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路线决策

2024-07-06

工艺路线决策(精选三篇)

工艺路线决策 篇1

1 确定零件加工工艺

首先, 分析零件图纸找出所要加工的工件表面, 有外圆柱面、端面、半球面、凹圆弧面、槽、倒角和外螺纹等。其次, 确定零件的加工先后顺序。比如某零件应先加工零件右端, 再加工零件左端。最后, 选择车削刀具。由于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要求较高, 应分别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 所以在选择刀具时除了切槽刀、外螺纹刀外, 还应选择93°外圆粗车刀和93°外圆精车刀[1]。

笔者通过对图1所示轴类综合零件的加工工艺进行分析与实验, 讨论数控零件加工的普遍规律, 提高对零件加工的认识。

2 分析零件加工路线

数控加工中, 加工路线的确定十分重要, 它直接影响着程序的复杂程度、程序段的长度、走刀次数和工作效率。

图1所示轴类综合零件右端轮廓的粗加工, 采用G71外圆粗车循环指令比较合适, 待G70精加工循环后即可进行后续切槽和螺纹加工, 直至完成零件右端的加工。在整个加工过程中以半球面和螺纹的加工路线最具代表性, 下面将作重点分析[2,3,4]。

2.1 右端半球面的加工路线分析

2.1.1 工件坐标系的确定

在该示例中, 半球面的加工重点是半球面工件坐标系的确定和切削加工路线的确定, 为便于计算和加工, 工件坐标系选在半球面圆心位置为最佳。因此, 半球面的循环程序可编写为

2.1.2 半球面切削加工路线的确定

右端半球面加工属于凸圆弧成形面加工, 一般分为粗加工和精加工。圆弧的粗加工与一般外圆、锥面的加工不同, 要考虑加工路线和切削方法。其总体原则是在保证背吃刀量尽可能均匀的情况下, 减少走刀次数及空行程。凸圆弧的切削路线分析示意图, 见图2。

凸圆弧一般采用车锥法进行车削, 如图2所示。但要注意车锥时的起点A和终点B的确定[2], 若确定不好, 则可能损坏圆弧表面, 也可能将余量留得过大。因此, 车锥法一般适用于圆心角小于90°的圆弧。确定方法见图2, 连接CD交圆弧于F, 过F点作圆弧的切线AB。

由几何关系, 此为车锥时的最大切削余量, 即车锥时, 加工路线不能超过AB线。由图示关系, 可得AC=BC=0.586R, 这样可计算出车锥时的起点和终点及A和B两点坐标值, 即A点坐标 (R-0.586R, 0) ;B点坐标 (R, -0.586R) 。当R不太大时, 可取AC=BC=0.5R。此方法数值计算较繁, 但刀具切削路线较短。

2.2 外螺纹的加工路线分析

2.2.1 外螺纹加工路线的确定

在该示例中, 外螺纹的加工重点是工件坐标系的确定和轴向进刀和退刀位置的确定, 为便于对刀和加工, 工件坐标系选在工件右端面的中心。因此, 外螺纹的循环程序可编写为

2.2.2 车螺纹时轴向进刀和退刀位置的确定

车螺纹时, 刀具沿螺纹方向的进给应与工件主轴旋转保持严格的速比关系[1]。考虑到加工过程中的惯性影响, 在设置总的加工路线长度的时候应设置足够的升速进刀段L1和减速退刀段L2, L1和L2的数值与螺纹的螺距和螺纹的精度有关。实际生产中, 一般L1值取2~5 mm, 大螺距和高精度的螺纹取大值;L2值不得大于退刀槽宽度, 一般为退刀槽宽度的一半左右, 取1~3 mm, 在该示例中, L2=3 mm。切削螺纹时的进刀和退刀示意图, 见图3。

3 结束语

通过对以上几个图例的学习与研究, 不难发现, 数控加工的工作重点, 主要在于零件的工艺分析和加工路线的确定, 从而提高粗加工效率及减少空行程的时间, 保证零件的加工要求。因此, 对于不同零件的加工, 其加工工艺和加工路线的确定, 重点在于粗加工时加工路线的确定。

摘要: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和每道工序加工路线, 与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直接相关。通过探讨研究轴类综合零件示例的数控车削加工工艺, 确定零件加工工艺, 分析零件加工路线, 讨论数控零件加工的普遍规律, 提高对零件加工的认识。

