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工作发展

2024-08-11

档案工作发展(精选十篇)

档案工作发展 篇1

一、档案统计工作的重要价值

1.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为保证档案完整以及档案安全,档案工作部门需要对各种台账、账簿等进行精心建设,用数字形式将档案资料的收进、移出、分类等表现出来,摸清家底、明确档案数据情况,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为了提供必要的档案库房建筑设计的参考数据资料,档案部门要积累长年的档案库房温湿度数据;为了提供可靠的档案保护技术数据,采用各种先进技术设施来延长档案资料的最长使用寿命,有关档案的损毁情况、保管年限、材料耐腐蚀性等都需要档案工作部门进行详细统计,其目的就在于为档案利用准备好真实、可靠的原始档案资料,从而最大限度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2.提供档案工作依据。诸如档案的产生、档案的门类、档案的数量等档案工作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档案统计来精确反映。此外,档案资料的更替、档案利用的效率及频率等也都需要档案统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从档案工作的硬件建设来说,诸如档案工作部门人财物的实际需求量等,同样需要档案统计工作来完成。在社会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各领域、各部门如果需要档案发挥作用,也离不开档案统计为此提供的真实数据保证,也为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提供参考借鉴[1]。

3.加深档案工作意识。档案工作的业务环节包括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及利用等。档案部门应对档案工作各环节心中有数,对各类问题能做基本的数量分析。档案工作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档案统计工作,各环节业务工作都需要档案统计的密切配合。如档案的进馆环节,在资料接收之前,需要掌握进馆单位的档案情况,了解机关档案室档案的数量和质量,在此基础上对人力、物力、包装工具、存放位置及进馆时间进行科学有效安排,确保档案接收能够顺利完成。毋庸置疑,档案工作是有其特殊的规律性的,档案统计在实践过程中对于这种规律性的发现有着积极意义,也能提升档案工作各个环节、各个业务的针对性与时效性,保证档案工作整体开展的便利。

4.实施有效监督检查。为了了解和掌握档案的形成、管理、利用及档案事业的发展情况,衡量档案工作各环节实施效果的好坏,需要发挥统计工作在档案事业中的基础性作用。积累长期系统的档案统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管理研究,实现对档案工作特有规律的深刻认知,对档案工作的科学性建设发挥重要作用。针对档案工作的准确性、客观性以及档案工作的特点、趋势等,档案统计工作都可以做出必要的反映。档案工作部门在拿到科学统计后的数据后,完全可以掌控整个档案部门的工作实情,进而对其进行有效监督检查,对不正确的工作方式、方法、内容等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

5.促进档案理论研究。档案学是一门有着自己的运动规律独立的学科,它的发展进步,离不了统计研究。档案统计能够揭示其发展规律,深入研究档案学理论的真谛。档案工作的特有规律性一般是通过数量统计来发现的,而数量统计无疑是档案统计工作的范畴。海量的统计数据对于作为一门学科的档案学而言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是强化定量研究、弱化定性研究的主要依据,而这种发展趋势将使档案学理论研究日趋完善[2]。

6.有效宣传档案工作。加强档案宣传工作能够使人们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而统计数据是最具客观性、科学性、说服力的宣传工具,曾经那些流于字面的乏味语言在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面前没有丝毫的吸引力和价值存在。假设如前文所述,档案统计能够提升档案管理水平,那么它对于促进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以及对整个档案工作都是至关重要。

二、做好档案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1.加强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一直以来,档案工作各业务中最薄弱的就是档案统计工作,档案统计的重要作用没有被充分地认识。领导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工作没有力度,多数档案馆收集的资料在系统性、全面性和准确性方面很欠缺,很难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借鉴资料促进整个档案事业进步。档案工作需要有力领导,而有力领导则需要重视对档案统计的强化,需要将档案统计切实纳入到整个档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人员组织、经费开支、制度设定等各个领域提升对档案统计重要性的认识,真正将“重视”落到实处,引导档案统计工作在档案管理中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2.建立完善的档案统计制度,保证档案统计的准确性、及时性。档案统计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数据的准确无误。失去了准确性,统计数据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统计工作就会无的放矢。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一方面要做好原始资料的登记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的审核和管理。各级档案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真实地填报各种统计报表,对每一张表格、每一个数据做到认真负责,实事求是。逐级上报档案统计报表,对档案统计工作实行逐级管理,各级负责人应对上报数据的真实准确负责,对于弄虚作假的现象,按情节严重程度追究当事人及负责人的责任。及时性要求各级档案统计资料按时报送上级部门,及时登记档案统计原始记录并及时汇总上报档案统计报表需要有制度做保障,常用的有档案统计台账制度和档案统计报表制度。每一个填报单位都应该遵守统计制度要求,增强全局观念和社会责任心,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上报档案统计资料[3]。

3.加强档案统计分析,提高档案管理水平。通过绘制相应的、能够直截了当反映档案工作未来形势的状态图表或曲线图表等;通过分析真实数据获得科学结论以真实反映各种问题或问题后果在档案工作中的表现,反映各环节、各层次间的相互联系;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对理论数据进行推断假设分析,直观作出判断,通过科学预测,为档案工作的领导决策提供可行的建议。如今,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引入创新了档案统计工作的方法与手段,助推了相关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趋势。档案统计人员只需要将统计所得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就能加速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过程,同时具备准确性高、存储安全、便于汇总等优点。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以利用统计数据绘制不同的统计图表,更直观明了地反映数据的分布及变化趋势,对档案工作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使领导部门能够更及时准确地掌握档案工作的具体情况。

4.对档案统计工作实施切实监督与管理。一是每年进行一次档案统计工作的抽检。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在年度统计报告工作结束后,认真审核基层统计报表,抽检一些重点单位及重点档案数据,保证其真实准确。其次,要第一时间通报每年度的档案统计工作状态。每一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要切实并及时掌握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对下级或平级数据报送情况要进行年度抽检,并进行评比,表扬奖励工作完成得优秀的单位,通报批评有弄虚作假的单位及未能及时上报的单位。三是加强对档案统计业务的指导。管理部门要将统计工作纳入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中,在检查中加强指导,强化档案统计制度的制定及落实,更有力地监督基层单位做好统计数据资料的积累。四是将档案统计工作纳入目标与绩效考核中。档案部门的将统计工作纳入目标与绩效考核,其目的十分明确,即为提升各部门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各部门保质保量完成档案统计工作。最后,要强化执法、检查档案统计工作是否照章办事。强化执法检查的目的在于促使下级或基层档案部门重视统计工作,将重视程度提高到法律的高度,切实将档案统计工作落实到实处。

教师专业工作发展档案 篇2

1、为了加强师资管理,及时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不断搜集、积累教师业务水平情况,对教师教学科研水平进行考核,必须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充分发挥业务档案在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估、晋升、奖惩方面的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2、教师业务档案主要收集和记载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活动中形成的主要成果材料(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科研论文、专著、教材等以及对这些材料的评价,专家的学术鉴定材料、图片等)。

3、对教师业务档案的认真收集、整理是加强教学,科研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业务档案搜集

1、建立健全业务档案材料的搜集整理制度,材料要全面、完整、准确,由专人负责管理。

2、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教师任课、进修、观摩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科学研究等成果、学术活动、外语状况、计算机情况、学术水平鉴定及参加有关会议总结等材料。

