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与生活科学

2024-08-12

生物学教学与生活科学(精选十篇)

生物学教学与生活科学 篇1

关键词:生活,生物科学,联系

现代科技发达,初中生已经能从各种媒体上接触到一些生物科学的相关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不少与生物科学有关的经验,但是他们掌握的知识是比较浅显的,生活经验也是有限的。因此,“寓教于生活”无疑对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知识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在生活中学习生物科学

例1:学生1:“我爸爸总喜欢抽烟,浑身烟味”;学生2:“我爷爷也是,每次跟他一起看电视后都满身烟味,头发也是,洗都洗不掉”;学生3:“最讨厌在公共场所抽烟的人了,好呛人,害我抽‘二手烟’”……教师:“看来大家都感受很深,那你们觉得抽烟除了味道不好以外,还有没有其他不好?”学生议论纷纷:“对喉咙不好,容易咳嗽”“对气管不好,会造成气管炎”“对肺不好,会黑掉,跟烟熏过一样”……———认识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有损自身或他人的健康。

例2:在讲解“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时,一个学生的反应至今令人印象深刻。那学生动情又气愤地讲述了一个在电视上看到的情节,大致内容是:记者伪装成买家向盗猎者购买貂皮,盗猎者将紫貂五花大绑在木棍上,然后活生生地从紫貂身上扒下皮,紫貂眼里含着泪水……讲完后,该学生还站起来呼吁大家不要盲目追求潮流,要爱护小动物。———懂得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例3:提到端午节,学生兴趣十足,讲得最多的就是民俗活动———“抓鸭”。其中一个学生说:“现场人山人海,但是到活动结束后,都没有留下活动垃圾,而且是没有经过打扫的,环境很整洁,这点让我觉得很欣慰。”据说活动前镇里向各界发出两个倡议:(1)当好东道主,步行看端午;(2)让安平桥公园活动过后整洁如新。学生身临其境,切身体会到爱护环境带来的喜悦。———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

二、生物科学又还原于生活

例1: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学习“人的生殖、发育”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不少学生是家里的“独苗”,碰上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交流的人甚少,有的会以为自己生病了,从而可能引发悲剧,等等。学习青春期的特点,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出现一些生理变化是正常的,如月经、遗精;也让学生正视自己的心理变化,努力克服心理障碍,才不会造成行为上的偏差。———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健康地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例2: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纳入健康的范畴。学习了健康的定义后,有些学生感慨:“原来健康包含的范围这么广,单身体健康还不够,还要有道德、心理健康等。那要怎么样做到真正的健康呢?”教师赶紧顺势而下讲解,让学生懂得如何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完善自己,避免亚健康。———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了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三、生活与生物科学息息相关

在学习“血管”的相关知识前,教师提问学生:“如果出血了该怎么办?”学生答案很多:送医院;按住伤口,不让血流失更多;用布条扎住伤口附近。听到最后这个答案后,教师接着提问:“所谓的伤口附近具体指哪里呢?”并以此引入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相关知识。在初步了解完“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后,教师又提问学生:如果不小心受伤,血喷射而出,如何做紧急处理?学生回答:“血喷射而出,应该是伤到动脉,动脉是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位的血管,所以应该按压靠近心脏的位置(近心端),才不会让血流尽。”———懂得了基本的急救方法,在遇到此类突发情况时,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减少伤害或挽救生命。

生活中处处隐藏着生物科学知识。学生会由生活中的例子引发思考,同时又懂得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生物教学与生物科学论文 篇2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首先,确定教学目标,设置疑难。对于实际生物教学活动,教师必须确定教学目标,方可有序开展实践与探究教学。可以说,教学过程也是一个设置疑难与解决疑难的过程。在课前,教师必须精心设置实践疑难,在课堂教学时,积极抛出疑难问题,让学生去自由想象、创造。对于生物教学,尽可能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对学生来说,因个体好奇心较强,答疑解惑的能力就是潜在思维能力。在生物教学时,根据新教材目标与内容,在实践与探究环节,科学设置教学环境,促进教学过程的合理发展,指导学生如何去思考与解答问题。在该过程中,教师承担辅助角色,让学生个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能够主动去想,在实践中探究,进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造力。其次,紧密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对于实践与探究环节,作为课本教材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时,不能脱离课本知识,与教材知识相贴合,开展实践性、探究性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科认同感。例如,在实践与探究教学中,必须重视案例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设计实际案例,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选择和学生息息相关的事件,以构成知识系统,建立政治教学数据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筛选与对比,围绕课本知识开展教学,合理编制教学案例。利用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制定科学教学计划,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学生的学科认同感。例如,通过讲述遗传关系,利用杂交技术,所生产的杂交水稻,如何增加粮食产量,解决人类粮食问题。在临床上,分子学与细胞学的应用,是如何确保人类健康等。通过介绍这些案例,使学生感受到生物科学与自身息息相关,进而提升学习兴趣。

二、注重实验教学

第一,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生物科学作为实验、观察相结合的基础性科学,实验是生物学习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而言,实验技能较为贫乏,因好奇心、新鲜感,对生物实验课的兴趣十分浓厚。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在生物教学中,多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立足实验目标教育角度,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避免灌输式、空洞式说教。第二,提升学生观察力。在实验课教学中,观察十分重要。若观察不佳,便会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因此,必须明确观察目的,防止学生盲目观察。在实验观察中,要求学生完成既定观察目标,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去发现新现象。同时,指导学生有序观察,按照顺序观察,提升实验观察效果,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第三,提升学生操作技能。对于实验教学而言,实验操作极为关键。若操作不得当,对实验效果具有直接影响,也会影响学生学习心理,阻碍学生做实验,难以形成良好科学素养。在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时,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动手实验。对于某些惧怕实验的学生,必须给予适当帮助,指导学生如何消除恐惧心理。增加学生动手实践频率,多技术标本、仪器,学生操作技能必然得到明显提升。第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生物实验教学,就是为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验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教学中,笔者向学生抛出问题,我们开展这个实验的目的,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注意哪些实验事项。接着,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笔者再给予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自然得以充分提高,使生物实验设计能力明显增强。同时,学生解决问题、操作技能得以培养,进而为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奠定了基础。

