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措施

2024-08-23

必要措施(精选十篇)

必要措施 篇1

1 结合西吉县实际,深化林业改革

1.1 扎实推进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

紧密结合西吉县实际,创造性地贯彻上级关于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发挥好职能作用,加强对全县林改工作的督促指导。坚持“质量第一”,总结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地推进改革。既要坚决防止走形式和假发展,也要防止搞“一刀切”;既要明晰产权、激活产业,又要巩固增进集体经济,做到因村因地制宜,使改革真正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加快林业发展的有效动力。

1.2 构建新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

总结推广民间护林组织的做法,按照“民办、民管、民监督、民受益”原则,引导林业生产经营者自愿组合、自定章程、自收会费,组建以防盗、防火、防病虫害为主的群众性护林组织。同时,建立森林防火风险基金,解决在扑救森林火灾中人员伤亡的救治和补偿问题,加大对民间森林联防协会基础设施投入的补助,构建新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

1.3 积极探索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设立林业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林业法律、法规、政策、信息和技术咨询等服务。健全林业科技推广网络,促进林业科技普及,提高林业生产经营者科技素质。建立林业行政许可事项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为林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务。按照市场化运作要求,建立健全伐区调查设计中心、木材检验中心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更好地服务林业生产经营。

1.4 积极改进林业行政执法工作

整合现有的林业执法队伍,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实现由分散执法向集中执法转变。严格执法监督,实行错案追究和责任赔偿制度,提高执法水平。

2 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基地建设,加快森林资源培育总量

2.1 在营林建设上要实施“谁建设谁所有,共同建设共同拥有”的方针

为了加快林业建设,应当鼓励个人、单位、企业参与到营林工作中,只有全民参与,才能尽快地把西吉县的林业发展起来。在具体实施时,要对现有的森林资源加大封山禁牧力度,防止现有林业资源的毁坏。对荒山荒地的林业开发,可以“谁建设谁所有,共同建设共同拥有”。对闲置林地的开发,可以通过林农自愿互利的原则实施经营。

2.2 实施低产林改造试点项目

简化低产、低效林的采伐审批程序,制定相应优惠政策,调动产权主体参与改造积极性,为三大资源培育基地建设提供林地保障,并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不断提高林地产出率。

2.3 发展种苗培育方面的新措施、新技术

种苗培育是林业发展的基础,决定着整个林业建设的健康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依托西吉县林业局建立的林业科技推广单位,建设育苗基地,实施辐射:在育苗基地形成规模效应后,组织林农参观学习,起到带动作用。林业技术推广单位要积极对林农实施育苗技术指导,让林农建设自己的育苗基地,以点带面、形成规模,为林业的苗木来源奠定基础。在育苗技术上,林业科技部门要积极探索新技术,并及时推广。同时,建立苗木检测单位,要严格控制不合格苗木。

3 结语

初春防流脑的必要措施 篇2

在流行季节宜采取综合预防措施,防止“流脑”的发生和传播。具体有以下措施:

1.“三晒一开”,杀灭病菌。“流脑”的病原体――脑膜炎双球菌有怕冷、怕热、厌氧的特性。所以,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流通的环境中不易生存。“三晒一开”就是常晒太阳、晒被褥、晒衣服,居室常开窗通风,以达到杀灭该病病菌的`目的。

2.预防接种,增强免疫力。15岁以下儿童是“流脑”易感人群,需要重点保护。除了在流行季节少去或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外,还可以接种流脑多糖体菌苗,提高对“流脑”的免疫能力,接种疫苗后免疫时间可维持一年以上。

必要措施 篇3

关键词:戏曲;小学音乐课堂;剧情欣赏;动作表演;教唱;视频;范唱

戏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是一门涵盖文学、舞蹈、表演等多种因素为一体的艺术。在戏曲传统型与综合性的丰富前提下,戏曲已经作为一门学问深入小学音乐的教学课堂中。面对戏曲的教学,部分教师表现得手足无措,部分学生表现得茫然浑噩。加强戏曲教学,改变现存的教学现状,是师生受益的根本,是素质提升的关键,是陶冶情操的基础。

一、剧情欣赏与教学同步

在小学戏曲教学中,如果只是让学生一味单调地欣赏戏曲节目,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戏曲的类别与本质,很难进入戏曲的学习状态,很难读懂戏曲中的地方语言。所以,在欣赏戏曲节目时,教师要先对戏曲剧情进行简要的阐述,让学生根据一定的剧情发展脉络去深入感知;教师要将戏曲的对话内容打印出来,分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按照词谱与画面相对,让学生的欣赏做到一目了然、做到心旷神怡。

二、动作表演与教唱同步

戏曲的学习难度远远高于其他音乐形式,戏曲的演唱与动作表演要求的十分严格。一个手指动作、一个拖音演唱,每个细节都必须要一板一眼,规规矩矩。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注重戏曲演唱方法的有效指导,要将戏曲演唱与肢体动作表演相结合,让学生在全身心的投入中真切地感受戏曲的美丽,体验戏曲学习的乐趣。

三、视频视听与范唱同步

在小学戏曲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与示范作用,要向学生展示自身的戏曲演唱功底,让学生在教师的真情表演中感受戏曲的生动与直接,以直接感染的形式来鼓励学生认识戏曲、了解戏曲。但是如果教师的演唱形式过于单调,学生的参与情绪则会呈现出被动消极的状态。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将演唱配合上直观、形象的视频形式,让学生在视听与教师范唱的完美结合中自主挖掘戏曲艺术的无穷魅力,让学生在真切的影像和精彩的范唱中感受舞台效果,只有视听相结合,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戏曲的发声、强调、表情等演绎元素一一了解。

总之,小学戏曲的教学道路广阔而绵长,作为教师,要高度重视戏曲教学在学生艺术素养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要正视小学戏曲教学中的存在问题,要以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辅助与改化,以此提升学生自主探究戏曲内涵的兴趣,提升小学音乐戏曲教学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赵丽.“京剧进中小学课堂”与当前高师音乐教育调整构想[J]. 中国音乐,2009(04).

