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施工

2024-08-21

楼板施工(精选十篇)

楼板施工 篇1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8629.59m2, 地上六层, 地下一层, 分为正楼和厢楼两个部分。

厢楼地下为10间戊类仓库, 一、二层为商业用房共10户网点, 三至六层为医院用房。仓库层高2.5m, 商业用房层高3.6m, 医院层高3.6m, 建筑物檐口标高21.60m。基础为钢筋混凝土肋梁下条形基础、独立基础和部分刚性基础;粘土砖墙承重, 一、二层采用MU10粘土砖, M10混合砂浆砌筑, 三至六层采用MU10粘土砖, M7.5混合砂浆砌筑, ;设有钢筋混凝土墙梁, 现浇楼面, 三至六层为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外墙为370mm粘土砖墙, 外贴80mm厚苯板;屋面为彩色水泥瓦屋面, 有组织排水。

浇注五层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时, 五层楼面底模支撑在四层楼板上, 此时四层楼板底模已拆除, 浇筑五层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 (XKB-1) 当自6轴向南浇筑近2.0m时, 底模下沉 (可达200mm以上) , 同时四层楼板也下沉挠曲, XKB-1严重开裂, 钢筋接头处拉开, 四层XKB-1已破坏。

事故发生后, 经检测和专家鉴定, 该建筑物存在多处结构不安全隐患, 技术鉴定书中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意见:a.'、, 轴线在8至9轴线间设柱下肋梁钢筋砼条形基础, 在8、:、;、3、6、-、<轴交’、, 轴处设钢筋砼柱;三、四、五、六层在’、, 轴线处设纵向连续梁支承楼板。b.补设的钢筋砼柱穿过原现浇板及圈梁时, 原现浇板及圈梁钢筋不断。c.四、五、六层原XKB-1不再使用, 重新按三跨连续板设计, 板内横向设暗梁做柱的支撑。

2 加固施工

2.1 基础的施工

土方开挖→垫层→原基础钢筋与新基础钢筋的连接→支模板→绑扎钢筋 (包括植筋) →原基础混凝土与新浇混凝土相交面的处理→浇砼

2.1.1 土方开挖前应放线定位, 土方开挖后应验槽

2.1.2 垫层施工完应进行放线和标高抄测

2.1.3 将与新基础相接的原基础的混凝土凿

开露出钢筋, 同时将新基础的钢筋与原基础钢筋焊接连接, 搭接长度不小于10d。

2.1.4 需要将新基础的钢筋植入原基础梁中植筋技术:

定位→钻孔→清孔→安装锚筋→注胶固定→固化养护。a.锚固区的表面应坚、平整, 不应有起砂、起壳、蜂窝、麻面、油污等影响锚固承载力的现象。b.用冲击钻 (电锤) 在定位点上打孔, 打孔时应避开受力主筋。对于废孔, 应用化学锚固胶或高强度等级的树脂水泥砂浆填实。c.孔内插筋前应用空压机或手动气管彻底吹净孔内碎渣和粉尘, 再用丙酮檫拭孔道, 并保持孔道干燥。d.植筋植于锚孔后在固化完成之前, 应按照厂家所提供的养生条件进行固化养生。固化期间禁止扰动。e.化学植筋的焊接应考虑焊接高温对胶的不良影响, 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 离开基面的钢筋予留长度应不小于20d, 且不小于200mm。

2.1.5 原基础混凝土与新浇混凝土相交面均应凿毛、洗净刷一遍加胶水泥浆。然后方可浇注混凝土。

浇筑砼前应验筋, 特别是柱筋的位置应准确、并固定。

2.1.6 模板、钢筋和砼施工按常规作法。

2.2 三层、四、五层XKB-1底部框架梁、柱的施工。

2.2.1 穿越一、二层柱的施工 (一、二的柱穿越已完成的承重墙体) 。

放线定柱位→剔凿柱位的墙体和楼板→绑扎钢筋和安放墙体与柱拉结钢筋→支模板→浇筑砼:a.剔凿隔墙前应将剔凿位置用墨斗弹线, 应剔凿成马牙槎, 最小宽度满足柱的尺寸, 马牙的高度300mm, 宽度60mm。剔凿采用无齿锯切割 (双面切割) 和小凿子剔出的方式。b.穿越一、二层楼板时应将楼板凿通:剔凿前应在楼板底部相应位置进行支顶, 并在楼板上弹出柱位线 (上、下面均应弹线) ;用无齿锯沿线切割 (上、下面均应切割) , 切割深度以不伤及钢筋为准。用冲击钻和小凿子将孔打通, 其断面应垂直、整齐, 不能伤及钢筋。c.安装柱钢筋和与墙的拉结钢筋:拉结钢筋穿越墙体可用冲击钻打孔, 穿完钢筋后用高强度砂浆堵实。d.柱的砼应分两次浇筑, 在2000mm高处留一个500mm高的浇筑口, 浇筑到2000mm高处, 立即用准备好的模板封死, 然后在楼板上洞口处进行浇筑。e.砼浇筑前应将剔凿的墙体和楼板洞口及模板充分湿润。f.钢筋、模板和砼施工按常规作法。

2.2.2 三、四、五层框架柱、梁的施工

放线定柱位→柱钢筋安装→柱模板安装→柱砼浇筑→梁底模板安装→梁钢筋绑扎→梁侧模安装→浇筑梁砼:a.柱穿过XKB-1时应将楼板凿通, 具体做法与柱穿越一、二层楼板时相同。b.柱的砼应分两次浇筑, 在2500mm处留一个到柱头的浇筑口, 浇筑到2500mm时立即将浇筑口用准备好的模板封死, 然后在楼板洞口处进行浇筑, 浇筑到梁底。c.浇筑梁砼可事先在空心板上开洞, 从洞口浇筑:空心板开洞位置应在空洞处, 不应伤其肋部。空心板开洞应在梁底模安装后, 绑扎钢筋前进行。开洞前应事先找出空心板开洞位置, 并用墨斗弹线, 若孔洞与梁位置相对, 可正常安装梁侧模;若孔洞与梁位有偏差, 则梁的侧模采用倾斜安装, 形成露斗形状, 浇筑后, 待砼终凝前铲除多余砼, 并用木抹搓平压实。洞口间隔1440mm (4个孔) , 洞口长120mm, 宽度200mm, 不能伤空心板肋, 孔内安装加强钢筋。从洞口用高压泵拄入C30细石微膨胀混凝土并振捣, 浇筑时应从一头向另一头推进, 随浇随振捣, 随将洞口的封闭;并应高出洞口30~50mm, 待砼终凝前将多余砼用木抹抹平压实。为保证砼振捣密实, 应在梁模外侧挂附着式振捣器或用木锺敲打模板。

