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高寒地区

2024-06-23

东北高寒地区(精选八篇)

东北高寒地区 篇1

秸秆还田机是对收获后的农田残余秸秆进行处理后直接深埋的机械。据测定, 湿玉米秸秆含氮量为0.61%, 含磷量为0.27%, 含钾量为2.28%。如每亩地还田秸秆1000 kg, 则可增加有机质150 kg, 每亩地一年若还田鲜玉米秸秆1250 kg, 则相当于4000 kg土杂肥的有机质含量, 含氮、磷、钾相当于18.75 kg碳铵、10 kg过磷酸钙和7.65 kg硫酸钾, 还能补充其他多种营养元素, 故秸秆还田对于改良土壤有着积极的作用[1,2,3,4,5]。

山东农业大学通过对山东农业大学农试站土地进行少免耕试验, 测得进行秸秆还田后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普通耕作的土壤, 在0~50 cm土层中, 进行秸秆还田的土壤含水率比未进行秸秆还田的土壤高出1.48%~7.38%, 并且可以有效减少化肥的使用, 防止土壤板结等[6]。

对于三季或两季耕作的土地来说, 需要在秸秆还田之后进行下一季的耕作, 这就要求对秸秆的粉碎较为完全, 残余秸秆长度不能超过一定限度, 而对于东北地区来说, 土地进行一季度耕作, 在进行秋收之后, 要经历漫长的冬季严寒时段。如果像南方那样对秸秆进行过渡粉碎, 则会造成功率消耗增大, 增加耕作成本;如果粉碎度达不到一定标准, 又会造成腐蚀不完全, 来年春耕时秸秆满天飞、缠绕机械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几点关于东北高寒地区的秸秆还田机的改革与创新, 以期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1 机械传动机构的改良

以往秸秆还田机大部分采用机械式传动, 这种动力传动方式在传动过程中操作不便, 其拖拉机动力输出箱配备的动力花键键数不同, 与秸秆还田机相连接时, 需要配套链接, 其动力消耗与液压传动大体相同。

农业机械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 在传动的过程中如果无法做到较好的密封, 则会造成动力消耗进一步增大, 且传动部件会过快损坏, 达不到预期寿命。利用机械传动, 无法对机器转速进行无级变速控制, 工作转速和拖拉机前进速度配合较为困难。

采用液压传输动力, 可以避免在传动过程中机械部件空间结构的影响, 在进行秸秆还田机设计时, 不必考虑动力结构的空间总成, 只需在机器一侧加装液压马达, 解决动静平衡即可。利用液压传动, 最终将流体动力转换为机械运动, 可以有效节约机器的占地空间, 减轻机器总重。

通过对液压油路和PLC电路板、控制软件、电路线路的设计, 可以根据拖拉机前进的速度与土壤的湿度、坚实度, 控制秸秆还田机刀辊的旋转速度, 以期达到最好的秸秆还田效果。在进行工作的时候, 通过PLC上自动程序与手工操作的切换, 根据实际工作环境, 进行人工控制秸秆还田机的转速, 以适应更加恶劣的工作环境, 保障秸秆还田机的适用范围。

2 秸秆梳理机构

农作物进行机械收获之后 (特别是小麦、水稻、大豆、玉米等) , 从联合收获机出来的秸秆往往成行堆放 (此处指全喂入式联合收获机械) , 在进行秸秆还田时会将秸秆还田机顶起, 造成无法入土或入土深度不够, 秸秆还田效果不理想, 甚至对机器产生损伤。成行秸秆进行还田时, 很容易造成秸秆缠绕现象, 轻则使秸秆还田机浮于土壤表面, 不能入土, 重则与覆盖装置产生干扰, 增加还田刀的阻力, 使其断裂。增加秸秆还田机的转速, 可以减轻这种现象, 但是旋转速度增加, 则会提高整机的设计、制造成本和耕作成本, 而且影响秸秆的覆土填埋效果。

基于此, 在秸秆还田机的前方, 增加秸秆梳理机构, 如图2, 利用四杆机构带动镶有仿形齿的钢管进行左右摆动, 利用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产生振动, 将堆积较厚的秸秆进行四下抛洒, 使其薄而匀地覆盖在地表, 从而减小翻埋难度, 进而可以降低刀辊转速, 节约耕作成本, 仿形齿固定横梁与秸秆还田机横梁用平行四杆机构进行连接, 在仿形齿横梁两端安装地轮, 以达到仿形效果, 在机器工作期间, 保证仿形齿不会因为与地面接触而造成损坏, 增加其使用寿命, 也可以达到更好的翻埋效果。

3 生物腐蚀剂喷洒装置

东北地区进行秋收之后, 在短暂的时间内就进入冬季, 由于冬季温度太低, 土壤内的大部分微生物不再进行活动, 严重影响了秸秆的腐蚀效果。来年开春, 温度还在较低时候就需要进行整地, 大部分秸秆并不能在一个冬季完全腐蚀, 造成了耕作的麻烦。这就需要在秸秆还田之前, 在秸秆表面喷洒腐蚀剂。传统的化学腐蚀剂使用量大, 经济效果差, 且对环境产生较大破坏, 为此, 选用生物腐蚀剂。

山东如皋市土肥站殷丽萍等在江安镇徐柴村针对不同的生物腐蚀剂进行了对比试验, 筛选了生物腐蚀剂[7]。传统工作方式是先用喷洒装置将生物腐蚀剂和附着物进行喷洒, 再进行下一步工作, 其会对土壤进行两次碾压, 不利于作物生长, 且费工费时, 经济效益差。

本文在梳理机构和旋耕机构之间加装了生物腐蚀剂喷洒装置, 如图3, 对梳理抛洒过的秸秆喷上生物腐蚀剂。生物腐蚀剂中含有大量的可以在低温严寒下活动的微生物菌类, 附着在秸秆表面, 利用秋收之后、入冬之前和来年开春的短暂时间进行快速腐蚀, 再加上冬季严寒状况下的腐蚀, 可以在第二年春耕时将所有秸秆完全降解腐蚀掉。在梳理机构上方安装光电传感器, 利用其在不同材质之间反射与传输速度不同的特点, 测定秸秆的厚度, 根据秸秆厚度控制装置控制电控阀门的开启大小, 进而控制生物腐蚀剂的喷洒量, 进行精确喷洒, 降低经济成本。

4 刀辊及连接方式改良

秸秆还田机的刀辊往往采用实心钢材, 直径较小, 在刀辊上焊接刀座, 通过螺栓螺母使刀与刀辊连接, 在工作过程中, 焊接位置容易开裂, 且在工作的过程中, 由于大部分秸秆长度大于刀辊周长, 容易出现缠草现象, 增大功率的损耗, 且缠绕现象严重时, 无形中增大刀辊直径, 减小还田刀的入土深度, 降低翻埋效果。刀座与刀辊之间进行焊接, 很难保证刀座垂直于刀辊, 且位置偏差较大, 不利于动静平衡的保证。以往还田刀以浇铸或锻造成型, 刀体宽度有限, 且大多刀刃呈平面构造, 在旋转时很容易挂上秸秆, 工作时会增大旋耕阻力, 功耗增大且容易使刀座焊点开裂。

