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控模式

2024-07-31

质量监控模式(精选十篇)

质量监控模式 篇1

轿车是商品化程度很高的一种工业产品, 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迎合众多消费者日益个性化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执行多品种的产品战略, 这在当今汽车行业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在这种行业背景下, 作为汽车中最重要的发动机总成, 其生产车间现场的质量监控模式随着制造工艺的演变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设置于生产线工位旁, 承担工序间零件抽检的在线检测装置, 其作用已不单是检验工件的实物质量, 通过对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 还能反映该工序的运行状态, 即对工件的制造质量进行评价。配置在企业生产线工序间的在线检测装置已逐渐趋于简约化、柔性化, 并已在一些新建线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这些检测设备/器具在生产线上如何配置, 自身又应具备哪些特点, 则会受到所采用的制造工艺的极大影响。本文通过曲轴这一具体案例对此做了较全面的阐述。

检测手段的简约化趋势

纵观几代汽车发动机生产线的工艺规划特点, 可清楚地看出, 为了顺应当今多品种的产品战略, 发动机制造技术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以曲轴为例, 一般情况下, 曲轴生产工序可分为粗加工、热处理和精加工三个阶段。事实上, 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制造工艺, 这期间发生的变化都很大, 下面就以精加工阶段最重要的轴颈磨削为例加以阐述。

自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前10年, 曲轴轴颈磨削的主流方式为CNC高速专用曲轴磨床, 主轴颈一般采取多砂轮切入式磨削, 连杆颈则配置数台磨床, 如中小型的四缸汽油机就配有两台, 分别用于加工1、4挡和2、3挡的连杆轴颈。在多数情况下, 粗磨和精磨这两道工序是在一台机床上同时完成的。以大众动力总成 (上海) 一期项目中的曲轴一线为例, 磨削工序是由一台主轴颈、两台连杆轴颈等三台CNC高速专用曲轴磨床加上专用于轴头和法兰磨削的两台设备组成。但自21世纪初起, 加工效率更高、柔性更好的摆动跟踪系列磨床逐渐取代了曲轴线的精加工工序的主导地位。在上海大众于2009年建成的EA888系列发动机的曲轴生产线上所装备的Landis公司 (英) 和大众动力总成 (上海) 先后于2011年和2012年建成的二期项目EA111/EA211线上所装备的Junker公司 (德) 的相应产品, 就是其典型代表。

磨削工艺采用具有砂轮随动、跟踪功能的CNC磨床, 是曲轴精加工技术一次很大的提升。一方面, 通过对CNC控制程序的调整, 可以灵活地应用于不同类型工件的加工, 具有很好的柔性。由于执行一次装夹即能完成全部主轴颈、连杆颈的磨削, 从而大大降低了由此引起的制造误差, 提高了加工精度;另一方面, 由于采用了CBN砂轮与切削液, 极大地提高了砂轮的使用寿命, 提高了生产效率, 并结合先进的随机测量和数据处理系统, 进一步改进了工件的尺寸和形状精度。如借助由精测室Adcole1200仪器对工件轴颈的圆度测得的数据, 在输出磨床的控制系统之后, 通过修正、补偿, 即能有效地改善轴颈的制造质量。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 轴颈的圆度由原来的磨削工艺只能控制在4~4.5μm, 提高到可以控制在2μm以内。

正因为如此, 随着现代企业生产模式趋于多元化及制造技术和相应工艺装备的不断发展, 配置于生产线旁的工序间在线检具出现了简约化和柔性化的趋势。依然通过配置在曲轴生产线磨削工位旁的在线检具予以说明, 如图1所示。

两台检具虽然都是智能化检测, 但图1a为用于五挡主轴颈的半自动多参数综合检具, 它与另两台用于1、4挡和2、3挡连杆颈精磨工序的检具构成了相似的检测手段, 利用动态 (回转) 测量方式, 不但能测出尺寸参数, 还能检查圆度、凸度、锥度、跳动等几何公差。在配置上, 三台检具分别对应三台特定的磨床, 生产节拍为58s。与图1a中的综合性检具不同, 图1b是一台由多个手持式单参数检具组成的智能化检测台, 它适合在采用新的磨削工艺的情况下操作, 充分体现了简约化和柔性化趋势。不同于之前的是, 其服务的范围是全部主轴颈和各挡连杆颈的精磨工序。这是由于新线采用了随动/跟踪磨削技术, 连杆轴颈和主轴颈的精磨可在同一台机床上完成。执行新工艺后, 在柔性大大提高的同时, 制造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尤其是圆度等几何公差。原因之一是新设备除了自身品质 (包括砂轮) 的提升外, 还采用了多项新技术, 其中之一就是如前所述, 借助Adcle1200仪器将轴颈圆度控制在2μm以内, 较之前的4~4.5μm有明显提升。鉴于曲轴的这项指标仍是5μm, 在这种基本上可以由工艺保证的状况下, 新线的在线检具由原来的动态改为静态。类似原因, 其他所有几何公差都不再检测, 对轴颈则只需要测量一个截面, 而不再是原来的三个。两条曲轴线所配检测手段的差别见附表。

在线检具的柔性化与光学量仪

与在线检测手段出现简约化趋势相并行, 乃是在线检具的柔性化, 进入生产现场的三坐标测量机是这种情况的主体。但同时, 一些颇有特色的柔性化检测设备也发挥了其专业性强、效率高、通用性好的特点 (见图2) 。图2a是一台以FARO关节臂式测量机为主体的柔性检具, 用于箱体类零件的测量, 图中的被测件是发动机缸盖。图2b是一台以带有单截面测量卡规的通用机器人为主体的全自动柔性曲轴检测设备, 被测工件 (图中为曲轴的标准件) 支承在托架上。只要经过编程, 该检具即可方便、自如地完成任何多种曲轴的连杆轴颈、主轴颈的单截面或多截面检测 (轴颈直径40~60mm) 。由于是静态测量, 当采用后一种方式时, 主要检验凸度, 即人们常称的“巴雷线”。

创新育人模式 提升教育质量 篇2

——护村小学“136育人模式”研究情况汇报

安居区护村小学校距安居城区4公里,是一所“小”而“精”的郊区公办小学。多年来,护村小学站在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高度,以超前的办学理念为先导,扬起改革创新的风帆,孜孜以求、苦苦探索、谋求发展,闯出一条科研兴校、教改立校之路。学校的管理、德育、教学、体艺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如下几点经验:

一、致力于学校育人模式改革探索,为师生的发展搭建平台 经过几年的改革、探索与实践,我校的领导班子,深刻地认识到:改革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地坚持改革,创新管理、德育、教学、体艺模式,为师生的发展搭建平台,不断地优化育人质量,才能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在上述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成立了教改领导小组,制定了育人模式创建实施方案,发挥广大教师的集体智慧。积极探索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成功地进行了“136育人模式”的研究实验,创立了“小先生导学”——“四型八环”课堂教学模式、“生活德育”德育模式、“2+1”体艺教学模式从而建构起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实效性融为一体的护村小学育人模式的框架,充分发挥出育人的功能。

护村小学教育教学育人模式创建的目的是为了求解“人的生命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真谛,实现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轨,变应试教 育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育人模式创建的目标是立足每个学生充分、可持续发展,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良好心志、健全人格和高尚道德情操的现代人。

为实现上述目标,学校本着“相信每一名学生都能教会,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有潜能,相信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人、成才、成功”的教育理念,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和“讲人本、重管理;讲改革、重发展;讲特色、重品牌;讲服务、重信誉;按照市场规律办事,遵循教育规律育人”的学校经营管理理念。致力于教育改革,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创立“小先生导学”高效课堂模式,关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资源的开发,营造高效教学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放飞想象的翅膀,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纵横交互”管理系统,增强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力度,使各项工作有节、有序、有效开展。启动“阳光工程”,建立“生活德育”系统,开展“道德和生活相结合”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星级”评优活动,通过情境创设、活动体验、教育启迪、环境熏陶等多种途径,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形成道德生长力。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实施“阳光体育工程”为载体,创新体育模式,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化美育,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陶冶 道德情操,提高整体素质。

整体改革的实施与运作,育人模式的创立与实践,提高了广大师生的素质,使学校各项工作再上台阶,学校的文化得到丰富与积淀,学校内涵发展的实力不断增强。

二、创新“122”管理模式,支撑育人工作有效开展 “122”管理模式即“一个体制、两个机制、两个建设”。★管理体制

灵活自主的管理体制为学校的体制改革拓宽了空间,增强了教代会决策与校委会执行的力度,充分调动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校这部机器高效运转,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能。

★评价机制

评价是科学管理的手段。实行交互立体“捆绑式”评价,构建学校、年级组、教师三结合评价机构,制定评价细则,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原则,进行即时督查、评估、量化、总结、反思、指导、改进,不断提升工作质量,激发师生教学工作激情,凝聚团队精神。

★后勤保障机制

后勤工作的性质是服务。后勤的主要责任是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物质保障,后勤人员严格履行财务管理制度,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提高教师的生活福利待遇,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打造师生温馨家园,让教师安居乐业,学生快乐学习生活。

★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质量空气、生命之水。体现师生的精神风貌和学校办学的理念。

;高效课堂文化,体现学校严谨的教风和学风;校刊、广播站、文艺和文学社团……异彩纷呈的学生实践活动,彰显立人的文化品位。体现“追求卓越、崇尚一流”的护小精神,凸显护小精神文化的精髓。

★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护村小学一直以来致力于领导班子队伍的建设,打造名师队伍,重视青年干部的培养,加强培训工作。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制定教师培训工作方案和名师标准,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采取“研训结合”的方式。本着“唯德、唯才”的任用原则,以研训、考核、评价、表彰、激励为手段,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让青年教师茁壮成长,使名师脱颖而出。

三、实施“生活德育”工作模式,打牢学生做人根基

即健全一个全员德育体系;进行道德与法制相结合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优秀班级合理组”、“优秀校园家庭”、“优秀小组”、“优秀宿舍”和“优秀个人”五项评比活动。“125”德育模式的实施,建构了科学高效的德育机制,拓宽了德育思路,创新了德育活动的载体,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全员德育

