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反拨

2024-07-03

正面反拨(精选五篇)

正面反拨 篇1

Prodromou (1995) 认为, 测试对教学的反拨效应有两种表现形式:显性反拨效应和隐性反拨效应。显性反拨效应指直接的、明显的应试教学或应试学习, 如做全真试题、模拟试题。而隐性反拨效应是一种对教学的深层次、不易察觉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教学中无处不在、根深蒂固、潜移默化。其结果就是:教材越来越像考题, 教学越来越像考试。课堂里总是老师提问, 学生回答, 就像考试一样;课本总是一种模式:课本+练习, 就像考试, 课堂里学生之间没有交流, 就像纪律严明的考场。Prodromou认为测试对教学的影响是负面的, 而且这种负面影响广泛而深远。

Bachman和Palmer认为, 测试对考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参加考生的体验或备考的体验;二是对其考试成绩所提供的反馈;三是根据考试成绩所作出的决定 (1996) 。比如, 就参加考试或备考而言, 如果考试内容涉及了考生所不具备的知识, 那么就会对考生的知识学习产生影响, 如果考试内容符合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结构, 这种影响就会是积极的, 否则就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妨碍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形成;从小的方面讲, 如果某个语言形式或用法是错误的, 而在考试中却被认为是正确的, 那么就会对考试是学习和使用该用法产生误导作用, 反之亦然。对考生成绩所提供的反馈类型和性质也会对其产生直接的影响, 即影响其对考试的态度。全面的、有意义的、相关的反馈会使考生对考试产生积极的认同感, 例如除分数外, 还可以提供对分数的说明, 对试题的要求和考试成绩之间关系的分析等形式的反馈, 这些都有助于考生充分了解其考分的意义或自己当前的水平或能力, 明确努力方向, 制定科学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 进而促进后续的学习。根据考试结果作出某种决定, 如能否升级、毕业、获得毕业证等。对考试结果要遵循公平的原则, 即考试是结果与所作出的决定是相关的, 而且作出决定的标准和程序对于同一类人中所有的成员也应该是相同的。

测试对教师的影响体现为对教学过程的影响。测试对教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重要的考试更是如此———因其重要性, 其结果往往被用作评估教师水平、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也是用来对考试的表现进行评估、作出相关决定的重要依据。因此, 教师教学中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就会很自然地向考试看齐, 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方法作出相应的调整, 即进行所谓的“应试教育”。显然如果考试的内容与方法和教学目标相一致, 考试就会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否则就会将教学引入歧途。鉴于测试对教学过程的潜在影响, 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提高测试的积极反拨效应, 纠正教学中错误的做法, 使教学朝着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对于教学与测试的关系, Hughes (1989) 认为它们是伙伴关系, 测试应该支持“好”教学而纠正“不好”的教学。

二、提高积极反拨效应

在学习借鉴国内外专家研究成果后, 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积极反拨效应。

1. Bachman和Palmer (1996) 指出:

涉及一项考试时, 应首先考虑测试行为要与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一致。语言测试的目的是根据被试的考试分数对其语言能力作出判断。所以, 在测试设计中, 必须考虑语言使用任务和情境的特征, 以及测试任务和情境的特征, 明确测试要考查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参照相关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 保证考试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使测试能强化和促进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 在题型选择方面也要严谨, 比如:

可以通过离散性的客观题考查各个知识点;而对于考查语言作为交际工具, 则应贴近实际交际中的语言使用, 最大限度地体现语言交际的特征, 保证测试任务的真实性;对于写作能力听说能力等, 可以采用直接测试的办法, 也就是让考试直接完成实际语言交际中从事的任务, 如多项选择、自荐信写作等。

3. 试题的编制方面, 要避免试题本身存在错误或缺陷, 因

为试题中出现错误的语言形式, 提供的错误答案, 等等, 都会导致考生对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得出错误的结论或产生困惑。在对考试成绩管理和使用上, 一般会根据测试结果对考生作出有关决定, 如升留级、评定奖学金、毕业资格认定等, 我认为应坚持科学、公平、合理的原则, 只有这样, 才有利于提高考生和教师对测试的认同感, 提高师生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结语