三、结束语

生物学教学与生活科学 篇3

【关键词】生物学科;生活化教学;实际应用性

生活即是课堂,课堂即是生活正是生物学科的一大特征,也是生物学科重要的魅力体现。生物学科是一门真正地来自于现实生活、来自于大自然的学科,我们人类本身就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作为21世纪的主流科技,具备一定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每一个现代化人才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将生物课本知识生活化,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入手来开展生物教学,不仅关系到生物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对于生物学科自身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毕竟,我们学习生物科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它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关注身边的生物科学,努力推进生物教学的生活化。

一、注意采用生活化的导言

在一堂课中,导言的设计至关重要,导言设计的风格基本上就奠定了整节课的教学风格。面对生物这样一门生活化的学科,我们在设计导言的时候,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学生一眼看上去就能够产生兴趣的生活化的导言内容。例如,在讲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时,教师就可以这样设计导言: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长的比较像爸爸,而有的孩子则比较像妈妈,还有一部分的孩子既不像爸爸也不像妈妈,倒是比较像舅舅、姑姑之类的亲戚。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孩子的长相呢?今天我们就可以通过遗传和变异的学习来帮助大家揭开这个谜底。这个导言的设计从孩子的长相入手,听到这个导言以后,学生会不自觉地把它同自己联系起来,学生会思考自己长的比较像谁?为什么?有了疑问以后,特别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问题以后,会极大地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样,学生就会以更加高昂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有关“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学习中来。

二、积极吸收生活化的教学资源

生物教材是我们开展生物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根据生物科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所编撰的生物教材对于学生打好生物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教材上内容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那就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如果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活动的时候,仅仅以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资料,这样,不但局限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范围,同时也容易使得生物学习显得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的时候,可以大胆突破教材限制,积极吸收一些生活化的内容作为生物教学的资源。例如,学生经常接触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等,就是我们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向。在家庭中,一些食物的来源及种类,食物的保存与制作、家庭宠物的养殖、家庭成员的医疗保健、卫生习惯等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把他们吸收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学校环境中,学校里的花花草草、学校食堂、宿舍的环境卫生等都可以作为生物教学的资源来利用;在社区中,社区的卫生环境问题、社区菜市场中的瓜果蔬菜、鸡鱼肉蛋、社区里的公园环境、池塘里的小鱼小虾都可以作为生物课堂的研究对象。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广泛利用一些报纸网络中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来作为生物教学内容。这样,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从身边的事物来吸取营养,丰富教学资源,可以使得生物教材能够与活生生的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三、作业设计生活化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通过课后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不仅如此,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中,还会发现很多新的问题,增长很多新的知识,因此,我们通常又把完成作业的过程视为二次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在生活化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也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这样,不仅可以打破过去那种不是选择就是填空、不是填图就是计算的枯燥的生物作业形式,丰富作业内容,还可以增加作业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例如,在讲到环境污染给生物带来的影响时,我就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调查学校周边的污染现象,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然后再汇总调查资料,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分别研究一个课题,如汽车尾气对植物的影响、河流污染对水生物的影响、噪声对动物的影响等,然后每个小组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交上来,再由教师认真批阅,然后评出最佳调查报告。这样的作业,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能够在生活中得到实际的用处,这样不但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丰富了作业的内容,使得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调查总结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等得到有效提升,进而有效推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

总之,生物科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科,它在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性,因此,学好生物,学好这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异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们要在学生系统接触生物科学的启蒙阶段,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从生活实际入手,把生物科学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在生活化的生物教学中彰显生物科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亚松.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2011年02期.

[2]王爱云.谈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上),2011年第10期.

[3]杨世春.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第11期.

生物学教学与生活科学 篇4

一、基于生活: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的出发点

“果实与种子”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两个概念。在教学中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跟学生讲清果实与种子的概念,然后举出常见的果实与种子的例子,让学生去判断辨别哪个是果实,哪个是种子,最后通过习题去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这样的教学思路脱离了学生的认知实际,没有将学生原有经验中对本知识学习有用的素材利用起来,而一味地强化又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自然也就谈不上此过程中科学方法的运用等。

教师尝试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让学生从家里搜集相关的种子并带到学校。这些种子包括花生、蚕豆、苹果、葡萄、西瓜子、葵花子、水稻、小麦、玉米、黄豆、番茄等。由于这些东西都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因而学生非常感兴趣。然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去判断它们当中哪些是果实,哪些是种子。虽然说前面学过相关的知识,但若认为学生学过了便会运用,那就错了。事实再一次证明我们的判断。学生第一反应仍然是根据生活经验和直觉去判断,结果出现了许多错误。但这些错误也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因为有了错误就意味着有了学习的必要。而从学习心理的角度来看,有了错误也就有了打破学生认知平衡的机会。

二、走向科学: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的落脚点

要科学地辨别所带物品中哪些是果实,哪些是种子,关键在于掌握分类的标准,理解果实和种子的概念以及两者的不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巧妙地利用了学生的争论,如“苹果、葡萄是果实还是种子?”打开了科学方法引入的大门,即向学生明确一点:要判断苹果、葡萄是种子还是果实,关键不在于哪一方的声音大,而在于明确判断的依据。从而点明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叫种子?什么样的叫果实?

