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建设的几个重点

2024-08-21

班组建设的几个重点(精选七篇)

班组建设的几个重点 篇1

一、加强执政党的先进性建设

办好中国的事情, 关键在党。我们党是执政党, 在当代中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际就是贯彻落实我们党的理论和路线的本质要求。实现这一目的, 必须加强执政党的先进性建设, 以保证党用先进思想理论引领社会思潮。怎样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 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形成了一系列重要历史经验。一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 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 二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三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 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四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 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五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我们要发扬光大这些宝贵经验, 使党的理论和实践与时俱进, 始终保持先进性, 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先导和重要保证。

二、发挥先进群体的示范作用

榜样是旗帜, 代表着方向;榜样是资源, 凝聚着力量。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 要树立先进榜样, 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

首先, 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每一个党员干部, 都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坚定理想信念, 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 始终保持高洁生活情趣, 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为民、务实、清廉, 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着力提高实践能力, 强化责任意识, 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 克己奉公, 无私奉献, 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其次, 要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一系列先进个人与群体, 他们爱党、爱国、爱人民,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团结友善、诚实守信, 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动人的言行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 这对广大人民群众有着极大的激励和感召作用。对此, 要善于总结其感人事迹, 深入挖掘其精神动力和高尚境界, 形成不同形式的典型材料,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更具体、更生动, 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教科书。在此基础上, 还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其他教育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以发挥其示范作用, 使人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从而引导人民群众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自觉地落实到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

除上述方面外, 还要充分发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主力军作用和青少年的生力军作用;还要根据我国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的特点, 注意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中培育和推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总之, 发挥好先进群体的示范作用, 将对全社会产生巨大而形象的感召力, 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 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合力。

三、培育健全的道德人格

道德人格一旦形成, 就会成为人们思想行为的内在动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需有道德人格为支撑, 为此必须重视和培育健全的道德人格。

1. 抓好教育, 注重实践

首先, 要坚持不懈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个重要方面, 其中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践中必须把思想道德的教育置于核心位置, 这是培育人们健全道德人格的关键。为此, 要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要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培养良好社会风气, 围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在全社会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建设, 引导人们贯彻日常行为规范, 增强社会责任感, 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在强化学校、社会的思想教育、道德灌输和加强家庭教育的同时, 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问题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要坚持把发展教育放在首位, 大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 要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社会群体由个体组成, 个体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没有一个个具体个人的健全道德人格, 就没有整个社会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因此, 在面向全社会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同时, 还要强化个体的自我道德修养。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首要的是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作为人生追求的远大目标和奋斗方向, 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精神支柱与实践动力, 对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崇高理想信念的确立与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接受先进思想观念密不可分。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必须倡导学习科学理论, 只有理论上的坚定, 才能有信仰、信念和信心上的坚定, 才能在实践中自觉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不断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与此同时, 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道德人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各种道德实践过程中逐渐塑造而成的, 它既来自于社会实践, 又需要在社会实践中检验其真伪, 离开了社会实践, 所谓自我修养、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和培育健全的道德人格等, 都会落空。社会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教育。人人都要勇于社会实践, 积极参加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种种有益活动, 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 以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 不断总结经验、纠正不足,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完善道德人格。

2. 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人必然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 在一定条件下也就必然接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各样积极或消极因素的影响。“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环境可以塑造人, 这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客观存在。因此, 要培育人们健全的道德人格还必须优化社会环境, 为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氛围。

(1) 完善法规制度。成功的教育总是同严格的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既抓思想道德建设又抓法规制度建设。法规制度以其强制性、长效性特点规定着人们在社会中的一定地位、关系和行为准则, 具有激励、约束、协调等功能, 以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良性运行。因此, 要加强公正合理的制度安排, 从法律、制度、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创造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例如, 加强法制建设, 加强社会保障建设, 建立健全舆论监督机制、社会心理疏导机制、道德行为奖惩机制, 等等。总之, 从制度层面上优化环境, 将促进社会成员形成健全的道德人格, 督促人们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大众传媒要旗帜鲜明地宣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 要做好理论宣传工作, 旗帜鲜明地引领社会思潮。要大力宣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 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抵制和反对各种错误腐朽的思想。要善于打造舆论强势, 做到理论宣传力度大、氛围浓、效果好, 实现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 理论宣传和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还要注意改进理论宣传的方式方法。一些行之有效的传统宣传方式要继续运用, 同时, 要适应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特别是通信和传媒技术的发展, 更多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理论教育的方式方法。总之, 要坚持以人为本, 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用人民群众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例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 增强理论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真正为人们所接受、所掌握、所认同。