健康养殖的必要性及发展措施 篇4

1 健康养殖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养殖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是集约化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集约化养殖改变了传统养殖的饲养周期长、利润低以及无法进行科学管理的弊端, 使畜禽饲养周期缩短, 出栏率大大提高, 数量增幅快。但集约化养殖也存在着饲料报酬低、疫病蔓延快、滥用药物、环境污染等问题。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 集约化养殖场大量的粪便污水和有毒有害污染物集中排放在有限的土地上, 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延长了生态恢复周期。畜牧业产生的粪污对环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使水质下降、空气质量下降、导致疾病传播、影响畜产品安全等几方面。所以对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迫在眉睫。其次, 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有些养殖场为了片面追求利润, 超量或违禁使用矿物质、抗生素、防腐剂和类激素等, 以促进生长、控制疾病和提高瘦肉率等, 这些超量或违禁的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直接危害了人体健康。其中, 为使肉猪体型丰满, 而违禁使用的“瘦肉精”, 导致大量人员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不仅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同时也制约了畜禽产品的出口, 给动物性食品安全带来隐患。出口欧美的畜禽产品屡屡受阻, 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问题成为影响出口的主要障碍。畜禽产品的安全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只有实现畜禽健康养殖, 才能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健康养殖的主要措施

要做到畜禽健康养殖, 应从多方面、多环节加以考虑。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场地的选择及建设

为减少和避免疫病传播, 在选择养殖地点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相关法规的要求选址, 远离居民区、工业区、“三废”污染区的地方建场, 场地的空气、土壤均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应达到农业部制定的无公害食品标准。养殖场周围最好没有饲养场, 特别是同种类动物饲养场, 离饮水源较远 (减少污染) , 饮用水质符合标准, 饲养地离交通要道应有一定距离, 以减少污染和疫病传播机会, 新建场最好建在“无疫区”, 与公共厕所、医院、学校、居民区都要有一定距离。

畜禽养殖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健康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应主要从规划设计方面考虑合理布局, 包括畜禽、饲养、管理人员和饲料等的进出分道, 污水、污物处理设施的位置, 进出场消毒设施的合理布局, 畜禽舍建筑材料应有利于清洁卫生、冲洗、消毒, 粪便设施要便于干清粪分离处理, 雨水和污水排放道要分开建设, 实现污染的减量化目标。建设与养殖规模相配套的粪便污水处理设施, 同时, 还应考虑动物隔离观察场地和饲养场动物发病后的隔离场地等设施建设。

2.2 外来畜禽的引入

饲养品种应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抗病力强的优良畜禽品种, 要符合检疫要求、健康、无疾病、不携带病原体。如果种畜禽是从外地引进, 一定要了解种源输出地的疫情情况。最好从“无疫区”购进, 并在当地免疫后方可引进, 在购进前要与当地官方兽医机构取得联系, 并由他们检疫、出具检疫证明。所购畜禽运输方式、工具和运输线路也很重要, 中途最好不要上下车, 不要添加卫生状况不明的饲料和饮用水, 运输线路尽量不要经过重大疫病流行区 (疫区) 。购回后要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 确定无重大疫病后方可混群饲养。如果必须从市场购买, 除了察看动物的精神、食欲、饮水、体温、心跳、呼吸等情况外, 还必须查验是否有合法有效的检疫证明, 购回后也应按规定隔离观察后混群饲养。

2.3 无公害饲料的供给

饲料质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养殖户应选择国家有关管理部门认可的、正规企业生产的饲料及其添加剂。饲料必须安全、优质和无农药、无激素残留。首先, 饲料添加剂应使用合理, 可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酸化剂、益生素、寡聚糖和中草药添加剂等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的免疫调节剂、抗应激添加剂和促生长剂, 以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提高饲料消化率。但不得添加防腐剂、开胃药、兴奋剂、激素类药、人工合成色素, 以及禁用的抗生素、镇静药等, 防止药物残留对人体造成危害。其次, 饲料要品质优良, 无污染、无霉变。在使用棉籽饼、菜籽饼和受霉菌污染的玉米时, 必须采取适当的去毒措施, 去除有毒物质。动物性饲料原料在生产、运输、贮存过程中要严防病原微生物污染。饲料在夏季容易霉变, 因此每次配料量不能太多, 还应在饲料中添加防霉添加剂, 并科学保管。做好饲料原料的检测, 干饲料中黄曲霉素及其他有害成分如汞、铅、砷、氟等的含量都应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含有天然毒素的饲料, 必须经过脱毒处理, 还要控制用量。剩料要及时清理, 防止腐败变质。禁止将各种生活泔水、生活垃圾喂给畜禽。