语言测试对教学及整个教育体系和社会的潜在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因此, 作为语言教师,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测试对教学和学习的反拨效应, 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其进行充分的研究, 对教学内容、方法等作出最佳选择, 最大限度地发挥测试的积极反拨效应。

摘要:语言测试对教学和学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即反拨效应。本文根据反拨效应的理论模式, 论述了语言测试肯对教学和学习产生的影响, 对提高外语测试正面反拨效应的方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外语测试,正面反拨效应,提高方法

参考文献

[1]Hughes, A.Testing for Language Y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2]Bachman, L.F.and Palmer.A.S.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3]Bailey, K.M.Working for washback:A review of the wash-back concept in language testing[J].Language Testing, 1996.

[4]Prodromou, L.The backwash effect:From testing to teach-ing[J].

[5]Wall, D.Introducing new tests into traditional systems:In-sights from general education and from innovation theory[J].Lan-guage Testing.

[6]韩宝成.语言测试:理论、实践与发展.外语教学与研究, No.1.2000.

[8]李绍山.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于语言测试设计.Foreign Language World, No.1.2005.

正面反拨 篇2

1.英语测试

二十一世纪,英语已经成了一把打开世界之窗、促进国内外交流的钥匙,其鲜活的语言能使各国人民更好地交流沟通。中考不仅仅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更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而在这种手段中,英语测试更是最近几年崛起的新测试。中考英语测试应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将这种测试的作用发挥到极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中国,中考英语测试是一种大规模升学测试,至今为止已经二十多年的历史,中考英语测试就是指初中英语毕业考试,考试结果是衡量学生在义务教育结束后英语水平是否合格,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否达到毕业的标准。

2.测试的不足之处

英语测试与英语教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然而由于我国的教育模式一直都比较注重测试,把测试放在教育首位,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分数,忽略了学习本身的意义。其实,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测试的目的,是要检验学生对某一阶段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测试多多少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同时老师的教学内容也会偏向于测试的试卷和题目。如果能够正确的设计测试内容,并恰当的运用,是肯定能对教学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的。反之,测试就会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而误导教学,甚至阻碍教学的发展。

在初中英语测试中,其本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很多,比如说:客观题数量太多导致试卷效度低,英语学习注重的是实际英语水平和语言交际能力,而客观题基本上只考查了学生对于英语的认知能力。只是注重形式和语言知识点的运用,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而且,一部分测试题目命题质量较差,多种知识点重复使用,使学生的知识面局限于一定的范围内,不能更多的掌握和运用新知识。其次是没有口试,导致学生和教师不重视口语,对口语的学习和掌握处于非常不利的状态,学生如果不能将英语作为一种交际手段,只是一味的应付测试题目,将不利于下一阶段的英语学习,也没有打下继续学习的良好基础。

二、反拨效应

1.什么是反拨效应

在语言教学中,语言测试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它的本质意义是为教学提供目标,并成功的监控这些目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重要帮助。测试对教学的反馈作用是强大的。教育界把测试对教学和学习的影响称为“impact”,汉语通常译为“反拨效应”或“反拨作用”。后来,英国应用语言学家把这一概念引用到应用语言学领域,特指语言测试,尤其是外语测试对相应的教学和学习产生的影响。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考试对学校教学的影响。

2.正面反拨效应的本质

反驳效应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正面反拨效应,是指考试对教学产生人们所期望的影响。也就是说,正面反拨效应实现了人们对教学的期望值产生了积极性的影响。反之,负面反拨效应是指不科学的测试,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制约性,从而起到了负面作用。

正面反拨效应的作用,就是使测试与教学相辅相成、紧密相连,使各个单独的领域相互连通,知识面相互涉及,自然而然的延伸了课堂的局限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有利的新领域和新界面,让教学活动可以有信息的改变和升级。测试也有助于教师的认识和自我提升,让教师意识到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存在哪些缺陷和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试卷反馈的信息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弱点和难点,并针对这些信息对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要求作出适当的分析和调整。

