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原则

2024-08-10

开放性原则(精选十篇)

开放性原则 篇1

随着课程体系的逐步完善与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教学模式和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信息技术类课程开放教学需要有针对性的立体化教材与之相适应。 教材编写以院校《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课程标准为统领, 以技能与知识为核心, 遵循职业技术教育的理念, 以部队装备保障工作为背景, 结合士官岗位职责需要, 针对开放教学的环境编写便于学员自主学习、教员指导教学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材。

一、基于开放性教学的教材编写思路

(一) 做好顶层设计, 把握教材编写标准和要求。

1. 准确把握基础课教学培养目标和开放教学的特点与要求

士官教育是一种特殊的高等职业教育, 在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过程方面与地方高职高专相似, 既强调专业技能的实用性培养, 更重视理论知识掌握的可发展性培养。 具体而言, 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以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为例) 是:①掌握基础知识 (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应用软件知识) ;②具备职业能力 (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如:文档的处理、数据表格的处理等) ;③培养一定的学习能力。

开放性教学具有学习的自主性、条件的便利性、方法的灵活性等特点, 要求学员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 自己主动学习, 让学员通过学习能够达到动手做、动眼看、动嘴说和动脑想的目的。 基于开放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教材要做到内容精炼、结构新颖, 从内容与方法、教与学、做与练等方面满足学员自主学习的要求, 做到易于阅读与理解, 便于体会与训练, 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

2. 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课程特点拟定教材编写大纲

区别于传统教材, 基于开放性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教材包含的知识无需很强的系统性, 但各部分知识点技能点更清晰。 在内容组织上, 采用模块化、集约化结构, 教学采用项目化方式, 把有关联的知识技能围绕项目任务采取逆向式选取, 即完成任务需要什么知识就讲什么。 依据课程标准, 从开放性教学特点出发, 明确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讲什么、学什么。

(二) 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与要求。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 许多知识抽象难懂, 为了便于学员自学, 把有关的理论知识按任务分割, 避免大篇幅的陈述讲解, 通过这种分解和稀释, 降低理论知识学习的难度和密度。为了在每一个模块编写时用案例做学习的铺垫和练习的参考, 使学员在自主学习时感到进程比较平缓, 知识易于吸收, 技能易于模仿, 对于较复杂的任务再设置阶梯性子任务, 通过分解任务, 必要的回顾和综合, 学员的技能能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

(三) 强调实用于士官岗位工作。

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 主要依靠学员独立学习自主训练。 士官学员有部队生活经历, 有毕业后岗位工作的需求。在编写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教材时, 从案例到练习, 从项目任务到技能拓展, 都要尽可能地用部队工作生活中发生的真人真事作为素材。 既让学员学得有趣, 又让学员感到学了有用。

二、基于开放性教学的教材编写原则

(一) 一般原则

作为教材必须给学生提供正确的教学内容。 在表述上要有科学的表达、规范的标准, 是学生效仿的范式。 因此, 首先要具备科学性与规范性。

1.科学性原则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是向学员介绍各种应用软件的应用和计算机网络组建与维护的知识和方法, 在内容的表述描述上必须是科学严谨的, 技能方法的描述上必须是正确合理的。 编写教材必须遵循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 注意内容安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相互呼应, 整体结构必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士官学员的认知特点。

2.规范性原则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包含的内容涉及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的功能与使用的描述, 由于大多译自外文, 对同一名词同一操作, 不同译者、引者都可能有不同的描述, 对一些软件的使用, 相同的目标有不同的实现方法, 教材要尽可能规范, 尽量参考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 由影响力大的专家 (教师) 编写、主流使用的教材。 文、图、表都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军械图书编写规范的标准要求。

(二) 实用原则

作为士官学员开放性教学使用的教材, 要体现实用、好用, 让学员原意用、喜欢用。 必须在应用性、可读性、体验性和开放性上下工夫。

1.应用性原则

无论是教材中的知识还是内容, 技能实训任务都是为了让学员掌握士官工作岗位必备的信息技术基础而准备的, 所以要使教材具备针对性和应用性, 必须对部队的信息化条件、士官岗位职责对信息技术基础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进行充分调研, 做到部队需要什么就学什么, 学员需要干什么就练什么。真正使教学贴近学员的生活、贴近岗位的工作。

2.可读性原则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教材的编写不仅要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 而且要符合学员学习的习惯。 要使教材具有良好的可读性, 具备趣味性、生动性、通俗性、简洁性, 案例和拓展活动等内容, 是学员熟悉的、感兴趣的, 以缩小已知与未知的距离, 减轻学习上的畏难情绪。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中一些晦涩绕口的原理, 使内容的表述符合学员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及阅读使用教材的能力水平, 通过举例打比方的方式, 或者用“做任务”代替“叙理论”, 让学生从其他角度了解知识、理解原理。为使教材好读易懂, 注意精选各种案例, 编制简明的图表和逼真的图案, 使教材显得直观生动。

3.体验性原则

有过程才有体验, 有经历才会有经验。 对士官职业教育而言, 知之不为知, 知行方为能, 光看书、思考、理解、记忆是行不通的。 在开放式教学中使用的教材, 必须设置足够的任务, 及时提供足够的操作范例, 进行足够的实训为考评, 用大强度进行训练, 高频度反复练习, 让学员有足够多的体验, 通过做中学、学中做, 在实践、理论、实践的反复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模仿和固化, 达到培养目标。

4.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体现在教材为学生提供最多的信息、 最多的问题和最多的机会, 让他们自主学习、自由创新。开放性原则还体现在学习任务和学习进度的把握, 由学生自己确定。 一个项目任务可以分为几个子任务实现, 几个小任务也可以合成一个项目完成。 还可以进行跳跃式的任务组合, 也可以由学员任意改变项目任务中的要素、条件, 以虚拟岗位工作中的事件作为项目任务实施完成。 此外在测试与评价环节, 还可以通过教材创设的一些开放性的情景开展师生讨论、生生互动等活动, 使教学更深入, 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生长, 探究的精神得到培养。

三、创新教材的编写体例

在开放性教学环境下教材更应该有引领指导和帮助的作用, 引导学员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学习。 在编写教材时, 每个模块包括教学导航、任务分析与实现、相关知识介绍、拓展与提高、思考练习等内容。 教学导航部分提出本项目任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明确知识重点难点, 推荐参考学时和学习方法。 任务分析与实现部分提出任务的目的与要求, 介绍案例, 穿插一些趣味知识, 介绍任务实现的方法和步骤, 增加教学互动内容。 知识介绍部分包括与完成项目任务相关的硬、软件知识。 拓展与提高一方面是在本项目任务基础上举一反三, 另一方面对项目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面的拓展和线的提升。 思考练习部分主要是通过思考练习和任务操作训练, 对本项目任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梳理、回顾、强化。

结语

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需要具有良好指导性和实用性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 要编好这样的教材, 必须从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出发, 把握科学思路, 遵循实用原则, 努力使教材好用好学。