2.2.3 模板安装可按原模板施工方案执行。

2.2.4 钢筋安装按常规作法。

2.3 六层均改为现浇连续板, 其施工顺序为

柱钢筋绑扎→柱模板安装→柱砼浇筑→梁底模安装→梁钢筋安装→梁侧模安装→板底模安装→梁、板砼浇筑。

2.3.1 模板施工可搂原“模板施工方案”并应作到:

a.支撑材料的材质和规格, 应符合设计要求, 不得使用腐朽、扭裂、劈裂的材料。

b.支撑立杆应当垂直, 底端应平整坚实。立杆下必须设置符合设计要求的垫板, 调整立杆高度的木楔必须钉牢, 严禁支垫砖块等脆性材料。

c.如支撑立杆需接长使用时, 接长部位不得设在立杆下部, 每根立杆接头不得超过一处;在同一平面上的立杆接头数不得超过立杆总数地25%且不得集中设置。每个接头木不少于两根, 搭接处必须平整、严密。

d.立杆的间距, 支撑系统的纵、横水平拉杆和水平、垂直剪刀撑的设置必须符合模板工程的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的要求。

e.上、下楼层的立杆应对齐, 且纵、横均应成排在一条直线上, 以保证水平拉杆的连续;水平拉杆应设置上下两道, 两道拉杆间距为1500mm;垂直剪刀撑纵、横向每隔4空设1道。

2.3.2 钢筋和砼施工可按常规作法, 见原施工组织设计

3 保证质量措施

3.1 成立加固施工领导小组, 现场选调责任心强, 技术水平高的人员指挥加固施工。

3.2 施工前施工人员应熟悉加固图纸, 并应请设计人员进行设计交底。

3.3 编制加固施工方案, 编制专项技术措施, 并报监理批准后实施。

3.4 向所有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5 进场材料均应有出厂合格证, 并经监理见证取样进行复试, 报监理审批, 审批后方可使用

3.6 基础土方完成后请有关各方验槽。

3.7 钢筋安装完成后, 浇筑前向监理报验审

批, 并进行钢筋验收, 重要部位的钢筋应请设计单位参加验收, 合格后方可浇筑砼。

3.8 加强对混凝土配合比管理, 专人负责, 做到罐罐过称, 确保配合比准确。

3.9 试块应按规定留置:

基础、每层柱、梁、板均应分别留置标准养护和同条件试块, 且每次浇混凝土均应留养试块。

3.1 0 加强对植筋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设专人负责。

3.1 1 每道工序完成后应按程序进行验收, 合格各方签认后, 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1 2 加固工程完成后应请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综合验收。

结束语

楼板裂缝灌浆处理施工方案 篇2

一、工程概况:

××小区工程1#-4#楼框架结构,楼板为现浇混凝土结构板,由于诸多原因造成楼板出现一条贯穿裂缝及一条表面裂缝,裂缝小于1mm采用直接封闭的方法处理,为了保证结构的使用性不出现渗漏水现象,顺利交付业主使用,我项目部积极进行整改,特编制此裂缝灌浆施工方案。e

二、自动压力灌浆技术处理方案:

自动压力灌浆技术是混凝土裂缝灌浆领域包括材料、机具、施工的一项综合补强技术。该技术研制了可对混凝土微细裂缝进行自动压力灌浆的新型机具和适应各种形态裂缝修复的灌浆树脂、配套材料,提供了混凝土缺损维修的聚合物浆液,并对裂缝成因和微细裂缝注入理论进行了分析,通过深固加固技术大量工程实践,总结制定了一套自动压力灌浆操作细则和质量保证体系,为建筑物的维修补强改造提供了有价值的技术途径和实施手段!

三、灌浆施工工艺流程总体如下:

表面清洁处理—封缝—埋设灌浆嘴—准备灌浆泵—试压—配制灌浆材料—灌浆—检验及表面处理。

1、清理裂缝:(1)清除裂缝表面的灰尘及杂物。

(2)剔除缝口表面的松散杂物,用气压为0.2MPa以上的压缩空气清除槽内浮尘。

2、埋设灌浆嘴: 清缝处理后,钻设灌浆嘴,灌浆嘴的间距沿缝长依缝的宽窄以35~40cm为宜,原则上宽缝可稀、窄缝可密,但每一条裂缝至少须各有一个进浆孔和排气孔。

3、封缝:对压浆区域的裂缝,无论缝宽大小,原则上都应同时封闭,以防裂缝相互贯通而跑气跑胶。

4、密封检查(气检):封缝材料固化后,沿缝涂刷一层肥皂水,并从灌浆嘴中通入气压0.2MPa的压缩空气,检查缝的密封效果。对漏气部位进行补封处理。

5、灌浆:(1)灌浆材料配制: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化学灌浆的配置,灌浆材料均由双组分组成,在使用前需根据现场条件及使用要求由试验确定适宜的配比。实际施工时,按照配比将甲乙组分混合在一起,用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即可使用。一般情况下,灌浆材料配制后宜在二个小时内用完,故配制材料以一次性用量为宜。

(2)灌浆工艺:启灌之前,先接通管道,打开所有灌浆嘴上阀门,用气压为0.2MPa以上的压缩空气将管道及裂缝吹干净。灌浆顺序自上而下,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连续进行。灌浆压力以0.2~0.4MPa为宜,压力逐渐升高,防止骤然加压使裂缝扩大。

6、灌注操作程序:(1)接通管道;(2)将配制好的胶浆注入灌浆罐;(3)打开储气瓶阀门,调节压力;(4)打开灌浆罐通向灌浆嘴的阀门;(5)待相邻灌浆嘴冒浆后关闭此嘴的阀门,以下依次进行;(6)当出浆率小于0.1L/min时,持压5~10min后,即可停止该缝的压浆,关闭压浆嘴阀门。进行灌浆封闭的缝要进行取芯抽样或开孔内窥镜检查,以保证灌浆封闭质量。

7、宽度小于0.10mm的裂缝进行封闭处理方案: 对于宽度小于0.10mm的裂缝,无论其裂缝大小,在进行裂缝的灌浆过程时,一并封闭,不需要做处理。对外表颜色较深的原封缝物均要清除干净,重新采用107胶或801建筑胶水泥浆(混白水泥)刮抹,要求颜色与原混凝土表面颜色相近,外观平整。对于裂缝较多,可布置工作面的现场,可采用气泵-灌浆罐进行灌浆。对于裂缝不多,或工作面较小的情况下,可采用便携式灌浆泵进行灌浆。

8.主要材料:

自动低压灌浆器,灌浆树脂,快干封缝胶,其它材料。

四、施工关键技术措施: 1)根据水溶聚氨酯进浆特性和施工经验,若要达到满意的灌浆效果:裂缝宽度在0.5mm以上,设置灌浆咀的距离应在0.5m左右;裂缝宽度在0.4mm~0.5mm,灌浆孔距0.4m左右;裂缝宽度0.3mm~0.4mm,灌浆孔距0.3m左右;裂缝宽度在0.3mm以下,灌浆孔距0.2m左右。裂缝越窄,越容易堵塞,灌浆咀的孔距就应该越小。还需注意灌浆咀应设在缝隙明显且较宽的部位。在裂缝上安装的灌浆咀,多数是用于观察裂缝是否通畅、灌浆是否顺利。一旦某个灌浆咀不出浆,就要立即进行检查,分析原因、找出对策进行处理。否则就可能造成裂缝内的聚胺脂弹性体不连续,影响防渗效果。固定灌浆嘴的作用是灌浆和便于观察灌浆效果。灌浆嘴应固定在设计好的灌浆孔位置并采用骑缝的方式安装灌浆咀,裂缝尖灭处及断开、分岔部位应加密。当裂缝为干燥表面,灌浆咀采用钻孔法固定,使灌浆咀能承受一定压力。要保证孔眼与裂缝畅通,灌浆嘴不松动。

