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与演奏心理

2024-08-11

钢琴演奏与演奏心理(精选十篇)

钢琴演奏与演奏心理 篇1

一、钢琴演奏紧张心理的成因

1、钢琴演奏技巧不熟练导致心理紧张

出色完美的钢琴演奏是以娴熟的演奏技巧为基础的。德国著名钢琴家冯·彪罗曾经说过:“钢琴演奏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技巧, 除了技巧还是技巧”。不难发现演奏技巧的重要性。在演奏过程中, 很多人都会碰到演奏曲目难的问题, 这就是技术上的“拦路虎”。随着快速跑动乐句的增多, 如果专业水准不过关, 演奏者内心便立刻变得紧张起来了。再加上小臂肌肉的僵硬与紧张和肩膀的耸起与收紧,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演奏者手臂的重量无法借助于手指传送到琴键上, 全身始终处于悬浮的状态演奏让力量根本就不能借助于手臂传送给手指, 以至于对手指失控, 那么, 紧张也就无法避免了。同时, 不恰当的追求速度也会给演奏者心理上带来负担。从演奏者的演奏速度可以看出演奏技能的娴熟程度, 不少钢琴练习曲、奏鸣曲以及乐曲都在速度上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或从头到尾, 抑或是曲子的某一部分。演奏者演奏速度的把握要根据自身能力情况来定, 然而不少演奏者往往因谱面上的速度标记或音响资料中演奏速度而求快, 这显然是不理性的。甚至还有演奏者将谱面上的速度标记作为标准, 忽视了钢琴演奏家扎实过硬的基本功, 以至于演奏者在演奏训练时力不从心。在演奏速度超出了自身可驾驭能力的情况下, 演奏者心理紧张也就成了必然的了, 最终导致演奏者心跳加速, 手指弹奏混乱, 从而影响演奏水平的正常发挥。

2、临场经验不足, 环境性导致心理紧张

不少演奏者在平时演奏都比较出色, 然而一旦上了舞台面对陌生的面孔和钢琴, 心理便会不自主的紧张起来。这是演奏者对环境适应能力不强的表现。一般情况下, 从小的环境一下子转为大而陌生的环境会使得演奏者对琴键、座位以及光线、音响上等诸多方面产生不习惯, 最终导致心理紧张。特别是性格腼腆的人, 会羞于在正式或众多人面前表演。还有不少演奏者对背谱演奏有一种恐惧感, 背谱主要分为手指记忆和大脑记忆。在平常的训练过程中, 一般要反复练习某一段落, 在练熟的同时手指也就有了一种反应上的惯性。可是这一方式并不可靠, 一旦紧张, 便会出现大脑记忆空白或混乱的状态, 致使演奏终止。一个人要准确地把握演奏, 需要在平常的训练过程中将谱子的结构层次、调性以及段落予以分析、理解和全面掌握。在大脑记住谱子的结构层析、调性以及段落的情况下, 就算临场出错, 也能淡定地接着弹下去, 不会因心理紧张而忘记谱子, 从而避免“抛锚”尴尬场景的出现。

二、应对钢琴演奏中紧张心理的对策

1、掌握娴熟的演奏技能技巧

作为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艺术活动, 钢琴演奏过程中娴熟演奏技能技巧是表现作品主题的基本要求, 同时对减轻演奏者的紧张心理压力有很大的帮助。因而, 钢琴技术上的准备是确保演奏者演奏过程中淡定自若, 获得出色表现的重要砝码。有著名钢琴家曾经说过, 对于开音乐会前胆怯的表演者来说, 最好的预防办法是在练琴过程中更加努力、更加认真。首先, 要养成正确的读谱习惯。包括读谱过程中的音量、和弦、旋律、音乐的速度等。其次, 在练琴过程中, 演奏者还得保持清醒的头脑, 发挥心理指导和大脑操控作用, 避免机械性练琴, 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获得进步。总的来说, 不断提高演奏者演奏水平和演奏技巧是克服紧张心理的重要途径。正如“艺高人胆大”, 唯有熟练掌握和积累演奏技术, 才能在演奏过程中淡定、自信地表现。

2、培养良好的演奏情绪

良好演奏情绪的培养包括演奏过程中的淡定、从容, 心理、身体和技术保持最佳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让演奏者的创造热情得到充分激发。音乐表演称得上是一种情感体验艺术, 在正式演出前, 演奏者需对乐曲有准确、稳定的整体认知感, 特别是对乐曲的情感和内涵有所感受和体验。此外, 在演奏的过程中, 演奏者的思维活动要牢牢集中在音乐本身和钢琴演奏操作上, 不然会出现顾此失彼的错误。

三、结语

总的来说, 钢琴演奏是一门集技术和思维于一体的表现艺术。在钢琴演奏过程中, 人类高级神经系统始终参与, 同时贯穿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因而, 在正式演奏前, 演奏者要加强技术技能训练,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保持轻松、淡定情绪, 这样才能获得出色的表演。

参考文献

[1]、黄瑂莹.新编《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实用辅导 (二十七) [N].音乐周报.2008年

[2]、赵云.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刘敏.《斯克里亚宾第五钢琴奏鸣曲》中神秘主义音响的钢琴演奏探析[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钢琴演奏与演奏心理 篇2

【摘要】钢琴演奏者在具备熟练的演奏技巧的同时,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熟练的演奏技巧相结合是一场钢琴演奏成功的关键因素。对钢琴演奏者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并且引导演奏者进行演奏心态的调节,平和地向强者请教,认真对待每一次训练,演出前做好充分准备,缓解心理压力。演奏者只有调整好自己的演奏心态,才能为自己的演奏演出活动增添风采。

【关键词】钢琴;演奏;心理素质;心态;培养;调节

一、心态对钢琴表演的影响

钢琴演奏从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三百年左右的时间,并且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发展。钢琴艺术以独特的魅力和风采在世界各地引发了许多的欣赏者和追随者。从世界范围来看,钢琴是发展最为普及、认可程度最高的一种乐器。但对于无论是钢琴演奏的初学者,还是经过了长时间训练并拥有多次演出经验的乐师来说,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心理影响。钢琴演奏时需要演奏者将视觉、听觉、触觉乃至运动觉进行综合运用,并通过演奏者娴熟的技巧不断地将演奏者想表达的情感进行演奏。因此,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需要拥有强大的心脏和稳定的心理素质,不良的心理素质会影响钢琴演奏表演的质量。所以,在培养钢琴演奏者演奏技巧的同时,也应培养演奏者全面的艺术修养和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技术技能的建立,只有将技术技能提升到一定阶段,感情才会得以控制,若演奏者在演奏时担心自己的演奏技巧会不会出现问题时,心理素质的坍塌更为容易。钢琴演奏是艺术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演奏者在演奏时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奏的过程中,才能让观众体会到演奏者所想表达和传递的钢琴情感,从而使观众产生共鸣,得到观众的青睐和认可。钢琴演奏者应在每一次小型演奏会上充分体验并展现自我,以此练习自己的心理素质,防止日后表演的过程中出现怯场、紧张等情绪心理。

二、钢琴演奏效果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众所周知,钢琴演奏主要主要的两个方面是对钢琴技术的认知技能技术和演奏者对于所进行演奏的乐曲的情感所想表达的希望。钢琴演奏技巧熟练程度在于演奏者对于所演奏的乐曲的理解程度以及练习时的熟练程度;而钢琴演奏过程中的情感表达需要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影响心理因素的方面主要包括对于乐曲内在的想象能力以及直觉能力。钢琴演奏是将乐谱上的内容和自身对于乐曲的理解进行结合,并配合作者原本所想表达的情感相结合,将钢琴演奏者对乐章的熟练程度和技巧性通过演奏表现出来。钢琴演奏是个人情感和原作者情感相互交织碰撞后的情感表达,因此,演奏者在钢琴演奏过程中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演奏过程中。钢琴演奏艺术是时间和技巧性相结合的艺术,钢琴演奏艺术要使音乐创造性地被演奏者演奏出来。音乐作品和演奏者之间的关系不单单是某一种单一的元素而决定的,一个作品的完整程度,对于演奏者来说,是高于音阶、旋律和情绪的相结合的整体效果。

