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024-05-30

处理好的几种关系(精选十篇)

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篇1

在当今时代, 学术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学术越来越多地表现在大学学术交流的过程中。萧伯纳有句名言:倘若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我们彼此交换后, 每个人都有了两种思想。这句话道出了学术交流的重要性。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学术交流, 一旦离开了蓬勃活跃的学术交流, 大学就必然失去基础, 失去创新的思想源泉, 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2], 我国的大学就不可能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就不可能取得快速的发展。所以说, 学术工作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我国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 社会上对学术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人认为学术就是坐而论道, 只是空谈清议, 看不到学术的潜在价值;有的人认为学术只存在于大学校园或科研机构, 不知学术具有社会属性;还有人认为学术是少数做学问人的事, 与其他人没啥关系。对学术的这些偏见挤压了学术文化的空间, 导致许多潜心做学问的人难以得到应有的广泛理解和支持。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甚至危及了学术的发展。一个社会一旦失去了坚实的学术基础的支撑, 科学技术事业就会失去集大成智慧于一体的思想源泉。

当代学术的成就极大地推动了学科的发展。据有关资料, 学科分支已从20世纪前期的600多门发展到当今的6000多门。而学科的发展又离不开坚实的学术基础和浓厚的学术氛围。繁荣学术, 既要正确认识学术的内涵、属性, 又要客观分析学术界出现的问题, 从认识、体制、机制、环境等方面进行反思,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处理好提高学术水平的相关关系, 促进学术工作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一、处理好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

权力是指特定主体因某种优势而拥有的对社会或者他人的强制力量和支配力量, 它表现的是一种强制和服从的社会关系。学术权力是在权力之前冠以“学术”二字, 指明了学术权力是为着学术的权力, 因学术而产生, 为学术而存在, 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学术活动的正常进行, 推动学术的发展。将学术权力放在大学运行和管理的范畴考虑, 可以定义为“为着学术的开展和发展的目的, 对学术事务进行管理的权力”。这种根植于学术的权力, 既大量表现在教学、科研这类具体学术事务当中, 也大量表现在围绕学术工作而进行的各种资源的配置上。具体来说, 学术权力分为学术规范权、学术评价权、学术资源配置权, 应包括人力资源的调配、学术的评价、经费的投入、学术平台的使用等[3]。而大学的这些职能又是学校行政领导及部门的主要职能, 这必然造成权力履行发生混乱, 导致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冲突。目前大学学术权力行政化最主要的表现, 就是有些领导不懂学术规律, 忽视学者在学术事务上的管理权和发言权, 单纯地以行政眼光、行政思维, 按照行政层级、行政身份, 用处理行政事务的方法和手段来对待学术事务和学校事务, 简单、片面, 甚至粗暴;一些学者念念于心的不是如何提高学术水平, 而是如何谋得一官半职;还有一些评审、评奖、评职称等学术评价活动, 偏离甚至脱离了学术发展的目的, 在相当程度上被非学术因素所左右。

我国大学行政干部、特别是校领导的产生, 大体有两条途径, 一条是“学而优则仕”, 一条是“仕而优则学”。前者是教学科研有了成绩, 被上级安排为行政干部。后者是党政干部因不甘于“外行领导内行”, 自己也要变成内行, 也要参与科研, 出学术成果, 结果大学里“双肩挑”的现象很普遍。导致大量科研项目由行政干部领衔, 具体的工作则由其他科技人员乃至研究生去做, 造成大量学术垃圾的产生;或者他们没有精力和时间从事艰苦的学术探索, 又想保持自己的“学术地位”, 就采取合作的办法制造学术成果, 出现学术造假的现象。因此, 有必要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进行适当分离[4]。坚持学术本位, 让学术权力回归学术, 学术的秩序应当由学术共同体维护, 加强制度设计, 实现民主办学、教授治学。行政人员则按照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 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进行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评, 保证学校行政事务的正常开展。两种权力如能各尽其责, 又相互依存, 相互尊重, 就能回归教育的本质, 促进大学学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二、处理好学术他律与学术自律的关系

学术他律主要是通过相关法律、规章制度来规范学术人员日常的学术行为, 通过开展学术规范知识、知识产权知识和学术道德知识的宣传教育, 倡导学者遵守学术道德, 尊重他人的学术活动和成果, 营造健康的学术环境, 建立健全学术监督机制, 受理并调查学术违规举报, 处理学术违规人员等, 引导科技人员在开展学术交流及完成学术成果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学术他律要求严格监查学术规范、学术道德, 营造宽松环境开展学术批评, 学术主管部门承担必要的责任等。学术自律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 通过自己要求自己, 变被动为主动, 自觉地遵循法度, 用学术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学术自律要求自重、自尊、自爱、自立、自检, 学术自律不是用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地束缚学者, 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学者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所以, 学术自律是科技人员“干净”从事学术研究的根本, 学术他律通过学术自律起作用, 两者相互依存, 相互补充, 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发挥良好的效能。

三、处理好学术交流唯洋化与本土文化传承的关系

学术交流无国界。但是, 国内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评价论文或其它科研成果时, 还普遍存在“两个凡是”的怪象:凡是有外国人参加的“国际会议”, 或者有外国人肯定、称赞的论文, 水平就一定高;凡是引用了外国人的著作和观点的论文, 水平就一定高[5]。但是我们也发现如今很多“国际会议”代表不了国际水准, 参加这些会议的研究成果只能是参会者小范围的研究成果, 并不能代表该领域的国际最新或最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所以, 尽管我国的学者要想方设法参加有意义、有价值的国际会议, 要向世界上先进、优秀的文化学习, 特别是在一些国外的优势学科领域, 更要虚心请教。但是如果我们的研究成果“言必称希腊”, 唯洋是举, 就走到另一极端了。当无意义的交流成为评价标准之时, 当照抄照搬别人的文献成为时髦之时, 它便会让学术交流成为形式, 摘抄文献成为简单的体力劳动。如果创新仅靠发表一些外文论文, 参加一些“国际会议”, 引用一些外文“学术语录”, 不仅会让学术蒙羞, 也会让国家蒙受巨大损失, 更会让一些踏踏实实进行研究的人变得浮躁, 急于求成, 甚至步入歧途[6]。

中国文化是具有悠久历史而光辉灿烂的文化, 博大精深, 泽被东西, 充分显示了炎黄子孙的无穷智慧和宽广胸怀。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度的提升, 我国在一些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另外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很多领域, 具有强烈的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 如果过度唯洋是举, 将阻碍大批研究人员聪明才智的发挥。所以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平等对待国内国际的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 让东西方文化互相渗透, 互相促进, 共同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贡献。

四、处理好学术评价中基于学术内容和学术形式的关系

学术评价的基本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基于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学科本身的逻辑结构的评价方法──学术内容评价;另一种是客观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外在特征和学术成果之间的形式联系的评价方法──学术形式评价。学术内容评价是最符合逻辑的学术评价方法, 其本质是同行评议。目前这种方法的使用较为普遍, 但这种方法往往受制于评价人个人因素的影响, 因此需要多人的评价。学术形式评价和学术内容评价的方法相反, 主要利用学术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参量来描述学术成果的客观特征及其与其他成果之间的相关关系, 从而达到评价的目的。要做好学术内容评价, 首先要建立遴选专家的科学合理制度, 专家应是同行, 应有一定的权威, 应有较好的学术道德, 同时通过实行匿名评价、回避制实现学术评价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在学术评价过程中, 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对评价过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公示, 增加评审透明度。可以看出, 这两种评价方法有主次之分, 但又相辅相成。学术内容评价是一种最符合逻辑的评价, 学术形式评价本质上是基于内容分析的评价方法的一种工具和补充方法。

