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

2024-08-29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精选十篇)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 篇1

1. 教育性

音乐教师的职责是通过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训练,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艺术人才, 其全部活动都贯穿着明确的教育目的, 这是我们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因此, 音乐教师的职责要求其所用语言必须始终体现出教育性, 包括在教育语言、教学语言、艺术实践语言和交际语言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语言能力教育和美育等方面。语言的教育性首先要求语言本身要健康, 文明向上, 决不能使那些低级、粗俗的语言登堂入室。如, 在教学《摇篮曲》一课时, 抓住小学生很想扮演爸爸妈妈角色的心理, 准备了很多娃娃, 让学生亲身体验做一天爸爸妈妈是多么辛苦。从而进行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教育, 在活动中巧妙的将歌曲教学、创编表演、打击乐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规范性

音乐教师应为人师表。在学生看来, 教师是专业知识方面的权威, 其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学生效法, 因此音乐教师的语言应具有规范性, 以期产生语言的正面示范效应。音乐教师不管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艺术实践活动中, 都必须使用规范的语言来进行表述。音乐教师语言的规范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 必须运用宪法规定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是国家一项重要语言政策。学校, 尤其是师范院校更是推广普通话的主要阵地, 教师理应是讲普通话的模范。其次, 音乐教师的语言规范性还体现在遣词造句方面, 因此在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中, 应尽可能避免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等逻辑混乱的语病。音乐教师规范的语言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语言规范作用, 反之, 教师语病百出, 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示范效应, 同时只有规范的语言, 才能把表达的意思讲解清楚, 只有规范的语言才能使语言的魅力升华到高层次的艺术美。

3. 针对性

音乐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针对性。不同的教育对象 (自尊心强的、弱的、条件好的、差的) 、教育内容、教育环境运用不同的语言。无论教学内容是理论方面的还是技巧方面的, 教育环境是舞台上还是室内课堂, 都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语言方式, 以求收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在欣赏音乐时, 往往有个别好动的学生会表现出不协和的“动作”, 教师切不可训斥, 可以走近学生轻声对他耳语:“你的动作能为这美妙的音乐伴舞吗?”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又恰到好处提醒了他应当注意改正的地方。

4. 鼓励性

这也是音乐教师语言必须具备的一个明显特征。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 人们时刻都会遇到挫折和接受各种刺激, 特别是青年学生正处在成长时期, 有较强的自尊心, 应忌讳对学生说:“笨”、“呆”、“傻”等词, 以免伤害其自尊心。即使是批评也应充满鼓励性, 教师应当把自尊、自爱、自我调整的权利留给学生。例如在教学《用生活编织音乐》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教师让他们自己用一样东西创造节奏。有的学生拿出废弃报纸, 揉出节奏;有的学生用物品磨擦桌子, 擦出节奏;还有的学生用易拉罐互相敲击, 敲出节奏等等, 教师这时则变成了整个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长期进行这样的引导和鼓励, 相信在学生心中播下的音乐种子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开花。

5. 审美性

语言美是心灵的表现形式, 它包括语言的内容美和形式美。内容美要求语言思想性强, 富于哲理, 充实而又含蓄, 常常有令人豁然开朗的启迪性。形式美则要求修辞造句显示高超的艺术, 音乐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有机的统一。如:在教学《小青蛙, 你唱吧》一课时, 教师根据歌词的意思编成了一个个小故事, 讲给学生听。然后, 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句, 分组学习。在分组学习完旋律之后, 全班一起通唱全曲。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6. 灵活性

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是上好音乐课的前提。而教师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 则是这种氛围的催化剂。形象的语言活泼风趣, 生动直观, 它可以把抽象的定义具体化, 将枯涩的概念浅显化, 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再现教学内容这样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使身心不易疲劳。灵活性的另一个体现是根据不同年龄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利用学生所掌握的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和联系, 启发他们去发现矛盾、认识矛盾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教师运用启发性的教学语言, 不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例如, 讲解竖笛吹奏时的口风运用, 可以让学生体会吹蜡烛时摇晃而不灭的感觉, 学生吹奏时就不会把一口气一下全部吹完, 从而造成刺耳的怪音。又如, 在教学《阿西里西》一课时, 歌曲是云南彝族的一首民歌, 教师可从网上寻找大量有关云南的风土人情、名山大川、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彝族的音乐素材的资料。然后根据课程的需要制作课件。上课时通过多媒体教学, 让学生欣赏云南的黄果树瀑布、蝴蝶泉、石林等旅游胜地;了解水族、白族、布依族、仡佬族、彝族等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同时还感受了彝族其他的民族音乐, 体会了彝族的音乐风格。这就是触类旁通在音乐教学上成功的典例。

7. 实践性

心理学研究成果强调:音乐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充分调动人的听觉、视觉、感觉和思维等多种心理因素共同完成的全过程。目前在我们的各级各类音乐课堂教学中, 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我们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践, 如果只强调理论就会使音乐课失去其鲜活的生命力。在严肃的气氛中学习音乐, 可以说是完全误解了音乐课的教学目的, 违背音乐课的教学规律。因此, 在音乐课堂上, 应当让学生动起来, 融入其中。低年级学生可随音乐摆动身体, 甚至在大音乐教室随意走动, 随着音乐速度、力度变化加入表情、动作;高年级则可自制乐器、吹奏乐器, 深入音乐。所谓身在其中, 用心体会, 用讨论、提问、交流、演唱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深入教学。例如教师在教学《小蜜蜂》一课时, 学生在学习完歌曲之后, 可让学生根据平时对小蜜蜂的了解分组,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一下小蜜蜂的样子。有的组表演小蜜蜂辛勤劳动的样子;有的组表演小蜜蜂采花粉的样子;有的组表演小蜜蜂游戏的样子;还有的组表演蜂王带领小蜜蜂在空中飞舞的样子。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表现出各种形态的小蜜蜂, 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 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 给他们探究问题, 探询知识的空间, 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

