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加成

2024-07-06

成本加成(精选五篇)

成本加成 篇1

产品成本加成定价决策要考虑三个因素: (1) 成本基础, 如完全成本基础 (适用于劳动密集型企业) 、变动成本基础 (适用于资本密集型企业) 、作业成本基础 (适用于顾客化生产的多标准分配法) 。根据成本基础的不同, 成本加成定价法可分为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和作业成本加成定价法。 (2) 业务量水平。企业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随业务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即单位成本随不同的业务量水平发生变化, 企业一般按生产量的80%来确定合理的 (销售) 业务量。 (3) 加成率。不同行业、不同产品、不同季节产品的利润率有很大不同, 动态、合理、浮动的加成率可增加企业价格的竞争力和获利能力。

一、成本加成定价模型简介

成本加成定价法, 根据是否是新产品, 有两种常用定价模型。 (1) X=C (1+w) 。X表示价格, C表示平均成本, w表示成本加成率。该模型适用于历史成本信息相对完整的产品定价。 (2) X=C+Tr。T表示资本投资总额, r表示投资回报率。此模型主要用于新产品的定价决策, 没有历史成本信息, 仅有项目决策信息。在该定价模型下业务量的确定也十分重要, 所以其可变型为:X= (V+F+L) /Y=b+a+L/Y。V表示变动成本, b表示单位变动成本, F表示固定成本, a表示单位固定成本, L表示目标利润, Y表示业务量即销售量, 是生产能力的80%。

二、成本加成定价法评价

成本加成定价法有三大优点: (1) 定价简单。不需要历史边际成本和边际收入信息, 便于操作, 生产商和顾客均易理解, 有利于产销各方的合作。 (2) 价格稳定。通常市场中, 升高价格会招致顾客的抵制, 降低价格则会带来竞争企业的恶性价格竞争, 而成本加成定价法有利于价格稳定。 (3) 便于价格领导。成本加成定价法向竞争者传达的信息是成本增加需要提高价格, 有利于合作定价。这对生产企业是极其有利的。

有人认为成本加成定价法没有考虑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和行业竞争状况, 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定价模型才是最优定价模型。本文认为, 成本加成定价法同样符合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定价规律。下面用经济学理论加以解释:

产品成本中的税费加成探究 篇2

关键词:产品定价;税费加成;税费负担影响;建议

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是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及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承载主体。本文主要探究企业缴纳的税费与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试图通过微观数据来探究税费在产品成本中的加成情况,从而为改善我国的税收制度提出建议,从而稳定商品价格,刺激消费,带动经济增长。

一、企业产品定价

企业以生产社会产品,满足社会物质需要,获取经济利润为首要目标。产品的生产及销售是企业得以存在的基础条件,盈利是企业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制约企业盈利的一大难题便是产品成本,能够优化产品成本的企业往往能够获得超额利润。

本文假设在一个寡头垄断市场下,其厂商具有一定的定价能力。一般来说,他们将以高于平均成本而等于边际成本的方法来进行定价,以保证能够获得超额收益。

假设商品价格P随着平均利润和平均成本的变动而变动,(K为通货膨胀率,α为平均利润,AC为平均成本):P=K*(α+AC)(公式1)

其中,影响平均成本AC的因素主要有生产成本、物流成本、销售成本、税费和价格补贴。则可定义平均成本模型为(M为生产成本,L为物流成本,S为销售成本,T为税费,B为价格补贴):AC=M+L+S+T-B(公式2)

由公式1和公式2可知产品价格与通货膨胀率,平均利润,平均成本间的关系为:P=K*(α+M+L+S+T-B) (公式3)

由公式3可明确产品价格与各项成本间的关系,本文主要探究税费T与价格P之间的关系。

二、当前我国企业的税费加成状况

在此次的调查中,当前我国企业的税费负担可谓“奇高无比”。本文主要选取了家电、医药等行业的22家上市公司,包括小天鹅,美菱,云南白药等,以求使用微观数据对当前我国企业税费负担进行探究。