适时适量的测试,在评估学习者的水平、进步情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方面,是其它方法所不能替代的。测试就是一种检验,学生可以通过测试寻找自己的不足,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测试成绩的评比对学生进行促进,如果把握好正确地方向,进行自我检验和反馈,测试就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测试过程也是一种学习过程。测试的考前复习是一种对知识针对性的反复温习的过程,通过大量记忆和模拟练习使学习者温故而知新,循环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这样的巩固练习就是一种实践学习过程。

英语教学中的正面反拨效应主要体现在: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的,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计划,从备课、上课到课后辅导有理有据,全面仔细,重视细化基础知识,从单词、句型到语法的操练和记忆,都要有针对性,不盲目的规划重点,局限教学模式和学生的思维,并能够不断地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用便于理解和加深记忆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授课。调整教学顺序和教学速度,让学生能够跟上节奏,并能根据中考英语试卷的难度和深度,适当把握教学难度和深度,争取在课堂上带动每一个学习者,共同享受英语学习带来的乐趣。

正面反拨效应也体现在学习者身上。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自我把握学习的内容和节奏,愿意为取得优异的中考成绩努力,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在复习和备考期间发现自身平时英语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能够及时弥补和巩固,并掌握一些学习策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将英语作为一种交际能力,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关于初中英语测试的思考

上面对中考英语测试对初中教学中正面反拨效应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当然,事物的两面性永远都是存在的,关于中考英语测试中的不足之处,自然有很多是负面反拨效应带来的,在今后的教学中,中考的反拨效应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采用更科学有效的测试方法和测试形式,避免或削弱中考英语对初中英语教学的负面反拨效应,加强或深化对教学产生正面反拨效应。这样,中考英语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成为高中招生的可靠保证。

正面反拨 篇3

一、口语测试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 中国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的关注, 同时, 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由此带来的频繁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使英语成为进入外企的“敲门砖”, 甚至一些大型企业、高科技民营企业也对员工的外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外语能力应当首推口语能力。目前大学生无论其学英语口语的目的是要找到理想的工作或是寻找自身的价值, 都认为口语课是重要的, 口语测试是必要的。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同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其中就强调了要重视学生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 而口语能力的培养除了口语教学以外, 口语测试的设置对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也不容忽视。英语口语测试, 作为唤醒学生语言运用意识的手段和检测学生语言熟练程度的指针, 已受到整个社会和教育界的关注。作为高职院校, 在如今求职竞争激烈的时代, 应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为今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口语测试的实施

英语口语每学期实行一次测试, 强调对学生的学习进程的评价。测试采用分析性的综合评分, 将测试要素分为语音语调 (5分) 、语言理解反应能力 (5分) 、语言组织能力 (5分) 和语言应变能力 (5分) 。口语考试成绩满分为20分, 占高职英语课程期末总成绩的20%。口语测试方法采用面试法。即采用考官与学生对话的形式 (简称“人对人”) 的考试方式。口语测试的内容与形式如下:

(一) 回答问题。

主要是“热身”练习, 先由考生做简短的自我介绍, 然后考官就日常熟悉的话题如校园生活、家庭等话题进行提问, 目的是让学生熟悉、适应考场环境和考试方式, 消除考生的紧张感, 同时起到帮助考生稳定情绪的热身作用, 以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

(二) 朗读短文。

规定时间约为5分钟。朗读采取临时抽取短文, 准备2分钟再朗读, 让考生朗读一篇约60字左右小短文, 要求考生能够自然、生动又富有感情色彩地朗读。重点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语音、语调、重音、节奏等韵律成份的能力。提供考试的短文属于口头交际范畴, 如开场白、电话转述、口头通知等。

(三) 简短说话 (即“看图说话”、“话题”等) 。

考生进行5到6分钟的口头表述, 主要测试考生用英语进行连贯的口头表达能力。由主考提供一幅或几幅图片、照片或一个图表 (包括简明文字提示) , 可以借助幻灯、黑板等手段, 内容涉及广告、产品或公司介绍、信息发布、业务交流等涉外业务交际和日常生活交际等。

