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2024-07-09

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精选十篇)

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篇1

一、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

体育精神的培养包括:培养愉快的生活态度, 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 个性的发展, 个人行为的规范化、责任感, 与同伴的合作精神, 公正的看待问题, 遵守规则和规定的能力。

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尽管其技术手段、比赛方法、胜负的形式各不相同, 但其基本的体育精神却是相同的。中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 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 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精神。首先, 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体育精神的意识, 认识到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 把体育精神的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 时时刻刻充分利用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格。其次, 细读精研教材, 挖掘、提炼教学内容之间的体育精神。再次, 教学过程中, 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注意教学细节对学生体育精神的教育, 在深化教学改革的时代, 体育精神的培养, 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高层次的战略目标, 所有的体育教师都应在体育精神的挖掘、提炼上, 在体育精神教育的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狠下一番功夫。

二、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培养, 人格教育是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成日趋健全、完善人的心品质的培养过程, 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对学生的人格教育, 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交际能力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人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去认识社会, 理解社会。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具有独特的社会交往特性, 是人生、社会的一个缩影, 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认识体育的实质, 从而促使认识人生、认识社会, 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和相互尊重,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这种健康的人格品质, 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

2. 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不息, 积极参与意识, 发展其个性。

在体育活动中无论是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 都必须学会尊重别人和尊重自己, 讲究个人行为的规范性和道德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行为和道德风尚, 并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 发展个性, 培养自主精神和独立的人格。

3. 培养学生的是非感、正义感。

体育运动是在严格的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健康文明的活动, 应教育学生遵守规则、遵守纪律、辨别是非、尊重事实。对的、好的就支持;错的、坏的就批评摒弃, 从而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人格精神。

4.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

价值观、人生观是看待、了解自然社会和社会现象的基本观点, 是个体进行行为调节和控制的参照系。通过教学实践和教学比赛, 培养学生辨证公正的观察、分析问题, 遵从事物的客观规律,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靠智慧、技巧、靠实力、靠人格的精神战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不断取得进步。

5.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 不怕困难, 不怕失败的顽强意志。

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篇2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

当教育教学活动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知识与技能的层面上的时候,这种教学活动是非常不成熟的,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在教育教学活动达到深层次的精神侧面,对人的意识、行为、心理、人格产生积极的重要的影响,教学活动基本上走向了成熟的、科学的发展阶段。从古至今,体育教学的教育功能都被各个教育家重视,体育教学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别的学科达不到的作用,那么什么是体育精神,体育精神的主要含义是什么呢?具体来说,体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伏案立案习惯与良好的心理素质,体育精神就是在体育运动中,那些对人的发展、思想、人格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的意识与思想形态,中学体育教学中应该积极的挖掘体育精神,培养学生形成全面的人格,不可以给与忽视。体育精神在人的全面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对中学生的人格与精神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愉悦的心情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拼搏精神。体育运动类型多样、丰富多彩,不同的体育项目在运动形式、运动内容、运动的方法手段上都各不相同,但是各个运动的内涵与精神是基本上相同,在进行体育运动的时候,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变得更加通透。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运用一些实例,让学生感受体育精神。例如我们国家的著名运动员邓亚萍,她自身的条件非常不足,但是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拼搏精神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特别是前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给与她高度的评价,曾说过“邓亚萍是我本世纪见过的最好的运动员+,她是奥运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最有力的诠释者,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明白体育精神中的拼搏精神、竞争精神。在刚刚过去的里约奥运会中,有一个母亲感动了全世界,那就是丘索维金娜,七朝元老降临里约,全世界都为之动容,这位41的母亲为了孩子第七次站在了奥运会的舞台上,对于一名体操运动员来讲这是传奇,当伦敦奥运会的时候,她第六次站在舞台上,全场观众为之欢呼、为之鼓励,给她传奇的体育生涯送上最高的敬意。虽然体育赛场,瞬息万变,但是对于丘索维金娜来讲,当她款款出场的时候,就是一种丰谷,他站在那里,全市的就是奥运会坚持不懈的精神,她是最纯粹的奥林匹克人,奥林匹克精神已经深深的融入到他的骨血之中。同样是在里约奥运会上,开朗乐观的“洪荒少女”傅园慧,让我们感受到了乐观、大气、享受、自由的体育精神,女排夺冠的消息感动全国,举国欢腾,在本届奥运会上从不被看好到一路逆袭,从历经波折到世界之巅,女排姑娘在万分紧张的赛场上走出自己独特的道路,这其中蕴含着女排的拼搏向上、不为困难、相互合作、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举一些这样的例子,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引导学生学会公正的看待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二、以体育精神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需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跑多快,跳多远,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以体育教学为载体,将人的情感、态度、意识、行动统一到一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完善人的各种品质,发展人格教育。笔者从自身的工作经验出发,探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体育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格精神,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大部分的体育运动都是需要不同学生之间进行团结合作,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与合作能力,因此在体育团体项目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或者是因公忘私的良好习惯,体育比赛不仅仅在于是否要取得胜利,或者是赢得比赛,而在于是否各自是否发挥自身的职能,使本团队的合作精神得到充分发展。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胜固然好,败也无悔,体育活动是一个整体上的比赛,运动员是比赛的活动者与参与者,大家不仅仅要尊重自己的队友,还要尊重其队的队员人格,要不然比赛就没有办法科学合理的进行下去。从国足的角度来讲,国足基本上可以说是在大赛中屡战屡败,主要与运动员的运动理念有关,缺少对运动员的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本质,引导学生协会竞争、学会合作,拼搏进取,在比赛中互相尊重、逐渐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