三、良好的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钢琴演奏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演奏者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应达到内心、手和音准做到一致性。在演奏表演舞台上,演奏者应该具有良好的空间感,对空间的认知程度较高,并且对音乐技巧拥有较准确的掌控能力,演奏者较高音准性和较高的听觉能力为钢琴演奏者的演奏提供良好的帮助,从而让钢琴演奏者通过内心的指引带动手指进行钢琴乐谱的正确表达。优秀的心理素质是钢琴演奏情感的流露和流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丰富情感的展示,钢琴演奏的过程是一种听觉的盛宴和情感体现的艺术情操,钢琴演奏者在演奏乐曲的过程中应全身心地将自身投入到所进行的表演中。这样进行的表演才可以更好的引起公众的共鸣。与此同时,拥有良好心理素质更有助于钢琴演奏家创新意识的激发。钢琴演奏不仅仅是演奏者对于乐曲的弹奏,而是对作品含义的解读后的二度创作。因此,钢琴演奏者随时客观地以端正的心态聆听自己的演奏,才能对其进行再构建。

四、培养调节心态的方法

(一)保持随机的应变能力

在钢琴练习过程中,演奏者的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并且放松自如,但在舞台上进行钢琴演奏表演时演奏者或多或少会带有一定的紧张和兴奋的心态,许多钢琴演奏者在练习时心理处于放松状态,演奏过程也稳定自如,但站在舞台上,台下坐着无数观众和评委,面对与平时练习相差悬殊环境状况,容易产生失控情绪,造成乐曲音符弹奏出现错误的情况,更有甚者因为紧张过度中止了自己的表演。相反,在钢琴演奏过程中,也有人拥有高涨的情绪,过分的想要在舞台上发挥自己,情绪过于兴奋造成了兴奋和抑制相互制约出现了偏差。因此,这些问题应在平时的心理素质训练中得到改善和解决。应将钢琴的教学过程与演奏过程相结合,培养钢琴演奏者在训练过程中寻找演奏的感觉,尽多可能的面对观众进行演奏,提高钢琴演奏者随机应变的能力。

(二)总结经验教训

总结曾经的演出经验教训,为了更好地完成某一次重大表演任务,钢琴演奏家应很早就对演奏曲目进行练习和准备。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对作品的乐谱乐章达到了如指掌的状态。对于乐谱和乐章的熟悉可以让钢琴演奏者站在台上时不会对乐谱乐章产生紧张的心态,没有过多的顾虑和负担。钢琴演奏者在表演时可以将演奏时表达的情感充分释放。只有在表演者技术技巧达到一定程度时,表演者的表演无论是动作还是心态都可以充分的放松,做到对于舞台的表演无拘无束。钢琴演奏者不应该过于看重某一次表演的结果,钢琴表演者在学习、演奏钢琴的过程中会参加大大小小几十次甚至上百场的演奏活动,因此钢琴演奏者不应看重每次演奏的结果,应该认真吸取每次一表演时的经验,将优秀的经验进行总结,为以后大型演出做好准备。当然,如果在表演中有失败的经验也不应放弃演奏或者从此对钢琴演奏产生抵触心理。一次的失败不会对一个人有过大的`影响,但应该针对这次失利吸取教训,让经验和过程更好地帮助日后钢琴演奏者的演奏。毕竟钢琴演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钢琴演奏者的职业生涯中,平衡好每一次演出的心态,每次演出的结束又是一次新的开始。如果过重看待演出成绩必定会影响下一阶段的练习乃至下一阶段的演出效果。因此,钢琴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总结好经验教训,这对于钢琴演奏的效果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五、结论

在完成上场前的心理准备后,还需要培养钢琴演奏者在实际演奏时的心理素质―以完形为目标的演奏心理。拥有以完形为目标的演奏心理使钢琴演奏者拥有最佳的状态和超强的意志力去控制、掌握自己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钢琴演奏者拥有平和的心态可以让演奏者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创作中来,使钢琴乐曲的演奏达到和谐的美感。与此同时,钢琴演奏者不应单一地掌握钢琴演奏的技巧,培养良好的钢琴音乐素养、提高钢琴乐曲的欣赏水平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运用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钢琴演奏者拥有超高的钢琴演奏水平与其自身拥有超强的心理素质是分不开的。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若想取得钢琴音乐演奏的圆满成功,演奏者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钢琴技巧以及自己超强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徐华菲.钢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J].音乐生活,(09).

[2]李琳.论钢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02).

[3]王祖越.钢琴演奏心理素质的培养[J].艺术评鉴,(12).

[4]李卓姝.钢琴演奏者如何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J].音乐时空,2015(19).

[5]杨泽.论钢琴演奏者的修养[J].四川戏剧,2015(01).

[6]王旭东.钢琴演奏者心理因素对演奏的影响[J].戏剧之家,(01).

[7]孙晓杨.钢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培养小议[J].黄河之声,2016(20).

钢琴演奏与演奏心理 篇3

关键词:钢琴演奏 心理素质 调控方法 分析 探讨

中图分类号:J6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5-0094-02

对于钢琴演奏来说,其演奏者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钢琴表演的整体效果,因此在进行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不断调节自身的心理情感,能够轻松自如的进行钢琴的表演。但是实际来看,很多钢琴演奏者虽然演奏技巧较高,并且对乐感的把握也很好,但是在实际的演出表演中,便会出现一些紧张、焦虑以及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现象,这样将直接导致自身的表演出现瑕疵,甚至导致钢琴演奏失败,严重影响钢琴演奏的效果。因此针对这种状况,演奏者必须要进行自身心理素质的锻炼,以此来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能力,在钢琴演奏中有效对心理情感进行调控,以此来保持一个轻松自由的心态,能够全面融入到钢琴演奏中,提升演奏的效果,带给观众美的享受。

一、关于钢琴演奏的心理因素分析

对于钢琴演奏来说,主要分为了教与学、演奏两个阶段,但是在这两个阶段中却存在着大量的技术问题与心理上的问题。造成技术问题的成因主要是受到了演奏者心理状态上的影响,而心理问题的出现大多是受到了技术问题的影响,所以可以说两者互为原因与表征。因此,在实际中就要辩证的看待表演者所表现出来的问题。通过分析钢琴演奏教与学阶段中的技术问题可以看出,主要是受到了其情绪以及情感等众多方面的影响。

(一)感觉与知觉上的影响

对于音乐来说,是在一定时间里有组织的声音上的组合,且作为外界的刺激源之一,借助人的聽觉来传递给大脑。听觉正常的人主要是对音乐的强度以及音色等方面有着极强的敏感性[1]。而对于感觉来说,主要分为外部与内部感觉两种,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常常需要调动起听觉这种外部的感悟,在进行弹奏与学习时则需要调动起运动觉与平衡觉。就知觉来说,主要是各种感觉器官相互协调与活动的结果,也受到了个人的经验与知识等方面的影响。作为客观事物之一,不同的人所产生的感觉也存在着相同性,但是在知觉上却存在着不同。因此,在钢琴演奏的教与学中,所反映出来的心理问题就是感觉与知觉上的问题。

(二)记忆上的问题

对于记忆来说,主要分为瞬间记忆以及短时、长时记忆三种。演奏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常常会在瞬间记忆的影响下形成一定的感觉认识,从而进入到思考中去,这样也就形成了短时记忆[2]。

