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穴位贴

2024-07-27

三伏天穴位贴(精选三篇)

三伏天穴位贴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0年~2013年慢性哮喘缓解期门诊患者156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74例,发病年龄3~74岁,平均39.8±34.2年,病程2.5~21年,平均10.98±8.10年;冬季发病129例,过敏性发病21例,不明原因6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咯痰、气喘超过2年,每年发作均在2个月以上;缓解期进行药物贴敷,且连续贴敷超过3年。

1.2 治疗方法

药物:白芥子400g、细辛400g、延胡索400g、甘遂100g、半夏100g、麻黄300g、干姜100g,研成粉过120目筛混均备用。选穴:肺俞(双)、大椎、风门(双)、天突、膻中、定喘(双)、脾俞(双)、心俞(双)、胃俞(双)、肾俞(双)、足三里(双)、丰隆(双);每次选7穴贴敷。敷贴时间:每年三伏天,初伏、中伏、末伏各1次,若中伏有20天,可在中伏的中间再加强1次,连续贴3年。操作: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胸背部(要求皮肤清洁干爽,皮肤病部位不宜贴药),将药末用姜汁配成糊状,做成直径1.5cm、厚约0.3cm的药饼,将药饼准确地敷贴在所选的穴位上,用6cm×5cm的医用自粘敷料固定药物,4~6小时后取下敷贴药物(小儿0.5~1小时后取下敷贴药物),以贴药后皮肤痒、潮红、甚至出现细小水泡为度,严重疼痛或瘙痒、起大水疱者随时取下药物。穴位贴敷期间避免海鲜、鹅肉、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注意休息,避免洗冷水澡、劳累过度等。

1.3疗效标准显效:

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1年内未见复发;有效:症状、体征较以前有改善,发作次数减少,症状减轻,每次哮喘发作病程缩短,痰量减少且较容易咯出;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2 结果

156例慢性哮喘门诊患者显效68例,占43.59%;有效79例,占50.64%;无效9例,占5.77%;总有效率为94.23%。

3 典型病例

黄某,女,43岁,农民,自诉反复咳嗽、气喘3年余,每年秋冬季节气候变化时发作,咳嗽喘声低弱,咯痰白色泡沫痰,量多而清稀,胸闷、气喘,夜间不能平卧,口干不欲饮,自汗,面色晄白,肢冷,舌淡苔少,脉弱。证属虚寒型哮喘。于2010年7月21日入伏到我科行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按上述方法取穴敷贴3次后,当年秋冬季节发病时间较前缩短,症状减轻;次年继续三伏天穴位敷贴,发病甚少,即使发病,咳嗽而不喘,口服药物能愈;第3年三伏天再行穴位敷贴后,该年秋冬季及2013年全年没有发病。

4 讨论

哮喘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及各季节。祖国医学认为,哮喘因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强盛,阳气亏损所致,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肾三脏亏损,元气不足,标实为寒痰胶粘于肺,一旦受凉或寒冷季节便会发作。白芥子、细辛温肺通阳化饮、散寒止咳,甘遂祛饮除顽痰,延胡索活血通络,半夏燥湿化痰,麻黄宣肺平喘,干姜温中散寒、温肺化饮,全方有温肺化痰、止咳平喘、疏通肺络的作用。“春夏养阳,冬病夏治”,夏季气温升高,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农历三伏人体阳气旺盛,腠理开泄,气血趋于体表,此时中药敷贴穴位最易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激发经气,调整脏腑阴阳,从而祛散伏痰。肺俞是肺之精气输注之处,可调理肺脏机能,止咳平喘;风门祛邪宣肺平喘,大椎为诸阳之会,可宣肺气、泄热降逆平喘;膻中为气之会穴,.心包经之幕穴,手足太阳经、手少阳经与任脉的交会穴,能调理肺气,疏通经脉,宽胸理气,化痰平喘:天突降逆顺气,祛痰利肺;厥阴俞、心俞、膈俞均为膀胱经穴位,能调整肺脏功能,治疗哮喘;“脾为生痰之源”,足三里为阳明胃经之合穴,具有健运脾胃,培土化元,补益气血,防病保健等作用;丰隆为阳明胃经之络穴,能化痰、调脾胃。通过药物及穴位刺激,具有双效作用。