我校的全员德育体系源于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服务理念,学校所有的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都承担育人的职责,各项工作都是为了育人。校党支部、年级组、少先队、班主任构成德育工作网络,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处处有人管、人人都管理的育人格局,全方位、全时空的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开展系列化教育活动,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建立代理家长制度,开展校园家庭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就是温馨的家园,亲人就在身边,每位老师都树立起全心全意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思想,关爱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关注每一名学生心智的升华与幸福。

★道德与法制相结合教育

开展“道德与法制相结合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道德的根基深扎学生心中,牢固树立法制意识”,是我校德育的核心内容。通过教育活动,让学生扎牢“十心”,使每一名学生具有“孝敬之心、仁爱之心、诚信之心、善良之心、感恩之心、悔过之心、廉洁之心、好学之心、守法之心、爱国之心”,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做事、正确对待人生,立志服务人民、报效祖国,让道德的光芒普照每一名学生,让法制的约束力惠及每个学生,使学生终身受益。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养成优良的品质,铸起遵纪守法的心理防线,打牢幸福人生的根基。遵循“德法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采取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以“八荣八耻”、国学经典《弟子规》和有关法律、法规为内容,以“新八德”为校本课程,开展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守法、历行《弟子规》教育活动,重在身体力行,践行道德准则,让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细节决定质量,习惯决定成败,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我校的德育遵循“创新性、主体性、习得性、形成性”的原则,采取“教育引导、、训练强化、内化养成”的方略,实施全员发展设计和目标管理,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为统领,对学生日常表现进行学期、学年综合评定,让学生通过自我规划、教师点拨、指导生活、引领人生等途径,促进学生成长。实施素质矫正工程,对有明显素质欠缺的学生进行及时矫正,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包括:衣、食、住、行、卫生、礼仪、生活常规教育,态度、习惯、方式、方法等学习常规教育,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等安全常规教育。通过上课前背诵感恩词、师生互行鞠躬礼,每天一句格言,每天操前、跑步喊口号,午睡后一首红歌,举行评优表彰会,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鼓励学生创先争优,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注学生的德商、智商、情商的发展,以“价值文化”和“精神文化”为核心,以系列教育活动为载体,以“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为全程反思激励体系,引导学生每日、每周、每月对自己进行反思评价,不断改正不良习惯,修正学习目标,从而 筑起奋发向上、全面发展的动力阶梯。

我校的“生活”德育模式,改变了说教式、灌输式、强制式的传统德育状况,通过教育引领、环境感染、文化浸润、实践启迪,形成了“陶情励志”的教育磁场,成为学校育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我校德育注重“五个做到”,一是做到回归学生生活的本真,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提升学生的快乐和幸福指数;二是做到满足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三是做到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四是做到从基础入手,培养学生基本行为规范、基本道德准则、基本心理品质、基本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五是做到重视实践体验,实现实践育人;五个做到既是我校德育的方向,又是德育的基本准则,有效激发了德育的活力。

★开展五项评比活动

为了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有效的开展,将“125”德育模式实施方案落实到位,我校创新开展了“优秀班级合力组”、“优秀校园家庭”、“优秀小组”、“优秀宿舍”和“优秀个人”的评比活动,学校组建评比领导小组,制定了各项评比方案,每天进行检查、评估、量化,每月进行小结,学期末进行总评,新学期开学典礼进行表彰。优秀个人的评比更是别开生面,学校开展“校园百花奖”评优活动,设立“优秀学生”、“优秀干部”、“道德标兵”、“学习新秀”、“孝敬父母标兵”、“尊师友生标兵”、“文体标兵”等十六个奖项,每学年评比一次,让90%以上的学生均获得不同的殊荣,让每一名学生体现个人价值,展示才能,张扬个性,发挥特长,享受成功的喜悦,提升生命的质量,体现德育工作的成果,最终实现护村小学的德育工作目标。

开展“成才励志教育”按照孝亲、感恩、遵纪、守法、诚信、爱心、理想、道德、生命、安全十大教育专题,学校每半月设计一个主题,通过校会、年部会、班会、报告会、演讲会、国旗下讲话进行主题教育。开展德育实践体验活动,全面实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由学习活动、文体活动、实践活动、体育、美育体验活动构成生活结构,为学生提供健康服务、学习服务、生活服务和发展服务的条件,满足学生学习、活动、生活、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

智能发展、身心发展、品德发展、综合素质发展是我校的德育追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德育的终极目标。

四、创立“小先生导学”——124教学模式,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轨,我校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

2011年我校启动“136育人模式”研究以后,就决意抓住新课改所赋予的历史机遇,闯出自己的课改之路。历经了苦苦求索,借鉴百家,创立自家,创生独具特色的“小先生导学”——“四型八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开拓出一条致力于人的发展和功能特异的素质教育新路。

我校的“小先生导学”是由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流程和“一课、两型、四步”124教学环节所构成的。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根本,以学生自我认知为动力,以教师的启发、点拨、评价为激活方式,以导学案为抓手,以整体整合后的教材为教学内容,从整体呈现知识导图 出发,到通过自学课、验收课教学,总结形成学习导图,整体验收,达成学习目标结束,实现整体高效大循环教学。

★“小先生导学”的框架结构: 课前——整体整合教材、编制导学案;

课中——运用124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一节课的内容,通过自学和验收两种课型完成教学目标;

课后——通过整体反思、整体验收、整体评价,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从而获得功在课前、效在课中、果在课后“功、效、果”“三程合一”的教学功效。

我校课堂教学发生了“五大转变”。变以教为主为的教学方式为以学为主的学习方式;变“讲堂”为“学堂”;变重知识传授为重能力培养;变“升学教育”为 “素质教育”;变统一规格教育为个性教育,真正实现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解决了课堂中“动”与“静”和“实”与“活”的问题,从而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真谛和高效课堂的最佳途径。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学校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小先生导学”高效课堂的功能

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突显出如下五大功能:

功能之一,引动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整体整合教材打破了原有教材的结构框架,建立健全了新的课程系统。实施初中四年制改革实验,将四年的教材统筹整合,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课标和考纲的要求,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吸纳国内外教材的精华,关注各学科间知 识的相互渗透,将现行教材进行打乱重组,形成全新的教材系统。

将书法纳入课堂,把国学经典《弟子规》纳入到政治课教学内容,引进英语教学引擎系统教学资源库作为英语校本课程内容。《写作与阅读》、《数学题集》、《红歌集》、《做合格中学生》等校本课程丰富多彩,充分体现出“国家教材校本化、校本教材系列化”的特点,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求。

课程改革,不但关注语、数、外三大基础学科的素质培养和能力的提高,而且注重学科的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其他学科的全面发展。

在课程开发与利用中,目标制定高出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校董事长李志信认为,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就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思维、学科文化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护村小学曾义兵校长说:“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开发校本课程,推进课程改革进程是护村小学课改成功的基石。”

功能之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学力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从“导”到“学”的飞跃。“目标明确、指导自学、合作探究、训练验收”四步核心教学环节,全面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全程指导、全面提高”的教学理念,自学课和验收课上,“独学、对学、组学、群学、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学习方式,强化了双基,提高了能力。教师点拨、引领、训练、验收,拓展延伸,解决疑难,达标测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学生在灵动、愉悦、和谐、高效的课堂中激活了思维,放飞了想象的翅膀,或问、或答、或讲解、或质疑、或点评,人人畅所欲言,个个跃跃欲试,课堂参与率、投入度极大增强,学生真正动起来、学起来、学习质量高起来。学生的综合学力和持续发展力逐步提升。

功能之三,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小先生导学”——“四型八环”教学模式的构建理念下,教师通过课程开发、教材整合,教材观、质量观、人才观发生了根本转变,备课能力、驾驭教材能力不断增强。在运用模式、创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教师的角色、师生的关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和发展学生成为课堂的灵魂。教师与学生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因材施教的贯彻、教师走下“题海”,让学生上岸探究,这一切教学活动的安排,都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教师的教育能力不断增强,专业素质不断提升。

功能之四,促进教师的科研能力再上台阶

“课改永无停止之时和成功之日”是我校在课改中感悟总结出来的一条真理。

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是我校课改的一大亮点,在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中不断地发现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本着“科研兴教”的理念,学校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对课改中存在的问题,逐一梳理,确立研 究课题,发动全体教师进行研究。学校教研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通过课题立项——实践探索——理论支撑——联系实际——实践论证——结题报告等过程,不断解决课改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全体教师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不断增强,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逐步形成。

功能之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了学校文化的品味 在课改中,学校的制度文化、评价文化、高效课堂文化得以彰显,以班、组学习文化为鲜明特色的教学文化,成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元素。

班级内激奋人心、催人进取的标语、光荣榜、PK擂台、反思栏、评价表、“晨曦一班、踏浪扬帆、放飞理想、实现梦想”的班训、“拼三个春夏秋冬,博得一生无怨无悔”的组训……琳琅满目,“语文课堂、生命激扬”、“理化课堂、欢乐阳光”的课前呼号声回荡校园,专心静思的独学氛围、积极热烈的小组交流讨论、激情展示的感人场面,教室里弥漫着学生的智慧与见解,教师满意的点头示意、肯定的赞赏与期待的呼唤、恰当的点拨、追问,不断地启发学生冲破迷惘,引领学生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我学习、我收获”、“我展示、我成功”、“我探究、我智慧”,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取精神,我校的课堂真正实现了“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我校的“小先生导学”教学模式,体现了未来教育改革的走向,彰显出教学育人的功能,回归了素质教育的本质。

五、打造“2+1”体艺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体育是学校育人的重要方面,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为人 民服务的基本条件,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我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以实施“体育阳光工程”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

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我校创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2+1”体育模式。

“2+1”体育模式即“一小时、两活、一会”

即每天保证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每天安排上、下午各40分钟的两次体育大课间活动;每年召开一次大型运动会,架构立人体育框架。

“一小时”:学校遵循“小型多样、快乐健康、寓教于乐、强身健体、以德促体、以体辅智、创新发展”这一宗旨,切实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素质的发展。搞好大课间活动,精心策划活动内容。以拔河、跳绳、踢毽、齐跑、武术、校操为内容,做到课间活动人手一件运动器材,各班参加活动的情况纳入班级工作考核,确保“一小时”的体育活动的质量。