(四) 角色表演。

学生A要在一个特定的情景中扮演一个角色, 按照情景及角色的要求与教师或学生B进行角色扮演。

三、口语测试对公共英语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

(一) 口语测试对英语教师的反拨作用。

对教师而言, 科学的口语测试可以推动教师的教学。测试的反拨作用首先体现在教师对英语口语教学的改进上。英语教师会在英语教学中更加关注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积极投身英语口语教学改革与测试改革。首先, 教师应密切关注大学英语教学的最新动态, 积极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及测试理论, 做到“教学相长”。其次, 教师可以利用测试的反馈信息, 发现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 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努力探究口语教学与测试改革的新途径。再次, 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使学生从害怕讲英语到不怕讲英语, 从不怕讲英语到愿意讲英语, 最终学生能灵活地用英语交流。最后,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个性心理, 向学生介绍不同场合下口头交际的目的、对象、需求和对策, 教会学生口语表达的技巧和策略, 改善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弱项, 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 口语测试对英语学习者的反拨作用。

口语测试对英语学习者的反拨作用首先体现在英语学习者对该考试的重视程度, 只有当考生重视口语考试时, 他们才可能为考试作积极的准备。如果考试设计科学合理, 必然给英语学习者以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其次, 口语测试也为英语学习者对自身口语学习的评价提供了依据。通过口语考试, 英语学习者可以从中知晓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发现差距, 总结经验教训, 学习目标将更为明确, 便于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促进学习。此外, 口语测试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成就感。给学生进行口语测试, 就会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口语水平在不断提高, 有利于其产生学习成就感。这种感觉会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 提高学习兴趣, 有利于语言的学习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 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另外, 口语测试还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 迫使学生进行学习。正所谓没有压力就没有进步。大多数口语测试需要学生在考前进行积极的准备, 这种准备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过程。

四、结语

作为教学改革, 将口语测试引入学期考核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其目的是力图使语言测试能较全面检测学生语言能力, 使学生更加重视口语学习, 获得更强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实践证明, 口语测试带给我们的是英语课堂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从“不知如何学”转变为“知道怎样学”, 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未来人才外语交际能力成为其基本素质, 我们期望从改革考核方式来引导教学走向正确轨道, 使我们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需要, 为他们将来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语言测试对英语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反拨作用。口语测试对英语口语教学有着积极反拨作用, 有助于英语教师口语教学方法的改进及发现学生口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有助于改进学生对口语考试的重视程度并为其提供自我评价依据。

关键词:口语测试,口语教学,正面反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2].武尊民.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3].刘海.《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测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 2

[4].谢秀娟.论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 8

[5].钱翠静.论四、六级测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7, 4

正面反拨 篇4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考试,反拨作用

自1987年实施大规模的全国标准化测试CET考试以来,其参考人数和影响日益扩大,目前已成为人才市场上评价大学生的重要指标之一。CET考试在激发学生和教师教学积极性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它的负面反拨作用也极为明显。因此,如何让CET最大限度发挥正面反拨作用,减小负面效应,是我们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几年来,我们一直在进行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和探讨,为避免“以应试教育为目的”,为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提出的教学目标而努力。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探索,成功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1 科学认识CET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Bailey.K.M(1996)指出测试会影响学习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理解和态度,而这种理解和态度又会反过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成效。这种测试对教与学的影响在教育界即被称为反拨效应。科学的测试会推动教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正面的反拨作用,反之,不科学的测试会制约和影响教学,起到负面的反拨作用(易帆,2008)。

1.1 CET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

1.1.1 CET给教学提供了反馈信息

信息反馈是英语测试的一个重要作用。来源于英语测试的信息是发现教与学两方面问题的第一手材料,最具有说服力。如果利用恰当,对英语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们经过认真准备并参加考试后,从考试结果可以帮助自己了解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发现自身的优点和弱点,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教师们也将对自己的备课教课进行总结,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

