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文化

2024-09-08

传统音乐文化(精选十篇)

传统音乐文化 篇1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性

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中国9000余年的音乐发展史上, 由各民族共同创造, 流传至今的音乐形式。她主要包括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 其中, 文人音乐最具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实质与文化特点。

文人音乐是文人大量参与创作、加工、甚至表演的音乐形式。古琴音乐、词调音乐、昆曲等戏曲音乐都属于文人音乐。它与中国传统书法、绘画、诗词等共同构成中国独特的文人文化。

在文人音乐中, 琴乐发展时间最长, 从未中断。

古琴音乐:古琴音乐追求超尘脱俗的意境, 天人合一的哲思。古琴曲《梅花三弄》的泛音主题“清、幽、淡、远”的文人色彩, 最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和”思想, 成为古人修身养性, 塑造人格的最佳手段;流传至今的琴曲中, 有结构宏大的《广陵散》《胡笳十八拍》等, 有短小精致的《酒狂》《关山月》等, 还有感情浓郁的琴歌《古怨》《苏武思君》《阳关三叠》等。赏琴乐如聆天籁, 音起之处, 惊起漫天飞, 声至之地, 顿时江山如画;手方动雨云翻彼, 琴未响草木曦声;恢弘时似千军破城, 幽寂处如秋月入湖;容如暖阳普照, 哀似西风黄花;怒如雷霆震动, 悦似歌舞升平。

词调音乐:中国古代诗词基于声调语言, 顿挫抑扬, 起伏有致, 不但具有突出的的节律美感, 而且体现出优美的旋律线条。因而, 词调音乐是词与曲高度结合的音乐形式, 她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形式, 是艺术性极高的传统文化成果。如姜夔的自度曲谱《杏花天影》《扬州慢》等, 其形态已经十分成熟, 千年之前的中国南宋时期, 词曲相结合的音乐创作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

戏曲音乐:同样, 中国戏曲音乐从宋元杂剧以后, 文人大量参与其中, 形成了其写意性、程式化等文化特征。这些特征明显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绘画、书法、诗词格律等艺术的共同文化特点。所谓写意性, 即非写实性, 是指不追求形象的真实性, 而注重形象的概括性、类型性, 通过形象的“意似”和神韵揭示其本质特征。写意性是中国传统艺术共同性, 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程式化, 是指高度概括的、高度成熟的、具有稳定性的、符合形式美规律的规范。它是一种具有约束力的规范, 所以, 很多从事中国传统艺术的人被其束缚, 程式化成为教条, 艺术成为形而上。而又有一些人能做到“移步不换形”, 跳出约束, 将规范继承并实现突破, 成为大师。

所以, 文人音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高度提炼的艺术, 是“高文化”, 更是中国延续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当我们把中国文人音乐不是作为技能而是作为文化现象来审视时, 文人音乐不仅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艺术传统, 而且具有十分显著的中国文化特征。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音乐性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 中国传统音乐以它独特的精神内涵与丰富的艺术特性融入、影响到传统文化的其他各个部类, 以其强大的功能性作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绘画、诗词、建筑等共同构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特征。与此同时, 中国传统舞蹈、绘画、诗词、甚至建筑等传统文化形式几乎都具备中国传统音乐的特征, 比如:韵律感、线条感、节奏感等。

韵律感: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形式都讲究韵。韵, 可以理解为神, 她是中国传统艺术美感之所在。而韵律感, 则是体现艺术作品或创作中动静结合的追求传神之审美感受。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诗词, 甚至是中国传统建筑, 都会讲究动与静、远与近、有与无等的对比, 这种对比, 就像音乐表现手段中节奏之长与短的关系, 其目的即是追求神韵。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感主要以节奏和旋律的变化等手段为主, 但是, 在书法艺术中, 其韵律表现在章法、间架及运笔等方面;在中国绘画中, 其韵律感主要体现在线条、色彩等方面。诗词艺术本身从其一产生就和音乐紧密结合, 大都可以入乐的, 其格律的韵律感是最突出的, 反倒是现代朗诵诗词的方式反倒是中国古典诗词韵律感的缺失!

线条感:传统音乐的线条主要体现在旋律方面。优美的中国音调是无与伦比的。旋律线条的起伏、对比或是重复、模仿, 都给人以无尽美感和愉悦。中国书法和绘画中, 线条是最常用的基本手段之一。不管是大师的作品, 还是初学者的临摹, 都能体现出线条对于书法、绘画的重要性。线条之于书、画, 丝毫不亚于旋律之于音乐, 它们都通过线条来叙事、抒情, 都通过线条传神、达韵。中国传统的建筑的回廊、曲桥、飞檐等造型, 也运用了类似于音乐旋律线条的表现手法。

节奏感:节奏在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现手段中, 是最主要的, 它可以脱离旋律单独成乐。中国传统音乐的节奏丰富多彩, 变化万千。而节奏感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体现也同样是精彩纷呈。书法艺术中, 体现在轻重、徐疾、虚实等方面;绘画方面, 体现在构图、色彩、造型等各方面, 皴、擦、点、染等在画面中形成丰富的节奏美感。

另外, 音乐的其他特点如:结构工整、讲究对称, 对比求异等, 在很多传统文化形式中, 无不体现得淋漓尽致, 出神入化。

综上所述,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而文化是音乐所承载的对象, 二者是相互依存, 不可割裂的关系。中国传统音乐从其一产生, 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 音乐现象就是文化现象, 审视音乐现象也必须用文化的的眼光。

从某种角度讲,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就象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缩影, 它折射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画面, 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厚的底蕴与特殊的精神内涵才造就了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反之, 传统音乐给中国的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使之更具有音乐的线条、音乐的精神与音乐的内涵。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把音乐看作是一种技巧性的、技能式的艺术形式, 更重要的是要把它当作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用审视欣赏的眼光透彻把握它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1]

参考文献

传统音乐文化 篇2

戏剧是一个综合性艺术,它融歌唱、舞蹈、杂技、美术于一炉,[戏剧文化资源宝贵,生命力强。小学学习既是启蒙学习的开始,也是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刻,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加入戏剧学习,不仅可以丰富音乐教育内容,同时也让学生们继承戏剧精神,传承戏剧艺术,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创新,对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艺术鉴赏水平、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大有裨益。所以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入戏剧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艺术内涵,更是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戏剧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意义

