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业机械化

2024-08-24

基层农业机械化(精选十篇)

基层农业机械化 篇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 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为实现这一目标, 要“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因此, 允许土地流转, 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是共识。同时农业发展的内部因素也在推动农业经营模式的变化, 并且由于近年来农村雇工的成本也大幅上涨, 更多的农业人工劳动将会被机械所替代。在北方粮食主产区, 农业机械化服务团队跨区作业, 帮助专业大户进行收割。在南方丘陵地带, 小型农业机械也得到较大面积推广。一场不可阻挡的新农业革命正在发生,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小农经济正在被打破, 而以增加资本和技术投入为核心、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农业正在形成。

2 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 我国目前农业机械设备的特点是大中型机械设备少, 小型设备居多, 截至2012年底, 我国大中型农机设备312.3万部, 小型农机设备2845万部, 而农机设备的趋势是动力机械向大型化发展。小型农机设备作业范围较窄, 制约着农机具的整体功能, 对农业提质增效作用不高, 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向生产集约化生产的转变。

2) 虽然动力机械已经初具规模, 但配套机械少, 配套率低。随着土地的规模化, 大型机械越来越有用武之地, 与其配套的诸如秸秆粉碎还田机械, 耕种联合作业机械业将逐步实施, 提高机械设备的配套率, 提高农业的深加工, 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

3) 玉米、小麦等粮食种植机械多, 果园、大棚、畜牧、养殖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少。农机设备科技含量少, “傻大黑粗”等印象较重。

4) 农民的观念陈旧及经济收入低决定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有一定的阻力。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还处于观望状态, 一些农户购机只为“面子光”, 与今天的市场经济格格不入;农业机械往往一次性投资较大, 油料价格上扬等因素, 使农户使用机械化农机设备的积极性降低。

5) 农机化服务体系薄弱社会整体的服务程度不高, 服务体系不完善, 县、乡机构改革后, 多数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撤并, 农机推广网络出现断层, 使其职能难以正常发挥。县、乡、村三级农机服务站缺乏服务力度, 在农机作业过程中, 服务水平与农机现代化水平不相适应, 严重阻碍农业机械化发展。

3 推广农业机械化的措施

农业机械化水平能否获得提高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农业经济能否取得发展, 我国国际竞争力能否提高等重大问题, 因此, 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投入力度, 提高我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3.1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为进一步推广农业机械化, 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要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力度, 进一步完善法制化管理机制, 真正使农机化发展纳入法制化管理。同时, 政府部门应积极进行宏观调控, 实行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为机械化连片作业创造条件, 使机械化的使用效率达到最佳。加大国家财政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业机械化。目前, 我国已进入城市支持农村, 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 国家财政应加大对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

3.2 提高农机设备的科技含量

“现代农业靠科技, 科技应用靠农机。”深耕深松、精量播种、精准栽培、均衡施肥、地膜覆盖、保护性耕作、统防统治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都是用科技含量较高的农技设备来完成的, 所以, 全面推进农机装备结构调整, 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全面提高大型农机具的发展速度, 科技含量, 使多种机型整体推进, 协调发展。同时, 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机械, 努力实现农机从低性能向高性能, 单一作业向复式作业转变, 从单纯发展大宗作物农机具向兼顾经济作物农机具转变。

3.3 建立和完善农机服务体系

首先国家要加大农机龙头企业、农机专业户的培植力度, 使其设备在行业领先, 在国际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加大我国农机设备的话语权。同时, 加强组织协调和引导服务, 帮助其优化机具配置, 拓宽服务项目,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充分发挥其在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各级作用;二是要鼓励和引导各类农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其纽带作用, 提高农机利用率和农机经营效益;三是要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工作, 建立和完善信息搜集、整理和发布制度, 为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四是要加强农机设备技术服务力度, 使农机设备在使用中能够及时得到维修服务。

3.4 加大对农机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力度

提高设备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提高技术人员对机械设备的认识, 并能熟练操作机械设备进行农机作业, 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4 结语

农业机械化影响农业经济论文 篇2

一、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作用

农业的机械化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进而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播种施肥、抗旱抗涝、翻整土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农业机械化用先进的设备替代畜力和人力,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而且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复种指数,从一年一熟升级为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播种、喷洒药剂和施肥的准确率,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间接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农业科技化提供了基础,有利于高科技技术手段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进而促进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其次,表现为农业机械化能够使农业生产活动呈现规模效益,进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的机械化提高了农业单位生产的机械作业量,把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和农业机械化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农业生产机械化,将先进的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这将可以有效的改变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由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型模式发展,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发展,从而降低单位生产的成本,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和农业规模化生产相辅相成,农业生产要实现规模化生产就需要采用农业机械化,而农业的机械化的发展优化了配置了农业生产中的各个要素,从而又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的发展,从而获得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效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最后,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解放农村生产力,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把农村生产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减小了对农村土地的依赖程度,从而使得农村劳动力可以有机会从事其他行业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由于脱离了农业土地生产,农村劳动力可以从事农业附加值更高的非种植农业活动和养殖业,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闲置的农村劳动力也可以到城市工作,这既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又能增加农村劳动力的收入,而且还可以解放农村劳动力的思想和增加农村劳动力的知识,这样就变相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