指导探究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的,我们通过葵花子与西瓜子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葵花子是由果皮、果肉、种子组成,再以常见的与花生有关的谜语“白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作为辅助,让学生去判断白屋子、红帐子和白胖子分别是果实的哪一部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果实的认识。而对于种子的认识,则可结合实验中对用水泡过的蚕豆的解剖与观察,来认识种皮、子叶、胚和胚乳。通过教师指导的探究,学生对果实与种子的感性认识就会走向理性的认识。

在此过程中,比较、探究、实验、概念、定义等科学思想方法也运用得比较充分,学生就成功地经历了一个科学程度较高的学习过程。从教学后的评价来看,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是牢固的,而在本节课中生成的将生物与生活相联系,通过科学方法来获得生物知识也得到了强化。

三、寻找联系:初中生物教学智慧的识别区

综合分析本节课知识的教学,笔者发现要让学生对初中生物真正地感兴趣,要让初中生物教学真正地有效,关键在于找准学生的兴趣点,而这个兴趣点就是生活;还在于找准我们的教学目标,而这个目标就是初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的达成。显然,在学生的生活与生物之间还存在一段距离,教师是否有足够的教学智慧,能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物课程之间拉一条有效的纽带。

这条纽带的关键在于教师要站在学生与生物之间,分析两者存在的重合点———如学生对生物知识已有的经验等,这些经验可能是粗糙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但无论如何对教学而言都是有效的,因为正确的经验固然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错误的经验一旦被打破,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说“人体的运动”知识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对人体运动需要骨骼支撑的知识,利用学生在小学科学中学习到的人体的骨骼有206块等,来促进学生对这一知识的学习。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教学设计 篇5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设计 黟县碧阳初级中学 七彩福娃

一、教学内容分析: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18章第2节的内容。教材中,前面学生学习了庞大的微生物家族,对微生物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也对这个家族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微生物的客观认识。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尽管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但大多数微生物有益于人类。本节教材从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微生物的应用前景几个方面,举例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通过“自制泡菜”活动,使学生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但知道的大都是微生物对人类负面影响的比较多一些。为此,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在分析实例中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构想: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微生物,接触平时生活中对微生物的错误认识,本课从师生收集的材料入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讨论、阅读、交流、等活动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微生物对人类的有意和有害,注意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同时,把关爱生命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三、教学准备:

提前几天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菜蔬,制作一道泡菜。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几名同学(或生物兴趣小组)亲自泡菜。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微生物与食品、疾病、医药的关系

2、知道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探索人类对微生物在医药食品方面的应用。

2、通过分组自制泡菜,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加学生生活经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讨论、分析, 形成和丰富对生命世界多样性的认识,形成辩证的看待事物的观点,初步培养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树立饮食要卫生的科学意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由于学生关于微生物对人类的危害方面知识,认识较多,而有利方面的认识较少,所以,重点放在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的几个方面。

2、难点: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综合分析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有哪些种类?微生物有哪几种生活方式?

大多数微生物腐生生活,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问:微生物对你的生活有影响吗?

在日常生活中,一提到细菌、真菌及病毒这些微生物,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它们的害处,如上节课我们所了解的,它能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使食品腐败变质等,我相信同学们还可以举出很多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患病的事例,所以现在人们往往“谈菌色变”,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对人类百害而无一利呢?

一些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和注意到。微生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平常喝的酸奶就是利用乳酸菌发酵而制成的,餐桌的酒和馒头就是利用酵母菌而制成的;人的肠道中有着大量的正常菌群,一旦他们出现混乱,人们就会生病。这一节我们将共同探讨四个问题:

一、微生物与食品。

二、微生物与疾病。

三、微生物与医药。

四、微生物的应用前景。(同步多媒体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一、微生物与食品 活动一:观看发酵现象实验视频。

分析:酵母菌发酵原理。气泡的产生和小气球胀大是因为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CO2和酒精,CO2气体使挤瘪的小气球胀大了。

活动二:观看米酒制作视频,了解酵母菌在酿酒中的作用。介绍酵母菌在食品和发酵工业上的应用和应用原理。

了解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在食品和发酵工业上被广泛利用。由于酵母菌比较微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57图,我们来认识一下酵母菌,这就是出芽生殖时的酵母菌。烤制面包或蒸馒头时利用面包酵母(展示一份发面松软的馒头,一份是硬的死面馍,用手掰开);酿制白酒和啤酒时利用酿酒酵母;制作葡萄酒时利用葡萄酒酵母等。

活动三:交流腌制酸菜的方法。给学生品尝课前制作好的泡菜。(可能有部分同学的泡菜没有制作成功或出现霉变等现象),思考制作泡菜过程中要注意哪些环节?你制成泡菜了吗?分析一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讨论(插放制作泡菜录像然后针对课本中讨论题讨论回答)①制作泡菜主要是哪种微生物起作用?说出这种微生物的来源。②配料中为什么要加入相当数量的白砂糖。③为什么注入的料液要淹没菜蔬并将泡菜密封起来。

总结乳酸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归纳: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微生物。制作发酵食品时为细菌和真菌提供了适合生存的条件(营养物质、温度等),可见,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微生物。

简单介绍醋酸菌应用于酿醋。蘑菇、木耳、灵芝等真菌可以直接食用或制药。

在日常生活中,馒头,面包或打开口的酸奶放的时间长了,馒头长霉了,酸奶就变质了。食品腐败的原因是什么?采取哪些方法能保鲜食品呢?

学生讨论、交流。食品腐败的原因是由于有些细菌(如枯草杆菌)和真菌(如根霉)引起的,它们在适宜条件下,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繁殖,导致食品腐败。要达到保鲜食品的目的或长时间贮存食物,就必须把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杀死(高温杀菌)或阻止它们进入食品,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加防腐剂或放在冰箱里)。

过度:食品应以新鲜时吃最好,但有些食品缺需长期保存的,也要尽量不破坏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时间不能太长……提倡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才能不生疾病。否则,就会常生疾病。下面我们来探讨——微生物与疾病。

二、微生物与疾病

活动一:交流由于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有哪些?