基于此, 采用钢板轧制或铸造大直径刀辊, 如图4, 有效解决刀辊缠草现象, 并且可以增大刀辊的刚度和强度, 减小质量, 增大秸秆还田机的寿命。利用刀盘固定还田弯刀, 刀盘与刀辊之间进行过渡配合, 将刀盘进行定位之后, 再进行焊接, 可以有效提高定位精度。在刀辊上焊接刀盘, 将埋草刀安装在刀盘上, 可以方便地进行装卸, 并且连接可靠性加大。

为了增大还田刀的刚度与强度, 将还田刀的固定端进行增大, 使用寿命大大增加, 还田刀的刀刃采用圆弧造型弯转的滑切刃, 不将秸秆进行切断, 而是利用惯性将秸秆旋进土壤, 在还田刀出土时, 秸秆顺着滑切刃运动, 由于土壤阻力而落入壤土中, 进行填埋, 以达到减小阻力、节约成本目的。

5 电子传感器与微型处理器

为了达到精准喷施生物腐蚀剂和根据秸秆厚度控制秸秆还田机刀辊转速, 以达到更好的翻埋和腐蚀效果的目的, 在秸秆还田机最前部, 安装一排光电传感器, 利用光电传感器将附着于地面的秸秆厚度测出, 通过电路将厚度信号传导至单片机微型处理器。微型处理器将信号进行分析处理, 根据地面秸秆的厚度, 从输出端口传出电信号, 经放大器后, 将电流进行放大, 用来操控电磁液压阀。电磁液压阀根据单片机微处理器传导过来的电信号, 控制液体的流量[8]。

在刀辊前方安装光电传感器, 将梳理机构抛洒之后的秸秆厚度测出, 将厚度信号传输至单片机, 进而控制刀辊的转速。在秸秆量不大时, 可以提高工作速度, 根据机器前进的速度, 利用单片机微处理器控制调节生物腐蚀剂喷洒的速度和秸秆还田机刀辊的转速, 以保证在高速作业的情况下, 不影响作业质量。

利用电子传感处理装置, 根据地表秸秆厚度的不同, 控制刀辊的转速和生物腐蚀剂喷洒速度, 可以实现精准作业, 达到较好的翻埋和腐蚀效果, 为后续工作提供良好条件, 有效地减少了耕作成本。

6 结论

针对东北高寒地区应用的秸秆还田机, 在结构方面创新地加入秸秆梳理装置和生物腐蚀剂喷洒装置, 并引入传感器和电子控制装置, 实现精准作业, 以期能够达到更好的翻埋和腐蚀效果。通过传感器测得的秸秆厚度, 单片机进行对比分析后, 控制刀辊的转速, 可以达到更好的翻埋效果, 更合理地利用能量, 节约成本。根据秸秆数量, 改变拖拉机前进速度, 只需调节单片机上对应的拖拉机速度, 自动控制生物腐蚀剂的喷洒效果和刀辊转速, 以适应不同的土地情况。通过创新和改造, 可以达到自动控制, 使秸秆更好地完成翻埋和腐蚀, 为春耕做好工作。

摘要:秸秆还田机是耕作机械的一种, 主要为了进行保护性耕作,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防止土壤沙化、水土流失等现象。但是, 我国秸秆还田机大部分采用旋耕机模式进行改制, 在实际生产与应用中效果并不理想。特别对于东北高寒地区来说, 若把秸秆粉碎还田, 则会造成机器功率消耗过大;东北地区冬季时间长、气温低, 导致秸秆腐蚀不完全, 春耕整地期间, 造成堵塞、缠绕现象。为此, 本文专门针对东北高寒地区的气候及土壤特性, 对秸秆还田机进行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秸秆还田机,东北高寒地区,电子控制,梳理机构,生物腐蚀剂喷洒装置

参考文献

[1]单鹤翔, 卢昌艾, 张金涛, 等.不同肥力土壤下施氮与玉米秸秆还田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 (1) :35-41.

[2]刘世平, 聂新涛, 张洪程, 等.稻麦两熟条件下不同土壤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效应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 2006, 22 (7) :48-51.

[3]吴健生, 刘建政, 黄秀兰, 等.基于面向对象的土地整理区农田灌排系统自动化识别[J].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8) :25-31.

[4]郭文川, 程寒杰, 李瑞明, 等.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环境信息监测系统[J].农业机械学报, 2010, 41 (7) :181-185.

[5]赵鹏, 陈阜.豫北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氮利用及土壤硝态氮的短期效应[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8, 13 (4) :19-23.

[6]解文艳, 樊贵盛, 周怀平, 等.秸秆还田方式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 2011, 42 (11) :60-67.

[7]殷丽萍, 丁峰, 邹忠, 等.不同种类秸秆腐熟剂应用效果对比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4) :159-160.

高寒地区有机蓝莓种植与繁育 篇2

1 大杨树林业局蓝莓发展情况简介

1.1 地理概况

内蒙古大杨树林业局曾是以营造林和森林资源管护为主的经营局,隶属于内蒙古大兴安林管局,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中段东麓最南部向嫩江平原过渡的沉降地带,东经124°14′—128°51′,北纬49°21′—50°13′。这里山势平缓,起伏不大,地域广阔,土质肥沃,雨量充沛,风沙较小,温差较大,适宜农作物生长。

1.2 蓝莓可行性探究

(1)野生蓝莓现状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野生蓝莓分布较广,是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广阔开发前景的新兴灌木果树。但是由于无序和掠夺性采摘,致使野生蓝莓资源面临着巨大威胁。为缓解这一状况,从保护生态系统的角度看,通过人工种植蓝莓还可以有效地保护野生蓝莓资源。

(2)有机蓝莓的生态及食用价值作用

由于蓝莓对热量、肥力条件要求较低,且发达的根系在土壤表层交织成网,抗逆性强,成林快,易于高寒山区脆弱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所以发展有机蓝莓产业。这样既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获得较高的生态效益,同时通过对其开发利用又可获得一定经济效益,是改善林产品结构单一的有效途径。

2 有机蓝莓培育技术

2.1 蓝莓田问管理

2.1.1 园地选择与准备

(1)园地选择应因地制宜,地形地貌、土壤条件、地理环境等几个方面考虑。选择土壤类型的标准是:坡度小于10度,土壤PH值在4.0-5.5之间,最佳PH值在4.3-4.8之间;有机质含量在70%以上,至少不低于5%。

(2)园地应选择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土壤湿润而又不积水的地块建园。土壤都必须先进行化验分析,然后再进行土壤改良、调酸,调至蓝莓适合生长的酸度。