二、钢琴演奏者的心理调控策略分析

想要提高钢琴演奏的自信心不是借助简单的学习心理学知识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最大限度的保持自身处于良好的心态中,尽可能的放松。

(一)采取模仿演奏法

对于学习钢琴的人来说,启蒙往往是通过模仿教师或是其他一些音乐家的演奏来获取的,所以可以说采取模仿演奏法是最为基础与原始的方法,也是获取效果最快的方法之一。在模仿演奏方法中,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演奏者取得较高的感知体验,启发学习者的联想能力,保证音乐记忆的鲜活与准确。所以说,采取模仿演奏法可以直接影响到钢琴者学习钢琴的始终,并发挥出积极的影响与作用。但是还应当要明确的是,要避免出现过度模仿的现象。在唯模仿中心论中,片面的认为教师与音乐家的演奏方法与理念等是绝对正确的,所以就要完全模仿与复制[3]。这种演奏理念,会造成学习者逐渐失去自我,同时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演奏方法,最终也就造成了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过度的模仿,从而背离了音乐作品的本身,造成模仿教学的意义与效果不理想。

(二)采取记忆高峰低谷时段练习法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每一个人在一天的记忆能力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记忆曲线,不仅存在着记忆的高峰阶段,同时也存在着记忆低谷的时段。所以对于演奏者来说,就要采取适当的练习方法进行相应的实验,找出自己的记忆高峰与低谷阶段,这样才能明确记忆变化的曲线,从而制定出科学的练习计划,安排出适当的练习内容[4]。通过采取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学习者识谱与背谱的时间,同时也可以保证自身的记忆与能力等方面可以处于最佳的状态中,这样也就可以提高训练的效果。

(三)采取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练习方法

在钢琴音乐的听赏阶段中常常会出现瞬时记忆,所以就要明确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短时与长时记忆相互作用的关系。对于短时与长时记忆来说,不仅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根据钢琴演奏者在练习与演奏时的情况来看,识谱与背谱时往往会根据乐思、音形以及乐句等来进行短时记忆活动。且通过不断的练习可以将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在演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人脑就会将已经形成的长时记忆中的编码等演奏出来,从而转变为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钢琴演奏学习与表演的过程中,短时与长时记忆始终相互影响。所以就要避免过度将短时与长时记忆区分开来,而是要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样才能将二者真正结合在一起,从而确保音乐记忆的准确程度与恒久化,同时也可以为演奏出良好的音乐作品奠定坚实的基础[5]。

(四)采用部分与整体交错演奏的练习法

一些人在钢琴教与学以及表演的阶段中常常为了熟练的演奏乐曲基本采取了反复练习整首音乐作品的方法。一些人在练习的过程中依然将重点放在了乐曲中存在一定难度以及弹奏效果不理想的乐段。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不论是哪一种练习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单一的练习方法也都会从某一层面上对音乐作品产生相应的影响。且对于整体练习方法来说,还可以帮助演奏者掌握好音乐作品的整体,但是却对细节的处理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同时也会降低作品中存在着的艺术特色,造成演奏十分的平淡。而对于部分练习法来说,虽然可以处理好乐曲的细节部分,但是却很容易对作品产生出肢解的现象,最终也就造成了作品的整体性不足。所以可以说,想要演奏出完整高质量的作品,就要将部分与整体练习法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照顾到局部,同时也可以从整体的层面出发来提高演奏的效果[6]。从实际上来说,就要优先练习技术难度高以及对弹奏效果不满意的乐段,同时还要结合好整首乐曲的练习。主要是因为一些乐段经过单独练习后可以解决存在的问题,但是放到整首乐曲中却存在着不顺畅的现象,也很容易造成前后不统一等问题。所以在实际中就要将部分练习与整体练习结合在一起,或是可以将问题乐句作为长一点的乐段来进行练习,从而让问题乐句更好的融入到乐曲中去。

nlc202309081630

(五)采取练习曲与乐曲结合的方法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在练习钢琴曲的过程中,大量练习乐曲与练习曲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一些演奏者的观点中片面的认为,在练习某一曲目后,在教师那里通过了就可以练习新的曲目了,这样也就掌握好了曲目。但是这种观点与做法,却会降低演奏者的钢琴学习与演奏。随着钢琴学习的不断发展,一些在高阶段的学习中出现曾经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就需要学习者将曾经学习过的曲目再次融入到钢琴练习中去,不仅可以实现对原有学习内容的间隔性回忆,同时也可以实现对现在学习乐曲的有效补充。不论是对钢琴练习曲还是曲目来说,都对手指触键以及技法运用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7]。因此,为了提高演奏者的基础演奏能力以及音乐上的表达能力,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练习曲与乐曲结合在一起。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先弹奏音阶以及琶音等方面,然后在进行练习曲的练习,在手指热身完成后再进入到乐曲的练习中去。所以可以说,在进行钢琴学习与表演的过程中,就要保证练习曲与乐曲上的练习强度,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同时还要实现心理素质与钢琴演奏技术的辩证统一,提高演奏者的演奏信心。

(六)采取黑白鍵兼顾的练习方法

学习钢琴的人都知道,在演奏一些使用黑键较多的曲目时,由于不熟练或是紧张等现象的影响,使得黑键音色喑哑以及滑键等现象不断出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受到了钢琴演奏者在练习时对黑白键的态度存在偏差造成的,在曲目中出现需要弹奏黑键的过程中,演奏者并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这样也就采取了与白键相同的触键方法,一如既往的进行曲目的练习。由于演奏者没有考虑到黑键的排布以及宽度与位置上的不同,也就造成了演奏者演奏上的失误。所以在实际中就需要演奏者采取不同的触键方法,同时还要练习好换指技术等方面。在实际中就可以采取相同的指法在黑白键上进行弹奏,以此来找出较为接近的音乐。通过兼顾好黑白键,可以正确的练习好黑键与白键上的演奏切换工作,从而保证乐曲的流畅性,提高演奏的效果[8]。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现阶段中一些钢琴演奏者还存在着技术与心理上的问题,所以就要及时做好调整工作。首先,要辩证的看待与解决好技术与心理上的问题,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避免出现孤立对待的现象。其次,是要将心理调控技术的培养与提高结合在一起,双管齐下。最后,是要培养好心理调控能力,从而提高钢琴演奏的水平与效果。

参考文献:

[1]孙芬兰.钢琴演奏中的心理因素分析及调控[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0):144-146.

[2]叶芳,刘波.钢琴演奏中紧张心理的成因及其调控技巧[J].音乐大观,2014,(07):147-147.

[3]蔡晓琳.高师音乐学专业学生钢琴演奏紧张心理的初步探索[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9):39-41.

[4]李希珏.浅谈钢琴表演中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J].东方青年·教师,2012,(09):142-143.

[5]王海波.浅谈钢琴演奏中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J].空中英语教室(社会科学版),2011,(07):163-164.

[6]闫铮.浅析音乐表演中钢琴演奏的心理素质培养[J].艺术时尚(下旬刊),2014,(01):228-228.

[7]刘小静.钢琴演奏的不良心理因素与心理素质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9):274-275.

[8]陈海龙.钢琴演奏者心理分析探究——浅谈钢琴演奏者在舞台上的“怯场”心理[J].魅力中国,2011,(09):110-111.