2.4 做好疫病防控

由于养殖环境日趋恶化, 疫病发生率越来越高, 危害也越来越重, 使得畜产品的质量相应地不断下降。同时为了控制疫病, 不得不大量使用药物, 也造成药物的滥用和残留, 危害了人体健康。因此, 做好疫病的防控在畜禽健康养殖中尤为重要。做好疫病防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2.4.1 加强饲养管理。努力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搞好卫生消毒工作, 增强畜禽机体的抵抗力, 尽可能做到少生病、少用药。不能随便进出养殖场, 若必须进场, 则应严格消毒, 必要时要洗澡、换鞋、换衣方可进入, 减少疫病的传播。定期杀虫、灭鼠, 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

2.4.2 制订综合防治措施。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 选用合适的疫苗, 按法律法规和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疫病预防免疫工作。疫病发生时迅速隔离病畜 (禽) 污染的地方并进行紧急消毒, 实行紧急接种, 对病畜 (禽) 进行合理的治疗。

2.4.3 加强检验检疫。加强对重大疫病的检验检疫。对出场 (栏) 畜禽要进行严格检疫, 检疫后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检疫证明。

2.4.4 寄生虫病的控制。为减少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 由过去对奶牛定期驱虫, 改为根据奶牛场流行的寄生虫病种类, 采用虫卵检测技术, 进行“定期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 确定是否有必要实施驱虫, 然后根据监测的寄生虫病种类, 选择相应药物。

2.5 规范用药

用药必须合理, 使用的兽药应是从正规渠道购进的由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兽药, 并严格按规定使用, 严禁使用有致畸、致癌、致突变和未经农业部批准的药物, 严禁使用已被淘汰的或对环境、人类造成严重污染的药物, 尽量使用无害、无残留的抗生素替代药, 如中草药制剂、防御素、卵黄抗体等, 严禁使用激素类药物、镇静药、催眠药等, 严禁使用人类专用抗生素和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生素。兽医严格执行有关用药规定, 有停药期规定的药物必须严格执行停药期。此外, 还应注意拟定科学的给药方案, 严格按疗程给药, 正确联合用药, 防止药物配伍禁忌, 并建立药物使用档案。

2.6 降低养殖厂污染

养殖场粪便、垃圾、污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和氮、磷等, 若直接排入外界, 会严重污染水源、破坏土壤结构、危害生态平衡。养殖场的恶臭气体也会使空气质量恶化, 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养殖畜禽必须顾及对环境的影响, 可通过调整日粮结构, 营养调控等降低畜禽有毒有害物质的排出量, 如饲料中使用合成氨基酸, 降低粪尿中氮的排出量。同时, 要对畜禽粪便、污水进行科学处理, 变废为宝。

2.7 建立和健全检疫系统和质量监控系统

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及措施 例文 篇5

依法治国是关于严格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一种政治主张。历史证明, 依法 治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党的十五大确定了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这标志着我国治国方略的重大 转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改革开放 30余年来,中国发生 了伟大的变革。在这些重大变革中, 我们党确立了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 的治国方略。并将这一治国方略载入宪法, 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 共同行为准则。这标志着我国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 远的历史意义。

一、依法治国是关于严格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一种政治主张。具体是指依照体现人民意志, 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的活动以及公民在各个领域的行为都要依照法律进行, 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涉、阻碍和破坏。

(一)依法治国是我国入世后,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步伐,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要把社会主义与 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建立起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具有自主、平等、诚信等属性,客观上需要对之进行规范、引导和保障。因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过程,实质上是经济法制化的过程。法律在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器作用, 只有建立健全能够有效实施的市场主体法律、市场行为法律、市场秩序法律、宏观调控法律和制裁犯罪的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够健康有序地运行。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要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同国际惯例接轨,按世贸组织的通行规则办事。这也需要健全的法制。

(二)依法治国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 证民主是依法治国, 建设法治国家的坚实基础。依法治国, 建设法治国家又是实 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早在上世纪 8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就指出,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 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从 治国方略上讲,就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因为只有如此,人民才能依照 法定程序把自己真正信任的人选进国家机关充当人民公仆;才能依照法定程序撤 换不称职的公务员;才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来参政、议政, 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才 能通过法定程序保证国家对重大问题的决定符合自己的根本利益;才能使自己的一切权利和自由得到切实保障。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依 法治国。

(三)依法治国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需要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宏伟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 家。这里的 “文明”特指精神文明,包括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的高度发展和 人们文化科学与思想道德水准的极大提高。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 法律有着特 殊的功能。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明确的规范和可靠的稳定性,能够 以其引导、评价、预测、教育、强制等功能,发展科学和教育, 褒扬社会公德, 倡导正义理性, 弘扬优良文化,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四)依法治国是保证国家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历史经验表明,法令行则国家兴, 法令驰则国家衰。保持社会稳定的最根本、最可靠的措施是实行法治。这是因为,法治具有稳定性、连续性, 不会因领导人的变动而变动, 不会因领导人注意力的变化而变化;法治还具有权威性, 它集中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党的主张;法治最具科学性, 它是客观规律的反映。法治的这些特征是其它方式无可替代的。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证重大问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才能保证国家重大事项的决定,依照法律程序进行;才能保证国家政治生活的健康 有序;才能保证及时化解各种不安定因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同奋斗!。