“两活”:随着体育课改的深入发展,催生了我校“全程音控大课间活动”新模式,课间10分钟自由活动过后,随着集合军号声响起,300名师生立即形成整齐的体操队形,在“舞动青春”广播操的音乐声中,师生们挥动双臂、踢腿、扭腰、跳跃、舒展筋骨、调解呼吸、动作整齐。学校自编的武术操和素质操,节奏欢快,动作舒展,将操场上的师生变化成赏心悦目、姿态优美的群芳。操前的呼号、操后壮观的退场式是我校大课间活动的美丽风景。“立人学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先、创优、创建名校”的操前呼号声回荡校园。

伴随嘹亮的军歌,学生迈着整齐的步伐,组成双班合力组方队,“激情澎湃、永不言败、八七、八八,绽放光彩”,各合力组的口号声喊出了立人学子的鸿志,雄伟壮观的退场式、矫健有力的正步走,走出了军人的气势,体现出立人学子勇往直前的精神。

大课间活动,师生齐跑和做操交替进行,拔河比赛、跳绳比赛、体操队列比赛、球类比赛……形式多样,大课间活动在全面实施阳光体育,促进学生生动、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显现出特有的功能。真正发挥出强身健体、育德促智、审美悦心、发展个性的作用。

“一会”: 我校将金秋九月定为“体育艺术活动月”,结合教师节庆祝活动,举行大型趣味体育田径运动会,项目丰富多彩,安排“60米知识竞赛、自行车慢赛、障碍跑、100、800、1500、3000米赛、跳高、跳远、接力赛、教工夫妻接力赛、年部大型体操表演”等活动项目。

竞技场上优美的音乐声、学生的掌声、助威呐喊声、起点的发令枪声融为一体,构成趣味运动会宏伟的交响乐章,展现出运动健儿的风采,彰显出体育特色学校的雄风。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护村小学本着“课内打基础、课外展特长”的工作方针,强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探索体育高效课堂模式,关注个性差异与不同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教研 组创编武术操校本教材,改革教学方法,科学设计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将游戏、武术、球类、田径运动技能、健美操、器械体操、舞蹈等纳入课堂教学内容。通过音乐调控、创设快乐、生动、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构成“认知、技能、情感、行为”并行的体育课堂结构,体育课程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安全等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实现了对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卫生习惯的培养,把“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组织学校蓝、排、乒三球专业队训练,进行学校田径队训练,发展学生特长。我校的体育教师在改革创新实践中,专业素质不断提升,有多位教师被评为“市、县体育优秀课教师”。学校被评为“沈阳市体育特色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先进集体”。全校学生的体质锻炼标准优秀率达95%以上。

六、启动“123”美育模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加强美育工作,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创建艺术特色学校是我校一直追求的目标,在长期的教育改革实践中,学校领导班子深刻地认识到:学校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培养能得高分的学生,更重要地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发展美育,不但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各方面得到发展,在长期的改革、创新、探索中,我校创建了“一写、两艺、三赛”的“123”美育模式。

“一写”:即开设硬笔书法课,让学生写一手好汉字。汉字书写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个性及审美的显 现。书法是“非物质传承文化”的重要内容。我校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作为“十二五”的科研课题,将书法作为研究的载体。每周开设一课时,以正楷和行楷为书写体,以写中华经典《论语》、《弟子规》为内容。聘请知名书法家做课外辅导员,定期举行讲座辅导,每学期开展两次学生硬笔书法竞赛活动,在板报、校报上展示书法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将书法融于德育、美育之中,以达到陶情冶行、砺炼品质的目的。

“二艺”:即搞好音、美艺术课堂教学改革,上好音乐课和美术课,每半月唱好两首歌,改变传统课堂“教师教歌、学生学歌”、“教师板画、学生学画”单调的教法,把游戏搬进课堂,把乐器引进课堂,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学校编印《歌满校园》30首歌曲集作为校本教材,关注学科间的联系,拓宽教学思路。学校美育领导小组,经常组织其他学科的教师与艺术教师一起深入研究教材,整合艺术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设计导学案,做到教学内容优美化,教学手段艺术化,学生学习自主化。

音乐课创新“听、唱、奏、赏、动”快乐教学法,“听”引导学生专心听;“唱”指导学生唱准,唱好歌曲;“奏”让学生用各种乐器表演歌曲、乐曲;“赏”让学生欣赏中外名曲,提升艺术欣赏能力。“动”让学生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形象。

美术课让学生听音乐、想意境、学绘画、会剪贴,把音乐、绘画、工艺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兴趣。其他学科均渗透美育,语文、思想品德课用课件创设情境,配以音乐、图像,以优美动听的旋律、新颖的 艺术构思、娓娓动听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听、看中触景生情,掌握课文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乐感,又使其受到美的熏陶与教育。

“三赛”:每学期举行三次大型比赛活动,举行书法、绘画、歌咏比赛,表彰优秀团队和个人,激发学生文艺兴趣爱好。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整体素质。通过开展比赛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美育工作的扎实有效进行,我校将艺术教育融入日常活动之中,就餐前各班列队行进中唱红歌,午睡后、课前唱感恩歌曲成为一大特色。

我校的美育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置于浓厚的艺术气息的环境之中,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先后荣获“辽中县第六届、第七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优秀组织奖;“辽中《立人杯》中小学生书画大赛”优秀奖;“沈阳市中小学生“歌满校园艺术展演”一等奖”等殊荣。

由管理、德育、教学、体育、美育模式所构成的“整体育人模式”,正以强大助推力,推动着护村小学的发展,全面提升护村小学的教育质量。

我校的学生说:“学校的生活充满七彩阳光,我们在参与各项活动中,每次都有新收获,让我们不断成长。”

到我校学习参观的校长、老师说:“我们带着困惑和诚意而来,满载收获与喜悦而归。”

到我校采访的记者和前来我校参加研训学习的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和老师们说:“在护村小学随时都可以捕捉到学校育人文化的气 息,到处可以看到护村小学育人的灵气,旺盛的人气和教育的大气。”

质量监控模式 篇3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作者简介]莫勇明(1969- ),女,广西贵港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示范工作建设办公室,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写作理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广西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5-0050-02

在高等职业教育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构显得尤为重要。其关键点集中在人才观念的科学性、监控目标的准确性、监控机构设置的合理性、监控方法的创新性、监控体系的全面性、效果反馈的及时性六个环节。

一、人才观念的科学性

高等职业教育特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关系上,应该树立人才培养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观念;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坚持工学结合,以工作流程为导向,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上,树立注重素质教育,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落实协调发展的观念,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增强就业竞争力;在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上,树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以及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和观念。

二、监控目标的准确性

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不仅应该“鉴定教学质量的全面状况”,而且应该提供反馈信息,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构建“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首先让教师明确“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目标是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质量监控是为了指导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院校将教学质量监控主要目的定位在对教师进行职称评定和晋级提薪上,对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实践教学方面的监控相对较弱,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兼职教师的教学及实践教学过程的监控应强化,学生顶岗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更不能忽视。

三、监控机构设置的合理性

1.机构设置。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机构应独立于教学管理部门之外,以保证其独立地监督、指导教学管理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学校内部各种利益关系干扰,才能公正、公平、客观地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

2.人员组成。一部分院校的教学督导人员由退休教师、部分在岗教师以及少量教务管理人员组成,有些学校纯粹由退休教师和部分教务管理人员组成。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应聘请企业、用人单位代表担任院校的教学督导,并达到不低于1/3的比例。

3.组织落实。学院级督导机构由院长根据学校规模和专业数量直接委任。二级学院(系)一级,也应当建立督导小组。二级学院(系)级督导小组的成员,主要由教学能力较强的专任教师及兼职教师担任。督导组织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着重监督和检查教师的备课、授课、作业、考核、指导实验或实践、指导(辅导)毕业论文等方面,其重中之重是在校内及合作企业中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四、监控体系的全面性

监控体系的全面性可以从三方面理解:一是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包括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即从市场调研、专业设置到毕业生教育、就业指导、毕业后追踪等全过程,重点是对企业、行业、用人单位参与教学环节的监控,以及实训教学的课程标准及执行情况、企业课程的教学情况、学生顶岗实习情况;二是加强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包括入学教育、军训、学生管理、第二课堂、心理教育、财务、设备、后勤等方面;三是全员参与,参与教学的所有人员要做到“质量第一,人人有责”。任何一种质量管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可以通过修订各岗位职责,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到每一个岗位。

五、监控方法的创新性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合作对教学质量监控方法与途径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必须进行监控方法的创新。

1.法律手段与途径。在探索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校与企业的特点,根据已有法规签订由学校、企业、学生及家长共同确认的联合培养协议。联合培养协议要明确以下问题:一要保证工作岗位与学习专业的相对一致性,以实现工学有机结合,工学相互促进;二要保证学生的实习工作在不违反国家《劳动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础上开展,保证学生在企业期间的人身安全;三要明确学校、企业、学生及家长的权利和义务,要将教学质量监控作为校企双方的义务之一,并尽量细化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健康持续发展。

2.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校企合作以及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学生在校外学习时间增长,学习呈现出间断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加上企业参与教学管理地点不固定等因素,使得传统的教学监控方法无法实行。因此,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及移动电话、电视、广播等现代通信技术信息平台等实施监控、发出预警就成为必然。通过网络进行有关资料和事实材料(记录)的传输、收集,进行问卷调查,甚至可以通过视频召开座谈会交流经验,利用综合信息手机短信提醒系统对学生进行跟踪监控,了解企业的教学情况。条件允许还可以开发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对教学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定期进行分析研究。

六、信息反馈与问题处理的及时性

1.保持双向信息反馈渠道畅通。“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质量信息系统包括教师反馈系统、学生反馈系统、企业行业反馈系统、社会家长反馈系统、教学管理人员反馈系统。教学督导组将各种评价信息收集整理提交给相关领导,同时反馈给教务处、二级学院(系部)和合作企业,以便教学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和改进措施;将各种评价反馈给教师,使教师重视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改正;将处理问题的结果反馈给学生及家长,争取学生的配合与家长的理解。教务处等部门得到相关反馈信息之后,可以制定、调整规章制度来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由此形成了以督导组为核心、以教师为指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行业企业为重要信息源的双向教学信息反馈渠道。具体见下图:

信息反馈渠道的畅通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各个教学反馈系统的功能必须在院校各职能部门的岗位中得以体现,在校企合作协议中得以明确,最终促使各组织系统排除干扰,保证反馈系统的良性循环。

2.问题处理的及时性。在教学检查和评估工作中难免会发现一些问题,但是很多却迟迟没有解决,或者有了解决办法后,却没有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校要通过部门岗位职责方式规定对教学监控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限时整改、及时处理,属于合作企业方面的问题应该根据合作协议尽快协调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监控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

[参考文献]

[1]范唯,马树超.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

[2]童学敏.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思考[EB/OL].http://www.tech.net.cn,2007-05-18.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4]李占军.“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J].职教论坛,2006(9).