摘要: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 是学生学习的根本, 也是教学活动开展必须遵循的重要依据。开放性教学以丰富的内容、灵活的形式、自由的方法和快速的更新等特点, 在各种院校与各类课程中广泛开展。文章针对开放教学教材的编写提出应该把握的几点思路和原则。

初中物理开放性问题设计原则探究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 开放性问题 设计原则

前言

初中物理综合性以及逻辑性较强,需要教师灵活的运用物理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探索、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开放性问题这一创新教学方式,在实践中效果非常理想,是目前积极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尤其是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促进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完善。但是该种教学方式仍处于摸索性前进的方向,对此加强此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宽广性原则

宽广性的原则,主要是指物理教学中问题的内容尽量开放,物理学是多种学科知识融合以及相互渗透所形成的,对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注重生活实践经验的结合,更要尽可能的拓展教材内容,像社会、科技、经济等方面素材,缩小科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在多角度素材融合的基础上,设计成开放性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仅对于书本知识加深了理解,同时也获取了更多的书本外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库,增加了对于生活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

例如,“北京天坛以宏伟庄严的建筑艺术为闻名世界,更以奇妙的声学现象吸引力更多了的游客,站在天坛回音壁内侧一处轻声说话,围墙外侧另一处的人也能听得非常清楚,主要是因为什么原因”该问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声波反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又对学生讲述了升学现象等内容,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从而更好的读懂题目,对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自身的理解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

二、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的原则,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应当灵活设计问题,保证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对于问题的设计应当是全方位的,角度要新颖、形式要多样丰富,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个知识点,采用不同角度、不同条件等进行问题设计,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创造力。

例如,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转换实验条件、实验过程的情况下进行问题解答,像师生在完成书本上浮力实验过程操作后,教师可以通过“将鸡蛋壳放在稀盐酸中”,让学生解释蛋壳一会下沉、一会上浮的原理。该问题中,含有一系列的浮力知识以及化学知识,学生在开放性问题教学模式下,可以对于实验教学产生一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索和创造欲望。学生在刚接触此题时,因为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对此首先会想到鸡蛋壳碳酸钙与稀盐酸之间的反应,从而得知实验中的隐藏条件,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其次生成的二氧化碳气泡附着在蛋壳表面,使其体积增大,浮力变大,当其大于重力时,便使鸡蛋上浮。接近液面时,气泡破裂,鸡蛋体积减小,使鸡蛋受到的浮力又减小,小于其重力,从而下沉。

三、探索性原则

该探索性原则,主要是指问题回答途径的开放性,设计出的问题的解答途径,要体现出其开放性、探索性的特征,其问题研究的程序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例如:“探究100毫升酒精与100毫升水混合后的体积变化”课题时,提出的问题;两者融合后的体积变化。猜想与假设:体积会等于、小于或是大于200毫升,或是与容器无关。学生在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与收集证据的操作下,以及小组讨论、分析总结得出正确的答案,即受到分子间存在间隙的影响,所以小于200毫升。开放性问题探索性解决过程,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体验经历,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收敛思维。

四、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主要是指问题解答方法和答案的开放性,因为物理概念是相对抽象的,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教学方式,正好符合学生发散思维的学习状态,通过学生学习到的不同种答案、过程,在分享的情况下,可以使班级学生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从而更好的提高班级整体的物理成绩。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初中物理开放性问题设计原则分析,发现采用课堂讲解以及实验操作的方式,并不能保证学生对于抽象物理概念的理解效果,还需要教师结合生活经验以及其他学科知识内容将其知识点进行拓展,坚持一定的原则进行开放性物理问题设计,积极培养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灵活转换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物理知识。

【参考文献】

[1] 周继斌.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J]. 学周刊,2011(05):179.

[2] 顾利娟.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问题提出的原则和方法[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8):113-114.

[3] 瞿齐秀. 把握初中物理探究课的课堂设计原则[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4):62-63.

[4] 刘菊、钟绍春、解月光. 物理实验中开放性问题教学的几点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12(08):112-118.

开放性原则 篇3

1 直观、开放性原则的定位

在美术教学中, 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将教学内容直观化, 把多种美术活动形式 (如写生形式、绘图形式、制作形式等) 和多媒体引入课堂, 采用尽可能灵活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可以通过借鉴一定的材料, 如图画、模拟造型或真实工具材料, 进行展示、接触或动手制作, 也可通过教师的实践操作进行示范, 学生亦按照一定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思维方式进行创作, 到模拟或真实的环境里亲身体验,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模拟公司、工厂、社会与大自然等不同的教学空间, 使教学的时空不受课堂限制, 营造自由开放的课堂教学空间。教学中充分启发学生的头脑思考能力、动手制作能力、视觉的观察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 活动空间和时间可以灵活化。这里的所说的直观化与开放性, 并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教学的方式方法, 是为了让学生对一些生动的表象, 能够理解并形成初步的概念, 逐渐培养抽象思维, 并能灵活应用于设计创作的过程中。

2 服装美术设计基础课程实施直观、开放性原则的必要性

美术设计教学从包豪斯设计学院开始, 就秉着为社会生活服务这样一个理念, 在教学中始终贯穿实用与审美的设计原则, 最终让设计作品能体现其社会价值, 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创造出有创造意义的美好的新事物。在服装美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上不以技法的掌握为唯一的学习目标, 注重学习目标的多元化, 为今后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奠定基础。除了基本技法的熟练, 更重要的是创作理念、创作思维的培养及文化素养的提升。而在所有美术设计课程中, 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就像平地而起的参天大厦, 必须具备坚实的地基构建与全面的结构把握。这个基础始终贯穿和影响着整座“设计建筑”的平衡性与完整性。鲜明生动的形象与直观明确的展示或操作过程, 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有助于发展他们的观察理解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动手能力。服装美术设计基础课程作为设计专业学习课程的前奏, 在整个设计专业的学习过程中, 充当着引领和贯穿的角色, 引领学习者迈入服装美术设计的大舞台, 贯穿于每个设计板块, 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方面, 要将每节课要教学的内容与对教学过程的事先策划相结合起来, 教学对于不同专业需求, 应该有的放矢地往专业方向进行引导, 将基础知识贯穿于今后要接触的专业领域当中, 这样才不会产生课程之间的脱节现象。

