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链球菌

2024-06-29

血链球菌(精选四篇)

血链球菌 篇1

1 发病情况

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间, 因天气突变、气温降低以及雨水多、湿度高等原因, 宜章县一些猪场反映有30~50kg阶段的猪陆续出现突然死亡, 发病率非常高, 小猪死亡率从30~70%不等。笔者通过现场临床检查和剖检、采集病料, 经实验室检验, 诊断为猪链球菌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多见后躯软弱, 两后肢交叉或并在一起支撑, 难以站立甚至后躯麻痹, 站立不稳, 跛行, 共济失调, 后期有的呈犬坐姿势。急性型:往往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 体温升高至40.5~42.0℃, 呈稽留热, 后背有出血点, 精神沉郁, 反应迟钝, 食欲下降或厌食不吃, 咳嗽, 呼吸困难, 腹式呼吸, 心跳加快, 腹围增大, 眼睑皮下水肿, 部分病猪于耳尖、颈部、腹下、四肢内侧呈广泛性充血、潮红或紫斑, 流鼻液, 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 出现跛行或一侧性跛行, 腕关节, 跗关节肿大, 共济失调, 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母猪可导致流产。发生关节炎时, 可见1个或几个关节肿胀, 发热, 初期疼痛, 多见于腕关节和跗关节。起立困难, 肢体不协调。慢性型:病例多见于保育猪, 主要是咳嗽, 呼吸困难。皮毛粗乱, 四肢无力或跛行。食欲下降生长不良, 甚至衰竭死亡。

3 剖检病变

小猪体表常有大面积的淤血和淤斑死猪尸僵不全, 大猪鼻或口中流出淡红色液体, 剖开后见皮下结缔组织出血点, 会咽软骨充血, 气管粘膜色红, 并充满大量淡红色泡沫, 颌下、肺门淋巴结肿大、出血, 心包液增多、色淡黄, 心外膜有时有少量出血点, 胸膜、腹膜、心包膜、脑膜和关节滑膜有单个或多个浆膜面, 出现浆液性、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当渗出的纤维在心包外膜凝集时, 则在心外膜形成1层灰白色的绒毛, 胸腔中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常在胸膜表面和心外膜上析出, 形成1层纤维素性假膜, 心内膜可见紫色出血条或出血点, 血液凝固不良, 脾脏比正常大2~4倍、质脆、结构模糊, 肝门淋巴结肿大, 胆囊充盈、胆囊壁呈胶冻样水肿, 膀胱积尿、尿液浑浊、粘膜充血。

4 实验室诊断

4.1 组织触片

无菌采集死亡病猪的心血、肝、脾、肾、淋巴结、肺, 作心血涂片及各脏器的触片, 染色镜检。结果:心血涂片中可见较纯的单个、成对或3~4个菌体排列成短链或7~10个长链状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球菌, 有的形成长达50~80多个长链状球菌, 但以成对排列较多, 并且革兰氏染色呈紫色 (阳性) 。

4.2 细菌培养

无菌取病猪肺、颌下淋巴结、脾脏、关节囊液, 接种于绵羊血胰蛋白脉大豆汤巧克力琼脂平皿, 37℃, 厌氧培养24h。结果平皿上既有直径1~2mm的菌落, 扁平、透明, 用接种环触之有粘连感, 革兰氏染色, 镜检呈阴性小球杆菌, 也有少数直径达1mm左右的圆环小露珠状的菌落, 有溶血带, 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观察到阳性单个、成对或短链状的球菌。

4.3 人工接种小鼠试验

将分离到的细菌给1组小鼠皮下接种0.5ml, 另外1组小鼠皮下接种0.5ml无菌生理盐水, 24h后接种细菌组小鼠死亡, 对照组没有死亡。从死亡小鼠的肺和脾上分离得到和以上相同的细菌, 证明该菌具有致病性。

4.4 药敏试验

对氟甲砜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和磺胺6-甲氧嘧啶最敏感。根据实验室检验, 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及剖检病理变化, 诊断本病为嗜血杆菌、链球菌混合感染。

5 鉴别诊断

败血症型猪链球菌病易与急性猪丹毒、猪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相混淆, 应注意区别。