2.1.2 整地

园地选好后,最好在定植前一年深翻压绿,如果杂草过多,应进行火烧,然后深翻,深翻约30cm左右,以不翻出粘重土和黄土为宜。

2.1.3 定植时间

定植时间以春秋两季为宜,裸根苗应秋季定植因为秋季定植根系恢复的好,下年春节生长旺盛;如春季定植应浇透定植水,定植后应多次浇水,直至生根为止。

2.1.4 定植方法

蓝莓定植前将土地调整好,耙成行距2m的大垄,然后在大垄的定植点上挖穴,穴深以苗木土坨能埋严为准,穴挖好后,在小坑内填入一些湿的酸性草碳土或松针以调节土壤酸碱度。将苗木脱钵,脱钵后将苗木轻轻放入挖好的穴内让填进的混合草炭土等包围在苗根周围,以便根系充分与种植土壤结合,填入四分之三的土,踏实,做出营养穴后,立即浇水(必须浇透,浇水量宜多不宜少),待水全部进入土中后,再覆土一次,总的埋土深度是,使苗的原钵基部略低于垄面或床面即可。

2.1.5

除草蓝莓必须进行不定期的除草,采用人工除草和机械除草相结合的方式。

2.1.6 施肥及灌溉

在蓝莓整个生长期,最好喷施3-4次叶面肥,第一次在盛花期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施两次;第二次在果实膨大期也是每隔7天连续喷施两次。苗木开花期每隔7天打一次保花保果药,打三次,以保证果实的产量。

2.1.7 灌溉

我们采用的是滴灌,灌水必须在植物出现萎蔫以前进行。一般灌溉次数在为5-7次。

3 有机蓝莓种苗培育技术

3.1 有机蓝莓扦插技术

有机蓝莓繁育方式主要有种子繁育、嫩枝扦插、硬枝扦插、分株、组培等。在所有繁育方式中,我们东北地区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多采用嫩枝扦插和组培的方式繁育有机蓝莓。

3.2 扦插基质的准备

我们采用东北林区野生苔藓做基质,虽然成本很高,但效果很好,近年来扦插成活率都达到标准。扦插前,先对基质进行药物处理后,准备应用。

3.3 扦插床的准备

扦插育苗都在棚内进行,分冷棚、暖棚,在棚内做成lm*8m的苗床,把处理后的基质铺成5cm—8cm厚的苗床,长度根据需要而定。最后进行棚室消毒处理。

4 有机蓝莓组织培养育苗技术

4.1 外植体的采集来源

从大田中生长健壮的无病虫害的蓝莓植株上,选取发育正常的半木质化的当年新生枝条的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易于成功。

4.2 外植体的大小

外植体的大小一般为茎尖1.5cm、茎段2.0cm左右。外植体太小不容易成活,外植体太大杀菌不易彻底,容易出现感染。

4.3 采集季节

离体培养的外植体最好是在蓝莓植株生长最好的时期取材,一般取材时间为6月初一7月初。

4.4 外植体的接种过程

东北高寒地区 篇3

1 营养土配制及种子处理

栽培景甜二号薄皮甜瓜要求营养块或营养钵直径8 cm, 高8 cm。选择炉炭渣、充分腐熟的草炭土或马粪、肥沃的田土进行营养土的配制, 其所占比例分别为10%、30%、60%。于营养土中加入磷酸二铵2 kg/m3。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处理, 用45~50℃温水烫种15~20 min后, 捞出用清水洗干净, 再浸种4~6 h, 结束后用湿布包好, 置于28~30℃下催芽, 一般18~20 h即可萌芽, 当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2 播种育苗

景甜二号薄皮甜瓜在播种时在每个营养钵中播入2粒种子。为助于出苗, 应进行覆土, 厚度以1 cm为佳。景甜二号薄皮甜瓜一般在2月末至3月上旬在温室内利用电热线温床或者加温温室的方式进行育苗, 育苗时可在苗床上覆盖1层地膜。播种后的大棚内温度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以利于景甜二号薄皮甜瓜的生长, 白天温度应保持在30℃左右, 夜间不低于18℃。一般景甜二号在播种后2 d左右即可破土出苗, 此时可揭去覆盖的地膜。出土后苗床的温度应控制在白天25~28℃, 夜间13~15℃。苗期一般不需浇水, 在缺水时可喷洒少量的水。在幼苗移栽前, 为了方便起苗, 应浇透水1次。

3 移栽

景甜二号薄皮甜瓜一般在苗龄30~35 d的3月末至4月上旬进行移栽。定植前15 d左右, 施饼肥1 200 kg/hm2、充分腐熟的有机肥60~75 t/hm2、硫酸钾225 kg/hm2或磷酸二铵450~600 kg/hm2, 施肥方式为沟施。施肥结束后起垄, 垄高15 cm、宽80~100 cm, 采取大垄双行的栽培方式。景甜二号薄皮甜瓜移栽的株距一般为30~35 cm, 种植密度为3.45万~3.75万株/hm2。

4 田间管理

4.1 整枝引蔓

景甜二号薄皮甜瓜一般采用匍匐栽培的方式。应于花前及早进行整枝, 可采用1蔓或2蔓的整枝方式。当主蔓长出4~5片叶时即可进行吊蔓, 利用主蔓5~8节上的子蔓结瓜, 一般每个子蔓上选留1个瓜即可, 每株可结3~4个瓜。选择留瓜的子蔓一般在瓜前1~2片叶时进行摘心, 当主蔓长到20片叶时进行掐尖[1]。

4.2 温湿度控制

景甜二号薄皮甜瓜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1℃, 且在35℃高温下仍保持正常生长。但温度升高时, 应延长放风的时间, 保证足够的通风量。景甜二号薄皮甜瓜在生长过程中, 相对湿度也对其产量有较大的影响, 一般棚室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0%~65%。

5 肥水运筹

在基肥不充足的情况下, 应及时进行追肥[2,3], 景甜二号薄皮甜瓜生长期间可追肥2次。第1次在开花前, 叶面喷洒0.2%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追施饼肥225 kg/hm2;第2次在果实膨大期, 追施磷酸二铵225~300 kg/hm2。景甜二号薄皮甜瓜灌水一般可分3次进行, 分别为缓苗水、花前水与膨瓜水, 采用滴灌的方式。每次的浇水量及水温应适当。在瓜坐住后, 每隔5~6 d灌水1次。为了保证甜瓜的品质及口味, 应于果实成熟前10 d停止灌水。

6 病虫害防治

景甜二号薄皮甜瓜常见的病虫害一般为炭疽病、猝倒病、枯萎病、瓜蚜等。甜瓜应选择轮作5年以上的地块进行种植。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应减少空气中的相对湿度, 适当地加大通风换气量, 可采用膜下暗灌或滴灌的方式灌水。棚室栽培甜瓜时, 可于每年夏季的7—8月换茬时, 密闭高温闷棚6~7 d, 升高棚内的温度 (可达到近60℃) , 以达到杀虫、杀菌的目的。

炭疽病的防治上, 可在其发病的初期及时地摘除病叶, 并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4]。猝倒病的防治上, 应加强对苗床的管理, 避免甜瓜生长过程中同时出现高湿、低温的条件, 在育苗前可选用50%多菌灵8~10 g/m2, 拌土10~15 kg于播种时上铺下垫[5]。枯萎病的防治上, 可选择在发病前或发病初用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喷根颈部, 或喷洒病部, 或进行灌根。另外, 还可采用嫁接换根等方法进行防治。

