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

2024-08-02

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精选十篇)

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 篇1

1 产科危重患者的特点

1.1 发病急、患者心理准备不足, 诊治中急于了解病情的发展疗效及预后状况等。

1.2 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及难以预料的意外, 产科危重患者病情重、预后难以估计, 如抢救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对母婴都有极大的危险, 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甚至死亡。

1.3 病情复杂、变化多端、来势迅猛, 产科危重患者常同时有多个系统、器官组织受累如:妊娠合并心力衰竭、胎盘早剥、羊水栓塞等, 病情错综复杂, 往往需要多科合作方能使患者转危为安。

1.4 抢救工作难度高、涉及面广、诊治风险大。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 在短时间做到准确诊断难度大, 如产后出血, 由于出血量多来势迅猛, 原因一时不能查清, 生理病理瞬间变化, 护理人员稍有疏忽或医疗措施不当, 严重后果顷刻形成, 给抢救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

1.5 随机性强, 时间不定、昼夜不分, 随时都有发生危重情况的可能。

2 产后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护理安全管理

2.1 牢固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 同时拥有跳跃性思维和保持高度的警觉性, 养成准确、敏捷、果断、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一切以抢救患者生命为中心原则。

2.2 建立完善的抢救组织。 (下转第354页) (上接第339页) 每当出现需要急救的患者时, 抢救小组成员马上召集到位, 参加抢救的工作人员分工明确、紧密合作、无条件服从主持医生的医嘱, 忙而不乱。不参加抢救的人员须做好抢救后勤保障工作。

2.3 加强急救药品、物品管理。无论产房、病房, 必要的急救药品器械是获得良好抢救效果的重要保证, 因此急救药品、设备、物品必须做到定位、定量放置, 并处于功能状态, 有专人负责, 有检查使用登记, 用后及时补充、维修, 确保完好率达100%。

2.4 树立极端负责、无私忘我的工作精神。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医护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 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 抢救工作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细致周密地安排整个工作程序, 严格准确执行操作规程, 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症状, 各种记录准确、及时、全面, 涉及到法律问题的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2.5 对危重患者的抢救需要有过硬的急救技术。产科危重患者的病情多变、来势迅猛、无规律、难判断、风险大, 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掌握过硬的急救技术, 一是具有扎实的专科理论功底, 二是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医师未到之前护士应根据病情及时监测生命体征, 建立多条静脉通路, 止血、配血、给氧, 必要时予以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抢救措施, 使抢救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

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 篇2

1、病情观察的内容。(1)一般情况的观察 A发育与体型

发育: 发育状态通常以年龄与智力、体格成长状态(身高、体重、第二性征)之间的关系综合判断。体型:匀称型(正力型)、瘦长型(无力型)、矮胖型(超力型)B饮食与营养状态: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的发育进行综合判断

C面容与表情:急性面容、慢性面容、贫血面容、甲亢面容、二尖瓣面容、满月面容、病危面容 D体位: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 E姿势与步态姿势指一个的举止状态。

步态指一个人走动时表现的姿态。常见典型异常步态:蹒跚步态、醉酒步态

F皮肤与黏膜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弹性、有无出血、水肿、皮疹、完整性等。(2)生命体征的观察(3)意识状态的观察

意识(Consciousness): 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即对环境的知觉状态。

意识障碍(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浅昏迷、深昏迷)(4)瞳孔的观察

A瞳孔的形状:正常瞳孔呈圆形

瞳孔的形状改变常可因眼科疾病引起 瞳孔呈椭圆形:青光眼 瞳孔呈不规则形:虹膜粘连 B瞳孔的大小与对称性

正常瞳孔直径2~5mm,两侧等大等圆; 双侧瞳孔缩小:有机磷、氯丙嗪、吗啡等中毒; 单侧瞳孔缩小:同侧小脑幕裂孔疝的初期; 双侧瞳孔散大:颅内压增高、阿托品中毒等; 单侧瞳孔散大:同侧小脑幕裂孔疝的进展期;

C瞳孔的对光反应:正常瞳孔遇光收缩,昏暗处扩大。对光反应消失:病情危重或深昏迷(5)心理状态的观察

观察患者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思维能力、认知能力、情绪状态、感知情况

(6)特殊检查或药物治疗的观察 A特殊检查后的观察

B使用某些治疗方法时对患者的观察

C特殊药物治疗患者的观察

(7)其他方面的观察:睡眠、自理能力

2、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是对由于外伤、疾病、中毒、意外低温、淹溺和电击等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心跳停止,必须紧急采取重建和促进心脏、呼吸有效功能恢复的一系列措施。

3、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及临床表现(1)原因: A心源性原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变、主动脉疾病 B非心源性原因

a意外:电击、雷击、溺水、窒息等 b神经系统病变 c手术和麻醉意外

d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e药物中毒或过敏(2)临床表现

A突然面色死灰、意识丧失

B大动脉搏动消失 C呼吸停止

D瞳孔散大

E皮肤苍白或发绀

F心尖搏动及心音消失 G伤口不出血

4、判断心搏、呼吸停止的方法。

5、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和方法(1)判断并启动EMSS 判断病人反应--意识丧失?时间<10秒

启动EMSS:如确定意识丧失,让人拨打120急救电话,准备除颤仪AED,开始徒手心肺复苏(2)摆放心肺复苏体位

复苏体位:去枕后仰于地面或硬板床上,解开衣领及裤带,翻身时整体转动,保护颈部 恢复体位:侧卧位(3)判断循环

检查循环体征--心跳停止?