电网监控模式下监控信号的管理 篇4

2012年8月份试运行期间 (8月6号至8月26号) 监控值班员共处理35个变电站的各种情况如下:

由上面的表格可知:试运行的20天期间, 频繁动作和复归的大量信号太多, 不利于监控人员的判断, 特别是事故情况下的接地信号、保护启动及返回信号、系统告警信号、备通道补发信号、公共测控信息, 故障录波信息等, 为保证监控人员更准确的监视电网运行, 我们制订了《监控系统信号分级规定》, 对监控信号进行了分类、优化和过滤工作。

2 各类信号的准确定位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系统频发信号为各类告警信号, 当线路跳闸或接地时, 伴随有大量的告警及返回信号, 与正常监控信息交织在一起, 不利于重要信息的监视。如何把信息分类, 过滤掉误发和抖动信号, 是对信息准确定位的关键;通过与远动、保护、通讯等专业人员讨论, 我们将信息分为以下六类

第一类:开关保护动作事故跳闸信号;

第二类:35k V、10k V母线接地信号;

第三类:开关压力降低闭锁 (GIS设备:气室压力低报警) 、控制回路断线、SF6流变压力降低信号、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断线;

第四类:保护装置异常和装置故障信号;

第五类:开关机构: (弹簧未储能;液压机构压力降低闭锁) ;

第六类:通道无数据

其它类信号只需报事项和语音, 不需要报警铃, 事故、异常状态和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危及信号, 接入警铃保持和进行人工复归是解决监控漏监的措施;“大运行”监控的变电站多、人员少, 在人员工作疲惫或夜间工作容易漏监, 监控设备接入警铃保持和进行人工复归功能

3 减少告警信号

由于计算机网络、通道、设备等因素, 保护信息误发、无用的信息及soe中的信息量占比例很大, 所以进一步对信号进行优化, 去伪存真, 做到监控所发的报文都是可用的信息。

首先, 我们联系保护、自动化等专业人员进行讨论哪些信号可以删除, 哪些可以不进行语音提醒, 优化报警信息分类, 自动化、网络信息专业人员加大网络的维护, 避免误报、漏报现象的发生;

其次, 针对部分频发信号可采取适当加延时动作, 动作后延时几秒钟在发等, 如:电网瞬时接地故障信号, 由于电网瞬时接地故障的特殊性, 在第一次发出后提醒监控人员, 然后屏蔽掉3秒钟内的接地故障报文, 这样就减少了信号量;

再次, 保护信息中, 可有可无的信息不再显示, 如gps对时, 故障滤波器的动作复归等, 对于这类的信号只有报文显示而没有语音提示;

最后, 督促检修维护人员提高消缺率, 保证监控系统在最佳状态, 缺陷信息越少越好。

4 强化光字牌的应用

大运行变电站集中监控, 由于变电站数目庞大, 每个变电站里的信号很多, 由此导致整个系统内的遥信数量繁多, 以往的系统只能将每个站的遥信未分类进行列表, 当监控员需要查问题时, 只能一页页去翻遥信表, 严重影响着工作效率。

现在我局使用的监控系统是国电南瑞的OPEN3000监控系统, 我们努力学习OPEN3000监控系统的扩展功能, 我们将每个站里的信号按照所在间隔进行分类, 每个间隔里再细分成事故信息、告警信息、告知信息、越限信息等, 根据保护的特性、接线情况, 事故信息、告警信息、越限信息等重要信息有报文及语音信息, 其他的大量无用的信息有些只有报文, 有些则没有任何显示。这样就极大地减少了监控人员的监控信息量。从7月24日开始正式进入监控值班轮值开始, 我们通过校对各变电站的光子牌, 与远动班对各站的光子牌进行整理, 为监控和运维工作正式交接奠定了基础.

5 投入AVC (电压自动调节系统) 系统进行遥调操作

AVC系统的投入使用, 为监控人员降低了大量工作, 双规运行期间, 电压无功优化自动控制 (AVC) 系统约投切电容器上百次, 变压器分接头调整300余次, 大大解放了劳动力, 提高了工作效率。

6 结论

调控一体化模式转变后, 调控中心全面负责电网、设备各种保护信号、故障信息的收集及初步分析, 在调度室内就能初步确定故障区域, 通过遥控操作完成对无故障区域恢复供电, 从而大大缩短了停电时间, 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但是, 由于监控信息量大, 如何保证监盘期间不漏信号, 操作中不误操作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我们通将过信息优化分类, 做到合理分工, 严密监控, 确保电网的安全优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陈树勇, 宋书芳, 李兰欣, 沈杰.智能电网技术综述[J].电网技术, 2009 (8) .

[2]肖世杰.构建中国智能电网技术思考[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9 (9) .

[3]程碧祥.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事故告警的探讨[J].电力信息化, 2008 (3) .

人民银行内审质量评估模式研究 篇5

2013年03月04日 16:10 来源: 金融时报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决定着内部审计的公信力,影响着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内审质量评估是促进内审部门高效履职、规范操作,进而提升内审工作质量的重要外生因素。本文分析了人民银行开展内审质量评估的重要性,对开展内审质量评估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提高内审质量评估实效的几点建议。

人民银行内审质量评估的重要性

内审质量评估对于人民银行而言意义深远。一方面,是顺应国际内审质量评估主流的理性选择。2004年,国际内审协会出台了国际内审准则,明确了质量保证与改进项目内容,内审质量评估已在发达国家付诸实践并逐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2012年,中国内审协会发布了内审质量评估办法并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内审质量评估即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另一方面,是深化人民银行内审转型与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人民银行把“改进审计质量”作为内审转型“四个改进”之一予以明确。分支机构适时开展内审质量评估,是促进被评估单位更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模式、提高审计实效,进而推进人民银行内审转型的有效途径。另外,还是促进人民银行内审规范化运作的催化剂。部门管理水平评估、内审项目质量评估是人民银行内审质量评估的两大内容。定期开展内审质量评估,能够让被评估部门知晓部门管理及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不足,促进完善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责任追究机制等内控机制,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内审工作质量。

人民银行内审质量评估的模式探索

与其他行业相比,人民银行的内审工作具有浓郁的央行特色。为确保内审质量评估有效实施,应探索适合人民银行内审业务特点的质量评估模式,灵活选择评估方法,使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有机融合,确保内审质量评估全面、客观、公平。

(一)评估方式及方法

人民银行的内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与此相适应,人民银行的内审质量评估应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采取下评一级的方式。

1.自我评估的实施。自我评估由各级行内审质量评估小组组织实施,重点对本行内审部门的组织管理水平、内审项目质量进行检查分析和自我评价。内部评估小组组长应由分管内审的行级领导担任,成员由内审部门负责人、熟悉内审业务的人力资源、内部控制等部门骨干以及部分被审计单位或部门负责人组成。评估方式可单独进行,也可与分管行领导、部门负责人履行监督职责、日常审计项目管理控制相结合。单独实施的自我评估,可采用组长听取内审部门主要负责人汇报、与部门其他负责人及部分内审人员座谈方式,了解内审部门的内部管理情况;内审部门负责人主要采取审核法,通过查看内审档案资料,客观评价内审项目质量以及内审计划的完成程度;人力资源、内部控制等部门人员可采取与部分被审计单位、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谈话方式,了解内审项目取得的成效及满意度。非单独实施的自我评估,可与分管行领导、部门负责人监督检查相结合,重点关注内审部门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内审项目的质量控制状况及内审项目取得的实效;也可与审计项目实施同步进行,如现场审计结束后由审计组成员逐一对项目质量进行评估;项目完成后通过内审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对审计项目的效果进行实时监测。评估频率建议每年进行一次。

2.下评一级的实施。下评一级由上一级人民银行或内审协会等独立的内审质量评估组织实施,重点对下级行内审部门的管理水平、项目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评估方式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一种是现场评估模式。评估小组可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人民银行内审质量的诸多因素按照结构层、要素层、要点层逐层进行分析,构建内审质量影响因素递阶层次结构;运用头脑风暴法分别对结构层(U)、要素层(u)各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打分,构建评价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打分结果进行处理,得到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计算评估总分值。为降低计算难度,简化评估操作,也可对诸评估要素进行赋值、对同一评估要素下的具体评估要点设定权重,运用抽样法,结合传统的分析方法,对有关因素逐一进行评价。如部门管理评估可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等评估技术以及现场测试、实地察看等评估方法,获取信息和线索;项目质量评估可采取查阅法、抽查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检查项目的效果、规范性、创新性,多个项目的要运用加权平均法计算评估分值。另一种是报送评估与现场评估相结合的模式。报送评估主要适用于项目质量评估。上级行可根据辖区项目开展情况,指定下级行报送项目及资料,如审计方案、审计报告等,上级行通过优秀内审项目评选、转型项目竞赛等方式对辖内分支行报送资料进行集中评估;现场评估既适用于项目质量评估,也适用于部门管理评估,侧重于部门管理评估。评估小组进驻被评估单位,调查、了解被评估内审部门的工作环境、管理水平、审计实效以及各层级满意度。下评一级评估小组组长应由上级行内审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具有相关从业经验的内审人员组成,必要时也可聘请IT审计、统计抽样等相关领域专家。评估频率建议每年进行一次。