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除了要重视音乐教学法的研究、不断增强自身的思想修养与音乐艺术修养外, 更要对自己的课堂语言艺术提出更高的要求———运用有声语言与形体语言在每一节课上完美结合, 并与学生融为一体。音乐教师良好的语言艺术修养, 将会像音乐作品美一样, 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和美的启迪, 这是一种无形的艺术教育。这就对音乐教师本身在师德修养、音乐素质以及对文学内涵的理解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综合素质, 才有可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艺术的语言、丰富的教学经验, 使课堂丰富多彩, 富于艺术性和感染力, 使语言美与音乐美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摘要:音乐教师的职业语言, 不同于一般口语, 它是一种符合音乐教学和艺术实践需要, 适应教育对象心理特征, 并遵循语言规律的语言。它具有教育性、规范性、针对性、鼓励性、审美性、灵活性、实践性等特征。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利用职业语言可以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效果。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教学语言艺术 篇2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是教学艺术的一个基本而且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使用教学语言,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得到一种心灵的满足、学习上的喜悦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作 者:魏静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小学部,江苏连云港,22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23.71关键词:

谈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篇3

音乐教师 语言艺术 简洁 准确 生动 形象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也就是说课堂语言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它是知识、心理和情感互相交织,互相促进的一种综合交流。语言的本身魅力是无穷的,形式也是多样话的,它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而广大的中小学生,由于生理年龄的特点,爱听老师清晰明快的语言,从中获得快乐;爱听老师亲切温和的话语,丛中得到温馨,留下回味;更乐意见到老师优美、和谐、有动感的肢体语言,从中得到启发。所以语言的这种优越性是任何教学媒体不能取代的,而音乐教师语言的美则更突出了音乐学科的美。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一直追求着能用美妙、贴切的课堂语言,带领学生步入音乐的神圣殿堂,并从中积累了一些点滴体会。

一、把握课堂语言的简洁性、准确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把握课堂教学语言组织的简练、准确,不仅能直接反映其个人的教学能力,也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和自身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广大的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语言简明扼要、准确贴切,从而把学生引入自己所创设的意境当中。例如,在学习《欢乐颂》这一首歌曲时,教师应先用简练的语言对作品进行准确的介绍:《欢乐颂》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大师贝多芬创作的第九交响乐大合唱乐章,乐曲雄伟壮阔、热情激越,表达了作曲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崇高理想和渴望理想生活的精神追求。也可以直接借用歌词来阐述作品的精神主旨: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怀着同样的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同样在学习歌曲《茉莉花》时,教师可以这样来描述:茉莉花,它虽然没有玫瑰花的美,没有牡丹花的高贵,没有杜鹃的艳姿,但它含苞欲放,清香宜人。该曲是一首流传较广的汉族民歌,是一首深受全国人们喜爱的民间小调,她清丽、柔婉,曲调优美流畅,体现江南人文风情的温柔细腻的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極强的生命力。学生从老师的介绍或诵读中,就能比较容易地了解作品的一些相关内容和内在的蕴意,感受到作品的激情!使师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有了一致的情境,学生也可以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拥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在学习、演唱这首歌曲时,就会自然地把握歌曲的表现意图。

二、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课堂语言,是进入情境的动力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因为音乐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要学生进入所设的情境之中,需要教师的语言也要相应的生动形象。把音乐作品所蕴涵的艺术形象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真正融入到音乐作品中,接受音乐旋律的感染,提高他们对作品的鉴赏能力。例如,在欣赏作品《长江之歌》时,教师可以在乐曲进行前奏时进行一段朗诵“美妙的诗,感人的歌,像是从高原雪山倾泻而下的河。时间、空间挡不住它奔向大海的冲动,岁月留给我们的只是对它永恒的热恋”。此举会紧紧扣住听者(学生)的心弦,把他们的思绪带到蓝天、白云、雪山、江河。这种能够释解作品的课堂语言的穿插,不仅始终把握教学内容,而且会更大程度的让学生带着一种美妙的心情,欣赏完这首动听的乐曲。同样,在欣赏民乐作品《春江花月夜》时,教师也可先有感情地朗诵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并言简意赅地介绍作品描写的内容:夕阳西下、月上东山时分,春江的月夜幽静而安详,水面碧波荡漾,落日的余辉洒在江面上,恬静、醉人,从远处的一叶轻舟上隐约传来在船上演奏箫鼓的声音,飘渺、悠长,使人沉湎于这诗情画意之中……在这种由教师语言组织的优美意境下,学生理解作品也就简单的多了。

三、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中的又一重要手段

教师是人类的“工程师”,但更是一名优秀的“演员”。一堂课的成功和失败,与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堂中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会给学生以很多的启示和遐想,这一切都是教师肢体语言的作用。如果能恰当、适度的运用,一定会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的精彩!例如:在欣赏作品《黄河大合唱》时,乐曲有明快、抒情的一面,也有激烈、壮大的一面。教师此时如果运用多余的言语解说很可能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但如果使用自己丰富的面部表情,再偶尔配以适度的手势语言(配合旋律进行指挥动作),则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也会成为学生在欣赏中出现问题得以解决的重要手段。同样在讲解中国民族音乐作品时,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民乐作品的音乐旋律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如琵琶独奏曲《大浪淘沙》:旋律第一段深沉苍劲、柔中带刚;时起时伏的音浪,抒发了压在作者心底的无限感慨之情。而第三段铿锵有力的旋律和坚定地节奏,表现出坚强不屈的气质。在欣赏这部作品时,教师任何的表情和动作都会给学生带来提示和启发,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一些掌握舞蹈技巧的老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带有舞韵风格的音乐作品时,适时地展示一些舞蹈动作不仅会给学生带来美的遐想,也会使他们更容易地理解作品的特点。所以音乐教师若能在课堂上通过恰当的肢体语言来诠释音乐作品,相信课堂的气氛与效果会更加的精彩!