5.1 急性猪丹毒

采取脾、肾、血液涂片, 染色镜检, 可见到革兰氏阳性 (呈紫色) 小杆菌。

5.2 急性猪瘟

皮肤和肾有密集的小出血点, 有脓性结膜炎, 无跛行状, 病程较长, 各种治疗无效。

5.3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病程较长的慢性病例, 也有纤维素性胸膜肺炎, 胸腔积液, 胸膜表面履有淡黄色渗出物, 心包液和胸水增多, 呈粉红色, 部分患猪肺脏与胸膜粘连, 肺尖区表面有结缔组织化的粘连附着物。但胸膜肺炎病猪一般没有伴发关节炎, 而猪副嗜血杆菌病大多伴发关节炎。

6 综合防治措施

6.1 紧急免疫接种

6.1.1 紧急接种猪链球菌多价浓缩灭活苗

母猪于产前4周和产前2周各免疫1次, 仔猪于30日龄和55日龄各免疫1次。采用现场分离的猪链球菌制成灭活苗 (自家苗) 免疫, 也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6.1.2 免疫接种副猪嗜血杆菌多价油乳剂灭活苗

母猪:从未注射过本疫苗的母猪, 应于产前40d一免, 产前20d二免;经免母猪产前30d免疫1次即可。小猪:受本病严重威胁的猪场, 小猪也要进行免疫, 根据猪场发病日龄推断免疫时间, 一般在10日龄到30日龄内进行一免, 每头注射1ml, 15d后再重复免疫1次, 二免距预计发病时间至少10d以上。

6.1.3 自家血清的制备和使用

用自制疫苗按免疫程序免疫育肥猪, 1周后在注射10ml;或用已康复的病猪, 屠宰是无菌采集血液, 分离血清并灭活细胞, 病毒脱毒处理, 在做无菌检验和动物试验, 合格后置与4℃或-20℃保存备用。使用方法:1个月龄的仔猪每头肌注自己血清15ml, 1周后再注射25ml, 必要时进行第3次注射, 并在血清中加入长效缓释抗生素, 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其他较大的仔猪, 可适当增加血清的用量。

6.2 及时治疗病畜

将症状明显的病猪挑出, 隔离治疗, 据药敏试验挑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不同猪场分离的链球菌与副猪嗜血杆菌, 其抗生素敏感性不一样。同一猪场不同时期所分离的链球菌其抗生素的敏感性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有较强敏感性的药物有: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强力霉素等。由于病猪发病急, 高热稽留, 所以单用一种抗菌药物或单用退热药是不行的。而且用药要早, 剂量要大, 要连续用药。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磺胺间甲氧嘧啶5份与TMP (三甲氧苄氨嘧啶) l份用倍量灭菌蒸馏水稀释作静脉注射, 同时用倍量5%碳酸氢钠注射液静脉注射, 或隆奥金典+头孢噻呋钠, 为了提高疗效、促进食欲, 辅助VC、复合VB作肌肉注射。体温42.O℃以上时可配合使用安乃近、安痛定等解热镇痛药物。也可用恩诺沙星注射液0.15ml/kg, 1次/d, 连用4d。头孢噻呋钠配合黄芪多糖肌肉注射, 1次/d, 连用4d, 同时用多西环素粉剂按1g/5kg拌料饲喂5d, 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传染性副猪嗜血杆菌病 (多发性炎和关节炎) 该菌对青霉素、壮观霉素、林肯霉素有抗药性, 不要使用。

6.3 添加药物预防

在饲料中添加用多西环素粉剂按1g/10kg拌料饲喂1周, 饮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 (败血康) 或VC, 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6.4 清除传染源

发病后全场立即封锁, 隔离猪群, 无害化处理病死猪, 淘汰带菌母猪。污染的猪舍、1/200百毒杀等消毒药水带猪彻底消毒, 保证消毒的地方消毒药水湿度达到5min以上, 连用1周, 空猪舍用烧碱消毒。粪便、污物堆积发酵处理。

6.5 防止感染

在圈舍地面设计上, 最好采用压光水泥地面, 同时压上防滑沟, 防止地面粗糙磨伤蹄底。猪圈和饲槽上的尖锐物体, 如钉头、铁片、碎玻璃、尖石头等能引起外伤的物体, 一律清除。做好仔猪断脐、剪齿、断尾的消毒工作, 防止感染。猪群密度不能过大, 同栏猪体重应相近, 防止猪之间咬斗损伤皮肤及尾部、耳朵。