(二)培养学生自强不自的精神与自主精神。在体育锻炼与体育学习中,要求学生的学习具有自主性与主观能动性,要学生具有积极的参与态度,采取全神贯注的精神全面的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应对吮吸万变的体育赛场。教师要结合青少年的争强好胜的特点,为他们的学习留下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例如身材爱笑的学生比较灵活、身材高大的学生敢于拼搏,性格沉稳的学生稳扎稳打,聪慧的学生善于变化,教师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僧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让学生更快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三)让学生明辨是非,培养学生的是非感、正义感。世界上任何一种社会活动都有一个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谁破坏了游戏规则谁就要受到惩罚。体育运动是在严格规则约束下的文明活动%我们要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育学生遵守“游戏规则”,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发挥水平,按规则允许的精神去认识问题辨别是非,不斤斤计较,不小肚鸡肠,不装孬使坏,不投机取巧,尊重事实,弘扬正义,对的就支持赞扬,错的就批评摒弃,在公开、公正、公平的比赛氛围中,学会尊重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高尚的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态度明朗的人格精神。

(四)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基本看法。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是对抗性的游戏,在身体素质、意识、心理特点、指挥上对抗,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辩证的分析问题,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探究事物的本质。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的靠着自己的智慧与才学去取胜对手,追求体育教学的真正价值,提升学生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败观念。在体育锻炼中,对学生的思想、能力、情绪都有较高的要求,在跳高的时候,是否能跳高,是否能够战胜一定的高度,一试便知。但是运动之后产生的一系列心理上的问题却是值得关注的。在运动结果是成功的时候,他们开心、高兴、喜悦,种种情绪溢于言表,当他们失败的时候,气馁、沮丧、急躁、紧张、自卑、焦虑等种种情绪都会随之而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些情绪与特点,因势利导,让学生正确的看待成功与失败,正确的看待挫折,正视自身的短处,激发学生勇于战胜自己,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让学生保持稳定与乐观的心态。

(六)利用体育运动,培养学生沉着冷静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创设轻松的、自由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利用优美的音乐,为学生展示体育动作蕴含的内部的情感与精神,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且生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在学习之后产生成功感、自豪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而言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与完善的人格,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体现。中学体育教师,要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出发,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完善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梁融雪,曹洋.试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和人格教育[J].运动,,(10).

[2]谷辉.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和人格教育[J].新课程,,(11).

[3]金光辉.从体育教科书和专著的立论基础看体育思想的演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09).

[4]余建国.论中学体育和健康课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J].江西教育,2012,(12).

论中学生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篇3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中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中学生的身体与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都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也同样存在着这样一个重要课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我国的中学体育教学,始终在单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或单纯的身体锻炼的低层次上止步不前。普遍忽视对中学生体育精神要素的挖掘,忽视对中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当然中学体育教学离不开传授体育的技能知识,离不开身体锻炼,这勿容置疑,问题是我们应该把追求的目标定在何处,这一点应当引起重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的教育,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到中学生的人格形成,为全面地发展学生的人格精神起到重要作用。这应是我们中学体育教师思考的重点,是中学体育教学追求的高层次目标。

二、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

社会学家曾证言,任何一种社会活动或现象,当它仅仅体现为技术层面时,它是低层次的、不成熟的。

当它进入到人的精神的层面,人的意识的层面,并影响到人的人格、心理、意识及行为时,那它就进入了成熟的科学的阶段。历史上中外教育家们都没有屏弃体育的教育功能,一再明确地把体育做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体育对人的身心的教育和影响是独特的,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什么是体育精神呢?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 作风和意识。体育精神的教育是中学体育教学中更高层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忽视,应积极挖掘。

体育精神对中学生的全面教育、全面发展,对中学生人格精神的价值在于:培养中学生愉快的生活态度, 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个性的发展,个人行为的规范化,责任感,与同伴的合作精神,竞争、拼搏、信心、荣誉的信念,公正的看待问题,遵守规则和规定,遵从社会法规。在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中尽管其技术手段,比赛方法,胜负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的体育精神是相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 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精神。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深化,这是一个高

层次的战略目标,我们应当在体育精神的挖掘、提炼上,在体育精神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狠下一番功夫。

三、用体育精神进行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培养。人格教育是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的 日趋健全、完善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对中学生的人格教育,一般应着重在以下 几个方面:

(一)发展社会认知,在体育的社会交往中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集体主义荣誉感。人是社会的细胞,人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去认识社会、理解社会。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较为独特的社会交往活动 ,是人生社会的一个缩影。让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去认识体育的实质,从而达到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在体育 活动中让学生学会竞争,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意识。在体育的相互交往中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集 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这是一种健康的人格品质,将会成为一个人的永不衰竭的生活动力。

(二)自尊、自爱、自强不息,培养积极参与意识,发挥人的自主精神。体育活动中无论是个人项目或是集体项目,都要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讲究个人行为的规范性和道德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行为 和道德风尚。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增强参与意识。在运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独立的观察判断,独立的应付突如其来的赛场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点、特长,发展个性,培养自主精神和独立人格。

(三)培养学生的是非感、正义感。体育运动是严格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健康文明的活动,教育学生遵从规则与规定,按规则允许的精神去认识问题,辨别是非,不斤斤计较,不小肚鸡肠,不装孬使坏,不投机取巧。 尊重事实,弘扬正义。对的就支持赞扬,错的就批评屏弃,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态度明朗的人格精神。