心理状态对于钢琴练习与演奏的影响 篇4

关键词:练习,心理状态,影响,演奏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日益提高, 艺术的不断革新发展, 学习钢琴也逐渐普及, 对待钢琴的学习除了技术和技巧方面, 音乐修养等方面的综合培养, 我们不能忽视还有一个隐藏的因素在里面, 那就是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

人的心理是抽象的, 但它却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随着人类科学的不断进步, 心理状态的训练、研究和培养越发被人们重视起来, 特别是从事表演艺术活动的人, 更要注意心理状态的水平能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练习和演奏。

往往有许多人在练琴的时候伴随着不同的思想和情绪。如苦闷、烦躁、激动、欢愉、兴奋等等。这些情绪会影响我们练琴注意力的集中, 会令我们弹奏变得机械化, 严重的甚至会使我们肌肉运动失去平衡变得呆板。因此, 保持练琴中的良好心理状态, 对我们的钢琴学习与进步联同钢琴事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以下提出的是我个人的几点建议。

1.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认真的态度

在练琴的时候, 最好不要带有无奈和烦躁的心情, 那样不但没有效果, 反倒影响以后练琴的兴趣, 如果那样的话还不如暂放下不练习, 去做些别的事, 当你有兴趣有灵感时再练。如果练习某个曲子觉得已经再熟不过了, 千万不要就此放手, 要不断研究发掘曲子中的各种隐藏的“因素”, 时间长了, 会发现你所找出的每一个细节, 都会像一个闪光点那样令你恍然大悟, 使你兴奋, 增加兴趣。这样不断的研究—成熟—在研究, 保持这种认真的态度, 相信不但可以保留你所弹奏的曲目, 而且还能不断进步提高, 更准确地表现作品, 在现作品。

2.坚持一种耐力训练, 增强意志力

持之以恒做一件事情是使其成功的根本。练琴的时候, 我们往往会发现自己制订下一些很好的计划却很少能真正坚持下来, 这种正常人心理造成的事与愿违是不可避免的。那么, 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承受能力等不同, 来制定自己的目标, 以致为此努力, 你一旦发现真正用意志力下去, 你就能在过去某些不能掌握的东西已经变成一种持久的愿望, 这样我们在心理上承受耐力的准备做出热心的努力。我相信这样的心理会使我们的弹奏尝到征服困难的乐趣。

3.在练琴的过程中要保持头脑清晰的好习惯

一个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在练琴的时候恐怕我们很多人都在浪费时间, 因为那些时候我们的大脑不知在想些什么。因此, 我想对那些练琴的人说, 练琴时的每一刻尽量保持头脑清晰。练习而又不集中, 这在心理学上是一种罪过。假如你的目的是严肃认真的, 你将或迟或早的为此付出代价。在学校学习的琴技, 每一寸的进步不是取决于你练习了多少个小时, 而是看你再练琴中用了多少脑筋, 那么我们的弹奏就会节省许多枯燥无味的联系和太多浪费的时间, 而今天也就不用花多少时间就能赶上。

综上所述, 发现练琴时需要仔细和认真, 而如果按上面所提到的三点去做的话, 我相信良好稳定的情绪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会日益建立起来, 这也就是我们所需要的, 我们在弹奏中应该有的心理状态。

接下来要说的是演奏, 这是每一弹奏钢琴的人都要面对的事。因为弹奏钢琴是一项技能, 会弹钢琴的人弹奏达到一定程度, 总会在人前展示和表演的。那么有一些弹奏钢琴的人在演奏时的心理状态也复杂得很。他可能受时间、地域、现场气氛、演奏者的年龄、心情、以及演奏者所具有的演奏水平等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关于演奏方面的心理状态, 我建议可以试试以下几种:

1.排除杂念, 消减紧张心理

设想一下钢琴演奏者, 当音乐厅空着的时候, 你走进去并且从舞台上穿过。你的步伐会和平时没什么不一样, 但是假如台下坐满观众来观看你的表演, 而这时有人通知你还要再加上一些专家和一些要人的话, 无疑地你的情绪要受到影响, 你的步伐很可能要显得反常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 众口难调, 如果演奏者考虑太多, 使思想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 势必这场演奏会很不轻松, 会非常压抑, 达不到预期效果。这时就需要你有意识的注意力也就是大脑和意志力回到受控制的状态。具相关调查, 著名演奏家进行公开的演奏钢琴, 必须保留某种程度的我们称之为神经质的自我意识。演奏者要坚信在演奏作品的时候, 自己就是钢琴作品与听众之间的媒介。所以要表现作品、要再现作品就必须排除杂念, 消减紧张心理, 要知道心理上的放松, 直接影响到肢体的功能动作。

2.增强自信心

一些琴童在上钢琴课的时候紧张的要命, 家长经常说:“在家练得挺好, 怎么一到检琴就不行了呢?”这里要注意练琴和演奏之间的区别。质与量虽说成正比, 可盲目的注重量的增加却不能从根本上决定质的改变。那么如果在练琴的时候不去运用头脑, 没有目的弹奏, 到检琴时心理上肯定会没有信心, 因为对自己所弹的曲子根本不了解, 心里没有底, 认为所弹奏的音符会是错误的, 这样怎么能检好琴。

还拿琴童学琴检课来说, 在心理学的早期存在着一种伟大的信念, 这个信念不无一定的可贵的真理——任何一个孩子的某一特定过程是去发现他天生的兴趣并对之进行工作。如果一个学习钢琴的孩子却没有弹钢琴的兴趣, 又在家长和老师的双重压迫下非但不会增加其兴致, 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样, 孩子就失去弹琴的信心, 所以兴趣是导致信心的关键。

3.要适应各种状况

创造机会, 你可能发现你的日常生活不能为你提供什么使你的演奏自然、轻松的机会。那么, 你要试试某些使你能抓住一个听众的方法, 给别人演奏。

另外不要容许有例外, 一个真正的钢琴演奏者, 要有能力应付各种在演奏过程中的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如琴弦突然断了、或者是音乐厅的灯光不亮了等等。这时我们的思想不应该随情况的改变而断掉, 要继续连贯。音乐是大众的, 但音乐的境界却是很高, 难以达到的, 演奏者在演奏时一定要让自己走进音乐中, 不容许自己有例外。

演奏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会使演奏达到很高的水平, 上升新的高度, 如果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我相信你的演奏不但会使自己满意, 使听众满意, 最主要的是不辜负自己的劳动成果。

谈到这里, 形成了练奏与演奏的关系。首先, 练习是演奏的基础, 没有很好的熟练程度也就不会有成功的演奏, 这里还要重申“业精于勤”是弹奏中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的重要保证, 在勤奋的练习中体会到熟能生巧, 巧能生精的真谛。带着这种心理去练琴, 坚持不懈, 那么在演奏的时候心里有了底, 就不怕没有信心。练奏时良好正确的心理状态形成习惯是琴技提高的关键。其次, 演奏是检验练习成果的一种方式。良好正确的心理状态贯穿于演奏中, 是你真正水平的发挥, 是给自己和听众最满意的答复。

钢琴演奏与演奏心理 篇5

人的一切有意识的活动都是通过大脑神经系统的运动来实现的,是通过“心理”来控制的,钢琴演奏也不例外,所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是钢琴演奏艺术中非常重要、关键的环节。本文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演奏教学实践出发,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进行了以下研究。

一、培养学生兴趣,克服学习中的畏惧心理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是学好钢琴弹奏的先决条件,培养他们对钢琴弹奏的浓厚兴趣,对学习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学生对钢琴弹奏能否感兴趣,也不是自然形成的,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加之鼓励和培养。钢琴弹奏中的纯技术、纯技巧练习是必要的,但我们要反对那种枯燥的、机械的、刻板的纯技术训练,应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乐曲的形象、音乐美感的表现这方面来,使这些练习充满乐趣和吸引力。教学过程中,教材要有趣多变,教学要活泼灵活,集听、看、想于一体。

二、创造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如给学生多提供一些上舞台锻炼的机会等等,既是学生获得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习热情所必需,又是学生深化对钢琴演奏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另外,小提琴家梅纽因曾说过:“如果长期对学生缺乏理解、同情和关心,会使学生反倒压抑和痛苦,从而缺乏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不是在于能够在学生的演奏中挑剔出千百处毛病,而是在于能准确地把握学生已经掌握和还未掌握交界点,使学生在每次课后都满怀信心地找到自己继续前进的起跑点。我们在学习进程中始终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下发展,使其无论在知识的获得和技巧的掌握上都取得圆满成功。