其次, 要做好典型宣传工作, 生动形象地引领社会风尚。做好典型宣传工作, 能够活生生地具体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 从而生动形象地引领社会风尚。对此, 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 树立和宣传的先进人物事迹必须真实可信, 可敬可学, 具有典型意义; 二是要根据我国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实际, 注意树立和宣传不同阶层、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典型, 以此为广大领导干部、党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青少年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从业人员提供示范, 使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不同群体都有自己学习赶超的榜样; 三是要创新典型宣传的方式方法, 紧紧把握时代脉搏, 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出体现与时俱进精神、适应社会需要的先进典型; 注意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大众传媒的各自优势, 力求多形式、多角度的宣传; 注意处理好推出典型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把经常性宣传和集中宣传有机结合起来, 把典型报道、评论引导和群众反响的宣传有机结合起来, 着力追求典型宣传的社会注效应, 防止一般化、模式化, 只见轰轰烈烈, 不见实际效果。

再次, 是做好热点引导工作, 传播正能量。一是要弘扬主旋律, 打好主动仗。要积极主动地用时代要求审视热点引导工作, 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 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 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对此, 首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 在正视各类重大事件和突出问题客观存在的同时, 应注重正面引导,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这些问题, 从中坚定不移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价值。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讲究热点引导的方式艺术, 努力实现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机统一。要注意把教育人、引导人和尊重人、关心人结合起来, 把热点引导和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实际利益问题结合起来。在舆论引导、舆论监督和建言献策上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 促进人们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过程中自觉接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张要求。三是坚决清除个别媒体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存在的炒作、“恶搞”和哗众取宠等庸俗、低俗、媚俗现象, 从而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 抓好重点取得实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把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作为重点并抓出成效。其中, 领导干部掌握一定的权力, 他们如何行使手中权力直接牵涉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社会风气的优劣。因此, 要把领导干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点, 把他们的示范作用列为优化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 要明确职责重任, 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自觉地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实践者, 自觉地做优化社会环境, 创造良好氛围的有力促进者。与此同时, 还要把青少年作为又一个重点予以高度重视。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们是国家的希望, 民族的未来。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到青少年日常教育中, 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其间, 要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示范作用, 带动青少年切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主体建设, 一要加强执政党的先进性建设。二要发挥先进群体的示范作用。三要培育健全的道德人格。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到青少年日常教育中, 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校内外教育全过程。

班组建设的几个重点 篇2

(张邦强)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和谐发展与跨跃发展的前沿阵地,也是安全生产的落脚点。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石,承载着企业现场生产的日常工作,因此抓好班组建设工作,发挥班组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极为重要。班组长是兵头将尾,是生产前线指挥监督者和操作者,是班组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班组能否有序地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取决于班组长作用的发挥,其工作能力强与弱,管理水平高与低,将直接影响班组建设的成与败。那么作为班组长要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抓好班组建设呢?笔者认为,班组长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充分认识班组长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班组建设,班组长的认识是关键。企业的所有生产活动都在班组中进行,所以班组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经营的成败,只有班组充满了勃勃生机,企业才能有旺盛的活力。班组中的领导者就是班组长,他是生产管理的直接指挥和组织者,肩负着搞好安全生产、提高工程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及出勤管理、班组分配、生产组织、辅助上级、沟通下级的职责。总之,班组长职位不高,决策不少,“麻雀”虽小,责任却不小!作为一名班组长,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地位、使命和职责,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创造性的开展班组工作,确保班组这一企业“细胞”的健康。

二、正确理解班组长的权力和管理原则

班组长作为班组的领导者,被赋予了一定的职位权力,班组长要充分利用这些权力,行使班组管理的职能。但班组管理与高层管理不同,必须遵循“管理无小事”的原则,因此班组长必须严格做好管理的五项工作,即: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五项内容,即:人、财、物、信息和时间。这也是我们班组长应尽的义务。但是作为一名班组长仅靠职位权力管理班组是不够的,我们常常看到拥有同样职位权力班组长,有的能够一呼百应,而有的却只能使员工口服而心不服,甚至当面顶撞。其原因就是受班组长个人魅力作用的结果。个人魅力是由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所具有的对成员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其主要包括个人技能、为人处事和个人影响力等。班组长必须正确理解和运用其职责权力和管理原则,同时还要努力培养个人魅力,一名班组长只有把职位权力和个人魅力有机地密切结合,才能成为一个班组的灵魂与核心。

三、充分发挥班组长的率先垂范作用

班长走在前,干事就不难。班组长必须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时时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班组长是班组的主心骨,一举一动都影响到成员的积极性。人们常说,“领导主动,员工激动”,班组长可以通过自身示范来影响成员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激情。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的班组长,自然会受到员工欢迎。相反,只会动动嘴皮子,摆摆花架子,偷奸耍滑的班组长,就得不到员工的支持。面对自己的岗位,班组长应扪心自问,是否尽职尽责了,是否冲锋在前发挥表率作用了,工作中还有哪些薄弱环节需要改进?决不能只说不干、做表面文章,更不能把成绩归于自己,失误推给他人,要敢于承担责任,立足岗位,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敢喊向我看齐,作出班组应有的表率,这样才能得到员工的信任和支持。所以班组长必须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有效地激励和团结员工,充分激发出员工才能,团结互助,群策群力,形成很强的执行力、战斗力、凝聚力,确保高效实现班组目标。