3 直观、开放性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要明确提出课程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通过生活实例, 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如服装美术基础课程之平面构成课的第一课, 对点线面的学习, 针对专业特点, 课前可以先搜集一些与点线面有关的事物, 材料的准备便于在教学中进行直观展示, 纽扣亮片、装饰丝线、布片花饰等, 让其领悟到生活中处处是艺术、处处是设计、处处是点线面,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其次,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民主开放式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 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在某一时间段充当主导地位, 让学生角色由被动变主动, 并经常主导某一时间的教学, 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通过更加直观而多样的形式调动学习的自主性。在良好的师生交流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下, 讲解和启发相结合, 在对抽象概念进行解读的基础上, 以直观具象的实践操作相辅助, 结合图文等材料的展示, 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 提供学生不能观察到的东西;用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归纳, 而直观化形式则被用来作为例证。当然, 这种直观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 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对于学生的想象空间处理不当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毕竟什么都摆在眼前, 对问题的理解容易多了, 可对问题的思索却会被所提供的材料产生思维的定式,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可以先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看法, 思维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 都可以谈自己的观点并举出例证, 这个过程中由教师对其中出现的不当或与主题不贴合的见解, 适当做出解说和纠正, 再将直观化的材料运用期间, 起到辅助性的作用, 就如以上提到的不能一贯采用一种形式, 应以多种形式相结合, 达到整体融合的目的。

4 教学评价体系与直观、开放性教学原则的紧密联系

开放式教学中的还有一个重要部分, 即对学生学习实践过程与效果的评价。在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关注学生成长中的心理与精神需求, 将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视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此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平等开放的评价体系, 这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情绪有密切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整个参与过程, 教师要从细节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评价时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对每个学生的评价不轻易否定, 对于不足或错误之处可以提出改善意见或建议, 如直接指正, 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内心精神上受到打击, 从而厌恶该课程。另外, 教师可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与知识经验进行辅导, 肯定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 进步不是与其他同学的比较, 而是看到自身的改变, 让其意识到每次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的学习都是有意义的, 这才是最重要的。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实践或参与活动过程的观察,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创作思路、交流合作能力及创作成果的分析等, 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评价, 以此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同时, 评价过程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学会正确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 同时结合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与老师的点评, 有助于学生认清楚自己的优缺点, 及与其他同学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认识到自己在总体中的相对水平与风格, 客观上能起到一定的竞争与互相交流学习的作用, 有助于学习成效的提高。以上面提到的的点、线、面教学为例, 整个评价过程也是以直观而开放的形式展开, 期间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不能把同学作品分成三六九等, 但可以换个角度把作品分成不同风格进行讲述, 尊重学生的喜好与评价, 这样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均有所提高, 学习兴趣得以调动, 把学习的过程看成一个共同学习与探索的过程。

5 结语

经过课程的实验教学研究与验证, 在服装美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合理运用直观、开放性教学原则, 符合专业性质和课程特点, 利于辅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正确理解与掌握, 利于学生开放性创作思维的启发及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教学材料与资源, 结合合理开放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最大化地开发, 为后期的设计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做好应有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靳菊花.分层教学在服装美术教学中的尝试[J].职业技术, 2007, (6) :38-39.

[2]李广松.浅谈服装美术学习兴趣持久性的培养[J].内江科技, 2008, (3) :164.

开放性原则 篇4

第二,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第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如何理解“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

总体小康水平与全面小康社会有三大区别:

1、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小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2、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目标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3、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

开放教育应遵循的四项原则 篇5

开放教育是一种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允许幼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以幼儿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开放的空间、开放的环境、开放的课程、开放的态度、开放的资源运用的学习方式。开放教育能使幼儿在融洽的人际关系中,以自由意志合情、合理与合法地处理事情,造就一个凡事有主张、做事有决心与毅力的人。幼儿开放教育活动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

尊重幼儿的不同需求,提供开放式的教育环境

幼儿是在环境的不断刺激中得到发展的。要发挥小组活动的功能,前提在于对幼儿兴趣、需求的全面了解。因此,在环境的创设中,要注重幼儿的参与,把握幼儿的需求,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捕捉契机,“生成”活动内容。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兴趣及教育目标,通过与幼儿共同沟通、探讨生成活动。如:在一次户外活动过程中,幼儿发现一棵树上长满了芽,于是同伴们都好奇地上前摸、看、闻。有的小朋友说:“这片叶子好小啊!”有的小朋友说:“这是小时候的叶子……”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可专门在益智区提供不同的种子,引导幼儿采用泡、种等方式,观察发现不同种子发芽的过程。接着,幼儿又发现了温度对种子的发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于是幼儿又将重点放在了温度、水温上。这个活动内容一直持续了一个月之久,孩子们兴趣盎然,因为这个活动源于他们的发现,是他们自己生成的活动。

抓住兴趣,“制造”活动内容。有一段时间,幼儿坐在一起都会谈到陀螺,他们很喜欢比较谁的陀螺转得快,有的孩子甚至偷偷地从书包里拿出陀螺来演示。究竟陀螺为什么会旋转,为什么会转得那么快,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儿说因为它是圆形的,有的幼儿说是因为在光滑的地面上……抓往幼儿的兴趣以及其好奇的心理,在探索区新增加了“旋转”这个活动内容,提供了可以旋转的材料,让幼儿能在区域内尽情地观察、探索、分享。

教师对幼儿的参与给予信任与肯定,会对环境的创设起到助推作用。而且幼儿对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参与起来是十分认真的,因为这是他们最想做的事情。

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多元化的材料

皮亚杰曾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与材料的对话中获得发展的。在小组活动中,材料的提供尤为重要,不同的材料和操作方法,致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也会不同。

确定教育目标,循序渐进地投放。材料的投放既要考虑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要与教育目标紧密联系。结合学期目标,教师要确定月目标,并细化到每个区域、材料之中。并且要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投放材料,不断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如:建构活动——《我设计的桥梁》。首先提供不同形状、大小的积木,让幼儿学习搭建桥梁;当幼儿已经能够搭建桥梁时,再投放纸板、盒子、圆筒等材料,让幼儿尝试建构不同层次的桥梁;最后提供树、人、动物等辅助材料,让幼儿进行整合。教师提供的材料不宜多而杂,应充分考虑所投放材料的目的性——是否有助于幼儿的发展。

挖掘材料的多用性,将材料进行有机整合。在收集材料时应该考虑材料的多用性,最好能一物多玩。例如生活中常见的珠子,放在生活区可以用勺子舀,用筷子夹;放在美术区能够进行滚珠画;放在数学区可以进行分类或点数;放在益智区可以进行探索,珠子在哪种跑道滚得比较快。教师要深刻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将材料有机地整合,让材料真正地“活”起来。

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幼儿的发展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我们应该认同并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因此,材料的投放不能一刀切,应该通过观察、了解,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得到好的发展。

比如:扣扣子活动。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提供数量较少的大号扣子,让幼儿练习扣扣子的动作;为自理能力中等的幼儿提供中号扣子,让幼儿练习扣小一点的扣子;为自理能力强的幼儿提供大小不一、形状不一的扣子,激发幼儿挑战的欲望。

尊重幼儿的独特行为,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方法

在小组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是一个活动中的个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与行为,观察幼儿的发展需求与情感需求,并给予适时引导。

教师的观察、鼓励为重中之重。小组活动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教师的指导应以观察、了解为主,以鼓励、尊重为主。一是观察环境能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二是观察幼儿的学习、探索情况。譬如,幼儿当前的兴趣需要是什么;分析幼儿这么做的原因;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困难;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和个体差异等。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做法,不要轻易指责、评判,充分理解幼儿不同行为的合理性。

