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施工背景

2024-07-14

绿色施工背景(精选十篇)

绿色施工背景 篇1

关键词:公路桥梁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绿色施工背景,节能施工

1 绿色施工背景的解读

1.1 绿色施工的定义

绿色施工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具体体现。在公路桥梁工程中,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管理施工进程,寻找具备可行性,顺应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的要求进行施工和生产,以将公路桥梁工程整体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和能源的消耗降到自然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做到保证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的同时,又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施工地周围的自然环境,减少破坏。

1.2 绿色施工的整体结构

在绿色施工的工程项目中,有很多的细节需要注重。整体上来简要概括绿色施工的组成部分有以下几点:工程废料处理、施工组织与管理、规划管理、扬尘控制、噪音控制、光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节水节能节材、节地措施、实施管理等部分组成。这是绿色施工在土木建筑行业中宏观完整的表达,本文将结合公路桥梁工程自身的特点,主要在公路桥梁工程中扬尘控制、噪音控制进行分析和研讨。在桥梁的建设过程中有关水资源的保护以及在道路工程中临时建筑的能源节约和钢筋混凝土的节约等几个方面来阐述绿色施工思想在公路桥梁工程中的广泛运用。

2 道路工程中绿色施工的具体应用

2.1 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环境的保护

(1)在道路工程施工开始之前,应该对所在地区的地质条件进行有效的调查,针对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提出施工对策,采用科学的保护以及施工之后的恢复措施,预防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土壤造成侵蚀,尽量减少施工活动对地质条件的侵害。(2)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危险品、化学制剂的存放及使用。具有危险性质的废弃物堆放场所应该严格控制,做好必要的隔水措施,避免有毒物质流入地下水层,造成污染,并同时做好土壤质量的监控,防止出现化学制剂和有毒物质的渗漏。(3)在道路工程施工期间可能会对沿路的实物造成破坏,造成土地裸露。绿色施工的思想要求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应该及时覆盖砂石或者迅速种植快生的草种,防止土地裸露造成的侵蚀。在施工全部完成之后,再进行植被的全面恢复。(4)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开挖的废弃土壤应该堆放在安全的专用场地,并且采取必要的覆盖进行保护。施工过程中尽量使用原始开挖的土壤进行回填,对于不能重新利用的土壤在经过有效的处理之后,应该运输到相关地区场所进行堆放。(5)在施工过程中应该考虑施工周围荒地的利用,在郊野进行道路工程施工时一定会有很多废弃的场地,在施工的总平面布置中就要合理的考虑到这些场地的利用,以减低因为施工建设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使用。建筑材料的存放加工以及施工人员的宿舍应该尽可能的选择使用施工场所附近的荒地。

2.2 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噪音的控制

(1)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对搅拌机、切割机、钻机等产生噪音的机械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其工作时应该尽量远离周围的居民居住地,以免给居民造成噪音污染。(2)在道路工程施工现场,应在技术指标允许的范围内,尽量选择能耗较低,性能高,噪音小的电动机械设备进行施工。(3)夜间和午休期间应该控制桩基施工的限度,限制大型钻机的作业工作。(4)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的噪音指数进行施工,合理的协调和安排不同施工的作业顺序和作业时间。

2.3 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材料和水资源的节约

(1)道路施工需要许多的建筑材料,材料的管理要制定规范的进场、报关、出库的完整管理制度。(2)建筑材料的使用要合理,尽量减少废料的产生率,制定可行的可再生资源回收管理的相关办法和措施。(3)尽可能的减少道路工程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消耗,提高施工过程中对建筑材料的使用率。

2.4 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固体废弃物的控制

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工程弃土和建筑垃圾,相关的施工单位部门应该根据当地有关的规定和法律法规,在工程开始进行申报,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控,在工程全部结束之后做好清理废弃物的工作。

3 桥梁工程中绿色施工的具体应用

3.1 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水污染的控制

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减少水污染,是工地环保的一项重要内容。混凝土搅拌站应该设置沉淀池,冲洗搅拌站和清洗搅拌车产生的工程污水和实验室养护用水应该经过汇水系统进入沉淀池,经沉淀处理后再利用或达标后排放。桥梁工程施工单位还需要在工地食堂设置隔油池,食堂污水经过隔油池沉淀后排入污水管网。

3.2 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光污染的控制

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为减少施工现场对周围居民的光污染,工地上应该有专门设置的挡光板,并且控制照明灯的照射角度;桥梁工程施工现场电焊作业采用围挡,避免电焊眩光外泄。在夜间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时,特殊工点确需设置大型照明灯具时,规定要调整灯光投射角度避免影响周围居民正常生活。

3.3 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噪音污染的控制

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噪音是工地的一大顽疾。因此,施工现场需要采取多种办法减少施工噪音,如选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桩基施工时宜选用旋挖钻;钢管、扣件、模板等材料进场时间尽量安排在白天;要求运输材料及混凝土的车辆,进入施工现场时低速慢行;合理安排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布局,尽量将噪声大的机械设备布置到远离周边住户的位置,尽可能减低噪音污染的产生。

3.4 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能源的节约与能源利用

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绿色施工也体现在节能与能源利用方面,施工单位应该对机械设备、临时设施、生产和生活、办公区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并对能源损耗能够及时进行统计;施工现场应该广泛采用节能灯具和器具,做到一机一表、一室一表的能耗控制。塔吊、电梯、架梁吊机等大型设备尽量选用节能高效型变频设备,淘汰能耗大的机械。办公尽量采用无纸化信息系统,确需用纸均分类摆放,纸张双面使用,废纸定期回收处理。

3.5 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

公路桥梁建设与生态环保的矛盾会日渐凸显,并越来越引起众多的关注。有效地改善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污染问题,我们应将公路桥梁建设环保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完成,使其贯穿于我们桥梁建设中的各个方面。

4 结束语

在公路桥梁工程中大力发展和推广绿色施工技术是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符合我国国情以及世界工程建设发展潮流的。绿色施工的思想在公路桥梁工程的具体体现,将是我国公路桥梁工程行业进步的体现,是符合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随着绿色施工理念的进一步实施,公路桥梁工程中的绿色施工思想和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竹隰生,王冰送.我国绿色施工的实施现状及推广对策[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9,22-1:97-100.

