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名量词

2024-05-23

汉语名量词(精选十篇)

汉语名量词 篇1

1 英语与古代汉语“量词”词性类别的弱化

在东西方语法体系中, 诸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介词、连词、副词、代词等词类, 英语与汉语都是有的, 但是, 英语中的冠词, 汉语没有;同样, 汉语中的量词, 英语也没有。英语把名词分成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 可数名词前不用“量词”, 汉语的名词则没有可数与不可数之分, 名词前都可以用量词, 从这个意义上讲, 汉语的名词都可视为可数名词。正是英语把名词区分为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 英语语法体系中才没有“量词”这一词类。但是, 英语语法体系中没有“量词”这一概念, 并不等于说英语中不存在“量词”, 相反, 在不可数名词前“量词”是大量存在的, 如a piece of paper、a set of furniture、a bit of interest、a thread of hope等等。因此, 与其它词类相比, 量词在英语语法体系中被边缘化和弱化了。

与英语一样, 在古代汉语语法体系中, 最初也没有“量词”这一概念。清末民初所出现的《马氏文通》是中国传统语言学与现代语言学之间的分水岭, 该著中没有“量词”词类。陈承泽先生在民国初年所著的《国文法草创》、李锦熙先生1947年所著的《新著国语文法》、吕叔湘先生1951年所著的《中国文法要略》等都没有“量词”, 他们都是把“量词”看作是“名词”的一个种类。1951年, 高名凯先生著《汉语语法论》才第一次把“量词”独立出来成为一种词类, 高先生称之为“范畴虚词”;一直到1961年丁声树先生著《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时, 把汉语的词类划分成10类, “量词”才最终成为汉语词类的一类。由此可见, 汉语“量词”的出现也只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有的事, 也就是说, 在古代汉语最初的语法体系中, 实际上也没有给“量词”应有之地位, 与英语的“量词”一样被边缘化和弱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英语“量词”与古汉语“量词”虽然同样被弱化, 但二者“弱化”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英语“量词”的弱化是硬性的, 是人为把名词区分为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结果;而古汉语“量词”的弱化则是软性的, 是把“量词”合并为“名词”或“虚词”的结果。

2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名量词”语法功能的异同

所谓“名量词”, 就是和数词一起表达实物数量的量词。在“名量词”使用方面,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具体来讲, 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异同:

一是名量词搭配使用时的异同。现代汉语中, 数词与量词一般是连用, 单独使用者极少见, 故称“数量词”, 如:一个人、一张课桌、一件衣服等等;古代汉语中, 数词单独用来修饰名词的现象极为普遍, 如:“见六麋” (《左传·宣公十二年》) 、“获三矢焉” (《左传·宣公四年》) 、“出一玉以成二罪” (《左传·昭公十六年》) 。由此可见, 在先秦古代汉语中, “量词”有, 但数量不多, 而且不常用, 如“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论语·雍也》) 。

二是名量词使用位置时的异同。现代汉语的量词一般都放在所修饰的名词前面, 而古代汉语中, 数量词既可以放所修饰的名词前面, 也可以放所修饰的名词后面, 如“牛一, 羊一, 豕一” (《尚书·召诰》) 、“晋车三百乘”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金人十二, 各重千石” (《史记·秦始皇本纪》) 等, 名量词都是放在所修饰的名词后面。三是名量词充当句子成分时的异同。现代汉语中的数量词很少单独使用, 故而“量词”很少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往往与数词一起才能充当句子的定语。名量词修饰名词, 在句子中充当定语, 这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共同点。然而, 古代汉语中名量词还可作谓语, 如上述中的“牛一, 羊一, 豕一”、“六王毕, 四海一” (《阿房宫赋》) 中的“一”都是充当句子的谓语, 现代汉语中名量词充当句子谓语的极少, 这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名量词”的主要不同点。

3 英语与古代汉语“名量词”书面表达的异同

名量词可以具体细分为隐形名量词、个体名量词、集合名量词和度量衡名量词, 不论是英语还是古代汉语, 这4种名量词都是客观存在的。

3.1 隐形名量词。

隐形名量词就是没有量词的名量词, 其句法结构为“数词+名词”。英语中, 可数名词前的“量词”都可视为隐形名量词, 如a chair、two books等等;古代汉语中, 隐形名量词的使用是很常见的, 如“鸟三羊三豕三犬” (《殷墟书契续编》) 、“二子乘舟” (《诗经·邶风》) 、“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 (《聊斋志异·狼》) 。在隐形名量词方面, 英语与古代汉语最为相近。

3.2 个体名量词。

个体名量词是对个体的人或物进行计量的名量词, 其句法结构为“单数数词+量词+名词”。古代汉语中, 如“与之一箪珠” (《左传·哀公二十年》) 、“生女子, 二壶酒” (《国语·越语上》) 等;英语中, 不可数名词的单数形式都是用个体名量词来表达, 其形式为“a+量词+of+名词”, 如a bit of advice、a cake of soap、a drop of water、an ear of corn、a lump of sugar、a fit of anger、a peal of applause、a flash of lightning等。在古代汉语中, 与英语中的“of”对应的词是“之”, 如“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 文王以百里之地而臣诸侯” (《史记·平原君列传》) 。

3.3 集合名量词。

集合名量词是对若干人或物进行计量的名量词, 其句法结构为“复数数词+量词+名词”。古代汉语中, 如“千足羊, 泽中千足彘” (《史记·货殖列传》)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 (《木兰诗》) 等;英语中, 往往用“a/the+量词+of+名词复数”结构, 表示一群、一对、一堆等复数的人或物, 如a crowd of people、a galaxy of talents、a couple of cars、a pair of shoes、a flock of birds、a swarm of bees、a troupe of actors、a school of whales等等。

3.4 度量衡名量词。

度量衡名量词就是以度量衡为单位对人或物进行计量的名量词, 其句法结构为“数词+度量衡+名词”。古汉语度量衡与英语度量衡差异较大, 而且单复数形式也不尽相同。古汉语中常见的度量衡, 表重量单位的如石、斤、两、钧、鼓等, 表容量单位的如斗、升、区、釜、钟等, 表面积单位的如亩、畦、顷等, 表长度单位的如尺、寸等。《左传·定公八年》“颜高之弓六钧”, 意为“颜高有180斤的大弓” (一钧为三十斤) 。英语中的度量衡有:mile/里、meter/米、foot/英尺、ton/吨、pound/磅、gallon/加仑、peck/配克、pint/品脱、quart/夸脱、bushel/蒲式耳、ounce/盎司、dozen/打, 等等。在表达方式上, 一如个体名量词和集合名量词, 如a pound of potato、two tons of gas。

4 英语与古代汉语“名量词”语法功能的异同

英语与古代汉语的“名量词”在句子成分即语法功能上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点。

4.1 共同点:

名量词在句子中都可以作定语。不论是在英语中还是在古代汉语中, 名量词通常用来修饰名词, 充当句子的定语。

例句1:A thread of hope appeard. (一线希望出现了)

句中“a thread of”就是修饰名词hope, 充当句中的定语。

例句2:“今之为仁者, 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孟子·告子上》)

句中“一杯”修饰名词“水”、“一车”修饰名词“薪”, 都充当句子的定语。

4.2 差异点:

古代汉语与英语在名量词方面的差异比较明显, 古代汉语的名量词还能作后置定语、谓语、主语和宾语, 而英语的“名量词”不可以。

4.2.1 英语中的“名量词”只能作前置定语, 而古代汉语的名量词既可以作前置定语, 也可以作后置定语。

表达形式为“名词+数词”或“名词+数词+量词”, 如:“故甸出甲士三人, 步卒七十二人, 马四匹, 牛三头” (《朱子语类》卷八十六) 。句中的“三人”、“七十二人”、“四匹”、“三头”都是后置定语。

4.2.2 英语中的“名量词”不能充当句子的谓语, 而古代汉语中的名量词则可以充当谓语。

如“六王毕, 四海一” (杜牧《阿房宫赋》) 。句中的“一”就是“统一”, 作句子的谓语;再如“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诗经·卫风》) 。句中的“二三其德”意为“其德行不专一”, “二三”意为“不专一”, 作句子的谓语。

4.2.3 英语中的“名量词”既不作主语也不作宾语, 而古代汉语则可以。

如“一可以胜十, 十可以胜百, 百可以胜千, 千可以胜万, 万可以胜天下矣” (《战国策·秦策一》) 。句中的数词, 前边的均作主语后边的均作宾语。

5 结论

笔者曾接触过几位外国初级留学生, 他们说不好汉语的“量词”, 干脆都用“个”来表示, “今天, 我从图书馆借了5个书”……, 他们把量词“个”看作英语的“piece”而视为万能量词。因为英语与汉语“量词”在表达形式和语法功能上均有较大的差别, 这就给中国人学习英语和外国人学习汉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尤其是古代汉语, 对于外国学者更为陌生, 这也是加强英语与古代汉语“名量词”比较研究的目的所在。通过上述的比较研究, 我们至少可以得出几点结论:第一, 与现代汉语相比, 英语在“名量词”上与古代汉语更为接近, 特别表现在“数词+名词”结构上。第二, 与其它词类相比, 英语与古代汉语的“名量词”都不发达。突出表现在:在“词性”结构上不明显、在句子功能上被弱化、在语法体系中被边缘化。第三, 英语与古代汉语在“名量词”使用上, 既有相似性, 也有较大的差异性。都可以作前置定语, 但汉语还可以作后置定语、谓语、主语和宾语。第四, 就英语与古代汉语的“名量词”数量而言, 英语远没有汉语多。英语的可数名词前不用量词, 而汉语中不论可数名词还是不可数名词, 只要有表量需求, 都用量词。从某种意义上讲, 汉语量词比英语量词更丰富、更富有语言表达力。

参考文献

[1]赵秋盈.汉英准量词概论[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1) :99.

