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词

2024-07-23

初中语文诗词(精选十篇)

初中语文诗词 篇1

一、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要求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编订的新版初中语文课本的一个十分明显的改进, 就是课文当中的古诗文的比例大大增加了, 这实质上也是对语言的工具性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对文言诗文中丰富的人文因素的高度重视的结果。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 即“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初中语文教材中富含文学审美价值、人文文化因素的古诗文的篇目的增加, 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为培养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 提高其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并且这对提高初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的档次也有帮助。而强调熟读尤其是强调背诵, 对于改变目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以讲代读的状况, 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总之, 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将古诗文的教学摆在一个较之过去更为重要的地位, 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 具有较明确的指向性。

二、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师, 笔者深感古诗词教学中还存在着若干问题:忽视古诗词教学的规律, 不重视诵读教学, 以讲代读的情况普遍;死记硬背, 不注重理解, 记不熟, 记混, 错别字现象严重;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 翻译理解时不懂得用, 面对句子, 下不了手;古诗词作者介绍停留于简单的知识积累, 如作者的字号称谓等, 而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及作者本身的经历创作风格等相关情况涉之甚少;教师要求学生对文言词汇进行梳理积累, 学生做不到;学生对古诗词只是简单的翻译, 字面上的理解, 不关注古诗词的鉴赏美读, 忽视古诗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学生学古诗词的热情不高, 兴趣不浓等。

三、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 重视诵读教学, 以读促学

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对于诵读有如下论述:“作品读得越好, 学生就越能懂得和受它感染。”“全部了解一个作品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地高声诵读。作品一被诵读就成为好懂的了。”“诵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理解与懂得, 而且还在于熟悉。”可以说, 学习古诗词, 必须尊重和继承的基本规律就是诵读。钱梦龙老师就主张:“不妨让学生适当学一点吟咏之法, 所谓‘三分诗, 七分吟’, 许多意境深邃的诗句, 非吟不足以入其境, 得其趣方能领略其韵味。”可见古诗词诵读对加强感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 在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必须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 而且要保质保量完成。

教师要教会学生诵读, 要读准节奏, 正确停顿, 读出语气, 读出情感, 读出音乐美, 同时教会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 领悟文本内容, 在读中感受古典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 遵循记忆规律, 科学记诵古诗词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当中的瑰宝, 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人文底蕴的打造都有着重要作用。积累下的古诗词是学生一生的财富, 所以古诗词记诵一定要抛开功利性的目的, 而要长久记忆, 深入内心。这就需要遵循记忆规律, 科学记诵。在教学古诗词时, 首先应该清楚记忆是一个不断巩固的过程, 由瞬时记忆到短时记忆, 再到长期记忆有一个转化过程。也就是说, 要想记准、记牢、记久古诗词, 必须不断“温故”, “学而时习之”。古诗词的记诵, 理解应贯穿在一段时间, 甚至可以是整个学期, 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反复诵读, 在不知不觉中熟记古诗词, 并加深对古诗词的感知和理解。这样, 所学古诗词也会在日后真正成为一笔润泽人生的财富而不是在考试后付诸脑后。

(三) 反对死记硬背, 加强理解、阅读和积累

理解是记忆的第一步, 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则记忆内容更准确, 记忆时间更长。在没有充分理解句意的情况下, 就盲目背诵, 一方面机械记忆, 不易记;另方面学生容易在默写时因不理解而记不准或写错别字。因此, 应在学生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要求其背诵默写。

另外, 词义识记和诗文阅读应该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 学生掌握的古汉语词汇太少, 必然无法完成古诗文阅读, 而记不住古诗文词义, 根源恐怕在于古诗文的见识数量太少。古诗文常见词语的呈现次数不够, 大脑中烙下的印记不深, 就不易记住或想起来。高中生之所以对古诗文理解力强些, 除年龄大、理解力强些外, 见得多应该是重要原因。因此, 除课文外, 教师选择一定量的课外古诗文供学生阅读是重要策略。

(四) 详细书写作者简介, 增强对古诗词的感悟

古代词教学强调知人论世, 这就要求我们介绍作者时, 不应介绍只是空洞的字号称谓生活时代, 更应关注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本身的重大经历和创作风格等。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 应更深层次地走近作者, 不只见古诗词的“骨头”, 更要见其“血肉”。教师在介绍作者时要能够高屋建瓴, 深入浅出, 把一个充满立体感的作者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近作者, 融进作者营造的情感世界, 最终更好地“披文以入情”。