3、对归档材料要验证真伪和完整与否,要求用黑钢笔或黑水笔填写,书写字迹工整,不得用铅笔、圆珠笔填写。

(三)业务档案材料的管理

1、对材料收集整理时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政绩材料向档案转化的重要步骤,这是项经常性的工作。对接收来的材料,按理卷的要求进行分类、编目、登记、统计和必要的加工整理,大致分为六类;

(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登记表、学历及职称复印件、奖惩复印件等;

(2)教学活动,包括任课、进修、观摩、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材、改进实验方法、设备、措施等;

(3)学术活动,包括参加学术研讨会议、学术交流,学术任职等(具有复印件)。

(4)科研活动,包括教学资料编写,科研论文,著作科研成果的登记及复印件;项目的立项运作,完成的情况;

(5)计算机、外语考试、培训学习情况(证书复印件);

(6)教学竞赛获奖证书、教案、反思及专家评课资料,业务上的工作奖励、鉴定、评语等据实记载(证书复印件);

2、对档案材料的整理工作要求及时准确,利于考核、考查材料的准确程度及学术价值;

3、业务档案的使用,要确定阅档人员范围,建立业务档案传阅制度。

★ 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

★ 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人工作总结

★ 幼儿园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表

★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学期计划

★ 教师专业发展个人计划课件

★ 美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总结

★ 教师专业发展个人研修总结

★ 教师发展心得体会

★ 教师专业发展手册范文

加强档案工作,服务企业发展 篇3

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而且对档案工作同样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档案工作也以人为本,与时俱进。

档案工作要发展?以什么来衡量发展?需要有一套为大家所公认的目标体系。譬如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通常要看其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收入等等。我国档案工作也有一套工作指标,但很少有人关注这些数字,对各地档案工作发展也没起到太大的引导作用。所以,档案工作目前既要重视加快发展,还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目标体系,引导和规范档案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建立企业档案资源建设目标体系。对档案部门来说,资源建设时根本,只有将资料收集齐全,才能搞好档案的提供利用,否则将成为“无米之炊”、“无水之源”。档案数量是反映档案工作发展的最基本概念,企业每天都在源源不断地产生各种各样的文件材料,主要看企业档案收集和积累多少有利用价值的档案。档案的数量自然随之不断增加,尤其是新单位的成立,原先不被收集的档案逐步走进我们的视野,如声像、电子公文、CAD制图、刻录盘等等,档案的总量应该有更明显的增加,如果不增加或增加缓慢,就说明这里的档案工作有问题。当然,如同经济发展不能单纯追求经济指标一样,档案工作发展也不能单纯追究档案的数量,还要看档案的质量,譬如说档案的结构、门类、载体、价值等等,都是衡量档案资源建设的重要指标,将记录本单位的各种载体的档案有效地收集和保存起来,如各种机器设备的调试数据,往往被忽略但在应用时却找不到依据,如果把它存入档案,在进行检修调试时就会少走弯路。

二、建立企业档案利用目标体系。这主要体现在档案利用人次、卷(件)次和利用效果等方面。发挥档案的作用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也是档案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档案工作简单概括为:收、管、用)利用情况如何是对档案工作的全面检验。譬如档案资源建设情况、档案的管理水平、档案的开放度、开发档案信息的能力、档案部门的知名度等,都可以通过利用率和利用效果来检验。之所以不把它作为唯一的目标体系,是因为档案的利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们可以不拿一天两天的档案利用情况说事,但我们不可能对一个月、一个季度、半年、一年的档案利用情况无动于衷吧。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纵然档案作用有谷有峰,但也不能只是期待,不能只关注档案作用的未来时,更要关注档案作用的现在时,要千方百计搞好档案利用工作,为企业经济建设服务。让基层单位的技术人员切实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切实感受到档案给其带来的利益和实惠。从而更加重视和支持档案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如

(1)2007年我矿职工刘长江死亡,其爱人说“住房公积金”本人没有领取,通过到档案室查阅会计凭证,证实住房公积金已经由郭兵、孙丽霞领取,原本准备上法庭的一场官司就此平息了。

档案工作发展 篇4

一、提供利用工作在档案工作中的地位

提供利用工作是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手段, 在档案工作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档案提供利用是档案工作的中心任务。

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 是指档案部门为了满足利用需要向利用者提供档案材料为利用者服务的工作。档案部门的所谓提供利用是知识形态生产力范围之内, 不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 而档案利用者的利用工作则能直接将知识形态生产力转化为物质生产力, 可以直接创造出物质财富。一般来说, 我们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为做档案工作而做档案, 也不是把档案整理好、摆样子, 更不是为了显示档案存量的多少。其中心任务就是为了提供利用档案, 充分发挥档案的凭证、依据、参考、咨询作用。

2. 提供利用工作是衡量档案工作的主要标志。

提供利用工作直接面对社会、各单位及管理人员, 是衡量档案工作好坏的主要标准。如2004年在沈阳市运河风景管理处管辖区域内, 几个钉子户违章占用园内绿地搭建简易房, 进行废品收购, 管区处园政执法人员对其予以制止, 并责令其拆除违建, 他们进行狡辩, 说他们原为此地坐地户没有违章占用。为此我们进行多方努力, 最后利用档案为这块绿地找到了准确的依据和凭证, 追回了被违章占用的绿地, 确保公共绿地寸土不丢。从中我们看到了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重要性。

3. 提供利用工作对档案工作起推动作用。

提供利用工作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 是衡量档案工作好坏的标准, 因此提供利用工作必然对整个档案工作起着推动作用。首先, 通过提供利用工作, 向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提出相应的要求, 要求必须收集齐全、完整, 整理规范, 查找方便;其次, 通过提供利用工作可以发现和暴露我们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有利于改进工作;最后, 提供利用工作可以使各个部门看到档案工作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更加积极主动地协助、配合档案管理部门开展各项工作, 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

二、做好提供利用工作的必备条件

通过多年档案工作实践, 结合新形势的特点和档案工作具体情况, 提供利用工作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增强服务观念是做好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前提和指导思想。

党中央提出开放历史档案工作的方针后, 档案面临着由封闭型、半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在新的形势面前, 我们要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大力开展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 为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服务的轨道上来。扩大档案开放的范围, 简化查档的程序, 并以阅览室为窗口, 在客观上创造良好的阅览环境, 严守职业道德, 做到主动、热情、及时、准确地为利用者服务。

2. 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制度, 使档案工作有章可循, 实现档案管理制度化。首先, 应将档案管理制度纳入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其次, 建立档案的归档、收集、保管、利用、保密等制度, 将归档的材料加以整理, 便于利用, 不断促进归档制度的实施。

3. 档案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要坚持档案工作的“三个面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科研。端正服务态度, 有良好的服务态度,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群众观点, 千方百计地为利用者提供方便, 同时, 还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 研究提供利用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 解决提供利用工作中的新问题, 对利用方式、服务手段以及工作制度不断地进行改进, 以适应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新形势。

4. 档案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

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只有培养造就出一批新型档案专业技术人才, 才能适应今后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 为促进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服务。因此, 我们应该严抓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的提高, 培养造就出一批高水平的专业管理人才。首先, 档案人员素质要与档案管理水平成正比;其次, 加强档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再次, 加强档案人员计算机专业知识培训。