[2]仲桂红.英汉表量结构语法化程度对比[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 (6) :112.

英汉量词对比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 篇2

课程名称: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任课教师:陈敬玺

学生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学 号:201131249

姓 名:黄璐

考试日期:2012/2/21

西北大学研究生处制

摘 要

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对数量概念有着不同的体现形式。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量词十分丰富,而英语词类中却并没有明确划分出这样的一种词类。而正是这个原因,量词成了许多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本文通过对汉英表量词汇分类和词汇语法特征对比,为对外汉语的量词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尽量降低量词的学习难度。

关键词:量词;汉英对比;量词教学

Abstract

English and Chinese belong to different language system, which have different forms in the concept of the number.A distinctive feature of the grammar of Chinese language is that it has abundant quantifiers.However in English, such a certain vocabulary classification doesn’t exist.By comparing of the Chinese-English vocabulary classification and the vocabulary grammatic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tends to offer a basis for reducing the difficulties of learning Chinese qualifiers for foreign learners.Key words:quantifiers;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teaching methods 1.汉语量词与英语表量结构之分类比较 1.1汉语量词的分类

对于汉语量词的分类,通过参看朱德熙的《语法讲义》、丁声树等的《现代汉语汉语语法讲话》、胡裕树的《现代汉语(重订本)》、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卢福波的《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以及齐沪杨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我们发现基本是大同小异。他们大体主要是将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以及复合量词。

(一)名量词

(1)专用名量词:

①个体量词。用于单个的人或者事物。如:条、把、张、根、粒、本、颗、棵、座、支、个。其中“个”的使用范围最为广泛。

②集合量词。用于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组成的事物。如:双、副、对、些、套、群、批、伙。

③度量词。如:元、角、分、度、存、升、米、斤、克、吨。(2)借用名量词:

①借用某些名词为名量词。如:碗、杯、桌子、瓶、袋。②借用某些动词为名量词。如:捆、束、卷、串。

(二)动量词

(1)专用动量词:如:次、回、顿、阵、场、番。

(2)借用某些名词为动量词:这些名词一般都是动作或行为实施的工具或人体部位。如:打一针、瞧一眼、喝一口。其中“针”、“眼”、“口”都是被借用而成的名量词。

(三)复合量词是把两个量词合在一起使用的量词,如:千米/小时,人次。1.2英语表量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1)英语的物量词通常可以被数词或不定冠词取代,放在可数名词前表数量,如:one(a)desk、five books 等。由于意义上的要求,在一定条件下,英语的可数名词也可以与特殊的表示量的概念名词相连用。但一般可用普通名词来充当量词,并包含有独立的词汇意义。具体可分为五类:

①以事物的特征或者状态来衡量的量词,如:a spoonful of soup; ②表示抽象名词的数量单位的量词,如:a flood of moonlight;

③用以表示群体或集合概念的量词,如:a mountain of difficulties;④用表示事物度量单位的名词作量词,如a pound of potato, two meters of cloth;⑤用表示包装物体的容器名词作量词,如 a box of candy, a bus of people.(2)英语中表示动作或行为的量词被称之为动量词,如:sleep a sleep,jump a jump。

2.英语表量结构和汉语量词在语法特征上的对比 2.1 汉语量词词汇的语法特征(1)汉语的数量方面的概念是由量词体现出来的。其基本结构是数词+量词,如:一个小孩儿,两只小猫,三件衣服,数词和量词两个成分都是不可缺少的。

(2)汉语中的量词是不可以单独地用作句子成分的,只能是+数词/代词后,组成数量短语后才能够自由地在句子中充当成分。如,“只”本来是不能独立在句中充当成分的,但当“只”跟“两”组成短语“两只”时,就能在句中自由地充当成分了。如:“两只小猫”,“两只”做的是定语。而在别的句子中这种结构又同样可以充当主语、宾语、状语与补语。例如:

①两个女孩儿高高兴兴走着,她们两个边走边唱着歌。(分别作定语、补语)②他买了两个蛋糕,一个是给你的,另一个是给我的。(作定语、主语)③苹果啊,我只有一个,就不给你吃了。(作宾语)

(3)汉语量词绝大部分是单音节词,而单音节的量词有一个特点:都能重叠,重叠后的量词含义和功能会随着它在句中的位置不同也有所变化,可作主、谓、定、状语等。如:处处都让她伤心。(处处作主语)天上白云朵朵,地下牛羊点点。(朵朵,点点作谓语)条条大路通罗马。(条条作定语)

2.2 英语表量词汇的语法特征

(1)英语中不可数名词被可数名词所作的量词修饰时,表示复数含义时,量词要变成复数形式,如 two pieces of paper;(2)英语中大多数可数名词可以不使用量词,直接用数词修饰,如two girls, four cats;(3)英语中的表量词汇和汉语中的量词不一定是一对一的关系,可能是一对多,也可能是多对一,如汉语中的“群”在英语里面就有可能是herd,flock,group,team,而a piece of paper, a piece of poetry, a piece of cake, a piece of news分别对应的是汉语中的张、首、块和则等;

(4)英语没有表量结构重叠这种形式。

以上就是对英汉量词的简单比较,那么汉英语说到底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又属于不同的语系,所以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语言现象。那么我们在教授学习汉语的外国学习者时就应该注意。

3.对外汉语量词教学

在《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试行)中共有量词136 个,分散在甲、乙、丙、丁四个级别的词汇项目中。但是在我们现在的教材中只在初级有少部分的量词出现。那么繁多的量词要是全靠学生自己去记忆理解是不正确的,也会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加大困难。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具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量词本身的教学是枯燥的,但作为老师在量词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用趣味的方式,如讲解量词的文化来源,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量词的文化内涵是很重要的。教师应把文化知识化整为零,由浅入深,有顺序地引入,使语言知识和文化的共生达到一种相融的境界。

量词的修辞作用,量词的色彩意义。汉英量词有各自的特点,但两者语义的丰富和色彩的鲜明,使它们在语言的运用中具都有形象新奇的修辞表达效果。汉语量词的修辞:、一轮圆月、一钩新月,一叶扁舟等都能带

给我们美的享受。英语中的表量词的修辞:如,a glimmer of hope,a web of railroad a train of thoughts,a flash of hope,a flood of tears,a mountain of difficulties中英文量词都能使被修饰对象鲜活、生动、透着灵气,具有相同的功能。

同时尽量能够讲解量词的历史演变,以此来加深对某些量词的印象。比如有的词是词义扩大,有的是词义缩小,有的是词义虚化。

另外,对外国留学生来说,光讲结构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作语义解释,并说明该格式中量词与名词或动词之间的语义关联。汉语的大部分量词是从名词和动词借用来的。那么原来的意义就被语法化了。所以我们在教学生的时候要注意让他们根据这个量词跟物体的形状和字或词的原意的关系相结合,这样就便于学习和记忆。

将量词进行分类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如可以把常用的量词分为一类,把不常用的量词分为另一类。第一类就如“条、根、支、个、把、块、团、片、张、面、层、点、粒、滴、堆、叠、座、所、场、朵、棵、排、串、头、捆、束、只、名、位、双、对、种、群、帮、批、套、组、类、项、阵、样、件、份、笔、起、本、页、篇、节、首、封、辆、、次、回、下、顿、些、代、辈、级”等。这些量词在学生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他们区分和理解。第二类如“股、行、介、伙、扇、缕、帧、宗、丛、簇、截、胭、番、遭、曲、架等。这些量词由于搭配的词比较固定和单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不经常使用,多用于书面语,所以在教的时候要让学生主义记忆与他们搭配的词语。

4.小结

本文通过对汉语量词与英语表量词汇及结构的比较,直观地展示了两种语言中量词表达的不同,为国外的汉语学习者,尤其是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基础和根据,让他们对于量词有个更加细化和深刻的认识。同时提出了几点在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所能用到的方法,希望能为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些许帮助。

参考文献

汉语名量词 篇3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汉语;名量词;策略

作者简介:蒲晓华(1978.7-),女,汉族,四川乐至人,硕士,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预科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1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在词汇学习中,名词及量词又起到支撑词汇的重要作用。作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其在学习汉语名量词时,一方面受限于其自身的理解运用能力,另一方面也由于汉语名量词在数量、种类、词义上的繁复性,极易导致其在习得汉语名量词时收效不大。

一、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名量词习得中易陷入的误区分析

(一)汉语名量词的多义属性认知环节

汉语名量词在属性上归为实词类别,其通常用于指示时间,方位等,如现在、过去、夏天、黄昏、上、下等。如名词具备一定的抽象性,还常借助于量词来加以辅助,如“些”、“缕”、“点”等。汉语中的名量词既能用于表示具体的事物,如“一条狗”,也能够指代抽象的现象,如“一类观点”等[1]。这些微妙变化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来讲,其在理解上难度较高,在名量词的搭配使用上无法准确把握。