戏剧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通过唱腔、脸谱、表演等生动的艺术现象来表现社会生活等的高雅民族艺术。

二.关于戏剧教学的几点思考

2.1 加强戏剧教师专业素质,解决戏剧教师紧缺现状

2.2选择好的戏剧题材,充实戏剧教学内容

2.3在戏剧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所有的学习,不论年龄,只要是适合儿童成长发育所需的,都能由戏剧学习媒介来完成。

(2)教室里的情形大多数是,无论儿童的年龄是几岁,课堂里所有的时间都是老师掌握大部分的主导权,儿童没有这样的权力,应巧妙转移教室内的主权到儿童身上,注意师生角色的转换。

(3)教学过程教师须灵活安排,儿童做决定的时机,以及何时征询学生的意见,而且确定那正是这个课程可运用的建议,以利于戏剧课程的进展。

四.戏剧教学应该注意和遵循的一些事项

4.1多听

4.2做好课前预设.4.3鼓励学生自学

4.4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4.5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结语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 篇3

关键词:高中音乐 传统音乐文化 融入

有些高中生对传统音乐文化不感兴趣,甚至有的高中生非常讨厌学习传统音乐文化,认为它已过时。然而,传统音乐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在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爱上传统音乐文化,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音乐文化。

由于音乐不是中考和高考的考试科目,所以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并不多,掌握并不深,甚至对音乐基础知识课缺乏了解,以至于传统音乐文化难以走进学生的心里。音乐学习和文化课学习是不同的,文化课的学习过程一般是由教师把握,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习。但是,音乐学习不是这样的,高中生期望一种一蹴而就的学习方法,一旦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内心意愿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失去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自信。

音乐是一种意合性的特殊语言,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教学时,教师必须遵循音乐学习的规律,突出音乐的情感性、愉悦性、实践性、人文性等特点,让学生主动领悟和体验音乐,从而提高音乐素养。

一、传统文化与音乐的“和谐美”

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这在世界文化中也是独特的。而我国传统音乐的特点是人和自然的“和谐美”,所以教师可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让学生领略到“和谐美”的内涵。音乐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它富于情感和变化,能表现出一种和谐的思想。

二、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

1.感悟音乐形象

传统音乐文化具有很强的意合性特点,所以学生不能单靠分析来理解传统音乐文化知识,而需用心去感受和体验音乐,这样才能领略其文化意蕴。“悟”不同于“理解”,领悟是一种跳跃式的思维。学生只有在反复聆听、欣赏、想象中,才能领悟音乐塑造的形象和意蕴,从而受到音乐的熏陶。

2.体验音乐情感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使学生表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审美情趣,洗涤心灵,滋润心田,并在体验传统音乐文化的过程中,使自己的人格变得更加高尚。

3.领悟音乐内涵

音乐具有很强的独特性,是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声音外化。在教学传统音乐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呈现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如在欣赏《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畅想,在优美的旋律下自主发挥,边跳边唱,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展现出来。

4.渗透音乐知识

音乐知识是文化知识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常识。如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风格或者音乐家的故事等。

三、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在不断进步,课堂教学在不断改革。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充分传承优秀的音乐文化,挖掘民歌文化中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张扬个性,树立文化意识,从而增长学生的见识,开拓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帮助学生成为真正有文化、有品位的人。

参考文献:

[1]杨子.艺术教育推进地方文化传承创新的制约因素及对策——以中山市普通高中音乐教育实施为视角[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2).

[2]刘春.内外兼修,用音乐培养创新精神和高尚情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高中音乐教育[J].北方音乐,2015,(2).

[3]杜涓,杨国龙.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资源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音乐类素养成长的影响——对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教学的再思考[J].参花:下,2015,(2).

浅析高校音乐改革与传统音乐文化 篇4

一、革新音乐教学方法和内容

在音乐教学内容方面,要加强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结合,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越来越重视本土文化,对欧洲音乐和西方音乐的盲目崇拜现象已经逐渐消失。本土文化逐渐被视为国家教育的核心。因此,我国音乐教学改革要重视本土音乐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结合。一方面,要积极弘扬民族音乐和传统音乐,另一方面,要尊重、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以便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价值观。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合理采用多媒体手段,将观察和聆听有机结合在一起,在音乐课堂上让学生通过画面更好的感受声音。此外,教师还应当运用生动的教育语言为学生营造相关的学习情境,以增强音乐教育的感染力,让大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自觉探索,并提升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若要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音乐语言以更加形象、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教师可以将难度较大的节奏、复调、和弦、音程呈现在大屏幕上。此外,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欣赏传统音乐作品和现代西方音乐曲目,并鼓励学生自觉探究二者的区别,通过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并促使学生更加准确的认识传统音乐文化,领悟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并在音乐学习和创作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元素。

二、重构音乐艺术课程标准

双线型教学结构以其独有的开放性逐渐出现在音乐教育中,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与理念,它可以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尽快的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具有鲜明的现代化和科学化特点。这种教学模式重视音乐的实践性、知识转化的时效性、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学生的发展个性。这些也正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因此,若要在继承传统音乐文化基础上,促进音乐教育改革,增强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就必须重构音乐艺术课程标准,采用双线型教学结构。具体而言,就是指在制定音乐教学标准时,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又要关注音乐实践。既要在基础音乐理论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又要在音乐实践中借鉴吸收传统音乐演唱技巧或经验。

三、妥善处理中西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是我国历代人民智慧的结晶,由于受地区元素、民族元素、文化元素等的影响,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存在诸多差异。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讲究音乐韵味,重视生命本体,在音乐气韵、意境、节奏等方面都有讲究。强调对乐曲的体会和音乐直觉。而西方音乐则比较关注思想与理性认知。因此,中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存在斗争性和互补性。因此,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不仅要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还要以开放的姿态合理借鉴和吸纳西方音乐文化,不能对之断然的怀疑或否定。人们的音乐心理与审美习惯、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兴趣爱好有很大关系,因此,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极大的承袭性,更有利于表达我国人民的音乐情感和内在情绪。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音乐需求和音乐心理也不断变化。尤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们的音乐理念日益多元化,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在关注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根据当前的音乐发展趋势和人们的音乐审美需求,积极吸收西方音乐文化,并将之与我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

