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流通

2024-09-11

大宗商品流通(精选十篇)

大宗商品流通 篇1

目前的特点是全球化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和贸易的拓展, 这也要求全球经济有更好的连接和更好的流动。这种全球连接不仅包括交通运营、通讯、电子商务, 也包括互联网、信息、金融和文化的连接。同时要加速全球流通, 即商品信息、资金和各种支撑我们产业发展的流动, 从而形成一个全球经济的循环增长。在目前全球经济增长循环的过程中, 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发展中国家主导全球增长。二是新兴经济体的兴起, 如俄罗斯、印度、南非、印度尼西亚。三是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发展, 中小企业也开始发展壮大。

在关注全球化的同时, 我们还需要关注的就是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导致的消费流通变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绿色化都引起了消费观念的改变。当然我们的新能源、新产业、高科技制造业也在发展, 所以这就导致了未来会出现新的产业、新的业态和新的模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整个世界都在构建新的战略。目前, 全球面临新的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 包括产业资产的转移, 发展中国家要把供应链产品上升到国家的高度来考虑等等。我们知道, 物流需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供应链就是更大范围内提高商品物流、资金的系统竞争力。因而供应链成为了一个比物流具有更大效益的战略格局, 而且成为一个国家、一个行业创新的重要方式。

供应链决定竞争力

如果从全球的工业发展趋势来讲, 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要求工业生产更加敏捷, 我们的思维观念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不确定变化。这就需要生产与流通及时变化。如何实现敏捷型的供应链?比如供应链完全适应社会经济方式, 进行信息的整体交流。这就要求供应链的信息系统、组织架构都要有所变化, 以便反映更加敏捷。同时, 工业生产也需要通过合作降低生产成本, 利用大规模、小批量、多批次的形式实现敏捷化。此外, 供应链还需要有更快速度, 及时生产, 及时供应, 及时采购。

首先是全球供应链的协同。这将使全球经济产生深刻的变化。以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来看, 如果在原材料、零部件制造、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等各个环节都引入电子商务, 流通上就能够达到明显的增效。由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 使得制造企业融入了电商的平台。这种模式在改变制造企业的同时, 也促使电商企业做出深刻的思考, 所以当电商和物流结合的时候, 就形成了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平台。制造企业、原材料企业通过电商的战略化平台实现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然后再通过相关的第三方物流做配送, 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的影响非常大, 降低了交易成本、库存水平、采购成本, 减少了循环周期, 增加收入利润。此外, 大数据的应用也进一步的推动了供应链一体化。未来, 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挖掘确定产品的品类与数量多少, 减少库存, 可以进行客户精准定位确定采购运输方式, 提高效率。

另一方面, 供应链在敏捷化、一体化的同时, 也具有一定的风险, 因此我们还应使供应链具有反复性。也就是说供应链作为一个复杂系统, 在风险发生后能够快速恢复到初始状态, 或是进化到一个更有利于供应链运行的状态, 使供应链更有弹性。要做到这一点, 在构建供应链时, 我们必须与链上的所有组织进行结构与业务的协作。回到物流, 我们说物流能力的提升是对供应链敏捷性的提升, 如何提高效率, 或者说降低物流成本, 对整个供应链影响非常大,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 我们再看供应链金融的定义和特点。简单的说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 并提供相应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 即把资金作为供应链的溶剂。另外一点则是我们要向绿色的供应链管理转型, 即从生产到流通到组织工艺需要用生态理念来进行设计, 要更加重视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智能物流, 所谓智能就是更多的依赖高科技企业, 比如信息集成、全程可视。关于智能化, 目前比较发达国家比较重视, 其中又以德国为典型代表。

大宗商品流通存在的问题

工业供应链能力的提升可以带来企业业务的拓展。未来供应链之间也可能出现一些整合。但目前, 供应链还处于更加重视运输、管理的阶段。就大宗商品而言, 目前国内大宗商品的流动方式更多的是一种关系流动, 比如以价格作为竞争手段, 企业与客户、供应商之间互不信任, 供应链效率低下, 成本高昂, 传统商贸公司很难获得上下游企业、银行、政府的支持, 也很难真正做大做强等等。

应该说, 中国传统大宗商品流通方式的问题就是大宗商品企业对流通的理解还停留在贸易、运输、储存等阶段, 没有将物流和供应链作为联系生产与消费价值转换, 创造增值服务的关键环节, 一体化运作和供应链管理较少, 难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现在流通行业两端都受到了挤压, 生产企业和消费企业直接交易变得越来越容易, 价格也越来越透明, 消费企业对成本、服务、质量、效率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不断压缩着中间商的利润空间, 所以流通企业不变革就没有出路。目前, 我国物流市场的成熟度还是偏低, 竞争非常激烈, 需要在合并兼并中重组企业。

除此以外, 大宗商品流通产业发展还存在利润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协调、创新能力弱、可持续性差、包容性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大背景是产业没有创新能力。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美国大宗商品流通的解决方案是商业智能方案, 从运作流程、风险防范等方面做了全面的智能管控。这一点利丰集团做的也不错, 他们对商品开发、工厂选地、运输安排, 包括清关到零售都非常精致。利丰有几个理念我觉得值得大家学习:一是以顾客为中心, 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源动力。二是企业专著于核心业务, 建立核心竞争力, 在供应链上明确定位。三是各企业紧密合作, 共同承担风险, 共享利益, 进而减少采购、库存、运输等环节的成本。

大宗商品流通转型对策

大宗商品购销合同 篇2

大宗货物购销合同 合同编号:

供方:需方:签订地点:

一、产品名称、品种、数量、金额、供货时间

签订时间:年 月日

产品名称

品种

规格

计量单位

数量

单价

总金额

交售时间及数量合计

合计人民币金额(大写)(注:空格如不够用,可以另接。)

二、质量标准、用途  

三、验收办法及时间、地点

四、检验及检疫的单位、地点、方法、标准及费用负担 

五、交(提)货地点及运输方式和费用负担

 

六、超欠幅度损耗及计算方法  

七、包装标准、包装物的供应与回收和费用负担 

 

八、结算方式及期限 

九、给付定金的数额、时间 

十、如需提供担保,另立合同担保书,作为本合同附件



十一、违约责任 

十二、解决合同纠纷的方式

十三、其它约定事项  供方单位名称(章)

单位 地 址:

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

电话:

电 报 挂 号:

开 户 银 行:

账号:

邮 政 编 码:

需 方单位名称(章)

单 位 地 址:

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

电 话:

电 报 挂 号:

开 户 银 行:

账号:

邮 政 编 码:

鉴(公)证意见:

经 办 人:

鉴(公)证机关(章)

大宗商品跌宕机遇 篇3

2011年下半年起,铜、铝、锌、铅等基本金属,以及原油、农产品等全面震荡下行,棉花期货累计下跌37%,铜累计下跌23%,白银、小麦、食糖等跌幅均在两位数以上。至年底,涵盖全球19种大宗商品、跟踪衡量一揽子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CRB期货指数累计下跌8.49%,除原油和黄金外均以收跌告结,成为2011年资产类别中表现最差的一个。

“整个回落是投资者对世界经济减速预期的一种反映,中国因素占了一部分,但短期内欧债危机的影响更大一些。”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如是说。

而据摩根大通2011年11月的研究报告,未来6个月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行情仍不乐观,原因是欧债危机持续蔓延和美国国会两党减赤谈判失败。