(二)汉语名量词凸显属性认知环节

汉语名量词的凸显属性指的是词汇首先被人们记忆及理解的特点,通过名词量词的使用,可使事物的特征清晰展现。例如,我们所说的“一头猪”、“一尾鱼”,其在表述中即把猪和鱼的显著特点加以揭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对汉语名量词凸显属性的认知上,对种类量词理解较为清晰,但在个体量词上的把握上则呈现出游移不定的思维特征,例如,在面包这一名词前的量词选择上,根据其凸显特征,可以采用“个”、“块”、“片”等量词,少数民族学生对面包在具体情况下的量词使用较为模糊。

(三)汉语名量词的隐喻属性认知环节

汉语名量词在使用中可以进行扩展及引申,从而生发出一定的隐喻意义,在具备隐喻属性的汉语名量词习得中,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普遍流露出一种困惑及迷惘。例如,在颗、片、条、间、团等名量词中,其集动词属性、引申含义、词义转化于一身,其隐喻属性较强,在对这些名量词进行理解时,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发生偏误的概率较高。此外,作为思维的一种载体,要理解汉语语言及词汇,应具备了解其隐喻含义的内在心理动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这方面劣势较大。

二、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名量词习得水平的措施方法探究

(一)对汉语名量词制定理论研究及具体个案研究方案

在实施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要推动语言教学的实效性,离不开对语言理论研究方案的制定及实施[2]。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名量词习得环节所呈现出的理解误区,教师一方面要对汉语名量词教学的基本理论,如语法、词汇教学加以强调,另一方面又要制定汉语名量词个案研究方案,对汉语名量词在搭配使用上的主要特征及基本规律加以讲授,使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能够由规律出发,对汉语名量词的基本运用知识加深认知,为解决后续学习难点奠定基础。

(二)对汉语名量词中的“多义词”、“近义词”进行筛选,展开对比教学

汉语名量词中,多义词及近义词数量较多,但其指代的事物及现象可以大致进行归纳分类,如近义词中的“面”、“片”、“幅”;“支”、“根”、“条”等,多义词中的“颗”等,教师可以将此类常用名量词筛选出来,让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讲出其理解上的难点,通过开展对比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对比学习中感受具体名量词的应用语境。以多义词“颗”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其用于指代植物,也可以将其延伸扩大到其他名词修饰中,前者如“一颗植物”,后者如“一颗子弹”、“一颗星球”,让学生在对比中对其搭配应用的规律及特点加以明确。

(三)对汉语名量词中的隐喻属性背后的搭配应用依据及原则进行阐述

在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名量词习得教学中,教师应着重突出对汉语名量词的隐喻属性的阐述及讲解,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活动[3]。例如,在“片”、“条”、“张”、“口”等名量词的教学中,教师既应讲明这些量词可使用的对象及范围,又要对隐喻性强的名量词背后的搭配应用原则进行阐述,使其能够初步掌握名量词之间在语义及引申含义方面的转化及派生依据。以“口”为例,教师可以列出其具体应用的类别,如计量物体,“一口刀”;计量数目,“一口人”;计量动物,“一口猪”;其他计量应用,“一口水”,“一口地道的英语”等。然后教师让学生从“口”这一词汇的基本含义入手,让学生明白其在转喻及隐喻上的派生原则,即由人到畜,由物及物,学生在掌握以上用法后,对隐喻量词的理解加深,其学习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结语:

汉语名量词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在进行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易产生的理解偏误加以分析,然后针对性地进行对比教学、延伸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明晰其词义变化多用背后的理论依据和规律,以期提高其汉语名量词习得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遐.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名量词使用中的认知特点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52-156.

[2]贺宏燕.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对名量词中搭配名词凸显特征的认知[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0):247-248.

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名量词偏误分析 篇4

汉语、泰语两种语言同属汉藏语系, 是亲属语言, 二者都拥有丰富的量词, 量词的作用主要是表示事物的单位和动作行为的量。从大类上来分, 量词主要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即修饰名词的为名量词, 修饰动词的为动量词。名量词数量繁多, 用法灵活, 因此, 本文将以名量词为研究对象, 从泰国学生汉语习得中名量词偏误入手, 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并由此提出教学建议, 希望对初中级汉语水平学习者有所助益。

一、泰国学生使用汉语名量词的偏误表现

笔者在泰国曼谷陕迪拉职业技术学院担任教学工作期间, 收集了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名量词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笔者从105名学生的作业、试卷中, 共搜集到77条关于名量词使用的偏误, 其中名量词的遗漏、误加、错用共67条, 名量词位置使用错误10条, 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叙述。

(一) 名量词的遗漏和误加。

1. 名量词的遗漏:

泰语系统和汉语系统里都有数量繁多的名量词, 但学生在答题或者写作的过程中, 遇到不熟悉且没有掌握的汉语名量词时, 常会遗漏名量词。

(1) *教室后面有两大树。

(2) *他头上戴着一帽子。

(3) *昨夜下了一大雨。

(4) *王林拿着一球棒, 大家一起打棒球。

(5) *泰国蚊子很多, 老师帮我们点了一蚊香。

2. 名量词的误加:在某些句子中, 不需要用名量词修饰的地方学生却多加了。

(1) *我回泰国的那个天, 妈妈去机场接我。

(2) *我学习了两个年的汉语。

(3) *上个周我去芭堤雅玩。

语料显示, 学生在“年、天、周”前都加上了量词“个”, 学生误将时间量词认作名词, 以为在能计量的名词前都要用量词修饰。

(二) 名量词的错用。

1. 泛用名量词“个”

在汉语名量词中, “个”学生接触最早, 使用范围较广, 且使用频率最高, 而且在生活中很多名词都可以用名量词“个”进行修饰, 如一个人、一个朋友、一个嘴巴、一个鼻子、一个包子、一个鸡蛋等。这就给学生造成了一种错觉, 他们把“个”当作万能名量词, 由此造出很多不合规范的句子。

(1) *他家有两个汽车。

(2) *我妹妹买了一个新衣服。

(3) *教室里有5个椅子。

(4) *我借了两个书。

(5) *他有三个杂志。

以上例句如果外国人这么说, 中国人可以听懂也不影响交际, 但如此的表达方式不准确且不符合语法规范。汉语能计量的名词一般来说都会有固定搭配的量词, 若把“个”都套在能计量的名词上, 则不仅搭配不准确, 而且不能形象地表达其义。如果仅仅为了达到交际的需要就允许学生泛化地使用量词“个”, 教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 那么学生很难学到地道标准汉语。

2. 动物量词“只”的泛化使用

泰语里所有的动物, 除了大象外, 均用“”做计量单位, 因此学生误以为汉语与泰语相似, 所有的动物都能用相同的量词“只”来做计量单位, 于是出现了以下偏误:

*三只牛、*三只马、*三只驴、*三只狼、*三只蛇、*三只鱼、*三只骆驼

出现以上偏误, 学生既有可能是受母语影响又有可能是受新学课文的影响, 教学期间学生所学的课文中出现的例句是:“三只烤鸭”, 学生由此泛化为动物类名词均可和“只”搭配。

3. 同音异形名量词的使用偏误

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汉语量词的过程中, 对同音异形名量词如“颗、棵”, “枝、支”等掌握不全, 会出现如下偏误。如:

(1) *学校门前种有两颗大树。

(2) *我在商店买了三棵珍珠。

(3) *她买了两支花。

(4) *请借我一枝笔。

由于读音相同, 同音异形量词的偏误在口语中难以察觉, 但常在书面语中发现。汉语的量词本身具有灵活性和复杂性, 再加上学生对汉字具有畏难的情绪, 因此泰国学生对量词的同音异形词的掌握较为困难。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重点对这些量词进行对比讲解,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三) 名量词的位置使用错误。

泰语中的名词、量词、数词在句子中的语法规则与汉语不同, 泰语将中心词放在量词前, 表示成“名词+数词+量词”。因此, 泰国学生在初学汉语名量词时由于母语的负迁移的影响出现如下偏误:

(1) *纸一张

(2) *汽车一辆

(3) *天鹅三只

(4) *老师三个

学生在学习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 遇到了不熟悉目的语规则时, 只能依靠母语知识或依赖传统的翻译法, 因而在学习名量词时极易受母语影响而出现偏误。

二、泰国学生使用汉语名量词的偏误分析

泰国学生汉语名量词偏误是语言交际的主要障碍之一, 而汉语的特征之一即为名量词应用普遍, 因此为克服量词使用障碍而进行的汉语量词教学研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由语料分析可知, 初级阶段的泰国学生在汉语名量词学习中出现以上偏误有如下几点原因:

一是母语的负迁移。泰语和汉语在自身语言系统中都有名量词这一词类, 因此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名量词时, 对此类知识点理解和接受起来较快, 这是母语的积极影响, 即正迁移。但泰语的名量词系统和汉语的名量词系统存在较多差异,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按照母语思维学习汉语名量词, 把母语的语法形式直接套用在目的语中,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误, 即负迁移。

二是目的语的负迁移。初级阶段的学生在尚未系统掌握目的语知识前, 面对新的语言点时, 往往会把有限的、不充足的目的语知识直接套用在新学的语言点上, 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偏误, 这样的情况称为目的语的负迁移。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名量词时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表现在:当学生对汉语名量词的知识没有完全掌握时, 在名量词的选用时过度泛化为某一类名量词的情况, 如上文中“个”和“只”的泛用。

三是教材的系统性。在泰国曼谷的陕迪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期间, 笔者发现该校并无固定的汉语教材, 学生上课使用的讲义均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需求进行编排, 讲义中关于名量词的内容比较少而且不成系统, 学生接收到名量词信息的是零散没有规律的, 因而学生对名量词进行系统的理解和记忆较为困难。