(五) 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

文言字词的积累掌握, 有一个从分散到集中, 从不自觉到有意识的梳理归纳过程, 经过这个过程, 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水平才会逐步提高。比如“也”字, 当我们见识了一定数量的有“也”字的句子后, 老师引导学生集中理解归纳:“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余闻之也久。”“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也”是语气词, 至于表示什么样的语气, 在句中翻译不翻译、怎样翻译, 则要根据句子的形式及“也”字在句中的位置来定。文言实词意思的确定, 尽管可以采用语言环境推断法、多音字不同读音辨析法、词性变化辨析法、依据通假规律辨析法、从已知到未知推断词义法等, 但见识到一定量时的归纳整理, 能使学习变得简单容易。如“长”读“chang”时, 可作名词, 意为“长度”, 例如,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可作形容词, 其中一个意思是“两端之间距离大”。也许, 这样梳理归纳以后, 学生记起来还会有些困难, 教师还可进一步动脑筋, 比如, 把几个意思编成一个故事, 编成几句顺口溜等, 帮助学生巧记。

此外, 学会鉴赏古诗词, 古诗词赏析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高尚人格情操的提供了绝佳的教育素材。古诗词赏析理应引起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的关注。

初中语文诗词 篇2

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 曹操 选自《乐府诗集》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选自《全唐诗》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选自《白氏长庆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 辛弃疾 选自《稼轩长短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选自《全元散曲》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龟虽寿 曹操 选自《乐府诗集》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塍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断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 孟浩然 选自《孟襄阳记》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选自《全唐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选自《李太白全集》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 李商隐 选自《李义山诗集》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 杜牧 选自《樊川文集》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

晏殊 选自《珠玉集》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选自《诚斋集》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如梦令 李清照

选自《漱玉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

朱熹 选自《朱子大全》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初中语文诗词

七年级下册

山中杂诗 吴均 选自欧阳询《艺文类聚》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王维 选自《王右丞集笺注》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李白 选自《李太白全集》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选自《李太白全集》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岑参 选自《岑参集校注》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 韦应物 选自《韦苏州集》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选自《杜诗祥注》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选自《刘随州诗集》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约客 赵师秀 选自《清苑诗集》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 赵翼 选自《瓯北集》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初中语文诗词 八年级上册

望岳 杜甫 选自《杜诗祥注》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杜甫 选自《杜诗祥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杜甫 选自《杜诗祥注》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头越过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 陶渊明 选自《陶渊明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 王维选自《王右丞集笺注》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李白 选自《李太白全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长歌行 汉乐府选自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相和歌辞》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 王绩 选自《东皋子集》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选自《孟浩然集》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选自《孟浩然集校注》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 崔颢 选自《全唐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 李白 选自《李太白全集》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词 刘禹锡 选自《刘禹锡集》 自古逢秋悲寂多,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选自《宛陵先生集》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溪沙 苏轼 选自《东坡乐府》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选自《剑南诗稿》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雨声,铁马冰河入梦来。

初中语文诗词 八年级下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选自《刘禹锡集.外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张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 杜牧 选自《樊川诗集》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 宋.苏轼 选自《东坡乐府笺》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选自《全元散曲》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饮酒 晋.陶渊明 选自《陶渊明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选自《李太白全集》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选自《杜诗祥注》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选自《岑参集校注》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已亥杂诗 清.龚自珍 选自《龚自珍全集》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赠从弟(其二)汉末.刘桢 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选自《王子安集》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选自《陈子昂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终南别业 唐.王维 选自《王右丞集笺注》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选自《李太白全集》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选自《韩愈全集》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色烟柳满皇都。无题 唐.李商隐 选自《全唐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 五代南唐.李煜选自《南唐二主词》

无言独上西楼台,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苏幕遮 宋.范仲淹 选自《范仲淹全集》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初中语文诗词 九年级上册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娆绕。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望江南

唐.温庭筠选自《全唐五代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断肠白蘋洲。

渔家傲 秋思 宋.范仲淹选自《唐宋名家词选》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苏轼选自《东坡乐府笺》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选自《李清照集校注》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观刈麦 唐.白居易 选自《白居易集》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夜 唐.刘方平选自《全唐诗》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 温庭筠 选自《温飞卿诗集笺注》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积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选自《剑南诗稿》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 晏殊 选自《珠玉词》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 苏轼 选自《东坡乐府笺》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醉花阴 宋.李清照 选自《李清照集校注》

薄雾浓云愁水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 郦山怀古 元.张养浩 选自《全元散曲》

郦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作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朝天子 咏喇叭 明.王磐选自《王西楼乐府》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相关诗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陵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灯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初中语文诗词

九年级下册

《诗经》两首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从军行(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羌村三首(之三)(唐)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扣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登楼(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奏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望月有感(唐)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风头如刀面如割。

幕中草檄砚水凝。

军师西门伫献捷。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别云间(清)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附:八年级一首拾遗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