前涨后跌与中国因素

2011年商品期货的全年走势如同过山车,前涨后跌全年下行。

资料显示,至2011年5月,全球商品整体呈上行格局。纽约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价格由年初的91美元/桶涨至5月初的110美元/桶左右;北海布伦特原油(BRT)价格则由年初的95美元/桶涨至5月初的126美元/桶,涨幅达30%。在能源及贵金属带动下,CRB商品期货指数在4月28日创出年内新高。

自5月起,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开始震荡下行,并在8月、9月集中释放压力,至年底奠定全年回落格局。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为例,其自1月4日的27516元/吨,一路上扬至3月8日的31241元/吨,此后棉价急转直下,至12月30日已跌至19177元/吨;金价则在9月初达到每盎司1920美元的峰值后连连下跌,到2011年末伦敦现货金价跌至每盎司1523美元,为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大宗商品走势,某种程度上是全球经济的晴雨表。此次价格暴跌,表明市场对欧债危机影响的忧虑加重,由此导致美元指数走高,对商品期货构成下行压力;同时,中国需求放缓也成为重要影响因素。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铝、铜、铁矿石、棉花消费国,分别占全球需求的40%、39%、59%、40%,近期棉价、铁矿石和钢材价格的持续下跌,表明市场对中国需求放缓有所担忧。

“短期内大宗商品价格仍将持续弱势调整格局,这主要与全球总需求低迷、欧债危机仍在发酵等因素有关。”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郑联盛称,若全球经济再出现较大风险因素,大宗商品仍存在暴跌可能。

摩根大通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在近日一次讨论会上亦表示,短期6个月到9个月之内,整个大宗商品市场将比较疲软,特别是2012年一季度,金属及能源价格表现不会很好。同时李晶认为不同商品短期走势也有区别,基本工业金属将继续弱势格局——金属方面受全球经济和制造业影响比较大,中国和欧美经济表现不好对金属需求会有直接影响;原油方面则受地缘政治影响较大,中东局势不稳使得市场普遍预计国际油价仍会居高不下;贵金属特别是黄金,下跌一段后可能会有明显反弹。

中长期价格看涨

影响大宗商品市场的因素是多重的,既包括市场对宏观大势的预期,也包括流动性、投机因素,更重要的是供需基本面。

邓郁松告诉记者,短期内,需求面将抑制价格上行,但来自欧美和中国的一些趋势性及政策变化或将在2012年下半年全球大宗商品走势产生影响。

首先是来自流动性的正面影响。渣打银行最新一份研究报告预计,商品市场在2012年一季度触底后就会转强,原因是美国和欧洲央行可能向市场注入额外的流动性,并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也存在放宽的可能并贯穿全年。

近期美国一系列经济数据,也令市场对其复苏前景产生乐观预期。这些数据包括美国11月失业率降到8.6%,制造业和零售数据呈企稳迹象等,这直接导致了前期暴跌的大宗商品再次获得市场追捧青睐,机构看涨仓位得到增持。

此外,逐渐稳定的中国需求,也可能推动2012年商品价格上行。分类看,中国对基本金属的需求相当于全球总需求的40~60%,目前进口铜的供应量已接近历史高点。因之渣打银行报告认为,基本金属在2012年一季度经历最大的调整后将反弹,中国将在价格下行后重建库存,而一季度后期可能出现的较宽松货币政策有可能刺激基本金属暴涨。

农产品方面,尽管2011年的粮食丰收令前期价格有所回落,但中国需求仍较稳固,近期豆类谷物价格已出现反弹。李晶认为受中国大量进口及食品结构改变影响,饲料、大豆和玉米价格中长期看呈上行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大宗商品市场的需求中,发达经济体占比逐步下降,发展中经济体占比稳中有增,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中长期的市场价格。以标普GSCI现货指数衡量,大宗商品表现连续5年优于股市,表明发展中经济体的需求正维持全球增长。

邓郁松认为,作为特殊的供给方市场,短期内需求对大宗商品市场影响大一些,但中长期看,供给方对价格影响较大,价格的回升也相对容易。

而高盛更是发布报告预测,未来一年大宗商品可能上涨15%,维持对原材料的“增持”评级。

善用时机有所作为

短期弱势,中长期看涨——这样的预判下,作为大宗商品的主要需求国,中国受起伏跌宕的大宗商品市场影响几何,又可以寻找哪些空间?

2011年的全球市场在欧债危机的扩散下阴霾层层,市场预期和信心“飘摇欲坠”。郑联盛认为,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对全球经济整体影响偏负面,会进一步打击市场信心,甚至加大二次衰退风险。

对中国来说,短期不利影响直接看到的是对股市。2011年中国A股市场累计下跌近22%,而大宗商品市场暴跌引发外围股市下挫,引发了连锁反应,使得原本就信心不足的中国股市表现更差。

另一方面,原油、基本金属和粮食价格等商品价格的下跌回落,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利于缓解发展中国家通胀压力,对中国亦是短期利好。中国CPI已从高位回落,11月CPI同比上涨仅4.2%,创下14个月来的新低。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阶段,对于能源、基础原材料等大宗商品需求稳定且弹性小,对国际大宗商品依存度很高。对于国家和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认清经济、行业、商品价格波动的规律,在不同时期做不同的事情。

比如在目前大宗商品相对低价时候,可适时增加一些必要的战略物资储备。

近年来,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正在不断加强,是国家对重要原材料和商品进行调控的重要手段。国家物资储备局物资储备研究所杨子健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强调,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主要发挥的是调控和储备作用,应根据总体供需状况决定收储。在大宗商品这一块,有色金属价位合适可以逢机买入。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尚缺乏完整的战略物资储备体系,原油、有色金属、粮食、棉花等大宗商品的物资储备归管不同部门,给系统统筹管理带来困难。

有色金属、化工原材料、成品油等属于国家物资储备,归管国家物资储备局;国家石油储备隶属国家能源局;棉花储备由中储棉总公司管理,而食糖储备由华商储备中心管理……这种相互割裂、分散的储备模式亟待改进和整合,以更有效地发挥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的积极作用。

为改善中国对国际大宗商品的依存度,避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给宏观经济带来的压力,中国应在商品价格弱势格局下有所作为。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奇渊建议,大宗商品价格震荡走弱,对于中国而言正是利用外储、善用其财的时机,中国应加紧完善国内大宗商品定价机制、建设相关品种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增强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定价能力。

大宗商品流通 篇4

关键词:大宗商品,互联网,经营模式

2015 年6 月在北京成功召开了首届“在线供应链推介大会”,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逐渐成为国内企业转型的必然趋势。近几年大宗商品市场在传统模式下逐渐开始萎缩,大宗商品的“过剩”现象普遍严重,这一方面需要企业及时的转变当下传统的商业模式,搭乘互联网+时代这趟快车,另一方面也需要企业把握未来中国经济5-10年的转型升级机会。大宗商品在“大数据时代”有机会也有威胁,机会就是我国实行“供给侧”经济,这对铁路等大宗商品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威胁就是当下我国钢铁等产能过剩,不能及时的消耗掉,为大宗商品的市场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鉴于此,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大宗商品进行经营模式转型成为理论界与企业界急需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基于当下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角度对其转型进行深度探讨。

