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创新

2024-07-10

建设工程创新(精选十篇)

建设工程创新 篇1

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 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三部委于2005年12月联合启动“技术创新引导工程”, 并于2006年1月印发“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实施方案, 2009年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联合启动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 而创新型企业建设工程是推进“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工程的重要措施之一。

创新型企业是指在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经营管理创新、理念和文化创新等方面成效突出的企业, 它需具备以下5个条件: (1)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2) 具有持续创新能力; (3) 具有行业带动性和自主品牌; (4) 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 (5) 具有创新发展战略和文化[1]。截止到2011年5月, 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已分4批, 选择了550家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 筛选出了365家创新型企业。

创新型企业建设工程包括两类:一类是创新型企业建设, 另一类是创新型试点企业建设, 其中创新型试点企业是在正式认定创新型企业之前, 综合考量部分企业在资金、技术、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情况, 选择出一些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的试点工作。创新型企业是从创新型试点企业中进一步筛选出的。

创新型企业是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国家创新系统主要有两类要素构成:一类是创新主体, 另一类是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2]。其中创新主体主要包括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 其中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主体, 而创新型企业又是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 无论在研发投入还是在科技产出上都发挥着主要作用;是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载体,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技术引领作用。

2009~2010年, 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委员会分别编写了关于创新型企业建设的发展报告, 该报告是了解和研究中国创新型企业建设的重要参考文献, 其中也涉及了创新型企业建设工程的绩效分析, 但报告更多的是罗列创新型企业建设的发展和成效, 而从总体上评价创新型企业建设的进展情况比较较少[3,4]。而在学术界, 许多学者侧重于创新型企业的某一方面的评价指标的分析, 如向刚 (2011) 建立了创新型企业的持续创新动力评价指标体系[5];或者侧重于研究创新型企业的组织结构以持续保持其竞争优势, 如赵道致 (2011) 推导出先发者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手段, 并构建了模型, 分析职能型组织结构是如何带给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的[6];或者侧重于研究创新型企业建设中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如何建洪和贺昌政 (2011) 关于创新能力与创新型企业评价的研究, 将创新能力在创新型企业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置于创新型企业评价的核心地位[7]。

本文依据《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2009卷和2010卷, 《创新型国家建设发展报告2009》等报告中的数据, 以及一些相关的科研论文、公开资料等, 分析了创新型企业建设工程的主要成效、不足, 特别是将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和申请量对比, 并分析了发明专利有效授权率;另外, 在计算技术依存度的时候还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经费列入其中作为技术依存度的另外一种计算方法,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自主创新中存在的不足。最后, 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1 创新型企业建设工程的主要成效

自2006年我国实施创新型企业建设工程以来, 创新型企业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越来越多的地区和行业骨干龙头企业加入到创新型企业建设行列。截止到2011年5月, 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在国家层面先后分4批共选取了550家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 并且评价命名了365 家创新型企业。各地也先后选择确定了4000多家省级或者地市级创新型 (试点) 企业, 初步形成创新型企业群体。表明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 自主创新日益成为更多企业的自觉行为, 创新型 (试点) 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对推进行业科技进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有重要作用, 其示范带动效应更加明显。

2011年2月, 《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2010》发布, 报告指出458家创新型 (试点) 企业2009年研发经费 (R&D) 支出达2434.9亿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86%;这些企业创造的增加值达3.3万亿元, 占全年GDP的9.8%。科技部等联合发布的《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2010》显示, 创新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日益显著。

1.1 创新型企业是我国研发投入的重要力量

创新型企业作为我国创新体系的核心主体已成为研发投入的重要力量, 而这种R&D活动的情况, 直接体现着我国的整体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1) 在国家层面上, 458家企业2009年R&D支出达2434.9亿元, 占全年全国R&D经费支出总额 (5802.1亿元) 的42%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0》《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2010》。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部, 《主要科学技术指标2010/2》。

2.3 我国技术对外依存度有待降低

技术依存度是一种通常用来衡量技术自给的指标。技术依存度越大则技术自给率越低。在我国, 由于技术出口量很少, 所以在本文中引用将技术依存度的计算公式列为:技术依存度 (%) =技术引进经费/ (R&D经费+技术引进经费)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0》, 其中技术依存度为依据公式自行计算。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0》, 其中技术依存度为依据公式自行计算。

另据世界贸易组织 (WTO) 公布的数据, 2009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由8.9%提高到9.6%, 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但是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只占约10%;中国有近20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但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很少;中国总的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60%, 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8]。

技术对外依存度大, 表明我国在自主创新上较发达国家差距仍然很大, 创新型企业作为中国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 在集政策优势、基金优势、人员优势于一身的情况下理应在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发挥支撑作用。

2.4 发明专利申请有效率需进一步提升

在技术创新中, 发明专利授权是反应创新产出的指标[9], 这也正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将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所存在的比例关系称之为“发明专利申请有效率”。

(1) 2008年, 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 (93706件) 位居世界第三, 但是却只相当于第一名的日本 (176950件) 的一半多点, 与第二名的美国 (157772件) 也相距甚大 (见表12) 。

另外, 我国国外发明专利授权量也只相当于美国的一半左右, 而发明专利更加能证明其质量, 另据美国专利商标局、欧洲专利局、日本特许厅和韩国知识产权局统计工作组的2009年初步专利统计交换年度报告 (APPSE2009) 分析, 中国在美、日、韩的有效专利数量极少, 在日本的有效发明专利中, 中国占3‱, 在韩国的有效专利发明中, 中国占8‰;在美国的有效专利发明中, 中国占2‰。而与之相反, 在中国的有效专利发明中, 日本占26.0%, 韩国占5.2%, 美国占11.0%。可见中国在海外专利拥有量上, 与美日韩的差距非常明显。所以, 我国需要进一步提高发明专利的质量, 提高本国发明专利在国外的授权量。

数据来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工业产权统计 (2010) 。

万件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0》。

从2008年和2009年我国专利申请和授权量的比较上来看, 虽然, 其总数都较大, 但是2008年发明专利的授权量 (93706) 只相当于申请量 (289838) 的32.3%, 2009年这一比例为40.8% (见表13) , 195家创新型企业在2008年和2009年这一比例分别为28.6%和35.5%, 证明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有效率需要进一步提升。

3 政策建议

3.1 提高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2009年, 我国创新型企业建设工程的R&D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1.86%) 虽然远高于全国R&D经费投入强度 (1.70%) , 但是1.70%的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却相去甚远, 所以, 我国的R&D经费投入强度需要进一步提升。具体说来, 在全国的R&D经费投入上, 就需要政府增加对R&D活动的重视程度, 在年度预算中提高其预算比例;在企业 (尤其是创新型企业) 中, 需要相关部门对R&D活动足够重视, 进而增加其内部R&D经费投入。

从上文分析可见, 整个创新型企业工程的R&D经费强度在2009年已经达到1.86%, 所以, 现阶段的重点应该是增加全国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只有全国的研发经费投入总额提升了, 创新型企业建设工程的研发经费投入才会增加, 而R&D经费是支撑我国创新型企业工程建设的重要力量, 因此, 提高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创新型企业建设工程的绩效。

3.2 大力培养和引进R&D人员

上文分析可见, 我国R&D人员在劳动力中的所占比重较低。在知识经济的今天高质量的R&D人员俨然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 要增加R&D人员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无外乎两种途径:一种为本国培养[1], 这就需要政府适时的出台相应政策, 这种政策不应只是口号, 应有具体明确的创新战略目标, 为创新型企业工程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另外, 除了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外, 还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完整的评估方法, 加强对创新型企业建设工程的监督作用, 充分调动其积极主动性,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只有切实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这里主要是指以创新型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 才能降低对外技术的依存, 也才能改变我国“技术出口量很少, 可忽略不计”[8]的现状。