《登岳阳楼》(宋)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设计 篇3

初中语文 诗词教学 情境教学

一直以来,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灌输与审美教育,对于诗词欣赏中所能实现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几乎很少涉及。从新时期素质教育以及学生成才的现实需要来看,创造力与想象力恰恰正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诗词作为最优美的语言,其本身语言简炼,富有想象力与情感,一诗一画境比比皆是。初中生要真正学会欣赏诗词,必须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从而达到想其意境、悟其诗情的目的。特别是中国古代诗词,不仅讲究平平仄仄,更是可以直接唱出来了的歌,同时,古诗所蕴含的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因此,初中语文诗词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学生开启想象之门、创造之旅的重要开始,课堂设计的好,学生热情高涨,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也会事半功倍。下面,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设计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从而实现以趣入境知诗意的目标。

一、读诗也读史

很多古诗词,有着其特殊的历史背景,要真正知其意境,非读懂它所包含的历史知识不可。而一些流传很广的经典诗词,往往会因为诗词本身的惊艳,使人们忽略其背后的历史人文知识,人们也仅就诗读诗,结果是难以知其意境。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遇到这种具有浓厚历史背景的诗词,一定要读诗也读史,通过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使学生具备真正读懂诗的基础。如曹操诗不多,却才情惊艳。官渡之战后的一首《观沧海》,让人看到了一代枭雄广阔的胸怀和雄心,定鼎许都后的一首《龟虽寿》,让人看到了一代枭雄的慷慨悲壮。学生如果不懂这段历史,可能很难理解这其中为何有这么大变化。苏轼的“唯有泪千行”,让人看到一代文豪对亡妻渗入骨髓的思念,这在三妻四妾的北宋让人感觉有点不真实,但如果了解到苏轼与王氏的爱情故事以及在写下这首词前后苏轼官场的不如意,生活的不安定,可能就不会这么想。语文诗词教学,坚持读诗也读史,无疑将使学生更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怀与所思所想,对诗词的欣赏也会更上一层楼。

二、重意不重形

诗词短不过二十余字,多不过百字,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要学生背诵诗词不难,难的是学生如何欣赏诗词以及学习过程中,如何充分放飞自己的想象力,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因此,初中语文诗词教学应该坚持重意不重形,不以学生会背诵为目的,而是要实现学生入境知诗意。诗词多数语言极为简炼,短短数十字,就为我们色勒了一幅画境,让人尤如身在画中。如马致远一首《天净沙秋思》,用最直白的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为人们描绘了出门在外的游子内心深处的思与愁,可谓绝唱。同样的,李白的《将近酒》、杜甫的“月是故乡明”、李商隐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杜牧的“多少楼台烟雨中”都有着强烈的画面感。在教学中,要逐步引导学生能够从字面入意境,去欣赏诗人为我们描绘的画卷。当然,在重意不重形的诗词教学中,要结合中国传统人文特点,为学生讲授古诗词常用的意境用词。如用“月”表达离愁别苦,渲染悲伤——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用“斜阳”“夕阳”表达愁绪万千——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杨柳”表达不愿离去的难舍之情——杨柳依依江水平;用“笛”“箫”来表达相思——“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过去千年间,这些常用物品的使用方法,已在众多诗人的诗词中得到印证。教会学生通过这些带些明显含义的词语来迅速了解作者所思所想,有助于学生归纳意象,快速打开想象之门,增强学生通过知诗意而带来的学习效果。

三、唱画诗强于读诗

唱画诗,是指对古诗要唱,要通过诗词意境自己想象一幅画。一方面,中国古代诗词对押韵、平仄的讲究是有道理的,它不仅仅是今天我们读诗所感觉到的富有韵律感,而是实实在在需要唱出来的。诗歌诗歌,诗者,歌也。李白的《将进酒》、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都是可以唱之极为优美的。当然,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无法做到将诗唱出来,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初中诗词教学中借助音乐实现教学效果的倍增。如辛弃疾的名篇《破阵子》,写军营,写爱国志士的梦想抱负,苍凉却又激情万丈。可以在讲授时辅以琵琶名曲《十面埋伏》,用跌宕起伏、节奏强烈的旋律,为《破阵子》的教授做好铺垫,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中走进那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走进作者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忠信世界。再比如,在唐代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边塞诗,同样可以辅以初唐到盛唐影响力巨大的《秦王破阵乐》进行音乐教学,将学生带入宏大的战争场面和军士们的内心世界,继而加深对边塞诗的共鸣。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会用自己的想象力将诗词画出来。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最具有代表性。无论是“山泉石上流”,还是“云深不知处”,都让人很容易想象其画面。讲授《春江花月夜》一诗时,可以让学生一句诗画出一幅画,用画笔展现作者所表达的美景。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想象力,更可以通过学生自我的创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学习中感受诗歌之美。

诗词之美,只有进入其中才能感知,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要从诗词出发,又不限于诗词,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热情,使学生以趣入境,进而知诗意,懂得欣赏诗词之美。

参考文献:

[1]严锐.情境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

[2]程亚林,徐党英.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8).

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之我见 篇4

一、加强诵读, 积累古诗词

俗话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 不反复诵读, 又如何体会得出?只有反复吟诵, 才有可能把握诗词的感情脉搏, 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心。那么, 如何进行诵读呢?