一、互联网背景下当前我国大宗商品流通企业的形势分析

大宗商品主要是处于各产业环节的上游阶段,其体系的变化会直接给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正常运行带来许多劣势。2010年前几年大宗商品市场萎缩严重,2010 年后虽然有些领域有所回升,但仍然不容乐观。据我国相关部门统计显示,2013年底我国商品交易达亿元的商家近6000家,2014年底我国大宗商品的互联网交易记录12万亿,其中商品种类涉及金属、农产品等十多个行业,而且统计分析目前我国的大宗商品互联网交易呈现多样化与规模化趋势。2015 年与2016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出现了互联网+,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金融、物流及制造业等产业纷纷与互联网结合,开启O2O、B2B等商业经营模式。因此,互联网背景下当前我国大宗商品流通企业也顺应了大数据+云计算的经营发展模式,开启电子智能交易时代。大宗商品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提升经营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规范企业管理、增加资金周转率等等。互联网背景下,“服务与结构创新,功能与管理提升”将成为大宗商品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主题。

二、大宗商品流通企业如何进行互联网转型

本文在总结以往文献基础上对大宗商品流通企业由传统的经营模式转换为互联网模式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分别是建设强大的电商平台、线上线下的完美融合,建设协同系统,有效集成业务、融合创新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及营销模式,这也是我国当前政府所提倡的模式创新。

(一)建设强大的电商平台

建设强大的电商平台是大宗商品流通企业进行互联网转型的首要措施。众所周知,互联网模式是以电子商务平台为载体的,没有自己的电商平台或者是第三方电商平台是无法实现经营模式转型的。例如宝钢股份是钢厂电商平台的代表,其中欧冶云商整合了电商、物流、材料、数据及金融方面,2014 年宝钢的电商平台销售收入是451 万吨,合计151 亿元,2015 年比2014 年销售同比增长3.3%,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电商对大宗商品的流通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若要建设强大的电商平台,一方面要进行电商平台的搭建或者寻找第三方合作电商平台,而且在目前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建设强大的电商平台已经是当下大宗商品流通的发展趋势。例如2015年5月18日,冶金工业规划院就联合国内主要钢铁电商、钢企等举行研讨会,并成立了钢铁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研讨会数据显示,目前通过钢铁企业、钢贸企业以及第三方搭建的钢铁电商总数已超过200 家,在全国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企业中占27.6%。其中,近两年新建的电商平台数量占据半壁江山,呈现集中爆发态势。在交易量方面,2014年全国钢铁电商平台线上钢材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10%左右,大致相当于8000万吨粗钢量。另一方面要避免在建设强大的电商平台的同时忽略线下基础的夯实的风险,必须将线下物流业与线上电商营销相匹配,例如欧浦钢网是一个钢铁交易网站平台,它的一站式物流是目前大宗商品大宗互联网模式应该学习的。总之,建设强大的电商平台或者寻找第三方平台是传统模式转换的第一步,也是必须的一步。

(二)线上线下的完美融合,建设协同系统,有效集成业务

线上线下的完美融合及建设协同系统,有效集成业务是当下大宗商品流通企业进行互联网模式转换的引导方向。首先正如五矿集团所言,互联网+国企将是互联网时代的下一热潮。大宗商品的互联网模式与微信等信息平台不同,利用一个APP就可以完成服务,而大宗商品是以集成业务为互联网模式转换基础的,它的线上金融、仓储等都需要线下的技术支持和供应链发展,因此线上线下的完美融合是转换大宗商品传统经营模式的引导方向。其次要建设协同系统,这个协同系统包含了卖家、买家、银行等环节,实现电商平台与各环节的无缝对接,同时要借助电商平台实现异域资源共享。最后就是要对金融等业务集成,要向五矿集团电商战略学习,对其供应链进行缩短化,对其价值链进行延长化。总之,线上线下的完美融合,建设协同系统,有效集成业务是当下大宗商品流通企业进行经营模式转换的重要方向。

(三)融合创新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及营销模式

融合创新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及营销模式是大宗商品流通企业进行互联网转型的发展前景。首先就商业模式而言,以上所述的自己建设电商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益于创新商业模式,目前的电子商业模式主要有B2C、B2B、O2O等,例如宝钢股份自己的电商平台就结合了金融、仓储等业务,而若是使用第三方电商平台,它的优点是节约成本,但是却很难有自己的创新之处,例如上海钢联就是典型的第三方电商平台。其次就管理模式而言,现在普遍的电商管理模式都是客户-管理者的模式,但是这样的管理模式的缺点就是对客户群的身份难以分析,不能准确的建立数据库。另一种管理模式就是客户+员工-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可能是自己建设网站的选择,益于区分电商平台客户群以进行数据分析。最后就营销模式而言,现在常用的电商营销模式主要有网站推广及一些媒体推广,这样的营销模式对自己建设的电商平台是很大的成本,对第三方电商平台而言是一种联盟,因此就成本-收益而言,第三方的电商平台更合适,但是宣传力度却与自己建设的电商平台有很大差距。以上对三种模式优劣进行了梳理,但是互联网模式的趋势必然是三种模式的结合,现在大宗商品流通行业的大背景是供大于求,所以互联网转型刚好能契合供求关系的均衡。无论是宝钢的自己建设的电商平台还是上海钢联所做的第三方电商平台未来必然要进行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营销模式的融合创新。总之,融合创新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及营销模式是大宗商品流通企业互联网转型的发展前景。

三、大宗商品的互联网模式与实体模式的互动机制探讨

大宗商品流通企业转换互联网经营模式就要解决线上线下的转换与互流机制,只有互联网模式与实体经济进行互相转换才能推动大宗商品实体经济发展,才不会导致目前许多市场领域中互联网挤压实体经济的现象。首先正如以上所述,要不断的创新物流、服务、信息等模式,构建相关平台进行各模式的链接与沟通,利用协调系统进行各业务的集成。其次要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进行引流,将线上客流引入线下,进行线上线下的资源整合。最后企业要以客户需求为公司业务导向,要将互联网模式与实体经济模式中的一些因素进行结合,例如实体经济购物与互联网经济金融等服务相结合。总之,在目前大宗商品市场乃至很多行业互联网模式没有与实体经济很好的相互结合,而是相互排斥,这不是互联网模式的实质。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是基于目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大宗商品的经营模式进行探讨。一方面是对当前大宗商品的形势进行分析以及对其线上线下的互动提出了一些建议,另一方面基于信息服务、金融及物流三方面论述了大宗商品如何由传统的模式转换为互联网模式。互联网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对于大宗商品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互联网+技术在未来5年可能是最好的模式,但是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必须在不断的变革中实现螺旋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曲剑午.新形势下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发展趋势与服务模式创新[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2015;01

[2]梁夏.互联网金融促进大宗商品交易作用机理及实现路径[J].武汉大学经济u管理学院,2015;15

如何解决大宗商品物流用地问题 篇5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姜超峰(2011年12月10日)

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意见》,对大宗商品物流用地的土地使用税提出要求:研究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土地使用税政策,既要促进物流企业集约使用土地,又要满足大宗商品实际物流需要。

大宗商品的含义及流通

什么是大宗商品

打开百度搜索,可以看到许多定义,但最主要的定义是“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资商品”。这个定义源自国家标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管理规范》(GB/T18769-2002),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痕迹。如流通领域、零售环节、商品属性、物资商品几个关键词的使用。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对大宗商品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一是可以买卖;二是数量大,以吨、万吨、亿吨为计量单位;三是用于最终消费品制造的原料、材料、辅助材料;四是交易方式多为整批买卖。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分类仍然是模糊分类。举个例子:小麦是面粉的原料,可以称作大宗商品;而面粉如果用于规模化的生产面条、面包,也可以是大宗商品,但如果用于家庭做饭的原料,则被看作最终消费品。

大宗商品的分类。一般来说,将大宗商品分为农产品类,如粮食、棉花、油料、饲料、肉类、食糖、水果、蔬菜;工业原材料,如纱、布、木材、矿产品、化工原料、钢铁、有色金属等;在矿产品中,煤炭、原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等又被单独分类为能源类;农用生产资源类,如化肥、农药、种子等。