四是教师课堂教学策略。笔者授课的学校是一所职业学校, 学校各专业以学生的实际技能训练为主, 汉语仅是一门选修课, 而且大多数学生的汉语水平仅停留在初级阶段, 学生用汉语进行基本的日常交际已属不易。鉴于此, 教师在不影响交际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对学生的遣词造句进行严格的纠正, 以免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是汉语学习环境。语言学习环境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语料来源均是泰国本土学生, 他们处于母语环境中, 泰语使用频率高, 汉语使用频率低。大部分学生只在课堂上才接触到汉语, 虽然有部分华裔学生在家里与父母讲汉语, 但基本是汉语方言, 而非普通话。笔者在教学观摩期间发现, 该校的汉语教师上课的时使用泰语作为中介语进行汉语教学的频率非常高。在汉语课堂上, 教师采用翻译法进行教学, 在讲解生词、课文、语法点时, 常借助泰语进行翻译及讲解, 仅在朗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时学生才会被指定使用目的语。学习语言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 在对初级泰国学生的汉语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 在学生可理解、可接受的范围内, 创设相关的语言情境, 鼓励学生多说汉语;在课堂上有计划、有意识地重复课堂重要知识点, 使学生能够掌握汉语名量词的使用规则, 习惯汉语乃至熟悉汉语并形成汉语语感。

三、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名量词的教学建议

(一) 在教材方面, 应合理安排名量词教学内容, 使之具有系统性。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依据的材料, 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和依据, 是教学双方的共同依托, 如果不能合理地安排教材内容, 那么教师讲起来吃力, 学生课堂的学习和课后的复习也零散而不成系统。在名量词的编排顺序上, 应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 由抽象到具体的原则。如在编排“件、套”此类名量词的时候, 可以先编入“一件衣服”这类具体的事物, 在此基础上引入“一件事情”, 这类与抽象名词的组合, 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与接受。第二, 坚持适度重现的原则。当学生学习名量词时, 教材中的名量词必须新旧结合, 学生学过的量词在今后要学习的课文材料中定期复现, 加深学生的印象。第三, 力争做到教材各环节的有力配合。上述两个原则最终要通过每一篇课的不同环节的设置实现和起作用, 所以教师在教材编排的时候, 既要考虑到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及语法点的每一个例句对量词的理解与掌握、重现的作用, 更要考虑到练习环节中对量词的归类、总结。

(二) 在教师教学方面, 应循序渐进地教学、坚持重现与交叉相结合的词汇教学原则。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取合适的名量词教学内容。老师在接触初级班的学生时, 应明确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依照大纲进行教学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做出适当的调整, 课堂教学内容应遵循“i+1”原则, 以学生能掌握为主。如:在对泰国高二学生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学生虽已有一定的量词基础, 对简单的量词如“个”、“只”、“本”等和具体的名词搭配的量词已有一定的认知, 但对“一套方法中的‘套’、一缕青烟中的‘缕’”等抽象名量词很难理解,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性的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当通过学生的作业及课堂表现的反馈, 觉察到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复现的名量词时, 此时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这类量词复现。如:在第一学期学到的“一套衣服”中的名量词“套”, 在第二学期也出现了, 此时教师可以先复习“套”与具体事物名词间的搭配, 适当增加句子的长度, 如“我有一套漂亮的裙子”, 继而根据课文继而进行引申, 引入它与抽象名词“一套计划、一套方法”之间的组合等。

四、结语

汉语名量词的学习是一个语言实践的复杂过程, 在对泰国学生的名量词教学中, 应针对学生学习时出现的偏误进而有针对性地教学, 力争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汉语名量词使用的准确率。针对学生的偏误采取相应的措施, 继续实践, 作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多方位促进对外汉语名量词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42.

[2]卢福波.汉语语法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135.

[3]孟国.对外汉语十个语法难点的偏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283.

对外汉语——量词_ 篇5

Measure Word 量词

一、量词分类:

中文里有很多量词,常见的如“只”、“个”,其中有几十个量词在英语里没有对应词.这些量词使得在描述事物时显得丰富多采.为了帮助在美国学中文的学生掌握这些量词,现把它们按功能归类说明,以词组形式出现. 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位是比较正式客气的用法.条的用法有限.

一个人 一个大人 一个小孩 一个女孩 一个男孩 一个画家 一个司机 一个工人 一个农民 一个士兵 一个朋友 一位同学 一位老师 一位客人 一位长官 一位代表 一条好汉 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峰.

一只狗 一只鸟 一只猴子 一只鸡 一只大象 一只羊 一只猫 一只老鼠 一只蝴蝶 一只虫 一匹马 一头牛 一头羊 一头驴 一头骡 一头豹子 一条蛇 一条鱼 一条虫 一峰骆驼 表示人和动物器官部位的量词:个、只、颗、根、张、片条.除了个和只以外其他大都表示形状.

一个脑子 一颗脑袋 一根头发 一根眉毛 一只眼睛 一个鼻子 一个耳朵 一张嘴 一片嘴唇 一颗牙齿 一个舌头 一个下巴 一条胳臂 一只手 一个手指头 一个拳头 一条腿 一只脚 一条尾巴 一颗心表示植物的量词:棵、株.

一棵树 一棵白杨 一棵草 一棵松 一株水稻 一株麦子 一株树 一株小草 表示水果的量词:个.例外:一粒葡萄,一根香蕉.

乔邦国际教育

一个苹果 一个橘子 一个柿子 一个梨 一个李子

一粒葡萄 一根香蕉 表示植物部位的量词:朵、片、条、颗、粒.大都表示形状.

一朵花 一朵玫瑰 一朵红梅 一片叶子 一条根 一颗种子 一粒米 表示食物的量词:

一顿饭 一顿早饭 一份早餐 一份午餐 一份晚餐

一份中餐 一份西餐 一份点心 一根油条 一个包子

一个馒头 一根鸡腿 一个鸡蛋 一片肉 一块牛肉

一个三明治 一道菜 一道汤 一片面包 一块蛋糕

一根冰棒 一片饼乾 一粒糖果 一片西瓜 一根棒棒糖表示餐具的量词:

一根筷子 一把叉子 一把汤匙 一张餐纸 表示家庭用品的量词.包括表示电器仪器的量词:台.

一张桌子 一把椅子 一条板凳 一条沙发 一张床 一条棉被 一条毛巾 一根火柴 一根蜡烛 一盏灯 一个灯泡 一把牙刷 一条牙线 一块香皂 一块桌布 一块手表 一面镜子 一个脸盆 一个桶 一只桶 一把伞 一条绳子 一部电话 一台电视机 一台录影机 一盘录影带 一盘录音带 一个冰箱 一根香 一帖膏药 一服药 表示穿戴用品和装饰品的量词.

乔邦国际教育 一件衣服 一件上衣 一条裤子 一个口袋 一顶帽子 一条围巾 一只手套 一只袜子 一只鞋 一只眼镜 一只耳环 一枚胸章 一枚戒指表示建筑物的量词:座、栋.

一座城 一座桥 一条路 一栋房子 一座别墅 一座高楼 一幢楼房 一座塔 一座庙 一扇窗 一扇门 一面墙 一堵墙 一间房 表示交通工具的量词:辆、列、架、艘.

一辆车 一辆汽车 一辆自行车 一列火车 一架飞机 一条船 一枚火箭 一艘军舰 表示工具的量词:把

一把锤子 一把锁 一把剪刀 表示文具的量词:

一支笔 一枝笔 一张纸 一块墨 一方砚台 一台电脑 表示文艺作品的量词:封、则、首、篇、道、幅.

一封信 一则日记 一首诗 一篇文章 一幅照片 一张照片 一幅画 一台戏 一道命令 一首歌 一支曲子 一篇报告 一个字 一个词 一个句子 表示事件和动作的量词:件、顿、场、通.

一件事 一个事件 一个动作 一通电话 一顿毒打 一顿吵架 一顿臭骂 一场球赛 一场** 一场战争 一场大火 一个案例 一通报告 一阵骚动 一阵掌声 表示武器的量词.

一把刀 一面盾 一张弓 一支箭 一支枪 一发子弹 一门大炮 一枚炮弹 一枚导弹 表示地理天文气候的量词.

乔邦国际教育

一座山 一道梁 一条江 一条河 一个池子 一个湖 一个海 一个月亮 一轮明月 一颗星星 一个太阳 一朵云 一阵风 一场雨 一个响雷 一道闪电表示形状的量词.条、根、支、道、面、片、张、颗、粒、块.例子请见以上各类.

二、量词详解

汉语中量词很多,而且很多量词在英语中没有对应词.为了辅助在美国的中文教育,下面搜集很多在英语中没有对应词的汉语量词.每个分别列出,就其用法加以归纳,并举例说明.为了保持汉语体系的完整性,也搜集少数在英语中有对应词的汉语量词.

“个”是应用最广的量词.主要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名词.有些名词除了专用量词之外也能用“个”.