[2]陈红,梁立杰,杨彩霞.可持续发展的公路建设生态观[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2-20:69-71

绿色施工背景 篇2

1.国内外文献综述

2.概念阐述

2.1 低碳经济的相关概念

2.2 低碳(绿色)消费的相关概念

2.3 低碳服装的概念

3.服装一生的碳排放分析

4.服装生产和运输的碳排放量分析

4.3 服装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分析

5.服装低碳消费体系

5.1低碳消费观念

5.2 服装低碳(绿色)消费体系下的服装消费者行为

5.3消费者具体行为产生的碳排放量

5.4.1洗涤

5.4.2烘干

5.4.3熨烫

绿色施工背景下的公路桥梁施工技术 篇3

关键词:绿色施工技术;公路桥梁工程;低碳环保;绿色环保理念;交通建设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7-0101-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7.051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强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人与人之间的往来、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公路桥梁作为人们之间的沟通通道,其工程建设日新月异,在增强各地之间联系的同时,同样也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一些公路桥梁工程建设资源、能源消耗巨大,带来的各种环境污染严重,如果对于这些问题不加以重视,在未来行业的发展上必然成为一个制约发展瓶颈。绿色施工技术在此背景下油然而生,并且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在目前的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已经被广泛应用。本文对绿色施工的概念做出简要的分析,绿色施工技术在当下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希望所在行业人员能够对此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促进绿色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更多地运用。

1 绿色施工的概念及内涵

绿色施工作为近年来的新理念,其出现与人们低碳环保意识的提升有着密切联系,主要指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在保证工程质量及效益的基础上,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能源为理念,依据施工的现实状况制定相应的策略,提升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尽可能少地给周边环境带来污染,使施工合理有序地进行。在公路桥梁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逐渐被接受及采用,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原材料、能源、资源等科学合理地运用,有效减少了工程的建设成本,保护周边生态环境,获取更多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促使公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进一步提升,为人们的出行及社会发展带来便利。

2 绿色施工技术的整体结构

在公路桥梁工程绿色施工背景下,需要关注许多施工细节。从整个施工的过程来看主要涵盖以下方面:施工准备,施工管理组织,施工中废料的处理及再利用,噪声、空气、光、水等污染的主要控制,施工资源能源的高效节约利用等。从上面所提的每一方面入手,对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实处,才能切实践行绿色施工技术理念,从而提升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3 绿色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工程中的主要意义

所谓绿色施工就是在确保公路桥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及工程进度的条件下,采用最新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以及方法,提升工程的管理水平,对能源、资源等高效利用,给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极少的破坏污染,也使得公路桥梁在规划周期内完成。绿色施工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工程的使用年限寿命,同时也是对传统施工方法技术、施工工艺的有效改良。绿色施工技术对施工单位来说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带来经济效益,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影响也是积极的。促进行业技术更新发展,对社会低碳环保节能意识也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在绿色理念的背景下,尊重施工技术的运用,逐步提升工程施工单位的竞争力及影响力。

4 绿色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4.1 公路桥梁工程中的施工管理

在公路桥梁工程中建立高效的领导团队,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管理,按照相关规范制度组织施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责任义务,把绿色工程施工技术、理论方法应用到工程施工中。对工程的施工规划要加强管理,制定合理完善的施工技术方案,按照绿色施工技术要求开展施工。对于施工过程进行有效规范,原材料的采购工作要把握好,利用低碳节能环保材料,提高材料的使用率,科学预算,减少浪费。加强施工参与人员的管理,从事一线施工的技术人员要进行定期施工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绿色施工技术意识。

4.2 保护周围生态环境减少污染

在施工过程中,要处理好一些裸露地面的处理,防止扬尘,道路作业时将裸露出的土层覆盖,在天气恶劣,风力太大时应停止施工,对施工作业区进行洒水处理,避免扬尘的出现。对于工程材料、土方等的运输,采用封闭式车辆,搬运加工这些材料时同样需要洒水作业。重视工程废料的处理,对于一些材料采取回收利用,不能够利用的垃圾要处理干净利索,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性,避免给周边环境带来污染。对于一些固体废弃物,如建筑垃圾、工程废土废渣等,工程施工单位要及时处理,不能随意倾倒堆放。

4.3 节约高效利用施工材料减少浪费

按照国家对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选用节能环保型材料,并且要充分高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对材料的进场、保管、出库等各个环节严控把关,根据企业相关制度管理控制。尽量避免废料的产生,对一些材料经加工后回收利用或者用在其他工程施工中,这也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一种方式,对于企业来说,也是落实绿色施工技术的要求和需要。

4.4 施工中重视水资源的利用

全世界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施工中对水资源进行节约利用不仅可以降低工程成本,也为社会做出贡献。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水主要是地下水和自来水,要实施好节水原则,严格控制水资源的消耗,处理好工程废水,严禁将废水直接排放到周边河流湖泊之中。工程车辆的冲洗可以循环利用,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检查施工现场的用水器具,保证不发生漏水泄水事件。

4.5 节约土地利用做好规划管理控制

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合理规划利用临时设施,施工技术人员的住房以及办公场地应该按照节约规范原则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尽量不占用周边的农田林地等用地。工程施工之前做好施工地区的地质勘察工作,制定相应的施工措施,完工后及时恢复原有土地利用状况,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对一些化学品、危险品进行严格的管理,妥善处理,防止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5 结语

绿色施工在当前建设项目施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此,我们需要树立新的绿色环保理念,制定相关工程施工措施,将绿色施工技术科学有效地运用到公路桥梁工程中,工作之中加强施工经验的总结,做好施工技术研究,促进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为施工企业带来效益,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任文华.浅谈公路和桥梁的施工技术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5).

[2] 吴世锋.试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技术[J].北方交通,2013,(1).

[3] 张永新.论绿色施工背景下的公路桥梁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13,(12).

[4] 吕海清,孔勇.论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13,(3).

作者简介:杜宗刚(1980-),男,山东嘉祥人,永昌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路桥施工。

绿色施工背景 篇4

1.1 绿色施工的概念

绿色施工技术是最近几年才诞生的, 也是在人们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下应运而生, 指的是在整体工程以节约能源、环保施工作为基础理念, 同时根据具体施工需求选择降低能源消耗的环保施工方式, 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工程施工的顺利结束, 从而切实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以及经济效益。

1.2 绿色施工的整体结构

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方式存在比较大的差别, 但从施工总体上看主要是一些施工细节上的不同:施工前期处理、建材的使用及报废处理、噪音处理、水污染以及能源利用上等。在实际施工中, 要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 落实好环保施工理念, 才能在保障工程效益的同时, 保护环境。

2 实施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

绿色施工理念下的公路桥梁建设, 根本原则是不能破坏环境以及浪费资源。在此要求下, 必须提高施工技术及工艺来保证工程整体质量, 加强过程管理, 促使建设过程符合绿色施工理念。其次, 由于绿色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促进建设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 也提高了工程的效益。

3 绿色施工下桥梁技术的提升方法

3.1 提高环保节能意识, 加强施工管理

绿色施工必须切实落到实处, 提高施工管理者的环保意识。首先, 要加强工程人员的环保意识, 尤其是从事工程管理的高层人员, 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同提升。其次, 提高管理水平, 以环保作为管理第一要素, 制定严密的施工规划, 不能有破坏环境及浪费资源的现象发生, 运用科学、环保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