二、通过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措施

首先,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政府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心环节,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农业机械更好的融合当前的先进科学技术。使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更大程度地调动农业机械化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充分结合农业机械化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鼓励农业机械化从业创新体系人员,做好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的研究开发与宣传推广工作,从而起到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作用。要坚持农业机械化的自主研发创新与引进技术协调发展,不仅要实现农机生产企业与相关大学、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及共同研发,更要适时引进和吸收国外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先进技术,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科实现突破性的进展,推进农业机械化装备和技术水平的整体转型升级,最终实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其次,加大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还有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没有大规模实现农业机械化。如果想要通过农业机械化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力度,让广大的农村地区都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农业机械,提高农村地区劳动力的产出效率和土地的生产能力,从而促进整体农村的经济发展。政府应当对农村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出台一些倾斜政策,可以成立农业机械化推广专项基金,给农业机械化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为广大购置农业机械的农民给予补贴,提供稳妥可行有效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也要从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同区域格局和不同生产特色出发,结合当地农业机械化的现实情况,下大力气提升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力度,最终提升我国各地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村各地经济平衡协调发展。

最后,要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引发了农村社会的技术水平、社会发展态势劳动力等方面的变化,并提高了农业生产活动的生产效率。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广泛推广农业机械农业生产活动中占的比重,这样才能通过农业机械化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因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导致农业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度下降,因此要考虑建立起完善的劳动力输出机制,防止农业机械化引发的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后,能够在原有的农业生产基础上,增加农民的收入。管理和规范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推广过程,建立规章制度,解决当前农业机械化管理的混乱状态问题,从而提高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目前,我国农村农民的对于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操作能力和机械化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很大的问题,农民的知识水平也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加大对农民机械化知识的培训,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从而提高农民的农业机械的操作水平和认识程度。

基层农业机械化 篇3

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实行的是国家设立的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农机科研单位、有关教育院校以及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推广体系。农机化推广系统作为政府的专业推广机构,在引导农民使用先进技术,发展生产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农业机械化服务的需求。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到农垦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来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不仅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对农机推广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农机推广工作难度加大,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1.推广机构不完善,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必须有健全高效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才能把成熟的农机化新技术得以迅速推广。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垦机构的改革,原来的体系结构已被打破,人员精简,部门并缩,业务量大,推广人员身兼数职,既搞管理、培训,又搞监理和技术推广,推广工作大多以突击的方式进行,加上现有的推广装备、机具条件跟不上,跟踪服务和指导比较少。有些农机化新技术推广项目到管理区一级就断了线,落了空,保证不了农机工作的正常开展。

2.推广经费难以保证,业务经费短缺,投入不足,制约农机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1)农机化推广经费投入不足。基层农机推广系统缺少推广业务专项经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受到严重影响。推广工作从机具的引进到实验、示范、推广、验收等每个环节需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有些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所用机具大多是由厂家、农机供应部门临时提供,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缺乏培训经费,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未得到及时更新、调整。农场及管理区的农机推广机构人员调整变化较大,“新”人搞技术推广的现象普遍,推广基础知识掌握的少,还有一部分科技人員是较早毕业的大中专学生,知识结构陈旧,缺乏现代高新理论培训和新技术的实际操作,有些相关部、科技院所等单位举办的农业科技创新、技术交流等高级别培训班、研讨会因没有经费不能参加。部分科技人员因长期得不到有效的专业培训,已不能站在科技前沿引领农机事业向高层次发展。

(3)农场及管理区的农机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差、推广手段落后。用于教学讲课和培训用的投影仪、测试农机化新技术各种数据的仪器设备较缺乏,一些必要的测量、检测根本无法进行,只能按经验估计。另外由于摄像设备少,一些先进的农机作业环节得不到录放,推广新技术只能依靠召开部分有关人员参加的现场会进行宣传,宣传面窄,大部分想运用新技术的农户根本看不到。由于基本设施不完善,宣传效果差,影响了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力度。

3.农机化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严重不足

农机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基地比较薄弱,农场大多数没有单独的农机技术示范园区,多数在农场的农业园区或在各管理区科技示范户的土地中进行试验、示范,农机化新技术试验、示范不专一,不突出。这种状况影响基层农机推广机构以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公益性农机技术推广、培训工作的开展。

