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型

2024-08-01

生活方式型(精选十篇)

生活方式型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为患有2型糖尿病的160例患者,其中,患者最小年龄为38岁,最大年龄为72岁,平均年龄为66.8岁。病程最短为1.5年,最长为20年,平均病程为6.5年。

1.2 方法

对本组160例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将其分成研究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研究组实施社区优质护理,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之生活方式的改善情况以及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

1.3 社区优质护理措施

对研究组患者实施社区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健康教育。利用宣传画册、举办健康讲座、访谈等多种方式向患者讲解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保健措施等健康教育知识。(2)规范治疗的干预。上门认真指导患者正确服药,介绍长期规范、科学用药之意义,鼓励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进行规范治疗。(3)饮食护理。要告知患者应该有效控制好总热量的摄入,宜清淡低糖,科学合理搭配蛋白与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方式改变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运动规律、控盐情况、运动时间大于150 min/周分别所占的比例为92.5%、87.5%、90%,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组别例数运动规律控盐运动时间>150 min/周

2.2 两组患者血糖状况的变化

研究组的空腹血糖值(4.78±0.75)mmol/L、糖化血红蛋白5.4%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运动规律、控盐情况、运运动动时时间间大大于于115500 mmiinn//周周分分别别所所占占的的比比例例为92.5%、8877..55%%、、9900%%,,均均优优于于对对照照组组((PP<<00..0055))。。研研究究组组的空腹血糖值(4.78±0.75)mmol/L、糖化血红蛋白5.4%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优质护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不良习惯,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优质护理在患有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160例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将其分成研究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研究组实施社区优质护理,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之生活方式的改善情况以及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运动规律、控盐情况、运动时间大于150 min/周分别所占的比例为92.5%、87.5%、90%,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空腹血糖值(4.78±0.75)mmol/L、糖化血红蛋白5.4%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优质护理在患有2型糖尿病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比较高,有益于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以及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社区,优质护理,2型糖尿病,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浅论庄子直觉型思维方式 篇2

浅论庄子直觉型思维方式

直觉型思维作为庄子思维方式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其直接性、意会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影响了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形成,在建立“得意忘言”的言说方式的同时,也激发和促进了后人的创造能力,显示了重要的历史与现实价值.

作 者:石艳艳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南京,210003刊 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NYUNGANG TECHNICAL COLLEGE年,卷(期):200316(4)分类号:B223.5关键词:庄子 直觉型思维

创意城乡与生态文明型生活方式 篇3

在薛惠锋看来,本届中国生态小康论坛提出的“创意城乡建设与生态文明型生活方式”这一主题,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命题,而我们不仅仅要重视发展的问题、经济发展的方式问题,更要重视生活方式的发展问题。

“如果说我们生活的城市、我们生活的家园,是一个沙逼人退和沙尘肆虐的环境,那么我们生态文明型的生活方式,可能就无从谈起。”长期从事防沙治沙工作的王信建从专业角度,还讲述了一个“每分钟有五亩沙地变成绿地”的故事:我们国家沙化面积是17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从长期的治理情况来看,1999年以来,根据国家的权威监测,我们国家的沙化土地已经由几十年来甚至几百年来的沙逼人退,转化为人逼沙退。

在郝晓地看来,中国是农耕文化,而要实现生态文明,就是要按照农业文明的模式去研究它,这并不是倒退,而是螺旋式上升,更是一种哲学。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似乎已经离原生态文明的农业模式越来越远。“我们每天都在充电,每天都要耗能。就目前人类对获得能源的认知而言,煤电、气电、核电、风能等每一种能源的获得,对环境、对生态都或多或少有影响。”李隆兴介绍说。不过,他也表示,“世界能源理事会一直关注能源在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生态建设问题。能源界也正雄心勃勃探究新的能源。”

王春益则表示,要实现“美丽中国”,“第一,要让生态文明的决策政策落地;第二,在推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不要过于追求城市化、追求现代化;第三,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能急功近利;第四,生态文明不是在中国一个国家来实现的,要建成全球的生态文明,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王春益还讲了自己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一是人人有责、人人有为,更重要的是社会,国家有必要进行顶层设计,要进行改革;二是要有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三是各行各业要出台细则;四是要建设几大体系,产业美、环境美、人居美、生活美,这才是创意城乡的生活。

生活方式型 篇4

一、“研讨型”教学方式的内涵

所谓“研讨型”教学是:实行教学与研讨的有机结合, 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的有机结合,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 拓展探索未知的领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结构, 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是以研究为本的学习模式,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一个探索艺术世界的宽松环境, 创设一个研讨问题的情境, 激发创造与表现的欲望;以学生的“学”为主体, 支持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教学与研讨相结合的氛围中, 教师和学生间相互交流, 师生互动。

二、“研讨型”教学方式的课程结构

从课程结构的总体上, 建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实现自主性学习, 学习和研讨并进的教学框架。在课程设置上, 以研究客观物象作为培养、锻炼学生想象力、创造力、造型能力、审美能力为前提, 但在内涵上不同于传统模式。为适应“研讨型”教学方式, 初步将课程结构设置为三大内容: (一) 普遍规律的研究。首先, 是对传统造型规律的再认识;传统造型观对透视、结构、明暗、等因素的研究, 都是为了再现写实的目的。现代绘画的发展变化赋予这些内容新的造型意义;比如“明暗”可以从自然形态中抽取出来, 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语汇, 并可以根据作者的意图与认识进行重新安排组合。其次, 批判地继承现当代艺术的新成果, 加强对抽象构成、平面构成、意象创造、画面结构、空间结构等问题的研究。第三, 通过传授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研究具体物象, 了解古典与现代美学的差异和不同的追求, 认识审美规律。 (二) 情感表现的研究。传统绘画里, 绘画主体的情感是以时代的发展, 现实的需要为主。自从现代派绘画从描绘客观世界转入描绘主体的主观世界后, 情感表现的问题随之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在表现主义理论家克罗齐和科林伍德看来,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是一个表现情感的人。当然, 他们所讲的情感是具有一定典型性的社会性的情感。这样的情感需要艺术家个人的体验, 并以某种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 才能真切动人。“研讨型”教学方式确立情感表现课题, 并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来训练学生, 使素描基础训练顾及到客观和主观、理性和感性, 再现与表现的平衡, 进而培养学生用独特的表现方式, 表现他体验的人类情感。 (三) 材料媒介的研究。在绘画史上, 时代发展变化的标志之一就是使用材料媒介的变化。如今, 在素描表现上所运用材料媒介, 可谓丰富多彩。通过对材料媒介的研究, 了解材料媒介自身的美感, 拓展形成独具新意的艺术形式。创造性地运用材料, 使学生个性样式充满了鲜明的多样性。此外, 还可结合一些触觉、听觉、嗅觉的训练, 这种练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将质感、声音、气味等在画面上表现出来,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练习, 更深入地、多方面地开发人的感觉。通过改变课程结构, 创造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弹性的研讨空间。