3.2 对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的保护

第一, 施工开始前必须对施工区域进行详细的勘察和检测, 制定符合环保要求的施工计划, 选择对环境无伤害的施工方式。

第二, 要加强对工程材料的管理, 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废弃物, 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 避免有害物质对地表环境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第三,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积极使用荒地, 避免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此外, 必须要保护施工地区的自然环境, 避免在施工中造成当地环境的破坏。

3.3 施工过程中扬尘的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 大型机械在运输时造成的扬尘, 会直接对人身体以及农作物造成直接伤害。有效的防止扬尘污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设置挡风抑尘墙, 这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方式, 实用性非常强。其中, 具备一定透风系数的挡墙抑制扬尘污染最为有效。

第二, 使用抑尘剂, 能够将空气中非常微小的粉尘粒子凝结成较大颗粒, 使其快速下降, 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空气中粉尘粒子的数量。这种方式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且在较长时间内有效, 同时造价非常低, 环保效果非常好。

3.4 对施工噪音的控制

施工现场的噪音主要是由大型施工设备产生的, 在噪音传播途径过程中进行降噪处理的主要方式, 是在传播过程中适当的安装隔音和吸音的设施。混凝土墙体可以缓解噪音的传播, 而吸音主要使用的是一些木丝板、隔音棉等材料, 对噪音进行吸音处理, 避免噪音大范围的传播。

3.5 对施工中水污染的有效控制

施工中的水污染, 主要是通过在搅拌站附近设置沉淀池, 将施工中的污水引入沉淀池进行处理, 同时检测水质的酸碱性, 处理达到标准后才能排放到自然环境中。这种方式不仅能降低污水的排放数量, 还能将水进行循环使用。对于生活用水的防污染控制, 需使用隔油池来处理。在工程建设中, 必须以高标准的环保指标来加强工程的绿色管理。

3.6 坚持节能施工, 减少资源浪费

在工程中, 原料进入施工区域后要对其进行分类存放, 制定材料管理制度, 对材料的使用要严格管理, 提高材料使用率。对于工程中大量使用的钢筋和混凝土, 必须加强管理, 严禁浪费。

施工过程中不仅要降低水污染, 还要提高水的利用率。施工时必须要节约用水, 定期对工程区域内用水设备进行检查, 能有效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4 结语

公路桥梁建设过程中, 绿色施工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在今后的桥梁施工过程中, 要将环保作为首要目标, 同时加强节能、减排意识的培养, 为我国环保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瑞雪, 吴丽萍.解析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不足及改进措施[J].黑龙江科学, 2014 (02) :89-90.

[2]王友根, 吴光强.浅析公路桥梁施工管理与风险[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4 (08) :126-127.

[3]乔有钢, 蒋红波.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几个关键点分析[J].江西建材, 2014 (23) :206.

“绿色背景护视力”无依据 篇5

在网上搜索关键词“苹果绿”或“豆沙绿”,发现许多网友都在提问“怎样调出这种护眼色”,于是就有人专门写出教程,有的软件甚至直接制作了相关插件,方便大家将网页颜色调成苹果绿。

陈先生从事设计工作,白天上班都是对着电脑工作,还时不时玩手机,因此经常感到眼睛酸痛。在朋友圈看到这条消息后,陈先生果断地把手机背景颜色换成了绿色。在感觉眼睛“好像舒服点了”后,他还向朋友分享了这种做法。

对于“屏幕换成绿色有助缓解视觉疲劳”的说法,许多人虽然半信半疑,但由于易于操作,仍会给屏幕换色。

背景设置不当反伤眼

把手机或电脑屏幕调成绿色能保护眼睛吗?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视光中心副主任医师胡建民说,绿色光处于可见光谱的中心位置,处于人眼最敏感的色彩频率范围内。色彩心理学认为,绿色能让人感到舒适与平静,所以绿色是人眼比较能接受的一种颜色。

但也有专家指出,改变电脑显示屏的颜色,并不能完全对抗视疲劳。“一个原因是绿色在让眼睛舒适的同时,使得手机主人更加长时间地紧盯手机,无形中使其更长时间地近距离视物。”胡建民说,长时间、近距离视物是眼睛最大的敌人,改变背景颜色却没有改变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习惯,同样会引起视疲劳。另一个原因是倘若绿色背景色饱和度过高反而会导致文字与背景反差降低,影响文字的对比度,使文字的辨识度降低,会让双眼更容易疲劳。

适当休息缓解视疲劳

如何缓解视觉疲劳?杭州市中医院眼科主任王青建议,在盯着电脑屏幕工作时,可以让眼睛每隔一小时左右休息一下。而业余时间,不管是看电脑、手机还是书籍,最好每30分钟休息5分钟,站起来走动一下或看看窗外,把一直注意近距离的视线拉长拉远。

绿色施工背景 篇6

关键词:绿色经济,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

1 研究背景

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能源的紧缺与价格的高涨, 在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的大环境下, 全球的金融危机和气候问题催生对绿色经济的重视与世界绿色能源革命。近年来, 世界能源的格局一直向绿色能源倾斜, 其在全球能源所占比重不断上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09可持续能源投资趋势》报告显示, 去年全世界各国绿色能源的投资总额, 已超过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投资额。可以预见, 在全球绿色经济大背景下, 投资绿色能源将会成为新热点。

2 绿色能源概述

绿色能源又称清洁能源, 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绿色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 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这些能源消耗之后可以恢复补充, 很少产生污染。广义的绿色能源则包括在能源的生产、及其消费过程中, 选用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能源, 如天然气、清洁煤 (将煤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煤气或“煤”油, 通过高新技术严密控制的燃烧转变成电力) 和核能等等。绿色能源具有蕴藏丰富、循环使用、无污染的特点。

3 绿色能源产业蕴藏着新的经济增长点

20世纪50年代之前, 能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始终不为新古典经济学家们所重视, 直到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 才显示能源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已经发生很大的不同。“能源作为一种稀缺要素也会影响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一观点逐渐被新古典经济学者认可, 并开始研究能源对经济的作用。诸多研究 (1978:Stem, 1993:Glasure and Lee, 1997:Jorgensen, 2000:Soytas and Sari, 2003) 表明, 能源在促进引导经济发展中与其他生产要素同样具有重要作用。进入工业社会后, 能源在经济发展的地位不断提高, 能源代替传统资源, 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要素, 并且其重要性使人们必须把它作为独立要素进行考量。

近年来, 由于出现传统能源短缺、环境问题凸显的新情况。世界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推动经济复苏,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成为全球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重视和开发新能源, 既可作为传统能源的补充, 破解当前资源缺乏, 又可以改善环境, 为未来社会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能源。世界发达国家都把加大绿色能源发展作为加大投资、创造就业机会、刺激经济增长的新政策战略。美国奥巴马的新政中, 对绿色能源做出了极大的倾斜。他提出未来十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研究并为相关公司提供税务优惠;政府将大量投资绿色能源———风能、新型沙漠太阳能阵列和绝缘材料等。到2012年, 美国发电量的10%将来自可再生能源, 并预测未来5年太阳能产业的增长率将在至少30%以上。美国在处理危机之际, 启动了以能源为主导的战略, 将能源产业作为其经济复兴的核心。除美国外, 英国政府计划在2020年前提供1000亿美元建立7000座风力发电机组, 新增就业16万人。欧盟的可再生能源计划, 将新增投资300亿欧元, 创造35万个就业机会。日本通过实施“绿色新政”, 太阳能发电量将增加20倍, 新型环保汽车使用量增加40%。