二、发展对策和建议

1.稳定推广机构,健全完善推广网络

建立新型的国营农场管理模式:农场组建农机推广站或设立中心站;管理区农机推广机构作为农场农机推广机构的派出单位,人员由农场中心站管理,即可以精简机构减少人员,减少财政压力,又便于集中管理,有利于农机化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

2.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机推广的支持力度。增加预算内用于农机推广方面支持资金,以保证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1)适当的增加培训经费。专门用于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提高农机推广人员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支专业化、现代化的农机推广队伍。新的形势要求从事农机工作的人员要有快速掌握、运用新技术的能力。要定期、不定期的分批次、分层次开展各种培训,除进行农机新技术培训之外,还要进行新农机具等常用机械的使用维修技术、更要加强新型现代农业机械的技术培训和对市场经济、现代企业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培育出新型农机推广人才。只有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农机推广队伍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应变市场经济的能力,才能保证充分发挥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推动新形势下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2)增加农机推广系统资金投入在整个农业资金投入中的比重。以不断改善办公条件和工作条件,逐步增强推广服务功能,从而确保农机推广部门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

(3)安排专项农机推广经费。用于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以尽快提高农机化的科技含量。

3.建立各级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

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探讨 篇4

1 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制约着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

据有关数据统计, 国外在农业机械推广工作中投入的资金是农业生产总值的0.65%~1.1%, 就算是在发展中国家平均的水平也达到了0.6%, 但是在我国的平均水平大概在0.19%左右, 而且平均费用更是少的可怜。农业机械化运用大型的机器作为支撑, 这就要求经费投入一定要得到保证, 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说, 经费严重的制约了农业的机械化的发展[2]。

对于技术人员来说, 要有相应的培训经费, 但是因为经费的缺乏, 只能顾此失彼, 所以很多技术人员的技术没有过关、更新、调整, 各个推广机构的技术人员变化比较大。出现了一种新人推广技术人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很少, 重点推广技术的现象;老人有普遍是大中专学生、知识结构没有与时俱进;还有就是关于研讨单位的农业科技创新由于缺乏经费, 研讨以及研发都没有到位, 技术人员由于长期没有得到培训, 已经局限其发展。

农村基层的基础设施配套很差、推广的手段也很落后, 在农村现代的一些设备都没有。同时因为在操作中, 很少使用录像设备, 所以很多先进的作业环节没办法保存下来给农户宣传, 这也制约了农村机械化推广工作的发展。

1.2 推广的机构没有完善, 没有充分的发挥其作用

在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推广中, 目前是由政府统一组织推广的, 但是明显的这种力度还不够, 还应该加大推广力度。原有的推广体系主要是由省、市、县构成的, 在这样的推广体系下应该加大基层的投入力度。但是乡镇的推广体系并不完善, 由于乡镇经济不断的发展, 原有的机制也改变了。乡镇机构变成了一个很精简的结构, 技术、人员都配备不足, 所以很多推广人员身兼数职, 这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另外一方面, 在乡镇的机构里推广机械的技术以及设备也不健全, 一般都是理论知识, 这没有什么实践意义。

1.3 农业机械化试点不够

在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中, 一个重点的内容就是试点、建立示范基地, 但是就现阶段来说很多基层农村并没有一个单独的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园区, 所以直接导致了农业机械化的新技术试验不突出、专业性不够。使得农业机械化的试点效果很低, 没办法给后期的农民培训以及宣传工作作保证。

2 发展对策以及建议

2.1 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投资力度

对于培训的经费来说, 政府应该适当的增加培训的经费。让技术人员的知识达到更新, 这样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以及更显推广人员的先进科学技术能力以及水平, 可以组建一支有着专业的机械化技术的人才队伍。在新的形势下, 要求技术人员对于知识以及技术要迅速掌握, 并且快速反映到农业机械化的具体操作中。同时在进行技术培训的时候, 还应该加强对农业机械设备的维护以及维修技术的培训, 并且对于现分的掌握。这样才能培养出全方面的人才, 能够保证基础的农村机械化队伍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业务水平[3]。有效的促进农村机械化推广工作的全面发展。必须安排专项的农业技术创新的经费, 用于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研发以及新的机械的引入, 便于更好的进行示范, 提高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技术含量。农业机构体系的资金也应该有一个很大提高, 可以改善农业机械推广机构的办公环境, 增强推广服务的功能。

2.2 健全推广机构、加大推广力度

在农村的基层重新组织推广机构以及体系, 在乡镇组建专业的推广站, 使得机构的专业化程度更高, 同时应该配备配套的人员, 让更高层的技术人员下到基层来带动基层人员, 这便于新技术的推广以及引进, 同时还能将人员有力的运用起来。