(四)注重中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价值观、人生观是一个人看待、了解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基本观点,是调节和控制个体行为的高层次的参照系。体育运动是一种对抗游戏,是人的身体、意识、心理和智慧的对抗,也是技术、战术的技巧对抗。要让学生学会辩证的、客观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实事求是,遵从事物的客观规律,趋近事物的本质。学会靠真才实学,靠真正实力,靠智慧技巧,靠人格精神去战胜对手,取得胜利。追求体育的真义和价值,实现人生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愿望。

(五)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顽强意志。体育运动的教学训练和比赛,都要求参加者付出极大的身体和心理能量,需要接受艰苦的磨炼。要让学生学会在运动中吃苦耐劳,疲劳时学会咬紧牙关坚 持到底,困难时学会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失败时学会决不气馁再拼再搏,胜利时学会冷静处之决不得意忘形。 坚强意志,是人格精神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体育运动是培养坚强意志的一片沃土,有待我们中学体育 教师的深耕细作。

中学体育教学以体育精神进入人格教育,关键在于中学体育教师自己的观念和认识,理性认识上升到这个高度,行动才能产生飞跃。另外,我们中学体育教师还应注重自身的人格精神对中学生的示范作用,严格要求自己 ,完善自身的人格精神。挖掘体育精神的要素,丰富和发展体育精神的教育方法手段,使我国的体育教学迈上一个新阶段,是我们中学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篇4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的内涵

体育精神是开展体育行为的一种动力源泉, 它发自于人的内心, 是人的一种能动性的意识。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整体风貌、感染力、号召力以及体育特色和水平的集中反映, 它是一种标志, 即体育的理想、体育的情操、体育的信念以及体育知识和体育道德的标志体。体育精神作为一种体育意识, 对体育教学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精神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体育的风貌、体育的心态以及体育的风范等。奥林匹克精神就属于体育精神, 它是体育精神的集中反映。

独立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个进行社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在本质上它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 是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集中体现。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人有了人格的尊严, 必不甘堕落为禽兽, 而品德也必自然提高。”由此可见, 独立健全的人格对每一个人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育课程一般都是作为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的,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格教育。所谓人格教育就是对学生们的心理以及行为进行协调, 使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逐步提高完善, 归根结底人格教育就是对学生们心理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和教育。在我国历来重视对孩子进行人格教育, 虽然说这种教育不能够直接给他们带来物质上的回报, 但是这种教育能够使孩子们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能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得到应有的回报。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的关系

高职院校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应该秉承奥林匹克的体育精神, 在体育课堂教学和学生们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健全完善独立的人格。

(一) 体育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形成完整的人格

众所周知, 大学教育不单纯只是知识的简单传递, 而是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其中对学生们完整人格的培养至关重要。完整人格最重要的特征是构成人格的各个要素都要完整, 彼此和谐。也就是说要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此基础上能够将自身的知、行、意统一起来。完整的人格是心理健康最终的目标。当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或者体育比赛的方式进行教学的,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同时在日常的体育锻炼和教育以及体育精神的熏陶下, 能够培养学生们公平、公正和客观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视野。体育教师通过设计各种体育比赛, 能够使学生们在体育比赛中明确自己的目标以及遵守体育规则, 久而久之能够培养学生们形成完整的人格, 并且使他们可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因此, 可以说体育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形成完整的人格。

(二) 体育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独立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个进行社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在本质上它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 是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集中体现。衡量一个人的人格健康的标准:一是必须要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 在任何时候, 面对任何问题和事情都能够客观公正的看待;二是能够认清自己, 对待自己要能够秉承客观实际的视角;三是要具有专注的精神, 对待所参加的各项工作和活动都能够专注, 同时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完成所从事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我国, 大学体育教学是一种多功能的教学活动, 体育比赛和锻炼具有竞争性、合作性和群体性的特点, 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们团结合作、公平竞争、彼此关心和和谐相处的体育精神为最终目的的。在体育精神的熏陶下, 学生们的集体感、责任感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都会得到提升。因此, 可以说体育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培养的有效途径

体育精神是开展体育行为的一种动力源泉, 它发自于人的内心, 是人的一种能动性的意识。体育精神作为一种体育意识, 对体育教学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精神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们健康完整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体育精神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格教育。

(一)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的培养

学生们的体育精神是在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中逐渐培养而成的。对于一所好的高校不仅要搞好教育教学, 而且还要注重体育精神和学生们健康完整人格的培养。对大学生来说, 体育精神也是他们所必须具有一种独特的教育内容, 它也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培养。

1.善于利用教材, 深挖教材与引导相结合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重要的资源, 能够被选取的教材一定有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基于教材, 从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本理念出发, 深入研究、挖掘和提炼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和体育精神, 在日常的体育锻炼和教育以及体育精神的熏陶下, 能够培养学生们公平、公正和客观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视野。引导学生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各项体育锻炼和活动。以培养学生们团结合作、公平竞争、彼此关心和和谐相处的体育精神。

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们的体育精神

体育教学活动中, 体育教师应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们的体育精神。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们的身心特点, 结合大纲要求, 多设计一些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 能够使学生们在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中明确自己的目标以及遵守体育规则, 久而久之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并且使他们可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二)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大学生健康完整人格的培养

1.体育教学是人格魅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 大学生还处在心理不太成熟的重要时期,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心理不断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他们的心理、道德、理念、各项能力、性格和气质特征等个性心理特征还没有定型, 这就有较强的可塑造性。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体育精神对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实践已经证明, 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们的体质和身心健康, 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们健康的道德品质, 对于学生们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学生们心理素质的提高以及陶冶情操和社会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比赛和锻炼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们团结合作、公平竞争、彼此关心和和谐相处的体育精神, 进而可以促进学生人格魅力的形成与发展。

