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2024-08-13

描写在说明文中的作用(精选六篇)

描写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篇1

近年来,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卫生部先后出台或修订了大量有关医院管理的规章制度, 人员的岗位职责得到进一步的制度规范。但在实际的医院岗位管理中, 还是惯常延续着计划经济“统包统配”的模式, 管理者重临床轻管理, 因人设岗, 因人设事、人浮于事的情况普遍存在, 大多数医院使用的岗位说明书均存在内容不全面、方法不够科学、岗位职责描述不规范、职务要求不清晰、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不明确、工作量分配不合理等情况。医院传统使用的岗位说明书常因职责描述不清、分工不明, 造成员工权利与责任分离、工作与利益脱节, 工作发生重复或遗漏、员工趋利避祸、推诿扯皮等现象频繁出现, 极大地浪费了医院的人力资源, 也不利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医院各岗位责任权利难以统一, 启动有效的激励机制也变得尤其艰难。

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 岗位说明书的正确运用可为领导清楚掌握各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要求提供依据, 为正确的人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也可大大提高部门和个人工作效率及和谐性。

1 岗位说明书在医院人事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1.1 基础作用

岗位是医院最小的管理单元, 医院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对岗位进行科学规范准确描述并成功付诸实施, 是医院进行结构化标准化管理的先决条件, 也是重要的基础条件。

1.2 动态管理

通过对岗位说明书的科学合理运用, 使医院从无序化管理逐步走向有序正规, 但一类文书的汇编不是形成后就可以一劳永逸的, 随着医院管理的重点转移, 功能调整, 以及其他因素的改变都有可能导致岗位职责发生变化, 岗位说明书也应随之发生变化, 通过对岗位说明书的动态编制管理, 并根据医院动态发展情况不断进行修订完善和创新, 才能调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管理。

1.3 公平管理

公平管理是医院进行有效管理的关键之一。员工对公平的期望来源于医院对自身业绩的准确评价以及对其他员工的评价, 通过相互比较来判断医院建章立制、程序及结果是否公平。岗位说明书通过制定规范准确的从业标准, 全方位、科学客观的进行岗位分析和描述, 可为医院制定公平的绩效考评分配方案、职务晋升、选拔招聘等方案提供切实可靠依据。

1.4 量化管理

岗位说明书的制作和运用, 是通过不同的量化分析手段才能达到对结果的科学合理运用。管理者从凭经验之谈或即兴定性的模糊管理走向定量管理、从人治管理走向制度管理。通过对岗位的量化评估分析, 并与员工的绩效考评和职业发展挂钩, 运用组织学、管理学、统计学与心理学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 开发研制成员工综合素质测评模板, 可大大提高医院人事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1]。

2 编制岗位说明书

2.1 岗位说明书的编制原则

岗位说明书在编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目标明确的原则; (2) 有法可依的原则; (3) 量化可操作的原则; (4) 动态管理的原则。

2.2 岗位说明书的编制工作步骤

2.2.1 成立组织机构。 (1) 成立领导小组:由院领导和医

院资深的管理专家组成, 负责审核岗位说明书的具体内容, 并负责解决在编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2) 成立编撰小组:负责具体的调研分析和编写工作。编撰小组成员可由外聘高级专家、人力资源部及其他职能部门指定的工作人员组成。小组成员应熟悉医院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医院工作流程、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医德医风良好、有一定执行力和影响力、协调能力强、能科学客观公正地解决问题、文字功底过硬。

2.2.2 开展调查分析。岗位分析, 也称职位分析、工作

分析, 是对组织中各工作岗位的特征、规范、要求、流程以及对完成此工作员工的素质、知识、技能要求进行描述的过程[2]。

通常岗位分析都要借助一定的分析手段, 全面了解、获取与工作有关的详细信息和过程, 岗位分析通过进行工作分析所获得的信息, 为医院多种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信息和管理基础, 包括为医院招聘和选拔人才、确定员工薪酬水平、评估员工工作业绩、培训与开发等提供基本依据, 确保所有工作职责都落实到人头。