(二)评估程序及步骤

根据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特点,按照《内审质量评估办法(试行)》、《中国内审质量评估手册》有关规定,人民银行内审质量评估无论采取自我评估还是下查一级,其程序及步骤一般都应包括“前期准备阶段”、“现场实施阶段”、“出具报告阶段”、“档案整理阶段”四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包括组建评估组、编制评估方案、发出评估通知三个环节;“现场实施阶段”主要包括进点会、现场评估、汇总评估结果、出点会四个环节;“出具报告阶段”系现场评估结束后,在一定时间内向被评估单位出具质量评估报告,提出改进建议;“档案整理阶段”系评估结束后,评估小组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对评估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另外,如果采用报送评估与现场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还需增加“确定报送项目”、“收集报送资料”、“评估项目质量”等环节。

(三)评估内容及等级

《中国内审质量评估手册》明确了质量评估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内审环境类,对被评估单位内审环境和管理情况进行评估;二是内审业务类,对被评估单位审计方法和流程进行评估。人民银行内审业务带有浓郁的央行特色,为有效开展内审质量评估,应对评估内容、评估要素及评估要点进行调整,调整后评估要素共计12个、评估要点41个。人民银行内审质量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部门管理、项目质量两大类。其中部门管理类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内审部门地位及资源配备、制度建设、工作计划及总结、内审队伍管理、内部沟通及内外协调、内部管理水平等;项目质量类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审前准备质量、现场实施质量、审计报告质量、项目档案质量、项目创新、项目成效等内容。人民银行内审质量评估结果应分为三个等级:A级,总分在80-100分,该类机构总体遵循准则;B级,总分在61-79分,该类机构部分遵循准则;C级,总分低于60分,该类机构未能遵循准则。

(三)评估内容及等级

质量监控模式 篇6

【摘 要】分析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加强高职教学质量监控的策略,即加强对实训、实习教学质量的监控,等等。

【关键词】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 质量监控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08-02

一、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教学监控,轻实践教学监控。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主要针对教师课堂授课质量和系部常规教学管理,注重对课堂教学及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监控,但对学生实训、实习、顶岗实习等过程的监控不到位,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监控缺失。

(二)重教学环节监控,轻教学环境和质量内涵监控。教学环节及育人环境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重视对教学环节的设计与管理,但对于实训环节、人文素质培养课程等育人环境的建设相对滞后。育人环境建设的滞后性将教学效果局限在课堂内,无法得到延伸,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此外,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关注的重点是课堂教学秩序、教师的授课质量和学生理论知识考核等常规环节,缺乏对专业建设、课程设置、课程资源共享和课程考核方式等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的内涵监控。

(三)重学生学习成绩监控,轻教师职业成长监控。当前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再仅仅是胜任课堂教学,还需要具备实践教学的指导能力。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中,学校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就业竞争力,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不是学生可以单独完成的,教师执教能力的发展与教学水平的提高甚至学生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四)重学生在校学习的监控,轻学生后续发展能力的监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就业竞争力,还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步入社会的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目前高职院校对持续提升学生岗位竞争力的忽视,对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职业考证服务、继续教育等终身学习渠道监控的缺失,将严重阻碍毕业生的职业生涯持续性发展。

(五)监控的方法和手段缺乏科学性与时效性。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内容大多照搬中专院校、本科院校的做法,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如学生评教指标内容设定过于简单,评教结果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缺乏导向作用;教师评学结果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教学信息收集、分析、反馈时间过长,缺乏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六)监控组织机构不健全、职责模糊。目前高职院校的系、部作为教学基层部门,由于缺乏专职的教学质量监控机构,无法形成科学合理的监控体系,而且部分教师对教学质量管理的认识不足,认为教学质量管理是领导的职责,自己只要上好课就行了,因而不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导致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效能的弱化。

(七)教学质量评价主体以校内为主,忽视外部质量评价。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体一般是由学生、同行以及校内教学督导小组成员组成,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仅仅是体现学校内部的教学质量,缺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后,行业、企业、用人单位乃至社会等利益相关者对教学质量所作出的外部评价。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策略

(一)加强对实训、实习教学质量的监控,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首先,在重视对校内课堂教学监控的同时,加强对校外实训、实习监控,根据校外实训、实习的流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建立最具操作性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其次,在对学生理论知识传授监控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监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考试和职业技能大赛中突出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

(二)加强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育人环境的监控,确保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专业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内涵建设的核心,监控重点应该是专业建设是否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师资队伍的构成能否满足教学的需要;考核评价方式是否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是否有完善的实训条件等方面。学校应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定期审视、修改专业设置。

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内涵建设的重点,要注重对课程设置、课程资源共享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的监控。首先,要完善课程体系与结构,使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所有课程的教学都指向培养和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要通过课件、录像、互联网视频等网络多媒体建设,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再者,要将课程考核方式与该专业所必备的职业技能紧密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

加强对育人环境的监控就意味着不再单单关注课堂的教学质量,还要加强对实训环节、人文素养课程开设、特色教材建设的监控。实训监控不仅需要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管理和监控制度,还须不断优化和充实实践教学教师队伍,更新实训设备,开发足够的实践教学场所和实训基地,从而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人文素养课程的开设是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编写特色教材、开设人文素养课程等方式,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建设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文化园。

(三)加强教师职业成长的监控,促进“双师”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应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执教水平,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挂职锻炼的培训制度,鼓励教师积极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和技术攻关,全面考评教师的实践能力,奖励先进,鞭策后进,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促进“双师”队伍的建设。此外,应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的建设,聘请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为校内外实训、实习的指导老师,利用讲座、报告、示范课等方式传授某项专业技能,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能给缺乏实践经验的专业青年教师提供示范作用。endprint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监控,完成从学校教育走向终身教育的转变。提高学习能力既是适应现代竞争的需要,又是时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监控,使他们获得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以便为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要重视对毕业生终身学习的服务,承担起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职业考证培训及学历继续教育等链条式学习服务,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机会。

(五)完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使监控机制有效地运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根本依据,因此,高职院校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落实教学检查制度,不定期组织系部开展专项教学检查,如新学期授课前各项工作准备情况检查、课堂秩序检查、实训及实习环境检查、顶岗实习检查、考试考核内容检查等,全面了解教学情况。其次,要建立和落实教学督导工作制度,督导员分为校内督导员和校外督导员,校内督导员由具有高级职称或丰富教学经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他们不定期地深入课堂听课,了解学生反映的问题,课后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将听课时发现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反馈,有利于教师的迅速整改,教学状态得以有效地调控;校外督导员由企业业务骨干组成,主要对学生实训、实习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和指导,有利于在发现问题后能及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再次,要建立有效的学生评教制度,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及教书育人等方面进行测评,并将学生评教结果作为评价教师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并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又次,完善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在校内以教学班为单位,在校外以实训小组为单位,推选一名学生教学信息员不定期收集班级同学意见,通过网络向系部提交对学院教学和管理、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对教学部门和教师的意见也将作为部门和教师工作考评的依据。最后,建立专业实训、实习考核制度,根据学生实训实习日志、实训实习报告、实习总结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工作鉴定等评定学生的实训实习成绩,并利用互联网建立学生实习指导网站,组织辅导员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和监控。

(六)加强监控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机构。完善的管理组织和教学质量管理队伍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要建立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即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决策队伍、教学质量监控实施队伍和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队伍。教学质量监控的领导决策队伍由分管学院教学工作的院领导和教务处组成,院领导是教学工作的最高决策者;教学质量监控的具体实施队伍由系部主任、教学主任、教研室主任以及教学督导员组成,负责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队伍由校内专职督导员、校外兼职督导员和学生教学信息员组成,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教学及管理部门等反馈教学信息,使相关问题及时得到处理和解决。

(七)加强校企合作,开启多样性的教学质量监控。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加强校企合作,构建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监控体系,让更多的行业、企业、社会人士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中来,使教学质量监控标准与行业标准、岗位要求相吻合,让学生迅速掌握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此外,还可以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实地调查等方式,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了解他们对学校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使监控更具科学性和时效性。

【参考文献】

[1]訾兴建,姬兴华,何玉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2]陈利荣.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重点的转变[J].中国高教研究,2009(6)

[3]方明亮.关于健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J].鄂州大学学报,2011(1)

[4]陈绍敏,苟兴功.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视点转变分析[J].成人教育,2011(5)

[5]胡晓娟,郁士宽.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对策[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B366)

【作者简介】何一平(1959- ),女,广西容县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纪检监察审计室副主任,教授;崔宁宁(1982- ),女,辽宁沈阳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纪检监察审计室教学督导科副科长,研究实习员。

质量监控模式 篇7

一、创新思路, 构建“三三模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就是学校依据质量标准, 按照一定的程序监管教学过程, 使教学的各个环节符合教学规范的要求, 同时, 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正确分析原因, 并通过有效的行为消除问题的根源, 确保培养对象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学校为保证稳定的教学秩序, 形成良好的教学质量, 将相关部门按一定的组织方式, 赋予特定的工作职责, 依据确定的工作程序, 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的工作系统。“三三模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分为组织、内容和运行三个子系统, 每个子系统又包含三个方面。

(一) 组织系统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组织系统包括校内和校外、校级和系部级、个体和整体三方面。校外机构为上级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和行业企业。校内机构分为学校和系部两级;校级监控机构为校长室, 具体职责部门为学校考评办公室, 是监控体系的一级管理机构, 承担领导、考核职能, 负责制定学校考核办法;系部级监控是各系、教学科研部和校督导室的监控系统, 是监控体系的二级管理机构。各系的质量监控机构作为监控体系的内审部分, 承担控制、整改职能;教科部、督导室的质量监控机构作为监控体系的外控部分, 承担监督、评价职能。教科部、督导室和系的监控系统呈三线并列, 处于同步运行状态, 它们既各司其职, 独立运转, 又相互联系, 互通信息, 且同时都对校长室负责。教学质量通过教师个体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整体的部门考评得以持续提升。

(二) 内容系统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容系统由质量标准、监控运行、反馈整改等三个分系统组成。质量标准系统包括教学工作质量标准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两方面。教学工作质量考核既有针对团体的, 如系部、教研室、教学团队, 也有针对个体的, 如中层干部、教师、带头人、教学骨干、优青、教辅人员、新教师等;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包括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干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修订与实施, 课堂教学、课外教学活动评价等。监控运行系统实行“三线并举、三层监控、三级评价”。反馈整改系统包括教学工作会、教学检查和教学通报。