2)通气试验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灌浆孔与裂缝是否通畅,检查封缝是否有效,确定可否灌浆。以不大于设定灌浆的压力气体充入裂缝中,详细观察每个灌浆孔的通畅情况:封闭后的裂缝是否漏气,周边混凝土是否有漏气孔。

3)根据裂缝的缝宽估计可灌程度,配制适宜的浆液。浆材配制时应置于容器中,用搅拌器均匀搅拌至色泽均匀。搅拌用容器内及搅拌器具不得有油污及杂质。应根据裂缝宽度、环境温度决定浆材的每次拌合量,并严格控制浆液不得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4)按由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灌浆。灌浆过程中,应保持工作压力在0.1 ~0.3mPa,当灌到最后一个灌浆嘴时,应适当加大压力迸浆。迸浆期间应观察是否还在进浆,灌浆结束标准以不吸浆为原则,如果吸浆率小于0.01升/分钟,应维持至少10分钟,可做为结束标准,停止灌浆。要求进浆均匀,计量准确,计录详细无误。

××项目部

楼板施工裂缝的控制措施 篇3

摘要:钢筋混凝土的裂缝控制问题是建筑工程中很重要的问题之一,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公认的建筑施工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认识上的偏差,或重视程度不够,混凝土产生裂缝现象十分普遍。混凝土的裂缝问题乃是严重困扰着混凝土楼板施工质量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混凝土 楼板 裂缝 防治

0 引言

当前,不论是框架结构的工业建筑还是民用住宅楼中,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工程也是越来越多。

1 问题表现

斜向裂缝:多分布在房屋外墙转角所在房间的楼板上,裂缝一般成45o斜向,有时一只角同时出现两条裂缝,裂缝基本上为上下贯通。纵横向裂缝:主要表现为纵横向裂缝。如某教学楼,其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大面积出现宽度0.1-0.3mm不等的纵横向裂缝。表面龟裂:此类裂缝主要表现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缝,容易控制与处理。如某在建工程,因板面面积大,在晚上浇混凝土,第二天早上派人浇水,但前面浇,后面就干掉,到中午时板面出现龟裂缝,用肉眼可辩识。

2 裂缝产生的原因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材料选用方面的因素

2.1.1 水泥品种。水泥的选择是关系到收缩问题的关键。不同品种水泥的收缩值取决于C3A、SO3、石膏的含量及水泥细度等。而且,随着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水泥的标号等级要求也就相应提高,水泥用量也就会增加,产生的水化热就越高,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也越大。

2.1.2 外加剂应用不当也会引起的裂缝。由于施工工期的需要,一般都会使用化学外加剂的,但外加剂应用不当会直接引起混凝土多种质量问题,并且外加剂的使用也会增大混凝土收缩的变化率,如掺减水剂用于改变混凝土和易性。高效减水剂的减水作用随时间延长而降低,这是坍落度损失的主要原因,由于高效减水剂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或早期水化物上,它或是被水化物包围,或是与水化物反应而被消耗掉,变得不能发挥分散能力,水泥颗粒间斥力减小,造成水泥颗粒凝聚,使混凝土坍落度减小,造成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损失过大或短期内完全丧失流动性,这类问题在混凝土生产行业中会经常遇到,程度轻的会引起混凝土施工困难,混凝土表面会出现收缩裂缝。

2.1.3 混凝土配合比。在原料一定的条件下,水灰比对混凝土收缩有很大的影响。混凝土收缩主要取决于单位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而用水量的影响比水泥用量大;在用水量一定内条件下,混凝土收缩随水泥用量的增大而加大,反之增大的幅度较小;在水灰比一定条件下,混凝土收缩率随水灰比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在水灰比相同条件下,混凝土干缩随砂率增大而加大,但增大的幅度较小。影响砼的收缩而产生裂缝原因包括单位用水量、单位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等控制参数。

2.2 施工方面的因素

2.2.1 配筋、楼板厚度、施工工艺不合标准。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为了节省施工的材料成本和节省人工费,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是没能按照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进行施工,钢筋安放位置不正确、钢筋间距偏大、楼板浇筑时厚度控制不符合设计要求、浇筑震捣不密实等原因也容易导致楼板产生裂缝。

2.2.2 施工时模板的处理。模板施工因素对产生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产生的:①由于楼板模板支撑刚度不够,梁板支撑刚度差异或模板挠度过大,造成模板支撑下沉变形过大;②如果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不够,在施工期间过度震动使支撑刚度变异部位出现多次瞬间相对位移,这样也会引起楼板的裂缝;③拆模过早,在混凝土没有完全硬化的时候就进行拆模板,混凝土硬化前过早承载或受到振动,很容易产生裂缝。

2.2.3 钢筋保护层偏大。施工浇注混凝土时为铺设架板,施工人员在钢筋上踩踏,致使板面负筋下沉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大,引起板面开裂。特别是负弯矩钢筋没有通长配置时,裂缝往往会出现在负弯矩钢筋的端部,沿板边缘近似成直线发展。

2.2.4 保护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浇注后,没有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养护,导致楼板收缩开裂。①养护不及时,使混凝土养护初期过早脱水,使混凝土出现干缩。②混凝土养护初期受冻。③楼板施工完成后,混凝土终凝初期,施工机具和材料集中,或过早进人下道工序施工,造成较大施工荷载和震动,使其产生裂缝。

2.3 环境因素导致楼板裂缝 现在楼板在周围气温、空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也会产生裂缝的。①空气的相对湿度越低,混凝土收缩越大。②空气温度升高,混凝土的收缩随之增大。③长期风吹、日晒也会使混凝土收缩增大。

3 裂缝产生的危害

裂缝将对结构的承载力,防火性、抗渗性、抗钢筋锈蚀性、抗化学侵蚀性等耐久性能产生严重的危害。

3.1 影响结构承载力和使用安全性 对于受弯构件的楼板,尽管受弯区允许有宽度在一定范围内的裂缝存在,但是裂缝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一些使用者在装修时又给地面增加了很多设计者没有考虑的荷载时。

3.2 影响结构的防水性 楼板产生裂缝,除了影响结构安全性外,对使用者所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是渗漏水的危害,尤其是在没有做防水的房间表现突出。

3.3 严重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化学侵蚀、冻融循环、碳化、钢筋锈蚀、碱集料反应等,都会对混凝土结构体产生破坏作用。这些破坏作用的发生或进行的快慢,除了受混凝土自身材料性质的影响外,裂缝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从结构拆模到装修完成,要经过2—3个月的时间,有的大型工程还要跨年施工。这时空气中的CO2、SO2气体及雨水等就会顺着裂缝进入混凝土内部,促成钢筋锈蚀的加快;碱集料反应及碳化速度的加快进行;从而引起耐久性的下降和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4 裂缝的控制措施

4.1 设计方面的控制措施 设计者在民用建筑工程中不要一味追求使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C20级能满足要求,就不要使用C30级。

4.2 施工方面的控制措施

4.2.1 优选水泥品种。混凝土结构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水泥水化热的大量积聚致使混凝土出现早期升温及后期降温而产生的温差变化,为此,在施工中可采取一些措施,如选用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低热水泥品种来配制混凝土。