教师的指导以间接为主。这种间接指导,一是靠材料为媒介。如:拼图活动,当老师观察到大部分幼儿已经驾轻就熟,且兴趣降低时,应及时调整拼图的难度,提供块数更多的拼图,使幼儿从材料中获得探索学习的激情。二是靠问题媒介。当幼儿在活动中兴趣疲软时,教师可以假设问题,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如:“为什么这辆车跑得快些?”“它还能变成什么?”等,激发幼儿继续学习探索的欲望。

教师的适时介入为辅。教师要把握好介入的有效时机。幼儿在探索的问题难以深化时,亦或幼儿之间发生纠纷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幼儿在遇到困难时,教师的指导要留有余地,不要直接告诉幼儿答案,尽量让他自己去学习、探索、发现,使之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活动。

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科学的评价手段

提供鼓励性的评价。在评价环节中,教师可以运用鼓励式的语言。如:“他把拼图完成了”“他们今天合作建构了飞机场”等,在肯定这些幼儿的同时,也让其他的幼儿能够确定自己下次活动的方向。

提供激趣性的评价。活动中我们会发现部分幼儿存在偏区的现象,有的区域的材料具有发展价值,而一时尚未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评价这个平台,启发、引领幼儿,激起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有的幼儿喜欢拼搭操作类的活动,对于需要动脑筋的内容不感兴趣,教师可以适当地点拔,使孩子的兴趣更广泛一些。

提供讨论性的评价。在评价环节中,可以围绕孩子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如:“怎样才能让这座桥搭得更结实?”“如何使天平保持平衡?”等,这种有意义的讨论,可以使幼儿的思维在碰撞中得到升华,在操作中经验得到提升。

数学开放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篇6

关键词:数学开放式教学,遵循,原则

开放式教学既是一种新型的,更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开放性的核心是具有开放性,不仅仅指某一具体教学形式,也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应贯穿于课前、课上和课后。目的是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既然如此,那么数学开放式教学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尤其是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我们认为应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就是指教学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的功能性特征,其主要表现为选择性、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有自身规律的,一切都依赖于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去吸收、消化知识并构建为自己特有的认知结构,任何外来的影响都不可能直接嵌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构建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接受数学知识,并将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结合、作用、整合后,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构建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认知主体,没有主体参与的教学活动是无效的。学生的主体性不是天然具有的,而是通过自觉能动的活动而获得和发展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和心理素质处于发展过程之中,教师需要通过加以唤醒、引导和培育,促使其主体性由少到多,由低级到高级,直到成为一个成熟完善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师不能充当数学知识施舍者的角色”,而要“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 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的重要指导原则。如果说已经发现了的数学结论是静态的,那么数学结论的发现过程就是动态的。按照斯托利亚尔的说法:“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用以“表示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的第一次发现者的活动”。然而,“学生发现那些在科学上早已被发现的东西的时候,他是像第一次发现者那样去推理的。数学教学的任务是形成和发展那些具有数学思维(或数学家思维)特点的智力活动结构,并且促进数学中的发现”。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中。在引导学生参与的活动中,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筋亲自体验过程。实践证明,这种参与式的学习远比被动地从教师那里获取现成的结论要深刻得多,对学生认知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引导学生参与学的教程中也要使他们参与教。不仅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且把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展开师生互教互学的活动。

3. 层次性原则

根据学生主体的素质发展水平差异所决定的层次性,以及认知客体的结构特点之间所确定的层次与结构之间的合乎逻辑的结合关系,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有序性、层次性和传递性。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天生的差异,数学教育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才能。“教育就其性质来说,是产生差距的,如果不是这样,它就是不成功的”。事实上,每个人所需要的数学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数学才能也有区别,因此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使每个人都达到同样的数学水平。

开放式数学教学中,其解题策略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解决的层次也各不相同。教师应根据教学问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类确定教学目标,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指导。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教学的机会,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的满足,特别是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参与教学都有所发展,也即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最佳的发挥,有自己特有的收获。

4. 发散性原则

发散性原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方法、观念及教学组织形式等组成一个发散性系统。

创造力是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充分发展、有机结合的结果。可惜的是,在迄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教育制度中,对学生聚合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要远远高于对发散思维的关注和培养,其结果是:聚合思维的发展往往是以忽视甚至抑制发散思维为背景、为代价的,其发展轨迹大体形成一种双曲线图。(见图1)

这种现象的出现,本质上是因为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被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所束缚,逐渐丧失了其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正如教育家于勒所言:“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但我们在他们生命最初的6年磨掉了他们的天资。”开放式数学教学就是要打造这种封闭性。它一方面体现在教学内容、方法、观念上的发散,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在空间上形成拓展,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某种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教案在实施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经验。

5. 适度性原则

由于课堂教学授课时的制约,在教学中应把握好开放的程度,必要时教师可作一些铺垫。封闭型题主要引起同化,而开放型题引起顺应。“在认知变化过程中,同化说明成长,一种量的变化,而顺应说明发展,一种质的变化。这两种心理过程结合在一起进行了多次循环,乃是智慧的适应和解决问题能量发展的原因”。

在施行开放式数学教学中,需正确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关系,切实体现“教师引路”与“学生找路”在教学中的各自优势,做到放中有导,导中有放,导放结合,处理好彼此辩证统一的关系。同时要把握学生的发展水平,即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克服漫无边际,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能力。坚持开放的适度性,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索热情,学生的创造力也才有机会得到发展,达到开放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戴再平.数学开放题:一个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教学月刊 (中学理科版) , 1999年.

[2]吕学礼.中学数学实际问题.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1986年.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设计的原则 篇7

一、教学设计概述

美国教育家加涅认为,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指由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和所教课程的教材内容, 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 并对该目标加以分析, 据此选择或开发适当的教学策略 ( 包括安排适当步骤、教材呈现方法、练习与反馈等) , 最后对照教学目标检测教学效果的过程。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学习过程, 通过优化教学资源, 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设计原则

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师生空间分离, 它更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 因此, 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成人学生的特点, 以学生为中心,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从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出发, 注重导学、助学,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 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主动学习, 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

下面从五个方面分别阐述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设计应坚持的原则。

1. 教学设计要坚持以目标为导向的原则

教学目标是指完成教学全过程之后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要依据社会需要及学生个人发展需要来设置。远程开放教育学生个体情况有较大的差异, 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各不相同, 有社会需要, 也有职业发展、个人知识和技能、薪酬待遇等需要, 因此在设置教学目标时, 要充分考虑这些需要, 尽可能用明确、具体、清晰的语言进行描述, 使之适合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 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指示明确、方法指导有效、效果更加明显。

2. 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准备充分为原则

教学目标确定后, 学生的学习结果就可以预知了, 教师要为实现这预期的学习结果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要备学生。教师要研究远程开放教育下成人学生的特点和差异, 要研究他们的心理特点、工作特点、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 要研究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因素, 以此作为设计教学的依据。

