,最终导致许多学生创业项目失败。

由此可见,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其创业成功的关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而素质是具备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并可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转化为能力。

3高职生网上创业的途径的选择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社会、政府和高效等各个层面都开始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高职高专学生网上创业。从电商发展趋势看,高职高专生网上创业的可选领域主要有下列方向:

(1)网络购物

网络购物是网民通过互联网来改善生活的重要方式,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32亿,我国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高达52.5%。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一个可利用的巨大市场。

(2)网络视频

网络视频也是网民在互联网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到2014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量为4.39亿人,使用率为69.4%。网络视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看视频节目的方式和途径,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娱乐生活。

(3)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是指多名玩家通过计算机网络互动娱乐的视频游戏,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3.68亿,使用率从2013年底的54.7%升至58.2%。

总之,电子商务创业是高职大学生未来就业的一个重要形式,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电子商务创业引导是很有必要的。这样的引导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目前在校创业的形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创业观。也有利于大学生借鉴他人电子商务创业的得失,并且更好的处理学习和创业的相互关系。

参考文献

[1] 张克柱.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互联网创业初探[J]发展,2009,(07).

[2] 胡桂兰.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05).

高职学生创业 篇4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要想对创业教育有所了解, 必先了解什么是创业。创业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来讲创业就是开创一个新的事业;狭义的创业是把创业作为经济的范畴, 主要是指个人或者团体依法登记设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大学生创业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看的, 是指大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以自己筹备资金或者是寻找合作等方式开办的企业。

创业教育相对应于创业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创业教育就是教会学生经商, 创办企业的教育;广义的创业教育则是以开发和提高青年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 采用渗透和结合的方式, 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实施相关就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创业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创业型人才, 来实现学生个人价值, 服务于社会实践。创业教育就是教育者传授创业知识, 让受教育者知道创业过程中的相关知识, 内在规律以及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风险,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增强、识别和把握机会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以、领导能力的训练等等。创业教育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创业精神教育

创业精神又被称为企业家精神, 是企业家群体所具有的独特的个人素质、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模式的抽象表达。在高职学生创业精神教育中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培养、开拓精神培养、科学精神培养、拼搏精神培养和合作精神培养。

2、创业价值观教育

创业价值观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对价值取向的态度和看法, 它是人生观在创业实践中的体现, 创业价值观直接影响创业者的行为目的, 制约创业者人生价值的实现。创业价值观包括创业者追求的目标、创业者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采取的手段和方式等等。高职学生创业价值观的教育主要包括学生的创富观念的培养、事业观念的培养、使命观念的培养和贡献精神的培养。

3、创业品格教育

品格是一个人和民族的力量源泉, 是世界上最大的动力之一, 高尚的品格是人性最高形式的体现, 最大限度地体现人的价值。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品行与业绩是相互联系的, 品格产生绩效, 促进企业发展。在创业过程中缺少了品格, 那么就不会有团队精神, 也不会去的创业的成功。在学生创业品格的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要先做人、后做事, 懂得做人、诚信创业;相信自己, 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学会合作, 学会交往;重视人才, 做到充分授权;激励团队, 持续创新;抓住机遇, 经营未来。

4、创业知识教育

创业者应该具备必须的创业知识和技能, 才能成功地创办和管理新的企业, 创业者的知识储备对创业的成败来说举足轻重。首先要有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 专业技术知识为创业者的创业提供基本的条件和手段, 并在一定条件下影响创业的笑了, 也会对其他的创业能力的发挥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 还要具有宽泛广博的非专业知识, 比如企业管理知识、经济法律知识、财务会计知识以及一些生活阅历常识等。

二、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学生要想实现创业成功的梦想, 必须要有意识地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学生创业设计技术、经营、心理等多方面, 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能够全面系统地分析创业面对的各种为题, 并能正确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使得创业获得成功。

1、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创业人才的核心, 在创业过程中, 创业者应当具备的第一项能力就是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成长、发展和延续的动力, 它包括产品与技术的创新, 思维观念的创新, 经营模式的创新。在对学生创新教育的培养要从这几点着手:一是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敢于尝试新鲜事物, 解放思想, 不畏常规, 敢于超越, 增强创新意识;二是培养各种能力, 特别是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三是建立健全合理的知识体系。

2、领导能力的培养

领导能力简而言之就是领导员工做工作的本领, 高职学生的创业之路, 每一个环节和过程都面临着领导能力的考验。如何培养创业学生的领导能力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考虑:一是培养学生先知先觉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布道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四是培养学生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五是培养学生的领导气质和人格魅力。

3、社交能力的培养

社交能力是指能够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 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 以及正确处理上下级关系的能力。而在校学生一直在校园内生活和学习, 隔绝了与外界社会的联系, 绝大部分学生缺乏成熟的社交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扩大社交圈, 通过朋友掌握更多信息, 寻求更大的发展, 良好的社会关系和业务网络是决定着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4、做事能力的培养