学校已形成了校级学期初教学工作布置会、每月教学工作例会、期中教学工作反思会、期末教学工作总结会和暑期教学工作研讨会以及系部每月教学工作例会的教学工作会制度。教学检查做到各系日巡查、教科部随机查和督导室阶段查相结合, 平时检查与期末考评相结合。各系每周以《系教学常规检查汇总》的形式向教科部通报情况;教科部以每周《部教学常规巡查反馈》和每月《教学工作通报》、督导室以每周《听课汇总表》和每月《督导通报》的形式向系和学校反馈情况, 提出改进建议和下阶段工作重点。

(三) 运行系统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系统实行“三线并举、三层监控、三级评价”;“三线并举”即教科部、督导室和系三线并列;“三层监控”即自我反思、教研室监督和系部督察;“三级评价”即学生评、系部评和学校评。其中教学质量评价是关键, 为改进教学、提高质量提供直接的依据。

学校教学质量的认定既需要自我评价, 也需要社会评价。新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相信不久具有公信力的社会评价体系将大力推动职业教育的新发展。目前, 社会评价方面, 学校可通过定期走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了解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和教学效果等情况, 也可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 了解教学情况。上级教育教学管理部门的教学检查也是社会评价的重要方面。学校自我评价主要通过学生评、系部评和学校评“三级评价”相结合来实施。校级评价由教学科研部和督导室负责。学期结束时, 教学科研部根据教学专项检查结果、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信息、推门听课评价、公开课评价等相关数据;督导室根据专兼职督导员的督导数据, 共同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系级评价由各系负责。学期结束时, 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等各系教学管理人员根据教学常规检查、家长会、学生座谈会等信息对任课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学生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学质量的优劣最终体现在学生素质的高低, 因此学生对教学质量评价最有发言权。每个学期结束时, 学校考评办会同教学科研部按每班30%的比例随机抽取学生参加评教, 内容包括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讲解、课堂气氛、板书书写、作业批改、课堂管理、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以及迟到早退、接听手机等近20项。学生评教结果作为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

二、系部携手, 共促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高效运行

(一) 教学科研部:教学质量的规划者、管理者和评价者

教学科研部是学校进行教学质量规划、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的核心行政职能部门, 下设教务处、科研处。教学质量规划包括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校企合作等各项规划及其年度实施计划。教学管理涉及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行政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师业务管理、教学研究和信息管理以及教学设施管理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重要环节, 对每一环节都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质量评价既是对教学工作完成情况的考核, 也是反思改进教学质量的基础。

为保障教学工作持续、和谐发展, 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陆续出台了《教学工作检查制度》、《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教学检查制度》、《教学违纪的认定及处理办法》、《课堂质量评价标准》等50多项教学管理制度和标准, 创造性地制定与实践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考试资格审查制度》、《学生学业分级警示制》、《技能大赛制度的实施方案》和旨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及相关实施办法》、《到企业实践工作制度》、《教科研条例》、《校本培训制度》等。坚持推门听课制度, 创建了对内教学开放周与对外开放日相结合的教学开放制度, 促进了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等“五课”的教研活动成效。坚持教学工作质量检查制度。检查的形式分学期初、期中、期末常规检查以及不定期专项检查。常规检查由系主任和教研室主任负责。专项检查由教科部负责, 主要是针对学期教学工作重点或难点进行专门检查, 有时是全校范围, 有时是针对个别系或特定教师群体。

(二) 督导室:教学质量的督察者、指导者

督导室隶属于校长室, 有专兼职督导员20名, 根据《学校督导工作条例》代表学校对全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监控、督察、评估、指导和信息反馈。督导员实行任前选拔公示、任期考核、挂牌上岗。督导室以教学工作为主, 实施对全校教学的督察与评估。深入各教学现场, 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评价;开展调查研究, 对学校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教学计划、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和学风建设等提出加强和改进意见和建议;对学校各教学部门的教学管理工作、教学质量等进行监督。与学校教学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合作, 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监测指标体系, 形成校、系部、教师、学生教学质量评估监测网络。深入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提出解决对策;对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进行检查, 对与教学相关的各部门工作进行调研, 提出改进意见;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或存在严重问题的部门和个人, 向校领导提出表彰奖励或批评督促的建议。实践证明, 学校督导室“以督为辅, 以导为主, 评导结合”, 行之有效地强化了教学质量管理。

(三) 系:教学质量的责任者

各系在系主任带领下, 由教学秘书等行政人员负责教学常规管理, 教研室主任负责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师管理。一是通过常规检查促进教学的规范性。通过每学期不少于三次的教学检查, 了解教师的教学进度、备课、授课、作业、考核等情况, 总结和反思教学工作的优劣得失, 以便及时优化和调整教学工作目标;二是坚持每日教学巡查。由各系的教学管理人员每日对所属班级的教学情况进行不少于三次的检查, 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解决, 保证教学有序性, 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是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所属教研室按学校要求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 进行理论学习、市场调研、专业培训和教学研讨, 通过集体备课、专题研修、专人主讲等各种形式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共同提高。

摘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有效运行是学校稳定教学秩序, 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三三模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已成为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 提升办学品质的重要基石, 它包括组织、内容、运行三个子系统, 三者相互协调, 共同发挥作用。同时, 教育研究部、督导室、系部携手共进, 共促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高效运行。

关键词:三三模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参考文献

[1]肖化移, 姚海娟.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理论探析[J].职教通讯, 2008 (5) .

质量监控模式 篇8

一、“闭合回路”模式

“闭合回路”模式强调注重教学质量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反馈, 在教学质量监控的全过程中形成一个信息流, 建立一个跟踪教学质量监控的相对封闭、循环往复的闭合回路系统,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投入系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安阳师范学院是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 其前身是始建于1908年的彰德师范传习所, 200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 河南省安阳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安阳师范学院, 2007年以同类院校并列第一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安阳师范学院自升格以来, 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标, 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 建立由教学决策与指挥系统、教学执行与处理系统、教学诊断与评估系统、信息采集与调控系统等四大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构建了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目标管理——过程监控——信息反馈”闭合回路系统。

第一, 通过教学决策与指挥系统来确定目标管理, 制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各个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审议认定学校各种教学工作考核和评估结果, 处理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发生的重大问题, 实现对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教学决策与指挥系统主要包括校长办公会、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和各院 (部) 等。

第二, 通过教学执行与处理系统、教学诊断与评估系统对教学质量过程进行监控。其中, 教学执行与处理系统由教务处、实验中心、其他有关处室和各院 (部) 等部门组建, 主要是通过对学校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组织和调度, 全面对教学各环节进行有效管理, 采用教学督导与巡视、随堂听课、教学检查、教学质量评价等模式, 及时处理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的执行、检查和处置等情况。教学诊断与评估系统是由学校各专业建设评估、课程建设评估、考试工作评估、教学单位教学水平评估、教研室评估、实验室评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习 (实训) 工作评估等一系列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构成。二者的目标是实现对学校教学质量的全程监控、全面保障, 维护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工作的顺畅, 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目标。

第三, 通过信息采集与反馈系统以确保信息反馈。主要是通过校长信箱、校园网、教学督导、学生教学信息员、教学检查、听课、学生评教、学生座谈、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形式和渠道实现对学校教学质量信息的采集、测量、统计、整理、评价、处理、反馈及调控。从信息采集与反馈系统得出的信息流直接回到教学执行与处理系统, 及时采用相应的处理方式进行反馈、调控。重大问题的信息则直接回归到学校教学决策与指挥系统进行处理。

安阳师范学院通过这一“闭合回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促进了学校教学管理更加规范, 教学运行更加有序,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保证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各类全国大学生竞赛中共获得39项全国一等奖和二等奖。在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 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考研录取率连年攀升, 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突破, 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实践教学基地1个, 省级重点学科4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特色专业8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学团队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精品课程8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

二、“多层次的双重闭环”模式

上海电机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 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本科学校。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53年的上海电机制造学校, 2004年升格为全日制本科高校, 2011年被国务院学位办列为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经过多年的改革和探索, 上海电机学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三层次、双重闭环反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上海电机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三个层次。 (1) 在宏观层面, 制定教学质量保障的原则性意见, 为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主要是通过出台教学质量的相关意见及政策, 从机制形式上规定教学工作开展的模式, 如专业建设、课堂形式、实践课堂建设等, 从职能范围落实了教务处、人事处、后勤处等相关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2) 在中观层面, 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体系及监控体系。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条例、工作规范、处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固化。 (3) 在微观层面, 制定教学基本建设和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强化微观领域的质量控制。主要是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制定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及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 (设计) 、学生学业评价考核等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上海电机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八个系统:教学质量目标系统、教学组织指挥系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教学基本建设系统、教学过程管理系统、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和调整决策与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质量目标系统是宏观保障, 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课程考核标准系统、教学环节工作质量标准系统、综合素质与就业质量标准系统相当于中观保障体系, 而人才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毕业设计考核标准、就业工作评估标准等是微观保障。

教学质量目标系统属于整个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 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制定各个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确立教学质量目标系统, 首先完成整个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多层次的第一个闭环。从顶层设计的教学质量目标系开始, 到教学组织指挥系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教学基本建设系统、教学过程管理系统、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再到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调整决策与信息反馈系统, 形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第二个大闭环。

在教学质量目标系统的导向下, 教学组织指挥系统是在校长领导下, 通过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和教授的治学, 制定教学活动的各项标准与措施、安排教学质量管理各项活动、总结各个教学质量环节的经验等, 确保教学的科学、合理和规范。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对教学活动进行日常校级和院级双管齐下的两级监督。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强调教学质量的检查和监督工作要多样式、多渠道、多主题, 以确保达到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例如教学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教学检查, 多渠道的听课检查、教学质量月报、实践教学月活动, 对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的全程检查等。

教学基本建设系统主要涉及教学经费、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实践平台创建等方面, 是教学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其中经费方面, 上海电机学院以教学为中心, 优先保障教学经费, 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而师资方面, 上海电机学院逐步打造结构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 强调做足“引才”准备, 完善“育才”配套, 扩大“用才”空间, 落实“留才”措施。教学过程管理系统则是在教务处和院系的领导下开展教学过程的管理及运行工作。为对前面各个子系统工作客观评价、了解教学质量的水平及效果, 由二级学院、各教学管理部门、高教所及督导队伍组成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 如听课、调研等, 了解社会对教育教学的需求, 清楚当前教学质量状态, 找出问题, 并提出建议。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调整决策与信息反馈系统, 主要是通过教学例会、工作简报、网络平台等方式辅助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完成对教学质量的信息收集和反馈, 以便完成对教学质量的考核及整改。