二、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缺乏民主、法制传统的国家,依法治国 在政治上、法制上和社会生活上都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入世后, 中国实现依法治 国,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更新观念,树立依法治理观任何变革都是以更新观念为前提的。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必须更新观念。首先,要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依法治国,法律就必须要有权威。我们讲的依法治国, 就是要成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因此,必须确立法律至上的权威性,人们只服从于国家的法律。这种非人格化的服从,不仅使法律的权威具有至上性和独立性,而且使法 律的权威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其次, 树立正确的权利与权力、权利与义务关系 的观念。权利是人民依法享有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的权利应当得到保 护, 国家机关的权力要加以监督和制约。对于人民, 只要是法律不禁止的, 其 行为都不应受到法律制裁;而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法律未授权的, 则不得行使。我国实行封建专制的时间太长, “臣民”、“子民”和 “父母官” 的观念根深蒂固。这种颠倒权利与权力、官与民关系的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大忌, 必须大力破除。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但在实践中, 我国长期有重义务轻权利 的倾向。这使得人民依法享有的权利未能得到充分的保障。法治国家应该以保障人民权利为基本目标, 应该在全社会树立起重视权利保护的观念。再次,树立依法治理的观念。依法治国,必须依法治理。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 我国长期以来以行政命令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习惯于按长官意志办事, 而不重视法律的作用。这种漠视法律的观念严重阻碍了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社会治 理必须从依靠行政命令向依法治理转变。

(二)在立法上,要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法 律制度是一种考验,它要求我国的法律体制必须与世贸组织规则相互衔接。这 种要求实际上是对我国法制建设的一种促进,将促使中国的法律制度尽快完善。这就必须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做到有法可依。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 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据统计, 包括宪法在内,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 会及国务院制定了许多部行政法规, 地方政权机关制定了和多部地方性法规。可以说, 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在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等主要领域, 已基本做到有法可依。但是, 这一法律体系还不完备, 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一些领域无法可依的现象依然存在。例如,虽然我国现在 的网络基础设施已非常先进,居世界前列, 但 万方数据网 由于缺乏相关的法 律保障, 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与网络有关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各项事业 进一步发展的 “瓶颈”;从各种部门法的情况看,有的法律规定不够完善,部 门法之间也不协调;仍有许多法律、法规与世贸组织规则相矛盾,不能适应我国 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要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和世贸组织规则相适应的法律体系。这一法律体系应当由以下几类法律构 成 : 一是宪法及相关法;二是行政法;三是经济法;四是民商法;五是社会法;六是 刑法;七是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并且,各类法律之间要相互协调,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精神,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

(三)在执法上,要建立严格的执法制度和公正的司法制度依法行政是依法治 国的必然要求。行政权是法律赋予的, 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必须在法律规定的 范围内按法定程序行使行政权力不能滥用,必须接受法律的制约;滥用行政权力 造成的损害必须能够通过法定程序予以救济。同时,还应建立对行政违法责任 人的追究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是维护社会公正、保障法律得以正确实施的关键 一环,也是依法治国得以推行的重要保证。在当前健全司法制度的过程中,要 注意强化司法权, 促进执法环境的改善, 即 :在司法机关内部克服 “司法行政化” , 保证法官、检察官独立行使职权;建立严格的冤案、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四)在法律监督上,要建立健全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没有民主监督,就没有 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充分保障公民的民主 权利;国家权力的配置要体现民主原则人民应能通过法定的民主程序当家作主;在司法、执法体制和程序的各个环节上,都要贯彻民主原则。权力缺乏制约必 然导致腐败,健全的法律监督制度是依法治国正常运作的保证。没有有效的监 督机制, 就难以保证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完全按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办事, 也就很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参政议政的权利。(五)建设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靠人执行,法律秩 序也靠人来维持。建设法治国家,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包括公务员队 伍、行政执法队伍、法官队伍、检察官队伍等。#$% 对这支队伍的素质和 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要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加快培养大批熟悉我 国国情, 具有很好的外语水平, 丰富的专业知识, 精通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经济 法律的执法队伍。这支队伍,要有较高的素养。所谓高素养,一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二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三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完善的执法队伍聘任、考核制度。要加强这支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始终保持这支队伍的高效廉洁。

必要措施 篇6

【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堂安全 措施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10-01

当前的小学体育课程通常都是在室外进行,在教学中稍有一点疏忽,都会造成安全事故的产生,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了。当前,小学体育为了有效的减少安全事故的产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降低教材的难度,取消安全事故发生可能性大的体育项目。所以,学校内部的单杠和跳山羊等体育器械都成了摆设,既造成了体育资源的浪费,又影响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阻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影响了新课程标准的贯彻。

一、加强小课学体育训练中堂安全防护的措施

1.提升教师对安全风险的判断意识

为了防止学生在体育课中出现的安全风险问题,教师应该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做出正确的判断。当前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将教学过程中的财产问题和生命问题当成是最主要的安全问题,而对于体育训练和体育设备中隐藏的安全隐患认识的程度不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由于没有经历太多的安全事故,导致防范意识较差。所以应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和体育器材的使用情况做好充分的了解,对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产生的情况做好预防工作。所以提升教师对安全风险的判断意识,是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产生的重要途径。

2.树立正确的安全思想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课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在课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的任务就是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并且要对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训练,按照相关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安全性的体育教学课程的开展。教师在树立安全的教学意识时,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对教学的气氛进行有效的调节,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合理控制的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由于学生情绪不好,而造成的安全事故的产生。

3.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应该结合当前学生发展的现状和课程的安排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进行有效的分析,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首先,学校应该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对学生的全面情况进行了解,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实行针对性的教育,以便做好合理的课程安排。其次,在学校开学时,应该对学生在假期中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学生是否有伤病的情况,并把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详细的记录,为学校医务处提供良好的存档,确保在发生突发安全事故时,能够有据可循,及时的进行处理。