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就要改革目前的学术管理机制, 改变只重形式和数量的管理模式, 从过于重视发表论文数量和期刊类别, 转为重质量和内涵,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学术质量评价体系。国际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是科研计量评价法, 评价学术论文、论著的质量可以依据论文被引用次数、影响因子两个核心指标。科学客观地评价人才是发现人才、用好人才的基础。促进人才流动起来、思想活跃起来、讨论开展起来, 促进学术思想、观点、方法的交流与传播。学术论文是学术思想、观点的集中体现, 但是, 学术价值不仅体现在论文的数量上, 更体现在论文的质量上。评价一个人的学术水平不能仅仅以发表的论文数量为依据, 更应注重评价他的思想观点有无独到之处, 能否反映客观规律, 对实践有无指导意义。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科学客观地评价学术成就, 引导人们以求真务实的态度, 不懈地求索创新[7]。

五、处理好学术成就与经济收益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逐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在这一社会转型的过程中, “教育产业化”、“教育市场化”的现象甚嚣其上。这种思潮当然会影响到一些高校的行为方式, 以办企业的方式办大学, 利益至上, 学术权力成为市场交易的工具, 学术的崇高性被淡忘甚至完全被置于脑后, 教学科研质量完全得不到保障。这些现象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对大学的期待。现在以科研、学术为名的经费越来越多, 想靠科研发财、靠学术发财的人也越来越多。科研人员固然需要稳定的物质生活保障, 但金钱的诱惑难免让学术研究变味、走样。目前高校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一批人拿到教授职称以后注意力全部放在拿项目上, 特别是一些横向项目上, 多年不撰写一篇高层次的文章, 也不申请一项专利, 不搞一个教学项目, 带领学生承接各类“有钱”的项目, 以经济收益当作工作的全部。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大学里发表文章最多的教师多为青年教师, 因为他们有职称评定的要求, 这个阶段对青年教师来说, 是经济压力最大的阶段, 加之住房的市场化, 青年教师的经济压力对他们安心做科研搞学术有极大的冲击。所以要处理好学术成就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大学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扶持力度, 让他们得到较好的生活条件以安心从事科研与学术工作;对已经具有正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要加强科研产出的要求, 减少其承担横向科研项目的数量, 保证师资队伍保持旺盛的科研产出能力。

影响学术水平提升的关系还有很多, 如学术历史与学术现实的关系, 高端学术交流活动与基层学术交流活动的关系, 学术活动层次与学者们学术能力的关系等等, 分析这些因素对学术活动的影响, 并处理好这些关系并能良好地互动, 对于活跃学术思想, 提高学术层次, 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术研究作为探索自然、社会等客观实在的基础性工作, 是实现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分化, 促进学科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基本动力。在当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阶段, 学术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学术为经济建设服务虽是隐性、间接、潜在的, 但它对于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却是具有战略性的。所以我们更应该改革学术体制, 重建学术规范, 兴办学术团体, 营造学术文化, 创新学术环境, 科学评价科技人才, 为学术工作提供沃土、阳光和适宜的环境, 推动我国的学术工作蓬勃发展, 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充分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中赋.关于“当代中国学术问题”的学术性思考[J].科技导报, 2003, (1) .

[2]葛剑雄.不正之内的背后[J].中国改革, 2002, (1) .

[3]纪宝成, 等.关于高等学校学术权力的几点思考[J].学习参考, 2010, (2) .

[4]西安科技大学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现代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及其协调[C].2006, 5.

[5]赵振宇.学术创新与外国人的语录[N].中国青年报, 2009-06-01.

[6]赵振宇.学术评价别再唯洋是举, 创新不能靠参加国际会议[N].人民日报, 2012-01-30.

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篇2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对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来说,在与日产实行合资后,企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道德水准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中常遇到的一些关系问题,以适应企业的日益变化和快速发展的需要。

一、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工程,正确处理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的关系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一样是系统工程。就职工的系统教育而言,思想政治工作要具有计划性、前瞻性。按照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规律,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统筹考虑和安排,形成与企业生存发展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我们强调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意义在于:(1)不断提升员工的认知能力和思想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思想免疫力,能够自觉抵制错误思想的侵蚀;(2)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打造过硬团队,使奉献精神发扬光大;(3)深入挖掘企业文化内涵,形成企业自身文化特色,铸就企业精神。毫无疑问,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于这一点,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认知,不同的定位。有的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因此,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的企业则因为思想政治工作多表现为软指标,而将其摆在不冷不热的位置。因此,很难与其他管理工作一并统筹考虑。比如,企业在制定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各种方案时,要事先有足够的分析、判断。由于决策方案的不周密,而引起职工的意见和情绪,这种情况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被动的、乏力的。因管理决策失误,而造成职工情绪不稳,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做起来会很难。所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发挥它的系统功能,必须与企业其他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促使企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尊重职工正当物质利益要求,正确处理思想政治工作在弘扬奉献精神和化解职工利益分配矛盾中的关系

职工的奉献精神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和依托。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职工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因此,企业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等方式,培育职工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大力弘扬奉献精神,全面提升职工素质,用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统一职工意志,是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当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与此同时处理好企业内部收益分配关系,既要克服平均主义,贯彻实行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同时也要兼顾整体平衡,及时清除分配误解,化解分配矛盾,纠正分配偏差,保护全体职工生产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企业现实收益分配中,由于职工的思想意识观念的不同,所处的位置和角度不同,对收益分配合理性的认识也会有所差距。因此,收益分配制度必须辅之以必要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着力宣传和弘扬奉献精神的同时,对收益分配中存在的错误观念和模糊认识,及时加以纠正和澄清。才能在收益分配中较好地统一职工的思想认识,及时有效地化解部门之间、职工之间的抵触心理和消极情绪,保持职工的思想稳定,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正确处理执行规章制度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如果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得力,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就难以保持,企业发展就必然的会受到影响。因此,企业必须强化制度管理,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制度建设在逐步加强,而且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存在片面依赖执行制度,而忽略必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情况。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是我们发展企业的指导方针。因此,必须精心保护和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谋求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当前,尽管企业制度越来越完善,执行起来也越来越严格。但是违反制度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特别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职工的收入水平在显著提高,违反制度的处罚力度也相应加大,给职工造成的心理刺激也随之加大。如何使违纪职工能够从错误或失误中吸取教训,使职工的生产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不受挫伤和影响,在执行制度的同时辅之以必要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启发、引导、帮助为主,以宣传先进典型,不断扩大先进模范人物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为主。要将执行制度和必要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调动职工的生产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充分挖掘职工潜力,应对生产经营困难,才能很好地保持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联合党支部

语文教学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篇3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 语文教学 方法措施

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各学科课程改革生机盎然,语文课堂教学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对语文本质认识的加深以及对语文教学实践能力大大增强。但实事求是的说,现实语文课堂教学确实存在着许多的弊端,如“观念僵化,思维狭隘,策略不当,态度与动机掺假”等。这是因为我们有的教师没有处理好语文教学中的若干重要关系所造成的。实际上,如果处理好这些关系,就会使语文教学步入专业化、科学化的轨道,就会使语文课程改革真正彰显它的风采。