流行音乐中的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篇5

近年来,由于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对流行歌曲的播放率大为提高,录音机与盒式录音带及CD唱片的普遍化,歌星的职业化,流行歌曲创作,制作,销售的一体化与系统化,流行歌曲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与成千万户不同性格,不同文化背景的心灵对话。在旋律打动人的基础上,流行歌曲的歌词选择一种最能被广大人民所共同接受的形式去进行心灵的交流。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逐渐稀薄了传统文化意识的问题。对此,本小组对流行音乐中的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 调查目的:

掌握桥东中学高中学生对流行音乐中的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看法,了解桥东中学学生对流行音乐的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二 调查时间:

2012年10月12至2012年10月13日

三 调查地点:

桥东中学

四 调查的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桥东中学高中部学生

一般情况:这部分人大都在17至20岁之间,其中以高二学生为主,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修养,而且大都喜欢流行音乐,但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够。

五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时在桥东中学高中部,随机选择高中生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全校共发放调查问卷350份,回收率达91。4%。

六 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解高中生如今对流行音乐中的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对流行歌曲的态度和对古典音乐的了解,对流行音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的看法,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起源等。问卷共向调查者提出了20个问题。

七 调查结果:

本人就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得出:从学生认为如今流行音乐中的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来看,有96%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非常重要,只有2%的学生持不重要的态度,说明高中生对我国流行音乐中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持有较强的责任感,也有少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予以忽视.有73%的学生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糟粕也有精华,我们接受时要有所扬弃,只有26%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应以继承发扬为主。37%的学生对古典诗词曲赋或小说比较感兴趣,47%的学生对民族音乐或乐器比较感兴趣,16%的学生认为名曲戏曲很有趣,也有54%的学生对书法比较感兴趣,这还有 42%的学生对国画及传统节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有27%的学生认为玉器及瓷器比较有趣,14%的学生热衷于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和思想,仅有13%的学生对其他的传统文化也比较感兴趣。说明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较深,并存在着广泛的兴趣。

有38%的学生对中国古典乐器持一般态度,但是对名曲会考虑听一下,36%的学生比较喜欢,并停过一些中国古典器乐,有6%的学生很喜欢听过很多中国古典器乐,绳子可以辨别出曲名。有94%的学生认为当今社会流行文化与古典文化融合的现象很好,仅有5%的学生认为不太好实在糟蹋古典,有66%的学生认为加入中国元素的流行音乐有利于弘扬本民族文化,很好,并有26%的学生持不反对好听就好的态度。说明我校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知程度有些浅显,但大多数学生

对于流行音乐中融入传统元素持支持的态度,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在做此次调查前,有60%的学生大概了解传统文化包含哪些方面,仅有6%的学生很清楚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面对传统文化的未来有60%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将逐渐受到中国人民绳子世界人民的推崇,有47%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外国先进文化会更倾向于中国文化,只有6%的学生会更倾向于与外国文化,52%的学生认为当代的传统文化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也有28%的学生认为正在消失。说明学生对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的了解意识淡薄,但有多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未来持乐观态度,也有少数学生为传统文化的未来担忧。

有60%的年轻人认为传统文化渐渐淡漠的原因是没有网上的教育体制弘扬,并且觉得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太老套了,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够,71%的学生表明愿意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因为毕竟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有24%的学生想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但苦于没有良好的宣传环境,说明完善的教育体制和良好的宣传环境,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的了解,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优秀的传统文化。

1调查体会

传统音乐文化 篇6

关键词:传统音乐 高校音乐教育 改革

一、传统文化与中西文化

研究中西音乐文化之前,我们首先要对自己的传统音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深刻的了解,加强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注重对我国古代的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关注新型音乐形式的出现,对中西音乐文化融合之后的结果加以重视,吸取当中精华的部分。要充分的了解到,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对本民族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化是没有地位之差的,正确认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特点和精华。

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才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音乐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较之下,由于地域、民族以及文化等各方面之间的差异,必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立足于生命的本体,善于利用音乐来表达深刻的情感和远大的理想,对于音乐所创造出来的情境和韵味较为注重,具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乐曲的感受和音乐的直觉方面。而西方的音乐文化,将深刻作为音乐的主要目标,强调人们在思想和理性方面的感受。因此,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相互较量、相互交融和相互补充,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中,中西音乐文化所反映出来的东西也是不同的。高校在进行音乐的教学时,不仅要强调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伟大,对其进行充分的肯定,也要正确认识西方的音乐文化对我国音乐在发展历程中的影响,不要盲目否定,也不要盲目怀疑。音乐的本身并不能够将高校音乐教育的实际价值体现出来,其实际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个体以及社会的发展两个方面,尤其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实施,高校的音乐教育逐渐走向素质性和能力型的发展方向,并且要求我国高校中对于音乐教育的结构具有很强的合理性,因此,高校在进行音乐教育体系的标准的制定时,一定要纳入这些内容,这样才能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一般的情况下,高校要整合音乐教育标准体系之前,首先要由各级的音乐教育机构进行严格的审核,改革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标准要想适应音乐教育的改革,就要将实际中音乐教育的实践活动和音乐教材进行良好的结合,进而完善整个高校音乐教育的总体结构和标准体系,除此之外,高校在进行音乐教育时,不仅要遵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还要自主加入一些新的内容和任务,以确保高校的音乐教育能够保持其完整性和丰富性。

二、音乐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革新与融合

(一)重新审视高校音乐教学课程结构标准

音乐教育价值的体现不单是局限于音乐本身,还促进着整个社会的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共同进步。在如今的社会发展新背景下,音乐教育应当与其他学科一样,注重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局限于教材的知识和内容,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提高他们的音乐能力,提倡学生发扬自身的个性,注重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和教育,为社会培养真正符合文化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音乐人才,因此,高校要建立起全新的音乐教育结构,制定出真正符合社会主义发展和我国特色的教育标准。