4.2.2 控制材料的使用。根据施工的具体条件降低水灰比,减少水的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泌水、离析等现象,使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减小。施工时尽可能选用良好的颗粒级配方案,用颗粒级配大的粗中砂来拌制混凝土,严格控制砂、石中的含泥量。另外,还应控制施工工期,尽量不要在高温季节施工,可减少温差应力对混凝土变形的影响。

4.2.3 提高操作水平。加强混凝土振捣,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拉强度;加强对混凝土成品的保护和养护,避免温差裂缝的产生;对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应在浇筑后10到12小时内及时做好浇水养护,以使混凝土有足够的湿度保持水化反应,并且连续养护日期一般不少于半个月。这样,不仅有利于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而且还可以在养护时降低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约束作用,防止收缩裂缝的产生。

4.2.4 控制钢筋位置。在绑扎构造钢筋时为防止钢筋走位,可以用一些技术措施进行控制,从而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板面裂缝的发生。

5 小结

楼板裂缝的施工控制 篇4

1 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混凝土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混凝土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m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米左右。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践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在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二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否则楼面负筋用钢量将大大增加,造成浪费)。但后二个原因却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mm(即每平方不得少于2只),特别是对于Φ8一类细小钢筋,小撑马的间距应控制在600毫米以内(即每平方不得少于3只),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对于每三条原因,可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⑴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予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

⑵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

⑶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撑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践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

⑷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在混凝土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处)应重点整修。

⑸混凝土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挑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践踏变形。

2 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载面混凝土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即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按技术守则三的第4条要求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根据我公司的经验,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mm。

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按技术守则三的第4条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混凝土载面大量削弱时,宜按预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3 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混凝土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⑴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混凝土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一般不宜≤24小时)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一层为宜,以确保楼面混凝土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⑵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的24小时以前,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材料,避免冲击振动。24小时以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第3天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

⑶在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

4 加强对楼面混凝土的养护

钢筋混凝土浇注楼板施工协议书 篇5

项目地址:

发包方:(以下简称甲方)承包方:(以下简称乙方)乙方为甲方在住宅现场用钢筋混凝土捣制楼板主体,双方依照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条款:

1、捣制板为11cm厚,主筋为φ12mm拉网间150mm-180mm

副筋为φ8mm拉网间距150mm-180mm 单层双向。

2、梁为200mmx300mm, 主筋为16mm,扎盘为6mm,拉网为4角。

3、混凝土采用油龙牌,根据需要每天养生一次,不少于5天,乙方负责浇水,甲方提供水电、工人装修入场证,乙方在施工中对邻居、楼下发生侧漏、滴漏、侵蚀等情况,由甲方协商解决,施工中甲方提供修改或增项,乙方按实际发生项目收费,甲方可以随时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此楼板不包括找平,如果物业不让用电梯运输楼板材料,由甲方负责协商及负责电梯发生的所有费用,楼梯口为乙方实算。

4、本合同工程总造价(人民币)首付定金: 大写:。

5、工程款分三次付清:甲乙双方达成协议后,甲方须付给乙方35%作为定金款,等钢筋进入现场付55%,等混凝土浇注完毕拆完模板甲方验收无疑义,当日付清余款。

备注:捣制楼板主体部分,终身保修,天灾、人为损坏除外,此协议为保修依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楼板施工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楼板裂缝;因素;对策

当前住宅建筑工程施工中楼板裂缝问题严重影响着混凝土楼板结构的质量,导致建筑的抗渗能力较差,钢筋易锈蚀,对建筑的实际使用性能产生严重的影响。因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中楼板裂缝的施工因素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施工人员在掌握楼板裂缝成因的基础上,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进而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有效地保证建筑物的耐久性和使用性。

1、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施工因素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不当,致使支座处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于压光会使混凝士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氧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浇捣后未及时浇水养护,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水化热释放量较大,而又未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出现裂缝。

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有些施工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搓;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2、楼板施工裂缝控制的处理措施

2.1模板施工方面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楼板裂缝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对模板的质量进行合理的控制,促进梁板的定位准确,对梁板进行标准的定型,进而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的实际效果,使得混凝土的机构自重和实际荷载满足施工的实际要求,通过模板施工的质量控制,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中楼板施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提高。与此同时,要掌握好模板支架的搭设关系,作为混凝土结构中承受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重要构件,尤其是在大面积的楼板施工中,模板支架的强度和稳定性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施工人员应当注意的是,在混凝土养护程度合格后,即在满足拆模强度后方可进行拆模工序,以减少不必要的施工隐患。从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低温条件下进行拆模操作,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楼板表面出现裂缝。在拆模过程中,需要掌握好相关施工操作与预应力的先后顺序,从而促进预应力的建立,并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施工质量。

2.2混凝土施工方面

2.2.1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浇筑方面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楼板裂缝进行控制,需要对建筑工程中楼板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掌握,对不同部位的施工进行合理的分工,尤其是楼板的浇筑方面,应当进行合理的分层浇筑,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施工操作。后浇带的设置是一项重要措施,应当掌握好后浇带的宽度,对于混凝土的养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温度裂缝的出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当对楼板混凝土浇筑进行合理的方案设定,全面系统的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掌握良好的混凝土浇筑顺序和施工工艺,根据预应力的实际张拉情况进行规范的浇筑,注意浇筑的对称性,有效的减少不对称导致的次应力隐患,从而有效的保证浇筑的质量,对楼板裂缝进行合理的控制。

2.2.2混凝土养护。混凝土的养护过程需要通过多种有益条件的创造,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进行合理的氧化,有效的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裂缝,从而对楼板裂缝进行合理的控制。尤其是在预应力大面积楼板施工中,应当尽可能减少混凝土养护过程中的水分散失,将混凝土养护环境的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减少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的出现,提高混凝土的氧化效果。混凝土的二次抹压应当掌握合理的时间和工序,尽可能避免混凝土初期因沉陷导致的裂缝,浇筑完成及时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和浇水,该项工序的施工时间应当控制在12小时以内。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应当对相关的预留孔洞等工序进行标准的操作,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应当掌握好混凝土养护的时间,并及时做好各项数据的记录,从而为后期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2.3特殊部位的施工

1)预埋线管部位。预埋线管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混凝土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按技术导则三的第4条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里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2)材料吊卸区。楼板的施工速度方面不能过快,确保楼板混凝土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在楼板混凝土浇筑完24小时之内,尽量避免吊卸较重的大宗材料和大量人员进行钢筋绑扎施工。在模板安装时,不得将材料集中堆放,应做到分散就位,以减少楼板集中荷载;对于大开间的楼板应在模板支撵架搭设前就预先采用加密立杆以增加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在已浇筑的楼板上铺设木模以扩散压力,进一步防止裂缝发生。

2.4后序产生裂缝的处理方面

尽管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对楼板裂缝进行合理的控制,但仍然不能够排除楼板裂缝的出现。若建筑工程施工的后序出现楼板裂缝,应当在装修之前处理好楼板裂缝的问题,以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返工,从而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针对一般情况下的龟裂,可及时对裂缝进行清理,待其干燥后采用相关材料进行灌缝或涂刷使其封闭。若裂缝较大时,可以对楼板进行相关的静载测试,对楼板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检验,并对楼板进行安全性防护设置,从而有效的保证楼板结构的整体性以及建筑物的使用性。

3、结束语

从整体情况来看,住宅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楼板裂缝的有效控制离不开科学的施工技术和标准化的施工操作,需要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汲取经验,为以后楼板施工裂缝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可靠的基础,促进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美华.关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楼板裂缝问题的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5(Z2)