首先, 进行分类, 让学生保持清晰的思路。如以理想为主题, 有曹操的《龟虽寿》、李白的《行路难》、李贺的《南园》及其他边塞诗等;以人生为主题, 有陶渊明的《饮酒》、李商隐的《无题》、李煜的《相见欢》等;以哲理为主题, 有陆游的《游山西村》、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柳宗元的《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苏轼的《浣溪沙》等。诵读这些富有启迪意义的诗篇, 有利于熏陶和感染学生。在一定时期还要有重点地推荐一些成就较高、风格独特的诗人词人, 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陶渊明、苏轼、李清照等。

其次, 形式多样, 引起学生的背诵兴趣。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实现由诵读到感悟到积累到内化的效果, 我在教学中, 采用多种形式, 以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可以举办吟诵会, 让学生展示个人才华。可先用他们的诗画作品装扮教室, 营造出高雅的气氛, 接着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比赛, 通过记诵, 学生不仅能明白诗句篇章所表达的含义, 而且能领略其精妙所在, 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美的享受。也可在诵读时开展人物评价活动, 以诗的语言或最合适的诗句评述, 如在诵读过李白的作品后, 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或“狂放潇洒第一人”等批语加以评价, 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进一步理解。也可灵活运用诵读作品内容评身边的人, 如学生读了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后, 仿照词句评其好友:“少言寡语又何妨, 凭真诚, 赢赞赏!”学生还可评自己, 大胆挖掘自己身上不为人知的闪光点, 肯定自己, 如用“愿做春泥更护花”, “年不在高, 有志则名;话不在巧, 有情则灵”做座右铭。在诵读时开展写评语活动, 能更好地开启学生的智慧, 唤起学生的灵性,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古诗词积累的能力。

二、结合背景, 理解古诗词

凡是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之作, 其诗所传达出的思想主旨无不与作者的平生、阅历、遭遇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因此, 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含义, 就必须先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 这样才易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赏读杜甫的《石壕吏》一诗, 先要弄清这首诗的写作背景:758年, 为平息“安史之乱”, 唐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 率兵二十万围攻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所占的邺郡 (今河南省安阳县) , 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 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 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 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在敌人两面夹击下, 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 (今河南省孟津县) , 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 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 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 写了一组诗, 《石壕吏》就是其中一篇。若不跟学生讲清这一背景, 他们就很难明白为什么官吏要“夜捉人”。又如李白的《行路难》, 也要先弄清楚写这首诗的背景:公元742年 (天宝元年) , 李白奉诏入京, 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 他才高志大, 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 可是入京后,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 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 两年后被“赐金放还”, 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 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 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 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这样, 诗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等句子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三、品味关键词, 悟透古诗词

初中语文古诗词 篇5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诗的颈联,诗人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 和 ,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2分)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案:

1、形式的险恶,境况的危苦

2、这两首诗表现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直抒胸臆,表现了以死明志的决心,表现了民族气节。

二、古诗词鉴赏。(3分)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答案:

1.略。评分:共2分。开放性试题,描绘应表现出平也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

试论初中语文的诗词教学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诗词教学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42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养良好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能够领略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灿烂历史。初中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工具,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对此加以重视,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难点,新文化革命以后,我国开始采用白话文教学,学生初步接触古代诗词会感到不适应。诗词讲究韵律,讲究对仗,短短数十个字就能为学生勾勒出一个美妙的世界。因此,初中阶段的语文诗词教学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笔者认为,初中阶段的语文诗词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悠久的文化长河中流传着无数经典美妙的诗词,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诗词的印象可能只是小学时背过的几首短诗,例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类型的精悍绝句。初中阶段的诗词相比小学阶段来说,难度和深度得到了增加,学生可能因为对诗词内容不理解而讨厌学习,面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需要及时进行引导,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提高学生的诗词学习水平。

首先,激发学生的诗词学习兴趣,需要语文教师完善自身的知识素养。试想一下,如果教师对诗词不熟悉,不理解,又怎么能够教导好自己的学生呢?这样的教师所教授的课程也会显得乏味无聊,学生又怎么能提起兴趣去学习呢?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语文教师为了上好诗词课,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来为学生呈现一个更加完美的课堂。

例如,在教授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时,语文教师需要先自己梳理刘禹锡做此诗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当时的政治局势以及刘禹锡被贬官的缘由,对于刘禹锡与白居易的深厚友谊初中语文教师也需要加以研究,语文教师理清了这些关系之后,课堂上就能够游刃有余的为学生讲解这首诗。这样的课堂也会显得趣味横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很容易被调动起来,那么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就能够相应的得到提高。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诗词课堂中来。