2.3 建立优秀的农机化试点、示范基地

为了建立一个有限的农业机械化的试点以及示范基地,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示范园区中, 努力的提高园区的科学技术含量[4]。一是需要运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进行农业化的生产, 保证农业园区的技术标准, 为接下来的推广工作做准备;二是要拥有现代高科技的技术人员对于机械进行严格的技术把控;三是要加强对于该示范地区饿的有效管理, 明确分工, 实施责任制, 以及奖惩制度, 促进园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及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当前农村基层的机械化推广工作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这严重制约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影响了农村的生产力的发展, 从而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所以相关单位以及部门应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使得农业机械化真正意义上的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 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本发, 袁玉强, 蒋晓旭.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农业, 2015, (1) :57.

[2]杜晓民.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 (12) :40.

[3]刘士辉.关于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9) :357+360.

发展农业机械化 促进农业现代化 篇5

枣庄市政府副市长 王光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这是第一部关于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的全国性大法,是全国农机化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先进科学技术的载体,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也是发展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过程。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既是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举措,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条件。《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基层农业机械化 篇6

关键词: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基层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135-1

0 前言

农业机械是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设备,在加速实現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业生能力中将发挥基础性的作用。为此,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投入力度,并促成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有效农业机械量持续增加,且农业机械构成不断得到优化,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一些新型农机具和农机化新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随着农业机械量的增加,农业机械重推广轻服务的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农业生产繁忙季节农业机械管理、维修、保养和科学使用等方面的知识缺乏而造成农业机械不能正常运转从而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正常进行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如何加强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农业机械售后使用技术指导和维修问题,应引起是农机管理部门的重视。

1 目前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基层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建设还是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深入农户、农业机械销售部门和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发现目前基层农业机械服务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 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近几年来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在加强基层农机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对基层农机体现建设的重视还是不够充分,集中表现在基层农机维修管理部门设备、办公条件及办公经费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多数地方甚至连基本的办公设备都没有,如电脑、交通工具和储藏设备等。因此,在基层开展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具有一定难度。

1.2 服务网点数量及服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改善

目前乡镇农机管理服务机构从事农机管理工作的人员少,力量单薄,农机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且农机维修行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整体偏低,没有更好地掌握较先进设备的维修、服务和管理知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农机服务网点的快速发展,使农机维修网点数量比与现有农机数量比差日益增大,网点数量不能满足农田作业机具维修的需要,尤其在农忙季节极大程度地影响农机效能的充分发挥,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应着力增加农机服务网点,提高网点服务人员素质。

1.3 服务网点建设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

我国农机维修主管部门对农机维修企业的行政许可在《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给予了明确规定,并且规定农机维修企业不允许收取管理费、证照费等费用。在网点建设过程中,行政许可时,一个维修网点从申报到批准开业的行政许可,在完成了维修人员培训、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且具备开业条件后,还需要得到维修企业认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2 加强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重要的依托,在大力销售技术参数较为先进的农业机械给农户的同时,应持续保持农业机械的良好的运行,使农业机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解决农业机械售后维修、管理问题是重点,为此,笔者对加强基层农业机械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加快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步伐

在基层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以既定区域为中心,优先建设一批功能较为齐全,设备较为先进,且有相当维修能力的农机维修中心,其后建设一批县级维修服务网点,并逐步向乡镇级辐射,最后建设成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相对完备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使农机维修服务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2.2 加强基层农机维修服务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农机维修服务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

随着现代农机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效率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农机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将面临挑战。要保障现代化的农机设备正常运行,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掌握现代农机设备维修技术的人员。因此,在推进基层农机服务网点建设的同时,应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善于钻研、吃苦耐劳的农机技术服务人员。为了实现此目标,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应定期开展农机技术服务人员培训工作,并在技术人员培训费用、工作待遇及生活方面予以政策性补贴,不断激发技术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基层农机服务队伍不断充实,使农机服务人员能真正成为农机售后维修的卫士。

2.3 完善农机维修设备购置补贴政策

农机设备购置补贴是一项爱农、惠农、支农的好政策,该政策在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总体上,我国现行农机设备购置补贴是完善,但在农机维修设备购置补贴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农机维修设备购置多样化而造成农机维修设备补贴种类不足。为了更好、更快地落实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和激发农机服务单位及技术服务人员的积极性,政府及农机管理部门应在综合考虑农机维修设备种类,农机维修服务网点等级及针对农机维修服务人员技术水平等方面不断完善农机维修设备补贴政策,从而催化基层农机服务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大水.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厦门科技,2009,(4):41-42.