3.4 提高发明专利的申请有效率

我国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在2009年达到31.5万件, 而授权量只有12.8万件, 其中195家创新型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3.1万件、1.1万件, 二者的发明专利申请有效率分别为40.8%和35.5%。可以看到, 创新型企业的这一有效率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要提高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有效率, 尤其是创新型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有效率, 首先要提高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其次要在保证申请量不减少的情况下提高发明专利的申请质量。

(1) 在提高我国发明专利的授权量上, 我们可以向日本学习, 在保证发明专利授权质量的情况下努力提高发明专利的国内授权量。2008年, 日本发明专利授权总量为17.7万件, 其中国内授权量为15.2件, 相当于总量的85.8%;国外授权量为2.5万件, 仅相当于总量的14.2%。而我国, 在2008年发明专利的国内授权量和国外授权量都为4.7万件左右, 在总量中各占一半。2008年美国发明专利的国外授权量为8.0万件, 比国内授权量 (7.8万件) 多0.2万件 (见表12) 。

(2) 努力提高发明专利的申请质量。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之所以还不到申请量的一半, 有一部分原因是有些专利重复申请, 这表明很多企业未能及时了解别人已经申请过的专利, 这种情况不仅是资源的重复浪费, 也会导致时间、金钱、人力的浪费;还有些原因是所申请的发明质量不过关, 不符合发明专利申请的相关评估标准。所以, 申请发明专利的主体——主要是企业, 尤指创新型企业, 要及时把握技术前沿的相关动向, 不做或者尽量少做重复工作, 另外就是严把技术质量关, 争取提高发明专利的申请通过率, 这样也能尽快将发明投入生产、进行转移。

4 结 论

我国创新型企业建设工程的实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但是由于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 不管是经济水平还是技术水平都还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所以, 在创新型企业建设工程上表现出R&D经费投入不足、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再加之我国人口基数大等的基本国情, 又使得R&D人员占劳动力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悬殊。这些问题会制约创新型企业工程的建设。同时,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市场机制的激励下, 创新型企业建设工程整体及参与企业都在快速发展中, 在各项指标上的表现将得到快速改善。

参考文献

[1].科学技术部.关于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的通知[S].国科发政字, 2006, 110号

[2].詹正茂, 王裕雄, 孙颖.创新型国家建设报告 (创新蓝皮书)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3].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编委会.中国创新型企业建设发展报告[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9

[4].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编委会.中国创新型企业建设发展报告[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0

[5].向刚, 陈晓丽, 李兴宽.创新型企业的持续创新动力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4) :53~56

[6].赵道致, 纪方.创新型企业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 :35~38

[7].何建洪, 贺昌政.创新能力与创新企业评价研究[J].管理学报, 2011, 8 (2) :45~48

[8].李荣融.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快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R].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2010.

培育创新载体 建设创新城市 篇2

2010-05-13

黎青平

建设创新城市是杭州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培育创新载体,是建设创新城市的重要支撑。创新载体是聚集创新资源、开展创新活动的平台,没有创新载体,创新城市建设就会因失去依托而无法实现。培育创新载体要明确方向,要把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力军作用和各类园区创新主战场作用作为创新载体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企业建立科技创新载体

培育创新载体,首先要推动企业建立创新载体。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单位,是区域创新的主体力量,企业创新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创新能力。深圳城市创新能力强,主要在于深圳90%以上研发在企业、90%以上研发人员在企业、90%研发经费来自企业、90%的专利由企业申请。相比之下,杭州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是一个薄弱环节。杭州建设创新城市要把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突破口,而培育创新载体则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

企业创新载体,是指企业设立的独立或非独立的具有自主研究开发能力的技术创新组织,它是企业科技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和骨干力量,企业创新载体代表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对企业发展关系重大。大力推动企业创新载体建设,对于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杭州市对培育企业创新载体历来十分重视,出台了很多政策举措,取得很大成绩。杭州许多著名企业如万向集团、娃哈哈等都建立了自己的研究中心或技术中心;一些企业则与科研院所联合建立技术中心,如杭州和合玻璃工业有限公司与中科院理化技术所共建“自清洁玻璃热固化法制备技术中试基地”等。但由于杭州企业大部分是分布在传统块状经济中从事传统产业的民营中小企业,主要依靠区域内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聚集的规模效应产生效益,多以短期盈利为主要目标,对自主创新并不重视。因此,企业创新载体建设仍然是一个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培育企业创新载体,首先要提高企业的创新意识。要加大舆论宣传和引导,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加强对企业家教育和培训、采取典型示范等多种形式,提高企业家创新意识,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从而激发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其次,要利用利益驱动机制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要落实各种产权保障制度,使科技创新主体从技术创新中获得相应的收益。完善对科技成果的评价体系,制定有利于促进专利保护的政策措施,弥补市场缺陷。要从政府采购、共性技术研发、财税扶持等方面,形成市场拉力、科技推力和政府引力结合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第三,对企业建立科研机构实施奖励政策。杭州市已制定《关于鼓励企业建立和引进研发机构的实施办法》,出台了包括对被认定为国家、省、市级企业研发机构和企业与“大院名校”合作兴办的研发机构给予经费资助;对被评定为优秀的企业研发机构给予奖励;对企业与国内外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合作,单向引进或双向共建的研发机构的专门用地,按科研用地办理协议出让手续等许多含金量很高的政策。对这些政策,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企业普遍知晓。同时,要根据新的发展要求,研究制定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新的政策和举措。第四,加强对企业建立创新载体的指导。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建立创新载体要及时指导,提供服务。对已建的各级各类研发机构,要帮助其提高运行效率和在市场中生存发展能力。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使研发机构集聚优秀研发人才,提高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品开发能力,真正发挥研发机构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核心引领和资源载体作用。

依托高校科技院所建立创新载体

高校科研院所具有人才、科研项目等方面优势,是创新城市建设的生力军,创新城市建设必须依靠高校科研院所不断地提供人力资源和科研成果支撑。但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和科研成果优势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产学研结合是前提,否则,科研项目再多,也变不了成果,更变不了生产力。为此,要把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各类创新载体作为创新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鼓励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目前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现象严重,一方面企业对市场的需求最了解,但缺乏相应的人才和技术,难以满足新产品开发的要求;另一方面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掌握众多的人才和技术,但对市场需求反应不够灵敏,形成了一种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为此,要通过各种形式,搭建信息交流的平台,让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直接对话,充分了解对方的需求。要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使资源能够得到最佳的配置。推动产学研合作,一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课题选择、合作对象确定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二要坚持先进实用。企业最迫切需要的是先进实用的技术。要在开发新产品上、在技术装备更新上、在提高企业效益上,做到“短、平、快”。三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要以“产”为先,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四要互惠互利。要树立双赢、多赢的理念,推动产学研合作不断发展。

——依靠在杭国家级科研院所建立创新平台。目前杭州共有国家级科研院所25家,涵盖农业、林业、建筑、机械、医药、电力、电子、纺织、海洋等各个领域。这些科研院所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代表我国某个行业或领域科学技术的最高水平。要本着“不分隶属关系、只求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合作机制和渠道,依托在杭国家级科研院所建立各类创新平台。要推动在杭国家级科研院所面向杭州开展科研活动,帮助本地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或实验室,采取多种形式举办产业实体,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要借鉴国际上“常青藤”联盟模式,拉长科技供应链。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认真落实支持在杭国家级科研院所的相关政策,切实解决在杭国家级科研院所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其在为地方经济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引进“大院名校”建立产学研合作载体。要紧紧围绕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大院名校”和知名企业的优质科技资源,联合共建科技创新载体。尤其要重视引进中科院、部属科研机构、国内外著名高校、国内特大型企业以及世界500强企业建立科技创新载体。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建成为科研分支机构,也可以是联合共建的科技园、研究院(所)、重点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博士后流动站等各类研发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也可以是一个机构多种形式共存。同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外省(市)甚至国外,与“大院名校”共建科技创新载体。