关键词:数控车削,零件加工,加工工艺,加工路线,工件坐标系

参考文献

[1]胡如祥.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2]陈乃峰, 孙梅, 张彤.数控车削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3]高枫, 肖卫宁.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领导决策中的群众路线 篇2

决策之前:从群众中来

正确的决策是从哪里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领导干部拍脑袋拍出来的,而是来自群众,来自基层,来自实践。

小岗村的故事尽人皆知。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严俊昌等18位农民冒险按下“包产到户”的手印,这一壮举谱写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新篇章,被载入中国改革开放的史册。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一次重要谈话中公开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他说:“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邓小平同志的这番谈话,使得小岗村“大包干”为发端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试验被推向全国各地农村,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大潮。可以说,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的正确决策,就来自以小岗村为代表的中国农村、中国农民。

这个典型事例生动地说明,领导决策形成之前,一定要到群众中去广泛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准确把握群众脉搏,全面掌握实际情况,进而“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毛泽东语),实现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

与此相反,有些领导干部习惯于体现领导意志,热衷于实行“顶层设计”,结果往往是闭门造车,甚至是盲目决策。不是说领导意志都不能要、顶层设计都不能搞,而是应当谨记,领导意志必须服从于群众意愿、顶层设计必须来自于基层实践。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既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主体,也是价值主体,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这种主体地位,才能确保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进入决策,才能确保我们的决策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决策过程:让群众参与

领导决策的过程不应当是全封闭、不透明的,而应当是公开的、透明的,应当鼓励和引导群众参与其中,这是民主决策的题中应有之义。

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唯物史观看来,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不仅创造着物质财富,而且创造着精神财富,推动着社会变革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执政的实质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既然如此,就应当相信群众的觉悟,相信群众的智慧,相信群众的力量,尊重群众的决策参与权,让群众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

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始终将人民群众作为决策的主体,在决策的整个过程中,要让人民群众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因为在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上,群众当然最有发言权。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大工程项目,不仅要在决策之前尽量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而且要在决策环节邀请群众代表参与。要建立健全意见建议征集制度,把集中群众智慧作为领导决策的重要原则,把群众参与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和规定动作,确保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心声。只有让群众更多地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亲身经历决策实践,亲眼见证决策诞生,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水平。

决策执行:到群众中去

当我们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决策之后,下一步就是“到群眾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毛泽东语)也就是说,把决策交给群众,用决策引导群众,让广大群众了解决策的真情,推动决策的执行。因为,“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列宁语)

有些领导干部喜欢决策神秘化,仅凭个人经验、主观意志和片面依据搞暗箱操作,这种缺乏民意支持、缺乏民主参与、缺乏科学分析的决策,往往是见不得阳光的。见不得阳光而又需要落地,怎么办?只好或遮遮掩掩糊弄群众,或依仗权力强行推进。其结果,要么,那决策如同纸糊的灯笼,一经实践检验便弄得千疮百孔;要么,那决策如同霸道的螃蟹,由于横行无忌以至于后患无穷。

那么,是不是正确、科学、民主的决策就一定能够顺利地得以执行呢?也不尽然,决策执行环节走群众路线依然十分重要。首先,需要到群众中去广为宣传,使群众认识到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合理性,使决策得到广大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其次,需要选择那些对群众有感情、一切为了群众、真心依靠群众的党员干部来执行决策,以防个别“歪嘴和尚”念坏了经。第三,需要将决策与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决策执行环节出现“排异反应”。第四,需要让群众对决策执行进行监督,群众会观察到执行决策是不是坚决、是不是严格、是不是彻底、有没有走样、有没有缺陷、有没有弊端,根据群众监督意见,再对决策进行修订完善。

领导决策里有群众路线,领导决策离不开人民群众。只有把人民群众作为领导决策最可宝贵的资源,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群众路线,才能作出正确决策、推进决策执行,才能更好地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人民力量。

工艺路线决策 篇3

相似零件的工艺有70%~80%的相似性[1], 故企业在进行新的工艺设计时, 迫切需要参考已有的相似实例, 重用以往的工艺知识。工艺知识的获取与重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工艺设计开始阶段, 基于零件相似性采用实例推理的方法获取相似实例[2,3,4];而在工艺设计过程中, 在工艺路线已被初步制定的情况下, 可以基于工艺路线相似性获取已有的相似实例, 从另一视角为工艺设计过程提供参考实例与工艺知识。