四、必须认真履行好班组长的管理职责

班组建设,自主管理是关键。如何进行有效的自主管理呢?首先,班组长要拿出敢想敢干、说干就干的锐气,能管善管、管就管好的胆气。大胆探索适合本班组的管理方式方法,敢作敢当,争做一只护群的领头雁。其次,班组管理要做到民主化,民主管理是班组成员判断班组长优劣的一个主要标准,也是对班组长的一大测试和考验。班组长实施管理中应采用科学的管理原则与评价标准,合理地对待班组中每一个成员,全方位、多角度地抓好班组建设。尤其是内部分配、工作安排、业绩评价、学习机会以及评选先进等涉及员工切身利益问题的处理,公正、合理与否对团队凝聚力的构建有直接的影响。再次,班组管理要做到制度化,组织班组成员共同制定安全、生产、质量、分配、激励、学习等切合班组实际,可操作性强的班组内部管理制度,力求做到班组有纪律,工作有制度,执行有标准。同时,在执行制度时必须保证严肃性和一致性,不得因人而异,做到一视同仁、有理有据,避免人情管理。最后,班组长要充分调动成员参与班组管理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发挥团队作用,共同搞好班组管理工作。

五、积极营造团结和谐的团队氛围

三兄四弟一条心,门前泥土变黄金。一个班组就好比一个家,班组长就是“一家之主”,家庭成员的团结、和睦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美满。班组长必须在班组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亲情感召,加强沟通交流,化解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和思想情绪。“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作用始终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班组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团队智慧和力量,通过开展班组聚会、文体活动、交心谈心、评选星级员工等渠道增强班组凝聚力,让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培养班组团队意识。有了团队意识,工作态度就会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作为班组长要真诚倾听员工的呼声,真实反映员工的愿望。真情关心员工的疾苦,多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要以心换心,多与员工交流思想,沟通感情,要知道,往往一声祝福,一句安慰,就能拉近你与员工的距离。努力增强员工相互间的信任与理解,多一些关怀,多一些鼓励,宽厚待人,严与律己,和睦相处,真正同班组成员拧成一股绳,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有班组和谐,队伍稳定,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带领员工圆满完成上级

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就是团结和谐的伟大效果。

教好英语的几个重点 篇3

关键词:教学;师生;教与学;师与生;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049-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教育创新之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真正走教育创新之路。作为一名中学的英语教师,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能力。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教与学、师与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着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交际。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教与学是互为影响的一种双向交际关系。教师的教不断影响学生的学和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学也在不断影响教师的教,并在促进、检验着教;师生之间的交际影响具有相互反馈的双向交际作用。实质上,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之间的交际活动。课堂上师生都在利用自身形体相互影响,沟通彼此的意向,以对方活动来调节自己的活动。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而追求课堂教学实效,又是所有教师应追求的教学目标。诚然,教师要真正上好每一节课,除了认真备好课、精心设计好教案外,我认为还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认真把握好以下几个“关口”。

一、重视“开头”关教学是一门艺术,怎样做才能有声有色,一开始就扣住学生的心,让全班学生的精力集中起来呢?我做了如下尝试:如果2—3分钟的Free talk,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采用老师问学生答或学生自问自答的方式引入新课,或在黑板上挂上有关上节课内容的图片,让学生准备两三分钟,然后到黑板前看图说话,或让学生表演自编对话,或让学生一人一句地复述课文。教完一单元后,我就用几分钟进行小测试,进一步突出本单元的重难点。

二、转好“弯头”关转好“弯头”关即把握好英语教学的第二步骤Presentation。例如,由复习单数引到复数,由简单句引到宾语从句,由猜谜、游戏、设置悬念、讲故事等引到课本上的新内容,由实物交际引到课文上的新句型等。同时,我也比较注意应用研究“变头”这一步骤,进行听力训练,每复习完旧课后,我就放一段录音,让学生听完录音后,回答一至两个与新课内容有关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录音,精力更集中。

三、突出“重头”关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教育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扩大课堂容量,提高每分钟的利用率,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弄懂所学的重点内容,减轻学生课后负担呢?我一般是多种方法并用。如教many,few,a few,much,little,a little时,我就自编顺口溜“many/few/a few,much /little/ a little,前者修饰可数名(词),后者修饰不可数(名词);带a的表肯定,不带a的表否定。这样学生记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再如教一些实物单词时,可用简笔画,既形象又易记。

四、激发“劲头”关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而学习兴趣的产生和强化都离不开教师的激发和培养。因此,我还注重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即激发“劲头”。激发“劲头”的方法除了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外,还可以挖掘教材的趣味。如教Family Trees时,我就把我家的全家照(包括爷爷、奶奶、父母亲)拿到课堂上,向学生介绍,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家的全家照(事先布置让学生带上),向全班同学介绍。学生面对老师家的相片,同学间的相片,倍感亲切,介绍的兴趣很浓厚,“劲头”自然被激发起来了。除此之外,还可采用“游戏法”、“表演法”、“竞赛法”等,充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交际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劲头”。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力争把握好以上几个“关口”,以多信息、快节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学习,通过听、说、读、练等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四十五分钟内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