要落实引进“大院名校”的政策措施,在科研用房、用地和启动资金等方面提供优惠待遇。加强指导和检查,对引进“大院名校”共建科技创新载体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

发挥开发区等科技创新载体作用

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等各类园区具有体制优势、企业优势、政策优势和技术优势,是杭州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也是杭州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杭州建设创新城市,要充分发挥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等各类园区的科技创新主平台作用。

推进经济园区和科技新城建设。一要围绕创新城市建设,推进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等各类园区新一轮发展。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等各类园区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基础上,把自主创新作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加强产业高端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和关键技术。要努力促进引进外资、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融合,引导跨国公司建立本地的研发机构,发挥技术外溢效应,实现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开发的本地化,培养本地化技术人才。要加强产学研的国际合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二要加快滨江科技城、钱江科技城、余杭创新基地、青山湖科技城建设。特别是青山湖科技城作为省政府的重点项目,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和“特色鲜明、品质一流、作用突出”的要求,努力建设成为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科技资源集聚区、技术创新源头区、高新技术孵化区、低碳经济示范区。另外,要用足用好杭州已获得的国家试点城市和产业基地的金字招牌,发挥这些“国字号”试点和基地创新载体作用,推动城市创新能力提高。

推进现代产业集群的发展。杭州产业集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向开发区集聚趋势明显,但集聚的程度和企业间基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专业化协作有待于加强,产业集群促进创业创新和知识、技术扩散的功能也没有得到很好发挥。为此,要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培育现代产业集群为载体,加大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培育力度,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在竞合中促进创新、传播扩散创新成果、降低创业门槛、增加创业机会的作用。要坚持培育龙头企业与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并举、拓展产业链与完善价值链并举、提升创新发展能力与培育自主品牌并举,提高块状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平台,着力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要大力引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地区营运中心。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群,壮大国家级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实力。

加强科技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将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投融资环境、孵化服务支撑体系和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完善和发展科技企业孵化体系。要引导和鼓励孵化器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合,建立起专家咨询、基础研究、联合攻关、人才培训、战略评估等科技支撑体系。要推进孵化器与风险投资融合发展,促进创业企业健康成长,提高孵化成功率。要推进孵化器与科技产业园的结合,引导毕业企业到特色科技产业园落户,推动共同发展。要加强孵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定孵化器管理规范和考核标准,提高孵化管理水平。要以孵化器为承载,优化配置相关资源,建立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科技型创业企业提供有效的共性孵化服务和配套条件支撑。

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湖南 篇3

3月31日,湖南省科技厅在长沙组织召开了2009年湖南科技活动周筹备会议。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王红主持会议,省科技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姜郁文出席会议并讲话。这也意味着2009年湖南科技活动周的序幕正式拉开。

今年的科技活动周将以“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湖南”为主题,突出四个重点:一是突出面向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二是突出开展惠及民生的科普活动:三是突出对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培养:四是突出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宗旨。还要以科技活动周为契机,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氛围,形成人人关注科技发展、支持科技工作、参与科技创新的良好局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全省上下联动,部门联合,组织科技人员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

姜郁文说,2008年我省科技活动周开展很有成效,这是各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科普工作作为一项公益性工作,其意义和责任都很重大,还需要各部门更加重视,给予大力支持。他就2009年湖南科技活动周的举办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好2009年湖南科技活动周。2009年,我们要借助科技活动周等系列活动的开展,组织广大群众参与,加强宣传工作,积极帮助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重要作用;二是紧扣主题,创新形式和内容。在保留好的传统节目的同时,还要积极创新科技活动周的形式和内容,真正做到群众喜闻乐见:三是加强领导,确保科技活动周富有成效。科普工作是公益性工作,各单位的领导要高度重视,把组织机构搭起来,做好顶层设计,搞好专题活动,突出重点,确保工作富有成效,使科技活动周惠及民众。

活动重点

2009年湖南科技活动周将突出四个重点

一、突出面向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各地、各部门要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直接参与企业的创新活动,通过组织专家企业行、知识产权知识讲座、职业技能培训、企业职工技能竞赛、技术创新大赛等活动,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增强企业职工创新意识,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服务经济发展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参与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实践活动,为全面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管理水平作出贡献。

二、突出开展惠及民生的科普活动

以人为本,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亿万群众,是科技工作的重要宗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组织科技人员、科技特派员、农技推广员面向“三农”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科技下乡活动,要通过向广大农民赠送农村实用技术书刊、光碟、农作物优良种苗、环保农药化肥,开展科技咨询、田间问诊、实用技术讲座、义诊,播放科普电视、电影及网站服务等活动,切实帮助和引导农民依靠科技致富奔小康,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引导公众树立科学生活意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要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讲座和技术咨询活动,重点对下岗职工和返乡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通过在新闻媒体上设立科普专栏、发放科普读本、举办科普展览等活动,提高公众节能减排的意识,引导公众树立科学、绿色的消费观念和文明的消费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三、突出对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培养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科技事业的接班人。科技活动周期间,要面向青少年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科普基地)”、“走进科学殿堂”、“机器人大赛”等科普活动,激发青少年的创造热情,促使他们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远大志向。要帮扶偏远贫困地区学校建立图书室、电脑教室、科技创新操作室等推广普及活动,使更多的青少年享受到科技教育的成果。全省各大中小学同期举办校园科技活动周,通过开设科普课程、举办科普知识竞赛、环保体验等多种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环境意识和科学精神。

四、突出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宗旨

针对当前科技与经济社会热点和群众关注的问题,集成社会科普资源,通过多种科普形式,为人民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品质优良的科普产品和服务。各级政府支持的科技计划成果要尽可能地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面向公众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要组织各类科普教育基地、新闻媒体、出版单位、学校和各级科协等团体,展播展示科普作品,向社会开放科普基地,开展科技传播活动和科普志愿者行动,推出一批优秀科普作品、科普传播节目和栏目、科普基地,让更多的具有专业化水平的科普人才参与科技活动周。

相关链接

40家单位共商2009年湖南科技活动周实施方案

建设工程创新 篇4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列入《创新指南》的创新工程包括三类: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创新指南》明确提出,在海洋工程装备方面,以支撑我国深海油气开发需要为目标,突破一批深海勘探装备、生产装备的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基本具备深海油气开发装备设计建造能力。重点突破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和生产平台、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和存储再气化装置、深水钻井船、深水勘察船等海洋工程装备及其相关配套系统和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并通过海上试验和实际应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创新成果向工程化和产业化的转化能力。

在高技术船舶方面,加快推进智能船舶、超级生态环保船舶、极地科考破冰船、极地运输船舶、高性能执法船舶、高技术远洋渔业船舶、大型豪华游船、大型LNG燃料动力船舶、超大型LNG运输船等研发和产业化。加强深水钻井船、起重铺管船、海洋作业支持船、节能型远洋运输船等量大面广的高技术船舶系列化研发。