5. 完善检索工具, 提高利用效率。

检索工具是揭示档案内容和成分, 帮助利用者查找档案的向导, 如果没有必要的检索工具, 面对浩如烟海的档案, 如何能做到心中有数完整准确地提供利用呢?所以只有建立完善的检索体系, 才能为搞好提供利用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也才能根据编制的检索工具和参考资料为利用者查到所需要的档案。我们要根据不同内容的档案资料, 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地编制各种专题目录、主题索引, 将档案信息分类, 在查找时可以直接靠近主题, 使档案信息更容易被找到, 并应用电子计算机自动检索, 不但能加快调卷速度, 提高查档的效率, 同时也便于对档案信息加强管理。

三、广开档案利用的新途径

要采取新的手段和科学技术方法, 提高档案管理和开发利用水平。针对利用者的实际需求灵活运用, 使“死档案”变成“活信息”, 使档案潜在生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此, 要在提供利用的方式和手段上进行改革。

1. 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主动服务手段。

第一, 实行超前服务。事先对产生档案集中的部门和单位加强业务指导, 确保各类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第二, 实行定向服务。根据不同时期利用档案信息的实际情况, 对利用档案信息比较集中的部门和单位进行重点服务。第三, 实行跟踪服务。档案人员应该及时掌握地区当前的工作焦点和重心, 积极配合提供档案。第四, 实行多样化服务。采用的方式有电话、送图到岗、复制加工、专题介绍等。第五, 积极参加科技市场开发的贸易活动。比如, 信息的收集、筛选和传递, 建立目录中心, 为买卖双方寻找和选择交易伙伴, 反馈市场信息, 参加各种交易会、展销会。

2. 针对社会需求开展档案编研工作。

为使档案能够服务于社会, 就要把档案信息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出。而开展档案信息编研工作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方式。开展编研工作。首先, 要确立服务的观念, 为国家的经济建设, 党的领导服务;其次, 要对社会的发展形势有深刻的了解, 能够及时地提供当前工作所需的档案资料;最后, 编研工作应具有独创性和开拓性, 编研资料要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对前人没有做过的工作要敢于尝试, 使编研资料能够真正起到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

档案工作发展 篇5

为切实搞好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山东高速鲁东分公司成立以来,积极行动,落实措施,加强档案管理和业务建设,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要求,认真整理相关资料,进一步规范了工程技术档案、管理档案等项工作,使整个档案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3年,鲁东分公司档案目标管理达标升级工作顺利通过省部级考核认定并获得档案管理“省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确保档案工作有序开展 档案达标升级是保证档案齐全完整,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促进高速公路事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因此,山东高速鲁东分公司领导非常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多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档案管理工作,及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各项问题,并成立了由经理任组长、各管理处负责人为成员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各管理处设立综合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各种门类、载体的档案和资料。设专职档案管理员1名。各职能科室确定一名兼职档案员负责内业资料的收集整理,从而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一体,左右联动的无缝档案管理网络。实行档案工作岗位责任制,把档案工作明确列入分管领导,各科、养护工区、收费站负责人、专(兼)职档案员的岗位职责,作为一项制度加以规定,并结合每年的任务目标,将档案工作列入目标考核内容。对档案管理人员加强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全部档案员均达到了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同时,各管理处综合科加强对各业务口档案的检查和业务指导,充分发挥了机关综合档案室的监督、指导作用,定期对各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搞好档案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强化管理措施,加强档案业务建设,为档案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山东高速鲁东分公司始终把档案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将档案工作列入单位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在单位经费中列入档案工作专项经费,对档案软硬件的配臵提供了资金保障。在档案入档、借阅、利用等方面严格管理,发挥各单位档案员的作用,群策群力,认真做好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注重抓好“三项建设”:

(一)抓制度建设,明确责任到人。按照档案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了档案收集、立卷、整理、归档、保密、保管、借阅、编目检索、开发利用、库房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档案管理制度化。将档案管理责任按阶段落实到人,档案管理人员按责任分工,各司其职,狠抓落实。为使档案管理工作上水平,将档案工作列入单位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将文件材料及时归档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规定在管理制度中,细化分解到各业务部门的各项工作程序中,并且将档案管理纳入争先创优综合考核中,确保了档案归档及时、完整。2003年以来,鲁东分公司各管理处按照分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完成了以科为主体的各门类、载体的文件材料归档工作,入档材料按照、科室、门类进行了明确分类,组卷规范、合理,档案盒脊背规范、清晰。截至2003年,档案室共收集基本建设档案10511卷、文书档案3925件、会计档案954盒、声像档案137盒、实物档案82件,档案归档率、完整率、准确率均达100%。

(二)抓业务素质建设。在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组织科室负责人、兼职档案管理员进行学习,采取多种形式学法规、学业务,请进来,请当地专业技术人员指导;走出去,向业务部门学习。集中学习了《山东省档案管理考核办法》、《保密法》、《档案业务指南》等,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和工作业务能力,并积极参加省档案局举办的档案工作业务培训班,学习档案管理先进工作方法,使档案管理人员政治素质

不断提高,保密意识逐步增强,档案管理工作日趋完善和规范。为贯彻执行国家档案法律、法规,还组织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宣传《档案法》和《山东省档案条例》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组织专兼职档案人员学习、落实地方档案工作的有关规定、办法和标准,并多次邀请上级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到各管理处指导工作,通过系统的学习,为档案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一步规范了档案管理工作。

(三)加强硬件建设,科学管理档案。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前提,2003年以来,鲁东分公司对所属管理处档案硬、软件进行了统一配备,购臵了计算机、扫描仪、密集架、吸尘器、去湿机、温湿度自动记录仪、灭火器、声像资料柜、防磁柜等现代化管理设备,档案库房、阅览室、荣誉室做到了三分开。档案库房建设符合保管要求,各管理处库房面积均达到了100平方米左右,采取了防火、防盗、防高温、防潮湿、防光、防尘、防鼠、防虫,防污染等措施。档案装具采用省档案局监制的标准档案盒,符合国家档案管理要求,档案柜数量充足且质量完好,确保了档案管理工作走向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轨道。

三、积极开发利用档案信息

我们牢固树立档案工作为企业管理服务的思想,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利用档案资料齐全,管理规范的特点,加

推动国有企业档案工作健康发展 篇6

会上,北京市档案局总结了“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国有企业档案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要求,即:适应国企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市属国企档案部门要切实提升依法管档水平,全面加强档案工作组织领导,有效强化国企改革中的档案管理,不断完善档案工作“三个体系”及信息化建设。

王雁宾肯定北京市国有企业档案工作“有创新、有突破、抓得实”,要求市属国企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继续贯彻实施国家档案局10号令,在各级企业逐级完成管理类档案保管期限表编审工作,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及安全保密工作,提升档案服务利用水平。李薇薇提出了强化组织领导、规范管理国企改革中档案工作、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会议安排京粮集团、首开集团、华夏银行、市轨道交通建管公司、北汽集团5家单位分别从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强化监管、规范管理、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等方面介绍了档案工作经验。会议就市属国企改革中如何做好档案处置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传统档案数字化及数字档案室建设等议题进行了分组座谈,并对《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进行了深入讲解。来自57家市属国有一级企业档案工作主管领导和档案人员共107人参会。