今年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出台重大政策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加大绿色能源投资额度, 同时拓宽了绿色能源的投资领域, 表明全球“绿色竞争”的气氛已相当浓厚。这些国家致力于绿色能源的开发和推广, 不仅是因为绿色能源是解决当前环境变化和能源安全双重威胁的良药, 还因为在萧条经济中, 对绿色能源产业提供技术资金支持也是创造高附加值和工作岗位的捷径。它们借助此次经济危机的机会, 创造更多的绿色岗位和绿色收入以平稳度过危机。除就业方面的好处之外, 绿色能源产业还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有资料显示, 越来越多的资本特别是私人投资流向发展中国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报告显示, 全球绿色能源投资逐渐向发展中国家投入, 中国和印度吸引到的投资所占份额从2004年的12%上升至2007年的22%, 金额由18亿美元增加到260亿美元, 增加了14倍以上。绿色能源投资方向多集中在具有成本优势的风能、太阳能和新一代核能上。法国推出生物能源发展计划, 成为欧洲生物燃料第一大生产国。英国把研究海洋风能、潮汐能等作为开发新能源的突破口。在中国, 煤制油生产技术的投入也成为主要投资热点。当前, 大约180个投资基金控制的180亿美元资金正对绿色能源虎视眈眈。绿色能源市场正在日益全球化, 越来越成为资本投资的热点。

对中国来说, 大力开发和利用绿色能源将是升级能源结构、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4 中国绿色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建议

我国传统能源资源并不丰富。据统计, 我国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2%、5%和56%。从2002-2006年的5年内,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消费的能源总量的比例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 但中国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同时, 煤炭的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仍然维持在七成左右, 以传统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并没有重大改变。巨大的煤炭产能和燃煤消费方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有别于同等水平国家的经济特色。为升级能源结构, 2008年我国印发出版《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提出“十一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目标: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解决农村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和农村生活燃料短缺问题;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 提高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中国“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要求, 到2010年, 中国一次能源生产目标为24.46亿吨标准煤, 五年年均增长3.5%。中国万元GDP能耗要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0.98吨标准煤左右。“十一五”期间年均节能率4.4%, 相应减少排放二氧化硫840万吨、二氧化碳3.6亿吨。

中国“十一五”节能目标实现对CO2减排的影响

发展绿色能源已成为我国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这意味着我国发展模式要进行根本性的转变。加快发展绿色能源、降低能耗, 既是我国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重要途径, 更是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创新发展模式的重要手段。因此, 我国必须在能源结构上进行升级转型, 抓住后危机时代新机遇, 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当前, 中国政府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即将出台, 最新《规划》草案对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的目标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 其到2020年的目标分别从原定的3000万千瓦、180万千瓦、4000万千瓦大幅调高至1亿千瓦、20吉瓦 (GW) 、7500万-9000千瓦的装机容量。预计到2020年的风电总装机容量将提高至约1.5亿千瓦;太阳能光伏的发展目标为总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约9000万千瓦。国家能源局表示, 风电将通过规模化开发, 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全面实现设备国产化, 使风电布局具有市场竞争力。到2010年, 风电规模将达到2000万千瓦。水电的发展重点为开发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和怒江等流域, 并因地制宜开发小水电。到2010年, 水电规模将达到2亿千瓦, 到2020年, 将达到20吉瓦。据悉, 到2020年, 中国绿色能源比重可以从目前的7%左右提高到16%左右;2035-2040年, 这一比重将占到一次能源总量的25%以上。与此同时, 财政部出台十大措施助力绿色能源产业发展:

(1) 大力支持风电规模化发展; (2) 实施“金太阳”工程; (3) 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 (4) 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5)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6) 支持城镇污水管网建设; (7) 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 (8) 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9) 支持发展循环经济; (10) 支持节能减排能力建设。

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 不但显示出政府和社会极度重视绿色能源的发展, 同时, 也说明政府已从资金投入、科研、立法、税收等政策措施倾斜, 促进绿色能源开发和推广。预计到2050年将新兴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总的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到50%, 届时, 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能源结构, 减轻国内产业对煤炭和石油的依赖, 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 我国绿色能源产业了很大的成就。但随着金融危机的扩大,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我们应该开拓进取, 积极探索, 进一步加快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升级转型。基于以上情况, 笔者对我国绿色能源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 制定发展新能源的长期战略。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将新能源放在更重要的战略位置。国家应高度重视新能源开发利用并积极宣传普及工作, 大力发展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绿色能源产业, 为我国占领未来世界能源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奠定基础。

(2) 加大对绿色能源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国家应尽快梳理与绿色能源有关的技术, 已经成熟的技术加以推广, 而加快引进国内急需的核心技术。加大对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绿色能源核心技术创新平台。推动产业标准化建设, 尽快出台绿色能源国家认证标准、技术标准等规范。

(3) 构建绿色能源经济政策体系。实施稳定的电价机制, 使绿色能源项目尽快营利, 提高投资者的积极性。调整补贴结构, 把对绿色能源装备生产企业的补贴和其技术创新程度挂钩, 把对绿色能源产品的消费补贴与其节能效果挂钩。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产绿色能源设备, 授予招标特许权。制定《光伏产业促进法》、《风能产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 保障绿色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4) 推广低碳生活方式。2010年5月1日, 历史上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开幕。上海世博会创造性地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 提倡全国实现低碳生活。在中国能源结构转型完成之前, 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 探索一种低碳的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在维持高标准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使用高耗能产品、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 最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让绿色经济造福全人类的愿景。

参考文献

[1]董战峰, 於方, 曹东.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路径的必然选择[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9, (3) .

[2]冯世良.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与开发前景[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2007, (16) .

[3]刘珂.浅谈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环境与前景[J].企业导报, 2009, (5) .

[4]李木人.第四次科技革命:“新能源革命”和“绿色经济革命”正在悄然拉开序幕[J].当代社科视野, 2009, (4) .

[5]陈新华.全球绿色能源革命与中国节能减排新机遇[J].上海节能, 2009, (6) .

[6]全球能源结构将调整新能源将有重大机遇[J].石油工程建设, 2009, (1) .

[7]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 关于合理开发新能源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建议[J].前进论坛, 2009, (9) .

[8]郑文.我国新能源战略走向及对策建议[J].资源导刊, 2009, (10) .