1.用于人:一个人 两个小孩

2.用于人和动物的一些器官:一个脑子 一个鼻子 一个耳朵 一个舌头 一个下巴 一个手指头 一个拳头

3.用于水果:一个苹果 一个橘子 一个柿子 一个梨 一个李子

4.用于星球:一个月亮 一个太阳

5.用于湖海:一个湖 一个海

6.用于事件、动作:一个事件 一个动作 洗个澡 敬个礼

7.用于日期、时间:一个小时 两个月 四个星期

8.用于食品:一个馒头 一个面包 一个南瓜 一个冬瓜 一个蛋糕

9.用于用品:一个碗 一个盘子 一个瓶子 一个锅 一个镜框 一个枕头 一个盒子 一个窗户 一个信封 一个壁橱 一个灯泡 一个书包

乔邦国际教育 一个箱子 一个袋子

10.用于机构、组织:一个政府 一个机关 一个办公室 一个医院 一个工厂 一个幼稚园 一个组织

11.用于会议:一个大会 一个讨论会 一个辩论会 一个委员会 三个议题 一个决议 一个提案

12.用于理想、想法等:一个理想 一个想法 一个办法 一个主意 一个建议 一个意见 一个念头 一个梦 一个诺言 一个设想 一个假设 一个惊喜

13.用于文体:一个谜语 两个故事 一个笑话 一个插曲

14.用于词语:一个字 一个词 一个句子

用于人(含敬意;非敬意场合用“个”):一位同学 两位老师 三位客人

1.用于动物(多指飞禽走兽和昆虫,特别是不能用匹、头、峰、条等量词的动物):一只鸡 两只小鸟 三只老虎 一只狮子 四只蝴蝶

2.用于某些成对的东西中的一个:两只手 两只耳朵 一只鞋 一只袜子

3.用于某些器具:一只箱子 一只口袋 一只书包

4.用于船只:一只小船 一只游艇

用于马骡等:一匹马 两匹骡子

乔邦国际教育 1.用于牛驴骡羊等家畜:一头牛 两头骡子

2.用于蒜:一头蒜

3.用于亲事(前面用“一”):一头亲事 峰

用于骆驼:一峰骆驼 枚

跟“个”相近,多用于形体小的东西:一枚戒指 一枚五分的硬币 一枚邮票 一枚纪录章 三枚奖章 具

1.用于棺材、尸体:一具棺材 一具尸体

2.用于某些器物:一具钟 棵

用于植物:一棵树 一棵草 一棵牡丹 株

用于植物(同“棵”):一株树 两株桃树 根

用于细长的东西:一根管子 两根筷子 一根火柴 一根绳子 枝

乔邦国际教育

用于杆状的东西:一枝铅笔 两枝毛笔 三枝蜡烛 四枝枪 一枝箭 支

1.用于杆状的东西(同“枝”):一支笔 一支箭 一支香烟

2.用于歌曲或乐曲:一支曲子 一支歌

3.用于队伍和舰队:一支军队 一支抢险队 一支救火队 一支舰队

用于细长圆筒形的东西:一管毛笔 一管牙膏 条

1.用于细、长、窄的东西:一条线 两条腿 三条鱼 四条黄瓜 一条床单

2.用于江河街道:一条大河 一条大街

3.用于以固定数量合成的某些长条形的东西:一条肥皂 一条香烟

4.用于分项目的事物:一条妙计 两条建议 三条新闻 四条办法

5.用于人:一条好汉 一条人命 道

1.用于江河或某些长条形的东西(同“条”):一道河 一道沟 一道擦痕 一道缝儿 万道霞光

乔邦国际教育 2.用于门、墙等:一道围墙 两道门 三道防线

3.用于命令、题目等:一道命令 十道数学题

4.用于次数:一道手续 三道漆

5.用于膳食:一道汤 一道甜点心 四道菜 面

用于扁平的东西:一面镜子 一面锣 一面鼓 两面旗子 片

1.用于成片的东西:一片面包 两片药 三片饼乾

2.用于地面和水面等:一片草地 一片汪洋

3.用于景色、气象、声音、语言、心意等(前面用“一”):一片新气象 一片欢腾 一片脚步声 一片胡言 一片真心 张

1.用于纸、皮子等薄平的东西:一张纸 一张地图 两张画 三张木板 十张皮子

2.用于床、桌子等有平面的家具:一张床 一张桌子

3.用于脸、嘴:一张脸 一张嘴

4.用于弓:一张弓 领

用于席:一领席

乔邦国际教育 颗

多用于颗粒状的东西:一颗珠子 一颗黄豆 一颗子弹 一颗牙齿 粒

用于小圆珠形或小碎块形的东西(同“颗”):一粒米 一粒珠子 一粒子弹 一粒沙 一粒药丸 一粒盐 块

用于块状或某些片状的东西:一块桌布 两块香皂 三块手表

用于方形的东西:一方手帕 三方图章 几方石碑 朵

用于花、云或类似行状的东西:两朵玫瑰 一朵白云 一朵浪花 轮

1.多用于红日、明月等:一轮红日 一轮明月

2.用于比赛、会谈:第一轮比赛 新的一轮会谈 茎

用于长条形的东西:数茎小草 数茎白发 缕

乔邦国际教育 用于细的东西:一缕麻 一缕头发 一缕烟 份

1.用于搭配成组的东西:一份饭 一份礼

2.用于报刊:一份报纸 一份杂志

3.用于感情:一份情意 把

1.用于有把手的器具:一把刀 一把剪子 一把茶壶 一把扇子 一把椅子

2.一手抓起的数量:一把米 一把花儿

3.用于某些抽象的意思:一把年龄 加把劲 有一把力气 一把好手 帮他一把 部

1.用于书籍作品等:一部字典 一部影片

2.用于机器或车辆:一部机器 两部汽车 台

1.用于戏剧:一台戏 一台话剧 一台歌舞

2.用于机器、仪器、电器:一台机器 一台拖拉机 一台显微镜 一台电脑 一台电视机 一台收音机 一台洗衣机 出

用于戏剧:一台戏

乔邦国际教育 堂

1.用于成套的家具:一堂家具

2.用于分节的课程:一堂课 节

1.用于分节的课程:三节课

2.用于分段的事物:两节车厢 三节电池 四节甘蔗 盘

1.用于菜肴:四盘菜

2.用于磨:一盘磨

3.用于盘起来的东西:一盘录影带 一盘录音带 一盘电线 一盘蚊香

4.用于体育比赛:两盘单打 贴

用于膏药(同“帖”):一贴膏药 剂

用于若干味药配合起来的汤药:一剂药 服

乔邦国际教育 用于中药(同“剂”):一服药 味

用于中药:这个方子有八味药 付

用于中药:三付药 顶

用于有顶的东西:一顶帽子 一顶帐子 座

用于较大或固定的物体:一座山 一座高楼 一座水库 一座灯塔 一座桥 一座铜像 栋

用于楼房:一栋房 幢

用于楼房:一幢房 扇

用于窗、门等:一扇门 两扇窗 一扇磨 堵

用于墙:一堵墙

乔邦国际教育 间

用于房屋的最小单位:一间卧室 一间客厅 三间门面 处

1.用于住所:几处人家

2.用于文字错误:两处印刷错误 有几处笔误 所

1.用于住所:一所房屋

2.用于机构:一所医院 一所学校 辆

用于车辆:一辆汽车 三辆自行车 架

1.用于有支柱或有机械的东西:一架照相机 一架飞机 一架钢琴

2.用于山,相当于“座”:一架山 艘

用于船只:一艘远洋货轮 一艘大客船 趟

乔邦国际教育 用于火车班次:一趟火车 最后一趟车 好几趟车 副

1.用于成套的东西:一副象棋 一副担子 全副武装

2.用于脸部表情:一副笑容 一副庄严的面孔 爿

1.用于工厂、商店、旅舍等(同“家”):一爿水果店 一爿店咖啡 一爿面粉厂

2.用于田地(同“片”):一爿地 手

用于技能、本领等:一手好字 一手好菜 一手绝活 件

1.用于衣物:一件衬衫

2.用于事情:一件大事

3.用于家具、行李:两件家具 三件行李 桩

用于事情(同“件”):一桩心事 一桩大事 一桩买卖 宗

用于事情(同“件”或“批”):一宗心事 一宗事 大宗货物 大宗款项

乔邦国际教育 项

用于事物:一项任务 三项纪律 第一项议题 笔

用于款项、生意:一笔钱 一笔账 一笔生意 通

用于动作:打了一通鼓 挨一通骂 顿

用于吃饭、斥责、劝说、打骂等行为的次数:三顿饭 一顿打 一顿骂 场

用于事情的经过:一场透雨 一场大雪 一场大战 一场大病 一场大干 一场大哭 阵

表示事情或动作经过的段落:一阵风 几阵雨 一阵剧痛 一阵掌声 记

用于打的动作:一记耳光 喷

用于开花结实、成效收割的次数:头喷棉花 二喷豆角

乔邦国际教育 则

用于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三则试题 两则新闻 四则寓言 封

用于封起来的东西:一封信 一封电报 首

用于诗歌:一首诗 两首词 三首曲子 篇

用于文章:一篇论文 两篇报告 幅

1.用于图画:一幅画

2.用于布:一幅布 本

用于书籍、薄册:一本书 一本笔记本 一本日记 一本账 一本名册 发

用于枪弹、炮弹(同“颗”):一发子弹 十发炮弹 门

1.用于大炮:一门大炮

乔邦国际教育

2.用于功课、技术等:一门功课 两门技术

3.用于亲事、亲戚等:一门亲事 一门亲戚 家

用于家庭或企业:一家人家 两家商店 三家饭店 四家银行 一家电影院 盏

用于灯:一盏灯 口

1.用于家庭人口:一家五口人

2.用于猪:一口猪

3.用于器物:一口锅 两口井 三口缸 一口钟 一口钢刀 孔

用于窑洞:一孔土窑 尊

1.用于神佛塑像:一尊佛像

2.用于炮:五十尊大炮 股

乔邦国际教育 1.用于成条的东西:一股线 两股道 一股泉水

2.用于气体、气味、力气等:一股热气 一股香味 一股烟 一股劲

3.用于成批的人:一股敌军 两股土匪 席

汉语中存在量词“掘” 篇6

史文磊(2008)《汉语中真的存在量词“掘”吗》(以下简称《汉》)一文认为:“所谓量词‘掘,实为量词‘握之形讹,二者形近,是书手写错了字。”并通过对范崇峰《谈》文所举例证一一反驳,得出结论:汉语中并不存在指“把、握”的量词“掘”,第3930页二例“掘”实为“握”字之讹无疑。对此,我们有不同的看法。汉语中确实存在量词“掘”,只是因为是方言用法,使用范围较小,所以在文献中亦不多见。