1.1.2 CET不断改革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006年开始试行的CET新题型主观题分量加重。新题型由原来以阅读理解为主(占40%)改革为听力与阅读并重(各占35%)。新题型的听力理解部分由原来的20%提高到35%,听力中加入短文听写;而阅读理解部分由原来的40%降为35%,其中仔细阅读占25%,快速阅读占10%;传统的词汇题被取消,增加综合测试,占15%;写作不变,仍占15%。从CET改革可以看出,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实用能力早已毫无疑问地排在了首位。大学英语考试是大学英教学的一种检测手段,同时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环节(田文革,2007)。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要充分理解CET改革的目的和意图,发挥改革的积极作用,使考试最大限度地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正面的导向作用。英语教师应紧跟改革步伐,适时调整教学重点,关注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1.2 CET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负面反拨作用

1.2.1 容易导致应试教育

CET通过率的排名和社会对CET成绩的认可客观上强化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试教育。教学与考试关系的严重扭曲,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

1.2.2 CET在效度、信度、题型设置方面仍存在问题

四、六级考试常常牺牲效度以获得信度,或为取得信度而削弱了效度。其次,语言水平的复杂性要求测试者应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考察。而大量使用多选题诱导学生猜答案,很难考核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刘润清,2003)。

2 利用CET对英语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

教学是双向活动,而大学英语考试是为教学服务的考试,教师应针对考试的不利影响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起到促进教学的正面导向作用。

2.1 创新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制作精美实用、集声、文、图、像于一体的教学课件,丰富学习资料、增大信息量大。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可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利用其视觉及听觉器官,紧紧跟随变化中的设备功能及富于色彩的影音材料,从而使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如运用手机,数码相机,网络等形式记录口语练习情况,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2.2 更新教学理念

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理念首先应转变把外语考试看作是英语教学的终点,把考试通过率视为衡量英语教学的尺子的错误的观念与认识。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改革填鸭式教学方式,避免“应试教育”。英语是一门实践课,语言技能的获得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操练得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知识。避免整堂课讲授太多的语言点;避免给学生直接指出应该注意什么;避免给学生详细列出语言点的用法,而是应该恰恰相反(谭莉,2008)。教师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上课时先让学生讲解课文的大意,然后以问题辩论的形式对文章的主题、背景、写作风格、语言使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2.3 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中,科学合理穿插四级考试辅导的措施。第一学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侧重补充学生语音方面知识。第二学期重点整合语法知识。语法知识讲解不宜过细、过偏。以句子为单位讲解较好。第三学期着重辅导英语写作,引导学生多练、巧练。教师批改作文,切忌只是笼统地在课堂讲几个作文技巧,然后给学生的作文一个分数或者笼统的评价,应指出学生具体问题在哪里,并提出改进方案。第四学期是安排四级考试,测试学生综合水平,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在英语教学中查漏补缺。

2.4 扩展英语教学内涵

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并将其作为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5 加强英语学习实践环节

把课上、课下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英语语言实践的机会和氛围。每年我系举行的“一·二九”英语演讲比赛,学生、教师、领导都相当重视,比赛从海选、复赛、决赛,历时一个月左右,影响范围大,是对英语教学一个很好的检测手段,对学生英语学习有很强的促进。通过和外教的合作,外教每周开展一次讲座,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国外文化,扩大知识面。另外,我校广播台每天向学生播放英语节目,拓宽学生英语学习渠道。

2.6 改革学生成绩评定方式

采取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力图更加客观、准确得测量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加强平时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考核,减少期末试卷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40-50%)。督促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平时成绩由以下几方面组成:学习态度、小组任务完成情况、课堂活动参与情况、单元测验成绩、课后书面作业、课堂出席情况、期末口语考试成绩、参加各种英语课后活动情况等。

3 结束语

测试与教学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语言测试是为语言教学服务的,语言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马婷,2010)。要提高英语教学和学习的质量,就必须认真研究大学英语测试对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充分发挥其对教学的积极影响,最大限度地克服其消极作用,真正实现与教学大纲的接口,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Bailey K M.Working for Washback:A Review of the Washback Concept in Language Teaching[J].Language Testing,1996(3):257-270.