三、“研讨型”教学方式的实施

通过规范教学要素, 以“学习和研究相结合”为指导思想, 加强课程教学和训练主要环节的建设。所谓“课程教学要素”其基本含义是:课程的教学工作, 必须包括的主要教学环节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每一教学要素有一定的针对性, 在学时安排上有合理的比重。着重抓住课题设计、课程讲授、实践训练、课堂讨论等四个教学环节, 并以这四个环节作为基本要素, 把这些环节导向研讨型教学方式, 使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型教学向关注学习主体的研讨型教学转变。

课题设计, 指在教学内容安排上, 设计一个个角度相异、主题明确的研究课题。如明暗对比、抽象构成等等, 取代以往以男、女人体等命名的作业。课题设计包括感受性课题和理解性课题。通过不断转换命题与角度, 结合材料媒介的研究与运用, 形式多样地组织教学, 设置一个充满挑战性的“研讨”氛围, 充分刺激学习主体的积极性。

课程讲授, 指教师对课题设计的内涵、具体要求、重点、难点, 进行充分的讲解, 还包括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做个人指导, 作业的讲评、总结等。这是实施“研讨型”教学方式的基本要求, 让学生在教学框架里, 目标明确而不是盲目自流地进行研讨活动。

实践训练, 指学生自主研究、实践的过程, 并逐渐深化理解课题的内涵要求, 以达到提高创造力、想象表现、抽象表现。根据不同的课题设计, 运用不同的训练手段;在实践训练方法上, 还有分解训练和综合训练等。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实践训练, 力图使每个学生, 在掌握知识、自主研究的同时, 充分释放潜在的能力, 从而高效地提高个体的艺术素养。

课堂讨论, 指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 学生对每个课题设计的质疑、思考, 实践训练结束时的心得体会、总结, 包括对艺术家作品的分析、学习讨论等。课程讨论是“研讨型”教学方式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课堂讨论,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 形成活跃的学习氛围, 成为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另一途径。

生活方式型 篇5

——生活体验

电气系社会实践部

一、活动背景:

随着2012暑假的来临,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暑假安排越来

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丰富在校大学生们的暑期生活,提高

他们的社会生活能力,校团委以及大学生联合会拟举办暑期社

会实践——生活体验;给在校大学生一个社会实践的机会,锻

炼自己的舞台,提高大学生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同时也为社

会、企业及学校培养优秀毕业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名称:

洛阳理工学院电气系自动化2012暑期社会实践——生活体验

三、活动主题:

丰富暑期生活,提高社会生活经验,增强社会生存能力

四、活动目的和意义:

1.目的:

大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社会生活,增加大学生们的社会生活

经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体验金钱的来之不易。

也能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校生活的不足之处,可以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针对已经认识到的问题采取有效地解决方

案。也能够增加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对

社会问题快速判断的能力等。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让同学体会到奉献爱心、关怀他人的乐趣。总之,通过这次

活动,我们要让同学们达到“体验一次,受益终身的效果”!

2.活动的意义:

通过本次活动,能够让参赛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之艰辛、不易,使他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在校生活。同时,他们在加强

与社会人员交流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社会对毕业生的要

求,使他们更加了解在校大学生所缺少的知识和能力,然后

明确他们以后在学校所重点培养的个人素质。同时,也引导

同学们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是他们认识到他们对于社会的价值,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活动对象:

全体有意愿的学生

五、活动具体事项:

1、每人发放资金50元,身上的现金、银行卡等全部由总负

责人代为保管。

2、活动期间由于资金不足问题,由参赛队员自己想办法解

决(如:做兼职等),但不能寻找外部支援,不能从事非

法活动,必须随时保持与总负责人的联系

3、参与活动队员必须保证能够坚持到最后,未能坚持到最

后者,必须上交所剩金额,并支付自己已消费金额。

4、第1到3天:参与队员做兼职,以挣够足够的资金,为

以后的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天,由总负责人安排

去敬老院。第五天:由总负责人安排做社会实事政治调

研。第六天:社会公益活动。第七天:活动总结,经验

分享、交流,参与队员大联欢。

六、主办单位:

洛阳理工学院团总支学生会

七、承办单位:

电气系社会实践部

九活动时间:

待定

八、活动地点:

待定

九、活动负责人:

社会实践部部长:郭雪飞副部长:王帅达 焦建坤

十、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

1、活动申请:由社会实践部部长提出并向系里申请活动所需的经费及生活宿舍

2、拉取赞助:根据时间安排,由社会实践部派出干事若干名,各自分工明确,到指定地点拉取一定的赞助,最后统一管理,以保证活动所需。

3、前期宣传:包括拉横幅、贴海报、开动员会。拉横幅由两个部的部长向系里申请地方,然后派干事张贴;贴海报可在食堂、宿舍、教学楼等醒目的地方张贴,使同学们了解此次活动;开动员大会则是

在活动举行前夕,对两个部的相关人员召开动员大会,以确保活动顺利完成。

4、报名程序:采取自由报名原则

5、比赛地点:洛阳市

6、计划招收人数:10人

(二)、实施阶段

1、开始准备:由总负责人召集参赛者在指定地点集合,参赛者交出身上所有现金、银行卡等。

2、由总负责人统一调配参与活动人员,并给他们宣讲活动具体事项。

3、负责人给每位成员发50元钱

4、活动期间:每小组成员每天自己选择体验生活地点,选择体验生活方式。每天早上7:00从洛阳理工学院出发,晚上21:00到洛阳理工学院集合,21:00—22:00 大家共享经验时间。