对于音乐课程标准的制定,一定要经过反复的科学验证,确保音乐课程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能够得以发挥到最大,高校应该明确音乐教育在学校中的重要作用,制定经过国家审批的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标准,明确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地位,致力于我国在高校音乐教育领域的综合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的音乐事业培养出高素质的音乐人才。高校在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时,一定要与音乐教育改革的方向保持一致,而音乐教育地位的提升和教学标准的提高也会带动音乐课程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由以往单线的课程结构转变为更加开放的双线结构,促进了我国高校在音乐教育课程的目标的实现,提升了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更新高校在音乐教育方面的观念

我国高校对于音乐教育的改革不应该盲目的求新求变,要保留现有的教学理念中的精华的部分,结合其国家或者其他地区改革的成功案例,对其方法进行借鉴,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音乐教学的改革工作。高校的音乐教育应该要注重学生自身的个性和特点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能力,进而促进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良好传承和健康发展。然而音乐教育在理论的教学中难免会比较枯燥乏味,再加上知识点的抽象、难理解,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要多加入一些新鲜的元素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多媒体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工具,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将单调的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学生也能够通过直观的感受增强学习的兴趣,将音乐的看、听和唱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增强音乐教学的整体表现力和感染力,而在进行一些具有较高的和声要求和较强的节奏感的音乐教学时,不光要用到多媒体的帮助,教师的示范也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而这些全新的理念和方式都是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没有的。因此,高校在对音乐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摒弃传统音乐教学中不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就像上述的多媒体等,只有这样才能丰富高校的音乐教学,将音乐教学中的每一项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高校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改革时,不仅要注重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创新,还要体现出音乐教学的继承性,保留原有教学观念中的精华的部分。

(三)加快音乐教学的多元化进程

高校音乐教育的多元化从宏观方面来讲,也是对音乐教育的一种改革,而站在教育理念的角度来讲,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就是对所有的音乐文化都一视同仁,尊重每一种音乐文化,让音乐教育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学生中都得到良好的实施。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的多元化进程,高校应当做好以下三点的工作:

nlc202309011910

第一,明确音乐教育多元化的理念。我国高校进行音乐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出各种形的音乐人才,然而,目前很大一部分高校在进行音乐教育时,对国外的一些教育模式盲目地崇拜,根本没有考虑到我国音乐教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有些高校过分地注重国外传统音乐教学,而忽略了我国强大的传统音乐文化,而且就算是注重国外的传统文化,也是只片面的推崇国外某一个时期的音乐文化,对国外的音乐文化了解不全面,无法将自身的音乐教育与国外的音乐文化进行良好的结合,不利于我国音乐教育的整体发展。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高校对于音乐教育缺乏多元化的理念,因此,高校一定要注重吸取多方面的音乐文化的精华,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

第二,设立多元化的音乐教学课程。加快高校音乐教育的多元化进程,设立多元化的音乐教学课程是十分必要的。而高校设立多元化的音乐教学课程并不意味着学校就要专门为各种传统音乐文化设立独立的课程,这样无疑会使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大幅度增加,给学生造成繁重的课程压力和学习压力,而且也不会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带来实质的作用,做的反而是无用功,因此,高校应该在原本的音乐课程的基础上,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加以创新,将传统音乐巧妙的融进日常的教学中,使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和精髓能够通过课堂完美的展现出来,比如在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将一些传统文化的因素和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品加入到教学内容中去,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传统音乐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促进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高校在进行多元化的音乐课程时,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多元化观念,明确传统音乐文化

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促进音乐教育改革的全面化发展,让音乐教育的改革不仅仅只是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而是要贯穿于音乐教育的每个环节中。

第三,注重多元化音乐教育的本土化发展。高校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而本土化就是各种音乐融合的主要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多元化音乐教育的本土化就代表了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与国外音乐文化的融合程度,因此,高校要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情况,发掘出本校与一些国外音乐文化的共通之处,将这些共通之处作为多元化音乐教育发展的基础条件,以多元化的音乐教学理念为指导,促进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本土化发展。

三、结论

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实行的事业,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彻底地改革,其中也离不开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支持,高校要在吸取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多国外一些比较先进的音乐教育模式进行适当的借鉴,注重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綜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我国传统以你月文化与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臻.浅析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黄河之声,2013(6).

[2]马文.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探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1).

[3]张应华.我国当代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操作策略的探讨.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3).

传统音乐文化 篇7

一、我国音乐文化产业中音像制品这一行业

1. 音像制品这一行业的概述

音乐文化产业中的音像制品行业, 是以唱片、CD、磁带等一系列实际物体, 将这些实际物体作为音乐作品在制作过程中的载体, 然后通过对音乐作品的作词、作曲、录音、设计包装、加工, 再将音乐作品运输到相应的音乐产品零售店、专卖店等一些音乐作品销售的终端, 消费者可以在这些销售终端中对喜爱的音乐产品进行购买。但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改变了音像制品行业中的发展状况, 数字化音乐模式、音乐演出等一系列新形式的到来, 对音像制品这一行业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根据对音像制品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 发现一些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音乐作品进行盗版, 然后将盗版的音乐作品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广泛的传播, 这一行为给音像制品行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尽管音像制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其销售经营方式不断的进行改进, 试图降低在音乐作品的制作、传播过程中的成本, 提高制作、传播的效率, 但是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2. 传统名族音乐与音像制品行业之间的关系

我国音乐文化产业中, 大部分音乐作品的发行商在音乐作品的发行上, 只重视将音乐作品在城市中进行发行, 在音乐作品的发行内容上, 过于偏向于城市消费者对于音乐作品的口味, 将青年人作为音乐作品内容的主要满足对象, 严重的忽略了农村消费者在音乐作品上的需求, 导致音乐作品在农村中的发行力度远低于城市中的发行力度, 而且在音乐作品的内容选择上也没有充分的考虑农村消费者的口味。在农村中, 广大的劳动人民群众对于音乐作品的需求更加的强烈, 因为音乐作品能够丰富他们在劳作之外的生活, 让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尤其是传统的民族音乐, 农村消费者所喜欢的音乐作品内容, 一般都是以名族音乐为主, 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在农村中的流传范围广泛, 历史悠久, 农村消费者长时间的接触传统民族音乐, 所以音像制品行业中的发行商, 不能值只重视音乐作品在城市中的发行, 音乐作品的发行内容不能只满足城市消费者对于音乐作品的需求, 还要重视在农村中对音乐作品进行发行, 尤其是流传于农村中的传统民族音乐, 在满足农村消费者对于音乐作品需求的同时, 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传统名族音乐的发展。