谈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篇4

关键词:音乐教师,语言艺术,简洁,准确,生动,形象

教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也就是说课堂语言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 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它是知识、心理和情感互相交织, 互相促进的一种综合交流。语言的本身魅力是无穷的, 形式也是多样话的, 它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而广大的中小学生, 由于生理年龄的特点, 爱听老师清晰明快的语言, 从中获得快乐;爱听老师亲切温和的话语, 丛中得到温馨, 留下回味;更乐意见到老师优美、和谐、有动感的肢体语言, 从中得到启发。所以语言的这种优越性是任何教学媒体不能取代的, 而音乐教师语言的美则更突出了音乐学科的美。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我一直追求着能用美妙、贴切的课堂语言, 带领学生步入音乐的神圣殿堂, 并从中积累了一些点滴体会。

一、把握课堂语言的简洁性、准确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能否把握课堂教学语言组织的简练、准确, 不仅能直接反映其个人的教学能力, 也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和自身的学习效果。所以, 我们广大的音乐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 应力求语言简明扼要、准确贴切, 从而把学生引入自己所创设的意境当中。例如, 在学习《欢乐颂》这一首歌曲时, 教师应先用简练的语言对作品进行准确的介绍:《欢乐颂》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大师贝多芬创作的第九交响乐大合唱乐章, 乐曲雄伟壮阔、热情激越, 表达了作曲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崇高理想和渴望理想生活的精神追求。也可以直接借用歌词来阐述作品的精神主旨: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 我们怀着同样的热情, 来到你的圣殿里……同样在学习歌曲《茉莉花》时, 教师可以这样来描述:茉莉花, 它虽然没有玫瑰花的美, 没有牡丹花的高贵, 没有杜鹃的艳姿, 但它含苞欲放, 清香宜人。该曲是一首流传较广的汉族民歌, 是一首深受全国人们喜爱的民间小调, 她清丽、柔婉, 曲调优美流畅, 体现江南人文风情的温柔细腻的特色, 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极强的生命力。学生从老师的介绍或诵读中, 就能比较容易地了解作品的一些相关内容和内在的蕴意, 感受到作品的激情!使师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有了一致的情境, 学生也可以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拥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在学习、演唱这首歌曲时, 就会自然地把握歌曲的表现意图。

二、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课堂语言, 是进入情境的动力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 应该是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因为音乐本身作为一种艺术, 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要学生进入所设的情境之中, 需要教师的语言也要相应的生动形象。把音乐作品所蕴涵的艺术形象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使学生真正融入到音乐作品中, 接受音乐旋律的感染, 提高他们对作品的鉴赏能力。例如, 在欣赏作品《长江之歌》时, 教师可以在乐曲进行前奏时进行一段朗诵“美妙的诗, 感人的歌, 像是从高原雪山倾泻而下的河。时间、空间挡不住它奔向大海的冲动, 岁月留给我们的只是对它永恒的热恋”。此举会紧紧扣住听者 (学生) 的心弦, 把他们的思绪带到蓝天、白云、雪山、江河。这种能够释解作品的课堂语言的穿插, 不仅始终把握教学内容, 而且会更大程度的让学生带着一种美妙的心情, 欣赏完这首动听的乐曲。同样, 在欣赏民乐作品《春江花月夜》时, 教师也可先有感情地朗诵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并言简意赅地介绍作品描写的内容:夕阳西下、月上东山时分, 春江的月夜幽静而安详, 水面碧波荡漾, 落日的余辉洒在江面上, 恬静、醉人, 从远处的一叶轻舟上隐约传来在船上演奏箫鼓的声音, 飘渺、悠长, 使人沉湎于这诗情画意之中……在这种由教师语言组织的优美意境下, 学生理解作品也就简单的多了。

三、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中的又一重要手段

教师是人类的“工程师”, 但更是一名优秀的“演员”。一堂课的成功和失败, 与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堂中的一个眼神, 一个手势都会给学生以很多的启示和遐想, 这一切都是教师肢体语言的作用。如果能恰当、适度的运用, 一定会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的精彩!例如:在欣赏作品《黄河大合唱》时, 乐曲有明快、抒情的一面, 也有激烈、壮大的一面。教师此时如果运用多余的言语解说很可能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 但如果使用自己丰富的面部表情, 再偶尔配以适度的手势语言 (配合旋律进行指挥动作) , 则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也会成为学生在欣赏中出现问题得以解决的重要手段。同样在讲解中国民族音乐作品时, 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民乐作品的音乐旋律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如琵琶独奏曲《大浪淘沙》:旋律第一段深沉苍劲、柔中带刚;时起时伏的音浪, 抒发了压在作者心底的无限感慨之情。而第三段铿锵有力的旋律和坚定地节奏, 表现出坚强不屈的气质。在欣赏这部作品时, 教师任何的表情和动作都会给学生带来提示和启发, 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一些掌握舞蹈技巧的老师, 在教授学生学习带有舞韵风格的音乐作品时, 适时地展示一些舞蹈动作不仅会给学生带来美的遐想, 也会使他们更容易地理解作品的特点。所以音乐教师若能在课堂上通过恰当的肢体语言来诠释音乐作品, 相信课堂的气氛与效果会更加的精彩!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篇5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声音的控制艺术和讲课的语词艺术两个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进行了分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力求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