5、活动期间各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监督。

6、活动期间有随行记者跟踪采访、摄像。

活动需要

1.宿舍四间

2.负责人三名(总负责人、记者、摄像人员)

3..摄像机一部

十三、活动预算

1.前期宣传:20

2.活动发放资金:500

3.额外开销280

总计:800元

十四、注意事项

1、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参与活动队员安全问题。

2、总负责人必须能够随时联系到参与活动队员。

3、对于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选手退出问题等特殊情况,要有紧急解

用思辨的方式打造“语用型”课堂 篇6

一、注重“适度”统整三维目标

唯物辩证法认为,适度原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原则,人们在一切实践活动中,都要掌握“适度”的原则。所谓适度,是指人的认识和行动要和事物的度相适应,和事物的客观进程相一致,不能主观随意地超越和破坏事物的度。既不要“过分”,也不要“不及”,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语言文字的运用就是语文课有别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内在规定性。但语文课程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课不能只进行单纯的语言训练,而忽略情感熏陶、审美教育、思维训练等。只有正确把握训练的“度”,语文课才能实现“质”和“量”的和谐统一。

(一)认识“适度”,辩证把握三维目标的关系

课改以来,广大语文教师最大的困惑莫过于如何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作为教研员,笔者经常要听一线教师上课,讨论公开课教案。笔者发现,很多教师设计教案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是决然分开的,孤立操作的。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个环节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那个环节是训练学生技能的,这个环节是让学生领会方法的,那个环节又是让学生体会情感的,等等。事实上,一个教学环节很可能会涉及目标的三个维度或者两个维度。因此,割裂地看待三维目标势必会造成很多重复,降低课堂教学效率,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要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就必须要注重“适度”,辩证地把握三维目标的关系,把三维目标视为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既是教学的基石,又是载体,学生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都离不开对知识的探索,因此必须得依托一定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没有过程就没有学习经验,就没有体验和感悟,就不能形成技能。一句话,三维目标各有内涵,又相辅相成、水乳交融。

(二)预设“适度”,有机整合目标的三个维度

从理论上把握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是容易的,但在每堂课中如何有机整合三维目标,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既掌捏知识技能,又受到情感熏陶,就不那么容易了,这值得进一步探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所以笔者认为,有机整合三维目标首先要从教材分析入手,寻找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载体。由于每篇课文各有不同的语言表达特点,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涉及的内容是复杂多样的,有语言训练、思想教育、思维训练等,因此预设教学目标时,要注重“适度”。首先,要有明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类,再根据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进行筛选、整合,最终确定三维目标。

其次,注重“适度”还体现在预设目标要明确、具体,切忌“贴标签”。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写景的文章,于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就被很多教师当成一张美丽的标签,贴在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里。其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只是一个一般性的总体目标,由于学生的年龄下同,文本内容不同,学生的情感体验肯定也是不同的。因此,“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在一节课内是无法达到的。所以,教师必须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三)调控“适度”,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预设了恰当的教学目标,在课堂实施中同样要把握“火候”,做到调控“适度”。否则,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就成了一句空话。对小学生而言,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不能灌输的,只能依托语言文字,把相关的价值观念渗透进去。比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通过父亲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抓住“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个关键句,体会父亲那种近乎失常的举动背后所蕴涵的坚定信念,让学生体会深沉的父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度的调控,避免把语文课上成“品德课”。对父爱的体会,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揣摩父亲的心理,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来实现的。

适度的调控,还表现在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例如,教学《找骆驼》一文时,教师要抓住老人所说的三句话,对学生进行因果关系倒装句的训练,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领悟老人的思考方法。接着,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相结合的训练除了按骆驼的脚印去找外,你还有什么其他较好的办法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在高度兴奋的状态。究其原因,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学生只是了解了老人思维的过程,对于文本所蕴涵的道理却并没有直接得出。真正让学生如此兴奋的载体却是他们讨论“除了按骆驼的脚印去找外,你还有什么其他较好的办法吗”的过程。这个过程给学生提供了思维活动的空间,知识在这个空间里生成,思维在这个空间呈活跃,情感在这个空间里共鸣,这就是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二、注重语用价值,精选教学切入点

语言是语文学习的本体,学习语言是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属性。因此,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关注学生的言语学习,强化“语用”意识。所谓语用,是指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恰当地进行表达,并将已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地运用。因此,注重语用价值,就是要关注文本中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言语表达能力的“语用点”。

(一)“语用点”的选择要突出重点训练,带动常规训练

人教版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识字课、几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些内容都是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的。特别是中高年级每组课文前面的导语,不仅明确了单元学习的主题,而且还点明了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例如,人教版第九册教材第八组课文的主题是“走近毛泽东”,整个单元的重点训练是“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写法”。围绕这个主题,单元依次安排的内容有:导语、《七律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口语交际《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和习作训练。教学时,要突出“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写法”这条主线,循序渐进,贯穿整组课文。与此同时,要带动常规语言训练,并要结合文本语言特点加以落实。如,《开国大典》可以进行场面描写的练习。而《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则可进行有感情朗读和复述的训练,即让学生把最感动的句子读给伙伴听,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等。总之,重点训练要从掌握学法到迁移运用,尽可能贯穿一组课文的始终;常规训练则要针对不同课文的特点设计。既体现出清晰的序列性,又显示出语文课特有的丰富性。

(二)“语用点”的选择要突出语言积累,带动语言运用

重理解、轻积累、重理性、轻诵读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突出的弊端。学生语言的贫乏,直接导致了表达的不灵活。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要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有利于学生语言积累和表达的语用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刻理解教材,了解学生,特别要关注文本中新的语言规律、典型的语言现象等,努力寻求和选择最佳语用点。重点词、中心句、过渡句、过渡段、新句型、新段式以及学生认识上的盲点、疑点都是实现语言运用和积累的着力点。教师要抓住这些语用点切入,深挖文本内涵,解析言外之意,在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迁移、运用和积累。例如,《桂林山水》第2自然段中有一句话:“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的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教学这段文字时,首先要重诵读,让学生带着理解和想象,美美地读。在朗读、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迁移、运用。先让学生理解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再引导学生发现重点词之间的并列关系,认识句子的表达方法,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最后,进行排比句迁移训练。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理解重点句的一般方法,而且初步掌握了排比句的表达方式,有助于学生语言积累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语用点”的选择要突出语感培养,带动情感体验