触摸颈动脉搏动:颈动脉在喉节旁开2-3cm。单侧触摸、时间<10秒(4)循环支持(circulation,C)人工循环的基本技术是胸外心脏按压。按压位置:胸骨中下1/3交界处。按压方法:只以掌根部位接触胸骨。

深度:>5cm。

频率:>100次 按压和放松时间为1:1。

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 30:2。暂停时间:<5S 有2人以上施救者,2分钟交换1次(5)开放气道(airway, A)

A清理口腔、鼻腔异物或分泌物,如有假牙一并清除,畅通气道。B开放气道手法:仰头抬颏法、托颌法

(6)呼吸支持(breathing, B):口对口人工呼吸 频率:成人10-12次/分;儿童15次/分;婴幼儿20次/分(7)电击除颤(defibrillation, D)

6、CPR有效指征

(1)能扪及大动脉搏动,血压在8KPa以上(2)口唇、面色、甲床转为红润

(3)室颤波由细小变为粗大,甚至恢复窦性心律(4)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应恢复(5)呼吸逐渐恢复

(6)昏迷变浅,出现反射或挣扎

7、停止心肺复苏的指标(1)复苏成功,转为复苏后监护(2)确定患者已死亡

(3)经30分钟基础和进一步生命支持,心肌毫无反应

8、洗胃(gastric lavage)是将胃管插入患者胃内,反复注入和吸出一定量的溶液,以冲洗并排除胃内容物,减轻或避免吸收中毒的胃灌洗方法。

9、洗胃的目的:解毒、减轻胃粘膜水肿、手术或某些检查前的准备

10、洗胃的适应证:非腐蚀性毒物中毒,如有机磷、安眠药、重金属类与生物碱等及食物中毒的病人。

11、洗胃的禁忌证:

(1)强腐蚀性毒物(强酸、强碱)中毒

(2)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胸主动脉瘤、近期有上消化道出血及胃穿孔、胃癌等(3)上消化道溃疡、食管静脉曲张、胃癌等一般不洗胃(4)昏迷患者洗胃应谨慎

12、各种药物中毒的灌洗溶液及禁忌药物。常用的洗胃溶液毒物酸性物碱性物氰化物敌敌畏1605、1059、4049敌百虫DDT、666酚类、煤酚皂苯酚安眠药异烟肼乳、蛋清水、牛奶5%醋酸、白醋、蛋清水、牛奶3%过氧化氢溶液引吐后,1:15000~1:20000高锰酸钾2%~4%碳酸氢钠、1%盐水、1:15000~1:20000高锰酸钾2%~4%碳酸氢钠1%盐水或清水、1:15000~1:20000高锰酸钾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洗胃,50%硫酸镁导泻用温开水、植物油洗胃至无酚味为止,洗胃后多次服用牛奶、蛋清保护胃粘膜1:15000~1:20000高锰酸钾1:15000~1:20000高锰酸钾,硫酸钠导泻1:15000~1:20000高锰酸钾,硫酸钠导泻

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 篇3

【摘要】目的 通过危重症患者定位抢救情景演练,使护士在危重症患者抢救时达到无缝对接,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士的应急水平。方法 选择典型的病例,演示患者发生病情危重时的实际工作流程,护士之间配合和医护之间配合。结果 危重患者定位抢救情景演练,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和专科护理水平,增加了医护配合,使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结论 通过危重症患者定位抢救情景演练,为大家提供了相互学习,借鉴和交流的平台,对各种危重症患者抢救应急预案流程了解,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体现了护理的动态性,整体性,持续性。医护的合作密切,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定位抢救情景演练;护理工作;护理质量。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拥有1500张床位。我院为了提高各科护士面对危重症患者时是应急能力,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针对危重症患者抢救情景演练护理工作流程的实施,培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的专业护理队伍,改进护理质量,我们组织了多科室参与各科危重症患者定位抢救情景演练,使护士相互的配合,医护间的沟通与配合更默契,提高抢救效率,培养了护士的应急能力。

1 方法

1.1 确定演示的主题

由各科室根据科室的情况,确立要演示的主题。以科室危重症患者,有专科特点。例如:急症部成人心肺复苏五人配合定位抢救情景演练;创伤外科成人大面积烧伤四人配合定位情景演练;心内科左心衰四人配合定位抢救演情景演练。每个科室轮流承担演练工作,如遇特殊病例随时安排,由科室护士长选择,护理部进行指导,明确演练的目的,要求,侧重点。时间安排在科室业务学习时段,避免集中治疗护理时段,在每月最后一周星期三下午,时间控制在1h内。