一、正确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是语文教学最核心理念(语文本质),现在的一些语文教学工作常出现僵化、狭隘的错误。具体表现在一些老师是“工具派”,认为语文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一些老师是“人文派”,认为语文的本质属性是“人文性”;还有一些老师是“文学派”,认为语文的本质属性是“审美”等。这些偏执一端的做法,显然犯了思想肤浅、思维狭隘的错误。而正由于这种肤浅、狭隘,导致语文核心概念不明,学理不清,以致一些教研不仅浅薄,而且与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南辕北辙。因此,搞好语文教学工作首先必须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语文课程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本质关系”在于语文的基本性质是“言语形式的工具性”,而这种“工具性”又是附带“人文”的工具性。换句话说,“语文课程的本质,是言语形式的工具眭,语文课的人文性和科学性特征,都基于工具眭,均是工具性的派生功能”。这很重要,因为一方面它是语文课程区别与其他课程的标志,另一方面确立了此属性就会派生出一系列关于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正确理念,像“语文教学是附带人文性的言语教学”“语文教学要加强双基训练”“语文课程应立足于言语形式”,等等。不然,语文教学就会轻视“言语形式”“言语应用”,过分强调“言语内容的人文性”。但这里要明确的是:语文教学强调语文言语形式的工具性,但绝不排斥语文“言语内容的人文性”。语文教学是既强调“工具性”又强调“人文性”。因为语文里毕竟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轻视“人文性”是不现实的。

二、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当今语文教学的一个热点就是“讨论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因为这牵涉到“传统教学的弊端”和“现代教学和传统教学如何结合才能产生优长”的问题。在这对关系上,现在的一些语文教学也常出现偏执一端的错误,即认为“预设的就是传统的,传统的就是不好的”,或认为“生成的就是现代的,现代的就是好的”。这就忽视了一个事实:传统预设有优点而现代生成也有缺点。只看到了“生成”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好处,没有看到“预设”规范学生学习行为、夯实学生知识与理论基础的好处;只看到现代课堂有“生成”,没看到传统的预设课堂实际上也有生成。

事实上,无论在传统教学还是在现代教学中,在很多情形下,预设都是不可少的,甚至是主要的。因为任何人在学习中都有“生成不了”的时候,这时就需要教师指点,而这“指点”就可能是早就预设好了的。因此,对文化素养、语文水平处于发展中的学生来说,科学预设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应该多于即时生成的。不然,教师的“主体性”和“主导作用”如何发挥?教师完全不预设指导,让学生“低水平生成”,实际上是“忘记了教师的职责”而使学生处于“放养”状态。但是,在这里,我们强调“预设”一点也没有忽视“生成”的意思,相反认为语文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鼓励生成,因为“生成”毕竟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好的学习方式。

三、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这是一个关系到语文课程范畴本质的问题。在这对关系上,现在的一些语文教学也常各执一词,争论激烈。一种看法是“语文课就是和语言文字打交道,只要仔细研读文本就行”;另一种观点是“生活处处有语文,应走向社会学语文”。前者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课文”’,后者是“如果学语文,工夫在文外”。显然这种各执一端的做法是有违语文课程范畴的本质与规律的。

关于这对关系,争论的实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语文到底是“大语文”还是“小语文”?二是语文教学中应怎样施行“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要正确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就必须回答这两个问题。

目前就这两个问题主要有两种回答。“有限开放的语文观”的回答是:学校语文是“小语文”,语文教学要立足课内文本,有限联系课外,但实际上就语文基础教育而言,他们也是认同“小语文”的。“无限开放的语文观”的回答是:学校语文是“大语文”,要立足课外,大量利用课外语文资源来学语文,对课内文本可以简便处理,因为“课内文本只是大干世界万千例子中的一个”,大千世界到处可学语文。因此,在具体实施“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的时候,“小语文”论者主张要把握课内文本的言语形式,精析课内文本涵容,只是在有必要联想佐证时才适当延伸课外;而“大语文论者”则简化处理课内文本,或日只做“蜻蜓点水”般的处理,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延伸拓展”上。这样的例子在课改背景下的公开课和示范课上是很多的。为此,语文教学者要关注各种关于“语文范畴”的观点,品评不同语文范畴观的优劣,明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小语文”的性质,进而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四、处理好吸纳与创新的关系

这是语文教学的行为策略问题,是关涉到语文教学是价值小还是价值大、是在低水平重复还是有创见的问题。然而,当前的一些语文教学没有处理好这对关系,要么只吸纳不“创新”,惯用“搬运之术”,使研究在低水平上重复;要么只“创新”不吸纳,凭空杜撰,使研究缥缈如海市蜃楼。显然,这都不是明智的教研行为。

语文教学中对待这对关系正确的策略应该是什么呢?那就是:既大胆吸纳,又勇于创新;在吸纳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再吸纳。创新要以中外有益的教育经验为基础,避免“凭空捏造”,使创新丧失根基;吸纳要以创新为目标,避免照抄照搬,“炒剩饭”,以致阻碍语文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也就是说,吸纳与创新的本质关系是:吸纳是基础,创新是关键。吸纳是为了继承与创新,创新是为了在吸纳中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一言以蔽之,发扬本国母语教育的优良传统,吸纳外国母语教育先进理念的目的是“在继承吸纳中促进母语教育的发展创新”。

要注意的是:改革创新不是除旧布新,另起炉灶;改革创新是从旧中立新,在继承吸纳中发展。语文课程改革固然要有“新”东西,但不能丢弃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来创新;不要以为“讲授”就是“满堂灌”,“满堂灌”就是不好的;不要以为改革都是新的,实际上许多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传统中都可以找到踪迹。

这是语文教学的行为策略问题,涉及题材选择和文字表达的方式方法。语文教学最后要落实到教研成果上,任何一种教研成果都离不开材料选择和表述。但怎样选材和表达才合适,当前的语文教学也存在分歧:有的人认为多引用、‘掉书袋”(凡事有出处)好,因为这样才显得学富五车,言之有据;有的人认为多自述、不引用好,因为这样才显得有真知灼见,不人云亦仁。实际上,这两种做法都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掉书袋”固然有学问,但如果多了而又没有自己的见解在里面,那就成了老生常谈的文章,会被认为是抄袭剽窃;自述原创的东西固然有识见,但如果其中没有一点引用的事实和理论根基,那就成了信口开河,会被认为是胡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正确的选材和表述策略应该是:既要重自述又要重引用,不过要以自述为主,引用为辅。

综上所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果语文教学既吸取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和教训,又处理好了上述“四大关系”,就会产生真正的有较大实际价值的语文教学成果。如果这种势头不减,这种成果源源不断,那么语文教学才算真正步入了专业化、科学化的轨道。而当语文教学专业化、科学化之时,我国的语文教育就会专业化、科学化——顺风顺水、蓬勃兴旺。

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篇4

关键词:高校,学生会,学生会干部

一、学生会干部应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

学生在进入大学担任学生干部后, 有些会因为主客观方面的一些原因, 放松了专业知识的学习, 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主观上, 有些学生会认为大学与中学不一样, 大学里主要是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而把提高工作能力和参与社会实践当做自己的主要目标。客观上, 担任学生干部后, 有些学生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各种活动让其应接不暇, 顾此失彼, 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不论是主观上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重视不够, 还是客观上因为工作影响学习, 这两者都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首先, 主观上学生会干部要正确认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学生会干部, 首先是学生, 然后才是干部, 学习永远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学生会干部的称号应该是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学习的动力, 而不是炫耀的资本。