语文素养的内涵极为丰富,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其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和悟性,即语感。简言之,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觉,只是这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却又实实在在存在而且非常有用。语感的培养是长期的,它是在听、说、读、写的反复语言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因此,日常教学中语用点的选择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培养,主要不是靠理性分析,也不是单靠训练所能达到的,它还需要学生用心去感受。美读是培养语感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例如,《山中访友》就有很多这样的语用点。下面以“古桥”这部分内容的研读为例:(l)自由读,让学生读出:一个“老”字道出了“我”和古桥的深厚情谊。(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哪儿让你体会到了老桥的德高望重?(3)扣住“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动情的诵读,边读边议边想象。(4)教师深情引读:老桥默默地奉献着,这弓腰俯身成了它永远的姿势。学生接读“你把多少人马……依然如旧”。(5)带着对老桥的尊敬,齐读。这样的读,是有层次的,有增量的,它体现了学生对文本逐步理解、内化的过程;这样的读是富有诗情的,它是对文本的渲染、浸润和顿悟。感情朗读代替了分析提问,它以形象为支柱,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掌握语言的表达特点,增强了学生的语感。

三、注重语文素养,优化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语文素养最核心的因素就是语文学习能力。而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语言实践的。因此,打造“语用型”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然要涉及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

(一)关注阅渎心理,优化教学程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活动的程序会影响儿童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他提出的“程序原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启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打破常规,按照最佳的方式组织教材,科学地安排教学程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实践证明,同样的教材,同样水平的学生,课堂教学程序不同,教学效果往往也会不同。比如,《草船借箭》一文篇幅很长,如果采用逐段讲读的教学程序,那么,势必要对借箭的原因、借箭的准备、借箭的经过及结果进行讲解、分析,这样的过程让学生感到重复、乏味。所以,教学时,不妨从学生的阅读心理上进行程序突破。具体设计如下:(l)诸葛亮“草船借箭”为什么能成功?(直奔中心:神机妙算)(2)课文通过哪些词句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学生自由组织材料,通过圈、画、批注等方式,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3)诸葛亮为什么能做到神机妙算?(返顾全篇,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升华,又巧妙地引导学生对周瑜、鲁肃、曹操三个人物形象有了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优化教学程序。如果不考虑学生的阅读心理,固守一成不变的教学步骤,学生就会由于太熟悉教师教学的“套路”而产生厌学情绪。

(二)关注语言运用,优化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的优化要着眼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选择性学习。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不仅要考虑学生人数的多少,还要充分考虑文本的语言特点和学生信息交流的角度,更要考虑阅读方法的迁移,力求学以致用。比如,《鲸》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这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很重要,提取、概括信息的方法可迁移运用到日常生活各类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中。教学时,可分三步:(1)学生自行研读:看看课文还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鲸,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鲸的这些特点的,尝试着抓住重点词来概括每段的内容。(2)交流、评议、质疑。(3)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鲸的某个特点或生活习性。这样设计,将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说明方法的学习有机结合,为学生创设一种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互相合作、探索交流的过程中主动获取了鲸的知识,把握了课文的知识要点,学会了说明文的学习方法。

(三)关注生活实践,优化语用环境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由此可见,语言运用环境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应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优化学生语言运用的环境,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生活中逐步提高。一方面,要积极创设课堂语言表达情境,在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较多的研究探讨、发表见解、提出质疑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要精心设计练习,让语言文字训练既有语文味,又有生活味。以积累性练习为例,积累语言的目的是运用,积累语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看积累的词句能否在生活实践中具体运用。因此,不能机械地让学生抄写词语、摘录诗句,或者空洞、抽象地让学生“按要求写词语…把诗句补充完整”等,而可以让学生用合适的成语、诗句、名言评一评人物、赞一赞风景、说一说感慨、聊一聊时事、表一表心情等,将语言积累和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从而切身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作用。

浅析小学语文任务型教学方式的开展 篇7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以他们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思考有效完成这些任务。在学习上获得的收获能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中,使语文课堂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在任务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索学习语文知识。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能积极的探究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在他们产生认知错误和思维障碍时对他们进行指导,使他们能掌握正确的语文知识,促进他们能力的提高。

二、设计趣味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小学生的兴趣持久度不高,在学习过程中,一开始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探究,随着时间的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会逐渐下降,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要根据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设计趣味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探索态度,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效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低年级的生字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猜字谜、说和汉字相关的故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学习中完成学习任务。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悬念的问题,让他们在问题的指导下完成对课文的学习,并顺利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趣味性的任务引导下,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激活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高效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三、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他们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灌输知识的做法,创设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高效的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自主探究时,教师不仅要对他们进行学习方向的指引,还要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探索过程中不断掌握新的知识,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由浅入深的设计教学任务,使他们完成比较简单的学习任务之后,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探索兴趣,积极主动地探索难度逐渐加大的学习任务。通过完成逐层深入的学习任务,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深入到课文中,通过文字和作者进行情感和思想的交流,掌握课文的真谛,促进他们语文探究能力的通过。例如,在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如下任务:1.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会用生字进行组词,并理解词语的含义;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内容;3.体会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通过逐层深入的学习任务的引导,让学生从课文的表面逐渐过渡到对课文深意的理解,由浅入深的掌握课文要表达的主旨,了解作者的心理发展历程。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学生能对课文内容有整体上的理解和把握,促进了他们语文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使教学目标高效完成。

四、开展丰富的课堂学习活动,实现以学促教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学生进行学习任务的探索时,教师和他们处于平等的地位,和学生积极的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对他们进行引导和点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探究和思考来发现新的知识、新的收获。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开展丰富的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趣味性活动中学习知识,能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学习,并主动的进行探索,实现以学促教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快乐的探究中学习,促进他们语文思维的发展,使他们通过参与活动高效的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学习生字、背诵课文时可以开展竞赛方式,让学生比一比看谁记得快,在趣味性的竞赛环节,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大大通过他们的学习效率。

