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效果中手术室护理

2024-06-23

临床效果中手术室护理(精选十篇)

临床效果中手术室护理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于2013年6月—2014年10月间接受手术治疗并住院的240例患者, 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两组。

1.2 随机分组

按照护理不同方式将120例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的患者为观察组, 120例接受一般性护理模式的患者为对比组。观察组共有男性患者65例, 女性患者55例, 年龄介于23.4~75.4岁, 平均47.5岁;据手术类型划分, 59例接受骨科手术、30例接受妇科手术、31例接受肿瘤手术;据文化水平划分, 本组大专以上为44例, 高中学历为46例, 初中以下为30例。对比组共有男性患者63例, 女性患者57例, 年龄介于25.6~77.1岁, 平均48.1岁;据手术类型划分, 57例接受骨科手术、28例接受妇科手术、35例接受肿瘤手术;据文化水平划分, 本组大专以上为41例, 高中学历为45例, 初中以下为34例。两组中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手术和麻醉类型等常规性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3 纳入标准

患者年龄在20~50岁之间;在该院接受住院和手术治疗并明确手术指征;患者无精神类及心脑血管类疾病;患者知情并自愿接受研究测试, 签署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对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中任意一项方式有禁忌的;神志不清患者;孕妇或哺乳期患者;患有心肺疾病的患者;自愿退出的患者[4]。

1.5 诊断标准

(1) 心理状态诊断标准根据zung氏焦虑自我评价以及抑郁自我评价指标。 (2) 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3) 健康与疾病知识问卷调查表分值。 (4)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值。 (5) 患者血压及心率正常标准。

1.6 退出标准

研究过程中出现特殊症状的患者;不按规定且不能坚持的患者;自愿退出的患者。

1.7 治疗方法

在对所有患者采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 医护人员按照规定给对比组患者以围术期一般性护理, 观察组患者则以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

1.7.1 围术期一般性护理

主要分术前护理与术后护理。术前医生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和饮食及作息指引, 对于睡眠不好的, 必要的时候医生给予镇静剂。患者在术前一日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 术前几个小时一般禁食禁饮, 医生及时观察患者每日病情、情绪变化。术后对病人进行查看和检查。手术护士与病区护士做好交接工作, 病区护士了解患者术况及正在输液的药物, 以及特殊注意事项。注意对病人进行保暖工作。

1.7.2 临床护理路径护理

根据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后不一样的临床症状绘制CNP表格, 随时观察患者动态并针对其调整护理方向和内容[5]。手术前2 d给患者健康相关的CNP表, 并对其进行解说, 引导患者熟悉疾病和健康的有关知识和保护技能。从手术前2 d至手术后4 d坚持做好记录, 整个护理过程始终营造愉悦轻松的氛围, 以免给患者造成紧张、焦虑等负面心态, 遇到术前紧张的患者, 可以介绍一些成功的案例加以开导, 让患者放松。CNP表由主刀医生、麻醉师和护士组成CMP护理小组, 在与患者交流的同时, 记录患者身体和心理情况, 将围术期诊断和护理特性与其相结合进行制定。CNP表格常规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时间、手术前的指导、护理、饮食、活动指导等。记录好每一项实施的情况, 确保每项护理都能顺利完成。

1.8 疗效判定

(1) 焦虑和抑郁两项自我评定表中分别有20个项目, 每一项有1到4个分值, 1分表示没有或很少, 2分表示一般, 3分表示相当多, 4分表示全部或绝多数[5]。每项分值表示现象出现的次数。焦虑评定是将自我评定各项分值相加, 总分乘以1.25得出最后评定分值, 分值<50分为正常, 51~60分之间为轻度, 61~70分之间为中度, 70分以上的为严重。抑郁评定将总分值除以80, 分值<0.50为正常, 分值为0.51~0.60之间为轻度, 分值为0.61~0.70为中度, >0.70为严重。 (2) 患者对疾病与健康有关知识的掌握, 调查问卷分值<80为没有掌握, 81~90分的属于大致掌握, 91到100分的为全部掌握。

1.9 统计方法

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 计数检验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患者手术中心率血压

对比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在 (118±6.85) mm Hg之间, 舒展压在 (80.11±11.90) mm Hg之间, 心率为 (89.18±6.01) 次/min间。观察组的平均收缩压在 (124±5.98) mm Hg之间, 舒张压在 (74.85±10.76) mm Hg之间, 心率达到 (80±5.66) 次/min之间, 二组平均收缩压对比t值=3.54, P=0.00274;舒张压对比t值=3.76, P=0.03574, 心率对比t值=4.17, P=0.00174, 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 对比组的患者在经过CNP模式进行术前护理后, 在进行手术时心率和血压趋于较稳定状态。

2.2 两组患者之间抑郁和焦虑状态的比较分析

根据数据分析,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的焦虑评估值和抑郁评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后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明显得到改善, 如表一, 观察组的术后心理状态明显优与对比组, P<0.05。

2.3 两组患者之间对疾病与健康那个相关常识的掌握度比较分析

通过对疾病与健康常识调查问卷的分值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得知, 对比组中90例患者对疾病与健康相关知识的能够基本掌握, 占对比组总数的75%.观察组中有113例患者基本掌握疾病与健康相关知识, 占观察组总数的94.5%。其χ2值为4.62, P=0.03。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两组患者之间对护理满意程度的比较分析