创业过程中, 一个优秀的创业者除了具备好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知识以及创业的智慧意外, 创业者还应该具备做事的能力, 也是企业经营能力。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决断问题的做事能力;二是要培养学生的商业能力;三是要培养学生的经营能力;四是要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五是要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汪翕萍:《论大学生创业》,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之思考 篇5

王武源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就业办)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凸显并将长期存在。大学生自主创业不失为扩大就业的一条出路。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回乡创业适势可行。农业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创业教育,加强引导,促进大学生创业。

关键词: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创业教育

一、大学生创业背景

首先,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大学生自主创业。1999年国家做出扩招决策后,大学生的数量迅速增加: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115多万人,2002年123万人,2003年175万人,2004年232万人,2005年250多万人。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成为了新的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200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11万,就业压力也较去年进一步增加。“就业难?创业去!”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推向自主创业之路。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在积极拓宽就业道路的同时,有关部门不断推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利好政策。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正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大学生自主创业不失为扩大就业的一条有效出路,既能减轻就业压力,并带动他人就业,还能促进经济的繁荣和保持经济活力。

其次,国家政策的支持有效地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从去年起,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人事部等各部委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指导大学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政策,都给了大学生创业以极大的激励。

第三,崇尚自由、彰显个性的现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促发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自己当老板,既能不受制于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又可通过创业获取财富来证明自己能力,还可以更长久的解决就业的问题。这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获取财富的单一心理,而且还认识和溶入了更多的作为社会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农业高职毕业生创业的可行性

大学生创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成功率不高,国际通常的成功率为20%,国内仅10%。农业高职大学生群体成份特殊、从事的行业特点明显等,因而农业高职学生的创业活动值得更多的关注。

(一)农业高职生回乡创业大有作为

1、伴随改革开放30年,国家积累了较强财力,近年来开始支援、补贴农业,出台了相当多的支农、惠农政策,为大学生从事农业创业项目开发奠定了政策保障。

2、我国农业经济正处在新一轮发展高潮,新农村建设、土地合理流转等需要大量高素质管理者和劳动者,给大学生回乡创业创造了机会保障。

3、农业高职大学生有专业知识、懂技术、熟悉农业生产项目和经营管理,为回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提供了技术保障。

与传统农民创业较之,回乡创业大学生有显著特点:“新”---大学生的思维观念、经营理念前卫,能运用全新的经营模式,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创办农业经济实体规模化:或大型种植,或大型养殖,或大型加工;或做农场主,或做农业类相关老板。经调查,农业高职大学生表示,回乡创业,他们信心足、热情高、信息广和有知识、懂技术、熟悉农业生产项目经营管理等优势,一定能干出一片新天地,成为有知识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成为农村的新型企业家。

4、农业创业项目的启动资金不会很高,容易筹集;创业风险相对较小,市场风险不大,创业成功率较高。从媒体报道的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案例来看,不少集中在农业类专业毕业生,比如女大学生养猪明星燕君芳、千亩葡萄园主大学生肖华、还有我省玉山18名大学生创办的千亩高山蔬菜基地等等。

(二)农业高职生回乡创业存在的主要障碍

1、传统思想观念。与其他类别大学生比较,农业高职大学生具有如下特征: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家乡经济条件较差,家庭经济收入较低,家庭社会背景较软,上大学的主要目的甚至最终目的是跳出农门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正因如此,多数农业高职大学生生基本上选择大中城市尤为沿海大中城市就业,并且千方百计谋求非“农”字职业,真正回家乡从事“农”字职业、创业者极少。即便偶有个别大学生回

乡就业、创业,也难承受乡邻的不解议论和怀疑眼光的考验。

解决回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传统思想观念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政府、公共服务部门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向农民宣传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的必要性、重要性,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宣传回乡就业、创业大学生的先进典型,为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的积极的人文舆论环境。让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光荣的意识深深扎根于每个农民心田,让欢迎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成为农村的一种新时尚,最大限度地消除回乡就业、创业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包容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的人文环境形成之日,就是众多大学生自主自觉回乡就业、创业之时。

2、创业资金不足。无论是搞种植,还是搞养殖,或是搞农产品开发加工,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撑。解决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现有农村金融体制。有五种方法可以尝试,一是盘活、整合乡村存量公有资产,作为标的,向银行抵押融资,以此建立乡村农业创业基金。二是允许乡村以集体所有制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水域、矿山等)为标的,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融资,以此建立乡村农业创业基金。三是允许农民以自己承包的自然资源、合法的宅基地和房屋等不动产为标的,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四是乡村政府出面,发动农民以入股形式建立发展农业的社会化合作互助基金。五是乡村政府出面,通过募捐的方法建立农业创业基金。

3、创业平台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推广和实行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生产经营体制。农民通过承包集体自然资源,自主生产自主经营,以合同形式与村委会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经济关系。眼下,各村的自然资源均已被承包到各家各户,且承包期30年、50年不同。于是,希冀回乡创办规模化农业经济实体的大学生,面临一个棘手的现实问题:怎样获取创业平台——规模化的土地或规模化的森林或规模化的水域等。解决农业高职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平台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现有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具体做法如,政府在统筹兼顾的原则下,采用多种方法对已承包出去的各种自然资源进行合法的流转、集中。或在本村内进行流转、集中,或在全乡范围内进行流转、集中,或跨乡镇(县区)进行流转、集中。