活动二: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艾滋病、痢疾、食物中毒)总结。由微生物引起的人体的疾病有: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以及中毒三大类。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流感、菌痢等;非传染性疾病,如黄曲霉,如果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素还可以致癌等;中毒,如毒红菇等

过度:刚才我们探讨了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可以引起许多种疾病,其实,生病时我们也可以利用某些真菌来杀死致病细菌,达到治病的目的。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用微生物制造药品已成为现实。

三、微生物与医药

活动一:你知道到抗生素吗?展示课件,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抗生素及抗生素的作用。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人手一份的“抗生素今昔”小资料,解读青霉素的发展史,使学生了解抗生素。

小结:微生物在医药工业上应用广泛。如:酵母菌——提取丰富的维生素;真菌——青霉素头孢霉素等抗生素;放线菌——链霉素、金霉素等抗生素。

活动二:交流讨论抗生素在医学上的作用是什么呢? 活动三:交流如何安全使用抗生素?

过度:从以上的探讨我们知道微生物的应用非常广泛,随着科技发展,它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活动一:交流沼气是怎样产生的? 小结:利用秸杆、人畜粪便和甲烷细菌产生沼气,用于家庭照明和烧饭,即节约了能源,又保护了环境。沼气被称为“清洁能源”。

展示胰岛素生产车间、污水处理厂等图片,介绍微生物还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小结: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有些微生物可以使食物腐败、使人患病,但多数微生物是有益于人类的,如用于制作食品、制药等。我们要控制有害微生物、利用有益微生物,使微生物更好地与人类相处。

四、布置作业: 根据课前制作泡菜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再制作一份鲜美的泡菜。

五、板书计划:(课件展示内容略)

1、微生物与食品。

2、微生物与疾病。

3、微生物与医药。

4、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五、课后反思:

通过对《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实践了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科学与社会的兼容,突破以掌握知识点为全部教学目的的传统模式,为塑造新型的科研人才打下基础。学生通过自制泡菜及收集有关微生物与人类的科普资料,提高了动手技能,也扩大了知识面,同时经过收集资料科普资料增强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难以攻克的科学难题(如癌症、艾滋病等)也会攻克。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有关微生物研究的新成果不断出现,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将会更好的利用微生物为我们人类服务,请同学们课后关注有关新的科学动态。

但是,由于我地属于农村地区,学生个体差异比较突出,有些学生由于操作不当或取材问题,而制作泡菜失败,有些学生不愿动手操作,而现成去拿别人制作好的作品(泡菜)等。需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首先要在育人上下功夫,让学生明白,科学的东西,不能有半点虚假。学习就是为了掌握技术,技术为社会生产服务,凭一技之长方能在社会上立足。其次分层次教学,对基础差,接受知识能力弱,操作水平低的学生多指导。同时也感觉到在实际上课堂教学与教学设计是有区别的,只有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到教学设计多次的反复,才能做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比较完美的结合,从而最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学点评】

微生物与人类的生活联系密切,从与人类的关系这个角度考虑,可分为有益的和有害的两种。本节课老师主要结合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微生物的应用前景四个问题从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常识入手组织同学学习。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中,首先介绍对人类有益的微生物,再介绍对人类有害的微生物,然后再介绍人类对微生物的开发和利用。这一安排就是要让学生对微生物建立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防止或纠正“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这一错误的观点。本节课老师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后让学生制作泡菜,目的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体现了STS的教育理念。

生物学教学与生活科学 篇6

关键词: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6-3315(2015)06-152-001

生物科学是目前国内外发展最迅速、最热门的学科之一,在21世纪已成为自然科学的前沿学科。我院生物科学专业自2003年招生以来,已有8届毕业生,为当地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院积极应对社会的要求,从不同角度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教高[2007]1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指出: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加强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团队建没,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整体提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针对我院生物科学专业团队建设存在的缺乏领军人才、学历结构偏低、新教师实践能力和教学技能有待提高等问题,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标,开展了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1.教师离岗访学,更新观念,培养团队领军人才

根据生物科学专业改革需要和团队建设缺乏领军人才的问题,利用广州市与黔南州对口帮扶的人才培养政策,推选了一位教授到广州高校进行为期一年的离岗学习深造,更新观念,紧跟学科前沿,为专业改革和团队建设培养领军人才。

2.创新教师培养机制,新老教师“一对一”结成对子在岗培训。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

培养新教师是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生命科学系引进了5名专业新教师,由系上统一安排,新聘教师与老教师“一对一”结成老带新对子,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根据教学需要,一般采取新教师在实验室培养锻炼半年至一年后独立开课。在这半年或一年中,新教师跟随老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和参与科研工作,听老教师的理论课等,在老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在岗培训,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促进新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3.教师离岗深造,提高学历学位,提升学识水平

我院生物科学专业是在原黔南教育学院生物系的教师队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历偏低,多数教师仅有本科学历,结构不合理,制约了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发展,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和水平,是团队建设的重要工作。利用学院政策,鼓励教师在岗学习深造,报考和参加研究生学历学习(现有3位教师在岗攻读硕士学位,一位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培养后续骨干,促进教学团队建设可持续发展。

4.公开课教学,教师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每学期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专业骨干教师开展两次公开课教学,通过听课和评课,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及时拓展教师授课亮点,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促进教师教书育人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推动教学教法不断优化和创新,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5.引进高学历人才,优化教师队伍

我院是2000年新建地方院校,地处不发达的民族地区,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利用学院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生物科学专业在2014年和2015年先后引进博士5人,充实专业课教师队伍,教师学历结构得到改善。对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创造和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决其后顾之忧。通过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使教师队伍逐步壮大。

在岗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由原来的12人提高到20人,硕士学位的教师占生物科学专业专任教师的比率达50%以上,团队建设师资结构不断优化。