1.2 演练的流程实施

各科室危重症患者定位抢救,由护理部主任和承担演练任务的科室护士长组织与实施,相关科室成员共同准备演练资料。选择有专科特点的病例,由几位护士和医生参与演练。演练科室的护理人员根据标准工作流程和病例特点,相关角色进行分配,每个人所作的工作内容,细化具体处理流程,相互间的配合。具体的演练以急症部成人心肺复苏五人配合定位抢救情景演练为例,介绍演练的流程。

(1) 首先由组织者讲成人心肺复苏五人配合定位抢救情景演练的目的。

(2) 科室护士长讲解危重病人发生的场景:

(3) 五人配合心肺复苏区域分配:a b c d e

(4) 整体操作流程。

2 效果

2.1 注重细节,切实提高了护理质量

通过危重症患者定位抢救情景演练,让护士在遇到危重症患者抢救时,知道该如何处理,具体做什么,下一步该怎么做,有了程序。使护士面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更沉着,冷静,不慌乱。使护士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使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大大的提高,医护间的配合更好。

2.2 定位抢救情景演练,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

多科室的危重症患者定位抢救情景演练已成为一个共享知识和经验的平台,危重症患者定位抢救情景演练是结合患者将理论与实践,工作流程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过程,演練活动形式活泼,护士参与性强。相关科室成员共同准备演练资料,每一步都要认真筹划,精心准备,组织实施。培养护士根据不同患者实际情况需求实施护理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护士的表达力也得到锻炼和加强。

多科室的危重症患者定位抢救情景演练,也提高了护士长是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护士队伍的学历,年龄,工作能力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使护理质量存在一定的隐患。通过危重症患者定位抢救情景演练,护士长可发现每位护士的业务水平,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判断问题能力,可发挥其优点,改进其缺点。

2.3 共同交流,提高团队合作效率

通过多人定位抢救情景演练,促使护士与护士之间,特别是护士与医生之间的沟通与配合更加默契,积极营造积极向上,互学互助,团结融洽的工作氛围。

3 小结

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严重复合创伤病人72例, 男54例, 女18例。年龄在15~62岁之间, 平均年龄38.5岁。其中, 颅脑外伤29例, 伴深度昏迷5例, 伴烦躁者10例;多发骨折20例, 胸腹连合伤14例。失血性休克9例;车祸伤, 26例, 刀刺伤7例, 其它外伤15例。伤后1 h内就诊者24例, 伤后3 h内就诊者30例, 伤后3~10 h之内就诊者15例, 24 h之内就诊者2例, 24 h以上就诊者1例。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症状, 半数以上颅脑损伤患者有昏迷情况。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轻重缓急, 迅速评估病情, 清理呼吸道准备心肺复苏。对于呼吸消失或者呼吸微弱者紧急实行气管插管抢救患者11例, 带呼吸机移交重症监护病房。胸腔闭式引流术6例, 缓解血气胸带来的呼吸困难, 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 固定胸廓, 减少呼吸带来的胸痛, 病情缓解后移交胸外科监护病房。气管切开5例, 心肺复苏者3例, 复苏成功2例。

2 结果

72例患者痊愈58例, 死亡6例, 伤残8例, 痊愈率80.5%, 伤残率11%。1例因复苏无效死亡。颅脑手术中死亡2例, 骨盆骨折伴多发伤因脂肪栓塞死亡1例。多发骨折引起肺部瘀血引流不畅伴后期感染死亡1例。1例患者有严重心功能不全, 住院期间突发性心梗死亡。1例出现粉碎性骨折断骨缺损后出现伤肢轻微缩短, 准备第二次股骨干拉长手术。颅脑术后言语障碍者2例, 由于骨盆骨折, 尿道断裂1例患者出现排尿困难, 拟准备二次手术纠正尿道狭窄。1例患者小肠大部切除后, 营养不良, 体质消瘦。遗留倾倒综合症。1例截肢, 1例四指断裂者行断肢再植失败, 留下右手残疾。

3 护理体会

3.1 迅速创伤评估

通过评估病人的循环、呼吸、神志、运动、语言, 等功能。根据以往临床经验判断患者伤情的严重性, 判断有无致命性的损伤。尽早发现危及生命的伤情。在保障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进一步完善检查, 如CT、B超进行确诊, 需要立即手术者通知麻醉科和手术科医生。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氧气吸入

迅速处理呼吸道堵塞情况, 支队义齿、假牙等。意识丧失病人会出现舌根后坠, 呕吐物、气道异物或者血液堵塞呼吸道的症状, 要把头后仰, 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基础护理, 昏迷患者要注意眼角膜的保护, 呼吸干燥者要用湿纱布遮盖口鼻;气管切开者要做好清洁工作。定时吸氮, 避免氮液粘稠堵塞气管,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术。