三、农业高职院校自主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受环境影响很大,但归根结底,还是由大学生创业综合能力决定的。创业能力的形成,不是与生俱来的,靠的是教育和培养。国外的创业教育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在20世纪60~70年代间,国外的院校就开始在教学中大量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外的商学院更是普遍重视给创业者提供这方面的系列课程,创业学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中已经成为成熟的学科。国内的创业教育始于当20世纪90年代末,受到世界上高技术领域的创业热潮的影响,创业教育逐步得到社会重视。

施行创业教育应注重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是指创业教育的地位。创业教育使大学生树立自主创业意识,改变传统教育培养机制,完善创业教育组织建设,搭建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训练平台,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创业环境。中观层面,指高校如何进行创业教育。学校不同,学科特色不一,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方向也就不一样。例如农业高职院校着重突出农科特色,以“三农”问题为切入点加强与实施创业教育。微观层面,主要指大学生个体应加强培养自主创业所需能力,为走向社会开展创业做准备。

(一)立足市场经济,转变教育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既需要大规模的高层次人才从事各级各类、各行各业的生产、管理、服务活动,也需要相当数量的高素质人才进行创业活动,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大学生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突出,更是需要大力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化解日益明显的社会矛盾。这些现象都为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机会。

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我国的高职教育还停留在由“应试教育”向“就业教育”转型阶段,创业教育则处于萌芽阶段,明显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为满足大学生创业的需求,创业教育在此环境下应运而生并推动发展。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形式,是以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的教育。

(二)培养师资力量,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关键。农业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下列人员担任创业教师:有丰富专业技能的专业教师;有丰富实践经验且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具有创业经历的毕业生和校友;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专业人员等。

除了优秀的师资队伍外,农业高职院校还应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即突破课堂教学形式,以课堂外的实践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主要传授书本知识、显性知识,而自主创业能力更强调“隐性知识”,即隐藏在大脑里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知识,包括信念、价值观、判断力、激情、责任心等。隐性知识支配实践行为,对实践结果起决定作用。隐性知识需要通过实践获得,因此,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需要创新现行的教学模式,让大学生学会创业学习,。

(三)联系学生实际,传授过硬本领

自主创业所需能力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知识技能(专业知识、企业运作知识)和人际交往沟通的能力;二是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因此,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应突出以下四个方面:

1.宽基础强技能

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越来越表现为高新技术的创新。高新技术具有综合、交叉的特点。在此情况下,大学生自主创业者就必须有深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合理的职业技能训练,是立业、自主创业的前提和基础。

2.决策判断

一个创业者首先要成为一个决策者。决策能力是创业者根据主客观条件,因地制宜,正确确定创业的发展方向、目标、战略以及选择实施方案的能力。决策能力体现了大学生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组织领导

组织领导能力是基于领导行为或领导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在解决群体组织问题时,在群体中发挥组织作用,表现出稳定的状态。在学校担任学生干部,参与社团活动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

4.社会交往

交往能力是在交往过程中顺利完成交往任务并运用交往技能达到某种工作目的的心理特征,包括沟通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亲和力、协调力等。这些都是自主创业者必须学会的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自主创业者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进行自主创业活动,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与各行各业的人员沟通交流,树立合作共赢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创建服务平台,激励创业实践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农业高职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必然趋势,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势在必行。农业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措施、借用各种平台,强化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教育和培养。

1.举办创业计划大赛

举办大学生自主创业竞赛活动主要是为了推动学院自主创业氛围的形成,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筹划和思考的能力。

2.成立大学生创业社团

社团活动可以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提供初级平台,学校应给予政策、经费支持,并安排专业指导教师帮助创业社团发展。

3、建立创业示范园

规划一定面积,配备一定设施,建立农业创业示范园,供大学生进行创业学习和练兵,并配备专业老师指导。通过实地练兵,使学生了解创业过程,学习生产技术、掌握市场变化。

4.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让大学生有提高自主创业能力的实际环境。安排学生到合作单位进行教学实训和实习,能有效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 篇6

由于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实践环境等因素制约,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教育需要改善。要改进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工作,具体措施包括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创业课程体系、打造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强化学生创业实践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创业素质 培养

近些年来,为积极应对高校严峻的就业压力,拓展大学生就业途径,从国家到各高校都高度重视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素质培养。

1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意义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在创业活动中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是创业者创业所必备的各种能力、品性、习惯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从简而言之,创业素质是大学生完成创业行动和创业任务所需要的全部主体要素的总和。就其结构,笔者认为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心理素质和创业能力素质等部分。