6.外聘行业专家,构建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涉及生物科学的一些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我院生物科学专业教师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特点,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弥补学校人才培养师资的不足。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贵州省和黔南州政府做大做强都匀毛尖茶品牌这一战略性产业,聘请校外专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设专业特色课程,构建了专任教师与行业兼职教师结合的专业课教学团队。本学年度开展了认识都匀毛尖茶,都匀毛尖茶产业现状与发展等专题讲座,构建了专任教师与行业兼职教师结合、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课教学团队,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使教学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服务。

通过上述实践探索,形成了在岗培训——离岗培训——学历学位提升——引进和外聘人才的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使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团队教师队伍不断充实和壮大,教师学历和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团队建设向着“观念先进、师资优化、教学优秀、特色鲜明、整体提升”的建设目标稳步推进。建立了教师硕士、博士学位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和访学高层次研修“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和运行机制,探索出“师德高、实践强、重创新”的教师培养新路,促进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在岗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由原来的12人提高到20人,生物科学专业专职教师中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率达50%以上,高级职称教师由原来的人12人增加到28人(其中教授职称由原来的5人增加到目前的10人),教学团队教师职称结构不断优化,为生物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师资队伍。

生物学教学与生活科学 篇7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活化,策略探析

在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变得越来越重要, 也就是说, 让学生自愿的探究性的去学习, 因为生物这门学科是简单又神秘的, 可以这样说, 它既能与生活息息相关, 又能让我们觉得遥不可及。因此, 在初中教育中, 要让学生能够对生物产生兴趣, 就应该注重教学的方法, 一些贴近生活的教学策略。

一、营造课堂生活化的教学气氛

生物是一门很奇妙的学科, 它不像是英语那样的枯燥, 也不像是数学那样的难懂, 因此老师在教学的时候, 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特点, 让生物课变得生动。在讲解课堂内容之前, 老师应该先讲一个生物学中的趣事, 来调动起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知识, 课堂便是获取知识的来源, 在学习中, 学生与老师相处的时间比较得多, 因此老师趣味生动的表述, 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教学的内容, 起到更好的教学作用。在课堂上, 适当引入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 比如, 草履虫的生活习性。用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 由此引入教学的内容, 使课堂教学更加富有生活趣味。

二、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在现如今的教学中, 老师已经渐渐的从主导的地位中退了出来, 因为学习已经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情, 老师就只是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 一切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尤其是生物这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 更加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多在生活中发现问题, 调动他们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 鼓励其投身到实践中去。我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死板的教学, 单纯的在黑板上写板书, 学生在下面埋头记笔记, 这种古老的教学方式, 很显然已经不适用于当今创新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引领者, 要有着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下面我们以一个实验为例, 探究一下具体的做法。例如七年级教材中有一章节的标题是空中的生物, 根据此章节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实验, 让学生观察身边中、校园中的生物和昆虫等。首先要制定一个大概的流程, 提出问题———给出假设———观察讨论———得出结论。流程的设定也要让学生参与进来, 不管是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讨论, 还是结论的最后交流, 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性。让老师变成学生的合作者, 变成学生学习中的帮手, 让每一堂课都是由老师和学生合作完成的。

三、贴近生活, 动手实践

我们以一个比较熟悉的昆虫为例子, 七星瓢虫。首先由老师提出一个问题, 观察七星瓢虫的形态和身体结构。在提出研究的问题之后, 老师先把学生进行分组, 将学生分成六组, 每组发一个七星瓢虫的模型, 让学生观察模型, 给出答案, 看七星瓢虫的身体结构。比如, 七星瓢虫的身体有几个部分, 有几条腿等。在几分钟之后, 学生观察讨论完毕, 老师就可以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因为有些问题仅仅靠看是看不出来的。下面老师就要求学生以小组为一个单位开始实验。此时老师提出假设, 假设七星瓢虫能够依靠触角辨别气味? 下面就要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将几只七星瓢虫罩在透明的容器中, 在容器的尽头放入白糖, 接下来让学生观察七星瓢虫的动向, 并记下发现的情况。然后通过另一组实验, 进行比较, 就是把七星瓢虫的触角剪去, 观察交流, 看看七星瓢虫是否在失去了触角之后还能够辨别气味, 最后再记录结果。这样, 就能够知道七星瓢虫是否能利用触角辨别气味。由此一来, 学生就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并且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了问题, 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让学生对于学习到的知识记忆更加深刻。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

现在的教学设备已经非常的先进了, 从原来的卡片教学, 到后来的幻灯片, 再到现在的多媒体。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给我们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利, 让多媒体课件走进生物课堂, 给学生展现出一个生动的生物圈。在研究七星瓢虫的时候, 老师就可以用大屏幕放出七星瓢虫的图片, 让学生更加清楚直观的看到七星瓢虫的外形, 此外老师还可以搜一些相关的视频, 介绍昆虫习性。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动物世界, 使课堂不再乏味。生物这门学科对初中生来说并不是熟悉的。尽管生物就在我们身边, 地上爬的, 空中飞的, 简直是无处不在, 但是学生却从来没有深入的观察研究过, 看到只不过都是生物的表面, 因此有些生物对学生来说, 只不过是个抽象名字而已。而在利用了多媒体之后, 生物就变得生动了, 老师可以图文并茂, 多角度的向学生展示。多渠道多感官的揭示出生物学的奥秘, 调动学生思维, 让生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生物与生活同在, 让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走进课堂, 让生物更加贴近生活, 让学生能够深切的体会到学习乐趣。通过新型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教学, 希望能把生物学科的教学带入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张月琴.提高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东方青年, 2013.7

[2]何付松.加强基础教育, 强化技能训练——对苏科版生物教材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 2011.49

生物学教学与生活科学 篇8

在新课标中,高中生物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必修部分体现了生物学的核心基础,又反映了生物学迅速发展的领域。选修部分是在修完必修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选修的[1,2]。选修部分包括“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个模块,其中“生物科学与社会”涉猎的范围最广,并且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共包括4个专题:生物科学与健康、生物科学与农业、生物科学与工业、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2]。大学教学内容与其适应方面出现的问题也较多,它对大学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1 生物科学与健康