现浇空心楼板的施工应用 篇7

关键词:空心楼板,GBF空心管,施工方法

1 工程概况

山西省实验中学地下车库建筑面积24 680 m2, 位于校区东北部, 上部为操场, 下部为车库, 南北长220 m, 东西宽130 m, 地下1层, 看台部分地上1层 (局部2层) 。采用框架结构体系, 地下1层楼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无梁空心楼板, 地上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基础为现浇独立柱或条基, 板顶覆土厚约1 m, 层高4.9 m, 设计停车位652个。按后浇带划分共有15个板块, 空心楼板厚度400 mm, 预埋长1 000 mm、直径300 mm的GBF空心管, 按照端部间距60 mm、管壁间距100 mm布置, 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成型, 为防止内模上浮及钢筋位移, 采取了抗浮限位措施。

2 “现浇混凝土 (GBF) 空心楼板”简介

现浇混凝土 (GBF) 空心楼板是一种由暗梁和非抽芯式空心楼板组成的楼盖结构。根据柱网、板跨荷载等的设计要求, 由结构设计确定薄壁空心管的管径、空心楼板的总厚度、楼板断面空心孔间腹肋及暗梁的宽度、管顶、底翼的厚度、梁板配筋等参数。GBF空心管是一种高强复合薄壁管, 为纤维水泥制品, 管两端封闭。

本工程空心楼板采用规格为直径300 mm的GBF薄壁空心管, 壁厚5 mm, 用于400 mm厚的楼板。设计空心管内模长度为1 000 mm, 根据实际需要又定制了600 mm, 300 mm, 200 mm三种规格, 用于端部拼接。

3 施工工艺流程

支设脚手架安装模板→划线定位→绑扎板底钢筋→安放薄壁空心管→水电预埋及肋间钢筋绑扎→安装抗浮钢筋→绑扎上层钢筋→浇筑混凝土。

4 施工方法

1) 支脚手架安模板。

地下车库顶板可按后浇带划分为15个面积相当的板块, 作为15个施工单元, 自东向西, 由南北两侧向中部排列编号, 顺序流水作业。搭设满堂钢管脚手架, 铺设方木作为模板支撑肋, 再铺设竹胶模板作为空心楼板的底模, 用铁钉使底模与支撑方木固定, 严格控制支撑牢固度, 并抄平, 确保底模平整度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模板间隙用胶带纸粘封, 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漏浆。

2) 划线定位。

模板平板铺设并固定后, 在模板上弹线放样, 综合考虑水暖、电气等设备的预留预埋, 确定薄壁管的布置方案和水暖电气的管线布置、垂直预埋套管的平面定位布置, 防止因水暖电管道交叉过多影响混凝土的浇筑施工, 合理排布各种管道, 确保不改变薄壁管的受力性质和避免造成应力集中, 对薄弱处及时与设计单位做好沟通, 采取合理措施标记暗梁、预留洞、预埋管线及GBF薄壁空心管位置, 并标记空心管排放顺序, 再弹出空心楼板底部钢筋位置线。空心管距离预留洞边净距不应小于50 mm, 距离暗梁边净距大于30 mm, 底筋距离梁边50 mm, 顺管方向的纵向受力钢筋与薄壁空心管壁的净距不得小于10 mm。根据空心管布置图及要求间隙划线定位后方可安装板底钢筋和薄壁空心管。

3) 绑扎暗梁及板底钢筋。

根据标记好的暗梁位置, 把绑扎成型的暗梁钢筋就位, 再按弹好的底筋位置线, 先铺短向钢筋, 后铺长向钢筋, 采用八字扣绑扎钢筋。底筋绑扎完成后, 开始安装、焊接固定200 mm高ϕ10钢筋, 用于固定空心管位置, 以免滚动位移。每根空心管两侧及两端均要求焊接固定防位移钢筋, 焊接时应在模板上垫薄铁板, 以防烧坏模板及发生安全事故。

4) 安放空心管。

必须按照已经标记排布好的顺序安放, 并且空心管的规格亦须按照设计图纸及翻样图对号入座。空心管间距50 mm, 端部间距100 mm。放管时, 应在就位后的空心管上随放随铺木板隔垫防护, 绝不允许直接踩踏薄壁空心管, 确保空心管的完整, 如有破损严禁放入。安放空心管时, 加设柱、墙及角部的加强筋。

5) 水电预埋及肋间钢筋绑扎。

水暖管道的套管预埋首先要考虑薄壁空心管的布置, 不得直接穿过管体;电气管线的水平预埋较多时, 考虑增加接线盒, 便于管线避绕处理, 以免过多交叉使空心管的位置不准确, 造成混凝土不能覆盖管道。同时绑扎肋间钢筋, 注意钢筋位置正确牢固及不能损坏空心管壁。铁件预埋不用单独处理。

6) 安装绑扎抗浮钢筋。

铺设底平上凹的预制异形垫块, 将空心管垫至设计标高后, 在每根空心管距两端部1/4管段长度处均做抗浮固定, 用12号铁丝与ϕ12抗浮钢筋绑牢, 穿过模板与支撑钢管或方木连接绑扎牢固, 每跨每段空心管上都应整跨设置2根ϕ12抗浮压筋。

7) 绑扎上层钢筋。

抗浮钢筋完成后, 绑扎ϕ6@200钢筋网片, 网片钢筋绑扎应保证其有效高度, 网片钢筋不能露出板肋钢筋以外, 且应绑扎整齐。

8) 浇筑混凝土。

钢筋、模板完成之后, 认真进行验收复合, 对于保护层厚度、板筋高度、薄壁空心管完整性、固定程度等应着重检查。验收通过后, 再搭设混凝土泵送管, 浇筑混凝土。搭设泵送管及浇筑混凝土时, 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a.泵送吊管上板顶后, 严禁成捆集中堆放, 应在无空心管的区域分散均匀放置, 保证空心管管体不因被压而破损;b.泵送管搭设应保证钢管架与薄壁空心管间保持一定距离, 并且钢管脚下要用软性物体包裹, 以免碰擦薄壁空心管;c.浇筑混凝土时, 采用ϕ30小型振动棒及平板振动器相配合缓慢振捣, 振捣时不可碰到薄壁空心管和模板, 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振捣;d.若出现薄壁空心管破损的情况, 要采取临时应急补救措施:如小面积破损, 则用湿水泥袋粘贴补漏;如大面积破损, 用湿麻袋装聚苯颗粒填充, 外扎水泥袋包裹;如管端破损, 须用12号铁丝扎紧编织袋处理。