4.对体育设施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校必须要配备相关的体育器材,增加体育设施的数量,丰富体育器材的品种,并且要对体育器材进行定期的检查。因此,学校应该对体育设施进行充分的掌握,结合学校相关设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管理的措施,并且进行有效的落实。在对体育器材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应该对老化和损坏的器材进行维修,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及时的更换,提升体育器材的质量。同时,还要对负责体育器材的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重视的程度,强化安全管理的水平,具有对安全隐患判断的意识,以便提高整体的体育器材安全水平。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实行安全防护的必要性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当中,体育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锻炼意识,促进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在体育课程中由于疏忽,会引发安全事故的产生,对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都会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在体育课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重视由于活动不当将会产生的安全问题。在体育教学期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还应该保障其它同学的安全性,体育课程中的安全性提升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教师要把体育的安全教学落实到实处,结合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学生自身的身体情况,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对体育课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做好预防工作,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所以,在体育教学中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是很有必要的,能够保障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雨洪资源利用的必要性及其措施探讨 篇7

雨洪资源对城市而言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水资源, 利用价值较高。有效的利用可以为城市带来诸多好处, 例如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等。广西地处南方, 属于亚热带华南季风气候区,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较大。降雨时空分布不均, 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尤其在每年4~9月的汛期阶段, 降雨量较大。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 导致广西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受雨洪的影响较大。所以, 积极利用雨洪资源势在必行。

一、对雨洪资源的认识

雨洪资源是指大气中的降水降落到地面以后, 超过城市自然消化能力的雨水。这部分雨水会形成地表径流, 造成一定的危害, 但是雨洪资源同时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水资源。目前, 城市水问题十分突出。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例如认识不够和缺乏统筹规划等原因, 很多城市都没有能够很好的利用雨洪资源, 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所以, 清醒的认识到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并合理利用各种宝贵的城市雨洪资源, 既是城市发展的实际要求, 也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二、利用城市雨洪资源的必要性

1. 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发展, 水的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 2000年, 我国的城市生活用水总量与1980年相比增加了3倍, 工业用水也增加了1.5倍。另外, 城市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的其他一些方面, 例如绿化和消防等方面的用水量也在不断增加, 导致我国许多城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城市水资源的严重不足, 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 我们迫切需要合理利用城市的雨洪资源。

2. 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对雨洪资源的合理利用还可以有效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将雨水进行就地收集和利用, 或者利用其对地下水进行回补, 可以有效的缓解河湖的防洪压力。另外, 还可以减轻城市各种排涝设施的压力, 避免出现雨水排泄不畅的现象, 防止出现各种洪涝灾害。同时, 合理利用雨洪资源还可以减少雨季的峰流, 加大水分的蒸发, 减少或者避免城市各处出现积水。从而改善城市环境, 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3. 减少城市水环境压力

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例如建设、开发不合理和地下水的过量开采等, 很多城市洼地和湿地的实际面积急剧减少, 水环境容量也逐步降低, 一些城市甚至出现了河湖干涸和地面下沉现象。在我国的沿海地区, 一些城市甚至还会出现大面积海水入侵的现象。而且随着城市生的发展, 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他们迫切需要城市积极的改善水环境, 增加各种将水作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景观。所以, 各个城市如何合理利用雨洪资源来美化环境,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4. 减轻城市防洪、排涝任务和难度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 经常需要对各种市政基础设施, 例如道路和广场桥梁等以及房地产进行开发。因此, 城市的硬化面积正逐年增大。同时, 也导致降雨径流模式等出现较大的变化。这样一来, 城市的排涝任务加重, 容易受到各种内涝灾害的影响。而且, 量的雨洪汇集到河道中, 也给城市的防洪带来了较多的任务。洪涝灾害会给城市的交通和水电造成较大的影响, 甚至会淹没房屋等, 严重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秩序。因此, 合理利用各种雨洪资源, 减轻城市防洪、排涝的任务必不可少。

三、合理利用城市雨洪资源的具体措施

1. 将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雨洪利用结合起来

为了合理利用各种雨洪资源, 我们首先要注意将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雨洪利用结合起来。我国的城市大多位于江、河、湖、海岸边, 防御外河洪潮是城市防洪的重要任务。通过整治河道, 加高、加固堤防, 可以提高城市的防洪标准。但是这样做也会带来诸多的弊端, 例如加高的堤防和渠化、硬化的河道会对城市的环境美化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并且冰冷的硬化结构也疏远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而且在每年的汛期, 河水的水位会迅速上升, 给城市的防洪带来极大的压力。下水道排水也会受到顶托, 导致排水不畅现象, 使城区出现大面积的积涝灾害。此时, 我们便需要考虑到雨洪资源的利用问题。积极的将城市的生态保护以及环境美化等工作, 与雨洪的防、滞、排结合在一起。在排水的时候, 我们要采取“尽快排出”的原则。大力兴建、扩建各种排水管网, 努力改善水力条件等排水措施进行改善, 尽快将雨水排进河道, 从而有效减轻城市的洪涝灾害。

2. 建立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以往, 不少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在体制都处于分割管理、责权不清的状态, 对城市各种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但是只有保证水资源管理体制的责权统一和有效运行, 才能切实提高城市雨洪资源的利用率。所以, 各个城市要加强改革力度, 建立有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对城市的雨洪资源利用进行全面的统筹和考虑。综合考虑防洪、排涝以及水资源平衡和水生态建设, 还有水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问题。从而有效的保证整个城市的快速稳定发展, 促进城市的进步。