2.体育活动能够强身健体, 能够为健康完整人格的塑造提供条件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心理不断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也是他们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能够促进他们身体健康成长。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是锻炼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不仅能够强身健体, 而且还可以磨练他们顽强的意志力, 增强自信心。这样内容是健康完整人格所必不可少的, 因此, 体育活动能够为健康完整人格的塑造提供条件。

四、结语

体育精神是开展体育行为的一种动力源泉, 它发自于人的内心, 是人的一种能动性的意识。体育精神作为一种体育意识, 对体育教学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独立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个进行社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在本质上它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 是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集中体现。开展体育教育, 培养体育精神, 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健康完整的人格。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体育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教材, 深挖教材与引导相结合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们的体育精神, 进而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格。

摘要:体育精神是开展体育行为的一种动力源泉, 它发自于人的内心, 是人的一种能动性的意识。体育精神作为一种体育意识, 对体育教学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独立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个进行社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主要探讨了体育精神和人格教育的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并探讨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精神,人格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小剑.论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J].商情, 2009 (25) .

[2]刘强.略论体育精神的内涵及影响因素[J].世纪桥, 2009 (15) .

[3]郭平, 李梅.浅论体育精神与人文精神[J].河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01) .

[4]陈正富.对现代体育精神的诠释[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5 (04) .

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篇5

一、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

1.初步形成思考加怀疑的个性,力图用新观念去化解旧思想带给他们的冲击。由于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突飞猛进,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教育观念方面则有着强烈的矛盾冲突,其双方分别为现代教育思潮与传统的教育观念。而大学生正处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阶段,新观念与旧思想矛盾冲突必然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就使得大学生们需要重新对其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定位。大学生在学习和对外界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借助其丰富的书本和课堂知识,逐步建立自身的价值标准,并以据此对外界事物予以评定和判断,从而处理与其相联系的各种关系。

2.普遍比较以自我为中心。被喻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自尊、自立和自强的精神,而提供给其相对较宽松和舒适的校园环境也使其束缚大大减少,这就使得一旦出现问题,要依靠其自身的标准去判断和完成,这也培养了大学生的相对独立意识。因此,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方面,特别是在处理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上,都会形成其独有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正是这些独有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成为了大学生处理各种矛盾的最重要的依据,强化了其作为社会个体在新的社会环境中的独立性。

3.过于张扬的个性和强烈的表现欲。当代年轻人由于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普遍比较自我,再加上大学这个激情活跃而又开放澎湃的环境,更易助长大学生们张扬的个性。大学是个精彩的舞台,它时刻充满诱惑,只等大学生们随意挥洒,这也催使着强烈表演欲望的形成,这种欲望也影响着每一个人。现代社会中物欲横流,让大学生们越来越深切体会到自我推销的重要性,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展示其才华的`机会,以期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社会中脱颖而出,突出其个性,实现自我的人身价值。

二、大学体育教育在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中的特殊作用

1.体育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一个健全的人格往往需要具备一个基础和前提,那就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现代大学生们其心理压力不仅来自学业方面,更重要的是来自越来越残酷的就业现状,让其不堪重负。而正是这些巨大的心理压力让许多大学生思前虑后,反而无法将本身所具备的能力水平充分发挥,这会影响大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从而阻碍其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体育教育则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好办法,能在消除紧张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等方面发挥较大的积极作用。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往往都是在宿舍-教学楼-图书馆三点一线中完成,单一的生活状态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压抑了学生的性情,也加重了大学生们的心理负担。若能在体育教育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大学生们能摆脱教室里紧张压抑的气氛,用轻松灵活的体育活动来取代压抑繁重的课堂学习,以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善大学生们的心理感受。

2.体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一项核心内容,就是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现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率更高,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得大学生们往往比较自我,个性比较强。一些在校学习成绩优秀、业务水平较高的大学毕业生往往由于个性较强,不愿意与他人合作,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制约了个人的发展。因此如何使大学生从学校起就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已成为很多学校急于探讨的问题,而体育教育在这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运动项目中的大部分均为团队项目,为了赢得比赛,学生们必须结合成一个个小集体,并且齐心协力,并肩作战,这自然而然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最终演变成为一种团队精神。另外,从各项比赛中提升的还有个体之间协调合作的能力,在体育比赛中,各成员之间必须有良好的沟通,这样才能把握比赛节奏,争取最后的胜利,因此体育比赛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交流能力,这也是在以后社会环境中相当关键的一项能力。

3.体育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大学生健全的人格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正确的审美观,体育运动本身的特质决定了其具有一种释放青春的活力,大学生们在进行体育运动的同时,必然会被这种奔放的活力所感染,从而激起他们对这种活力的热爱与向往,进而培养他们追寻美的意识。其次,体育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们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在目前体育竞技环境日益成熟的情形下,各类体育赛事已走入人民群众的娱乐生活,通过观赏各类赛事可令人体会美的感受,如果由于体育知识的缺乏而影响了人们观赏比赛,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因此体育教育的存在可以填补人们观念中对体育知识的空白。通过对运动历史、运动规则等多方面的了解,不仅可以拓广大学生的知识面,更使得他们能看懂比赛、爱看比赛,并能从欣赏运动之美的角度去获得更多美的体验,进而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三、大学体育教育在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中应注重的方面