其次, 学生会干部要善于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学习和工作之间的矛盾是每一个学生会干部都会遇到的问题。两者想兼顾, 就要求学生会干部善于处理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关系。第一, 学生会干部要学会科学的安排时间。有些学生干部经常以参加校园活动, 组织学生开会等名义与任课老师请假不去上课, 第一课堂的学习时间得不到保障, 久而久之, 成绩自然下降。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只能利用课余时间。与普通同学相比, 做学生干部肯定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 这就要求学生干部能合理安排时间, 适当地减少平时花在娱乐和休闲上的时间。第二,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工作计划并严格实施。在某一时间段内, 根据学习和工作任务的轻重和难易程度, 制定学习和工作计划并严格遵守。即使在计划时间内, 某一方面的任务没有完成, 也不能占用另一方面的时间。这样才能促使自己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不拖拉。第三, 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俗话说, 一心不能二用,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的过程中都要专心致志, 全身心的投入, 这样就能有效地缩短时间, 提高效率。

二、学生会干部应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

学生会干部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是团委和辅导员老师的得力助手。作为团委老师, 会出现一种情况, 其平时在安排和布置工作的时候, 不自觉的就会想到学生会干部中的某几个人, 倾向性的愿意把工作交给他们去做。因为这些同学责任心强, 能迅速有效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把工作交给他们做, 老师心里很踏实。老师与学生会干部这种信任关系的建立, 除了平时情感的交流和沟通外,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来自于学生会干部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

在平时工作过程中, 学生会干部要多与团委或辅导员老师沟通, 及时向老师反馈学生当中出现的问题, 为老师的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辅导员平时很多时候扮演的是“恶人”,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会干部要能够顾大局, 明是非, 尽量缓解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矛盾。如果学生会干部能把老师当做知心朋友对待, 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最后无论对于老师还是普通同学而言, 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三、学生会干部应处理好与班级同学的关系

有一种现象, 在学生会担任主要学生干部的同学, 每次在其团支部 (班级) 通过投票选举、推优入党的时候, 却始终不能被班级同学选举出来。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还是可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主观上, 一些学生干部可能存在官僚主义的作风, 觉得自己是学生会干部, 是学院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在学生中有一种自带的优越感。客观上, 学生会干部课余很多时间都花在工作上, 平时与同学交流的机会较少, 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与同学的关系。

融洽的同学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会干部个人的成长,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作为学生会干部, 平时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 要本着平等的原则, 坦诚相待, 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学生会干部应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身体力行、踏踏实实与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件事情, 同时严格要求自己, 遵守校纪校规, 努力刻苦学习, 在各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 学生会干部才能得到同学的认可, 在学生中建立威信。同时, 学生会干部也要经常联系班级同学, 主动与同学交流, 关心同学。在同学遇到困难时施以援手, 为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 尽量做到同学满意。

四、学生会干部应处理好学生干部之间的关系

学生会人数规模一般从几十、上百不等, 从主席团到部长、到干事, 成员来自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进入到同一个组织后, 要想这个组织能够高效运转, 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顺畅就显得尤为重要。

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篇5

-------------------------

编辑整理: 转账支票填写 编辑:王菲 文章来源:新浪

生物教学中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篇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课堂教学也变得开放灵活起来,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学模式已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向先进的探究式方式转变,但我认为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都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才能使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优。

一、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正确理解和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前提。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生物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还有在新课程改革中,“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被逐渐被“主体性教学”模式所代替。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当前生物教学的现状,在教学中要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持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平衡。

在教学活动中,为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应设置一些交往、互动的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讨论,探究新知和体验新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作为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参与;为了让课堂不出现学生的“群言堂”、“乱言堂”,教师还应具有组织者的身份进行教学,提出自主学习的具体目标,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引导并精心讲评。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探究和接受的关系

生物学既是一个知识体系,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倡导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探究性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的改变,而是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不通过探究性学习,新课程标准中有关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很多目标是难以实现的。但探究性学习并非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方式,并非每一节生物课都要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也不是每一节课都要学生收集资料、合作讨论。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两种主要方式。首先,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主要是前人积累的现成知识,接受性学习是学习现成知识的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这些知识主要是通过接受性学习积累的。其次,接受式教学往往以感性知识或直接经验作支柱,探究是学生获得具体经验的途径之一;探究过程能够深化接受性学习过程学到的知识。此外,生物学上有很多概念,概念是知识的基础,接受性学习是学习概念、同化概念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知识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探究学习则是从概念形成途径学习概念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探究性学习并非贬低和抛弃接受性学习,只是想强调探究性学习在课程中应有的地位。作为两种对立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都有存在的价值,它们在教学中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新课程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生物新课程在内容体系上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新体系。在现在的生物教学中,学科知识似乎没有以往的系统性,新课程的又重点突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似乎淡化了生物学知识的教学。另外,在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因为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被弱化,对能力和知识的要求处于不平衡的地位。

传统的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是在传统基础教育的不断完善,继承与发展,知识与能力并重,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知识是任何学习的必备条件,没有知识基础或不获得知识的学习是不存在的,没有根本没有知识,那么学生的发展便无从谈起,态度、能力、情感价值观便无源无本,正是有了已有知识的积累,才使新的学习和探究成为可能。

四、传统和现代的关系

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给学生提供活动思维时间和思维空间,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这个观点看来,学生学习总是和一定的情景相联系,因为在一定的情境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旧知识与经验去引领当前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现代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的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设计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联想与判断,从而加深问题的理解。从这个角度看,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以其声形并茂、图文兼顾、直观性强在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应用多媒体教学后,并非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有诸多弊端,但经过多年的改进和提炼,有其精华方面。如教师的语言在设问、总结、强调重难点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课堂上的板书教学在归纳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因果关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心与心的交流、思维与思维的撞击,多媒体的介入只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更形象、更生动,但它只应起辅助作用,它应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紧扣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五、实验和理论的关系

生物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离开了实验,生物学的有关概念、理论就失去了基础,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要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仅要重视理论,而且要重视实验。

生物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都是经过论证的经典实验,在新课的导入和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对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培养实验能力、养成科学态度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不可忽略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六、插图和文字的关系

生物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以简洁、形象、直观的形式来描叙生物知识,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插图中的信息量远远超过文字的叙述,通过插图和相应文字的对照学习能促进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篇7

一、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工程, 正确处理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的关系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一样是系统工程。就职工的系统教育而言, 思想政治工作要具有计划性、前瞻性。按照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规律, 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统筹考虑和安排, 形成与企业生存发展相适应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我们强调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意义在于: (1) 不断提升工人的认知能力和思想素质,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增强思想免疫力, 能够自觉抵制错误思想的侵蚀; (2) 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打造过硬团队, 使奉献精神发扬光大; (3) 深入挖掘企业文化内涵, 形成企业自身文化特色, 铸就企业精神。

毫无疑问,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对于这一点,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认知, 不同的定位。有的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 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 因此,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的企业则因为思想政治工作多表现为软指标, 而将其摆在不冷不热的位置。因此, 很难与其他管理工作一并统筹考虑。比如, 企业在制定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各种方案时, 要事先有足够的分析、判断。由于决策方案的不周密, 而引起职工的意见和情绪, 这种情况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被动的, 乏力的。因管理决策失误, 而造成职工情绪不稳, 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做起来会很难。所以,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发挥它的系统功能, 必须与企业其他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促使企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尊重职工正当物质利益要求, 正确处理思想政治工作在弘扬奉献精神和化解职工利益分配矛盾中的关系