五、加强教师的指导,促使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布置了学习任务之后,不能放任学生不管,而是要充分发挥教学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的思路进行指导,使他们能逐步深入的思考问题,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天安门广场》时,教师在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了天安门的壮观雄伟后,让他们进行思考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了解了新中国是在天安门宣告诞生的,因此,把天安门作为新中国的象征。然后,教师让学生思考“旭日东升”的含义。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分析,他们深刻的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使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方式的探讨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6例, 女92例。年龄23~69岁, 平均43.5岁。单侧癌86例, 双侧癌32例。初次手术52例, 再次手术66例。所有病人均接受双侧全甲状腺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初次手术者术前彩色超声+FANC, 术中快速病理。再次手术可结合前次手术病理。

1.2 手术操作方法

取颈前胸骨切迹沿皮纹弧形切口 (Kocher切口) , 两侧达胸锁乳突肌前缘, 术中打开环甲间隙, 尽量暴露喉上神经外支。沿甲状腺下动脉入腺体处暴露喉返神经, 并暴露其颈段全长直至入喉处。有时应注意喉不返神经的变异, 应在甲状软骨下角处暴露喉返神经。精细显露上、下甲状旁腺, 并保护其血运。当因二次手术黏连较重, 无法辨认上述组织时, 不可勉强操作, 应保存后被膜, 必要时应用神经探测仪辅助寻找神经, 对可疑旁腺者, 经快速病理证实后移植于胸锁乳突肌内。常规清扫VI淋巴结, 必要时术中冰冻。

2 结果

全组无手术及住院期间死亡。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单侧癌86例, 双侧癌32例, 颈部淋巴结转移41例阳性。本组11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 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47%, 其中喉返神经损伤2例 (1.69%) ;喉上神经损伤1例 (0.84%) , 甲状旁腺损伤3例 (2.54%) ;术后出血2例 (1.69%) , 食管损伤1例 (0.84%) ;气管损伤1例 (0.84%) 。喉返神经损伤2例, 术后声音嘶哑, 1例3个月后发音完全恢复, 喉镜检查声带活动良好。另一例3个月后检查见声带活动受限。甲状旁腺损伤3例, 因为部分损伤, 而且给予腺体移植, 测血PTH在正常范围, 无手足麻木感。喉上神经损伤1例在3个月后饮水无呛咳, 音调恢复正常。术后出血1例行再次手术探查为颈内静脉小分支出血, 止血后未再出血。食道损伤1例给予空肠营养管置入, 行肠内营养, 9d后拔管愈合良好。气管损伤术中行修补术, 术后无异常。

3 讨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行规范化手术全甲状腺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切除范围及淋巴结是否常规清扫争议颇多, 目前支持行全甲状腺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占大多数[2], 理由为:1) 分化型甲状腺癌较多是多灶性的, 一侧叶切除双侧叶次全切除无法保证残余腺体没有残余癌灶。2) 双侧叶全甲状腺切除可为术后131I治疗提供条件, 有利于降低复发率。3) 规范的区域淋巴结清扫并不增加并发症。4) 部分DTC日后可能退行分化为分化差的甲状腺癌, 而全甲状腺切除可消除这种可能[3]。

反对行全甲状腺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的观点认为:1) 虽然甲状腺癌患侧叶的对侧叶日后有可能局部复发, 但复发率小于5%, 为了这极小的复发可能性而对所有患者行全甲状腺切除是否科学[4]。2) 全甲状腺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要求技术高, 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影响日后生活质量[5]。

我们的手术体会是:1) 常规显露颈段喉返神经, 注意喉不返神经的变异。2) 应解剖环甲间隙, 尽量显露喉上神经外支, 有困难时应靠近腺体小束离断上极。3) 显露上下、对甲状旁腺, 并保护其血运。对可疑旁腺术中行冰冻检查, 证实后行移植。4) 再次手术时如黏连较重, 无法解剖上述组织时, 可紧贴甲状腺固有被膜进行手术, 必要时应用神经探测仪辅助寻找并保护神经[6]。

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行规范化手术, 行全甲状腺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 但应掌握手术要点, 精细操作。

参考文献

[1]肖体现, 廖茂平, 张清建, 等.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显露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 29 (6) :527-528

[2]刘永锋.分化型甲状腺癌初始手术规范化的思考[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 (5) :371-373

[3]孙辉, 刘晓莉.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爱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 (5) :388-391

[4]Ali SZ, Cibas ES.The Bethesda system for reporting thyroid cy-topathology:definitions, criteria and explanatory notes[M].NewYork:Springer, 2010, 1-166

[5]Clibas ES, Ducatman BS, Clibas ES.Chapter 9.Thyroid[M].Philadelphia:Saunders, 2009, 255-284

山岳型风景区游客出行方式选择 篇9

1 游客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山岳型风景区游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有很多, 但并不是所有的因素对游客出行方式选择结果都产生明显作用, 分析并筛选出影响游客交通出行方式选择最主要的因素不仅可以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也避免使模型过于复杂, 为进一步的量化分析和建模提供依据。根据陆化普、宗芳等人的研究, 结合山岳型风景区自身交通出行特点, 将影响游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概括为宏观影响因素与微观影响因素两方面。

宏观因素主要包括景区内实施的交通政策、景区内交通状况以及气候和天气状况等。交通政策中可利用价格手段, 对旅游公路收费费率或旅游地停车费率进行需求的抑制或转移, 可运用限制措施进行需求管理, 也可运用诱导方式引导调节需求量等等。景区内部交通状况也会影响游客出行方式的选择结果, 如交通状况较差使得游客出行效率降低, 从而导致游客在下次出游时选择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而风景区的气候及天气状况由于偶然性太大, 且其对游客出行数的影响远大于对其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 因此, 虽然天气气候等因素对游客出行方式选择有所影响, 但作用并不明显。

微观因素对游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主要是由出行主体及出行行为本身特性所决定的, 根据以往研究的成果, 可以将其划分为出行主体属性和出行属性。出行主体属性主要包括出行者的收入、性别、年龄等, 其中收入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直接决定着游客的消费能力。根据王鑫的研究, 性别和年龄两个个人属性方面的变量对郊外型旅游方式选择结果影响不大, 因此, 忽略二者对游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出行属性则包括了出行时间、出行费用 (包括停车费用) 、候车时间、步行时间等。综上所述, 本文研究的山岳型风景区游客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可归纳如表1所示。