(一)企业税费负担指标构造

构造恰当的税费负担衡量指标是使用微观数据进行实际论证的基本前提,由于本文的数据均来自A股上市公司年报,因此构造的衡量指标主要受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影响。利润表中分别披露“所得税费用”和“营业税金及附加”两项内容。其中,“所得税费用”表示企业当年缴纳的所得税总额,“营业税金及附加”表示的是企业当年缴纳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的税费总额。其次,企业还在现金流量表中披露“支付的各项税费”,表示企业经营过程中缴纳的包括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在内的所有税费。根据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中的以上三项数据,本文在参照《我国企业税费负担状况分析及改革建议》(2014)的基础上,构建如下三个税费负担衡量指标:

企业所得税比重=所得税费用÷营业总收入(公式4)

营业税金及附加比重=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总收入(公式5)

各项税费比重=支付的各项税费÷营业总收入(公式6)

本文通过构建以上三个指标,共同反应作为企业产品成本的税费支出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从而体现税费支出给企业成本带来的负担。

(二)核算企业税费负担的数据处理

在样本的选择方面,本文共选取了22家上市公司2009年至2014年的数据,通过以上构建的三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税费负担状况,通过22家公司的平均指标来衡量当前我国企业的税收负担状况。在数据处理方面,剔除了当年所得税费用为负数的数据,并剔除了可能对数据平均值造成影响的极端值,最后计算出6年的平均值如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企业所得税比重波动较小,维持在1.52%到1.69%之间;而营业税金及附加比重维持在0.6%到0.84%之间,波动也不是特别大;各项税费的比重维持在5.85%到6.78%之间,波动稍大,作为企业向政府缴纳的各项税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各项税费比重是衡量企业税费负担最为关键的指标,其包括了企业所得税比重和营业税金及附加比重。从表1可以看到,各项税费比重最低时是2011年的5.85%,最高时是2014年的6.78%,自2009年开始有逐步上涨的趋势,如图2(其中虚线为趋势线):

三、当前税费负担状况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企业缴纳税费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国家行政良好运转的经济保证。但由拉弗曲线可知,过高的税率将会使得企业经营成本增加,降低企业生产效率,从而导致企业利润减少,直接导致政府税收收入减少。但过低的税率又可能难以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使得政府赤字增大,造成财政问题。因此,制定合理的税率,给企业以适当的税费负担是保障国家良好运行,企业良好发展的前提。

其次,国家政府部门对企业税收的管理模式也会对企业税费负担造成影响,目前我国企业税费的征收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方税务机关和地方行政执法部门依次往下传导,并最终由企业来承担。

在以上传导机制下,中央政府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目标和地方政府以提高本地区经济和财政收入的目标往往存在冲突,地方政府的职能已不再是中央政府职能的延伸,而是成为了“另立门户”的经济主体,因此,这种现象也是导致企业税负居高不下的原因。

基于以上两个理论,本文认为当前的税费负担对我国企业的主要影响有:

(一)提高商品价格,制约消费增长

企业作为社会物质的生产者,在生产商品的过程中,对于企业被加成的各种税费,必然会通过商品的流通转嫁给消费者,使得商品的价格提高,消费者最终成为企业税费的承担主体,这无疑会制约消费的增长。

(二)制约企业价值增长

目前我国的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于企业直接缴纳的税费,过高的税费负担会制约企业的发展。所得税是对企业经营利润进行征收,而高额的流转税使企业在每次的交易中都会有大量的现金支出,影响着企业的资金流,这些都制约企业的产品研发、扩大生产和发展等。在企业招工难,扩大再生产难,市场竞争激烈等环境下,高额的税费必然会制约企业价值的增长。

(三)加深税收征纳双方的矛盾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逐渐放缓,2009年至201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经济增速的下降,必然导致税收增速放缓,这使得税收征管机构的税收征管压力也越来越大。为此,税务机关在加强税收管理的同时也加大了税收和各种费用的收取力度,与此同时,必然会存在正常税收之外的许多附加费用。而企业在艰难的市场环境可谓中风雨飘摇,同时还要承担如此高额的税费,加上我国对于政府性税费的使用并不透明,企业对于自己缴纳的税费使用于何处知之甚少,再加上实际征收过程中必然存在扩大核定征收范围、层层加码下达税收增长任务、加大附加费用征收等现象,这对于企业的生存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使得收拾征纳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深。

四、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的建议

无论是从宏观的感受还是从微观数据的论证来看,当前我国企业的税费负担一直居高不下,降低税费负担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共同的呼声。在国家经济走低的情况下,政府提高税费的征收只会给经济带来雪上加霜的不良后果。相反的,适当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完善相应的税收管理体制,将有效的增强企业的活力,加大社会的生产力,从而刺激消费的增长,给低迷的市场环境注入活力。