现代免疫学研究表明,慢性呼吸系统感染多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1],针刺、艾灸或药物敷贴脊柱(胸段)两侧穴位能刺激人体于胸段的交感神经(椎旁节),降低迷走神经紧张度,兴奋交感神经,使气管粘膜的血管收缩,炎性渗出物减少,解除支气管痉挛状态,改善通气功能[2]。现代解剖学研究发现,足三里区微量血管、细小淋巴管及各种神经末稍分布极为丰富,刺激足三里可通过神经、血管、淋巴管等途径最终启动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调节[3,4,5],达到止咳平喘、防病治病目的。

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哮喘是中医独特的外治法,简便易行,经济安全,老少皆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永翔,龚立,李群英,等.虚证慢性支气管炎不同中医证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免疫相关指标的比较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1):5-7.

[2]王启才,杨卓欣.针炙医学宝典[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4:431-414.

[3]赵敏生,余安胜,李西林.足三里穴的血管铸型超微立体结构形态观察[J].针刺研究,1999,24(3):216-218.

[4]高巍,黄裕新,陈洪,等.电针足三里对大鼠脑肠肽含量的影响及其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J].针刺研究,2002,27(1):50-55.

“三伏贴”不可盲目贴 篇2

“三伏贴”疗法的由来

“三伏贴”源自清代《张氏医通》记载的白芥子发泡疗法。药物以麻黄、白芥子、甘遂等辛温散寒的药为主调配而成,分别在头伏、中伏、三伏的第一天将药膏贴于后背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以提升阳气,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古代历法算伏天,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头伏第一天。所谓庚日即干支纪年法中当日的天干为庚。古人认为,阳干之庚为肺金,庚日贴敷可补肺气。10天为一伏,天干有10个,中伏第一天也为庚日,由此类推,三伏第一天同样是庚日。因此,贴敷选择在每伏的第一天是为了与天时相应,激发体内阳气。而一天之内,白天阳气盛,因此白天贴敷好,晚上不宜贴;而白天又以上午最佳,因上午阳气初升。每伏的第二天为辛日,辛也属金,所以这一天也可贴敷,但辛为阴干,效果较庚日稍差。中医认为肺属金,因此贴敷对于肺系疾病效果较好。而骨关节病等其他情况不一定非要选择庚日贴敷。

不能包治百病

调查发现,请求“三伏贴”治疗的人群中不仅有老人、小孩,还有不少年轻人。在这些患者中,有人想通过伏贴改善睡眠;也有人不知“三伏贴”能治哪些病,只是出于好奇,想来“体验”一下;还有人以为贴敷能“包治百病”;而另有一部分人尽管知道“三伏贴”主要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但误认为贴伏贴能根治哮喘。可见盲目跟风加入“三伏贴”治疗队伍的大有人在。

“三伏贴”治疗主要针对呼吸系统疾病,重点在于预防保健,能够缓解病情,降低发病率,属于中医治未病的一种手段。冬季容易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儿童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病,适用“三伏贴”治疗。此外,还适用于怕冷、怕风、平时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患者。

因此,贴敷前要辨证考虑,“三伏贴”对阴虚内热导致的病症并不适合,只有虚寒体质方可进行贴敷。贴敷的同时再配以中药熏洗和手法按摩,对于骨关节疾病也有一定作用。虚寒性体质者怕冷,平常穿衣服比常人多,四肢末端冷,腰部常感冷痛等。虚寒型疾病具体表现为遇冷发作或加重,不喜冷饮、冷食;虚寒型胃脘痛病人呕吐清水(不是酸水);虚寒型哮喘痰清白。

目前各地常用的“三伏贴”有鼻炎贴、成人咳喘贴、小儿咳喘贴、防感贴、脾胃贴、风湿骨痛贴、肾病贴、肝病贴等十余种中药敷贴剂。对于每一个病人是否适合中药敷贴治疗、应该怎样选择敷贴治疗、选择哪种敷贴治疗,患者在治疗前应当先由中医专家进行望、闻、问、切四诊辩证,再进行施贴。“三伏贴”治疗从敷贴组方、制作、对病人的辩证施贴都非常讲究,不是任何人、任何单位都能开展的,请市民一定要选择具备资质的中医院或中医科进行敷贴。