北京市档案局(馆)

京粮集团代表发言:在市档案局的指导下,在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集团档案室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原则,围绕集团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深入基层抓落实,结合实际转作风,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资源意识、服务意识,努力提升京粮集团系统档案工作整体水平。

一、主要做法

(一)深入贯彻落实《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探索实施企业内部档案管理认定工作,提升集团全系统档案工作水平。

为适应新形势,规范所属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集团依据《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制定了档案室工作规范,对档案管理体制、制度建设、基础业务、档案开发利用四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进行量化管理,按百分制设置分值,80分以上为合格。在此基础上,根据集团所属企业业务类型和档案工作现状,在所属33家企业开展档案工作内部认证,通过逐一有针对性的检查指导,确保所属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合格率达到100%。我们分五步进行此项工作。一是组织初检。集团档案室实地检查所属企业档案工作情况,依据工作规范找出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二是督促整改落实。集团档案室督促各企业档案室按照整改意见,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三是组织复查。集团档案室检查企业整改意见落实情况,对整改后的企业档案工作进行复查;四是组织验收。对整改后达到合格标准的企业,集团与市档案局组成联合检查小组对企业的档案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五是通报检查结果。对档案工作验收合格的企业,在集团内部刊物《京粮信息》中予以通报表扬。

通过实施企业档案工作内部认证工作,使各企业领导更加高度重视档案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对档案工作的投入,改善了档案工作环境,强化了企业全员档案意识,充分调动了档案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了业务水平,有力地推进了集团所属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整体协调发展。

(二)注重档案抢救性工作,实现破产、改制企业档案集中统一管理

2011年集团所属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集团进行大规模的企业重组、破产、劣势企业退出工作,所属11家面粉厂、16家对外投资企业及三产企业相继破产,集团专门成立公司负责处理破产企业人财物以及档案方面的遗留问题。为此,专门设置了近500平方米的档案库房,配备档案装具,集中管理集团所属50余个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将1950年至2004年的几万卷文书、会计、人事、实物等各类档案,完整保留了下来,做到了企业破产,档案不散,为集团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支撑。

(三)商标档案收、管、用相结合,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商标档案是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在集团申请“中华老字号”企业、“北京市著名商标”企业及展示企业实力,扩大企业知名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规范商标档案管理,集团档案室与相关业务部门制定了商标档案收集整理方案,明确了纸质商标档案分类整理及编目方法,在规定的时限内由各有关业务部门交集团档案室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同时,组织开展了纸质商标档案的数字化工作,设置利用者的借阅权限,为各有关部门提供数字化的商标专业档案,减少了对商标纸质档案原件的损毁。

(四)办公自动化系统与档案系统无缝对接,实现档案全过程网络化管理与利用

2002年,集团全面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网上办公,但与原有的档案管理系统不兼容,办公系统中的大量数据无法及时归档管理。为解决这一问题,集团出资研制了双系统的接口程序,使办公自动化系统中需归档的文件能够直接导入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应归档文件的在线、实时归档与整理。网上档案利用打破了传统纸质档案利用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

二、工作体会

(一)依法管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石。通过对档案工作领导人员、管理人员及全员的档案法律法规培训和宣传教育,切实增强了档案法制观念和依法治档的意识,推动集团档案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轨道。

(二)领导重视是抓好档案工作的前提。领导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为开展档案工作创造了条件、营造了氛围,确保了档案工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全员参与是开展档案工作的保障。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作用,不断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全员“办档案”的良好氛围。

(四)健全机制是推动档案工作科学发展的基础。建立档案工作制度、明确机构人员、完善考核机制、健全工作体系,有效地调动广大档案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档案工作融入企业中心工作,高效服务企业发展。

首开集团代表发言:在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市档案局的监督指导下,在全系统档案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十二五”时期,集团档案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统筹规划,明确目标,确保档案工作落到实处

2011年下半年,集团经理办公会通过了“十二五”时期档案管理工作方案,并作为集团“十二五”战略的分战略。《方案》按照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总体要求,以集团“十二五”总体战略为指导思想,以建立集团档案中心,并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档案资源,搭建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集团档案统一集中管理,全面提升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为总体目标。《方案》的实施以集团整体上市为节点,上市前建立集团档案中心基本框架和档案管理体系、开发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及部分档案数字化等;上市后实现集团OA系统和档案系统无缝对接和数据交换,真正完成文档一体化,实现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与安全共享,最终构建大集团化的档案资源共享和管理平台,使集团档案上了新的台阶。

(二)开拓创新,加快档案信息系统建设

1.以档案信息系统建设为契机,建立“四位一体”的档案管理中心

2014年,以档案信息系统建设为依托,构建了集团系统统一的应用管理平台,建立了集团档案资源中心、档案利用服务中心、数字档案中心、档案干部队伍管理中心为一体的大集中化管控的综合性档案管理中心。实现电子档案信息的集中存储、分级管控,统一利用,最终实现了集团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等档案信息资源的无缝对接、共建共享。

2.稳步推进,全面覆盖,档案工作实现三个转变

在档案信息系统开发建设过程中,遵循“明确目标,分步实施,单点突破,全面覆盖”原则,采取搭建架构、由上至下集中部署、先行试点、全面覆盖等方法。系统开发上线后,集团及所属企业档案工作实现管理对象由传统载体档案向电子档案的转变;管理方式由手工操作向电子政务化转变;管理流程由事后整理向全程控制转变,使集团档案工作迈上新台阶。

3.实现档案数字化,为档案信息系统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一是有计划推进档案数字化。按照“档案年代先近后远、先京内后京外、先高利用率后低利用率”的原则进行,用了3-5年的时间,完成了集团系统现有各种载体档案资料20万卷档案数字化,实现了电子文件的网络查询、利用;二是即时完成归档文件数字化。按照首开集团各类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应归档的各类文件均同步进行档案数字化,并及时挂接到档案信息系统,提高了档案利用工作效率。

4.工作成果与学术研究相融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科研水平

2014年,首开集团在全系统推广统一的档案应用管理平台。在此基础上,研究撰写了《房地产企业档案系统资源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实施》,荣获“第二十九届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一等奖,标志着首开集团档案工作在学术研究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三)务求实效,强化企业改制工作中的档案管理

1.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加强培训

2012年,集团制定颁发了《改制企业档案处置暂行办法》、《改制企业档案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规定了改制企业档案处置的原则、各类档案的归属与流向等,使改制企业档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档案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共同举办了“首开集团改制企业档案移交工作”培训,覆盖全系统各级企业,为改制企业档案接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档案工作与企业改制工作同步

集团将改制企业档案工作纳入企业改制工作程序,与改制工作同步进行。要求各改制企业将改制企业档案工作纳入改制工作计划,纳入有关领导、部门、人员的岗位职责;成立改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小组,档案部门参加改制工作例会,随时了解、掌握改制工作进度;档案部门提前介入,对改制企业档案工作进行指导,保证及时、规范接收档案,防止档案的流失。