分析护理满意调查问卷的分值得知, 对比组中对护理满意的患者有88例, 占对比组总数的73%。观察组中有115例患者对护理过程表示满意, 占观察组的96%。其中χ2值为6.17, P=0.013, 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通过观察, 观察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3.2%。对比组中有1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14%。其中χ2值为3.93, P=0.048, 两足之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经过上述临床研究发现, 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前心理会出现抑郁、恐惧、焦虑等消极的情绪, 采用CNP模式进行术前护理使得病人在术前和术后的平均收缩压、舒展压、心率为有了明显的改善, 有助于患者的手术能够顺利完成。而焦虑、抑郁表中对比结果显示, 术前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分别为 (63.70±7) 和 (0.65±0.19) , 而在术后降为 (57±5.99) 和 (0.59±0.28) ;明显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好;而在观察组中心理焦虑和抑郁下降则表现更为明显, 术前是 (63.90±7.62) 和 (0.70±0.1) , 术后变为 (52.9±8.10) 和 (0.47±0.2) , 数据变化较对比组大。可见, 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围术期一般性护理对病人的心理疏导和手术更为有作用些, 从并发症数据3.2%和14%。中就可看出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率。故将患者的心理状态疏通好, 患者状态稳定了才能更好的配合医生顺利进行手术。

通过上述实验研究说明, 在患者术前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和病情跟踪是非常重要的,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发现患者的情绪变化。通过倾听、调查表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困惑和感受, 并及时开导患者, 疏通患者情绪[6,7]。医护人员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需求, 分别对病患进行安慰, 利用于病患交流、发放宣传手册、耐心讲解等不同的方式方法建立起病患的信心[8,9]。医护人员在患者进行手术时, 要全程陪护患者, 手术前后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术后调理方法, 以便让患者在手术前保持辽宁更好的心态, 手术后尽快恢复身体[10]。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能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降低了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患者焦虑抑郁等心态的出现。

有相关的研究表明, 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及交谈引导, 是缓解医患紧张关系以及宣传健康教育的有效的护理方式[11,12]。而根据上述实验研究得知, 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的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的达96%, 而进行一般性护理的患者觉得护理满意的有73%。这一结果表明,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够有效缓解了医患关系, 大幅度的提高了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 降低了医疗纠纷的概率。此外, 本次实验结果也表明了, 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中发挥了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能够有效的实施健康教育, 促进了健康教育的发展, 在临床上有重要的意义, 将其运用于医学治疗上, 必将能够促进医疗事业在今后的发展。

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 (CNP) 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利用随机选取法, 对2013年6月—2014年10月在该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并住院调理的240例患者为实验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模式, 对比组患者进行一般性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间在手术后的血压、心率、焦虑 (抑郁) 状态、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健康常识的达标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 经护理, 两组心理状况显著好转, 其中研究组术后焦虑评分为 (52.9±8.10) , 抑郁评分为 (0.59±0.28) ;对比组术后焦虑评分为 (57±5.99) , 抑郁评分为 (0.59±0.28) , 二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 (CPN) 对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术后恢复和健康意识有着明显的效果, 提高了整体的手术质量, CPN护理模式具有临床价值意义。

关键词:CNP,手术护理策略,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玲.临床护理路径及其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 :41-42.

[2]刘赛男.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 2013 (7下旬刊) :99-97.

[3]倪艳乐.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4 (11) :42-44

[4]李莉, 付再碧, 林义秋.循证护理在手术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 (19) :57.

[5]魏淑靖.手术室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8) :455-466.

[6]Dennis C, Gore M D.Jennifer M.et al.Crew resource management improved perception of patient safety in the operating room[J].Am J Med Qual, 2010 (1) :60-63.

[7]Markey DW, Mc Gowan J, Hanks JB.The effect of clinical pathway implementation on total hospital costs for thyroidectomy and parathyroidectomy patients[J].Am Surg, 2000, 66 (6) :533-538.

[8]Koyama K, Ito M, Kotanagi H.Improvement of the efficiency of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treatment plan[J].Gan To Kagaku Ryoho, 2000, 27 (9) :1375-1379.

[9]戚引芝.术前访视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应用的临床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11) :139-140.

[10]刘兴筑.护理路径表格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 2012 (2) :185-186.

[11]程思锋, 程亚楠, 汪琼.术前访视临床护理路径对手术室患者手术应激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4) :178-180.

