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实施

2024-07-15

组合实施(精选九篇)

组合实施 篇1

一、组织即兴的概念和特点

组织即兴是组织应对不确定环境的一种适应性策略。 现有研究从三个方面来定义组织即兴。 第一, 从主体维度看, 组织即兴的实施主体是组织或组织成员, 服务于组织或团体的目标;第二, 从时间维度来看, 组织即兴意味着想法的形成 (或决策) 与执行之间的间隔非常短, 传统的先拟定详细计划再执行的“预备—瞄准—开火”模式被“开火—瞄准— 开火”模式所代替;第三, 从资源维度来看, 组织即兴依赖于手头的资源, 机会窗口转瞬即逝, 容不得组织搜寻更多资源或更优的方案, 因此就地取材 (或创造性拼凑) 成为重要的资源配置方式。 后两点虽然意味着组织即兴有可能导致战略的低效, 但也正是这种相机而动带来了组织对环境变化的灵活适应。 这被著名组织学者卡尔·维克称之为“不完善之美”。

组织即兴具有两个主要特点:

(1) 组织或团队成员只遵守少量的特定规则。 例如, 在组织中, 任务优先级、最后完成期限等可能是事先限定好的, 不能轻易更改。 但在这些规则之内, 组织成员有很大的灵活性采取行动。 在爵士乐中, 谁是乐队的独奏者, 演奏的顺序等也是乐队成员需要遵守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规则, 这些规则为演奏提供了一个富有弹性的框架, 在此框架中, 乐队成员通过充分的沟通而调整、协作, 从而实现良好的演奏效果。

(2) 大量的实时沟通。 由于环境的动态性, 目标及相关细节需要随着变化了的环境而调整或修订, 因此, 组织成员只有进行实时沟通, 才能够做出切合实际的调整。 在爵士乐中也是如此, 演奏者们通过倾听和目光交流来监督和感受彼此的演奏, 并据此调整个体的演奏策略, 在动态调整中为听众提供美妙的音乐体验。 总之, 组织即兴演绎了一种动态之美, 一切都不是按部就班。

二、有效发挥组织即兴的组合策略

即兴发挥是企业在不确定环境中生存的重要策略, 它使组织游走于无序和有序的边缘, 实现动态的适应。 但是, 即兴发挥并不等于随意发挥和自由散漫, 如果即兴发挥不当, 就有可能导致组织涣散、管理混乱, 以致失去控制。 因此, 在实施这一策略时, 管理者需要统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培育探索与容错的文化

在动态的环境中, 需求与技术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企业需要主动试验才有可能探明前方的道路。 试验是一个学习过程, 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 但试验也意味着冒险和出错。 同时, 由于环境变化快、决策与行动的紧迫性, 企业及其成员在有限的反应时间内只能尽可能利用手头资源而无暇发掘新资源, 而且资源的利用方式也可能并不是最优的, 也即存在低效、错误的可能。 因此, 组织若要采取即兴发挥的策略保持灵活性, 积极应对环境变化, 就需要培育一种鼓励试验与容忍错误发生的组织文化。

有两种机制有助于培育这样的文化。 第一种是激励制度, 对符合公司利益的新想法予以鼓励。 例如, 在著名的3M公司, 不批评任何一个创意已成为惯例。 当然, 创意要想变为实施计划, 还需要经过评判和考量, 因为叫好不叫座的创意可能浪费宝贵的资源。 第二种机制是树立典型, 将公司中因试错而成功的传奇故事广为宣传和渲染, 形成一种学习榜样的氛围, 从而激发成员试验与创新的热情。 3M公司即时贴的发明故事屡屡被员工传颂, 成为激励每一位员工投身创新的重要动力。

2、建立简单的组织结构

复杂的组织结构往往以大量的规章制度、森严的等级、正式的沟通系统为特征。 这种结构容易导致组织僵化, 难以对环境变化采取有效的反应。 组织即兴旨在增强组织的灵活性, 因此, 在结构设计方面, 应去掉繁文缛节, 把焦点放在几个关键的要素上, 即明确任务的优先级、期限与责任。

(1) 设定任务的优先级。 在动态的市场上, 商机无限而又短暂易逝, 要准确确定各项任务的优先级非常困难。 斯坦福大学艾森哈特教授的研究表明, 成功的公司往往遵循“三步走”的策略:首先, 利用一套明确的标准对潜在项目进行评估, 剔除缺乏吸引力的项目。 其次, 管理层定期开会讨论并修订项目的优先次序。 在动态环境中, 环境变化会使某些项目丧失实施的可行性, 而有些项目则可能因为市场前景的明朗化而得到更高的优先级。 因此, 利用定期例会来讨论和修订优先级尤为必要。 当然, 优先级的修订必须以足够的证据以及管理人员的洞察力为基础, 必要的时候, 甚至需要修订某些评估的标准。 最后, 把优先级设立和修订与资源配置决策挂起钩来。 优先次序清单规定了资源, 包括管理者及员工的时间与注意力资源的投向, 也确定了哪些项目能够实际启动。 缺乏必要的资源配置, 优先级清单也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

(2) 确定任务的期限与职责归属。 一旦各项任务列入实施计划, 管理层就需要为项目确定最终完成日期。 由于最终期限的确定是管理层在搜集了大量市场信息, 并对内部资源和能力状况进行审慎分析和评估之后确定的, 通常具有足够的可行性, 因此, 日期一旦确定, 就需要严格执行。 虽然这一期限内的各种日程具有弹性, 但这一日期却是刚性的, 它保证了企业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抓住特定的商机。 此外, 任务的责任归属也需加以要明确。 各级管理层乃至普通员工都分配明确的责任, 部门合作时的责任归属也需要规定清楚。 与责任联系的是报酬与考核制度, 从而产生强有力的约束机制, 为组织成员的即兴发挥空间提供了必要的限定, 避免不必要的混乱与低效。

总之, 简单结构是一种融合了“控制”与“自由” 的对立统一的组织设计。 通过设立优先级, 为组织成员确定了行动方向和资源投向;而通过明确责任与任务期限, 则确保个体行动与组织及项目目标一致, 而不至于行为涣散以及预定目标的流产。 虽然这些结构要素具有一定的刚性, 但实际的运作却可以是高度灵活的。 例如, 工作人员可以每天修改时间和资源的具体安排。 因此, 组织成员能够在结构所规定的游戏规则下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组织整体也就因此而具有了巨大的灵活性。

3、鼓励员工之间的实时沟通

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 组织也总是在不断调整, 善用即兴发挥策略的公司更是如此。 这种不断调整与变革需要组织成员间进行大量的实时沟通作为支撑。 正如一家新创IT企业的经理所言, 公司持续地调整硬件的设计直至产品研发周期的最后一刻, 其配套软件也同时进行各种尝试直至新产品正式发布。 在善用组织即兴的公司中, 不仅项目开发团队或职能部门内部进行大量的碰头会, 跨团队或跨职能的沟通也非常频繁, 沟通也不局限于正式场合, 各种非正式的沟通也非常重要。 通过交流项目进展、竞争对手的动向、可能面临的问题、彼此的经验, 组织成员能够最大限度地共享宝贵的信息资源, 并协调好自身工作与项目及组织目标的关系。 有时, 实时沟通甚至需要延伸至组织之外, 如定期拜访顾客和供应商、渠道商等合作伙伴, 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强化价值链系统的协作, 为顾客创造和传递最佳价值, 从而在竞争中获取优势。