(一)变“国富”为“民富”

国家是否应该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关键在于“国富”与“民富”关系的处理。目前,我国处在一个“国富民穷”的时期,政府应该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减税政策具有刺激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通过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可以直接促进企业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增加社会就业和拉动消费。

(二)完善税务机关税收征管制度

企业的实际税费负担一直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在于我国税收征管的不完善。除去应该合理征收的正常税收外,往往存在许多非税收入,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费,国有资本经营费用和罚款等。非税收入过多亦是企业税费负担居高不下的一大因素。且政府对于企业缴纳的税费的使用并没有公开化,这也使得企业缴纳税费的意愿降低,从而形成税费过高的主观判断。因此,政府应该完善相应的税收征管制度,特别是对于非税收入的控制和管理。

(三)合理分配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往往存在利益上的博弈。而税收根据征收管理权和收入支配权的不同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规范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使得地方政府享有与其所承担的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政收入,保障地方政府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从而避免企业成为地方政府的“钱袋子”。

五、结论

由上述论证可知,企业缴纳的税费T对产品的价格P有着极大的影响,企业税费负担增加导致了商品价格的增加。因此,制定合理的税收征收制度,控制恰当的企业税费负担是稳定商品价格的因素之一,也是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罗和清.黄金.“中国制造”中外价格倒挂的成因及对策思考.深圳大学学报.2013.

[2]桂诚.“中国制造”中外价格倒挂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商业时代.2013(23).

[3]苏兆斌,蔡德发.完善黑龙江省资源性产品税费规制与管理体制.经济研究导刊.2014(23).

[4]刘畅.中国企业税费负担分析——政策执行的视角.经济问题探究.2011(7).

[5]杨富荣,周春芳,高军.企业负担水平与发展能力辩析--基于江苏省监测点样本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现代经济探讨.2013(09).

[6]王育宝,吕嘉郁.中国油气企业税费负担的国际比较.经济问题探索.2013(07).

成本加成 篇3

一、贷款利率成本加成定价模式简介

当前, 国内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模式主要有基准利率定价模式和成本加成定价模式, 绝大多数的中小银行还是基准利率定价模式对贷款进行定价, 小部分银行已应用成本加成模式对贷款进行定价, 主要是一些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 它们当中的领先者甚至开始应用客户盈利分析定价模式和RAROC定价模式, 后两种模式可以视作成本加成定价模式的深化扩展。在成本加成定价模式下, 银行的贷款利率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贷款目标利率= (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目标收益) / (1-营业税率)

上述公式中的资金成本指商业银行为筹集贷款所需资金而支付的利息, 通常用贷款的FTP利率来计量。运营成本指指商业银行在贷款之前以及贷款过程中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费用。风险成本指商业银行为应对贷款可能发生的违约风险所花费的费用。目标收益指商业银行股东为自己提供资金预设的盈利目标, 包括满足最低资本回报的资本成本率及市场竞争需要的经济利润率。营业税率在营改增实施后需用增值税率进行替代。

成本加成定价模式的优点是综合考虑了商业银行自身的各项成本, 确保了商业银行预期盈利目标的实现, 缺点是精确计算各项成本的难度很大。

二、中小银行运用成本加成模式对贷款利率定价的难点

(一) 资金成本的计算

在贷款定价需要用到的各项成本中, 资金成本是最重要的成本, 其在贷款的所有成本中所占的比重约为六成, 因此能否准确计算资金成本成为运用成本加成模式对贷款定价的关键。计算贷款的资金成本通常需要考虑贷款的期限、还款方式、重定价的周期、是否逾期等因素, 由于影响每笔贷款定价的这些因子都不一样, 而每家行贷款的笔数都很多, 及时准确地计算每笔贷款的资金成本对成本加成定价模式的运用构成很大挑战。

(二) 运营成本的计算

计算运营成本时需要将银行全部的费用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摊到所有产品, 这其中涉及到的第一个难点是如何选择合适的分摊基数对费用进行分摊, 分摊基数要简单直观, 同时数据还要易于获取。第二个难点则是如何将办公室、内审、人力资源等管理部门发生的费用分摊到所有产品。