1.大学体育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集体主义荣誉感。体育运动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其作用不仅仅在于增强自身的体质,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积极乐观的健康生活态度及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既常用又独特的社会交往活动,是整体社会在赛场上的缩影,发展体育运动,不仅是为了增强人民体质,而且是为了培养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我们要让大学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去认识体育的本质,从而达到认识人生、认识社会的目的。在体育活动中让大学生学会竞争,增强拼搏进取的意识,在体育相互交往中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篇6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的教育,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到中学生的人格形成,为全面地发展学生的人格起到重要作用。这应是我们中学体育教师思考的重点,是中学体育教学追求的高层次目标。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

社会学家曾证言,任何一种社会活动或现象,当它仅仅体现为技术层面时,它是低层次的,不成熟的。当它进入到人的精神的层面,人的意识的层面,并影响到人的品格、心理、意识及行为时,那它就进入了成熟的科学阶段。历史上中外教育家们都没有摒弃体育的教育功能,一再明确地把体育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体育对人的身心教育和影响是独特的,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什么是体育精神呢?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体育精神的教育是中学体育教学中更高层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忽视,应积极挖掘。

二、用体育精神进行人格教育

发展社会认知,在体育的社会交往中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集体主义荣誉感。人是社会的细胞,人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去认识社会、理解社会。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较为独特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人生社会的一个缩影。让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去认识体育的实质,从而达到认识人生、认识社会的目的。在体育活动中让学生学会竞争,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意识。在体育的相互交往中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这是一种健康的人格品质,将会成为一个人的永不衰竭的生活动力。

自尊、自爱、自强不息,培养积极参与意识,发挥人的自主精神。体育活动中无论是个人项目或是集体项目,都要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讲究个人行为的规范性和道德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行为和道德风尚。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增强参与意识。在运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独立的观察判断,独立的应付突如其来的赛场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点、特长,发展个性,培养自主精神和独立人格。

培养学生的是非感、正义感。体育运动是严格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健康文明的活动,教育学生遵从规则与规定,按规则允许的精神去认识问题,辨别是非,不斤斤计较,不小肚鸡肠,不装孬使坏,不投机取巧。尊重事实,弘扬正义。对的就支持赞扬,错的就批评摒弃,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态度明朗的人格精神。

注重中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价值观、人生观是一个人看待、了解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基本观点,是调节和控制个体行为的高层次的参照系。体育运动是一种对抗游戏,是人的身体、意识、心理和智慧的对抗,也是技术、战术的技巧对抗。要让学生学会辩证的、客观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实事求是,遵从事物的客观规律,趋近事物的本质。学会靠真才实学,靠真正实力,靠智慧技巧,靠人格精神去战胜对手,取得胜利,追求体育的真义和价值,实现人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愿望。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顽强意志。体育运动的教学训练和比赛,都要求参加者付出极大的身体和心理能量,需要接受艰苦的磨炼。要让学生学会在运动中吃苦耐劳,疲劳时学会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困难时学会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失败时学会决不气馁再拼再搏,胜利时学会冷静处之决不得意忘形。坚强意志,是人格精神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体育运动是培养坚强意志的一片沃土,有待我们中学体育教师的深耕细作。

三、结论与建议

中学体育教学以体育精神进入人格教育,关键在于中学体育教师自己的观念和认识,理性认识上升到这个高度,行动才能产生飞跃。另外,中学体育教师还应注重自身的人格精神对中学生的示范作用,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身的人格精神。挖掘体育精神的要素,丰富和发展体育精神的教育方法手段,使我国的体育教学迈上一个新阶段。

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篇7

一、体育教育中精神教育常常被忽视

当下的小学体育教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精神教育,在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体育课程中身体上的锻炼,对于学生在体育课中需要得到的体育精神并没有得到,当下的体育教育只注重体育教学的表面教育, 而没有把体育精神传达到学生当中。

二、体育人格教育分析

小学体育教育是基础体育教育,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小学生由于主动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兴趣主要依赖教师的指导。 在小学体育教学阶段的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出一些体育的美出来, 展现出体育竞技所带来的个性,如球类、游戏,我们要注重开发出学生身上的灵性,表现出更多的自信和对于运用变化的掌握。

三、体育教育中的精神教育及其重要性

1.体育教育中的精神教育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 体育精神教育是建立在更高基础上的,是深层次的体育教育精髓所在,应深度挖掘。

2.小学体育精神的教育价值

体育教育中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小学生精神价值在于培养小学生对生活的向往及愉悦性, 适应社会发展的身心健康,并符合社会发展的个性需求。

四、体育教育中的人格教育及其重要性

1.体育教育中的人格教育

何为体育教育中的人格教育,综合社会发展认知论,在体育的社会交往中积极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至关重要。 尤其是一种人文思想的影响,人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细胞,需要在社会实践中认知社会。 而体育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有其独特性,培养学生在体育教育中的人格塑造,能够让他们理解体育活动中体育的实质,形成他们自己的理解,从而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并且让学生能够竞争与拼搏,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2.体育教育中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体育教育中人格教育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教育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一种对待人和事的基本看法和准确判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人格教育以教师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性完成人格培养的飞跃高度。

体育精神是一种心理资源,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作用的意识, 也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动力源泉。 独立之人格,是体现我们现代教育理念中“ 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的重要特征,主张对学生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是教师职业水平和职业道德一个很好的实践。

摘要:现在,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是一笔重要财富。在当今的教育下更注重的是学生人格培养,这也是新世纪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未来教育的目标,当下的教育体制缺乏对学生精神和人格的教育。在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和人格教育方面还有很多不足。