6.6 加强饲养管理

链球菌是条件致病菌, 加强猪群饲养管理, 改善不适宜猪生长发育条件, 合理使用营养丰富的全价配合饲料以增强猪的抵抗力。同时加强猪舍及其环境卫生工作, 特别重视猪体、圈舍、场地的定期消毒工作, 以杀灭病原。

7 小结

血培养发现鸟肠球菌1例 篇2

1临床资料

患者, 女, 68岁, 于几天前出现咳嗽, 咳痰较多, 并伴有发热, 肺部感染, 输液治疗, 上述症状时重时轻, 病人出现腹部疼痛, 高血压、糖尿病多年, 否认肝炎, 结核病等传染病史, 无食物药敏过敏史。发热十余天, 并腹胀腹疼4 d, 胸片提示肺部感染, 精神欠佳, 发热最高可达40 ℃, 疑肠梗阻合并肺炎。

细菌鉴定:抽血打入双相血培养瓶, 在孵箱5 d未见反应, 放置室温4 d可见双相瓶上有小菌落, 涂片可见革兰氏阳性菌, 多数链状排列, 转种血平板, 48 h, 可见边缘整齐小菌落, 无溶血, 触酶阴性。

生化反应:用康泰公司链球菌/肠球菌STREP鉴定板, 核糖、甘露醇、山犁醇、乳糖、海藻糖、棉子糖、蔗糖、阿糖、阿糖醇、环糊精、麦芽糖、密二糖、松三糖、氯化钠、OPT均为阳性, 精氨酸、脲素、糖原、七叶灵、硷磷酶、丙酮酸均为阴性。鉴定为鸟肠球菌。

药敏试验:万古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氯霉素均敏感, 环丙沙星中介, 克林霉素、红霉素、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均耐药。

2讨论

血链球菌 篇3

1 发病情况

2014 年11 月上旬,广东省四会市某规模化养猪场保育期仔猪陆续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精神沉郁、不愿站立等症状,猪被毛粗糙,皮肤苍白,体型渐进消瘦,最后腹泻脱水致死,病程约2 周左右,同栏仔猪相互传染,发病率超过50% 。用抗生素治疗,治愈率不足20% 。另据员工介绍,仔猪在哺乳期间生长良好,转入保育舍后才出现大规模发病死亡现象,类似情况最近几年均有发生,今年入冬以来最为明显。

2 临床症状

发病猪群精神沉郁,反应迟钝,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 一类病猪体温呈间歇性升高至41 ℃,随后恢复正常,食欲下降,粪便稀少干涸,常伴有前肢或后肢跛行,不愿站立,腕关节或跗关节肿大如鸡蛋; 由于采食量下降,猪只消瘦,最后腹泻脱水致死,病程2 ~ 3 周。另一类病猪体温正常或偏低,采食量下降明显,伴有明显的喘气和严重的腹式呼吸,猪前后关节出现左右对称性肿胀,喜平趴地面,不愿站立,被毛粗糙,皮肤苍白,病程2 ~ 3 周,渐进式消瘦,最后腹泻脱水死亡。少部分病猪体温间歇性升高,采食及发育正常的情况下无征兆地死亡,皮肤发绀。

2 病理剖检变化

猪身躯消瘦、被毛粗糙,鼻黏膜发绀,腹下及四肢等处皮肤有紫色出血斑点,腹股沟淋巴结轻微肿胀如蚕豆。后肢关节肿胀处切开后有大量脓性积液流出。猪颈部皮下水肿,喉头气管稽留大量无色透明黏液。心肌表面呈广泛的纤维素性渗出,呈现“绒毛心”症状,大量的心包积液呈浑浊状。一侧肺脏与胸腔上壁粘连,出现实变,色泽变淡,另一侧肺脏萎缩。肺门淋巴结肿大,皮质出血。腹腔有大量浑浊积液,肾脏轻微肿大,无明显出血点和病灶。膀胱内有少量尿液,无出血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出血。脾脏肿大变宽,远端边缘分布少量梗死病灶,肝脏有瘢痕,表面有硬币大小、质地坚硬的白色局部花瘢状瘢痕。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如串珠,少量白色纤维素样渗出物包裹在肠表面。胃内有少量黄色内容物,胃底黏膜充血。猪脑膜血管轻微充血。

3实验室诊断

3.1细菌分离

现场用灭菌棉签蘸取少量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关节液,刮蹭肺部病变部位,接种于副猪嗜血杆菌营养培养基和绵羊血平板,37 ℃恒温箱培养过夜。