基层农业机械化 篇7

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实行的是国家设立的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 农机科研单位、有关教育院校以及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推广体系。农机化推广系统作为政府的专业推广机构, 在引导农民使用先进技术, 发展生产力, 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农业机械化服务的需求。

目前,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 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 来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机械化不仅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且, 对农机推广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农机推广工作难度加大, 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1 存在问题

1.1 推广机构不完善, 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开展农机技术推广, 单靠省、市、县 (区) 级推广站是不够的。必须有健全高效的乡 (镇) 农机推广服务体系, 才能把成熟的农机化新技术得以迅速推广。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乡 (镇) 机构的改革, 原来的体系结构已被打破。乡 (镇) 机构并缩, 人员精简, 农口的各站合并成一个中心站, 而中心站事物性多, 业务量大, 推广人员身兼数职, 既搞管理、培训, 又搞监理和技术推广, 推广工作大多以突击的方式进行, 加上现有的推广装备、机具条件跟不上, 跟踪服务和指导比较少。有些农机化新技术推广项目到乡 (镇) 就断了线, 落了空, 保证不了农机工作的正常开展。

1.2 推广经费难以保证, 业务经费短缺, 投入不足, 制约农机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1.2.1 农机化推广经费投入不足。

基层农机推广系统缺少推广业务专项经费, 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受到严重影响。推广工作从机具的引进到实验、示范、推广、验收等每个环节需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有些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所用机具大多是由厂家、农机供应部门临时提供, 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1.2.2 缺乏培训经费, 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未得到及时更新、调整。

各县、乡 (镇) 级农机推广机构人员调整变化较大, “新”人搞技术推广的现象普遍, 推广基础知识掌握的少, 还有一部分科技人员是较早毕业的大中专学生, 知识结构陈旧, 缺乏现代高新理论培训和新技术的实际操作, 有些相关部、科技院所等单位举办的农业科技创新、技术交流等高级别培训班、研讨会因没有经费不能参加。出国考察项目因经费短缺不能进行。部分科技人员因长期得不到有效的专业培训, 已不能站在科技前沿引领农机事业向高层次发展。1.2.3县、乡 (镇) 级农机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差、推广手段落后。用于教学讲课和培训用的投影仪、测试农机化新技术各种数据的仪器设备较缺乏, 一些必要的测量、检测根本无法进行, 只能按经验估计。另外由于摄像设备少, 一些先进的农机作业环节得不到录放, 推广新技术只能依靠召开部分有关人员参加的现场会进行宣传, 宣传面窄, 大部分想运用新技术的农户根本看不到。由于基本设施不完善, 宣传效果差, 影响了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力度。

1.3 农机化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严重不足

农机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基地比较薄弱, 县级农机推广基地多数在县的农业园区内, 大多数没有单独的农机技术示范园区, 农机化新技术试验、示范不专一, 不突出。这种状况影响基层农机推广机构以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 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公益性农机技术推广、培训工作的开展。

2 发展对策和建议

2.1 稳定推广机构, 健全完善推广网络

建立新的乡 (镇) 级管理模式:跨乡 (镇) 组建农机推广站或设立中心站;乡 (镇) 农机推广机构作为县级农机推广机构的派出单位, 乡镇农机推广人员由县站管理, 即可以精简机构减少人员, 减少乡镇财政压力, 又便于集中管理, 有利于农机化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

2.2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机推广的支持力度

2.2.1 适当的增加培训经费。

专门用于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 提高农机推广人员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打造一支专业化、现代化的农机推广队伍。新的形势要求从事农机工作的人员要有快速掌握、运用新技术的能力。要定期、不定期的分批次、分层次开展各种培训, 除进行农机新技术培训之外, 还要进行新农机具等常用机械的使用维修技术、更要加强新型现代农业机械的技术培训和对市场经济、现代企业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 培育出新型农机推广人才。只有通过学习和培训, 不断提高农机推广队伍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应变市场经济的能力, 才能保证充分发挥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推动新形势下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2.2.2 增加农机推广系统资金投入在整个农业资金投入中的比重。

以不断改善办公条件和工作条件, 逐步增强推广服务功能, 从而确保农机推广部门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

2.2.3 安排专项农机推广经费。

用于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 以尽快提高农机化的科技含量。

2.3 建立各级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

基层农业机械化 篇8

1 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现状

1.1 认识的局限性

乡、村领导对农机科技推广的认识不够, 大多认为农机化推广是一种商品推广行为。其实, 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是有益于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公益性活动, 要求从技术培训、使用权维护、零配件保障、劳动效率、经济效益等方面对农民负责, 绝不能让农民利益受损, 这就是农机推广与商品推销行为的根本区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必须经过引进、试验、改进、示范、培训等过程, 才能被农民所认识、所接受。