(三) 风险成本的确定

根据成本加成定价理论, 贷款的风险成本=PD*LGD*EAD/贷款金额, 其中, PD为违约概率, LGD违约损失率, EAD为风险暴露, PD、LGD、EAD数据的获得都有赖于银行建立内部信用评级体系, 但对中小银行而言, 由于贷款违约样本太少, 数据积累时间较短, 系统基础薄弱, 再加上人才的缺乏, 使得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成为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四) 资本成本的确定

确定目标收益的难点在于计算资本成本, 对非零售贷款而言, 由于可用监管资本替代经济资本, 则资本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上述公式中, K为资本要求, R为风险暴露的相关性, b为期限调整因子, M为期限。从计算公式可看出, 计算产品对资本的占用也需用到内部评级法的结果, 对绝大部分未建立内评体系的中小银行而言, 这些参数都无法通过依靠自身数据获取。

三、中小银行实施成本加成定价模式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 建立符合实际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 (FTP) 体系

鉴于资金成本在贷款利率定价中的重要性, 对希望实施成本加成定价模式的银行而言, 引入开发内部资金转移定价 (FTP) 系统成为必然选择。在具体实施上, 中小银行可以本着不求最好, 但求能用的原则开发适合实际情况的FTP系统, 并配套建设完善相应的定价体系。建议中小银行在初期建设FTP体系时, 将重点放在完善人民币存贷款的FTP定价考核方面, 而对资金业务、外币业务的定价考核可预留空间, 但可暂缓进行定价考核。这是因为资金业务和外币业务在中小银行的业务结构占比较低, 但复杂程度却较高, 暂缓对资金业务和外币业务定价考核有利于FTP定价体系的尽快建立。另外, 存贷款业务牵涉的人员和机构较多, 也有利于FTP定价管理理念的推广, 为银行全面实现利润导向的考核方式及实行条线考核奠定基础。

(二) 使用直观易统计的成本动因将费用分摊到产品

从长远来看, 为实现管理精细化, 银行应引入开发成本分摊系统, 成本分摊系统对商业银行的意义不仅在于产品的准确定价, 还是商业银行实施条线考核、应用更高层次的经济资本管理和事业部考核的基础, 因此, 规模达到一定标准的中小银行考虑引入开发成本分摊系统。不过, 由于成本分摊系统的建设费用较高, 耗时较长, 对银行的系统基础要求较高, 有时还会涉及到组织架构的调整。对一些暂未有成本分摊系统但贷款定价又需用到运营成本率的中小银行, 可以考虑用合适的分摊基数将银行的费用分配到各产品。根据产品成本动因的不同, 分摊基数可以是人数、交易笔数、交易金额、业务余额等。需要引起重视的是, 由于人工成本在商业银行全部费用成本中所占的比重通常超过一半, 因此人工成本分摊的准确性对运营成本率的计算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 选择客观可计量的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替代值

对尚未建立内部评级体系的银行, 建议用应提拨备率作为风险成本的近似替代值, 应提拨备率= (关注类贷款*2%+次级类贷款*25%+可疑类贷款*50%+损失类贷款*100%) /全部贷款金额, 各类贷款的计提比例系根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 (银发[2002]98号) 确定。而资本成本, 则可用根据权重法计算的资本占用来替代:资本成本={贷款金额*风险权重-缓释品 (1-缓释品权重) }*资本充足率*资本回报率。

四、中小银行实施成本加成定价模式的步骤建议

(一) 制定科学合理的系统建设规划, 加快建立贷款定价所需相关系统

对中小银行而言, 各项业务和管理系统越完善, 成本加成定价模式得出的结果就越贴合实际, 但系统建设非一日之功, 因此中小银行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系统建设规划, 按照重要性排序, 在资源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合理配置安排人员、费用, 加快建立贷款定价所需相关系统。根据同业经验, 建议系统开发的先后顺序为:FTP系统、内部评级系统、成本分摊系统、资本管理系统。值得一提的是, 为提高定价的效率和准确性, 很多银行往往都会单独开发一个贷款定价系统, 贷款定价系统的开发顺序建议安排在FTP系统之后, 成本分摊系统之前。