表12010年我国主要产品产量

很明显,表1中所列的商品应该是大宗商品。大宗商品的流通环节

从大宗商品的交易看,可以分为批发和零售两大类,但批发可以有一次批发、二次批发多次的交易活动。这是因为大宗商品的数量大,产地相对集中。而从事贸易的企业资金量多少不等,故有了多等级的批发行为,增加了流通环节和成本。

从大宗商品的物流看,可以分为集货、运输、仓储、加工、装卸、搬运等环节。每增加一轮这样的物流活动,就会增加商品的损耗和物流成本,从而影响最终消费品的价格。

因此,减少流通环节、合理布局物流节点、优化物流线路和运输方式,是降低大宗商品流通成本的重要因素。物流用地问题及解决思路

如何确定大宗商品的物流用地

大宗商品的物流用地可以从商业性质、占地面积、周转次数、库存需求和地理位置5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商品性质来看,大宗商品的性质是多种多样的,农产品中有相当数量是鲜活的、有生命的,对环境的要求较高;水果、蔬菜、肉类、粮食等对病菌、温度、湿度敏感,且季节性较强,一次收获,一年或多年储藏。相应的,农业生产资料也有季节性,如化肥的生产和储存是常年性的。能源类产品中石油和成品油,化工类产品中的一部分是液体或气体,物理性能不稳定,极易挥发、燃烧和反应,对储运条件要求较高。

从占地面积看,大宗商品中的大多数都必须堆存,占地面积都比较大。以煤炭为例,假设每平方米存放5吨,33亿吨的煤炭需要6.6亿平方米仓储用地,加上场内道路、铁路占地,则可能需要10亿平方米用地。

从周转速度来看,不同的商品周转速度不一样。根据中国物资储运协会的数据,煤炭的周转次数为52次/年,钢材的周转次数为13.6次/年。周转速度越快,物流用地的物流强度越大,物流占地的比例也会越小。

从库存需求看,大宗商品都有储存和储备的特性,主要应付市场急剧变化、供需失衡、价格调整、应急调运等。因为不仅需满足当年对大宗商品的需要,还应增加一部分储存以备不时之需。这就加大了用地需求。

从地理位置上看,煤炭、矿砂、粮食等大宗商品主要集中在物流枢纽节点上,如港口码头、铁路货站、大型中转站等。工业与材料集中在工业区周边,粮、油、棉、果、菜集中在城市周边和产地。这些物流用地有的在城镇土地,有的则在农村。

要确定合理的物流用地,一般都要从以上5个因素去考虑。

大宗商品物流用地的土地使用税

1988年,我国颁布了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并于2006年做了修订,其目的是促进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对大宗商品物流用地的直接影响是:大幅度提高了物流企业的用地成本,平均税负增加3倍,部分地区增加10倍,相当一部分企业因此而陷入亏损。主要原因是:大宗商品物流用地面积大,物流企业利润率过低,城镇普遍调高土地等级。

物流企业因税负过重向税务部门反映情况,税务部门的第一反应是物流企业为何不搬到土地级别低、土地使用税少的地方去?他们不知道,物流企业异地搬迁困难重重。一是有无可用的土地,有无土地指标;二是有无道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三是会不会造成客户流失;四是搬迁补偿是否到位;五是土地增值税、所得税征收过多等。

国办38号文要求解决大宗商品物流用地的土地使用税问题,但要使这项政策落地,还需要认真研究以下情况:一是大宗商品的界定;二是大宗商品的物流用地界定;三是从事大宗商品物流的企业界定;四是税负优惠量的确定;五是有关部门的执行权限的确定;六是土地管理、财政、税务、工商部门的协同。

相关物流企业用地存在差异

政策要落实到企业,而物流企业的情况也是很复杂的。

一是这类企业为数众多,大致的分布是:各类物资储备企业,包括金属材料、石油及制品、粮食、食糖、肉类、棉花储备仓库。这类企业一部分是事业编制,国家有财政拨款,有的已在免征土地使用税之列。铁路及交通枢纽货场用地,各类物资储运企业,如中国物资储运协会所属企业,中远集团、中外运长航所属企业。涉农物流企业如供销社仓库,化肥、农药仓库等。

二是企业多为综合经营,除物流业务外,还从事加工、包装、贸易等业务。尤其是贸易和物流结合的企业,如何将其土地的使用界定为物流是一个难点。

三是部分物流企业为租地经营,税收优惠政策落在业主头上还是落在经营户头上?

对解决物流用地问题的建议

(一)在制定优惠政策时,应制定甄别企业的标准。一是经营列入大宗商品目录的物流企业;二是占有经过批准的物流用地,并且有规划部门许可的物流设施。违规占地的企业不能享受;三是多种经营的物流企业,物流收入占其毛收入的比重超过50%以上。

(二)优惠要点:一是按该级别土地从低征收;二是鲜活农产品物流用地免收。

(三)配套所制定物流企业外迁的土地改革。一是优先供应土地、以优惠价供应地,将大宗商品物流用地以低于工业用地的基准价出让,允许协议出让,减免迁建过程中的所得税和增值税;二是做好基础配套设施的规划,如铁路专用线、港口码头、公路货运站等。产品 产量/万吨

粮食 棉花 肉类 水产品 木材 纱 化学纤维 成品糖 原煤 原油 天然气 钢材

有色金属电解铝 水泥

化肥

54641 597 7925 53667284万立方米

大宗商品 受困宏观 篇6

2013年一季度以来,大宗商品主要消费地的关键宏观政策都出现了明显的不利动向,这让大宗商品市场和股市中的资源板块陷入困境。

首先,美国仍未完全解决“财政悬崖”问题,全球股市信心因此受挫。其次,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房地产行业调控措施,这对海运散货贸易产生了不利影响。最后,塞浦路斯戏剧性地成为欧元区再次爆发金融危机的潜在导火索。

供给饱和

由于对全球宏观经济活动感到担心,大宗商品需求的增长步伐略有放缓,在多数大宗商品市场中长期处于落后位置的供给最终得以超越需求。这种变化让大宗商品价格全线承压。

除了供给长期饱和的铝和镍外,最容易受到中短期供给过剩影响的,还有铜、铁矿石和煤炭。大宗商品供给增长的制约因素曾引发以中国为首的“超级周期”,而以资源为主的市场供应者现在则相信,这些限制因素已经不复存在。

2013年价格已见顶

2013年初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一直低于预期。上半年,瑞银一般会看好铁矿石、冶金煤和铜。不过,鉴于全球宏观经济背景已经改变,再加上供给增长迅猛,这标志着大宗商品的价格可能已经见顶。

如果不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中国和美国不推出一些与信贷有关的支持性政策,欧洲经济前景不出现任何改善,预计主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将持平或下跌。

贵金属遭遇抛售

在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调整的背景下,大多数金属市场和相关资源股遭到持续抛售。就全球主要大宗商品市场而言,贵金属的价格回落幅度最大。特别是在4月中旬,金、银、铂的价格均下跌了10%-20%。美国经济走强是造成美元和黄金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再加上全球范围内未见通胀迹象,曾经无处不在的避险情绪消失无踪—所有这些都对今后贵金属的价格走势非常不利。

与此同时,基础金属市场的波动则较小,幅度约在5%-10%之间,全球范围内活跃的基本面交易限制了这类金属的下行空间。一如既往,海运铁矿石和海运煤炭的价格没有下跌—这两种散货多为现货,且贸易规模大,没有足够的投机活动能让它们对市场抛售作出反应。