三、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帮助获得成功信心

记不住曲子,不少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动摇学习信心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在帮助学生增强记忆能力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弹奏完整的曲子中获得成功感,进而消除学习中的畏难心理。一首曲子往往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反复练习才能成功。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常常感到诸多的不满意。有时是手指弹奏不灵活:有时力度掌握不好;有时是速度掌握不准,不能弹奏出好的效果生动的乐曲内容。这时千万不要气馁,要认真思索、分析。当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领会了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达到了满意的效果时,千万不能放松,同样要认真思索、分析,抓住那美妙的瞬间,把这种好的感觉记住,加以巩固、再记忆、再巩固、直至熟练。并且使这种好的感觉能在以后的练习中,尤其是在回课、演出中再现。

四、掌握练琴要领,进一步增强学习信心

掌握要领,熟能生巧,这是学习钢琴弹奏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问题两个方面。学生学习钢琴弹奏的最大障碍,一是不得要领,入门难,提高更难,二是练习不够,不能持之以恒。由此造成多数学生不能很好地学习和掌握钢琴弹奏这门艺术。对此,教学中既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弹奏钢琴的技术要领,特别是一些学生易于掌握的要点和方法,又要鼓励和督促学生多练习,并做到持之以恒。钢琴是多声部乐器,练习过程比较复杂和困难。只有在我们真正学会练琴,并能将钢琴中的各种奏法用起来得心应手,才能对演奏充满信心。这些能力的训练过程,也是学生音乐心理与动作心理协调水平提高的过程。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科学的练琴方法;其次克服马虎心理、分手练习;第三克服急躁心理、快慢结合练习;第四克服畏难心理、攻破重点难点,保持音乐的完整性。

五、钢琴教学注重营造艺术氛围,调节学生心理情绪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要在教授技能技巧的同时,注重营造课堂的艺术氛围。教师在课堂上创造出的艺术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情绪和自身反应的灵敏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情感世界中的愉悦效果,从而达到心灵的净化,并且通过学生对作品的独特理解表现出来。这种环境不仅刺激了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进而提高本身的文化素质水平,而且对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都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诱导的方法要求学生对作品做进一步的了解与分析以调动学生音乐情绪。当进行一个新曲目练习时,教师不光要提醒学生技术难点,而且要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曲目的相关内容,如作曲者简介作曲时的背景,作曲者想要通过这首曲目表达的主题思想等等,让学生感受作曲者当时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思想,以便演奏时充分地表达出来。

六、多种形式维护学生学琴的热情和信心

钢琴学习进入真正地练习阶段,相当多的时间是花费在钢琴技能技巧的练习上,而大量重复的练习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失去自信心和耐心,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维护学生学琴的热情。当学生意志消沉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放松一下进度让学生参加一些有关的活动,例如欣赏一会儿音乐会表演使学生放下紧张的情绪投入到美的享受之中;也可以举行一个小型的室内音乐演奏会,让学生欣赏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励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和勇气。如果教师能掌握住学生心理,积极引导,那么学生学琴成绩就会上升;如果教的不得法,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丧失学琴热情。然而很多教师往往在教课时不太关注学生的特点和个性情绪,总是采用一成不变地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和学琴的热情。因此教师在教课过程中,注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趣味无穷,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积极情绪的推动下,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对基本技能技巧的掌握,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琴的热情,开拓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

以上仅是本人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总结,为了更好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有待于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群策群力、共同探讨,实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试析钢琴演奏者心理活动 篇6

摘要:一名优秀的演奏家,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音乐知识、高超的演奏技巧、敏锐的音乐感受以外,更应具有成熟稳定的心理素质。本文试分析钢琴演奏者舞台心理紧张的成因,以期对在今后钢琴演奏中能更好的应对。

关键词:钢琴演奏 心理活动 紧张因素

钢琴演奏有三个基本要求:即将演奏的音乐作品、演奏者及用以演奏的钢琴。只有真正利用、平衡和把握好这三个要素,才能保证进行优秀的艺术表演。但在实践中,常会出现偏重某一方面的情况,从而使其中一个要素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害。特别常见的是演奏者在进行演奏时因对心理活动因素重视不够,注意力仅仅集中在“技术方面”,而造成在表演艺术上的缺憾甚至失常。我们在钢琴比赛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平时演奏不一定是大家认为技术水平最好的,而在比赛中经常爆冷门,名不见经传的摘得桂冠。笔者以为,这与演奏者的心理素质有非常重要的关系。越是在关键时刻,人的心理素质就显得越为重要。

一、人的心理及活动的主要表现的分析

(一)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健全的大脑给心理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大脑只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有反映外界事物、产生心理的机能。心理并不是大脑自身所固有的。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活动而产生的。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离开客观现实来考察人的心理,心理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心理也是社会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社会,即使有人的大脑,也不能自发地产生人的心理。

(二)心理以活动的形式存在

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像,这种映像本身从外部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但是,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我们所从事的钢琴演奏,就是心理支配人的具体行为活动的表现。

二、影响钢琴演奏的主要心理表现及成因的分析

许多登台演奏的人,大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怯场,以至于不能正常发挥应有的水平,有的甚至无法完整的把作品演奏下来,这不可完全归咎于演奏者技术的失败。钢琴演奏者是所有器乐演奏者中最孤独的,只有一架孤零零的钢琴,没有别的乐器互相依靠,没有别的演奏者互相合作,只有靠自己的能力来独自承担。心理压力要甚于其他乐器演奏者。心理素质在钢琴演奏者中表现地尤为突出。大量事实表明,演奏者的成功与否,除了本身所具有的技术水平和演奏技巧,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两者缺一不可。为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先了解演奏中心理活动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一)心理紧张的生理反应

心里紧张是演奏者最经常出现的情况。当在舞台上面对众多的观众或在考场上面对严肃的考官时, 演奏者总是希望自己的演奏能获得成功,但就是因为对自己过高的期望或害怕失败的心理而引起精神紧张,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在生理方面的表现为:心跳加快、脸部潮红、出冷汗;唾液分泌减少, 口舌干燥,甚至有的还会由于肠胃收缩引起不适或便尿感;手部大量出汗,使热量散失而变得冰凉,手指动作越发迟钝、僵直。同时引起心理上的一系列反应:总觉得观众在寻找自己的毛病,希望赶快弹奏结束,以摆脱这种难堪的处境;头脑中对平时早已过关的技术难点产生过敏,甚至出现强迫思维;对某一个难度较大的片段不自觉地想出各种错误的可能性,以至无法控制。在复杂的心理状态影响下,演奏者会不自觉地加快弹奏速度,给原本没有十分把握的技巧乐段增加了几分困难。一旦出了差错,演奏者心里便更加紧张,觉得观众都在嘲笑自己,头脑中一片空白,严重影响到下面的演奏。

紧张本是人的一种应激心理反应。它能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升高血压、加快心跳,关闭消化系统,提高肌肉供氧,调动出人体的潜在能量,以备在危急关头背水一战。但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并不需要消耗那么大的能量,反而使调动出来的能量积聚在体内宣泄不出来,引起各种应激性疾病。演奏时的紧张状态是普遍存在的。没有一定的紧张度,演奏显得懒洋洋,软绵绵,给观众以“卸”的感觉。所以控制好心理是获得演奏成功的关键。

(二)演奏中引起心理紧张的主观因素

钢琴演奏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怯场,这些情况的产生有几个较为典型的影响因素:

1、表演环境影响演奏者的心理状态。演奏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心理状态不同。

2、上台演奏前对乐曲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难点没有完全掌握,演奏时,不够自信,底气不足,从而产生了消极的心理影响。