(二) 存款规模大于2000亿元的中小银行应加快推进新资本协议实施工程, 积累数据、完善系统, 为实施成本加成定价模式奠定基础

由于实施成本加成定价模式所需相关系统也是实施资本管理高级方法所必需的, 中小银行可借助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契机, 加快建设完善成本加成定价模式。目前, 工、农、中、建、交、招等六家行已获银监会的批准, 实施资本管理的高级方法。除此之外, 股份制银行、规模较大的城商行和农商行也都在积极推进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工作。不过, 鉴于实施资本管理高级方法对银行的公司治理、人才储备、系统建设等各方面都要求很高, 投入也很巨大, 不建议所有中小银行都去开展旨在通过银监会实施资本管理高级方法评估的新协议工作。但对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中小银行, 由于数据能满足开发内部信用评级模型的需要, 财务资源也能承受, 从管理精细化和长远发展的角度, 建议这部分银行应将目标瞄准为实施资本管理的高级方法。而对资产规模小于2000亿元银行, 则可考虑仅借鉴新资本协议中的管理理念, 开发完善一些基础的管理系统, 并使成本加成定价模式的运用成水到渠成之势。

(三) 村镇银行应尽可能地与发起行共享管理资源, 降低实施成本

村镇银行是中小银行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规模更小、成立时间更短是村镇银行的实施成本加成定价模式的劣势, 但同时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为商业银行又为它们带来优势, 通过引入发起行的先进经验, 与发起行共享管理资源, 可以降低村镇银行的实施难度。如, 村镇银行可不单独开发FTP系统、成本分摊系统、内部评级系统, 而将发起行系统建设的成果经调整后直接运用自身的业务定价。

摘要: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迫使国内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以往的贷款利率定价模式, 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定价方模式, 成本加成定价法在国外先进银行中得到广泛应用, 国内小部分银行也已开始应用了这一先进的定价方法, 但中小银行运用成本加成定价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中小银行实施成本加成定价模式可能遇到的难点及其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析, 并对中小银行实施成本加成定价模式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小银行,贷款定价,成本加成,路径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试行) [S].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2年第1号.

[2]刘刚领.内部转移价格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J].金融会计, 2004 (04) .

[3]徐剑.浅探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策略与模型设计”[J].时代金融, 2011 (20) .

[4]刘新军, 周鸿卫.商业银行RAROC贷款定价方法的改进与应用”[J].统计与决策, 2009 (06) .

[5]黄纪宪, 顾柳柳.贷款RAROC模型定价与银行定价比较研究”[J].金融论坛, 2014 (05) .

价值加成:高德地图的“双十一” 篇4

“在‘双十一’前后一个月的时间内,总共有超过2000万人次使用‘双十一’专区,活动分享总数约为122万条,签到数达到近60万人次,日均使用‘双十一’专区次数为22万次,平均每天跳转至天猫旗舰店的次数超过5万次。根据高德地图‘双十一’专区的品牌搜索热度显示,罗莱家纺、优衣库、杰克琼斯分别是点击并调起地图位置搜索次数最多的三个品牌,而这三个品牌与天猫‘双十一’销量榜上排名前6位的品牌相吻合。”高德官方公布的这组数字,宣告了线上与线下两个商业链条正式接轨的时代已经到来。

O2O布局:阿里先行一步

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2年O2O市场规模达到986.8亿元,环比增长75.5%。伴随未来几年的快速增长,预计2015年中国O2O市场规模将达到4188.5亿元。而在阿里巴巴入股高德之后,一场O2O商业融合的气息便弥漫于市场之上。

高德向阿里云平台迁移,其实早已启动,今年5月,阿里在向高德注资2.94亿美元后,除高德地图已经开始通过团购、优惠券、酒店预订等进行电商尝试,高德LBS云平台也已与阿里云平台打通,一场对传统商务的战役正在酝酿。

8月,高德地图与淘宝账号打通(淘宝用户可以直接登录和绑定高德地图),业内就有人士猜测:阿里终于要出招了!