要备教材。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大纲, 对已有文字教材、VCD、录音、录像、课件、电大在线教学平台或其他网上平台的相关教学资源等进行整合, 结合学生的个性特性, 拟定好教学实施方案, 从而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有效性。

要备教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学任务要求、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 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 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 并指导学生提高远程网络自主学习的效率、提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要准备好课后辅导和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方法。

3. 教学设计要坚持以技术支撑为原则

教师要熟悉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基本技术, 掌握电教 ( 录音、录像、VCD、投影) 播放设备和计算机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 能制作电子教案及课件, 能在网上平台及时查阅开放教育教学资源、下载网上资料及相关媒体资源, 以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 要能够把握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使教育技术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支撑。

4. 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导学助学为原则

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主要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及手段、教学支持服务等因素构成。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 远程教育中的教学更加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提倡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学生拥有较高的学习主动权, 有多种多样的自主学习需求, 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以自学为主。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导学”、“助学”作用, 即帮助解决“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教师要通过面授导学, 网上导学, E - mail、QQ等, 指导学生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指导策略, 以提高学习效率。

5. 教学设计要坚持以检测评价为原则

考试和作业是检测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 应予以足够重视。作业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试卷采用多种题型, 如是非选择、多项选择、填充题、简答题等, 以实现多维度、多形式检测。无论是设计课后作业还是设计考试试卷, 都应该充分考量到覆盖面、难度、梯度、效度、信度、区分度等关键因素, 进行科学设计, 系统检测, 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测验和评价我们的教学活动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此外, 教师还要对作业及考试后的教学效果进行系统分析, 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找出原因, 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 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之,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它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系统指导规划, 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过程的成败, 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质量。因此, 有效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要系统思考、认真把握、遵循规律, 把握住上述教学设计的五项原则, 将有助于远程开放教育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设计, 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摘要:教学设计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设计要结合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 以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技术为支撑、以反馈为依据, 把握住教学设计的原则, 从而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构建开放型语文课堂的四个原则 篇8

我们认为, 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自由、能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的课堂。语文课堂的程式化是对老师的禁锢, 更是对学生的禁锢。这种禁锢绝不只是形式上的, 而是思维上乃至思想上的。当然, 我们也认为, 语文课堂的开放和自由并不等同于课堂上可以放野马, 没有章法和逻辑的语文课堂不是有效、成功的语文课堂。

课堂的章法和逻辑没有一成不变的, 而应该是根据学生特点、教材特点、还有教师自己的特点应运而生的。真正的“以生为本”的开放型语文课堂模式应该围绕以下原则进行构建。

(一) 兴趣原则。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从何而来?我们觉得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的成功调动。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地调动起学生对每一堂学习内容的兴趣, 调动兴趣应该成为教师备课的首要内容。这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浅出的挖掘, 成功的导引, 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师语言的幽默和睿智等等。如果说教师的教学智慧就是体现在对学生兴趣的调动上, 这丝毫没有夸张。

(二) 共鸣原则。我们学习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动之作, 作为学习者当然要披文入情才行。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一切手段拨动学生情感之弦, 让学生读其文、亲其情, 这样才容易激起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这样的学习效果自然要比那种冷眼旁观式的阅读胜出许多。

(三) 淡化结果原则。虽然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很难脱离升学考试的指挥棒, 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不要将这个指挥棒高高举起、时时举起。试想一下, 如果我们做每一件事时都要提心吊胆有人马上就要检测我们的效果, 那工作的乐趣如何能有?学生的学习更是如此。想当初, 我们哪一个做学生的不害怕老师的一堂一练、一课一测呢?淡化结果原则是为了让学生轻松上阵, 能够全身心融入语文学习活动之中。淡化结果不等于不要结果,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导演应该要清醒地把握教学活动的结果。我们认为, 教师只要让语文课堂活动顺利并成功地开展, 就会有想要的结果, 否则, 可能会砸。

(四) 创新原则。这里的创新要从两方面看, 一方面是教师的创新, 一方面是学生的创新。对教师而言, 主要是指教学设计的创新。教师要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为营造新颖的、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情境而努力创新, 这也是培养学生兴趣, 让学生产生共鸣的重要条件。对学生而言, 不必苛求他们对作品的欣赏、对文章的理解、对问题的解答非得符合教材的意图、老师的意图, 应该让学生畅所欲言, 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 自己评判。只有这样, 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得到培养。

开放性原则 篇9

一、金融主体的狼性假设

金融主体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能够自主设计行为目标、自主决策、自由选择行为方式、独立负责行为后果并获得经济利益的能动的金融经济有机体。

狼性假设是一种比较形象的叫法, 它是指假设金融主体所有的行为都是一种求利行为, 这种行为带有极强的控制欲、占有欲、侵略性, 这种特点类似狼的本性, 因此将金融主体的这种本性叫金融狼性。狼是动物中比较成功的一种, 千万年来不曾灭绝, 也不被驯服, 它将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表现得淋漓尽致。金融主体处于经济链条的高端, 类似于狼处于食物链的高端, 本性中极强的控制欲、占有欲、侵略性的一面类似动物中的狼性。金融主体的自然本性是其狼性———表现为对利益、经济空间极强的控制欲、占有欲和侵略性。

二、金融开放的影响分析

我们分析的基础是建立在金融狼性的假设之上。即金融主体的行为动机完全根源于利益, 金融主体的之间遵循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分析的前提是A、B两国力量不对称。

(一) 对等条件下的完全开放

这是一种双向开放。A、B两国在金融方面相互不设限, 完全开放。从表面上看, 这似乎很公平, 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尽管条件对等, 但是由于力量不对称, 这种条件对二者产生的作用和效果完全不同。占有优势的一方所控制的经济空间会在完全开放中大大扩展, 但是对于处于弱势的一方来讲, 就很难从对方的开放中得到同等的益处, 往往其经济空间不仅没有扩展, 反而被迫缩小了, 甚至会处于强者的绝对控制之下。

(二) 非对等条件下的完全开放

这种情况属于一种单向的开放。B国对A国金融完全开放, 但是A对B国实行有限的开放或者采取封闭策略。即A国可以到B国去, 但是B国不能到A国去。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两国综合力量博弈的结果, 相对的弱国B由于各方面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处于劣势, 不得以对A国采取不设限的金融自由化政策。

这样做的结果, 从长远看, 其危害是深远的。A国家在金融方面的资金实力、业务能力、人才优势, 技术先进程度等方面都占有着绝对优势, 一旦B国对A国金融完全开放, 金融主体的狼性本能会促使A国的金融力量迅速占领B国的金融领地, 迫使B国丧失金融主导权, 控制B国的金融, 最终, A国通过对B国金融的控制达到控制、影响B国经济、政治, 甚至社会生活的目的。

(三) 对等条件的有限金融开放

对等条件的有限金融开放, 也就是一方给予对方在某一地域或者某一领域或某一金融业务的金融开放条件, 另一方也给与同等效用的金融开放条件, 这种开放就是对等条件的有限金融开放。