职工的奉献精神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和依托。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 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职工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因此, 企业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等方式, 培育职工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大力弘扬奉献精神, 全面提升职工素质, 用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统一职工意志, 是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当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与此同时处理好企业内部收益分配关系, 既要克服平均主义, 贯彻实行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同时也要兼顾整体平衡, 及时清除分配误解, 化解分配矛盾, 纠正分配偏差, 保护全体职工生产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在企业现实收益分配中, 由于职工的思想意识观念的不同, 所处的位置和角度不同, 对收益分配合理性的认识也会有所差距。因此, 收益分配制度必须辅之以必要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着力宣传和弘扬奉献精神的同时, 对收益分配中存在的错误观念和模糊认识, 及时加以纠正和澄清。才能在收益分配中较好地统一职工的思想认识, 及时有效地化解部门之间、职工之间的抵触心理和消极情绪, 保持职工的思想稳定, 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正确处理执行规章制度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 如果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得力, 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就难以保持, 企业发展就必然的会受到影响。因此, 企业必须强化制度管理, 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制度建设在逐步加强, 而且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 也或多或少存在片面依赖执行制度, 而忽略必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情况。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 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是我们发展企业的指导方针。因此, 必须精心保护和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谋求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当前, 尽管企业制度越来越完善, 执行起来也越来越严格。但是违反制度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特别是随着企业的发展, 职工的收入水平在显著提高, 违反制度的处罚力度也相应加大, 给职工造成的心理刺激也随之加大。如何使违纪职工能够从错误或失误中吸取教训, 使职工的生产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不受挫伤和影响, 在执行制度的同时辅之以必要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篇8

一、教与学的关系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以教师为主,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 课堂上只看到教师忙碌的身影, 学生只是乖乖地坐在座位认真地记教师所讲的知识点,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只是为了迎合教师的教, 这是典型的“一言堂”“满堂灌”, 课堂成了教师的“讲堂”, 这与现代教育理论相违背。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个性受到压制, 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知识, 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搞清教与学的关系。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提倡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要搞好小学语文教学, 全面培养学生能力, 首先就需要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 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与探究的时间与机会, 构建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摒弃课堂教学的主宰者, 知识的传递者与权威者的角色, 要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教师从高高在上的教者走下讲台, 成为学生学习的共同参与者;学生走上讲台, 以主体地位参与教学, 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所不断追求的, 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 思维得以激活, 创造力得以培养, 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现了为学而教, 课堂真正成了学堂。

二、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都非常重视备课, 这也是预设的过程。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只有课前对教材、对学生进行精心研究, 提前制定教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才能顺利地展开教学活动。对预设的重要性这一点已得到广大同仁的认可, 但在传统的教学中过于重视预设的重要性, 而对课堂的动态生成强行压抑, 在课堂上教师严格地按照预定的教案进行教学, 课上不允许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一点疑问, 不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甚至也不允许学生有这样的行为。教师临时应变能力较差, 当课堂上出现突出情况打乱教师预定的教学计划时, 教师就会显得手无足措, 只能强拉硬拽地把学生拉回课堂, 导致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学习思路都出现了中断。传统课堂中只有预设的精彩, 而没有生成的精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无法预约的精彩”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课堂中那些极富生成价值的因素被视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既要注重课堂预设, 又要造就生成的精彩, 因此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非常重要。预设与生成是一对辩证对立统一体,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又需要生成, 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造就真正的精彩的课堂。预设是对文本的尊重, 体现了教学的计划性与封闭性, 而生成是对学生的尊重, 体现了教学的动态性与开放性。我们要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引导课堂生成, 同时又要利用课堂生成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三、现代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传递信息的手段更加多样化, 如文字、图像、图片、动画、视频与声音来传递信息, 可以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相关研究表明,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视觉与听觉都参与的教学, 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多媒体实现了视觉与听觉的结合,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的课堂存在两种现象, 一是因循守旧, 墨守成规, 排斥现代教学手段。一些老教师只凭自己的教学经验, 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手段,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低, 教学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 对现代技术一概否定。二是视多媒体为万能的, 尤其是一些年轻教师, 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快, 他们看到了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 认为多媒体就是万能的, 不管什么课一律采用多媒体教学, 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这二种观点都是片面的, 现代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各有其优势与不足, 它们都是诸多教学手段中的一种, 而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 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 将知识形象具体生动地展现出来, 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但是多媒体却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 使教师成为了课件的播放者, 学生成了课件的观看者, 忽视了学生与教师间的情感沟通与心灵互动, 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常规教学手段主要以板书与教师的讲述为主, 这对于生性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略显枯燥, 但是板书更易突出重点, 使得一节课的内容全部在黑板上, 能够让学生观看整节内容, 教师的讲述更利于有效互动, 并及时调整计划。在现代教育理念下, 完美的课堂是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 只有将二者完美结合, 取长补短, 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 规避劣势, 这样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促进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参与到教学中来, 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学效果。

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篇9

1临床科室管理应树立的相关意识

当前, 医院所面临的形势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如医疗市场的竞争加剧, 医疗纠纷的增多, 患者及家属维权意识的增强, 以及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呼声等, 都使医院的管理工作者面临着艰巨的挑战。而科室作为医疗管理的基础单位和医疗质量管理链条的终末环节, 其科主任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1.1 要不断地树立政治意识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科主任不应完全被市场因素所左右, 要有政治意识, 尤其是在当前广大人民群众极力要求缓解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的大环境下, 科主任在医疗管理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 因目前的医保模式是“低水平、广覆盖, 保基本”, 故科主任要有所为, 有所不为。所以, 科主任不能只是单纯地考虑科室和个人的经济利益, 而要不断地努力规范科室人员的医疗行为, 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 加大力度努力避免医疗活动中的商业行为和不正当竞争, 及时发现苗头, 恰当抓点带面, 且不可因其善小而不为, 更不可因其恶小而为之。

1.2 要不断地树立法律意识

随着卫生管理法律建设的不断完善, 要求科主任必须依法管理科室的医疗活动。所以科主任不但要熟悉卫生方面的法律, 也要了解与卫生有关的其他法律, 如我国的《交通安全法》中规定, 医院必须对交通事故中的伤者实施无条件的救治, 不管医疗费用是否到位等。而2003年河南新郑市中医院将一名因交通事故导致生命垂危的“三无”患者抛弃致死事件, 就反映出其科主任的法律意识淡薄。尽管后来该科主任被吊销执业医师证书, 并以过失致人死亡罪承担了刑事责任, 但这起事件对个人、科室、医院, 甚至卫生系统, 都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1.3 要不断地树立沟通意识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 尊重患者的权利, 多与患者沟通, 已经成为医疗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服务环节和重要内容。科主任必须要做好医疗质量管理中的沟通工作, 不仅要求科室成员做好与患者的沟通, 减少因医患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纠纷, 还要努力做好与科室员工的沟通;除此之外, 科主任还要与护理部门、兄弟科室、医院职能部门以及医院领导, 甚至兄弟医院等不断地进行沟通, 协调解决医疗质量各个环节中存在的缺陷问题, 以确保医疗质量的安全性和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注意加大设备投入, 扩大对外宣传, 提高医疗水平, 改善服务态度, 为科室发展奠定好基础。

1.4 要不断地树立协调意识

对科主任而言, 医院与科室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而本科室与科内各专业的关系, 又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据此, 科主任的整体概念应当包括:医院是整体, 科室是局部;科室是整体, 科内各专业是局部。工作中既要做到敢当主角, 又要能够甘当配角。在医疗管理工作中不仅想到科室的利益和发展, 还要着眼于全院。凡从本科室角度看可行, 而从全院看不可行的事, 坚决不办。从全院看可行而局部看不可行, 甚至与本科室利益有所抵触的事, 但只要对全院发展有利, 也要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 毫无条件地坚决服从和执行, 这就要求科主任既要有全局观念, 又要有协调和处理全局与局部利益的意识和能力。