班组建设的几个重点 篇4

项目要进行有效管理,必须先建立相应的项目组织机构,对项目组织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项目组织是否合理将直接制约项目经理权力和能力的发挥,对项目管理的整体效率有重要影响。项目组织机构设计出来后,还要组建项目团队,通过有效的激励和管理体制,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团队的作用,以实现项目目标。

1 项目组织类型的选择

一般来说,典型的项目组织结构形式有职能式、项目式、矩阵式和组合式四种,每一种组织形式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和一定的适用场合。因此,在设计项目组织形式时要进行具体分析。

1.1 职能式

职能式项目组织的优点:有利于同一部门的专业人员交流、积累经验,为项目实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对创造性的项目技术问题的解决提供便利;不同的技术专家可以同时参与不同的项目,提高资源利用的灵活性;组织的垂直性有利于组织的控制,在管理和政策等方面保持连续性。

不足:由于各职能部门的利益冲突和职能的差异性,协调上有一定的难度;由于项目中的成员是由各职能部门临时抽调,项目的责任分工不明确,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造成项目组成员责任淡化。

1.2 项目式

优点:项目经理在项目范围内具有绝对的控制权,有利于项目的控制和项目内的沟通;项目目标单一,便于统一指挥,排除了多重领导的问题,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发挥;结构简单利于操作,在进度、成本和质量等方面的控制比较灵活。

缺点:多个项目并存时,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一套机构,可能会造成人员、设备和机构的重复设置,同时还增加了成本;将项目从职能部门的控制中分离出来,行政管理比较松散,可能会造成企业规章制度执行上的不一致;项目内部成员与项目之间存在很强的依赖关系,与其他部门的沟通比较困难。

1.3 矩阵式

优点:当有多个项目同时进行时,公司可以平衡资源以保证各个项目按其各自的进度、费用及质量要求完成;可以临时从职能部门抽调人员,当有多个项目时,关键技术人员可以为各个项目所共用,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减少了项目组成员对项目结束后的忧虑感,当指定的项目不再需要时,项目人员有其职能归属;公司可以在人员及进度上统筹安排,优化整个系统的效率。

缺点:需要在职能组织和项目组织间保持平衡,以防相互削弱和逃避责任;在开始指定政策和方法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每个项目都是独立进行的,容易产生重复性劳动;对时间、费用以及运行参数的平衡必须加以监控,以保证不因时间和费用而忽视技术运行。

项目组织形式的选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考虑各种组织结构的特点、企业特点、项目特点和项目所处的环境等因素和条件。一般来说,职能式项目组织结构比较适用于规模较小、偏重于技术的项目,不适用于环境变化较大的项目。当一个企业中包括许多项目或项目的规模较大,技术复杂时,应选择项目式项目组织结构,因为项目团队的整体性和成员间的紧密合作具有潜在的优势。同前两种组织结构相比,由于融合了两种结构的优点,矩阵式项目组织结构在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上具有极大的优势,适合于技术复杂、规模巨大的项目管理。

2 项目经理的选择和培训

由于项目特有的挑战性,在项目管理中人的因素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项目经理是项目团队的灵魂和领导,是决定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人物。项目经理的管理素质、组织能力、知识结构、经验水平和领导艺术等都对项目管理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挑选项目经理一般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候选人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技术能力是指理解并能熟练从事某项具体活动,特别包含了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活动,优秀的项目经理应具有该项目所要求的相关技术经验或知识;管理能力要求项目经理能够认识到项目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以及单个项目与母体组织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出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计划。

(2)候选人的敏感性。对企业内部权力的敏感性,能充分理解项目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保证获得企业高层的支持;对项目团队内成员及成员与外界之间冲突的敏感,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对风险的敏感性,能够及时规避风险。

(3)候选人的领导才能。项目经理应该知人善任,善于激励团队成员。

(4)候选人承受压力的能力。临时性的项目必然会有所创新与变革,随之而来的是各方面的压力和困难,项目经理要善于处理这些复杂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项目经理的培训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基本知识的培训。包括项目及项目经理的特点、规律、管理思想、管理程序、项目沟通和谈判等技巧。

(2)项目管理专业技术的培养。主要包括项目中常用的工作分解结构、网络计划技术、项目预算技术、成本计量方法、质量检验、项目合同管理等。

(3)项目实践的培养。对于有潜力的培养对象,应该让其在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带领下,以经理助理的身份协助完成一些任务,或者授权其完成一些小项目的管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考察。

3 项目团队的建设

这一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团队精神的建设、项目团队绩效的提高以及项目团队的沟通和协调等。

3.1 项目团队精神的建设

做好项目团队精神的建设,首先,要建立好项目的团队文化。项目团队的文化要符合项目组织的发展需要,能够让项目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激励每个项目成员自觉产生为项目团队效劳的奉献精神。