2 游客出行方式分担率模型的建立与标定

由于游客在做出行方式选择时牵涉到个人的喜好、习惯等因素, 因此, 运用非集计理论和方法建立模型可以较好的描述出行者对交通方式选择的过程。

2.1 模型的形式

非集计模型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在选择时追求“效用”最大化这一假说, 即出行者在所有可供选择的出行方式集合中选择对自己效用最大的选择肢。这是所有非集计模型都必须服从的前提条件。

Uin为游客n选择某出行方式i时的效用, 根据以随机效用理论为基础的离散选择模型, Uin可以表示为

Uin=Vin+εin. (1)

式中:Vin为效用函数的确定项, 表示观测的要素向量效用;εin为个人特有的习惯、喜好以及不可观测因素造成的效用随机项。

考虑到结果分析和系数标定时方便, 游客出行方式选择模型效用函数的固定项可表示为

Vin=m=1tαinxinm+Ai. (2)

式中:xinm为游客n选择出行方式i中所包含的第m个特征变量, αim为第i种出行方式的第m个特征变量所对应的回归系数, Ai为效用函数中出行方式i的固定哑元。

假定效用函数的概率变动项εin服从Gumbel分布, 则游客出行方式选择的概率模型形式可表示为

Ρin=exp (Vin) j=1Cnexp (Vjn) . (3)

式中:Pin为出行者n选择第i个选择肢的概率, Vin为出行者n选择的第i个选择肢的效用函数的固有项, j为出行方式, Cn为出行者n出行方式选择肢的集合。

2.2 确定选择肢

不同的山岳型风景区游客可能存在的出行方式差异性较大, 选择肢的确定需要结合每个景区的交通特点来考虑。首先, 基于景区交通安全以及景区游览氛围的考虑, 几乎所有的景区都禁止摩托车进入。此外, 考虑所建模型的普遍性要求以及游客对于交通出行方式基本舒适度和安全性能的要求, 某些景区的特色交通出行方式不予考虑。综合以上几点, 确定游客出行方式选择肢集合Cn={i=1 (景区内部公交车) ;i=2 (自驾车) ;i=3 (出租车) }。

2.3 选择特性变量

考虑到模型的复杂性以及特性变量对于可量化的要求, 某些游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不能直接作为特性变量出现在模型中, 如景区内的交通状况不适合作为特性变量直接代入模型公式, 因此, 选择其对游客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结果——游客寻找停车泊位的时间, 作为特性变量引入模型。

现实中个人收入由于其敏感性难以获得真实数据, 因此, 本文的研究不将其作为模型的特性变量考虑。综合考虑后, 选择出行时间 (包括候车时间) 、出行费用 (包括停车费用) 、步行时间、寻找停车泊位时间等作为模型的特性变量。最终确定的效用函数形式为

Vin=Ai+α1x1n+α2x2n+α3x3n+α4x4n. (4)

式中:Ai为方式选择常量, x1n为步行时间, x2n为出行时间 (包括候车时间) , x3n为游客核心景区内寻找停车泊位的时间, x4n为出行费用 (主要考虑车辆在核心景区内的停车费用以及自驾车游客在集散中心的换乘停车费用) , αi为自变量系数。

2.4 模型参数标定

模型参数的标定需要前期对风景区游客进行交通调查。根据出行方式的影响因素设计游客的SP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游客是否住宿, 游客可接受的出行时间, 游客可接受的步行时间, 游客在核心景区内可接受的寻找停车泊位时间, 游客可接受的出行费用等。调查选择在旅游旺季游客出行高峰期, 于旅游地的游客集散中心进行。

调查完成后, 将调查问卷的样本数据分析整理, 根据确定的效用函数建立模型参数标定需要的数据结构, 利用BIOGEME统计软件进行标定, 得到各类游客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参数。参考各特性变量参数的t检验值, 由统计学知识可知, 若|t|≥1.96, 可以认为该特性变量对选择肢产生明显影响的置信度达到95%, 否则该特性变量是否对游客出行方式选择产生了影响就需重新分析。

3 模型应用

近年来, 旅游旺季时进出九华山风景区的车辆高峰日可达到1.5万辆, 其中很大一部分为游客自驾车辆。如此庞大的车流量进入风景区, 不仅使上山的旅游公路经常发生长时间的拥堵情况, 同时也给核心景区增加了很大的交通压力, 影响了核心景区内的交通正常运行, 破坏了风景区整体氛围。针对这些情况, 分析旅游高峰期游客出行方式结构, 试图通过改变游客出行方式的方法解决风景区的交通问题。

3.1 九华山风景区游客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的建立

结合九华山风景区的特点, 于2010年4月在柯村换乘中心对游客进行出行意向调查, 调查内容同上文, 共收回有效问卷1 123份, 其中当日往返游客608份, 住宿游客515 份, 共获得4 492个样本的方式选择数据。将得到的调查数据用BIOGEME软件标定, 得到各类游客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参数如表2所示。

由当日往返游客标定数据可以看出, 其对于出行总时间十分敏感, 而对于其中步行时间敏感性较低。同时, 其出行时间系数和寻找停车泊位时间系数均大于出行费用系数, 说明当日往返游客对寻找停车泊位时间非常敏感, 并愿意承担较大费用来换取总出行时间的减少。由住宿游客标定数据可以看出, 时间的效用大于费用的效用。此外, 寻找停车泊位时间的系数在所有特性变量中最低, 说明是否能快速搜寻到停车泊位对住宿游客影响相对较低。

3.2 不同交通政策下游客出行方式选择分析

3.2.1 初始场景

在无任何交通限制措施下, 游客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出行方式。游客的行车时间按照游客从换乘中心到达核心景区的实际行程时间计算, 候车时间根据景区内部公交车的发车间隔以及出租车平均等候时间计算。出租车费用与公交车费用按照九华山风景区实际收费情况计算, 自驾车费用主要为车辆在核心景区内的停车费用。自驾车游客到达核心景区后需要寻找停车泊位, 这段时间按照旅游旺季自驾车平均搜寻停车泊位时间来计算。九华山风景区初始场景下3种交通方式的时间和费用拟定如表3所示。

根据表3所假定的数据计算不同游客类型的出行方式分担率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 在没有任何交通管理措施的情况下, 游客自驾车出行比例很高, 当日往返游客中个体化交通出行的比例甚至达到75%, 这必将给九华山风景区的旅游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 造成诸多交通问题。