在传递和延续人类文化知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在师与生、教与学之间,信息的互相传递,多数是凭借语言为中介来进行的。教师传授的知识能否被学生所理解,关键在于他能否把人类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通过语言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信息。对于教师而言,没有任何一堂课能离开语言去表达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对于学生知识的接受、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心灵的启迪、情操的陶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课堂教学语言既不是严谨的书面语言,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口头语言,课堂教学语言是“科学严谨的书面语言和灵活生动的口头语言的高度统一。大凡讲课受到欢迎的教师,其语言表达都充满了科学性、逻辑性、生动形象性、富有启发性和幽默风趣。正因为如此,孔子、夸美纽斯、杜威、赫尔巴特等界的泰斗们,无一不对教师的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极高的评价。无论是满头银发的老教授,还是初出师门的新教师,无一不在追求着教学语言艺术的完美。本文将从声音和语词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语言的一些技巧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声音的控制艺术

课堂教学的语言,对于音量、音质、节奏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巧妙的对声音加以控制,对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对声音控制不当,不但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更会对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因此,合理的利用声音,是教师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发音的技巧

讲课不同于闲聊,它要求音量灌满全教室,并且连续讲话的时间较长。有的教师不知道合理使用嗓子,不懂得发音的技巧,结果要么声音微弱,学生听不见,影响教学效果;要么扯起嗓子喊,结果是“费力不讨好”,过分使用声带,造成声音嘶哑,损害自身健康。只有正确使用发音技巧,才会拥有响亮、动听的声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呼吸是发声的基础,“气息通过喉部声带的震动形成声音,再经过口腔和鼻腔协调合作产生“共鸣”,最后通过舌、齿、唇的协调动作发出各种音调,形成我们丰富多彩的声音。吸气是发声的准备,讲课时要求教师吸气多一些,吸得深一些。戏曲演员讲究“气人丹田”,就是在感觉上把气吸到小腹部,发声时总是感到小腹在用力。教师讲课虽不用这样的严格的要求,但尽量把气吸得深,声带才不易疲劳,如果讲课时感到胸部劳累,那就表明气吸得浅了,久而久之会损害自身的身心健康。

咬字不准,吐字不清,语言含糊,这也是教师讲课时常见的毛病。最有效的办法是经常进行朗读练习,选取精彩的文章段落,放慢速度逐字逐句朗读,有意识地注意字音的完整。最好能象曲艺演员那样,选两、三段绕口令,锻炼唇、齿、舌的协调活动功能,持之以恒便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

第二、节奏的控制

讲课说话的节奏太快,是许多新教师易犯的毛病。主要原因由于教师精神紧张,没有注意学生的反应,表面上看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教学效果却不佳。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语言的速度以每分钟90-120个字为宜。节奏过快,发送信息的频率太高,使学生的大脑对听取的信息处理不及,影响教学效果。反之,教学语言节奏过慢,不仅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会导致学生精神涣散,降低学生听课的兴趣与效果。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学语言的节奏应与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要求等各种因素相适应。学生年龄越小,年级越低,越要相应地放慢讲话的速度,增加停顿;当教师要通过描绘一件生动具体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教师的讲述可以快一些,这样能较顺利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教师要通过摆出了几件事实,启发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一个科学结论时,教师的语言要放慢,给学生以充分的推理判断和思考的时;当教师在归纳叙述科学概念、科学结论时,要逐字逐句清晰准确,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基本概念和科学原理。

第三、声调的掌握

声调上的抑扬顿挫、高低快慢的变化,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语言技巧。合理掌握声调,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语音语调的变化是引起学生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无变化的语言则是导致学生疲乏、精力不集中的重要原因。

提高音量、降低音量、沉默等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一般地讲,教学中讲到关键点时,或需要强调突出某个问题时,可以提高声调,放慢速度;在讲一般性陈述和过渡性的内容时,可用中低声调交替讲解加快语速;当发现学生出现疲态时,应及时更变语音语调,以引起注意,重新兴奋起来。

短暂的沉默是教师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引起学生注意教学内容,激发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比如,当教室内比较喧闹时,教师利用短暂的沉默,往往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再比如,讲完一课的重点后停一下—然后再轻声地重复一遍。或向全班同学公开提出问题后,适当地有意地停顿,而暂不要求谁来回答。都能有效的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教学质量。

二.讲课的语词艺术

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古代的教学论著《学记》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于讲课的教师,讲起来娓娓动听,引人人胜,不善于讲课的教师,则是平淡无味,使人昏昏欲睡。教师要想上好课,必须先过语言艺术这一关。使课堂语言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词准意切,通俗易懂

词准意切,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词语必须准确明了,不能含糊其词。有的论著中把其称为“教学语言的性”。它要求教师的语言准确无误,必须精确地表达知识的内涵。对各种现象的描绘,对概念、定义的表达,都要做到语言词准意切,不使人发生歧义和误解。比如:有的教师望文生义,对概念的解释不进行细致的推敲,“语法就是语言的法则”、“法人就是负有责任的人”等等,这些解释都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N对传授的知识也不能信口开河,今天说一样,明天说一样,让学生无所适从。即使学术上有争论的,也应该给学生讲明白,我们取哪种说法,使学生心中径渭分明。比如:在《教育学》的教学中,讲到教育的起源这一问题时,就有劳动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等多种理论,教师应分别对其进行分析,指出其优缺点,什么理论最正确,应采取什么理论。

既有书面语言的严密精确,又有口头语言的通俗易懂,顺口悦耳,便于说、听和记笔记,这是对课堂教学语言的要求。我们教学的任务是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材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听懂、学会、练熟。其前提条件是教师使学生听懂。如果教师的语言吞吞吐吐、词不达意,使学生听起来糊里糊涂,莫明其妙,这就无法实现教学目的。有些书面语,学生不易理解,这是极为正常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教师还必须把比较难懂的书面语言变成比较通俗的口头语言,使学生容易理解。这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词准意切,又要通俗易懂,具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