在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方面,重点针对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进行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发展,形成支撑我国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发展的配套产业集群。开展船用主机、新型船用动力系统、钻井系统、发电设备及系统、电子航海设备智能系统、自动控制设备、货油设备、升降锁紧装置、起重机、动力定位设备和系统、深海锚泊系统、深水绞车系统、水下生产系统和设备、安装检修设备、LNG货物维护系统、船舶安全与环保设备等关键配套系统的攻关,形成标准化、系列化、产业化。

《创新指南》明确指出,通过创新工程实施,到2020年,我国步入世界造船强国行列。建成较为完善的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设计、总装建造、设备供应、技术服务的产业体系和标准体系,主要装备设计制造能力居世界前列,骨干企业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国际市场份额分别达到35%和40%,部分前沿技术和重大装备的概念/基础设计世界先进水平或领先水平,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关键系统和设备配套率分别达到40%和60%。

《创新指南》详细列出了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重大装备研制专项、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示范工程专项、重大产品研发及试验检测平台建设专项的主要内容。

为确保创新工程能够实施,《创新指南》提出了多项保障措施,包括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协调;健全产业创新体系,加强高端装备相共性技术研发基地(平台)建设,开展公共测试和试验认证及技术创新服务等;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着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加大市场培育力度,积极健全完善首台(套)政策,鼓励由装备使用单位和制造企业共同开发高端装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对外合作水平等。

据了解,高端装备作为制造业的高端领域,一直是国际竞争的焦点,近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创新指南》主要目标是实现一批关键装备自主可控、装备应用范围和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形成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竞争主体。

除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创新指南》还对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性能医疗器械以及先进农机装备等11个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创新工程进行了部署。

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篇5

背景材料:

材料一:2010年8月9日-12日,主题为“创新〃体验〃成长——走近低碳生活”的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广东科学中心举行。大赛共评出青少年创新项目一等奖64项、二等奖160项、三等奖162项,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不仅展示了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课外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也代表了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新进展,反映了青少年教育的新趋势,成为反映青少年科技活动水平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2011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0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颁奖。材料三:嫦娥二号卫星(简称:嫦娥二号,也称为“二号星”)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由长三丙火箭发射。但是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CCD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它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翔实,“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嫦娥二号”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

材料

四、2010年8月26日上午,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上试验取得成功,这也标志着我国继美、法、俄、日之后成为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材料

五、我国超级计算机跨入世界领先行列:国际超级计算机TOP500组织在北京时间11月17日上午8时正式发布了第三十六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安装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天河一号”以峰值速度4700万亿次、持续速度2566万亿次每秒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世界第一,部署在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的“曙光星云”位居第三,另外39台国产超级计算机榜上有名,总体占有率8.2%。

命题探秘预测:

“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以及我国的其他创新成果是今年中招考试必将涉及的内容,主要结合我国的科技现状、基本国情、战略、国策等来考察大家的综合运用能力,主要以观察思考为主要方式考察。

考点解读:

1.“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说明了什么?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③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④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2.“嫦娥二号”成功发射的原因有哪些?

①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奠定了物质基础;②党的正确领导,为“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③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艰苦奋斗、锐意创新,为“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提供人才支持;④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提供了战略支持⑤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⑥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⑧经济实力的增强,科技不断创新,科技实力的增强,综合国力提升;⑨发扬中华民族精神;⑩我国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等等。

3.“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有何意义?

(1)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振奋民族精神;

(2)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3)有利于促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4)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为我国深空探测活动的持续开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将推动我国高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

4、嫦娥二号的发射成功,对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启示有哪些?

①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②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③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④要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

5.国家为什么鼓励、倡导增强自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答:①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民族创新意识,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和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③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没有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上会永远受制于人,更不可能缩短差距。④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因此,我们更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⑤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6.我国应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③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⑤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

7.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1)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2)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3)自主创新,以人为本。(4)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5)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8. 列举近年来,我国自主创新的具体事例。

科技创新: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的研发;“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成功;京沪高铁的运行;“嫦娥二号”发射成功等、“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发;“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

9.请你为我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几项合理化建议。

⑴重奖科技人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⑵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教育强省政策,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⑶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使全省形成重视人才和重视科学技术的社会氛围;⑷对在职人员进行各种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在职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10、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 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自主创新,以人为本; 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11、我们应向航天科技工作者学习什么?

(1)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2)学习他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3)学习他们开拓创新、知难而进、顽强拼搏的精神;(4)学习他们的团结合作的团队精

12、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向科技工作者学习?

(1)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发扬航天人精神,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本领,报效祖国;(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13胡锦涛总书记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实。这句话表明了什么?

①党和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科技创新②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③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④国家积极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⑤科学的本质在创新,增强我国的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

14、我国的科技现状是怎样的?对此国家采取什么对策?

(1)我国的科技现状是:在一些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等重要领域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2)对策: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每年举行科技奖励大会。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15、党中央、国务院每年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做出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科研人员进行奖励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2)有利于建设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3)有利于推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快我国建设创新行国家的步伐。

15.国家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说明了什么?

说明(1)国家高度重视人才、重视科技、重视创新;

(2)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3)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16、探月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全国多个部门、单位的通力协作,也需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内部多加单位的通力协作。阅读材料后你对团队协作有哪些新的认识? 社会发展需要个人的智慧,同时更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具备了团队精神,我们才能更好地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形成文明和谐、团结高效的集体,推动社会进步。

17、新世纪,新要求:(21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

①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②创新精神、团队精神;

③远大的理想,开放的胸怀;

④高尚的道德修养;

⑤法制意识、环保意识;

⑥多种现代生活所需的技能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1、2010年11月29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峰值速度4700万亿次、持续速度2566万亿次每秒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世界第一,实现了中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综合技术水平进入世界领先行列的历史性突破。这是我国坚持实施的结果()

A、可持续发展战略B、依法治国基本方略C、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D、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2、2010年教师节到来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及附属中学,温家宝总理到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看望慰问师生员工,向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祝贺,这()

①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②表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③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④有助于更好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2011年1月14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再次迎来科技界的朋友,为这些国家的栋梁之才颁奖,勉励他们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征程上再出发。11年来共有吴文俊、袁隆平、师昌绪等18位科学家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说明我国①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②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③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④科学技术和教育的整体水平已居世界前列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4、[观察思考]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二号丙”运输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地将“嫦娥二号”卫星送上了太空。在航天领域,航天科技工作者们以几十年磨一剑的专注和奉献,锻造了“长征火箭”“神舟飞船”等航天利器,不断在浩渺太空写下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诗篇。

(1)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完成说明我国正在实施什么战略?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篇6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

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重要的时期,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的阶段,经济活动最为活跃,传统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递减趋势,创新的贡献率明显上升。因此,从现在到2020年,我们必须靠创新才能实现翻两番的目标,走原来的老路是走不通的,各国都在这个阶段进行了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也必须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

第一,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有四个方面:1、科学技术发展突破了人类传统认识的极限,引发了新的革命,使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互相渗透。2、产业化周期缩短,这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美国用了60年使50%的家庭有了电话,而互联网走进美国50%的家庭只用了5年的时间。基因纳米技术的研究成果,在中间阶段就申请了专利。3、理论的超前发展。和以前不同,现代技术革命绝大多数都是基础研究的成果,DNA和集成电路这两个技术在全球引发了生产革命。4、全球化。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20世纪全球有几个特点,都是由科学技术带来的,即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使资本、信息、技术和人才在全球范围流动,全球化没有改变国家之间的竞争本质,但改变了竞争的形式,科学技术日益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焦点,最尖锐的是争夺人才。据统计,全世界技术移民有40%到了美国,这其中有70%都是从中国过去的,这就使发展中国家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时候面临人才的匮乏,从而危及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以上这四方面的原因,使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迈进,科学技术成为基本的驱动力和财富的源泉。

第二,创新成为许多国家的战略。尽管各国在文化、历史、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主要国家都把创新作为基本战略。美国专门制订了一项法律来保持它在科学技术上的前沿地位,日本提出“科技立国”和“知识产权立国”。在这种情况下,后发国家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可能被边缘化,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我们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并没有成为一个科技大国,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还比较大。

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果不转变增长方式,不提高技术贡献率的话,是难以实现的。

为什么选择自主创新?