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语文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初中阶段的学生注意力比较容易被分散,在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单纯采用读念的方式进行,学生很容易感到乏味,因此,为了使学生对课堂保持较高的热情,语文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诗词教学。例如在教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语文教师可以先放一首现代人谱曲的流行歌,例如王菲曾经唱过由此首词改编的歌曲,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可以唱的词一定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教师可以以这首歌导入课堂,使学生的注意力投入到教师的授课中来。

对于一些短小的词曲,语文教师还可以采用让学生进行改写续写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时,由于内容比较短小而韵味悠长,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改写和续写。学生既可以将这首小令改为一篇抒情的短篇散文,也可以将其编写成一篇叙事的小故事,甚至还可以依据词的内容画出一幅画来。因此语文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有兴趣学习灿烂的诗词文化,感受贤哲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十分有帮助的。

最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学习的主动性和与之相反的抗拒性,面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需要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对于学生的诗词学习是十分有利的。学生可能因为教师的一句话喜欢上一门课程,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教师而对教师所教授的课程产生厭学的情绪,因此,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如果语文教师知识渊博,真诚待人,能够为学生起着良好的模范作用。另外,语文教师需要采取激励的方式进行教学。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自尊心比较强,也容易自卑。语文教师在学生遇到学业困难的时候不应进行责骂嘲讽,而应该给予善意的微笑和真诚的鼓励,使学生能够拥有学习的信心和自豪感。这种方式有助于为语文教师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能够生发对诗词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二、强调记诵

诗词教学与语文的其他教学不同,例如教授一篇白话文,可能更多的要求是让学生学会生字生词,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是诗词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记诵能力,学一首新的诗歌,或者学一首新词,学生不但要跟随语文教师的步伐去理解诗词的内容,还需要背诵这些诗词,使之长存脑海中。存于记忆中的诗词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无论过去了多久,初中时代背诵的古诗词都不会被学生忘却,这可以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是学习留给学生的馈赠。强调记诵,这要求初中语文教师按时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初中时期学生的记忆力比较好,这个时期背诵诗词记得快但是忘得也快,因此,语文教师需要让学生反复进行记忆,避免学生学会新诗忘了旧词。反复背诵是最普通却最有效的记忆方式,语文教师可以每堂课前选取一位学生进行背诵,以此检查学生的用功情况。

此外,为了使学生的背诵情况得到改善,语文教师可以举办诗词记诵大赛,让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进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背诵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这种方式还能够起到凝聚班级、团结同学的作用。除了按时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外,语文教师还需要注意检查学生的默写情况,诗词中有些字词的用法与现代不同,学生如果学的不精往往容易混淆,而且诗词中的某些字学生容易写错字或者写别字,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时不但要关注学生的背诵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默写情况,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浅析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法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词,教学

诗词, 乃文学中的文学, 是人类语言艺术之顶峰。读诗品诗, 有助于人文素养的提升与人格魅力的形成。对于青少年学生, 读点诗词, 品鉴诗词, 是其个人发展所必需的。因此, 初中语文教学中, 诗歌教学占有重要的比例。不过, 诗词该如何教呢?在语文教育史上很多一线都师都不断进行过摸索。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语文教师大多没有从诗词特点出发, 把诗词和其他散文等一并简单地看做是阅读对象和分析对象, 在教学中就出现了理性分析压制了感性认知的情况, 结果导致诗歌教学显得干瘪乏味, 令学生兴致全无, 教师也教得无精打采。这样的教学, 完全把诗歌的美给剥离掉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我们必须反思传统的诗词教学, 认真审视诗词的特点, 从诗词本真特点入手, 着力寻找真正适合学生的富有诗味的教学方法。笔者在多年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 现与同行分享, 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抓住诗人创作背景故事,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最能让学生有兴趣探索的东西, 不外乎他们想要知其所以然的东西, 所以, 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原动力。那么,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原动力呢?方式当然很多, 其中文本写作背景故事是经验证有效的手段之一。任何文学作品都有写作背景, 诗歌也如此。很多诗歌写作背景往往是诗人经历的一些情感变化, 或悲壮宏伟, 或凄婉缠绵。这种情感变化经历又往往联系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将这些背景挖掘出来, 作为课程教学导入内容, 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词, 其创作背景就很能吸引学生。李清照从小在具有良好文化氛围的家庭中长大, 十八岁时嫁给赵明诚, 可叹婚后两天, 赵明诚即被调配到遥远的地方, 留下李清照一人空守寂寞。李清照正是在这种寂寞难眠中黯然神伤, 并移情于物, 终情动于衷而发于言, 写就了《醉花阴》。李清照的这些背景故事深深吸引学生, 激发了学生对《醉花阴》的学习兴趣。