第二、亲切热情,文明礼貌

亲切热情,就是在教学中语言要有亲切感,充满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多鼓励,以宽为主,以严为辅;不能老拉着脸,板着面孔。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比如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这时一般都比较紧张,教师应用亲切柔和的语调告诉他:“不要慌,胆子大些,错了也没关系。”再比如:一个学生作文没有按时交,他告诉教师忘在家里了,这时教师可以对他说:“是啊,为了写好这篇作文,你一定花了不少心血,可惜今天不能看你的作文了。这样让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礼貌用语,不仅在社交中运用,在教学中更应加以运用。教师不能因为自己是教者,就可以居高临下,动辄训人。和学生说话也要讲礼貌。象“请”、“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让学生既感到与老师之间平等,又感到老师谦虚可敬。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常引用一些名人诗句、格言成语来表达教师的意思,同学们感到老师词语丰富、生动、文雅,也就更敬重老师了。

第三、生动形象,诙谐幽默

浅谈小学音乐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篇6

关键词: 教学语言 语言艺术 运用与提高

中图分类号:G642.421

一、语言艺术在课堂中的重要性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和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品质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去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能,塑造学生的品德,是教学能否获得成功的保证。

一堂优秀的音乐课,始终贯穿着美,体现着美,充满着许多具有审美价值的内容,尤以教师的教学语言最多。美的语言可以带给学生听觉的美感享受,它会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我在上《大鹿》一课时,就以这样美的语言引入——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究竟是什么地方呢?听!(播放课件)听着音乐,你仿佛来到了哪里?你听见了海水的声音是吗?哦,是一个有水的地方。除了水声你还听见了什么声音?生:森林里。师:哇,你真聪明,一猜就对了。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同学们听,哪种动物走来了?你从刚才的节奏中感受到这种动物走路是轻快敏捷的?还是笨重迟缓的?生:轻快敏捷的。师:小朋友们想不想来当当演奏家呀?好,我们一起来拍一拍这个节奏,连起来拍四遍。(师跟着生念拍子:跑跑 走)小兔子走路是很快快的,咱们能不能再快一点。师:想不想用乐器来演奏它?那可得听我这个指挥的安排哦!请小演奏家们轻轻地坐到凳子后面,比一比谁的动作最轻最快。把背挺起来,这样才像一位神气的演奏家。这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音乐美、语言美,更重要的是两种美的结合,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得到启发。

二、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

教学语言如此重要,下面就从几个方面简述音乐课堂语言的运用

1.语言艺术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⑴对话的语言艺术——营造积极学习氛围的前提

还记得刚走上讲台时,师傅和我分享她的教学经验:“要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首先要让他们喜欢你。”这种情况下,沟通就成为了必要的功课。好的沟通能使学生喜欢上老师,将心门打开。

⑵激励的语言艺术——营造积极学习氛围的功力

教师一句表扬肯定的话语常会使学生兴奋,从而受到激励和鼓舞。比如当学生回答声音太小,我就会说:“你说得真不错,要是能大声点就更棒啦!”当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原意大相径庭时,我不会用“不对、错了”之类的否定语言,而是用“我们再试着体会一下,看看有什么新发现”之类鼓励的语言。只要对学生不同的回答给予真挚的回馈,采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多从学生身上捕捉闪光点,就能使学生的自信心在肯定和鼓励中提高,课堂氛围也就会越来越积极。

⑶幽默的语言艺术——营造积极学习氛围的调味品

幽默的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润滑剂,师生在课堂上的沟通更是如此。教师恰当运用幽默的语言,像一只魔法师的妙手,可以春风化雨,点石成金。课堂上的笑声会制造积极的气氛,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而有效。例如在讲授完单纯音符及休止符后,可为学生们出一则谜语“此时无声胜有声”(打一音符名称),同学们对猜谜很感兴趣,总想猜得又快又准。教师可利用他们的这种好胜心理,编一些谜面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⑷态势语言艺术——营造积极学习氛围的调节剂

所谓态势语言,即形体语言。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肢体动作及丰富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是必不可少的。态势语使用恰当,会给音乐课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利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是音乐教师应该学会的一项本领。当教师对音乐作品理解深刻时,这部作品的音乐情绪应该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流露出来。当音乐响起时,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教师的眼神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作品起到了一种辅助作用。在控制课堂气氛方面,眼神更有其重要作用,对唱歌走调、分神等课堂不利因素,语言往往会打断教学环节甚至破坏课堂气氛。而一个恰到好处的眼神既能提醒学生,又能保证学生的愉快心情,保持教学过程的延续。此外,教师的微笑可以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心境,可以让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平易近人,自然而然就会爱听老师的课。还有肢体语言的运会起到恰到好处的作用。例如我在上《茨藜花》一课时,边唱边用简单的动作引导学生感受花开的高低,很快就使学生进入了老师创设的情境之中,为学生唱准旋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语言艺术的提高

1.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从自身来说,作为音乐教育的亲身实践者,一定要在掌握普通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音乐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

2.把握学生心理

小学生情感控制能力较差,易冲动和外露。教室应善于观察学生的表情与态势,及时掌握他们内心的情感变化,很据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言语进行教育,或明说,或暗示,或鼓励,或批评,使学生学生逐渐懂得各种知识和道德规范准则。另外,小学生的注意力还不是很强,教师只有使用生动的语言,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课前计划,课后总结

课前有准备,做好充分的设想与应对,就能在情况发生时敏捷地作出反应。在课后又要及时总結,写下课堂上成功的地方,树立、自信,也可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处理思考以便下次做得更好,使语言和应变艺术有坚实的心理和思想基础。

总之,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引导学生与音乐亲密接触的重要途径;帮助学生展开想象,体验情感,培养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运用和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是一项不容忽视的课题。

参考文献:

周智敏:《音乐教学的语言美》,《中小学音乐教育》2001年第4期。

周夏露:《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中小学音乐教育》2001年第9期。

浅谈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篇7

关键词:音乐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美

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基本教学任务有两项:一是培养和发展少年儿童的音乐能力和音乐技能;二是培养和提高少年儿童的音乐欣赏水平。音乐教师要完成好这两项教学任务,上好音乐课。开展好音乐教学活动,不能不把自身音乐教学语言技能训练放在头等重要位置,并逐步提高掌握和运用程度。

一、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标准美

1、语音的标准

在实际教学中,虽然语言并不是音乐课的主要内容,但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切记夹带家乡方言,甚至通篇使用方言。教师在讲解和范唱时,如果不能做到语音标准,字正腔圆,就不能准确注释歌曲或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能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美感享受,甚至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教师才可进得课堂,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发音,为发声练习歌唱的字正腔圆打下扎实的基础,还可以烘托艺术的美,使学生收益终身。

2、语义的标准

音乐艺术来源于生活。在音乐教学中,自然离不开生活语言,但必须按照音乐的要求运用语言。在表述音乐中的“节奏”与生活中的“节奏”时,所使用的后缀是不同的。生活中常用“快”“慢”来表示,而在音乐中严格地表达语义,则应该用“紧凑”“疏缓”来表示。因为“快”与“慢”在音乐中表示速度,而节奏则是长短时值的组合。

教师语义表述的完整性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些关键词或一些限制条件不能忽视。如涉及休止符时,应表述为“休止”几拍而不是“唱”几拍。又如:音程的概念“两个音的距离叫做音程”,教师不能只强调音高上的距离,却忽视了“同度旋律音程”只有时间上的距离,而没有音高上的距离。所以教师在讲解这个概念时,要注意语义的准确和全面。

另外,在一些类似概念中,也存在混用或曲解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一定力求自己做到“咬文嚼字”,语义标准。比如在讲解力度概念时,对学生讲“力度”就是“强弱关系”的交替。其实,在音乐作品中,力度是作品进行中音量的变化,它可能在某一片断中需要弱唱或弱奏,或在某一片断中需要强唱或强奏。它是由作品内容的艺术表现来决定的;而“强弱关系的交替是节拍规律的体现”,两者内涵截然不同。又如关于拍号与拍子,拍子是拍号的上位概念,表示作品的强弱规律或强弱之间的关系,而拍号不过是拍子的一种表现形式,即以几分音符为一个单位拍,每小节有几拍。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讲清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音乐作品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学生对它的理解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更谈不上按照艺术规律进行再创作。音乐课上教师有责任把艺术语言以导语或解说等形式转换为标准的普通话,而且教师的言语要准确、有分寸,让学生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有充分想象的空间,增强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

二、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文学美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和富于感染力的。我们知道,音乐本身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也相应地要生动形象,精确凝练,把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富于感染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相象力,使学生能真正地融入音种,接受艺术的感染与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达到美育的目的。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该是组织有序的。课堂教学的组织,除了完整有序的教学环节外,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课堂语言的组织。因此,课堂语言组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应该环环相扣,富于逻辑,引人入胜。一堂没有语言组织,东拉西扯、废话连篇、语无伦次、信马由缰的音乐课,是难以吸引学生、难以激发起学生兴趣的。没有语言组织的音乐课堂教学,也将破坏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削弱其魅力。

音乐教师虽然并不是专业的朗诵艺术家,但应朝这个方向努力,提高自身的口头表达水平,语速、语调的均衡在讲课过程中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做到缓急一致、高低一致、轻重一致,使语言氛围和音乐氛围相互交融、浑然一体。

三,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韵律美

音乐的流动是富有韵律的。如何用语言为这韵律增光添彩,也是音乐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对音乐作品的韵律感把握的好,应用的恰如其分,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更加丰满,对学生理解作品内涵,表达作品思想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用眷恋、古典、舒适并充满依恋之情的声音朗读李叔同的《送别》,用坚定、昂扬、自信的声音朗读光未然的《保卫黄河》。让学生们理解“音乐有韵则生、无韵则死”的深刻道理。

四、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幽默美

幽默的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润滑剂,师生在课堂上的沟通更是如此。教师恰当运用幽默的语言,像一只魔法师的妙手,可以春风化雨,点石成金。课堂上的笑声会制造积极的气氛,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而有效。

例如在讲授完单纯音符及休止符后,可为学生们出一则谜语“此时无声胜有声”(打一音符名称),同学们对猜谜很感兴趣,总想猜得又快又准。教师可利用他们的这种好胜心理,编一些谜面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唱歌教学时,有的学生情绪急躁,在自己不熟练的情况下,张口乱唱,破坏秩序,与其他同学的声音不同步、不和谐,出现了“先现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粗暴制止,用希望每一位学生的声音都是和谐的、优美的来暗示他们,用幽默的语言以褒代贬。

另外,板书上的文字、图表等都能创造出幽默的效果。如课前在纸上画出“反常”图画和形象,把字故意写得怪诞可笑等。在教唱“地球你好吗”时,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变形的流着眼泪的地球,旁边又画了一个脱光了毛的小鸟,让学生为这幅漫画取名字。学生们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取了“流泪的地球妈妈”、“救救我吧”、“我要家园、我要飞翔”等题目,并讨论了“地球为何流泪”之后,学唱歌曲便自然而然地情真意切了。

五、音乐教师课堂态势语语言的美

所谓态势语,即形体语言。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肢体动作及丰富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是必不可少的。态势语使用恰当,会给音乐课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利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是音乐教师应该学会的一项本领。当教师对音乐作品理解深刻时,这部作品的音乐情绪应该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流露出来。当音乐响起时,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教师的眼神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作品起到了一种辅助作用。在控制课堂气氛方面,眼神更有其重要作用,对唱歌走调、分神等课堂不利因素,语言往往会打断教学环节甚至破坏课堂气氛。而一个恰到好处的眼神既能提醒学生,又能保证学生的愉快心情,保持教学过程的延续。