二、我国音乐文化产业中的数字音乐市场

1. 数字音乐市场的概述

数字音乐, 是我国科学技术在音乐行业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它改变了传统的音乐形式, 将音乐作品转化为数字化这一形式, 不再需要传统的CD、磁带作为音乐作品的载体, 能够使音乐作品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广泛的传递。数字化音乐市场是将音乐作品转换为数字信号这一方式进行传输, 将计算机网络作为音乐作品的载体, 由数字音乐中的技术开发商、服务商、电信运营商对音乐作品进行传播, 它是我国音乐文化产业中新兴的一个行业, 例如:无线音乐、MP3、手机铃声等一系列数字音乐形式。根据对数字音乐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 我国数字音乐市场在2006年中的生产总产值, 就已经超过了一百多亿, 无线音乐在发展过程中音乐产值也已经超过了一百多亿, 而计算机互联网中的音乐产值已经达到了1.17亿,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产业中的产值已经远远落后于数字音乐市场中的产值, 数字音乐市场对传统音乐文化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2. 传统民族音乐与数字音乐市场之间的关系

数字音乐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 相关的开发商要对数字音乐市场中音乐作品的数量、类型进行充实, 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音乐消费者在数字音乐市场中的需求, 所以, 数字音乐市场能够利用传统民族音乐这一种音乐类型对自身的音乐作品进行充实。就目前来看, 流行音乐在我国数字音乐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而传统民族音乐在数字音乐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较少, 这就需要数字音乐市场中的开发商对传统民族音乐的资源进行挖掘, 将各种传统民族音乐融入到数字音乐市场中, 这不仅仅有利于数字音乐市场的发展, 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数字音乐市场在发展中要重视对传统民族音乐的利用, 有效的在数字音乐市场中利用传统民族音乐的资源,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数字音乐市场整体的发展, 传统民族音乐与数字音乐市场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三、我国音乐文化产业中音乐商业的演出

1. 音乐商业演出的概述

我国在音乐商业演出这一方面, 主要的演出形式有各种交响乐团、各种民乐团、大型文艺歌剧晚会、流行音乐中的演唱会等一系列形式。音乐商业演出是将各类音乐作用利用相关的舞台所展现出来, 以商业化模式对音乐表演进行操作, 在展现音乐作品的过程中, 取得相应的商业利益。

在音乐商业演出中, 对于音乐作品的选择非常的重要, 音乐作品的选择直接关系着音乐商业演出的整体效果, 音乐商业演出中的观众具备一定的音乐作品鉴赏能力, 所以对于音乐作品的要求与标准较高, 音乐商业演出在音乐作品的选择过程中, 要重视音乐作品的质量, 还要充分的考虑观众对于音乐作品的需求, 要选择符合音乐商业演出中观众口味的音乐作品,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音乐商业演出的整体效果, 促进音乐商业演出的发展。

2. 传统民族音乐与音乐商业演出之间的关系

音乐商业演出在发展的过程中, 音乐作品的类型不可能全部选择流行性的音乐, 在一定程度上要对传统的民族音乐进行选择, 传统民族音乐这一种音乐类型在音乐商业演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商业演出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传统民族音乐在音乐商业演出中能够有效的丰富音乐作品的内容, 提升音乐商业演出中的整体效果, 音乐商业演出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 观众在音乐商业演出中观看传统民族音乐时, 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能够对传统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这对于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结语

中国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着传统名族音乐的发展。传统民族音乐在中国音乐文化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音乐文化产业对于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随着我国文化产业不断深入的发展, 我国中国音乐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标准与要求。我国音乐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文化产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我国文化产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我国音乐文化产业是将音乐作为一种商品, 对音乐行业中的产品进行包装, 然后将音乐产品以商品的形式卖出去。中国音乐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传统名族音乐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文化产业,传统名族音乐

参考文献

[1]姚岚.中国音乐文化产业与传统名族音乐之思考[J].成才之路, 2010, 17.

[2]杨加猛.中国在线音乐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分析[J].特区经济, 2008, 4.

传统音乐文化与经济关系思考 篇8

诚然, 笔者并不否认前面提到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作为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 它确实为一些传统文化的保存提供了一个“温度、湿度”相对良好的环境。经济不发达, 社会发展缓慢, 农业为主的小农经济, 人口流动性较弱。人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 遵从着祖先留下的规矩与传统。这样的地方传统的东西容易在年复一年的重复中得到保存。但是, 政治、经济并不是承载文化的平台, 经济的落后, 人口的稳定, 文化的封闭都不能成为文化保存的根本原因。

要说经济发展迅速, 人口流动性之大, 举国上下莫过于首都北京。在北京地区, 这样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个与世界接轨最紧密的地区, 这个人口流动性最大的地方, 我们的民族传统音乐依旧存在着, 只是他不再像以前存在于主流的历史的“大传统”中。笔者在民间礼俗的调查采访过程中发现, 在北京城中心地区以外, 四环周边及以外的地带, 民间婚丧礼俗、庙会祭祀中, 传统音乐依旧随处可见。由于我论文的关系, 我刻意的去关注和接近民间乐人这一群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与采访, 我发现, 他们依旧活跃在北京城的周边地区。如果, 我们以前没有发现他们, 是因为我们没有去关注, 对他们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不管我们不故意的忽视了他们还是故意的忽略了他们, 他们都依旧我行我素的活跃与民间。因为, 他们的功能性意义使得我们一些现代人的审美对他们不造成影响。

那么能够使他们依旧活跃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在调查的过程中总结了如下几点:

第一, 前面我提到的功能性意义。中国音乐自古与礼有着不解之缘, 乐作为统治者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的工具, 其功能性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我们传统音乐在当下的存在形式虽然已经推出历史的大传统, 但是它的功能性意义丝毫没有减退。我们可以看到, 不论是在庙会中, 还是红白喜事中。它礼佛的功能性、娱神的功能性、超度的功能性都远远大于它的娱乐性。 (当然我们不否认, 它也有娱乐性。) 这些功能的存在使它在当今社会仍然能够因为有用而继续存在。