[2]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马婷.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改革与四级考试新题型的接口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2010(1).

[4]谭莉.CET考试新题型下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J].教育纵横,2008(6).

[5]田文革.试析CET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和学提出的新要求[J].聊城大学学报,2007(2).

正面反拨 篇5

一、正面反拨效应理论

测试对教学和学习的影响称为反拨效应。英国语言学家把这一概念引用到应用语言学领域,特指语言测试,尤其是外语测试对相应的教学和学习产生的影响。Hughes用PPP法界定反拨效应的各个层面,认为考试的影响涉及Participants(考生、教师、教育管理人员、教材编写者、教科书出版商等)、Process(大纲制定、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学习策略等 )和Product(学到的知识与技能)。Alderson和Wall针对反拨效应提出了15个假设,从教和学的内容、方法、顺序、进度、程度、深度等方面阐释了考试对教学的影响,包括影响的大小与范围(黄大勇,杨炳均,2002)。测试对教学有两种影响:正面影响称为正面反拨效应,负面影响称为负面反拨效应。

在2013年的四级改革前, 关于CET-4及其反拨效应的研究已有不少,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反拨效应的实证研究;CET-4对教学的正面反拨效应;CET-4对教学的负面反拨效应;反拨效应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等。通过专家的实证研究,教育界普遍认同,CET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的正面影响远远大于负面影响,而且正面影响呈上升趋势(辜向东,2011)。改革之后, 也有少数人对新四级翻译测试的正面反拨效应进行了研究(从中国知网来看有八篇),有些取得了一定成果,有些则是浅尝辄止。由于改革实施方兴未艾,本方面的研究仍然有待于学者和教学工作者的深入研究。

二、CET-4翻译测试改革的背景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 社会对大 学毕业生 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水平要求日渐提高。在当前国家倡导实现中国梦的社会背景下, 中华民族的振兴不仅要依靠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大, 还体现在中国文化被世界各国的广泛认知上。因此,社会人才的翻译能力尤其是汉译英的能力逐渐彰显其重要性, 甚至有人认为2013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作品翻译的成功。因此,要想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领域的传播,亟待大学教育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尤其是汉译英能力。

最新公布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2006修订版)规定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目的在于准确地测量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蔡基刚,2007)。作为在全国范围内最权威的一个衡量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测试, 四级考试理应从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多方面考查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然而,囿于多种条件的限制,2005年之前的四级考试中没有汉译英题型,2005年第三次改革后的汉译英题型也仅限于考查短语和重点句型的翻译, 而且分值只占卷面的5%。这种分立型语言测试观指导下的四级考试偏重考核学生的语言知识, 无法全面考核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考试缺乏足够的效度。相应的,翻译能力尤其是汉译英能力的训练,在大学英语实际教学中也很少得到重视,学生的翻译能力远远达不到教学大纲中要求的“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的水准,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面对介绍中国特色的材料翻译时,很多人经常会出现文化失语现象。

教育部高教司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要求是:“努力建设成有中国特色的、达到国际教育测量学专业标准的、与国际接轨的英语语言测试体系。”(杨惠中,2003)基于形势背景的要求和专家学者的呼吁,国家四六级委员会于2013年8月对四六级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作出局部调整, 其中翻译由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 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六级长度为180~200个汉字,于2013年12月起开始施行。这次调整不仅提高了四级考试的效度,更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预期有效地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贯彻执行, 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有着更客观准确的测量, 也将为提高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CET-4翻译测试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正面反拨效应

语言测试和语言教学是一种伙伴关系,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直以来,四级考试都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工具,又对教学起着风向标的作用。毋庸置疑,CET-4翻译测试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强大的触动和冲击,也给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首先,四级新题型中增加了篇章翻译,引起了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和学生对于翻译能力的足够重视。以往的四级考试中,很多学生会因翻译只占5%的比重而不予复习,常因考场建议时间只有5分钟而直接放弃做翻译测试题。旧CET-4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偏重听读,也强调说和写,但长期忽视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无论从教材的编写、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和练习的设计上,都很少涉及汉译英段落翻译,关于中国题材的英文输入更是处于缺失状态。实施新的四级改革后,翻译的分数权重与写作比例一样,占15%,使得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得不重视翻译。各大学纷纷把翻译纳入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范畴, 教师开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并引入评估体制。可以说,CET-4中翻译测试的改革, 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英语学习观都带来了一定的变化。