其次,要培养民主氛围。一个民主的项目团队意味着团队具有开放、坦诚的沟通氛围,团队成员可以充分沟通意见,能经常从项目中得到反馈,愿意倾听和接纳其他团队成员的意见,尤其要能够接受来自团队外的批评。

第三,帮助团队成员发展事业。项目经理要想办法帮助团队成员规划和发展他们的事业,帮助成员找到自己适合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努力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使项目团队成员能充分发挥个人才能,鼓励项目成员不断上进、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并协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

3.2 项目团队的绩效管理

项目团队的绩效管理是依据项目团队成员和他们的项目负责人之间达成的协议实施的一个双向互动的沟通过程,包括绩效计划的制定、绩效考核与评价以及薪酬的管理。

首先,要做好绩效计划,即团队成员(下转第129页)(上接第124页)与项目经理先要共同研究确定成员在一段时期内该做什么工作、定义绩效评定方法、分析并计划克服工作障碍,就工作达成一致共识。

其次,做好绩效考核与评价。考核工作要按照事先确定的工作目标、发展目标及衡量标准,考核项目团队成员实际完成的绩效情况。绩效考核包括工作结果考核和工作行为考核两个方面。

最后,做好薪酬管理。薪酬管理应具有激励性,与项目团队成员的工作绩效密切联系。项目经理可以运用手中掌握的财权,通过报酬,对工作出色的成员进行奖励。

4 结论

总之,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工程企业都在不遗余力地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水平,以求在竞争中获得领先地位,同时,工程项目的成功管理不仅对项目、对企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对国家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结合理论和实践中经验的积累,探寻适合工程建设项目的组织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锦.抓好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几个重点[J].陕西建筑,2009,(173):79-83.

[2]王烨,白雪飞.浅谈工程建设项目管理[J].科技向导,2010,(04):267-268.

[3]许保荣,何建敏.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的选择[J].现代管理科学,2004,(03):18-20.

班组长竞聘的几个误区 篇5

刘艾田

去年以来,参加过多场班组长竞聘会,亲历其中,感到不少人在竞聘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人员的成长和竞聘的成功,在竞聘中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现场演讲答辨好就以为一定能成功。

竞聘目的是为岗位配备合格人员,除了考察人的语言表达、工作思路外还要考察人的敬业精神、管理能力、示范带动效应,竞聘成功的基础是日常工作表现。假如一个人演讲很成功,但不敬业,在各项工作中不能起到带头作用,班员不信服,这样的人选是不合适的,这样的人是带不出好队伍的。因而演讲好而没有日常工作表现作为基础的竞聘者失败是显而易见的。

二、盲目成为民意代表。

竞聘管理岗位,个人角色是双重的,对上要代表员工向上反映基层真实情况,为基层说话,对下要代表公司向下传达会议精神、带好队伍,完成工作任务,这二者缺一不可,不少人没有理解二者辨证关系,一味强调民主听取职工意见而忽视工作任务完成,在具体工作中不敢管、不会管、不愿管。其实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使命首先是完成工作任务,设置管理岗位首先是为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盲目成为民意代表而忽视任务完成、工作中不敢管、不会管、不愿管的人注定不会成功,也成为不了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

三、能力强就一定能竞聘成功。

能力强固然是一件好事,但能力强与竞聘成功没有必然关系。很多人自恃能力强,不注重与人相处,往往没有人愿意为其提供工作平台,试想在能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下,作为上级的你谁又愿意找一个有能力的刺头来自找难受呢。其实,能力强是相对的,试分析一下我们身边的管理人员,能力强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是凭借任劳任怨、勤恳敬业、无私奉献得到领导高度信任而走上管理岗位的。因而,当面对一个有能力但不敬业不忠诚而另一个能力稍弱但肯上进的人时,好多管理者在选择下属时、同等条件下更喜欢后者,后者更是企业可以依赖而值得培养的。因而个别个人能力强的人在竞聘时落败也就不足为奇。当然有好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敬业精神的人当然是好上加好,这种人注定会成功,而仅有能力强不足以支撑起成功。

四、业务知识好,工作敬业就能竞聘成功。

管理岗位,除了业务知识技能,敬业、奉献等优秀品质外,还要考虑带队伍,考虑能不能带好队伍。一枝独秀不是春,一个人业务再好,仅仅是一个好,要想整体好、整体越来越好,就必须是一好带出百好才行,也就是通过一个好带出一批好。如果要实现一批好,那必然会涉及管理,怎么管、管什么不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管什么时候不管都是有讲究的,管好管不好差别很大。因而当一个人业务知识好、工作敬业但不具备相应管理能力、而且上级对你管理潜力不看好时,竞聘失败是正常的,因为你实现不了一个好转化为一批好。

班组建设的几个重点 篇6

关键词:省、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意见》

自从2004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以来, 各地认真学习文件精神, 纷纷开展工作, 浙江、湖南、四川、重庆等省、直辖市都在这几年建立了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拿浙江省来说, 于2006年4月建立了11个首批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并出台《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各省、市建立重点研究基地的目的在于加强自身优势学科的建设, 推出具有重大影响的精品成果, 从而推动全国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主义事业, 实现“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目标。如何建设好重点研究基地, 发挥它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主导作用是目前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整合学科资源, 形成研究特色