当前老百姓对于“三伏贴”的效果认识不够,以为三伏贴什么病都能治,而且有些人期望值太高,希望通过“三伏贴”根治疾病,这些认识都亟需纠正。

不是人人都能贴

尽管“三伏贴”适合虚寒型疾病的治疗,但这类患者中也有禁忌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症状严重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到了肺气肿阶段患者,肺结核患者、湿热型胃痛患者都不适合 “三伏贴”治疗。目前尤其是非虚寒体质的人盲目加入到“三伏贴”治疗的不在少数,必须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一切属于热性的疾病都不适合用“三伏贴”疗法。因为该疗法选择的中药都属辛温大热的,热天用热药,无异于“火上浇油”。例如咳喘伴有吐黄痰、咯血、发烧的患者、肺结核活动期伴有咯血的人都不能用“三伏贴”治疗,从中医角度说,患有这些疾病的人,体内都存着不少的“火气”,如果再用热性的药物,会使阳更盛,阴更虚,不仅会加重发热、咯血等病情,而且有危及生命的可能。

另外,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疾病、或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特殊体质,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以及孕妇,都不适宜贴“三伏贴”。

治疗期间注意事项多

适合治疗对象年龄上为6个月以上小儿、儿童及成人。贴敷时间成人不能超过6小时,而年龄低一些的孩子一般是2小时,年长的孩子是3~4个小时。一般,6个月至1岁年龄的小儿反复咳喘或感冒三次以上,方可选择敷贴治疗,5岁以下的小孩不宜采用手足冻伤的敷贴。因为儿童皮肤娇嫩,药物吸收快,效果也较成人要好,贴敷时间一定不能过长。贴敷后局部会有轻微灼热、痒感,这属于正常现象。如出现大量水泡、破溃,奇痒、灼痛难忍等现象,要立即去掉药膏,用清水冲洗。“三伏贴”并非是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许多疾病需要连续治疗3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所以,患者要至少坚持贴3年。 如果不愿意长期坚持治疗的患者切莫盲目跟风。

敷贴的部位尽量不要沾水,以免影响敷贴的效果,敷完药6个小时以后再洗澡。但一定要用温水,这样才不会影响疗效。治疗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忌烟、酒、生冷、甜食、油腻、海鲜及刺激食物。同时,不要剧烈运动,不宜呆在有空调的房间。取下药膏后,若出现灼痛现象,可涂抹“万花油”,切忌外用刺激性药物。

不能代替日常治疗

患者李某去年冬天颈椎病发作疼痛,一直忍到今年三伏天才治。经大夫检查,病情已很严重,三伏贴无法完全解除病痛。专家提醒,“三伏贴”不能完全代替正常的西药治疗。对于中老年多种慢性病,脱离日常药物,仅通过冬病夏治并不能将其完全根治,而只是让这些患者减少发作危险或阻止病情发展。

现代中西医对“三伏贴”疗效的评价

西医认为,目前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方案,西医对哮喘的有效控制可达90%,患者不会有明显症状,可以正常生活。哮喘治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症状稍有缓解,患者便不坚持用药,以致疾病复发。只要配合医生治疗,西医治疗哮喘的效果是有保障的。不过有10%左右的哮喘难以治疗,这部分病人可以尝试用中医治疗。人们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阻塞性肺病,目前是一个医学难题,西医也没有较好的办法,目前西医能做的,也只是减缓症状恶化的速度。在西医治疗进展不大的情况下,病人可以尝试用中医的方法,如“三伏贴”进行治疗。

“三伏贴”治疗慢性胃病的效果目前没有达成专家共识。不过西医治疗慢性胃病的时间也较长,服药一般需要一至两个月时间,也可能时间更长。如果按照规定治疗,西医能很好地控制症状。但是慢性胃病复发率较高,一些患者症状缓解后不久又复发,所以慢性胃病的治疗也是一个长期性过程。中医治疗慢性胃病一般根据症状进行治疗,但是不少胃病的症状与胃受损情况不一致。有的胃病症状很轻,但是胃受损严重,所以治疗胃病最好要配合胃肠镜检查。