5 性能及特点

1) 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板与普通梁板结构相比:施工速度快, 省去了梁的支模工序, 缩短施工工期10%以上;节省模板裁损;节约机械、周转材料的租赁费用。2) 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与实心无梁楼板比较:前者的自重轻, 竖向结构造价低;跨度大 (非预应力可达15 m, 采用预应力可达25 m) ;无柱帽、增加有效层高。3) 节省材料、降低造价:与一般楼板体系比较, 钢筋混凝土造价降低5%, 模板损耗降低50%, 不同程度节省竖向水、电、采暖通风、内外装饰等多项费用。4) 楼面平板有利于房间灵活隔断, 适合于大开间布置。如使用大开间住宅时, 只需固定卫生间和厨房, 分户墙、其他房间可由住户自行设计布置。5) 房间无需吊顶:由于楼板下无梁、无柱帽, 故房间无需吊顶, 从而可以节省吊顶装饰和吊顶更新费用。6) 使用功能优良:与一般的平板、无梁板等相比, 空心楼板无柱帽, 实现了真正平板、无凸出部位, 而且刚度大、变形小、抗震性能好。封闭空腔结构有效减少了热量、噪声的传递, 隔热、保温、隔音性能均有明显提高。7) 由于没有凸出楼板表面的结构梁, 从而增加了净空高度, 提高了空间使用效率, 节约建筑层高0.5 m左右, 简化了水电管线、暖通空调的水平敷设安装。8) 高强度的薄壁管和钢筋混凝土协同受力改善了现浇结构的力学性能, 有效降低了楼板和建筑的自重。9) 施工简便, 速度快, 降低了施工成本。

6 结语

现浇空心楼板结构在设计、施工及产品研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在短短几年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结构的选配日臻合理, 施工工法日渐成熟。自2005年建设部颁布《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规程》以来, 已由早期的薄壁空心管楼盖发展到箱体空心楼盖, 再发展到已经投入实践空心率更高、材料利用率更好的通孔箱体空心楼盖。现代建筑对空间的要求趋于宽大化, 室内要求趋于无梁化, 总体发展突显人性化。鉴于空心楼盖跨度大、自重轻、可自由间隔、工期相应缩短等特点, 切合了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 在民用建筑领域颇受好评, 此技术必将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参考文献

[1]CECS175∶2004,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S].

现浇蜂巢楼板施工技术 篇8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 大跨度、大空间的结构形式逐步应用到民用建筑工程中。现浇蜂巢楼板的应用成功地解决了大开间无梁或小梁等技术难题, 现将本单位承建的某办公楼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予以总结, 供大家交流学习。

1 工程概况

某国税局办公楼工程, 建筑面积26100m2, 框架结构, 地下一层, 地上六层, 除底层层高为4.4m外, 其余楼层层高均为3.8m。柱网尺寸为8m×8m。通过采用现浇混凝土蜂巢楼盖施工技术, 提高了质量, 节约了大量模板、钢筋、混凝土, 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净化了施工环境。受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 现浇蜂巢楼板的特点

现浇蜂巢楼板结构是由多个蜂巢单元 (简称结构盒) 及双向肋梁组成, 造型新颖、美观、自重轻、节约钢材和混凝土抗震性能好, 可节省空间, 另外每个结构盒是一个独立的中空单元, 可起到隔音、保温隔热的作用。示意如图1。

3 工艺原理

现浇蜂巢楼板是将预制加工的每一个结构盒按设计尺寸铺设后在其之间绑扎肋梁钢筋, 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的一种结构形式。这种工艺适用于中等跨度或较大跨度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4 结构盒的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4.1 工艺流程

模板支撑——模板——弹线——安放下皮结构盒——绑扎钢筋——安放上皮结构盒——绑扎钢筋——水电专业管线敷设予埋——隐验——浇灌混凝土——养护——水泥砂浆面层。

4.2 支撑及支模

模板支撑系统要求设计合理、刚度好、稳定性好、支拆灵活、尺寸准确, 起拱高度一般取短跨的3‰。

1) 施工前根据图纸设计标高合理选用支撑体系按施工流水段做好工具、材料准备。

2) 满铺竹胶模板或钢模板, 模板铺设允许偏差要求应符合GB 50204-2002中表4.2.7的规定, 接缝不应漏浆、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3) 根据图纸设计在其上弹出每个结构盒的位置线。结构盒排列原则:均由中间向两边排列, 以免出现两边的边肋不等现象。

4.3 安放下皮结构盒

1) 根据结构盒尺寸大小制作吊装工具, 使用吊装工具将结构盒吊至施工层, 要轻搬轻放。

2) 根据排列图放稳每一个结构盒并顺直其每一根预留钢筋。

3) 安装好的结构盒一定要横平竖直、整齐划一, 每结构盒之间间距一致。

4.4 绑扎钢筋

钢筋绑扎应按图纸设计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施工。对于每个结构盒之间的双向肋梁由设计根据具体工程对象, 明确纵向和横向底筋上下位置, 以免因底筋互相编织而无法施工。绑扎时同时必须将结构盒上留出的预留筋弯折90°后同肋梁底皮主筋绑扎好。

4.5 安放上皮结构盒

钢筋绑扎完毕, 清理完模板上杂物后便可放置上皮结构盒, 上下皮结构盒之间采用1:1水泥砂浆粘结, 必须做到上下垂直、表面平整, 且在同一直线上, 并将结构盒的钢筋弯折90°后同肋梁上皮筋绑扎连接。水电预留预埋应同时进行。

4.6 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根据设计要求配制, 强度一般不低于C35, 骨料选用粒径为0.5~2cm的石子和中砂, 混凝土搅拌严格控制用水量, 坍落度控制在6~8cm。浇筑前将结构盒侧壁用水湿润, 使用小直径振动棒振捣, 禁止振动棒直接接触到结构盒侧壁上。

4.7 混凝土的养护

根据季节不同混凝土在浇筑后收活时,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养护方法, 或草帘子保温覆盖的方法, 养护时间同普通混凝土。肋梁的混凝土强度达到百分之百时方可拆模。

4.8 水泥砂浆面层

在蜂巢板的肋梁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可施工结构盒顶板的楼地面面层水泥砂浆。水泥砂浆配合比一般为1:1, 面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 且在其中间均加一层铁丝网, 铁丝网型号一般为:铁丝直径1mm, 网眼大小为25mm。水泥砂浆面层施工后根据季节不同采用覆盖薄膜、洒水或覆盖草帘子养护。

5 材料、机具设备和劳动组织

现场制作或预制加工好的结构盒 (损耗率按3%考虑) ;钢材、砂、石、水泥、模板及支撑等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场。使用的机械设备见表1, 劳动力组织见表2。

施工中的安全措施为:

1、模板及其支撑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2、结构盒吊装时应上下配合接应, 禁止自高处往下抛掷。

3、施工人员操作时要防止铁锨、振动棒等物体冲击、毁坏结构盒。

4、夜间浇筑混凝土时, 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

6 质量要求

6.1 主控项目

1) 模板及支撑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起拱高度一般取短跨的3‰。

2) 预制结构盒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3) 现浇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必须符合要求并有检验报告;试件留置必须符合GB 50204-2002的规定。

4) 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及GB 50204-2002的规定。

6.2 一般项目允许偏差

1) 底模上表面标高:±5mm。

2)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mm。

3) 底模表面平整度:5mm。

4) 轴线位移:5mm。

7 效益分析

1、使用现浇蜂巢楼板结构可节约大量的钢筋、模板、混凝土等原材料。

经本工程成本核算, 与传统工艺相比, 可节省:钢材15kg/m2建筑面积, 即15×26100=391500kg。

模板:0.3 3 3 m2/m2建筑面积, 即0.333×26100=8691.3m2。

混凝土:0.0 3 7 m3/m2建筑面积, 即0.0 3 7×26100=965.7m3。

2、每个结构盒是一个独立的中空单元, 起到了较好的隔音效果, 并节约了保温隔热所用的材料, 本工程共计节约保温材料2166.4m3。

参考文献

[1]游煌辉.GRC薄壁盒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 2008, (6) :61~62.