长期前景黯淡

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大宗商品领域已经出现了5-6次重大下跌行情。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贵金属市场,在规模和延续时间方面和2006年4-7月、2007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下跌行情类似。出现这种巧合有基本面上的原因。

整个北半球的原材料贸易会在冬季过后(一季度)急剧膨胀,到了4-5月前后,其增长速度会放慢,夏季(二至三季度)见顶,冬季之前(四季度)出现萎缩。部分大宗商品贸易的拐点基本会出现在5月和10月,此时贸易量会发生改变。研究表明,贸易量的季节性变化虽然未必是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决定性因素,但仍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进入2013年5月,亚洲通常意义上的季节性补库季节结束,贸易清淡的三季度即将来临,这很可能会给已经遭受经济基本面打击的资源类股带来进一步压力。在可靠的过冬前补库阶段之前,贸易清淡的9、10月将会是重新买入相关股票的好时机。

长期而言,瑞银并不看好大宗商品。虽然全球大宗商品贸易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很可能将继续存在,但受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总供给不断扩张影响,季节性的波动不会改变整体的下降趋势。不过,那些拥有低成本资产,产品结构合理且产品价格有优势的公司仍将受到支撑。

大宗商品、利率与经济增长 篇7

进入新世纪后,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 成为世界经济形势变动的一个新特点,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阶段, 对大宗商品尤其石油, 煤炭等矿物质资源的需求快速增长。同时, 能源的消耗对经济的增长有非常大的影响, 当能源价格较低的时候, 经济发展较快, 而相反, 在能源价格较高的时候, 经济发展减慢。跨入21世纪以来, 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后期和加速期, 在这个时期是以重化工业带动为一大特征。中国的国情是人口众多, 拥有富饶的资源, 但人均资源较少,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在经济建设等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也因此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 在这个特殊的发展时期, 快速的发展, 尤其是工业的高速发展, 对能源需求巨大, 资源约束经济发展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本文将研究在这个特殊时期中国能源消耗, 能源价格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因此, 本文考虑大宗商品, 主要是石油, 煤炭和新能源 (核能) 的消耗及价格与经济总量直接的关系。

二、实证分析

(一) 变量选择与数据选取

本文的数据均来自中经统计数据库和万德数据库。研究对象是中国经济增长与大宗商品, 能源价格与消费以及利率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的经济增长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 (变量名GDP) , 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 (GDPR) , 大宗商品价格指标是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 (China Commodity Price Index) (CCPI) , 能源价格指标选取的有石油输出国组织 (OPEC) 提供的一揽子原油价格指数 (OPEC) 以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CP) 。

(二) 数据处理及检验

1. GDP增长率数据的频率转换。

在第一类变量中, 除了变量GDPR的原始数据是季度的之外, 其他变量的原始数据均是月度数据, 因此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变量的信息, 同时也为了更精确地描绘这些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选择将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的季度数据GDPR采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变换成月度数据以便于研究。

2. 计算实际利率。

在许多经济学问题中, 利率是一直是一个重要指标, 我国的名义利率是单一的同时有浮动的利率, 特点是受宏观调控且未市场化, 不能反映经济环境的真实情况。

因此, 本文采用实际利率作为研究对象, 其计算方法如下:

3. 对数变换。

由于本文选取的变量数据在数量级上差异较大, 为了避免系数的估计过大或者过小, 对所有选取的数据进行了对数变化。

4. 数据的检验。

从数据的折线图 (本文暂不给出) 可以清楚地看到, 本文选取的时间序列数据均不存在季节因素。在建立模型之前, 为了了解时间序列数据平稳与否, 我们直接对数据进行ADF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单位根检验, 我们得出OPEC和PPI是平稳时间序列, CCPI, CP, RI为一阶单整序列, GDPR为二阶单整序列。

(三) 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

在这一节, 本文对第一组变量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 从上文的单位根检验得到, 第一组变量中既有平稳序列又有非平稳序列, 且非平稳序列的阶数也不一致。通常在建立VAR模型之前, 会将不平稳序列差分成平稳的再建模, 这样可以保证所建的VAR平稳, 且用最小二方法估计的系数是一致且渐进有效的。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大宗商品价格以及利率之间的关系, 着重考虑序列GDPR, CCPI, CP, OPEC, PPI, RI之间的交互作用, 而非确定系数, 差分往往会丢失数据中的许多信息, 因此, 本文对原数据序列建立VAR模型, 取滞后阶数$p=3$, 其中*表示系数在置信水平0.05下显著不为零, **表示系数在置信水平0.1下显著不为零。取置信水平为0.1, 所有其他变量的滞后项对GDPR都没有显著的影响, 然而我们注意到, 大宗商品价格受到经济增长, 原油价格, 生产者价格指数以及利率的滞后项的影响是显著的, 它们之间的关系式如下式。

CCPI=0.4607CCPI (-1) -0.49019GDPR (-1) +0.5819GDPR (-2) -0.4991GDPR (-3) +0.1431OPEC (-1) +1.2932PPI (-3) -0.0200RI (-1) -0.0221RI (-3) 05.4651

由上式, 我们可以看到, 当置信水平取0.1时, GDP的增长率的滞后一阶, 二阶和三阶均对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有显著的影响, 另外, 国际原油价格的滞后一阶, 生产者价格指数的滞后三阶, 利率的滞后一阶以及三阶也对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有显著的影响。分析式中的系数我们得到, 真实利率的下降以及GDP增长率的下降会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的上升, 即经济增长放慢和利率的下调会导致以后第一期和第三期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另一方面, OPEC (-1) 以及PPI (-3) 与CCPI正相关, 影响分别是0.1431和1.2932, 这表明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在一期以后会引起我国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而生产者价格指数的上升会在三期以后传递到大宗商品价格上面。

(四) 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

为了研究经济增长, 原油价格, 煤炭价格, 生产价格指数, 实际利率的波动是如何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影响以及随时间这些影响是如何变化的。考虑到所建立的VAR模型中残差协方差矩阵并非对角阵, 本文采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来研究, 下图是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关于其他变量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 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 (单位为月) , 纵轴表示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的变化。

从上图可以发现, 当给GDPR一个正向1%的变动时, CCPI从当期出现0.7%的负向波动, 第7期达到最低点-2.2%, 第10期归零, 再次说明某月经济增长的加快会在未来10个月使得大宗商品价格下降, 从经济常识告诉我们, 经济增长加快会导致投资需求的激增, 从而使得大宗商品市场需求增加而价格上涨, 当由于我国进行宏观调控来控制经济的增长保持在一个平稳速度, 因而过快的经济增长出现时, 紧缩的政策会出台, 例如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 使得投资需求得到抑制, 导致了大宗商品价格并未实现理论上涨, 反而在短期内有了下跌趋势;当给定OPEC一个正向变化1%时, CCPI当期出现1.6%的正向波动, 第三期达到最大波动幅度2%, 第8期开始在0附近平稳小幅变化;当给定PPI一个正向变化1%时, CCPI当期波动1%, 随后负向变化, 直至第7期达到最低点-2.8%, 在第13期开始小幅平稳的波动, CCPI在当期的正向变化是市场预期的结果, 当生产者价格指数上升时, 市场会出现商品价格上涨的预期, 部分投资者因担心未来价格上涨而选择当期消费, 需求增加, 从而导致价格上涨, 随后, 由于初始期的过度消费, 存货过量, 需求出现下降, 使得价格下跌;给定RI一个正向变化1%时, CCPI当期波动为-0.9%, 直至第5期达到最低点-3.2%, 12期归零, 真实利率的上升, 融资成本增加, 储蓄收益增加, 投资需求下降使得大宗商品价格下降。