3. 2 细菌镜检

放置过夜的血平板上出现比较纯的溶血的露珠状圆形菌落,该菌落中心呈灰白色,周边光滑( 见216页彩图1) 。挑选其中菌落进行革兰染色及镜检,细菌呈紫色深染、球状,单个细菌彼此分离呈长短不一的链状排列,链条多呈弧形( 见216 页彩图2) 。

副猪嗜血杆菌营养培养基放置于恒温箱中24 h后,平板上出现直径1 ~ 2 mm、周边光滑、灰色偏透明的圆形扁平菌落( 见216 页彩图3) 。菌落密集排列在平板上。挑选其中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细菌为浅红色、长短不一的短杆状,中间直,两头尖( 见216 页彩图4) 。

3. 2 细菌PCR鉴定

挑选纯化后的溶血菌落接种于添加血清的TSA培养基上,37 ℃ 摇床培养24 h。挑选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的透明菌落接种于添加了NAD和血清的TSB培养基,37 ℃ 摇床培养24 h。 将细菌培养物4 000 r / min离心,用1 /10 体积的灭菌双蒸水悬浮,作为模板。按10 × Taq Buffer 2 μL,d NTP( 2. 5 mmol/L)1. 6 μL,c DNA模板2 μL,Forward primer 0. 5 μL,Reverse primer 0. 5 μL,r - Taq酶0. 1 μL,灭菌双蒸水13. 3 μL,配制总体积为20 μL的反应体系,猪链球菌在94 ℃ 5 min、94 ℃30 s、52 ℃30 s、72 ℃ 1. 5 min、72 ℃ 10 min条件下扩增30 个循环,副猪嗜血杆菌在94 ℃ 5 min、94 ℃ 30 s、56 ℃ 40 s、72 ℃ 1 min、72 ℃10 min条件下扩增30 个循环。PCR产物用1% 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见图1 ~ 图2。

4 综合判定

经过细菌PCR鉴定,结合之前现场调查、病猪临床症状和和剖检结果,判断该猪场保育舍仔猪为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

5 细菌药敏试验

为准确使用抗生素控制疾病,对这两种致病菌进行了猪场18 种常用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见表1。

从两种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可知,猪链球菌对阿莫西林和头孢曲松钠较为敏感,副猪嗜血杆菌对氟苯尼考和头孢曲松钠较为敏感。

1.阴性对照;2.样品1;3.样品2;4.阳性对照;M.DL-2 000 Marker。

1.样品1;2.样品2;3.阳性对照;4.阴性对照;M.DL-2 000 Marker。

注: R表示耐药,I表示中度敏感,S表示高度敏感、,“ - ”表示无抑菌圈。

6疾病综合防治措施

6. 1 改善猪舍环境卫生

入冬后气温下降,注意加强保温措施,同时坚持猪舍通风换气,及时清理粪便、冲栏、消毒。

6. 2 做好免疫预防接种

产房仔猪做好猪瘟、伪狂犬疫苗的免疫接种,发生过蓝耳病的猪场同时做好蓝耳病疫苗的接种。

注: R表示耐药,I表示中度敏感,S表示高度敏感、,“ - ”表示无抑菌圈。

6. 3 使用抗生素防治

在保育料中按每100 kg饲料拌阿莫西林100 g,在仔猪转入保育舍后开始连用14 d。保育期间发生喘气和关节肿大的猪只按每千克体重0. 1 m L的量间隔8 h交替注射氟苯尼考和阿莫西林4 d。

6. 4 细菌疫苗的预防

将分离鉴定的副猪嗜血杆菌与猪链球菌制作成二联灭活疫苗,对产房14 日龄仔猪和21 日龄仔猪颈部肌肉接种1 m L。

该猪场实施上述防治措施1 周后,保育舍仔猪发病率降到15% 以内,死亡率将至5% 以内,2 周后新转入的断奶仔猪无明显关节肿大、喘气等临床症状,猪只饮食正常,生长良好,生产恢复正常。

7 结果与分析

1) 在当前的规模化养殖条件下,猪场通过不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引入猪群易感病原,形成了不同猪场各自的病原群,而其中细菌性病原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刺激而大规模爆发。