四川的部分地县如武胜县,现在仍然用“掘”作量词,且称量范围广,使用频率高。该地方言中“掘”作量词主要有以下两种用法:一是指用手指所抓取的分量。这种称量方式称量的对象较广,凡轻薄细碎、方便用手指抓取的粉粒状、小片状、小条状等物均可用“掘”来称量。如“一掘海椒面、一掘盐、一掘白糖①、一掘芝麻、一掘米、一掘瓜子、一掘茶叶”等,细剉、切片或小条状的中药也多用其称量。二是指数量极少。如“一小掘、好少一掘”。也可重叠“掘”表示数量少,如“一掘掘”,义即“一点儿”。

武胜方言中量词“掘”读音为[t?io],这个读音普通话无,但中古有此音。王力(1980)为《广韵》鱼部拟音为[io]。罗常培(1933)《唐五代西北方音》(以下简称《唐》)为《开蒙要训》注音拟《切韵》音值时用到韵母[io]。如“处”字,《切韵》为“吕与切”,《唐》注音为[t??io];再如“书”字,《切韵》为“伤鱼切”,《唐》注音为[?io](罗常培,1933)。由此看来,中古舌面音声母能与韵母[io]相拼。武胜方言中现在仍有[t??io]的用例,如“[t??io]②一眼”,意为“瞅一眼”。也有[?io]的用例,如“好[?io]人”,意为“好羞人”。武胜方言中的[t??io]、[?io]、[t?io]是中古音的遗留无疑。武胜方言中发[t?io]音的除“掘”外,还有“脚、觉(感觉义或醒悟义)”等字,而这些字在西北方言中均发[t?y?]。据刘伶《敦煌方言志》,敦煌方言中“掘”对应《广韵》中的中古音,属“月”部(刘伶,1988),就这个字而言,古今语音变化不大。方言用语中有些能找到对应的字,有些很难找到现成的字来对应,因而多用音近字来记录。考证量词“掘”的来源,从“掘”的古代和现代常用义,似乎都很难引申到量词“掘”。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掘”来记录[t?io]的量词用例,应该就是“掘”量词用例的来源。或者“掘”在中古本有这个量词用法,仅因为是方言用法,使用的范围较小,因而文献记录较少,所以这种用法鲜为人知。

再看敦煌医方残卷《头、目、产病方书》第3930页中的两例,后一例是量词用例无疑,前一例“两握掘”放在一起,范崇峰认为可能是书手将用来注“握”的“掘”羼入正文,这种可能是有的。书手抄写时有可能用自己熟知的方言量词“掘”来注“握”,或者药方作者觉得“掘”或“握”的用量均可,所以补了一“掘”字。

“握”为一手所握之量,“掘”为手指抓取之量,可以是三指,也可是五指,较“握”之量为少。《汉》文据不同版本“握”和“掘”异文及“握”字使用更为广泛就断然判定“掘”全是“握”之讹误则不准确,其认为汉语中根本不存在“掘”的量词用例的结论也是错误的。

(本文是20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敦煌写本医籍语言研究”[项目编号:12YJC74010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注释:

①四川方言中的“白糖”即“白砂糖”。

②因找不到与拼音相对应的现成字,所以直接标注方言中这个字的

读音,后文[?io]同此。

参考文献:

[1]范崇峰.谈敦煌卷子中的量词“掘”[J].中国语文,2007,

(2):187~188.

[2]史文磊.汉语中真的存在量词“掘”吗[J].中国语文,2008,

(3):281~284.

[3]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51.

[4]罗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M].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

究所,1933:67.

[5]罗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M].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

究所,1933:87.

[6]刘伶.敦煌方言志[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67.

汉语名量词 篇7

关键词:名量词,典型偏误,原因简析,教学策略

一、汉语名量词的基本知识

由黄、廖版《现代汉语》可知:量词表示计算单位, 大致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类。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由朱德熙《语法讲义》可知:名量词分为专用量词和借用量词。

(一) 专用量词

1. 个体量词。

用在表示个体事物的名词之前的量词。包括:个、本、件、条、张、间等。2.集合量词。用于指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的事物之前的量词。包括:一双、一对、一套、一幅、一群、一帮、等。3.度量词。用于度量衡的计算单位的量词。常用的度量词有四类:

(1) 表示重量的:克、千克、吨等; (2) 表示长度的:寸、米、千米等; (3) 表示面积的:亩、顷、公顷等; (4) 表示容积的:升、公升、斗等。

4. 准量词。指一些可以直接和数词连用、语法功能跟量词基本相同的名词。准量词可分为两类:

(1) 天、年、秒、分钟、国。此类准量词和数词之间不能再插入其他量词, 如:只能说“一天”、“两年”、“五分钟”, 而不可以说:“一个天”、“两个年”、“五个分钟”。 (2) 星期、月、小时、县、市、省。

(二) 借用量词。可以借用作量词的名词称为借用量词。借用量词可分为两类:

1. 表示容器的名词作借用量词, 如:

杯、碗、盆、箱、瓶等。这类量词具备与专用个体量词相似的功能和性质, 使用频率较高, 如:四箱梨、三杯水等。2.表示人体部位的名词作借用量词, 如:身、肚子、口、头、脚等。这类量词的使用要受到很多限制, 它们不具备专用个体量词的性质与功能, 一般用于描写量词所修饰的名词的状态, 含有“满是、到处是”的意思。

二、留学生在学习名量词时的典型偏误及原因简析

(一) 误用:

1. 举例:

(1) 个体量词与具体事物搭配时的偏误:*一个脸、*一个课、*一张灯、*一张湖等。

(2) 集合量词与具体事物搭配时的偏误:*一对手套、*一群人群等

2. 原因:

汉语名量词数量丰富, 在与具体事物搭配时要求很严格也很细致。学生在学习时对各类名量词的适用对象和搭配要求没有理解透, 因而出现偏误。

(二) 误加:

1. 举例:*三个篇文章、*四个双皮鞋、*书架上有五个层*我从澳大利亚来到中国, 要开始一个新的生活了。

2. 原因:汉语中, 名量词“个”的适用范围很广, 但并不是所有的名词都能与之搭配, 学生对“个”的适用范围的把握不够明确, 因而产生“个”的过度泛化。

(三) 丢失:

1. 举例:*每天写三十汉字;*全市有二十几高层建筑;*我包里有三书等

2. 原因:

母语知识负迁移的影响。因为英语中并无“量词”这一词类, 所以在英语中数名结构的表达比较简单, 就是“数词+名词”;而在汉语中表达数名结构时往往要在数词和名词之间加上一个量词, 即“数词+名量词+名词”。

三、对留学生名量词的教学策略

(一) 突出汉英对比和注重学生差异。

在向留学生讲解完名量词的分类、特点及搭配要求后, 要把英汉中类似的表达与结构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着重分析它们的不同点, 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建立名量词的概念。还要根据留学生不同的学识和认知水平, 采取“因材施教”的授课方式。

(二) 重视文化习俗和文化底蕴。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时候, 不仅要掌握汉语的基本语言形式, 还要了解这种语言形式所包含的文化习俗和思想观念。因为只有了解了这些, 才能学好汉语, 才能用更地道的汉语进行交际。随着学习的深入, 他们可能不会只满足于知道名量词与名词/动词的固定搭配, 他们可能会问为什么在“一扇门”、“一扇窗”中要用“扇”字?其实, 要想让学生弄明白这个问题, 有时是要追溯到汉字、汉语乃至整个汉文化的特征上去的。

(三)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向学生讲授语法知识以外, 更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名量词的选用上, 要尽量使让学生在不同的实际场合都能做到准确和恰当地选用名量词。这就要求被选用的名量词必须要到进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讲授和练习。因为名量词在没有任何语言环境提示的条件下, 名词和数词能与之搭配的选择是非常广泛的, 如:数词“一”在和名词“水”搭配时, 就可以有多种说法:“一盆水”、“一杯水”、“一碗水”等。还是以“水”为例:若强调一点点水, 可以说“一滴水”;当某人渴了想要想要喝水时, 就可以说“喝了一杯水”或“喝了一碗水”等, 这是因为具体的语言环境可以决定名量词的选择与使用, 可以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2]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 2010.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浅析汉韩名量词的异同 篇8

虽然无论是在汉语中, 还是在韩国语中, 名量词一般都不能直接跟名词结合起来使用, 名量词一般都是先跟数词结合, 构成数量短语后, 数量短语再跟名词结合起来使用;但是具体结合的时候, 汉语和韩国语也不太一样。

一、汉韩名量词的差异

1. 名量词的句法位置不同

汉:一朵花

韩:花一朵 (꽃한송이)

一朵花 (한송이꽃)

汉:有一座深山里住着两只兔子。

韩:어느깊은산속에서토끼두마리 (두마리토끼) 살고있습니다。

在汉语中, 数词和名量词结合形成的量词短语在句子中, 一般在量词短语后面加名词形成一个定中形式的短语, 构成“数词+量词+名词”的格式。如例子中的“一朵花”。而在韩国语中, 数词和名量词结合形成的量词短语在表示静态的句子里跟名词组合时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语序, 第一种是名词在数量短语前面, 构成“名词+数词+量词”格式, 第二种是和汉语一样, 名词在数量短语后面, 构成“数词+量词+名词”的格式。这两种格式在韩国语里都可以使用, 并且两种格式的意义在使用时也是相同的。但是在表示动态的句子里, 这两种不同格式表示的意义则是有所区别的。在第二个句子中, 如果我们说“兔子两只” (토끼두마리) , 那么这个句子强调的就是前面的名词“兔子”。而如果说“两只兔子” (두마리토끼) , 那么这个句子强调的就是量词短语“两只”。

2. 名量词的独立性不同

看 (一) 本书→看本书 (책을 (한권) 보다.→책을권보다.)