总之, 先是宏观, 后是中观, 再到微观, 上海电机学院在各个子系统的相互支撑、相互衔接中, 通过顶层设计、统领决策、过程监督、内涵建设、过程管理、评价、信息采集、反馈、整改, 再到反馈, 形成教学质量控制的三层、双重良性闭环运作体系。这种多层次, 多重闭合回路的模式凸显了强调全方位、突出多视角、呈现全过程的特点, 既加强了学校广大教职工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 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执行教学质量监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也保证了教学质量工作的良性运行, 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符合学校发展的办学定位, 取得了理想成绩。上海电机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7年保持95%以上。通过对280多家企业进行调查发现, 用人单位对上海机电学院毕业生的思想道德表现、团队合作精神、综合素质、技术业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互联互制”模式

常熟理工学院是江苏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其前身是1958年建校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 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常熟理工学院, 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试点高校。

自2006年开始, 常熟理工学院紧紧围绕“质量立校”的发展战略, 逐步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注重建构教学质量保证活动和组织机构体系中的有关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首先确立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文件、质量记录等四个层次的基础文件, 然后在与这四个方面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教学质量监控子系统, 从而完善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第一, 针对各个教学环节, 课程、实验室及师资等教学基本建设, 专业建设情况评估等方面, 通过各个检查、调研和评估分析, 着重构建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第二, 构建从生源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到社会评价的教学质量分析体系。通过新生生源分析, 了解社会对学校毕业生质量和办学质量的认可程度;通过学生评教情况分析, 了解学校教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情况;通过组织社会评价, 了解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质量;通过教学质量监测情况分析, 促进教学质量有效改进;每年开展不同主题的课堂教学状况专项调研分析, 为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每年开展教师、学生满意度调查分析, 为改进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组织撰写年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为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第三, 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主要是对反馈信息加以整理汇总, 坚持个性反馈 (当场反馈) 和共性反馈 (教学工作例会上反馈) 相结合, 将二级学院及相关部门的反馈信息, 以“教学管理情况反馈记录卡”、网站发布、《教学质量简报》等形式, 将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信息在全校范围内反馈。注重检查评价后续改进工作的督查, 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以“信息反馈和改进卡”的形式反馈给相关部门或学院, 并跟踪预防和改进情况;针对重要的问题, 制定“项目整改表”, 通知相关部门或二级学院, 要求他们制订整改措施、开展整改, 并定期进行整改的跟踪检查。

通过实践, 常熟理工学院教职工服务教学中心意识不断加强, 完善了教学资源建设, 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不断提高,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取得良好成效。

四、结语

新建本科院校无论是地方政府主办, 还是社会力量办学;学校建设以地市为主, 省市共建、省管为主, 或省建省管, 在建设应用型大学过程中, 要在短期内从根本上实现内涵上的提升和整体转型, 加强教学管理特别是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构建一套系统、科学、高效的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是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而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尽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模式, 但无论是哪一种模式, 其最终的目的都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摘要:近年来, 新建本科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合自身发展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安阳师范学院的“闭合回路”模式: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目标管理—过程监控—信息反馈”的闭合回路系统。上海电机学院的“多层次的双重闭环”模式:全方位、突出多视角、呈现全过程的特点。常熟理工学院的“互联互制”模式:建构教学质量保证活动和组织机构体系中的有关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模式,特点

参考文献

[1]唐安奎.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探索——成都师范学院的实践[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4 (8) :1.

[2]孟现志.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构的若干思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1 (27) :109.

[3]谢再莲.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4) :260.

[4]柴若冰, 张楠楠, 李剑.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J].才智, 2014 (6) :194.

[5]邓德华, 张江山, 王卫民.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 (6) :126.

质量监控模式 篇9

一、建立独立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机制

(一) 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机制的必要性

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系统诸功能, 如何体现在高校现有体制之中, 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思路:一是在原有的体制中, 增加或强化有关机构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功能, 这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与实践的基本策略;二是建立独立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系统, 专职履行质量监控的职责。这两种思路各有利弊, 但第一种思路不需要对现有的体制作大的变动, 操作简单, 成本也较低。

学校所有的部门都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负有保障的责任, 而实践中, 被委以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责任的机构, 通常是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 因而难以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 同时它仍然是在研究生教学机制内部的自我监督性的活动。特别是在如今研究生教育大规模扩招的形势下, 这种自我监督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尤其是难以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 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量监控措施

1. 要有招生自主权

研究生招生的高等院校, 尤其是导师应该注重研究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一般很难在所谓的全国统考中体现出来。在美国的GRE、TOEFL考试和英联邦国家的雅思考试中, 一些中国学生的考分很高, 但是在其几年的研究生科研工作中, 都很少有自己的创新, 这就是我们应试教育所产生的负面作用。

2. 对研究生培养方案与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审查与督导

研究生培养方案及研究生培养计划是研究生培养的蓝图, 与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有很大关系。督导或教指委选择熟悉的专业领域来进行, 按照学校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统一要求, 重点审查其培养目标是否科学、课程设置与安排是否合理等等。根据检查情况, 提出解决的办法, 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

3. 课堂教学的质量监控

督导或教指委听课是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方法之一。随堂听课主要应以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为主, 以随机抽查专业课为辅。在普遍听课的基础上, 对研究生教学效果好与差的典型, 组织2-3个督导或教指委再次听课, 并同时进行学生评价, 填写调查表或开学生座谈会, 听取学生的意见, 对学生评价低的教师要开诚布公地与教师交换意见, 找出差距, 帮助提高。同时, 学校领导或院系领导每学期也应该听课二次左右, 掌握第一手资料。

4. 严格开题报告制度

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 开题报告是提高质量的重要环节。开题报告的质量监控以上内容是开题报告前的文献综述。主要检查文献篇数是否足够, 有无外文资料、近期的资料的比例以及所查文献是否满足论文课题的要求、论文可能的创新或新见解等。同时还应重点检查开题报告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 开题报告审查小组是否严格把关, 最后还要检查研究生根据开题报告审查小组的意见进行修改的情况。

5. 学位论文质量监控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水平是衡量和评估研究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必须加强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监控与督导。对学位论文的质量监控, 全部检查没有必要, 也浪费人力财力, 一般将研究生管理部门 (研究生院、研究生部等) 跟踪检查的对象 (如不经常到实验室的研究生或者新增导师所带的学生) 列为重点, 学校将这部分论文送外校专家进行“双盲”审查, 并安排督导或教指委参加该研究生的论文答辩, 确保其学位论文质量。

6. 建立校、院 (系) 两级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体系

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增加, 如何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及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已成当务之急。单凭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不可能保证培养质量。而二级学院 (系) 的协助管理是帮助学校的研究生管理部门做好质量监控的较好措施。学校从宏观上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控, 二级学院 (系) 进行重点监控, 二者结合即解决了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的人手紧缺问题, 同时又能做到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无法做到或难以做好的工作。

二、完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以提高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的教学和科研培养模式, 具备了变革和创新的良好外部条件。以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从外部为研究生培养创造了积极、灵活、富有创新价值的环境条件和基础资源, 扩展了研究生获取新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视野、新方法和新途径。尽管网络环境对研究生素质教育过程中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培养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积极影响, 但是也应该注意到, 一些关于研究生教学与培养的新问题正在不断涌现。在网络环境下, 由于研究生获取外部学习资源的途径增多, 接受的新知识新信息急剧增加, 必然导致高校在研究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 以及科研能力培养的重点和目标等方面亟待改进和完善。

科学研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如何培养研究生掌握科研方法、科研技巧, 并提高其科研水平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所在。网络环境为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科研信息、文献资料、专业知识、专题论坛, 以及其它重要的科研工具和方法介绍等信息资源, 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技巧和能力, 以探索新的培养模式, 成为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毫无疑问, 网络环境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模式必将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同时也对高等学校在研究生教学方式和环境建设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利用网络环境建构研究课题

在网络环境下, 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建构所要研究的问题, 通过情景建构、资源探索与信息研究, 从而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导师可以根据研究生学习目标和研究层次以及研究生已掌握的知识结构建构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然后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规划、设计问题的解决过程, 并启发式地向研究生提供研究路径和认知工具, 从而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其它信息资源进行研究并解决问题。同时, 导师和学生的研究问题也不限于同一时间和空间, 他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MSN等进行交流。

(二) 对研究生的教学必须由“内容和方法型”转变到“工具利用型”

在传统学习模式下, 学校对研究生的培养一方面是加强理论框架的搭建, 另一方面是加强传统科研方法的掌握;而在网络环境下, 研究生在掌握基本学习与科研方法的基础上, 更重要的是如何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以及如何利用网络来寻找研究方向, 并解决研究的课题。因此, “工具利用型”教学将对研究生培养起到关键作用。而这个转变正是研究生们在信息化条件下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 同时这也使得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回归到其根本和宗旨上来。

(三) 网络环境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将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而网络环境恰好为研究生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研究生与导师、以及研究生之间一般通过网络联系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这种相对独立的学习与研究空间, 要求注重对研究生自主创新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比如独立实验、独立调查分析、独立进行具有创新性的理论探索等。

摘要: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 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当前研究生培养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从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机制、科研能力培养模式以及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方面提出了若干思考。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模式,质量监控,互联网

参考文献

[1]薛天祥.研究生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王秀卿, 张景安.国外研究生教育[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

[3]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

[4]冯增俊.现代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92 (2) .