4、提高员工即兴发挥的技能

员工的技能、创造力、多样性、情感等方面会影响到组织即兴发挥的水平。 因此, 组织也需要有意识地对成员进行即兴发挥能力的培训, 在个体层次上打造即兴发挥的能力, 从而为提高整体组织即兴能力奠定基础。 例如, 英国航空公司开发了多样的训练手段, 让员工亲身体验和锻炼各种意外情况下的反应能力,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具体讲, 要提高员工的即兴发挥技能, 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训练:

(1) 树立挑战4C的观念。 4C是指人们做事情时都希望达到一致 (consistent) 、舒适 (comfortable) 、 自信 (confident) 和胜任 (competence) 。 然而, 即兴发挥往往是在新的情境下发生的, 此时人们容易感觉到失去控制和一致性, 同时, 在信心与胜任力方面也存在压力, 具有不适感。 因此, 通过培训使员工认识到, 即兴发挥与4C方面的压力和不适是相伴相生的, 需要将之视为正常状态。 这样, 才有可能从容应对和有效发挥。

(2) 培养过程技能。 过程技能主要是指倾听和沟通的技巧。 即兴发挥集中精力于对当前的形势或决策情境的理解和决断, 而不是沉浸在对“什么发生了, 还会发生什么”等问题的思考中。 否则, 轻则贻误战机, 重则遭遇失败。 此外, 过程技能还有助于即兴发挥有效实施所需要的实时沟通顺畅而高效。

(3) 训练情境技巧。 迅速决策及行动需要了解环境变化的本质, 因此, 通过经验分享和目的性培训, 能够帮助员工理解和掌握各种可能的环境情境。 其中, 通过移情和类比等技巧的掌握, 使员工更容易面对新情境所带来的挑战。

(4) 即时反应能力。 即兴发挥的瞬时性要求极为迅速的反应, 因此, 员工的即时反应能力对于即兴发挥的效果非常重要。 对这一能力的训练有很多方式, 其中, “讲个故事”或“一句话的故事”是常用的培训工具。 譬如, 比较简单的“一句话的故事”要求一组受训者 (通常是两个人) 合作讲一个故事, 每个人每次只说一个词语, 每个人都顺着对方说出的词往下接, 最后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这个过程中类似于成语接龙, 能够有效地锻炼受训者的即时反应能力。

三、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实现有效组织即兴的四个组合策略, 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有益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 即兴发挥不是万能药, 它使组织处于有序和无序的边缘, 需要高超的管理艺术。 使用不当有可能会导致企业陷入机会陷阱, 或是过度依赖即兴发挥而忽视了其他的策略。 此外, 组织即兴的效果还受到领导风格、组织成员的特征、信息流的状况、组织记忆、组织构造、组织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比如, 过多的组织记忆会阻碍组织成员采用新的思路去处理问题, 从而抑制组织即兴的水平;服务型领导风格有助于削弱组织即兴的负面效应, 还有助于容错文化以及简单结构的建立。 这些影响因素都是企业采用即兴发挥策略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摘要:如何在不确定环境中保持灵活性是当今企业的必修课。发源于爵士乐演奏的“即兴发挥”的思想为企业成功应对环境不确定性带来了有益的思路。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实现有效即兴发挥的组合策略, 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组织即兴,即兴发挥,不确定性策略

参考文献

[1]肖纳L.布朗, 凯瑟琳M.艾森哈特著, 吴溪译.边缘竞争[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一般管理人员双向组合实施方案. 篇2

为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管理人员结构,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根据我厂三项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在实行中层干部竟聘上岗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一般管理岗位双向选择组合,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组合原则

1、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实行岗位职数公开、岗位职责公开、聘用条件公开、岗位待遇公开,以利应聘者选择和职工群众监督。

2、工作需要与本人意愿相结合的原则。以工作需要为前提,本人素质为条件,尽可能地使本人意愿与组织意向相结合。

3、合理流动原则。对未被竟聘组合的人员按以下方向流动:超员单位向缺员单位流动,机关向基层流动,管理岗位向生产一线流动,主业岗位向多种经营岗位流动。

二、组合范围

厂部各科室、生产车间和多种经营部门设置的一般管理岗位(含各类专业技术岗位),均属双向选择组合的范围。

三、组合对象

凡属本厂正式职工,具备一般管理人员任职条件,均可报名参加双向组合。

四、任职条件

1、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工作责任心强,劳动态度端正,服从工作分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完成所担负的工作任务。

3、认真钻研业务知识,具有完成本职工作的业务技能,有一定的文字工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遵守党纪国法,遵守本厂规章制度,清正廉洁,不以权谋私,不搞行业不正之风。

5、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或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从事管理工作5年以上,能够适应工作需要。

6、身体健康,能够坚持正常工作。

五、组合程序

按照厂部制定的一般管理人员定岗定员标准,原则上应聘人员在单位内部选择组合,也可以在本专业范围内选择组合。具体程序是:

1、个人填写《一般管理岗位双向选择组合意向表》,填报1—2个管理岗位,在规定的时间内交厂三项制度改革工作小组。

2、厂三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根据一般管理岗位的任职条件,参考所在单位、部门的推荐意见,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符合条件的再进行综合考核。

3、厂三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和职工代表,依据考核评分细则,分别对应聘人员进行百分制无记名测评。综合测评分按组织考评分和群众测评分各占50%的原则确定。

4、厂三项制度改革工作小组根据各个岗位职数,按应聘人员的综合测评分从高到低确定拟聘用人员,并在厂务公开栏公示一周。如未收到群众异议,由厂三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决定聘用。

六、有关规定

1、未按时填报《一般管理岗位双向选择组合意向表》的,视为放弃参加组合。

2、各类专业技术岗位,必须在取得本专业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中聘用。

3、应聘组合上岗的一般管理

人员,在聘用期内享受本岗位规定的各项待遇。

4、因机构变动或工作需要,厂部有权调整聘用人员的工作岗位。

实施组合政策引导发展预期 篇3

今年以来,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方式、调结构稳步推进,企业效益有所回升,金融市场总体平稳运行。同时,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的风险隐患。当前,经济运行的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必须把握好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

在年度工作“中流奋楫”的重要节点,宏观调控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组合拳有何深意?

一方面,“组合政策”首先指向的是“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重点任务。这些任务从来未曾割裂,当前尤其需要环环相扣、招招呼应,比如去产能、去杠杆的“交集”在国企和金融部门的基础性改革上,去库存、补短板的“交集”则在新型城镇化和农民工市民化的有机结合上。事实上,供给侧的每一单独招数大家并不陌生,而在它们的“交集”里探寻、汇聚政策的合力,恰是宏观调控面临的新挑战。

另一方面,“组合政策”也在提醒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协调配合、共同发力。一段时间以来,中央突出调控对供给侧的发力,各地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也有个别地方顾头不顾尾、顾前不顾后,放松了对需求侧波动的警惕与应对。此次重提“适度扩大总需求”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对扩大内需的作用,就是为了纠偏提醒,推动供给侧的产品与服务找到出路,促进市场供求双方的良性互动。

同时,组合拳不只在调控政策内部挥出,也必然覆盖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动作。这是因为,当改革逐步成为调控的重要利器后,国企的结构调整与重组等重大改革,意义不啻税负的减免、信贷的投放。对调控本身的改革,比如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疏通,会让原有调控效果几何级放大,避免传导中的跑冒滴漏,实现“四两拨千斤”。再比如通过“放、管、服”改善企业微观环境,引导与稳定市场的预期,较之传统的放松银根更能提起民间投资的精气神。