二、围绕“诗眼”对诗词进行情感把握

这里所说的“诗眼”, 即诗词中最能显现诗词全部情感价值和内涵的词语或句子, 是诗词之关键, 也是鉴赏诗词的入口。抓住“诗眼”展开赏析, 能很快把握诗之内涵与情感。比如崔颢的《黄鹤楼》, 全诗都紧紧围绕着一个“空”字展开, 因此, “空”就是这首诗的“诗眼”, 引导学生鉴赏此诗时, 就要引导学生从“空”字出发, 认真体会每一句诗的内涵。诗的首联讲的是楼空, 颔联讲的是天空, 颈联讲的是洲空, 尾联则讲家空。每联都讲“空”, 四个“空”相互联结, 构建出了全诗的情感和意境, 把作者感伤的、惆怅的、空虚的心境写了出来。可见, 教学中抓住诗眼, 也就很容易地使学生把握诗歌情感。

三、引领学生多种方式朗读诗词, 在读中体会诗词意境之美

好的文学作品, 要反复读才能品出其真味, 诗词尤其如此。诗词的内涵只有在读中才能准确把握。不读诗词, 要想把握诗词情感内涵, 就如隔空把脉, 说来神奇, 实则不可能实现。那么, 诗词如何读呢?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 但为避免读得乏味, 最好多种方式结合起来读, 如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独立读、轮流读、角色读等各种方式都应据实际而结合起来使用。最好的方式是利用媒体设备配乐朗读。配乐朗读的最大好处是可以通过音乐的伴随而激发学生的情绪, 形成对理解诗歌有利的情绪氛围。比如, 在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 引导学生朗读时, 可以配《高山流水》这首乐曲, 乐曲中展现的意境正与诗中繁花似锦的氛围相对应, 能有效地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 使其在最短时间内入情入境。

四、联系同类诗句, 对比赏析中求升华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浅析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意境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体会古诗词之美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 古诗词欣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到优美的词句, 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改变过去肢解诗词的整体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的模式, 要利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

1.在教学一些诗词的时候,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适合诗词内容和风格的优美歌曲进行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月满西楼》曲调悠扬, 歌声细腻温柔, 其是以李清照的《一剪梅》为歌词改编的民俗歌曲。还有《劳劳亭》《游子吟》等原词歌曲, 这些都曾被直接选入小学音乐教材。在教学这些诗词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学生跨学科地学习, 消除学生对诗词学习千篇一律的厌倦感,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 由直觉到 联想 , 扩充诗的 意境。在古 诗词教学 中 , 教师可引 导学生凭借 自己的想 象力去感 知诗的内容 , 勾勒出一 幅幅完美 的画面 , 从而激发学 生的学习 兴趣。例 如 , 我在教学《 十五夜望 月》时 , 先和学生 一起梳理了 相关的字 词 , 让学生大 概理解了这 首诗的意 思后 , 再让学生 根据自己的 想象 , 把诗中的 画面描绘 出来。由于 有了整体 感知的内 容做基础 , 学生很快就 能发挥合 理的想象 , 勾勒出一幅 幅画面 : 皎洁的月 光照射在 庭院中 , 地上好像 下了霜一 样 , 鸦鹊停止了 鸣叫……学 生在合理 的想象中 也对学习诗词产生了浓厚兴趣。

二、体会诗中的意境

古诗词是语言的艺术, 其通过精美、含蓄、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 在古诗词 教学中 , 教师要引导 学生根据 诗词所描 绘的形象 , 从品析词句入手, 体会诗词的意境。李渔在《窥词管见》中曾说:“词虽不出情景二字, 然二字亦分主客, 情为主, 景是客, 说景即是说情。”这句话说的就是诗词情景交融。因此, 在教学诗词时, 我们要善于挖掘出古诗词的意境之美,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情景交融, 体会诗中的意境之美。如果说诗词韵律是古典诗词的第一重境界, 那么很显然, 诗词意境则是古典诗词的第二重境界。例如,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就具有一种辽远、朦胧、隽永的意境, 读起来让人回味无穷。在教学此诗时, 教师要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 走近诗人, 走进诗境。

2.诗词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将诗词中的意境美拓展延伸, 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比如, 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就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我们在欣赏这首诗的时候, 要从不同格调、情调、内容等方面领会其中的哲理, 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在咏读中品味诗词的韵味

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 诗教足以养心, 故非吟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莫始乎言, 莫深乎义。”因此, 诗歌教学中应该多一些声情并茂的咏诵, 让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去体会诗词的韵味。

1.出色的朗 读就如同 一首词曲 兼美的歌 , 能营造出 令人沉迷 的艺术氛围 。要让学 生理解古 诗词的思 想感情、享 受诗词音 韵美 , 培养学生 的朗诵技巧 是十分重 要的。有 些诗词只 要一读 , 诗意立现 , 很多诗词 的意思在朗 读中能很 好地表达 出来。“ 读书百遍 , 其义自见 ”说的就 是这个道 理。比如 , 在教学赵 翼的《论 诗》一诗时 , 教师就可 让学生在 朗读的过 程中理解诗 意 , 之后再去 理解诗人 用典的目的 , 并准确把 握诗歌的 思想感情 , 从而实现“以声传情、因声会意”。