3.改制企业档案的清理工作

为做好改制企业档案的清理工作,集团总经理召集并主持全集团档案工作主管领导、档案部门领导、专职档案员参加的“改制企业档案清理工作”专题会。要求各改制企业将档案清理作为改制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提供必要的人、财、物保障。档案工作部门领导带领档案人员下基层进行业务指导,在半年内将20家改制企业近8万卷11183件档案全部清理完成,有效保护了改制企业历史档案。

(四)加强室藏档案资源建设,开展零散档案的收集工作

在做好日常归档工作的同时,集团开展了零散档案的收集工作,制定了收集方案,收集人员范围扩大到离退休、调出人员等,收集内容涵盖各个时期、各种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并采取逐级筛选、逐级报送的工作程序等。截至目前,已收到各类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档案200多件,为集团各项工作提供了原始记录。

二、工作体会

在做好档案工作的同时,我们深刻认识到:领导重视、真抓实干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支撑;人、财、物齐头并举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必要条件;纳入考核,奖惩分明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有力手段。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扎实做好各项基础业务工作,并引入知识管理理念,形成知识管理体系,开拓创新,齐抓共管,开创首开集团档案工作新局面。

华夏银行经验做法:华夏银行成立于1992年,截至2014年年底,资产规模排名已经位列全球银行第90位。档案工作也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行设有档案库房的一二级分行及异地支行总数已达82家,库藏档案439万卷/件。全系统档案工作实现“四个转变”,呈现“三个亮点”。

一、主要做法

(一)明确档案工作目标,实现“四个转变”

“十二五”开局之年,我行提出“珍存华夏记忆,构建信息平台,实现档案共享”的档案工作目标。实现了档案管理的“四个转变”:一是实现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向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转变;二是实现分散管理模式向集中管理模式转变;三是实现以文书档案为主向管理类和专业类档案并重转变;四是实现各类文件年度立卷归档向实时立卷归档转变。做到了管理触角不断延伸,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管理手段不断加强。

(二)狠抓落实,突出“三个亮点”

1.强化依法管理

我行认真执行国家及北京市档案工作法律法规,及时转发两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重点强调档案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强调档案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强调档案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和继续教育;强调档案库房规范化管理。要求自有档案库房和委托寄存库房做到“四有”:即有人管、有监控、有检查、有记录,切实做到情况明、底数清。结合实际,制定了《华夏银行档案管理办法》、《华夏银行管理类档案保管期限表》等档案工作制度,修订完善了《华夏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华夏银行法人客户信贷档案管理办法》、《华夏银行个人客户信贷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华夏银行小企业客户信贷档案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特别是在《华夏银行档案管理办法》中,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和档案工作各环节的工作要求,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委托寄存管理在审核资质、应急管理、交接借阅、档案销毁以及向总行报备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2.强化安全管控

樊大志行长曾在批示中强调:要像押钞一样运送档案,一定要确保档案安全。一是在全系统开展购买档案社会化服务调研和备案工作。调研显示,总分行共购买档案服务25家,一级分行占比近70%。其中,采取委托寄存方式的一级分行共19家,托管档案 110万卷,另有6家一级分行采取租用库房方式,库藏档案近90万卷。通过调研,摸清了家底,掌握了全行基本情况,找准了工作重点、难点和风险点,为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明确了方向。我行还加大了对购买社会化服务的资质审核、合同管理和备案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档案安全管控水平。二是加大检查指导力度。2014年,我行组成检查组,检查了北京分行4个档案库房,并实地检查了上海、南京、南昌等9家一级分行及其下辖二级分行档案库房、电子档案和实体档案管理情况,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督促这些单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三)强化服务创新,开展专项治理

2014年,在全行范围内开展了会计档案集中专项治理工作,并取得了三个突破:一是将大量分散管理的会计档案移交本单位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同时档案管理人员也一并调拨。二是会计档案目录信息实现了集约化管理,实现共享利用。不仅实现了会计档案的物理集中,而且会计档案电子目录也一并录入完成,实现了全行会计档案的线上线下集约化管理,使会计档案的查找和利用更加高效便捷。三是定期开展检查及达标验收工作。目前已有一批分行完成达标验收工作。此项工作将成为常态化工作。截至目前,全行共有240余万条数据录入档案管理系统,综合档案管理部门已接收会计档案实体129万卷,占会计档案总量的54%,实体接收工作今年还在持续进行。

二、工作体会

(一)树立责任意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关键。“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只有明晰责任、细化责任,才能做到精细化管理。

(二)强化风险意识是确保档案完整与安全的前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化提高档案工作者的风险意识,把安全管理理念植入管理者心中,是档案工作防范和规避风险的关键。

(三)树立创新意识是推动档案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守旧,意味着落后,创新,才能充满生机。我们强调创新并不意味着摒弃规范,而是在规范的基础上讲求创新。

市轨道交通建管公司代表发言: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是市委、市政府批准,由市国资委出资设立的专门从事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负责全市15条地铁线路的建设工作。

一、主要做法

(一)构建层级清晰、职责明确的组织管理体系

在公司内部12个职能部门、所属5个项目管理中心和1个全资子公司建立了由集团统一负责、各部门分级落实、考核分明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两级责任主体,一级主体是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所有项目建设档案的系统管理;负责组织施工安装和监理资料、竣工资料的收集、归档、验收和移交。二级主体是总工办,负责监督指导协调工作;负责接收一级主体移交的项目管理文件和工程竣工档案。全公司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档案工作格局。

(二)加大投入,长远谋划,实现公司档案管理可持续发展

公司在新办公楼建设中专门设计了约1670平方米的库房,投资300余万元配备了约1600立方米的档案密集架、安装了一套智能温湿度监控控制系统、配置了20台防磁柜,集中保管了全市15条轨道交通线路的全部档案。新建库房容量可满足至2020年轨道交通建设后形成的工程竣工档案的库存要求。

(三)构建管理制度体系,提高工程建设档案管理水平

1.统一公司系统内档案工作标准。出台了《工程资料过程控制管理办法》、《基建文件管理规定》、《施工图纸收发管理办法》、《工程资料管理规定》等12个规章制度,明确了各类文件归档和档案的收集、整理、验收等管理标准。

2.完成《轨道交通工程资料管理规程》的修订工作。2008年,公司组织编制了《轨道交通工程资料管理规程》。2014年,为了适应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需要,公司进一步修订完善了《规程》。调整了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档案分类体系和整理方法,补充了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范围,统一了工程资料表格体系,明确了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使全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有了统一标准。

(四)构建监管考核体系,提高工程档案管理质量

1.强化合同源头管理,提高工程档案的法律约束力。

公司在招标阶段就明确了工程档案的管理标准,并体现在合同中。一是明确要求承包人应成立档案管理专门机构,实行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并设置专职管理人员,建立内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工程资料管理岗位责任制。二是要求承包人建立工程档案管理专项费用,并建立专门台账,确保专款专用。三是将工程档案阶段性质量与工程计量支付相结合,把工程档案验收作为工程质量验收和计量支付的前提条件。四是在工程项目竣工结算环节,把竣工档案的移交作为工程付款的重要前提性条件。五是要求承包人在工程完工后按照有关要求确保向北京市城建档案馆、业主、运营商、发包人完成工程档案的移交。六是与工程评优相结合。在工程评优中,承包人工程档案的管理水平要列入评选指标,并对评选结果实行一票否决。