1.5 要不断地树立团结意识

科主任要时刻注重团结, 要知人善任。科室搞不好的原因主要是团结问题, 团结既是科室的力量和方向, 更是科室的生命和形象, 同时也是管理的艺术。科主任要维护团结, 首先胸襟要宽,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不能拿着显微镜和放大镜去找别人的不足和缺点, 看自己是一朵花, 看别人是豆腐渣。要学会包容, 无私才能无畏, 要求别人做好的事情, 自己首先要做好;要求别人不做的事情, 自己首先不做, 要懂得水可载舟, 也可覆舟的道理。对科室成员中的“刺头”, 要敢于碰硬并施以铁腕管理, 要顶得住各种压力, 既要经得起挨骂挨批, 也要容得下有争议的人, 个别狂妄的“怪才”, 也可能就是人才, 用好了很有好处。

1.6 要不断地树立团队意识

科主任要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 制定好科学合理的科室医疗管理目标, 这不仅要体现员工的共同利益, 还需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水可载舟, 水可覆舟, 只有科室的工作目标一个一个地去得到了真正地实现, 科主任的价值才能够逐步地体现出来, 大家才能发自内心的去拥护你。管理就是木匠, 木有长短曲直, 人分智勇怯愚, 均可量才使用, 既要做到百家争鸣, 也应允许百花齐放。同时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摆正上下左右前后的关系。上情下达准时, 要有侧重;下情上报全面, 要有重点。落实制度要强调“严”字;实施治疗要强调“精”字;科室管理要强调“活”字;医疗服务要强调“细”字。

1.7 要不断地树立服务意识

患者千里迢迢来院看病, 说明患者及家属对这个医院水平的认可, 因此接待患者时就应该做到一张笑脸相迎, 一个凳子让座, 一杯热水相敬, 一句善言相慰。切忌不要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 因良言一句三春暖, 恶语伤人十年寒, 故应强调做到患者入院有迎声, 治疗护理有请声, 患者配合有谢声, 工作不周有欠声, 巡视病房有问声, 患者出院有送声, 力争治疗一个患者交成一个朋友。工作中应该提倡“六个用心”和“六优先”, 即入院接待时:热心服务, 礼貌周全, 微笑优先;护患沟通时:贴心尊重, 视患如亲, 真诚优先;交班查房时:爱心关怀, 体贴关爱, 问候优先;医护操作时:耐心解释, 技术精湛, 安全优先;疾病康复时:精心指导, 科学规范, 实用优先;患者出院时:细心交代, 严谨和谐, 祝福优先。工作中要正确理解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工作的各种不满;正确对待患者及家属给医护人员提出的各种意见;正确面对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提出的各种要求;正确认识患者及家属所看到医护人员的各种缺憾。用医护人员的耐心让患者顺心;用医护人员的爱心让患者称心;用医护人员的细心让患者放心;用医护人员的热心让患者安心;用医护人员的诚心让患者舒心。

1.8 要不断地树立教育意识

教育职工在工作中要努力贴近患者:突出一个“情”字, 以真心实意的亲情对待每一位患者;努力贴近临床:突出一个“精”字, 以精益求精的作风完成每一项工作;努力贴近社会:突出一个“实”字,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丰富医护工作的内涵;要有勤恳工作、吃苦耐劳、服务患者的实干精神;要有勤勉敬业、潜心钻研、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要有恪尽职守、淡泊名利、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提倡良好的医德医风。要使每个职工都能明白, 志向高远是成功的前提;勤奋敬业是成功的保障;创新思维是成功的源泉;百折不挠是成功的根本;博学多识是成功的基础;品质高尚是成功的关键。要求每个职工都应有集体观念, 都应做到团结协作, 都应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科室的一草一木, 在工作中端正心态, 横不攀、竖不比, 老老实实管自己, 使每个职工保持清醒的头脑, 充分认识到良好的机遇总是留给那些已经做好了准备的人。

1.9 要不断地树立安全意识

科主任要对其职工不断地进行安全教育, 要教育职工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使你的每一个职工都懂得, 没有安全就没有稳定, 没有稳定就不能发展, 不能发展就不能竞争, 不能竞争就无法生存, 故安全工作是科室稳定的基础和保障, 是日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安全问题要力争做到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 要常抓不懈, 警钟长鸣, 居安思危, 使科室的每一位职工对安全问题都有一个清醒和长久的认识, 真正做到长治久安。要努力做好医疗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 环节决定质量, 细节决定安全, 要懂的千里金堤会溃于蚁穴的道理。

1.10 要不断地树立管理意识

医院作为专业性特别强的服务性机构, 其科主任大多选择在本专业领域内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担任, 也就是大多数的科主任集学科带头人和行政领导于一身, 身兼双重角色。这就要求科主任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 还要成为一名具备现代医院管理理念的优秀管理者, 而后者的角色更显得尤为重要,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 除熟悉本专业的技术知识外, 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历练和成熟的心理智慧。笔者认为一个好的科主任应该具备五个方面的条件:即精通业务;善于管理;乐于奉献;品质良好;身体健康。除此之外, 还应具备开口能说;提笔能写;闭目能思;教学能授。要努力做到政治上不违纪;经济上不违法;操作上不违章;安全上不出事。要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把好自己的关;做好自己的事。不要只重视医疗终末质量的管理, 也要重视环节和细节的管理, 要牢记环节和质量、细节和安全关系。

1.11.要不断地树立创新意识

作为科室的学科和学术带头人, 要树立长期的创新观念, 在专业技术上力争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精的水平。一切要以患者的需求为标准, 简化就医流程, 降低医疗成本, 提高服务质量, 改善就医环境, 要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 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要具备不断超越自我的勇于创新精神, 要努力做到理论创新, 机制创新, 科技创新, 管理创新,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创新, 才能使自己和自己带领的团队在瞬息万变的医疗市场竞争中, 取得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在学术研究领域, 贵在科研创新, 思维独立, 坚持不懈、特立独行。在当今的民主政治社会中, 一名合格的科室管理工作者, 除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外, 还要善于协调和处理好各种部门和人际的关系, 要正确地创建、利用和发挥创新激励机制, 要有成熟的现代管理理念和综合性科学管理的创新意识。要时刻以一个经营者的目光去审视自己、要求自己, 只有这样, 才能适应科室发展和医院内外环境变化的需要。

1.12 要不断地树立人才意识

良好的人才梯队结构, 是保障专业科室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人才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科主任要注重人才的培养, 要千方百计的培养人才, 要大胆的启用人才, 要创造好条件留住人才。要善于在科内营造出民主的学术氛围和成才氛围, 要使每一位职工自觉地把自身的发展融入到科室的整体发展之中去, 要互为人梯, 共同进步和提高, 依托医院的文化, 打造适合自己科室的特色文化。在工作之余, 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 在活动中不仅可以开阔视野, 陶冶情操, 还能促进情感交流, 消除工作中发生的一些摩擦和误解, 增进同事之间的友谊, 做到互爱互帮互谅互敬。同时也培养了集体意识和大局观念, 使之产生自豪感和归属感, 形成一种自觉维护集体荣誉的向心力量, 为实现医院和科室的总体目标和规划, 自觉地努力工作, 以推进医院整体医护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 一个好的科主任要坚持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 要不断地熟悉各种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及理论, 并不断地向管理好的科室和有管理经验的人士学习和请教, 寻求适合自己科室管理的办法, 三人行必有我师。要理解人才加设备等于技术, 技术加学术等于水平, 水平加患者等于效益, 效益加和谐等于发展的规律。凡事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看问题, 因为高度可以决定视野, 角度可以改变观念, 尺度能够把握人生。