2.重视学生对诗词的诵读, 培养他们良好的诗词语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如果想要正确地把握诗词内容的价值取向, 又要兼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的体验, 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即为诵读教学。学生在不断的诵读中能够渐渐理解整篇诗词的大意, 并感受到诗词本身的韵律美。例如, 朗读《江城子?密州出猎》时, 我们能感受到那种“西北望、射天狼”的报国壮志;朗读《渔家傲?秋思》时, 能感受到诗人心忧国家、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学生通过朗读这些诗词, 能够体会诗词的意境, 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也能体会到诗词的韵味, 从而为准确地理解诗词的中心思想奠定良好的基础。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内涵极其丰富。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以及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 成为我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与品味中融入到诗词的意境中去, 深入体会古诗词蕴含的思想情感, 在诗词中陶冶情操,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龚高旗.古诗词教学之我见[J].文学教育:中, 2013 (3) .

[2]洪慰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学生主观体验的方法[J].成功, 2011 (2) .

[3]何效明.巧抓“诗眼”赏古诗:从2003年高考古诗鉴赏题谈起[J].中学语文, 2003 (17) .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讨 篇9

一、指导学生掌握诗词的写作背景

在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就是唐诗宋词, 不论是诗还是词, 都是作者情感和人生经历的一种体现。因此, 在学习一篇诗词文章时, 应首先让学生了解这个作品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历程, 这对于学生理解诗词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在学习杜甫的《春望》这首诗时, 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话, 很多学生并不理解诗句表达的含义, 有的学生认为这是表达的思乡之情。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 也有失偏颇, 没能正确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想正确理解这首诗, 必须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这首诗的写作时间。

唐肃宗至徳元年八月, 杜甫从鄜州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途中为叛军所俘, 后被困居住在长安, 《春望》即写作于这一时期。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 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 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 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 不禁触景生情, 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无限的感慨, 表达了诗人深深的爱国之情。由此可见, 要想完整和深刻地理解一篇诗作, 应首先指导学生了解诗作创作的背景和作者的人生经历, 只有这样, 才能不偏离作者表达的本意。

二、注重引导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背诵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背诵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未来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都处于青少年时期, 充满了活力与朝气, 具有很好的记忆力, 能够比较容易地记住所学知识。通过背诵能够为学生古诗词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并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牢牢记住每一首诗词呢, 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理解诗词, 只有充分理解, 才能记忆得更加深刻。

例如, 在学习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这首词时, 如果不去理解而单纯地去背诵, 难度较大, 再加上一些词语不易理解, 如“黄沙道”“茅店”“社林”, 学生就更难记忆了。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整篇词进行学习理解, 然后再去背诵。对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要理解,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作者描绘了美丽的田园风光, 流露出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在理解的基础上, 才能更好地品味诗词, 背诵起来也更加省力。

三、指导学生学会感悟诗词意境

古诗词的最美之处在于其表达的意境, 虽然每篇诗词都只有寥寥数语, 但表达的意境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给每位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古时作诗, 讲究对仗工整、言简意赅, 同时还要表达出作者感情。因此, 诗人在写作过程中, 需要借景抒情、借物寓事, 并通过创造一些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思。要想体会诗词的意象, 感悟诗词的意境, 应当学会进行合理的想象, 利用想象领会诗词表达的整个画面和作品的意境, 填补诗词语句的空白。

例如在学习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时, 作品描绘了作者身处异乡, 对妻子的浓浓思念之情。开头第一句就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我们可以想象作者此前收到妻子来信, 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看似平淡, 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 委婉、深情、耐人寻味。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 诗人利用秋山夜雨这一意象, 表达了自己独处的环境和心情, 以及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将来夫妻团聚时的美好想象。“共剪西窗烛”写出了细腻的良宵美景, 而“何当”一词却又将意境推向了远处。应当说, 这篇诗作构思精巧,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 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充满了意境。让学生领会作者表达的意境, 能够加深对诗作的理解和掌握, 感受到诗词的意境美。

四、注重诗词之间的联系比较

在整个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 学生会学习很多的诗词, 有些诗词在题材或者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值得比较的地方。因此, 要想提高古诗词的教学质量, 教师应注意将新学的古诗词与曾经学习的诗词进行比较, 如从表现手法、句式运用或者意象等进行对比, 从而促进对新内容的理解, 同时也复习了学过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 就可以与杜甫的《春望》进行比较, 同时写春天, 一个是春光明媚、风光无限好“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而另一个则是残垣断壁的春天“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第一首是作者升迁至杭州刺史时所写, 第二首则是杜甫写于安史之乱中, 山河破败, 忧国忧民。虽然都以春作为诗的主体, 表达的意思却完全不同。通过诗词之间的对比, 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欣赏水平。

综上所述,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从多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让学生了解诗词写作背景、作者生活经历, 指导学生学会感悟诗词的意境, 同时加强背诵等。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更重要的是, 让学生体会到诗词之美, 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 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盛天国.让兴趣引领学生进入古诗词殿堂[J].语文天地, 2009 (7) .