2.以合同履约评价为手段促进工程档案质量的提高。

公司按照实体检查与行为监督并重、诚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并行的原则,对轨道交通各参建单位开展了合同动态履约评价工作。将评价结果应用于轨道交通招投标市场活动中,实现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现场与发包承包交易市场“两场”联动、闭合管理。设计了包括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质量管理、施工进度管理、合同造价管理等主要内容的指标体系。其中在施工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中涵盖了工程档案的评价指标。每季度评价一次。公司在招标资格预审文件中增设“项目履约能力”评分项,直接与履约评价结果挂钩,实现了“两场联动”的效果。

3.开展档案工作检查验收,为轨道交通工程竣工验收保驾护航。随着工程建设进度,轨道交通建管公司、项目管理中心定期检查项目参建方档案工作,督促各方落实整改措施,成为常态化。

强化工程档案验收,将档案验收纳入轨道交通工程项目验收的整体工作中,作为通车重要条件之一。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把竣工档案预验收工作纳入整个工程验收计划中,统筹安排,狠抓落实。严把验收质量,坚持工程实体与工程档案同步验收。做到档案验收不合格,工程质量验收不予通过。

二、工作体会

在工作中我们感到,认真贯彻国家及北京市的有关法律法规是搞好工作的基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是搞好工作的前提;高度的责任感是搞好工作的保障;狠抓落实,不断创新是搞好工作的关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更高的责任感,进一步加强公司的档案管理,为公司发展和工程建设发挥更大的贡献!

北汽集团代表发言: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8年,是涵盖整车研发与制造、通用航空产业、汽车零部件、服务贸易、投融资等多种业务的国有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十二五”以来,随着集团的跨越式发展,档案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主要做法

(一)积极创新,加强组织管理

1.创新档案管理模式。集团领导站在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部署档案工作,探索实施了档案集约化管理模式,成立了北汽档案馆,将档案馆定位于“保存集团重要档案,集收集接收中心、安全保管中心、利用服务中心为一体的企业形象和社会责任的窗口”。同时,以重大实物档案为载体,成立北汽铭誉展室并对外开放,使之成为档案工作宣传教育基地。

2.完善档案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完善了全集团档案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实现了档案工作有公司领导主管、有部门领导分管、有档案人员专管、有部室兼职档案人员兼管的管理模式,为开展档案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3.强化改制破产企业档案管理。集团研究制定《北汽集团破产企业档案管理办法》,对破产企业档案流向及归属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并正式成立库房面积800平方米的“北汽集团改革调整历史档案馆”,负责接收全集团调整退出企业档案,截止到2014年年底,已接收11家改制退出企业档案,馆藏档案近20万卷。

(二)强化落实,将档案工作纳入企业管理考核体系

集团将档案工作纳入全集团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督办事项、纳入年终考核;每年定期召开全系统档案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和表彰上一年度工作,安排部署当年档案工作。集团领导每年都要对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在全系统档案工作会上部署工作任务。档案工作纳入集团系统绩效考核体系,自上而下将全系统年度档案重点工作任务按季度、月度进行分解,并对企业各部门和有关人员予以量化考核。

(三)定制度、重检查,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2011年,集团公司制定了《企业档案工作综合评估实施细则和评估标准》,在全集团开展档案管理综合评估工作,并实施两年一次的动态评审。该评估涵盖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设备设施、基础业务、开发管理等企业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依托评估标准,对每项工作进行细化打分,对照评估细则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2014年,集团公司在组织全集团开展档案自查的基础上又对下属六家单位进行了抽查,对检查结果进行书面通报,下发整改通知。以迎接国家档案局组织的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巡查为契机,狠抓北京奔驰发动机项目和MRA一期项目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为进一步规范集团系统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积累了经验。

(四)重学习、强实践,多途径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1.成立档案协作组。以主机厂、零部件企业和服务贸易企业为成员单位成立了三个“档案管理协作组”,为所属各单位搭建起相互交流沟通、互帮互学的平台。

2.实施档案业务实习。建立“北汽集团档案业务实习制度”并已全面实施。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已完成11家单位11名档案人员到集团档案部门的业务实习。

3.坚持业务培训。北汽集团现有专兼职档案人员513名,其中专职104名。在513名专兼职档案人员队伍中,“80后”占总数的60%以上。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建立了季度培训制度,培训的内容既有业务培训,也有参观学习,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特别是年轻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

(五)抓信息化,促可持续发展,档案工作跃上新台阶

北汽集团档案信息化建设分为三个方面,即实体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档案网站建设、数字档案馆(室)建设。

2011年,集团本部开始启动档案数字化项目,搭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目前已完成档案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室藏文书、合同、会计、实物、声像等门类档案的数字化,完成与集团OA系统的集成,实现OA在线收集与查阅,实现OA系统数据在线归档,并在权限范围内,实现了全员网上利用,档案工作跃上新台阶。

二、工作体会

档案工作发展 篇7

一、中外近代档案学思想发展背景比较

1. 国外近代档案学思想发展背景。

众所周知, 世界近代史的起点是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然而, 档案史的近代时期并非是从这个时间开始的。这主要是因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明显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对档案工作没有进行任何有影响的改革。相反, 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才是一场彻底的摧毁封建制度的大革命。在这场革命中实施的资产阶级档案工作改革不仅真正改变了档案工作的封建性质, 使之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 而且带动欧洲其他国家相继实行了档案工作改革。这次改革在世界档案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揭开了世界档案史近代时期的序幕, 首创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国家意义上的综合档案馆和档案事业集中管理原则, 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档案法规, 并率先实行了档案开放原则。

2. 我国近代档案学思想发展背景。

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为中国档案学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自辛亥革命之后, 孕育于封建社会中的我国档案学思想发展迅猛, 开始向科学形态演变。到20世纪30年代, 以文书档案工作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效率运动及明清档案整理热潮合力催生了我国近代档案学, 这一时期也被称为中国档案学的创立时期。

笔者认为, 近代中外档案学思想发展差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的产生背景不同。在世界范围内, 社会的主要发展形态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而我国按照历史时期来看, 却与世界普遍状况不同, 处于一个社会主义形态之前的过渡阶段, 也直接影响了档案工作的发展。

二、中外近代档案工作发展比较

1. 国外近代档案工作的发展。

欧洲国家建立的国家档案馆不仅具有独立地位, 而且承担着双重职能。它既是档案保管机构, 又肩负对地方档案馆的领导和监督职权。国家档案馆通过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将全国整体档案事业统一控制起来, 这就使欧洲各国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档案事业。其中, 法国的档案工作改革是国外近代档案工作发生重大变革的起点和标志。这不仅因为法国1790年建立了第一个综合性国家档案馆、颁布了第一部专门的档案大法、首创了独立的国家档案事业, 还因为其大大促进了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发展, 推动了整理和分类遵照来源原则、鉴定遵照“年龄鉴定论”、利用遵照开放原则等。特别是近代档案利用的重大变革不仅使利用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而且延伸影响到档案馆乃至整个档案工作性质的根本变化。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古代时期利用的封闭性质, 拓宽了利用者的范围, 丰富了利用的目的, 增加了利用的类型, 使利用从少数人享有的一种特权转变为普通公民享有的一种权利。开放原则所确立的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宗旨是区别古代档案库与近现代档案馆、古代档案工作与近现代档案工作的根本标志之一。