生物科学与健康专题中,新课标要求是:简述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举例说明器官移植;简述避孕的原理和方法;举例说明人工受精、试管婴儿等生殖技术;简述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这一章的内容属于医学领域,它贴近生活,直接关系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殖问题,内容涉及大学的现代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课程,对这些问题的了解将有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首先,在大学的基因工程和现代分子生物学这两片教学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容易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注意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感知、理解、巩固、记忆、应用五个环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课程教学在每节课末尾都安排了影片播放,播放与本堂授课内容相关的影片,使学生能够对当堂课所学的内容有更形象、更深刻的认识。这一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和支持,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是一种“双赢”的教学手段。

4.其他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课件教学、结合实例与影片教学等手段外,我们还穿插了一些新的前沿知识和时事要闻,使学生能够了解“环境与健康”当前的动态,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书本内容。

另外,我们还为学生推荐相关的网站以及相关的书籍,使大家能在课后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进一步深入地学习。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或者有新想法,都可以在同学之间或与教师进行交流讨论。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十分重要的,足够的反馈与门课程里,详细阐述基因诊断、基因芯片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从总的内容来看,大学的课程基本涵盖了中学的内容,并且介绍得更为深入。第二,在大学的细胞工程课程中,基于干细胞培养的技术与原理阐述了组织工程方法,组织工程化皮肤、骨骼、血管等组织工程器官。组织工程是传统器官移植治疗方式的革命。但是,大学的课程只涉及器官移植的未来发展方向,而对人体的器官移植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却没涉及。第三,在大学的细胞工程课程中,还详细阐述了动物的体外受精的概念、历史和技术。但对人类的试管婴儿并未独立列出和阐述。所以人体的器官移植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试管婴儿的内容应该在适当课程中增补。

上述中学课标还要求简述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简述避孕的原理和方法。但这些医学卫生知识在大学的课程里却显得相当匮乏,几乎没有一个课程(包括人体解剖生理)涉及这些问题,所以在大学的教学里应积极补充这方面的内容。

2 生物科学与农业

在生物科学与健康专题中,新课标要求是:概述农业生产中的繁殖控制技术;列举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简述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技术;关注动物疫病的控制;描述绿色食品的生产;举例说明设施农业。

这一章的内容在大学里涉及了动物、植物的遗传育种,动物医学,植物生产学等的基本知识。首先,就大学的遗传与育种教学来说,主要偏重于遗传学基础知识,其中只介绍少部分的常规育种技术,而对非常规育种介绍得非常少。中学课本涉及农业生产的繁殖技术(包括植物微型繁殖技术,人工受精技术,胚胎分割技术,克隆哺乳动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包括转基因技术育种、细胞杂交育种、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传统的遗传与育种课程已不能满足这些需求,但细胞工程这门课程包括上述内容,可以满足我们未来教师的需要。第二,就植物生产或相关课程来说,虽然包括病虫害交流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利于学生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也利于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在“环境与健康”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讲授,或者采用影音播放的形式,而学生所做的只是听、看、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来达到增强互动性的目的。

此外,可以开展一些“专题”讲座,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单一灌输,并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带来多个不同的思考视角。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请一些遭遇过环境污染事故的人来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也可让学生课下收集相关方面的资料,并在课堂上对其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体会,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程胜高,但德忠.环境与健康.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田文敏.论高效开设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5.

[3]李贤珍.互动式环境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环境,2007,

论以和谐教学优化《机械基础》课堂教学

沈立新

(南通职业大学;南通技师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摘要:和谐教学顺应了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潮流,旨在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使全体学生主动发展,让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本文结合《机械基础》学科教学,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和谐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作一浅略的论述。

关键词:和谐教学机械基础流量

和谐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就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的诸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法)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和谐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的防治原理和方法,但缺少病虫害预测的常用方法、性信息素的作用,同时也没有强调转基因技术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因此需加强以上内容阐述,把病虫害的防治当作课程的重点。不过大学的生态学相关课程,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里对阐述性信息激素概念和作用也做了阐述。另外,在现在的植物生产类的相关教材,关于智能农业的内容这一方面还相当弱,也应该给予强化。其它关于绿色食品的生产和设施农业的内容可以完全满足需要。第三,就动物养殖的相关课程来说,同植物生产的相关课程类似,应加强或补充动物疫病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动物疫病的类型与防治。总之,无论对动物或植物来说相关的病害或虫害都是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应突出这一点。

3 生物科学与工业

在“生物科学与工业”专题中,新课标要求是:举例说出发酵与食品生产;举例说明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生物工程技术药物和疫苗的生产原理。

在大学的课程里这一章内容涉及微生物与发酵,酶工程、生物制药三门课程。首先,就大学的微生物与发酵课程来说,中学课本提到的发酵工程发展历史和发酵的生产过程是其基本的内容,不需要强化或补充。但关于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在生产中的应用方面的信息及发酵过程的一些细节问题还比较匮乏。对于这些不足,在大学的酶工程这一门的课程能够等到补充和完善。因为在酶工程中,关于酶发酵生产的工艺控制对上述内容讲解是非常详尽的。另外,酶工程对酶在食品、轻工业等方面的应用介绍也非常详尽,能够完成培养生物教师的任务。第二,对生物制药这门课来说,主要介绍用基因工程制药、细胞工程制药、酶工程制药等制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经过这些方面的学习,学生对基因工程制药、细胞工程制药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就比较全面了,但关于生物技术疫苗内容比较薄弱,这些内容只在教材中附带的被提出来,没有被当作一个专门问题来阐述,应在今后的教学过程给予强化或补充,或者增加免疫学课程。

4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在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专题中,新课标要求是:识别生物性污染;概述生物净化的原理和方法;认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行为;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列举生物资源面临的危机及原因;倡导绿色消费。