2) 猪链球菌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是规模化猪场常见的两种细菌性疾病,易感仔猪在产房中接触带菌母猪而感染,进而在相互接触中,通过呼吸与排泄物水平传播给其他仔猪。其中链球菌病最早发生在10 日龄左右,而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断奶后逐渐显现,两者相互促进。

血链球菌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9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SEB75例作为研究对象。诊断符合SEB诊断标准。其50例, 女25例。对照组为75例健康体检者。

主要症状为发热, 40例为不规则发热, 9例急留热, 26例为驰张热, 热程4~30d不等。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5×109/L 1例、 (5~10) ×109/L 28例、 (10~20) ×109/L 40例, (20~30) ×109/L 4例 (30~50) ×109/L2例, 部分患者见中毒颗粒及核左移。轻度贫血4例, 中度贫血7例, 重度贫血2例。C反应蛋白及免疫功能检测:C反应蛋白检测18例, 阳性10例, 免疫功能22例, 降低者占据10例。细菌培养:全部患者血培养均获得表皮葡萄球菌 (SE) , 血培养教1次阳性者45例, 2次阳性者16例, 其中6例为混合感染。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出SE 70株, L型10株。同时送检的体液及分泌物培养中, 创面渗液培养教育2例。尿液及脓液培养各1例, 咽拭子培养目3例均培养到SE, 其药敏实验与血培养一致。SE的药敏实验见表1。

1.2 方法

采用日本CA15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纤维蛋白原 (FIB) 、D-二聚体 (D-Dimer) 、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PT INR)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 、凝血酶时间 (TT) 。

1.3 统计分析

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SEB患者筛选试验测定结果见表2

显示败血症组PT INR、APTT、TT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败血症患者FIB、D-Dimer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2 不同愈后患者抗生素治疗3-7d各项指标见表3

痊愈患者组与对照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痊愈组与死亡患者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死亡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近年来, 随着耐药菌的日益增多, SE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并成为败血症的主要知致病菌之一。本组资料中, SEB占同期住院的败血症患者的40%。

SEB的主要高危因素: (1) 长期大量广谱抗生素的使用; (2) 皮肤粘膜完整性的破坏, 特别是有侵入性的医疗操作时, 如导管在体内留置; (3)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包括原发和继发) 。均易发生SEB。

SEB的临床表现与其它病原菌所致的败血症相似, 无特异性, 以顽固性发热为主要表现。同时是引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的最常见的原因, 而内皮细胞损伤是内毒素所致DIC的关键, 内毒素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 能够刺激体内多种细胞合成、释放多种活性分子, 通过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作为介质破坏凝血系统的动态平衡[1,2], 具体机理尚不清楚。

SE广泛存在于皮肤、粘膜表皮、故成为血培养最常见的污染菌。一次血培养阳性时如何鉴别其为引起败血症的病原菌还是标本中的污染菌是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问题[3]。由于SE耐药菌株增多, 治疗SEB较棘手。我们的结果提示, SE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氟哌酸的耐药率高达90%以上, 较赵传明[4]的高, 对先锋Ⅴ、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所以, 对本病的治疗应结合药敏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强调联合用药及疗程要足。目前, 为见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 本文患者使用万古霉素, 均临床治愈。表明万古霉素是治疗SEB的有效的抗生素。虽然SE对先锋V、氨基甙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有所增高, 由于价格便宜, 毒性相对低, 在本病治疗中仍有一定的作用。除了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外, 治疗中应同时监测病人凝血指标, 特别是FIB、D-Dimer的测定值, 他们在患病期和用上述抗生素治疗后测定值均有显著变化, 前后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发现, SEB患者凝血指标FIB、D-Dimer在最初期测定就表现明显异常, 在预后不良患者中这两指标进行性变化, 痊愈患者中两指标趋于正常。他们对预后判断具有辅助意义。同时本病应强调预防为主, 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 强调无菌观, 尽量减少入侵性的医疗操作, 及时处理皮肤、粘膜损伤。抵抗力低下患者应隔离, 防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Iversen N, Brandtzaeg P, Sandest PM, et al.TFPI fractions in plasma from patients with systemic meningococcal disease.Thrombo Res, 2003, 108:347-353.

[2]王振义, 李家增, 阮长耿, 等.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3版。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 2004:658-660.

[3]罗海波, 张福森等.主编。现代医学细菌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7-9.

上一篇:信息经济学下一篇:环氧乙烷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