3、在演奏中过分关注观众的反应,导致注意力分散,对演奏作品注意力不够集中。注意力持续分散,有可能导致演奏失误,形成恶性循环,使心理处于紧张状态。

(三)演奏中引起心理紧张的客观因素

客观情况:演奏者全神贯注的弹奏时,精神高度集中,此时突然出现手机的铃声或照相机的闪光灯等外界刺激。这些几次会扰乱演奏者的思绪,分散演奏者的注意力。钢琴演奏者的注意力控制失调,就会影响手指的运动和音乐的表达,从而影响钢琴演奏的连贯性和准确性。注意力分散将会导致演奏失误。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就能够准确的把握和了解它们,表演者的心理紧张度对演奏质量影响很大,寻找方法加以解决、调控这种心理活动是完善演奏水平的需要。因此,钢琴演奏者除了要靠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攻破所有的技术难点,消灭在台上偶尔成功的幻想外,还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对心理活动进行调节,可适当人为的制造一些对演奏产生积极影响的心理活动,最大限度地降低其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黎炜译,库尔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上册)[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

[2]黎炜译,库尔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下册)[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

[3]波果斯洛夫斯基著.普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1981年版

[4]张雨新著.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技术[N].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10月出版

[5]张鸿懿著.音乐治疗学基础[M].中国电子音响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

[6]司徒璧春著.钢琴演奏与心理调控[J].钢琴艺术,1997年第5期

钢琴演奏心理及自我调控 篇7

一、钢琴演奏心理因素的产生缘由

一场成功的钢琴演奏会, 钢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钢琴演奏取得成功尤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平日中的练习只是对于演奏者演奏技巧以及手指的灵活程度进行提升, 而真正的演奏却是将平日中的练习能够展现在演奏会的舞台上, 并将之完美的呈现出来。这样两种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演奏对于表演者的心理素质的要求是较高的。

(一) 产生心理因素的主观原因

1. 演奏者的自我认识。

很多钢琴演奏者对于自我水平的认识具有积极的特点, 具有相当的自信, 他们认为, 自己的技巧对于应对钢琴演奏会是足够的了, 在这样的心理下, 钢琴演奏者在演奏中也能保持良好的状态。恰恰相反的是, 很多演奏者对于自己的演奏水平极为不自信, 认为自己的能力并不能演奏好一首曲目, 因此很多激昂的曲目, 在这样的心理影响下, 往往会变的毫无激情, 甚至失败。演奏者的心理对于演奏成功与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自信的演奏者往往能够取得成功, 对于自己没有充分自信的演奏者, 往往也会受到影响。

2. 演奏者所独有的个性特征。

演奏者的不同个性特征对于演奏也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性格较为开朗的演奏者往往比性格较为内向, 沉默的演奏者具有更好的心理素质, 并且对于心理的调控能力也具有明显优势性格乐观开朗的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往往更放得开, 对于演奏往往能够投入更多的注意力, 而不会分心。性格内向的演奏者则往往在演奏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患得患失的情绪, 一旦他们将自己不自信消极心理带到演奏中, 往往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而导致整场演奏会的失败。

3. 演奏者对演奏效果的期待。

一般来说, 技艺娴熟的演奏者由于具有很强的自信, 因此对于演奏也具有较高的期待性, 只要每一个技艺娴熟的演奏者能够在演奏中保持这样的心理去完成演奏, 一般来说, 往往都会取得成功。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演奏者对自身的认识不足对演奏的期望值较高, 高于自己的实际水平。对演奏的效果期待过高, 往往会导致演奏者心理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 导致预期期望值无法实现。因此, 演奏者对于演奏效果的期待是影响演奏成功与否的一个因素。

4. 演奏者的经验。

通常情况下, 音乐学院修习钢琴专业的学生只有较为丰富的学习经历, 并不具备很多的舞台演出经验, 不过也有例外的是由于自身素以及天赋优越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有了演奏会的经历。这一部分天赋较高的学生能够获得演出经验, 因此在演出积累的过程中也就锻炼了较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自我调控能力。在面对演奏会的情况下能够较好的处理紧张, 焦虑等负面情绪。与之相反的是, 缺乏演出经历的学生在面对真正的演奏时, 由于经验的不足紧张心理就更加容易出现, 从而导致演奏会的效果受到影响。由此可见, 演奏者的演奏经验对于演出能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二) 产生心理因素的客观原因

1. 外在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心理因素。

音乐学院中钢琴专业的学生是需要经常进行练习的, 通常钢琴教室都是很封闭的狭小空间, 并且由于需要采取隔音的措施, 因此练习钢琴的学生就相当于被安置在一个幽闭的空间中, 基本上都是一个独处且相对熟悉的环境。而在学生进行演奏会的时候, 面对的将是一个开阔、陌生的舞台, 从独处的环境一下也变成了座无虚席的舞台, 环境的变化是极易导致演奏者产生心理变化的一个因素, 在这样的心理下往往会导致演奏的失败。

2. 观众变化所导致的心理因素。

钢琴专业的学生进行钢琴弹奏的练习时, 一般处于独处的状态, 无论是弹得完美或者是弹奏的有任何瑕疵, 都可以自己发现并改正, 而面对众多观众的情况下进行演奏, 往往由于演奏的状态以及对观众的反应过于在意, 导致演奏者的注意力无法专心集中在钢琴演奏上, 从而出现分神以致弹奏错误的情况, 由此可见, 观众反应的变化对于演奏者的演奏能否圆满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二、钢琴演奏心理状态的调控方法

(一) 端正表演态度

音乐学院的钢琴专业的学生一般都会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 对于钢琴演奏的自身实力一般能够具有较好的认识, 在面对众多观众时应该以怎样的心理去演奏需要演奏者能够进行正确的把握, 因此, 端正表演的态度对于举办一场成功的钢琴演奏会是很重要的。

(二)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在进行钢琴演奏会的过程中, 需要强大的自信, 换言之, 就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面对巨大的压力时, 就要求演奏者能够具有良好的自我调控的能力。概括来说主要是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对自我的演奏水平有正确的认识;其次, 演奏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演奏会本身, 不要受外界影响, 此外, 还应向周围的老师与同学多问多请教。只要学生能够做到端正表演态度以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两方面, 那么就一定能够在演奏过程中发挥出自己最好的实力, 使钢琴演奏会得以取得圆满成功!

参考文献

[1]庞卡.试论钢琴演奏的心理训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5, 02.

[2]贺德梓.钢琴演奏与心理调节[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2, 02.

[3]艾希.钢琴演奏者心理调节与心理素质培养研究[D].东北大学, 2013.

钢琴演奏中的心理因素 篇8

一、学生学习和演奏中出现的不良心理

1. 自卑与恐惧。

在十几个人的集体课上, 幼师的学生与教师小范围的面对面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紧张气氛, 加上因为学琴晚, 手指已经僵化定型, 失去了学琴的最佳时机, 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学生在学习中经常遇到挫折, 容易产生一种自卑和对学习的畏惧感。由自信心不足和畏难情绪而造成的自卑和恐惧, 成了学生学习与演奏的最大心理障碍。

2. 急于求成。

想到学琴起步晚, 又充分认识到作为幼师学生学好钢琴的重要性, 学生容易产生一种急于求成的学习心理, 希望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演奏技术, 并能运用自如。实际上钢琴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演奏技术和运用能力需要长期艰苦的学习和训练, 欲速则不达。

二、开展有效训练, 克服不良心理因素

钢琴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音乐中心灵的碰撞。针对以上现象,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演奏信心。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打动着学生。教师的精彩示范, 会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力;教师的生动讲解, 让学生准确地把握了知识要点。多开展观摩演奏, 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和学习激情。对学习中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因材施教, 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1) 幼师学生的练琴时间有限, 所以, 应当多读谱。弹奏前弄清楚乐曲的谱号、调号、拍号等基本问题, 然后进一步分析节奏、速度、强弱等问题。对乐曲的每个段落和乐句都需有较明确的划分, 进行必要的试唱, 值得注意的细节性问题都要重视起来, 这样练习可以有效避免因粗心而导致的错误。练习之余也应多读谱, 实现读谱与练琴的统一。