优质护理对手术室的临床效果评价 篇2

靖远煤业煤业集团职工总院手术室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择期手术开展60例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采取优质护理干预,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服务措施。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加强患者对护士的信赖,从而建立和谐配合的护患关系,增加了患者满意度提升,护士综合素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效果评价

优质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建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里,社会灵魂上达到最佳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而手术是治疗某些重大疾病的直接有效的手段。手术对手术室要求较高,术前护理是围绕手术这一特定时期针对手术和麻醉,对病人造成心理,生理功能紊乱而采取的各种有效护理措施,随着医学的模人造成心理,生理功能紊乱而采取的各种有效护理措施,随着医学的模为本“的整体护理并增加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4—10月,选择60例患者,实践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0~48岁;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40~55岁。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临床护理

1.2.2.1建立护患沟通流程,为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的服务。落实基础护理内涵,提供个性化服务重组、细化护理工作流程,规范护士行为,实施规范有效的术前访视,制定规范化术前指导语,并对护理人员进行术前访视技巧培训,保证术前访视有效实施。根据术前访视的目的意义制作专科访视卡,内容为:术前准备的注意事项及专科疾病了解相关知识是术前访问有针对性提高术前访视的有效性。按患者需求时段实行弹性排班,增加护理工作量大时段的护理人力,通过自查和护理部检查基础护理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分析与改进。要求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紧密结合,展现手外科手术室护理特色。1.2.2.2术中陪护,做好细节护理,注重手术前护理细节的落实。制定人性化护理措施: 如实施一对一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进行心理指导。在操作前要对患者进行告知取得理解与配合,减少患者手术的紧张恐惧操作中保护患者的隐私提供有效的保温措施,对安置特殊的手术体位的患者避免压疮的发生。手术结束后将患者皮肤上的消毒剂和血迹搽干净并保持切口辅料的干净无污迹,后将其送往病房及麻醉复苏室。

1.2.2.3术后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在术后2-3d对患者进行访视,对患者的切口情况、疼痛感觉、体会摆放情况进行了解,若有不适感给予恰当处理,就手术的良好效果向患者讲明,克服掉术后抑郁反应,实施健康教育,使其与病房护理较融合。同时做好并发症发生的避免和预防,并鼓励患者注意好日常饮食的结构调整,开展早期功能锻炼,保持个人良好的卫生,以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收集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护士工作的意见及建议,并完成满意度调查留下患者的联系方式,手术室护士定期做电话随访。

1.2.2.4为小儿患者提供母爱式服务,手术室添置各种安全性强的玩具供患儿玩耍。提供凝胶床垫避免压伤,允许患儿家长着装规范进入等候室,复苏室陪伴患儿,以减少术前患儿的哭闹,降低复苏期患儿风险的发生。将母亲对孩子的感情投入到对手术患儿的日常护理中倍加呵护与关爱。

1.2.2.5为医生提供个性化,专科化,人性化优质服务。提供个性化服务根据手术医师的手术要求购置专科器械,满足手术医师对器械的个性化的需求并掌握手术医师操作特点及习惯达到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工资率的目的。改革护理人员排班方式体现动态管理在手术室的运用,根据专科特点施行弹性排班,夜班要求新老搭配, 每班有经验丰富的高年资责任护士值班。加强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修订、完善规范化的标准操作规程: 包括无菌技术、生命体征测量、麻醉后护理、手术后护理等。在原有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标准的基础上,细化病人基础、安全管理等内容,建立护士业务档案。

1.2.2.6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患者安全,建立意外危险因素评估系统。对入手术室患者及时进行评估, 对存在压疮、跌倒、坠床等高危病人,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建立警示标识卡,重视与患者沟通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贯彻落实首问负责制,重视首次沟通, 从患者利益出发,从细微处入手,并及时与医生沟通,让患者及家属理解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初衷, 让家属感受到护士对患者的关心, 使患者及家属感到放心。1.2.2.7简化护理文件书写简化文字记录,遵循责任、安全和简化的原则,保证病人的安全和履行护士的职责。多以表格式为主,减少了护士文字书写的时间, 保证护士每天护理文件书写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1.2.2.8根据手术室的具体情况开展特色服务手术室在护理工作中,从强化细节服务,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满足患者知情需求出发,开展了“细节服务与提高护理质量”课题研究,建立温馨提示卡、将健康教育路径纳入随访系统管理,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手术室坚持“个性化”的健康教育, 根据单病种健康教育路径, 制定出适合专科患者的健康教育小册子,使患者通过自己阅读,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所患疾病的功能锻炼方法。

2结果

护理服务形象、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明显改善, 护理服务综合满意度从 2013年上半年的97.2%提高到下半年的 98.9 %。

3结论

3.1创造了良好的手术环境实施优质护理改革, 手术室秩序进一步好转,为患者创造了良好的手术环境。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与患者接触增多,患者享受到了更贴近的服务。医疗护理质量进一步得到保障护士能够更加细致、全面地掌握患者病情, 包括患者心理状况在内的细微变化, 护士也能发现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患者安全。

3.2通过改进护理服务, 对患者进行个性化, 全面综合护理, 使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使医院患者满意度有新的提高。营造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增, 护士对自己负责的患者更加用心, 与患者建立了更加融洽和谐的关系。

3.3增强了护士的职业自豪感, 改善了护理服务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得以体现。走进示范区, 护士们精神饱满,笑容可掬, 病人感觉到护士随时的关心,感受到护士随时的服务。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可加强患者对护士的信赖, 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从而建立和谐配合的护患关系, 增加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临床效果中手术室护理 篇3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手术室 信任度 满意度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34