2. 我国近代档案工作的发展。

中华民国成立后, 南京临时政府开展了公文制度改革, 而后在北洋政府机关中相继成立了一些专职的档案机构, 为近代国家机关档案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管理体制上, 各机关大多采用由档案室集中管理本机关档案的组织形式。许多档案机构还制定和实施了具体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内容涉及档案的定义, 机关管理档案的范围, 档案的整理、鉴定、销毁、保管、编纂、阅览及档案人员的职责等各个方面。各机关纷纷制定内部档案管理制度, 并试图以此来规范档案工作实践。在此期间, 各机关的档案管理也从原来的封闭状态, 逐步朝着近代的比较规范的公开管理阶段转变。快速发展的机关档案工作实践为近代档案学的创立奠定了较好的实践基础。

通过对中外档案工作的发展比较研究可以看出, 档案学发展是以档案工作实践的发展为基础的。中外档案学的正式形成都是在档案工作的推动下进行的。中国有行政效率运动和明清档案整理运动, 国外有法国档案工作改革, 这些都是促进档案学形成的实践基础。但是我国的档案工作与国外的档案工作相比起步较晚, 规模不大, 水平也不高。

三、中外近代档案学研究成果比较

1. 国外近代档案学研究成果。

近代档案学研究最突出的成果是荷兰3位档案学者萨穆·缪勒、约翰·斐斯和罗伯特·福罗英于1898年合作出版的《档案整理与编目手册》, 简称“荷兰手册”。其主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奠定了来源原则的理论基础。二是推动了来源原则的广泛传播。该手册被誉为“现代档案人员的圣经”, 在全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使来源原则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国, 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被确立为档案专业的最基本原则。

2. 我国近代档案学研究成果。

我国近代档案学的研究成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十三本旧著”, 另外还有徐望之的《公牍通论》、邹炽昌的《公文处理法》、《公文作法》等。同时, 还表现在刊载档案学论文的期刊的出现。由国民政府行政效率研究会主办的《行政效率》杂志先后刊发了202篇文章, 其中专门研究文书、档案工作的占总数的34%, 《文献特刊》、《文献论丛》等刊物也发表了不少有关档案整理、分类的文章。

西方的档案学从其形成到20世纪初, 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经过长时间的不断补充和完善, 已发展成为一门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与知识体系的相对成熟的学科。特别是19世纪末以后, 西欧档案学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档案学论著纷纷亮相, 也为我国档案学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的机会, 极大地促进了档案工作的发展和档案学的建设。中国档案学理论由于缺乏具体和丰富的档案工作实践, 因而不能产生明确的按全宗整理档案的思想。其研究水平也不高, 学科体系不健全,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机关的文书工作和文书档案工作实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研究范围也基本上没有突破机关文书的界限。

参考文献

[1].黄霄羽.外国档案工作纵横论.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2.3

[2].黄坤坊.欧美档案学概要.档案出版社, 1986.5

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发展探析 篇8

一、充分认识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在新形势下, 只有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才能更好地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长期以来, 相当一部分人对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发展的理解过于狭窄, 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实际上, 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是一个单位健康发展的需要, 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是单位管理工作创新发展的一部分, 是提高单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 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能否创造性地管理档案, 是衡量一个单位业绩与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

二、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进程

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整个档案工作创新发展管理的基础, 是在知识平台的基础上, 将档案文件与文字、图像、声音、空间、时间等各种信息的集成, 同时将信息进行整理、分类、汇总。只有在信息通道基础上, 各不同功能的部门、环节才能克服时间、空间以及不同环境的障碍, 实现信息的自由流通, 各部门才能得以良好地沟通和协调, 才能提高档案管理运作整体水平与效益。

首先,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 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 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 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其次, 运用高新科技对档案工作进行创新、改造, 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为顺应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新趋势, 应大胆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进行创新:要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扫描仪等数码技术对档案进行无纸化管理, 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借助系统本身的局域网络, 开发网上档案业务,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最后, 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 档案馆 (室) 在极其有限的财力前提下, 一定要审时度势, 深入调查, 科学论证, 努力保证软硬件配置、软件开发标准和网络结构等在各实施阶段的一致性, 将有限的财力用在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部位, 保证软硬件资源的可继承性, 使其既能适应当前信息业的特点和要求, 还能符合今后发展和应用的趋势, 尽可能避免资源的浪费。

三、充分重视创新型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

培养创新型的档案人才是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发展的关键, 也应是当前乃至今后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档案管理工作的政治性、业务性都很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档案工作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所有这些都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学习, 做创新型档案管理人才。首先, 要努力学习《档案法》、档案理论知识、方针政策。要在档案专业队伍中大力提倡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培养一大批的业务尖子, 为实现档案管理工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其次, 要努力学习现代技术知识。如今,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 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 知识更新越来越快, 档案人员只有不断更新知识, 充实自己, 了解当今世界科学的发展形势, 为深化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做好知识储备。最后, 要努力学习最新的档案管理技能。在信息网络时代, 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但要掌握现代科技知识, 还要努力学习掌握计算机操作、电子文件管理、网络管理等基本技能, 具备动手能力, 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发展的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丁华东.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型与社会变迁[J].档案学通讯, 2006.6

[2].华云.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开发[J].中国档案, 2004.1

[3].王建平.关于档案网站建设的几点思考[J].档案学研究, 2006.5

[4].潘玉民.公共档案馆, 你在哪里[J].浙江档案, 2005.6

[5].刘耿生.档案开发与利用教程[N].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3

[6].王萍.宋雪雁.电子档案管理基础[N].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7].李荣.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4.3

人事档案工作发展思路探微 篇9

1 培养和提高社会人事档案意识

人事档案意识是人们对人事档案和人事档案工作了解的程度和认识水平。要培养和提高人们的人事档案意识, 一要借助外力, 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广造舆论, 大力宣传, 让人们对人事档案有一定的了解。二要苦练内功, 人事档案工作者深入开发人事档案信息, 积极主动地提供利用, 变“死”档案为“活”信息, 把人事档案工作做细、做活, 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赢得领导的重视和关注。

2 提高人事档案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人事档案工作者要具备四个方面的基本素质:一是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保密意识。二是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三要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四要对所管人事档案的内容了如指掌, 真正成为“开发人才的参谋部”。

3 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

人事档案内容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人事档案的使用价值, 直接关系到组织部门对人才的评价和培养, 关系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和政治前途。

3.1 严把材料形成关

仔细分析人事档案中出现问题较多的材料, 大多为材料形成时无人把关, 或者是把关不严造成的。这既有制度方面的因素, 也有当事人责任心不强的原因。究竟谁应对材料的真实性负有第一责任, 谁负有主要责任, 出了问题后怎样负责任, 这都需要相应的法律做出明确规定。

3.2 严把入档材料审核关

人事档案工作者要切实负起责任, 本着“取之有据, 弃之有理”的鉴别原则, 对入档材料进行恰当、合理的取舍和审核, 严禁虚假材料进入人事档案。

4 改革人事档案管理体制

改革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是人事档案工作改革的必由之路。在人事档案管理方法上进行改革, 以规模求发展, 以发展求效益, 实现人事档案工作的最大效益。