其次,CET-4中翻译测试改革的另一个正面反拨效应是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新调整。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教学要求、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教材等都在不断调整中,并呈现出多元化倾向。翻译题型在测试中历经从无到有、从英译汉到汉译英、从短句翻译到篇章翻译的演变,也带动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不断调整和革新。

(一 )教学内容的 调整。CET-4新题型实施前 ,各大学在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基础教育阶段主要设置大学英语读写和大学英语听说两门课程。即便有的学校称之英语读写译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也很少涉及汉译英技能的训练。教材中汉译英的比例仅为课后练习中的几道单句翻译,目的是巩固课文里所出现的重点单词和短语的应用。在实施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院校中,只有少数院校在高级英语学习阶段设置了翻译课,但也仅仅将其设为选修课,受众面小。总体而言,在听、书、读、写、译五大技能的培养中,翻译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基本处于被忽略的地位。翻译是集语言输入于语言输出于一体的一种综合运用,同时涉及语言知识、两种文化和转化技巧。如果在课堂上不予以讲解和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就难以获得很大的提高。在四级实施新题型后,各个学校开始在英语教学内容上调整了翻译的权重,在课程设置无法调整的情况下,教师开始在课堂上增加了有关中国的英语材料输入,在训练技能时开始讲授翻译技巧,并设置相应的练习,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英汉、汉英互译。

(二 )教学方法的整合。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 ,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不断发生变化。近年来,以结构主义教学法为指导的大学英语语法翻译法逐渐退出主导地位, 取而代之的是听说法、视听法、情景法、交际教学法、认知法等。翻译测试的介入和翻译教学内容的增加, 使传统翻译法在课堂教学有一定程度的回归,并辅之以视听法、交际法。语法翻译法的特点是对语言范本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讲解,向学生输入某种语言形式,然后让学生反复操练,以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不可否认,在有关中国的英语材料的输入和翻译技巧的讲解方面,传统教学法能发挥巨大作用。翻译中语言知识和技巧的掌握,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反复操练, 而后进行以交际为目的的实践应用。

(三 )教学模式的优化 。教学模式可理解为 :教学理念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中形成的教与学各要素有机结合,并形成稳定的关系及在教学过程中被验证的样板形式(萧好章,王莉梅,2007)。教学模式受制于学习目的和内容, 教学内容的更新,必然要求教师重新审视已有的教学模式是否适合。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 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多已开展了多媒体或网络环境等新的技术手段辅助下的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学生已趋向于摈弃仅仅靠教材学英语的模式,转而采取从多种媒介等接受语言输入。然而,翻译是一门复杂的综合应用技能,离开教师的导学,学生很难通过自主学习现有的非专业英语 教材而获 得与四级 考试匹配 的翻译能 力。因此 ,CET-4中翻译测试的改革 , 促使大学英语教学构建一个动态立体的翻译教学新模式。翻译教学将以语言、文化、交际与认知风格的多重维度为坐标, 并根据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认知特性,发挥教师不可替代的导学作用和网络技术辅学的优势,采取教师课内主导、学生课外自主相结合的交互式教学模式。

四、CET-4翻译测试正面反拨效应下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应对策略

在CET-4翻译测试正面反拨效应下, 大学英语教学有了很多改变,同时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就目前全国各大院校的教学状况而言,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缺少与新型四级相适应的大学英语教材,中国历史、经济、文化的英语输入缺乏系统性;翻译教学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比重难以权衡;基础教育中没有打好语言功底的学生很难短时间内在翻译能力及四级翻译成绩上有很大提高; 学生缺乏对英汉语言和文化差异的足够认识,导致翻译中母语的负迁移,等等。基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笔者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的探索,提出以下应对策略和思路:

(一 )开发新的英语教 材 ,实现汉英翻译教学的 系统性。 篇章翻译教学一直以来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教材中缺乏相应的教学内容。翻译是一个多维度的系统概念, 涉及多种知识和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与综合应用。改革后的CET-4,其翻译测试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面对如此庞杂的内容,如果没有系统的语言输入,汉英翻译的教学就只能任凭教师自由发挥。新四级实施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的教材更新慢,远远没有跟上形势的要求。有的教师只能在英语精读教学中根据课文相关内容零星做点英汉文化对比和翻译练习, 有的教师则在四级考试前抽出大量时间给学生恶补翻译测试而堕入应试教育的旧圈。因此,笔者呼吁出版社尽快编制出适合目前新向标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译教材和软件, 在选取篇章材料时分章分节加入涉及中国文化的部分, 并在练习中设计相应的汉英翻译练习,实现相关材料的系统输入和翻译技能训练。同时,教材的编写,应当注重翻译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的比重,不可以偏概全,冲淡其他语言技能的培养。

(二 )教学中注重夯实语言基本功,加强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从翻译新题型评分标准来看,要求译文行文流畅,用词贴切,少语言错误。由此可知,语言能力依然是翻译的基础,在教学中不可削弱。过去的教学中,课堂上偏重词汇、句法、语篇知识的认知,对语言知识的应用相对薄弱。导致的结果是一些学生在翻译和写作上词汇匮乏、句法混乱、句式简单,篇章内容语言错误多,缺乏逻辑性。因此,大学英语初级阶段的教学中,需加强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以语言输入为基础,以语言输出训练为手段,夯实语言输出基本功,减少母语的负迁移,提高双语转化能力。譬如,在语篇分析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课文中的高级词汇和经典句式进行段落摹写、英汉互译练习。此外,教师还需进行翻译技巧的讲解,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翻译技巧并进行应用。语言的应用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平时不加强基本功训练,考试前做大规模汉英练习,其导致的结果就只能是耗时低效。

(三 )加强汉英文化对 比 ,促进文化交际能力 的培养。新四级反拨效应下的汉英翻译,以翻译能力为核心要义,同时提倡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翻译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要实现翻译教学功能的最大化, 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文化观。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注重对西方文化的介绍和渗透,却很少涉及中国文化或中西文化差异的介绍。因此,新四级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感知能力,同时要加深学生对中英语言文化差异的理解,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英语转化,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高。鉴于目前教材中缺乏中国文化英语材料, 教师可以灵活调整教学内容,课堂上适当增加中国文化英语介绍,指导学生学习。此外,教师还可列出相关参考书目或文章,让学生自己课下阅读,然后通过写读书报告或课堂讨论进行交流。对于中西文化差异,尤其是中国文化相应表达法在英语中的缺失现象,则需教给学生如何使用意译、音译加阐释或者注释等增补策略进行有效翻译。

总之,四级考试的改革从听力、阅读、写作、翻译等多方面考查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 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形势,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巨大的反拨作用。篇章翻译的新题型既是对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一种有效测试, 又有利于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夯实语言功底、提高文化素养,进而实现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指导。翻译包含语言输入及语言输出的综合运用,同时涉及两种语言、文化的转化与表达。CET-4正面反拨效应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呈现多元化多模态的教学形式,需要出版机构、教育工作者及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构建合理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进而促进中国优秀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

摘要: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为伙伴关系,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正面的反拨效应。四级考试中篇章翻译测试的增加,带动了大学英语教学向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方向发展,大学英语教学将呈现更多模态、多样化的综合模式。本文从四级考试中翻译测试改革的背景着手,应用正面反拨效应理论,探究翻译测试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反拨效应下,完善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和思路。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正面反拨】相关文章:

正面负面08-15

正面信息09-11

正面管教心得05-25

正面典型范文05-18

正面挫折作文07-28

汽车正面碰撞07-30

正面促进效应08-17

正面热点新闻事件05-23

什么是正面教育05-25

读正面管教范文05-19

上一篇:宿舍盗窃下一篇: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