[2]宋俊, 包艳红.GBF空心楼盖在大跨度结构中的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 2005, (5) :380~381.

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施工重点 篇9

以往的空心现浇楼板施工, 以使用玻璃纤维水泥板制成的高强薄壁管作为空心内模居多, 即GBF管。将GBF高强薄壁管直埋于混凝土内, 形成非抽芯式现浇空心楼板。因其受力计算是按单向板计算的, 故结构布局存在局限性。世纪广场工程中使用600 mm×600 mm×230 mm空心箱体作为内模现浇混凝土楼板, 现浇板厚度为350 mm, 受力按双向板计算更为合理。本文将结合实例介绍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施工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

1 工程概况

世纪广场·地下商场工程-2层顶板采用暗梁式空心楼盖结构, 面积约20 000 m2, 板厚350 mm, 采用箱体内模, 内模厚230 mm, 规格以600 mm×600 mm为主, 暗梁截面为600 mm×350 mm, 柱头区域设2 m×2 m柱帽, 柱帽厚度为600 mm, 柱帽四周设400 mm宽现浇带, 厚度同板厚。箱体之间为100 mm宽钢筋混凝土横肋。

2 材料要求

1) 空心箱体内模干容重小于2.0 kN/m3, 箱体竖向抗压荷载大于1 kN, 吸水率小于5%。2) 箱体进场时, 应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规格且连续进场不超过5 000件为一个检验批, 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 并进行抽样检验, 当连续3批一次检验合格时, 可改为每10 000件为一个检验批。3) 对每个检验批内模的外观质量应全数目测检查, 其质量要求如表1所示, 对不符合外观质量要求的内模, 按不合格品处理。4) 对每个检验批应随机抽取20件进行尺寸偏差检验;检验合格后, 从中随机抽取3件检验重量和抗压荷载。

3 工艺流程

安装模板, 搭设满堂脚手架→弹底层钢筋绑扎定位线→板底钢筋网片安装→内模箱体安装→水、电管线敷设→上层钢筋网片安装→抗浮固定→隐蔽验收→搭设马凳→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

4 施工难点

1) 箱体在楼板内占用体积较大, 由于空心、质量轻, 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会上浮, 同时引起箱体上皮钢筋上浮, 造成混凝土楼板高低不平, 达不到验收要求。2) 由于箱体下部间隙太小 (本工程在箱体下混凝土厚度为60 mm) , 浇筑混凝土时箱体底部难以密实, 同时空心楼盖结构一般采用无梁柱支承楼盖, 柱帽处配筋非常大, 钢筋之间的间距很密, 浇筑混凝土时不易密实。3) 箱体壁比较薄, 在吊装、钢筋安装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发生破坏。吊装时应制作专用的吊斗, 将箱体装在吊斗内吊装, 吊斗以能摆放18块箱体为宜。

5 抗浮措施

利用楼盖上层网片作为抗浮钢筋, 采用双股12号铁丝一端与上层钢筋网片连接, 另一端穿透底模与满堂脚手架钢管固定, 严禁与下层钢筋网片或者底模固定, 铁丝纵横双向布置, 间距700 mm, 见图1。穿铁丝时用电钻在楼盖底模上相应位置打眼, 打眼工作在上层网片绑扎之前进行。

6 混凝土浇筑

1) 混凝土浇筑前对空心箱体进行大量浇水, 保证箱体的充分湿润, 以免箱体大量吸水降低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坍落度而产生混凝土蜂窝、麻面现象, 确保箱体在混凝土入模前处于吸水饱和状态。2) 混凝土浇筑前制作700×700方形马凳, 根据浇筑顺序沿混凝土输送泵泵管方向每3 m安放一个, 马凳以高出混凝土面150 mm~200 mm为宜, 然后将泵管铺设在马凳上, 前端软管部位采用塔吊及布料机配合施工。3) 浇筑混凝土时不得一次性将箱间肋板内混凝土灌满, 应分两次浇筑、两次振捣, 以便能看清肋板位置, 防止漏振, 还能有效避免振捣棒直接振捣空心箱体从而造成箱体的破损。4) 严格控制混凝土粗骨料粒径及坍落度, 石子粒径不得大于20 mm, 坍落度控制在 (220±20) mm。本工程中采用自流平细石混凝土, 效果非常好。5) 在浇筑范围内每6 m×6 m利用钢筋作板厚标识, 以保证浇筑过程中能控制表面平整度及厚度。6) 大型工程中往往由于沉降要求在主体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 空心楼盖施工中, 位于后浇带处的空心箱体在楼盖浇筑过程中先安放好, 后浇带两侧按设计要求支侧模留设后浇带。楼盖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将后浇带位置用木板封盖, 以防施工垃圾及杂物落入。当后浇带浇筑时机成熟后, 将底模按每10 m拆除一块, 用水将后浇带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并检查箱体有无破损, 经更换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7 施工过程中空心箱体的保护和修补

通过组织措施解决, 在浇筑混凝土前对箱体逐个检查, 发现破损的立即更换。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 如发现混凝土流动速度突然加快, 排除模板支设的原因后表明有箱体破损, 立即用0.4 mm厚铁皮将破损处覆盖。

空心箱体楼盖的施工抗浮构造是至关重要的,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作为关键工序来控制。一旦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发生上浮现象, 上浮部位的钢筋也随之上浮, 很难处理。在本工程中出现过上浮现象, 现场及时发现后, 立即停止混凝土的浇筑, 将板底模板拆开, 将混凝土泄掉, 然后重新支设模板, 重新加固后才继续施工。

8 结语

1) 空心箱体现浇楼盖对减少楼盖混凝土用量、降低工程造价有显著的影响, 特别是大跨度、层高高的高层建筑的结构中, 其经济效益非常可观。2) 适用于大跨度结构, 本工程跨度达到9.9 m×9.9 m。建筑平面分割灵活, 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 无需吊顶。同时空心楼盖具有良好的保温、防火、隔音功能, 可节省二次装修费用。3) 抗浮措施和混凝土浇筑是本类工程中的难点、重点, 在施工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科学管理, 科学施工。

摘要:以世纪广场.地下商场顶板工程为例, 对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施工重点进行了介绍, 包括材料、工艺流程、箱体施工难点、抗浮措施等内容, 总结了空心箱体现浇楼盖的经济效益及施工优点, 以指导同类工程施工。

关键词:空心楼板,箱体,抗浮措施,工艺流程

参考文献

[1]CECS 175∶2004,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S].

[2]GB 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S].