尽管条件对等, 但是由于力量的非对称, 对双方产生的效果和作用却不相同, 一般来讲这样的开放条件有更利于强大的A国。

当然也正是由于条件对等, 还有一定的主动权, 只要采取合适的措施, 开放的不利风险有可能会被控制在一定程度范围内, 弱国通过适当的措施也可以从金融开放中获益, 从而变得逐渐强大。

(四) 非对等条件的有限金融开放

非对等条件的有限金融开放。也就是一方给予对方在某一地域或者某一领域或某一金融业务的金融开放条件, 另一方不能给与同等效用的金融开放条件, 这种开放就是非对等条件的有限金融开放。

很明显, 这样的结果, A国的金融力量会逐渐渗透到B国, 在获取利益的同时, A国对B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在增强, 在两国的关系中, 其主导地位得到了强化, 反过来, B国对A国的依赖性增强, 在两国关系中, 很难摆脱其从属的地位, 在经济决策上会逐渐变得越来越被动。如果不能将开放的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 A国的金融力量会不断突破B国的限制, 最终达到控制B国经济的目的。

三、金融开放的一般原理和原则

金融开放策略包含着以下几层意思:是完全开放 (无边界的开放) 还是部分开放 (有边界的开放) , 是单向开放还是双向开放, 是渐进式开放还是突变式开放, 以及首先开放哪些领域。

金融开放策略优化选择的核心或本质就是一个风险与收益权衡的问题。优化选择的过程就是一个风险和收益相互权衡的过程。为了控制金融开放的风险, 尽量地放大其收益, 对于相对较弱的一方我们应该注意应用以下原理, 选择合适的开放政策。

(一) 逐步开放原理

我们可将金融业看成是一个由许多因子构成的系统, 每一个因子代表一个子业务或者子领域, 系统的开放变成了一个一个因子的开放。这样, 我们可将金融业的整体开放进行有控制的分解, 金融业涵盖着许多的子业务, 金融开放的整体过程便可有控制的分解成许多子过程, 那么金融业的整体开放就变成一个个子业务连续开放的过程, 金融的整体开放就可看成是许多子过程的集合体。这就是逐步开放原理, 逐步开放原理的本质就是有控制的开放。

逐步开放原理就是将金融开放的整体风险分解到每一个因子, 整体风险就是每一个因子承担风险的集合。我们将金融开放分解为许多子过程的同时, 金融开放的整体风险就被分解到许多子过程中, 金融开放的整体风险就变成子过程开放风险的累积过程。任意一个子过程面临的风险都是整体风险的一部分。这样我们便可以通过对子过程的风险控制来达到对金融开放风险的整体控制。

有控制的开放的好处在于风险可控, 因此, 我们认为开放的过程应是一个渐进, 而不是突变式的过程, 是风险逐渐释放而不是集中释放的过程,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首先是风险变得可控;再次是为我们赢得一个适应风险、学习经验、发展和壮大自身的时机。

(二) 优势互补开放原理

优势互补开放原理就是为了解决金融主体的开放次序, 最好的选择是坚持优势互补的原则。为了将这个原理阐述清楚, 首先对以下概念进行界定:金融业整体优势、子优势、绝对优势、相对优势

整体优势:就是指金融业的行业优势, 指在金融业在人才、技术、管理、制度、服务质量等方面占有优势, 相对于其他金融业具有较强的综合力量。

子优势:指在金融业中某一方面业务具有优势。

绝对优势:和其他金融主体的子业务相比具有优势。

相对优势:和自身金融主体的其他子业务相比具有的优势。

我们假定金融主体Fa相对于Fb具有整体优势, 即Fa﹥Fb, (为了表达清楚, 我们用“﹥”表示“优于”的意思, 用“<”表示“劣于”的意思) 他们分别都有三个子业务, 分别为f1、f2、f3组成。

两个金融主体的子业务相比较, 金融主体Fa中f1、f2、f3业务相对于Fb具有绝对优势, 即fa1﹥fb1、fa2﹥fb2, fa3﹥fb3。对于金融主体Fb, 三项业务的优势顺序为fb3﹥fb2﹥fb1, fb3相对于fb1、fb2具有相对优势, fb2相对于fb1具有相对优势。那么对于经主体Fb而言, 开放的次序就是先开放fb1、在开放fb2、最后在开放fb3。坚持相对优势, 先开放劣势, 形成金融互补的格局。

(三) 经济栅栏与公平筹码

经济栅栏:这是一种形象的叫法, 实质上是指将金融开放的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和程度的条件、规则及制度的总和。

经济栅栏的提出是针对金融狼性而言, 一方面可以将金融主体的的活动限制在某一范围或某一地域, 使其狼性得到控制;另一方面, 我们可以透过“栅栏”近距离的观察对方、研究对方、学习对方, 又不至于被其狼性所伤害。

设立经济栅栏就是从地域和业务范围两个角度来控制金融开放的风险。

公平筹码:从风险和收益的角度看, 金融开放对力量不平衡的强弱两国多带来的风险和收益是不同的, 两国的风险和收益存在差异, 为了开放的公平性, 这种风险和收益的差异是应该得到补偿, 或者用同等的利益来交换, 用风险和收益差异的补偿换取金融开放的条件, 我们将金融开放给两国带来的风险和收益差异补偿叫作公平筹码。

我们提出经济栅栏和公平筹码这两个新概念, 是基于这两个概念能集中地反映力量不对称背景下, 弱国的金融开放的基本策略。一是综合实力的不对称在很长时间内将成为一种常态, 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打开金融的大门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金融资本由强大的国家向弱小的国家渗透, 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渗透。二是金融主体具有金融狼性, 如果不加控制, 它就会威胁一国金融安全, 损害其经济主权。三是金融开放对于力量不对称的双方多带来的风险收益有很大的不同。

经济栅栏和公平筹码是弱国金融开放的基本策略, 其意义在于:一是利用经济栅栏保护本国的金融安全和经济主权免遭损害。我们利用经济栅栏从地域和业务范围两方面将金融的狼性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使国际金融力量为我所用, 而不是被其所控制。二是公平筹码可以作为和对方谈判的有力武器。用公平筹码作为换取金融开放的条件, 寻找到风险和收益的最佳结合点。

四、小结

第一, 坚持有边界的金融开放原则。对弱国来讲, 无边界的金融开放很容易使其被控制, 丧失金融主权, 甚至经济主权。

第二, 坚持渐进的开放原则。渐进式的金融开放有利于对金融开放的风险加以控制, 为我们赢得一个适应风险、学习经验、发展和壮大自身的时机。

第三, 坚持金融互补的原则。根据金融业务的优劣次序, 由劣到优逐渐开放, 发挥国内外金融主体的优势, 实现金融优势互补, 提升金融对经济的整体服务能力。

第四, 坚持公平的原则。利用经济栅栏保护本国的金融安全和经济主权免遭损害, 从地域和业务范围两方面将金融的狼性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使国际金融力量为我所用, 而不是被其所控制。公平筹码可以作为和对方谈判的有力武器, 争取有利的开放条件。

参考文献

[1]、黄玲.金融开放的多角度透视[J].经济学, 2007 (2) .