2临床科主任必须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当前,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 医院的管理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如何发挥科主任的管理作用, 已经成为医院特别重视的工作。这就要求科主任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学术水平、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不断地树立好工作中上述许多新的思维意识之外, 还应在其实际工作中注意处理好以下十种关系。

2.1 要处理好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首先, 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医院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任务完成的好坏, 可以体现出科主任的总体能力, 科室给领导有好的印象, 就容易的到领导的支持, 专业就容易得到发展。其次, 领导不支持的事情, 要先从本科室找原因, 譬如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领导对科室的情况是否清楚;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有多大等。当领导已决策的指令与科室利益和实际情况发生冲突时, 要先说服自己或暂不表态, 切勿带头起哄;否则, 不但会损害自己的形象, 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2.2 要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科主任做事应一视同仁、不分远近亲疏, 要一碗水端平, 建立起良好平等的工作关系, 这将有利于科室工作的开展。科主任也有要好的朋友, 但要求应更加严格, 以示公平。对同事在工作或生活中遇有困难或差错时, 要给予安慰和鼓励, 尽量减少训斥和指责, 因为此时他们脆弱的心灵更需要你的理解和帮助, 但事后要共同分析, 严肃指出其缺陷所在, 督促其尽快改正。科主任如果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处事风格、自己所关注的利益来管理科室员工, 其注定是要失败的。

2.3 要处理好与护士长之间的关系

在一个专业科室内, 医生和护士是两个专业、互相配合、整体推进的关系, 因此科主任与护士长要互相尊重, 互相理解, 互相支持, 互相帮助, 互相团结, 和谐相处, 在科室内酿造出良好的人际氛围。要多看到护士长的长处, 不揭其短, 不抱其怨, 不拆其台, 要努力维护提升护士长的威信和形象。当科主任与护士长因工作而发生争议时, 要从科室的整体利益考虑, 做到大事讲原则, 小事讲风格, 沟通讲技巧, 工作讲合作, 充分发挥护士长的“大管家”作用, 绝对不能搞窝里斗。

2.4 要处理好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以患者为中心, 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 是不能动摇的大前提。但在目前的大环境内, 医患关系高度紧张, 互不信任, 猜疑不断。因此, 科主任应提醒工作人员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 如果一味地为患者所急所想, 其结果就有可能适得其反。其次, 科主任在科室内具有一定的威望和权力, 比普通的医生更易受到患者的尊重与信任, 当发生医患纠纷时, 科主任就是缓冲剂。因此, 要努力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患者, 态度要诚恳, 倾听要耐心, 指导要科学, 要尊重每一位患者的合理选择。

2.5 要处理好与兄弟科室之间的关系

在日常工作中, 科室之间的横向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的形势和环境下, 科室之间互相拆台、你争我斗的人和事确实少多了, 但科室之间各自为政、互相推诿、夜郎自大的现象却时有发生。此种状态下, 科主任一定要做好表率作用, 不忌讳患者邀请其他专业的医生或科室诊治, 对非本专业的患者和诊治无把握者, 要及时邀请其他相关专业的科室进行会诊或转诊。这不但是对患者负责, 更是对医生自己和本科室负责;尤其是对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防止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2.6 要处理好业务和行政的关系

科室管理是一门科学, 科主任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高, 并不代表着整个科室成员的水平都高, 既然身为科主任, 就必须要一手抓好业务, 把握好学科发展的方向, 不断地提高自己和整个科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学术地位以及服务质量;另外一手要狠抓科室管理, 制定好科室整体发展的规划和行政工作的安排, 学会组织和协调, 带领科室全体成员保质保量地、准时圆满地完成好医教研管防等各项工作任务。应该说, 一个有着较强管理能力的科主任, 完全能够做到“业务”和“行政”两不误。

2.7 要处理好众谋与善断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活动高度群体化的今天, 无论科主任怎样能干, 单靠科主任一个人, 很难完成科室的大量工作。这就要求科主任对科室的决策, 如学科建设、科室发展、经济分配、科室人员工作安排等问题, 都应发扬民主, 要善于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 真正做到决策之前访情于民, 决策之时问计于民, 决策之后取信于民。既要做到广泛民主基础上的高度集中, 更要做到高度集中指导下的广泛民主。工作中应在“众谋”的基础上, 再做高度集中, 要果敢的作出决断, 充分发扬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作风, 而且不能怕担风险, 凡事不能议而不决, 更不能决而不行, 绝不能朝令夕改, 更切忌随令随改。否则, 大家将会无所适从, 严重影响到科主任在职工心目中的形象, 势必会削弱其对科室管理的力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工作中既不能知错不改, 也不能经常自己否定自己。

2.8 要处理好拳头和指头的关系

在一个临床专业科室内, 其成员都是这个集体的“多个手指头”, 手指收拢握紧形成“拳头”, 才具有更大的威力。作为科主任, 尤其要处理好“拳头”和“手指”的关系, 真正做到收放自如, 既能放得开, 也能收得住, 一方面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 要抓重点, 兼顾其余, 否则都是重点又都不是重点。由于长期陷于日常琐事, 将势必会疏于对科室的管理, 因此科主任要善于用人, 尽量让每个成员都充分释放自己的能量。另一方面还要收得住, 握得紧, 避免出现科室个别成员自行其是, 不听指挥的失控现象出现, 要充分理解“管理”二字的确切含义, 管理就是利用上级交给你的权利, 通过协调和约束你的下级, 从而完成上级交给你任务的过程。也可以理解成“你不管, 他就对你不理”。所以, 科主任要不断提高驾驭统率全局的能力, 每天都要以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和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

2.9 要处理好一支笔与多只眼的关系

“一支笔”就是要坚持科主任“一支笔”的审批制度, “多只眼”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科室监督机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科室的利益分配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对科室经费进行科学、合理、严格的管理, 是科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室必须制定一整套的管理和监督制度, 如劳务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案, 医教研管防等各项工作的管理奖惩办法, 科室经费的开支使用等。可以参考试用“行政一体、经济综合、专业独立、分组定岗、责任到人、量化管理”的专业科室的管理模式。科室制度一旦实施, 科主任就必须对科室内的所有成员一视同仁, 力争做到赏罚分明, 因为员工们经常会选择一些与科主任关系比较密切的人员和自己进行比较, 弄不好就很容易产生误解, 挫伤科室成员工作的积极性。所以, 科主任作为一个科室的“首长”, 在处理日常工作繁杂的事务中, 要力争一碗水端平, 建立起良好平等的工作关系, 这对树立科主任的威信至关重要。

2.10 要处理好情感和原则的关系

一个临床科室管理的好坏, 主要看这个科室是否能够团结一心干事业。一个科室是否具有凝聚力, 科主任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需要科主任率先垂范, 廉洁自律, 不怕困难, 具有探索本学科发展前沿的能力, 既不能盲目创新, 也不能因循守旧。另一方面科主任应以情感凝聚人心, 对每个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应做到心中有数, 并在其困难时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 但切忌以“情感”代替“原则”。对下属的消极情感应及时给予否定或批评, 特别不能偏袒、包庇和隐瞒与你比较亲近的人所犯的错误, 要懂得自身正不令则行;自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要做到是非分明, 职责清楚, 找准位置, 摆正心态, 让员工感到你既和蔼可亲, 又原则性强。这样员工们也就不必花费大的气力去琢磨怎样对付你, 只需要努力工作就行了, 这样你的威信也自然会得到提高, 科室的凝聚力也自然就会增强。