此外,在教唱某些民族歌曲时,教师不可避免地需要用一些手势或表情甚至是舞蹈动作,以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当然,态势语的运用一定要恰当,若是过于夸张或不够准确,就会导致喧宾夺主甚至南辕北辙,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音乐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将会像音乐作品的美一样,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和美的启迪。这是一种无形的艺术教育,也将对音乐教师本身的师德修养、音乐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自身对文学内涵的不断加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综合素质,才有可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使课堂充满感情色彩,富于艺术性和感染力,使语言美与音乐美达到完善和谐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郁正民.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 篇8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最重要的手段。语言艺术的目的是使这一交流达到最理想的状态。音乐是流动的艺术,它有着来自韵律的流动美。而音乐教师作为美的课堂的组织者也需要有美的语言来为课堂增添魅力。美的音乐可以表达美的语言,而美的音乐也需要美的语言的诠释与润泽。但究竟如何在音乐课上恰当地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也是值得每一位音乐教师关注的问题。

1 音乐教师的文学语言艺术

1.1 课堂语言的文学色彩

在音乐课的教学中,语言虽然不是其主要内容,但如果能将其运用的准确、有序势必会给教学带来良好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能够正确的标度出其作品的创作目的。音乐作品是一种艺术语言,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并不是与生就有的,就更别说让学生依据艺术的规律去创作音乐作品了。音乐课上教师有责任把艺术语言以导语或解说等形式转换为文学语言,而且教师的言语要准确有分寸,让学生在正确思想的引导下有充分想象的空间。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也相应地要生动形象、精辟凝练,把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1.2 课堂语言的语速、语调

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塑造的人物性格、烘托的艺术氛围很大程度要依靠语速、语调来表现。音乐作品是通过旋律、节奏、配器等因素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的语速、语调也要与塑造手法相一致,做到缓急一致,轻重一致,高低一致,使语言氛围与音乐氛围相互交融、浑然一体。

1.3 课堂语言的节奏感与韵律感

在教学过程,音乐教师的语言还要有节奏感与韵律感。正如前面所述,音乐塑造艺术形象时时通过旋律与节奏等方式实现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课堂语言的节奏感与韵律感起着重要的作用。节奏感与韵律感把握得好、应用得恰如其分,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更加丰满。

2 音乐教师的形体语言美

一堂优秀的音乐课,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美的文学语言,而且还要将形体语言做到其如其分,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合适的肢体动作和丰富多样的表情。恰到好处的形体语言能使音乐课程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1 肢体动作语言

音乐教师的肢体动作是不可或缺的。明显的肢体动作语言就是在合唱时的指挥。另外,音乐教师在教学生唱歌或者让学生欣赏作品的时候,都不能避免使用一些身体动作来表达教师对歌曲或作品的感受,也能够让学生深层次的去理解歌曲或作品。假如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说说,而没有肢体动作,则这样的音乐课就会显得没有生机,也丧失了音乐课自身应有的特征。

2.2 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种能力就是学会用眼神和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在深刻理解到某一部作品的时候,想要把此作品的音乐情感良好的传达给学生的话,就需要教师能够从其眼神中将这些音乐情绪流露出。在音乐响起的同时,教师或者欢喜、激昂或者忧郁、悲愤,通过教师的这些眼神,学生也能够对作品有一个和初步的了解。不及如此,教师的眼神在掌握课堂氛围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在提醒学生好好听课,而且还可以维持学生的心情,确保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良好气氛。所以,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进行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眼神。

2.3 口型与面部表情

在形体语言中口型与面部表情是必不可少的。有人曾经说过,音乐教师应像一名演员,要用自己的精深技艺去牢固的吸引住学生。在表演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口型与面部表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歌唱的力度和速度等作对比时,假如使用有声的语言,就可能破坏了歌声的美,用无声的口型去提示学生却是一个好的方法。欣赏音乐作品过程中,教师若时时加以解说,有可能会破坏学生欣赏音乐的注意力,这时,丰富的面部表情加上事先准备的解说投影就能避免这种情况了。

3 音乐教师语言的简洁简练美

语言是重要的,但音乐课毕竟不是语文课。要真正体现音乐课的价值,就必须在音乐课上充分展示音乐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教师不要把语言的重心放到描述音乐的内容和形象上,更不可用语言代替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对处在现实和幻想交织时期的青少年来说,由于思维的发展、感情的丰富,他们不仅善于联想,更喜欢想象,喜欢沉醉于语言无法描述的音乐艺术的情感世界之中。所以,过多的语言往往会干扰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或欣赏,更易抹杀学生独特的艺术想象,喧宾夺主,从而削弱了音乐教学的独特魅力。有鉴于此,音乐教师要切实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或演唱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并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对音乐作品从自己的情感体验中加以自由想象,把欢乐和忧愁融入对音乐的想象之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力求做到教学语言简洁、明确、出现的时间恰到好处。

总之,一名优秀音乐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综合素质,才有可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使课堂充满感情色彩,富于艺术性和感染力,使语言美与音乐美达到完善和谐的统一。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每位教师都应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驾驭课堂语言的能力。音乐教师除了重视音乐教学法研究外,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与文学修养,使有声语言与形体语言在每节课中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美育的目的,使自己成为一位称职的教师,成为一名真正的美的使者。

摘要:音乐教师作为美的课堂的组织者需要有美的语言来为课堂增添魅力。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除这些,还要有美的文学语言,有恰到好处的形体语言,注重语言简练、美。

关键词:音乐教师,语言艺术,形体语言,语言简练,美

参考文献

[1]悠然.让学生在曲、情、技、趣中感受音乐[J].音乐周报,2000-09-29.