[2]、胡援成.对外开放中的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一个文献综述[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08 (3) .

[3]、夏斌.关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与我国金融开放的思考[J].宏观经济, 2009 (12) .

[4]、张艺博, 周琦.中国互利共赢的金融开放新战略[J].武汉大学学报, 2009 (5) .

[5]、孙健, 王东.每天读点金融史——金融霸权与大国崛起[M].新世界出版社, 2008.

开放性原则 篇10

《办法》在审慎的规范框架下, 流露出生机与活力。首先, 在《高等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成为主要法律依据的同时, 全文体现了对教育主权的保护和教育规律的尊重;其次, 《公司法》精神与原则的大量借鉴和创新, 赋予了独立学院更加灵活、充分竞争的产权制度, “自生自灭”的企业生存原理将在高等学历教育领域出现, 效率与竞争将成为高等学历教育的一大景观;再次, 基于高等学历教育的特殊行业背景, 审慎的原则作为《办法》的另一主线贯穿始终, 出资人水平限制、第三人保护、“揭开公司面纱”等法律技术得到深入的应用。

笔者从独立学院的法律地位、出资、准入和退出机制、产权设计、出资人责任、审慎原则、自治原则等方面, 对《办法》做进一步的解读。

一、给予独立学院民办公益性法人地位

《办法》总则中, 明确了调整独立学院的法律是《高等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独立学院的身份是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它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的性质是公益性事业。这表明独立学院已由原来的“本科教学单位”变成“高等学校”, 其身份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民办公益性事业是独立学院获得的法律地位。给予独立学院这样的法律地位, 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 那就是在尊重出资人获利动机的基础上, 把私人资本收益限定在合理范围内, 在增加高等教育竞争与活力的同时维护其公益性质。独立学院具有民办非企业法人资格, 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依法享有法人财产权;依照《办法》第12条规定, 出资人作为出资的财产必须足额转移到独立学院名下, 确保法人财产权的真实与完整。

二、出资比例成为界定出资人权利和义务的主要依据

《办法》对独立学院举办者的出资办法做了公司法意义上的调整 (参见《办法》第11、12、13、14条) 。首先, 普通高等学校主要利用学校名称、知识产权、管理资源、教育教学资源等资产出资, 但是作为出资的无形资产必须经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作价或合作办学各方协商作价, 并以确定的数额和比例计入实收资本;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主要利用资金、实物、土地使用权等资产出资。合作双方出资比例是界定双方权利义务的主要依据。其次, 为了确保出资足额到位, 防止虚假出资, 除依法进行验资外, 举办者作为出资的财产必须过户到独立学院名下;而且国家的资助、学生缴纳的学费、独立学院的借款和接受的捐赠财产, 不属于独立学院举办者的出资。再次, 《办法》还对独立学院存续期间举办者抽逃资金、挪用办学经费的行为做了禁止性规定。

以出资人的出资比例界定出资人权利和义务是公司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它旨在保护产权界定的效率与公平, 实现出资人权利义务的对称性, 预防和控制出资人利用自身垄断资源要挟和敲诈合作伙伴、获取超额产权收益的机会主义风险。这一原则应用于独立学院, 也有利于明晰独立学院的产权, 形成民主、高效的法人治理机制, 形成合理的责任分担机制。出资人以其出资额为限对独立学院承担有限责任, 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控制权和合理收益权, 按出资比例分担办学亏损。这种有限责任的设计还使出资人财产与独立学院法人财产的分离, 实现法人财产的独立规范运营。

三、公平的准入和灵活的退出机制

关于准入机制。首先, 资格公平、程序公平原则。《办法》第17条规定:“设立独立学院由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普通高等学校向拟设立的独立学院所在地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按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设置程序, 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这表明参与举办的普通高校是具有资格的申请人;申请程序为“高校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初审———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上报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核准”。这意味着凡是符合条件的普通高校和其他出资人都有资格通过法定程序申报设立独立学院。其次, 效率与非歧视原则。《办法》第24条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受理申请筹设和正式设立独立学院的时间为每年第三季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每年9月30日前完成审核工作并提出申请。审批机关审批独立学院, 应当组织专家评议。专家评议的时间, 不计算在审批期限内。”《办法》第19条规定:“申请筹设独立学院的, 审批机关应当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的期限, 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批准的, 发给筹设批准书;不批准的, 应当说明理由。”对独立学院审批时限的设置, 有助于防止审批过程中的官僚主义和道德风险, 提高审批效率;对受理申请的限制性规定, 有利于形成公开公正的评审环境, 降低包括幕后交易的机会主义风险。

关于退出机制。《办法》采用自由与强制相结合的退出机制, 保障出资人的办学积极性, 保护教育公益性目标不受侵害。首先, 自由市场退出。《办法》第48条规定, “独立学院变更举办者, 须由举办者提出, 在进行财务清算后, 经独立学院理事会或者董事会同意, 报审批机关核准”;第50条规定根据独立学院章程条款要求并经审批机关批准的, 允许终止独立学院。这些规定为举办者退出独立学院这一领域提供了相对自由的通道, 减少了出资人的后顾之忧, 刺激了投资人投资独立学院的积极性。其次, 强制退出。《办法》第50条规定了强制终止独立学院两种情形, 即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学的和被吊销办学许可证的。其目的在于维护高等教育的公益性目标, 保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四、强化了出资者责任

首先, 提供信任的活动要通过独立学院的自身努力来实现。《办法》切断了为独立学院毕业生颁发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普通高校学位证书的通道, 规定对独立学院合格毕业生只能颁发以独立学院名称具印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并且独立学院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取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 (参见《办法》第38条) 。这项规定撤走了原来“母体高校”的品牌学位资源, 把独立学院提供信任的活动由依靠优势品牌资源交回到独立学院自身手中, 独立学院提供信任、创立品牌的重任已没有更多的捷径可走, 只能依靠自己出色的管理、鲜明的特色、良好的声誉与品牌来赢得多方信任。这里所指的“多方信任”首先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信任, 它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分配, 对办学条件不合格或违规办学的独立学院给予减少招生计划或暂停办学就是相应的处罚措施 (参见《办法》第56条) ;其次是受教育者本人及其家庭和用人单位的信任, 受教育者及其家庭要求提供优质的、适合本人发展和职业需要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 用人单位要求提供知识与能力储备充分、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具有创新精神的毕业生。这种提供信任的活动是一个艰苦、持续、创新的过程, 它要求出资人权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追求公益性目标约束下的长期利益。这需要出资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具有更远大的战略眼光, 具备宏远战略规划、战略推动与战略执行的能力。因此, 出资人的责任出现了层次化、立体化趋势。