瓜蚜的防治上, 可用黄板诱杀, 用黄色纸板 (4开纸大小) 涂上机油, 挂在田间或悬挂黄色粘虫胶纸, 高出植物顶部, 放450~600块/hm2, 亦可兼防白粉虱、潜叶蝇等害虫。纸板上粘满害虫时, 再重涂1层机油, 一般隔7~10 d重涂1次;也可选择2.5%敌杀死乳油2 000~3 000倍液, 或2.5%功夫乳油3 000~4 000倍液, 或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 安全间隔期应不少于6 d;还可用选择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6,7]。

7 采收

景甜二号薄皮甜瓜应适时采收, 最好选择在上午进行, 宜选择在甜瓜6成熟左右时采收, 一般于采摘前7 d停止灌水。

摘要:从营养土配制及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肥水运筹、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总结了东北高寒地区景甜二号薄皮甜瓜大棚栽培技术, 以期为该品种在高寒地区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景甜二号,甜瓜,田间管理,肥水运筹,病虫害防治,东北高寒地区

参考文献

[1]李小荣, 王连生, 吴全聪, 等.绿色食品网纹甜瓜生产技术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 2005 (9) :33-34.

[2]史占忠.三江平原农业生产实用技术[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3]薛金国, 潘春彩, 陈守耀, 等.夏秋季甜瓜栽培技术要点[J].河南农业科学, 2003 (6) :55.

[4]刘双禄, 靳义, 任素樱.河套地区厚皮甜瓜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 (1) :111-113.

[5]袁培祥, 陈强建, 王志红, 等.厚皮网纹甜瓜无公害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6 (7) :97-98.

[6]梁莉, 李荣富, 张来生, 等.内蒙古中、西部日光温室厚皮甜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华北农学报, 2006 (F12) :126-128.

高寒地区路基填筑施工措施 篇4

1工程概况

海公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下简称海公线)为国铁Ⅱ级铁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境内,路基工程施工里程为DK0+599.82~K53+400,其中K41+200~K43+300段为既有海公线和新海公线并行进入拉僧庙车站,同时既有海公线该段路基需进行填高改造进入拉僧庙车站,故需先将K41+200~K43+300段新线工程施工完毕,并将既有海公线拨接至新线进入拉僧庙车站,才能进行既有海公线K41+200~K43+300段改造工程,根据呼和浩特铁路局批复的封锁点及业主计划工期要求,该段便线路基必须于2009年12月底完成路基工程。海公项目自2009年8月展开施工,但该段新线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需进行冬季施工。

1)主要工程数量。

K41+200~K43+300段全长2 100 m,需在冬季施工路基填筑12层,约8万m3。

2)地形地貌。

本区境内地形起伏、河道弯曲,总地形为东、西两边高,向中间黄河倾斜,海拔高程1 064 m~1 803 m。最高峰桌子山主峰高达2 149 m,山体呈南北走向。区内剥蚀作用强烈,基岩出露,风蚀和风积地形明显,植被稀少,水源涵养极差。

3)气象特征。

工程所在地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干旱少雨,四季多风,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温差较大,属中温带半干旱荒漠气候。日照充分,无霜期长,年内风大沙多,春秋两季大风频繁,风沙严重。按照对铁路工程影响气候分区为寒冷地区。

4)水文地质。

a.地表水。沿线平时无地表流水,仅在降雨时产生地表水,雨季降水以就地入渗为主。部分汇集到较低部位缓慢入渗、蒸发。 b.地下水类型。 根据地貌类型和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沿线地下水主要有基岩裂隙水储水,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平原区孔隙潜水。其补给来源主要是上游相邻山地丘陵侧向补给本区山地及丘陵。而山前平原接受山地丘陵侧向补给,并由山前倾斜平原向黄河沿岸流动,黄河成为主要排泄带。大气降水和凝结水,埋藏条件随地貌单元不同而变化。

2施工方案

2.1 取土场要求

为了使填料尽量不被受冻,需在选好的取土场进行保温措施,在取土位置覆盖一层黑棉毯或草垫,上加盖厚度不小于该地区冻结深度的覆盖土(见图1),保证填料不被冻结,施工时分小段施作快速取土摊铺,并将碾压时间尽量安排在每天温度较高的时段,施工时冻土块体积不得超过填土总体积的15%,冻土块的粒径不得大于15 cm,铺填时,冻土块应分散开,并逐层压实,当冻块超标或超量时必须组织人工将冻块清理出施工范围。拟定好开挖方式和行走路线,提前确定取土顺序。若现场条件允许,宜从阳面开始取土,确保开挖面有充足的日照时间,防止新开挖作业面快速冻结。暂时停止取土的开挖面,应用松土覆盖或在取土前将其冻结层挖除废弃处理,覆盖厚度以当时最低温度的冻结深度确定。

2.2 保证填料标准

本段路基选用砂砾石作为路基填料,其渗水性好,含水率低,冬季填料不容易产生冻块。 将路基填料作为结构材料使用,对路基所用填料按规范进行检测,判定填料组别。根据工艺试验标准严格控制填料含水率,含水率过大,会造成填料冻块增多;含水率过小,负温条件下不宜在路基上洒水作业。

2.3 压实标准工艺

1)选用重型振动压路机为路基填筑的压实机械,经现场做试验段检验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后,本次冬施摊铺厚度为松铺厚度,取30 cm(常温时工艺试验松铺厚度为45 cm)、碾压机械使用20 t~22 t压路机、碾压遍数为静1+振动4+静1(静压1遍,振动压4遍,最后静压收光,经现场工艺试验,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2)路基填筑施工严格按冬季施工调整后的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施工,严格过程监控和质量检验、记录。3)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80 cm~100 cm(常温时为30 cm~50 cm),以保证边坡压实质量,并减少对新施工路基的冻结。4)碾压完成后路基立即用土工布对边坡进行覆盖,并在土工布上部堆填50 cm土作为保温层(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厚度)。

2.4 测量放线及现场核对

施工范围的建筑物等拆迁并清理后,按照设计对线路中线、边线、横向结构物及挡护工程位置等进行测量放样。对坑地、积水结冰部位进行详细标识。对地下过水、供热管路进行有效保护,若需清除表层覆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满足供水、供热管道的保温隔热要求。

2.5 施工方法

1)路堤工程施工顺序:

施工准备→清表和地基处理→基床以下路堤和基床底层填筑→基床表层A,B料填筑。地表处理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或推土机分段作业,根据施工能力确定分段长度,确保处理一段,填筑一段,防止裸露基面再次冻结。处理后的基底密实、平整,无草皮、树根等杂物,且无积水、无结冰、无冻块;地面倾斜地段按设计要求挖出台阶。按照设计要求,路基填筑采用A,B,C组填料(基床以下)和A,B组填料(基床本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优选地质较好、透水性好、级配合理的A组或B组砂卵石、砂砾石填料。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工艺进行。路堤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2。