三、结论

我们建立了向量自回归VAR, 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以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 采用脉冲分析和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变量之间的交互关系作了分析。得出的结论如下:

建立的VAR模型表明, 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以滞后一阶的速度被反映到我国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趋势上, 且影响显著, 从脉冲响应函数来看, 我国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在初期随受国国际原油价格影响较大, 但在短期内这种影响逐渐削弱, 长期来看没有显著影响。从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对GDP增速的冲击来看, 经济增速的加快并未使得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更加繁荣, 反而在短期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出现下跌, 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政府的利率政策, 如频繁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等, 抑制了投资需求, 导致大宗商品需求的下降, 另一方面, 由于经济形势的好转, 一部分人更愿意投资于实体经济而非期货市场。真实利率对大宗商品价格的负向冲击以及生产者价格指数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正向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真实利率的上升会抑制投资需求, 而生产者价格指数产生的预期效应会使得商品价格的上升。从方差分析的结果来看, 生产者价格指数对大宗期货价格指数的贡献最大, 这表明在期货市场, 预期效应的影响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

[1]张议.2009: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与中国物价变动的关系研究——基于CRB指数的实证分析,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宾国强.1999:实际利率、金融深化与中国经济增长, 经济科学.凯恩斯, 1998: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商务印书馆

[3]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004:Annual Energy Review,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 ashington.DC.

大宗商品物流金融模式研究 篇8

近年来, 物流金融作为市场经济下的一种新的金融服务在国内外物流业与金融业应运而生, 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提供了解决方式。对于融资企业, 物流金融可以解决其经营融资问题;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 可以增加放贷机会, 培育其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物流企业而言, 通过提供物流金融服务吸收周边更多的中小企业成为其协作企业, 使自身更好地融入到企业的供应链之中, 增加其业务收入因此, 物流金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在国际上, Fenmore对一种新兴的物流金融业务———订单融资业务进行了分析;Leora Klapper就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采用存货融资模式的机理及功能进行了分析;Allen N Berger等人初步提出了供应链金融的思想;Gonzalo Guillen等人研究了集生产与企业融资计划于一体的短期供应链管理, 提出合理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影响企业的运作和资金融通, 从而增加整体收益。在国内, 罗齐、朱道立等提出了融通仓模式;胡愈、柳思维通过对我国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组织形式现状的审视, 指出我国需要加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组织形式创新, 建立多元利益主体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陈祥锋、汪华通过分析物流金融创新的需求和物流金融创新环境, 总结了基于权利质押的物流金融模式和基于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模式, 进而提出商品货权和库存混合融资模式、厂商银融资模式、融通仓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经销商集中融资模式等几种新模式;李毅学、汪寿阳和冯耕中概括了现阶段物流金融业务的内涵和基本结构, 构建了物流金融学科的理论研究框架, 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性的归纳总结。

目前, 大宗商品交易额不断增长, 在货币紧缩的大背景下, 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 为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的大宗商品贸易提供资金支持, 势必开启一个巨大的新利润源泉, 成为物流企业的一个新增长点。本文旨在分析大宗商品物流金融模式, 为实践提供指导。

二、大宗商品物流金融的特点

大宗商品 (Bulk Stock) 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 但非零售环节, 具有商品属性且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它包括3个类别, 即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和农副产品。大宗商品作为大宗商品物流金融的质押物, 其特殊性有以下三方面:一是供需量大, 交易量大;二是价格波动大;三是易于储存、运输。

物流金融是指银行与物流企业合作, 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向顾客提供融资、配套结算及保险等服务的业务, 核心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创新, 以客户交易项下的担保物为标的进行融资放贷、商品采购、销售回笼等过程。狭义上讲, 物流金融业务是为了实现物流企业、中小企业和银行三方共赢, 需要物流企业参与而开展的企业融资业务。

从广义上讲, 大宗商品物流金融服务是指银行向从事大宗商品贸易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业务;狭义上讲, 是指银行为大宗商品贸易商或生产企业提供贸易融资, 银行需以货物或货权为核心, 物流企业承担运输、监管、担保等任务, 融资款能够基于贸易本身得以偿还的增值服务。大宗商品物流金融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质押物价格波动大;二是大多发生在供应链上;三是大宗商品的运输、监管需要专业技术。

三、大宗商品物流金融模式分析

随着金融业和物流业的不断发展, 大宗商品物流金融的形式越来越多。目前大宗商品物流金融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代收货款模式

代收货款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在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帮助大宗商品提供方向买方客户收取货款, 再将货款交给大宗商品提供方并从中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 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代收货款模式下, 物流企业除提供大宗商品运输等传统物流服务获得物流费用外, 还可以延迟支付一笔不用付息的资金, 该资金可用于提供其他服务, 从而获取额外的资金收益。

(二) 垫付货款模式

垫付货款模式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 垫付货款模式1

垫付货款模式1是指物流企业在收到大宗商品的同时为买方垫付货款, 将大宗商品给买方是再收回货款, 具体流程见图2。

该模式有效的解决了大宗商品提供方的资金积压问题, 物流企业预先垫付货款, 增加了大宗商品提供方的流动资金, 提高了其运营效率, 同时买方只需提货时结清货款, 减少资金压力, 物流企业也因提供该业务增强了对购销双方的吸引力, 从而增加业务量, 进而获得更多的传统物流服务收益和增值服务收益。

2. 垫付货款模式2

如果物流企业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来垫付货款, 完成交易就要采取模式二, 引入银行为其提供资金, 具体流程见图3。

(三) 仓单质押模式

仓单质押模式是指大宗商品提供方将其拥有完全所有权的大宗商品存放在银行指定物流公司, 以物流公司出具的仓单在银行进行质押, 作为融资担保, 银行依据质押仓单向大宗商品提供方提供用于专项贸易的短期融资, 具体流程如图4。

仓单质押模式下, 大宗商品提供方可以利用仓单质押向银行贷款, 解决经营融资问题, 达到实现经营规模扩大和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开展仓单质押业务可以增加放贷机会, 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又因为有仓单代表的货物作为抵押, 贷款的风险大大降低。物流企业可以利用能够为大宗商品提供方办理仓单质押贷款的优势吸引更多的企业, 促进物流企业发展, 获得更多收益, 提高其综合竞争力。

(四) 保兑仓模式

保兑仓模式是仓单质押模式的延伸。当银行给大宗商品生产商开具承兑汇票后, 生产商向物流企业 (保兑仓) 交货, 此时保兑仓转为仓单质押, 具体流程如图5。

保兑仓模式利用银行信誉促成贸易, 有效保障大宗商品生产商回笼资金, 同时为大宗商品经销商提供融资便利, 解决全额购货的资金困难。保兑仓业务大大缓解了交易双方的资金压力, 提高了资金周转, 实现了多方共赢。

(五) 统一授信模式

统一授信模式是指银行根据长期合作的物流企业的规模、管理水平、运营情况把贷款额度直接授信给物流企业, 大宗商品提供方将大宗商品质押在物流企业获得贷款, 银行基本不参与质押贷款的具体运行, 具体流程如图6。

统一授信模式下, 大宗商品提供方便捷的获得融资, 减少了一些繁琐的手续和环节, 提高运营效率;银行直接授信于物流企业, 提高了对质押贷款整个过程监控的能力, 降低贷款的风险, 同时也节省评估成本, 通过物流企业获得对大宗商品提供方融资市场的占有, 扩大业务量。统一授信使物流企业获得资本性的收入, 提高了总体业务的利润率。统一授信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有一定的资质, 且授信金额有一定限制。