3.3 建立有效静脉通路, 保证有效循环血量

对于多发伤病人迅速快捷地开放静脉通路将是抢救患者成功的关键。患者入院后, 护士应快速监测生命体征, 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苍白、神志淡漠, 四肢厥冷、血压下降或者测不到的情况, 迅速准备静脉留置针, 由于循环不好, 静脉不易穿刺的患者必要时行静脉切开, 切实保证液体的输入, 快速抽血检查血型、备血, 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输血输液血压回升, 休克症状缓解后, 适当调节滴速, 避免由于液体过快引发急性肺水肿, 严重失血患者要注意有无血液稀释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 血红蛋白不宜低于60~80 g/L, 避免组织氧合状态低下, 造成组织性缺氧。上心电监护, 观察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和血压、呼吸的情况。严密观察尿量, 预防感染。记录出入量, 做好抢救记录的护理记录。

3.4 手术前的准备

发现患者有生命危险时, 要及时行手术前急救工作, 做好手术区皮肤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瞳孔对光反射、呼吸、脉搏、血压, 四肢末梢循环、肢体活动、有无畸形, 活动性出血等, 迅速决定是否手术, 请麻醉科医生会诊, 提出手术方案并征得家属同意,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术, 立即进行手术。如果患者以抢救病情暂时稳定, 没有危及性命的征兆, 可先抓紧时间进行有效治疗, 待患者一般情况改善后再行手术治疗, 能提高麻醉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

3.5 昏迷病人的低温护理

对于一些头颅外伤或者其它外伤合并有脑震荡的病人, 出现昏迷时, 一定要给予头部降温, 带冰帽, 或者头周围放置冰块。头部低温可降低头部的需氧量, 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降低颅内压, 预防脑水肿。冷敷时要注意发生冻疮。一旦发现冰帽里的冰溶化, 要及时更换, 观察体温变化, 腋温不低于35.5℃。

3.6 做好基础护理, 预防并发症

昏迷病人要注意有无褥疮、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帮助患者翻身拍背, 叩背吐痰, 注意口腔护理, 眼睛护理。保持病房安静舒适, 谢绝探视, 直到患者清醒, 病情好转。

4 讨论

多发性创伤危重患者病情急、变化快、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对这些即要立即手术保全生命又要顾忌麻醉带来风的风险。当前的各器官功能都处于危急状态, 医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评估他的身体状况, 无法掌握关于器官功能的第一手资料, 或者由于病情没有时间完善必要的辅助检查, 只能凭经验和常识去推断和处理病情。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提供的病情观察为依据。快速做出相应诊断, 决定手术与否。做好术前紧急处理、术中麻醉处理、术后复苏室和重症监护工作。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成败之根本。为将手术意外和麻醉风险降至最低, 尽可能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 请麻醉科大夫会诊, 选择最佳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案, 同时了解合并存在的疾病, 还需了解手术性质和风险。与患者家属沟通,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由于术前补液不足和难以预料的病情改变, 术中继续补液、输血尤其重要。即使在病情似乎稳定的情况下仍应提高警惕, 切勿疏忽大意。各科医生联合会诊和分析, 以及手术中, 麻醉医师和手术护士观察和密切配合也是抢救多发伤危重患者的关键, 这些综合素质的处理技能, 是提高多发伤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的第一步, 对愈后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综上, 多发伤危重患者时刻都有生命危险, 护理工作要小心谨慎, 不能掉以轻心。暂时不需要手术的患者要注意基础护理, 做好口腔卫生的护理, 不能活动的患者要注意要做到五勤, 勤按摩, 勤更换被褥, 避免褥疮的发生。氮液粘稠者要定时湿化氮液, 定时抽吸痰液, 给予氧气吸入, 观察尿量及饮食情况。长期昏迷病人, 要进行被动肢体运动, 避免形成肢体挛缩或者变形, 下垂足等。不能进食者, 要进行鼻饲, 可选用流质或者要素饮食。3 d以上不排大便者, 可根据医嘱给予缓泻剂, 或者小量不保留灌肠。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班班交接。严重创伤患者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必须做到果断、迅速、准确、及时。手术前准备充分, 经过精心的护理, 才能提高多发伤危重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减少死亡和伤残率。

参考文献

[1]伍江华.72例急诊颅脑外伤患者的抢救护理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 (8) :110-111.

[2]林爱芳, 徐金女, 王敏丽.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质量管理[J].护理与康复, 2012, 11 (3) :272-273.