2)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

a.路堤填筑前清除基底表层植被及腐殖土,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地基表层为松散土层时,厚度不大于0.3 m,将原地表碾压密实,碾压后的密度满足地基系数K30≥0.8 MPa/m、相对密度Dr≥0.7的规定。地基表层为软弱土层,其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不小于1.2 MPa,根据软弱土层的性质、厚度、含水量、地表积水深度等,采取挖除换填等地基加固措施。b.路基填筑采用纵向分段,横向全断面、竖向水平分层填筑压实方法。当原地面高低不平时,先从低处分层填筑。分段长度根据机械设备施工能力,填料供应强度严格划分,确保即填即平即压,并快速做好成型路基的检测保护。c.按工艺试验确定所处部位(基床底层以下路堤或基床底层)的合理摊铺层厚,进行分层上土,虚铺厚度控制采用“方格网法”,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100 cm,以保证边坡压实质量及方便冻土的清理。d.使用推土机初平,再用平地机精平。摊铺整平过程中尤其注意防止填料离析,使每一摊铺层填料中的粗细料摊铺均匀、层面平整,若有冻块,应及时清除,再配以人工整平。e.按工艺试验确定的碾压速度、碾压遍数,用重型振动压路机按先两边后中间(曲线地段先曲线内侧后曲线外侧),先慢后快的原则进行碾压。如发现有凹凸不平现象,采用人工配合及时补平,使碾压好的路面平整度符合要求。f.填至基床底面、基床表层底面标高后,及时恢复中线,进行水平标高测量,检查路基宽度。按照设计结构尺寸进行路面整修后,达到路面平整,横向排水坡符合设计要求。成型路基边坡刷坡清理及路基防护工程施工需在路基消冻后进行,以确保刷坡质量。

3质量控制要点

1)填料质量控制:除进行取样检验外,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A,B,C组填料还按每生产10 000 m3抽检一次的频次检验颗粒级配。2)在每一层的填筑过程中,确认填料颗粒级配参数后,再按工艺试验确定的碾压速率和遍数进行碾压。3)冬季施工控制难度大,因此基底换填及路堤填筑需适当增加检测频次,确保压实标准和压实质量。4)质量控制与要求。a.对路基填料除在取土场按规定进行取样检验外,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还按每工班不少于一次的频次检验颗粒级配和含水量。b.每层碾压要紧跟路基填筑平整进度,避免填料长时间堆放而结块。当天填筑的填料必须当班压实并覆盖保温。c.负温较低时段施工路基面上,应在已成型路基面上做好保温隔热措施,待恢复填筑时清除表层保温填料。d.隔夜施工上层路基填土前,必须对下层路基面进行外观检查,若有冻块应清除并按原路基处理后才能上料填筑;若出现大面积冻结现象,需采取加热措施融解冰冻层或清除冻层后继续填筑。

4施工小结

通过近60 d的施工,该段土方填筑施工保质保量的按期完成。本次冬季施工路基填筑工程为严寒地区冬季施工路基填筑工程积累了基础资料及施工经验。冬季施工成本高,质量控制难。因此只适合于在抢险救灾工程使用,在工期紧张项目,需通过经济技术方案比选,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

参考文献

高寒地区蓝莓栽培技术 篇5

1.1 地块的选择

选择地块。应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52%, 土壤疏松、通气良好, 坡度在15度以下。地块选择好后, 在定植前1年进行深翻, 深度25-30cm为宜, 深翻熟化, 以利蓝莓的生长。

调酸。土壤p H值过高, 需要调节, 当p H值大于5时, 可高丛蓝莓要求的p H3.8~4.8, 兔眼蓝莓要求, 施用硫磺粉可调节土壤的p H值, 每100m2施用硫磺粉量:沙土为PH值降低0.1需施硫磺粉0.49~0.73kg;壤土为PH值降低0.1需施硫磺粉0.97~1.46kg;粘壤土为PH值降低0.1需施硫磺粉1.46~1.96kg。如果硫磺粉和草炭配合施用效果更佳。土壤p H值过低用石灰进行调节。调节土壤的p H值。蓝莓喜欢偏酸性土壤, p H值4.0-5.5, 最适宜p H值为4.0-4.5。

增加土壤有机质。种植蓝莓的土壤有机质最好在8%以上, 否则就需要增加有机质, 最好的材料是草炭 (泥炭) 。作物秸秆、腐叶土、碎树皮等植物性有机材料腐熟后也可以使用, 降低成本。土壤有机质不足则根系生长不良, 后期树势下降, 将影响产量50%左右。

1.2 定植

土壤翻耕深度以20-25厘米为宜, 整好地后进行台田, 台面高25-30厘米, 宽为1米, 台面中间最终定植一行, 行距根据栽植品种确定。

定植时期:春栽和秋栽均可, 但秋栽成活率高, 春栽则宜早。

挖定植穴:定植穴大小因栽培种类而异, 兔眼蓝莓应大些, 一般1.3×1.3×0.5;半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可适当缩小。在台面中间开50-80厘米宽的定植穴, 定植穴挖好后, 将园土与掺入有机物混匀填回。定植前应进行土壤测试, 如缺少某些元素可将肥料一同施入, 同时在定植穴周围覆盖10-15厘米的有机物, 如锯末、稻壳、碎稻草、碎玉米秸等。

株行距:高丛蓝莓1m×2m, 或1.5m×2m;半高丛蓝莓1m×2m;矮丛0.5m×1m。

2 土肥水管理技术

2.1 土壤管理:蓝莓根系分布较浅, 而且纤细, 没有根毛, 因此要求土壤疏松、通气良好的土壤条件。

清耕法:在砂壤土上栽培高丛蓝莓常采用清耕方法。清耕的深度以5-10厘米为宜。清耕的时间从早春到8月份都可进行, 入秋以后清耕对越冬不利。

生草法:采用行间生草, 而行内用除草剂。生草法与清耕法相比, 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并具有明显的保持土壤湿度、便于机械作业的优点。

增加土壤覆盖:土壤覆盖的作用保持土壤湿度, 减少地表蒸腾;调节表层土壤温度;改良土壤,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改善土壤结构, 降低土壤p H值;控制杂草孳生。

土壤覆盖材料:农作物秸秆、草炭、腐叶土、熟锯末和烂树皮等植物性资材。

2.2 合理施肥。

蓝莓对肥料的需求水平相对较低, 在土壤较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情况下一般不施肥或少施肥, 或根据土壤分析及叶片分析结果追施所缺少的某些元素。如土壤贫瘠, 则需施有机肥和氮、磷、钾等矿质肥。一般认为施肥的三要素比例 (氮∶磷∶钾) 可以是1∶2∶1。中等肥力的土壤按有效成分计, 幼年果园每亩施氮4kg、磷8kg、钾4kg, 以后根据生长情况逐年增加, 增产效果明显。硝态氮肥对蓝浆果有害, 应施铵态氮肥。施肥时可根据土壤的酸碱度选用不同的铵态氮肥。氯离子容易对蓝浆果致害, 在施用钾肥时应禁止施氯化钾, 应施硫酸钾。

施肥方法:施肥应该距根基部15~20cm环状施入, 可撒施或沟施, 深度适宜, 一般在10~15cm。施肥量的确定必须慎重, 要根据土壤肥力及树体营养状况来确定。