买 (一) 瓶汽水→买瓶汽水 (사이다를한병사다.→사이다를병사다.)

虽然在汉语中, 名量词一般不会单独使用, 而是先和数词结合构成数量短语后再来修饰后面的名词, 但是在汉语中, 如果数量短语中的数词不是我们着重要强调的信息, 并且在句子中做宾语, 而且数词是“一”时, 数词“一”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省略掉的。上面的两个例子中, 数词是“一”, 而且在数量词短语“一本书”中“一”不是我们要强调的信息, 并且在句子中做宾语, 所以数词可以省略, 并不影响句子意义。

又如: (1) 他有个姐姐在北大学习。

(2) 这时个女孩从房间里走了出来。

句 (1) 中量词“个”出现在宾语“姐姐”的前面, 并且数词是“一”, 所以这句话中“一”可以省略, 名量词“个”可以单独使用, 但是句 (2) 中量词“个”出现在了主语前面, 并且省略的数词“一”是我们强调的信息, 所以数词“一”不能省略, 名量词“个”也就不能单独使用了。

二、汉韩名量词的相似性

在汉语和韩国语中, 量词都具有重叠形式。据统计, 韩国语216个量词中有47个有重叠形式, 大概占22%。重叠后的量词具有“每, 许多”的意思。例如:겹겹이둘러싸다. (层层围住) 。句子中, “겹겹이 (层层) ”这个叠词, 就是许多层的意思。在汉语中, 量词中有56%的量词可以重叠, 其中大部分是单音节量词。如:

(1) 许多个山岭 (고개-고개고개)

翻过了一岭又一岭, 太阳缓缓地落下去了。 (한고개를념고두고개를넘고고개고개를넘는중에해가너울너울시간으로넘어갔다.)

(2) 许多层 (겹-겹겹이)

层层围住 (겹겹이둘러싸다.)

量词的普遍应用是汉藏语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特别是现代汉语, 用数词与名词 (或动词) 结合表事物的数量时量词几乎是不可省的。量词在汉语和韩国语中的主要功能都是表事物的单位和动作行为的量, 而且在汉语和韩国语中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汉语中的名量词与韩国语的名量词相比, 它们之间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句法位置、独立性等方面, 但在量词的重叠方面汉语和韩国语中的名量词又有一定的共性。本文在汉语名量词研究的基础上初步考察了韩国语中名量词的特点, 对汉语和韩国语中的名量词进行了对比分析, 这种对比分析无疑会对汉语和韩国语中的量词的本体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对汉语或韩国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方绪军.《现代汉语实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18.

[2]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0:40.

[3]焦凡.《看图学量词》[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1999:258, 259.

[4]邵敬敏.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向选择, 《中国语文》第3期[G].1993:52.

汉语名量词 篇9

关键词:名量词,景颇语,英语

云南德宏景颇族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 其先民属于氐羌, 大约在明清时期逐渐迁入德宏地区 (祁德川, 2001) 。景颇语名量词数量较少, 尤其是个体量词数量很少。而英语的名量词却很丰富。

英语名量词

量词的使用分得较为细致, 往往根据事物的质地、大小、强度等使用不同的量词。

1.质地

英语“一罐酱”是a jar (罐) of jam, “一罐啤酒”是a can (罐) of beer, 而“一罐果汁”是a jug (壶) of juice。“一块”英语是用不同量词:a cube (立方) of sugar, a bar (块、条) of soapchocolate等。

2.大小

英语中“一捆”小的是a wisp (小捆;小束) of haystrawwheat, 大的是a bale (大包, 大捆) of haystrawcotton。还有“容器+ful”的量词, 表示“多”、“满”。如a glassful of beer (满满一杯啤酒) 。

3.强度

英语表示风时, 根据风的强度用不同的量词:a gust of wind (一阵强风) , a breeze of wind (一阵微风) , a storm of wind (一阵暴风) 。还有一阵 (暴风雨般雷鸣般的) 掌声英语用:a rippleshowerstormthunder of applause。

4.形状

甚至同一事物, 形状不同也用不同量词。“一串眼泪”:a floodflowstream tears;还有“一块面包”:a cake of bread (糕形) , a loaf of bread (条形) , a round of bread (圆形) 。

景颇语的量词

景颇语的名量词从功能上分, 可分为名量词和兼用名量词两类 (戴庆厦, 2012) 。专用名量词是指当量词用的词。marai“个 (人) ”, nhpang“棵 (树) ”, man“双、对 (衣服、手镯、鞋) ”, hpai“半箩”等。但还有许多名量词是兼用的, 主要取其形状特点与名量词有关的名词当量词。如:hpum“身体”作名量词时, 表示“头、只、个、条”等意义。还有一类是用名词构成专用量词。如:

名词+名词———量词

shat n—gup mi一口饭

namsi htingga mi一篮子水果

饭嘴一水果篮子一

前缀+动词———量词

makun背 (柴、茅草)

jun makai mi一包盐

(前) 背盐包一

名词+动词———量词

namhpun sumpum mi一堆肥料

n-gu latup mi一把米

肥料堆一米把一

也有临时用表示容量的名词作名量词或者借用与量词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动词作名量词。如:shat (饭) di (锅) mi (一) “一锅饭”、lasi (黄豆) wan (碗) mi (一) “一碗黄豆”、chyaru (酒) palen (瓶子) mi (一) “一瓶酒”中的量词。具体有以下4个来源:

1.来自表示容器、器具的名词

chyaru dinghkru mi一筒酒 (dinghkru当名词用时是“酒筒”义)

酒筒一

2.来自表示事物整体的名词

hkum:名词意义为“身体”。做量词用时, 表示“个、只、头”等意义, 使用范围比较广。例如:

u khum mi33一只鸡

n—gyin hkum mi一条黄瓜

鸡只一黄瓜条一

3.使用与量的形状有关的名词作名量词

lap:名词的意义为“叶子”。当量词用时, 用来称量薄的片状物。例如:

maisau lap mi一张纸

hphum lap lap mi一片树叶

4.使用名词本身作量词

这类名词用作量词时, 其名词的词汇意义没有虚化, 其前面不能再出现名词。例如:

只能说:ta mi一只手

不能说:ta ta mi

手一手手一

英语的名量词结构是“a+名词+of”, 都放在名词之前, 景颇语的名量词主要是采用实物表量词, 一般放在名词之后。英语的名量词根据物体的质地、大小、强度、体积分得很细腻。而景颇族的名量词从数量上没有英语多, 也没有英语分得那么细, 所以景颇族学生要记住那么多的英语名量词及其细微的差异是有很大难度的。教学中必须注意两语言差异, 找出规律, 帮助景颇族学生克服困难。

参考文献

[1]戴庆厦.景颇语参考语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

汉语名量词 篇10

量词丰富是汉语的重要语言特征之一, 与其它词类相比, 量词产生时间早、数量多、用法复杂。而量词中要数名量词将这些特点体现的最为明显, 也因此, 名量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显的尤为重要。就目前看来, 对外汉语教学界对名量词的相关问题的研究仍比较薄弱, 导致对外汉语教师在名量词教学中遇到相关问题时无法给出科学而又合理的解释。那么, 针对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学习汉语名量词所产生偏误的原因分析, 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正是广大对外汉语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因此, 本文将根据陈枫教授的“偏误分析原则” (1) 对韩国留学生在汉语名量词方面产生的偏误进行详细分析。

二、名量词研究概况及偏误分析理论

要想进行对外汉语名量词的偏误分析, 首先要系统的了解现代汉语名量词本身。量词是汉语所在的汉藏语系特有的词类, 产生时间早, 可谓汉语词汇中历史悠久的词类了, 然而量词的定名却最晚。大概从《马氏文通》开始, 首开量词研究的先河, 《马氏文通》中称量词为“计数的别称” (2) 。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 (3) 中首先提出了量词这一名称, 并认为“量词就是表数量的名词, 添加在数词之下, 用来作计数的事物单位”。在黄伯荣、廖序东版的《现代汉语》中, 对量词的解释更为简单, “量词表示计算单位”。经查找相关资料发现, 直到50 年代后期, 量词才独立分为一类, 之前一直被认为是依附于名词的附类, 许多大家学者都这样划分过, 例如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中称量词为“单位名词”, 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把量词称为“单位词”, 列入指称词类, 后又在《语法学习》中称其为“副名词”, 作为名词的一个附类, 但其先进之处在于他指出了量词与名词的区别, 并不是简单的将量词归于名词之下, 而且还指出了数次与量词结合的语法特征。量词单独立类以后,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明确给量词定名, 且下了定义为“表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是量词。计算实体事物的是物量词, 计算行为动作的是动量词。” (4)