2.2.3 审核与论证阶段。通过工作分析所得到的信息

应与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 以及他们的直接主管人员进行核对和论证才有可能不出现偏差, 这一审核论证工作有助于确定工作分析所获得的信息是否正确、完整。通过反复推演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而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能进一步增加其内容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有助于确定这些信息能否被员工所理解。审核论证步骤实际上还为其提供了一个审查和修改工作描述的机会, 这有助于赢得员工对编撰小组所搜集到的工作分析资料的认可。

2.2.4 编制岗位说明书。在完成了工作分析和审核论

证阶段后, 开始编写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是对有关岗位职责、工作活动、工作权限、工作条件以及工作对人身安全危害程度、医院对个人绩效考核要点等工作特性方面的信息所进行的书面描述[3], 具体包括:岗位名称及隶属部门、工作内容、任职资格、工作权限、协调关系、绩效考核要点等六个方面的内容[4]。

2.2.5 定稿阶段

岗位说明书编制完成后, 须报领导小组审阅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后形成正式文书, 再进行下发执行。

3 岗位说明书的运用和管理

3.1 强调科学制度化管理

医院工作人员岗位说明书的编制, 是结合医疗机构行业特点和医院自身实际情况按从业人员序列分为六个模块 (医疗、护理、医技、药剂、管理、其他从业人员) 逐一进行工作分析、审核论证形成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规范性基础管理文书, 具有较强的制度性。医院必须以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员工行为, 使其行为有序, 有章法可依, 在制度的框架下按照要求开展各项工作。

3.2 强调动态管理

事实上, 岗位说明书在实际运用中, 即使已进入稳定运行阶段, 也并不意味着此项工作的结束。随着医院战略重心的转移、功能的调整、组织流程的再设计以及环境变化都可能引起岗位的变动, 岗位变动势必会导致岗位说明书内容的变动, 因此, 按实行岗位说明书的动态编制管理流程, 及时进行岗位重新设计和岗位说明书的更新, 才能确保岗位说明书作用的有效发挥。

3.3 强调人性化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 提倡对人的人文关怀, 体现对员工管理的柔性、韧性和情感的人文管理, 在当代医院管理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它对于提升员工积极的情感体验, 发挥员工内在的积极性和驱动力, 促进员工自觉的、奋发努力的创造性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制度化管理相反, 过分的强调制度严格和界定, 而不考虑员工的接受能力, 不利于员工潜能的发挥和医院凝聚力的增强。

摘要:医院岗位说明书可以有效地运用于员工招聘、考核、培训与开发、晋升、给予薪酬及职业成长等方面。用它进行科学有效的人事管理, 必将在规范医院管理秩序、提升医院内涵建设、促进医院管理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等方面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岗位说明书,医院人事管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加里.德斯勒, 《人力资源管理 (第10版.中国版)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1) .

[2]郑晓明, 吴志明, 《工作分析实物手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3]冉斌, 《工作分析与组织设计》, 海天出版社, 2002年版.

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篇2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是必不可少的,在小说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可忽视。那么,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一、景物描写交代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

著名作家孙犁在《芦花荡》中写道:“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这段景物描写,生动形象,交代了时代背景,写了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人民在敌人的封锁下,在残酷的环境里,顽强地生存,积极地斗争,不屈不挠,展示了人物的精神风貌。景物描写渲染了气氛,增添了诗情画意,作品的感染力。

再如,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中有这样的景物描写:“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这段景物描写,交代了故事背景,点明了社会环境,写出法国遭受战火的灼伤,遭受侵略者铁蹄的蹂躏,侵略者的军队,可以在别国的土地上肆意地操练,在这种背景下,为最后一课增添了悲凉的意味,感人的力量,也点明最后一课的不寻常。

景物描写,可依交代时代背景,点明社会环境,交代清楚,为人们了解作品,分析人物,大些基础。

二、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情 曹文轩在《孤独之旅》中写道:“ 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清一色的芦苇荡,景物多么单调。没有人影,没有人声,有的只有无边的芦苇,内心该是多么恐惧,多么寂寞呀!杜小康才十几岁,此前一直过着优越的生活。与生活变故,大要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离开老师和同学,来到这荒凉的芦苇塘,没人与他交流,没人鱼他游戏,陪她的只是那些不解人意的鸭子。这怎能不叫人孤独、寂寞、恐惧呢?他的心中该是多么无奈、无助与悲苦哇!