施肥时期:一般在早春萌芽前进行, 可分2次施入, 在浆果转熟期再施一次。

肥料种类:有机肥、硫酸铵 (施用硫酸铵还可以调节土壤酸度) 、硫酸钾复合肥 (忌施氯化钾复合肥) 。施用完全肥料比用单质肥料提高产量40%以上;一般土壤氮磷钾比例为1:2:1,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氮磷钾比例为1:2:3。

酸度调整:每年结合施肥在肥料里放入少量硫磺粉可降低土壤p H值。

2.3 水分管理:

水分不足将严重影响树体的生长和产量;从萌芽至落叶, 所需的水分相当于周降水量平均25mm, 从坐果到果实采收为40mm;沙土的土壤湿度小, 持水力低, 需配置灌水设施以满足水分需要;灌溉的理想水源是地表池塘水或水库水;深水井的水往往p H值及钠离子、钙离子含量高, 长期使用会影响蓝莓的生长和产量。

及时灌水保证土壤湿度。蓝莓属于须根系, 没有主根粗大的根系, 它的吸收根部分象我们的头发丝, 而且分布很浅, 一般分布在5-20cm土层内。所以也是所有果树种抗旱力最差的果树树种。因此, 保障充足的水源和灌水条件是蓝莓成功栽培的关键。

3 修剪技术

主要方法有:剪花芽、疏剪、平茬、疏花、疏果。

不同品种类型的修剪方式不同:栽植后1~3年, 修剪以去花芽为主;定植后第2~3年春, 疏除弱小枝条;栽植后3~4年, 修剪以扩大树冠为主, 但可适量结果, 一般第三年尽量让其少结果或者不结果。栽植后5年以后的修剪, 第5年进入成年以后, 修剪主要是控制树高, 以疏枝为主;大枝结果最佳年龄为5~6年, 超过时要回缩更新;15~20年生以上的老树可采用全树更新, 即将地上部分全部锯掉, 留15~20cm高的伐桩, 也可以贴地面伐除不留桩, 这样可从基部重新萌发大量新枝。全树更新后当年不结果, 但第三年产量可比未更新老树提高5倍。

4 越冬防寒

尽管矮丛和半高丛蓝莓抗寒力很强, 但东北地区气温较低, 主要表现为由于生理干旱造成的越冬抽条和花芽冻害。有时地上部全部冻死。矮丛蓝莓采用埋土防寒;高丛蓝莓可采用套袋法或者冷棚越冬。

树体覆盖稻草、树叶、麻袋片、稻草编织袋等都可起到越冬保护的作用。

5 病虫害防治

蓝莓生育期间可能会发生叶斑病、溃疡病、枯萎病以及蛴螬 (蛭虫) 、蝼蛄等多种病虫害, 要针对它们在各地区的发生规律及早预防, 综合治疗。

6 采收技术

矮丛蓝莓:矮丛蓝莓果实成熟期较长。但先成熟的果实不易脱落, 所以可待全部成熟时一起采收。矮丛蓝莓果实较小, 人工采摘比较困难。使用最多而且快捷方便的是梳齿状人工采收器。使用时, 采收器沿地面插入株丛, 然后向上捋起, 将果实采下。果实采收后, 清除枝叶、石块等杂物, 装入容器。

高寒地区番茄丰产栽培技术 篇6

选择优质、高产、抗性好、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番茄品种。春提早栽培宜选用抗寒性好,早熟丰产的早丰、上海合作903、兰优早红品种。春到秋栽培的品种,宜选用中熟或中晚熟、无限生长型、抗病丰产的品种。如弗洛雷特、青海大红、科瑞斯、倍盈等。

二、育苗

1. 播种期。

春提早栽培的,12月上中旬播种。春到秋季栽培的,元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苗龄为50~60天。

2. 播种量。

每亩播种量40~50克。

3. 种子处理。

将种子放入55℃温水中不停搅拌15~30分钟,待温度降到30℃时继续浸泡6~8小时,然后洗净,用湿布包好,放在25~30℃的恒温处催芽,或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清水洗净后催芽,7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4. 苗床准备。

选择温室中间畦作育苗床。一般每亩需播种床5~6平方米,分苗床约50平方米。播前5~7天翻地,每平方米苗床施优质腐熟农家肥15千克, 磷酸二铵25克。并准备药土:每平方米苗床用70%多菌灵可湿粉剂5克,与1000克细土拌均匀制成药土。

5. 播种。

播种前苗床浇透底水,水渗下后先撒2/3药土一层后,均匀撒播或条播,播后再撒1/3药土覆盖种子,然后覆盖地膜保温保墒。

6. 出苗后管理。

出苗后,揭去地膜,白天气温保持在25℃左右,夜间温度在15℃左右。床土温度在15~20℃左右。

7. 分苗。

幼苗长到3叶一心时,选择晴天进行分苗,行株距10厘米见方。分苗后闭棚提温,还可加小拱棚提温保湿。

8. 囤苗。

定植前5~7天浇水,第二日将苗裁成7~8厘米见方的苗坨,进行降温炼苗。降低室温,白天保持15~18℃,夜间12℃左右,同时喷洒600倍百菌清,带药定植。

9. 壮苗标准。

株高15~20厘米,茎粗节短;7~9片真叶,叶色深绿带紫,叶片肥厚;现蕾;根系发达;无病虫和机械损伤。

三、定植

1. 整地。

定植前,结合翻地,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5000千克,麻渣100千克,磷酸二铵30千克,尿素20千克,平整后起垄。

2. 定植方法。

大垄、双行定植,早熟品种行株距为60~40厘米×25厘米,每亩保苗4500株左右;中晚熟品种行株距70~40厘米×30厘米,每亩保苗3600~3700株。倍盈等品种生长势强,植株茂盛,要求稀植,亩保苗1800~2000株,株行距90~60厘米×40厘米。定点打孔,定植带有壮秧的土坨,然后浇水,以浸透土坨为宜,最后用土封严。

3. 定植后管理

(1) 温度管理

定植后5~7天,尽量提高温度,气温超过30℃时才可放风。当幼苗生长点叶色变浅,表明已经缓苗,开始生长,白天以不超过25℃为宜,夜间10~15℃;开花以后可适当提温,白天最高不超过28℃,最低夜间温度不低于10℃;第一穗果进入膨大期后,昼夜温度掌握在10~30℃之间;结果期降低夜温有利果实膨大,昼夜温差可加大到10~20℃。

(2) 水肥管理

根据情况可在苗期追一次提苗肥。第一花序坐果后,果实核桃大小时每亩追施复合肥10千克(或穴施人粪尿),以后每采摘一次果,灌一次水肥,也可进行叶面追肥。可喷施1%的过磷酸钙或0.3%的磷酸二氢钾作为根外追肥。浇水注意防止土壤忽干忽湿,以减少番茄裂果及脐腐病的发生。