谈音乐教师的语言美 篇9

音乐教师首先要树立美的语言形象。有人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任何图画的感染力, 远远比不上舞台上人物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在教学舞台上, 教师就是借助于语言来表达教学内容的、传递美的信息的, 音乐教师更应该在音乐教学中树立美的语言形象。首先, 要严格要求自己养成普通话教学的习惯, 切忌方言俚语。当然, 更要注意普通话发音要正确, 这是语言的基础, 就像歌唱中必须唱准旋律一样, 对每一个字的声母、韵母、声调都必须读得准确、清晰。音质差的教师, 要通过的发声方法不断训练、调节和美化自己的音质。假以时日, 天长日久, 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 每个老师都能够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这样, 站在讲台上的你就可以树立自信而动人的音乐教师的形象。

浅谈音乐教师的语言魅力 篇10

一、标准的普通话, 语音准确, 语言规范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 是一种通过声音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艺术。音乐教师的语言要做到普通语标准、流利, 唱歌字正腔圆, 这对于中小学生音乐教师尤其重要。我国是一个多方言的国家,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语言风格, 由于地方口音的讲话习惯很多字词不符合普通话的声、韵、调标准。南北方言差异很大, 甚至一山一水之隔也有语言不通的现象, 特别是在唱歌时, 很容易出现地方方言的字音, 影响了艺术歌曲情感的正常体现, 达不到“字正腔圆”。因此, 加强普通话训练, 消除地方口音对艺术歌曲的不利影响, 对于音乐教学大有裨益。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除了能像其他学科的教师那样做到教学内容正确、科学、充实以外, 一定要使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切忌夹杂方言怪调, 有如音乐歌唱中必须唱准乐曲旋律一样, 字正腔圆, 进行唱歌教学。这样不仅展示音乐的学科内容美, 同时培养学生有着规范标准的语言和歌唱, 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语言要寓有激情, 注意调节语言的音量、音高

音乐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激情, 要做到像旋律那样声声优美, 像歌声那样句句动听。在教学中,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调节语言的音量、音高。如一般的练声、听音、节奏、视唱练习等教学过程, 语言音量可适中, 语气自然亲切, 声调平和一些;而教学重难点, 可适当加大音量, 提高声调, 在讲述乐曲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时, 声音或大或小, 声调悠扬顿挫, 把情感的浓淡、轻重、喜怒哀乐变化表现出来, 但声音大不可到声嘶力竭的程度, 小也不能小到学生听不到的地步, 声调的变化也应是感情真挚融入自然的调节;在朗诵歌词时, 在语调、语力、语速、语量上都要做到恰到好处, 力求做到准确、生动、清晰、悦耳, 用汉语天然的节奏感和顿挫的语调为音乐课画龙点睛, 为塑造艺术形象推波助澜, 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 更美地表达教学内容。例如, 在中学音乐课上, 用亲切、深情、高昂的声音朗诵“这是心的呼唤, 这是爱的奉献,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让学生知道这是人性的呼唤、真情的呼唤;用激动、充满豪情壮志的语调朗诵“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 给学生以壮怀激烈、精忠报国的艺术形象, 激发起学生为祖国妈妈的生日献爱心。在音乐欣赏时, 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 集中精练, 不讲废话, 富有启发性, 将音乐作品所蕴涵的艺术形象通过教师精确的言语表达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如身临其境, 激发学生乘着音乐的翅膀, 展开联想,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提高审美情趣和音乐鉴赏能力;如果照本宣科, 废话连篇, 只能使人昏昏欲睡。因此, 在课堂上, 音乐教师更应该像一个演员, 用自己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情感紧紧地吸引住每一个学生, 把教学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所以要求音乐教师要努力学习语言的艺术技巧, 努力做到以“情”入“课”, 声情并茂。

三、用温和、亲切的语言进行教学, 提倡语言美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 为此学生的一切音乐实践活动都应该是美的, 都应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而教师赋予学生的也应都是美的。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学会运用温和亲切、机智、灵活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 努力营造音乐美的氛围和课堂愉快气氛。优美机智的语言, 情真意切的话语是维系师生情感的纽带, 是课堂教学的凝聚剂。在音乐课上难免有个别好动的学生会奏出不和谐的“音符”, 如果教师大发雷霆, 必定会破坏音乐美的氛围和师生愉快的心情, 所以在音乐课上应尽量避免大声训斥, 要用机智、亲切的语言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从中得到欢乐, 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形象, 使音乐和语言美达到和谐统一。

四、提高语言的逻辑性、形象性

在音乐教学中, 许多内容都需要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脑练习, 如果教师的语言缺乏逻辑性、条理不清、重复唠叨, 漫无边际的瞎扯, 不能准确简洁地表达教学内容, 这样会造成课堂拖拉散漫, 不能达到教学目的, 更谈不上美的享受。所以要加强语言的逻辑性:语言要简洁、流畅、通俗易懂, 无论在声乐、器乐、乐理、视唱等各种教学中, 生动活泼的语言、具体形象的比喻常能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比如, 在视唱教学中, 可以用“音阶手势”给音乐定位, 借助七种不同的手势和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唱名, 在视觉空间上把音的高低关系具体表现出来, 以帮助初学者形成正确的音高概念, 学生感到新奇有趣, 处于兴奋状态, 几乎每位学生都能认真仔细地领会。教师再用形象的语言描述每种手势的基本含义以及由手势联想到的演唱感觉, 以进一步理解手势的作用, 把音级“do”描述成“稳定、实在”, 觉得应该用扎实、自信去演唱;把音级“mi”描述成“平稳、开阔”, 觉得演唱时似乎面对着一片开阔的田野;把音级“sol”描述成“上扬、明亮”, 应该用一种了不起、昂扬的感觉去演唱等。通过教师生动有趣、鲜明易懂, 形象性的语言, 把原来只是听觉形象的音高加以视觉化, 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了知识, 受到美的熏陶。

上一篇:安全智能监测下一篇:工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