深层次看,“组合政策”之所以受到高度关注,原因在于宏观调控的对偶性,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双刃剑作用。比如最低工资制度的出台,当然是为了平衡劳资关系、保护劳动者权益,但是过度追求工资收入的增长,反过来也会增加企业成本,长远看并不利于可持续增收。因此,这次会议提出“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目的正是要对“职工增收入、企业降成本”这道需要权衡拿捏的题目,给出切合市场实际的统筹方案。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通过实施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良好发展预期的组合政策,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发展走势,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组合实施 篇4

一、主要特点和适用范围

1.基础施工期间能保证原有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

2.保护支架采用施工电梯标准节组合, 不需要另行加工制作, 电梯标准节可重复周转利用或在使用结束后用于施工电梯安装。

3.原有地下管线不用另行拆迁移位, 既节约了原有管线的临时改移费用, 又确保了工程基础施工的进度。

4.适用于拟建建筑开挖深度超过地下管线埋深且地下原有管线无法移位或临时改移费用较高的工程施工。

二、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工艺流程

分析地勘报告和地下管网资料、确定支撑方案→基础螺栓、专用支撑节制作加工→土方一次开挖 (跳挖) →支撑架基础施工→支撑架 (施工电梯标准节) 组拼→专用支撑节安装→土方二次试挖监测→土方二次开挖→设置纵向斜撑→地下结构施工→管网土石方回填和支撑架拆除。

2.施工操作要点

(1) 确定支撑方案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地下及周边管网图纸技术资料, 现场进行踏勘, 确定各地下保护管线的类别、走向、埋深, 并根据管网压力、材料、管网内介质估算单位长度的荷载和抗弯性能指标。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地质勘查报告, 结合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土方开挖方案, 确定土方开挖放坡系数和管网纵向的跳挖间距。

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方案明确具体的土方开挖顺序、跳挖土方作业参数、支撑架间距、专用支撑架螺栓直径、支撑架体基础截面尺寸及顶面标高, 并制定管网破坏应急救援处理预案。

(2) 基础螺栓、专用支撑节制作加工

根据支撑架的组拼节 (采用电梯标准节) 连接螺栓孔孔径, 选择配套的螺杆, 常见配套螺杆为M24, 螺杆埋入基础混凝土长度不得小于35d。

专用支撑节采用10号槽钢组拼, 成口型, 槽钢开口向内侧, 平面外轮廓尺寸同电梯标准节, 与标准节对应螺栓连接孔位置钻设同直径螺栓连接孔。

3.土方一次开挖 (跳挖)

土方开挖前必须根据开挖方案做好开挖线的测量工作, 管网下方要严格控制开挖间距和放坡系数, 严禁超挖。在开挖过程中, 应专人负责监控跳挖土方边坡的稳定性, 一旦发生边坡异常应立即停止并采取局部回填保护, 避免造成管网破坏。

每次土方开挖作业前必须把对管网开挖保护范围进行核对复查, 并组织现场作业班前交底会, 特别是挖掘机操作人员, 切忌违章冒险作业。

4.支撑架基础施工

土方开挖完毕后立即组织支撑架基础施工, 基础为长*宽*高=1200mm*1200mm*6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25, 支撑架的地脚螺栓应采用工装确保其定位准确。基础顶面标高应严格按照方案实施, 标高H必须控制在Hmax与Hmin之间, 同时基础应置于持力层上且其顶面应低于地下室筏板底标高。

H为保护管网底标高至基础顶面高度;n为支撑标准节数;1.508为支撑标准节高度 (m) 。

5.支撑架组拼

支撑架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 组织支撑架的组拼。组拼时可以采用现场的塔吊或汽车吊辅助安装, 竖向支撑架通过M24连接螺栓将支撑标准节与基础连接。当管网比邻需要设置多排支撑架体时, 应在支撑架横向采用Ф48或Ф48.6钢管设置横向斜撑, 加强支撑架的横向刚度和整体性。

6.专用支撑节安装

当支撑架体最后一节支撑标准节安装后, 将专用支撑架从管网底部塞入, 将50mm厚橡胶垫置于管网底部, 然后采用可调节螺栓套件与支撑标准节顶部连接, 然后调节螺栓螺母, 确保专用支撑架顶紧管网底部。

7.土方二次试挖监测

支撑架安装完毕后, 在保护管网顶设置监测点, 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完成首次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保护管网的沉降和位移, 并完成初次观测数据的记录。

剩余土方试挖由人工利用铲、撬将管网周边及底部的土方剥离, 直至管网底部完全暴露。在人工试挖过程中, 每下挖200mm应进行管网监测一次;当开挖至管网表面后, 应加密观测频率, 每下挖100mm应监测一次。当施工期间遇到雨雪天, 应建立特殊气候监测制度, 监测频率应不超过3小时。

根据管网材质、管网内介质、充盈度的不同, 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一, 在实际施工中对管网的变形观测报警值设置可以按经验数据设定。

8.土方二次开挖

当剩余土方管网底完全暴露且管网变形监测在正常范围后, 即可组织小型挖土机械进行作业。施工中应注意施工机械严禁碰撞保护管网和保护支架, 并继续做好管网的监测工作。

9.设置纵向斜撑

土方开挖完毕后, 根据管网支撑架的间距设置纵向斜撑, 斜撑采用Ф48或Ф48.6钢管与支撑架连接, 加强组合支架纵向平面的稳定性。

10.管网土石方回填和支撑架拆除

当基础结构施工完毕后, 应及时组织管网底及周边土方的回填, 回填时将管线范围分为几个区段, 组织流水施工, 支撑架体必须按流水作业要求进行分段拆除, 严禁采用倒退式拆除;同时必须加强变形监测, 尤其是燃气管道的监测。回填时必须按照原位分层覆土、夯实、修筑管沟, 将支架架空保护的地下管线进行就地复位、恢复原有地貌。拆除时采用手拉葫芦人工拆除, 拆除的支撑标准节在场地内统一堆放, 供后续施工人货电梯安装时使用。

三、主要的质量和安全措施

1.保护支架基础必须根据方案进行承载力计算, 基础的持力层应按照工程设计文件要求执行。若经计算基础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 应采用增大基础平面尺寸或进行地基换填等措施。

2.土方开挖必须严格按照放坡系数实施, 每开挖1.2m应进行开挖边坡和放坡系数的复核, 严禁超挖。

3.支撑架基础地脚螺栓为确保定位准确, 应采用工装对地脚螺栓进行定位, 并在混凝土浇筑前对外露丝口部分采用薄膜等材料进行保护。基础混凝土浇筑中, 振捣器具应尽量远离预埋的地脚螺栓, 可以采用钢筋对预埋螺栓周边混凝土进行插捣。

4.支撑架组拼时, 应在钢架附近架设测量仪器进行垂直度的跟踪监测, 单节支撑架自身的铅垂偏差不超过h/1000, 整个钢架的铅垂偏差≤15mm。

5.管网土石方回填时将管线范围分为几个区段组织流水, 回填时必须按照原位分层覆土夯实, 回填分层厚度应不得大于200mm。

6.严格执行施工现场各种管理制度, 对工程中采用的原材料、半成品等质量按相关要求进行检查、抽检。

7.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加强施工作业中的安全检查, 确保作业标准化、规范化。

8.施工前, 工长应编制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 并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交底, 履行签认手续, 并经常检查执行情况, 纠正违章。

9.安排专职安全员, 结合安全生产制度和有关规定, 经常进行现场检查督促整改, 如发现严重的不安全情况时, 有权指令停止施工, 整改合格后方可复工。

10.落实施工过程中监测工作, 除进行管线位移和沉降观测外, 还应对基坑周边及地下管线附近的地面开裂、沉降以及基坑支撑架体变形进行监测。在监测实施过程中应定人定期进行观测, 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应加密观测频次并及时通知各有关单位, 以便及时处理。