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篇8

任何一种社会活动或现象, 当它仅仅体现为技术层面时, 它是低层次的、不成熟的。当它进入到人的精神的层面, 人的意识的层面, 并影响到人的人格、心理、意识及行为时, 就进入了成熟的科学的阶段。历史上中外教育家们都没有摒弃体育的教育功能, 一再明确地把体育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体育对人的身心的教育和影响是独特的, 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什么是体育精神呢?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体育精神的教育是小学体育教学中更高层次的追求, 不能忽视, 应积极挖掘。

体育精神对小学生的全面教育、全面发展, 对小学生人格精神的价值在于:培养小学生愉快的生活态度, 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 个性的发展, 个人行为的规范化, 责任感, 与同伴的合作精神, 竞争、拼搏、信心、荣誉的信念, 公正地看待问题, 遵守规则和规定, 遵从社会法规等。在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中尽管其技术手段、比赛方法、胜负的形式各不相同, 但其基本的体育精神是相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 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 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精神。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深化, 这是一个高层次的战略目标, 我们应当在体育精神的挖掘、提炼上, 在体育精神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狠下一番功夫。

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培养。人格教育是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的日趋健全、完善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对小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一般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 培养集体主义荣誉感。

人是社会的细胞, 需要在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理解社会。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一种较为独特的社会交往活动, 也是人生社会的一个缩影。教师要让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去认识体育的实质, 从而到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在体育活动中学会竞争, 培养拼搏进取的意识;在体育的相互交往中学会尊重, 学会合作,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这些健康的人格品质, 将会成为一个人永不衰竭的生活动力。

(二) 培养积极参与意识, 发挥人的自主精神。

体育活动中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集体项目, 都要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 讲究个人行为的规范性和道德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行为和道德风尚;鼓励学生积极投入, 增强参与意识;在运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独立观察判断, 独立应付突如其来的赛场变化,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点、特长, 发展个性, 培养自主精神和独立人格。

(三) 培养学生的是非感、正义感。

体育运动是严格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健康文明的活动, 教师要教育学生遵从规则与规定, 按规则允许的精神去认识问题, 辨别是非, 不斤斤计较, 不小肚鸡肠, 不装孬使坏, 不投机取巧;尊重事实, 弘扬正义, 对的就支持赞扬, 错的就批评摒弃, 从而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态度明朗的人格精神。

(四) 注重小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

价值观、人生观是一个人看待、了解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基本观点, 是调节和控制个体行为的高层次的参照系。体育运动是一种对抗游戏, 是人的身体、意识、心理和智慧的对抗, 也是技术、战术的技巧对抗。要让学生学会辩证地、客观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实事求是, 遵从事物的客观规律, 趋近事物的本质;学会靠真才实学, 靠真正实力, 靠智慧技巧, 靠人格精神去战胜对手, 取得胜利;追求体育的真义和价值, 实现人生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愿望。

(五)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顽强意志。

体育运动的教学训练和比赛都要求参加者付出极大的身体和心理能量, 需要接受艰苦的磨炼。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在运动中吃苦耐劳, 疲劳时学会咬紧牙关、坚持到底, 困难时学会坚韧不拔, 持之以恒, 失败时学会决不气馁, 再拼再搏, 胜利时学会冷静处之, 不得意忘形。坚强的意志, 是人格精神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体育运动是培养坚强意志的一片沃土, 有待我们小学体育教师的深耕细作。

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篇9

一、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

1. 初步形成思考加怀疑的个性, 力图用新观念去化解旧思想带给他们的冲击。

由于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突飞猛进, 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教育观念方面则有着强烈的矛盾冲突, 其双方分别为现代教育思潮与传统的教育观念。而大学生正处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阶段, 新观念与旧思想矛盾冲突必然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 这就使得大学生们需要重新对其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定位。大学生在学习和对外界社会的接触过程中, 借助其丰富的书本和课堂知识, 逐步建立自身的价值标准, 并以据此对外界事物予以评定和判断, 从而处理与其相联系的各种关系。

2. 普遍比较以自我为中心。

被喻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自尊、自立和自强的精神, 而提供给其相对较宽松和舒适的校园环境也使其束缚大大减少, 这就使得一旦出现问题, 要依靠其自身的标准去判断和完成, 这也培养了大学生的相对独立意识。因此, 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方面, 特别是在处理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上, 都会形成其独有的思考和行为方式, 正是这些独有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成为了大学生处理各种矛盾的最重要的依据, 强化了其作为社会个体在新的社会环境中的独立性。

3. 过于张扬的个性和强烈的表现欲。

当代年轻人由于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普遍比较自我, 再加上大学这个激情活跃而又开放澎湃的环境, 更易助长大学生们张扬的个性。大学是个精彩的舞台, 它时刻充满诱惑, 只等大学生们随意挥洒, 这也催使着强烈表演欲望的形成, 这种欲望也影响着每一个人。现代社会中物欲横流, 让大学生们越来越深切体会到自我推销的重要性, 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展示其才华的机会, 以期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突出其个性, 实现自我的人身价值。

二、大学体育教育在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中的特殊作用

1. 体育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一个健全的人格往往需要具备一个基础和前提, 那就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而现代大学生们其心理压力不仅来自学业方面, 更重要的是来自越来越残酷的就业现状, 让其不堪重负。而正是这些巨大的心理压力让许多大学生思前虑后, 反而无法将本身所具备的能力水平充分发挥, 这会影响大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从而阻碍其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体育教育则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好办法, 能在消除紧张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等方面发挥较大的积极作用。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往往都是在宿舍-教学楼-图书馆三点一线中完成, 单一的生活状态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 压抑了学生的性情, 也加重了大学生们的心理负担。若能在体育教育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使大学生们能摆脱教室里紧张压抑的气氛, 用轻松灵活的体育活动来取代压抑繁重的课堂学习, 以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善大学生们的心理感受。