[3]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技术施工 篇10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结构技术设计原理是:在现浇板中放置芯管, 沿布管方向的板的正截面就变成了“工”字形截面。垂直于布管方向的板的正截面变成了平面外有联系的“工工”字形截面, 这种“工”字型截面和“工工”字形截面的承载能力与等量的实心板相同。由于“工”字形截面减轻了自重, 故板的配筋比等厚的实心板要少, 同时也减轻了柱和基础的荷载, 现浇空心板方案比实心方案的综合造价要节省5%~20%左右。该芯管简称为GZ组合高分子新型材料, 它的密度比流体砼小, 因此浇筑时容易停在上方, 所以主要考虑抗浮问题。芯管本身的硬度较大, 并且材料轻薄。并且防火性好, 技术工艺简单, 不会对钢筋造成腐蚀, 因此国家大力推荐, 可用性很高。芯管自身对于流体砼来讲密度不大, 因此浇筑时自然会产生上浮, 无梁空心楼盖出现的时间很晚, 所以对其了解和掌握不算充分, 一旦出现问题不容易马上解决, 特别是对于芯管的位置固定方面, 难度不小。

2 施工技术措施

抑制芯管上浮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该工艺施工的核心技术为芯管抗浮加周。存在几个不利因素:楼盖厚度较大, 分别为250mm、300mm.芯管底部混凝土不易振捣密实, 芯管直径较大, 分别为150mm, 200mm, 密度小, 极易上浮, 采用商品混凝士, 水灰比较大, 对芯管上浮力作用明显。在这一系列的因素条件下, 为了达到力的平衡, 芯管肯定上浮, 这当中的影响因素包含了流体砼本身的密度比较大, 以及振捣工艺的运行造成的重量较大的骨料下沉, 而质量较轻的芯管上浮。而此时的混凝土不会马上凝固, 往往推动了芯管的上浮, 因此强调必然要使用科学的办法来保证芯管的位置。不然将导致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质量受到影响, 通常, 使用模板支撑的办法来稳定芯管。并规定各执行混凝土浇筑工艺的前后顺序, 对于振捣方式进行调整, 达到克制上浮力, 快速定型的目的, 保证浇筑工艺的完成。

2.1 芯管上浮的原理分析

2.1.1 芯管上浮力分析

混凝土成型的过程是从液体状态转化成固体状态, 并且可塑性也是从有到无的过程, 在流动状态下的砼, 芯管具有活动的空间, 在上浮力的作用下就必然会上升, 此外, 混凝土如果是液体状态在振捣工艺的促进下就会使得重力较大的骨料沉到低下。占用芯管的位置, 迫使其上升并无法下落, 但, 一旦混凝土失去了可塑性就是变成固态状态, 其位置停滞在其当前的状况下, 形成稳定的结构。

2.1.2 芯管上浮原因分析

根据施工现场勘验发现:初次浇注时由于经验不足, 芯管仅与板底钢筋进行绑扎, 结果芯管上浮严重超标, 说明上浮力本身就很大, 甚至可以移动底板钢筋。因此只用钢筋作为芯管的固定方法是不够的。使用平常办法进行浇注混凝土, 在梁边上的芯管浮动不是很大, 而在板内部的上浮状况十分明显,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梁中的砼以及钢筋材料对于组织上浮具有一定的效果, 摊铺厚度和整个板相同的情况下, 板下方的砼振捣的效果不算明显, 并且上浮的情况也较为突出, 所以说, 浇筑过程不能一次完成而要分层次, 并且, 如果某一点发生了过分振捣的状态, 也会出现上移, 因此, 对于振捣程度的把握也非常重要, 从这一点可以发现, 芯管的加固工作还是应当特别注意, 并且, 砼浇筑的次序不合格, 摊铺的厚薄程度掌握不好, 振捣的形式和时间不对都必须克服。

2.2 芯管抗浮加固措施

2.2.1 模板支撑系统

先固定板底钢筋, 板底筋作为芯管连接的中间环节, 铺设完板底钢筋后, 在板底模板上钻眼。间距不大于1米, 梅花形布置, 对应模板钻眼位置, 在支撑架体上焊接短钢筋。穿8#铁丝将板底钢筋与架体短钢筋拉接。为防止钢筋网片反弹回松, 在拧紧8#铁丝的同时先施加一个应力, 并用暗劲拧紧。安放芯管时, 芯管与底部钢筋之间用12#铁丝间距200ram绑扎拉接, 并用中8钢筋间距400垫撑。最后在距离芯管两端1/4长度处加绑抗浮合金绳, 一端绑扎芯管, 一端穿过模板, 锚拉于架体系短钢筋上, 使芯管与下部的支撑体系连接成整体。此外在绑扎板面筋时, 将板面筋与梁箍筋用双股扎丝绑扎, 增加另一道抗浮保险系数。

2.2.2 混凝土浇筑顺序控制

先浇筑梁, 再浇筑板, 由板四周逐步向板跨中延伸。板中混凝土浇注顺序应沿芯管纵轴线单向进行, 不宜沿垂直芯管纵轴作多点围合式浇筑。本工程采用的是商品混凝土, 下料会发生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为了杜绝砼侧压力使得芯管站立不稳, 就要推动混凝土前进, 因为其在液态状态下本身是动态的。要减少混凝土的冲击力对芯管造成影响, 使位置不正确。

2.2.3 混凝土振捣控制

粱内混凝土用50mm振动棒振捣。板内混凝土分2次浇筑:第1次浇至板肋2/3处, 用30mm振动棒仔细振实, 振点间距25cm。第2次浇至设计高程, 用振动棒振实后, 用平板振动器沿芯管纵横向振平。每个振点时间控制在3s左右, 不可久置于同一地方振动, 否则混凝土会挤入芯管底部, 导致局部芯管上浮, 更不得将振动器直接接触芯管进行振捣, 以免振破芯管。

2.3 材料易损坏其有效防止、补救办法

薄壁管因为材料脆弱, 在存放和运送时应格外小心。不能扔放, 高空运送时要用吊篮, 不能使用绳索直接捆绑运送, 运送到位后马上使用, 不宜再堆放。

如果薄壁管正在装设的情况下损伤, 最好的补救办法应当:如果损伤情况轻微, 就用水泥袋沾湿后敷在伤口处, 如果破损严重, 先以湿麻袋作为补充, 再利用编织袋进行外层包裹, 如果损伤处在管端, 编织袋裹好再用12号铁丝进行固定。薄壁管进行装设的同时, 要把垫木铺在管顶, 有助于保护管身, 严禁人员直接在上方行走。砼浇筑工艺时, 需要架空安装浇灌管道, 不能把机械等直接施重与薄壁管和GBF管以及板筋之上, 应当注意这些材料不可过分受重。

2.4 施工组织管理

工程开工伊始, 便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组长, 科技质量处、项目经理为成员的科技领导小组, 严格把关设计和施工, 积极使用新方法新技术, 制定适合发展的方案, 并且确保工程的稳定实施, 施工中要强调其落实的稳定性, 改稳固的地方必须稳固, 操作工艺要按照前后顺序来, 施工和汇报工作应当稳定, 对技术人员应当注意其技能的培养, 以及对工作突发状况解决能力的培养, 工作流程稳定, 有条不紊。

3 效果及结论

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 对芯管加固体系、芯管上浮情况实时监控, 并专门设计定做一根带有刻度的40cm长8#铁丝, 随时对已成型楼板混凝土进行跟踪检测。结果上浮率都控制在3% (板厚) 以内, 平均上浮高度为6ram-9mm, 楼板混凝土厚度及平整度均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观感较好得到设计、建设、监理等社会各界的认同。

摘要:现浇砼空心楼盖技术在这几年势头良好, 它是在实心楼盖的基础上在其内部按照一定规则放置一定数量的高强薄壁管, 用高强薄壁管来取代部分混凝土, 以减少混凝土用量, 减轻结构自重。是继普通梁板、密助楼板、无粘结预应力楼盖之后开发的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新结构体系。

上一篇:互动广告设计下一篇:电压型变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