(2) 教学中, 应当多讲授要点、规律, 分析问题的本质, 多让学生对比、总结, 使其主动思维, 扬长避短。如:学生弹奏中普遍存在手紧张、僵硬的问题, 大多是由于未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 练习时只求速度, 个别手指的能力稍弱而导致。教学中, 选择有针对性的作品, 加强训练, 具体解决问题。

3.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钢琴教学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过程。教师应当保持积极热情的状态,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回课时, 教师一定要耐心地听完, 培养学生完整演奏的习惯;开导学生, 让学生在弹奏中保持清晰的思维;引导学生注重作品的音乐表现力, 不要一味考虑音型。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学生, 增强其自信心, 缓解紧张情绪。

4. 添加情感和想象的心理训练。

弹奏熟练后, 即可增加丰富的乐感和表现力, 通过作品中的表情、力度、速度标记, 分析作者的创作背景, 体会作品的内涵。由谱面上的基本情感要求为基础, 逐渐融入自己的二次创作情感, 并表达出音乐的真正魅力。这样将心理练习与实际练习相结合, 是对学生的思维、情感、想象、听觉等方面素质的高效训练。

浅析钢琴演奏中的心理焦虑 篇9

赵晓生在其《钢琴演奏之道》一书中列出了十种不同演奏心理障碍,即过度紧张、大脑空白、怯场、希望超水平演奏、过分注意场内听众反应、怕出错、总想着已经出现过的错误、突然失去演奏到底的信心、缺乏演奏欲望、由于过分集中而引起的精神不集中等。具体来说,心理焦虑在生理上的表现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面部潮红、身上出冷汗、口干舌燥头晕恶心,手部大量出汗使热量丧失而变得冰凉,手指动作从而迟钝僵直,因而失去控制,出现不随意的肌肉颤抖,有的甚至还会由于肠胃收缩引起便尿感。表现在行为上则是手和膝盖颤抖、手臂和颈部僵硬,不断的添嘴唇,面部毫无表情等等。

产生舞台心理焦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既然焦虑是由演奏者的认知产生的反应,那么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是可以降低焦虑的。下面要讲的就是如何有效的降低或者调控演奏者的舞台心理焦虑。大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解决:

从技术因素来解决

技术的准备工作是演出前极其重要的环节,是树立自信心的基础,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准备,那一切克服焦虑的方法都是徒劳无用的。熟练的技能技巧和流畅自如的演奏,是表现作品的起码要求,也是减少心理压力的基本保证。所谓艺高人胆大,只有充分的做好技术准备和技术练习,演奏者才能树立信心.首先,演奏技术源于平时刻苦认真的练习,演奏者只有在准备阶段时对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技术真正掌握,才能在演奏的时候不提心吊胆,所以,平时的练习绝对不能心存侥幸心理。演奏是练习程度最好的验证,练习时容易出错或者把握不准的地方,演奏时也最容易出错和引起心理紧张。再次.钢琴弹奏技巧与音乐表现之间的关系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是每个钢琴演奏者都要明确的。我们弹奏钢琴的目的是为了表现音乐.只有掌握了精湛的技巧,才能将音乐内容表现的更加完美。下面具体分析几种练习技巧:

1,养成认真、准确、科学的读谱的习惯。

读谱虽然是认识一首乐曲的最初阶段,但它自始至终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譬如,很多人平时练习时不重视指法的运用,不仅没有考虑科学的指法,甚至没有运用固定的指法,平时似乎还能适应,但在台上演奏的瞬间,特别是难度大的片段,由于平时记忆的随意性,记忆信号就可能出现问题,从而使演奏中断甚至失败。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演奏者要更多注意非主题声部的练习,尤其是非主题声部的和声,线条和指法。演奏者应该在练习阶段认真的对待乐谱上的每一个音符、标记,用心体会每一段音乐的情绪,确保每一处的音乐处理都正确无误,使演奏效果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样也会减少临场演奏时出现错误,给自己的演奏增加信心。

2,背谱是演出成功的关键环节,同时又是一种比较微妙的复杂的艺术,钢琴演奏不同于歌曲演唱那样只有一个单声部旋律,其背谱方法是值得重视的。

很多人在弹奏一首乐曲的过程中,只是一遍遍地重复弹奏直到熟练为止,凭的是感性记忆,这种背谱的方式是非常不明智的,只要在演奏时稍有干扰,大脑就会一片空白,演奏很容易出现错误甚至很难再进行下去。背谱应该是综合运用各种记忆方法,即对乐曲动机、曲式结构、和声、织体、调性等进行认真且有条理的分析,使记忆建立在清晰的理性分析基础上,演奏者还可以采用单声部背谱的方法,使乐曲的每个声部都清晰的印在脑海中.这样,当整个乐曲溶化在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思维记忆时,弹奏将取得准确无误的精彩效果。

3,对乐曲的理性分析,是减轻心理焦虑的重要途径。

演奏者要稳定的发挥自己的演奏水平,除了要做到对乐曲的演奏技巧有充分的把握外,更重要的是内心对乐曲精神的理解和领悟。首先要分析作品的构思、背景、音乐形象、各个主题的性质、作品结构等等;要去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揣摩乐曲的内涵。对整个作品做到心中有数,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风格的把握准确,也有效的降低心理焦虑,从而为减轻心理压力提供了保证。

4,演奏曲目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演奏的曲目的选择是很有技巧的.首先,选择的曲目要在自己实际演奏能力范围之内,自己不能完全胜任的曲目可以作为平时练习的目标,而绝对不能用来上台演奏.因为一旦对作品没有把握,有一点心虚,就会造成演奏时的极大心理负担,使演奏不能正常发挥。其次,我们在选择登台演奏的曲目时,尽量要扬长避短,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这对于逐步树立自信心及缓解心理压力是很有帮助的.

5,钢琴的舞台演奏是一门综合艺术,舞台经验对于演奏的效果尤为重要。

很多人在演出时产生心理焦虑,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舞台演出经验,不熟悉舞台环境,不能适应舞台演奏中的各种刺激。自己关起门来练习,和在舞台上面对众多的观众演奏是完全不同的,环境的变化,对演奏者来说,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在正式演奏前,演奏者应该多找一些锻炼的机会,要多在舞台上进行演习,逐渐地熟悉演奏琴以及舞台气氛、灯光及音效,适应观众的刺激、强光的刺激以及各种声音的刺激.。这样就可以不断的适应舞台环境,以缓解心理压力,这是避免产生心理焦虑的最直接也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另外,要积极寻找人前演奏的机会,积累舞台演奏的经验,哪怕是为亲朋好友演奏,也要当做是一次锻炼。所以,加强舞台艺术实践,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是防止心理焦虑的产生的重要措施。

从心理因素来解决

对钢琴演奏者进行心理训练,是使演奏者克服不良心理状态的产生,在钢琴演奏中发挥最佳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的说,心理训练就是培养演奏者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能力,以便在钢琴演奏时达到最佳身体状态、最佳心理状态、最佳技术状态。心理训练对于防止钢琴演奏中心理焦虑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钢琴演奏者获得最佳演奏状态必不可少、重要的条件之一。

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每个演奏者所必须具备的。明确目的、树立信心是钢琴演奏成功的首要条件。足够的自信心是良好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信心是对自我力量的充分认识和肯定,是一种预料自己一定能够实现目标并准备为之努力奋斗的心理状态,也是演奏者刻苦学习、充分发挥演奏技术的巨大动力。建立充分的自信心可以帮助演奏者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冷静处理演奏中的各种意外。自信心来自于日常的训练和实践,平日应该严格训练,认真准备,多参加艺术实践,积累演出经验,自信心便会在一次次的锻炼实践中建立。