于是,10月,高德地图便在其最新版本中推出天猫“双十一”专区,聚合品牌商、百货等零售企业,用户可以根据地图导航到线下店消费,更可以直接跳转到天猫页面进行线上购买。

高德CEO成从武表示:“高德希望基于这次与天猫的合作,能够打破过去商家线上线下的隔绝壁垒,并创造基于社交和LBS的购物体验,使得卖家和买家之间双向、多向交互融合起来,降低消费者、商家参与O2O互动的门槛,增进信赖,进而孵化出更多基于品牌线下门店O2O电子商务的应用场景,使得买卖双方的交易更加顺畅、便利,并充满发现的乐趣。”

互取所需:中间环节的价值

仅仅依靠与35家实体店的战略联盟,不知道马云是否还有底气高调宣布“把线下商业地产价格打下来”?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阿里需要与更多的线下销售渠道进行合作,以弥补电商销售的先天缺陷,使零售业O2O王国发展的基础更为坚实。

于是,“收编”线下的任务就落到了高德身上。本来就拥有全国几乎所有挂名商家位置信息的高德地图,成为从线上到线下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这种价值,并不仅仅是入口,更多的是基于地图LBS(位置服务)能够实现的商业价值。

今年“双十一”,天猫与高德O2O进行了首次合作。玩法很简单:打开高德地图右边栏的“双十一”专区,用户按照高德地图定位,找到附近自己感兴趣的商家,去店内体验产品、签到、拿到折上折,随后上天猫品牌店下订单。而这种“搜索-体验-购买”的线上线下闭环,只有以地图产品为串联才能实现。

高德与天猫合作,本意是引导顾客去实体店体验,回到网上消费。Offline to Online形式从客观上会让实体店的“体验职能”逐渐转强。打开高德地图的“双十一”品牌专区,一些参与活动的家居类商铺已经注明是“线下体验店”。目前参与高德、天猫“双十一”O2O的品牌商数量为300个左右,覆盖了服装、鞋帽、母婴、汽车、家居、建材等行业。高德提供的数据显示,汽车、家居、建材品牌商对于这种体验式的O2O反馈最好。

此外,今年“双十一”,高德位置服务平台高调“介入”物流。在商品派送的过程中,高德位置服务平台可以给快递员规划出最优的商品派送路线。目前,“四通一达”、顺丰等快递物流公司都在使用高德位置服务平台。“在包裹分拣和派送的过程中使用高德位置服务平台,每单能为快递公司节省成本1—2元,占到整个物流成本的10%左右。”一位快递公司的内部人员透露。

更多可能:大数据之下的O2O

未来O2O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以苏宁为代表的同时涉足线上和线下零售业务的O2O模式,二是以阿里为代表的利用线上电商资源与线下商场进行合作的O2O模式。

与实体店合作,阿里不可避免地将触碰到传统零售模式参与者的利益,其中包括线下商场的利益、线下门店的利益与线下导购的利益,许多商场除了收租金还抽取商家的佣金;而线下门店每个月都有销售额指标;同时门店导购人员的收入与销售业绩挂钩。能够彻底解决此类利益问题,O2O才能真正执行下去。

这就使得高德在阿里的未来布局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拥有非常重要的数据价值,比如用户的消费轨迹、品牌选择、消费时间、出入场所等线上根本无法获得的实际生活数据,都将由高德提供给阿里,而阿里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对用户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判断,这是未来O2O模式消费时代进行线上线下立体式精准营销时非常关键的数据源。

在大数据的技术支撑下,结合阿里的消费数据以及高德自身的LBS服务,高德可以对进店的消费者购买商品周期与频次、消费能力、喜欢的款式等做出判断,然后及时把数据反馈给实体店。对线下实体商场来讲,高德地图可以起到消费导航、营销渠道、数据分析、客户捕捉等作用,推动线下实体商场实现网络化进步。

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利弊分析 篇5

1 药品加成在公立医院运营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8年,我国共有19712所医院,其中公立医院占医院总数的比重为80.28%,可见我国的医疗机构中公立医院占了绝大部分,私营医院所占比例很小。因此,在医疗服务的提供过程中,公立医院是主要的载体,然而要确保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需要由政府承担相应的职责。据相关数据显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财政投入占医院收入比例平均为30%以上,自90年代,医院的财政补助占总收入的比重开始下降,由90年代早期的不足20%降为90年代末的8.5%,2000年,财政投入所占比例降至7.7%,即使在2003年“非典”年,政府加大了对医院的资金投入,其比例也仅为8.4%。

近年来,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关于增加医疗财政投入的呼声越来越高,政府有所行动但并不明显,如图1所示,2006、2007、2008年,我国全国卫生部门综合医院的政府财政补助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仅为6.39%、6.97%、6.97%。