培养大学生较为全面的创业素质对促进大学生创业、顺利创业、成功创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风险性较强的一项活动,创业者是否具有较强的创业素质直接关系着创业活动的成功与否。从创业的风险来源看,既包括市场的变动、政策的变化、创业资金缺乏等客观风险,也包括创业者的身体与心理素质等主观方面的因素导致创业失败的可能性,这些均可以通过创业者凭借过硬的素质有效化解或降低。从创业的过程来看,从识别市场创业机会到创业筹备、创业管理等各个环节中的创业风险,也对创业者的整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创业者提高自身素质。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引導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素质,增强就业稳定性。”

因此,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工作是提高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途径,必将有力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

2 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2002年,教育部确立了清华大学等九所本科院校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自此之后,各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具体措施包括将创业就业课程列为学生的必修课程、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提供在校创业实践、举办各级各类创业指导大赛等,形成了浓厚的创业氛围和创业文化。

但是,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在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中仍存在不足需要解决。我们曾经以驻石家庄市各高职高专院校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未创业学生创业意愿和部分在校创业学生的创业实践现状进行调查,涉及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资源分析、创业动机、学校创业指导等内容。调研结果表明,一方面在校高职学生具有创业意识,但多数仅限于想法而未付诸实践;无论未创业还是已经创业的普遍对大学生创业的内涵、创业政策、对自身创业素质的自我认知等均存在不足。同时,已经创业的学生则以“积累社会经验”、“丰富人生”和“赚钱”等为目的,创业所需资金主要通过父母支持、合伙创业等形式筹集,普遍感到目前的创业教育需要强化和完善。

3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途径

创业生的创业素质培养是一个持续、综合的培养过程。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要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着手,做好创业课程体系及内容设计,打造专兼结合的创业教学团队,落实能力本位的课堂教育,强化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进而合力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3.1 转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是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根本保障。在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过程中,要在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现教育教学内容与创业实践需要相对接;在创业课程授课中落实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提高创业理论与实践、创业知识与创业能力的有机融合。可以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出发,以校企合作开发的真实创业项目引领创业课程教学和实践,进一步提高创业知识、创业心理素质、创业实践操作能力等的教学效果。

3.2 改革创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

创业课程体系是创业教育的平台和依托,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等为课程教学内容。从创业素质培养的内涵分析,创业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创业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学习,从创业机会的识别、创业团队的组建到创业资源的整合等实践能力均需要在创业教育中提高,这就需要有一套完善、系统的课程体系。根据资料,在国外创业教育进行得比较好的国家已经开发了相应的教材、评价标准等。反观国内,多数的创业素质培养以选修课为主、讲座为辅的形式进行,课程以创业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为主要内容。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素质,要以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构建创业课程体系,形成符合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的课堂教学资料、实训指导教程、课程标准、考评标准等。

3.3 打造专兼结合、多元化的教学团队

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创业素质教育,必须要有一支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及实践指导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条件。目前的高职院校多是将创业教育的教学任务交给了基础课教师、辅导员等完成,这些缺少创业经历、缺少实践的校内教师是无法独自完成创业教育的。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的提高,要求高职院校利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在提高校内教师创业理论水平的同时,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深入企业体验创业过程,熟悉企业的运作、发展、管理与经营,提高创业实践能力。同时,邀请、聘请一些有创业经历的专家、知名人士以及成功创业的毕业生等加入到创业课程的教学团队中,通过承担创业实践指导任务、举办创业专题讲座等形式,弥补校内教师在创业实践方面的不足,丰富创业素质教育课程内容,提高教育效果。

3.4 鼓励、加强学生自主创业实践

创业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动态过程,始终离不开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实践活动,它贯穿于学生整个求学过程和创业过程中,是一个不断学习和长期锻炼、积累的过程。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能使学生自主创业,所以创业实践活动的最直接形式使学生开展自主创业的尝试。

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高职院校应在国家的创业政策基础上,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外围环境,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在高职院校校内,可以通过开辟“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和减免水、电、办公室费用等措施,引导大学生积极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如从事小商品销售、软件开发、技术服务等活动,通过边学边实践的形式,在学习创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切实提高了自身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经营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毓,叶锡恩,余斌.高校创业素质培养的现实困境及对策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

[2]李春青,聂淼.高职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1)

[3]杨非.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与创业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3年立项课题“河北省高职院校在校生创业心理素质现状调研”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01343)

作者简介: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篇7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国内众多高职院校在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摸索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创业教育目标不明确

不少学校把创业教育理解为组织几个学生办几个公司,追求少数人的精英化教育,而不是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其实创业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就去创业或者毕业后马上自主创业,而是重在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思维方式、实践能力和敢于创造、创新的创业精神。

2.创业课程设置零散,系统性不强

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看作是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没有把创业教育融合到整个教学体系中,只是将其归属到“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系列,导致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不相融合。而且课程开设也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形式单一,实践性不强。

3.创业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原因有多方面,从社会环境看,在我国崇尚创业的文化尚未形成,社会企业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热情不高;从学校角度看,客观上受自身办学条件制约,主观上传统就业观念依然根深蒂结,对创业教育思想认识不足;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创业受家庭影响较大,多数家长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将来有个高收入的稳定工作,创业是没出息、没单位接受的表现。