(3) 植株调整

搭架绑蔓,一般采用竹竿搭“人”字架或用丝膜绳吊蔓。采用单杆整枝。及时摘除侧枝,打芽时先打健株,后处理病株。宜在晴天操作,利于伤口愈合。第五果穗开花时,留2~3片叶摘心,生长后期,可以把基部的老叶、黄叶、病叶打掉,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轻病害的发生。当番茄每序花有2~3朵开花时,用25~30千克/毫克的防落素(番茄灵)喷花,避免重喷(可加入红色颜料),防止浓度过大容易造成畸形果和产生裂果。可加入少量速克灵防止灰霉病。疏果:为保障产品质量应适当疏果,大果型品种每穗选留3~4果;中果型品种每穗留4~6果。

四、病虫害防治

番茄病害主要有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病毒病、生理病害等。番茄早疫病又称轮纹病,以叶、茎和果实为主。药剂防治可在发病初期喷雾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晚疫病,幼苗和成株期都可发病,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防治方法:防止棚内高湿条件的出现。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物抗病力。常用药剂有克露、瑞毒霉锰锌、杀毒矾等。番茄灰霉病是保护地栽培的重要病害。遇低温高湿,气候条件变化大,往往受害严重。番茄的花、果、叶、茎都可以感病受害。防治方法:加强通风透气,调节温、湿度,避免结露(控湿避阴)。发病初期喷雾50%速克灵1500~2000倍液或50%扑海因1000倍液或用速克灵烟剂熏棚等。番茄叶霉病俗称黑毛,仅危害番茄。以叶片受害为主。防治方法:利用高垄栽培;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岔,控制浇水,加强通风;推广膜下暗灌等。药剂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500倍液或2%春雷霉素500倍液喷雾防治。病毒病,选抗病品种,做好种子消毒处理,避免连作,实行两年以上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有效的防治蚜虫。发病初期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水剂1000倍液喷雾。番茄生理病害主要有脐腐病、畸形果等。脐腐病防治要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整地施过磷酸钙,避免氮肥过多,发病期可根外追肥,喷洒0.5%氯化钙或1%过磷酸钙液,10天左右喷一次,连喷3~5次。畸形果:育苗期加强温度管理,不在温度低时定植;加强肥水管理,防止过干过湿及氮肥过多;点花时激素浓度不宜过高。虫害主要以蚜虫为主,可以用黄板诱杀,药物防治用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防治。

五、采收

高寒地区林下人参种植技术 篇7

别名棒棰、山参、园参。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33~66厘米,茎单一,直立,圆柱形,光滑无毛。叶掌状复叶,有长柄,基部叶最小,小叶椭圆形,边缘细锯齿,表面绿色,沿叶绿有稀疏毛。伞形花序单独项生,小花有4~40余朵,淡黄绿色。茎的下端常分叉,顶端有根茎,俗称芦头。

2、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地

人参喜森林腐区质土,宜选腐殖质较厚(13厘米左右)的土壤,有条件也应施入一定量基肥。

移栽用地翻耕15~20厘米深,顺着畦用锹翻起来的上扣在畦串中间,堆成垄,进行风化,把土整碎细之后堆放畦串中间,播种前或栽参前彻底清除碎石块、树根之类杂质,做畦。参畦用高畦,高20~33厘米;畦宽以作业方便为准,一般为100~130厘米;畦长不限定,作业道宽为130~300厘米,应以能保持作业方便及通风为准。

2.2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先育苗再移栽,多被人工栽培所采用。

2.2.1 育苗

有春播、夏播和秋播。春播则将种子催芽后播种;6月上旬(芒种前)可将隔年干种子播种;夏播7月下旬至8月下旬可将当年采集水种子播种,目前多采用这种方法。秋播种子也需催芽处理。

播种方法有点播、条播、撒播。点播即按3厘米距离压孔,放入种子1粒,此法使参苗生长均匀,节省种子,但是费工;撒播费种子,省工;条播则介于二者之间。目前多采用撒播。撒播时用木板将畦面刮成5~6厘米深槽,撒入种子,将原土覆平,保持土壤湿润。如果翌年出苗,则须盖草一层,压上3~6厘米。每平方米需种子0.03~0.05千克。

2.2.2 移栽

现我国生产区采取培育二年参苗进行移栽,一是使小苗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肥料和光照,利于参苗生长。二年生的参苗成活率高,因参苗小,易缓苗,生殖生长期增一年,有利于参根增重。一般多采用秋栽,秋栽在10月进行。栽参头一天把苗起出,栽多少起多少,远距离引用,要用苔藓外包装。选芽苞肥大、浆足、芦头完整、须完整健壮的参苗。参苗消毒用150单位抗霉素、120倍波尔多液等药液浸种5~10分钟,勿浸泡芽,取出稍干,用移栽。栽参畦面用刮板(长26厘米,宽16厘米,下面有薄刃,背呈木梳状)刮沟,沟底平整或斜坡。将参苗接芦头向畦端摆匀,用刮板覆土顺参压好参须,再行覆土。栽到最后一行要倒栽,即芦头向畦末端,参须相对。栽完耙平畦面,使畦中略高,以便排水,覆盖植物秸秆残叶,并覆盖土3~6厘米。移栽的株行距、参苗株数及覆土深度,应按参苗大小有所不同。

2.3 田间管理

土壤解冻后,芽苞尚未萌发时去掉防寒草,用耙于深松土一次,深度以不伤根为度。以后各次松土要浅,每年松土3~4次。撤除防寒物后,要及时用药剂对畦面进行全面消毒,这是一项保苗、防病、增产的有效措施。应用50%多菌灵1000倍液,1%硫酸铜100毫升/升,多抗霉素或代森锌500倍液、代森锰锌1000倍液进行床面、、参棚和作业道等全面消毒。用药量以渗入床面1~2厘米为宜,然后松土,把药液渗入土内。第一次松土后,刚刚出苗或没有出苗时搭荫棚,棚前檐高100~130厘米,后檐高66~100厘米,其差度称为张口,一般在26~33厘米。上面覆草帘、芦苇帘、板,也可以用芦苇。

土壤干旱时要适当浇水,尤其是雨量较少地区的农田栽参更应注意浇水。浇水后要松土,雨季防止积水。

7月下旬至8月上旬,果实陆续成熟。分两次采集,当果红后,下种子或剪掉花梗,去病种子和果梗,搓掉果肉,把种子倒清水中洗,漂去果肉和瘪粒,捞出沉在水底的饱满种子,放在席上晾干或阴干,当种子含水率降到15%左右收藏。同砂混拌装在一定容器内,埋在阴凉地方,防雨淋湿。第二年取出催芽,或者不砂藏直接播种。秋季人参枯萎后,畦面用草覆盖越冬,帘子拆除或不拆皆可。

秋末至封冻或春季化冻时,降到畦面的雪,融化成雪水后,容易渗入畦内,使人参感病、烂芽、烂根和破肚子,必须将此雪及时撤下来。不下帘的参棚,当积雪厚度达10厘米以上时,易压坏参棚,也要及时撤下来。