财政投入的严重不足,使得公立医院在如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维持自身的发展,纷纷把眼光投在了医疗服务和药品的创收上,医疗服务成本高,价格又一成不变,创收困难,药品加成政策却允许医院销售药品并获利,使得药品收入渐渐成为医院收入的大头[1],如图2所示,2006-2008年,药品收入总额逐步攀升,从2559.4万元增至3924.5万元,增长幅度高达53.4%,从图3可知,2006、2007、2008年我国全国卫生部门综合医院的药品投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则分别为41.52%、41.67%、42.28%,均高达40%以上,一些中、小型医院更是高达70%~80%。不可否认,目前药品加成收入成为医院的主要经济支柱,已形成了“以药补医”甚至是“以药养医”的局面。

然而,药品加成政策虽曾对保障公立医院正常的运行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所诱发的问题和弊端却更加突出,新医改提出“取消药品加成”,即是期望通过这项政策的实施,切实地解决这些问题。

2 取消药品加成对公立医院的影响

2.1 积极影响

2.1.1 病患方:降低医疗费用,解决老百姓“看病贵”问题。

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原因之一就是要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看病贵问题。“药品加成”政策实际上是政府将未能补偿的部分转嫁给病患者,无疑增加了老百姓的医疗负担。而取消药品加成,在药品销售环节上,切断医院获利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药品收费,有利于医疗费用的控制和降低,从而进一步解决老百姓“看病贵”问题,医患关系有可能得到缓解。

2.1.2 医生方:有利于端正医疗态度,规范医生用药行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公立医院所能得到的财政补助越来越少,而医疗服务价格又一直严重低于成本,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医院普遍实行“科室承包、职工个人收入与创收挂钩”的激励政策,追求收入最大化逐步变成了医院和医生最重要的目标[2]。在这种形势下,药品加成政策的实施,促使医生为了追求收入而开大处方、开贵药,医疗态度和用药行为变得极不端正。将取消药品加成政策与改变医生奖金的分配方法、收入的挂钩方式等配套措施相结合后,有效切断医生与药品收费之间的经济利益,从而端正医生的医疗态度,规范医生用药行为。

2.1.3 医院方:确立医疗技术服务价值观,引导“以药养医”向“以技养医”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服务价格都是政府定价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然而医疗服务定价上却一直存在扭曲。一方面,医疗服务价值一直得不到政府的重视,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往往被制定的过低,医疗服务收不抵支;另一方面,很多应该被淘汰的医院收费标准和项目被长期延续下去,新的医疗服务和治疗手段收费又无依据,医疗服务创收变得困难 [3]。政府投入的严重不足,医疗服务创收又如此困难,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越来越重,最终造成了“以药补医”甚至“以药养医”的局面。不管是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还是2010年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其中都明确指出在取消药品加成的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一系列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其目的便是为了重新确立起医疗技术服务价值观,引导“以药养医”向“以技养医”转变,充分实现医疗技术服务在医疗主体中的核心价值。

2.2 消极影响

2.2.1 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的收入可能会大幅度减少。

在我国,不管是大型医院,还是中、小型医院,都存在着“看病不赚钱,卖药赚钱”的现象,药品收入一直占据着医院收入的大头。因此,一旦取消药品加成,医院的收入可能会大幅度减少,在医院补偿不到位的情况下,更会把医院推入无法正常运营的困境之中。

2.2.2 取消药品加成后,医药领域的不正之风仍存在。

取消药品加成,只是在药品销售环节上切断医生和医院获利途径,实际上,药品代表与医生、医院的联系仍然存在,只要医生、医院使用药品销售代表推销的药品,那么在药品购置环节上,医生和医院同样能从药品销售公司手里拿到回扣,医药领域的不正之风仍然存在。

2.2.3 取消药品加成后,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可能会降低。

以我国综合性大医院为例,一年的收入可达4~8个亿,按药费收入不能超过医院总收入的42%的比例来算,一家年收入5个亿的医院,其中的2.1个亿是药费收入,再以15%的加成率推算,则该院每年药品收益为3150万[4]。如果取消药品加成,则意味着医院一年的收入至少会减少3150万,而这3150万是医务人员奖金和工资的主要来源所在,一旦失去,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都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3 如何保障取消药品加成的顺利实施