在人性化的护理理念支持下,护士融合各种知识,用适当的方法来满足患者的需求。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目的是为手术期患者创造良好的条件,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使手术顺利进行,严格控制差错事故的发生,让手术室工作更好地为医疗为社会服务。本文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手术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和传统护理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将相关资料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行手术治疗患者284例,男158例,女126例;年龄18~68岁;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2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术前半小时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等;简单询问术前准备工件是否妥当;备齐手术物品;接患者入手术间。建立静脉通道,配合麻醉医师、手术医生、器械护士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结束时常规清点手术物品。将患者送回病房。向护士及患者家属交代术后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人性化护理:①术前护理: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负责该手术的巡回护士到病房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做自我介绍及手术室的环境。并尽量详细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家庭、信仰、文化等。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方式。让患者了解手术的过程、大约需要的时间、所需麻醉的方式等。帮助其解除焦虑心理,使其进一步配合手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告知患者需要准备的用物,以及术前各种检查的必要性,力求使患者密切配合。②术中护理:术日巡回护士去病房用平车接患者时,要认真核对床号,姓名等。仔细查对各种准备是否妥当。携带病历、X线片等。进入手术室后,态度和蔼,面带微笑,尽量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在交谈沟通的同时,成功开放静脉通路。在配合麻醉师实施麻醉的时候,要协助摆放体位,特别是椎管内麻醉时,要让患者侧卧,护士站在患者的对侧,耐心解释如何摆放,及必要性,同时按住患者的身体,以使麻醉完成。有的患者会有呕吐症状,应将头偏向一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暴露,以保护患者的自尊。清醒患者在手术开始前,大多数会有极强的恐惧感,要及时疏导。必要的时候在患者焦虑时握住患者的手[1],表示会陪同其度过手术期且告知手术医师技术良好,使患者可以放心手术;术中密切观察生命指征的变化。准备好一切急救药品。注意患者肢体部位受压情况,时间过长可适当松开能够活动的部位,给予按摩。清醒患者可适当询问有何不适,并及时消除诱因。术毕擦净伤口周围的血迹,穿好衣裤。待其清醒之后,亲切呼唤患者的姓名,询问有何不适。妥善固定引流管。盖好衣被,防止受凉。和麻醉师共同送患者回到病房。稳妥将患者移向病床。向患者或是家属交待术后注意事项。③术后护理:术后1~3天及时回访,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询问伤口疼痛及睡眠情况。提出合理的护理措施,予以正确的健康教育。并适时了解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的满意度,使手术室的人性化护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调查项目:将医院自制的住院患者对护士信任度和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发放到本组手中,由患者不记名回答问题,此284份调查表全部收回,统计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

统计学处理:本组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結果

两组对护士信任度的比较:对照组对护士信任度为84.5%,观察组为97.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X2=4.99,P<0.05)。见表1。

讨论

总之,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及专人负责制,是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手术室的具体表现。通过不断探索和实施,两年来无1例差错事故发生。最重要的是,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减少了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从而不会对手术室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当然,要逐步提高人性化护理质量,还需进一步加强护士自身素质,业务技术方面的培训。人性化护理,改变了传统的医学模式,使手术室护理工作由单纯的手术配合过渡到了整体化的护理,不仅体现了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更重要的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休养,从简单的固板操作到了灵活的、变化的、因人而易的护理体系。对护理人员来说,不但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充满了探索性,更好地促使自身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本组结果显示,在手术室中进行人性化护理,改善了手术室的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宗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憬.握住我的手和我一起做深呼吸.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39.

临床效果中手术室护理 篇4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优质护理,临床效果

手术室是患者获得及时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 而在手术运行当中, 相应的护理工作极为重要。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 手术室所开展护理工作水平的高度对患者进行手术的效果起到了直接的影响[1]。特别是近几年有学者研究发现, 在手术室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 采用优质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手术的效果及其术后生活质量、情绪状态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等, 对于患者的健康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院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就诊的20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就诊的20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治疗, 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00例。对照组男59例, 女41例;年龄18~75岁, 平均年龄 (48.0±9.0) 岁。观察组男54例, 女46例, 年龄17~77岁, 平均年龄 (49.0±9.3)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治疗方式, 即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病情观察和术后患者送返等多个步骤。

1.2.2 观察组在本院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的方式, 具体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1.2.2. 1 术前护理

要求护理人员应当以亲和的态度为患者们详细介绍整个手术过程, 以此来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 同时做好手术室患者的维持和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让患者处在安全的状态当中[2]。整个过程要求护理人员应当积极的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并且应当及时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良好的掌握, 以此引导患者对手术有正确的认识, 对于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应当及时给予回答。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要对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和以往的病史进行详细的询问, 以此对患者相应的检查指标加以确认, 对患者身体的肾脏和心肺等状况做到清晰的把握。还要做好患者术前评估工作, 以此制定出真正适合的手术护理措施。

1.2.2. 2 术中护理

将患者送至手术室后, 应尽可能的保持手术室内的安静环境, 同时需将手术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好, 促使患者在适宜的环境下开展手术。护理人员强化与患者的沟通, 详细的告知患者应当在手术中注意的事项, 缓解其不良情绪。在手术过程中, 当患者进行术前静脉滴注时, 相关护理人员应当保证能够迅速有效解除患者的不适感。术中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多项生命体征, 并且做好术中意外事件的应对策略。