1.2 忽视了农民在推广中的主体作用

农民是农机具的最终使用者, 既是农机推广中的受体, 也是主体。农民对新型农机具的接受程度决定了农机推广的成败, 一些地区的农机推广工作忽视了这一点。只有让农民亲眼看到新机具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作用, 他们才会自觉、积极地使用新型农机具, 这样就会减少农机推广的难度, 促进新型农机具的推广。

1.3 农机农艺结合不紧密

任何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 必须与农艺技术相结合, 才能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如果脱离了相关的农艺技术, 再先进的农机化技术也不可能发挥其正常的效能, 有时还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 农机推广要与农业、土肥、植保等各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互配合, 同步推广农艺技术, 加强技术指导, 使农机化技术真正发挥高效增产的作用。

2 农机技术推广面临的任务

2.1 推广技术的选择

要围绕主导产业, 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 把先进的农机科技融入农业主导产业中去, 结合实际, 抓好农机化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建设。

2.2 示范基地的建设

要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突出重点, 按照不同的区域特点和不同的技术要求, 探索建立不同形式的试验示范基地, 为广大群众树立样板, 做出示范, 启发和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地应用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只有搞好试验示范、树立典型, 才能推动全面推广工作。

2.3 推广部门的自身建设

要围绕市场搞服务, 搞好服务促推广, 增强服务功能, 提高服务能力。这是新时期对推广工作的现实要求, 没有有效的推广服务手段, 推广工作就无从抓起, 没有场所、没有基地、没有交通工具和必需的试验手段等条件, 很难将推广工作做深做细。

3 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 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着眼于区域特色, 发展主导产业。要根据农业的结构调整, 寻求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立足点, 努力为农村经济增长服务。

3.1 提高认识完善推广服务体系及基础设施建设

技术推广工作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 是技术创新工作的延续。农机推广体系和队伍是推动农机化技术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农机推广人员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紧迫感。完善农机推广系统内部的协调机制, 形成上下互动的有机整体, 充分发挥农机推广系统的内在潜力, 提高农机推广服务工作的整体水平。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机推广工作模式, 建立推广与技术服务、推广与经营服务、推广与示范基地建设的运行机制。

3.2 加强合作搞好农机化技术试验与示范基地建设

将农机推广由单纯靠政府和农机部门推广转为政府、农机部门、农机生产企业联合搞推广。在争取政府投入的基础上, 农机部门要积极建立示范基地, 完善推广的路子, 探索农机推广市场化运作新模式。抓好示范基地建设, 在基地建设中不断探索农机化生产技术标准, 重点抓好“科技示范户”, 让它发挥以点带面, 打开一方视野, 带动一方群众的示范作用。

3.3 推进农机信息建设

在提高农机推广人员业务水平的同时, 加强对农民、农机手的科技技术培训力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以用户和市场为中心的农机行业社会化信息服务网络, 收集和研究农机市场动态, 向农机和生产、销售、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市场信息服务。有了信息, 技术推广的各种经济活动才有依据。通过各种信息网络服务, 实现当地或跨区农机资源、作业等项目的信息共享, 农民在家中通过电话或计算机网络, 了解和咨询有关的农机新技术、购买新机具。

3.4 加大农机推广宣传力度

深入基层, 宣传新机具、新信息、新成果, 采取挂钩帮扶措施, 让广大农民和农业企业加深对现代农机的认识, 让“科技兴农”思想在广大农户的脑海中扎根, 让广大农户自觉地选用新机具。

3.5 培育健康有序的农机服务市场

当前, 无论是农机作业服务市场还是农机营销市场, 竞争越来越激烈, 亟待规范。对农机推广部门来讲, 首先要不断完善农机生产作业质量标准, 规范农机作业行为, 使农机作业服务市场有序发展;其次, 利用农机生产行业协会等有效形式, 大力推荐和推广质量合格、技术先进的名优产品, 特别是对于玉米收获机械、打瓜收获机械、番茄收获机、免耕播种机械等农机化新机具, 要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 对于一些屡次检验不合格的产品, 农机推广部门要在相关媒体上公布伪劣产品和生产企业, 维护市场秩序, 保护广大用户的利益。第三, 建立农机作业市场信息发布制度, 为社会提供公共化服务。发挥农机技术推广部门的导向作用和桥梁作用, 通过为社会提供公共化的服务, 即发挥技术推广的职能, 以弥补单纯依靠市场造成农民和企业掌握市场信息不足的缺陷。

3.6 不断提高农机产品品种质量和科技含量

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初探 篇9

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了ASP动态网页架构, 综合用户端、服务器以及网络后台管理模式为一体的应用体系结构。ASP (Active Server Pages) 是微软开发的服务器端脚本环境, 使用它可以创建和运行动态、交互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当脚本指令中含有访问数据库的请求, 就通过ODBC与后台数据库相连, 由数据库访问组件执行访问等操作。