绿色施工背景 篇7

中国在人口、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国情和长期以来实行的黑色发展模式造成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已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是以人本为核心、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和目标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无论是以人为本, 或是统筹兼顾, 还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都要求处理好资源和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1]。因此, 在“绿色新政”背景下中国政府如何做到政府绿色管理将是中国未来重点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政府绿色管理的兴起及其内涵

1. 政府绿色管理的兴起。

18世纪40年代至今, 工业革命时代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进步与发展我们不可否认, 但由于在工业革命时代人类向环境无限制的索取, 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观, 实际上是以牺牲人类的生存环境, 降低生活质量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中国的自然国情和世界资源供给的有限性、环境负荷的有限性, 迫使中国必须摆脱和抛弃黑色发展之路, 既不能沿袭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前苏联式的重工业化模式, 也不能模仿和采用高消费、高消耗、高排放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 必须独辟蹊径, 寻求创新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2]。推进经济绿色转型涉及各个方面, 如政府、企业、社团组织、社会公众等市场主体等。政府因其行使公共管理权, 所以对于转型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政府作为推进科学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主导力量, 必须承担起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责任, 构建并实施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相协调的绿色管理。

2. 政府绿色管理的内涵。

任何社会系统都离不开政府的管理, 任何国家的政府也都履行着管理社会的职能。所谓政府管理, 是指政府根据宪法和法律, 通过政府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公共事务进行的协调、控制、规范、监督和服务等活动, 它是国家行政权力的运用和实施, 是使社会系统得以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传统政府管理存在的弊端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运行, 形成了无所不包、高度集权的政府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因效率低下而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中传统政府管理存在的弊端集中突出表现在:

1. 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政府效率不高。

目前政府职能转变还远未到位, 政府以审批代管理、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代替企业招商引资等现象依然存在。政府职能履行还不全面、不协调, 市场监管体制不完善,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都还比较薄弱。政府效率和管理创新还不够, 效率不高的深层次原因关键还是人的问题, 例如传统的行政模式、政绩考核方式、干部任免制度等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力度一般, 效果不明显。目前地方政府没有将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放在突出位置, 仍然过于重视经济建设和管理职能, 促进经济 (GDP) 增长是各级政府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责。同时, 由于财权事权关系不对等, 导致地方政府没能有效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2. 政府行政部门间利益关系的弥合度不足。

中国传统政府管理体制不仅在经济部门和资源环境部门之间存在严重的条块分割, 而且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合作。在有关资源和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责的行政规定存在诸如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具体化, 各种规定之间缺乏衔接、协调和配合, 甚至相互矛盾等问题。在与环境和资源相关的立法过程中, 有关部门为了强化自身利益, “以法争权”, 使得立法过程带上了鲜明的部门特色, 容易与其他法律或部门规定产生冲突。上述情况会弱化绿色新政实施的整体合力和协调推进度[5]。

3. 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与绿色经济发展的矛盾。

现行政府管理中总以GDP论英雄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 与绿色经济发展存在深刻矛盾。当前虽然国家对环境保护、发展绿色经济有着空前重视, 但现存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仍然保留传统的考核指标。对于地方官员而言, 经济增长总是排在第一位, 而环境保护以及发展绿色经济是第二位的。因为对官员的考核体系以经济业绩为核心, 如果地方官员如期完成了各项经济目标, 自然提级, 否则会被处罚或降级。故而, 地方政府继续把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速作为硬指标, 而把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等指标置于脑后。这样, 现行的一些政策不是鼓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而是鼓励企业粗放扩张, 政府的措施都是在逆调节[6]。

三、政府绿色管理实现路径

当前中国的政府管理模式仍然处在传统管理主导、绿色管理逐步发育、加快成长的阶段, “十二五”时期还需要在构建充分体现生态价值和生态规律要求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体系和具有更高生态文明建设素质的干部队伍等方面全力推进。从实践角度观察, 尤其要抓住以下几个着力点。

1. 强化绿色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

环境保护的法律与政策、资源利用的长远规划以及其他法律政策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分析是政府绿色职能运作的基本依据。但是当前的环保法律政策与资源利用规划多数停留在定性描述的原则性或指导性意见, 不够全面系统、深入细致, 尤其是不够量化、弹性大, 使得本来执法和监管力度不够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政策更是难以操作和落实。因此需要健全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立法、执法、监管三位一体的体制, 还要考虑其他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未来资源、环境产生的间接影响, 真正实现政府法律和政策的绿化。绿色职能的社会化指政府通过加强对企业和公众这两大社会主体的绿色行为的引导和监管, 从而实现政府绿色职能的外部化, 奠定绿色职能的社会基础。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公众是社会运行的基础, 两者都是资源的最大消耗者, 也是最主要的环境污染源, 因此政府行使对企业和公众的绿色职能无论在战略上还是战术上变得尤为关键。只有使企业及其他行为主体能够通过发展绿色经济获得更大利益, 绿色经济才能获得强大持久的根本动力。各种利益的基本结合点就是绿色经济技术模式, 比如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绿色服务业、生态旅游业等绿色产业;另一个重要结合点就是绿色激励机制, 包括绿色财政、金融、税收和投资制度, 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产业的发展[7]。

2. 强化政府职能社会化的建设。

绿色职能的社会化指政府通过加强对企业和公众这两大社会主体的绿色行为的引导和监管, 从而实现政府绿色职能的外部化, 奠定绿色职能的社会基础。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公众是社会运行的基础, 两者都是资源的最大消耗者, 也是最主要的环境污染源, 因此政府行使对企业和公众的绿色职能无论在战略上还是战术上变得尤为关键。只有使企业及其他行为主体能够通过发展绿色经济获得更大利益, 绿色经济才能获得强大持久的根本动力。各种利益的基本结合点就是绿色经济技术模式, 比如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绿色服务业、生态旅游业等绿色产业;另一个重要结合点就是绿色激励机制, 包括绿色财政、金融、税收和投资制度, 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产业的发展[8]。

3. 强化制定和实施绿色标准的建设。

绿色标准是按照生态文明和绿色经济的理念制定的, 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 全社会必须执行的具体规范, 它是推进绿色管理的具体抓手, 是支撑绿色经济和绿色社会的骨架。全面推进政府绿色管理, 必须重视绿色标准体系的制定与实施。在生产领域, 制定推行绿色产业、绿色园区、绿色企业、绿色产品标准;在消费领域, 制定推行绿色宾馆、绿色饭店、绿色商店标准;在社会领域, 制定推行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社区标准;在政府领域, 广泛推行绿色机关、绿色采购、绿色办公、绿色服务、绿色考核标准;在全社会各领域开展“绿色十佳”评选、创建活动, 实现绿色转型的典型引路、整体推进[9]。

结语

自然资源匮乏将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环境的破坏性使用并日益恶化使其承载力不断削弱;严重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盲从于市场的自发性, 不顾生态规律、社会规律, 造成公共性生态资源的严重不合理分配, 形成生态两极分化;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被忽略和损失严重。新时期, 中国将会在“绿色新政”背景下, 全面实施建设政府绿色管理, 彻底改变黑色经济发展模式, 为世界的绿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摘要:政府是推进科学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主导力量, 必须承担起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责任, 构建并实施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与经济协调的绿色管理。实施绿色公共管理是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日趋复杂的必然要求, 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和战略举措, 也是构建适应科学发展的新型体制机制的关键之一。在揭示了绿色政府管理的兴起与内涵的基础上, 分析了传统政府管理存在的弊端, 提出了政府绿色管理努力方向与实现途径。

关键词:“绿色新政”,政府绿色管理,和谐

参考文献

[1]李锦学.论绿色经济转型中的绿色政府建设.[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0, (2) .