3.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和试点工作

为了更好的利用各种城市雨洪资源, 我们需要不断提高相关方面的技术水平,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和试点工作。对于雨洪形成的具体特点和规律等, 要予以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并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 结合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 对雨洪资源利用相关的各种技术和材料以及工艺等进行深入的综合研究。然后在小范围内推行试点工程或者示范工程, 通过实践, 对具体的成本效益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从而为雨洪资源利用方面的相关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实践之后, 还要及时的予以总结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 采取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在技术成熟之后, 再逐步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以提高各种新技术的应用效果,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4. 加强政策法规支持和财政支持

为了切实提高城市雨洪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 还要注意加强政策法规和财政方面的支持。各个城市要制定详细的政策与法规, 积极支持雨洪资源利用工作, 例如限制雨水的直接排放、鼓励对雨水的贮存等。同时, 政府相关部门还要加大资金支持, 对雨洪资源利用相关研究进行大力的支持。

四、结语

城市雨洪资源是十分重要的水资源, 合理利用城市雨洪资源, 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水资源压力, 改善城市的生态系统, 并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和生态效益。通过本文的分析, 我们也了解到, 通过将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雨洪利用结合起来, 建立起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并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和试点工作, 以及政策法规支持和资金方面的支持等方式, 可以较好的对雨洪资源予以利用。但在具体的利用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 采取最适合的方式。

摘要:雨洪资源对城市而言, 利用价值较高。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 对城市雨洪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城市的雨洪资源进行了简要的了解, 分析了利用雨洪资源的必要性, 并提出了可行的利用雨洪资源的各项措施。

关键词:雨洪资源,利用,必要性,措施

参考文献

[1]刘中培, 迟宝明.大连市地下储水空间雨洪资源利用模式[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0.

[2]贾玉玲, 于瑞涛.沧州雨洪资源潜力分析与兴利调控有效途径[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0.

[3]孙德威.城市雨洪利用技术综述[J].中国防汛抗旱, 2010.

必要措施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急救科的急救人员, 分为不同的急救小组, 每个小组主要有医生、护士以及司机各1名组成。本次研究共分10个小组, 共30名医护人员参与, 其中参与医生学历均为本科及以上。

1.2 培训方法

整个培训过程包括个人单项技能培训和团队组织协作培训两个部分。个人单项技能是急救成功的重要基础, 在具体的训练中需按照心血管急救相关操作标准及规范进行, 在详细了解相关理论知识介绍后进行标准化的时间训练, 通常注意内容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面罩-复苏气囊通气、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除颤、建立静脉通道等[2]。训练周期为1个月。操作达标后, 以急救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院前CPR考核。

在进行个人单项技能训练培训后则要加强团队间的协作培训, 培训前对组成的急救小组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和演练模拟分析, 急救医师以及护士、司机等按照心肺复苏急救的规定和流程进行演练, 通常来说其训练周期为1个月[3]。演练过程中对其现场画面进行全程录像, 然后在演练结束后对录像进行回放总结, 对比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及时的进行改进。

1.3 评价方法

具体的培训考核分也分为两个部分, 即急救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表现, 以及互配合能力的成绩, 操作考核上主要包括胸外按压 (20分) 、通气质量 (20分) 以及除颤 (15分) 、气管插管 (15分) 、静脉输液 (10分) 与用药 (15分) 等几项[4]。此外还包括小组间的协作考核, 主要包括组员之间的协调能力、默契程度以及信息传达交流的能力等。对每个项目进行细化, 然后评分。在培训完成后通过以问卷进行调查统计其对培训的评价和感受, 总结培训的收获或继续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调查研究应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计数资料以t表示, 应用通过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院前急救知识的培训后, 急救的效率较之前未培训有所提升, 在操作评分上平均达到 (93.5±2.32) , 未进行急救培训时模拟评分为 (70.26±1.22) , 对比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参与急救的人员进行调查问询, 其中有95%的急救人员认为科学全面的院前急救培训对自我技能及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同时也有20%的人员对培训工作的改进提出了建议。见表1。

3 讨论

在当前急救服务上, 心肺复苏 (CPR) 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尤其是对于一些重症患者的急救, 它直接的影响到整个救治工作的成败, 所以加强院前心肺复苏的培训和管理是尤为重要的。在当前情况下, 心肺复苏患者的急救技术也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技术革新的情况下, 有必要对相关的急救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 从而让其掌握相关的技术, 提高急救的科学性。在具体的培训中, 需要加强培训模式的探讨, 需要在个人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强化急救团队的训练管理。

从大量的院前心肺复苏急救工作中, 我们也总结了注意的急救措施, 重点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让患者处于正确的体位, 一般可以仰卧在地面上, 如果在床上急救要确保背靠位置的稳固性及坚实[5];第二, 检查患者的口腔, 如果有其他的分泌物或异物要进行清除, 并解开患者的衣物让前胸暴露出来[6];第三, 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过程中注意患者上身保持前倾, 双臂伸直垂直于胸骨, 以髋关节为支点, 用上身重量用掌根将胸骨下压4~5cm, 按压过程中要注意按压的频率及吹气的次数[7]。

总之, 在实施院前心肺复苏急救的过程中, 需要强化培训, 通过规范化、科学化的培训来提高急救人员的专业素质, 让专业化的急救得到有效的落实, 急救人员也可以学以致用的目的, 为患者提供更加高质量、高专业化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沈中阳, 李志军.谈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的发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1, 18 (4) :195-196.