4.创业教育师资缺乏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通常来自两方面:一是学生就业工作指导教师,二是原先从事企业管理学科教学的教师。这些教师大都没有创业或投资的经历,不熟悉企业的实际运营,缺乏创业经验和实践能力。

为了有效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我们在成功智力理论指导下,结合我院实践经验,提出了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LTDI”四阶段培养模式。

二、成功智力理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成功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R.J Sternberg)在1996年提出的智慧新理论。他针对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测验成绩优秀,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的现象,指出“人生的成功,既不靠IQ,也不靠EQ,而是取决于你的成功智力”。所谓成功智力,是用以达成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是导致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是对个体的现实生活真正起到举足轻重影响的智力。其主要观点如下:

1.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

分析性智力是指有意识地规定心理活动的方向, 以发现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学校对学生侧重于学业智力的培养, 比如理解、言语关系或推理等技能, 以使学生在各种测验中顺利过关。但学业智力仅是分析性智力的一小部分,斯腾伯格更强调分析性智力中的元认知策略和能力,准确地辨认出问题, 并对之恰当地定义, 然后有效地形成策略, 合理地分配心理资源以及对自身行为的监控与评价。

创造性智力是一种能超越已知的内容, 产生新异有趣思想的能力。这种智力在影响成功的众多因素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成分。

实践性智力也称社会智力, 指个体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它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与个体的隐含知识的数量有关。隐含知识是指个体独立获得的以行为为导向的知识, 是一种不为人知且常常隐藏于环境中的知识。

2.成功智力的最佳发挥是分析、创造和实践智力三方面协调和平衡

平衡是斯腾伯格智力理论的重要观点。他认为智力的高低不取决于能力数量的多少, 而是三方面能力均衡合理地发展与运用。最具成功智力的人并不一定要求这三种形式的智力都达到很高水平, 但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中, 他们都能发挥其长处, 弥补自身的缺陷, 并能将其能力发挥到极致。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旨在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实践能力和敢于创造、创新的创业精神,而实践能力正是成功智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创造创新精神也与成功智力中的创造性智力密切相关,鉴于此,协调发展学生的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促进学生个体全面成长,应成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

“LTDI”四阶段培养模式就是在成功智力理论指导下,结合我院实践,从创业知识学习、创业技能训练、创业方案设计到创业项目孵化,系统性地来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LTDI”四阶段培养模式构建

“LTDI”分别指的是Learning, Training, Design, Incubation,代表了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四个阶段:创业知识学习,创业技能训练,创业方案设计和创业项目孵化。这四个阶段的有序有效开展离不开校园良好创业文化氛围的支持。校园创业文化既是一种观念,也体现在学校的制度和物质环境中,需要校内各管理部门的协作与支持。

1.创业知识学习

创业知识泛指与创业相关的诸如计划决策、人事管理、市场营销、生产运作、财务管理、团队创建、沟通交流、法律法规等知识,以及风险意识和正确的创业理念。因为每位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知识背景、个性特征、智力方式和动机类型等,所以创业知识的学习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以我院为例,学生对创业知识的学习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学院公共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如《网店运行实践》、《中小企业经营沙盘实训》、《创业计划书编写实践》、《理财实务》和《宁波商帮精神》等。另一种就是与学科课程整合,这与将创业课程简单移植到一些专业院系不同,它是结合专业特色,开发相应的课程体系,将创业知识自然地渗透到专业教育中。以旅游专业为例,根据学生的兴趣,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以产业为导向的课程培训,例如,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酒店经营与管理等。

此外,创业课程的实施将突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了解创业必须具备的经济学知识、企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风险意识和创新精神等。例如我院《网店运行实践》作为一门全校创业教育公共课,主要采用了“讲座+网站”的学习方式,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学习之初,课程负责教师邀请相关企业专家来校为同学们开设讲座,内容主要关于网上创业形势与发展等方面,旨在让同学们明确此次课程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兴趣。第二阶段学生通过专题讲座和课程网站进行自主学习。课程网站资源丰富,内容涵盖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学习指南、电子教材、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成功网商案例、在线练习、互动论坛等。其中,互动论坛为同学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能及时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提供了便利。第三阶段是作业递交与教师评价。

2.创业技能训练

建立校内外创业教育实训基地,为学生创业技能训练提供实战场所。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让学生以顶岗实习、体验式学习或短期强化训练的方式,参与企业调研、项目设计或任务实践,使同学们能和创业者近距离接触,了解创业的真实过程,体验创业的乐趣与艰辛,感受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培养创新创业技能,寻找创业机遇。院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创业技能训练方式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多变。以2009年我院与拍拍认证商铺—招财猪商贸有限公司的合作为例,为培养学生的网上创业技能,公司方负责提供网店运营实战平台和人员技能培训,学校方在第一阶段负责选拔优秀学生前往公司进行短期强化学习(一般为1至2个星期)。学完后进入第二阶段,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继续管理公司网店,强化技能。学院和公司负责对学生业绩和技能的考核。这有利于学生深入掌握网货管理、客户沟通、售后服务等网店运营基本技能。