课堂教学应当是以培养可持续性发展的人为中心任务,课堂教学过程应当是一种师生共同的创造性活动。但由于现行的技校机械专业教材仍不够规范,概念普遍抽象枯燥,学生专业经验较为缺乏,以及因高职教育逐步扩大而随之产生的“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为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添加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阻碍了为学生的发展所需的认知能力、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以及阻碍了良好学习情感、态度倾向的形成。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

现代教学讲求和谐发展,教师教学讲求和谐发展。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两个最主要因素,更应做到教与学的积极配合、协调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

这一章的内容属于基础生态学方面的内容。基础生态学主要介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应用,但比较偏重于基本原理。中学课本里关于生物污染与预防、生物净化的原理和方法属于基本原理内容,在大学的课程被当作重点内容详细阐述,所以并不需要强化与补充。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列举生物资源面临的危机及原因,绿色消费属于应用生态学方面的内容。从中学课标看出,生态学基本原理和应用生态知识拥有同样的重要地位,在中学教材各占一半篇幅。现代生态学研究已从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中学课本很好地把握了这一趋势。但大学基础生态学课程里,应用生态学内容比较少,信息量少,比较笼统,就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里的生物资源危机来说,缺乏具体事例和数据,也没有具体阐述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办法,同时也没有提到绿色消费的相关内容。这些应用生态方面的知识在大学生态学教学中应着力补充。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生物科学与社会这册书包括的范围广,介绍了生物科学在工业、农业、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涉及大学的众多课程,包括现代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生物技术与制药、微生物与发酵、遗传与育种、生态学、植物生产、动物养殖、医药卫生。尤其医药卫生相关课程最为薄弱。所以大学的课程建设应关注这个问题,积极建立一门介绍基本医药卫生知识的课程或者把相关知识融入到相近课程,让我们的未来教师把更多的医疗保健知识传播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另外,对于一些课程内容并不需要探究太深,其中的一些课程可以整合成一门课程。比如植物生产和动物养殖整合为一门课程,既节省学时,又使学生对农业有所了解。

面对高中课程改革,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大学专业课课程设置的调整,同时要强调讲授内容要与现代生活的应用方面相联系,要反映生物学发展的前沿。只有这样,我们的毕业生才能适应高中生物的教学工作。

摘要:为适应高中生物教学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对大学的生物学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本文通过分析高中生物选修课“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提出应对大学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大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普通高等生物课程标准的研制基础.生物通报,2003,48(4):27-29.

生物学教学与生活科学 篇9

一、将浓浓的“生活味”融入生物大课堂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 是农业、医药、环境及其他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因此它与人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而生活是知识的源泉, 知识的产生、检验、发展、深化都离不开生活实际。因此如果能在教学中巧妙地结合学生实际,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用熟悉的生活情境, 将学生从现实生活引入生物课堂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生物知识,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 可以使他们对生物学产生亲切感,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一课中, 讲到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时, 设疑:“为什么每天第二节课有同学跑完步后就会出现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甚至晕倒的症状?”“有些同学很在乎自己的身材, 常常不吃早餐, 长期不吃早餐有什么危害吗?”“为什么不能空腹吃牛奶?”学生会马上被一连串的生活问题吸引, 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 选择这些既简单又生活化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紧扣了课题, 使得学生能紧跟老师的思路, 并且很自然地引入课题。

2. 联系生活情境, 诱导启发, 突破重点、难点

生活经验的一大特点就是直观, 容易让学生接受, 运用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进行启发教学, 可以帮助学生由此及彼通过联想和比较去理解和识记知识。例如, 学习《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这一节时, 很多学生对植物的呼吸作用会释放热难以理解, 我就利用学生都生活在农村的优势, 引导他们联想生活的情境:刚收获的小麦如果堆成堆, 过会把手放进粮食堆里有什么感觉?学生立刻就体验到了, 的确感到很热啊!原来就是种子在呼吸作用时释放出来的!继续引导:如果把手放入晒干的种子堆里, 还会明显感觉到热吗?这说明了什么?根据生活经验, 学生就可做出回答:种子的含水量越高, 呼吸作用就越旺盛, 放出的热也越多。接着, 又启发:在生活中如何储藏种子才能使其寿命更长?这时每个学生几乎都成了农业专家:“尽快晒干”。教学重点、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生活中巧用生物学知识, 感受生物科学的魅力

生物学与生活紧密相联, 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挖掘”生活知识“这个大宝库, 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切条件,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生物知识, 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让学生主动地将自己的生活常识和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 并创造各种联系, 在生活中探究、运用生物学知识, 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从而让学生感受生物科学的巨大魅力。

1. 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要回归生活, 生物学也是如此, 教师要创造条件,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生物知识, 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例如学习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后, 要求学生设计储存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有哪些方法, 说明地窖储存红薯、萝卜、白菜应留通风孔的道理;在微生物这一部分应联系食物的保存方法:冰箱储食、腌肉、腊肉防腐的原因, 酵母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蘑菇的栽培知识、霉菌中的青霉提取抗生素、曲霉在制酱、酿酒中的运用等, 从而打消传统的“谈菌色变”的观念, 正确地辩证认识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特别还要指出黄曲霉素有促使人和动物肝脏致癌的毒害性, 加强防癌意识;特别是在传染病流行的季节, 引导学生从传染病和人体免疫的原理中, 找出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并加强自身的防范, 减少流行病的发生。

2. 利用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青少年时期, 养成一些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生物教学中, 教师要及时利用刚获得的相关知识来引导学生, 让他们主动改变不良习惯。例如:在学习合理膳食时, 针对大多数学生存在挑食、偏食、迷恋洋快餐等不良饮食习惯, 让学生写出近日自己的一日三餐, 对照各项指标来评价自己的营养状况, 设计出符合营养标准的一日食谱, 引导学生合理膳食。