《意见》中指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有的省在申报条件中规定“基地不得采用二级学科以上的学科名称”, “跨学科、跨单位组织持续、系统研究的开放式研究机构”。这就表明重点研究基地的学科结构并不是单一的、分散的, 而是需要有多个具有一定关联的学科整合而成, 可下设若干个研究方向。

不过, 整合学科后形成的重点研究基地, 它的研究任务并不是每个学科都需面面俱到, 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整个基地没有研究重点, 紊乱庞杂, 而是需要形成若干个研究重点, 研究的切口要小, 围绕某个学术前沿问题、现实问题、重大理论为中心开展, 力求研究深度, 经过若干年, 形成基地标志性的研究特色。例如,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 根据设立的三个研究方向“江南文学与艺术”、“江南学术与文献”和“江南城市与社会”, 目前的基地有四个重大攻关项目:“江南文化世家系列研究”、“浙东学术系列研究”、“两浙人文传统和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和“江南城镇通史系列研究”, 力求在五年内完成这些项目, 成为基地的研究特色。

二、加强学术互动, 交流管理经验

学术交流是基地与学术界交流的主要渠道。研究不能孤立, 不能关在屋子里自己做学问, 必须打开大门把别人请进来, 让自己走出去。学术交流的形式可以多样, 可以是论坛形式, 请国内外知名的领域内的专家讲学;可以是小型会议式的, 在一定范围内就某一话题开展学术交流;可以是国际学术会议式的, 尤其可以借鉴国外领域内研究专家的研究方法、学术思想;可以是选派基地人员做访学;等等。

现重点研究基地大部分实行基地负责人负责制, 每个研究方向有首席专家, 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因基地机构性质不同于其他常设行政机构、学院, 因此在管理上也会有一定的难度, 如何在开放性的机构下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并使得基地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是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各基地之间可进行经验交流, 可与省内兄弟基地, 也可与省外基地, 还可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借鉴好的管理模式, 提高自身建设。政府领导部门可定时召开重点基地建设会议, 总结基地建设情况, 交流基地建设经验。

三、树立大资料室观念, 实现网络化管理

重点研究基地需要建成该领域全省乃至全国的“信息资料库”。但是, 一个新成立的研究基地, 需要达到这一标准并不可能。单独重新建立资料库一是没有充足的条件, 缺乏资金, 二是没有必要, 一般挂靠单位在这一领域图书资料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 无需“另起炉灶”。因此, 我们可以树立大资料室的观念。“所谓大资料室观念, 就是要求基地依托学校统筹规划基地图书资料建设, 对校内各单位所有的基地所需信息资源进行重组和合理配置。”基地可以先查清所在学校甚至是学院该领域图书资料情况, 每年可以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购买更有针对性、更深入的图书, 放于学校图书馆或者学院资料室, 做到校内资源共享。这样, 就可以不断完善基地的图书资料, 不仅有广度, 而且还有深度。

信息资料的网络化管理也是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任务。基地应建立专业网站, 不仅包括基地的最新动态, 还需要建立一个电子文献库。该文献库不是把已有的文献“炒冷饭”, 而是需要建立具有新意的、能凸现基地研究特色的文献资料。另外, 通过网络, 可以与外界互动, 使网站成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四、树立创新意识, 立足当代研究

创新, 是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关键词, 也是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的灵魂。基地要完成它为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的任务就需要始终贯彻这个精神。基地在研究内容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 或挖掘边缘学科、新兴学科的潜力, 或站在传统学科的基础上做更深入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不再一味使用陈旧的手段, 需要拓宽研究思路, 寻找新的研究方法。重点研究基地应是领域内前沿学术的高地。

研究成果需为社会服务, 这就需要研究内容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当代。重点研究基地研究的着眼点也就在当代上。有的基地重于应用实践研究, 那么就需要紧紧联系社会实际, 真正能解决该省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为省委省政府相关部门献计献策。有的基地重于基础理论研究, 也需要结合当代, 弘扬传统历史文化, 为进一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条件。例如, 把浙江大学“文献集成编纂中心”纳入浙江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 就是为了使浙江地方历史文化在新时代里能发扬光大。

五、优化科研队伍, 改善管理模式

重点研究基地的学术队伍主要来源于校内的相关研究人员和校外领域内具有研究特长的专家。它是一支相对比较开放的研究队伍, 吸纳与基地研究方向一致并有一定学术建树的研究人员。对于校外研究人员, 可以是全开放式的, 若有基地在研科研项目, 列为基地专职研究人员, 若项目完成, 则可解除关系。灵活的管理体制可以更多的吸纳优秀的科研成果, 但是也会带来科研队伍不稳定的弊端。因此可通过招聘科研编制的研究人员, 把校内研究人员中具有基地科研项目的、研究方向与基地研究方向吻合的列为固定专职研究人员等途径来稳定科研队伍。

如何在相对开放的情况下建立一支又相对比较稳定、质量又高的科研队伍?这就需要有健全的管理体制。优胜劣汰, 形成科学合理的竞争机制、健康向上的激励机制、切实可行的惩罚机制。

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还处在初步阶段, 需要更多的领导、专家出谋划策, 给予指导, 才能更快地完成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实施办法 (试行) .2005, 10.