3.创业方案设计

学生从多渠道获取灵感进行创业方案设计,可以通过调研,挖掘社会需求,或学习历届国家、省市级创业大赛的作品,从中寻找好的创意,或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创业方案设计。在这个阶段,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创业导师团开始介入学生的创业学习与实践过程,创业导师根据学生的能力、个性与心理特质,结合社会实际需求,指导创业方案的设计,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帮扶。创业方案的可行性论证也有多种形式,可以邀请由校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的专家组来评估,也可以请校外企业专家来论证,还可以将其延伸到赛场,以学校技能运动会和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为平台,既让大赛专家组对方案可行性进行论证,还锻炼了学生的商业技能、自信心和沟通表达能力。2009年,由我院学生自行创作的“都市农夫网商业计划书”在全国首届高校“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中荣获一等奖、最佳创意奖、优秀创业奖和优秀实战奖,充分证明了这份创业方案的市场价值。

4.创业项目孵化

创业实践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关键。学生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深刻了解创业教育中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含知识,真正掌握创新创业能力。创业项目孵化就是学生通过学校创业园、创新工作室等平台把创业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涉及到创业团队组建、创业融资、项目经营与管理等过程,这是一个学生的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得以综合发展与应用的阶段。

创业项目孵化可结合各校资源、优势与特色灵活开展。我院学生创业项目孵化主要通过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园设在学生宿舍区,通过学生项目申请与答辩的方式来确定经营者,让学生按公司实际运作模式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目前创业园经营项目已有驾校培训、快递服务、旅游组织、图书交易、百货经营、票务中介、考证培训等诸多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业务。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了创业的艰辛与乐趣,更好地发展了创业能力,激发了创业热情。此外,我院还将与中国宁波网合作建设大学生创业“一站式”网络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各类企业、中介机构、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信息平台以及政府部门现有的资源,为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法规咨询、技术支持、财务代理、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等服务,使他们能无忧创业。

创新创业能力是以成功智力为核心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要求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高职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LTDI”四阶段培养模式是以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为基础,结合我院实践,对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实践能力和敢于创造创新的创业精神的一种初步探索。

摘要:文章以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为基础, 结合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实践, 提出了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LTDI”四阶段培养模式, 探讨了如何从创业知识学习、创业技能训练、创业方案设计到创业项目孵化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实践能力和敢于创造、创新的创业精神。

关键词:成功智力理论,创新创业能力,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黄兆信, 曾尔雷, 施永川.美国创业教育中的合作:理念、模式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 2010, (4) .

[2]李美俊.基于成功智力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J].江苏高教, 2010, (3) .

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研究 篇8

一培养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意义何在

1.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不是一味地将创业理念灌输给学生, 而是教授学生生存及生活技能。创业教育是将智力资源、体力资源相整合, 最终创建市场最优化的重要平台。

2. 为了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高校扩招的影响, 使得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 学校应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引导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的毕业选择, 改变就业教育思维模式, 使高职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 更加是岗位的创造者。

3. 提升高职学生个人职业能力的需要

对于面对就业压力的高职学生而言, 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才能不被激烈的竞争淘汰。除了大学期间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必须学好外, 还需要加强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训练及培养。而通过接受创业教育, 可以锻炼意志, 提升他们的竞争能力, 逐步成为“现代职业人”。

二高职院校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高职院校普遍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资源投入不大。很多高职学校培养的重点仍然在职业技术与技能上。即使某些高职院校开展了创业教育, 也仅限于在学生毕业前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中进行简单介绍。而同时, 指导创业实践的师资力量仍显不足。创业教育的技术性、实践性均很强, 它不仅需要教育者真正具备较好的理论知识, 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正确的职业观念。许多普通高校教师缺乏创业知识甚至社会经验, 对创业认识浅薄, 这其实也是隐性的创业教育阻力。此外, 学校教育也缺乏实效性。高职学生主要在学校进行学习, 社会实践的领域和方式有限, 教育教学活动的形式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有的学校在进行创业教育时, 脱离现实生活, 仅仅停留在书本上以及言之无物的口头说教, 让学生觉得创业离自己很遥远。

三高职学生创业教育落后的消极影响

创业能力教育的不足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我国的高考制度、应试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却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恰恰是具有差异性能力的创新人才, 创业能力教育的重点就在于学生个性化能力的挖掘与发展。创业能力教育的缺乏还影响了高职高专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随着高校制度的改革, 高职院校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但高职生也随之面临就业难的问题。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初次就业率还可以, 但就业质量却参差不齐, 且高职生首次就业后不久就辞职的比例相当高。

四开拓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1. 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是核心, 创业教育课程的改革和设置要体现出创业教育的特色和本质。学生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下, 会渐渐地引发对于创新和创业的思考, 由“被动”转化为“主动”, 学生会明白未来在创业过程中应当具备哪些知识来保障自己的可持续发展。