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篇5

1、制定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各专业常见危重患者抢救技术规范,并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制度。

2、对危重患者应积极进行救治,正常上班时间由主管患者的三级医师医疗组负责,非正常上班时间或特殊情况(如主管医师手术、门诊值班或请假等)由值班医师负责,重大抢救事件应由科主任、医政(务)科或院领导参加组织。

3、主管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适时与患者家属(或随从人员)进行沟通,口头(抢救时)或书面告知病危并签字。

4、在抢救危重症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在抢救过程中要作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5、抢救室应制度完善,设备齐全,性能良好。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浅谈危重病人抢救护理道德修养 篇6

【关键词】危重病人;护理道德;责任感;并发症;挽救生命;敢于负责,勇于承担风险

【中图分类号】R473.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93-02

危重病人病情变化快,瞬息万变,在一无陪人在场,二无医生可喊得情况下,护士是先找人,还是先行救治?前者护士可以不承担任何责任,而后者则需要承担风险。然而,抢救时机稍纵即逝,在危急情况下,作为护士应本着“四原则”,即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尊重原则、公正原则, 在报告医生和通知家属的同时尽快进行救治,如摆好体位、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吸氧、心肺复苏等,树立“时间就是生命”意识,及时抓住救治时机,争分夺秒挽救病人的生命。不能明哲保身,无所作为。在新型的医护患关系中,护士作为职业行动者,拥有职业自主权,包括护理伦理决策权,对自己的行为负有法律责任和伦理责任。护理伦理学中规定,护士在支持维护(advocacy)、行动负责(accountability)、互助合作(cooperation)、关怀照顾(care)四方面拥有自主权、决策权,并承担相应责任。

1 坚持慎独原则,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慎独是一种情操;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自律。在护理危重病人时,护士接触病人机会最多,大量具体、复杂、重复性工作由护士独立完成,工作量大,难度高,时间长,困难多,责任重,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和标准又无法详知,所以护士所进行一切护理全凭自己的道德信念,对事业的忠诚、医务人员的良心和自觉自律精神。一切为了病人利益,是护理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把病人生命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是护理人员忠于职守的显著标志。要时刻关注病人的安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服务对象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解决处理。绝不能因为时间紧就随意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在争分夺秒的同时还要小心谨慎,一丝不苟。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有无有人监督,都不能有一丝疏漏。例如,血压的检测是病情变化的重要依据,如果护士责任心不强,没有根据病请需要及时监测,就可能因血压观察不及时而失去抢救机会,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所以,护士在救治危重病人中,应本着“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的原则,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理专业水平。

危重病人病情复杂,多为一个或多个器官功能衰竭,治疗护理难度大,护士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急救护理技术。因此,护士应该具备热爱护理专业的思想和具备献身护理事业的敬业精神。具有实事求是、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和较高的科学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护理人员当牢记责任,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吸取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做到胆大心细、机警敏捷、严谨果断。抢救病人时,动作要快、反应灵敏、忙而不乱,准备工作做在前,对意外出现的情况能估计到并能及时处理,在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时做到百分之百努力。要稳、准、快的抢救每一个病人,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在工作中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注意在工作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要懂得药物的药理、疾病的发病机理、人体的正常生理与病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及时准确的向医生报告。即使是医生不在的紧急情况下也能妥善的处理好病人抢救工作。

如在救治危重病人中,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了解急救药品的用途、用法,以熟练过硬的护理技术,配合医生准确、快速对病人实施救治。

3 热爱护理事业,关爱护理对象

热爱护理事业,这是每一个护理工作着应具备的道德规范和职业要求。只有热爱护理工作,才能潜心钻研专业知识,才能有高度的义务感和责任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自觉维护病人利益。危重病人病情重,有的预后差,他们对护理工作依赖性强,客观要求多,既不能配合护理工作,也不能监督本人医疗权利的实现。病人能否顺利度过重病期,使病情逐渐好转和达到治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的质量。危重病人往往缺乏心理准备因而心理负担较重,家属也常有急躁、焦虑情绪,甚至无理取鬧、无端指责。护理人员应保持克制态度,无论是轻病重病,还是预后好与不好,都应竭尽全力关爱护理对象,任劳任怨做好护理工作。

4 重视心理护理,讲究护理艺术

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来我院进行医治的急诊危重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为(52.1±4.3)岁;60例急诊危重病人中有25例患者为脑血管系统疾病,16例患者为呼吸系统疾病,11例患者为心血管系统疾病,5例患者为创伤,3例患者为其他。观察组患者60例,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7~79岁,平均年龄为(53.2±4.6)岁;60例急诊危重病人中有24例患者为脑血管系统疾病,15例患者为呼吸系统疾病,12例患者为心血管系统疾病,6例患者为创伤,3例患者为其他。两组患者在例数、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基线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急诊危重患者对其实施急诊科的常规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吸氧、心电图监护、临床叮嘱等,观察组急诊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全程护理,具体操作内容如下:①护理人员应及时的与120急救中心网络联系,对急救车辆进行动态跟踪,在接诊途中应与患者家属保持沟通,对危重患者的注意事项进行叮嘱。②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患者的症状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并记录好相关情况的资料,通知相关专家做好手术的准备,尽可能的为患者争取有效的时间。③对患者进行有效地急救,抢救工作应当果断快速,将患者合理的放置,保持呼吸畅通,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血压、脉搏的监测,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④急诊护理人员应全程陪同患者,对其进行的各项检查都应安排妥当,保证各项工作都准确、快速的进行。⑤护理人员积极地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支持和心理安慰,让患者树立坚定的信念,顽强的与病魔做斗争。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抢救成功率为患者抢救后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并安全转运的人数占所抢救患者的百分比。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满意程度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护理服务评分标准:90~100分为很满意;80~90分为较满意;70~80分为满意;60~7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A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_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比较:

经我院的记录统计,对照组60例急诊危重患者中有57例患者抢救成功,成功率为95%;对照组60例急诊危重患者中有48例患者抢救成功,成功率为80%,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经我院的问卷调查,对照组和观察组急诊患者对各自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5%、91.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2。

3 讨论

急诊危重患者一般病情都较严重,情况较危机,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因此应及时的对患者采取急救措施,在最佳时间抢救患者的生命[2,3]。对于急诊危重病人来说,提高抢救成功率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就是较为重要的一方面。对于危重病人来说,往往心理状态不好,内心害怕恐惧,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抢救效果,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状态的调整[4]。全程护理是一种严密的,全过程护理的方法,其理念为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5]。全程护理秉承的准则是迅速、提前、预警,尽可能的为患者争取每分每秒,为患者赢得抢救的时间,增加抢救的成功率。全程护理人员的护理是患者进医院起一直到患者转移科室后终止,是较专业化、全程化的临床护理[6]。全程护理的护理人员能够积极地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不仅可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还能密切的配合临床医师,将患者放在第一位,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

综上所述,经过我院的研究发现,全程护理较常规护理对急诊危重患者所取得的临床疗效较好,抢救成功率较高且患者对其相应护理人员护理的满意度也较高。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全程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护理风险,还可以提高我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来我院进行医治的急诊危重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急诊危重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急诊危重患者则采用全程护理,对比两组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对相应护理人员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的成功率为95%,对照组患者抢救的成功率为80%,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其护理人员护理的满意度为75%,观察组患者对其护理人员全程护理的满意度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较常规护理对急诊危重患者所取得的临床疗效较好,抢救成功率较高且患者对其相应护理人员护理的满意度也较高。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全程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护理风险,还可以提高我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程护理,危重患者,常规护理,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顾强萍.全程护理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工企医刊,2014,27(4):925-926.

[2]庆萍萍.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8):2357-2359,

[3]冯静.全程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实施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2014,8(22):243.

[4]刘艳.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3,8(8):166-167.

[5]钱琼.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434-1435.

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 篇8

1 急诊科常见风险因素

1.1 人员因素

(1) 待遇因素, 急诊科因忙累待遇不高, 所以造成护理人员相对不稳定, 护士流动性大, 低年资护士多, 造成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术差, 不能完成急救护理工作。 (2) 责任心不强, 个别人员上班注意力不集中, 专业技术不熟练, 不能及时执行医嘱和观察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

1.2 急救设备管理因素。

设备的管理不到位, 抢救器材准备是用于抢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 而管理不到位可能造成急救设备未能准备好, 延误抢救是时机导致护理工作不到位, 如气管插管时咽喉镜因电池失效或接触不良, 吸痰器负压不够造成分泌物的误吸导致窒息等问题延误抢救时间。

1.3

法律意识淡薄, 对各种护理记录不客观, 准确, 涂改和及时补充。

1.4

医患沟通不及时, 医疗费用因素, 抢救危重患者不可避免消耗较大的资源, 忽视与家属及时沟通, 家属对医疗费用不理解易产生纠纷。

2 抢救危重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

2.1 病情观察不仔细

(1) 建立静脉通道后未能及时观察穿刺处的红肿, 高浓度的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如:甘露醇, 高渗糖, 肾上腺等。 (2) 生命体征监测和病情变化未做到仔细, 高血压患者要缩短监测血压的时间, 好及时观察用药情况, 对意识障碍, 药物中毒的患者未能及时观察瞳孔变化。 (3) 未能及时发现各管道通畅, 脱落, 堵塞, 引流液的量, 颜色, 性质作好记录。 (4) 患者病情稳定后收入院只有家属和护工陪同, 没有医务人员的护送, 在途中患者发生意外而引发纠纷。

2.2

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对药品和物品的不熟悉, 高浓度的药物快速滴入易引起静脉炎, 如奎诺酮类, 氧氟沙星, 左氧, 脱水降压药输入太慢影响药物疗效, 如, 甘露醇。未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 如丹参与左氧, 炎敷宁与奥硝唑要间隔输入, 不然会容易导致产生结晶和沉淀, 堵塞输液管液体无法输入。

2.3 未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三查七对”制度。

护士对患者吸痰时未按操作流程, 如翻身拍背, 湿化吸入, 每次吸痰超过15秒, 间隔时间短, 未按上下左右旋转上提吸引, 未做到一人一次一管。执行医嘱时, 未严格查对, 造成用药剂量和途径不准确, 影响治疗效果。

2.4

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对谵妄躁动, 意识障碍的患者未加保护具, 牙关禁闭, 抽搐的患者未用牙垫, 防舌咬伤。