1.2.2. 3 术后护理

在手术结束后, 相关护理人员应当及时的将患者的血迹擦干, 同时为患者盖好被单后, 及时将其送至病房。患者清醒后, 相关护理人员应当叮嘱尽可能的卧床休息, 等患者病情缓解之后, 需要按照手术护理计划进行随访, 并指导患者开展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采用SAS评分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前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焦虑症状的发生率等。

1.4 统计学反复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AS评分比较

行手术前, 两组患者的S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手术后, 两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的下降, 对照组患者评分为 (53.2±5.1) 分, 观察组为 (48.9±5.6) 分, 观察组患者SAS评分的下降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术后焦虑症发生率比较

术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发生率为10.0% (10例) 低于对照组的40.0% (40例)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手术是治疗患者疾病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通过手术的治疗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病灶, 促使患者身体康复速度加快, 因此在手术室当中的护理工作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以往传统的手术室护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难以再次提升护理对治疗的效果[3]。而采用优质护理则能够起到良好效果, 本组研究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就诊的20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随机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表明:行手术前, 两组患者的SAS评分相对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行手术后, 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产生明显的下降, 并且观察组患者SAS评分的下降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焦虑发生率 (10.0%) 低于对照组 (4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手术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能够真正有效的改善其在治疗当中所迸发的负面情绪, 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促使患者依从性变得更为良好,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金雁, 梁爱群, 徐曙光, 等.优质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当代医学, 2015 (3) :115-116.

[2]彭梅玲, 曾慧玲.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 (27) :3640-3641.

临床效果中手术室护理 篇5

摘要: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以及S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手术室护理;满意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2-0171-02

一直以来,手术室护理都是广大医院护理工作的重点问题与难点问题。其护理要求相对其他科室而言要求更高,稍有不慎往往就容易诱发护理差错,最终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严重时往往还会出现医疗纠纷,给医院带来巨大的损失[1-2]。所以为了最大限度的提升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本研究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此研究对象,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此次研究所选取的全部为手术患者,同时排除了不愿意接受此次研究的患者。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38.9±6.2)岁,其中外伤性伤口手术的患者有38例,包皮手术患者32例,体表肿块患者有21例,其他手术类型患者有9例。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9.5±7.5)岁,其中外伤性伤口手术的患者有37例,包皮手术患者31例,体表肿块患者有22例,其他手术类型患者有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手术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首先在手术之前应该遵医嘱指导患者科学合理的用药,或实施药物注射;手术实施的过程中,应该依据医生指示,传递有关的手术工具,手术结束之后密切关注患者体征的改变,同时做好常规护理,定时的对病房的环境实施清洁与打扫,控制好手术室内的温度以及湿度。

1.2.2观察组 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加用优质护理模式。首先,手术之前要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护理,在手术开始之前要告知患者手术的相关问题、知识。同时提醒患者手术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患者讲解同类型成功的案例,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其次,手术实施时,护理工作者应该指导患者选择最佳的体位,同时主动为医生传递手术器械以及擦拭汗液,对患者的身体症状进行严格观察,这样是为了保证患者在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之后,能够得到最有效的治疗。另外,手术结束之后应该给予患者饮食护理同时预防并发症护理,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合理有效的饮食计划,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能够充分摄入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等物质;有计划性的指导患者翻身,必要时给予患者按摩,要时刻保证床单被褥的干燥与清洁,最大限度的防治其出现并发症。优质护理的本质就是通过先进的护理方法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护理过程中结合不同患者的不同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优质护理和常规临床护理有很大的区别,护理主要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需要考虑,对患者实施有目的性的护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SAS评分实施对比分析,护理满意度越高,同时SAS评分低,则指患者的护理效果越好。护理满意方面分为三个等级,即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对比分析

观察组10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68例,?M意31例,不满意1例,满意率达到了99.00%;对照组10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53例,满意21例,不满意26例,总满意率仅仅为74.00%。在满意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焦虑状况评分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仅仅为(31.06±5.32)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达到了(61.05±7.51)分。在焦虑状况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指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优质的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好的护理理论知识、临床护理经验以及临床护理技巧,能够保障临床治疗效果[4]。相关研究指出,通过加强手术室患者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优质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起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是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多项科学护理服务措施,其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护士及患者认同[5]。随着现代医疗改革的深入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人们渴望得到优质的临床治疗、护理、饮食指导以及保健服务等,传统的护理措施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优质护理服务应运而生,在现代临床护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6-7]。

本次研究观察组通过使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其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以及SAS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临床效果中手术室护理 篇6