11.了解周边的居民、单位的电力、通讯、自来水、燃气供应情况, 有非正常停止供应等现象时及时联系相关单位进行检查。

12.制定管线破坏抢险预案, 登记工程建设各方及周边社区、各管线权属单位的抢修电话。如有管道损毁、泄漏等问题及时关闭阀门, 保护现场, 通知专业人员及时修复处理。

四、结语

组合实施 篇5

在奥运会赛艇项目中, 除男子和女子各有一项单人艇项目外, 其余均是多人艇项目, 如此多的多人艇项目, 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那就是多人艇桨手的选拔组合问题。Schwanitz, p (1991) 90年代就提出赛艇多人艇的选配合理与否是影响浆手个人能力发挥及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长期以来, 多人艇桨手的选拔组合我们一直都是凭借经验和打桨位赛以及直观的判定进行组合, 没有一套更为科学的选拔办法进行多人艇组合, 这种方法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有时需要很长时间反复选配才能找到比较合理的组合, 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训练时间与资源, 这一直是困扰我们多人艇桨手组合的一个难题。进入新世纪以来,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 借助于先进的检测仪器使这一难题有望得到解决。有关研究也提示, 应用生物力学分析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多人艇选配的科学化程度, 提高选配效率和准确性。为科学评估国家女子赛艇队配艇组合的合理性, 我们采用生物力学分析技术对目前国家女子赛艇队几对组合进行测评, 发现了一些问题, 为今后进行科学选配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数据与技术支撑。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在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参加过中国国家赛艇队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集训的所有女子公开级单桨运动员, 共计20人。

2.2、研究方法

(1) 测试法:采用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自主研制的赛艇运动生物力学测试系统。

(2) 数据分析法:数据图形对比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不同浆手及组合的桨力-时间曲线比较

为了了解国家队女子单桨组每位运动员的划桨力是否正确、合理, 对每位运动员进行了划桨力的全面测试, 通过测试获取了如下坐标曲线图:

图1是某优秀双单领桨手在45桨频下的连续4桨的桨力-时间曲线, 从图像显示, 拉桨力量的峰值都很高, 已经达到274牛顿, 而且4桨的拉桨力的曲线较为稳定, 曲线基本重合, 说明拉桨的用力方式非常稳定, 每一桨都会产生几乎同样的划桨效果, 如果每一桨的拉桨力量峰值偏差再小一点, 将会产生更好的划桨效果, 这也是我们赛艇技术需要追求的最高标准。

图2是某优秀双单跟桨手在45桨频下的连续4桨的桨力-时间曲线, 对比图一、图二两张图, 直观感觉曲线轨迹走向基本相同, 事实上也是如此, 我们没有判断错误, 见图三两个人的曲线重叠图, 我们看到的更直观些, 两个的划桨力曲线基本重合, 这也是这对双单组合屡次在世界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必然结果。

以上这几张图是划桨力的曲线较好的范例, 在如此高的桨频下能保持这样好的拉桨曲线是非常不容易的, 目前从测试情况来看国内其它选手是很难划出这样的划桨曲线。

图4这个曲线图是目前在国家队集训, 备战伦敦奥运会的某双单组合, 搭档时间还算是比较长的选手, 2011年春赛取得了2km比赛的冠军, 算是新手当中比赛名次较好的一对选手, 我们从图4可以看出两个人的拉桨曲线轨迹差异还是很大的, 虽然李某某的拉桨力量接近了前述优秀选手的水平, 但是她的搭档拉桨力量与她有明显的差异, 而且刘某某、李某这两位选手还算在比较稳定的19桨桨频下划出的曲线, 如果上述组合在45桨的高桨频下拉桨, 力的曲线可能差距更为明显, 这两个队员的双单组合与前述的优秀双单组合水上2km的成绩差距还很大, 从划桨力的曲线就可以看到她们之间的差距存在, 所以差距就差在划桨力的曲线出现了问题, 一个技术风格不一样的选手搭在一起是很难划出好的运动成绩, 这也反映了我们其他选手的划桨曲线问题可能更多, 再看下面几张曲线图, 都是出现同样的问题, 组合在一起的没有较为理想的相近的曲线。

图5曲线重叠较为近似, 但拉桨力度与支撑长度有问题, 就是划幅不一样。

图6所展示的某女子双单在拉桨力量基本一致, 划幅也较为接近, 但是水下力量激发时机不一样, 一个早些一个晚些, 会出现航向偏差。

图7所展示的某女子双单在水下支撑长度上较为一致, 力量激发时机也比较同步, 但是后一把接近快出水位置, 王某的加速度要比许某某好得多, 许某某的曲线是有一把力的加速度不够。不够理想的组合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前面笔者已经交代过赛艇女子奥运会项目就两项, 除双单外还有一项就是八单, 八单是要8位桨手1名舵手组合的项目, 如果不借助于类似于这样划桨测力系统测试进行八人艇的人员组合, 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八人艇的划桨技术风格, 又怎么能去取得奥运会的较好成绩。

因此、要想组合一条较为理想的多人艇, 必须借助当今的高科技, 进行测试筛选出更为理想的组合阵容来, 而且平时训练也可以借助这个测力系统进行规范、完善划桨技术, 为多人艇的组合提供帮助。

图8是某优秀单桨选手的桨力-时间曲线, 我们追求的就是这样的划桨曲线, 曲线有峰值高度 (划桨力量的体现) 、曲线有跨度 (每一桨力的持续支撑效果情况) , 正确的划桨技术会产生一个很饱满且有高度峰值的曲线。

3.2、不同组合的比赛成绩比较

表中这几位桨手都是国家队备战2012伦敦奥运会选手, 除阎某某张某某组合比赛时成绩属于例外情况, 其他成绩均跟划桨力曲线都存在一定相关联系。优秀组合的划桨力曲线为最好, 曾经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银牌。

4、结论

通过上面的测力曲线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靠传统的目测与经验进行多人艇的人选组合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我们靠经验选配的5对选手中, 只有一对比较理想, 而另外4对则不理想。而通过生物力学技术分析可以有效评估多人艇浆手桨力-时间曲线的合理性与一致性程度, 借助该技术可以使多人艇的配艇组合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根据浆手桨力-时间曲线评价结果, 我们有必要对4对不理想的组合进行重新选配, 以尽量使配艇更加合理, 有效发挥浆手的协同发力作用, 为取得较好的成绩提供科技支撑。

结论:

⑴靠目测与经验进行多人艇选配存在一定盲目性;于屈的范围, 约为60°。内收:从贯肱骨头的矢状轴下方跨过的肌肉能使肩关节内收, 主要的肌肉有胸大肌、背阔肌和肩胛下肌。内收时, 由于肱骨头滑向关节窝的上方而受到躯干的阻碍, 其运动范围很小, 约为20°。外展:从矢状轴上方跨过的肌肉, 可使肩关节外展, 主要的外展肌有三角肌 (中部纤维) 和冈上肌, 当肩关节旋外时, 肱二头肌长头也参与外展。肩关节外展时肱骨头滑向关节窝的下方, 所以运动范围较大, 约90°。旋内:沿贯穿于肱骨头中心与肱骨小头中心之间的垂直轴, 上臂可作旋内和旋外运动。凡由内 (起点) 向外 (止点) 从垂直轴前方跨过的肌肉具有旋内作用。旋内的肌肉有背阔肌、胸大肌、肩胛下肌和三角肌前部纤维。旋内时, 肱骨头在关节盂内向后滑动, 肱骨大结节和肱骨体向前方转动。旋外:从垂直轴后方跨过的肌肉有旋外作用。旋外的肌肉有冈下肌和小圆肌。旋外时, 肱骨头在关节盂内向前滑动, 肱骨大结节和肱骨体向后方转动。当上肢垂直时, 旋转运动的范围最大, 可达120°。环转:三角肌 (三个束) 、胸大肌、斜方肌、菱形肌、前锯肌、背阔肌、大圆肌、小圆肌。