2. 拓宽渠道引进创业指导教师

能否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 增强学生创业意识, 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关键还要看教师的创业教育理念和教育素质。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面, 创业教育的教师不仅应分配优秀的教师, 还可以从校外兼职聘请一些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企业家、私营企业主、职业经理人及相关行业专家等来作为创业实践教育指导教师。

3. 加强学校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营造创业文化环境

学校有条件的话, 应邀请企业家和创业者, 带领学生走访公司、工厂、商店等, 使创业者和学生面对面地沟通、一对一地交流, 帮助学生为创业的想法给予评估和论证。同时, 学校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出浓厚的创业氛围, 大力宣传和提倡创业精神、提高学生对创业价值的认识, 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 配备专门的创业指导教育, 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突出问题,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是提高大学生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季枫.试论高职院校“一体两翼”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 2009 (6)

[2]杨敏.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三所高职院校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4)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研究 篇9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业能力

一、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及研究意义

目前高等教育基本已经实现了大众化, 随着高职学生数量较大幅度的增加, 学生的就业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大学生创业既能解决就业问题, 创造就业岗位, 缓解就业压力, 也能为社会带来价值, 带动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具备着一定的创业能力, 但他们对创业的认知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 学生的创业能力相对比较差, 对自身创业能力提升的意识相对薄弱, 创业能力提升认知不足。学生创业活动的起点低、难度大, 处于相对落后, 甚至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并且创办的企业在企业的知名度、创业规模、盈利水平、技术含量、就业人数等方面都要稍逊色一点。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一)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和实践最早兴起于美国。目前, 发达国家关于提高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已经比较成熟, 而且成果丰硕。国外高校现在比较有针对性地开设了一些新的创业课程, 如创建和运营新企业、非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如何写创业计划书、小企业管理、创业财务等, 以提高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主。现阶段, 国外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研究已向着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非常值得我国高校学习借鉴。

(二)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国内对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 随着高校的扩招, 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明显。近十年来, 研究创业教育的论文数量递增趋势非常明显, 特别是近几年论文数量大幅度增加。总体来看, 中国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相关研究成果, 按内容可划分为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与意义;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研究的反思。

三、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调查及分析

(一) 学生创业能力调查简介

调查对象为高职院校在校生和毕业生。调查样本量各为1000份。本调查在2013年3月~2013年12月分别对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了调查。调查过程采取以下方法: (1) 调查问卷方式, 针对在校高职学生和毕业生来进行问卷调查; (2) 访谈调查法, 通过和学生的交谈来了解大家的真实想法。

(二) 学生创业能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准毕业学生创业能力测评结果与分析。 (1) 准毕业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和态度。本文所指的准毕业学生即为已基本完成高职在校课程, 准备进入毕业环节, 可以开始实习的学生群体, 这些学生可以选择到企业顶岗实习, 也可以选择自主择业, 已经开始脱离学校课堂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但仍是未毕业的学生群体。虽然中国高职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不多, 还处于初级阶段, 但调查发现, 大部分学生具有积极的创业态度, 创业的意识比较强也比较感兴趣, 但对于创业所需要的知识没有系统的学习, 因此希望学校开设相关课程, 渴望受到系统的创业教育。 (2) 准毕业学生创业能力的自我评价。尽管多数高职学生有着强烈的创业意识, 但在做学生创业能力的自我评价时, 对自己感觉一般的学生占大多数, 他们缺乏足够的自信心, 创业行为的实际执行力不足, 并感到巨大的压力和难于决策, 对学校提供相关学生创业能力训练课程的愿望十分迫切。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 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创业能力缺乏足够的信心, 在自主创业起始阶段会感到巨大的压力, 从而失去创业的动力与方向, 这将使其创业行为面临很大风险, 综合表现为行动上的胆怯和策略上的失败。 (3) 准毕业学生创业目的的源动力的调查。图1反映出来的现象说明当代高职学生创业目的的原动力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大多数学生将展示自我价值和才能作为创业目的的原动力, 这是一种更高的追求, 理想化的成分较高。当然, 也不乏有对财富的追求, 虽然流俗, 但也是人之常情, 属于现实存在的问题。 (4) 高职学生对创业的意志力表现。由于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经验的不足, 导致创业过程中信心不足, 持保守态度。这一现象表明, 保守求稳的心态在高职学生中占主导地位, 因此他们创业决心不足, 不能把创业作为毕生追求。问卷中另一个结果也说明了这一问题, 见表2。

2.创业学生访谈 (包括成功者和未成功者) 。与创业学生访谈了解到创业学生也存在着很多的不成熟因素, 对市场的不了解, 自身素质水平的限制以及创业教育理论不系统, 创业实践教育缺乏, 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创业能力普遍不高。但创业成功者所表现出来的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极高。可见创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创业的结果。

3.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特点。近年来, “高职学生自主创业”成为社会热点, 在就业困难的情况下, 很多毕业生开始学着自己创业。为适应这一需要, 中国许多院校都陆续开设了创业活动和创业课程。在不断进行的创业实践中, 中国高职学生创业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1) 积极性高, 但实际创业比例低; (2) 科技转化率低; (3) 创业的社会文化基础薄弱。