【关键词】子宫肌瘤 临床护理路径 手术

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患者为中心,为已确诊的某种疾病而制定的全套护理计划,对改善患者病情及缩短住院时间都有重要的意义。为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特对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52例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7.8±3.2)岁,肌瘤大小3~10cm2,所有患者均实施子宫切除术。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医疗护理,指导患者饮食,适时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以患者手术天数为横轴,以检查、用药、护理、饮食指导、治疗、健康教育、功能锻炼、出院计划等护理手段为纵轴,以患者为中心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首先,护理人员要先进行入院护理评估,了解患者病情及对子宫肌瘤的了解程度,之后向患者介绍主管医护人员、医疗环境、科室技术骨干及住院期间注意事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其次,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密切留意患者心理情绪变化,及时向患者询问,排除各种消极因素,术前做青霉素等药物过敏试验,叮嘱患者术晨勿禁食;第三,巡回护士要在术中加强巡回,及时给予患者鼓励,安抚患者不安情绪,在手术过程中严禁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术后做好一般护理,评估患者术后情况,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必要的心电监护,观察肠功能、手术切口,预防出现并发症,鼓励患者下床进行适量活动;第四,做好出院前用药指导,告知饮食主要事项,提醒患者及时到医院复诊。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要求止痛的人数及患者住院时间。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越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满意度评分以均数±s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要求止痛人数以构成比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要求止痛的人数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可见下表:

2.2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80~95分,平均(91.3±2.4)分;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72~90分,平均(80.5±3.6)分,两组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4.584,P=0.000)。

综上所述,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宿传荣,刘淑香.临床护理路径对子宫肌瘤患者住院费用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18):138-139.

[2]任冰莲.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4,(1):214-215.

临床效果中手术室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 年2 月~2014 年2 月收治的92 例手术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6 例。观察组男26 例, 女20 例;年龄19~67 岁, 平均年龄 (49.2±5.9) 岁;手术类型:9 例为普外术、14 例为急诊术、10 例为骨科术、8 例为妇产科术、5 例为其他术式。对照组男25 例, 女21 例;年龄18~69 岁, 平均年龄 (49.3±6.6) 岁;手术类型:10 例为普外术、13 例为急诊术、10 例为骨科术、9 例为妇产科术、4 例为其他术式。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 对患者普及手术前、中、后需注意的基本事项, 保证各类手术器械的完备, 构建良好的手术环境, 手术之后将患者安全地送回病房待进一步观察。观察组患者采取舒适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

1. 2. 1 营造优良的手术环境保证手术环境的优良性, 避免噪音, 做好手术室的清洁、卫生工作, 保持空气的新鲜, 同时确保无菌。

1. 2. 2 心理舒适护理患者可能会伴有一些不良心理状况, 如焦虑、抑郁及恐惧等, 需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 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相关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 为其排忧解难, 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

1. 2. 3 手术期间舒适护理在手术期间, 相关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麻醉状态以及具体病情进行严密观察, 查看患者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对手术夜灯光以及室温进行合理调节, 对输液的速度进行合理控制, 使液体外漏现象的发生得到有效避免。需督促术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同时对手术进展情况加以掌控。

1. 2. 4 术后舒适护理手术完成后, 需要及时对患者做好包扎、保暖以及护送等工作, 并对手术标本采取送检措施, 对患者与患者家属普及手术后需注意的基本事项, 多呵护、安慰患者, 提高患者术后恢复的信心。

1. 3 评价标准 (1) 护理指标包括护理安全、护士素质、手术室管理以及消毒隔离4 项, 每项25 分, 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2]。 (2) 采取自制调查问卷, 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不满意4 个等级。总满意度= ( 非常满意+ 满意+ 较满意) / 总例数 ×100%。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各项护理指标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护理安全评分为 (23.8±0.2) 分、护士素质评分为 (22.6±1.2) 分、手术室管理评分为 (21.9±0.4) 分、消毒隔离评分为 (22.9±0.2) 分。 对照组依次为 (18.9±0.4) 、 (17.2±1.4) 、 (16.8±0.6) 、 (17.8±0.3) 分。观察组护理安全、护士素质、手术室管理以及消毒隔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非常满意32 例、满意9 例、较满意4 例、不满意1 例, 总满意度为97.83% ;对照组非常满意10 例、满意12 例、较满意13 例、不满意11 例, 总满意度为76.0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手术室收治的患者疾病种类较为复杂, 包括了普外科疾病手术、急诊科疾病手术、妇产科疾病手术以及骨科疾病手术等[3]。为了提高手术质量, 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极为必要。针对手术室护理, 本次重点提到舒适护理, 主要包括:舒适环境的构建、心理舒适护理、术中舒适护理以及术后舒适护理。舒适护理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温馨、舒适的护理服务, 充分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有学者[4]经研究表明:手术室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有显著效果, 能够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同时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此次得出了与该学者相一致的研究成果。

本次研究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采取舒适护理方法, 结果显示: 观察组护理安全、护士素质、手术室管理及消毒隔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97.83%) 明显高于对照组 (76.0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显著, 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值得采纳应用。

摘要:目的 评估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2例手术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 , 观察组采取舒适护理方法。对比两组各项护理指标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安全、护士素质、手术室管理及消毒隔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97.83%) 明显高于对照组 (76.0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显著, 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值得采纳应用。

关键词:舒适护理,手术室护理,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紫尹.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10) :61-62.

[2]黄飞.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分析.中国卫生产业, 2011, 8 (24) :14-15.

[3]李光昕.李眉.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辽宁医学杂志, 2015, 29 (2) :118-119.