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有两处十分精致的景物描写。一处是:“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大理石桌面的还上市向远处。”这是些菲利普夫妇的治愈了发达有钱了,要回来给他们一大笔钱。于是他们盼望于勒归来,赞美娱乐有良心,渴望得到娱乐的钱,过上阔绰的生活,满怀希望出去散心、游乐。他们心中自然是万分高兴。所以这段环境描写新明快,正衬托了任务快乐的心情。

在船上,菲利普一家巧语于勒,发现娱乐是个穷光蛋,一无所有。他们惊慌失措,丑态百出,恼羞成怒,由盼于勒归来,赞美于勒有办法,到骂于勒是贼、流氓,躲着于勒,生怕认出。这时,他们的心情大概是糟透了。于是作者写道:“在我们面前,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这阴沉湖南的描写,不正衬托了人物极度失望的心情吗?

景物描写,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景由目视,情由景生,此情此景,正式人物内心世界的反映。

三、景物描写反应恩物的生活处境 曹文轩的《孤独之旅》有这样的描写:“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这段环境描写,写出了杜小康艰难的生活处境。十几岁的孩子,面对强大的自然风雨,难以抵挡。为生活所迫,远离人群,独处人迹罕至的芦苇塘,是多么无助哇。他的精神经受着空前的折磨,仿佛走到了生活的尽头。这段环境描写,生动地描绘了人物的处境。

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在《热爱生命》中有这样的描写:“这地方狼很多。狼嚎的声音在荒野上飘来飘去,在空中孩子成一片危险的罗网,好想伸手就可摸到,吓得他不由得举起双手,把它向后推去,仿佛它是给风刮紧了的帐篷。”这是一处=出“残酷的求生悲剧”中的一段,写了淘金人置身于渺无人烟的苍茫荒野中,面临死的危险。在狼常出没的地段,危机四伏,随时都可以丢掉性命。可他意识又饥又渴,又累又乏,且身处险境,但为了生存,他苦苦支撑,在这恶劣的环境里挣扎。正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里,依旧为生存而不懈努力,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人”的伟大,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再说鲁迅先生的得意之作《孔乙己》中,有这样的描写:“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秋风一天凉比一天”,“将近初冬”说明天气已很冷,而紧接着出场的孔乙己则还穿着破夹袄。这个特定的环境描写,可以凸显人物经济状况的不佳。孔乙己是个读书人,在科举这条路上奋斗了大半生,已是风烛残年,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养成了好喝懒做的性格,让人瞧不起。有偷东西,让人打折了腿,精神更加颓唐,肉体备受摧残,经济每况愈下,才导致天冷也穿不上棉衣。由此可见,孔以及生活之艰难,他肯定活不下去了,意识穷途末路。

从景物描写,我们可以看到任务的处境,了解人物的命运,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景物描写推动情节的发展 施耐庵在《智取生辰纲》中写道:“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有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这段景物描写,写杨志带领十一个厢军走了四五日,又赶上这样的热天,还怕出事,只能是夜寝昼行,却苦了士兵。杨志与士兵在休息与不休问题上发生冲突,积下怨恨,为下文丢失生辰纲设下机关。这短短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看似寥寥几笔,却有极大的用处妙处。

黄蓓佳在《心声》中有这样四处景物描写,一处是:“回家的路上,路过一片小树林子。树林子里静悄悄的,远远近近都不见行人。”这段景物描写,是写小学生李京京要在公开客商发言,遭到老师断然拒绝,他多么希望老师能让他念上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一小段,可这些是不可能的。当他路过这个小树林时,他在这里回忆,练读,还穿插了他的成长历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二处是:“他抬起头,往四周望了望。林子里静悄悄的,两只小蜜蜂在嗡嗡地飞。”协力静静回忆完毕,开始念课文,这幽静的环境,成了他念课文的好地方。正是有了这样的准备工作,才为他后来念好课文打下基础。三处是:“可是,过了好几秒钟也没有动静。”写众目睽睽的课堂上,出现了冷场,没有人举手读课文。这可是公开课,涉及到学校的荣誉,这给李京京带来了机会,他声情并茂地读课文,读得好极了。四处是:“教室里一片寂静,静得能听见赵小桢轻轻抽泣的声音。”李京京进入角色,读得成功,感动了程老师,程老师让他把课文读完。这四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鲜明地刻画了人物。