2.5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记录字迹燎草, 抢救记录不及时,

任意涂改记录不完整, 无法律效力。在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谈论与病情不相关的言论。

3 应对措施

3.1

加强护理“三基”训练及考核, 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 基本技巧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保障护理理论的基本保证, 每周组织护士学习优质服务理念, 学习科学的护理程序和方法, 并提高临床实践, 学到的东西落实到工作中去, 对护士进行季度考核, 成绩与个人业务挂钩, 不合格的给予培训和奖勤罚款, 以“一帮一”小组形式排班, 强弱搭配进行排班要做到同志之间团结协作, 求同存异, 互相提高, 上下级之间相互尊重[2]。

3.2

加强责任心,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归程,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工作不细是发生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3], 加强护士工作责任心是减少杜绝护理纠纷的关键是避免出现医疗事故的前提[4]。

3.3

加强设备, 实施的管理, 确保设备完好, 建立各种挡案, 定人管理, 每天对仪器进行常规保养, 每班均要排查仪器的性能是否完好, 消毒放回原处备用, 做到四定, 定位置, 定期消毒, 定期检查定期保养, 班班交接清楚, 急救药品仔细看有效期, 确保安全使用。

3.4

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有健全的抢救制度, 由主任担任组长, 护士长担任副组长, 对大型的抢救按病情划分红黄蓝黑有序的进行救治, 做到忙而不乱, 心中有数正确无误。

3.5

规范医疗护理文件, 医疗护理文件是医院和患者的重要档案资料, 也是教学科研, 管理以及法律上重要资料[5], 护士从思想上认识护理记录的重要性, 严格按照护理记录标准进行书写和保管。

3.6

要具有高度责任心, 同情心, 如三无人员或昏迷患者先抢救后付费的制度, 在抢救相关科目上加盖绿色通道, 患者佩带绿色腕带识别, 注明性别, 年龄, 初步判断等相关相信, 确保“绿色”通道通畅, 减少差错和纠纷发生.

3.7

规范医疗收费, 临床上做到合理用药, 合理收费, 合理检查, 医疗费用明确标价并上墙于明显的位置, 便于患者浏览, 护士及时与家属沟通做好耐心, 细致的解释工作。

3.8

因抢救患者病情变化多样, 医护人员要及时与患者及家属做好病情的有效沟通和思想工作, 让家属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取得患者的支持和理解。

4 体会

通过不断探索, 总结, 实践逐步完善规章制度, 提高了护士的责任意识和整体素质, 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 降低了风险发生率, 使医疗护患关系和谐健康发展, 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科抢救危重患者护理问题和应对措施。方法 收集护理问题的相关资料, 进行分析, 并加以整改。结果 因病情观察不仔细和对各种抢救仪器药品的不熟悉和未严格执行医嘱最常见。结论 通过加强护士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培训, 责任意识的增强, 对仪器和药品的科学管理, 大大降低护理缺陷和差错事故, 减少了医患纠纷, 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危重患者,护理隐患,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何国平, 喻坚.实用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2002:360.

[2]蒋金凤.如何构建和谐的护理人际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15) :257.

[3]牛婧, 陈丽君.护理人员如何避免和正确处理护理法律纠纷[J].现代护理2002, 8 (9) :719.

[4]恭丽娟, 裴显俊, 席廷荣.医疗护理工作中应注意好法律[J].现代护理;2002, 8 (9) :718.

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急诊抢救室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危重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分布在30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53.4±3.6)岁。观察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分布在34岁~79岁之间,平均年龄(55.2±3.4)岁。2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对其实施抢救治疗,快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等。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医护人员认真检查患者的病情后,实施对症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包含以下几点:(1)基础护理:由于急诊抢救室中危重患者的病情具有复杂性和严重性特征,因此,医护人员要加强巡视,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重点做好夜间护理工作,做到分工明确,以便紧急情况发生时有效应对[2]。(2)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鼓励和安慰患者,增进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缓解并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帮助其树立治愈的信心,争取患者尽早脱离生命危险期,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3)熟悉常规护理:要求医护人员要熟悉常规护理抢救程序,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评估和预测之后,对患者出现的紧急心跳加快、呼吸衰竭等症状要及时采取对症处理,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以维持生命体征,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等措施。(4)其他护理: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相关治疗设备的操作技术,并做到对药物精准应用,保证患者的治疗效率。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在护理期间的各项生命指标及病情的好转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抢救时间为(15.23±6.4)min,对照组抢救时间为(27.26±6.8)min,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9.124,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危重症患者的特征是:病情危重、发病突然且病情变化快等,因此,要求医生必须在短时间内采取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才能使患者尽早脱离生命危险期,降低病死率[3]。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对医院急诊抢救室患者实施可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医护人员通过预测患者的病情及变化后,实施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在与医生的配合下,有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本文分别从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熟悉常规护理以及其他护理等方面具体进行,密切监测危重症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和消极情绪等,以熟练的抢救护理经验,做好及时应对措施,大大降低了治疗的风险,消除不安全因素,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效果,获得了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及抢救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来说:为急诊抢救室中危重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缩短了抢救时间,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摘要:目的 对危重患者抢救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予以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急诊抢救室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危重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2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对比其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到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效果显著,能以最快时间让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效果,是危重患者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干预模式。

关键词:危重患者,抢救,预见性护理,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学菊.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留观室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15,7(15):230-234.