2. 体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一项核心内容, 就是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现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率更高, 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使得大学生们往往比较自我, 个性比较强。一些在校学习成绩优秀、业务水平较高的大学毕业生往往由于个性较强, 不愿意与他人合作, 缺乏团队协作精神, 制约了个人的发展。因此如何使大学生从学校起就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已成为很多学校急于探讨的问题, 而体育教育在这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运动项目中的大部分均为团队项目, 为了赢得比赛, 学生们必须结合成一个个小集体, 并且齐心协力, 并肩作战, 这自然而然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最终演变成为一种团队精神。另外, 从各项比赛中提升的还有个体之间协调合作的能力, 在体育比赛中, 各成员之间必须有良好的沟通, 这样才能把握比赛节奏, 争取最后的胜利, 因此体育比赛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交流能力, 这也是在以后社会环境中相当关键的一项能力。

3. 体育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大学生健全的人格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正确的审美观, 体育运动本身的特质决定了其具有一种释放青春的活力, 大学生们在进行体育运动的同时, 必然会被这种奔放的活力所感染, 从而激起他们对这种活力的热爱与向往, 进而培养他们追寻美的意识。其次, 体育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们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在目前体育竞技环境日益成熟的情形下, 各类体育赛事已走入人民群众的娱乐生活, 通过观赏各类赛事可令人体会美的感受, 如果由于体育知识的缺乏而影响了人们观赏比赛, 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因此体育教育的存在可以填补人们观念中对体育知识的空白。通过对运动历史、运动规则等多方面的了解, 不仅可以拓广大学生的知识面, 更使得他们能看懂比赛、爱看比赛, 并能从欣赏运动之美的角度去获得更多美的体验, 进而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三、大学体育教育在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中应注重的方面

1. 大学体育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体育运动对于我们个人而言, 其作用不仅仅在于增强自身的体质, 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积极乐观的健康生活态度及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也是一种既常用又独特的社会交往活动, 是整体社会在赛场上的缩影, 发展体育运动, 不仅是为了增强人民体质, 而且是为了培养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我们要让大学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去认识体育的本质, 从而达到认识人生、认识社会的目的。在体育活动中让大学生学会竞争, 增强拼搏进取的意识, 在体育相互交往中学会尊重、学会合作,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 大学体育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

年轻人都有争强好胜、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 体育课堂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 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 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尽情地表现自己。无论是个人项目或是集体项目, 都要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 懂得讲究个人行为的规范性和道德性, 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及个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独立人格。

摘要: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加快、社会矛盾凸出的特殊时期, 他们在面对更多机遇的同时也要接受更多挑战, 这使他们在人格特征上表现出一定缺陷。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 这是当今高等教育的中心工作之一, 大学体育教育在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教育体系发挥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刘雯雯, 李凡.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09, 6 (4) :20-21.

体育精神在大学生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篇10

所谓文化,简言之,是自然的人化。体育文化是“文化”的下位概念,体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从文化的角度讲,体育是一种人为的和为人的文化存在,体育的存在是为了个人及人类更好地生活而增进人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它是人们在体育实践活动中的种种尝试,内涵运动方式、健身教育、精神意识、科学发明和价值确定。它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方式,是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而且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一种标志[1]。它的发展满足着人类物质和精神两种文明的需要。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

2 我国源远流长的悠久体育文化

作为世界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的中国,其体育文化传统从来没有间断过。发祥在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体育文明,在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曲曲折折中一直延续了下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体育文化。

夏、商、西周时期,受时代特点的影响,体育活动主要围绕军事活动开展。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射箭、武艺击技、赛车、游泳、奔跑、摔跤、技巧、球戏、棋类等活动形式的初步形成,古代体育文化已具雏形。秦汉三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大发展为体育的勃兴创造了条件。在继承先秦体育形式的同时,体育活动的规模日益扩大,新的形式陆续产生,竞技性和娱乐性日益增强。尤其值得提及的是,盛极一时的蹴鞠,发展成为有规则、有场地、竞技性强的比赛足球,技击武艺走向规范化,保健养生以及体育性质很浓的“百戏”等娱乐活动,已自成体系且独具特色。从两晋南北朝以迄隋唐,由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使各种体育形式竞放异彩。无论是武艺、球戏、保健养生,还是围棋、水戏等都初步定型。妇女体育活动较为兴盛[2]。

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传统体育文化也开始传播海外,为促进世界体育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宋元四百多年,由于军事斗争剧烈,军事教育和训练得到加强,形成了以骑射为中心的武艺训练体制。与此相关的相扑、射箭、马球、长跑和水上活动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而封建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文化迅速兴起,使体育知识和蹴鞠、角抵、游泳、技巧、棋类以及保健养生活动日益普及。明清时期,除个别项目如球戏等渐形衰落外,多数项目都有明显提高,规则较前完善。由于社会练武之风大盛,武术活动渐成体系,不同流派竞放异彩。蒙古式摔跤以及骑射、田猎、滑冰、围棋等活动,亦深为人们喜爱,技巧技能明显提高。成为了中国民间体育活动大荟萃的时代。

纵观中国数千年以来的体育文化发展史,其源流之悠久,内容之丰富,方式方法之完备,开展之广泛,堪称举世无匹。体育历史发展证明,中华民族创造和积累的丰富而优秀的古代体育文化,是奉献给全人类的一块瑰宝,是支撑世界体育辉煌殿堂的一个重要支柱。而中华民族之所以历尽千年的兴衰沉浮仍然保持着蓬勃的朝气,与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文化给这个古老的民族不断注入青春的活力不无关系。