五、环境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舞台

著名女作家丁玲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道:“当大地刚从薄明的晨曦中苏醒过来的时候,在肃穆的清凉的果树园子里,便飘荡着清朗的笑声。鸟雀的欢噪已经退让到另外一些角落去。一些爱在晨风中飞来飞去的小甲虫,便更不安地四方乱闯。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蠕动,却隐藏不住那累累硕果。看得见在那树丛里还有偶尔闪光的露珠,就像在雾夜中耀眼的星星一样。而那些红色果皮上的一层茸毛,或者是一层薄霜,便更显得柔软而润湿。云霞升起来了,从那重重的绿叶的罅隙中透过点点的金色的彩霞,林子中回映出一缕一缕的透明的淡紫色的、浅黄色的薄光。梯子架在树旁了。人们爬上了梯子,果子落在粗大的手掌中,落在篮子里,一种新鲜的香味便在那些透明的光中流荡。”这段景物描写十分细腻,描绘了翻身农民喜获丰收、采摘果子的情景。这也是环境描写,为人物的活动设置了舞台。本本来没有田地,没有果树,现在进行土地改革了,人没在这样的环境中出场了,活动了,表现了翻身农民崭新的精神风貌。同时,李子俊的女人也在这样的环境中出场了,然而这个人物看到这样的环境,却怀恨在心,表现了她阴暗的心理,妄图“变天”的想法。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心理,感受就不一样。这些景物,为展示人物的性格,设立了舞台,让正反面的人物登场亮相。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写道:“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这段景物描写,反映了孔乙己活动的环境——鲁镇的咸亨酒店。这个环境,实际上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这里聚集了社会上的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物,这些人贫富悬殊,.这里等级森严,阶级对立,段一帮站着在柜外喝酒,因为既没有钱,有没有闲,说明这些人经济拮据,地位低下;长衫客,要酒要菜,在房子里慢慢坐喝,说明这些人既有钱又有闲,有地位。这一站一坐,一长一短,一外一内,说明酒客是有三六九等的。这些景物描写,实际上就是胃口以及描写了一个典型环境,恰能表现孔乙己好喝懒做的性格。这个环境,是为孔乙己在这里上演一出出的悲剧设立舞台。我们不难发现,孔乙己在这个环境中,在人们的笑声中出场,他穿的是“又脏又破”的长衫,说明她经济地位低下,思想意识又向往有钱有势的阶层;“站着喝酒”,说明他社会地位低下,经济状况不佳。这样的环境,把一个不伦不类、可笑多余的人淘汰出局,让他在这里出场,在这里表演,最后有永远离开。

环境描写,为人物设置活动的舞台,让人物在这个舞台上进行淋漓尽致的表演,展示他们的性格,解释他们的身份,解释他们不同的命运。

六、景物描写寄托作者的理想

鲁迅先生在《故乡》中写道:“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这段景物描写,是作者所向往的美好境界,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全新的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生活。作者当时还没有找到到一条创造新生活的道路。,他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他坚信下一代人经过不懈努力,一定会找到一条通往新生活的道路。作者所描绘的景物,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浅谈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篇3

首先要对描写的类型加以分类。在此基础上多问几个怎么样,把描写对象写得生动形象。

描写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可分为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间接描写,直接描写;细节描写,场面描写。以上分类在中学课本中都有很好的范文,在平时的讲解中能给学生讲清,但具体到写作中运用时往往不能恰当运用。有时甚至在该用时不能用。对事情的前后经过几句话就说完了,缺少生动性和形象性。那么怎样才能写具体,写形象呢?当然要运用描写了。在作文的辅导中我首先对《祝福》当中的刑场上华老栓得到人血馒头的过程场景作了分析。尤其是对侩子手康大叔的描写从语言和动作作了回顾。然后问在这一场面描写中侩子手的形象鲜明不鲜明?并且让几个同学分角色读了其中的语言,让学生能有一个具体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我及时概括了描写的含义,即所谓描写就是展示一个怎么样的过程。为了加强巩固训练(让学生在记叙的基础加以扩充。力求写得更生,更形象。)我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今天我值日,负责拖地。我在水龙头下盛满了一桶水以后,便向教室提去,走到半路,提不动了。正在这时,小李跑了过来,帮我把水桶提到了教室。”

这段记叙性的文字,事情的前因后果交待的较清楚,但给人的印象不深,感受不具体。为此我多次进行引导,多问了几个怎么样 。如:

“你提不动时感觉怎么样?”