4.高职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分析。通过以上调查分析, 发现高职学生在创业能力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1) 高职学生创业意愿强烈, 但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教育; (2) 学生整体创业能力不高, 缺乏创业实践经验, 创业成功率低; (3) 高职学生在创业方面没有发挥出自身的技能优势; (4) 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偏低; (5) 社会和学校赋予高职学生的创业环境不理想, 学生创业资金缺乏。

四、高职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对策

1.高职院校应加强创业教育, 增强学生创业意识, 强化创业实践教育, 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积累。

2.高职院校应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 发挥技能优势。

3.重视综合能力训练与指导,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4.强化创业实践教育, 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积累。

5. 高等院校应尽一切力量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促进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

五、结论

通过分析现行的教育体制和学校的创业教育形式, 得出改进学校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的结论如下。

1.开设成功学教育, 可以使学生认识成功规律, 端正创业目的, 寻找良好的创业原动力, 并能有效提高学生创业的坚定性和学习效率。

2. 创业经济学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分析创业成本, 使学生既了解自身创业所需要投入的精力与资本, 又能分析创业过程中的项目成本与产出, 达到良性创业的目的。

3.特色的创业训练活动举办有利于学生的交流与提高, 在学校期间加强创业积累。

4. 适当的体制改革能帮助学生论证创业项目, 指导学生创业活动, 提高创业的积极性。

5.营造良好的氛围, 是帮助学生开拓积累创业经验与创业资源的多元化途径。

综合几方面因素的改革, 为学生的创业提高质量与成功率, 是有效改善目前学生创业层次低、成功率不高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庄小将.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 2010, (30) .

[2]李楚英, 王满四.美国大学创业教育模式及与中国比较[J].高等农业教育, 2010, (2) .

[3]黄淑兰.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10, (3) .

[4]李金霞, 张继华, 侯小兵.浅析职业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7 (1) .

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篇10

一、创新创业能力的内容

创新创业能力包含了两个内容,创新和创业。创新,是指在吸收消化了学校课堂中的专业理论知识后,通过自身思维的发散性和开拓性,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创造性的使用,利用创新思维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观察分析,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创业,则是对创新的升华,人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生活中产生的创新成果进行累积和重组,从而发现新的专业领域和商机。

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生活以后,会碰到各种新鲜的事务和问题,大部分可以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而仍有一小部分需要发挥人的创新思维,对它进行剖析和分解,开发新潜能,运用新方法,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在运用创新思维解决事情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挖掘新的商机,进行创业。当然,如果没有牢固的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做基础,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二、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

高职学生在社会职场中的竞争力并不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积极寻求新的方向,为高职学生谋求更好的发展。

1. 帮助学生形成成熟的就业观。

刚毕业的学生往往抱着“先上岗再就业”的思想,他们往往把上岗作为毕业后唯一的目标,因此在求职过程中,总是希望先上岗求稳定。高职院校通过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到,高职学生在毕业以后,不仅仅只有求职者这一个角色,还可以是岗位的创造者。通过对高职学生就业观的完善,鼓励高职学生积极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努力开发自己的潜能,勇于尝试创新,用自己的勇气和才智创造财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 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在实施创新创业能力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启蒙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还能锻炼学生的洞察力、决策力、组织领导能力,这就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敦促学生不断为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而努力,同时也会引导学生对未来的就业之路提出新的思考。综合能力的提升可以让高职学生在日后的就业中,更有竞争力。

3. 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和谐。

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让高职学生不仅在日后的工作中有出众的工作创新能力,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创业,在解决了自身就业问题的同时,也为其他人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1]不仅如此,还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以此达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高职学生就业的互惠互利,也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

三、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帮助学生开发创新潜能,为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1. 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全面推行创新创业能力教育。

改变传统教育理念,不仅指学校的改变,也指教师的改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方式最直接,接触时间也最长,因此,要全面推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首先要改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只有教师意识到创新创业能力对学生日后发展,以及对我国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性,才能在抓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也重视起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意识的培养。如今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创业成了高职学生就业的新渠道,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场择业观念,让学生意识到,创业不仅能够为自己带来物质上的财富,也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机会,激励学生正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 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演练。

加强校企合作,从企业聘请具有创新创业成功案例的人士作为兼职教师,用自身的成功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课程的讲解,激发高职学生的斗志。也可以争取政府的支持,聘请金融专家、投资专家等对学生在经济金融方面进行专业的指导,让学生在创新创业前,能对全球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分析和预估,避免莽撞的创业。除此之外,学校还需要设定情景,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切身感受到创新创业的艰辛过程与成功体验,为毕业后的就业累积实践经验。

3. 形成创新创业氛围,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积极宣传和推广创新创业文化,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创新创业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创新创业意识,提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学校还可以组织创业比赛、创业社团等文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树立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我国需要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为社会创造财富,也为更多人提供发展的机会,高职院校应该把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机会,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兼具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型人才,如此良性循坏,才能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道德品行教育下一篇:数学教学方法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