总之, 科主任在其日常工作中, 要善于不断地发现矛盾、归纳矛盾、简化矛盾和利用矛盾, 因为一个科室的进步和发展, 如同任何一个大小的单位一样, 总是在其矛盾中发展, 摩擦中前进, 螺旋中上升。科室工作要想搞得好, 科主任就必须要时刻注意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强化执行力, 创造凝聚力, 培养亲和力, 打造向心力, 引导竞争力, 发挥牵引力, 巧用制动力, 提高创新力, 用好混合力, 增强战斗力。

收稿日期2012-02-06

摘要:在新时期医院改制转型的情况下, 科主任如何发挥好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如何挖掘好科室工作人员的动力和潜能, 如何有条不紊的协调好科室的各项工作, 对医院整体工作的良性运行和又好又快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科主任要不断的进行学习, 要接收新事物, 要研究新问题, 在日常工作中要树立起相关的意识, 并要处理好各种工作关系。本文就新时期医院临床科主任在其日常工作中, 应不断树立地相关意识和必须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并结合自己的具体工作体会做以综述。

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篇10

一、“身动”更要“心动”

《易经》云:“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具体于历史课堂教学, “形而上”指的是思维活动, “形而下”指的是具体的学习形式。新课标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 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1]P1但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出现了一个形式化的实践误区, 就是过于追求课堂气氛的表面热闹和学生情感的浅层愉悦, 忽视历史课堂知识与经验获得的教育目的性。有些课, 以说、演等外化活动为主要特征, 一会儿比赛, 一会儿表演, 一会儿唱歌, 五花八门, 应有尽有。这样的课堂, 只是停留在“形而下”的层面上, 学生的学习以“身动”为主, 思维过程却被掩盖了,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只知道结果而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 思维活动量降到最低限度。

对于课改刚刚起步阶段的历史课堂教学, “形而下”是必经之路, 但随着课改的深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由“形而下”向“形而上”转变。新课标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 其中“知识与能力”的获得是历史课堂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目标维度。历史课堂不仅需要场面上的热闹非凡, 而且需要思维的暗流涌动。学生不仅要积极参与, 更要独立思考和交流碰撞;不仅需要气氛的活跃, 更需要思想的沉淀, 从而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及思维与思维的碰撞, 其关键在于学生不仅要“身动”, 更要“心动”, “身心俱动”的课堂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变被动“听”为主动“讲”

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途径, 主要表现为听 (听他人讲述历史事件) 、读 (阅读有关历史的书刊) 、看 (考察历史的遗迹) 等几种基本形式。而听课又是获取历史知识最主要的渠道之一。实行新课改以后, 很多老师为了追求课改的形式效果, 历史课上讲得非常少, 获取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的“听”就被阻断了。再加上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 学生“读”和“看”的途径也大打折扣,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受到了很大影响。

上海成功教育研究所所长刘京海在讲座中曾经提到:“改革有两种, 一种是继承性的改革, 一种是粉碎性的改革。对于教育来说, 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前者。”笔者认为, 课改不是剥夺老师的“讲”, 而是看老师应该怎样“讲”, 怎样通过教师少量的“讲”激发和引导学生更多的“讲”, 引用陶行知先生的话就是“‘教’是为了‘不教’”。作为历史老师, 笔者经常把老师该讲学生能讲的放给学生去讲。具体做法是:如果有条件, 鼓励学生课前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的历史资料, 如历史故事、民谣、传说等;如果条件不具备, 可帮助收集翔实的、可靠的历史资料, 课前分发给学生, 让学生利用翔实的、可靠的资料, 在课堂上讲述一个个翔实生动的历史故事或历史史料, 变老师一人的“讲”为学生多人的“讲”。随着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史实的讲述, 在共享资源的同时, “骨感”的历史逐渐地“丰满”了, 学生的历史知识丰富了, “听”的途径延续了。学生的讲述代替了老师的讲授, 老师课堂上更多的应是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价值观的引导。这种途径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 提高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如新课标所指出的:“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 勇于提出问题, 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2]P1

三、“笃信”向“质疑”的思维过渡

茨威格在《犹太人的命运》中说:“谁若是有, 就会被给予, 他就会愈加充裕富有;但谁若是没有, 那他已有的也被剥夺。”[3]P3历史学习也不例外, 不仅要勤学, 而且要好问, 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获得丰富和发展。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4]P8在历史学习过程中, 对历史资料的描述不能盲目笃信, 而是应当在对史料和背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推理, 有破绽之处要及时提出质疑。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由于生活阅历和学习经验的不足, 所学的历史知识粗浅有限, 分析历史现象难免带有思维的局限性, 对通俗文本中呈现的一些脱离历史真实性的野史、影视作品中夸张的历史描述和表达深信不疑。在这种情况下, 历史老师应及时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揭示事件发生的真相, 不盲信也不轻信。还要经常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 多用批判的眼光辩证地看待问题, 指导学生用史实进行合理推理和论证。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人生, 培养学生从事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技能,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做历史的传声筒, 而是推进学生思维方式的丰富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的诸多的历史知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 也许在以后走向社会时根本用不到, 甚至考完试就忘了, 但学生通过自身的质疑、提问、解决获得的思想观点和形成的思维方式, 将会使其受益终生, 发挥长久的效能。

四、“自主”与“合作”的巧妙结合

在课改试验中, 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学生自主性发挥的重要性:给学生一点空间, 他会还你一片天空;给学生一个舞台, 他会还你一些精彩;给学生一个支点, 他能翘起一个地球……在历史课堂上, 笔者采用历史演讲、历史课本剧表演、“我是小老师”、历史论坛等多种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前段时间, 笔者上了一节公开课《宋金南北对峙》, 采用“我的课堂我做主”的学习方式, 效果出奇的好。学生兴趣盎然, 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学生自己设计的活动灵活多样, 如:女真的兴起部分, 学生结合地图, 采用抢答的方式, 在争抢中了解了知识;为再现靖康之变, 学生查阅资料, 自编自演了课本剧, 在角色的扮演中, 轻松掌握了历史知识;关于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 学生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 争先恐后地站上讲台上, 当起了小老师, 一板一眼地讲起了课;学生在看、听的同时, 开动脑筋, 提出了如“宋高宗、秦桧为何害岳飞”、“宋金和议有何影响”等问题……看着同学们的精彩表现, 笔者深有感触:课堂放给学生, 让学生“我的课堂我做主”, 历史课堂会更精彩。

自主学习强调个性的展现, 并不意味着排斥合作, 更不能无限制地脱离教师的指导。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 也是一种能够把握自主学习“度”, 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 且有团队精神、竞争意识, 体现合作精神的有效方式。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 比如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更有价值和成效。小组合作学习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又要充分发挥集体优势, 超越个体自主学习所能达到的效能。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人人参与, 只有合理配置人员, 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因此教师的适度干预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在实践教学中, 笔者曾经尝试过, 让学生自由组合。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 笔者发现, 小组成员间确实很有默契, 活动也有共同目标, 但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 有的组在短时间内就已高效完成任务, 而有的组却茫然无措, 不知从何下手。原因就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与优生在一起, 调皮的与好玩的在一起, 学习基础较差的与学习较差的在一起。如此一来, 小组合作就难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 笔者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进行了适当的分组干预,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 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 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 无明显差异, 便于公平竞争, 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 坦诚相待, 民主平等。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 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我的课堂我做主”。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初中历史课堂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课堂教学实践者的教师, 面对不同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要“新”、“旧”结合, 妥善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几种关系:“身动”更要“心动”;变被动“听”为主动“讲”;由“笃信”向“质疑”思维过渡;“自主”与“合作”巧妙结合, 等等。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关系处理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

[3][奥]斯蒂芬.茨威格著.高中甫译.犹太人的命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3.

上一篇:淮南矿区下一篇:瓦房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