第二, 亲缘、地缘、血缘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小社会圈的文化保证。在我们对北京地区民间白事的采访过程我中我们发现, 乐人们经常去的小区, 往往都是历史上一个村或一个社区的回迁户小区, 这一小区的居民都是原来熟悉的左邻右舍。比如我在北京市海淀区蓝靛厂烟树园小区进行的一次采访中了解到。这一小区的居民绝大多数是蓝靛厂老居民在社区改建后回迁的。所以左邻右舍大多是以前的老居民。哪家死了人是必须要办丧事的, 必定要鼓吹手来吹打一番, 必定要请和尚道士来超度一番。在小区内丧乐锣鼓响到夜里十一、二点是没有人出来制止的。反倒是哪家死了人不办事要遭左邻右舍非议。这种相对稳定的人员组成而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认可, 为民间礼俗的存在打下基础, 同时也为礼俗承载的音乐文化建立平台。与之相对比的, 据我调查, 乐班极少到一些新建的商品房小区办事。至少, 在我跟随的四五次调查中没有一次去过那种以京内京外不同地区的人口为主的现代商品房小区。我们不是也会看到在报纸、论坛上曝光民间白事扰民事件的报道吗?

第三, 人们意识形态的影响。首先, 在调查过程中, 我们感触最深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仪式形态对文化的影响。当下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文化形式基本上都是文革后复苏的产物, 不论我们在哪里调查, 都命时所造受到的物质上的破坏和精神上的镇压。当时时代所造成的人们的意识形态对着些音乐文化现象的存在产生的巨大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 政治策略重新认识评价我们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为传统文化的复苏提供了一个可能性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还有一个让我感触颇深的地方是河北省的一个镇胜芳镇。胜芳, 地处河北省的北部, 与京津地区接壤。此地经济繁荣, 物产丰富, 文化底蕴深厚。此地有一河淀叫东淀, 这个东淀的东是相对与西淀也就是白洋淀来说的。东淀与白洋淀是一脉相通, 同属海河水系。东淀的地质、地貌、物产及景色都与白洋淀极为的相似。由于东淀的存在就带动了此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渔业、水产养殖业自不必说, 在我们去调查的这几天, 当地热心的居民就不断请我们品尝当地的水产品——熬鱼、咸鸭蛋、松花蛋、螃蟹等等。这些都是东淀赐予胜芳的礼物。但在早期, 当地发展最好的行业就是与东淀密切相关的草行。草行主要是指与芦苇相关的行业。围绕着草行人们产生火神信仰, 为祭拜火神在当地形成了最多达7 2道的花会。但是后来海河改道, 东淀的水成了死水, 因此水产业就慢慢萎缩了。花会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也慢慢萎缩, 但是花会活动已经在当地人的心中扎下了文化的根脉。

随着社会当地经济的发展, 再加上当地人稠地稀, 所以很大一部份人口转向工业和商业。据我们的调查了解, 现在胜芳经济中所占比重居前两位的是钢铁和家具行业。至此, 胜芳镇的经济已经成为了霸州市的龙头老大, 每年向国家纳税超过两个亿, 当地的人们生活相当的富裕。就是这样一个经济的发达, 人们生活的富裕的地方, 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保存不仅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 而且当地人民保护自己传统们的民间风俗民间花会并没有因为经济的发展而消逝, 人们已经渐渐的在主观意识里感受到这些民间风俗作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多么的重要与宝贵。所以, 从当地从政府到民间, 许许多多的志愿者加入到保护当地民间花会的行列中, 他们无偿的奉献时间金钱, 去整理花会的历史、资料。为花会的延续积极奔走, 当地政府也采取相应措施来保护和恢复他们的花会组织。到今年正月里我们去采访时, 花会文化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恢复, 而且还有例如南音乐会这样历史久远, 技艺精湛的花会已经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我们调查, 在现存的各道会中, 会员组成老中青各个年龄段的成员都有, 特别是在武会中, 一群四到十几岁的小娃娃一招一式练的那么的专著, 比划的那么的到位, 使我们感到欣慰。至少我们的武术会后继有人。据当地一道武会的会头王志计老人介绍, 当地尚武之风由来已久, 现在这种风气对胜芳依旧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而且, 现在许多家长都把孩子送入武术会, 一是可以强身健体, 二是可以使课业以外的业余时间有事情干, 以防孩子不务正业, 虚度光阴。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音乐会中, 虽然传承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但是我们在他们的年龄表中看到依然有年轻人在传承着那些民族音乐的传统。其中有经济利益的原因就在我们去的那一天, 据联系人介绍, 他们是刚办完事回来, 指办白事。当然这种办事是有报酬的。但是, 也有如观音庙音乐会在初一十五无偿的为供奉娘娘而进行的一丝不苟的演出。

武术会和音乐会都是因为其仍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而保留了下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 就是由于政府的支持。在几天的调查中, 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政府对当地文化教大悲寺, 政府还筹资兴建清真寺, 作为一个乡镇级别的行政单位, 胜芳有自己的博物馆, 他们的公共设施建设也像比较其他地方来说也完善的多。这些是经济发展带给他们在资金上的优势。

通过以上的分析, 我们不禁想到, 经济的发展与传统文化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在笔者看来, 经济的发展不应该成为传统文化发展的羁绊, 而是应当成为文化发展的支撑与动力。关键是人们的意识, 在胜芳正是由于经济的发展才使得当地的有识青年们有精力有能力去发现他们自己的文化去发掘他们的文化。经济可以间接的影响到文化的发展。但它绝对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两者没有一个必然的正比或反比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在影响我们文化的发展, 我们要去深入的调查。去看承载文化的平台是什么。

我一直认为,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层次的产物, 我们不能用物质的方式来评价, 文化保存程度的高低, 发展程度的快慢不能依靠经济的发展程度来衡量。文化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经济的发展会对其产生影响, 但是并不是决定性的。所以, 我们要打破过去对传统文化与经济关系的认识。重新审视我们传统文化的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项阳:《亲缘关系与音乐礼俗的承继》“第二届中非音乐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凌部恒雄:《文化人类学的15种理论》