[2]胡鞍钢.绿色现代化:中国未来的选择[J].学术月刊, 2009, (10) :73-78.

[3]苑琳.构建政府绿色管理的若干战略着力点[J].中国行政管理, 2010, (12) .

[4]苑琳, 崔树民.科学发展框架下的政府绿色管理——2006:进展、特点与走势[J].中国行政管理, 2007, (4) .

[5]张兵生.绿色经济学探索[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

[6]张晨强.构建政府绿色管理体系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4) .

[7]李芬.绿色管理: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J].前沿, 2008, (10) .

[8]刘家明.绿色发展背景下的政府绿色变革模式[J].物流与采购研究, 2009, (32) .

绿色施工背景 篇8

(一) “两型”社会的内涵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这里的“节约”不仅仅指消费领域的节俭和其他经济活动中对人、财、物的节省或限制使用, 还要求在经济运行中通过彻底转变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技术革新、管理创新、结构布局等。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 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 “两型”社会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来的资源供给不足和环境污染严重两大压力的必然选择。

(二) “两型”社会为企业绿色营销创新带来机遇和挑战

企业作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体, 就必须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旧辙, 实行“洁净化”生产和营销, 这就要求企业摒弃传统的工业时代营销做法, 探索新的营销做法, 即进行营销创新。“两型”社会的提出要求企业经营者必须以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维护全社会的整体及长远利益为基础去满足消费者需求, 实现企业自身利益。

“两型”社会的提出更新了企业原有的营销观念和技术, 使企业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利益, 企业必须开发新节能新技术, 深入推行清洁生产, 加强资源循环利用。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 必将增加对绿色节能环保产品的需求, 市场前景广阔。绿色营销创新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也增添了政府对企业的信心, 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这两方面来看, “两型”社会为企业绿色营销创新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二、企业绿色营销创新势在必行

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 提出“两型”社会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现实性。绿色营销创新是市场营销的更高层次, 它要求企业结合自身的特点和营销环境, 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 凸显绿色特征, 塑造绿色品牌形象, 确保企业的持续竞争力。

(一) 解决环境压力迫切需要绿色营销创新

我国江浙、广东等沿海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较快, 但是经济的发展, 是以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为代价的。目前, 该区域的人们, 开始为这种欠缺效率的开发付出代价。2007年的太湖蓝藻暴发, 无锡数百万市民就曾不得不面对“臭水”。这种发展模式大肆浪费资源, 加重了环境保护的压力。广东珠江治污, 按照规划从2002~2010年, 广州市政府投入的治理资金将高达445亿元。该发展模式之所以能风行一时, 就在于其见效快。“高成本”的高, 主要是指日后的环境成本高, 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其实是比较低的。早期忽略“高”而选择“低”的做法, 赢得了市场竞争机会, 获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同时也催生了恶性循环, 增加了环境压力。这必将也加重以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从先“高”后“低”再到“更高”, 企业将苦不堪言。

(二) 绿色消费驱动企业绿色营销创新

1、绿色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对无公害、有利于身体健康、节能环保的绿色产品的需求在增长。在我国, 消费者愿意买不喷洒农药的绿色食品, 选择电冰箱、洗衣机的时候不仅注重产品的质量、功能, 更加注重是否节电环保, 这些现象显示了绿色需求的巨大潜力。日趋扩大的绿色市场既为企业提供了开展绿色营销的舞台, 也驱使着企业不断创新绿色营销策略。

2、企业自身利益的驱使。由于绿色产品有利于健康和环保, 市场价格远远高于一般商品, 绿色产品的消费者愿意为绿色产品消费知付更高的价格保证了绿色营销的获利。再者, 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国内立法, 从环境标志、包装制度、卫生检疫制度等方面构筑非关税的“绿色壁垒”, 这必然驱使企业通过绿色营销打破非关税的“绿色壁垒”, 开拓国际市场, 从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企业可根据消费者的特征, 产品的特点和市场竞争的状况等, 通过制定独特的绿色营销策略而赢利。宁夏香山集团利用当地优势开发枸杞酒“宁夏红”, 以创新的产品概念———“绿色, 健康”, 定位于枸杞健康果酒, 明显区别于白酒和葡萄酒, 也没有落入补酒、药酒的俗套, 拓展了产品的生存空间, 宁夏红一上市就成了领导品牌。“宁夏红”的“健康酒”, 把握产品的特点, 避开相对集中的市场竞争, 这一成功无疑是营销概念创新的结果。绿色营销概念创新为该公司带来了丰厚利益。

(三) 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的要求

随着绿色产品的需求扩大化, 离不开绿色技术不断创新的支撑。首先可以进行原材料的创新, 努力开发运用天然材料, 控制好生命周期的源头;其次原有加工工艺也往往需在考虑环境问题方面加以改进, 因此需要进行处理与制造技术创新, 或开发以零排放为目标的污染预防技术, 或开发以减少污染排放为目的的末端致力技术;此外回收与复用、废弃物处置技术创新及对产品自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管理环节进行的创新等也是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

三、企业绿色营销创新策略分析

绿色营销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 所以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断创新。企业通过观念、营销策略、技术、服务等创新, 占据竞争优势。

(一) 绿色营销观念创新

不应单纯地把看成是实现利润的手段和工具, 消极地去发现需求、满足需求, 而且要积极主动地引导进行合理消费, 注重培育和配合的绿色消费意识, 在价格、广告、消费时尚引导等方面, 鼓励和倡导理性消费和科学消费。

从市场因素来看, 绿色产品的目标顾客是具有一定素质、购买能力和文明程度的消费群体。这一消费群体, 他们从自身安全与健康考虑, 愿意为购买代表时尚、文明的绿色产品而适当多支付费用。所以要注意充分发挥这一消费群体的领先、示范作用。人们使用绿色产品, 支持绿色营销, 本身就是对社会、对自然、对他人、对未来的奉献, 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明确绿色消费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二) 推行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技术创新是我国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绿色产品市场的突破口, 它是指为促使产品自然生命周期各阶段绿色化、降低产品自然生命周期成本而进行的技术创新。包括原材料采集、大批量处理、工程化及特殊材料生产、制造与装配、使用与服务、退出使用、处置等环节的技术创新, 其范围涉及从绿色产品的制造过程发展到产品自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