3 我国体育文化所所蕴含的体育精神:强烈的爱国情愫、竞争意识和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奋斗精神

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独立发展的社会文化现象,它蕴含和表达了人类积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命需求。体育不仅是运动和竞赛的集合,更是文化和精神的凝聚。体育是民族精神的凝结和弘扬。中国是文明古国,体育文化源远流长。先进的体育文化蕴涵着强烈的爱国情愫、竞争意识和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奋斗精神[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人们更多地顾盼并参与精神文化生活。体育被人们所青睐当属必然。它既然是一种文化现象,就必有一种人类精神涌流其中,譬如奥林匹克精神──“更高、更快、更强”,激励着人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顽强拼搏,奋发向上。激烈而精彩的体育赛事,双方队员争逐的最后,不仅仅是拼体力拼技术,更多的是拼智慧拼意志拼心理。心理素质往往在竞赛的关键时刻决定胜负,这又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体育精神中最令人注目的是孕育其中的民族精神。重大的国际赛事诸如北京奥运会,一个时期成为亿万人民关注的焦点,乃至引起国家元首关注或亲临,这是民族精神的呼唤。如同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花”一样,许多国家也有引以为豪的“国球”,诚如人们所熟知的那样,美国的篮球,巴西的足球,中国的乒乓球。曾记否,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中美关系解冻的一个重要契机,就是中美乒乓球队的成功互访,真可谓“小球转动大球”。这几年来,香港、澳门的回归激起了我们强烈的爱国情感;1998年的抗洪抢险和美国轰炸我驻南使馆,同样激起了我们强烈的爱国情感;这次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非典的斗争,又一次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亿万人民齐唱《同一首歌》。体育活动正是这种民族精神特别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凝结和张扬。体育是力量美和智慧美相融合的一种象征。在体育活动中,诸如进攻性和协作性都很强的足球大赛,实在是力量美和智慧美相融合的一种象征,是体育文化长期积淀而开出的灿烂之花[4]。

4 体育精神对当代大学生人格的熏陶

在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中尽管其技术手段,比赛方法,胜负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的体育精神是相通的。当代大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精神:培养当代大学生愉快的生活态度,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个性的发展,个人行为的规范化,责任感,与同伴的合作精神,竞争、拼搏、信心、荣誉的信念,公正的看待问题,遵守规则和规定,遵从社会法规[5]。

4.1 发展社会认知,在体育的社会交往中培养大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人是社会的细胞,人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去认识社会、理解社会。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较为独特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人生社会的一个缩影。让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去认识体育的实质,从而达到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在体育活动中让大学生学会竞争,培养大学生拼搏进取的意识。在体育的相互交往中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这是一种健康的人格品质,将会成为一个人永不衰竭的生活动力。

4.2 自尊、自爱、自强不息,培养积极参与意识,发挥人的自主精神

体育活动中无论是个人项目或是集体项目,都要让大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讲究个人行为的规范性和道德性,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人行为和道德风尚。鼓励大学生积极投入,增强参与意识。在运动实践中让大学生学会独立的观察判断,独立的应付突如其来的赛场变化,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个人特点、特长,发展个性,培养自主精神和独立人格[6]。

4.3 培养大学生的是非感、正义感

体育运动是严格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健康文明的活动,教育大学生遵从规则与规定,按规则允许的精神去认识问题,辨别是非,不斤斤计较,不小肚鸡肠,不装孬使坏,不投机取巧。尊重事实,弘扬正义。对的就支持赞扬,错的就批评摒弃,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态度明朗的人格精神。

4.4 注重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

价值观、人生观是一个人看待、了解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基本观点,是调节和控制个体行为的高层次的参照系。体育运动是一种对抗游戏,是人的身体、意识、心理和智慧的对抗,也是技术、战术的技巧对抗。要让大学生学会辩证地、客观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实事求是,遵从事物的客观规律,趋近事物的本质。学会靠真才实学,靠真正实力,靠智慧技巧,靠人格精神去战胜对手,取得胜利。追求体育的真义和价值,实现人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愿望。

4.5 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顽强意志

体育运动的教学训练和比赛,都要求参加者付出极大的身体和心理能量,需要接受艰苦的磨炼。要让学生学会在运动中吃苦耐劳,疲劳时学会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困难时学会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失败时学会决不气馁再拼再搏,胜利时学会冷静处之决不得意忘形。坚强意志,是人格精神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7]。

5 结束语

我国的体育文化历史悠久,中国独具特色的中国体育文化所蕴含的体育精神,即强烈的爱国情愫、竞争意识和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奋斗精神,表达了人类积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命需求。体育运动是培养坚强意志的一片沃土,当代大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精神,让我们把体育文化以及所蕴含的体育精神贯穿于体育德育教育中去,潜移默化,日久天长,一定会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春雷.人文奥运.北京体育文化[N].文艺报,2005,(02).

[2]郑英杰.吉首大学教授.体育文化杂谈[N].中国体育报,2004,(04).

[3]陈一平(作者为上海市体育局党委副书记、上海市体育总会副主席).打造先进体育文化[N].文汇报,2002.

[4]金国祥.倾力打造激情体育文化[N].解放日报,2003,(06).

[5]省委党校王茂生.试论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向[N].甘肃日报,2000,(02).

[6]张立中.鲁能体育文化产业向纵深发展[N].中国体育报,2006,(8).

上一篇:数学活动课程下一篇:αIL-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