质量监控模式 篇10

传统的网络监控是以专业网络为中心、以设备告警为主的监控模式, 在现代化的网络运维管理体制下, 这种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以设备告警为主的监控模式不能提前发现设备故障隐患, 当设备产生告警时, 往往网络已经发生了故障。对设备告警实施监控是一种被动的监控方式, 较之通信和IT行业所倡导的预防性维护、主动性维护、防患于未然的监控模式, 存在较大差距。

(2) 设备发生故障时, 往往不能通过设备告警的形式提前表征出来, 当客服前台收到大量用户投诉并通知网络部门时, 监控人员才知道网络发生了故障, 这与以客户为中心、先于客户投诉发现问题的管理要求相去甚远。

(3) 在分专业的监控模式下, 不同网络的告警在各自的专业网管上产生, 而通信网络是全程全网的概念, 传输网络的故障可以在多个业务网络上产生告警, 在以专业网管为支撑的分专业监控模式下, 各专业监控人员需要将大量时间用于彼此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因此导致了故障定位时间长、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

(4) 随着移动业务的快速发展, 业务系统的种类日益增多, 而且大多由非电信级设备承载, 业务系统发生问题时, 往往不能产生电信级标准格式的告警。如何对业务系统的运行质量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 如何及时发现业务质量问题, 是网络维护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以上状况极大地制约了对网络的有效监控和维护, 限制了对网络事件的反应速度, 无法适应现代化的运维管理体制对网络高质量、快速动态调整的管理要求, 因此必须从管理体制和网管支撑手段两个方面进行变革, 才能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对此, 山东移动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摈弃传统的、分专业的设备告警监控模式, 依靠先进的、综合的多维监控系统, 从设备告警、设备性能、动力环境告警、业务质量、用户投诉、业务拨测等多个维度对网络实施全方位监控, 通过跨专业告警关联、端到端业务质量监控,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定位问题, 从而提高监控人员的工作效率, 为后续故障隐患的排除、故障处理赢得时间, 为用户提供可靠的通信服务保障。

2 技术方案

针对设备告警不足以快速反应网络事件的弱点, 我们尝试了多种方法和手段, 对现有的网管系统进行整合与改造, 以提升对网络的整体监控能力。

现有网管系统基本上是遵照电信管理网TMN标准建立的。TMN将网络管理划分为五个大的功能域, 即性能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和帐务管理。以TMN为基础构造的网管系统, 基本上分为性能管理子系统、故障管理子系统、配置管理子系统、安全管理子系统等, 各子系统分别专注于各自领域的管理功能。

随着运维管理体制向着集中化目标的演进, 随着网络管理向以客户为中心方向的发展, 随着网络监控向以预防性监控目标的转变, 传统网管系统体系架构和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出来, 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越来越多, 网络监控人员对跨系统、跨专业之间的信息需求日益迫切, 急需对各专业网络的性能、故障、配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呈现, 从多个角度对各专业网络的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以便及时发现网络隐患, 从全程全网的角度分析故障的根源、影响范围, 使各专业监控人员能够快速、高效地协同进行故障处理。

在TMN标准的基础上, 我们结合实际的网络运维管理需求, 对现有网管系统进行了适当的扩展和延伸。首先, 在性能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的基础上, 从各子系统抽取必要的信息, 构建集性能、故障、配置于一体的、多领域的、综合的多维管理系统, 从通信网络的多个维度发现网络隐患。其次, 将来自各专业网络的故障信息抽取到一起, 通过专业间的告警关联来定位故障原因, 从而解决各专业网络的故障信息不能共享导致形成信息孤岛、需增加人力沟通成本来定位问题的情况。第三, 对业务质量建立端到端的监控体系。通过对用户接入端、核心承载网与业务系统进行端到端监控, 确定业务流经每个网络节点、每个链路的关键KPI, 当业务质量有下降趋势时, 便可通过图形化界面快速定位出故障节点或链路。

多维监控系统的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在电信管理网TMN的基础上, 将传统的告警监控扩展为集设备告警、动环告警、设备性能、业务质量、业务拨测和用户投诉于一体的多维监控, 以便从通信网络的多个角度来发现问题。其中, 借助各专业网络之间的承载与被承载关系, 对设备告警的监控进行告警关联分析, 以便快速定位故障部位;对业务质量的监控采用端到端监控方式, 分别从业务接入层、业务承载层和业务系统层建立KPI指标进行监控, 以便快速定位引起业务质量下降的环节。

2.1 基于设备告警和动环告警的各专业网络告警之间的关联分析

动力电源、传输网络在通信网络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通过建立动力设备、传输设备和承载业务网元之间的关联关系, 当动力、传输设备发生问题时, 可以即时了解到受影响的网元和业务;反之, 当网元发生故障时, 可以快速定位是否由动力、传输设备引起, 还是网元自身的故障。以基站为例:从基站自身告警、基站动环告警和基站传输告警三个方面进行关联监控, 当基站退服时, 通过分析是否产生蓄电池电量放光告警和基站传输中断告警, 来判断是电源问题还是传输问题, 从而快速定位故障原因, 并向相关责任单位派发故障工单。

2.2 基于设备告警、动环告警和设备性能的监控

设备发生故障之前, 往往表现为设备性能的降低或者劣化。设备性能监控具有提前发现设备劣化趋势、提前发现设备服务质量降低的特点, 通过对设备性能的实时监控, 可以提前发现通过设备告警发现不到的问题。实时性能监控不仅能提前发现设备隐患, 而且能实时反映网络的运行情况, 从而对网络做出快速调整。以MSC的多维监控为例:从MSC设备告警、MSC性能预警、MSC所在机房动力环境告警三个维度进行监控, 当MSC即将发生问题时, 故障隐患可能从不同方面表现出来。多个维度的综合监控, 可以确保不漏过来自任何方面的故障隐患。设备告警从严重告警、主要告警、普通告警和次要告警四个方面进行监控;机房动环告警从为MSC提供服务的UPS、开关电源、蓄电池等方面进行告警监控;MSC性能预警从处理器负荷、系统接通率、位置更新成功率、寻呼成功率等关键指标进行监控预警。对于每个性能指标, 均设定了三级预警门限:一般告警、主要告警和严重告警。达到一级预警门限时, 用黄色提醒;达到二级预警门限时, 用橙色提醒;达到三级预警门限时, 用红色提醒。为达到更好的监控效果, 对所监控的MSC采用自动排序算法, 系统根据各监控指标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不同, 设定了不同的权值。根据权值, 可以算出各MSC的总体性能得分;按照得分自动排序, 性能最差的网元排在最前面, 从而保证有故障隐患的网元总是呈现在监控人员的视野之内。除自动排序功能外, 系统还提供手工排序功能, 即能够对任一个监控项目进行手工排序, 以便监控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控和分析。

在性能实时监控的实现手段上, 根据设备性能指标的不同特点, 采用以下三种方式实现:

(1) 15分钟粒度性能统计:通过在OMC上开启15分钟粒度统计实现。较之传统的以1小时为周期的性能统计, 15分钟粒度统计缩短了监控周期, 提高了性能劣化事件的反应速度。

(2) 人机命令方式:通过对网元下发人机命令实现。该方式具有监控周期可以随意调整、延迟时间短的优点, 但是在网元负荷较高时对网元安全有一定影响, 应该慎用。

(3) 网元消息通道方式:部分设备厂商的网元具有消息自动上报通道, 即当网元的性能指标超过门限时能自动向上级网管发送消息。这种主动通知方式具有对网元侧和网管侧开销小、实时性强的特点, 非常适用于对设备的性能预警。

2.3 基于业务质量的端到端监控

对于业务质量的监控, 如果单从网元角度孤立地看性能指标, 不足以从用户角度来定位业务质量下降的原因。目前移动网络承载的业务由于跨多个网络、系统和平台, 当其中某个网元或链路发生故障、导致业务质量下降时, 如果没有端到端的监控手段, 逐一环节进行排查不仅费时费力, 而且不易准确、快速地定位故障部位。根据用户使用业务从接入层、承载层到业务层的特点, 针对各个环节建立关键指标的监控机制。以彩信业务为例:从小区、BSC、SGSN、GGSN、CMNET、WAP、彩信整个端到端的流程对彩信业务质量进行监控 (如图2所示) 。小区、BSC层主要监控指标包括PDCH指派成功率、小区平均速率, SGSN层面的主要监控指标有PDP激活成功率, GGSN层面的主要监控指标有用户容量, CMNET层面的主要监控指标有时延和丢包率, WAP层面的主要监控指标有网络接通率、网关处理时延和license利用率, MMS层面的主要监控指标有网络接通率和license利用率。以上关键KPI的监控有多种实现方式, 除传统的性能统计方式外, 还可以通过自动巡检、日志分析、下发人机命令等辅助手段实现。

2.4 基于业务拨测的监控

将业务拨测系统发现的拨测异常通过接口主动上报到多维监控系统, 以便及时发现业务问题。

2.5 基于用户投诉的监控

建立用户投诉系统与多维监控系统的接口,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业务类型投诉的监控, 可以及时发现网络和业务的异常情况。

3 应用效果

没有建立多维监控系统之前, 监控人员需要面对数据网管、话务网管、传输网管、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拨测系统、用户投诉等多个网管终端进行监控, 监控手段的分散和监控界面的不统一, 为故障隐患的发现、故障原因的排查带来了较大的麻烦, 监控人员要在多个监控终端之间频繁切换, 需要同其他专业监控人员频繁地进行沟通和确认。在面向用户业务投诉处理方面, 由于业务跨越多个网络和系统, 需要逐个环节进行排查, 需要登录多个系统查看告警、性能、日志等相关信息, 导致处理效率低下。多维监控系统投入使用后, 监控人员的工作效率在以下几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

(1) 多维监控系统集成式的监控界面和监控模式, 使监控人员无需通过多个系统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定位问题, 解决了传统监控模式下各专业协同监控成本高、效率低的弊端, 提高了发现问题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提高了监控人员的工作效率。

(2) 多维监控系统通过各专业网络之间的告警关联, 能够快速定位故障部位, 缩短了各专业监控人员协同定位故障部位的时间, 降低了沟通成本, 为后续的故障处理赢得了时间。以基站故障为例:通过告警关联定位后, 故障定位时间由5分钟以上缩短到10秒钟以内。

(3) 业务质量端到端的监控模式, 打通了业务系统和承载网络多个环节之间的信息壁垒, 节省了通过多个系统对各个环节进行排查的时间, 业务故障发现及时率从80%提高到90%。业务故障定位时间从十几分钟缩短到了几分钟。

4 结束语

上一篇:数学中的主题图下一篇:基于工作过程开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