我国企业应以绿色技术创新为支撑, 开发、生产出更多的符合环保要求, 无公害的或危害较小并有利于资源再生的绿色产品, 以环境和资源保护为核心, 以产品销售地市场的最新环境标志制度和最新国际标志制度为依据进行绿色产品设计。

(三) 实施绿色营销组合策略创新

树立绿色营销组合观念, 实施企业营销组合策略创新。企业必须在确立绿色营销观念的基础上, 在产品、包装、价格、分销、促销等各个环节始终贯彻绿色原则, 并科学地予以组合运用。一是生产绿色产品要使用无公害、易分解的新能源、新资源;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节能降耗;要力求资源的回收再生, 提高资源利用率;还要考虑产品的使用安全与使用后的废弃物无环境污染。二要采用绿色包装。包装物可以重复使用, 如可以反复回收利用的啤酒瓶。包装应该采用组合型、复用型等节料包装物, 应增加对消费者使用和处理包装物的宣传及处理方法说明。三要合理制定绿色价格。绿色价格的制定要树立“环境有偿使用”的新观念, 绿色产品的价格定位则必须面向大众消费者。四要选好绿色分销渠道。选择绿色渠道要注意选择在消费者心中具有良好绿色信誉的中间商。企业也可以开设一些绿色专营店, 确保专营店“纯绿色经营”。五要开展绿色促销。促销是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 具有诱导需求、创造需求的功能。

(四) 强化绿色服务创新

绿色营销要想创新, 针对绿色营销而开展的绿色服务更是必须创新。绿色营销创新更应该建立绿色服务通道。该通道的建立将执行如下功能:一是传播绿色消费观念, 减少绿色消费误区;二是真正从专业化的角度解决消费者在绿色消费中出现的问题, 指导消费者进行纯绿色消费;三是实现绿色产品价值再造。通过绿色服务, 减少资源浪费、节约物质消耗、减少环保成本、实施资源综合利用, 实现绿色产品在绿色服务中价值最大化。

在服务人员使用方面, 大量的人力投入, 往往导致资源的极度消耗与浪费, 人均效率的低下, 在推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同时, 应该注重“人力资源”的节约。要求企业从“人海战术”转向“精兵简政”, 从无节制的资源投入与损耗转向资源集约与整合。

(五) 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两型社会”的提出, 显示出政府必须强化宏观调控职能。我国政府制定并完善了多部环境保护法规、条例, 颁布了300多项国家环境标准, 建立了“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监督管理”的环保政策体系和环境影响评价、排污收费、排污许可证、污染集中控制等环境管理制度, 如实施了《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也将于2009年1月1日起生效。该法规定, 国家在保障产品安全和卫生的前提下, 限制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都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绿色营销的创新。

我国政府在2007年12月31日出台“禁塑令”, 从源头上采取有力措施, 督促企业生产耐用、易于回收的塑料购物袋, 引导、鼓励群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 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保护生态环境。该举措体现了政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决心。但是政府职能部门对立法体系上还存在相当数量的空白要尽快予以填补和完善, 特别是对环境执法要加强监督检查。

四、结束语

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很低, 是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 加上我国企业的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 使大量资源面临枯竭的威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建设“两型”社会的两大宗旨, 强调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维持在环境可承载能力限度内。绿色营销创新正是迎合了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 企业在结合自身特点和营销环境的情况下, 从观念、技术、营销策略、服务等各个方面显现创新特色。在塑造绿色品牌的同时, 塑造了企业良好的形象, 建立了绿色企业文化。企业的长远发展正是基于这种创新思路, 根据环境的变化, 主动出击, 从而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赢得了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万后芬.绿色营销[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魏明侠, 司林胜.绿色营销绩效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5.

[3]、李颖生, 刘春雄, 金焕民.营销创新[M].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5.

[4]、肖创林.企业绿色营销创新的实现途径[J].经营与管理, 2008 (4) .

[5]、张静中.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企业营销创新[J].生态经济, 2006 (1) .

绿色施工背景 篇9

一、绿色GDP

(一) 环境具有价值。

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场所, 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源和生产建设资源, 其中包括生态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天然资源, 为人类劳动提供了劳动对象和劳动场所。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前提条件的同时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依赖条件。环境的好坏既影响人们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 同时也影响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方式, 进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因此,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劳动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劳动加上自然环境才是财富的源泉。环境与社会经济总是互动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 经济生活依赖环境, 环境制约经济的发展。随着人类实践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环境和经济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 从经济发展的观点来看, 环境是有价值的, 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素, 从经济实质讲, 环境是一种任何产品都无法替代的“公共产品”。

(二) 绿色GDP的提出。

经济产出总量增加的过程, 必然是自然资源消耗的过程。传统的GDP是指国家或地区内的居民在一年内所生产或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总和。我们从传统的GDP中只能看出经济产出总量或经济总收入的情况, 却看不出这背后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也就是没有把环境成本算入其中。

绿色GDP实际上是对传统GDP的一种调整, 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它意味着观念的深刻转变, 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观, 它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 综合性地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实行绿色GDP, 在传统GDP中扣除环境成本, 就会使经济增长数据大大减少。因此, 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都要绿色化, 降低环境成本, 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的绿色化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作为整个社会经济大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和活动方式, 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源头。一方面环境给企业生产提供了资源、能源等物质基础, 同时生态环境的质量高低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另一方面, 企业的生产活动又通过资源的开采、废气、废水的排放以及产品消费和回收处理等方式改变和影响着环境的质量和生态结构, 这就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互促进。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才能促进绿色GDP的提高。目前国内外许多有识之土都认识到工业化引发的生态环境危机, 必须进行一场生态工业革命才可以维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绿色企业。绿色企业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概念, 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三蠃”, 因此, 要实现企业绿色GDP的最大化, 就必须实现企业全方位的绿色化。

企业的绿色化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 绿色文化。

绿色企业文化主要是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以绿色文化为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 以发展绿色生产为基础, 以开展绿色营销为保证, 以满足员工的绿色需求为动力, 从而实现员工、企业、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文化。一个企业首先应该把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渗入到企业的各个环节, 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生产营销活动之中, 这就是推行的“绿色管理”。进行“绿色建厂”, 使用“绿色技术”, 实施“绿色设计”, 生产“绿色产品”, 争取“绿色商标”, 成为“绿色企业”。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实现“三蠃”。

(二) 绿色建厂。

企业从建立之初, 厂房的位置选择就要考虑生态产业链的问题, 把企业建在产业带的生态园区。厂房的构造设施, 材料选择以及生产线的选择都应当把环境要素考虑进去, 尽量选择既经济又环保的材料建厂, 同时选择环保型生产线, 努力做到企业的硬件设备环保化。