3.2.2 情境二:软性交通管理措施的效果

旅游高峰期制定并实施软性交通管理措施, 提高山上核心景区内部停车收费, 降低山下停车收费, 增加公交车发车频率。通过增加自驾车出行的费用支出以及减少公交车出行的候车时间, 促使游客由个体化交通出行方式向公共交通的转化。拟将核心景区内的停车收费提高至40元, 山下停车收费减少至10元, 景区内部公交车发车频率提高到每5 min一班次。该政策措施影响下的游客出行方式分担率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 实施该项措施后, 住宿游客自驾车出行比例变化较大, 出行分担率已经低于20%, 能够有效地缓解游客出行对旅游地的交通压力;当日往返游客自驾车出行比例虽有所下降, 但依然高于40%, 交通高峰小时还是存在由于自驾车集中通过核心景区山门, 从而引发交通堵塞的可能, 同时自驾车辆进入核心景区后对停车泊位的需求压力依然很大。

3.2.3 情境三:禁行的效果

考虑到核心景区内可提供的停车泊位数, 开始时允许自驾车进入核心景区, 游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与初始情境下相同, 当核心景区内所有停车泊位全部饱和以后, 禁止一切自驾车与出租车进入核心景区, 游客全部换乘公交车进入景区。该措施以核心景区内部可提供的交通服务为标准, 确保进入的所有旅游车辆的交通需求得到满足, 从而避免各种交通堵塞以及停车问题的产生。

实施禁行管理措施后, 由于所有的自驾车游客均需换乘景区内部公交车, 致使景区的公交系统面临很大的考验。公交车运营数量的配置、发车间隔的确定、公交站点的设置等问题变得很重要, 需要全面重新规划。

4 结 论

1) 以山岳型风景区游客进山出行方式选择为研究对象, 基于游客是否留宿的特性, 建立不同类型游客出行方式选择的MNL模型, 分析并确定了游客步行时间、出行时间、寻找停车泊位时间和出行费用作为模型的特性变量。

2) 以九华山风景区游客SP调查数据为基础, 标定游客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特性变量的系数, 看出不同的影响因素对不同类型游客的效用差异很大。当日往返游客对总出行时间和寻找停车泊位时间比较敏感, 住宿游客则对步行时间和总出行时间更为关注。

3) 九华山风景区不同情境分析结果说明, 在无任何交通管制措施的情况下, 游客个体交通出行方式比例过高, 将给景区带来巨大的交通压力, 引发诸多交通问题。通过软性交通管理措施的实施, 可以吸引部分自驾车出行者转向公交出行, 但依然存在发生交通堵塞等问题的可能。当在景区内采取禁行的措施后, 避免了交通拥堵、停车排队等问题的发生, 但景区的公交系统将面临较大压力, 需要交通管理者做好公交规划工作。

摘要:以山岳型风景区游客进山出行方式选择为对象, 分析影响游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 运用非集计模型的基本理论, 建立游客出行方式选择的MNL模型。以九华山风景区为例, 结合游客SP调查分析结果, 标定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各项参数, 分析采取不同交通政策措施下游客出行方式选择变化情况, 给出山岳型风景区交通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山岳型风景区,出行方式选择,非集计模型,九华山风景区,场景分析

参考文献

[1]黄羊山.旅游规划原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2]Mc FADDEN D, TRAIN K, TYE W B.An application of diagnostic tests for the independence from irrelevantalternatives property of the multinomial logit model[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1977 (637) :39-46.

[3]陆化普.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 (第二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4]关宏志.非集计模型———交通行为分析的工具[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5]宗芳.基于活动的出行时间与方式选择模型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交通学院, 2005.

[6]王鑫.旅游交通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 2007.

[7]霍娅敏.城市居民对外出行选择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7.

[8]金宝辉.交通出行行为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4.

[9]BEN-AKIVAME M E, LERMAN S R.Discrete Choice Analysis:Theory and Application to Travel Demand[M].Massachusetts, USA.:The MIT Press, 1985.

生活方式型 篇10

关键词:输电线路,专业互动型员工,培养

当前, 公司一是面对萍乡电网点多、线长、面广以及线路设备逐年扩增的现状; 二是面对国家电网公司新员工招聘已由总部集约化管理; 现有输电线路专业员工与其他专业人员岗位交流较少, 人员总数增长较小, 并且由于历史原因遗留下的冗员问题迟迟不能消化的问题。 为此, 互助型员工培养应运而生, 它是将两种能力互补的个体进行组合培养, 通过长期工作中的经验交流与互助整体提升双方综合能力。

1 日常工作中输电线路专业互助型员工培养开展

1.1 制定互助型员工培养业务明细

以输电线路运维一班、输电线路运维二班、输电线路带电班、输电线路检修班每个独立班组为单位, 对近三年开展作业项目进行梳理, 由管理小组按照工作项目排名顺序将名次靠前的项目列为常规项目, 并为每个班组制定培养业务明细。

1.2 班前班后会展开互助型培养

班前会工作内容包括工作日当天由班组长按照次日工作计划, 对应查找管理小组制定的培养业务明细宣布对应组合, 并宣读组合中的担任角色。 班后会工作内容包括工作日当天由每组“对应组合”, 分享对应成果和心得体会, 重点谈有所哪方面能力有所巩固或提升; 哪方面为当日接受的新技能新经验等。

1.3 室外型作业互助型员工培养

1.3.1 常规型作业

各班组按照管理小组审批的互助型员工培养业务明细查询当日工作作业类型为常规型作业后, 即可在“互助组合”中应用型员工具有该常规型作业经验且已基本掌握操作要点的同时安排在该业务中的担任操作技能第一人。 当其没有该作业经验时应由 “互助组合” 技能型员工现场授予其该操作技能, 前提是该应用型员工应先熟悉该作业的理论操作原理及流程、以及保障安全的措施。

1.3.2 复杂型作业

各班组按照管理小组审批的互助型员工培养业务明细查询当日工作作业类型为复杂型作业后, 即可在“互助组合”中应用型员工具有该常规型作业经验且已基本掌握操作要点的同时安排在该业务中的担任操作技能第二人 (一般为高空配合人员) 。 当其没有该作业经验时应由“互助组合”技能型员工现场授予其该操作技能, 前提是该应用型员工应先熟悉该作业的理论操作原理及流程、以及保障安全的措施。