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中的临床效果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30例手术室治疗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其中男132例, 女98例, 年龄8~71岁, 平均 (42±9) 岁;胃肠部位手术86例, 肝胆部位手术73例, 心肺部位手术34例, 子宫部位手术25例, 脑部手术12例。按照住院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1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术前检查、术中配合手术、麻醉以及术后随访等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 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手术室护理及术后护理,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术前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前, 护理人员深入了解患者需求, 缓解患者的抵触情绪。首先, 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 结合病情实际情况制订手术室护理计划;其次, 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流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让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并介绍成功病例, 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

1.2.2手术室护理

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积极鼓励患者, 缓解其紧张感与恐惧感;术中, 护理人员在协助医生进行手术的同时, 为患者按摩, 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通过举办质量管理活动, 对疾病现状以及术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调查, 找出原因后及时进行处理;制订安全质量控制机制, 及时、快速纠正手术室出现的安全问题, 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2]。

1.2.3 术后护理

术后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患者皮肤进行擦洗, 擦拭干净血迹, 并盖好被单, 将患者送回病房, 防止震动过度;护理人员加强巡视, 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定时监测;嘱咐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休息, 并补充足够的营养, 病情恢复后, 简单进行创伤恢复动作锻炼。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对患者的焦虑评分进行评价;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非常满意:>90分;满意:80~89分;一般满意:60~79分;不满意:<59分。总满意度= (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焦虑情况对比

护理后, 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均有所下降, 但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24, P<0.01) , 见表1。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012, P<0.05) , 见表2。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以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水平,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降低手术失败率为目的的一种护理模式, 其能有效改善常规护理模式中存在的缺陷[3]。通过运用细节、贴心的服务模式, 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情绪, 提高护理质量。在本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均有所下降, 但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在手术室临床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情绪, 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30例手术室治疗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按照住院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均有所下降, 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在手术室中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情绪, 提高护理质量, 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许斌.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实施措施及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0 (34) :216-217.

[2]董翠艳.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0 (34) :209-209.

临床效果中手术室护理 篇9

资料与方法

2014年8月-2015年11月收治手术患者80例,按照单双号编号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7~73岁,平均(45.37±8.69)岁;病程0.8~2.9年,平均(1.80±0.40)年。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8~71岁,平均(44.82±9.26)岁;病程0.7~2.80年,平均(1.75±0.50)年。两组手术患者的平均年龄与平均病程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期间指导患者合理的饮食,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定期巡房,服用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前提下,采用风险意识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在患者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准备舒适、安静的环境,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对以往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并详细记录患者的用药时间与过程,从而全面提升护理质量。②在患者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制定相应的护理责任制度,成立专业化护理小组,合理安排护理人员,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当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需要立即向医护人员报告,并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针对性护理举措[2]。③在患者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为患者宣讲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使患者主动配合护理工作。

观察指标:经过一段时间护理后,观察两组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与风险发生率,详细记录数据并进行对比。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两组手术患者风险发生率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手术患者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评分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和风险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临床护理中风险因素、护理矛盾、护患纠纷等发生率逐年增加。医疗事故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同时还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3]。

本研究为探讨风险意识管理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对80例手术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通过规范患者的饮食行为、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症状、定期巡房、利用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4]。护理后发现,由于该方案没有制定科学性的护理流程,护理人员只能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护理,护理范畴过于片面,最终护理效果不尽人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风险意识管理护理方案。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建立个人信息档案,总结以往的事故发生原因,详细记录患者的用药时间与过程,制定护理责任制度,成立护理小组,合理分配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与患者积极交流,讲解健康教育相关知识[5]。护理后发现,该方案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通过积极与患者的沟通,还能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从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本研究数据显示,对照组经过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84.67±3.52)分,护理满意度(82.71±5.49)分,风险发生率17.50%;观察组经过护理后护理质量(91.83±1.68)分,护理满意度(90.24±4.31)分,风险发生率2.50%;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和风险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风险意识管理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降低风险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风险意识管理能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有效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且安全性高,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注:两组比较,P<0.05。

参考文献

[1]徐鸣,张琼.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19.

[2]李桂凤.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3):126-127.

[3]邓庆秋.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3):178-179.

[4]雷荣.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4):451.

临床效果中手术室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78例, 依据数字随机法, 分为甲组39例和乙组39例, 其中甲组男21例, 女18例, 年龄45~70岁, 平均 (55.42±4.34) 岁, 24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 15例行全胃切除术, 有烟酒嗜好者19例, 10例合并高血压, 7例合并糖尿病。乙组男22例, 女17例, 年龄45~71岁, 平均 (56.11±4.78) 岁, 25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 14例行全胃切除术, 有烟酒嗜好者18例, 9例合并高血压, 8例合并糖尿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甲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包括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手术后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 术后第2天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待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对患者饮食进行指导, 最后做好出院指导。乙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具体流程如下。