操作系统平台:为了迎合大部分用户的要求, 本系统选用了Windows XP Server操作系统。用户端选用Windows 98系列/Windows 2000系列/Windows XP系列/Windows 2003系列皆可。

数据库平台:选用Microsoft Access 2007数据库, 但保存为Microsoft Access 2003格式以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配置, 完全可以担负关键性任务。

IIS是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的缩写, 是微软公司主推的服务器, 如果是在Windows 95/98平台上运行ASP文件, 需要安装个人Web服务器PWS;如果是在Windows NT 4.0 Server平台上运行ASP文件, 需要安装IIS 4.0;如果是在Windows2000/XP平台上运行ASP文件, 只需添加其IIS组件即可。

2 基于Internet的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2.1 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意义

近年来, 国家对“三农”工作一直高度重视, 对农业特别是农业机械扶持力度逐年加大。2010年5月4日,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给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回信, 勉励青年和青年学生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实践中书写美好的人生。胡锦涛指出,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实现农业现代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实践中书写美好的人生。胡锦涛指出,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管理逐渐提上日程, 尤其是基层乡镇农业机械管理部门, 要满足日益提高的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的存储、查询、分析、统计等方面的需要, 传统的办公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对信息的需求。因此, 做好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工作十分必要, 可以为领导决策、为振兴农业、为服务“三农”提供基础的、及时的、高效的、分类的、有序的信息需求。

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 是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 是技术应用领域信息化社会的产物。本系统通过网络, 基层农业机械管理人员可跨越地点, 及时通过动态交互式网络应用, 使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和方便, 从而极大地扩展了基层农业机械管理手段, 实现了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即使不连接Inter网, 只要有一台微机, 经过IIS安装, 仍然可以单机运行, 实现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在这种模式下, 基层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可实现信息共享基础上的协作, 为决策层提供各个方面的信息, 进而制定出更加有效促进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2.2 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内容

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滞后, 领导无法及时准确掌握基层农业机械基本面信息;分散的基层农业机械通信成本大、效率低;信息储存散乱, 无法跟踪利用信息;基层农业机械作业安全事务管理效率低下;及时的基层农机信息综合数据分析无法从纸质文档立即得出。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机械化是大势所趋, 而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更是基础的基础。例如, 一个地区, 要有效实现资金、农机等资源用在“刀刃上”, 就必须及时了解当地的农业机械信息, 防止重复购置低端农机, 有效协调农机跨区作业, 科学兑现国家对农业机械补贴, 调动农业生产积极性等等, 就要根据实际需求的不断变化, 通过本系统方便的信息汇总、分析等功能, 协助基层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做好信息的产生、修改、传递、分析、运用、存档的过程。

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有效地引导基层农机管理部门实行“无纸化”办公, 降低管理成本;为领导决策时提供及时、准确的基础数据统计信息;有效实现信息共享, 有利于农业机械跨区作业, 实现农业机械经济效益最大化;方便申请农业机械购买补贴的申报、查询, 减少相关费用;提高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效率, 缩短基层农机管理部门与农机之间以及农机与农机之间的距离, 并可加强基层农业机械作业安全监督。因此, 需要设计出基层农业机械信息数据库和注册管理及表单提交等相关工具, 在这个基础上, 根据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的特点, 开发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

2.3 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

2.3.1 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分析

不同的用户端对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 可将本系统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公用性模块, 即大多数的用户都可用的通用性模块;另一部分是注册会员可使用的模块, 可根据会员级别的不同享受不同的服务。一般而言, 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具备以下的功能特点: (1) 简单实用、方便操作的办公系统; (2) 以信息管理为核心, 以协同办公、高效管理, 提高决策效能为目的; (3) 支持普通用户浏览即时新闻、查看图片、在线留言系统; (4) 实用的文档管理功能, 实现对文档管理多层次多级别的权限管理; (5) 支持Internet远程功能, 并无用户数限制; (6) 提供开放的接口支持, 方便系统进行二次开发; (7) 界面设计新颖, 符合行业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 有利于未来的系统整合与扩展。

2.3.2 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大多数用户使用情况, 本系统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公用性模块, 即大多数的用户都可用的通用性模块;另一部分是注册会员可使用的模块, 又根据会员级别的不同享受不同的服务。