我们这么多年大量引进的技术,都是人家结构调整下来的,其特征是“四高一低”,即高污染、高资源、高消耗、高人力、低附加值,这种情况不能继续下去了,我们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道路。我们有2000个专家历时3年研究制定了中国的发展纲要,党中央采纳了这个意见,把它作为中国的发展战略。我从科技的方面讲一讲,中国要发展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现在是什么状况,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胡锦涛在报告上提出,我们要做到在若干重要的经济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品牌就是要有自主知识产权,我在十几年前就主张自主创新。在这个时代,在最有价值的高新技术和生物等领域,全世界竞争的就是知识产权,靠买不行。自主知识产权是生命线,我们很多企业没有生命线,生命线在人家手里。我国的技术依存度太高,产品都是低端的,高端都靠进口。我们是制造业大国,9000万农民工搞制造业,产值占世界的7%,而美国1000万人,产值占世界的1/4,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差距?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知识产权。举几个例子,芭比娃娃单价是20美元左右,我们作为玩具大国,只挣35美分;DVD的成本是15块钱左右,但是要交给人家18美元的专利费,我们就赚1块钱;组装一台电脑,赚6个苹果钱。我们的厂房、设备、流水线,做了半天都是给外国打工,高端的都靠进口。我们现在100%的光纤设备,80%的集成电路设备,70%的数控机床,70%的医疗器械,所有的民航飞机,都要依靠进口。我们现在用的一次性能源占世界的12%,淡水占15%,钢材占28%,水泥占48%,我们的经济总量是第六位,但是竞争力在50位以后,要摆脱这种局面,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东南亚金融风暴之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柯罗德曼写了一本书,说东南亚的经济奇迹是建立在浮沙之上的,没有技术创新的依托,很快就要出问题。我问他,东南亚包括不包括中国?他说包括,你没有专利,资产泡沫这么大,不出问题是不可能的,有了专利、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你才能站稳。

把自主创新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主要环节

自主创新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个是原始创新,主要是在基础科学和科技的前沿领域,从长远来看,原始创新能力直接影响我国科技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第二个是集成创新;第三个是引进消化再创新。所有的创新都是这样,把许多技术进行优化组合,发挥出1+1>2的能量,引进吸收再创新,把引进的先进技术加以改造升级,从与巨人同行,到站在巨人之上,实现一代又一代的技术新突破。我们讨论的时候有人说,第一个能落实,如果到外国去竞争,难度比较大,你在人家那里被淘汰了怎么办。我们现在就是要实现这个目标,把他引来了,最后把他比下去,从而实现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把外国品牌淘汰掉。

我们的自主创新也有很多好的例子,主要就是开放中创新做得比较好。我们的创新必须在开放条件下,即使将来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有了巨大的提高,我们还要不断向外国学习,因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领先,而且高科技本身就是要不断获取多方面的信息和资源,包括从竞争对手那里获得资源,这种创新才是现代意义的创新。因此,我们的创新是一种全球范围的再创新。二战以后,日本和韩国能够迅速崛起,都是在充分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再创新,从而取得了成功,这一点对我们特别有借鉴意义。中国也有成功的典型,像上海的宝钢,引进了成套设备,在引进的过程中开始培养自己的研发队伍,在消化吸收中再创新,国产化达到80%。宝钢用了23年的时候,现在已经跃居国际钢铁的第一方阵,更重要的是,他在引进先进技术和再创新中培养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团队,这个团队完全可以创造新的奇迹,通过自主创新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另外,我们还去过华录集团,他们的经验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当时他们引进了100多条日本的彩电流水线,遭到了舆论的猛烈批评,说他们重复引进国外淘汰的技术,后来这些流水线都赚钱了。有电视机就要有录像机,当时很多厂申请完彩电流水线,又想申请录像机流水线,朱基说,你们不是说要引进吗,钱都给我,我给你们造一个,你们占股份,他们就都说没钱了。于是我们搞一个股份制的华录,在全国招聘年轻的科学家,使一哄而上引进流水线的局面得到控制。但是,到关键时刻了又合资了,就因为齿轮特别小,当时开攻关会的时候说,这个东西我们5年也拿不下来,马上就要生产,5年以后谁还买啊,大家都觉得录像机还挺火,就这么合资吧,合资以后很快就生产了。如果不是朱基下决心制止了盲目引进,我们的损失会更大,我觉得这是经验。后来录像机不行了,日本有了DVD,华录就改造DVD。当时中国招了一批人,日本来了200个专家进行辅导,他们觉得我们差距太大,水平太低,说我们的技术人员不行。前段时间,又是那200个日本专家又来中国进行辅导,他们说,我们不能指导了,现在华录培养的几百个工程师都是世界第一。几年的工夫我们的企业就培养了很多专业人才。三星的技术为什么能够走在世界前列?三星的老板说,我不懂,但是我能培养出一批一流的人才,我相信这样的人才会创造出奇迹。

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这是中国在未来15年的战略目标,也是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在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全世界所有国家都一样,不自主创新就实现不了小康目标。

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体系是突破口

优化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区域创新体系 篇7

随着我国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等领域科技资源横向交流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行业间既竞争又合作的科技合作态势已经成为事实。严格按照高、精、尖标准引进人才, 聚集科技精英夯实协同创新基础, 科技创新研究工作已经常态化和制度化, 且出现多学科协同攻关的良好势头。不论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是省级重点实验室大多已实现了多学科交叉、互相渗透、多层次协同创新研究;实验设备配置也实现了前沿化、尖端化、复杂化和科学化;逐步形成集团化科技研究超大规模团队, 彻底打破了各类科研院所间各自科技资源配置的框架, 实现了大联合、大跨度、大范围、大规模整合资源, 为集成式大科研项目的攻关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资源集成式科研创新模式必将淘汰不适应科技创新发展的科研模式, 必将广泛应用到我国科研领域科技创新、国家安全和民生工程等重要领域。

1 政府在协同创新中的核心作用

基于协同创新机制下大学科研项目必将成为我国各行业科研单位间合作攻坚克难的核心项目, 必须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因此, 必须解决各科研单位社会科技资源固有的分配模式和核心科技创新主体间的分隔矛盾, 寻找新的突破口, 打破原有条条框框, 实现各行业科研机构间科技资源全面整合, 为了顺利完成资源全面整合工作, 不仅需要各方全力配合, 而且离不开国家政府部门全力推动。政府在协同创新中必须发挥核心作用, 注意在高校着力培养科技资源共享领军团队, 研究并出台高校间资源调配行之有效的共享机制, 以适应大范围高校间的资源共享。国内985重点大学必须挑起引领全局的职责, 成为科技研究和创新的领军单位, 做好政府部门的沟通工作, 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特别要注意避免高校间的合作成为一种装饰, 防止科技创新无序发展的不良倾向出现, 加强统筹协调能力, 推动社会公共科技资源共享制度化、常态化。