4.1 建立区域性人事档案中心

“人档统一、档随人走”是人事档案管理不变的法则, 也是比较容易实施的管理模式。随着人员流动日渐频繁。建立区域性人事档案中心将是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条必由之路。

4.2 实施人事代理

实施人事代理有利于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有利于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人才资源开发, 有利于合理优化配置人才资源。

4.3 改革人事档案整理方法

人事档案实体不装订并不等于不整理, 不装订的目的是便于利用。一是有利于保持档案材料的原貌;二是有利于平时归档;三是有利于提供利用。但是, 人事档案材料不装订, 对人事档案装具提出了较高要求。

5 深入开发人事档案信息资源

深入开发人事档案信息资源。丰富而实用的人事档案内容, 是深入开发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前提条件。

5.1 增加反映个体特点和业绩的内容

丰富人事档案内容, 增加既包括个人学习、工作经历、政治表现, 也包括工作实绩、技能优势、专业特长、职务职称、考核材料、创造发明、能力素质、群众评议等内容。

5.2 增加诚信内容

增加信用档案内容已是大势所趋, 前提条件是建立区域性人事档案中心, 以改变目前个人信用档案材料与人事档案脱钩现象。

综上所述, 人事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的改革以及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必将使人事档案工作的面貌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

[l]朱玉嫒:《现代人事档案管理》, 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2年lO月.

[2]王英玮:《信息时代的人事档案管理》,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4年5月.

浅议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 篇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活动在不断创新、发展, 档案工作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事业, 也必须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要求, 不断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 社会对档案事业的传统格局和传统的运作方式提出了许多新的需求。

1.1 符合扩大档案资料的收藏和管理范围的需求。

随着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广泛运用, 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 梢案室不仅要接收和管理传统的纸质档案资料, 而且还要接收和管理电子形式的档案以及多种新型载体的档案, 这种趋势已越来越明显。

1.2 符合利用档案信息的需求。

现今提供利用的档案, 不仅有文书档案, 也有科技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实物卡当案等, 以及从档案原件中提炼、加工出来的档案信息。要求能够快捷、方便地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这种档案信息需求的大潮, 已经开始冲击档案传统的服务方式。

1.3 从服务方式上看, 除要求提供档案原件进行摘抄外, 还要求提供不同载体档案的修复、保护、复制服务。

而且这种需求已形成较高的呼声, 在这样的情况下, 一味因循守旧, 必然会被知识经济社会淘汰。

以上这些说明, 新时代要求档案工作必须打破常规, 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广大档案工作者既要存思想上高度重视, 又要在行动上主动探索, 更要在实践上积极创新, 才能使档案工作跟上形势的发展, 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档案工作创新需要坚持的原则

2.1 坚持推动档案整理原则。

档案创新是档案基础工作的组成部分, 档案整理工作则是便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一方面, 档案创新能够反映档案整理状况, 人们通过具体地利用档案的活动集中反映出档案创新工作和档案整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 档案创新要以档案整理有序为基础, 把便于检索方便利用作为确保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前提与条件。档案创新, 客观上要求档案整理工作必须创新。因而档案创新与卡当案整理有着密切相关的内径联系, 两者具有相互联系的内在关系

2.2 坚持推动档案利用原则。

档案利用是档案创新的基本立足点, 档案创新与档案利用的目的是, 满足党和网家各项工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档案需求的客观要求, 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 将档案信息开发和传递给利用者, 从而实现档案信息的活化和共享。即创新工作要为档案利用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 发展档案事业。可见, 档案创新是为档案利用服务的。

我们必须处理好档案创新与档案整理、档案利用之间的关系, 通过两者的互补互促, 形成档案工作的良性循环, 实现档案创新与档案整理、利用工作的共同提高。

3 档案工作创新的主要内容

3.1 思想观念上要创新。

任何工作的跨越和创新, 都必须有一个崭新的有创意的思想观念作前导。要充分认识创新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动力, 档案工作的建立、发展、壮大离不开创新。在当今社会, 档案事业发展的诸多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 也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 唯有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大胆试, 大胆闯, 才能在探索中前进, 创新中发展。

3.2 基础管理上要创新。

基础管理包括了档案的收集, 整理、鉴定、保管到开发利用。档案工作从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到利用, 都有一整套紧密相联的工作流程, 每一程序的科学性、技术性都很强。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档案载体已呈现出多样性的趋势。如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电子档案, 同纸质档案相比, 具有更方便, 准确、高效的优势, 但在收集、鉴定、使用、保管、保密和安全等诸多方面, 又出现了一些值得探索研究的新课题。如从我国机关档案工作的实际出发, 为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国家档案局颁布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这个规则的贯彻实施, 改变了机关传统的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方式, 兼顾了计算机和手工管理两种方式, 这实际上也是档案管理手段的一种创新。

3.3 服务机制和手段要创新。

在服务机制和手段上的创新, 主要是服务的观念要更新, 服务的范围和内容要创新, 服务方式要创新, 并且要有一定的机制作保证。

4 档案工作创新推进措施

4.1 在工作重点上创新。

档案工作要创新, 必须围绕重点工作, 抓住难点、热点、重点问题, 寻找工作的突破口, 找准主攻方向, 大胆实践,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工作重点的创新, 带动、提高其他工作的创新和提高水平。

4.2 在工作机制上创新。

档案工作要创新, 必须有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和工作保证。创新工作机制, 就是要克服和防止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促进档案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要形成系统完整的工作程序, 用于指导和规范档案工作, 要完善岗位责任制度, 严明岗位纪律, 真正形成一套职责明确, 程序严谨, 落实有力, 运转灵活的工作机制, 为档案工作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坚实的保证。

4.3 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培养, 一是要有敬业精神。敬业爱岗是创新精神的基础。档案工作是一项既重要义寂寞的工作。需要档案工作者有强烈的敬业精神, 勤勤恳恳, 默默无闻, 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二是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因为知识和经验可以使人产生广泛的联想, 使思想灵活敏锐, 进而进发出创新灵感的火花。一个专业工作者, 如果知识贫乏、经验不足,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熟视无睹, 就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提出妥善的解决办法, 工作上就更谈不上会有改进和创新。三是要有求文的科学精神。要准确地把握档案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自身发展的新情况和所处的新环境。学习、总结一切创造性的先进做法和成果, 用求实创新的精神, 把握规律, 勇于探索和实践, 有效地、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四是要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善于独立思考问题, 不作思想上的懒汉, 不墨守成规陋习, 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条件, 也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必要前提。五是真抓实干。创新不是空喊口号, 而是发展档案事业的严肃命题。因此, 看准了的问题, 就要大胆试;拿准了的事情就要大胆办, 大胆干。脚踏实地, 一步一个脚印, 实实在在取得实际成效, 才是真正的创新。没有真抓实干的精神, 不可能做出创新的业绩来。

综上所述, 档案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 我们要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 重新审视档案基础工作, 不断探索, 不断创新, 切实推进档案整理、档案利用方式方法, 提高利用效率。

摘要:档案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 我们要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 重新审视档案基础工作, 不断探索, 不断创新, 切实推进档案整理、档案利用方式方法, 提高利用效率。

上一篇:民族高校教学当代文学下一篇:引导学生积累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