1) 公用性功能模块。公共信息:即时新闻、通知通报、

1) 公用性功能模块。公共信息:即时新闻、通知通报、文件制度职责等。信息交流:留言咨询、农业机械相关图片。

2) 注册会员可使用的模块, 可根据会员级别的不同享受不同的服务。公共信息:管理员可以添加、编辑或删除即时新闻、通知通报、文件制度职责等;信息交流:一般注册人员可以修改本人相关信息, 填报农业机械补贴机型和金额, 并可及时查询管理员关于农机补贴的回复, 可浏览其他成员基本信息。管理员可以浏览成员详细信息, 并可以提高权限和删除用户, 同时, 管理员可以添加、回复或删除留言咨询;农机图片:管理员可以添加、编辑或删除农机图片, 可以根据需求, 改变农机图片栏目浏览权限, 添加农业机械行驶证相关照片, 可对基层农业机械安全事故进行相关图片比对浏览;行政管理:基层农业机械车辆车牌号管理、基层农业机械补贴申请管理、并公示等。

2.4 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根据实际要求, 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建立以下数据表, 包括:用户信息、新闻信息、图片信息、留言信息等。根据系统功能和数据流程, 可以确定以下数据项和数据结构:

用户档案:编号、用户名、性别、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农业机械行驶证号码、电子邮件、手机号码、拟申请农机补贴机型、拟申请农机补贴金额、家庭住址邮编电话、公司地址邮编电话、QQ号、申请农机补贴有关说明、备注 (一般修改为填写农业机械车架号和发动机号) 、注册时间、资料更新时间、用户权限等内容。

农机新闻:编号、标题、内容、浏览次数、发布时间、更新时间等。

农机图片:编号、标题、内容、图片发布者、有关说明等。

留言板块:编号、留言者、内容、留言时间、回复者、回复内容、回复时间等。

3 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

农业机械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篇10

近几年来, 我国对农业机械的购买补贴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这不但调动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也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因为购买者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由于农村生活水平相对落后, 农业机械的维修和农业维修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 农业机械三包期后, 维修难是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

一、我国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本应受到重视, 然而却没有得到重视。2.农机维修服务点一般设在县、乡, 相对于大城市, 县、乡是不够发达的, 经费少, 农机维修基础设施相对较差, 技术人员受到大城市大地方有发展的观念的影响, 一般不愿留在基础设施差、不受重视的小地方, 造成人员短缺供不应求。3.农机维修行业尚未形成规模, 设置相对集中, 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快、交通便捷区, 分布不均, 数量较小。对于一些发展落后交通不完善地区根本没有设置网点, 尤其在农忙季节农机维修率大大增多, 然而农民却得不到相应的服务, 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农业收割。4.农机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水平低, 文化素质低, 经营管理水平低, 知识思想陈旧, 大大地制约了农机维修业的发展。5.修理人员技术水平差, 农机修理质量得不到保证, 修理人员一般都是本村本乡的人, 根据多年摸索效仿经验进行维修, 并未受到专职培训掌握相应的技术, 与此同时, 农业机械产品更新换代快, 不同的产品应用不同的技术组装, 修理时也要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区别对待, 然而技术人员水平有限, 往往是对任何机械装置都用同样的方法修理, 治标不治本, 不能对症下药, 造成机械修理质量得不到保证。6.机械维修设备简陋, 只有普通的修理工具, 造成一些技术含量高、难度大的问题无法完成。有些农机修理点甚至是无营业执照、无量具、无拆装专用工具、无固定维修场地、无修理人员。7.基层维修困难。农机生产厂家一般负责三包期内的维修, 然而三包维修这种更高层次的维修在县乡这种小地方一般是不设站点的, 大多设在市一级农机销售单位。每逢农忙季节机械故障是避免不了的, 这就会影响农业生产减少购机者的经济收入。

二、机械维修的重要性

1.农机维修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 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行业之一。农机维修是农业机械这一行业发展的保障之一, 改善农机维修业可以调动农民购买农机和种地的积极性, 又促进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农业机械维修行业犹如一条产业链, 会带动相应的行业发展。

2.改善农机维修服务业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 质量再好的农机由于使用时间长、使用不当、机器零件老化等原因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如果不及时维修, 会浪费农民的作业时间, 耽误农业生产, 减少农民收入, 同时也影响了农民购买机器的积极性, 也对机械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解决农机维修业问题的方法

1.提高维修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 设置培训班进行专职培训, 以提高技术水平, 努力提高技术人员的文化素质, 做到随叫随到。

2.改善维修网点的布局, 在一些落后交通不完善地区要设置维修网点, 配置专职技术人员, 及时修理农机不误农时。

3.引进一批先进的维修设备, 配有专业技术维修人员, 保证各种农机问题能有效快速解决。

4.改善基础设施, 设置农机修理点, 一定要有营业执照、量具、拆装专用工具、固定维修场地和高技术修理人员。

上一篇:雷电绕击防护下一篇:劳动报酬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