1.4 室内作业互助型员工培养

各班组按照管理小组审批的互助型员工培养业务明细查询当日工作的能力类别为应用型时, 此时, “互助组合”中应用型员工将对计算机软件办公应用系统或相关专业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操作技巧、修改错误方式、操作经验等分享给技能型员工, 锻炼技能型员工敢于提问习、善于学习的能力, 逐步将技能型员工向高级技能人才或管理型人才方向推动。

2 输电线路专业互助型员工培养成果评估与完善

2.1 定期对互助型员工进行考评

每月3 日由管理小组组织一定成果认定, 按照员工每天生产作业过程即互助型员工培养过程中的担任的角色、 优势能力的展现、 工作劣势方面的提升或改进等具体表现进行综合评定。

2.2 根据考评结果对培养方式进行评估

通过公司培训调考、员工技能等级比赛, 以及参加省公司各项调考比赛等成绩进行对比, 体现互助型员工培养前后的成果差异。

2.3 定期举行培养方式研究与实践座谈会

每年1 月5 日由管理小组组织召开互助型员工培养总结会议, 会议主要内容包括: (1) 重点总结上年互助型员工培养取得的成果。 (2) 分析研究互助型员工培养过程中与输电线路运行检修工作实践的结合程度。 (3) 各班组互助型员工培养的深度和广度。 (4) 通报参与培养的员工的年度考评成果。 (5) 各互助组合分享培养心得体会。 (6) 优秀互助组合做经验发言。

2.4 建立互助型员工培养成果分享制度

无论员工的角色是技能型还是应用型, 均应参与享受全体专业的成果分享, 成果包括个人名誉与奖金奖励, 再互助型员工培养模式中制定成果分享制度, 突出体现技能型和应用型的互助培养方式是以团体上进为最终成果, 在表扬、奖励先进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其他成员在团体活动所作出的贡献。

3 输电线路专业互助型员工培养纳入月度绩效考核

(1) 互助型员工培养绩效管理实行 “分级管理, 分类考核”

(1) 分级管理: 管理小组负责所有参与互助型员工培养的班组的绩效管理, 各班组长负责其参与互助型培养方案的员工的绩效管理。

(2) 分类考核:按考核对象的不同, 将考核分为两类, 即管理人员、参与互助型培养方案的员工考核。

(3) 运检部层面绩效考核与互助型员工培养绩效考核联动, 原则上运检部层面的绩效考核将直接分解给相关责任人 (或班组) , 班组可依据互助型员工培养过程中具体工作实际情况在本班组内进行二次分配性质的补充考核。

(2) 成立互助型员工培养绩效管理工作小组, 原则上由互助管理小组相应成员担任。

(3) 管理人员 (班组) 考核以培养目标、工作职责和工作积分相结合为考核手段。

(4) 实行绩效经理人制度。 管理小组组长是副组长绩效经理人, 副组长是各参与培养班组长的绩效经理人, 班站长是其直接参与培养的下属员工的绩效经理人。

(5) 参与互助型培养方案的员工考核是指对输电线路专业参与培养的所有员工进行绩效考核。

(6) 绩效管理小组对班组的奖罚除指定奖罚责任人为其班组长外, 其它的均按职责落实到该班组的成员中, 分摊部分由班组长确定责任人和分摊比例。

(7) 参与互助型培养方案的员工按积分制进行考核, 员工积分计算统计由各班站自行管理, 如有异议可向上级申诉。

(8) “工作积分制”考核内容包括工作任务指标、综合评价指标两个部分。

(1) 工作任务指标 (80 分) , 实行工作积分制。 根据工作内容, 可分为作业项工作积分与非作业项工作积分两个部分。 作业项内容为技能型业务工作和应用型工作两类, 对应互助型培养方案业务明细。

(2) 综合评价指标 (20 分) , 包括员工的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及责任考核, 为员工绩效考核评价必考项。 劳动纪律和工作态度指标实行等级量表评价, 责任考核实行扣分制且最高累计扣分为综合评价指标考核得分为0 止。

(9) 工作积分主要包括工作数量积分和工作质量积分。 工作数量积分是指依据工作积分标准分值和角色系数等劳动付出要素, 对员工完成工作任务指标情况评价的累计分;工作质量积分是依据及时性、准确性和规范性等质量要素, 对员工完成工作任务指标情况评价的累计分。

4 输电线路专业互助型员工培养运作的成效

4.1 彻底改变了班组工作状态, 提升了输电管理水平

各级管理人员、输电线路一线生产人员逐步建立了“互助型员工培养”理念。 输电线路专业实施互助型员工培养后输电线路运行检修工作界面进一步明晰、 班组员工之间分工进一步细化、再充分发挥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 进一步提升了员工的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实战技能, 激发了计算机办公系统及相关生产管理系统方面的应用潜能。

4.2 员工技能提升效果

参与互助型培养方案的员工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 技能型员工在互助型员工培养工作开展后, 能够将计算机办公软件及生产管理系统、 雷电定位系统、 实时管控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ERP系统等专业软件的操作应用从原有的零基础到提升到了有一定的操作技能, 并能够理解操作原因以及操作背后的输电专业精益化管理理念, 并能够从中了解到企业发展的相关信息, 对于个人适应企业发展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体现。

4.3 企业经济效果

一方面, 在互助型员工培养模式下, 通过可靠、有效的管理促使技能型和应用型员工能够做到互相取长补短、 形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互助组合”, 该培养工作开展以来, 能够让双方或者更多人员能够体会到团体协作带来的强大成就感和满足感, 在提高班组员工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同时, 促使互助型员工在合作过程中体会融入并感受企业发展的节奏与脉搏。另一方面, 互助型员工培养工作开展以来, 员工在线路停电检修时长上有所缩短。 有数据表明, 较2013 年相比, 2014 年原有同部件同工作类型的停电检修如110k V线路停电更换水泥杆地拉由原来平均4.8h到现在的平均3.9h, 检修时长缩短达到18.75%, 同时2014 年全年为公司增加了供电量达到约173.7k Wh, 按照每度电量0.6 元估算约为公司增加利润104余万元。

参考文献

[1]孟令豫.重视“两票三制”打造安全的电力企业[J].林业劳动安全, 2009, 01:20~21.

[2]郑瑞广.地市级输电线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012.

上一篇:语言教育下一篇:社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