⑵借助生物力学技术可以科学评估多人艇配合的效果;

⑶生物力学技术可以为科学配艇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摘要:为探讨国家女子赛艇队多人艇配艇合理性, 对不同组合选手应用生物力学技术进行桨力-时间曲线比较研究。结果:⑴5对组合中有1对组合桨力-时间曲线比较优秀;⑵4对选手组合的桨力-时间曲线不理想;⑶桨力-时间曲线优秀选手组合的比赛成绩优于桨力-时间曲线不理想的选手组合。结论⑴靠目测与经验进行多人艇选配存在一定盲目性;⑵借助生物力学技术可以科学评估多人艇配合的效果;⑶生物力学技术可以为科学配艇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关键词:赛艇,桨力-时间曲线,多人艇配艇,生物力学

参考文献

[1]Schwanitz, p. (1991) .Applyinggbiomechanicsgtogimprovegrowinggperformance.FISAgcoach, 2 (3) , 1-7

[2]马祖长, 曹景伟, 刘爱杰等.单人皮划艇500米竞速结构和竞赛策略研究[J].体育科学, 2007, 27 (5) :47-51.

组合实施 篇6

“组合图形面积”这一内容旨在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和转化方法求解组合图形的面积, 具体包括三个意义:其一, 这一内容是对已学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其二, 这一内容为今后求解复杂和不规则图形面积奠定基础;其三, 这一内容要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 并在组合图形和基本图形之间有效转化。基于此, 以“变异理论”为指导, 在分析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基础上, 厘清要点, 设计、完善教学环节, 并通过“审辨——变异”的变异图式, 最终突出教学重点和破解教学难点。

二、教学要点与学情分析

1. 教学要点

“变异理论”强调, 精细分析教学内容, 厘清教学要点, 根据需要学生审辨的内容, 明确教学目标。针对“组合图形面积”这一内容, 其教学要点有三个。其一, “组合图形面积”求解的基本思想是“转化”, 即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其二, “有效转化”包括“图形有效”和“数据有效”。“图形有效”即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已知计算方法的基本图形, 具体方法包括:分割法、添补法和割补法。“数据有效”, 即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后, 无法有效解决问题, 还需相应的数据支持计算。其三, “组合图形面积”求解的方法多种多样, 有繁简之分, 这就需要分析和比较, 最终选择简洁的计算方法。

2. 学情分析

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这一内容之前,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前测, 以了解他们是否具备必要的知识基础。前测结果表明三点:其一, 有75%的学生对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基本掌握, 并能正确运用;其二, 有52%的学生在面积计算和单位转化等方面仍有困难, 使得解题的错误率较高;其三, 有50%的学生能把简单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 并准确地计算出面积。

通过分析可知, 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这一内容时, 其学情有四个特点:一是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 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 探究多样化的解题方法;二是对解题方法的归类、分析与择优, 还须教师的进一步指点;三是学生对图形的数据条件关注不够, 时常不顾数据而转化图形, 最后导致无效转化;四是学生不能灵活运用“转化”思想。

三、教学过程与教学心得

“变异理论”强调, 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的要点时, 须围绕教学要点提供有序变异的学习情景。只有有序的变异, 才能使教学要点成为学生关注的对象, 才能达成审辨。有序变异的策略主要包括:“类比”“对比”“分离”与“融合”等。

1. 教学过程

“组合图形面积”这一内容的教学包括两个教学环节:一是探索、归纳方法, 二是运用方法与拓展。

(1) 探索归纳方法

在“探索归纳方法”这一教学环节, 其教学过程分三步:一是通过“类合”策略, 归纳组合图形的含义;二是创设求解“组合图形面积”的教学情景 (小华家客厅地面要铺木地板, 请帮小华算出客厅的面积) 。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再进行全班交流;三是展示问题情景的有序变化, 提出引导性问题, 使学生逐步关注和理解不同要点——“转化”思想、“转化”方法、优选方法和“转化”要素。

具体教学步骤分五个阶段。其一, 展示组合图形, 提出问题 (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 并进行全班交流, 须明确审辨的关键属性 (组合图形, 即由基本图形组成;其形状各异) 。在此, 采用“变异理论”中“类合” (归纳) 的策略。其二, 小华家客厅的地面由若干组合图形构成, 解题思路是加辅助线, 提出问题 (为什么加这些辅助线, 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 并进行全班交流, 须明确审辨的关键属性 (基本思路, 即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由于组合图形不同, 因此, 所加辅助线不同) 。在此, 采用“变异理论”中“类合” (归纳) 的策略。其三, 要求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添加辅助线, 提出问题 (这些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其不同点和相同点分别是什么) , 并进行全班交流, 须明晰审辨的关键属性 (“转化”方法, 即分割法、添补法和割补法;“转化”方法因教学情景和图形的不同而不同) 。在此, 采用“变异理论”中的“对比”和“类合”策略。其四, 要求学生审视不同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提出问题 (哪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比较简便) , 并进行全班交流, 须明晰审辨的关键属性 (通过对比, 选取最佳方法;“转化”思想的运用以简便为本) 。在此, 采用“变异理论”中的“对比”策略。其五, 展示已添加辅助线的图形, 提出问题 (为什么有些图形添加的辅助线有效, 有些图形添加的辅助线无效) 并进行全班交流, 须明晰审辨的关键属性 (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 有效转化的要素有两个, 即图形有效和数据有效。只有将有效图形和有效数据相结合, 才能运用“转化”思想有效解题) 。在此, 采用“变异理论”中的“对比”和“分离”策略。

(2) 运用方法和拓展

在“运用方法和拓展”这一教学环节, 通过从易到难的不同例题的练习、分析和交流, 使学生掌握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 有效添加辅助线, 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 标出隐含数据, 选择计算方法, 并进行正确解答。为了选择典型变异的题目作为例题, 教师可对各类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并仔细归纳它们的难度 (其难度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基本图形的个数和形状、是否已添加辅助线、数据是否隐含或需要推算以及是否涉及其他知识背景) , 这四个因素构成了主要的变异维度。因此, 教师在设计例题时, 应尽量兼顾各种主要的变异维度, 使例题难度由简到繁, 逐渐加大, 最终使学生在各种问题变式中审辨情景的变化和方法的变通。

2. 教学心得

(1) 灵活掌握

在教学了“组合图形面积”这一内容后, 一些学生倾向于把某个基本图形 (例如, 梯形) 当成组合图形, 采用“转化”方法求解。此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基本图形的相应公式 (梯形的面积公式) 求解。因此, 教师应提醒学生在采用“转化”方法解题之前, 须先判定图形的属性, 以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2) 促进作用

运用“变异理论”对“组合图形面积”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进行精细调整, 对教学成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一, 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转化”方法, 以确保大多数学生较好地解决中等难度的问题;其二, 根据变异维度设计不同问题, 使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迁移性获得较大提升。

(3) 存在的问题

组合实施 篇7

一、电力一次设备全寿命周期组合化管理概述

1. 电力一次设备的管理现状

部分电力企业仍以定期检修和非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方式管理电力一次设备, 但是随着断路器、变压器等设备技术水平的提高, 检修单位延长了部分设备的检修时间, 简化了部分检修项目, 然而, 这种方式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 必须采用合理的管理模式对电力一次设备进行管理。电力一次设备全寿命周期组合化管理是电力企业从电力工程的全寿命周期角度, 充分考虑成本费用、控制费用等内容, 最大限度地优化电力资源的配置模式, 降低企业的成本, 从而达到获取经济效益的目的。