虽然取消药品加成势在必行,但是现有的医疗体系已经相对成型,仓促行事不仅不切实际,还可能崩溃整个医疗体系。所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需要循序渐进,整体推进,相互配合,来保障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顺利实施。

3.1 完善医院补偿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增设药事服务费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3.1.1 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通过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措施,重新重视起医疗服务的地位,充分发挥医疗服务在医疗主体中的核心价值,以确保医院补偿机制的正确完善。

3.1.2 增设药事服务费。

虽然目前就药事服务费的定价和作用,有关部门并没有做明确的解释,但是一旦取消药品加成,增设药事服务费便是一条很好的补偿途径,这对稳定医院的正常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3.1.3 实行“双补一控”机制。

在现行财政补助基础上,以分级财政补偿与分级卫生管理控费为原则,实行“双补一控”机制,即:“按服务量适度补基本工资”、“按医疗收益补绩效工资”及“按比例和有关政策进行适度控费” [5]。

3.1.4 增加政府投入。

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标志着一个国家对社会公共医疗保障的投入水平。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要求是卫生总费用占该国GDP的比重不低于5%,我国政府的投入水平却一直过低,从1997~2007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均低于5%[6]。因此,新形势下我们需在比重和总量上加大政府卫生投入,逐步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补贴政策性亏损等方面的投入,完善医疗补偿机制积极应对取消药品加成。

3.2 加快医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医院人事制度

取消药品加成,增设药事服务费等措施只能补偿医院部分合理成本,而其他部分应该通过完善医院收入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来解决。在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制度的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和考评方法,将医务人员的工资、奖金直接与工作绩效挂钩,全面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并在实施过程中,务必做到“一碗水端平”,以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效能,为医院创收[7]。

3.3 加强医院财政管理,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

取消药品加成,则需要建立更为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通过对医院的财政进行科学有效的核算、控制、监督与管理,以确保医院低成本、高效率地运营。

3.4 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优化医德医风建设

取消药品加成,药品收入不再是医院的主要经济支柱,相反,医疗服务收费将成为医院收入的大头,医疗服务质量显得更加关键,只有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保障,医疗技术服务才能得以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医德医风作为医院发展的内生性资源,从来都是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和制约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8]。因此,在新时期下,需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以确保医院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5 建立基本药物制度, 完善基本药物目录

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制订并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旨在使其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人口得到基本药物供应[9]。2009年4月,我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即新医改方案正式出台,明确提出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而2009年8月18日,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食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中,更是提出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和供应保障体系。通过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药物目录的建立和完善,解决统购统销的弊端,充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不仅有利于取消药品加成的顺利实施,更是与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双管齐下,有效解决药品价格虚高问题,切实缓解老百姓就医负担[10]。

取消药品加成,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缓解老百姓“看病贵”问题,又便于规范医生用药行为,促进医疗态度的端正,对于确立医疗技术服务观,引导“以药养医”向“以技养医”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当然,目前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仍不到位,取消药品加成面临诸多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新形势下取消药品加成不能是单一的政策,必须系统的、全方位的设计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一方面,需在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完善补偿机制的前提下,通过基本药物制度和目录的建立实施,与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双管齐下,彻底解决老百姓“看病贵”问题;另一方面,需加强医院财政和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全面完善医院收入分配制度,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效能,以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认真搞好试点,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改革措施,为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依据,逐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默,卞鹰.我国医院药品价格加成政策的历史回顾及其影响[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7):465-466.

[2]于德志,石光,王明霞.取消“以药补医”切断医药经济利益联系建立防控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J].中国卫生经济,2008;(2):14-16.

[3]吴蓉蓉.我国现行医疗服务价格的分析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4]方鹏骞,张芬,陈昊.取消药品加成对公立医院运行模式的影响[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5):4-6.

[5]吉琳,欧景才,尹春艳.实行“双补一控”机制,确保公立医院效率和公益性[J].中国医院管理,2008;29(1):33-3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

[7]程繁银,于丽萍.健全医院绩效考评制度,促进医院健康发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3):165-166.

[8]杨亚萍.对医院医德医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2008;24(6):410-412.

[9]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selection and use of essential medi-cines:Report of the WHO Expert Committee(including the 14thmodel list of essential medicines)[R].Geneva:WHO,2006.

上一篇:男性同性恋下一篇:计算机仿真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