补充出:“手酸,还发颤,肩膀斜过来,脚还分开。”

“这时水晃出来了没有?”

“晃出来了,把鞋溅湿了。”

“别人来帮忙时,是慢慢走过来的吗?”

“是奔过来的”。

“他说了什么没有?”

“他说,我来帮你一起拎。”

“那么,你们是怎样拎水桶的。”

“他在左边,我在右边。”

“一起拎的时候,感觉怎么样?”

“轻松多了”

在此基础上对上段的记叙性的文字进行修改就会发现,多问几个怎么样,加入描写的手法,叙述就会更加具体,形象。

其次,要选用适当的动词,把描写对象写活。人的思想行为往往要通过动作表现出来,为了把人物活灵活现呈现在读者眼前,就要写“动作”,动词运用一定要恰当。

有位同学写了一篇作文,叫《没过门的舅妈 》,写到舅妈照顾姥姥,为她洗脏裤子时,有这么一段话:

“舅妈不住地用力刷着,搓着,揉着,熟练地打肥皂,麻利地拧着裤子,还不时扶一扶要掉下来的眼镜。”

从中可以看出,由于运用了“刷,搓,揉,打,拧,扶”这些动词,使得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为此在多次的作文指导中,我在描写方面特意加强了指导。在写一次有趣的活动时,如《跳山羊》中重点要指出动词(“奔”“跑”“跳”“跨”)的恰当运用。写父母田间劳作时也要多运用动词。如怎样弯腰,怎么曲腿,怎样挥汗。这样训练之后在平时的口语表达方面进步很明显,在讲解《社戏》一文时,学生就月夜偷豆一事在表述时能说出烧豆吃过之后他们个个成了戏里的大花脸这样的话。活画了当时的情景,做到了具体,形象的展示。让描写的作用凸显出来了。

描写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篇4

一、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

在文学作品中, 细节描写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人物塑造方法, 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 让读者欣赏评价。要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 就要采用多种恰当的方法, 对人物进行细腻传神的描写。

1.写外貌, 应力求写出人物的风度、气质与神韵。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 赶忙抬起头, 却见一个凸颧骨, 薄嘴唇, 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 两手搭在髀间, 没有系裙, 张着两脚, 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这是鲁迅《故乡》里的杨二嫂。作者运用肖像描写、细节描写, 把杨二嫂尖酸、刻薄的形象刻画得生动传神, 从而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毒害之深。在她这里, 一切都是夸大了的, 是根据自己的实利考虑变了形的。她一出场, 发出的就是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 这是她不感惊奇而故作惊奇的结果。她的面貌特征也是在长期不自然的生活状态中形成的。她一生只练就了一个“薄嘴唇”“能说会道”, 脸相却迅速衰老下来, 只留下一个“凸颧骨”, 没有了当年的风韵。她的站姿也是不自然的, 故意装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 实际上她早已失去了自己的自信心, 失去了做人的骄傲, 但又希望别人看得起她、尊重她。

2.写语言, 应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语态, 让个性化的语言充分展示人物性格特征。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中有两段非常好的细节描写:

范进因没有盘缠, 走去同丈人商议, 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 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 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 就是中相公, 也不是你的文章, ……像你这尖嘴猴腮, 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 就想天鹅屁吃!……”

……

胡屠夫作难道:“虽然是我女婿, 如今却做了老爷, 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我却是不敢做这样的事!”