高丙中:《民间文化与公民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

传统音乐文化 篇9

关键词:音乐教育,传统音乐文化,传承

一、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文化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及多民族的构成方式,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一的传统音乐文化,是最富有民族个性内涵、容括民俗习惯的精华文化。“在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中,传统音乐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他是人们在长期的音乐实践过程中,经过总结而积淀下来的各种音乐元素,如乐律、乐谱、乐器、乐理、调式、节拍以及该民族的习惯、语言、观念、情感、气质、风格等的集中反映。因此可以说,传统音乐是最美、最富有完整人性内涵、最富于生活气息和民族个性形象的音乐文化范畴,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1]学校最为传统音乐文化主要的保护与传承形式,使得传统音乐文化的生存空间得以延续和保障。

1.音乐教育的“文化特性”与多元发展

确切的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所以说音乐一直是人类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与其他文化有关联性。音乐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来表达自身情感与思维的方式。不同的音乐文化中必定包含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及历史背景,并且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及民族代表性。

根据音乐文化的特性,可以说音乐教育就是“音乐文化教育”。 一旦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抹去音乐文化的内涵与其特性,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不完整或者说是失败的。但是目前我国现代音乐教育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主要还是“技术第一”,而不是具有文化性。在进行音乐教育的同时,并不注重让学生去了解与之相应的历史背景、 社会情况、文学宗教、政治等层面的内容,让人误解为“音乐”就是“音乐表演”。因此,“失去文化内涵的音乐教育既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也培养不出真正的艺术家”。[2]

随着音乐文化的多元发展,注重本民族传统音乐教育与文化传承已成为国际音乐教育的主流趋势。但是我国的音乐教育现状却是往往忽略音乐其自身的文化性,现代音乐或西方音乐文化取代了传统音乐文化的主体地位。这势必会影响到音乐教育多元化的发展。 每一种文化其实都面临着一个挑战,即如何在学习并保留自己的传统音乐和包容外族文化的音乐之间,达到一种健康的平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传统音乐多受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影响而带有鲜明的文化特征,由此必然形成具有民族特点的音乐教育。因此, 我们在学习和传承自身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应当理解、尊重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音乐文化,不可抱有“自我文化为中心”的思想,应树立平等、自由的多元文化价值观。所以说包容其他民族文化的音乐反映了我们现在所生活的这个世界间的相互联系。

2.关于界定“传统音乐文化”

“多年来,中国传统音乐学术界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对象和内容有两种界定方法,即“广义”与“狭义”。狭义的概念是把传统音乐文化局限在几千年传统音乐的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四大类。广义的界定,包括传统音乐及20世纪以来的现代音乐。”[3],而董维松先生则认为狭义的四大类是在“大约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就已形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音乐体系,尽管具体的音乐品质在那之后,甚至直到今天还在不断出现,但它的基本形态却早已定型,故把时间限定在1840年之后是适当的”[4]在《中国传统音乐概论(音乐卷)》一书中,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被分为八大类:民间歌曲、舞蹈音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器乐与乐种、道教音乐、佛教音乐、祭祀音乐。[5]

“传统音乐”这个称谓被正式提出是在上世纪80年代,1985我国创立了“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但是对“传统音乐”包含内容的界定直至今日都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结论。这不仅不利于传统音乐的发展,更影响着我国传统音乐教育事业。在当代,人们通常混淆 “传统音乐”与“民族音乐”的概念,认为传统音乐就是“民族民间音乐”,这是错误的。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从鸦片战争之后开始没落,传统音乐文化也受之影响。

二、学校教育中的文化传承

“在现在社会中,文化传承是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的。”[6]“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最具有文化品位的精神文化,之所以能不断继承、发展、创新、是因为音乐自从诞生之日起,人类社会就自动形成或主动创造了音乐文化的种种传承机制”。[7]所以说音乐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而传承这种文化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教育。但是随着时代发展,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从20世纪初学堂乐歌的出现至今,学校音乐教育渐变为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所以,学校音乐教育的根本就是音乐文化传承。这两者具备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传播的载体,其赋予音乐教育一定的存在价值,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则不断为传统音乐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多元的音乐教育通过其明确的目的及意识,是传统音乐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如手段。音乐教育的优势在于其高度的概括性,系统的传播传统文化知识,保证传统音乐具有的音乐文化在传承中相对完整,不流失。

学校音乐教育因其具有课程设置、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系列的科学功能性,是其他文化传承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但是,“回顾近百年来的中国音乐发展历史,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至今未取得应有的地位, 究其原因,我们没有把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点,它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一直处于从属地位”。[8]这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音乐教育中注重传承本国的音乐文化,不仅有利于弘扬本国、本民族特有的民族音乐, 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民族自豪感等。正如王耀华先生所说:“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和优秀的传统音乐,在增强民族感情,增强心理内聚力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9]所以,确保传统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对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意义深远。

三、学校传统音乐教育现状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文明国家,农耕文化决定了中华文化的特质。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文化传承至今, 没有出现文化断层,这足以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土地”上、是有“根”的文化。但是,从一开始的鸦片战争到后来的 “五·四”运动,中国的农业文明开始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传统音乐文化在西方文明的侵入下慢慢失去其抵抗力,致使从20世纪初期学堂乐歌的建立至今,近百年来, 我国在音乐教育方面所遵循的体系一直是向欧洲看齐,即所谓“欧洲音乐中心论”, 本国传统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的并不占主体地位。国力弱小自卑的自我否定、文化大革命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摧残,再加上改革开放之后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传统音乐文化的流失甚至灭亡是有因可循的。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精神文明的高速发展,国人开始觉醒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音乐界众多学者认为应当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 并且在教育过程中增加传统音乐的地位。但是从目前现状来看,传统音乐文化在学校教育现状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

在普通学校中,每周一课时的音乐课往往是学生放松身心、缓解课程压力、感受音乐美的有效方式,但是如若遇到初三、高三等面临升学或参加其他学科应试或“比赛”的压力时,音乐课是首先被忽略或”牺牲“的课程。由于课堂教学受时间、教材的局限,以及教学手段“流水线”式的形式, 学生往往不能深入了解传统音乐文化背后所蕴含的其他知识,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也就更无从弹起。这也是为何当代学生对“快餐式”的流行音乐更有接受力和兴趣。