3. 带着生物知识走进农业生产

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 在节假日经常参加农业劳动, 针对这一点, 笔者要求学生农作时, 把生物课中学到的知识尽量地运用到生产中去, 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一位叫葛智康的学生, 家里承包了几亩地的蔬菜大棚, 种植蔬菜和西瓜, 在学习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中的运用》以后他很专业地指导家人, 为了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提高质量, 可以白天在大棚里生炉子, 但夜里不能生炉子, 这样会降低蔬菜的产量, 他们也知道了晚上不能睡在大棚里的原因, 因为夜间植物会与人争夺氧气。这些知识给他全家带来了惊喜, 今年的西瓜也大获丰收。

生物学教学与生活科学 篇10

对于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 其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把握是比较有限的, 并且常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于有机化学的理论及实验教学之中, 从而导致学生们难以接受、消化这些知识。这对于从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师来说应当及时去发现问题, 竭尽全力去帮助学生解决其存在问题的重要性。以下主要对生物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以及自身的深刻体会和在教学上所做的相关的实验性探究。

1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说[1]:“为贯彻全面的化学教育, 化学教学既要传授化学知识的技术, 更要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 化学实验课是实现全面的化学教育的最有效教学形式。”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故提出了实际有效的改革措施,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到有机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从而调整学生学习情绪和观念, 逐步使自身的有机化学实验能力得予相应的提高[2]。

1.1 实验的教学现状

首先, 学生根据老师规定的实验内容于课前学习, 并且按规定写好课前预习报告。其次, 在实验课程学习中由老师讲述学习此实验的目的、原理、具体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然后将全班学生分组再让他们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然而, 因为学生人数较多, 实验设备有限等, 因此在开课时只能选择循环模式, 通常情况下, 将班级里的学生分成两批, 每批又分几组, 每组2至3个学生, 这将导致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形成不爱动手等不良的影响。也使学生很难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使其形成消极的心理和较差的自主能力。最终, 致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轻视, 从而使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其次, 社会、学校和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并不能引起所有学生的重视[3]。

1.2 教学体系的弊端

对于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 有机化学实验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操作, 如重结晶、萃取等;简单化合物的制取, 如阿司匹林的制备等;最后是验证一些常见化合物的性质, 如生物碱、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等为主要内容, 以上内容基本都是以教材里已被检验了的实验部分为主, 这对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是不可取的。

2 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实践内容改革的举措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主要从授课方式、教学内容和实验报告的撰写等方面对有机化学实验进行研究。

2.1 授课方式的探索

首先, 在上课程之前, 批改学生的预习报告, 知道学生预习实验的认真程度, 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进行补充, 如果是学生预习知道的东西可以简略的带过, 对学生没有预习到的知识进行补充, 并提出在实验的时候可能出现的问题抽学生回答;也可以让学生和教师相互交换角色, 让这“教师”讲解该实验, 最后教师再针对该学生的不足加以点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 对有创意的学生要给予热情、肯定和赞扬。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实验课程的热情, 使学生做到上实验课之前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安排的工作。在每次课的结尾时, 向学生宣布下一次实验。

其次, 在实验准备的全过程中让全班学生分组参与, 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可按照实验要求来对实验仪器的选择和所用试剂的配制等。同时, 给一个题目, 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 进行实验的设计, 自己根据所找资料写出实验方案, 实验药品, 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方案可行性的判断, 得到老师的批准后, 让学生自行实验准备, 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对整个实验内容的整体把握都是非常有效的。但是这对生物科学专业化学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对化学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都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 主要是对基础实验技能的操作实践和设计实验原理的初步理解, 比如熟悉提纯的原理及操作、简单的制备等, 从而对化学实验有了基本的认识, 并能够掌握比较基本的化学实验理论, 对学习以后的课程打下基础。

2.2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因传统教学主要是基础实验和验证性质实验, 本文主要将基础有机实验与有机设计实验以及综合实验融合在一起, 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 让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开设大量的基本实验来规范学生的操作技能, 减少验证性实验的个数来为后续的实验做铺垫, 比如重结晶的操作实验, 可以让学生做苯甲酸、乙酰苯胺以及萘等来巩固此操作。

其次, 多开设与生物科学专业相关的综合性实验。因综合性实验难度比验证性实验要大, 对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比如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可以有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时间短, 设备简单, 但是效果不好;另一种方法用索氏提取器做, 所需时间久, 装置也比较麻烦, 效果明显。还有葡萄糖酸钙制备、从槐花米中提取芦丁等, 这些实验都与生物相关, 能够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3 实验报告的撰写

实验报告采用科技论文的格式, 包括中英文摘要、引言、仪器与试剂、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等[4]。这样写的好处是有利于对学生以后的科研打下基础, 知道论文的写法, 也为写毕业论文打下一定的基础。

3 实验考核体系的完善

传统的实验考核体系是以实验报告为主, 不注重学生的具体操作过程, 因为预习、操作、报告以及期末考查等贯穿实验的整个过程。传统的体系导致学生只注重实验报告, 不注重过程, 而使很多基本的操作技能都出现错误。最终不能够地对学生进行公平的评价、更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 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 与此同时也要求教师一定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 将不同教学项目的实验设计其具有不同的功能, 并实现各个教学环节上的松紧适度。此外, 为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在实验课的不同环节, 充分扮演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有序、高效地进行实验。通过对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的进行改革, 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了学生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准确地考核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5]。

4 结论

综上所述, 生物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对操作技能的掌握、对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环节的提高, 对于指导教师来说, 其要有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责任, 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竭尽全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福红.浅谈化学实验教学[J].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1 (1) :38-39.

[2]王鹏, 朱荣菊.有机化学及实验教学的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 2012 (4) :16-18.

[3]许元明, 张贞发.浅谈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开放式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4) :197-198.

[4]唐倩, 龚成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 :165-167.

上一篇:重要科学发现下一篇:依托社区发展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