[2]宿玲.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资料建设的思考.

班组建设的几个重点 篇7

笔者有幸于2010年组织编制了《南昌市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标准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 通过大量现状调查及其它城市调研, 在紧密结合城市特点、实际管理及建设经验, 通过大量建设项目实例核算, 提出了南昌市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标准,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以南昌为例, 就编制《规划》过程中感触较深的一些问题及想法抛砖引玉, 供同行参考。

1 选择合理的调查对象

为充分了解现状建设项目停车需求, 指导停车配建标准取值, 《规划》进行了大规模现状停车调查, 共调查建设项目共计101项, 其中:住宅17项, 涉及约2万户家庭, 商业、办公、医院、体育场馆、图书馆等公建项目共68项, 建筑面积共约170万m2, 学校12项, 涉及21.4万师生等, 调查对象涵盖城市不同区域、不同性质建设项目。调查对象数量毕竟有限, 调查对象选择的合理与否对调查结果影响极大, 因此为保障调查质量, 《规划》在调查对象选取上, 重点注意了以下因素:

(1) 调查点应兼顾城市各区域, 应包含各类型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所处区域不同, 类型不同, 停车供需情况差别极大, 因此, 调查对象应分布于城市各区域, 涵盖各类型建设项目。

(2) 调查对象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代表性或普遍性的调查对象调查数据更能真实反映该类建设项目通常的停车情况, 从而避免极端情况, 帮助最终停车配建指标的分析。

(3) 选择较为成熟的建设项目。成熟的建设项目指建设项目使用率或利用率较高。如居住类建设项目以入住率为主要评价指标, 商场以周边用地是否基本建成及建成投入使用时间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调查使用率较高的建设项目才能体现出其于其建筑规模相匹配的停车需求状况及停车问题。

(4) 尽量选择调查干扰较小的建设项目。这里主要包含三个意思: (1) 调查的建设项目性质尽量单一。许多建设项目由不同的建筑性质构成, 停车场、库往往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因此调查该类建设项目时, 较难区别不同类型的建筑性质停车数量。 (2) 停车位供应充足, 需求不被压制。被抑制的停车需求调查出的结果不能完整反映实际停车需求情况。 (3) 停车位为本建设项目专用。部分建设项目受种种因素影响, 可能存在大量其他车辆停放于项目内的情况。

2 结合城市特点及发展情况划分停车配建区域

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标准与所处区位、城市道路条件及建设项目定位等因素息息相关, 因此城市各区域停车配建标准应有所区别。通过配建停车分区将城市地理空间, 按区域用地特性、交通运行特征、需求管理要求和停车特征划分为若干区域, 并在城市总体停车需求的基础上研究修订体现区域差别特征的配建标准, 引导城市机动车拥有和使用在城市空间上的合理布局, 使停车配建标准制定与执行能够有效成为城市交通管理政策与实施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南昌市现状及规划的土地利用及交通情况, 《规划》停车配建分区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2.1 城市不同发展区域土地利用性质和强度差别

南昌市的用地布局一直呈现以老城为核心的单中心结构形态。近几年, 随城市发展需要,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昌北的快速发展拉开了城市空间发展构架, 新的用地发展态势, 使城市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呈现很大的差别, 对城市交通发展和停车发展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依据城市不同区域土地利用特征, 分析它们发展的态势对城市停车发展带来的影响很有必要。

2.2 区域差别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交通环境

旧城中心区和昌北红谷滩中央商务区同为城市中心, 共同承担南昌市的核心职能, 但这两个中心的历史背景和交通环境确存在本质上的差异。红谷滩中央商务区是城市新区, 是从无到有规划、建设而成, 目前依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未来成为城市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昌南旧城共同承担服务城市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 现状道路条件、建设项目停车条件较好。而旧城中心区是南昌老城核心区坐落的区域, 它既是城市中心功能强化的区域, 同时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由于老城核心区历史发展所形成的用地格局和特点, 以及历史文化保护要求下的城区改造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使得旧城中心区在未来强化中心城市职能的过程中不可能具有昌北中心同样的交通发展环境与建设条件。

2.3 区域差别的交通设施供应水平与路网容量

旧城中心区交通基础设施经历长期的历史发展逐步形成, 并受城市文化历史环境保护要求的制约, 交通基础设施的改造受到限制, 该区域停车发展受到资源限制条件下的老城区道路网络的制约。