2. 实施电力一次设备全寿命周期组合化管理的重要性

在电力企业应用电力一次设备的设计阶段, 其性能、维护工作量、投入金额已经确定, 且优质的维护和检修电力一次设备并不能大幅提高其设计性能。且电力一次设备全寿命周期组合化管理需要多个部门合作完成, 只有在统一、系统的管理机制下, 电气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才能提高。部分电气企业并没有重视个体设备质量、设备性能、设备运行状态、设备运行环境等问题, 只是按照检修周期进行维护, 这种方式使得部分设备的不良状态得不到维护, 从而影响企业整体的运行, 不利于电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由此可见, 电力一次设备全寿命周期组合化管理的实施势在必行。

二、电力一次设备全寿命周期组合化管理的实施

1. 建立电力一次设备的规范管理制度

电力设备的使用期是设备发挥其价值、生产效益的重要阶段。据统计, 每年约10%~15%的设备由于操作不当而发生故障。因此, 电力一次设备的规范管理对维护设备的良好运行有重要作用。对此, 电力企业应建立标准化电力一次设备的规范管理制度, 包括设备日常维护制度、设备的点检制度等。建立管理制度时, 应要求操作员正确地操作, 并进行基础的紧固、润滑、清洁、检查等工作。而日常维护设备制度中, 应设置维护标准、路线以及定量、定点、定时的维护工作, 促使维护工作有序进行。建立设备点检制度时, 应确定点检人员的权限和职责, 并规范点检的具体流程, 从而达到规范点检工作的目的。

2. 标准化电力一次设备前期管理流程

电力一次设备的设计阶段已经决定了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维修工作量和性能, 优质的检修无法提高其性能。以往设备管理部门忽视了设备前期管理工作, 使得后期管理工作困难。对此, 电力企业应加强电力设备的前期管理, 标准化电力一次设备前期管理流程, 从而达到全面管理电力一次设备的目的。电力一次设备全寿命周期组合化管理需要财务部分、组织管理部门、技术部门等各部门的协作, 因此, 标准化电力一次设备前期管理流程过程中, 应做好设计选型、制造、安装以及投运初期的管理。在设计选型阶段, 电力设备管理部门应全面收集设备的性能、故障事件等资料, 选择最优的设备, 并严格监督设备的制造过程。在安装和投运阶段, 应根据相关规范进行监督、检查和维护, 从而保证设备质量。

3. 分级检修方法的实施

分级检修是电力企业根据技术人员对设备点检的分析, 根据相关技术文件而实施的设备检修方法, 主要包括设备检修级别的分类和具体检修方法。设备检修级别可分为四级, 一级是设备处于危险状态但是未达报废标准, 需要进行整体检修;二级是设备处于可疑状态, 需要检修部分装置;三级是设备存在问题, 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检修, 四级是设备正常, 需要日常维护。

分级检修方法主要包括机会检修、模块检修、同步检修、批处理、状态维修等。机会维修是在设备停运间隙进行检修而不局限于维修机会, 模块检修是应用模块替换待检装置, 待被替换装置检修完毕后再组装回设备, 这种方法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减小停电次数。同步检修是停电检修某设备时, 停运的相关设备均接受检修, 这种方法可有效发挥检修的功能。批处理是根据设备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集中检修的方法, 状态检修是技术人员利用油色谱、红外监测等设备排查设备故障, 这种方式可及时发现问题, 降低故障损失。

4. 电力一次设备全寿命周期组合化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电力一次设备全寿命周期组合化管理并没有既有的经验可供借鉴, 需要企业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施, 且目前监测技术并不能发现设备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加强该方面的研究。不仅如此, 电力企业实施该管理模式后, 开展点检模式会增加检修费用和人力的投入, 且设备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并不健全, 不利于新管理体系的建立。对此, 电力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实施电力一次设备全寿命周期组合化管理。

三、结束语

电力一次设备全寿命周期组合化管理的实施在电力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力企业应深入了解电力一次设备全寿命周期组合化管理, 根据自身的情况实施电力一次设备全寿命周期组合化管理, 以提高电力一次设备的管理效率,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摘要:电力一次设备全寿命周期组合化管理可有效控制成本费用和控制费用, 降低电力企业的成本投入。电力企业应用电力一次设备全寿命周期组合化管理模式时, 应在建立电力一次设备的规范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标准化电力一次设备前期管理流程, 实施分级检修方法, 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

关键词:电力一次设备,全寿命周期,组合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杨秀峰.全寿命周期管理在电网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 2010.

把握组合设计原则提升组合练习实效 篇8

组合练习不能违反体育学科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循人体生理和心理起伏变化规律,遵循人体技能适应性规律和技能形成的规律,使得练习与组合练习要具备科学性、合理性。从温岭市展示的水平一(二年级)《技巧:多种形式的滚动、滚翻方法与游戏》单元练习中,我们可以看到设计者把小学低段的“滚动”教材按动作方法分为三类,分别是前后滚动、左右滚动和不同状态下生活应用的滚动。首先从分类上提炼准确,具备一定的科学性;然后从学生年龄段出发,水平一的学生主要任务是发展其柔韧、协调以及平衡能力。《技巧:多种形式的直体滚动练习方法》一课中利用游戏“穿越火线”、“车轮滚滚”,巧妙地设计了直臂、屈臂、双人合作滚动通过垫子、单人和多人套圆筒滚动等练习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意识注重发展学生柔韧、协调以及平衡素质,达到预期目标,能达到这样效果的组合练习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其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喜欢体育运动,爱上体育课堂。因此组合练习设计的科学性是提升实效的前提和基础。

二、组合练习设计的目标性

组合练习可以是同一个项目内不同技术动作的组合,也可以是不同项目的技术动作组合,也可以是单人或多人之间的项目组合,不论什么形式组合练习必须围绕以技术动作复习为基点,增加学练兴趣、促进体能增量和提高技术的运用能力为目标。不同的组合在目标发展定位上有一定的差异。

首先,同类运动项目中的技术动作组合。如慈溪市展示的组合练习:不同的姿势起跑+直线跑、小步跑+直线跑、曲线跑+直线跑。还有温岭市展示的组合练习:直体左右滚动+团身前后滚动,团身前后滚动+前滚翻等,这些同类运动项目的技术组合练习在技术复习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更加突出技术的运用能力提升。

其次,不同项目的技术动作组合。如嘉善团队展示的组合练习:绕圈走+拍击球、四角换位+拍击球、左右摸线+拍击球、蹲跳起+拍击球等,这些都属于不同项目的技术动作组合。如从“蹲跳起+拍击球”这个组合来看,是技巧与球类项目的组合,根据这两个运动项目特征分析,教师在实际运用这个组合的练习,技术复习的基点不变情况下,考虑的目标侧重点更多在项目组合练习趣味性和体能的增量上。

因此把握好组合练习中练习之间的选择和搭配,为不同单元和课次的目标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三、组合练习设计的层次性