进行名量词偏误分析的前提条件是发现偏误, 那么, 首先如何定义偏误? 科德将学习者所犯的错误分为两种: 失误 ( mistake) 和偏误 ( error) 。“所谓失误是指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 这种错误没有什么规律, 即使操本族语的人也会常常发生, 说话者一旦意识到马上可以自己改正, 以后同样的错误也不一定再次出现。偏误则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 它偏离了目的语轨道, 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 这类错误一般学习者自己难以察觉, 也不易改正, 统一错误会多次重复出现。” (5) 正因为如此, 才使得偏误研究成为我们的研究重点。

除此之外, 与名量词偏误分析息息相关的理论还有美国语言学家塞林格提出的中介语理论。中介语就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所构建的介于目的语和母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 而留学生学习名量词过程中产生的偏误也属于一种中介语。因而中介语理论是我们研究韩国留学生名量词偏误的又一重要理论基础。

三、韩国留学生名量词偏误表现及原因分析

韩语的发展与汉语有着密切的关系, 韩语中有不少词汇借鉴于汉语, 即同形词, 其中也不乏名量词的借用, 韩语中有些量词跟汉语里的量词是对应的, 无论是语义还是适用范围都能对应。

( 一) 韩国留学生名量词偏误表现

1. 韩语名量词的使用概况

如前文介绍, 韩语中也有一部分名量词, 表示长度、容量、面积、重量、货币、时间以及其他一些名量词, 如:

这些名量词与汉语言体系中的名量词都有一一对应关系, 但是韩语中的量词数量与用法都没有汉语这样丰富与复杂, 因此, 韩国留学生的名量词偏误也有很多, 两种语言的相近之处并没能避免偏误的产生。

2. 韩国留学生常见典型名量词偏误表现

本文将留学生名量词偏误类型概括出以下三大类, 即名量词的缺失、误加、误用。

( 1) 名量词的缺失。在具体上下文语境中, 句子中某个位置上应该使用量词, 从而使其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而留学生却经常在这种情况下不使用量词, 这种偏误我们叫它名量词的缺失。例如:

看完了两书。 ( 缺少了名量词“本”)

我有三笔在书包里。 (缺少了名量词“支”)

玛丽买了一裙子。 (缺少了名量词“条”)

饭馆在一山里边。 ( 缺少了名量词“座”)

我们班第一课是校长的课。 ( 缺少了名量词“节”)

两本书、三支笔、一条裙子中的名量词都是不能丢失的。而后两个例子一山、第一课有时候单独说也符合语法规范, 如“一山更比一山高”、“人生的第一课”等, 但是由于这是韩国留学生日记中出现的句子, 结合前后文我们可以判断出这里面想说的是“饭馆在一座山里面”、“第一节课是校长的课”。其中前三个例子基本是受母语干扰而产生的偏误。

( 2) 名量词的误加。名量词的误加很好理解, 就是在不需要添加名量词的位置上用了名量词, 反而起了画蛇添足的作用, 违反了汉语语法规范以及使用习惯。例如:

我到锦州已经两个年了。

她的脸上带着一个微笑。

开始一个新的生活。

我到北京的那个天, 天气很热。

从以上例子我们看出留学生一定学习了“数词+ 量词+ 名词”语法结构, 但对什么情况下需要用量词来修饰名词不是很明确。

( 3) 名量词的误用。量词的泛化、近义名量词的混淆、同音异形名量词的混淆以及一些名量词位置使用上的偏误等, 我们都将其归为名量词的误用。

首先, 说到名量词偏误的典型大概就是“个”的泛化问题。这个偏误一般是初级汉语学习者比较容易犯, 这是因为他们在学习汉语名量词过程中最先接触的也是最常用的就是“个”, 因此, 在学生本身学习的量词比较少, 而且不知道选择什么量词的情况下, 他们就顺其自然的用“个”来代替, 把量词“个”当成了万能量词来使用。这类偏误最常见, 例子也比较多, 例如:

他告诉我一个事。

我们今天去看了一个电影。

我晚饭吃了一只鱼。

我买了一个自行车。

“个”在汉语言里适用范围的确是很广泛, “个”可以修饰人、物体、时间、抽象事物等, 如“两个人、一个苹果、一个月、一个梦想”。但“个”通常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事物, 虽然有些量词也可以用“个”代替, 但我们主张有专用量词的名词, 就尽量使用其专有量词, 学习使用地道的汉语。

( 二) 韩国留学生名量词偏误原因分析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产生这么多的偏误, 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原因可以整体概括为两方面, 主观方面分为学习者自身的内因和教学者方面的外因。具体来说, 包括学习者母语的负迁移、文化因素的负迁移和目的语知识的迁移, 以及学习策略等问题, 这些都属于内因。而教学者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对学习者产生偏误的影响都属于外因。

1. 母语的负迁移

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学习汉语之前都已经具有了一套完整的母语认知系统和语法体系, 这母语负迁移是二语学习者普遍存在的问题。韩国留学生名量词位置上的偏误就是母语负迁移影响的结果, 韩语与汉语最明显的差异就是语序上的差异, 在名量词结构中, 汉语是“数词+ 量词+ 名词”, 而韩语是“名词+ 数词+ 量词”。

2. 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影响就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语法知识时, 将某一语法过渡概括, 偏误类型的代表就是量词的误加和某个量词的泛化。汉语初学者在开始时会产生一种“个”是万能量词的想法, 所以在实际运用汉语过程中就产生了“个”这一量词的泛化问题。

3. 量词教学研究的薄弱及教学策略不完善

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 虽有过一些研究分析, 但都不算完善。再加上教学者在交的过程中, 没有一套可以完全依赖信任的教材, 使得量词的教学策略也难以达到完美。现有的对外汉语名量词教学只是教留学生教材中出现的名量词, 而且只有一部分的解释比较科学, 许多名量词的解释还不够科学, 例如“双、副、对”的区别, 有时只能解释为汉语的习惯用法。

四、对韩汉语名量词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名量词的教学首先要符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 即系统性原则和阶段性原则, 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 我们还要看到对外汉语名量词的特殊性, 从而制订出合理的教学策略。

( 一) 熟悉大纲, 遵循系统性原则

对外汉语名量词教学, 一般是分散在教材课文中的, 基本不会集中进行名量词的整体教学。根据教材的编排, 遇到名量词后逐个讲解。然而, 在学习过程中, 对自己要学的知识有个整体的、系统的把握是很重要的, 因此, 在进行对外汉语名量词教学前, 我们有必要跟学生介绍一下汉语名量词的概况。

( 二) 情景实体化教学法

随着分阶段教学的进行, 学习的名量词数量逐渐变多, 会出现一些比较抽象的名量词, 我们可以设立一个具体的情景、语言环境或者以实物图片动画等拟人拟物的方式来帮助学习者更直观深刻的理解并接受名量词, 如“串、群、束、股”, 搭配上一些图片, 如手链、羊群、鲜花、水流, 建立起量词与名词的对应关系, 并以此逐渐锻炼学生对汉语言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也就是逐渐培养语感。由此让学习者地道的用名量词。

( 三) 字形分析教学法

字形分析法教学是针对一些会意的名量词而言的, 我们可以就名量词本身进行分析。如“棵”, 首先, “木”字旁和树有关, 与表示树木和植物的名词搭配, 例如“一棵草”、“一棵树”。

( 四) 对比教学法

或者也算是对比翻译法, 这是指那些与汉语有相互对应关系的名量词而言的, 对比翻译或直接翻译反而更加简单、明朗。例如, 这些韩语名量词与汉语中相对应的名量词意义范围基本相同, 修饰的名词也基本固定, 部分是从汉语借用的, 连发音都相似, 这时就没有必要长篇大论解释该名量词的用法了, 直接对应翻译反而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 五) 溯源法

量词也同其他词汇一样, 有着自己的发展演变历程, 如果能追溯量词的文化底层, 弄清楚它们, 必将更加有助于他们的理解, 如“位”字在先秦时, 大多指“君王之位、神位、职位”所具有的严格的尊卑等级, 因此“位”本身就含有尊敬的色彩。

五、结论

汉语名量词丰富, 用法多样, 而且名量词与名词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一一对应的固有组合, 这些特点使我们在描述形象、表达感情上都比其他语言更胜一筹, 同时也给韩国留学生带来了一系列困难。本文梳理了汉语言名量词的分类, 对比、分析、总结韩国留学生具体名量词使用偏误, 针对其偏误类型分析其原因, 提出了相应教学策略。希望这些研究能给韩国留学生在今后名量词教学学的过程中真正减轻负担。掌握学习汉语名量词的方法, 不回避错误, 注意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以及自身学习策略, 认识到名量词在汉语中的地位以及名量词交际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枫.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中华书局, 2008.

[2]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的[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0.

[3]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 (增订四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4]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1.

上一篇:EPC引入策略下一篇:家庭养育