为了从另一视角重用以往的工艺知识, 本文提出了基于典型工艺路线的聚类获取, 从最相似的一个或多个典型工艺路线聚类组中检索出相似工艺路线的方法。

1 工序编码表达

企业在工艺设计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工艺路线数据, 为了便于工艺路线的识别、处理以及相似度计算, 需要对工艺路线进行编码。

对于工艺路线Xm= (x1, x2, …, xi, …, xm) 中的工序xi, 采用柔性编码方案[5]进行编码, 将工序表达为大类、中类、小类、工序细化参数类的层次结构。

参考机械行业标准JB/T5992.1, 对工序进行编码。对于企业中实际存在的工序类型 (大类、中类、小类编码相同的工序为同一类型) , 结合专家经验, 预先确定此类工序所需的细化参数的类别及其对工序的影响权值、某类参数可提供的具体选择, 对工序的细化参数进行分类编码, 建立如表1所示的工序细化参数编码表。

为便于衡量工序相似性, 将工序xi编码为:

xi=Li1Li2Li3 (Ci1, Qi1, Ci2, Qi2, …, Cik, Qik, …, Cit, Qit) .其中:Li1, Li2, Li3分别表示当前工序xi的大类、中类、小类信息;Cik表示工序中第k类参数的具体选择;Qik表示第k类参数对工序的影响权值。

例如三道工序:镗Φ2孔、磨外圆、磨平面。根据上述工序编码方案, 其编码形式依次为:316 (01, 0.5, 00, 0.3, 2, 0.2) , 321 (01, 0.7, 2, 0.3) , 321 (00, 0.7, 2, 0.3) 。示例说明同类型的工序其编码形式一致, 而不同类型的工序其编码维度不同, 且编码所代表的工艺含义也完全不同。

2 工艺路线相似度计算

为计算工艺路线间的相似度, 文献[6]采用欧式距离的计算方法, 文献[7]采用最长公共子序列的计算方法, 文献[8]采用多级最长公共子序列的计算方法。工艺路线数据实际为维度不确定的多维序列数据, 且需要更严格的区分不同的工序, 故本文在多维最长公共子序列[9]的基础上, 提出了适合于检索过程中工艺路线相似度的多维工艺路线最长公共子序列算法。

对于两条工艺路线Xm= (x1, x2, …, xi, …, xm) 与Yn= (y1, y2, …, yj, …, yn) , 其中工序xi与yj的编码形式依次为:

当两工序的前三位编码一致时, 有Qik=Qjk, 或Qik, Qjk中有一个为零值。

对于上述两条工艺路线, 采用多维工艺路线最长公共子序列算法计算其相似度SIM:

其中:MLCS′ (Xm, Yn) 为两工艺路线间多维最长公共子序列的长度, 其递推式为:

其中:θ为预先设定的工序相似度阈值;sim (xi, yj) 为当前工序xi与yj的相似度:

其中:Q为工序细化参数的影响权值之和, Q=0表示至少有一道工序的细化参数没有选取;α为一般相似度。

例如, 有工艺路线A:下料-车削-铣削 (粗铣平面) -淬火-车削-磨削 (磨外圆) -钳工;以及工艺路线B:下料-车削-调质-铣削 (精铣平面) -车削-磨削 (磨平面) -钳工。对两工艺路线进行编码, 同时为简化说明, 只对其中的铣削及磨削工序的细化参数进行编码, 工艺路线A编码为:711-311-312 (00, 0.6, 3, 0.4) -513-311-321 (01, 0.7, 2, 0.3) -356;工艺路线B编码为:711-311-515-312 (00, 0.6, 2, 0.4) -311-321 (00, 0.7, 2, 0.3) -356。

依据上述相似度计算方法, 两工艺路线中铣削工序相似度sim=0.6, 磨削工序相似度sim=0.3。若θ=0.6, 则磨削为不同工序, 两工艺路线间多维最长公共子序列长度MLCS′=5, 相似度SIM=0.71;若θ=0.8, 则磨削、铣削均为不同工序, 两工艺路线间多维最长公共子序列长度MLCS′=4, 相似度SIM=0.57。示例说明了工序细化参数对工序相似度及工艺路线相似度的影响。