这两处语言描写, 把胡屠户一副无耻的嘴脸刻画得十分逼真。既有前面臭骂范进尖嘴猴腮的话, 也有才学又高、品貌又好的赞扬。把“小女在家长到三十多岁”一提, 胡屠户的话越发显得不知羞耻。

3.写动作, 应精选动词, 对其行动过程进行生动的描摹。朱自清的《背影》里有一段父亲买橘的动作描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段文字作者运用了“探”“穿”“爬”“攀”“缩”“倾”六个动词, 生动形象、细致入微地表现了父亲买橘时穿越铁路、攀爬月台的艰难和努力, 衬托了父爱的伟大。

4.写神态, 应抓住人物的面部表情进行生动的描摹。

(1) 表现不安。如《孔乙己》中的一段神态描写:

他们便接着说道, “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孔乙己深怀科举失败的隐痛, 不幸这隐痛又被别人戳到, 他那点可怜的自尊簌簌跌落。这里的神态描写生动细腻地刻画出他内心隐痛被戳到时的痉挛、挣扎。

(2) 表现悲愤。如茹志娟《百合花》中对新媳妇的描写:

新媳妇这时脸发白, 劈手夺过被子, 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 半条盖在他身上。

(3) 表现惊恐。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写菲利普夫妇得知卖牡蛎的老水手是于勒时的神态: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 两眼呆直, 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

5.写心理, 也应抓住细腻的地方进行描写。刘和刚演唱歌曲《父亲》时, 评委以及不少现场观众都感动得哭了。歌词写道:

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你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啊/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歌词内容完全是一段心理活动描写, 而“抚摸你的双手”“鬓角露了白发”“眼角上添了皱纹”就是几个生动的细节。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发自内心的真情表白和一系列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 这首歌才打动了所有的人。

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 是奥楚蔑洛夫身份的象征, 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文中四次提到“军大衣”, 而“脱”大衣的动作表现的不是天气热, 而是“判”错了狗、急得浑身冒汗的胆怯心理。“穿”大衣的动作表现的不是天气冷, 而是遮掩因辱骂将军而心冷胆寒的心理。一“脱”一“穿”的细节, 不仅勾勒出这个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狗的丑态, 而且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使主旨得以升华

文学作品中人称的变化这一细节也能深化主题, 如鲁迅的《故乡》中有一个细节, 就是鲁迅回到家见到闰土那一瞬间, 闰土“态度终于恭敬起来, 分明地叫道:‘老爷’!”这个细节使作品大放异彩, 主题也因此更为深刻。另外, 人物的衣饰也能折射出时代的背景。《孔乙己》中对孔乙己衣饰的描写:“穿的虽然是长衫, 可是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这段描写, 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 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 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 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就活现在我们眼前, 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毒害。由孔乙己的破长衫而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对读书人的毒害, 真可谓一叶一世界!

其实, 古人也深悟细节生情之三昧。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有归有光怀念早逝母亲的细节描写:“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这极普通的动作描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 却如林纾所言:“震川之述老妪语, 至琐细, 至无关紧要, 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 匪不流涕矣。”

文学作品中如果没有细节, 就等于人没有了血肉。没有细节的文学作品不能称之为艺术, 也不值得欣赏品味。细节可以让一花一木现出光彩;细节可以让肤浅走向深刻、让枯燥走向生动。作为教师, 也应当引导学生展开广泛的联想和想象, 抓住身边的每个细节, 去寻找生活中、学习中的美。

参考文献

[1].顾霞光《课文里的“瞪眼“细节》, 《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5期。

描写生活中的说明文 篇5

赵州桥虽然“年事已高”,却风采依旧。它全长50米,有9米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座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是世界上最早的石桥。隋朝石匠李春独具匠心,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看了真叫人赞不绝口。

但在贫穷落后的旧社会,造出来的更多的是独木桥,独木桥非常简单,只不过是一根树干搭在河的两岸,外型简单,缺点多。过河时的心情可以说是:水急,心跳,提心吊胆过木桥。

新中国成立后,独木桥变成了水泥桥,原来的桥只不过走走人而已,现在,连机动车也驶上了水泥桥,在_和政府的关怀下,中国人民凭着智慧造起了南京长江大桥,波浪滚滚的江水中,9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大桥共分两层,下一层是火车道,铺着双轨;上一层是公路,公路两边是人行道,车来车往,多么方便。正应了那句话:“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如今,纵横交错的桥更是常见了,如立交桥,一座桥有许多小桥构成,它可以使许多车辆同时通过,川流不息,汽车过桥时的情景就像一幅生动的图画。