调节呼吸

很多演奏者一上台还没有来得及调整好呼吸和情绪,就开始演奏,是很不利于演奏的习惯,调节呼吸,调整情绪是临场处理心理波动的一种调节方法,通过深呼吸可以使演奏者的情绪波动稳定下来。当人的情绪紧张激动时,呼吸会变的短促,这时可以采用缓慢的呼气和吸气的练习,则可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当情绪低沉时,可以采用长吸气与有力的呼气练习,能提高情绪的兴奋水平。这种方法之所以能够奏效.是因为焦虑的心理状态和呼吸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这是克服演出前紧张和焦虑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应变能力

作为一名有经验的钢琴演奏者,不但要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良好的音乐教养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应变能力包括了沉着冷静的处理演出中出现的突发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考试还是演出,都难免会发生来自外界或演奏者本人的始料未及的突然变化,例如场地灯光、观众的反应,或者演奏中弹错以及记忆空白等.这对于演奏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的考验。出现这种情况时,演奏者必须以不变应万变,不被任何意外事件所干扰,保持内心的稳定。无论在演奏过程中发生什么情况,都一定要全神贯注的投入到音乐的情感中去,直到音乐终止。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长期有意识的锻炼,

钢琴教师怎样平衡学生的演奏心理 篇10

一、钢琴演奏中心理失衡的原因

(1) 有一些学生一到观摩、考试时心理总有负担, 怕自己弹不好让别人笑话, 所以还没上考场就开始担心自己的演奏能否成功。

(2) 有些学生在考试时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很严重。比如前一个上场的同学弹奏得很成功, 后者就被前者的成功吓住了, 怕自己弹得不如前者, 内心充满了担忧, 但又想压过对方, 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下演奏定会失败的。另一种现象是前者演奏紧张发慌会直接影响后者水平的正常发挥, 等到他上场时内心很紧张, 动摇了演奏信心, 带着这种心理演奏效果肯定是不会好的。

(3) 有的学生学琴较晚, 基础相对来说较差, 总有一种自卑感, 自己关门在琴房练琴时还好, 只要一有人看他弹奏, 他就紧张。

(4) 技术上的问题也会影响心理的稳定。比如有的学生弹奏僵硬, 手臂不放松, 手指力量下不去, 弹奏方法不对头, 因此在弹奏快速的乐曲和技术难度较大的作品时就不能再现作品的原有风格。往往越是担心弹不好的地方, 越出问题。越弹不好, 心理负担越重, 因此产生了恶性循环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没有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学生存在的这些技术上的问题。

以上几种原因, 我认为主要是没有正确地、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缘故。自信与自卑在同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让自信强于自卑是建立心理平衡的关键。我们教师要使学生克服这种不平衡, 除了要调节他们内心的情绪之外, 还要不断地充实他们的音乐修养, 让学生平时练琴就要注重有意识地培养和改善自己的心理, 这将有助于克服心理的不平衡。

二、平衡学生演奏心理的有效措施

1.克服背谱的盲目性, 变下意识为有意识

有的学生在弹奏中突变出现“断条”现象, 这与他们平时记谱方法不当有着直接的关系。学习弹奏一首乐曲离不开记忆。心理学家认为,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 也就是说记忆是指把以前认识的事情通过大脑和神经系统再现感知过的事物。我们平时背谱必须有意识地去背, 简单说就是要通过大脑去背, 如对乐曲的旋律、和声、调性以及对各种织体结构等的记忆。这样的记忆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 即使受到心理干扰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有意识记忆会帮助他们战胜干扰。下意识记忆是不通过大脑的记忆, 只是凭肌肉的感觉, 手指的感性来机械地弹奏, 这样的记忆是暂时的而且是不可把握的。在演奏中出现“断条”问题往往是与背谱的盲目性即过分依赖下意识记忆有关。在弹奏中手只是完成体现记忆的一种工具, 忽略了大脑记忆 (即有意识记忆) 就会直接影响了背谱效率的把握性。因此, 我们钢琴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平时练琴时使大脑高度集中。练习一首新的曲子一定要认真看谱练习, 注意谱中的指法、各种小分句的弹奏、音符与节奏的准确性以及各种表情记号。教师要培养学生练琴时养成看谱弹琴的习惯, 当需要背谱弹奏时, 一定要有意识地通过大脑记谱, 一定要用脑子指挥手, 不能盲目地凭感觉去记忆。只有大脑有了把握, 才可能保证手指的把握, 才能在弹奏中胸有成竹, 取得好的演奏效果。总之, 变下意识为有意识, 对背谱是很重要的。与此同时, 我们钢琴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平时练琴时思想集中, 防止养成漫不经心的练琴习惯。

2.弹琴技术应同音乐表现紧密结合

弹奏技巧是指用巧妙的方法来弹奏, 掌握了高难度的技巧才会有好的弹奏技术。如果枯燥地弹奏音符是不会感染听众的, 这不能被称为真正的音乐。我们钢琴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修养, 在钢琴教学中, 不但要教学弹奏技巧, 还要对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进行、调式展开等方面进行分析, 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再进行逐句逐段的分析, 了解作品的开始、高潮和结尾, 以及准确地把握作品的音乐形象, 分析作品所表现的音乐修养, 扩大音乐视野, 在演奏中才会充分地发挥自己, 能够被音乐所感染, 能在演奏中感受音乐。忘记一切干扰, 使自己进入音乐意境, 投入音乐, 正如涅高兹所说:“对音乐掌握理解越深, 对技术的恐惧就越小。”音乐讲究以情带声, 那么钢琴演奏就要讲究以音乐带动技术, 以音乐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3.培养学生在演奏中建立信心

有的学生因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扰乱了自己的演奏意识, 情绪稳定不下来, 怕自己弹不好。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下演奏定会失败的。对这样一些学生, 老师在平时上课时就要经常地鼓励他们, 当学生有了进步要及时地表扬他们, 根据他们的优点、长处、技术水平选择适合他们弹奏的曲目。对于紧张型的学生, 考试曲目要定得稍低于他们平时弹奏的程度, 这样他们才会有信心, 才会胸有成竹, 才会演奏得得心应手。

4.定期举行观摩会, 锻炼学生演奏的心理素质

除了正确的教学工作外, 教师每学期要定期在学生中举行不同规模的观摩会,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与锻炼的机会, 使学生对学习钢琴产生浓厚的兴趣。但举办观摩会必须在教师留曲目, 学生练习得非常成熟, 准备得相当充分的前提下举行, 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事倍功半。另外, 在钢琴教学中要适当地上些大课, 让学生们互相学习, 取别人之长, 补自己之短, 也可以让学生互相听课, 互相交流, 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学当中弹琴, 锻炼他们的胆量, 培养他们顽强的性格和刻苦学习的精神。钢琴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当中, 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连贯的弹奏习惯。比如一首乐曲, 学生第一次弹给老师听时, 老师不要因学生弹奏的错误打断他, 等学生将整个乐曲弹奏完之后, 老师再指出错误之处, 予以纠正。因此说, 钢琴教师在技术上要给学生打下一个较扎实的基础, 使学生在演奏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有实力去面对听众。

总之, 演奏得能否成功取决于一个人的艺术修养, 取决于他对技术的把握以及对音乐的理解程度, 而最关键的是有一种健康的心理, 这种健康的心理会排除演奏中所遇到的不必要的干扰,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应有水平。

摘要:本文提出了“树立良好自信心重于刻意强调钢琴演奏技巧”的教学理念, 探讨了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 并通过研究分析产生心理负担的几种因素, 及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消除钢琴演奏中产生的紧张心理障碍。

上一篇:站点模式下一篇:八仙花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