[2]刘洋,刘秀秀.预见性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运用的现状[J].全科护理,2015,7(10):111-112.

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危重患者180例, 按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为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患者, 男50例, 女40例, 年龄45.7±4.8岁。其中呼吸系统疾病19例, 心血管系统疾病28例, 脑血管系统疾病23例, 创伤性疾病15例, 其他5例;对照组患者为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 男53例, 女37例, 年龄46.1±5.2岁。呼吸系统疾病17例, 心血管系统疾病29例, 脑血管系统疾病22例, 创伤性疾病14例, 其他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方面根据统计学分析,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 按照急诊科常规护理流程开展护理工作。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 及时与120急救中心进行联系。完成与120院前急救现场急救情况的交接工作与网络通信。120指挥中心对急救车辆进行动态跟踪。急诊患者被120车辆接到后, 通过无线联网终端显示屏将患者具体信息发送至医院。急救护士根据该信息准确预计患者到院时间, 掌握其基本病情, 快速将急救所需的药品、设备、仪器等置备齐全[2]。 (2) 快速分诊。由有五年以上护龄的护士进行分诊工作。分诊护士在收到接诊信息之后, 尽快做好接诊准备, 包括抢救床的安排、转运滑板、氧气、专职护送工人推车出迎等, 将患者的客观资料以及主观资料运用SOAPIE公式进行分析, 对患者病情进行准备判断。Ⅰ、Ⅱ类患者需立即送至抢救室进行抢救。Ⅰ类患者属于危急症患者, 各项生命体征都处于极不稳定状态, 若不能及时给予有效救治, 患者易出现休克、心脏骤停、大出血、昏迷、持续严重的心律失常、致命性创伤、畸形重度中毒等现象,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Ⅱ类患者属于急重症患者, 具有严重的潜在危险, 需给予及时抢救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3,4]。 (3) 抢救配合。抢救护士需要主动配合急救医生完成抢救工作, 保证各项急救工作的安全、快速、准确进行。首先需要保证急救患者呼吸道通畅, 给予吸氧支持;快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由专门的药物配置人员, 及时给予抢救药品的供应, 做好抢救与护理记录。 (4) 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急诊科护理人员需要按照特级护理标准完成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 保证抢救实施效果。并在抢救室增添相应设备, 如预防压疮的U型、R型垫、洗头盘等等[5]。由于危重症患者病情需要, 身体带有多种管道, 因此需加强管道护理, 避免管道折曲、脱落。所有操作均要求在无菌环境下进行, 防止交叉感染。 (5) 患者在检查与住院期间需给予全程陪护。在抢救过程中, 急救护士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因该科室患者病情变化快, 因此需准备急救所需的气管插管喉镜、便携式呼吸机、氧气瓶等[6]。住院患者要详细告知转入病区内患者的基本病情及所需监护仪器等, 并做好与科室医院人员的交接工作。

1.3 评价标准[7]

(1) 抢救成功率。根据急诊抢救脱险标准, 给予抢救措施干预后, 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并且安全转至相关科室, 可视为抢救成功。 (2) 护理满意度。采用VAS (视觉模拟评分法) 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采用有10个刻度的游离标尺进行测量。0mm与100mm分别为标尺的两端, 其中0mm为不满意, 100mm为十分满意。由护士长将标尺分发给患者, 患者在标尺上进行刻度标记, 做好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选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 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8%;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7.8%。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1±3.8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2.1±4.2分,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3 讨论

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创新, 医院的护理模式也不断发生改变。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理念, 打破了传统的护理模式与护理理念, 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急诊科患者由于病情变化快、病情危急, 因此医护人员必须保证抢救效果与护理质量, 最大程度的挽救患者生命。急诊科抢救护士需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 并有扎实的专业技能, 与各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保证抢救工作的高效进行, 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8]。

通过本次观察可以看出,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组间比较, 有统计学意义。因此,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明显提高了抢救效果与护理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摘要:选取我院收治的180例急诊危重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模式进行抢救护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抢救护理, 比较两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87.8% (χ2=6.716, 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1±3.8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 (82.1±4.2分) (t=12.774, P<0.05)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全程护理,急诊,危重患者,抢救

参考文献

[1]刘瑛, 沈红.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 2010, 9 (8) :36-38.

[2]庆萍萍.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 (18) :2357-2359.

[3]房翠.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 (12) :2878-2879.

[4]陈淑萍.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28) :70-72.

[5]钱琼.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15) :1433-1434.

[6]耶娟, 李娜.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 (8) :2086-2088.

[7]麦健云, 陈胜棣.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4, 5 (1) :146-147.

上一篇:管理系统研究下一篇:地方电视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