政府宏观调控能有效防止各行业科研单位间科技创新主体和资源的分割, 发挥集团规模效应。鉴于历史的原因, 各科研单位多年来科技力量独立运行, 自成体系, 增加了各科研单位间整合协同创新凝聚力的难度。政府部门必须强力介入, 自上而下形成统一管理体制来整合各行业科研单位间的科技攻关合力, 彻底解决我国科学技术创新集成能力及市场开拓能力相对较弱的问题。科研单位间的集成规模化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必须尽快完善, 否则, 每所科研单位都一味追求大而全的大众化发展模式就难产生具备协同创新潜力和富有聚集力的团队, 科学技术的协同创新也只能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学科、学科间的应用基础研究、产品的开发研究都有效地整合, 才能有效促进我国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各自为政的封闭的体系, 导致科学仪器设备购置重复率高, 利用率低, 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作为高、精、尖人才聚集地, 拥有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 面对国家重大的科技攻关项目和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的破解, 大多是不能紧凭某家单位的科技研究能力能够解决的, 必须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整合多家科研单位的力量, 形成强大的科研团队, 才能破解难题、顺利结项。否则科研工作必将处于被动局面, 导致科研创新工作缺乏动力, 缺乏攻克重大项目难关的能力, 不仅不能顺利结项, 还会对国家重大战略科研攻关研究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2 优化协同创新机制集成科研创新能力

优化协同创新机制可以更好地凝聚各方力量, 聚集多方资源, 整合多种科研手段共同完成既定重大科研项目。我国传统的协同创新模式就是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拥有的资源在政府强力干预下实现资源共享。其优势明显, 三者有着共同的目标, 有政府资金扶持, 有成熟的合作机制, 也有共享信息资源平台, 对重大科研项目不仅可以制定明细的规划, 也能够充分论证预期收益, 最终形成了相对稳妥的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科研协同创新模式, 对高校、企业和科研单位实现科研资源聚集、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提出了涵盖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资源有机整合的新机制、新方法和新途径, 为高校产、学、研一体化工作制定了明确的规定, 奠定了高校积极参与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为高校在科技创新领域发挥作用指明了方向。面对国内外高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和高科技创新发展迫切需要, 我国科研领域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科研攻关任务, 必须优化协同创新机制, 拓展工作思路, 寻找来自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力量构建科研攻关团队, 组建强大的科研攻关平台, 来破解重大科技攻关存在的难题。优化后的科研协同创新机制必须为超前沿科研领域科研创新服务, 要先行提出超前科研攻关可行性假设理论, 制定超前性科研创新研究工作方案, 采取特别手段引进高、精、尖科技人才, 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 聚合可以聚集的人才组建超前创新科研团队。围绕超前科研目标、工作方案和科学研究运行机制, 建成富有创新型、开拓型的高科技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集群科研团队的科研攻关堡垒的作用, 在世界科技核心领域取得不断的突破。

3 政府牵头推进协同创新机制优化

3.1 立足协同创新, 着重顶层设计

大规模科研协同创新成功的关键在于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围绕科技创新领域的创新, 特别要注意以科技大团队协同创新研究为核心, 部署影响深远的重大科学问题研究, 攻坚克难, 突破重大原始创新性课题, 攻破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重大核心科学研究难题及边缘沿技术难题。构建大科学研究团队, 紧密结合高、精、尖科技领域的基础研究领域成果拓展研究空间, 不仅要有近期计划, 而且要有远期目标。

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影响国家发展的战略性高技术领域, 不能脱离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求, 应安全平稳地开展关键性和全局性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深度融合高校产、学、研、用等各个领域的关系, 共同构建高度集成大团队协同创新的管理模式, 实行大兵团攻关克难模式, 多方聚集科技精英共同承担起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科研攻关项目, 突破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 为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拓展竞争空间。

3.2 优化协同创新机制全面整合各行业间科研力量

随着国际间高、精、尖科学技术领域竞争的日益激烈, 科学学科间的外延和内涵不断拓展, 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现代科学研究早已打破了学科界限, 学科间的交叉越来越普遍, 交叉科学应用创新理论和方法, 凝聚了各学科之间的科学研究潜力, 科学研究内涵已经涉及到边缘学科和前沿学科。如新型能源开发与创新项目研究等全世界关注的热点攻关课题倍受社会的关注。关乎民众生命和国计民生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发对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科学学科门类众多, 科研人员、实验条件和资金相对集中, 只有通过大跨度、横向碰撞, 才有可能激活潜在的研究活力, 有利于高科技创新目标的实现。如果仍旧局限于各个学科领域开展的科学研究, 内耗仍将十分普遍, 难有真正意义上的攻坚克难, 难以实现重大创新和突破。因为局限性的科研, 不论思维的广度和科研精神的深度不可能有大境界, 就是有所合作, 也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合作, 是很难有比较大的影响成果产生。高校实现大联合、大跨越式合作有利于从科研能力上、科研经费上、科研资源上大幅度提升, 有利于学科边缘和交叉地带进行创新研究, 容易产出高、精、尖的科学成就。

3.3 强化横向联系建立校企合作战略伙伴关系

在高校, 传统的产、学、研体系粘合度不高, 主、客体之间相对封闭, 沟通协调机制缺乏, 对接缺乏有效措施, 一般流于形式。高校产出的科研成果实现市场化的概率较小, 据有关数据表明仅占25%左右, 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 这种现状必须改变。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科学模式, 必须争取政府的支持和重视。以高校为例, 高校科研创新必须与实际相结合, 开门搞科研, 找米下锅。政府有关部门在校企横向科研项目采取优先资助的政策, 找准着力点, 切实起到校企合作的桥梁作用, 推动校企科研合作向深度和广度方面发展。借助企业雄厚的资金, 解决高校科研人员在项目研究中的资金缺乏问题。通过一定资金的投入激发高校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激情, 积极为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成果开展创新性工作。因为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是实现经济腾飞的核心工作, 必须得到妥善处理。为此, 企业单位要积极配合高校科研人员的工作, 主要从技术层面提出要求, 同时也必须从资金上给予足够的支持。企业为此可根据自身的要求选定投资项目, 实现产业化生产, 最终获得市场的认可。由于企业实体的创建为高校的学生能力的培养开辟了技能实训基地, 企业因此不仅获得利润而且为高校培养人才作出了贡献。

当前, 企业自主研发的能力仍然薄弱, 这种现状将维持较长的时间, 急切需要高校等科研单位为其创新产品更新工艺, 及时将适合市场需求的项目转化为产品。企业需要高校科研部门保持技术创新, 这样产品项目在同行业领域才能保持领先地位。

高校等科研单位应把企业对科学前沿性创新技术成果不断的需求作为攻坚克难创新的项目, 将科研的重点放在技术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项目上, 通过产、学、研的通力合作将核心创新项目成果直接转化为企业产品, 从时间上、创新程度上和技术核心层面保持领先地位。

高校通过引进和培养高、精、尖人才来构建学校的科研创新人才队伍, 通过各行业科研单位间大联合的模式保持最强的攻坚克难实力。通过大联合模式可以富集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以形成高效攻坚克难团队, 为产出科研精品提供人才保证;通过大联合模式实现研发中心、实验室、科研精英们内涵的深化, 从而促进高校和企业间科研技术的合作, 互利互惠, 共同制定符合效益最大化原则的制度和工作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

3.4 在政府主导下构建校企协同创新战略联盟

政府根据我国实际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优惠和扶持, 优化我国传统产、学、研科学研究机制, 积极探索新时期更加科学和合理的联动方式, 为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高校、企业和科研单位需要从战略层面进行谋划, 制定政府主导, 校、企、科研单位协同的长效机制。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高校间学科集群与企业间产业集群为基础的规模经济、产业和学科发展的, 适合我国实际的产、学、研集群的联合攻关新模式。集群攻关新模式是解决当今高、精、尖技术遇到难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优化协同创新机制是实现资源共享攻坚克难最有效的途径。建设攻坚克难集群式战略联盟是协同创新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 其中参与产、学、研结合的高校和企业已经是集群式联合体, 是众多相关创新组织和机构的全方位的集聚体, 能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化共享, 从而形成最大的研究合力。