[2]麦倩青.古典诗词意象教学探析[J].教育导刊, 2007 (8) .

试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篇10

可见, 古诗词在中国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古诗词的教学自然也就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着重古诗词的教学, 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 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陶冶学生的情操。

而且, 在新课标中也明确地提出了要加大古诗词的欣赏力度, 让学生多方面地接触古诗词, 增加学生古诗词的阅读量, 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如何进行古诗词的教学呢?

首先, 教师应激起学生的兴趣。

古代诗词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已经很远, 我们无法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诗人的意境, 但这不代表我们无法去了解, 领会他们的思想。兴趣就是打开这道门的钥匙。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古诗词感兴趣了, 才会愿意去接触它, 了解它, 才会去主动地学习研究。如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课时, 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直接进入课题的教学方法, 而是采用一些辅助教学手段, 如放音乐。通过在课堂上播放歌曲, 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 让学生在潜意识里接受这首词, 不觉得陌生, 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诗词的欣赏, 并踊跃地参与到欣赏过程中。歌声的委婉动听, 配以诗境的画面, 学生怎能不动心?如此一来, 学生很自然地就能体会到词人的心境, 感受得到词人的苦闷与豁达。

其次, 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反复诵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古诗词的欣赏注重的就是反复的诵读。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了解诗词的意境及所要表达的思想, 而且古诗词的语言优美, 结构简单, 节奏感强烈, 有韵律, 具有音乐美, 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 容易让学生在阅读中走进诗人的世界。如在学习《蝉》这首诗时, 教师没有必要逐字逐句地进行讲解, 而是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理解文意。“垂绥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诵读这两句时, 学生刚开始可能无法了解意思, 但在反复地朗读中, 注意字词的节奏, 很快就会明白:这两句描写的是蝉在饮清露, 蝉叫声传得很远, 而后两句“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则是写明了蝉的叫喊声能够传得很远, 不是因为它凭借秋风的传送, 而是因为它本身的声音就能传的很远。读到这, 很明显, 诗人虞世南写这首诗的主旨不在描写蝉声, 而是通过写蝉声传达一种寓意。那么诗人的寓意是什么呢?此时教师结合古代的语言背景做适当的介绍指导, 并再次地指导朗读古诗, 了解垂绥一词暗示了显赫的身份, 至此, 学生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了解诗人要表达的是身份高贵的人之所以能够声名远扬, 如同蝉声传得很远一样, 凭借的不是外部的力量, 而是其自身的品格。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诗文的意境, 教师在指导诵读时, 应该注意关键词的朗读, 体会其意思。如“高”不仅写出了蝉所居的梧桐之高, 同时也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又如“出”字, 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 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 但却能让人从中想象到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 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第三, 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词的方法。

要真正地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欣赏古诗词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善于总结经验, 积累适合学生学习的欣赏方法, 帮助学生消除对古诗词的恐惧心理, 轻松地应对古诗词的欣赏, 达到真正会欣赏古诗词, 感受到古诗词的诗意美。

1. 类比法

所谓类比法即把类似诗文的题材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利用学生以前学过的古诗词, 帮助学生学习新的古诗词, 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新学的内容, 能够让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 也容易拓展开展来。如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课时, 可以先引导大家复习以前学过的中秋佳节思念友人亲人的诗词, 学生很自然地都会想到李白的《静夜思》, 此时教师应有李白的《静夜思》开始着手欣赏, 让学生用同样的心境理解本首诗, 在此基础上结合苏轼的写作背景, 就不难理解苏轼的心境了。同是抒发思念之情的诗歌, 而且两个诗人在创作背景上均有类似际遇, 这就更加便于学生理解苏轼的这首词了。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可以做适当的扩展, 如让学生搜集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 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诗词, 又复习了诗词, 进行了一次诗歌汇总。

2. 图文结合法

图文结合法是在小学课堂中经常会用到的教学方法。课本中的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而在诗歌欣赏中的图片除了吸引学生注意力, 也在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意思起到一定的作用, 达到以图赏文, 用文绘图, 图文共赏。如学习《归园田居》, 这是东晋时期的隐士陶渊明的代表作。这首诗是写诗人归隐田园的田园写照, 全诗语言朴素清新, 表现了恬淡的农园生活, 体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淡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青草盛, 豆苗稀……将人物置身画中, 犹如看到一幅画面:一老人耕完地, 在青草扎堆的田梗上漫步, 豆苗稀疏, 一眼望去, 隐约可见远处的南山一片迷蒙……此时结合诗文, 同学就能很轻松地理解诗文的意思, 也就不难体会诗人的意境。通过这种虚虚实实的方法, 让学生展开想象, 充分地感受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上一篇:大学商务英语教学下一篇:含磷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