其次, 足额出资控制机制得到强化。《办法》规定, 出资人必须足额履行出资义务;除执行验资程序外, 出资人用于出资的财产必须全部转入独立学院名下, 不得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办法》还列举了出资例外情形, 即国家的资助、学生缴纳的学费和独立学院的借款以及接受的捐赠财产, 不属于独立学院举办者的出资 (参见《办法》第11-14条) 。这些出资制度的设计对于独立学院的正常运行, 对于债权人、受教育者、独立学院教职员工等其他利益相关人的权利保护, 对于国家教育政策的有效性与连贯性具有实质意义。

再次, “揭开公司面纱”法律工具的创新性应用。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又称“公司人格否认”、“公司法人资格否认”、“股东有限责任待遇之例外”、“股东直索责任”, 它是指控制股东为逃避法律义务或责任而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滥用法人资格或股东有限责任待遇、致使债权人利益严重受损时, 法院或仲裁机构有权责令控制股东直接向公司债权人履行法律义务、承担法律责任。我国把“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写入新《公司法》第20条和第64条, 以制裁有限责任股东基于公司法人地位和有限责任待遇的严重道德失范行为和损害债权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这一制度被创新性地应用于《办法》中, 《办法》第51条第2款规定, 独立学院举办者未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挪用办学资金造成独立学院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学的, 除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外, 须提供在校学生的后续教育经费。这一条款的法律意义在于:如果由于列举的原因造成独立学院无法继续办学的事实成立, 有责任的举办者应对债务依法承担连带责任或无限清偿责任;连带责任包括在校学生的后续教育经费, 这个经费按照第51条第1款的规定应得到优先清偿。《办法》之所以把举办者未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挪用办学资金列为“揭开面纱”的理由, 是因为独立学院有很高的资本限制, 只要不出现列举的情况, 出资足额到位, 独立学院不能正常运行的财务风险较小。

此外, 《办法》还规定了对独立学院举办者滥用公司法人地位和有限责任待遇行为的行政制裁措施, 制裁主体由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构成, 制裁的办法是责令限期改正、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给予处罚, 制裁的行为是虚假出资、抽逃资金和挪用办学经费 (参见《办法》第56条) 。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创新性应用, 将有效预防和控制出资人的机会主义动机, 保护债权人及利益相关人的合法权益, 打破“有限责任”的神话, 推动独立学院依法经营、公平竞争、合理取得回报的运行环境建设。

五、基于特殊行业的审慎原则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高等教育是公益事业, 因此如同文化行业、金融行业一样, 举办高等教育时必须坚持审慎的原则。《办法》中基于审慎原则的规定很多, 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出资人门槛、限制单一主体举办数量、审查出资人回报的合理性、提高办学条件、坚持合作方自治原则, 保障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

首先, 出资人水平限制。水平限制旨在解决出资人办学的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普通高等学校须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较好的办学条件, 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参见《办法》第7条) ;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社会组织, 应当具有法人资格, 注册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 总资产不少于3亿元, 净资产不少于1.2亿元, 资产负债率低于60%;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个人, 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个人总资产不低于3亿元, 其中货币资金不少于1.2亿元 (参见《办法》第8条) 。

其次, 独立学院设立程序限制。《办法》第16条规定:“设立独立学院, 分筹设和正式设立两个阶段。筹设期1至3年, 筹设期内不得招生。筹设期满未申请正式设立的, 自然终止筹设。”程序限制通过筹设和正式设立的分阶段审批, 可以增加对出资人办学实力和能力的考察深度与广度, 提高审批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第三, 出资人资产来源限制。《办法》规定了出资人要提供资产来源、资金数额及有效证明文件, 并载明产权, 其中包括不少于500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或国有土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参见《办法》第18条) 。这类规定意在保证出资人出资的足额到位以及独立学院的基本办学条件。

第四, 举办数量限制。《办法》规定, 符合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一般只可以参与举办1所独立学院 (参见《办法》第15条) 。这是基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制度安排, 即保持适度的规模增长;也是对普通高校参与举办独立学院能力的现实评估。但第15条使用了“一般”这个限定词, 也为一些办学经验丰富、能力超群的普通高校参与举办更多的独立学院留下了余地。此外, 《办法》第29条规定, “独立学院应当按照办学许可证核定的名称、办学地址和办学范围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得设立分支机构。不得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这一规定与独立学院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定位相符。值得注意的是, 《办法》对普通高校以外的举办者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数量没有限制。

第五, 广告限制。为防止虚假广告影响受教育者的选择, 进而侵害他们的受教育权利, 《办法》规定未经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招生简章和广告不得发布 (参见《办法》第45条) , 否则给予警告、1-3万元罚款、减少招生计划或暂停招生的处罚 (参见《办法》第56条) 。

第六, 回报限制。《办法》第43条规定, “独立学院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必需的费用后, 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 (本款与《民办教育促进法》第51条的规定一致) 。出资人取得合理回报的标准和程序, 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民办教育促进法》设定的回报标准和程序 (参见《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37、44、45、47、47条) 是: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 出资人按不低于年度净资产增加额或者净收益的25%的比例提取发展基金;出资人从办学结余中按一定比例取得回报 (这里所称的办学结余, 是指独立学院扣除办学成本等形成的年度净收益, 扣除社会捐助、国家资助的资产, 并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必须的费用后的余额) ;确定取得回报的比例依据收取费用的项目和标准、支出占收取费用的比例以及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在确定出资人取得回报比例前, 独立学院向社会公布与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关的材料和财务状况;独立学院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做出出资人取得回报比例的决定, 并且自该决定做出之日起15日内, 将该决定和向社会公布的与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关的材料、财务状况报审批机关备案。民办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出资人不得取得回报: (1) 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者招生广告, 骗取钱财的; (2) 擅自增加收取费用的项目、提高收取费用的标准, 情节严重的; (3) 非法颁发或者伪造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 (4) 骗取办学许可证或者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的; (5) 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资产管理混乱的; (6) 违反国家税收征管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受到税务机关处罚的; (7) 校舍或者其他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未及时采取措施, 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 (8) 教育教学质量低下, 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 (9) 出资人抽逃资金或者挪用办学经费的。

第七, 招生计划和收费标准限制。独立学院的招生纳入国家招生计划, 独立学院须按照国家核定的招生规模和国家有关规定招收学生;独立学院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参见《办法》第33、41条) 。

第八, 办学条件限制。《办法》对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机构、教师聘用与管理、辅导员和班主任配备、办学设施、文化建设、党团组织建设、民主管理制度等各种办学条件都设定了标准和限制。

第九, 普通高校举办者在独立学院理事会或董事会中的席位限制。《办法》第25条规定, 独立学院设立的理事会或董事会中, 普通高校的代表席位不得少于2/5。这一规定旨在确保普通高校适当的表决权和参与决策权, 发挥普通高校在把握办学方向、提高办学水平等方面的优势与作用。

六、合作方自治原则得到尊重

上一篇:教材教学下一篇:金融支持下的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