面对西医的质疑,中医专家认为,“三伏贴”所治疗的疾病多是慢性病。哮喘、慢性肺病、慢性胃病对西医也是个难题,西医也没有办法根治。西医治疗这些疾病常使用激素、抗生素,服药时间长,药物副作用大,而且控制症状后也可能反复。尽管部分患者贴了“三伏贴”后病情也有反复,但是通过观察,贴过“三伏贴”后病人疾病发作的次数减少,发作时的严重程度减轻。

“三伏贴”主要是通过提高病人的免疫力,来提高病人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有效控制和减轻病情。有的病人贴了“三伏贴”后,取得了比西医更好的效果。

三伏天穴位贴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01月-2011年06月我院收治的12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67例, 女54例, 年龄12~65岁, 病程60天至5年。按采集顺序编号, 随机分成两组, 研究组52例, 对照组69例。研究组男23例, 女29例, 年龄13~65岁, 平均年龄 (36.33±12.53) 岁, 患者病程0.19~6.00年, 平均病程 (1.98±1.56) 年;对照组中男39例, 女30例, 年龄12~62岁, 平均年龄 (40.65±12.36) 岁, 患者病程0.17~5.80年, 平均病程 (2.18±1.68) 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2008年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中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哮病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诊断属支气管哮喘稳定期;接受西医规范治疗;患者或监护人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肺结核、支气管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合并患有呼吸道细菌感染者;合并患有严重心、肝、肾等系统疾病者;近1月使用全身静脉激素者;对所用药物过敏者;晕血、晕针患者。

1.5 方法

1.5.1 选穴

初伏选用定喘、风门、肺俞;中伏选用大椎、厥阴俞、脾俞;末伏选用大杼、肾俞、膏肓俞。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

1.5.2 对照组

采用三伏天灸法治疗。穴位敷贴:甘遂与白芥子1∶1研制粉末, 加姜汁、蜂蜜调膏, 中央挖洞加麝香0.1g, 制成1cm2方型药饼, 于所选穴位1贴/次, 每次贴敷6h, 3次为1个疗程。

1.5.3 治疗组

采用自体血穴位注射法治疗:局部消毒, 抽静脉血6mL, 注入所选穴位, 每穴1mL, 3次为1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IgE水平以及痰嗜酸性粒细胞含量的变化, 并随访1年, 对比两组患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

对比治疗前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含量的变化:行诱导痰前, 患者先进行口腔清洁, 然后吸入4%~5%高渗NaCl雾化溶液5~10min, 帮助患者尽力排出肺部痰液, 若患者反应明显则停止雾化, 弃去唾液后, 用玻璃吸管小心吸取乳黄色或白色团状痰栓。

1.7 统计学处理

所得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IgE水平变化

研究组及对照组治疗后血IgE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研究组血I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见表1。

(±s, U/mL)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2 痰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变化

治疗后研究组及对照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研究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见表2。

(±s, %)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3 两组患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及对照组支气管哮喘平均急性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有所下降,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2年后, 研究组患者支气管哮喘平均急性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见表3。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 常伴随气道反应性增高, 属祖国医学“哮病”范畴。哮病是由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起, 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 导致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 发作时呼吸气促困难。

三伏天灸法借药物刺激穴位, 局部皮肤充血激发经气调整气血。《张氏医通·诸气门》中广泛应用消喘膏治疗哮喘, 金卫平[4]采用该法治疗哮喘效果显著。

自体血穴位注射法以穴位、自体血相结合, 自体血注入特定穴位, 促免疫球蛋白、拮抗组胺等物质释放, 抑制变态反应。研究表明, 自血穴位注射疗法从基因转录水平, 抑制IL-13、IL-4、IL-5表达, 增强IL-10表达, 具有免疫调节、抗炎症等作用。

综上所述, 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 能有效防治哮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惠萍, 宋天云.自体血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10, 19 (9) :1459-1505.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8, 31 (3) :177.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61-64.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三伏天穴位贴】相关文章:

冬病夏治“三伏贴”06-26

上海三伏天06-11

三伏天灸07-23

三伏天具体时间06-18

三伏天艾灸方案05-06

三伏天问候短信06-01

三伏天问候短信范文06-15

三伏天是什么时候06-18

描写三伏天的句子09-03

40天三伏天来了05-23

上一篇: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下一篇:工厂结构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