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方面,不少高校仍青睐“欧洲音乐中心论”的思想,部分高校在传统音乐教育体系上,即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由于客观原因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在一些传统音乐课程上,如民歌、戏曲等,部分教师自身不具备示范演唱的能力,只能通过多媒体教学来进行讲授。视频、音频对学生而言是没有“生命力”的,何谈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再者如传统音乐理论课程不完整,只有‘民族民间音乐概论’和中国音乐史。但是一些高校在积极想办法改善情况,比如将当地优秀传统音乐作为校本课程纳入教学体系等、请当地知名的民间艺人进校园,为学生演唱或演奏“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让学生感受传统音乐文化的韵味与魅力。

我国传统音乐在现代音乐教育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在西方都开始仰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却与自己民族的精神瑰宝渐行渐远,“对于这种文化上的缺失,我们的神经似乎处于一种麻木状态”。[10]所以,学校音乐教育在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问题上担负的极大的责任。

四、结语

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与创新,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并且始终要坚定的为此而努力,在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把本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放在首位,但并不是全盘否定西方音乐文化,而是在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同时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因为中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和西方的音乐文化都是历史长河所积淀下的宝贵财富。作为传承传统音乐文化主体的音乐教育,最为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除去教育的因素, 政府的立法、传媒产业的配合在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上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传统音乐文化 篇10

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概述与现状

实力是一种通过他人影响他人从而获取期望结果的能力,而软实力是实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利益采取一些柔软的引诱方法,去影响别人,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文化软实力成了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已有上千年的文明历史。现阶段我国文化软实力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

二、燕赵传统音乐文化的种类和特征

燕赵传统音乐文化包括器乐音乐、戏曲音乐、民歌、舞蹈音乐四大类,各自具有鲜明的特征。

(一)器乐音乐

燕赵传统器乐音乐是按地区划分的,主要有冀南、冀中、 冀东、冀西北四个地区。冀南的器乐音乐是典型的地方戏曲和曲艺风格,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如《抬花轿》等。其中有很多戏曲是从豫剧曲牌和河南坠子中移植过来的,也有的是吸收了其中的音调,然后再进行改编和加工;冀西北地区由于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与外界的交流甚少,而且艺人向来不喜欢向外人传授演奏技巧,这就使得该地区的很多演奏曲目过于古老,形成一种典雅、质朴却又豪放的风格;冀东的器乐大多都简短精悍,主奏乐器是两个中音唢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形成了苍劲粗犷的特色;冀中是河北最发达的地区,由于经济文化发展较快,再加上交通便利,使得器乐发展十分繁荣。其中以小管为主奏的北乐会,演奏曲目繁杂,风格肃然、大方、平缓。而以大管和唤呐为主奏的南乐会, 在北乐会的基础上,拓展了曲目,增加了乐器,最终发展成了乐器最多且编制最大的乐队。

(二)戏曲音乐

燕赵戏曲主要是河北梆子,是在清乾隆年间传入河北的秦腔和山西梆子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河北地区广为流传。具有音调高亢,慷慨激昂的悲情之感,如《杜十娘》等。 还有评剧,是在对口莲花落的基础上,汲取京、梆、皮影等表演和音乐形式,最终融合而成的,如《花为媒》等。另外还有平调、落子、乱弹、老调、西调等也甚为流行。而以前在保定相当盛行的上四调、新颖调等,现在已经渐渐遗失了, 只有唐剧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新颖的唱腔,以及细腻淳朴的表演,一直倍受观众喜欢。

(三)民歌

河北传统民歌,实际上就是河北地区的民族音乐,具有朴实、淳厚、悲凉、柔美婉转以及慷慨激昂等特性,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淳朴性情。民歌大多描绘的是现实生活,也有歌颂历史的曲目,如《小白菜》等。

(四)舞蹈音乐

燕赵地区的舞蹈音乐,大体上展现出多姿多彩、风姿绰约、绚丽柔美等特色。河北省的舞蹈类型大概有一百多种, 全省各地每年都会举办舞蹈音乐比赛,继承传统,不断创新。 其中人们比较熟知的舞蹈种类有狮子舞、秧歌鼓、落子舞、 七巧灯、花鼓落子等,现在只有一部分广为流传,影响比较大。

三、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有效路径

增强燕赵传统音乐文化是提高河北文化软实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路径,因此采取有效策略加强传播燕赵传统音乐文化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加强学校在传统音乐文化课程上的改革和创新

燕赵传统音乐文化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我们的呵护,进而发扬光大。大学是学生最应该充分利用时间学习各种课外知识的时期,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物质条件。学校可以尝试在选修课中加入关于传统音乐文化的相关课程,通过一些合理、有趣的授课方式,例如让学生们讲述燕赵不同种类传统音乐的来源,教学生学唱一些传统音乐,进行传统音乐演唱比赛等,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了解和学习传统音乐文化,使燕赵传统音乐文化能够得以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二)为传统音乐文化创建良好的生存环境

继承和发扬燕赵传统音乐文化需要为其创建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使其能够顺利有序地进一步发展,为提高文化软实力提供更大的帮助。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现在的音乐发展已经打破了传统音乐文化的生存环境,使人们逐渐遗失了传统音乐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创建良好的生存条件和空间,这样不仅能够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还能进一步提升燕赵地区的文化软实力。河北省可以效仿其他地区,在自身传统音乐特色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举办一些有特色的音乐文化节或者传统音乐比赛之类的活动,吸引更多的人来参加学习,这样既能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又能促进燕赵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地带来经济利益。所以号召群众的力量,为燕赵传统音乐文化创建良好的生存环境,才能有效推动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进程。

(三)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加大传统音乐文化的宣传力度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而多媒体就是在科技发展的环境下诞生的。现代化的多媒体形式多种多样,为人们传播了许多最新的消息,这也就为我们发扬燕赵传统音乐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人们习惯了足不出户就可以晓知天下的感觉,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多媒体形式,大力宣传燕赵传统音乐文化,拍摄一些传统音乐的表演视频,并上传到多媒体上,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观看,以此加强人们对燕赵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进而有效促进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进程。

四、结语

上一篇:缺陷防治下一篇:农村居民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