四、结论

通过大宗商品物流金融业务, 大宗商品企业能更加便捷地获得融资, 提高了资金周转率和企业的运营效率;银行通过提供贷款获得放贷收益, 同时有物流企业的参与使其风险降低;物流企业通过提供物流金融增值服务, 扩大了业务范围, 加强了与企业和银行的关系, 增加了企业利益, 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大宗商品物流金融模式使大宗商品企业、物流企业和银行三方共赢。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不同的大宗商品物流金融模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情形, 在实际运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模式, 平衡多方利益, 达到共赢。

随着客户需要、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经济环境等因素的不断变化, 大宗商品物流金融的模式也要有所变化。大宗商品物流金融模式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但是在创新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困难有待克服。

摘要:物流金融业务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整合, 促进了物流业和金融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 大宗商品交易额不断增长, 物流企业为大宗商品贸易提供资金支持, 势必成为物流企业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文章分析了大宗商品的特点, 剖析了适合大宗商品的物流金融模式并提出了实施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大宗商品,物流金融,融资模式

参考文献

[1]Fenmore E.Making Purchase-order financing work for you[J].The Secured Lender, 2004 (02) .

[2]Klapper L.The Role of Factoring for Financing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6 (11) .

[3]Berger A N, Udell G F.A More Complet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ome Finance[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6 (11) .

[4]Guill G, Badell M, Puigianer L.A H olistic Framework for Short-Ter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tegrating Production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lan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eonomics, 2007 (01) .

[5]罗齐, 朱道立, 陈伯铭.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融通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 2002 (02) .

[6]胡愈, 柳思维.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组织形式创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8 (0l) .

[7]汪华.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研究[D].复旦大学, 2008.

大宗商品电商平台与智慧物流 篇9

如何针对厂商和电商平台的物流特征,构建有效的物流平台。国内的物流市场巨大而零散,中间环节多。物流市场里面存在两种交易链条:短交易链和长交易链。目前物流园各种各样的APP,通过货找车、车找货的方式,解决的只是效率问题,根本没有解决空载率。

大宗商品物流要解决的是,怎么有效管理承运商、怎么实现可视化跟踪运单、怎么有更好的客户服务和体验,与相关方高效协同、提高流程效率和准备性、利用回程车降低运价。再看看贸易与电商物流平台的诉求,快速找到合适的车(线路、车型)、运费报价适当、司机诚信可靠,货物安全、在途跟踪,及时运达、在线支付运费、双方放心、解决运费发票问题。所以我们看到大宗商品物流,其实是有两个大的形态,这两个大的形态,参与各方之间对互联网平台诉求的相差是非常大的。市场上比较多的厂商重点是解决了车找货、货找车的问题,面对多批量小批次的货品,进行快速交易,但是这个平台对于厂商为主的物流平台是不能满足的,需要的第二个平台,以信息和流程协同为核心的物流平台,而不是以运力交易为核心的物流平台。

所以,大宗商品行业要打造这样一个物流平台:既要满足交易的需要,又要满足协同的需要。把货主企业、物流公司、运力都能够联结在互联网的云平台上,既能够提供服务,又能够提供全流程的信息,包括第三方增值服务。

我们打造了一个“货运中国网”,目的是帮助大宗商品行业产业链各方构建开放的在线物流生态圈,打造智慧物流平台。

“货运中国网”智慧物流平台的电子场景:交易对象的诚信可靠。熟交易:长期为大企业货主承运的固定运力;生交易:220万辆在线车库中精选单车;“货运中国网”平台上做风控主要是熟交易。对于生交易来说,是通过长期的数据积累分析来提高信用度。交易价格市场化、透明化。可实现物流执行全程可视化,采用收集GPS技术+手机基站定位:两种定位技术结合使用,定位更可靠。业务协同信息化是我们面向大货主设计的连接货主、承运商、司机、客户,在线支付、在线结算、在线保险、保理、卡车服务、智慧调度,制造物流运力与贸易物流运力相结合,回程撮合潜力巨大。

滞胀期大宗商品价格表现 篇10

如今, 中美欧经济形势均有滞胀苗头。 (1) 中国CPI见顶的时间窗口从原来预期的7月推延到8月, 至于是否真的在8月见顶有待观察, 另外目前经济下滑势头还没有扭转。 (2) QE3又开始进入美联储的考虑范围, 从QE2的效果看, 量化宽松对经济刺激的作用有限, 但推升CPI的迹象明显。因此, 如果再次推出QE3, 无疑滞胀风险将加大。 (3) 欧洲债务危机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 欧元区更多采取小修小补的拖延政策。

本文介绍了美国历史上三次滞胀、原因及解决办法, 然后对滞胀期大宗商品价格表现进行分析, 希望能对了解滞胀期大宗商品的价格表现有所帮助。

一、美国历史上三次滞胀、原因及解决办法。

1. 美国历史上三次滞胀

美国60年代以来的三次滞胀, 分别是1968年中到1970年中, 1973年初到1975年初, 1978年底到1980年底。其滞胀的表现就是经济增长放缓甚至下滑, 同时通胀高启。最典型的是70年代后的两次, CPI增长达到10%以上。

2. 美国三次滞胀原因

2.1.经济增长动力逐渐消失。

美国之所以经历如此长时间的滞胀反复, 内生经济增长动力的缺乏是主因。五、六十年代美国工业快速增长, 得益于世界大战期间积累起来的对固定资产、住宅建筑、耐用消费品的需求, 而这些因素在70年代以后已经逐步消失。技术革命往往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 整个70年代均处在以原子能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为先导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末期, 直至8 0年代初, 全世界范围内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宇航工程、海洋工程、核能技术等尖端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的新科技革命才再掀高潮。同时, 在70年代中期, 美国在商品贸易上由顺差转为逆差, 石油危机对全球需求的打击以及国内制造业竞争力的下降也拖累了经济的表现。

2.2.滞胀之前不当的经济政策。

1973-1975年的滞胀是经济结构性危机的结果。这种结构性的危机, 原因之一便是美国长期扩张财政、刺激消费的政策使然, 之二便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激化。一方面, 作为持续高速增长期过后的积累过剩的产物, 除一部分尖端产业外, 大部分产业都陷入了固定资本过剩的境地;另一方面, 企业推行的降低实际工资以及裁减员工的行为使得社会消费能力的基础变得越来越窄。两者共同作用便造成了滞胀。

1978-1980年的滞胀则是由石油危机引发的。在这次滞胀中, 欧美国家的失业率达到10%, 这次危机可以看作上次滞胀危机所引发的余震, 与之俱来的石油危机更加剧了对经济的冲击,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处于转型期的货币政策直接推动了通货膨胀。扩大总需求的财政政策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曾对50到6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失业率下降以及促使经济危机程度减弱和时间缩短, 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在70年代, 扩张式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却作用不大。

2.3.滞胀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 美国工业经历长时间的生产下降。1973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15.3%, 持续时间一年半;197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1.8%, 持续时间近四年。第二, 大量企业破产, 失业率上升到战后历次危机的最高值。197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造成近1.5万家企业破产倒闭, 失业率最高时达9.2%, 失业人数约836万。在197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中, 企业倒闭、银行破产数和失业率都创出战后最高纪录。企业破产数量达25300家, 失业率最高时达10.8%。第三,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物价严重上涨, 严重影响美国经济发展。“滞胀”阶段是美国“二战”结束后最为艰难的一个阶段。从1969年12月爆发经济危机, 到1982年12月经济复苏为止, 美国约有13年的时间停留在滞胀的阴影下。平均每3年多就有一次衰退, 实际GDP平均增长速度只有2.9%, 而其它时期的经济增幅平均为3.87%至5.69%。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前所未有地高涨, 年平均通货膨胀率达到10.46%, 而美国战后各经济阶段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33%至3.54%。