城市的新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昌北和旧城中心区以外区域, 他们是近几年城市扩展形成建设区域, 也是未来城市用地发展布局的区域。这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均采取比较高的建设标准, 交通设施的供给能力与道路网络的服务水平能够为该地区停车发展提供一定保障。

3 适合市情的建设项目分类

以往城市经济水平相对较低, 建设项目种类较少, 停车配建标准中分类种类单一, 近几年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建设项目类型逐渐丰富, 从近几年国内各城市修订的停车配建标准来看, 建设项目分类进一步细化已成趋势, 《规划》也是如此。《规划》在建设项目分类重点注意了以下因素:

3.1 分类应紧密结合城市特点

城市特点不同, 分类应有所差别, 如北京、杭州等城市分类中包含会议中心, 而南昌作为中部发展中的城市, 经济实力相对落后, 增加会议中心分类并不符合市情, 另外, 南昌餐饮业发达, 市民在外就餐情况十分普遍, 因此《规划》中特别提出餐饮类型。

3.2 分类应清晰明了, 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分类清晰, 定义准确才能提高实际规划管理中的可操作性。如在商业分类中, 根据实际情况停车需求的差别, 将普通商业设施与大型商场、超市分开, 但考虑到在规划审查阶段两者较难区分, 因此结合现状调查及相关研究, 确定以建筑面积作为两者区分主要依据, 5000m2以下为普通商业设施, 5000m2以上归于大型商场、购物中心、超市类型。

4 停车配建标准可行性分析

停车配建标准高低不单涉及规划、交通问题, 与城市地质特征、建设成本等联系密切, 因此停车配建标准应进行可行性分析, 确保停车配建标准符合实际, 指标取值不过高, 对城市建设项目建设阻碍不至于过大。《规划》针对停车配建标准可行性问题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4.1 地质条件对停车配建取值的影响

以南昌为例, 南昌水系极为发达, 市域范围内多江多湖, 地下水位较高。根据2009年《江西省地下水通报》, 南昌市3个地下水监测点, 昌邑站、罗家集站及省水利设计院站井口高程与最高地下水位的差值分别为19.8, 15.5及14.3, 平均值为16.5。《规划》针对上述情况, 考虑到通常地下车库层高在4m左右, 另外还需考虑施工及安全深度等问题, 在不进行特殊处理情况下, 对于南昌市大多数用地而言, 建设至多地下2层车库是一个比较现实及经济的选择。

4.2 用地价值及建设成本对停车配建标准的影响

南昌现状经济实力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较为落后, 用地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 若停车配建指标过高, 则相应停车设施建设成本过大, 将对南昌市城市建设产生过大的阻碍。

以大型商业为例, 其用地建设强度通常较大, 容积率较高, 受建筑密度、绿化率及内部交通等方面制约, 建设项目绝大多数停车泊位只能布置于地下车库内, 若停车配建标准较高, 通常只能通过增加地下车库面积、层数或设置机械式停车泊位来解决。

根据相关经验, 普通一层地下车库建设成本约为1600元/m2, 而地下两层车库建设成本约为2000~2200元/m2, 单位造价提高约31%, 若改为机械式停车位, 通常一个机械式停车位造价在2万~6万之间, 单位造价提高约71%, 另外还需考虑地下车库层高的变化, 地下车库层高每增加0.1m, 建设成本增加20~50元/m2。

因此, 《规划》认为在当前环境, 通常情况下, 大型商业建筑停车配建标准最高以地下车库覆盖率较高情况下, 建设地下2层停车库或一层全机械式停车库为限。

4.3 结合城市规划管理经验, 计算停车配建标准临界值, 并对制定出的停车配建标准进行分析, 预估其地下车库建设情况

以大型商业为例, 计算需确定几个相关数据, 《规划》通过大量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实例对比、分析, 确定计算时地下室单层面积与用地面积比取75%, 地下室用于机动车停放面积比例取75%, 地下停车位比例取85%, 地下车库每个停车位面积 (包含停车位及通道等面积) 取32m2。从而计算出在假定情况下, 地下车库层数与停车配建标准之间的联系 (见表1) , 进而从实际建设方面对确定大型商业类型停车配建指标有一个定量分析及判断。

另外, 在《规划》制定出其大型商业类型停车配建标准后, 进一步计算出其带来的建设情况 (见表2) , 并相应提出相关建议, 如提出南昌市地铁站点周边大型商业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标准可适度降低15~20%, 不在地铁站点周边的大型商业项目容积率不宜高于4.0。

通过上述计算, 从而真正起到通过停车配建标准引导和制约城市建设项目建设, 使停车配建标准制定与执行能够有效成为项目建设、城市交通管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建筑物配建停车标准是城市静态交通的关键, 本文以南昌市为例, 通过制定南昌市现行配建停车标准中的研究及思考, 提出一些制定停车配建标准应重点考虑的因素。

关键词:南昌市,停车,配建标准

参考文献

[1]陈峻, 王炜, 何保红.城市配建停车场公共建筑物分类标准研究.规划师, 2006 (10) .

上一篇:内部审计的风险及控制下一篇:IGBT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