[2]周俊杰, 熊杰平, 林宏忠, 等.团队综合演练在院前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20) :2326-2327.

[3]吴政庚, 周从阳, 李晓斌, 等.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1, 18 (1) :28-31.

[4]孙长怡, 秦俭, 王征, 等.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培训技术在国内急诊医学领域应用初探[J].中国医院, 2007, 11 (5) :74-76.

[5]李春盛.关注心肺复苏的若干问题[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0, 22 (2) :67-68.

[6]卫常安, 杨金兰, 王红卫, 等.萨勃心肺复苏器与徒手心肺复苏加强复苏461例效果比较[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1, 23 (6) :374-375.

小企业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与措施 篇9

一、小企业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所谓小型企业, 通常意义上简称为小企业, 是指生产规模较小、交易数量不大、人员配备比较简单的企业。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员会共同制定并颁布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 ( 工信部联企业 〔2011〕300号) , 从营业收入、资产总额、从业人员等角度出发, 对中小企业作了细致的划分。一般来说, 小企业相较于大中型企业而言, 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数量多、分布广;二是规模小、竞争力差, 易受外部影响;三是体制灵活、结构简单;四是会计制度不完备, 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质量不佳;五是管理素质和水平普遍偏低、家族治理的色彩浓厚;六是内部控制不完善甚至几近于无。

1.适应企业经营环境的新需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企业的经营方式日趋多元化、外部的经营环境也越来越复杂, 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 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经营风险也相应增大的局面。针对经营风险、管理层财务舞弊等这些严重影响审计结果的问题, 国家出台了要求更为严苛的企业会计新准则, 以求企业能在适应新的经营环境下实现审计的廉洁有序, 降低审计风险。以往依靠的传统审计技术, 已经难以适应企业经营环境, 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也无法被有效地掌握。只有利用风险导向审计, 着眼于了解企业经营风险, 才能有效地配置审计资源, 从而提高审计效率。

2.实现审计目标多样化的要求。传统的审计目标是纠察错误、防止虚报, 验证会计报表的客观性和公允性便是审计制度的重中之重。而当今现代化、多样化审计的重点却是及时查找发现管理层舞弊, 降低甚至规避审计风险, 还要求能对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适当性出具专业的审计意见。风险导向审计便是适应这种多样化的审计目标产生发展起来的, 合理运用风险导向审计, 不但能使审计结果保持公允性, 还可以证实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舞弊, 考验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 尤其善于发现管理层舞弊。

3.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需要。传统的审计方法对于主动控制甚至规避审计风险“有心无力”, 更加不能游走于高风险与低风险审计领域合理分配审计资源, 以减少纸面上纠错查弊耗费的精力。而现代的风险导向审计可以通过建立审计风险模型, 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系统分析, 相应地作出适合的审计策略, 并尽可能节约低风险领域耗费的资源, 将审计资源合理分配到高风险领域, 从而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

二、小企业风险导向审计的难点

1.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由于自身资源有限, 缺乏有效的内外监督, 小企业经营管理的质量较低, 内部控制的环境也难以达到优良的状态, 这似乎是小企业普遍的生存现状。然而风险导向审计的起点是企业的经营风险, 其关注的焦点是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度被直接决定于企业经营管理与内部治理的优劣与否。无论是着手了解经营状况, 还是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程度, 小企业内部控制的虚无很大程度阻碍了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换句话说, 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障碍之一, 便是小企业不健全的内部控制。比如, 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缺乏认识, 对财务工作的混乱不已、杂乱无章早就司空见惯, 甚至财务的控制权本就掌握在少数几个人手中, 那么审计依赖的会计信息质量自然是无从保证。此外, 当外部聘请的审计人员进行必要的询问或者调查时, 公司管理层或相关工作人员往往采取疏远甚至抵制的态度, 审计人员根本无法与之进行深入沟通, 更别提是从中获取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信息了。

2.缺乏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很多中小企业缺乏内部审计的机制, 往往都是出于项目申报、银行贷款等考虑, 临时短暂聘请外来的审计人员完成审计任务。即使企业内部设有独立的审计机构, 完全避免内部人控制或者脱离管理层掌控也几乎不可能, 尤其是对于一些家族式的民营企业而言, 内部审计监督只会 “ 名存实亡”;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了专门的审计岗位, 但是“审财不分家”, 审计监督人员和财务人员同属一个部门, 舞弊实施轻而易举, 审计本身的独立性和纯洁性根本无从保证。

3.审计成本较高。在专业人士看来, 风险导向审计虽然更为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潮流, 审计结果也更能体现专业性、客观性和公允性, 但是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对于审计人员的专业资格、能力要求也更为严苛。由于风险审计要求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全面了解, 那么审计人员就必须事先熟知行业知识, 有相应的现代管理知识储备, 对企业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准则了如指掌, 甚至熟练掌握建模、外语等技能, 而且在风险评估程序中要求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精准的职业判断。以上种种都表明, 风险导向审计对于审计人员的要求极高, 人力成本和相关的培训费用也使审计的总成本增加, 小企业并不会乐于采纳并实施这种费用较高的审计方法。