3. 美国政府对滞胀的解决办法

为走出滞胀, 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渐进的经济恢复政策, 配合以稳定货币供给量和结构性财政政策。主要采用四项措施:稳定货币供应量、减轻税赋、缩减开支、减少政府干预。最为有效的两条是稳定货币供应量和减少政府干预。

首先, 里根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主要目标, 即使利率过高触发经济危机, 也不放弃从紧的货币政策。里根政府在其上任初期虽然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但是稳定的货币供应量抑制了通货膨胀, 使得通货膨胀逐步下降, 到1984年已经降到3.8%。其次, 减轻税负效果明显。里根对企业实行的加速折旧政策和原来的投资课税扣除等优惠政策, 使得企业手中的现金流量增加, 对刺激传统产业更新设备起了很大作用。再次, 削减开支, 为经济注入活力。里根倡导的“小政府”口号主张削减以福利相关费用为首的普通预算开支, 并降低高收入者的所得税和企业的投资税, 使得经济活力大增。最关键的是美国电子产业的兴起为美国经济注入了真正的增长活力, 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美国经济走向了复苏的道路。另外, 由于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低于前期, 也鼓励了企业投资。除此以外, 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引起了油价的下跌;美元升值也使得进口产品价格下降;工会为保证工人就业而放弃提高工资的要求等客观原因也使得通货膨涨出现了下降的态势。经过里根政府的持续努力, 美国终于在1983年迎来了新的经济增长高峰。

二、历史上美国滞胀期大宗商品的价格表现

1. 美国滞胀期间主要大宗商品价格表现

如图所示, 农产品价格方面, 在最典型的70年代后两次的滞胀期间, 代表性的农作物玉米与小麦价格均表现很好, 价格一路飙升。金属价格方面, 在最典型的70年代后两次的滞胀期间, 贵金属黄金由于保值避险功能, 价格表现很好 (69年左右那次滞胀黄金没涨主要是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 。

2. 美国滞胀期间股指表现

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 滞胀严重影响了美国股市的发展,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一个600~1000点间的箱体内震荡。叠加了高通胀的经济衰退下股市大幅调整, 尤其是1973年~1974年间, 指数下跌了近40%, 为历次调整中最大跌幅。

三、小结

1. 美国长期滞胀期大宗商品和股指的表现差异

美国自1969年经历了持续十多年的滞胀反复期, 总体来看, 滞胀期农副产品、能源商品和基础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均表现良好, 当通货膨胀率和油价上涨时, 石油和天然气价格表现优异, 尤其是贵金属金价大幅攀升;股指的震荡格局一直持续至80年代初, 这与放弃凯恩斯主义政策的不坚决有关,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得经济陷入长期滞胀。滞胀期大宗商品的年均回报率达到28.6%, 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冲击, 所以掩盖了非石油类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 同时, 石油危机影响下, 油价上涨使企业原材料成本大大增加, 也拉低了生产率水平;在滞胀期间股市表现较弱主要是因为当时科技发展正处低潮、出口贸易份额下降、实体经济也缺乏新的增长点。这与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有几分相似之处。

2. 中国经济类滞胀期的可借鉴之处

2.1.实体经济新增长点缺乏。

历史虽不尽相同, 但是又具有相似之处, 当前我国经济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很多方面有相似点。虽然, 我国政策方面提出发展新兴产业的战略规划, 但是距其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还有一定的距离, 传统行业受制于产能过剩、高耗能等问题, 总体来看, 实体经济的增长点并不明确。政策方面, 2009年以来的中国, 都在经济低迷期采取了放松或容忍流动性泛滥的政策, 但随之而来的结局是, 流动性自然集中于金融市场、房地产和大宗商品等具有金融属性的市场, 资产价格泡沫化伴随着实体经济低位运行, 最终造成政策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2.2.相机抉择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被认为是导致经济陷入长期滞胀的根源。从70年代后半期起,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了“滞胀”, 使得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顾此失彼:刺激需求, 会使通货膨胀更加恶化;抑制通货膨胀, 又会导致生产更加萎缩。面对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的威胁, 传统的凯恩斯理论已难以发挥效力, 其影响日趋衰落。货币政策方面, 在高通货膨胀背景下, 利率波动较大, 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大, 货币供应的宽松则再次作用于价格走高, 高通胀对市场形成的压力较大, 导致市场很难走出一波持续性的行情。

回顾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 为应对不断上涨的价格压力, 货币政策趋于紧缩。年初以来, 央行先后在2、4、7月份三次上调存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同时在1月份至6月, 每个月均上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高通胀下的货币紧缩预期也对市场形成一定压力, 中国投资市场也进入了区间震荡。

从最新公布的7月经济数据来看, 当前经济处在价格上涨, 工业生产小幅回落、货币供应量下降的“类”滞胀阶段。价格方面, C P I虽创本轮新高, 但基本符合预期;PPI同比上涨0.45, 环比为0, 同比上涨主要是翘尾因素所致。生产方面, 季节性因素与权重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较大, 工业增加值同比下行略超预期。信贷余额与货币供应低于预期, 表明当前的货币环境还是比较紧的。货币供应增速继续下行, 且通胀拐点可见, 经济处于“类”滞涨后期。

中国经济处在通胀高位持续、经济增速放缓的时点。政策在“保增长”与“控通胀”两个目标下的摇摆, 直接导致了滞胀的反复与持续时间拉长, 因此, 资本市场也表现出了反复震荡的局面。资本市场难以出现趋势性行情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 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 国内经济缺乏新的增长动力;另一方面, 高通胀下的紧缩政策预期压制了市场的上行动力。

以美国70年代滞胀的历史数据来看, 大宗商品是能够在长期取得超额收益的板块。从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周期来看, 虽不完全相同, 但有相近之处。在高通胀的阶段, 大宗商品以稳定增长和较强的价格转嫁能力有相对优势。美国滞胀期大宗商品和股指历史表现的分化, 可以对我们寻找当前国内滞胀期的长期投资机会提供参考。

摘要:本文首先对滞胀以及美国历史上三次滞胀、原因及解决办法进行简单的阐述, 然后对这段典型的滞胀期的大宗商品价格表现进行分析, 最后总结了美国长期滞胀期大宗商品和股指的表现的差异, 得出当前中国实体经济新增长点缺乏, 需要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以史为鉴寻找历史的相似之处, 针对中国当前现状, 希望能对了解滞胀期大宗商品的价格表现以及当前类滞胀期的中国经济环境下的投资选择有所帮助。

关键词:滞胀,美国滞胀,滞胀规律,大宗商品,价格表现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128167.htm.

[2].张忆东, 范妍.美国70年代滞胀研究.[R].策略研究.海外市场研究.2008.03.01.

[3].陈勇, 张晶.“滞胀”表象与政策优化:金融部门的决定作用.[R].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经济/宏观周报 (第16周) .2011.04.22.

[4].邢微微.经济延续“滞胀”“, 胀”进入峰值区域——5月份经济运行点评.[R].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2011.6.14.

[5].桑永亮.滞胀下的有色金属投资.[R].证券研究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股票研究.2011.07.19.

上一篇:林业企业的社会责任下一篇:自主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