入院当天, 加强患者入院宣传。护理人员耐心与患者沟通, 将主治医师、院内环境等介绍给患者, 保证患者了解院内环境。对患者资料进行整理, 并总结, 以了解患者一般资料及疾病具体状况, 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带领患者到相关科室检查, 如重要脏器功能检查, 眼底检查等, 嘱咐患者戒烟、戒酒。入院第2~3天, 取患者清晨空腹血及尿液, 实施化验检查, 告知患者治疗配合方式及用药方法, 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入院第4天, 做好物品准备、肠道准备、皮肤准备、抗生素皮试、备血等常规准备工作, 带领患者到手术室参观, 以熟悉手术环境, 告知患者手术详细流程与相关注意事项, 仔细分析患者各项检查结果, 依据合并疾病情况实施对症治疗, 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缓解患者存在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与患者积极沟通, 耐心倾听患者倾诉, 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入院第5~7天, 实施手术, 常规留置尿管、营养管、胃管, 手术前30 min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 做好麻醉复苏物品准备工作, 完成重症护理记录书写, 观察各种引流管, 如营养管、胃管等, 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 并开展疼痛护理。入院第8~9天, 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密切关注, 完成重症护理记录书写, 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 讲解尽早创伤活动的重要性, 同时对引流液性质、量及颜色等进行密切观察, 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入院第10~12天, 实施饮食护理, 嘱咐患者进食以流质饮食为主, 维持营养均衡, 鼓励患者开展机体锻炼。术后8~12 d, 检查患者切口愈合状况, 做好拆线工作, 告知患者进食以易消化、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食物为主, 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少食多餐, 嘱咐患者保持愉悦心情及良好心态。入院13 d~出院, 做好出院指导工作, 协助患者完成出院手续办理, 定期返回医院复查, 告知出院后饮食相关注意事项等。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与住院时间进行观察, 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行设计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 对满意度进行评价, 内容包括就医程序、护理人员服务水平等, 满分为100分, 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79分;不满意:0~59分。满意度= (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与住院时间对比

乙组平均住院费用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甲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乙组护理满意度为94.87%, 甲组护理满意度为69.23%, 乙组明显高于甲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例 (%)

3 讨论

在我国,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占据首位, 在年龄超过50岁人群较为多发[2]。多种因素可造成胃癌发病, 如饮食生活因素、地域环境、幽门螺杆菌感染、癌前病变、遗传和基因等。大多数胃癌患者在早期无明显症状, 有部分患者以呕吐、恶心等上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 体重减轻和疼痛是胃癌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患者存在明显的上消化道症状, 如食欲下降、进食后饱胀等[3]。肿瘤部位不同, 其表现也存在一定差异。临床治疗包括化疗、手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免疫治疗等, 其中手术治疗在临床中受到广泛应用。手术治疗分为根治性手术, 即将可能受浸润胃壁部分、病灶等整块切除, 参照临床分期标准, 将胃周围淋巴结整块切除, 以重建消化道。本研究选取患者均为接受根治性手术患者[4,5,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 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现代医学理论中指出, 护理方式与疾病预后和治疗有着紧密联系[7]。临床护理路径指的是成立一个临床路径发展小组, 依据疾病、诊断、手术制定的一种全新治疗护理模式, 这种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制定的相关流程参与护理工作, 使护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提升临床护理效率的同时促进医院整体护理质量提升[8]。临床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 使护理人员明确自身工作职责, 实施预见性、计划性护理, 能够有效评估、观察患者病情, 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护理。

本研究将这种护理模式应用于胃癌手术患者中, 在患者入院后开始实施护理。入院首日, 为了明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 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 掌握患者一般资料, 并将院内具体情况、医师状况介绍给患者, 使其尽快融入到医院环境中, 消除患者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随后协助患者进行眼底检查、重要脏器功能检查等相关检查, 并做好记录, 对患者日常行为进行监督, 嘱咐患者吸烟、酗酒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使其改善生活习惯, 促进治疗依从性提升。在手术治疗前, 依据患者合并病情情况实施对症处理, 如合并高血压患者, 要采取降压措施。手术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如物品准备、肠道准备等。手术当日, 给予患者常规留置尿管、营养管、胃管, 手术结束后做好引流管护理与观察工作, 对引流液量、性质及颜色进行密切观察。依据患者疾病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饮食方案, 并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护理人员在每一项护理工作完成后要认真填写护理记录。出院前, 开展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出院需要控制饮食, 定期到医院复查。通过对胃癌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规范了护理人员护理行为, 避免因护理人员遗漏引发护患纠纷, 进而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 故乙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甲组。在护理期间, 充分考虑患者实际情况, 为患者制定饮食方案, 促进患者恢复, 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研究结果提示, 乙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甲组。

综上所述, 对于胃癌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节省住院费用, 提高护理满意度, 护理效果显著, 具备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究胃癌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8例胃癌手术患者, 按照数字随机法, 分成甲组39例和乙组39例, 甲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乙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乙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甲组, 平均住院费用明显少于甲组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乙组满意度明显高于甲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 能够减少住院费用, 缩短住院时间, 促进护理满意度提升。

关键词:护理满意度,胃癌手术,临床护理路径

参考文献

[1]招小红, 邓瑞玲.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 2012, 13 (3) :87-88, 96.

[2]梁小红.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34) :221-222.

[3]卢柳霞, 刘卓红, 香慧娟,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 (12) :98-100.

[4]张智丽, 蒋会勇, 谢名双, 等.健康教育路径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 2010, 17 (20) :75-77.

[5]孙红芹.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13, 34 (3) :559.

[6]周玲玲, 芮红霞.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胃癌手术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 (13) :98-99, 102.

[7]丁春红.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 (24) :76-77.

上一篇:法舒地尔下一篇:示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