描写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篇6

在写人的文章中,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及人物所处的环境等细处所作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如果形容词、副词、动词在细节描写中雕琢出色的话,这不仅能为人物形象增色,更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一、巧用形容词、副词、动词

(一)“形”为“细”设

合适得体的形容词在文采展示、形象塑造、情感的传达变化、主题的表达等方面有着重大作用。

学生作文《走进母亲》

例文一:哥哥即将结婚,母亲高兴得天天合不拢嘴,原本暗淡浑浊的眼睛这几天时而眯成两条细细的线;时而张得大大的,眼珠像两颗发光的黑豆,漾出流动的光彩。

“暗淡浑浊”等形容词抓住眼睛的变化,把母亲的兴奋之情准确地表现出来。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她的眼睛。”此段抓住这一点,妙用形容词,做眼睛文章,把母亲的形象写得生动感人。

(二)“副”为“动”用

副词和动词是鲜花和绿叶的关系。在表现人物感情的细小环节中,它们密切且合理地配合才能发挥最佳的作用。动词能表现人物的动作、心理及精神面貌,而副词则细化或强化了人物情感变化,使之摇曳多姿。

学生作文《外公》

例文二:只要看见外婆犯病痛苦的样子,外公就会眉头紧锁,悄然地蹲在屋子昏暗的角落,抱头上下拽着稀疏的头发。一会愤怒地指了指天空,一会拼命地捶了捶大地。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老天爷……让我来受这个罪吧……”

“紧”等副词,和“锁”等一连串动词的搭配使用,真实地表现了外公眼睁睁看到外婆的痛苦却无力分担的悲苦。外公对患重病外婆的不离不弃的生死与共的爱恋令我们潸然泪下。

二、用之有法

三类词语在人物描写中要能写出人物的个性,让读者有“读其细节想见其情景”的效果,掌握方法很重要。

(一)细细看,细细写出

此处的细不是说运用此三类词将情节写得越细越好,而是要细得有价值,细得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人物的个性。这要求我们在生活中拿着放大镜去观察人物的肖像、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苦一甜……写出人物的心理,写出人物的与众不同的行为方式。让人物有血有肉、个性十足。例文一中的“细细的线”可以窥见母亲掩饰不住的喜悦。例文二中的“稀疏的头发”亦不是粗笔。稀落的头发,经得起痛苦的他上下拽吗?没有细心的观察,细细写出,哪来这样真实的生活描写。

(二)敲打比较

推敲选择词语就是让其在细节描写中发挥最佳的作用。对词语的选用要融入我们的情感,体现匠心。对写作时涌上心头的词语,我们要加以细心地比较推敲、咀嚼、品味,把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词语用上。例文二中的“拽”就比撕、拉、扯更符合人物动作的真实,“上下”就比来回更简洁,“悄然”就比“默默”更能突出发泄痛苦的复杂心情。

(三)运用比喻、对比、反衬等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使用,有时能将细节催化得更加生动感人。例文一中的“两颗发光的黑豆”运用比喻且和下文“暗淡浑浊”的眼睛形成鲜明对比,将眼睛写得神采飞扬。

08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好奇心》

“耀眼的阳光洒在她瘦小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她变成了一个天使。只不过她是一个单翼的天使。”

单腿的残疾女孩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天使的比喻给人一种圣洁的美感。 耀眼的阳光反衬出瘦小的她形象的高大。修辞不在于多,也不是处处都要用,而在于用得恰到好处。

(四)活用三类词

在细节描写中,对于三类词的使用,单独或综合使用,浓墨刻画或细笔勾勒,以一两句妙点还是大段描写取胜,都要根据写作需求而定。

(五)厚积是薄发的基础

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词语积累工作,琢磨推敲品味记忆优秀习作中的精彩妙语。把词语积累的基础工作做好之后,在细节描写中才能得心应手地选用词语,才有可能将人物的细节描写得更精彩。

掌握方法,小处入手,狠下工夫,写好细节,在写人的作文中我们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上一篇:收入检查下一篇:再制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