三、小企业风险导向审计的具体实施

1.尽可能了解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 内外环境错综复杂, 在有限的审计时间内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 毕竟不切实际。如果要求会计师做到无一遗漏, 难度之大无从想象。因此, 对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的评估, 只能是有的放矢, 尽可能地掌握必要信息,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①重视企业对外发布财务报告的目的, 通过检查、询问等方法对企业所披露的经营成果、资产状况是否符合实情进行了解核实, 参考管理层的配合度和诚信度, 以便作出客观评价。②关注并收集企业所在行业的财务指标及其相关的信息, 如行业市场份额分布情况、行业毛利率等, 这些信息将直接为财务报表的合理性提供参考。③观察企业一贯以来执行法律法规、遵守行业监管情况, 如是否在承受外部压力、是否为了满足预期的指标而实施舞弊等。

2.重视风险评估程序。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直接关系到重大错报风险的大小, 小企业本身又是易受客观环境影响的“体质”, 因而风险评估程序在对小企业审计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风险导向审计的精髓就在于, 必须根据风险评估程序得出的结论去拟定下一步审计程序, 否则也就与传统的审计方法无异。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主要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审计中存在的舞弊事项, 既可往前追究舞弊的范围以纠正错误, 也能往后避免这些舞弊事项的继续“祸害”, 即使并不确定的“祸害”也能通过结合后面的分析程序予以排除。当然, 某个领域并不存在舞弊事项也能通过风险评估程序证明, 而不存在舞弊事项的领域可能会成为低风险领域, 部分事项能适当在分析程序中直接跳过。这就达到了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实质性分析程序运用的效果, 从而在有限时间里集中资源于高风险领域,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以实质性分析程序为主。直接适用实质性分析程序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 效果并不会十分显著。而对于小企业来说, 经营业务比较简单, 数据资料并十分繁多复杂, 而且不得不说的是, 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的情况并不少见, 直接采取实质性分析程序往往更容易形成审计结果, 达到既定的审计目标。因此, 在对小企业的审计中应以实质性分析程序为主, 更多地依靠其获取审计证据以得出审计结论。再者, 如果没有认真实施实质性程序, 即使风险评估程序执行得非常好, 风险理念体现得也非常充分, 一旦审计失败, 就很容易被认定为没有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 审计人员也会遭受到质疑甚至要求承担相应责任。

4.区分不同阶段的审计重点。在接受审计委托业务时, 审计人员重点关注的应该是审计报告的目的和用途, 因为进一步实施审计策略和程序需要通过明确审计报告的目的和用途来确定, 而且知悉企业的真实需求, 也是风险评估必不可少的范畴;在进行风险评估时, 应重点关注经营者配合度、诚信程度、以往遵守法律法规、行业守则的情况记录;在风险应对阶段, 应通过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点面结合、双管齐下, 方能全面高效地揭露错报误报的财务信息。

浅谈高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措施 篇10

加强素质教育,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 传统的素质教育课堂继续加强并应采取改革。

高职“两课”是必修课,对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教育质量非常有利,不可否认,高职“两课”在培养“四有”新人和素质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职“两课”自身存在的问题要求必须对其内容及方法进行改革。

通过调查发现,对于“两课”的学习,学生们学习兴趣低,缺乏学习热情,大约有75%到78%的学生不喜欢“两课”。此类问题不仅仅存在于高职学生身上,高等院校学生同样如此。不少人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两课”教学方法陈旧,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两课”教学方法的改善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是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途径。

2 素质教育人人有责,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提升素质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与义务,而当前不少教师,特别是基础课与专业性特别强的课堂注重了教学内容的传授与改革,却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在此强调素质教育应贯穿于每一节课堂中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大胆质疑,发挥主体意识,培养其学习上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其发现自己的优势,对其人格的培养非常有利。另外,课堂教学特别是针对高职学生的课堂教学不提倡满堂灌输,可以利用最后五至十分钟时间借助于小故事、真实案例或其他资料单独为学生宣讲素质教育方面的内容。

3 校企合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除专业合作外,聘请企业人士宣讲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更利于学生接受。

当前高职教育大力提倡校企合作,但就我院的情况来看,校企合作仅局限于专业方面的合作,缺少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合作,因此,引进企业人士从聘人、用人这个方面来阐述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与综合素养,即能满足学院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又能被学生主动接受。更为重要的是只有这样学生将来毕业了才能被用人单位所认可,学生在学校掌握的知识、技能特别是综合素质的拥有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才能真正符合具体岗位的实际要求,高职教育才能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树立高职学生不仅是一线技能型人才,更是拥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4 部分专业课程有待于改革,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提升。

以我自己所在院校为例,我们学院管理系开设一门课程《服务礼仪》,现已经被列为全院的选修课,部分系部也列为必修课,但以我授课的经验以及当前学生的情况来看,该门课程应该改为《社交礼仪》而不应局限于服务行业中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服务礼仪,除此之外,该课程应被列为全院的必修课,当然可以作为考查课。高职学生不论是三年制还是五年制,学生总体来讲不仅学习基础差,素质也相对低下,有的学校由于生源差,招进的学生们连最起码的尊师重道都不懂,更不要说与人相处时应有的礼节了。因此对于高职学生应开设《社交礼仪》,让他们除了拥有一门技术外,还掌握与人相处的技巧,这也是当今社会生存的一技之长。

另外,《社交礼仪》的课程内容特别是考核方式应该改革,礼仪课应是身体力行的,所以不管是平常授课还是期末考核,都应是学生在各种模拟环境中演示为主,教师作为一旁的指导即可。总的来讲,礼仪课程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而言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高宝立.职业人文教育论.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特殊性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7, 5.

[2]刘新春.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 2004, 5.

上一篇:计算机辅助教育系统下一篇:野战数字化医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