初冬和早春的气温变化大,特别是向阳坡和风口地方,白天化冻晚间结冻,一冻一化极易引起参根遭受融冻型冻害,俗称缓阳冻,对此万不可掉以轻心,要百备而无一患,因此在上防寒土或防寒物时,一定要符合标准,结合清理排水沟时,往畦面多加些土或盖一层帘子,防止发生援阳冻害。

2.4 病虫害防治

2.4.1 立枯病

又名土掐病,病原是真菌中一种半知菌。该病主要发生在出苗展叶期,一至三年人参发病重。受害参苗在土表下干湿土交界处的茎部呈褐色环状缢缩,幼苗折倒死亡。

防治方法:①做床时,每平方米施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01~0.015千克,拌入3~5厘米深的土层内进行土壤消毒,然后再播种。或以每100千克种子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0.4~0.8千克与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0.4~0.7千克混合均匀后拌种。②苗床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上述药剂浇灌床面,防止蔓延。

2.4.2 斑点病

此病主要危害叶片,茎和果实红熟时也可受害。叶片产生不规则形或近圆形褐色病斑,严重时叶片早期脱落。红熟果实受害后变黑色干瘪,种子亦呈不同程度的黑色。

防治方法:①做好清园工作,及时清除并烧毁病原体。②展叶初期用多抗霉素100~200单位,展叶后特别是进入雨季可改喷1:1:120波尔多液、50%扑海因500~800倍液或眯唑霉400倍液等,宜交替使用。③发病严重的地块,随即用100单位多抗霉素或1%硫酸铜液对参畦作业道及参拥进行全面消毒。

2.4.3 疫病

又名“搭拉手巾”,病原是真菌中一种藻状菌。此病主要危害叶片,根部亦可受害。病叶呈暗绿色水渍状。根受害后呈浅黄褐色软腐状,根皮易剥离,内部组织呈黄褐色不规则花纹。雨季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发现中心病株立刻拔掉,并用1%硫酸铜或70%敌克松500倍液对病穴及周围土进行消毒,防止蔓延。加强田间管理,雨季及时排水。发病初期喷58%甲霜灵锰锌1000倍液或淋浇植株中下部和土面,最好大雨后喷洒,7~10天1次,连续2~3次。

2.4.4 菌核病

病原是真菌中一种子囊菌。此病危害根部,受害根腐烂后只剩表皮,内外均有褐色鼠粪状菌核。

防治方法:用50%速克灵或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1%~0.3%拌种,或用上述药剂及40%菌核净500倍液浇灌。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用生石灰或1%~5%石灰乳病穴消毒。

2.4,5地下害虫防治蛴螬、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

防治方法:①施用的粪肥要充分腐熟,最好用高温堆肥。②灯光诱杀成虫。在田间用黑光灯或马灯或电灯进行诱杀,灯下放置盛虫的容器,内装适量水,水中搞少许煤油即可。③用75%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0.1%拌种。④田间发生期用90%敌百虫1000倍或75%的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浇灌。⑤毒饵诱杀。25克氯母乳油拌炒香5千克,加适量水配成毒饵,于傍晚撒于田间或畦面诱杀。

2.5 采收加工

高寒地区菊花宿根越冬管理技术 篇8

1 品种选择

由于菊花是栽培品种, 经过人工长期的培育、改良, 在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异, 种质资源极为丰富, 可根据菊花花朵的颜色、数量、形态、菊株高度、形状等, 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品种, 如粉金刚、金背大红、绿荷、丽金、白公主、紫玫瑰等进行栽植。

2 栽植

栽植时间一般为10月20日左右 (一定要控制在菊花没长出脚芽之前) 。挑选长势健壮、无病虫害的菊花作为母株。将所选品种盆菊, 从盆中起出, 按品种分类放好, 并做好标志牌备用。

3 越冬管理

3.1 冷棚越冬

大型花卉生产企业利用春季育苗用冷棚即可使菊花安全越冬, 在冷棚内做200cm×150cm的畦, 将菊花母株按10cm×10cm的株行距栽植于畦内, 做好品种标记, 浇透水。随着气温逐渐降低, 菊花进入休眠期。冷棚正常扣塑料薄膜为第2年生产做准备。

b.扣膜后经常进入冷棚检查温度、湿度, 温度保持在0~7℃, 湿度保持不干不浇, 使菊花母株既不萌发又不上冻。如遇到极端天气, 可采取加扣小棚、盖草苫、放烟雾等方法来应对。

c.立春前气温开始回升, 及时除去草苫、小棚等, 清理畦面, 浇返青水, 喷洒一遍多菌灵800倍液, 间隔10d后, 再喷洒一遍。

d.春节后, 随着气温的逐步升高, 母株上发出很多脚芽, 根据生产计划, 可进行扦插大量繁殖, 也可直接分株上盆, 为生产其他花卉让出空间。

3.2 庭院越冬

a.居住在平房或小型生产者可利用庭院的空地或春季育苗的冷床, 在庭院向阳背风处, 挖越冬池, 宽50~100cm、深50cm、长根据菊花数量决定;冷床内挖比菊花原土团深5~8cm的沟穴, 把已备好的菊花母株按品种埋入沟穴中, 株距6~8cm, 一定要埋实, 并马上插上标志牌, 编号登记入册, 以备以后区分品种。然后一定要浇两遍透水, 即待第1遍水完全渗透后, 再浇第2遍透水。

b.于11月20日左右上冻之前, 再给菊花浇一遍透水, 覆盖上一层厚草苫, 不需剪掉菊花地上部分。再加一层塑料薄膜, 在塑料薄膜上盖一层草苫。此时菊花进入休眠状态, 无需任何管理措施。

c.立春前后, 当室外温度达-22~-12℃时, 揭开菊花上的草帘子, 并剪掉菊花上部, 使地上部分留7~10cm即可。把剪下的部分及杂物清理干净, 然后再浇一遍透水, 喷洒一遍多菌灵800倍液, 间隔10d后, 再喷洒一遍。之后不必再浇水, 能保持土壤湿润即可要据室外温度情况定时揭盖塑料薄膜上的草苫, 让越冬池接受阳光, 保持内部不冻。随着气温逐步上升, 揭草苫时间一般从早上8时多逐步过渡到6时多, 下午盖草苫时间从15时多逐步过渡到16时多。

d.3月初, 菊花母株已长出非常健壮的脚芽, 待到温度适宜时, 即可用作春季繁殖。

3.3 室内越冬

秋末冬初选择菊株根部萌发出的第一代新芽进行扦插。操作时, 用刀深入土中2cm处, 切取带有新芽的根茎, 连土挖出, 扦插在备好的盆中。盆土应以培养土和沙土各半组成, 然后将盆移置室内, 温度保持3℃左右, 少浇水, 盆土保持微湿。值得注意的是室温不能过高, 也不能让植株受冻而死。到翌年3月中旬再移置室外背风向阳处, 以逐渐适应外界环境, 之后便可进行分盆或地栽, 进入菊花的正常生长过程

摘要:菊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 深受广大花卉爱好者的喜爱。采用适当的管理措施, 可使菊花宿根在北纬45.56°的高寒地区安全越冬。

上一篇:长春瑞滨顺铂下一篇:大学校园空间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