2007年6月10日, 我国就已经启动富聚战联盟性质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 创新机构主要是以企业为主体, 紧紧围绕市场需求, 通过传统的产、学、研工作整合和集中可利用的一切资源, 积极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科技攻关研究, 其中重心仍然是国计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的项目研究, 从而实现产业集群和学科集群无缝对接。政府要主动进行引导、支持和统筹, 组织建立高校、企业和科研单位联合协同创新中心, 逐步推进项目创新性研究, 加强探索和构建大联合集群评估体系, 推出有益于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产、学、研共同攻关的激励机制。明确政府、高校、企业和研究单位产、学、研单位确定相关责、权、利之间的关系, 将风险、利益挂钩, 实现创新主体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4 优化协同创新机制的人才战略

富集高、精、尖人才是科技协同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基础, 必须制定优化协同创新机制的人才战略, 因为富集未来学科领军科技人才和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拔尖创新人才离不开良好的协同创新环境。

结合当前高、精、尖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实际, 着重分析实际需求和现有人才脱节的矛盾。用人单位只有通过战略联盟的模式, 为多途径、多形式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平台, 才能防止出现人才引进和培养不能满足需要的现象。

5 结束语

优化协同创新机制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基础, 需要政府强力介入, 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 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给予保证, 给予资金扶助才能变成现实, 才能真正实现科研单位间大联合、大跨度、大范围、大规模的集群式大科学项目的攻关研究, 建立区域创新体系, 最终实现我国科学研究跨跃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其成, 周继良.大学协同创新:制约因素与改进思路[J].煤炭高等教育, 2012, 30 (03) :1-6.

[2]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教育研究, 2011, (07) :18-21.

[3]傅贻忙.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成长耦合协同发展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 2011 (11) :106-108.

[4]陈燕羽, 师雪茹.新形势下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工作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 2014, (05) :87-93.

建设工程创新 篇8

建设创新活动基地必须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以建设基础课群和大专业的实验基地为重点, 统筹规划教学实验基地的调整与建设。 学校应在加大教育事业经费投资力度的同时, 拓宽教学实验基地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 通过国家专项支持、校院两级筹资、与国内外企业共建和社会捐赠等形式, 以较快的速度建成一批创新活动基地。一是重点建设受益面大、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影响大的物理、基础力学、基础化学、电路、电工、电子、制图、机械设计、外语、计算机等教学实验基地。二是重点加强综合教学实验基地建设。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实验中心和信息技术综合实验中心是学校针对机械和电子信息两个工科大类学生设计和开发的, 具有综合、设计和创新教育功能的大型实验教学基地。三是配合新专业和名牌专业建设, 支持装备技术实验中心、测控实验中心、汽车实验中心、材料试验分析中心和经贸中心等试验基地的建设。四是完善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环境, 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丰富学生业余生活,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

二、 改革实验教学以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1.明确实验教学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地位

首先,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把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看待。要明确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例, 制定科学的实验教学大纲, 有条件的实验课, 可独立设课、独立考核、有独立的学分。其次, 实验教学要改变学生对教师过分“依赖”的教学方法, 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向转变, 重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 倡导学生多动脑、勤思考、敢提问。在试验中多给学生主动权, 让他们独立思考。

2.强化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教师应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优秀内容充实到实验中去, 逐步将以验证实验为主转变为以应用性较强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主, 根据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不同阶段, 将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在基础实验阶段, 教师应培养学生严谨的观察、思维能力, 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操作技术, 会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会分析实验结果, 会写实验报告。专业基础实验阶段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开发、设计能力为主。在实验课程的编排上, 可按专业类别将相关联的课程集中起来, 独立设课, 教师只需给学生提供简明、提示性的实验指导书, 尝试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 自己按教学大纲, 编写实验步骤、设计实验线路、选择实验仪器, 并将实验方案于实验前3~4天提交给实验教师, 审核同意后, 就可进行实验。专业实验则要反映本专业特色和科技发展现状, 努力将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 要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鼓励学生以科技小论文的形式撰写实验报告, 培养学生概括科学实验的能力以及用文字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的能力。

3.加强管理, 建设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 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各实验中心和实验室要制定短期和长期培养计划。应坚持在职为主、校内为主、岗位为主。鼓励和支持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参与实验室教学和研究工作, 欢迎他们带课题不定期参与实验室工作, 并吸收和带动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对优秀人才要制定培养计划, 培养一批实验技术方面的专家成为实验室建设的骨干, 并通过他们带领或影响实验室的其他人员。 要倡导学习和研究新知识、新技术, 研制或开发新仪器设备功能的良好风气, 要建立健全实验技术研究立项制度和优秀实验技术成果评选制度, 设立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技术成果奖, 并与科研和教学成果平等对待。

4.合理投资、规范建设

在实验项目确定、实验室管理体制完善的条件下, 集中财力, 有计划进行实验项目投资, 争取实验室投资一个见效一个。在仪器设备的采购上, 要考虑先进性和现代性, 努力创造较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实验室的工作要规范有序, 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验室的基础工作必须扎扎实实做好、做规范, 严格实验教学各环节的管理, 严格做好实验教学大纲的修订、实验项目的精选、实验教材的选定, 把好实验考核关以及实验报告等基本教学文件的收集整理工作, 使实验教学工作保持延续性。

三、试验室开放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工程组织能力的培养和实验技能的提高。因此, 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条件, 坚持并不断扩大试验室向学生开放。教师应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在实验室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引导学生将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特长、独立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安装、调试、故障排除和参数测试等实验活动。这种生动活泼的开放形势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有利于开拓进取和培养创造性的思维,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验室开放要贯彻“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 开放的实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要求, 确定开放内容。实验室开放必须满足对象的广泛性、时间的业余性和内容的提高性等特点, 使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工作的组织及管理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 实验室开放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 发挥实验室的潜力和效益, 给学生提供接触仪器设备的机会。实验室的开放内容有:参观实验室;选修课、必修课教学计划内实验;课内实验和课外实验相结合的实验内容;学生自己设计的创新性试验;对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科技竞赛或兴趣小组的学生开放实验室;教师提出实验研究课题,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多种模式、多种内容和目标开放实验室, 将使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 向分层次、多元化教学发展, 向能力素质教育转变。这样会大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使得实验教学充满生机, 将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实验室开放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式”实验为“主动探索式”学习, 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 选择实验内容, 可以增加学生进入实验室接触仪器设备的机会, 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室开放势必增加实验项目数量, 需要撰写更多更新的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 会遇到更多、更深、更广泛的新问题、新理论知识、新实验知识, 这都促使实验教学人员进一步学习, 也有利于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目前, 大多数实验室各自为政, 仅为本实验室、本教研室、本学院人员提供科研条件, 未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为全校各类人员提供科研服务以及面向社会的技术服务。随着学科的覆盖面增大, 科技的全面发展, 要求各专业协同攻关, 相互支持, 学科间相互渗透。为了在全校范围内创造科研条件, 创造科研氛围, 应该建立各种创新基地。主要有: (1) 建立“工程化、实用化实验室”。按真实的工程应用模仿企业行为组织活动, 将一些通用仪器设备摆出, 学生可以自由地进入实验室活动, 也可以熟悉通用仪器设备, 增加接触仪器设备的时间与机会。还可以建设“橱窗演示实验”、“多媒体演示实验”、“电子技术实验展览示教厅”等多种形式, 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实验室教学的各个环节, 以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和科技制作的兴趣。 (2) 大学生创新基地。鼓励跨学科、跨专业活动, 以便多学科人才互动、知识互动, 并为那些基础扎实、思想活跃、具有创新思维的“尖子”学生, 提供一个发挥才能的基地。建立导师指导制度, 活动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可由导师选定活动内容, 也可在导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导师在审查学生提出的实验项目、指导他们实验的过程中, 也必须进一步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 力争每年出一批成果。 (3) 教师科研基地。为教师、技术人员、研究生的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