(三) 绿色技术。

绿色技术是国际发展的一种大趋势, 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想持久利用资源, 企业就必须摒弃过去高消耗、高投入的工业发展模式, 大力推进绿色生产过程, 依靠科技进步, 采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 提高经济效益。对仍处于主导地位的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 尽可能把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绿色技术的迅速发展, 在防治污染、回收资源、节约能源三大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如美国的脱硫、脱氮技术, 日本的粉尘、垃圾处理技术, 德国的污染处理技术在世界上都遥遥领先。绿色技术已经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我们的企业应注重引进世界先进的绿色技术, 同时加大绿色技术的研究提高企业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四) 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又称生态设计、面向环境的设计等, 是指与产品相关的各类信息 (技6术信息、环境协调性信息、经济信息) , 利用并行设计等各种先进的设计理论, 使设计出的产品具有先进的技术性、良好的环境协调性以及合理的经济性的一种系统设计方法。“绿色设计”和“传统设计”的根本区别在于“绿色设计在设计构思阶段就把降低能耗、易于拆卸、使其再生使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及环保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成本的要求列入设计指标, 这样设计出的产品可以拆卸、分解、零部件可以翻新和重复利用, 这样既保护了环境, 又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五) 绿色产品。

绿色产品是指生产过程及其本身节能、节水、低污染、低毒、可再生、可回收的一类产品, 它也是绿色科技应用的最终体现, 除了“绿色食品”外, 大量的“绿色家电”陆续问世:美国由于使用“绿色电脑”, 每年联邦政府可省电费支出400万美元;德国的“绿色电视”所用材料是轻型钢板、铝制材、木料及塑料, 这种塑料可重新深化, 回收再用, 而且性能不变, 整机各个部件均可拆卸、拼装、更换, 以保持适应环境保护的最新技术水平。绿色产品能直接促使人们消费观念和生产方式的转变, 其主要特点是以市场调节方式来实现环境保护为目标。目前国际已经出台了绿色产品。认证标准井颁发生态认证标志。公众以购买绿色产品为时尚, 促进企业以生产绿色产品作为获取经济利益的途径。通过认证并被授予绿色标志的产品无疑在市场上将会有强大的竞争力。

(六) 绿色营销。

企业通过塑造绿色形象, 开展绿色促销等各种途径在公众心中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 刺激顾客对绿色商品的购买欲望。目前, 全世界“绿色消费”总量巳达约2000亿美元, 在这一绿色浪潮的冲击下, 善于审时度势的商家们也积极行动起来, 引进绿色观念、推出绿色产品、开发绿色市场、制定绿色价格、开辟绿色渠道、实施绿色公关、树立绿色形象,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绿色营销体系。日本一家超级市场要求顾客自备购物袋, 以便减少使用塑料袋。超级市场发给每位顾客登记卡, 白备购物袋的顾客, 商店在登记卡上盖章, 积累到一定数量后, 商店免费赠送一定价值的商品。像这样的先进的绿色营销方式例子很多, 都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绿色广告的使用, 可以使‘绿色产品”很快被消费者认识, 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树立起“绿色企业”形象。

绿色施工背景 篇10

现今,社会在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可持续发展给予了全面的关注。而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资源节约型以及环境友好型道路。在这样的发展要求下,建立两型校园也是具有十足的教育意义的。

两型校园建设的内涵

从2007年开始,我国开始建立资源节约型以及环境友好型试验区,在这种背景下,两型社会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词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频率越来越高,这表示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两型主要指的是就是资源节约型以及环境友好型。建设两型校园就是建立资源节约型以及环境友好型校园,这主要关注的是校园建设的环境性以及节约性。资源节约是相对于资源浪费来说的,它归属于健康的消费方式,同時也体现了一种价值取向。另外,环境友好则侧重致力于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问题,这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理念进行了充分体现,同时也体现社会对价值多样性的认识。现今,社会上对于两型社会的认识越来越形成一种普遍共识,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也在执行这一理念。除了在经济发展领域内,对这一价值导向进行积极贯彻之外,其他的部门也在贯彻两型建设,如两型校园建设。校园环境是人们居住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大多是青少年。人的一生中,几乎整个青少年阶段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学习。因此,建设两型校园既是时代发展赋予学校建设的要求,也是实现以人为本发展观的重要需求,更是对学校教育目标以及教育价值进行实现的体现。综上所述,两型校园在现阶段建设是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绿色景观的价值指导。绿色景观主要指的是在景观建设中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低的一种景观建设方式。从上世纪开始,人们就开始进行了设计结合自然的思考,从而也形成了一种范围更广的绿色设计。

两型校园建设背景下如何实现绿色景观设计

注重校园的整体环境规划工作。根据绿色景观设计的相关原理,在进行校园环境规划的开始阶段,设计人员就应该设计一个整体系统的环境观念,也就是在设计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从系统角度开始进行,对于校园所处地域以及地理环境进行充分考虑,并对校园中存在的地域文化特点以及传统文化特色进行充分尊重,从而对技术与人文的结合进行有效促进,在设计中对自然资源尽量进行保护以及节约。在具体设计的时候,可以遵循“3R”的设计原则,即Reduce(减少使用)、Reuse(重复使用)、Recyle(循环使用)。在进行校园环境设计的时候,需要牢记校园设计的实际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校园中学习书本知识的时候,也对自然进行充分感受,从而形成一个科学的自然观以及学习观。

注重校园生态基础建设。根据绿色景观的设计原则,可以将学校中的生态基础建设分为节能降耗建筑以及绿地系统建设两个方面。在进行两型校园建设的时候,应该对生态建筑进行积极提倡,在建设的过程中尽量对一些钢材进行减少使用,或对一些材料进行重复使用,从而使得混凝土的使用比例进行有效减少。对于一些还存在利用价值的老旧建筑,就应该对其进行重新改造以及再利用。同时,在进行校园建筑建设的时候,应该大力建设具有节能降耗功能的建筑,对建筑进行合理科学设计,从而对建筑的朝向、开窗面积进行设计,实现布局的合理性。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对建筑的电能进行有效降低,还能使得建筑中的采光通风得到保证。校园中的绿地系统一般有道路绿化。中心绿地以及建筑周边的绿化工作等等。在校园中开展绿地系统设计的时候,应该对原有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以及发展,使得绿地建设与基地的生态区情况进行融合。

学校中的绿色文化景观建设工作。校园空间不仅是一种纯粹的地理空间,还是一种文化空间的构造,因此,在两型校园的建设背景下,在对学校景观建设的同时,还应该强调绿色文化的景观构造工作。绿色文化既包括对学校过去的延续,也包括对新产生文化的吸收以及创造。在现今社会,新文化的主要代表就是建设两型社会,而学校中的绿色文化载体就是学校中的景点以及环境。学校景观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人们的学习、交流等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在进行具体方案设计的时候,不仅需要对校园文化特色进行体现,又需要对绿色、低碳等新文化进行充分突出,从而使得校园的景点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上一篇:监控电子信息化技术下一篇:安全风险评价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