3 工艺路线检索方法

3.1 典型工艺路线获取

典型工艺路线是指企业实际生产中典型的、普遍适用于同类型零件的加工方案, 同类型新零件的工艺方案在典型工艺路线的基础上通过少量的工艺修改即可获取。现有的研究多采用聚类划分的方法以获取典型工艺路线, 本文采用文献[8]中的方法获取典型工艺路线以及聚类分组结果, 后续的检索方法将在此基础上展开。

3.2 基于典型工艺路线的检索方法

在获取典型工艺路线聚类分组的基础上, 采用多维工艺路线最长公共子序列算法计算新工艺路线与已有的典型工艺路线间的相似度, 对于相似度不满足阈值要求的典型工艺路线及其聚类分组, 不参加后续检索计算, 从而过滤不相关工艺路线。

根据实际需要, 选取相似度最高的一个或多个典型工艺路线聚类分组作为候选工艺路线, 再次使用多维工艺路线最长公共子序列算法计算新工艺路线与候选工艺路线间的相似度, 按照计算出的相似度大小依次呈现检索结果。

4 实例验证

本文以企业实际的工艺路线数据为例, 说明检索相似工艺路线的过程。从企业工艺路线数据库中随机选取20条工艺路线进行编码表达, 由于第2节中的实例已说明了工序细化参数对工艺路线相似度的影响, 故为简化示例、侧重说明过滤检索过程, 实例中的工序只列出前三位编码, 如表2所示。

采用文献[8]中的方法进行聚类划分以获取典型工艺路线以及相应的聚类分组, 得到3个聚类分组。聚类分组1:{1, 2, 3, 4}, 聚类分组2:{5, 6, 7, 8, 9}、聚类分组3:{10, 11, 12, 13, 14, 15}。每个聚类分组对应的典型工艺路线分别为:工艺路线2, 工艺路线8, 工艺路线12。

对于新缸体零件, 其新制定的初步工艺路线为:铸造-时效-车削-车削-钻削-铣削-钳工。由于其中工序的细化参数还没有选定, 故其细化参数编码均取零值, 前三位编码形式为:021-518-311-311-315-312-356。

现在需从上述15条工艺路线中检索出相似实例以供参考, 设定当前需要检索到的相似工艺路线的最低相似度为SIM=0.75。

采用多维工艺路线最长公共子序列算法计算新工艺路线与已有的3条典型工艺路线2, 8, 12间的相似度, 结果分别为:0.33, 0.42, 0.86, 从而过滤掉聚类分组1以及分组2, 只有聚类分组3中的6条工艺路线成为候选工艺路线。

然后再次使用多维工艺路线最长公共子序列算法计算新工艺路线与6条候选工艺路线间的相似度, 结果如表3所示。

最终检索出的满足最低相似度SIM=0.75的相似工艺路线按相似度大小排列依次为{12, 14, 10}。然后按工艺设计的实际需求从中选取适当的参考实例。

5 结论

(1) 提出了多维工艺路线最长公共子序列算法, 能够充分利用工序中包含的各类信息, 更细致地度量工艺路线间的相似性。

(2) 设计了基于典型工艺路线的过滤机制, 预先过滤掉不相关的工艺路线, 从而减小相似工艺路线检索的范围。

参考文献

[1]陈宗舜.机械制造业工艺设计与CAPP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朱文博, 李爱平.基于工艺相似的冲压件实例检索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7, 13 (4) :721-726.

[3]龙红能, 殷国富, 成尔金, 等.基于实例推理的相似工艺度量算法[J].四川大学学报 (工程科学版) , 2004, 36 (1) :77-82.

[4]晁永生, 刘海江.基于焊装工艺相似的白车身零件实例检索[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1, 17 (1) :30-35.

[5]曹小波.基于优先工序序列实例的CAPP策略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 2005:32-34.

[6]Liu S, Zhang Z.A typical process route discovery method based on clustering 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07, 35 (1/2) :186-194.

[7]刘伟, 刘振宇.基于工艺相似性的产品模块构建方法及其应用[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10, 22 (10) :1547-1554.

[8]张辉, 裘乐淼, 张树有, 等.基于智能聚类分析的产品典型工艺路线提取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3, 19 (3) :490-498.

上一篇:起重机械钢丝绳下一篇:电机能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