组合练习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单元教学中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不同的侧重与安排,把握好组合练习设计中不同练习之间的层次性,做到练习手段和方法上呈螺旋式多样化的梯度,让学生的学、练在一定的时间和阶段内保持浓厚的兴趣,达到能力目标发展的要求。例如:水平一(二年级)《技巧:多种形式的滚动、滚翻方法与游戏》单元的练习展示中,直体滚动的练习方法,由单人直体滚动到双人的直体滚动,再到有器械的多人直体滚动,这样的组合练习设计条理清晰,人数由少到多、器械由无到有,保证了合理、顺畅、高效的教学过程。再如“多种形式的拍球游戏、综合游戏”单元组合练习展示中设计了站立状态下的拍击球→转圈+原地站立向上拍球→转圈+单脚站立向上拍球→单脚连续左右跳+拍击球等,练习设计从静态到动态,从身体平衡状态下到不平衡状态下层层递进、由易到难,满足了学生技术与体能发展的双重需要。这样设计组合练习,无论是组合人数上还是组合动作难易程度等方面,都有了一个递进的关系,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技术运用能力,满足学生求异求变的心理需求。

四、组合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组合练习的有效性基于四个维度的考量:是否提高趣味性、是否提高练习的量、是否注重差异、是否有针对性。比如在《多种形式的直体滚动练习方法》一课把原本单一的直体滚动练习趣味化,设计了四块练习区域来组织教学,每块区域的练习在基础的滚动练习上,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增加难度的组合练习。比如:在第一区域内设置爬过横绳+滚过横绳的练习,解决学生身体绷直的动作要求,第二区域内设置了“滚草地”、“滚斜坡”、“滚山坡”等让学生体会主要发力部位肩、腰部用力大小的不同。第三区域是利用大小不同的滚筒内进行组合直体滚动的游戏,在要求身体绷直的基础上又发展多人协调合作能力,第四区域则设置不同路线的组合滚动,让学生体会通过对身体肩、腰协调发力来控制直体滚动的方向。每个学生依次到不同区域轮换练习,这样的组合和组合练习既有趣味性又有练习的量,又有很强的针对性,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果学生在练习中双脚夹住一张纸片进行滚动或者双脚套在一个橡皮圈内,学生或许会更加注重直体而不是随意翻滚,效果会更好。在《排球:身体各种状态下的拍(击)球的练习方法》一课中,学生在不同的学练阶段挑战不同形式(蹲下起立后击球、原地转圈后击球、爬行后击球)的练习方式,是组合练习在学练不同阶段具有差异性的表现,组合练习既富有趣味又对主体动作产生针对性的练习效果,假如在练习方式上逐步提升练习的难度相信效果会事半功倍,例如增加学生原地蹲下起立多次垫击球、两人一组跑动互换位置后垫击球等。

五、组合练习设计的迁移性

组合练习的设计与运用同样也应当具有一定的迁移性。迁移理论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已得到广泛的运用。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迁移能够大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得合理则产生正迁移,运用得不合理则出现零迁移甚至负迁移,会阻碍我们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在设计组合时,迁移性的考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黄翔岳编著的《体育运动心理学》中指出:运动技能之间的迁移可分为运动与运动之间的迁移、语言与运动之间的迁移及两侧迁移三类。在教学中用一种已经学会的运动技能去引导另一种将要学习的技能;练习前运用一些简明扼要的口令对技能重点进行归纳强调与引导;从身体一侧学习过渡到另一侧的学习等。例如嘉善团队所展示的水平一(二年级)《排球:多种形式的拍(击)球游戏、综合游戏》单元其余课时的练习中,所包含的7个组合练习,根据课时的不同,每个组合练习都有对下一课时内容的迁移渗透,例如:不同部位的向上拍(击)球+转圈抛接球练习→快速跑+原地单手向上拍(击)球→跳十字格+原地双手向上拍(击)球等组合练习,从抛接到拍击、从单手到双手,无不体现设计者的迁移意图。总体来看又很好地把排球技术的各种身体姿态下的拍击球从易到难的融入到组合练习中,层层递进,步步渗透。这些迁移都能够非常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新技能的学习。同样运动技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之间的迁移在教学中也不容忽视。用已知的一种生活活动引导运动技能的学习,以及将运动技能融合到生活活动中去,都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练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迁移理论的运用并不是随意而为的,前后两种活动的相似性是产生迁移的条件,切不可为了迁移而迁移,将两个毫不相干的技能或者违背生理特性的技能进行迁移。

六、组合练习设计的创新性

组合的设计与运用还应当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创新是一切事物突破的原动力,在教学中一定的创新也是我们体育教学发展的根本来源。组合应当是在一定原则指导下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重组,所以组合的设计运用必定需要创新。教法的创新、学法的创新、诱导语言的创新等等,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的。例如:我们将两个已知练习进行合并形成组合,一课时,学生会觉得新鲜,有学练积极性;两课时呢?学生就会觉得平淡了,三课时及更多课时呢?结果不言而喻,没有创新的变化,必将不可持续。如温岭团队的练习展示中,将各种组合与当地的风土民情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在脑子里用原有的生活经验迅速地形成动作概念,激发运动兴趣,加速了技能的学习速度,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创新。

参考文献

[1]余立峰.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M].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2015.4.

[2]杨伯明.规范组合衔接创新[j]中国学校体育.2016(6):42-44.

组合实施 篇9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技术 (DSSS) 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噪声和干扰抑制能力、较强的低截获概率能力和多址通信能力, 被广泛的应用在民用通信、军事通信、测控等诸多领域[1]。同时常规的DSSS利用伪随机序列的极性载荷信息, 信息的载荷效率仅为1bit/扩频序列 (PN) , 即每发送1个扩频序列, 仅能传输1bit信息, 信息的载荷效率极低。因此, 常规的DSSS已无法满足未来通信系统对频带利用率、强信道适应能力、高速率数据传输能力的需求。并行组合扩频技术 (PCSS) 简称并扩具有优良的特性, 成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PCSS是继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DSSS) 和软扩频技术的一种新型的扩频通信方式, 采用序列的序号和极性联合载荷信息, 使信息载荷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适用于猝发通信、频带受限通信、高信息速率扩频通信以及军事通信等情况[2]。因此, 研究并行组合扩频的带通传输方法及其应用场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研究并扩理论的基础上, 相对于已有的“基带等幅叠加”并扩模式, 提出了“基带-带通联合叠加”并扩模式。本文首先对比分析两种模式并扩方案, 并建立了“基带-带通联合叠加”并扩模式的数学模型, 然后通过软件仿真, 验证了方案在一定应用场景下的可行性。

2 并行组合扩频技术原理概述

并行组合扩频通信中多位数据通过映射算法从M个备选序列中选择r个序列, 并确定序列的极性。r个扩频序列组合调制发送, 能同时传送K=[r+log2 (CMr) ]比特的信息数据。

显然, M、r越大, 对应的信息数据比特K也越大。当M=N (N为扩频序列长) , r=M/4时, 能同时传送的比特数K≥N, 频带利用率可达到100%。如果r=2M/3 (M=N) , 能同时传送的比特数最高K≈1.5N。因此并行组合扩频通信是一种较高通信效率的扩频通信方式[3]。

并行组合扩频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在发射端, 信息数据首先经过串并转换变为K比特并行的数据, 然后经过数据-序列映射器, 从M条周期长度为N的伪随机序列PNi (i=1, 2, ..., M) 中选取r条不同的序列并确定序列极性qi∈ (0, +1, -1) (i=1, 2, ..., r) , 将带有极性的r条并行序列对应的码片等幅叠加。得到组合序列:

其中, qi为序列选取的极性控制因子。qi=0时选取的r条序列中不包含{PNi}, 且有 (M-r) 个qi=0;qi=±1表示选取的r条序列为{PNi}或者{PNi}的互补形式。

组合序列的连续时间表示为:

其中, TC为伪随机序列中每个码片的长度。组合序列经载波调制后发送。

接收端信号可以表示为:

其中, τ为传播时延, N (t) 为高斯白噪声。

接收端有M个相关解调器, 使用本地的扩频序列{PNi} (i=, 12, ..., M) 作解扩处理, 在扩频序列同步的情况下, 第i条支路扩频解调器的输出表达式为:

根据M个相关解调器的输出结果, 确定其中绝对值较大的r个相关输出对应的扩频序列及极性, 通过数据-序列逆映射器最终解调出信息。

3 并扩模式的设计及论证

并行组合扩频通信系统信号发送形式与传统扩频系统信号发送形式不同。传统扩频系统发送的是一个扩频序列, 而并行组合扩频系统发送的是从扩频序列集合中选择的r个伪随机序列的和。如何结合并行组合扩频通信系统特殊的信号发送形式, 寻求合适的并扩模式及适合系统的调制解调方式十分必要。

本文分析已有的“基带等幅叠加”模式的并扩系统, 在基带并扩模型的基础上加上带通调制得到“基带-带通混合叠加”模式的并扩方案, 以常用的M=16, r=3并扩模式为例对系统原理进行分析, 并对两种并扩模式进行仿真分析和性能对比。

3.1 已有的基于“基带等幅叠加”模式的并扩方案

已有的基于“基带等幅叠加”模式的并扩方案 (以下简称模式一) , 是在16个备选PN序列中选取3个PN序列, 三个二值的P N序列进行等幅叠加, 生成4值 (+3、-3、+1、-1) 基带并扩序列, 然后利用QPSK进行带通调制。如图2所示。

接收端首先对接收信号进行QPSK解调得到多值序列, 然后采用相关解扩, 最后经数据-序列逆映射恢复原始数据信息。

3.2 基于“基带-带通混合叠加”模式的并扩方案

基于“基带-带通混合叠加”模式的并扩方案 (以下简称模式二) , 在16个备选PN序列中选取3个2值PN序列。其中1个PN序列进行BPSK调制, 另两个PN序列等幅叠加后进行QPSK调制。然后将两路已调信号进行等幅叠加。如图3所示。

其发端为:

其中, g (t) 为矩形波, 幅度为1, T为码元时间宽度, ωc为载波频率。

接收端数据分两路进行B P S K和Q P S K解调, 经BPSK解调完的数据为二值 (+1, -1) 序列, 经QPSK解调后的数据为三值 (+2, 0, -2) 序列, 然后两路数据进行等幅叠加, 生成4值 (+3, -3, +1, -1) 序列, 然后进行相关解扩, 最后经过数据-序列逆映射恢复原始数据信息。

两种模式系统均采用MPSK调制方式, 由于并行组合扩频系统发送的多值信号的形式特殊, 如表1所示, 不能直接将发送信号映射到MPSK调制星座图上, 完成数据与星座图的映射。

考虑并行组合扩频通信的发送信号形式是r个伪随机序列的和, 可以将r个伪随机序列分别映射到星座图中每一个MPSK调制符号对应的相应比特位, 还可以将生成的和序列先进行二进制编码, 然后进行MPSK调制[4]。由于本文采用扩频模式生成4值或3值和序列。

在一个符号周期T内, 信号表达式可以表示为:

其中, ωc为载波频率, ϕk为调制相位。

展开后:

基于“基带-带通混合叠加”模式的并扩方案采用BPSK调制, 调制相位ϕk取值为 (0, π) , 两种模式的并扩方案均采用QPSK调制, 二进制编码及调制相位ϕk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将待发送的和序列进行二进制编码, 并将编码后的数据分两路, 分别作为正交QPSK调制的两路输入信号。由此得Q P S K调制信号为:

其中, ωc为载波频率, X1X2为和序列取值对应二进制编码。

4 仿真及性能分析

按照图2, 图3给出的系统模型进行系统性能仿真, 所有的仿真基于以下的假设[5]:

1) 信源为随机变量构成, 服从独立同分布, 且0和1等概率出现。

2) 收发两端已进行同步, 不考虑信道时延。

3) 信道中只存在高斯白噪声。

4) 并行组合扩频调制部分, 正交扩频序列总数目M=16, 从中选取的序列数目r=3;正交扩频序列均采用周期为128的扩频序列 (PN码) ;数据序列映射采用文献[6]中的改进r-组合映射编码算法。

两种并扩模式仿真的误码率曲线如图4所示。由图4误码率曲线图可以看出, 在高斯白噪声的情况下, 在输入信噪比低于10d B时, 两种并扩模式的系统误码率随着信噪比的不断增大而减小, 而且输入信号的信噪比越大, 影响越明显。对比模式一与模式二系统的误码率可以得出:输入信噪比在0~10d B时, 采用模式二系统的误码率性能优于模式一系统。同时在输入信噪比大于10d B时, 模式二的误码性率比模式一高, 且在输入信噪比大于15d B时, 模式二的的误码性能出现平台, 即模式二在输入信噪比大于15d B时, 误码率在10-3上下波动, 不再随着输入信噪比的增大而下降。模式二误码率曲线的平台效应, 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模式二的QPSK调制时相位的不平衡性, 即对三值 (+2, 0, -2) 序列进行的四相相移调制导致的调制相位的不平衡性;其次是由于B P S K调制与Q P S K调制的相互影响。

由图4中曲线还可以看出, 基于“混合叠加”模式的并扩系统的误码率曲线在输入信噪比小于15d B时接近于“基带等幅叠加”模式并扩的QPSK调制系统, 尤其是输入信噪比小于10d B时两种模式的误码性能相差甚小。由此可以得出, 当PCSS系统中采用“混合叠加”模式时, 系统的QPSK调制受BPSK调制的影响较小, 而QPSK调制对BPSK调制的影响较大。这也同时说明了当并扩系统采用QPSK调制时的抗干扰性要强于系统采用BPSK调制。

综上, 基于“基带等幅叠加”的并扩模式具有频谱利用率高、抗干扰性强的优点, 适用于对误码性能要求不高, 信道条件较差, 且要求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的场合。因此, 基于“基带等幅叠加”模式的并扩系统可用到远距离高速传输的卫星上;“基带-带通混合叠加”模式的并扩方案, 由于在调制时存在相位的不平衡性, 加之并行组合扩频系统的同步实现较困难, 可以用于传送系统的同步信息。因此, 考虑同步要求较高时“基带-带通混合叠加”模式的并扩方案可作为首选。

5 结束语

本文在并行组合扩频通信原理的基础上, 建立了“基带-带通混合叠加”模式的并扩模式, 并在高斯白噪声条件下对两种模式下系统进行仿真, 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同时, 结合误码率曲线, 分析了两种并扩模式的特点及适用的场景。

摘要:并行组合扩频技术 (PCSS) 是一种新的扩频通信方式, 适用于猝发通信、频带受限通信以及军事通信等领域。从PCSS的基本原理入手, 在已有的并扩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并扩的带通组合方案并建立数学模型, 在通带分别采取的QPSK和BPSK调制方式, 通过MATLAB仿真分析性能, 验证了方案在一定应用场景下的可行性。

关键词:PCSS,并扩模式,带通调制,BPSK,QPSK

参考文献

[1]暴宇, 李新民.扩频通信技术及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1.

[2]朱近康, 冯明臣.并行组合扩频通信的数据调制映射法和安全通信协议方式[J].电子学报, 1993, 21 (1) :59-66.

[3]王玫.短波并行组合扩频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

[4]李北明.并行组合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4.

[5]JOYCE VAN DE VAN DE VEGTE.Fundamentals of Digitial Signal Processing.Pearson Education.Inc., 2002.侯正信, 王安国等译.数字信号处理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上一篇:数值计算法下一篇:关注地下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