建设工程创新 篇9

长期以来, 我国对创新方法的研究, 在认识上排不到位置, 在工作上得不到重视, 在投入上没有下大气力, 致使我们的创新方法研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培育和引导, 大量的科技活动摆脱不了跟踪模仿的老路, 高精尖科学仪器设备严重依赖进口。应该说, 创新方法的研究已经成了我国赶超国际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短板, 更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宏伟目标的软肋。

创新方法研究工作是创新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也是一项长期的科技工作任务, 因此, 应该比照国际先进国家的做法, 纳入重要科技工作议程, 超前部署, 重点推进。

一是要明确创新方法研究工作的定位。创新方法研究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内容, 因此, 要根据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工具三个层面研究工作的不同特点, 明确地纳入到整个科技事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当中, 纳入到区域科技工作考评指标体系中去。

二是以项目为引导, 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开展创新方法的研究。首先是在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类别设置上, 要注重对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研究与创新的重点支持, 形成一个创新方法研究的稳固平台和基础。其次是在安排其他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时, 要对创新方法的研究指标提出具体的要求。

三是以科学评价为导向, 引导科研人员在开展创新工作的过程中, 在研究中重点突出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首先是在科技成果的鉴定评价中, 要突出思维的创新, 方法的突破, 工具的创造, 使其作为衡量成果价值的重要标准。其次在科技奖励上, 要加大创新方法在奖励指标体系中的权重, 奖励在创新方法上取得成效的科研成果。其三, 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 注重研究单位和企业自主研发科学仪器的创造和应用水平。

四是从源头抓起, 在培养人才机制上注重对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研究能力的培育。在高校的学科设计上, 要重点体现培养创新方法的内容;在选拔人才上, 突出在创新方法上有建树的创新团队和创新帅才的任用, 使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精尖研究人才脱颖而出。

大型油田地面建设工程技术施工创新 篇10

一、在大型油田地面建设工程中的创新难点

大型油田在建设初期, 由于经济发展缓慢, 而且一些施工技术都不到位, 因此无论是从勘测过程还是开发过程都不完善,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进步, 开发速度逐渐加快, 规模也逐渐增大, 为了保证其地面建设的质量, 需要有一系列的创新工作, 不过在实际的情况中却不容乐观, 主要问题就是地面建设工程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 既要保证各个油田开发工作的正常运转, 也要满足每个油井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注意在地面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以及安全性能等问题, 正是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 让地面建设工程很难有创新之处, 牵一发而动全身, 避免由于一次改变, 而造成整个大型油田的控制系统瘫痪, 同样油田的生产过程中, 油井的数量和油量并不固定, 经常会有新开发的油井出现, 因此整体的地面建设很难进行创新。

除了上述几个难点, 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在出现过程中对于一些出水的除了, 本身油田出水的油含量就特别高, 普通的污水处理办法根本不能满足这一要求, 因此在污水设计的方面也有一定的创新难点。再如为了保证生态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需要在地面建设的过程中保证安全和环保, 对环境无污染, 同时也要注意控制成本, 这些因素的影响都导致的大型油田地面建设工程创新的实施。

二、在大型油田地面建设工程中的创新之处

1. 地面建设工程总体优化

大型油田一般在生产的过程中, 不仅要保证石油的开采和运输, 同时也要保证水供应和污水处理以及电力、通信和地面建设等工程, 因此在地面建设工程的创新过程中, 不能只是改变起其中的一点, 而是需要总体创新, 这样才能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会由于一个环节的改变而让整个系统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以免出现蝴蝶效应。其一在施工工程中, 要严格控制站点的数量, 在运行过程中, 以联合站为中心点向外延伸, 同时延伸的各个部分都要根据具体的环境特点而有所区别, 由于大型油田的采油区较多, 因此在站点上必须要严格控制, 不能一个地方有多个站点, 其中的联合站要发挥重要作用, 包括转换、连接和处理等。对于一些采油区较为分散的地区, 对于水的转换和污水的处理要进行阶梯层次的注水, 然后污水处理之后也可以再次利用, 节约一定的水资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不同类型的污水不能混成一体来处理, 以免由于各个处理污水的管道性质不同而影响之后的污水处理工作, 在电力的供应上, 要根据每个采油区和联合站的位置确定基本的供电位置, 然后在变压器想选择上要符合当地的要求。

2.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 由于各个油田的工作不同会有一定的经验积累, 也会研制出一系列的先进施工技术, 在地面建设工程施工创新的过程中不能固步自封, 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选择恰当的技术创新。例如对于较为分散的大型油田来说, 需要才起集输方式进行, 在运输管道的选择上要根据具体使用地区和内部介质的不同进行准确选择。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最新的除油技术, 正是由于大型油田的污水含油量高, 而且还有一定的腐蚀性能, 因此可以采用混凝分离, 然后在压力的帮助下完成, 既能保证污水处理的质量, 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在电力的运输上, 由于需要电力的范围较大, 用电量多, 因此可以采用配电网, 通过变压器的调整来保证电力的分配和处理。

3. 节能环保

对于大型油田的地面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来说, 正是由于涉及的区域过大, 而且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因素过多, 因此更需要保证整个过程的节能环保。首先保证油气开发和运输过程中的密封性, 以免泄露对环境造成影响, 无论是油气分离的过程, 还是污水、废气的处理过程, 都要密封进行, 保证空气和地下环境不受污染。其次在管道的铺设过程中, 需要保证周围植被的覆盖率, 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而且要保证施工过程无泄漏影响植被。其次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 要注意各种机械和工艺的使用, 严格控制成本, 包括抽油机、变压器、管道材料等设备和材料, 而且对于油气资源、电力资源、水资源等的使用要确保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避免资源浪费。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大型油田的地面建设工程的创新过程中, 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 而是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才能保证运行平稳, 石油产量和质量都符合要求。对于大型油田来说, 更是需要注意在地面建设创新的过程中控制成本, 保证整个创新过程安全环保, 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创新, 既能保证经济利益又能保证其社会影响力。希望通过本文中一些创新点的应用, 能让大型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达到一个稳定的地步, 也能为各油田的地面建设工作做好导向作用。

摘要:大型油田一般的生存规模较大, 是保证经济水平发展状况的主力军, 在其地面建设工程中, 为了确保工作质量, 需要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 然后运用一定从施工创新方式来确保地面建设工程的质量。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作了简要研究, 提出了一些创新之处, 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型油田,地面建设工程,施工创新

参考文献

[1]毕硕本, 闾国年, 杨一鹏, 等.大型油田GIS软件工程项目的实施管理技术初探——以"大庆油田地面建设信息系统"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 (3) :42-44.

[2]魏宝山.浅谈油田地面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J].化工管理, 2014, (9) :120.

[3]金超.油田地面建设工程中主要存在问题及对策初探[J].内江科技, 2009, (8) :105.

上一篇:精确控制灌溉下一篇:水泥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